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玉林年俗田野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7:35: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玉林年俗田野调查报告

摘要: 广西玉林拥有独特的民俗特色,而其丰富多彩的年俗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既继承又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玉林民族民俗文化。这次调查报告是为了向更多人展示玉林璀璨的年俗活动而开展的。调查范围为玉林城区,调查方法为网上搜索及对个别经验丰富的老人进行采访,力求形成一个系统的玉林年俗概括。

关键词:玉林 三忙 卅夜 挂灯 正月十六过元宵

玉林,古称郁林州,玉林城区州郡史两千多年,玉林是广西东南部一座千年古城;同时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著名侨乡。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南迁的粤语支系和客家支系的汉族人与土著的越(壮)族等先民相互交往、认同、融合。一方面农业耕种为本与手工业、商贸经济的相当发达和活跃,使玉林呈现农本经济与多元经济、外向经济并存的特点,培育了人们的传统意识、经济意识、开放意识和兼容意识,这种汉人与土著、农本经济与多元经济、外向经济等多种矛盾元素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碰撞、磨合、认同,进而融合形成了既继承又发展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与当地土著的越人文化相融合独具玉林特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玉林民族民俗文化。

玉林人过春节颇具地方色彩。

从冬至开始,玉林人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第一件事就是做玉林的特色美食之一:白散。选了上好的糯米,搓洗干净再浸几分钟,捞起来滤干水,再放到大木桶里用隔笼蒸。当屋子里飘起糯米饭的香味时,就可以揭锅了。糯米饭刚熟就好,若蒸得太烂太粘是做不出好白散的。煮好的糯米饭放到簸箕里晾一会就可以做模了。把糯米放到模具中,用力一压,一个白散胚就出来了。一个胚不能做得太厚,必须薄一些,否则炸不开。烘白散胚最好是用谷壳,老人说这样没有烟熏味。将干谷壳烧旺后,火堆上架个竹蔑框,将白散胚放在上面烤,注意烤时要两面翻转轮烤。烤到快干时,将白散胚放到煮好的白糖水里浸一下,糖水不能太清,也不能太稠,好让糖水渗进胚中。然后捞出继续置于火上烤,直至白散胚变干变硬。晾凉之后就可以存于干燥之处,待临近年关时才拿出来油炸。下油锅前,最好将白散胚炸白散晒一下或烤一下,让里面的水汽散去。油锅烧沸后,将白散胚放进去,用筷子翻动,两面轮炸,直至白散胚炸发,一粒粒糯米像爆米花一样炸得白白胖胖就大功告成啦!

过年前几天,大家就开始进行所谓的“三忙”。一是忙着打扫房子,玉林人俗称“扫屋”——就是把家里打扫干净,力求“除尘”,取“除陈”之意,辞旧迎新。二是添置过年的物件,比如对联、供祭祀用的香和纸钱、熟鸡熟鸭、猪肉、各种青菜等。三是忙着炸制各种过年才有的特色食品,例如白散、翘莲、薄脆等。快过年的时候,玉林几条老街上会出现各种炸制这类食品的小摊,摊主一般同时制作蛋卷销售。

玉林人称除夕为“卅夜”。玉林人在那天张贴对联,燃放炮竹,宰杀生禽供祭祀之用。供桌上不仅摆放了“三牲”,一般还有五碗面条或者米饭、三杯茶、五杯酒、捆成一把的葱蒜芹。玉林人的年夜饭与其他地区大致相同,极其丰富,一般会吃不完留到第二天,即初一,取“年年有余”之意。现在,少数玉林人还保持着一个灯火通明的习俗。在除夕当天还未天黑的时候,一些家庭还会将家里

所有的灯都打开,一直到初一早上才关掉,也是取“从头到尾家里都光明”的好庆头。 “守岁”也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一家人聚在一起守零点,然后互相用最美好的言辞互相祝福。同时,春节最热烈的一次鞭炮燃放开始。各家争先恐后地鸣放鞭炮,一时间鞭炮声惊天动地,震憾宙宇,人们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辞旧迎新。

大年初一人们都衣着一新,各家进行拜年活动,凡熟人见面必称“恭喜”,小孩子会得到不少的“打赏钱”(即“压岁钱”)。是日不杀牲、不扫地、不说不吉利的话,这是玉林人世代遵循的习俗。这一天,人们往往扶老携幼,合家上街观赏舞狮、舞龙表演。正月初二,出嫁女儿偕同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初三之后,人们开始自由走动,有的寻师访友,有的结伴游玩。这时便有民间舞狮、舞麒麟唱麒麟歌的艺人们穿街过巷到各家各户各店各铺来恭贺新年。

年前制作的特色吃食在这时候就可以享用了。比如制作过程漫长的白散。“吃‘白散’,是祈祷新年吉祥。”老人们说。玉林人对和谐、吉祥的中国传统“和”、“合”观念根深蒂固,这圆圆的白散象征着“合家团圆”。鼓起的形状配上吉祥字样,是在恭祝大家新的一年里“福多、禄多、寿长、喜悦”。

玉林人在春节期间还有一项重要的特色民俗活动,即“挂灯”。史料记载:“正月灯节,是添丁者挂灯于祠,以酒脯祀其先。曰:开灯、亦曰挂灯。”玉林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一年四季皆可耕种,而在田地上耕作的主劳力男丁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乡村家中生了男孩,新添了男丁是一件喜事。在玉林的年俗中,上年生有男孩的人家,初十那天要到社头、祠堂和自家厅堂挂灯(灯为竹架纸糊的五彩宫灯),至正月十六日即告结束,故有“十六元灯”之说。挂灯那天,主人办酒席款待前来恭贺的亲戚朋友,这叫吃挂灯酒。挂在社头的花灯要一直挂到正月十六才烧掉,叫完灯。在乡村,从正月初十开始,各处社坛都挂满了头年添丁者所送的大小花灯。求子者,半夜到社坛去偷灯,人们争先恐后地“争抢头盏灯”,因为传说“谁抢到头灯,谁的子孙就能得到更多庇佑”。偷灯的同时并焚香,对社神许愿,待到自家添丁后,再送灯还神。清代有诗人写道:“元宵佳景约同俦,社稷坛中喜共游;灯带已稀无觅处,不知还有几人偷。”指的就是这种习俗。挂灯是玉林的传统节日,也是重男轻女的习俗,笔者觉得不宜提倡,但因已经成了传统,也非是一时能改变的了。

元宵节是玉林春节的最后一个重大节日,但是玉林人观念上的元宵节并不是正月十五,而是正月十六。为什么玉林城区会形成正月十六过元宵的习俗,网上给出了这么一个解释:旧时,玉林人在前一年生了男孩,到了下一年的正月初十就要买纸灯悬挂在社头或厅里,以此告之列祖列宗家里添了男丁,到正月十六再把灯拆下来或者烧掉,这个事情才算一个完结。因此,玉林人正月十六过元宵也称之为元灯。过了正月十六之后,玉林的年俗活动就结束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玉林年俗活动也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而改变。例如现在很多家庭都没有在除夕当晚灯火通明的习俗了,这是在节能减排的倡导下所进行的民俗扬弃之一。再比如“挂灯”这一习俗,有些人对这个仪式越来越不重视,原来花灯的红纸上须写上“奉严慈命×××之子”、“新灯之喜”等字样,现在直接简化成“贺×××花男”;原来需要添油的灯,也被人们用手电筒和电灯泡取代了。这是现代人对民俗所进行的简化与修改,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但是这些扬弃在另一方面是对民俗的破坏,政府与民间组织应该在一定前提下采取一些对民俗的保护行为,让我们的后代也能享受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doc

玉林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城乡一体化田野调查报告

陕西 年俗

年俗——过生日

潍坊年俗

关于玉林年俗田野调查报告
《关于玉林年俗田野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