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10:37: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习心得体会

覃巧双

4月18—20日,我有幸到南宁参加《2012年全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暨教师美文诵读评比活动》培训学习,参赛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和诵读让我获益匪浅。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方面

1、参赛中的每一节课都是精心准备的精品课。不用说教师的课件有多精美了,单单是教师的语言,就让人为之赞叹。每节课的导语都精雕细琢,妙语如珠,每一句话都好像是精心锤炼过的,干净利索,而且很有气势。每一节课的每一环节老师都用极其优美流畅的语言紧紧吸引住学生。再加上课堂内容设计巧妙,重点部分详细带领学生欣赏、体会,其它部分一带而过,整堂课显得游刃有余。

2、真情投入,参与讲课的教师们个个激情洋溢,显示出了个性张扬的活力,不管是老师的课文范读,还是每节课的导语设计,或是课堂中间环节的过渡语,都显得那么激情澎湃、流畅自然。他们已经把自己融入了课文之中,陪着文中人物一起走来、一起喜、一起乐、一起哭、一起痛。比如,防城港市实验小学黄永英老师执教的语文s版三年级《十二次微笑》一课,通过课件演示,师范读,生当观众,师生共同感受微笑是人生的通行证,声情并茂的课堂冲击着学生的心灵,使整节课的教学“润物细无声”。其实,由此让我想到的是老师的表演艺术。在课堂上,老师就是演员,他要具有表演的才能,敢于真情流露,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但同时,老师也是导演,他要具有宏观调控的能力,既能融入课文,又能高于课文,既要跳得进去,又要跳得出来。看来,要想有个生动的课堂,教师就得放下架子、丢开面子,敢于释放。

3、在读中感悟,每一节课,执教老师们都强调了一个字:读。他们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理解关键词句、体悟作者情感,都选择在读中进行。以读促悟,以悟助读,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道理。也是通过朗读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大家真心感动。

4、善于赞赏给学生鼓励,每节课都有老师对学生的夸赞声,如合浦县实

1 验小学张喜碧老师在《左公柳》一课执教中,学生读后,他夸赞说:“你读出了柳树的美,但你的声音比柳树还美”----这夸赞发自内心,毫无矫揉造作,师生交流深入内心,让学生轻轻松松上课,快快乐乐学习,课堂气氛温馨动人,说和听都成了美妙的享受。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夸赞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通过学习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我认为:要想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自身的素质是相当的重要的,扎实的基本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而准确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形象精炼的讲解、清晰美观的板书等,更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丰富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美文诵读方面

备课时一定要把每篇课文的内容,故事的发展、结构,要讲这个内容,准备的内容就是第一个要理解的。朗诵就必须要抓理解,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当你拿到一件作品的时候,我们必须做好案头准备工作。你首先要用心地默读一篇作品,为什么要默读?刚开始看的时候,你不知道内容,你要从头到尾,静下来、用心地读,不出声,用心读,用脑子去理解。这时候的理解是第一步,然后要作第二步理解,对通篇作品结构的分析。

如《赶海》。我们要读的时候,我的依据是什么?就是课文。是非常有情趣的,是有儿童气息的,如果我们不理解,拿起来就读肯定就不一样的。如果我的语言依据有了,我再开始读的时候,我就要设计一个场景:“这一天,天气特别好,我的心情也格外好,我要去赶海,想起来了,小时候妈妈对我讲„„”我们在处理上,如果不作案头的准备,我们读出来的味道,肯定是平平的,淡淡的,没有情趣。作为朗诵第一位的要求,要理解作品,理解他的内容、结构,决定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基调来表达这篇作品。

比如《大海中永生》,这是深情地缅怀、歌颂邓小平同志的故事,这时候,人们自然会想到生前的所作的一切,这时满怀深情与眷恋。但我们读这个作品、采用什么样的基调?是深情的缅怀、是深情的赞颂。怎么来把握?我们都有感觉,送亲人是难过的。但这篇,是在小平同志去逝后,要撒他的骨灰,赞颂应该多于悲恸。我们的起调不应该太悲切。刚才我们的老师,朗诵时,感情是真挚的,如 2 果基调要稍降半格,语言再松弛一些,效果会更好。我们读的不是字,是句子,要出来意思,不要让别人去想,你读得是什么,你读出来的要有一个完整的意思。我不要在每个字上表达情感,要用我的感情,带出一个完整画面,带大家进入情境。文章后面的几个“也许”,那不是想像,而是邓小平生前非常关心的事情。这个时候的情,不要在字上下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大家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表达激动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字上使劲,一定要真正运动、燃烧起来,这是朗读的基础。如果你没有真情实感,别人就不会有共鸣,这样的朗读,就是不成功的。

作品的语言来自于生活,拿到作品就感觉不一样了,气也提起来了,声音也拿捏起来了,这种处理,就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实际,脱离了你自己。朗读的语言来自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要做一些语气、速度、停连的加工,成为艺术语言,让人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第一次抱母亲》这是一篇非常催人泪下的文章,讲的是母子亲情。虽然这个故事很简单,但很感人。如果处理这样的作品时,端着架子,拿腔拿调,出来的效果是不会感人的。刚才那位老师读的时候,很投入,有动作感,要注意,是自述,语调不宜太高。母亲的话,不要扮演,我们要达到神似,不要形似,不要刻意模仿老人的语言。到最后,妈妈闭上眼,我以为她睡着了,却看见“有两行泪水流下来”,读这句话时,不要匆忙。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能这时,儿子看到妈妈的眼泪下来了,自己的眼泪也下来了。如果读这种地方,摆出朗诵的姿态,这种情也就烟消云散了。朗读的目的,是要和听者共鸣,要把听者带到作品中去。我们的朗诵,大家千万不要离开生活。我们生活里的语言,通过你的朗读,再现出来。生活化,就是要口语。不要认为,朗诵有一种固定的语言格式,没有的。我们朗诵者的语言,一定要朴实,自然。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朴实、自然。

朗读时要感情深厚、爱憎分明。朗诵好一篇作品,声音、表现技巧要和你的真挚感情相配合,把作品内容准确生动的呈现给观众,光有好嗓子、读得流利清楚是不够的。没有情就是一杯白开水,不能打动别人,要取得好的效果,朗诵者要满怀深厚的感情。你爱什么,恨什么,一定要旗帜鲜明。要求朗诵者要情动于衷而形于声,声和情是并茂的。朗诵者的感情是由作品引发的,朗诵者要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燃烧,要和作者的爱憎完全一致。作品本身非常的深情,朗诵者 3 绝对不会无动于衷。

朗诵还应该是想象丰富,真实生动。朗诵者要突出作品,形象思维。朗诵者看到作品时,被作品感动。作者和诵者,融入在一起。但是,作品的文字,是有限的,而朗诵者,你在案头准备时,要想到作者没有写进作品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去联想,发挥想像力,使作品更加丰富、真实,把作品活灵活现地朗诵出来。朗诵者进行第二手创造,要发挥想像。充实我们对作品的理解。

比如《生命的壮歌》,写的是动物,但我们可以想到人的事情。这样的想像和联想,就充实了作品。朗诵作品时,不要孤立地停留在字面上,要发挥联想,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素材。生活方方面面的积累,都是我们朗诵的很重要的素材。大家要借鉴。

我很欣赏爱因斯坦这样一段话: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像力,在艺术语言的创造中,是绝对不能少的。通过想像,能够把作品理解得更深更透,同时,要让听者受到感染和启迪。所以,想像、联想,是朗诵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不同的朗诵者,想像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要尽量体会作者的本意。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不断地觉醒,才能立足于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

2012年4月25日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