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01:29: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江门市江海区滘头小学 邓慧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一课看图学韵文识字。这篇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古诗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课文插图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古诗的意境。 教学设想:

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我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研读、教师导读、同学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通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不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实践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 教学目标:

1.先认识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相机贴出1—10的花盆) 生:

1、

2、3......10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师:老师这里有十朵花,哪位同学能把这十朵花种在花盆里,使花上的汉字和花盆上的数字对应。(请生上台贴) 师:对吗?请同学们把这十个汉字齐读一次。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

师:古时候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44页,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 该怎么办? 生:借助拼音

师:读完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读得真认真。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师: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用铅笔圈出来。(先找再看)看看谁的读音有变化?

生:一字读音有变化。 师:你的眼睛真雪亮。“一”在数数时读第一声。当“一”后面跟随别的词语,“一”字后面的字是第四声,它读第二声,如“一见如故”“一日千里”。后面的字是其他三声,它就读第四声。如“在水一方”“一毛不拔”。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师:刚才听同学们读这古首诗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来试一试,你们愿意听吗?听的时候注意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师:你听见老师在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表扬:你的耳朵真灵敏) 你们愿意像老师这样读吗?请你们自己试一试。 生:指名读。师指导。 师:我们齐读一次。(指黑板)

(二)了解诗意

1、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什么?请你再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想你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谁来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从哪句诗里看到?

(生:两个小朋友在路上走。师:你从哪里看出?生:一去二三里。师:你眼前的小朋友走了多远?生:二三里。师:1里是500米,二三里大概是我校到购书中心的距离)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同学们读得真仔细,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这些美景。

4、古人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我们一起通过这首古诗走进它的图画中。你可以一边看一边读出诗句。(出示动画课件)

5、请你一边读诗句一边指书上的图。

6、找两位同学上台指读诗画。

7、师:从诗中、画中,你觉得这个小山村怎么样?(出示书本图)(优美、宁静、快乐)

8、师:多美的小山村啊!多宁静的小山村啊!让我们用琅琅的背书声,走进这个小山村。(背诗)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师: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

一、

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由“横”组成的。

师:

1、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近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级小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所接触到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教学中既集兴趣、知识、能力于一体,又能比较准确地体现编者意图,是我设计教案的着眼点。

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学的评读、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我用充满趣味的游戏导入新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鼓励他们大胆学习新知,通过自主研读,自读自悟,并呈现课件:文中的小孩、烟村、亭台、野花等构成乡村美景图,并设计有趣的导语,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学生陶醉其中,美美地读,从而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能力。

教学本课时,设计:小朋友在读的时都看见哪些景物呢?以此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不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们提醒学生: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以培训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的良好习惯:其次,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去二三里”和“烟村四五家”,并用手势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义即是一路走去的意思。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这一部分,应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在背诵全诗前,提问:你觉得这个小山村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启发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诵读古诗。背诵时再次引导想象,使记忆有了具体形容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述的情景,把“彼此彼景”化为“我景我情”。通过练读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意思体会小山村景色的美丽和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山村、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生第一次接触生字,学会汉字。在写字前引导学生认识田字格,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的范字。描红独立书写,动手实践及教师范写指导,学生写好第一个汉字“一”。

2012年3月20日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