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鸿门宴》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0:02: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鸿门宴》教学设计

(总结分析课) 荣县一中 钟学惠

联系电话:13990034186 电子邮箱:xhui8006@sina.com

一、设计思想

本课的设计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阅读鉴赏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同时,在“发现·创新”能力方面指出: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二、教材分析

《鸿门宴》是司马迁的典范文章,叙述了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文章围绕项羽是否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层层展开,情节跌宕起伏。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三课的讲读课文。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对于学生了解先秦文学,认识中华文化的精华,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三篇课文既是按时间顺序排的,也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顺序安排的。因此,本单元教学有导向作用,本课的教学具有小结性,并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很低,几乎没有系统的文言语法知识,文言知识比较零散;而高中文言要求较高,高考中文言考试的比重也较大,所以,虽然是浅易文言阅读,但对高一新生来说,他们在语言和语法以及文言现象的理解方面将可能遇到较大的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在疏通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寻找、合作探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四、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古文常识、重点实词虚词及常见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分析人物性格。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及人物性格在特定历史时期所起的重要作用。探究评议项羽的悲剧命运。

五、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及其他文言现象。 难点:理解项羽的性格与悲剧命运的关系。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 本课教学内容容量大,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会有更好的效果。在知识小结方面尽可能与学生互动梳理,在人物形象分析方面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分两个方面,一是文言知识小结,一是人物形象分析与探究。

、文言知识小结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问答,PPT)

(一)通假字

1.采—彩:皆为龙虎,成五采 .2.距—拒, 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二)古今异义

1.山东 古:崤山以东。 今:山东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今:河北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今:河南省。 5.寿 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 7.婚姻 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男女结婚之事。

(三)一词多义

1. 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固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 4.且 将:且为之奈何?

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如 好像,动词 杀人如不能举

往,动词 沛公起如厕 及,比得上,动词 固不如也

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固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固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末语气词:何辞为?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籍(登记,动词)吏民。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距关,勿内(接纳,使„„入内)诸侯。

3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连夜)驰之沛公 道芷阳间(从小路)行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宾语前置:客何为者? 何辞为?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2.被动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3.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 之 )俱去。 毋从( 之 )俱死也。 奉厄酒为( 之 )寿。

旦日( 沛公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将军战( 于 )河北,臣战( 于 )河南。 加彘肩( 于其)上。

(六)成语凝集

1.秋毫无犯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3.劳苦功高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分析人物形象

刘邦语(导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师生结合课文内容探讨 PPT)

项羽:自矜功伐,沽名钓誉,胸无城府,缺乏远见,不善用人,寡谋轻信, 4 为人不忍,妇人之仁。

刘邦:知人善用,能言善变,狡诈伪饰,当机立断。 群像:

老谋深算的范增,足智多谋的张良,被人所用的项伯,豪壮威武的樊哙 、探究项羽的性格与悲剧命运

结合下列有关对项羽的评价,谈谈你对这些评论的看法。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改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乌江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项羽的性格与命运讨论

导入:(PPT)性格决定命运——瑞士心理学家 荣格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有悲剧也有戏剧,我们按造成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原因分为性格悲剧与社会悲剧,项羽本身具有盖世武功,赫赫战绩,曾位居霸主,宰割天下,形势显然是利于他的。但由于他有自矜功伐、自大虚荣、缺乏原则性、过分仁慈软弱、缺乏远见、迂腐呆板、谋事不深、才智不足服人的悲剧性格,他的最终自刎乌江的悲剧结局便是势所必然。

比较诵读,小结本课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五、作业:

试就项羽的性格与他的命运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写一篇议论文。

2010年12月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