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3: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断断续续大约花了三个月才读完了《带一本书去巴黎》。有时候是课后闲暇时读的,有时是突来兴致想看一下,还有就是睡前想陶冶一下情操。一共两百多页的书花了三个月才读完,说起来似乎有些愧疚。这本书是在老师的推荐下开始读的,刚打开书来粗略地一翻阅,只觉得不愧是游记,插图可真丰富,然而细细读来,深刻地体会,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一本游记可以简单称之的。

看完这本书,最最震撼我的,是发现当时高中时候学习到的法国大革命,竟然是被割裂的历史,发现教材中被歌颂的革命背后,有那么残酷血腥的史实,居然有无数人的鲜血喷溅,而且法国大革命本身,也非常值得仔细推敲和研究。同时,从这本书中我们也能对过去的疑问有个很好的解答,例如:革命三巨头之一的马拉,既然他是革命的一边,为什么一个纤弱女子要刺死他?同样是革命的各种派别,为什么一个一定要把另一派送上断头台?显然没有什么罪大恶极过错的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会被大家不依不饶地送上断头台?法国革命为什么那么多次反复那么多颠簸?为什么今天的法国人对这些他们祖先的革命,不像我们的教材这样热情讴歌?

林达的书非常注重细节。这种细节首先是真实,其次是有趣。细节之下,往往彰显大道理。林达对细节的描述几近繁琐,而思想灌输就是这样实现的。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听说过巴士底狱,我们知道其被攻占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然而我们不知道巴士底狱被民众攻下之后,牢门打开,里面却只关押了七名罪犯。这的确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甚至认为这样的举动有没有太过浩大?但从这个小小的细节可以知道,法国的民主进程是大幕渐渐拉开,巴士底狱,这个作为贵族压迫底层人民的工具已经渐渐失去了它的意义。另外,书里面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伏尔泰几次被法国国王驱逐,甚至被投入巴士底狱,这些细节我们都可以仔细品味一下。首先,伏尔泰作为一个贵族,经常对法国的政治体制进行口诛笔伐。不光是伏尔泰,当然存在了一大批贵族都在声讨这个体制。把这些贵族比作树冠,那么他们从树根汲取了养分,然后坐起了砍倒大树的事情来。这样说来,法国能不能就这样完成自己的救赎,而避免大面积的流血和复辟与反复辟?其二,伏尔泰被驱逐甚至投狱,但他始终没有被处死。国王不但没有令伏尔泰一死百了,反而纵容他在社会上层的各种社会活动上到处宣扬他的思想,即使被投入监狱,国王也默许着给他一个“保外就医”,就给弄出来了。我们至少可以这样认为,路易十六是想改革的,但改革的尺度和速度他难以把握。毕竟这是一条自我毁灭的路。细节赋予冰冷的历史以血肉,让它生动起来。看这本书写得是巴黎,也是法国,因为巴黎就是法国,法国就是巴黎,非常简单的等号。印象里,法国是个浪漫的国家。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对法国的印象。然而真实的法国到底是怎样的呢?在成长过程中,我慢慢地体会到,想象和现实是不一样的。

法国大革命气势如虹,对敌人的公正就等同于对自己人的背叛。在变革之前,贵族始终处于社会上层,民众难以撼动其地位。当民众终于有压倒之势将贵族从上层拉下马,此后的走向将分为两种。第一种,民众成为司法机构,对贵族进行审判;第二种,民众将贵族不由分说,千刀万剐。在变革之前,民众认为社会缺乏公平正义的,他们需要一个公正的司法机构保证平民大众的各种权利。但如果革命趋势发生扭转,贵族地位岌岌可危,绝大多数人并不能理智地将贵族拉至跟他们平等的位置,而是顺着这种惯性,把高高在上的贵族踩在脚下。

民众,是愚昧的,轻易就被鼓动并被利用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弱者,的确应予以同情,可是,不可以美化、歌颂、纵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其是特权阶级或者底层弱者。历史已经一再证明,在强权面前的弱者,一旦被赋予与其理性不符的力量时,立即就爆发出极恶的一面,成为残忍的恶人。

所以,要多读书,要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一不小心,沦为了愚昧的被利用的民众还帮利用自己的阶级无知地数钱、麻木地旁观、或喝彩欢呼。

带一本书去巴黎 读后感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750字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书报告

带一本书去南京读后感

带一本书去南京读后感2

《带一本书去南京》读后感500字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