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科教学中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11:47: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科教学中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长期大任务和主旋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尤其在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之后,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积极贯彻文件的精神,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忽视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是一个主要方面。因此,有必要深入理解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如何理解学科教学中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利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

学科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设计(目标、内容、方法等的设计)、课堂心理环境和课堂管理等。在教学设计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在课程的编制、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既要考虑到知识的传授,又要考虑到学生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在课堂心理环境和课堂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优化教学情景,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在愉快、有安全感、无心理压力的课堂气氛中去学习。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远大的理想、合理的态度、适当的抱负、丰富的情感、高尚的兴趣,发展健全的人格。

二、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可见,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这主要是因为:

1、课程、教材、教法、考试等是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部分的内容安排,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产生直接的巨大的影响。

2、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活动在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中所占时间最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

3、学科教学是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极大。

三、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教育其实是师生思想情感的互动过程。只有教师与学生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师生双方在人格上平等、心理上相容时,学生才能开放自我,才能实现自尊、自爱、自强、自信。交往中,教师要靠人格的魅力、过人的才识、通情达理的处世态度、形式多样的手法技巧去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能在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环境下进行自我重塑,实现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良,则容易使学生对学习或者是老师产生逆反心理,产生抵抗情绪,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育。

(二)给学生以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以班都拉和米谢尔认为:人的行为是受认知过程调整的,对来自外部和内部奖赏的期待是行为的诱发和指导因素。因此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使自己的个性变得更加自信,从而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确保每个学生通过教学获得成功感。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她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自身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没有比取得成功更能使学生激动和鼓舞的了。对学生来讲,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那种成功地感觉,也就是体验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计划时的那种满意的心情。如果学生在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训斥和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享受不到成功的乐趣,就会视学习如猛兽,提到学习就害怕,遇到考试就发慌,学习带给他们的是沉重的心理负担。经常的失败使他们心灰意冷,产生自卑和失望,导致恶性循环。

贯彻成功原则,一要求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应因人而异。二要求教师对学生实行弹性评价,即以学生个体为主要评价参照标准,实施鼓励性评价,相对拉平学生学习的起跑线,使优、中、差各类学生均等的参与学习竞争。

(三)发扬课堂民主,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下能更快地接受信息,提高效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前面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应以积极的指导为主,消极的限制为辅。反对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发脾气、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更不能对学生进行心理攻击。教学中教师应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观点,允许学生对教材、对老师、对标准答案提出不同看法。避免机械死板,不能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更不能把学生发表不同观点的行为提到有损“师道尊严”的高度去看待。相反,教师应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疲于奔命的完成各项作业,而真正自己支配的时间有限,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去与人交往、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使得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严重影响的学生的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负担势在必行。就课堂教学来讲,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限制课外作业量。

教育教学论文

学科教学中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洛阳市第十四中学

张利伟

2004年2月8日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秀)

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做法

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优秀]

在数学学科中我是怎样进行有效教学的

对回族地区小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学科教学中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学科教学中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