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作文训练题及审题指导

发布时间:2020-03-02 09:11: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文作文训练题及审题指导

一、并列式话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象棋有三十二枚棋子,每一枚都有自己的位置。车、马、炮纵横驰骋,杀伤力强;兵卒相对是弱子,它步步为营,一般情况下,其杀伤力大不如车、马、炮,所以有“弃卒保车”之着。但是,如果运用得当,兵卒同样能发挥出色的所用,甚至能斩将夺帅,决定棋局的胜负。 人生如棋。人的一生,在不同的时期会处于不同的位置,我们应根据所处的位置发挥不同的作用。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位置与作用”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可从这几个角度立意: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作用。不同的人,所处的职位有高低之别,岗位有显要与平常之分,但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出一番成绩。只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有助于发挥自身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时针和秒针是一对好兄弟。一天,时针冲秒针抱怨道:“每天都得来二十四次三百六十度转体,累死我了。”秒针不紧不慢地对时针说:“没有啊,我每天一下一下慢慢来,每转完一下,我就将下一次作为要实现的目标,到了最后也觉不出累来。不知不觉地我竟转了你的三千六百倍。” 也许我们实现的目标太多了,结果老是迷失和被淹没在各种目标中,以致容易产生挫败感。我们为何不分清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每天专注地做好今天该做的事,我们就会发现,那些遥远的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自己行动的累赘,而那些最近的目标才是追求的快乐所在。正如秒针一样,只要我们奔着每个小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总能意外地发现成功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 请以“远大理想与近期目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审题提示】这是一个并列型话题,“远大”和“近期”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没有“远大”,行而不远;没有“近期”,如空中楼阁。像秒针一样把目标分解,成功就在今天。(42中 刁育松)

二、独词式话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较量”一词在词典中这样解释: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去比本领、实力的高低。在现实生活中,“较量”无处不在。譬如,警察与罪犯,商家与消费者,写手与读者,演员与观众,雇主与雇员都存在着较量;在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带与城市带之间,也正发生着悄悄然却激烈的较量;较量有时是无形的,有时又是有形的……

请以“较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自定,题目自拟。

【审题提示】

一、审材料。1.“较量”的含义。2.举例说明“较量”存在哪些方面。3.较量的形式。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去比本领、实力的高低。竞争: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

二、立意。1.是什么?见原材料,人类社会,自然界,人与自然等。(时时处处有较量)2.为什么?社会的发展需要较量;较量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较量能维护正义;较量能提高水平;较量能增进了解;较量能达到双赢……有没有不好的较量?恶性竞争,最后双输。如:鹬蚌相争、六国破灭、倾销……(点到即可,不宜大篇幅展开)3.怎么办?①较量要有“道”(规则、道德)。②较量须具备相应的实力。(有心无力,无功而返)③较量要讲方法:认清形势、了解对象;把握分寸,不因小失大;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智慧、勇气……

三、动宾式话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伞,一个卖粉皮。晴天时,老太太愁眉不展:卖伞的女儿生意不好啊!雨天了,老太太泪水涟涟:卖粉皮的女儿赚不到钱啊!邻居知道了,就劝老太太:你真有福气,晴天时,卖粉皮的女儿赚大钱;雨天时,卖伞的女儿生意兴隆。从此,老太太脸上写满幸福。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别人的幸福却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合适,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请以“感悟幸福”为话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提示】1.首先审话题。话题是一个动宾短语,题眼一般在动词,所以弄懂“感悟”的含义很重要。“感悟”的意思是“有所感触而领悟”,即包含两层意思:先是面对一件事(或物)有所感触,然后才有所领悟。“感悟”的对象是“幸福”而不是别的。2.审提示语。“很多时候……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这段提示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话题的含义,即命题者的意图。提示语多次提到“自己的幸福”,很显然,命题者希望我们“感悟”的是“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别人的幸福”。3.审材料。材料中老太太总是为自己的两个女儿“愁眉不展”,后来在邻居的提醒下终于感悟到自己的幸福,从此脸上“写满幸福”。立意:我们要学会感悟自己的幸福。记叙文可写平常面对父母亲对自己的爱无动于衷,直到经历过一件事,自己才深深感悟到,其实自己已经很幸福。议论文可举历史上的文学大师因为感悟到自己的幸福,所以面对困境,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才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文名作。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在商场工作的朋友告诉我,每次让顾客投票挑选优秀店员时,有一位收银员总会名列榜首。原因当然是她彬彬有礼,热情待客,更重要的是,她有一个深受顾客欢迎的好习惯——每次找钱给顾客,她总会在抽屉里拿出最新的钞票。

注重细节,以人为本,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与喜欢,其实这也是一种生财之道,为政之方呢。生活中你有这样的经历与体验吗?请以“注重细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1.首先审话题。关键词语是“注重”而不是“注意”,“注重”除了“注意”外,还有“重视”之意,即“注意并重视”。“注重”的对象是“细节”——细小的环节。2.审提示语。“注重细节,以人为本……你有这样的经历与体验吗?”这段提示语透露两个信息:一是注重细节的结果——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与喜欢,是一种生财之道,为政之方;二是“生活中你有这样的经历与体验吗?”在写作中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3.审材料。那位店员每次总会在抽屉里拿出最新的钞票找给顾客,正因这个细节,她每次都能当选为优秀店员,可见注重细节可助人成功。立意:注重细节,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与喜欢。可写生活中自己的亲身体验,也可举历史上注重细节而功成名就或不注重细节而失败的事例,写议论文要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四、主谓式话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提起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他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想起他笔下的“桃花源”。“桃花源”是作者心中的梦,作者借此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及憧憬。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心中的梦,也有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请以“心中有个桃花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但诗歌和剧本除外。

【审题提示】“心中有个桃花源”,关键是要搞清楚“桃花源”的特定的文化内涵。首先,此“桃花源”非彼“桃花园”,它是由陶渊明所塑造、成就的“桃花源”——一个静谧、平等、和谐的理想国而引申出来的特殊的象征物。当然,它可以是如陶氏类似的一种追求,如同《诗经?硕鼠》中所言“适彼乐土,爰得我所”;但也更可用以象征世俗尘世的人们的一种理想的境界和精神状态,而这又可以是因人而异的。既是“有个”,就意味着还不曾是现实,而是一种设想,或者是一种追求。也正因如此,引发出的心理、思考、幻想和分析议论便会异常丰富和奇妙。从这一意义上讲,写作此文的过程,应该是一次极具冲击和刺激的生命体验,是一次极具深度和情感内涵的心灵洗礼。

五、偏正式话题

1.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识告诉我们,西瓜总是圆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一只方型西瓜,是何种反应?怀疑西瓜是真的,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其实不必怀疑,它的确是一只真的西瓜——据报道,日本农民早在上世纪就中除了方形西瓜。

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我们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形。存在会不断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请以“生活中的方西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这是一个限制性较强的话题。从形式上看,它是一个偏正式的结构话题,指出是“生活中的”,思维的定点应确立在生活中类似的情形;但它同时又是一个带有比喻义的话题,“方西瓜”指的是生活中的新事物。再考虑到话题材料以及提示语中“其实不必怀疑”、“存在会不断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等关键语句的限定,我们可以知道:本题其实要求我们谈“如何面对新事物”“一切都有可能”。文章立意可以是:“善待另类”、“坦然地接受生活中的新事物”等。

六、填空式话题

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事物: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鲜艳如火的木棉花;中通外直的竹子;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高耸入云的山峰;海纳百川的大海。它们或纯洁,或灿烂,或挺拔,或苍凉,或雄伟,或广博。

请以“__________的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横线里的词语必须从加点词语中选择)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非完整性的话题,但根据题意,将其完整,如:“纯洁的美”或“灿烂的美”等,它就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话题。中心在“美”。“纯洁”、“灿烂”等,是限制“美”的写作范围。而无论选择哪一个修饰语,文章都应在材料的提示下,从自然之美联想到人的某种(纯洁、乐观、坚韧等)精神、品德、气节等等之美。 2.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海蚌对它旁边的同伴说:“我身子里有一颗东西,很痛,它又重又圆,我真苦恼。”它的同伴高傲得意地回答道:“赞美天空,赞美大海,我身子里没有痛苦,我里里外外完整无缺,安然无恙。” 这时正好一只螃蟹走过,他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便对那只里里外外完整无缺的说道:“是的,你的确完整无缺,安然无恙。但你要知道,让你的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颗无与伦比的美丽的珍珠。”

我们知道:人类的丰收成果、辉煌业绩、伟大事业,往往历经磨难,走过痛苦的征程才能取得。你有过痛苦的经历吗?对痛苦有何认识? 请以“痛苦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空缺处补上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使之变成一个完整的题目;②话题提供的材料,在作文中可以使用,也可以不用;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书写工整,不得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1.拟题。根据材料和说明提供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痛苦是有价值的,痛苦是必要的,痛苦是无法避免的,痛苦并非如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可怕或者令人深恶痛绝……那么,我们可以补上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把它变成一个完整的题目。根据立意的不同,可以有很多题目可命,姑且命作《痛苦是生命的厚度》2.解题。没有人不希望自己一帆风顺,但是,绝对的一帆风顺是没有的,在人生的长河中,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总会遭到一些挫折或不幸,从而使我们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足以彻底摧毁一个人的毅力和斗志,那样的痛苦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适度的痛苦,是有价值的,它可以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不同的人,其内涵千差万别;不同的内涵,形成生命厚度的差别。我们都希望自己是有内涵的,也就是希望自己的生命是有厚度的——厚度从何而来,从痛苦中来。一个人,只有经受过足够多的痛苦,并且没有被打倒,仍然坚强,依然奋斗,对生活充满信心,这样的人,生命就有厚度。一个生命有厚度的人,能够经得起风浪,不会轻易搁浅或者抛锚;能够体会生命的本质,不会一味地抱怨或者怨天尤人,他们像秋天一样,成熟、稳重、不张扬、不炫耀。当我们一帆风顺的时候,要时时保持警惕;当我们遭受痛苦的时候,要心存感激,那是上天对我们厚爱,为了给我们的生命增加厚度。3.适应文体:议论文、记叙文、散文。

七、比喻式话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鱼靠着能胀缩的鳔,储气浮沉。但鲨鱼无鳔,它需要拼命游才能不葬身大海。那是它的悲,也是它的幸。结果,它成为海上霸王。鲨鱼无鳔却成为海上霸王,这“无鳔”现象引发我们什么感想呢?请以“无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提示】这是一种比喻型的话题作文。写这样的话题作文,我们应善于从喻体中发现本体,然后通过联想类比,这样才能打开思路。譬如在城市的一些闯荡者、打工者,他们无钱无房无户口使他们无“鳔”,他们四处游荡,不惧深浅,生命力旺盛,最终他们成为太鲨大鲸大鳗,这无不启迪我们应自强不息才能变劣势为优势。

注意:写这类话题时一般应出现这个喻体,然后再引申到本体。(培英中学 林泽权)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次,当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托马斯库克率领船队到大西洋中央时,浩瀚无垠的海面上空出现了一个庞大的鸟群。数以万计的海鸟在天空中久久地盘旋,并不断发出震耳欲聋的鸣叫。更奇怪的是,许多鸟在耗尽了全部体力后,义无返顾地投入茫茫大海,海面上不断激起阵阵水花。原来,海鸟们葬身的地方在很久以前曾经是个小岛。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们来说,这个小岛是它们迁徙途中的一个落脚点,一个在浩瀚大海中不可缺少的“安全岛”。然而,在一次地震中,这个无名的小岛沉入大海,永远地消失了。所以,在茫茫的大海上,它们却再也无法找到寄予生的希望的那个小岛了。在全身力气已经耗费殆尽时,它们只能将自己的身躯化为汪洋大海中的点点白浪,营造出一个个瞬息即逝的“小岛”。

在你人生漫长的“迁徙”旅途中,是否曾经拥有一个可让自己喘上一口气,稍作休整的“小岛”?而当你有一天发现这个“小岛”突然消失的时候,你是否会像那些海鸟一样,为自己的生存或未来而进行最后一搏?请以“生命中的„小岛‟”为话题,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岛”比喻的就是“一个可让自己喘上一口气,稍作休整的”。由此我们可以展开联想: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拥有与之分享一切,无所顾忌地与之同路前行的朋友,或拥有任何时候都会给你安宁与幸福的亲人?再好好地想一想,你在危难时刻周围到底有几个可让你歇歇脚、喘口气的“小岛”?而你自己,又能成为几个人的“安全岛”,在他们最需要庇护的时候,向他们敞开自己的胸膛和臂膀?

八、其他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有一个毛病,就是总想找一个“最好的”专业,学一门“最好的”学问,然后设计一个“最好的”学习方式,这样就可以直接、简捷地达到“最好的”效果。

其实,这种想法未免太简单,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谁能界定呢?请针对这一问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可以转换成话题——“什么才是最好的”

审读题意:此题带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求就一种错误的想法,围绕“什么才是最好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谁能界定呢”这个设问句很有启发性,它意味着“最好”是很难说清的。作文立意参考:

一、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角度切入话题,论述学无止境、艺无止境的道理。

二、好与不好没有绝对的标准,往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可以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三、某种情况下,最稳妥的也就是最好的。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教授做过一项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后来,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新生们说道:“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请根据你对上述故事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提示】可以转换为话题——“坐在生活的前排”。

审读题意:“坐在生活的前排”,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态。它是“敢为天下先”,它要求自己尽己所能,去争取尽可能好的成绩,去争取成功,但并不奢望自己一定成功;尽了力就没有遗憾,更不会后悔。因此,写本题时,首先要准确地理解题意,把握它的内涵,选取符合话题要求的材料,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表现自己确定的主题 高考语文作文文采训练例谈

一、善于联想,比喻描写。

语言无味,往往是由于缺乏联想,不善于比喻、描写。其实,直陈的效果,不能引人联想和想象,审美效果一定很差。如说 “ 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 ” ,很乏味。但如果善用比喻、描写,再辅之以排比,写出下面的句子,效果迥然不同。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这几个句子的铺排,由于有了比喻、描写、排比的运用,将美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既点明了美 “ 处处都有 ” ,又表现了美的 “ 多姿多彩 ” 。十分形象,有感染力。

二、引用或化用古诗词

灿若星汉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古诗词(或名句),考试作文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诗词,让诗词之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请看下面的文段: 生命就是龚自珍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 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的无奈与感伤。

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诗词,阐释了生命的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种方式就是不直接引用,而是化用,这就有了自己的 “ 创造 ” 成分在里面了。如: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这里分别化用了古人诗词,恰到好处,增强了句子的意蕴。

三、注入人文精神,增强文化含量。

在阐释某一概念的内涵,如果能在文章中把比喻和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或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就能使语言更有意蕴。可以在平时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开掘和训练,这包括名人掌故、典故、名言警句等方面。如: 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命运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这段文字,巧妙地将名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排比运用,构成了含意丰富、有文化意味的句子,构成了文章的文采,有感染力。

四、善用铺垫、映衬。

在写作中,如果仅把要表达的意思直接传出,文句显得单调、乏味。其实,如果只有红花而无绿叶陪衬,花也将显得单调。作文时,我们何不采用铺垫、映衬手法?先确定好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垫,然后推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句,就更有韵味和文采了。如,要表达 “ 真诚是友谊的桥梁 ” 这一中心,就可以用这种方式组句 ――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文章的本意是要突出 “ 真诚 ” 的重要,却未直接道出,而是首先用四个形象生动的句子从四个方面铺垫,然后才 “ 隆重 ” 推出中心句。这种写法,避免了一览无余式的惯常写法,给人 “ 柳暗花明 ” 的感觉,拓展了语句的想象空间,使文意丰满、流畅,留有审美余味。 这种写法还可以先确定好中心句,再从其他角度反向展开,进行强调。如,要表达 “ 生命因追求而美丽 ” 这个中心意思,可以这样写 ―― 生命因追求而美丽。(中心句)生命中如果没有追求,就像大地上没有群峰,就像山川内没有飞瀑,就像河流里没有了浪花。(反向强调)

五、巧用仿拟。

仿拟,即仿照、摹拟。指有意仿照、摹拟已有的语言形式,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表达新的思想内容的一种艺术手法。我们在课内外读了大量的名著名篇,考试时不要忘了借鉴、仿拟。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 好 ” 的学生,敢于购买各种资料,敢于要求更多的作业,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以老师为本,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升学率,仅给学生们留下童年和青少年的空白,在这样的空白中,又给人感到无奈,维持着这所谓的学生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为了鼻梁上的眼睛》)

很明显,这段文字,完全仿拟了课本中鲁迅的《记念 刘和珍君》中的一段,形神毕肖,收到了良好的审美效果。

六、运用层递。

即层层深入,造成语义上的不断深化,使之层次分明,有力度,有气势。例如:

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使文采焕然的方法很多,本文限于篇幅,挂一漏万,大家可以自己借鉴和不断总结,以求写出更好的文章。

作文训练题及审题指导

作文指导审题立意训练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题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附思路指导)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附思路指导)

语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作文审题考前训练与指导

半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及训练

话题作文审题扣题训练

语文作文训练题及审题指导
《语文作文训练题及审题指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