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互联网+农业

发布时间:2020-03-02 03:40: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互联网+农业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把互联网和农业,金融,医疗,交通,房产,教育,生活服务,政务民生等包括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传统行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

“互联网+”是对创新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

二、什么是“互联网+农业”

我国农业市场空间大、产业落后、信息不对称较严重,具有大规模分散的用户,作为中国最大实体产业,农业具有巨大的互联网改造空间。互联网+农业生产、互联网+农技服务、互联网+农业监管、互联网+农村电商,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1.互联网+农业生产

“互联网+农业生产”重点体现在智慧农业在生产领域上的应用。基于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技术,搭建智慧农业管理平台,通过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最终准确的指导农民的生产。由此,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极大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互联网+农业生产”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1)设施农业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实时远程获取温室大棚内部的环境参数和视频图像;可远程或自动控制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二氧化碳气肥机等设备;保证温室大棚内环境最适宜作物生长,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创造条件。

温室大棚智能控制单元由测控模块、电磁阀、配电控制柜及安装附件组成,通过通信模块与管理监控中心连接。据温室大棚内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水分、光照强度及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对环境调节设备进行控制,包括内遮阳、外遮阳、风机、湿帘水泵、顶部通风、灌溉电磁阀、CO2气肥机等设备。

(2)集约养殖

动物个性化生理、健康、喂养监测管理信息化。通过运用物联网,养殖场内通过物联网智能系统能够很好的调节控制室内温度,及对养殖室实行二十四小时远程监控,便于实时发现问题,控制风险,同时对疫病有很好的防护作用,在安全饲养方面,还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建立畜禽产品安全溯源的数据基础,管理安全生产投入品,建立疫病防疫记录;同时实现畜禽生产过程的可监督、可控制,实时监控畜禽存栏数、用药情况、疾病治疗免疫、饲料等情况,提高畜禽生产的安全性,保障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大田生产

大田生产通过农业物联网实时收集农田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等数据信息,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监测土壤和温度状况的变更,根据农作物生长模型,随时进行预警,为现代农业综合信息监测、环境控制以及智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2.互联网+农业监管

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综合平台,为省、市、县、乡农业主管部门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移动化信息平台,实现远距离巡查、零距离监管。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综合平台组成如下图所示:

(1)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

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集“管、防、控”于一体,面向生产企业、加工企业、流通企业、销售终端和消费者的农产品安全实时、在线追溯系统,为“政府监管、企业管理、消费者追溯”提供全方位服务。

(2)投入品监管系统

监管部门对本辖区内所有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实行动态监管,对产品进销存及使用情况进行管理,系统与工作综合平台实现对接,数据共享,并提供如农资补贴等个 性化定制需求,满足不同地区的使用要求。

(3)检验检测管理系统

对管辖区域的农产品开展专业检测、省级抽检、市级监测、区县快检、专项监测等检测数据综合管理,与快检设备系统对接、数据实时传输。

(4)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

对管辖区域内的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实现数据库管理,包括基本信息、基地信息、地块信息、产地环境、农产品信息、农事活动信息、收购信息、储藏信息、运输信息等。监管部门实施动态管理。

(5)农业执法系统

利用移动终端(手机、手持式专用设备)对管辖区域内的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动态监管与移动执法,做到监管信息实时记录,农业执法现场处理。

(6)诚信体系管理系统

对管辖区域内的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建立诚信名单,分红名单和黑名单,建立信用体系考核评价机制,对部分信 息对外通报。

(7)产地准出管理系统

对管辖区域的农户等机构生产的农产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产地准出证明,由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8)统计分析系统 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对管辖区域内的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各项生产经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各种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数据支撑。

(9)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分成省、市(州)、县(区、市)三级管理,实现工作任务发布、反馈、管理,公文传输、文件通报等信息应用。

(10)收储运管理系统

系统对农产品在收购、储藏、运输环节中提供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从生产到流通全程对接,监管部门对整个过程实现动态监管。

(11)舆情监测管理系统

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采集技术等技术,实时动态收集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相关的信息,通过建立分析模型,智能判断问题性质与影响程度,为 监管部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12)应急处理管理系统

系统针对管辖区域的农产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与工作综合平台中各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事件处理全程可控,将影响程度减小。 3.互联网+农技服务 (1)农业标准化体系

农业标准体系的组成以农业技术标准为主,同时包括农业管理标准和农业工作标准。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手段宣传引导,提高国内农业标准化意识;通过互联网聚合的力量,完善农业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工作;采取互联网监管的方式,有效地保证农业标准的实施和示范。 1)农业标准信息库

利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建立农业标准信息库,在横跨农业全景领域采用行业研究智库与方法论和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及检索手段进行数据的统

一、标准的规范、精准的数据完备,实时提供行业研究和数据渠道,在梳理农业战略流程的同时,提供农业标准动态数据库资源。 2)农业标准使用规程

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利用农业科研、教学、管理、生产各单位的技术力量,通过互联网,认真行使行业管理职能,组织制定了一大批农产品生产、病虫害防治、检验检疫、农产品加工、农村资源环境等各类技术规范和种植养殖技术等农业技术操作规程,在实行农业行业管理、指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农业标准操作示范

充分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通俗化、简单化,使广大农民准确掌握核心技术、全面掌握配套技术、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强化农业标准基础建设。

(2)农技专家指导

建立农业专家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科技明白人,依托农业专家系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入。

1)农技知识库

运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对作物苗情、土情、肥情、病虫害、气象、生态、畜牧、水产养殖及各种灾害等大量数据和实际案例中,通过互联网集合农业专家,农业生产者,其他人员的智慧和经验,学习和发现农业生产潜在的规律和知识,建立丰富的农技知识库,为广大农民提供广泛的,精准的农技知识,指导其进行农业生产,提高效率。

2)农技专家库

基于网络技术开发建设农业专业领域的科技专家库,收录农技专家信息,农民通过专家库查找指定专家,为其答疑解惑,指导农业生产。

3)农技专家诊断系统

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通过农技专家在线跨区域向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对农业病害实时诊断,指导科学生产,促进农业生产科技的普及。

(3)农机服务

通过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加强农机管理、科研、生产、农机化新技术、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农机销售和作业服务。开展农业机械科技信息工作,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

1)农机监管

建立农机信息系统,完善农机信息上报制度,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用户、生产者的联系,发布最新的农机科技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管理和规范农机市场。

2)农机远程服务

运用互联网通讯,定位技术,实现作业机械定位、远程调度、农机信息服务、农机安全管理、农机呼叫中心和专家咨询等多项功能。

3)种植/养殖机械化

种植/养殖全程机械化应用,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开展农机跨区域作业,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

4)植保自动化

采用无人机喷药撒药、远程控制植保机械等手段,提升植保装备作业效率。 4.互联网+农村电商

(1)农产品电子交易

整合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搭建农产品交易电子商务平台,为众多农业企业提供优质的展示和交易网络平台。搭建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桥梁,试行“家庭会员宅配”或者“订单农业”模式,把双方的紧密结合起来,保障农产品供销渠道的畅通,增加农民收入。

(2)农村商贸物流

打造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实现加工型公司+农户物流组织管理;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发挥物流中心的信息中心功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组建如农民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区域性民间组织参与农产品物流,形成一个延伸到县、乡、村的物流网络。签订合同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分购联销的管理方式,极大的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3)农业金融

基于电子交易平台,在实现网上购物,支付、转帐结算的同时,本系统将提供储蓄、兑现、消费贷款等金融服务功能。衍生农业供应链小额信贷服务,为广大农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促进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4)农业行情分析

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综合平台和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各项数据基础上,开展实时动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分析和舆情监控,开展农产品交易信息,供求动态监测,为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准确、及时、系统的市场信息,更帮助其调整市场策略,减少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怎么实现“互联网+农业”

农业和互联网融合,绝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通过产业的融合和创新,以最新的互联网行业之长,补最传统的农业之短,甚至是创造全新的产业模式。

(1)以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为突破口,贯穿产前、产中、产后,连贯四大方向,有望借助该体系整合各方,最终打通农业全产业链的“任督二脉”。

(2)瞄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四大应用,突破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农业等前沿技术,建立全产业链条智慧农业系统。

(3)发展多形式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第一,依托原有互联网优势扩张到农产品领域的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 第二,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形成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如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电商平台;第三,有实力的农产品企业自主打造垂直农产品电商平台,并逐步扩张品类,如联想佳沃;第四,个性化高端产品形成的小而美轻模式,如淘宝农业,农产品微商。

(4)提高农业现代物流技术,加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及物流技术装备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方农业物流加快农业扁平化物流交易集散模式,抓好现代农业物流标准化建设。

(5)发展多元化农业众筹模式,利用股权,订单农业,大家种等方式,实现农产品,农场,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各个领域众筹。

(6)构建农业云平台,利用农业大数据指导农业生产,开发农业新技术,预测分析市场行情,提升农产品生产者经营效益,促进农业产业模式创新。

四、“互联网+农业”的效果

(1)农业经营方式上,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转变为成为更富有效率和效益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大生产

(2)农业产业组织形式上,从农业产业链割裂,各行其是,互不关联状态转变到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组织形态,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有机整合,提高农业附加值。

(3)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关系上,转变到以市场引导生产,以生产保市场供给的生产与调控方式,综合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的调控能力。

(4)农业生产手段上,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5)农业发展路径上,从高能耗、高投入,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低碳农业、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并举的发展模式。

互联网农业典型案例

互联网+农业营销策划书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

云南农业互联网采供大会

秦岭农业互联网小镇可行性报告6.21

“互联网 ”给力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

“互联网+农业”培训的心得体会 夏飞

互联网 农业 :一个农民的典型案例

“020+众筹”能否推动互联网+农业

“020+众筹”能否推动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