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23:35: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摘要:

爷爷送了我一本《陶行知教育文集》,他对我说:“但凡是搞教育的人,都应该有一本《陶行知文集》,这是我最喜欢的书,希望你也喜欢。” 现如今,我已然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再品《陶行知教育文集》,心中装载着满满的感动,感谢,共鸣与思考。

关键词:陶行知感动感谢共鸣思考

最初阅读陶行知先生的作品是通过爷爷。刚进大学时,我选择了教育学专业,爷爷得知后很开心,因为,爷爷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家中上上下下只有我继承了爷爷的衣钵。临行之前,爷爷送了我一本《陶行知教育文集》,他对我说:“但凡是搞教育的人,都应该有一本《陶行知教育文集》,这是我最喜欢的书,希望你也喜欢。”

那时候,我对陶行知先生的了解仅限于知道他是一名教育家,信手翻看这本书,便被里面生动的语言吸引住了,一篇篇零散的文章关系到教育、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始终紧扣着一根主线“科教救国”。现如今,我已然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再品《陶行知教育文集》,心中装载着满满的感动,感谢,共鸣与思考。

一、感动。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后人给予陶先生如此高的荣誉,可见大家对陶先生的尊敬。陶先生不仅在学术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在人格方面,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陶行知生活的年代,正值祖国的危难之秋,十五岁时,他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想行医救人,报效祖国;二十岁时,他投身于民主救国的革命洪流中去,用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陶先生在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陶先生特别重视农村教育,在当时这无疑是先进且一针见血的观点。最可贵的是,陶先生不仅是一位理论家,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吧。在《序》里,陶先生以风趣的语言描述了当年共创晓庄的艰辛困苦:垦荒时,手皮浸出的鲜血染红了锄柄,大家的态度是“血!不管。要做一件事,要使一件事做得好,总要流汗、总要流血。”绝粮之时,全校只剩一元钱,大家处之泰然“我们倘然饿死,也是为

乡村教育而死。我们虽然死,我们的事业和精神是不会死的,永久的遗留在世上。”阅读完这篇文章,我已泪流满面。献身教育事业对于陶行知先生来说,已然成为一种信仰,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那个战火纷飞、百业待兴的年代,陶行知先生尽其一生为教育事业奔走东西。我们生活在在 21世纪这样一个和平安定、欣欣向荣的时代,难道不更应该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绵薄之力么!

二、感谢。

如果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十年辛苦不寻常”,那么《陶行知教育文集》则耗尽了陶先生的毕生心血。陶行知先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这些理论知识,现在已然成为我们实践的指南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真的非常感谢陶行知先生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本“神乎其技”的教育专著。我是一名新教师,虽然在大学读了四年学前教育专业,但真正进入幼儿园,所有事情都是从零学起,由于缺乏经验,我碰到了许多问题。每当困惑不解时,我便会去翻阅《陶行知教育文集》,总能受到启发。虽然陶先生自谦地说“对于幼稚教育是门外汉”,其实他的理念完全可以指导幼儿园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几句看似简单的话语,深入浅出地体现出“生活教育”的精髓。教育内容不仅来自于课本,更来自于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们蹲在墙角聚精会神地关注的小甲虫、大街上形形色色的指示牌、幼儿园里刚抽芽的小草、小朋友带来的万花筒„„拓展教育视野后,我发现,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都可以纳入教育内容。

陶行知先生的造诣不仅体现在学术上,在做人方面同样给我们留下许多恳切的建议。陶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是没有用的。本领越大,学问越高,为非作歹越大,要求学生从小建立人格长城,建立人格防线,建立公德和私德。”在崇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我们更应以陶先生的话自勉,带领孩子一起,“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共鸣。

“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出乡村教育,有时提倡普及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今天提这个口号,明天提那个口号,其实我心中想的中心问题,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让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接受教育像需要阳光和空气一样需要渴求教育。教育是国家万年大计,不普及人民大众教育谈振兴中华乃是一句空话”。当看到陶行知先生这样一段话时,我满心激动地感受到: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想和抱负方面都能碰撞出火花。对于教育,我有许多想法是和陶行知先生一样的,特别是有关教育普及的愿景。在旧中国,教育普及的状况不言而喻,现如今,剥削阶级早已不复存在,随着义务教育的实施,孩子们受教育

的情况不断改善。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在学前教育这一块,依然没有达到教育普及的理想。据调查,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仅达56.6%,说明我国还有近一半的适龄幼儿上不了幼儿园,其中很大比例是农民或农民工的孩子,教育普及现状不容乐观。我想借陈鹤琴先生的话表达我对幼儿教育普及的愿景:“愿全国儿童从今日起,不论贫富、不论智愚,一律享受相当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可能发展。”

四、思考。

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精神硕果,几乎可以运用到平日里遇到的所有教育问中去,但是,如果忽略幼儿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中理论,则是暴殄天物了。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如何开展生活教育,引领孩子们教学做合一,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学会做人,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比如,陶先生提倡劳力与劳心相结合。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陶先生给书呆子配了味药“脑化手”,给田呆子配了味药“手化脑”。针对幼儿园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让他们到地里干活是不可能,我们可以多给予机会让他们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问题以促进他们的“手脑相长”。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做一个现代人,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教育应是动态的、接受熏陶的。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潜移默化的,日新其德、日勤其业。”让我们学习行知理念,弘扬行知精神,携手行知路,以“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共创新世纪教育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胡晓风、金成林、张行可、吴琴南编:《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