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民日报2

发布时间:2020-03-02 19:09: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向基层干部标杆看齐

做忠诚干净担当好干部(干部论干事) 孙勇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15日

07 版)

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以沈浩同志等为代表的党的优秀干部既是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要求的体现者,也是新时期基层干部的学习标杆。每一个基层干部都应认真思考如何成为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好干部。

坚守在党为党品质,永远对党忠诚。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特别是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更不能抽象地谈对党忠诚。沈浩同志就是以杰出的工作业绩具体践行了对党忠诚。他挂职的6年是小岗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村容村貌变化最大、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沈浩同志以自己的工作业绩,生动诠释了对党忠诚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对党忠诚的时代要求。新时期,基层干部要对党忠诚,必须在两方面加倍努力:一是忠诚于党的信仰,在党为党,努力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当前,尤其要坚持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工作,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开展工作。二是忠诚于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上,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忠诚于党必然要求忠诚于人民。要巩固和运用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增强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把对党忠诚具体落实到改善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最大限度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落实严于律己要求,确保个人干净。个人干不干净,最需要个人努力,功夫在日常,关键在细节。沈浩同志在任职期间,和村民同劳动、同吃苦,个人生活极为俭朴,自我要求极为严格。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勤勉为公的崇高境界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广大基层干部要确保始终干净做事,必须坚持“自律”“他律”两手抓。加强自律,就是经常反思和警醒自己,始终坚持“心中有戒”,常思律己之益、放纵之害,认清欲望背后是陷阱,明白贪婪尽头是毁灭,时刻念好心中的“紧箍咒”。只有通过自律保持思想上一尘不染,才能做到行动上一身正气,确保个人干净。加强他律,就是始终依法依规办事,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监督。特别是在涉及人财物管理,涉及项目审批、土地开发、工程建设等领域,必须在法律、纪律约束下作决策,确保个人干净。

弘扬勇于开拓精神,始终敢于担当。党的基层干部处于服务群众第一线、矛盾困难最前沿。面对如此重大的政治责任、工作责任,广大基层干部必须弘扬勇于开拓的精神,善于挑担子,敢于负责任。沈浩同志就是这样一位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的好干部。他能取得优异的工作业绩,靠的就是强烈的担当意识、卓越的担当能力和水平。对基层干部而言,弘扬勇于开拓精神,始终敢于担当,关键是牢记“心中有责”,做到在矛盾、困难和危机面前不顾个人得失,敢于迎难而上。要怀揣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按照“严”和“实”的要求,主动到矛盾“窝里”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真正成为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者;主动到问题发生的第一现场,靠前指挥、果断决策,真正成为带领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主动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敢于动真碰硬。

(作者为中共安徽省宿州市委常委、埇桥区委书记)

“掩卷而思”与“废书而叹”(读书论世) 孙家洲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16日

24 版)

一如不同的人有各异的性格,不同的书也有专属于自己的风格;因此,读不同的书,就应该有不同的读法。以此立论,想要真正读懂司马迁的《史记》,就需要带着强烈的情感。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说到读史书的基本方法时,一定会强调秉持客观、理性、超脱、冷静的基本立场,不宜带上过多的读者个人的情感在内——无疑这是必需的,历史学严谨立说的传统训练,要求读史应该如此入手;但是,论及读《史记》这部大书,如果只知遵循上述方法,却是远远不够的。

读《史记》,要读懂他所梳理的三千年历史脉络。这是该书最基本的内容。司马迁把上自黄帝下到汉武帝时代的历史脉络做出了系统的记载,使得三千年的历史有了“头绪”,这是大历史学家的大手笔。当然也是后世读史者首先要埋头苦读的地方。

读《史记》,要读懂司马迁的“笔法”与“寄托”,也就是要探索司马迁对于某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如何写”以及“有何寓意在其中”的问题,实际上是通过读《史记》来读懂司马迁之心。我始终相信:尽管我们与司马迁所生活的年代以及他书中所记叙的年代有着两千年至五千年的时间跨度,生活环境、社会制度以及文字、语言都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在“人心”与“人性”这个层面,古今的变化却不很大。鉴古而知今,在这个意义上是较为容易理解的。

要实现以上要求,就应该“带着自己的感情甚至是激情”来读《史记》。那么,在读书的过程之中,如何自我鉴定是否进入了“带着感情读《史记》”的状态?或者称之为境界?我的体会是:有两个成语,有助于我们进行自我鉴定,它们是 “掩卷而思”与“废书而叹”。

“掩卷而思”,就意味着读《史记》不可以一目十行地阅读,而是读到某些关键处,合起书来,纵意冥想,或者设身处地融入《史记》的世界,与其中的人物休戚相关;或者臆测司马迁的暗喻与寄托所在,与太史公神交面叙。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有句读书的名言:“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用在这里,堪称得其所哉。《史记》就是需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的书。

“废书而叹”,记录的是读书到了感情充溢、心绪激荡而无法排遣之际,浓烈情感的怦然爆发!可以把平时视若珍宝的书籍,怒掷于案头,继之以一声浩叹!其实,当年的司马迁在著述《史记》之时,就有过这样的强烈的情感爆发。请看他的“情感自白”——“太史公读《春秋历谱牒》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序》)“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史记·儒林列传序》)在这三处,司马迁都使用了“未尝不废书而叹也”这样同样的语句,是在表达他著史过程中的感喟!司马迁著史有如此心路历程,后世善于读史者,理应有共同的情感表达形式。

为什么我特意强调我们要带着感情甚至是激情来读《史记》呢?这是由《史记》自身所富有的浓烈情感决定的。我们应该注意到如下现象:两千年来,围绕着一部《史记》,尊之者,奉为“二十四史之首”、“史学双璧”之一;贬之者则罗织罪名,百般挑剔。更有意思的是:褒贬双方都承认,《史记》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它可以控制读者的情绪和情感,使你身不由己地喜、怒、哀、乐,甚至于拍案而起!这种亘古仅见的“情感魅力”,在其他史学著作中并不多见,我们该怎样认识?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才气纵横的性情中人。

司马迁著史,决不自甘做一个客观记述的“述史者”,他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炽热的感情,去解读历史、褒贬人物,去创立自己的“一家之言”。《史记》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司马迁的“当代史”,他发表评论不能不有所顾忌。对汉代历史和人物的评议,司马迁常用较为隐晦的方式,这就是后世学者总结出来的“寓论断于序事”的方法。读史者只要稍微留意,就不难体味出司马迁的感情。当然,司马迁并不满足于这种曲折地宣泄情感的方式,只要稍离文网,就将他的真情实感赤裸裸地表达出来,或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或冷嘲热讽,无不入木三分、感人肺腑。正如文史学家李长之先生的评论:“他那更根本的一点内心的宝藏,便是他那浓挚、奔溢、冲决:对一切在同情着的感情。”(《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由此可见:感情浓烈,容易引起人们的心灵震颤和共鸣,正是《史记》独具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司马迁对于以一生心血凝聚而成的著作的自我评价,同样也是充满了浓烈的情感。在《报任安书》的千古名篇中,流露的就有大作定稿之后的欣喜和自得。他甚至表示,只要此书能够“藏之名山”、流传后世,那么此前遭受的身心摧残、不得不忍受的屈辱,就都是值得的,“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在这个意义上说来,《史记》已经不仅仅是司马迁的作品,而是他奔涌的生命、呐喊的灵魂,是他的理念操守,精神寄托。

面对这样感情炽热的作者和著述,如果后世的读者,不知道要带着自己的情感去读《史记》,而一味地坚守“理性”“冷静”之类的治史原则,谁敢说你真正进入了《史记》的世界、你读懂了司马迁的所思所想?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制图:蔡华伟

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声音)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16日

05 版)

王三运

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罢休

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是甘肃现阶段最基本的省情。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时提出“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为甘肃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这几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实施了“1236”扶贫攻坚行动,再加上之前实施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进一步凝聚起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甘肃的贫困人口由692万人减少到417万人,贫困面由33.2%下降到19.8%,可以说,近几年是甘肃省减少贫困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贫困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

今年2月,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进一步贯彻好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花了近4个月的时间,在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谋划论证的基础上,拿出了一个《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相关一揽子专项配套实施方案,最终形成了“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总体上看,“1+17”精准扶贫方案,贯穿了精准性的要求,突出了组合拳的特色,强化了配套化的措施,是甘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

全面小康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这是对甘肃发展形势任务的基本判断,对扶贫开发整体工作的准确定位。在未来的五六年里,最大限度地整合好、运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精准脱贫大决战,是甘肃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这几年,甘肃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但剩下的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蹚过深水区,打赢攻坚战,就必须将以往“大水漫灌”或“撒胡椒面”的粗放式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思路,全面落实范围精准、对象精准、任务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和责任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罢休。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面对党中央的殷殷嘱托和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要扑下身子实干,铆足劲头苦干,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带领甘肃人民和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日前在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上说

(本报记者 林治波整理)

忘记英雄的民族没有魂(人民论坛) 辛士红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17日

04 版)

“他堵枪眼时,我就在现场!”前不久,黄继光生前战友李继德老人在黄继光纪念馆动情地说。在1998年董存瑞牺牲50周年纪念大会上,董存瑞生前战友郅顺义就曾说过,当时是他掩护董存瑞炸碉堡,并亲眼目睹董存瑞牺牲的最后一刻。这些英雄的见证者,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还原了他们所亲历的那一幕,也给世人再次呈现了英雄的永恒瞬间。

事实上,在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处处都见证着英雄们的浴血荣光。据民政部统计,革命战争年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了生命。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用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和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不计其数,仅15军留下姓名的就有38人。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即是其一。

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写道:“从前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今天我们应该说:凡看见或听见中国军队不记旧怨而互相援助、亲密团结而不感动者,其人必不爱国。”祖国的万里江山,离不开英雄的鲜血浸染;人民的幸福安宁,离不开英雄的慷慨付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作为后来者,我们每一个承荫前辈者都有责任敬仰和尊崇英雄,没有权利轻慢和诋毁英雄。

然而,在多元多样多变、交融交流交锋的当下,在一些人那里,虚无历史成为“时尚”,解构英雄成为“潮流”。有的人要么以学术研究为名歪曲历史真相,要么以假设推断代替历史事实,要么用拼凑的细节否定事件的本质。“烈士保卫国家,谁来保卫烈士?”面对我们的英雄被一些人无端的嘲讽、污蔑、攻击,我们有必要发此一问。

有学者指出,历史意识是一个中轴,民族共同体就是围绕这根轴形成的。英雄记忆、英雄精神、英雄文化,无疑是历史意识中重要的支撑。如果听任历史虚无主义者颠倒黑白,“重构历史”,只能撕裂社会的主流价值,蛀空民族的精神支柱,最终一个民族走向的不是自由而是迷途,得到的不是清醒而是迷惘。

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一个社会的价值标杆。一个社会不能只有醒目的红线、触目的底线,而没有仰望的“天线”。一个人也不能只关注一己悲欢、杯水**,而不去追求崇高和壮丽。如果我们不去“呼吸英雄们的气息”,而沦为一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功利的实用主义者或庸俗的消费主义者,整个社会就会失去正能量的风向标。

莎士比亚说:“我怀着比对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严肃,去爱国家的利益。”捍卫英雄,就是在捍卫民族的历史;守望英雄,就是在守望国家的未来。面对英雄,我们需要这样的“尊敬、神圣和严肃”。

百姓情怀百姓心(人民论坛) 纪东冲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18日

04 版)

“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正在贵州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们话家常,一席话生动恳切,发人深思。

由此不禁联想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所宣示的为民价值理念。从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个13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有一颗怎样的百姓心,各级干部应该拥有怎样的为民情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关切的是人民的梦想、百姓的所愿所盼。“坚持‘以百姓心为心’”,这强调的是百姓是我们想问题、做决策的出发点。“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这道出的是永远同百姓在一起的深厚情感。“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突出的是百姓切身利益这个重心。“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这给出的是检验工作的直观标准„„这些富有质感的朴素话语,深刻体现我们党人民至上、执政为民的价值信守,贯穿着浓厚的百姓情怀百姓心,又细致而微地道出如何把崇高的价值理念落细、落小、落实于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

新形势下,怎样让自己的百姓情怀更深厚,使所有的奋斗和工作都贴近、对接于百姓的实际,是各级干部必须面对的一道考题。不能不看到,今天有那么一些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的出发点是自己而非百姓。他们判断得失的根本标准,不是群众的喜忧哀乐,而是能不能为自己的升迁积累政治资本。于是,那些让乡亲们欲哭无泪却能带来可观“政绩”的形象工程上马容易下马难,那些让乡亲们有获得感却一时难有“显示度”的民心工程光打雷不下雨。很多矛盾化解不了,很多改革推而不转,客观因素也许十分复杂,但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决策者和执行者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在谈到自己发自内心牵挂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深沉发问:“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否则我们的良知在哪里啊?”这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反躬自省。尽管时代环境条件发生了沧桑变化,但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时时扪心自问,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是为什么而出发的?惟有心中摆正百姓位置,涵养执政良知,用行动标注为民的信念,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民心长城”。

“民者,万世之本也”“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千百年来的历史风云变幻莫测,演绎着治乱兴衰的内在规律,人民正是这规律的关键。今天,时代需要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点,进而做不放空炮、说到做到的躬行者。

百姓情怀百姓心(人民论坛) 纪东冲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18日

04 版)

“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正在贵州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们话家常,一席话生动恳切,发人深思。

由此不禁联想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所宣示的为民价值理念。从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个13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有一颗怎样的百姓心,各级干部应该拥有怎样的为民情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关切的是人民的梦想、百姓的所愿所盼。“坚持‘以百姓心为心’”,这强调的是百姓是我们想问题、做决策的出发点。“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这道出的是永远同百姓在一起的深厚情感。“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突出的是百姓切身利益这个重心。“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这给出的是检验工作的直观标准„„这些富有质感的朴素话语,深刻体现我们党人民至上、执政为民的价值信守,贯穿着浓厚的百姓情怀百姓心,又细致而微地道出如何把崇高的价值理念落细、落小、落实于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

新形势下,怎样让自己的百姓情怀更深厚,使所有的奋斗和工作都贴近、对接于百姓的实际,是各级干部必须面对的一道考题。不能不看到,今天有那么一些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的出发点是自己而非百姓。他们判断得失的根本标准,不是群众的喜忧哀乐,而是能不能为自己的升迁积累政治资本。于是,那些让乡亲们欲哭无泪却能带来可观“政绩”的形象工程上马容易下马难,那些让乡亲们有获得感却一时难有“显示度”的民心工程光打雷不下雨。很多矛盾化解不了,很多改革推而不转,客观因素也许十分复杂,但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决策者和执行者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在谈到自己发自内心牵挂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深沉发问:“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否则我们的良知在哪里啊?”这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反躬自省。尽管时代环境条件发生了沧桑变化,但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时时扪心自问,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是为什么而出发的?惟有心中摆正百姓位置,涵养执政良知,用行动标注为民的信念,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民心长城”。

“民者,万世之本也”“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千百年来的历史风云变幻莫测,演绎着治乱兴衰的内在规律,人民正是这规律的关键。今天,时代需要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点,进而做不放空炮、说到做到的躬行者。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

人民日报今日谈2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8月29日上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

人民日报评论员—2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人民日报2
《人民日报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