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1

发布时间:2020-03-03 09:33: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1] (800字)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默认分类 2010-08-24 21:20:04 阅读33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

《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单元《生物圈申的绿色植物》的第四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说出枝芽主要结构以及枝芽与茎的关系;二是举例说出茎的主要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作用;三是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第一个教学目标在我们师生的共同配合下,很顺利地就完成了。在完成第二个目标时却很出乎我的意料。为了让学生很好地观察茎的基本结构,并且真实清晰地认识茎的各部分的名称结构。我准备了一些自制实物教具——一些用松木杆截成的松木杆的横切面。当时我拿着教具问:“同学们,你们仔细看一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呢?”大家的目光此时都集中到我的手上了,似乎是有人在指挥他们一样,教室顿时静了下来。同学眼睛似乎闪烁出异样的光芒,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寂的局面“是象棋”。顿时整个教室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答案弄的不知所措,脸刷地一下就红了。心想学生怎么能捣乱呢?明明本课讲的是茎的基本结构,它就是一段茎的横截面怎么能是象棋呢?我的脸色也沉了下来,生气地向下看。看看到底是谁在捣乱呢!同学们此时也都静了下来。特别是肖云鹏就好像是犯了什么特大错误一样满脸通红而且把头压的很低。“肖云鹏”我大声地叫到。他的脸更红了,胆怯地站了起来。“我平时下象棋的棋子和这个很相象的,我也不是故意的。”他吞吞吐吐地答到。当时真的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是我转念一想,他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是象棋也没错呀!这说明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善于联想,这有什么不对呢!而且对于现在的学生我们就应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嘛!(后来我才了解到他十分爱下象棋,是小有名气的“棋王”那时我才体会到爱屋及乌的道理。)这时我马上说:“肖云鹏同学说的对,但是不全对,你们在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小木段和象棋有什么不同呢?这是什么部分的横截面?”这一问把他问住了。他想了想说:“树干”“我摇摇头。我把目光转向其它同学。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没有人敢回应。这时我就鼓励他们说:“勇敢--点,再仔细思考一下,即使回答错了也没有关系的,只要同学们回答的合情合理就可以。”同学的热情又上来了,他们把手举的老高,有的同学还站了起来,不停地小声地说“老师我!我!”整个课堂又“乱”了起来。“好,谁会就主动站起来回答就可以。”我再次鼓励。之后争先恐后的又站起来好几个,可是都说是“树枝”。我摇了摇头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茎”。“茎?”同学都很疑惑。于是我讲到:“你们说的对但是不够全面其实植物的茎包括主干和侧枝,我手中的‘象棋’是用松树的侧枝截成的。但是我们可以说所有的象这样的‘象棋’都是用侧枝截成的么?当然不。”同学的疑惑解开了。

“我很高兴大家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大家是不是还应该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呢” “是”。

“你们想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么?”

“想”同学的声音很大热情很高。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树木是如何长成参天大树的么?”

“想”同学的热情更高了。

“那我们就必须来研究一下这颗“棋子”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是怎样的好么?” “好”同学有些迫不待的求知欲望了。

“现在每个组发一个,给大家研究参考,经过研究讨论然后进行结果报告。”各组的组长迅速地把木段领了回去开始积极地研究。我看了一下同学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刚才说是“象棋”的肖云鹏更是积极地带动全组的同学开展研究讨论。其实在平时他是没有这样的学习热情的,即使老师提出问题问他。他也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然而这次却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反差。当时我就觉得奇怪。过了五分钟同学的讨论研究还在进行而且热情还是很高涨。

“好,就到这里,你们的研究结果怎么样了?”

“完成了!”第五组首先回答。其它的组也跟着回答。

于是第五组的代表发言,可是这个代表在报告的时候不是很流利,还不时地向同组的同学询间。这可把肖云鹏急坏了,他着急地想回答问题但又不敢。我见到这种情况很高兴。他一定是对这个问题研究的很透彻,要利用好这个机会。

“好,这位同学就先报告到这里。有谁愿意来当一回‘老师’给大家讲讲课?” “好”同学的声音很大。接着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谁能够毛遂自荐!自愿到前面来讲。”我看到同学们那积极高涨的热情,我以为会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上台来,可是接下来的却是教室内的沉寂。我想这下可要失败了!当我观察肖云鹏还在犹豫,就用充满信任的目光鼓励他,终于他站了起来,胆怯地走到讲台。我用手拍拍他的肩膀,又微笑着向他点点头。我就走到他的座位坐了下来。接着他就开始断断续续地“讲课”了。他的讲课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过了一会他也就自然了许多,手中举着那个“象棋”头头是道地给大家讲着,还不时地给同学进行答疑。

在他的带动下顺利地完成了“茎的结构”和“茎的输导功能”的教学。几位学生也当了“老师”,当了“植物学家”。我呢也达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学生高兴我也高兴,真是师生双盈啊!

快下课了,我叫同学上交实验材料。可是当我收到实验材料之后把我气坏了。原来好好的木段现在却真的变成了象棋。他们在木段上面用钢笔或圆珠笔写上了字“将”“炮”“卒”等。可是又一想不如因势利导,我说“今天的作业不留了。”

“啊,不留作业了?”学生很惊疑的样子。

“是的,今天回去大家像这样制作一副简易象棋。作为作业怎么样?”我指着手里带字的木段说。

“好”他们高兴极了。

“不过这里我说一件事,以后要注意不要随便损坏实验材料啊!”

“是的,老师我们以后不这样做了。”

第二天,我在上课之前检查他们的作业。结果确实又让我吃惊。大部分同学确实用木段做的,也有一部分同学是用废塑料瓶盖做的,在上面还用笔补画了“年轮”制作的十分精美逼真。还有的是用彩色的硬纸片做的,有各种颜色很漂亮。当我看到这些“杰作”的时候我很高兴。因为这表现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感谢生物课上的“象棋”事件,因为我在上课前是没有想到“象棋”的,没有想到“学生也能当老师”,没有想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这样的课可能会不断出现。

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图解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至于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胚轴、胚芽以及子叶将成为幼苗的哪个器官前边已讲过。这里更重要的是种子能否萌发,在此要强调:(1)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寿命之内。外因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2)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进行了解,关键是弄清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物质的转化。但初一的学生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浅显、直观的例子加以说明。

种子的休眠和寿命虽然不是重点,但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尤其是种子的休眠是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性,暂时的休眠正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地萌发。这种特性对于保证植物种类的繁衍是有巨大意义的。关于种子休眠的意义,必须向学生讲清楚,不然他们会感到这是不可思议的。

三、教法建议

1、“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所以在上课前,可以发给学生一些种子,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有关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同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上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讨论,配合教师事先完成的实验,完成有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究。

2、在本节的内容中,要想说清种子萌发的条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明白种子萌发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如果其中的某些条件达不到种子萌发的要求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解决这些问题仅利用课本中的实验是不够的,所以可以在课上或课下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种子萌发的实验,以加深种子萌发条件的理解。

在种子萌发的三个外界条件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这两项的原因,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至于种子萌发需要空气的原因,则比较抽象,要涉及到呼吸作用的概念,由于呼吸作用的概念要通过今后的不断学习才能逐步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教师在讲解时不易把这个概念讲的过于透彻,可以结合种子萌发的实验,分析一下在室温下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时间一长,种子还会腐烂。这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如有机物的转变和运输,胚细胞对有机物的吸收、利用以及长成幼苗等生命活动,都需要有氧,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才能保证这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由于水中缺乏氧,种子就不能进行呼吸,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就不能进行,种子也就不会萌发,甚至死亡。并且可以利用上课前2~3天,在培养皿里培养一批刚刚萌发的小麦种子,课前把这些种子和干小麦种子冲洗干净,以便上课时供学生咀嚼并领略萌发种子的甜味,让学生对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的转变具有感性的认识。

3、种子萌发的过程可以通过实物观察了解到,但教师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出萌发条件(外界)促使种子内部有机物(内因)的转化并被细胞吸收,确保胚根、胚轴、胚芽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最后使胚发育成幼苗,帮助学生树立起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4、关于种子寿命的知识,要尽量联系实际,如当地农民在贮藏种子时的经验。如果课

时允许,还可以布置学生做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组做发芽率的实验,并加以比较、分析。从实验中可以看出,陈旧的种子发芽率低。通过实验还可以看出种子是有一定寿命的。农业生产上为了保证出苗整齐,必须要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根据发芽率可以计算出每公顷应该播种的数量,做到节约播种。

荐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1] (精选范文) 荐生物的分类教案 (精选范文) 荐荐高初中二

生生

物物

全下

套册

教教

案 荐高中生物全册教案集(全)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艾滋病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1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