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诗词鉴赏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6:21: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古诗词鉴赏在高考试题中的比重,越来越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我们看看下面的古诗词鉴赏论文吧!

古诗词鉴赏论文

摘要: 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应在诗词的意想、形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加以引导。

关键词: 诗词鉴赏 意想 形象 语言 技巧

中学生中有许多学生爱好古诗词,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古诗词阅读较少,鉴赏能力差,甚至有部分学生读不懂古典诗词。这与新课标中提出的“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现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思考”的要求相差甚远。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呢?

一、必须牢牢记住古诗词中有关意象及其所代表的情思,掌握一些常见的典故。

1.古诗词中有关意象及其所代表的情思。

多情月与水。在许多诗人的笔下,月、水多是思乡念家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迈过汝墙来”中描写了寂静的群山,冰凉的湖水,荒废的空城。诗人描摹的是“故国”“寂寞”的现实,反思的却是南朝三百年的历史。“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秋月”像一面镜子,观照过词人纵情逸乐的欢颜,也照见过阶下囚的愁容。“秋月”积演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无穷的怅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共赏,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此刻仿佛回到他的故都金陵,站在城上望着浩荡东流的长江,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这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波涛翻涌地流向大海。

烟、风、霜。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悲凉等情思。

柳永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去去”连用意为路茫茫,道修远;“烟波”、“暮霭”、“沉沉”见着色浓,“千里”言空间广,在如此广泛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可想而知。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敕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但这雾气如枷锁禁锢了与世隔绝的心灵,她只能在深深庭院内怅望丈夫的归路。这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出了女主人公孤独伤感的心情。

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愁别怀远等情思。“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夹岸杨柳参差拂动于凄凉晨风中,天涯孤客黯然独守于天际残月之下。柳永在舒缓而又哀恻的言辞中,传递出一种离别后抑郁伤感的情调。

草。以草木茂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青青的荞麦一片荒凉,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另外,古诗词中常用芳草表离恨,用芭蕉、梧桐表孤独忧愁离别绪,用梅花、菊花表高洁品格,用竹、松、柏表坚韧、孤直,用杜鹃表哀怨、悲苦相思乡愁,用猿啼表悲伤,用大雁、青鸟表传书信使、离人思绪等。

2.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弄清典故、用事,有利于理解全诗的思想内容。

折柳,相传汉代人送客到长安东面的灞桥折取路边的柳枝以示挽留,以表分离之情,所以“折柳”表惜别之情。又有《折柳曲》表离别意。2004年高考题,《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曲折柳牵引起多少离人的乡思之情。

长城,《南吏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大受人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了因不能率兵打击侵略者,收复失地的无限愤怒和哀叹。

三径,汉朝蒋诩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少数友人来往。后人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之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就属用事。“元嘉草草”指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草出兵北伐,想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的下场。作者此事咏叹南宋近事,指宋孝宗隆兴元年张浚北伐在符离兵败的事。

用典既可以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其内容的丰富,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是如果鉴赏者对典故一无所知,那么就会更加增大阅读的难度,增加阅读的障碍。因此,学生要在平时的阅读中多积累一些典故常识,这样读起来才会对诗词理解得更深更透。

二、学会把握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指自然形象、人物形象、诗人自我形象。2006年全国语文高考题第二卷12题阅读王炎《南柯子》:“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楼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立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梨水足望年丰。”问题为:“上阙中‘楼枝幽艳湿啼红’展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中学课本第三册白居易的《琵琶行》塑造是人物形象:一位身世悲苦、色衰沦落的艺妓,一位是谪居卧病心境凄凉的“我”,作者将琵琶女的自叙和“我”的内心倾诉巧妙地融合为一体,鲜明地表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主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塑造了一个敢于向权贵抗争,不愿受官场屈辱、蔑视一切封建统治的诗人形象。

三、学会品味诗词的语言

所谓品味诗词的语言是指看诗中哪些字词、哪个句子用得准确生动、感情浓烈。提问方式主要是:“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此类题不是要求揣度个别字词的运用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来回答的词语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平淡无奇”、“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等。如盖嘉运《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明白如话。“黄莺儿”是儿话,显示出女子的纯真。“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起黄莺儿”是因为他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006年辽宁卷第16题《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待可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006年江西卷第14题《之江小渡》:“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篱开。交情得以山溪水,不管**去又来。”“交情”是本诗的诗眼,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四、学会鉴赏诗歌的技巧

1.诗歌的技巧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方式等。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烘托、排比、象征等。2006年天津卷张籍《凉州词》其一:“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出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应驮白陈到安西。”题为:“本诗运用了衬托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江苏卷12题《鹧鸪天》:“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生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山,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丁,儿女团呼夜煮茶。”“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满林残照见归鸦”而我则盼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呼夜煮茶。“几时”“团呼”表达了作者强烈盼望归家的情感。《归园田居》诗中的一个“误”字饱含了无限的辛酸、沧桑,而中间部分描绘,田园风光近景方宅林园,远景远村、狗吠前后对照反映出了返归自然的喜悦。

2.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亦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则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作者描绘出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结束奔波游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情。2006年福建卷第10题,李商隐《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三四句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2006年湖北卷韩琮《暮春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

“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儿岂止不语而且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女主人公都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呢?这种赋予客观景物人格化的写法烘托、反衬出了人物的主观感情。

3.修辞手法类的考查常为诗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创造了什么意境。重点注意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在诗词中所起的作用。

4.古代诗词中常用对偶,尤其是近体诗中对偶十分严格。杜甫的《登高》对偶运用得十分突出。颈联将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古诗词鉴赏论文1

古诗词鉴赏论文123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论文
《古诗词鉴赏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