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活作文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09:12: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生活——学生习作的不竭源泉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因人而异。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 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如何教会学生生活习作,一直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甚感困惑的问题。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新能力是这种劳动的核心。可是,现在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习作缺乏真情、实感、新意、活力。一些学生受各种影响走入了写作的误区,以为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多看作文书,结果是人人面前摆着厚厚的作文选,却还是个个“望文兴叹”,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原因何在?将作文与生活架空,只为应付“作文”而写“作文”,怎么可能有真情实感?怎么可能有写作的欲望和冲动呢?丰富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多彩的生活,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观察体验生活,进而引导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才能使学生摆脱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才能使教师摆脱作文无法教的困境。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实,作文并不难,只要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意义,掌握了“窍门”,学生自然会由“怕写”到“愿写”到“乐写”的。在这里,我仅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为例

谈谈我的体会。我是这样做的:

一、处理好“书面积累”与“习作”的关系——求“真”

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书面的积累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课内的积累主要是通过讲读课文的学习,积累优美词句及好的写作方法。比如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荔枝》,对于指导本单元作文很有帮助。这篇课文以荔枝为线索来回忆母亲,表现了母子亲情。本文虽然写的是生活小事,但是浸透在每个词语、句子中的情却是天地间的至情。教学本课,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体会到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功夫,也要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情”是不能独立存在的,要通过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等表现出来。本文就善于把“情”字渗透在叙事、描写之中。“我”买荔枝、吃沙果时的言行,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母亲见“我”买回荔枝的嗔怪言笑,吃荔枝时的动作话语,临终前竟然一棵荔枝也没尝的做法,包含的情更是丰富。另外,写文章表达感情还有一些常用的方法,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如,心理描写可以直接写人物的感情,斟词酌句可以增加语言的感情色彩,直接抒情可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点化环境可以抒发读者的感情等。课外的积累主要是指收集整理或者是进行一些小练笔,比如我们要求并适当地指导学生设计编辑个人的积累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分门别类地收集好词佳句以及名言、名篇等,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有了充分的积累,只是作文的起步。独立的表达,才是习作的真正开始。这就要求切实上好习作课(这里指当堂“作”文,而不是“说”文),要求学生在作文课上独立作文,而不是生搬硬套,不是搬出“积累本”来

摘抄,七拼八凑成一篇文章。优美的词语、句子不少,而真实的感情呢?要么没有,要么就是缺少一根主线——连贯的“情感线”。所以,作文课上,要尽量使学生做到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一气呵成”,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是学生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是学生自己大脑进行加工处理过的信息符号。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习作。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成求真知、说真话、写真事、抒发真情、做真人的习惯,在求真中出新。

二、处理好“生活积累”与“习作”的关系——求“新”

学生写作材料贫乏单调,写不出有新意的作文,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封闭的课堂,有些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缺乏锐敏的感知和热情等等。所以说,即使学生拥有了丰富多采的生活,也不一定就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作文题目的雷同造成了学生选材上的懒惰,甚至有的学生一篇作文从三年级写到六年级,长进不大。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调动多种感官,怀着真挚的感情去观察体味生活,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人物环境景物等进行有条理的观察思考,及时记录。比如学了《荔枝》一课后,我根据课后提示,布置学生课下作业:帮妈妈做一件事,或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样妈妈喜欢的东西,亲手送给她,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情,听她说些什么,然后写在日记里。这样做,为本单元写好人物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铺垫。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分门别类、有计划

有目的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观察,全面认识事物。第三,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的同时深入思考和感悟。只有对观察到的素材进行不断地思考提炼、加工整理,善于从中挖掘和捕捉生动的瞬间,才能使笔下的生活有活力,写出的文章才有可能别具特色,富有新意。

三、做生活的有心人,让笔下的人物真正“ 活”起来

只要细心观察和真切描绘,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味、感悟,在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里自由地驰骋想象,学生就能写出充实鲜活的文章。 叶圣陶老先生在《作文论》中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 让教学的过程贴近生活,让真实的生活唤起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无限的遐想。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不要说人了,各有各的特点。人活在这世界上总得有个环境,在那里,他必然接触许多其他的人。所以,你笔下的他不能是孤家寡人,一定要让他跟周围的人产生联系。同时,人在生活中又必然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所以你笔下的他又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让他成为事情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主角。这就好比戏剧舞台,如果仅让花脸唱独角戏,没劲;配上几个对手搭档,就添了几分精神;再打闹一番,观众的胃口马上就被吊起来了。老师当然不是让我们去写死人,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没本领,往往会写出“死板板”的人来。所以,这“活”字的意思,就是要把人写得形象一些,使人读了脑子里会浮现出活生生的模样来。可以写人物的外貌,先拍出一张有鼻子有眼的“照片”来;可以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让照片上的人会说会笑、会走会

跳,照片变成了“电视”;还可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让电视上的人物通过旁白画外音展示内心世界,人物形象有了立体感,嘿,活了。

总之,构建生活作文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作文、用作文,就会让每个学生爱上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

论文快乐作文快乐生活

情境 生活 作文经验论文

作文论文:生活、想象与作文

生活 作文

作文生活

生活作文

生活作文

生活创意设计论文

感恩生活感恩论文

生活美学论文

生活作文论文
《生活作文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作文生活 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