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语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1 22:42: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20篇,近500章,共11000多字。《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我读完论语后,感受颇深,尤其对某些篇章有着深刻的领悟和体验。因次,我把自己的点点滴滴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求知者不如爱好者,爱好者不如快乐者。快乐远比知识更重要。“乐之者”是最高境界。所谓知之者,就是迷信知识的人,这种人看似相信知识,其实没什么知识。他说“我知道,我知道”,其实知道什么?人类最大的知识就是不迷信知识。所以,企图“知道的越多越好”的人注定失败,他们企图从知识上了解世界,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从本质上认知世界,而不能从量上认知世界。所谓好之者,就是对某件事物有兴趣的人。这种兴趣是出自天性或环境的影响,其发生是自认而必然的。但是它注定不会得到完全的满足,因为对象太大了,虽然可以轻易击中但是得不到全部。欲望被满足有限的方式吞掉了追其无限的人。因此,在无限欲望面前保持强烈兴趣的人也注定失败。只有乐之者的愿望才能得到满足,因为它是自然而必要的。快乐使人与世界合而为一,他的愿望符合自认之道,使人与事物达成和谐,所以能顺心如意。你要是真正地乐于做某事,你就会成为你要做的事,事情本身就会成全你。只有乐于做人的人才会成功。所以“乐之者”作为做人的最高境界。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之?”孔子在此处所说的“仁”就是仁爱,指邻里

之间应友爱,这样才会创造好生活。择邻不善,是不明智的。前年我们家买了新房子,才搬过去的时候大家都不是太熟悉。但是渐渐的我发现周边的邻居都很热情。见了面大家打个招呼或者微微一笑。慢慢的大家都熟悉了,聊的话题也多了。我想,自然、平淡、友好的邻里关系是一种享受,这种正常关系是大家苦心经营形成的良好局面,应该珍视。我认为处理好邻里关系是可贵的,它让我们生活安宁,并且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如果一个人获得邻里的欣赏赞美,这就更可贵了,往往会是一个好的兆头。孔子说“里仁为美”,同时也在说,当邻里不仁时,就要与他保持距离,大家能沟通改变最好,不能改变则尽量不要冲突,以减身边隐患。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是:岁月寒冷,然后就知道松柏总是在最后凋零。孔子没有说松柏不凋,而是说后凋,这是很客观公正的。在极端严寒时,松柏也会冻死。但就其本性而言,松柏是耐寒的。孔子说这句话时,意在赞扬松柏坚贞、耐寒的品质。为人当知松柏,有硬骨头,任何时候都挺起胸膛。陈毅那两句著名的诗句写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其实在雪没化的时候,松柏也是高洁的。松柏的高洁与“后凋”不是为了给人看,而是内在的信念使然。这使我联想到抗战期间,革命者们有着自己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难险阻,不畏严刑拷打,直到被砍头的那一刻还高高的抬去头颅,高呼“共产党万岁”。由此可以看出,做人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能随波逐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上本科时候的班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

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螃蟹,有人爱鲈鱼,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只要不越于原则,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这一次穿越。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天地,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