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医疗器械

发布时间:2020-03-03 17:38: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建立局域性产业体系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正处于发展期的初期,从整体上看,产业较为杂、散。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15348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有172378家,十多倍于前者。这与国外高度集中的产业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国规模以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3个地区:以北京、辽宁、山东为代表的环渤海湾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占企业总量的24%;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占企业总量的39.46%;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占企业总量的16.08%。目前,我国很多医疗器械企业缺乏技术积淀,缺少对相关专业人才和方法学的长期关注和探索,以及持续的技术发展能力。企业的发展模式是以模仿为主,与医院的关系大多是买卖关系,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停留在形式上。

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亟须进行战略规划。但是,如果仅从产品竞争的层面进行规划,将无法改变目前的竞争格局——杂、散的企业集合是无法搏击以超级企业为龙头的国外产业体系的。而从建设产业体系的高度来规划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将有助于提升产业未来的竞争力,也能够为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结合提供更大的空间。

现阶段,局域性地形成品牌、平台、信任机制是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而医疗器械产业联盟、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正是这一局域性医疗器械产业体系的适宜载体。例如,苏州科技城通过在园区内建立医疗器械检测平台、认证服务平台、人才培养培训平台、数据检索平台、综合服务配套平台等,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人力资源、物业、交通等一系列服务。同时,联合19家单位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配套成立江苏省苏高新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投融资机构,建立产品研发创新孵化器,推出很多促进医疗器械发展的政策,以及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近年来成功吸引了鱼跃医疗、中生北控等一大批拥有新技术、新产品的医疗器械企业入驻。

不仅仅是引进企业

相关调研显示,目前我国仅有少数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对产业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大多数园区的发展仍以引进医疗器械企业为主,未形成重点发展方向和品牌园区,许多园区的引进工作打出廉价土地和税收优惠政策牌,但是在专业服务方面与企业的要求差距很大。那么,医疗器械产业园区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规划、建设和发展呢?1.产业生态与产业群协调。体系化发展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园区强调产业生态成为必然,建立相关生产型服务业尤显重要。2.以创新为发展内容,以高附加值为追求目标。经济的发展不可能长期以GDP为单一衡量指标,生态保护、利税越来越受到关注。3.注重特色与品牌。同质化竞争使企业越来越注重园区的特色和品牌,差异化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途径之一。4.强调生态环境与文化环境。通过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为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吸引越来越多的项目和高端专业人才。5.走向开放与确立国际地位。走向开放是在产业发展中确立国际地位的前提,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产业建立稳定的产业关联,能够确立园区在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进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赢得未来。6.多方面配套与综合。园区应关注配套商业、金融、管理、医疗、娱乐休闲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7.注重引进,更注重服务。园区应将引进外部企业与培育园区内企业并重;将引进企业数量、追求GDP与发展产业相结合;在引进大企业的同时引进配套企业和创新项目;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园区硬环境建设和文化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一起抓。

科学运用风险管理方法 提升监管科学化水平

医疗器械安全形势分析会召开

本报上海讯记者马艳红报道1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医疗器械监管司邀请部分省局、企业、协会代表,部分专家以及国家总局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医疗器械安全形势分析会,共同分析医疗器械安全形势,查找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和监管薄弱环节,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监管的措施。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医疗器械产业逐渐迎来升级换代、并购扩张、出口转型的新阶段,企业技术升级、并购重组为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根据医疗器械日常监管、投诉举报、不良事件监测、风险监测和舆情监测等情况,去年我国医疗器械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全年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国家总局组建以来,将风险管理、分类分级管理理念贯穿于医疗器械监管全过程,制定了监管相关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及管理制度,并结合监管风险点和产品风险程度确定重点监管产品,开展监督检查和抽验,主动收集和分析舆情民意,针对社会关注热点问题和用械安全潜在风险点,及时在总局网站发布消费警示和监测评价信息等。医疗器械监管司主要负责人在会上提出,2014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将以“保安全”为中心任务,以法规建设和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打牢基础、健全法规、强化支撑、完善体系、加强监管,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科学运用风险管理方法,探索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强化高风险产品监管,集中开展医疗器械整治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监管科学化水平。

“为了用械安全”系列报道

(一)

补短板:在用器械怎么监管?

□ 本报记者 王晓冬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近10年的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21.3%。医疗器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极大地满足了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仅以2013年双“11”购物节为例,在淘宝、天猫的医药类销售排行榜中,前3名分别为避孕套、隐形眼镜和电子血压计。医疗器械广泛使用的背后,是否隐藏质量安全隐患?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成立以来,对医疗器械监管有何新思路、新举措?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为了用械安全”,敬请关注。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是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公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2013年有关部门明确划分职责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的监管工作。

一场广泛而深入的调查

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连起来是个封闭的环,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影响到整个环的安全。

2013年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涵盖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机构、质量安全控制和不良事件监测等诸多内容。

为了使调查更“接地气”,该司组织有关人员赶赴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新疆、青海和甘肃等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多家医疗机构,了解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情况。同时,查找在用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医疗机构开展在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面临的困难,也听取了地方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关于加强与改进在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因缺乏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管理机构或管理制度,存在医疗器械采购验收程序不严谨、维修维护不到位或高风险植入类器械追溯管理未开展等问题,这些对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的质量带来安全隐患。

使用环节监管亟待加强

医疗器械监管司司长童敏告诉记者,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我国在用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状况,司里决定分步骤、有重点、有秩序地开展医疗器械使用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首先,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与监管现状的调研工作。在了解在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监管现状之后,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其次,加强医疗器械使用质量安全监管规章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

法及配套的管理规范,逐步制定在用医疗器械监督检验基本技术要求,规范各类医疗机构切实加强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的质量管理,要求各地按照办法及规范开展监管工作,开展在用医疗器械的监督抽验,引导医疗机构提高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水平。第三,强化日常监管。强化对在用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的监督检查,对高风险医疗器械进行专项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童敏表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加快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监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为开展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管打好基础。“我相信,随着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管法规全面实施、推进,医疗机构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水平必将得到提高,从而降低医疗器械使用环节中的风险,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增强。”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简介

医疗器械市场推广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