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调研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4:23: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现状分析和对策

摘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中不和谐的因素越来越多,并引发了其他的社会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正确处理劳动关系中不和谐的因素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关于当前劳动关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最近我们围绕如何规范社会劳动关系,从根本上代表和维护好最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问题,进行了一些工作调研,主要研究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劳动关系;现状;问题;对策 1.新形势下劳动关系

1.1当前中国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从运行机制来看突出的表现为劳动关系市场化。劳动关系市场化是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单一的劳动行政关系中,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融化在国家的整体利益之中,国家通过行政手段来管理劳动者,运用行政手段确立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关系,确定劳动者的就业、工资、劳动保护等。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来那种职工与企业利益关系一体化的劳动关系已经被打破,企业和劳动者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关系主体。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和法律规范进行调整。在此情况下,劳动关系的调节由原来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由原来的主要依靠行政权力转而主要依靠法律手段;劳动关系的形成和调节主要通过契约的方式进行,也就是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通过发挥合同的法律效力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关系的市场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表明的是劳动关系调整和运行的基本趋势。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是通过政府主导自上而下进行,目前仍然处于转型阶段,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劳动关系受到了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制环境、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的多重影响。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我国劳动关系具有非规范性、非均衡性和多样性三大基本特征。 1.2当前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 我国劳动关系的演变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从三条线同时进行。一是国有企业改革与调整。二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制、产权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等几个主要阶段。与此相应的用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实现了政府直接管理职工到市场化的用工转变。历经改革调整,国有企业职工规模也大量减少,这是体制内的改革。二是经济所有制结构大格局的变化。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各种形式的国有经济得到的突飞猛进的发展,非国有经济已占经济总量的50%以上,所吸纳的就业占全部城镇就业总量的70%以上。在这个领域,劳动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典型的市场化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双方利益主体清晰,双方各自有自身明确的利益追求;劳动关系的建立、工资报酬的决定等都由市场决定。这种渐进式改革,也被称为“体制外改革”或“增量改革”,是中国改革的一大特色。三是随改革开放进程和市场经济发展,劳动关系调整体系包括劳动基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等根据中国国情逐步建立。劳动关系调整体系的逐步建立反作用于劳动关系,改变着劳动关系。三条线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形成我国当前劳动关系的状况特点。

从1986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至2008年《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并把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建立法制化劳动关系的基础,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劳动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但是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劳动关系和劳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日渐突出,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比较严重。 1.3表现形式

1.3.1保障体制不健全

社会保险参保率明显偏低,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不利于劳动关系的稳定。同时,社会保险的扩面工作难度很大。其主要原因,一是社会保险金缴存基准定额偏高,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企业和员工投保积极性。二是由于目前全国各地养老保险费征收额度不统一,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难以实施,加之保险意识淡薄,多数员工不愿参保。 1.3.2原国有企业改制不彻底 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之后,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在职工聘用问题上先买断再返聘,导致劳资关系出现混乱的局面。在改制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缺乏规划性和科学性,企业和职工的意识未能根本转变,严重影响企业效益,不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1.3.3私营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法律意识淡薄。

员工是企业劳动关系主体之一,在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产业层次总体较低,大部分企业员工属于一般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尤其是法制观念淡薄,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一方面,不守法和违章操作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员工因违章操作酿成安全事故,既损害了自身的健康,又导致劳动纠纷;有的员工为追求高收入,放弃休息,疲劳作业,本次调查中就多次听到员工反映最喜欢的是加班赚钱;更有不少员工不顾劳动合同的约束和职业操守,随意跳槽,造成劳资关系的紧张。另一方面,缺乏维权意识。员工访谈中发现,一些员工竟然不知道休息权和加班费;不少员工在发生劳动纠纷时,不知道通过劳动保障部门等途径,运用法律法规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 1.3.4部分私营企业工会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部分企业工会组织形同虚设,难以发挥维权作用。调查发现,企业工会干部普遍没有按《工会法》规定配备,绝大多数由企业管理人员兼职,不少企业的工会主席由股东家族成员甚至股东担任。这导致工会组织变为企业的附属物,法定代表人的意志替代了工会的声音,员工权益在受到侵犯时,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组织帮助和保障。乡镇(街道)基层工会建设滞后,致使其维权的覆盖面十分有限,维权工作的质量也得不到足够的保证。同时由于有关法律滞后,《劳动法》、《工会法》的相关规定过于原则,内容不够充实,存在不少缺漏。 1.3.5还有较大部分劳动群众未纳入工会组织

由于存在大量的季节性、临时性雇工,他们的工作变动性强,流动性大。雇工和用人方都不愿签订劳动合同,很难组建稳定的工会组织,其合法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大部分临时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收入低。成为我市劳动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1.3.6企业对最低工资标准的认识不足

据全国总工会2009年底的调查,职工月工资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相比,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占4.8%,高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50元以下的占10.9%,高出50元至100元的占12.5%,三者合计占28.2%。考虑到超时劳动的普遍存在以及部分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并非纯粹的“工资”,实际上有近1/3的职工工资徘徊在最低工资标准附近。

目前我国最低工资还存在制度刚性不足、标准确定方法不够科学、调整机制不健全、标准偏低且增速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效果和社会认可度。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在制定本企业的工资标准时未能结合实际,误把最低工资标准视为职工的标准工资,职代会在职工集体工资协商中的作用不突出,一线职工与管理层的收入差距日渐扩大,导致分配不公,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应采取何种对策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努力,更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强有力的行政保障作用。同时企业与劳动者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 2.1加大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制环境 法制观念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认识基础。要加强劳动法制宣传,把《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列入“五·五”普法的内容,落实宣传经费,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法规培训、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通过法律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等多种途径,大力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促进全社会形成自觉依法用工、依法劳动的良好习惯。

按企业类型特点分类、有序地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提高合同签订率和监督执行力是完全必要的。要根据不同企业类型特点分类、有序地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工作比较稳定的员工,重在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扩大劳动合同签订率、规范合同内容、严格监督合同执行。对小企业、特别只有十几人的微型企业及个体户,对季节性、临时性雇工,可按地区、行业的不同,分类推行比较灵活、简明的合同制度,既提供规范依据,又方便双方履行,有利于提高合同签订率和监督合同执行。

2.2积极探索符合市情的新做法,促进员工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的进一步落实 稳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企业逐步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对小企业和季节性临时性员工,重在保障最低工资和防止工资拖欠。要根据地方与全国经济增长与物价变动情况和地区与行业的不同,逐年稳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重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地方工资与行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健全企业、员工、工会三方协商机制;完善企业欠薪欠费预警机制,加大对企业欠薪行为的追偿和处罚力度;针对当前加班费争议案件快速上升的状况,要抓紧开展专项检查和治理。推动企业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健全薪酬激励制度,逐步建立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相适应的正常工资增长机制,保障工资按合同要求按时足额支付。

要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一是灵活制定保险费参保基准。应提倡“高投保高享受,低投保低享受”的保险理念,推行保险费参保基数“双轨制”,以降低企业和员工的负担,提高劳资双方参保积极性。二是强化责任,督促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将工作绩效与奖金和评优评先挂钩;督促企业积极投保,把社会保障工作列入工业经济考核责任制,并作为企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三是在小企业和个体户中推行弹性参保政策。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必须充分考虑小企业和季节性临时性员工的客观情况,制定专门针对个体户的保险政策,提供相关保险服务。要切实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难问题,尽快提高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加快实现省级和全国统筹。

2.3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加强劳动执法力度

广泛存在的劳动违法现象使得加强劳动执法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应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劳动执法地位低下、缺乏执法手段的状况,大大强化劳动执法的法律地位,加强劳动监察的力度。为此,应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提高劳动执法的法律地位,并赋予劳动监察机构广泛的权力,确保劳动监察机构在劳动执法中的调查权、审核权、请求协助权等诸项权力,大大强化劳动监察机构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权力。同时,要强化对劳动执法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保证这一权力落到实处并得到正确的运用,包括加强工会的力量,加强自下而上的监督;强化劳动监察组织内部的监督,主要是强化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监督。鉴于我国目前地方保护主义是劳动违法行为难以制止的一个重要原因的情况,应考虑建立纵向管理的劳动执法体系。

根据劳动力市场逐步分层化的趋势,制定并采取不同的劳动关系调整模式 对高端劳动力市场,主要是引导企业与高素质劳动者签订个性化、详细的劳动合同,细化双方的权利、义务,并督促双方认真履行劳动合同。

中层劳动力市场,主要是指导用人单位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对不同类人员实行不同的劳动合同文本;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引导用人单位与员工建立协商、对话机制,加强民主管理,及时就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进行沟通,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对低端劳动力市场,主要是建立适应这一层面劳动关系特点的灵活、及时调整机制,并加大维权力度。包括建立灵活、简便的劳动合同制度,推行覆盖一定区域或行业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逐步健全其他劳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监察制度,加强劳动监察力度,切实维护低端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失业保险标准等,为这部分劳动者确定一个基本生活水准;建立劳动关系变动预测预警机制,千方百计将群众性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基层,切实维护低端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的稳定。

2.4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和机制建设,增强劳动保护力度

一是增强劳动监察力量,建立健全劳动监察组织网络。建立监察人员与企业的相对固定联系制度,实行一条龙服务,实现网格化管理,把劳动监察的重点由处罚教育转变为预防教育,以有效地将劳动关系中的矛盾消除于萌芽中。

二是指导监督企业依照法定条件选好工会负责人,切实发挥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要严格按照《工会法》的要求,大力推动企业工会组织建设,认真纠正当前企业工会干部不符合条件的现象,加强企业工会干部的教育培训,使工会干部真正成为员工利益的代言人、促进企业发展的带头人、维护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调解人。要加快乡镇(街道)基层工会建设,尽快形成适应我市新形势需求的健全的工会组织网络,以加强对企业工会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三是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的责任,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建立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与信息共享,形成劳动保护的合力。要进一步健全投诉热线、法律援助等劳动争议诉求表达机制,简化劳动争议案件快速处理程序,加大费用减免力度,提高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效率,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5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劳动环境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生产关系,使之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有利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要加大投入,更多地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大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和员工的劳动生活条件。要努力克服要素制约,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和员工劳动的外部环境。因地制宜建设廉租房,并出台政策,鼓励和促进各类企业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渠道妥善解决员工住宿问题,不断改善员工居住条件;要明确规定,今后凡是新建、扩建、改建的企业,必须要同时建设厂内员工宿舍;政府及职能部门要狠抓这项工作的落实。要加大公共交通的覆盖面,认真研究并抓紧解决工业区员工交通难问题。加快公共医疗网点的合理设置步伐,切实解决员工尤其是工业区员工看病难问题,并为之提供卫生防疫的指导。加大力度并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解决外来员工子女入学人数不断增多带来的教育资源紧缺问题。加快城乡文化设施建设,为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加强机关工作作风建设,着力创建温馨、优质的服务环境。

2.6增强工会组织自主性,最大限度发挥工会作用

在企业中推行工会制度,既要提高企业建会率,更要注重工会实际作用力。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要健全职代会制度,提高职工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工会的民主性、自主性和谈判能力,减少外部干预,避免企业变相控制。在一些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相应建立行业类工会组织,以维护同行业职工的共同利益。

深化职代会制度的建设工作,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企业职代会制度是企业进行民主管理、规范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其作用和价值日渐显现出来,工会必须要深化职代会制度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职工民主管理、企务公开制度,认真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权,使职工通过职代会,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充分享有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企业与广大职工结成一个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在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强化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工会作用发挥,真正把企业工会建设成为“职工之家”。在构建和谐企业的今天,应高度重视凝聚力工程建设,积极做好职工群众的贴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在生活上关心职工,关心职工的冷暖,关心职工的疾苦,关心职工的健康安全。这是凝聚力工程中的一项基础工作。积极采取平等交流及个别谈心等方式,来了解新老职工的思想情绪,把握他们的呼吸脉搏,因地制宜创造优美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改善职工福利,努力提高生活品质,让职工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企业的温暖,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友情,更好地促进职工安居乐业。

调研论文

调研论文

调研论文

电子商务调研论文

企业调研论文

社会实践调研论文

实习调研论文

社会实践调研论文

社区调研论文

实名制调研论文

调研论文
《调研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专业调研论文 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