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16:08: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讲稿)

一、同学们首先来看看什么事洋务:是指一切涉外事务,包括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新式陆军、海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内容。这就是洋务的定义。我们说每个历史事件都有它的背景,目的,过程,结局和评价。我们这堂课也是从这些方面进行。

来看看洋务运动的背景。同学们会议一下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内外环境?内部有天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外部有两次鸦片战争的摧毁,也就是说既有内忧又有外患。洋务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兴起的,那么在这样背景之下兴起的洋务运动应该有什么样的目的呢?既然是处于内忧外患的危险局面那直接目的是什么?解除内忧外患。那洋务运动史给谁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的国值得又是什么?清政府。所以洋务运动兴起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清朝统治。

二、我们对长安集团了解多少呢?那长安面包车和长安福特小轿车你们应该见过的吧?那同学们知道长安集团的历史吗?长安集团一开始是军事工业,而上海洋炮局和金陵制造局都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都是诞生在洋务运动。

三、同学们看书回答我为什么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会失败?失败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你们自己先总结一下看有几个原因?(提示不彻底的洋务运动、以铁路为镜、失败的根源等方面思考)

1.、洋务运动开始的这个时期大约正是日本发生巨变的明治维新时代。这就是说,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并不比日本晚。但为什么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呢?这其间的差别当然是制度上的。明治维新是一场和平式的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制,而洋务运动只是封建制度下的经济振兴。政治制度不变就不会有经济起飞。

制度由人创建,也可以由人改变。决定人的行为的是思想。所以,中日两国经济的差异在于制度,而制度的差异又在于思想意识。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有一些思想解放运动。尽管“脱亚入欧”这种全盘西化的主张在今天一些人看来仍属于“过激”。但没有思想上的“矫枉过正”就不足以改变一个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中国当时并没有发生这样一场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中固然有许多优秀的东西,但作为封建制度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本质是保守与封闭的。这种几千年的传统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就成为了中国现代化最强大的阻力。列宁说过,传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在中国,这种传统可怕到足以阻挡一切历史前进的脚步,哪怕是根本不触及政治制度的微小经济进步。洋务运动所遇到的正是这种强大而可怕的传统。

2、铁路是现代工业的结果,也是工业化的前提。当国人尚在抵制铁路时,铁路已经横行欧美了。光绪六年,曾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上了一道《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但遭到了内阁学士张家骧、通政司参议刘锡鸿(此人还当过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副使)等保守派的坚决反对,其理无非是说破坏风水、龙脉,招致洋人觊觎等。反对的真正原因是怕破坏中华固有的传统。传统思想那种遇新则反的态度成为中国工业化中最大的障碍。主张建铁路的人也不是从思想根源上批判保守派,而是寻找权力集团中的支持者。李鸿章支持建铁路就靠海军衙门督办大臣醇亲王的撑腰。尽管以后铁路修成了,但保守思想并没有得到触动。正因为这样,早期工业化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是通过权术斗争斗出来的。

3、洋务运动的推动者没有也不想去触动传统思想。那时保守派与洋务派的分歧不在根本的思想认识上,而在于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与做法上。洋务派的思想特征体现在张之洞著名的“中体西用”论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要在维持封建专制体制和传统思想的前提下实现“师夷之长”。有学者认为,这种主张是张之洞的一种手法,目的是要学西方,但公开这样说会遭到反对,只有用迂回的方式来实现。不过,我不这样认为。张之洞深受传统文化浸泡,又是清王朝的封疆大吏、重臣。他的思想和地位决定了他对清王朝和封建传统的态度。他与保守派的分歧不在于要不要维护封建制度,而在于如何维护上。保守派以为一味排外,见洋必反是对封建制度最好的维护,而洋务派懂得要以技术上的变来求得制度上的不变。用“西学”是为了图“中体”。 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都是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的。思想解放是对封建主流意识的彻底否定。我们不能要全民都得到思想解放,也不能阻止那些顽固的保守派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但推动工业化的领军人物必须解放思想。洋务运动的悲剧就在于领导这场运动的人封建传统思想依然如故。

物流2011级 3班

王兴强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
《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文字学讲稿 讲稿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