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如何写新闻评论

发布时间:2020-03-01 16:38: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写新闻评论?

各位评论员,大家好!最近,大家的投稿热情比较高涨,但可能由于大部分是新评论员,刚接触新闻评论写作,投上来的稿件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些新闻评论写作技巧,红色部分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提高!

1、关于评论标题:

评论的标题也很重要。一个好的标题能最好地归纳评论的精神,使人一看就明白评论的主题是什么样。一个好的标题要形象生动,具有吸引力,能够抓住人的眼睛。因此,写出一个形神兼备的标题是评论者一项重要任务。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在标题上要旗帜鲜明地亮出来。要善于运用形象的标题抓住读者的心。 (评论的标题往往是决定评论点击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个人认为像南都等一些媒体的评论标题取得不错,建议大家多看看学习一下。)

2、关于时效性:

好的新闻评论讲究及时、迅速,讲究时效,它要及时体现党的要求和指示,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如果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鲜感,就起不到指导、鼓舞、推动的作用。

(有些评论员曾问我给的话题几日内有效;另外我在编稿时也经常见到一些评论员就一段时间之前的新闻发表评论,其实内容写的也不错,只是因为时效性不够强所以不能发,这样就太可惜了。)

3、关于选题及准备(引用三则):

撰写新闻评论首先得抓住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选准主题。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使新闻评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就要在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精神实质的同时,广泛、深入地到人民群众中去做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然后,抓住当时当地亟需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加以评论,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否则,评什么、论什么,心中没有数。如果只凭心血来潮写评论,很可能只是隔靴搔痒,很难把话说到点子上去。

(非常赞同最后一句话!写评论需要寻找一些资料,一方面作为例证,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自己的观点。)

选题要准确,立意要深刻。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评论的写作高下,首先反映在主题的挖掘上,具体体现在是否摸准了社会生活的脉搏,是否抓住了牵动党心和民心的热门话题。新闻性是一切新闻体裁共有的特点。不过,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新闻评论却是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或问题的分析和议论。新闻评论除了和消息、通讯一样讲究时效外,还要有自己的特殊内涵或特殊要求。一篇主题重大、立意深刻的评论,以先声夺人的优势,准确掌握播出时机,即做到“言当其时”,往往就可以在人们最需要新闻评论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形势,识别事物,辨别方向,解难释疑的时候,发挥最大的作用。选题,也就是论点。 (这段也印证了前面提到的时效性。)

论点是评论的灵魂,不仅要正确,而且还要新颖。这就要求评论的选题一定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新闻评论要有新的见解,新的思路。要善于发他人未发之声,说他人未明之理。选择这样的论题,就会使人耳目一新,对社会也起到教益和指导作用。写作新闻评论,每篇都要有新见解、新思路是很难做到的,但努力运用新的材料,寻找新的角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评论的道理深入浅出,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可信性和说服力,就可以进一步提高评论的传播效果。

(另外,我在编稿时经常发现有些评论的观点非常好,也面面俱到。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每个论点的论述才不够充分,非常可惜。一般来说一篇评论有一个主要的论点即可,其他的论点可以附带提一下,但最忌讳“平均主义”,每个论点都用一段话说,不仅论述不够深刻充分而且整篇文章显得过散,读者无法把握核心。有人曾说,写评论就是要“小题大做”。这句话也未尝没有道理。)

4、关于理论性(引用两则):

一篇评论不仅需要过硬的文字功夫,关键还要有思想性,要有一些真知灼见。运用理论的力量把问题讲透讲深,充分表明了理论的力量。

在评论中,说理一定要透彻。写评论的目的是要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我们所运用的论据都是为说理服务的,不同的论据在评论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或劝勉、或解惑、或释疑、或棒喝。事实证明,一篇评论是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固然取决于论点是否正确、鲜明,论据是否充分、可靠,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围绕论点,恰当地安排论据,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即严密的论证。在整篇评论中,论证就好象纽带,把需要的论据围绕论点贯穿起来,组织起来,使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力量。

(编稿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稿件,情感非常强烈,语句也不错,但是通篇看下来,没看到作者自己有多少观点,这样就显得有些空洞。)

5、关于思考:

要学会换位思考,凡事必有两面性,写评论时,个人认为切不可“独孤求错”,对什么东西都一概否定。纵然,从人性而言,批评别人的错误是非常容易的,比为某一事件辩护要容易得多。但作为一篇负责任的评论,作者的观点应该保持公正,切不可以偏概全,甚至为了发泄个人私愤故意歪曲事实,有意曲解事实。 (在编辑文章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评论观点不够公正的现象。)

6、关于写作(运用事例与说理的平衡):

新闻评论一般采用夹叙夹议、以实论虚、虚实结合的写法。这里面首先要注意克服的难点是:虚实、叙议一定要组合得当,避免两张皮。评论中穿插事例的目的是为了以事明理,是通过事例的分析、评说来表达一定的观点和主张。叙事的目的不是为了讲一个事实,而是为说理服务的。叙事过多,往往会使评论因缺少风骨而显得疲软,还会混淆夹叙夹议的评论同评论性新闻以及述评等相近的新闻文体的界线;反之,如说理过多,又缺少典型的事例来作支撑,新闻评论就会显得空洞乏味,让人望而生厌。其次,撰写新闻评论还要正确处理好与受众的关系,要做到平等交流,以理服人。一篇评论,要给人以正确的思想,从文件到概念,空对空的说教不行,板起脸孔训人,更加没人理会。撰写评论者,一定要明白:评论不是命令,不具有强制性。只有尊重受众、平等交流,循循善诱、说清道理,受众才会乐于接受,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黄色部分说到写评论中运用事例的一个极端,就是叙事过多。这点在有些投上来的评论中也常有出现。评论的确是需要事例才不空洞,但是叙事也要把握好尺度。)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实不实,典型不典型,直接关系到整篇评论的基础牢不牢,说服力强不强。因此,对论据的要求要典型、充分、有力,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作为一名基层的记者,除了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新闻的敏锐性和思辩性外,要善于运用典型的人和事作论据。一是利用身边的事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典型的人和事,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最具有说服力。二是时事新闻。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也可用作论据。比如,《法制日报》曾刊登这样一篇报道,深圳市某工艺玩具厂发生了一场火灾,厂主不是妥善做好职工的安置工作,而是一逃了之。根据这一事件,有人就写了这样一篇评论:《对外商要讲两句话》。指出当前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对外商过分百依百顺,而缺乏加强教育和管理,致使一些外商违法经营,引发出一些社会矛盾。依据这一新闻事实,作者提出了对外商要讲两句话的新观点。一方面对外商前来投资热烈欢迎,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应加强法制教育,要求外商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经营。三是借助于社情民意。九十年代初,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社会上出现比阔斗富的现象,人们的精神开始滑坡。据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在全国人大、政协两会采访中,搜集了各地比阔斗富的典型事例,及时采写了《拜金主义要不得》的评论。评论的开头连用六个事例,指出社会上挥金如土、比阔斗富的情况,以及这种现象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性,号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震憾。典型而有力的论据不仅为论点的确立奠定了事实基础,同时也为论证提供有力武器,起到增强说服力的作用。 (一些评论员和我讨论他们的稿件时,我经常建议他们去多寻找一些例证来充实自己的评论。一篇好的评论,除去自己的观点外必然也包含其他的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7、关于文字(引用两则): 艺术性首先要在文字上下功夫,如果文章内容好,但文字死板、干巴、枯燥乏味,也会影响效果。评论文字要力求顺口、优美,并且适当运用群众当中很有影响的语言,还可用作评论的题目。前几年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说法抓住了不正之风的特点。

短小精悍、通俗形象:新闻评论能否抓住听众、观众和读者,还应在篇幅的短小精当和语言的通俗形象上多下功夫。短小精悍,就是要条理清楚、精悍有力。要做到这一点,在选取论据时,就一定要注意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语言的简洁、流畅和通俗形象上更需要不断地锤炼。新闻界的老前辈胡乔木同志曾经指出:新闻工作者对着广大的群众说话,“既要有形象思维,又要有逻辑思维;既要有抽象的说理,又要有具体的形象。”其次,要先说后评。所谓“先说后评”,是指一篇评论文章,如果要让别人看懂,最起码的格式应该是先简单叙述新闻或事件内容,然后才发表自己的观点。切忌一开篇就发牢骚,罗列一大堆观点,读者却搞不清你到底说的什么事情。这个错误是经常出现的,有些人喜欢对物对事发表评论,帽子扣了一大堆,却没有一开篇就交代评论的对象,让人感觉就是举着苍蝇拍在乱飞,却不知道是在打苍蝇还是蚊子。

(文字是表达思想的途径,如果运用不得当,则会无形中削弱评论的力量。这里提到的“死板、干巴、枯燥乏味”是文字常见的问题之一。我在编稿时还发现,很多文章的用语过于口语化,甚至其中也有不注意运用了一些方言。也有一些文章的用语比较累赘。这些希望各位评论员在评论完成后能够通篇再推敲一下用词,为自己的评论增添光彩!)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关于如何写新闻评论
《关于如何写新闻评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