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北京铁道博物馆认识实习

发布时间:2020-03-03 19:20: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参观中国铁道博物馆

通向博物馆的路,与北京的大道相比,可算是羊肠小道,更像是中国的铁道,穿行在夹道的树或山之间。进了那个简易的大门,看到了一排铁轨,伸向一座大型建筑。那里就是我们要去的铁道博物馆了。博物馆外面是工地,不知道在建着什么,在这样一个大风天,尘土随风飘着,像上一道道烟。博物馆广场边,停放着一辆长长的客车,银色的外表反着秋日的金色。在写着“中国铁道博物馆”那个大大的柱子边,是一排整齐的杨树,金黄的叶子随风飘着,发出哗哗的声响。广场中央,是几株梧桐,叶子焦黄,阳光透过叶子照在一辆微型蒸汽机车上,照在那个“民国七年七月建”的拱门上,让历史,变得生动,变得不那么让人感觉失落。这个拱门没有说明,按照这个年份,我相信它是京汉铁路武汉站的样子吧。在拱门前面是几块早年中国铁路的路界桩,他们记录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史。

铁道博物馆主场馆很宏伟,里面陈列着各种专业车辆,如客车里的客车、餐车、公务车,货车里的平车,罐车等。最多的是各种型号的机车。放在中间的有从唐山的地震废墟里挖出来的0号机车,就是那种1881年英国制造的第一种机车。旁边是并列放着的毛泽东号与朱德号。与这些车一样有特殊意义机车,还有1950年制造的国庆号。毛泽东号与朱德号都是当年日本生产的机车,国庆号是我们自己修造的日本机车。真正由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是1956年生产的胜利601号蒸汽机车。还有后来我们自己造的韶山型内燃机车,东风型电力机车。更新的、标志着我国机车发展最高水平的动车和高速火车还没有成为这里的收藏。但这些已经足可以展现我们铁路机车技术发展的历程了。

后来在看说明的时候才知道,1949年解放的时候,全国的机车有4000多辆,全是国外生产制造的,是实实在在的万国牌。当年日本侵华,中国铁路机车以日本机车为主,在这里陈列的外国造的机车也就主要是日本造的,看着那些机车,我就想起前些天在电影博物馆看到电影《铁道游击队》拍摄的场景。此外还有英国、美国、德国、比利时、法国制造的蒸汽机车。展馆里有一段铁道,装着四条铁轨,这上面放着三种轨距的火车,有0.6米,1米和我们现在常用的1.435米标准轨距(1937年为纪念第一列旅客列车的发明制造者史蒂芬森而定下来的)。当然,这还不是世界用过的不同轨距的全部,目前世界上还在用的还有像俄罗斯的1.524米和西班牙1.676米宽轨。这里只是我们国家曾经使用过的轨距。这些火车,都曾在我国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地方行驶过,也说明我们曾经在过不同轨距的铁路。我知道滇越铁路是法国当年修的,用的是法国的1米轨。我想起当年在云南开汽车在山间追赶小火车的有趣经历,也想起了从河内到凭祥的铁路,那段铁路有三条铁轨,是越南的米轨火车与中国的标准轨火车通用的铁路,那是越南战争中国支援越南的历史见证。

今天对铁道博物馆东郊馆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国铁路机车的发展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厅内的几条展示线展示了中国铁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机车车辆。其中有中国现存最早的蒸汽机车,有以革命领袖的名字命名的机车,有旧中国使用的多种外国机车,有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代内燃和电力机车,有老式的铁路专用客车,有国家领导人乘坐的专列,还有不同种类的铁路硬坐车、卧车、餐车、行李及货车。著名的“零号机车”、“毛泽东号”和“朱德号”机车,分别代表了不同历史意义和革命纪念意义。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我们国家的火车基本上都是外国制造并从外国引进的,中国是

没有什么核心技术的,到了新中国车里以后我们国家才有了自制设计的火车,这就标志着我们国家机车发展历程的开始。新中国成立后设计制造的机车,充分反映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光辉历程,是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现代发展的历史见证。如今,中国铁路发展非常迅速,中国铁路从1876年修建了第一条铁路的开创时期,经过缓慢的发展期,一步一步形成现在的八纵八横的中国铁路网,未来规划发展水平也是不可估量的,近几十年来,我国铁路经历了多次提速,其运载能力与运行速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及近几年的动车和高铁的发展,让我们相信我国的铁路达到并超越世界水平是指日可待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同时,我们也要更加努力学习,为中过铁路的发展尽一份力!.

铁道博物馆——东郊博物馆实习报告

铁道博物馆观后感

铁道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铁道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铁道认识实习报告

参观铁道博物馆有感

参观铁道博物馆有感

参观铁道博物馆感想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实习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铁道方向认识实习报告

北京铁道博物馆认识实习
《北京铁道博物馆认识实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