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会实践报告低碳生活与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2 05:16: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低碳生活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调查报告

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 曾几何时,伟大诗人乔治·铂金·斯莫里斯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樵夫,别砍那棵树。”指引着几代人为环保而奋斗。现如今,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妄为的我们,早已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 类。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此次峰会自开幕以来,就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意味着人类开始反思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时间,低碳生活成为当下的流行语。 而低碳生活到底是什么呢?是指要尽力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要求,也是人类的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的必然选择。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生活模式,是使人类社会在环境系统工程的单元中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

低碳生活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的环境危机,当生存都是问题的时候,又有何能力谈发展谈文明了?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

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这一不争的事实,此类问题正在频繁的衍生着。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低碳生活,是践行生态文明的具体举措,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二者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因此,在观念上树立低碳理念,即是贯彻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或许有人会提出,低碳生活意味着将减少能源的使用,那如此是否会遏制经济的增长与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了?

低碳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质量观,与发展并不矛盾,而且相互促进。在较高发展水平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低碳生活。如在使用核能为主的法国,人均碳排放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低一半;北欧绝大部分国家依赖可再生能源,如丹麦基本上依靠风电,挪威和瑞典则依靠水电。这些国家碳排放很低,但生活水平却很高。低碳就是在对环境影响更小或有助于改善环境的情况下,给人们提供舒适的

生活并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健康。所以低碳不但不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反它会将人类的生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2010年4月22日是第41届世界地球日,中国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在低碳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今天,低碳生活倡导人们从点滴做起,减少生活中的能量消耗,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于企业来说,尝试各种新型的低碳生产方式成为关注焦点,在这其中,“产地生态”以其构建和谐生态圈的理念广为各界所认同,为促进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产地生态环境是自然天成的资源,是不可复制和再生的,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充分的保护是生态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产业生态化模式的基本前提。有专家认为,随着“产地生态”建设的不断深入,其带来的将不仅是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甚至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且进一步实现了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节约资源的愿望。在探索新型生产方式的潮流中, “产地生态”不但成为企业实现低碳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且更将加快人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低碳生活,听上去好像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发布的《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告诉我们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

1、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搭乘火车或地铁来取代开车,在8公里的里程内可减少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4、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其自然晾干,可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5、将60度的灯泡换成节能灯,可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倍;

6、在午餐休息时间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

7、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约10公升水,还可以把3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生活

社会实践报告_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低碳生活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低碳生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低碳生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低碳生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低碳社会实践报告

低碳社会实践报告

低碳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低碳生活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实践报告低碳生活与可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