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物联网

发布时间:2020-03-02 20:35: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应用,极大推动了互联设备的增长,“网联万物”日益突出。对“网联万物”的准确定义虽然可能不同,但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它是这样一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设备和系统(“物”)被安装上低成本的传感器和调节器,通过下列途径来完善其功能:a)从内部(具体至设备本身)和外部(从周围环境提取)收集和分析实时数据;b)互联网连接使得一张巨大的“物网”(包括社交网络元素)形成,在这张“物网”下,我们可以用其他设备(包括移动计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数据传输及/或数据检索。

以“网联万物”为代表的“新经济”正改变我们生活,也改变息息相关的行业。我们认为,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和“网联万物”的发展,互联网节点将会在若干垂直型产业中创造出很大的经济价值。这些创新的共同主题之一就是他们允许人们将之前碎片化/独立的环境(例如他们的家,工作,汽车)连接起来,这样不管他们在哪儿,都能够更有生产力。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我们认为“网联万物”的实现并不是对其“存在颠覆”,而是对其“改造”。这些创新还能降低公司成本,提高产能和效率,和公司利润。

封一:全球迈入“网联万物”新纪元

1。“网联万物”(IoT)的新经济

1.1“网联万物”已进入我们生活

在刚过去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思科的CEO提到“网联万物”时曾提到:“过去6-9个月,就好像开灯一样,世界突然豁亮了。全世界的政界、商界领导者突然开始明白这会改变他们的国家、改变就业创造、改变教育和医疗保健。而企业意识到这的确是个”赚钱的买卖“,也会令他们与客户、员工及其他人的互动方式改变。”

在中国,“网联万物”对我们的生活的改变已随时随刻在发生。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了微信以后,使用短信的时间急剧下降。甚至,微信群做为聊天工具之后,代替邮件功能,很多协同通过微信解决。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科技时代的拐点,“IT作为一种服务”:信息服务在根据需求以各种形式被提供(ITaaS)。科技行业以15-20年为周期。每一次周期发展带来至少10倍的用户数量增加,从集中时代的几千台大型主机和PC电脑,到客户端-服务端时代的数百万台个人电脑,直至现在数十亿的智能手机和传感器。

从某种程度上说,短信邮件代表着传统经济,微信就是新经济。以“网联万物”为代表的新经济改变着我们生活,也改变息息相关的行业。过去几年“网联万物”概念日益突出,“网联万物”的发展势头日益增强。虽然对“网联万物”的准确定义可能不同,但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它是这样一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设备和系统(“物”)被安装上低成本的传感器和调节器,通过下列途径来完善其功能:a)从内部(具体至设备本身)和外部(从周围环境提取)收集和分析实时数据;b)互联网连接使得一张巨大的“物网”(包括社交网络元素)形成,在这张“网”下,我们可以用其他设备(包括移动计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数据传输及/或数据检索。

“网联万物”的经济的基础在于科技,新技术革命直接催生了新经济,使相关产业成级数增长。我们认为在这轮科技新周期中,随着高科技产业化速度的加快,它对新经济的量增效应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呈放射网络状的态势全面展开,“网联万物”将主导未来人们社会方方面面。

1.2全球“网联万物”的发展

从全球范围看,“网联万物”仍处于初期,但过去几年“网联万物”却发展迅猛,而这背后的推动因素就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应用,推动了互联设备的增长。根据思科的估算,全球范围内互联设备的数量已从2003年的5亿件(或人均0.08件)增至2010年的125亿件(人均1.84件),到2020年将增至500亿件(人均6.58件)。上述的“人均”数据是基于全球总人口得出的。如果我们仅考虑连接到互联网的个人,则这一比例将出现大幅上升--2010年的数据将从1.84上升至6.25(对发达国家而言更高).

“网联万物”并不仅仅意味着设备,还包括互联性、计算能力以及使用这些设备所需的应用程序和软件。

到目前为止,全球科技类公司都试图在更多的科技领域分得一杯羹,使这些公司的业务模式日趋接近。我们预计将来,这种竞争将在多个层面展开--从操作系统到硬件直到应用程序。

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在“网联万物”的当前阶段,操作系统的选择是决定消费者整体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Apple电视被设计为与iOS移动设备(iPhone,iPad)相匹配,并与iTunes和iCloud相集成。因此,如果用户决定使用其中一种产品或服务,那么也就决定了他/她会使用的其他产品和服务来获得最佳的端对端体验。由此,未来操作系统应会成为主要的竞争战场。

一方面,封闭式系统能带来更集成化、一致性和可预测的体验--iOS设备就是一个例子。结合Apple的高设计标准,这种封闭式系统使得iOS能赢得高端用户的认同,因此相比其他平台具有更大的人均货币化优势来刺激app的开发。另一方面,开放式系统需要的开发成本更低,并能支持更多的设备(比如Google安卓)。与封闭式系统相比,这些特点在促进app开发方面具有规模优势。

由于“网联万物”必须取自于各种独立设备(家用电器、消费电子产品、移动、医疗、工业设备),因此在“网联万物”初期,自然也就会出现很多封闭式系统。比如,在韩国已经可以使用三星的智能家居;但三星正在不断提高其设备的兼容性,尤其是与安卓系统的兼容性。总体而言,封闭式系统在应用周期初期更容易成功,但之后会退位给开放式系统。

随着“网联万物”超越传统的计算领域并进入更为广泛的消费品领域(包括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冰箱、恒温器、洗衣机等家电,甚至汽车),这种特性会变得更为重要。驱动这种转变的是移动网络的无缝性、云计算的兴起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崛起--目前数据挖掘正处在将“大数据”转变为“智能数据”的初期。

以汽车为例,Apple和Google在过去12个月中均宣布将把移动操作系统引入汽车--即车载iOS(2013年6月宣布)以及Open Automotive Alliance(2014年1月宣布)。这两个举措均是为了促进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包括更佳的地图、讯息传递和音乐功能。我们注意到黑莓在这一市场已经立足,其QNXCAR平台就是为娱乐信息系统而打造;高通在领头开发的AllJoyn(一种设备互操作的开放式标准)也可以纳入这一领域。

展望未来,瑞银全球科技团队预计这些平台不仅会变得更加“智能”--比如,可以基于天气和交通监测提供强化的导航服务,而这种监测采用了集中式系统以及众包数据采集的分散式系统(比如Waze,其采用的是其他正在行车的驾驶员提供的数据)提供的实时信息。不过,尽管此类功能仅仅是对现有功能的改善,我们认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破坏性应用出现--我们将在下一节进行详述。

1.3“网联万物”在中国发展

在中国,“网联万物”的概念近期初露端倪,得益于近两年智能移动端得兴起。但其实,狭义定义的“网联万物”-物联网概念在中国早已启动。2009年8月,温家宝当时在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表示,至少有三件事可以尽快去做: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自温家宝提出“感知中国”以来,国家为促进物联网发展出台了多项促进政策,使得物联网的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0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被纳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并明确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植政策。过去的一年中,物联网在交叉领域应用中得以推广。国家为促进物联网发展已经出台了多项促进政策。

最近1年中,关于物联网的政策支持层出不穷。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物联网产业在政策层面的发展蓝图已经被框定。《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2013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将云计算、物联网列入重大科技规划。《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布局完整、技术先进、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

2013年9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等多部委共同制定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对于物联网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计划》包含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法律法规、人才培养10个专项行动计划。

2013年10月,发改委同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请报送2013年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将重点选择警用装备管理、监外罪犯管控、特种设备监管、快递可信服务、智能养老、精准农业、水库安全运行、远洋运输管理、危化品管控等9个重点领域,推进实施2013年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2013年10月,发改委再次印发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开展2014-2016年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工作。通知指出,通过示范工程区域试点,扶持一批物联网骨干企业,提高我国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引导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带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014年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据要求,2014年在物联网发展方面的重点包括:着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在多个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和规模化应用;统筹物联网产业链协调健康发展。

可以看出,中国在“网联万物”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探索已经开始,国家各部委近年来积极出台各项支持物联网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提供资金支持。但是中国的“网联万物”在应用层面上仍然处于发展初期,我们相信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网联万物”所覆盖的领域将不断扩大,在中国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2。“网联万物”将改变“旧经济”

我们认为“网联万物”将产生的极大经济价值,将覆盖日常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和移动计算设备对日常物品进行远程控制、监视和定位。从而辐射到传统行业,改造传统行业。

从经济价值角度,Gartner预计2020年一年“网联万物”就会给各经济领域带来1.9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我们认为,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和“网联万物”的发展,互联网节点将会在若干垂直型产业中创造出极大的经济价值。这些创新的共同主题之一就是他们允许人们将之前碎片化/独立的环境(例如他们的家,工作,汽车)连接起来,这样不管他们在哪儿,都能够更有生产力。有了“网联万物”及相关的创新,消费者可以在工作时将视频录入他们的数字硬盘录像机,用智能手机查看温度调节器的状态,甚至在家里安全进入工作电脑环境。只要“网联万物”能够帮助人们同时进行多项操作或者打破这些环境间的障碍,它就能帮助人们过上更加高效的生活。

除了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对于各大传统行业而言,我们认为“网联万物”的实现并不对其存在的“颠覆”,而是对其“改造”。这些创新还能降低公司成本、提高公司利润。更确切地说,由于“网联万物”使得更多的监控及自动回复成为可能,这让工人和企业都能够提高产能和效率。

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未来几年“网联万物”的发展将深刻影响7大重点领域:

2.1领域一:供应链与物流

“网联万物”最受期待、也是可能做出最大贡献的领域之一就是精简供应链,并创造出更为高效、更加智能的物流体系。现如今,RFID已经应用在每一个物品上,每件库存都具有唯一可辨识性。由此,智能“物件”将能自行选择运输方向(包括实时修改运输路线)、保留有关其原产地的元数据(对于食品尤为有用)并保留维修指导(对于服装、电器等颇为有用),这些数据也能为其他“智能”物件所用。我们预计此类技术对于制造业和零售业具有尤为深远的意义。

在海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亚马逊公司。全球的任何一个仓库,都采用自主研发的仓储物流系统,每个角落都布满无线信号。在亚马逊精密计算的仓储物流系统下,工作人员仅仅是系统的执行者而不是操作者。比如在包装的作业地点,工人只需拿起商品对着扫描枪一扫,系统会根据这件商品的尺寸、重量,算出所需的包装盒大小,而这位工人只需从面前的两三种包装盒里抽出系统指示的包装盒即可。在美国,亚马逊必须运营一个实时全球实施中心网络,该网络由存货管理系统及当天和两天快递系统组成。2012年通过收购仓库机器人公司Kiva System,亚马逊或将在其所有的库房里增加机器人数量,这将让它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订单执行和计量。

在中国,阿里巴巴联合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设立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菜鸟网络”),开始“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China Smart Logistic Network)”建设,志在用8-10年的时间,打造日均支持300亿网络零售额的物流网络,同时实现全国任一地区24小时内送货必达。项目一期计划投资额为1000亿元,二期计划投资额为2000亿元。“菜鸟网络”从电商物流入手,依托阿里巴巴的数据、技术及客户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链的物流平台。

我国物流供应链管理目的在于为了优化物流业务流程、降低物流运输、仓储等的成本和费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不少技术被应用在物流供应链领域中。这些技术包括:ID代码、位置码、条码、EDI、射频以及网络技术等。现代物流供应链实现信息系统化主要依靠移动互联网、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三网合一,进而将物流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提高物流供应链系统的时效性、数据化和共享性,从而达到节约物流供应环节成本的目的。

物流系统向智能化发展的具体趋势包括:1)物流系统与系统设备越来越呈现一体化趋势;2)物流环节借助于无线通信(局域网、移动互联网等)、PLC、现场总线等信息传输技术完成物品信息交互;3)借助网络数据库、系统管理软件、云存储和云计算技术等先进信息处理技术进行物品信息分析;4)借助认址、定位、追踪、控制等技术自动调度和控制物品出入库及搬运等物流作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物流配送。

2.2领域二:智能家居

其二,“网联万物”另一个领域就是日常家务,即利用智能设备对家务活进行自动化、管理和简化。智能家居涵盖众多功能,包括家庭监视和安保系统(包括远程管理锁、门甚至电器的能力)、家庭维护(包括家政机器人、可以自行诊断故障并联系维修的智能电器,以及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以节约能源的装置)、娱乐(包括学习用户偏好、多屏浏览内容以及调节音量/照明以获得最佳观赏体验的能力)甚至日用品的采购(即冰箱能自行检查内装的物品,在物品减少时自行订购)。我们将这一系列创新称为“智能家居”。

在美国,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Google对Nest(数字互联恒温器和烟雾/一氧化碳报警器的开发商/生产商)的收购,为“网联万物”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启示。Nest公司成立于2011年,因推出具有漂亮外观设计和自我学习功能的Nest智能温控装置而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NestLabs推出过两款产品,分别是智能温控器和智能烟感器。智能温控器会记录并上传数据,NestLabs的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就能让其自动设定温度,让室温保持在人们感到最舒适的状态。而当房间里没有人的时候,它也能调节室温来节能。同时可以与家中的平板或智能手机结合,让用户随时知道家中情况。

2013年9月,Nest的联合创始人Fadell正式宣布将在2014年初开放NestAPI接口给所有开发者,让人们可以将他们的智能家居产品和Nest可智能学习的温度控制器连接起,实现更多像控制台灯、风扇、安全系统等家居智能化的可能。Nest的控制方式非常简单(转动墙上的Nest恒温器或通过App控制),今后,Nest将支持Control4(美国从事智能家居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的智能家居自动化系统,用户可以通过Control4的智能设备、遥控器、手机App等对Nest进行操作,实现更多家庭智能化的场景。这意味着,Nest有野心成为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一个主控中心和连接点,从而引领用户真正进入智能家居和物联网的时代。

我国智能家电发展尚处初级阶段,以推出单品为主。我们理解的智能家电的定义可拆为两部分来理解:软件的智能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宽带网络等是核心)和家电设备(配有各种传感器的硬件是基础),软硬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综观全球智能家电的发展路径,我们认为,智能家电的未来主要依赖于两个维度:(1)纵向--功能由低到高,由控制中心向人性感知转变。目前大部分智能家电的智能体现在通过遥控器或手机APP实现自我控制和管理,成为智能家居的一个控制中心;而未来智能家电的终极智能预计将体现在感知学习人们的生活习惯,为人们提供人性化的个性服务。(2)横向--局域从窄到泛,从智能单品“各自为政”向“万物互联”转变。目前尚处于智能家居的初始阶段,大部分企业走“小而精”路线,纷纷推出智能单品以谋求一定的市场空间。但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智能单品互联将成为必然趋势。

彩电是家电中最早搭乘上智能化快车的一个品类,或与其电子消费属性有关。2013年,乐视、小米、阿里巴巴等多家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智能电视领域,传统电视企业为应对互联网思维大潮来袭,主动求变应变,形成多力角逐的市场格局。目前,国内传统电视企业的智能化基本属于“硬件+软件+内容”路线,分别从交互应用、内容、硬件和系统方面寻求突破。同时,2013年底,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了《智能电视系列规范》,我们认为,中国智能电视标准的发布有助于统一接口,形成标准化终端,促使各类应用开发形成规模效应,提升新的商业模式获得成功的概率。

继智能电视之后,智能冰箱和空调也相继推向市场。过去几年间,国内家电一线企业早就推出了各自定义的智能冰箱,提前布局白电智能化。目前,我国的智能白电仍由家电龙头公司主导,以推出智能单品为主。相较黑电行业,智能白电领域暂时还没有新进入者来参与竞争,其商业模式也没有很大的变革,仍然是以功能性为主。

目前,国内的智能小家电领域亦处于龙头小电公司主导,单品层出不穷。但与彩电、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大电相比,智能小家电产品创新更快,出现新功能新产品的概率更大,比如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炒菜机等。我们认为,智能小家电领域的产品创新加快,经营用户需求的智能小家电单品或将引发新消费。

2.3领域三:智慧城市

其三,“智慧城市”。“智能城市”概念是基于很多市政功能由一个中央单元控制,从而提供更好的维护测算并降低运营费用。这将涉及智能管网(装配有传感器和作动器的互联单元组成的网络,可以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进行通讯)以及智能计量器(可以不间断记录资源消耗情况的装置)。这会对交通控制、水/电系统、空中管制以及犯罪监控产生影响。智慧城市的相关举措已经启动。

在海外,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的一个项目就承诺到2020年,智能电表的占比将达到80%。近年来,欧盟委员会积极致力于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结合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形成的新型电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智能电网的目标是支撑可再生能源以及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接入,以及向用户提供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等功能。根据联合研究中心(JointResearchCenter)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欧洲30个国家(欧盟27国,以及克罗地亚、瑞士和挪威)的智能电网研发项目和示范项目的总储备数量为281个(正在进行的项目比例为62%),总投资为18亿欧元。70%的项目集中在以下7个国家:丹麦,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英国,法国和西班牙。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是智能电网项目的四个主要投资国,而丹麦是在智能电网研发项目上最积极的国家,支持大量小规模项目。

另外,很多城市(如伦敦)已经承诺将把现有的路灯、街道标志、交通信号灯等用互联产品替换,可以实现远程运行。同时,IBM的SmarterPlanet和思科的“智能互联社区”(Smart+ConnectedCommunities)项目也旨在解决诸多上述问题。

中国的大中城市也已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2013年1月,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共90个,预计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的资金规模将达到800亿元。2013年8月,住建部公布第二批103个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智慧城市的基础是物联网,其目的是全方位改善城市管理效率,努力打造一个绿化的、资讯化的、无缝连接便捷的生态型和智慧型城市。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统计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已经达到154个,包括北京、上海、南京、重庆、宁波、深圳、广州、无锡、佛山等。我们以上海和深圳为例,来说明国内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情况:

另外,到2015年底,实现对全市所有电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70%的重污染企业的智能在线监控。基本实现人、屋、车等社会治安要素的标签化、轨迹采集的自动化、治安防控的智能化,科技强警水平国内领先。全市各三级甲等医院达到卫生部电子病历应用等级5级标准,其余公立医院达到4级标准,实现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在全市80%以上公立医院和社康中心间共享利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有行政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在线办理。建立成熟的深圳教育云应用、优化、运维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完成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体系整合,建立食品安全统一对外信息公开平台,实现对所有的药品制剂全品种、全过程(从生产、流通到使用、消费)的电子监管,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所有行政审批事项中需由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80%以上通过网上共享方式获取。

2.4领域四:移动商务(支付)

其四,移动商务(特别是数字钱包)是提高个性化体验的另一领域。美国的Apple(iBeacon)和eBay(PayPalBeacon)创新性地将消费者和商家在店内购物体验上联系到一起,这也是基于位置的定向、个性化和客户互动所达到的一个顶峰。我们预期这些创新性举措将能使商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购物体验,包括定向广告、提前订购、免排队以及免提结账。

iBeacon是一款颇有影响力的“室内GPS”。你不仅可以用它在大型会议室里找位置,还可以用它获知一个消费者在某天某时段在商场的某个柜台转了多长时间。iBeacon采用了一种名叫蓝牙LE(BLE)的新型低能耗模式,只需要打开任何使用了iOS7或Android4.3操作系统的手机上的蓝牙功能即可使用。BLE可以进行最远范围70米的低数据速率传输,而非一般蓝牙的语音级速度。尽管苹果尚未公开披露太多关于iBeacon的信息,但已经在其开放给iOS7应用软件开发者的网站上介绍了iBeacon,并表示它将使“全新层级的位置识别”成为可能。

这个概念很简单。iBeacon会持续发送其ID。而当有一个配置适当的智能手机出现在传输范围内时,它就会将ID发送到云中,随即从云中反馈适当的数据。

关键在于,这个ID也能让云知道是谁在请求数据。随后,云的后端就可以追踪用户在某个地点停留了多久,并根据关于此消费者的数据库信息,来游说消费者购买某商品。这些数据库信息可以包括会员卡信息、近期商店购物信息、在线购物信息和任何公司可以得到的信息。当然BLE还可以用于支付。

在中国,随着网络购物等电子商务业务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兴起、以及移动支付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效快捷的移动支付方式在中国呈现强劲增长的态势。在国内,移动电子商务定义为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与Internet业务的整合实现娱乐,消费,购物等为一体的B2B、B2C或C2C电子商务销售体系,例如,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购物、买票、无线医疗等等。目前国内最热门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莫过于移动支付领域,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等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或金融交易指令,进而实现移动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功能。

移动支付主要有两个特点有:1)支付成本低,容易形成规模效益;2)支付方式多样化,使用方便。

央行公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中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075.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0%和29.46%。其中,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可以看出,电子支付业务在国内增长依然较快,其中移动支付业务呈现高速增长。潜在市场之大使得作为形成O2O重要环节的移动支付在近期成为国内两大互联网龙头阿里巴巴和腾讯双方争夺的重点。比如最近两者通过各自入股的打车软件对司机和乘客进行补贴的方式来抢夺市场,培育消费者移动支付的使用习惯。放眼未来,我们认为移动网购已不再是支撑行业发展的主要场景,线下将成为移动支付各方竞争的核心战场。

近年来,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2010-2013年智能移动终端和电子商务的大发展。根据前瞻网调查数据显示:1)2011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56.7亿元,同比增长609%;2)预计2015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046.7亿元。

在智能手机APP应用日渐丰富的大背景下,移动支付的应用子领域和功能不断优化创新:1)第三方支付(支付宝、微信钱包)、银行等纷纷推出手机支付app客户端;2)出现二维码支付、无线支付、语音支付、指纹支付等应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移动支付发展仍有瓶颈:(1)虽然国内不同移动支付运营模式并存,但移动网络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移动第三方支付由于技术方案和合作运营方式的不统一,造成国内移动支付推广应用成本增加,不利于移动支付的普及;(2)目前移动支付仍缺乏统一的安全支付标准,因此导致移动支付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性、机密性和法律保障缺陷。

2.5领域五:医疗领域(健身和治疗)

“网联万物”在医疗健康方面的应用可分为两类:量化自身(QuantifiedSelf)和病人的治疗与照护(PatientTreatment&Care).

量化自身(QuantifiedSelf)

量化自身是指利用可穿戴传感器/计算功能和分析应用对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已经初露端倪的一个领域就是健身App和装备。

可穿戴医疗设备本质是通过终端传感器进行生理指标的收集,从而达到对使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干预和改善的目的。运动类的可穿戴设备可跟踪使用者的日常活动,包括睡眠,以创造更加积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诊断治疗类的可穿戴设备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节约医疗费用。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google将推出的隐形智能眼镜,可以测试泪液中葡萄糖的水平,从而被糖尿病患者用作血糖检测仪。Apple也已聘用医疗传感器方面的人才,据报道它还在与FDA官员接洽,市场普遍猜测与其要推出的iWatch有关。

美国可穿戴医疗设备产业经历多年的培育,目前已进入快速成长期。根据Gartner的预测,健康与健身可穿戴设备的产值将从2013年的16亿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50亿美元,还不到当前智能手机市场3000亿美元规模的2%。考虑到这些装备的各种应用,不难想象其增长潜力将有望媲美智能手机。以美国为例,部分数据显示运动员以及经常进行健身活动的人员数量为6000万人,约相当于美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中国的可穿戴医疗设备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人口比重高,瑞银全球科技团队预计,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重视度的增加,可穿戴医疗设备将迅速发展,市场潜力非常大。

目前国内市场可穿戴设备产品有九安医疗健康智能腕表iHealth-AM

3、咕咚智能手环等。

病人的治疗与照护(PatientTreatment&Care)

“网联万物”在病人治疗与照护方面具备优势,基于物联网和计算技术,达到“智慧医疗”的效果,其可以应用于:智能化药物发送系统、自我诊疗、“芯片实验室”技术、远程医疗、健康监测等方面。“网联万物”创新也可能带来医院运营效率的提升(能互相协作并与医疗专业人员进行通讯的智能医疗设备;基于云的医疗记录--能自动从诊断设备获取信息),这反过来也将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加快医疗赔付的处理,并协助对大量医疗记录进行管理。

在健康监测方面,通过移动互联的血压、血糖测量仪(如九安医疗的iHealth系列产品),可实时检测佩戴者的血压与血糖并上传至云服务器。国内同类产品还有百度云木木智能血压计、康康智能血压计等。

而东软集团深耕医疗信息化产业多年,目前也通过益体机等产品切入移动医疗,类似的公司包括银江股份、卫宁软件、万达信息等。

移动医疗APP也在近年来快速发展,主要分为医疗保健知识类、医患沟通以及导医服务类、医生专业知识类,有大姨吗、好大夫在线以及杏树林等产品。其运作要点主要关注用户积累及活跃度,持续营收等方面。目前中国的移动医疗主要为广告、增值服务、在线问诊等盈利模式,APP多为免费下载,市场整体规模不大(约5亿元)。我们认为,随着行业逐步发展,盈利模式有望逐步明晰,规模会迅速扩大,未来中国的移动医疗发展空间巨大。

在利用“网联万物”进行病人治疗与照护方面,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盈利模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各企业正快速布局,积极探索。

大姨吗--“从工具到社区到健康管理”的女性健康管理专家

大姨吗是国内最受欢迎的经期管理软件,于2012年正式上线,由北京康智乐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除了记录经期预测经期的基本功能,还有为用户量身定制的每日健康、美容、美体、养生贴士,为女性在不同时期容易遭遇的问题及解决方案。2013年底大姨吗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000万,日活跃用户在300万左右。

商业模式方面,大姨吗主要通过广告和周边产品的引流实现盈利。2013年大姨吗日广告收入约达20万。

目前大姨吗已经从简单的经期管理工具走向健康管理平台。2013年9月大姨吗联合PICOOC推出了一款软硬件结合产品“智能健康体重仪Latin”,计划通过它来对女性健康数据实现精准管理。同时大姨吗也在开展积极的大数据挖掘,进行更深的价值开发。其利用手机终端进行线上调研,结合大姨吗2810万软件用户的注册信息及日常经期记录,2013年12月发布了《2013中国女性生理健康白皮书》。

好大夫在线--中国最大的咨询问诊网络平台

好大夫在线是中国最大的医疗网站,目前收录了全国3,237家正规医院超过32万位大夫,网站每天有350万人次访问查询医生信息。其推出的“好大夫在线App”是其移动互联平台,其功能支持在线问诊,预约挂号,并提供转诊服务等。近期好大夫还推出了面向医生的大夫专用版,支持随访医生管理随访患者,查看患者健康日记、疾病信息、病历库等功能。

好大夫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自于病人向医生电话咨询收费中一定比例的中介佣金,收费金额根据医生的不同,从150到400元不等。好大夫在线组建了一个由100多名专业医疗人员组成的团队,来为电话咨询提供分诊服务。目前公司已有7500多名专家可直接通话咨询,已经有超过25万名患者成功咨询,90%在付费当天实现通话咨询。

杏树林--中国的Epocrates

杏树林于2011年创办,专注为医学专业人士开发移动工具。创始人张遇升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博士,曾任美国最大的医疗保险公司Wellpoint临床战略经理。目前杏树林已推出三款App,分别是“病历夹”、“医学文献”、“医口袋”,主要涉及病例收集管理、医学文献和医学资料。

杏树林目前还处于免费推广阶段,2013年9月三款应用的总用户数(医生+医学生)超过20万,周活跃度超过40%。创始人张遇升预计,当杏树林的产品覆盖中国250万医生的一半以上时,可实现盈利。在商业模式方面,杏树林会学习Epocrates,利用其庞大且专一的注册医师用户资源,为医药厂商提供精准化营销服务以及专科app应用的增值服务收费。Epocrates是全球第一家移动医疗上市公司,它的主打产品是针对注册医生使用的药品和临床治疗数据库,用户已覆盖全美超过40%的医生。其约70%收入来自于为药企提供精准的广告和市场调研服务并收取费用,30%则来自于为医生提供的增值服务。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预计未来的市场增量空间非常大。目前智能手环等便携式医疗设备是销售量最大的可穿戴设备,由于这类产品可以直接接触人体,是理想的健康信号监控设备。随着人们对于自身健康重视度的增加,我们相信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也将发展迅速,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2.6领域六:车联网领域

前面曾重点强调过,Apple、Google和黑莓近期都加快脚步进军车载领域,以期改进车载娱乐信息系统的功能。根据Gartner的数据,到2017年,车载娱乐信息系统(IVI)将会实现12%的年复合增长率。其他数据显示车载娱乐信息系统的渗透率仍然较低:美国为20%-25%,其他发达国家在15%以下。

瑞银全球科技团队预计这些系统未来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将会开发出汽车自动辨识乘客偏好(如座椅位置、温度控制以及音乐喜好)的技术。此外,通过与类似Uber(实现驾驶员与乘客的互联,即交通服务化,“transportation-as-a-service”)、GoogleNow这样的预测服务以及待推出的无人驾驶汽车相结合,可以想象未来人们的出行首选将是自动化车队。从很多方面来看,这都将使得车辆成为家庭和/或办公地的一个延伸,而不是目前的“中间”状态。

在中国,我们认为车联网将成为下一个行业热点,汽车行业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互联网所改变的行业。根据Accenture于13年12月份在美国市场所做的调研,汽车车载联网功能已经成为美国购车者考虑购买汽车时的首要买点,高达39%的客户选择此项作为第一考虑要素,而首选考虑因素为传统动力指标的消费者仅占14%左右。中国市场上,车载功能的重要性大大低于汽车价格、大小、外形、动力总成等指标,但是我们认为未来这一趋势将会逐步改变,一二线城市年轻的汽车消费者正在越来越关注车辆所能够带来的信息增值服务,汽车不仅仅需要好开,更需要好用。此前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网络条件,但是随着国内3G网络的成熟和4G网络开始进入普及阶段,这一基础设施方面的制约应会得到有力的缓解。而另外一个制约因素是车厂本身的保守态度,并不擅长互联网和IT产品开发的车厂要把持产业链的控制权,导致了中国车联网市场推广比较缓慢,我们看到这一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美国汽车公司正走在前面。福特在车联网技术开发摸索数年后,做出开放部分技术平台的决定,并推出行业内第一个开放式的汽车应用开发平台,让IT行业擅长的还给IT业来做。2013年年初,福特宣布启动“福特开发者计划”,在网站上发布软件开发工具包,以帮助程序员编写可用于福特SyncAppLink系统的应用程序。紧随其后的通用汽车开放了车辆的“元数据”与安吉星安全服务(OnStar)平台。通过审核的开发者,可以编写直接安装在汽车上的应用。

我们认为国内的汽车公司很快也将效仿美国同行的做法,逐步开放其平台,通过分成的模式掘金车联网的金矿。国内车联网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临近高增长。易观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达到2500万辆,车联网应用和服务的渗透率将接近10%的临界点,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根据我们对互联网行业垂直领域的研究,10%的渗透率意味着黄金发展时期的到来,我们判断中国车联网市场的真正启动将在2015年前后,但是资本市场的反应可能会早于行业启动的时点。我们相信车联网行业将拉动多个产业的投资机会,最受益的将是专业提供车联网服务的公司。

作为IT技术,汽车技术和互联网商业模式三者相结合的行业,车联网将不仅仅惠及汽车行业,还会给看到市场机会的相关IT服务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带来很大商机。硬件平台提供商,车联网平台开发商,车辆应用开发和服务提供商是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未来都有望受益于行业的高速增长。从价值的角度,我们认为,平台开发商、应用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将更具有投资价值。

2.7领域七:安保定位领域

RFID的普及可以通过跟踪日常用品来防盗(类似于“查找我的iPhone”功能)。不过,如果更进一步,无所不在的传感器网络(也许由“智能微尘”组成,即能够获取并传输环境数据和周边环境视听数据的颗粒物)也许能用于环境监测。同时,智能装备在家庭的普及将能在发生事故或入室行窃的情况下及时地通知公安和消防部门,甚至在第一反应人员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提供智能化指示。另外,随身携带的健康监测装置也可以在发生紧急事件时自动呼叫紧急救援(并且可能提前检测到某些状况).RFID的普及(能对物品进行跟踪,并具有唯一标识)也可以用于防盗和监测犯罪活动。

3。“网联万物”(IoT)的技术核心

尽管“网联万物”的应用和用途是广泛的,要实现这些最终结果,也需要一些技术方面的革新,而且这些大部分都需要同时进行。放眼全球范围的技术和通讯公司,许多公司都会着力解决这些挑战以使“网联万物”成为可能。同时,有些公司可能不存在于“网联万物”创新的终端市场,但通过参与其发展(不管是通过联网元件、计算/记忆元件、硬件/设备、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还是云服务及其基础设施),他们也都能大量受益。

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网联万物”的核心技术在于:

3.1识别系统设备

我们预计“网联万物”将会引入数十亿的传感器和设备来进行相互通讯,因此一个全球识别系统来明确识别如此庞大数量的设备是关键。要在全球范围内使“网联万物”成为可能,我们需坚持同一个标准。

3.2连接设备

第二,天线系统,这些天线要既能附着在所有形状、大小的物体上,同时又是节能高效的。这可能需要新的制造工艺,并能够与其他计算元件相融合。这需要尺寸和成本都得到优化。

3.3电源管理

智能设备要在远程环境下自动工作(特别是那些用于传感及监控功能的设备,例如“智能微尘”),需要更节能高效的计算机处理及通讯技术、紧凑的能源存储及更高效的能源传输系统。

3.4安全系统

考虑到“网联万物”相互连接的性质,安全性是我们最看重的,以防止非法入侵、非法使用智能设备及/或整个智能系统。这既适用于微观层面(智能设备间的通信可能会含有敏感数据,不能被未经授权方获取),也适用于宏观层面(应防止黑客、恐怖分子等进入物流或传感系统,以防止他们用这些系统达到邪恶的目的)。鉴于此,我们预计“网联万物”中运行的系统在设备层面和应用层面都有比当今更深层的内置安全层。

3.5分析系统

各种设备被连接,预计结果是大量数据涌现。当然,由于这些数据是有用的,它们必须被融合和分析,且大部分是实时进行的,因此“网联万物”需要有数据存储及管理(特别是在无结构数据传输机附近)、计算能力(包括分布式/云计算)、算法及数据结构(例如Hadoop)、数据传输及报告(包括仪表盘以使人类监控/互动成为可能).

4.IoT全球领头公司及中国相关公司

4.1半导体及半导体设备

在半导体行业内,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无线、封装与测试代工厂商(OSAT)将从“网联万物”的发展中获益最大。一个“网联万物”设备中有四个关键的半导体元件:1)无线通讯;2)微控制器/处理器;3)传感器;4)记忆体。瑞银估算到2018年半导体公司整个“网联万物”市场规模将达到100-200亿美元(去年整个半导体行业的营收为3050亿美元).

1)无线通信

“网联万物”设备包含了范围很广的一系列设备(从可穿戴设备到家电、再到连接城市的传感器场),要求有多种无线选择。这些选择的主要差异在于a)距离-目前为止市场中的“网联万物”设备大多使用的是蓝牙或ZigBee标准,覆盖的距离从1到100+米。b)用电情况-另一项关键指标,“网联万物”设备包括了上网(连接入电网)设备,也包括了电网难以到达地区的设备。c)网络结构-平均看,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数据使用量较大的设备相比,“网联万物”设备仅要求有限的带宽和数据传输能力。这个要求、再加上“网联万物”网络的规模大小,是决定采用何种无线协议的关键。网状结构适用于传感器场,传感器节点能通过网状结构传输数据,而在其他情况下(比如家居连接),适用星状网络,一个中心枢纽与各个设备/家电进行通信。

我们认为,可能对上述无线技术未来“网联万物”应用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IP网络兼容性的重要性。WiFi是支持IP以太网通讯最普遍的技术,而BluetoothSIG和ZigBeeAlliance在去年才增加了IPv6兼容性。BluetoothSmart(之前的LE/LowEnergy或v4.0/4.1)及ZigBee仍可望有与其物理层数据传输率、距离及电池寿命相符的应用。蓝牙更快的数据传输及与其他数十亿蓝牙设备的兼容性可能令其更适合可穿戴设备、电子消费品及移动设备,而ZigBee更长的距离和电池寿命令其仍是公用事业服务提供商等的选择。虽然过去几年ZigBee在美国被广泛用于智能电表,迄今为止大多数设备都要求有IP转换设备以令ZigBee协议能够与公用事业服务提供商的IP网络进行通信。

2)微控制器/应用处理器

微控制器是“网联万物”设备的大脑,负责处理传感器或另一设备产生的类比或数字信号,并通过无线协议将决定传达至网络枢纽。在完成较小的单独任务时,微控制器是人们比较倾向的处理器选择,因其功耗低。但“网联万物”设备操作系统复杂程度不一,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将使用一个应用处理器,好比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控制面板中一样。ARM是应用处理器的主导微架构。在微控制器方面,所使用的有8至32位微控制器,ARM因CortexM3微控制器的庞大应用而占主导。英特尔处理器性能可能比微控制器更好,但我们估算其成本也更高。因此当有应用处理器需求时,人们可能会从高通、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瑞萨及三星LSI等中做出选择。中国的一些平板电脑AP供应商可能也会尝试进入该领域。

3)传感器

传感器可分为1)图像传感器;2)声学传感器;3)化学传感器;4)物理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捕捉动作,声学传感器捕捉声音,化学传感器能探测到气体,而物理传感器能衡量温度、压力及湿度等特性。

4)全球半导体技术领域的领头羊

无线通信领域,在ZigBee,Sub-GHz及蓝牙无线芯片全球领先的公司,比如德州仪器(TXN)、亚德诺半导体(ADI)、Maxim(MXIM)、美满电子(MRVL)、微芯(MCHP)、SiliconLabs(SLAB)、飞思卡尔(FSL)及Atmel(ATML)。博通(BRCM)、高通(QCOM)及三星LSI专业从事低功耗蓝牙芯片生产。

美国高通(QualComm)是无线计算市场的领导者,该公司所提供的一体化无线网络解决方案至今在半导体行业无所匹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成熟,高通能够利用其对Atheros的收购及内部开发的IP和数字信号处理来为物联网市场提供领先的解决方案。在2014年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上,高通展示了其针对家庭自动化的AllJoynP2P开源框架技术。

美国CSR公司是蓝牙和WiFi解决方案提供商。“连接”是物联网概念的关键,虽然选择范围很广(从利用移动网络到本地Wifi及蓝牙连接)。对于可穿戴设备(比如耐克Fuelband)等应用,蓝牙是可能的选择,配件与智能手机等主机设备近程通信。最近蓝牙方面也有发展(蓝牙更适合构建嵌入式设备的更广网络)。此外,创杰(5261.TW)在低功耗蓝牙领域是个成功的新进入者(在瑞昱的支持下,瑞昱持股约20%).

在微控制器领域,日本的瑞萨电子在微控制器市场的份额最大,且保持优势地位。微处理器领域的其他竞争者包括德州仪器、飞思卡尔、NXP、Atmel(ATML)与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STMicro)涉足诸多终端市场,其中很多都与连接设备有关。公司预计其连接设备TAM将从2013年的130亿升至2020年的360亿。迄今为止,公司在通用MCU及32位MCU产品上取得了成功。同样,公司也宣称在MEMS市场排第一。

最近博通也凭借基于Cortex-M3的产品进入了微控制器领域。微芯推出了自己的“传感器枢纽”。在亚洲,台湾地区的合泰与松翰都获得了CortexM3授权,放眼“网联万物”市场。英特尔最近展示了为“网联万物”打造的名为Quark的处理器芯片及名为Edison的系统级芯片。

传感器市场的类比半导体供应商包括:亚德诺半导体、德州仪器、凌力尔特、意法半导体、AMS、英飞凌(IFX.GR)、InvenSense(INVN)、飞思卡尔半导体及博世。比如台湾地区的日月光半导体是一家领先的OSAT厂商,在传感器封装方面具有很强的IP能力。公司与领先的混合信号半导体及类比半导体厂商联系非常紧密,它是苹果iPhone5StouchID传感器组件供应商。ARMHoldings涉足传感器到服务器的每一个节点,而ARM已经在控制器和低功率无线电领域方面有一席之地,而其合作伙伴正在努力提高智能传感器领域市场的份额。

amsAG是重要的传感器及传感器接口供应商。物联网的主要可能性之一是能监控基础设施及其他系统。从定义上说,要能监控就要有传感器。Ams是一家重要的传感器及传感器接口供应商,该公司最大的产品是应用于智能手机的光传感器解决方案和应用于MEMS麦克风的传感器接口。传感器控制照明:随着LED照明的使用,很多企业正在利用这个机会创造出更先进的照明解决方案,其中一种可能是,将光传感器装入灯泡(或者照明系统中某处),用来了解照明环境来自动调节灯泡亮度。这可以用来打造更节能的照明系统(阳光充足的时候灯泡会自动变暗)。而远程医疗监控:ams在一些医疗领域(比如医学影像)已经是领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ams正在开发能令人们进行糖尿病远程管理及持续心率管理的元件。

最后,半导体行业的测试设备供应商如美国泰瑞达(Teradyne)提供经过组装的物联网设备的测试解决方案(就像其为手机提供测试解决方案的LitePoint业务一样).

4)中国半导体技术领域公司

我们罗列中国在半导体行业领域,相关销售额排名领先的公司:

晶方科技--半导体封装

晶方科技是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二大能为影像传感芯片提供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LCSP)量产服务的专业封测服务公司,为以下产品提供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LCSP)和测试服务,其中包括:1)影像传感芯片、环境光感应芯片、生物身份识别芯片;2)微机电系统(MEMS)、发光电子器件(LED)、射频识别芯片(RFID);3)医疗电子器件等。其中,目前公司主要进行影像传感芯片(CMOS)封装测试服务,而影像传感芯片(CMOS)被广泛应用在照相手机、数码相机、电脑摄像头、光学鼠标、可吞咽医疗电子诊疗设备、安防监控等领域。

汉威电子--传感器

汉威电子作为国内气体传感网络行业领先企业,公司产品包括气体传感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和气体监控系统,该三个产品贯穿气体传感产业链。气体检测仪器仪表根据应用类型不同主要分为工业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和商业用类气体检测仪器仪表:1)工业用产品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煤矿、燃气等领域;2)商业用产品主要应用于公共安全及家居领域。

硕贝德--无线传输

硕贝德作为国内无线通信终端天线领先厂商,致力运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开发并销售无线终端天线产品,为无线通讯产品、无线IT产品制造商提供无线通信终端天线解决方案。随着手机等消费电子轻薄化发展趋势明显,进而要求天线技术占用空间逐渐缩小,因此天线小型化趋势愈发明显。

中瑞思创--RFID业务

中瑞思创是国内EAS产品制造的龙头企业,公司主营为EAS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细分产品为各类硬标签、射频软标签、声磁软标签等防盗标签和开锁器、解码器、检测器等配套设备。近两年,公司开始向RFID进行业务拓展。目前,公司RFID业务推进工作已经显著成效。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的行业包括EAS(电子商品防窃系统)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营收产品构成包括硬标签、软标签、放到标签附件、RFID标签等。2013年上半年,EAS营业收入为1.82亿元,同比增加21.76%,RFID营业收入为835.84万元,同比增加113.79%。公司的RFID产品日益丰富,包括高频(HF)和超高频(UHF)天线、inlay、标签、服装吊牌、票据、有源标签、特种标签、读写器、电子价格标牌ESL等,其应用方向为物流仓储、零售业等诸多领域。在RFID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也加大了海外并购步伐,进行RFID全产业链的布局。

4.2供应链领域(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ODMs,分销商)

在供应链领域(分别是分销商,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和ODMs)的全球领头公司包括:

1)分销商: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和嵌入式系统公司包括赛灵思(Xilinx)、拓朗(Altera)、亚德诺(ADI)、美满(Marvell)、德州仪器(TexasInstruments)、TEConnectivity、及安费诺(Amphenol),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是艾睿和安富利的战略供应商,由这两家公司将他们的产品分销给数以千计的客户。

2)零部件供应商:TEConnectivity和安费诺与诸多终端市场相关连,其中包括交通运输、工业、消费者设备和IT基础设施(云、有线、无线).TEConnectivity和安费诺是工业和汽车行业互联的主要供应商。

安费诺近期收购了通用电气的传感器业务,使其在提供传感技术和解决方案(大多嵌入终端节点和设备)服务方面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台达电子(DeltaElectronics)在工业自动化产品方面拥有丰富的产品系列和扩展中的分销网络,台达电子的产品应用包括将可再生能源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电能质量改善系统和照明系统整合起来的楼宇自动化解决方案。台达电子的暖通空调(HVAC)系统采用了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变力矩交流马达驱动器、以及在空调中使用的系统及冷却塔等。这些设备可以感受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并能进行时间预约和高能效的运行控制。

台达电子的照明能源系统采用了高能效的LED灯、PLC、和人机界面(HMI)。台达电子的照明系统通过网络服务将照明区域的信息上传,使用户可以远程控制照明。此外,台达电子的能源控制系统使得用户可以监测他们的能源消耗情况并进行分析,优化设备运行和能源使用效率。台达电子的iPEMS系统可以帮助监控管理广阔范围内的大规模现场设备和现场环境,可以有效应用在能源生产、智能工厂和数据中心等场合。

3)制造服务供应商:捷普科技(Jabil)和伟创力(Flextronics)都是重要的制造服务供应商,服务对象为领先的科技/电信供应商、工业和医疗企业、以及消费电子品公司。两家公司均为一些重要的客户(包括苹果、谷歌、思科、IBM、通用电气、福特)生产产品并提供增值服务。捷普科技是苹果的重要制造商。

鸿海精密(2317.TW)已经涉足美国的谷歌眼镜(头戴式显示器)的生产。鸿海精密得到这笔业务,主要得益于其在整合机械、光学和电子技术方面的经验。

广达电脑(2382.TW)会为苹果的iWatch(预计于2014年面市)提供ODM支持,广达电脑还在12英寸iPad上与苹果合作。

英业达(2356.TW)英业达以前曾与Apple在iPodShuffle的生产上有过合作。

4)中国供应链领域公司,我们罗列中国在供应链领域,相关销售额排名领先的公司:

环旭电子--ODM领域

环旭电子是电子产品领域提供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的大型设计制造服务商,主要产品包括无线通讯模组(即无线WiFi的SiP模组)、无线网卡(通讯类),网络存储设备、液晶面板控制板、电脑/服务器主机版、智能手持终端设备(SHD)、LED车灯模块和电压调节器等。其中公司SiP的无线通讯模组集成WiFi芯片、蓝牙芯片、和FM芯片三位一体,主要供应给AppleiPhone和iPad使用。

环旭电子具备行业领先的制程能力(装贴速度达10万点/小时、贴片精度可达±0.035mm,贴片零件最小尺寸仅0.25×0.125mm等)和产品良率,(99.7%以上)主要为国内外的品牌商提供各类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服务。

4.3IT硬件前端设备(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等)

在此,我们将IT硬件和服务公司的情况分两部分考虑:前端的设备和传感器,以及在后端使其具备功能、运用数据的基础设施。

PC、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是管理“物”的控制面板。因此我们认为,尽管有时是间接的,这些产业可以从这个通讯传感器的世界中受益。不过,我们此次将关注两个可能被“网联万物”改变的潜在大市场:可穿戴设备和车载设备。

1)可穿戴设备

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2014年将是可穿戴设备和非可穿戴智能外围设备开始涌现的重要年头。这些设备中的大部分将是借助蓝牙或紫蜂(ZigBee)连接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外围设备,这些设备将智能手机定位为应用软件的载体平台,而这些应用将能跟踪、分析个人行为,提高情况感知能力。

健康运动/治疗类可穿戴设备

与健身和健康有关的设备很可能将是智能外围设备市场的先驱。目前已有的例子包括个人运动监控(FitBit,Nike+FuelBand,和UnderArmour39)、体育装备感受器(运动鞋、棒球棒、高尔夫手套、高尔夫球杆、网球拍、篮球)和健康监控器(体重、睡眠、脉搏、心率、血糖等)。这些设备的成功源自对数据点的无缝收集和分析,这些将告知消费者他们的健康情况,并促使他们提高他们的健康状况。这些游戏化的特色将鼓励用户与自身和他人竞赛,并分享他们的数据。在近期的一次投资者会议上,耐克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说法,把他们的NIKEFuel系统称作“帮助运动者在各个层面进行表现的运动货币。”

在健身场所之外,与健康相关的外围设备可能会由于日渐提高的肥胖率而获得更多的机遇。仅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就估计约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人有肥胖问题,而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则名列前十大死因。IMS高级分析师西奥.阿哈德姆表示,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证证明了连续记录身体数据在控制慢性病和监控病人住院后情况方面的作用。阿哈德姆说,“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正变得可穿戴,其中包括紧急呼叫按钮、血糖监测仪、心电图监测仪、脉搏血氧饱和度分析仪和血压监测仪。”此外,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三星已经将医疗列为可穿戴设备的关键应用领域,而此举可能会带来后续的并购。

定期跟踪病人诊断结果的监测器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成为治疗的一个标准:

除了与健康相关的外围设备之外,设备制造商还关注互联的家居、乐器、遥控玩具和情况感知设备,诸如谷歌眼镜和三星的GalaxyGear:

智能手表

Pebble、索尼Smartwatch和三星GalaxyGear等智能手表作为智能手机的扩展或卫星,主要提供提醒服务及一些与健康有关的功能。大多数设备用蓝牙与智能手机连接,可以接打电话,播放音乐,接收提醒(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社交网络),其重量大体与标准的男士Swatch手表相同。我们在下页给出了当前智能手表设备的比较表。

较之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动力不足,因为它们的运行温度必须大大低于非穿戴式设备,以避免灼伤皮肤。第一代设备动力不足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大小限制,其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足。三星GalaxyGear的电池为315毫安小时,而GalaxyS4中的电池为2600毫安小时。高通(Qualcomm)的Toq也是一个例子,这一产品无法使用该公司自己的Snapdragon处理器,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ARMCortex-M3微控制器。由于这些能量方面的限制,智能手表无法提供蜂窝数据和GPS等智能手机特色服务。

从我们研究先进锂离子技术的经验来看,我们知道进步总是逐步出现,并伴随着偶尔的突破性进展。设备制造商很可能需要采用柔性电池包装技术(LGOptimusGFlex使用的LG化学的电池)或采用可用的太阳能充电技术以在当前的处理器技术结构下提高设备能力。我们预计这种设备将在未来体现两个主要趋势:(1)因上述原因而获得更多独立性;(2)健康类应用的重要性上升。

去年,苹果取得了好几项可以应用于手表上的专利。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图表显示,有一种将多个电池组安置在同一条表带上的设计,用于解决电池电量的问题。这一设计没有说明设备所要求的电压,但我们可以推测,如果在表体上增加一个电池,将能把电池电量提高4-5倍,而如果不增加电池,则能提高2-3倍。这样一来,整个设备的净电量将达到1000-1500毫安小时,与iPhone5s(1560)和iPhone5(1440)的电量相当。

关于这一设计,瑞银全球科技团队有两方面顾虑:首先是设备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其次是散热和防热。这一设计类似特斯拉的设计思路,即使用多个小电池,而不是少数大电池,因此它需要有效管理它的多个电池组成的体系,以完成充电、放电、和涓流充电。更多的电池组意味着更复杂的流程,因此需要一个子系统进行管理。散热问题则涉及到电池组的菱形设计。圆柱形电池组的散热效果要好于有角的造型。这一问题也发生在移动设备上,但移动设备的电池很好地包装了起来,不会接触到皮肤。因此,这一手表带必须满足下面的要求:热量必须都向外部传导、使用的材料必须结实而不导热。如果苹果沿着这一思路进行设计,那么这个表带的体积很可能较大,且不能为金属材料。

在显示方面,从苹果递交美国专利商标局的申请中可以发现一种可穿戴视频设备,它具有以下特点:(1)拥有可平可弯的柔性底面;(2)在柔性底面的表面装有软显示屏,柔性表面可以适应用户身体的弯曲。这样的软电子模组可以适用于可穿戴设备上,也可以变得像智能手机一样坚实、平直。这样的设备可以实现浏览地图和其它智能手机上的功能。

不过,软显示也有几个问题:

(1)LCD屏可以弯曲,但有可能会损坏晶体结构(有时会出现黑点)。因此,使用LCD材料可能会有一些天然限制。

(2)OLED在性能上更合适,但也更昂贵。此外,OLED的供应商更少,只有三星显示(目前占市场主导地位)、LG显示和AUO(友达光电)。如果苹果选择OLED,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最近采用OLED显示屏的可穿戴设备有LG电子的LifebandTouch和与军事有关的ARM-band运算设备。

(3)如果产品上需要玻璃罩(塑料OLED屏不需要玻璃罩,除非为了美观考虑),那么就需要一些新的技术,比如康宁公司(Corning)的“WillowGla”,因为需要有超薄的柔性玻璃材料。目前,该公司仅向显示及触摸屏设备制造商出售样品,并且在与多家研发机构合作以优化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检测。2013年2月,康宁玻璃的总裁季可彬(JamesClappin)表示,诸如软显示器这样更加复杂的应用要想进入市场,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很可能意味着大规模商品化最早也要到2015年年末才会实现。

2)车载设备

汽车已成为“网联万物”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第一代车用资讯娱乐系统(IVI)已建立起来作为一系列的单独设备,集成水平较低。当前的系统更加复杂了,有着汽车等级的处理器和集成软件。据Harman的数据显示,高端IVI系统有着2000万行代码,而Android的OS系统大约只有1250万行代码。硬件和软件的日益融合带来了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市场渗透。

对汽车工业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跟上最新的科技趋势,因为通常的模型计划和开发可能会花上2-4年的时间,之后还要进行3-6年的模型生命周期开发才能进行下一次的大检修。相比之下,互联网服务的开发生命周期较短,用户喜好更新较快。在很多情况下,当今马路上的新汽车大多都是根据5-10年前的喜好来进行设计和技术更新的。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汽车制造商正在转向云技术,以试图让应用服务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缩短新应用和应用更新的上市准备时间,让消费者和代工生产都能够实现新功能,包括汽车诊断和司机分析。

尽管大家逐渐意识到驾驶时使用智能手机的风险和法律后果,还是有相当多的司机在驾驶时使用智能机。麦肯锡最近的研究显示,有35%的司机承认驾驶时使用智能手机,其中,90%的司机是用智能机进行通话,70%是用来进行导航,因为他们的汽车没有免提或导航功能,另外有40%的司机甚至用他们的智能设备发消息,还有30%的人用来发邮件、社交和使用其他app.

车用资讯娱乐系统(IVI)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融合似乎是合乎逻辑的,尽管我们认为短期内IVI系统不会被私人设备所取代。经过一段时间,虚拟的信息娱乐系统(其头部只是一个播放装置,用一个智能手机作为服务器)可能会随着行业标准的演进而获取牵引力。但是,我们不认为汽车制造商会完全接受这个由第三方设备控制的“哑屏幕”,特别是考虑到车内技术提供品牌差异化。考虑到共享兼容性和潜在问题,以及缺乏特定模型的操作性、应用和视觉效果,先进的虚拟车用资讯娱乐系统(例如MirrorLink的先进终端模式)作为一个附加产品可能会很有限。

苹果在2013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了“iOSintheCar”的计划,目标是将iOS7全面整合到各大主流汽车厂商的车载系统之中。在苹果公司公布之后,Google宣布与奥迪、通用、本田、现代和NVIDIA公司合作建立“开放汽车联盟”(OAA),旨在将Android操作系统引入车内。Google希望创造一种“最优化驾驶体验”,将Android系统客户化,以使得驾驶“对每个人都更加安全、便利和享受”。

3)全球可穿戴设备等领域领头羊

苹果(Apple)显然致力于可穿戴设备,移动商务,车载设备。公司已经聘用了耐克的设计主管和医用传感器方面的一些专家。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苹果采用一种“要完成的工作”(“jobtobedone”)的态度,即要去找到消费者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或拥有的一个需求(不论消费者自身是否意识到这一问题或需求),再凭借苹果的整合技术手段去完美地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可穿戴设备不在我们的供应链考虑范围之内,有可能2014年都不会有什么产品面世。

车内iOS是在去年六月份的“苹果公司全球软件开发者年会”上新引入的一个标准。美国本国的车内IVI系统现在可以获取iOS设备的功能,包括Siri和它的“eyes-free”模式、卫星导航、电话通讯系统和iMeage控制和回复,以及媒体访问。许多代工厂已经表示了对2014年及以后车内iOS的兴趣;目前,只有Honda和它的豪华Acura已正式实施了经销商安装的配件设备的beta版。苹果预计今年在美国市场上推出“iOSintheCar”app及相关的配件。

三星(Samsung)将继续发布可穿戴设备,在最近的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流动通讯大会(MWC)发布新款智能手机GalaxyS5的同时也发布了新一代智能手表GalaxyGear2和运动型手表GalaxyFit。三星正致力于两个关键的更长期战略方向:(1)设备自身的升级,特别是使其更独立于其它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2)在设备使用方面,保健领域将具有优先性,三星或将利用并购来在此领域立足。

除了可穿戴设备和相关业务(移动设备)之外,三星还拥有一个优势,即消费者业务全覆盖。三星拥有最高的电视市场占有率,并以在家用电器方面取得最高的市场占有率为目标(三星已经在大部分白电和空调领域的特定市场取得了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三星还拥有照明业务,但还远比不上欧司朗或飞利浦。

LG电子(LGElectronics)公司固然有一些相似的资产--强大的家用电器和电视业务、LG显示/LG化学的技术支持,但其移动设备业务规模较小。

索尼(Sony)将“手机、游戏和数码成像”当作其核心业务,仍在进行业务组合的转型,且还在探索究竟怎样打造一个新的包含其内容资产(包括电影业/动画业)的体系。

Luxoft是较小服务提供商Luxoft提供较高端的应用开发和复杂软件工程服务,其优势在于在成本较低的东欧国家拥有专业的工程师团队。公司由于其高端的技术能力和垂直的专业技能从行业中脱颖而出。公司大约12%的收入来自汽车和交通行业,为行业领先公司Harman,Ford,Delphi和Bosch提供服务。

Luxoft将用户体验(UI/UX/HMI)作为其核心技能,在用户界面设计和开发、车内连接性和导航方面拥有专业优势。它最近在开发iViLink来连接司机信息娱乐系统和后座娱乐系统,它支持无缝媒体、数据传播和app建立。Luxoft的一个平台(Swift)为代工厂提供电子仪表板开发框架,这在为容纳诸如HTML5之类的新技术提供了灵活性。

4)中国IT硬件前端应用公司

a)医疗领域

我们罗列中国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相关销售额排名领先的公司:

九安医疗--移动互联医疗设备

从2011年开始,九安医疗(SZ002432)依靠iHealth品牌,从电子血压计OEM转型移动互联医疗设备制造。目前拥有近300人的研发团队,分别进行硬件、app和云端的开发。公司目前已开发出iHealth系列8款移动互联健康/医疗产品,分属血压、体重、健康(healthandfitne)、血糖四个大类。

东软集团--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

东软是中国领先的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和健康服务供应商。公司医疗信息化方面涵盖医院信息化解决方案、医疗设备、服务于政府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健康管理服务四大块业务。公司不仅涉足可穿戴设备领域,还以“熙康”为品牌,推出了移动医疗健康服务。

三诺生物--移动医疗领域

三诺生物是国内血糖仪的行业龙头,致力于利用生物传感技术研发和生产即使检测(POCT)产品。公司参股的北京糖护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糖护士手机血糖仪”于2014年2月28日获得CFDA许可认证。该产品能够测试使用者血糖浓度,并实时上传至云端,进行数据分享,提出治疗建议等。

卫宁软件--移动医疗领域

公司专注于医疗信息化建设,其推出的移动临床助手(DocTouch),集成医疗特定需求,使得从病人入院起,医生诊断、手术室、病房等信息的获得将更为有效和及时,并且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进行治疗诊断,提高医护质量及病人的满意度。

银江股份--移动医疗领域

公司专注于提供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和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其在移动医疗领域推出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医护人员移动查房和床前护理、病人药品和标本的智能识别、人员和设备的实时定位、病人呼叫的无线传达等功能。这一方案可以帮助医院优化流程、提高医疗效率,体现了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北京君正--便携式设备公司

北京君正主要产品是基于MIPS架构的嵌入式CPU芯片,包括便携消费电子CPU芯片、便携教育电子CPU芯片以及移动互联网终端CPU芯片等。其中便携消费电子产品包括PMP(MP4/MP5)、PND(便携式GPS导航)、掌上游戏机、数码相框等,便携教育电子包括数码学习机、点读机、电子词典、电子书等。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市场的冲击,PMP产品逐渐被平板电脑类产品所取代,公司消费电子市场销售收入的大幅下降。移动互联网终端CPU芯片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

公司自2012年底开始进行智能手表方案的研发,由于公司芯片产品具有超低功耗的特点,在可穿戴式设备领域具有突出优势。智能手表的功能主要包括:健康类功能、常用信息的提醒、免提通话、定位等功能。从现阶段智能手表的功能来看,公司CPU芯片主频基本上符合要求,工艺的提升主要目的是降低功耗。根据公司公告,下一款专门针对智能穿戴领域研发的芯片,功耗方面有望能降低30%左右。

b)车载设备领域

我们罗列中国在车载设备领域,相关销售额排名领先的公司:

天泽信息--车载设备

天泽信息是一家提供车辆远程管理信息服务及配套软硬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车辆远程管理信息服务及配套软硬件的研发与销售,业务范围涵盖工程机械、公路运输(物流、客运)、行政执法等专业应用领域。公司在服务、平台、车载信息终端等方面形成了25项核心技术,拥有21项专利、16项申请已受理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和2项作品著作权,在挖掘机车辆远程管理信息服务细分领域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第一。

荣之联--车载设备

荣之联是国内领先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已形成了以系统集成、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为核心的全面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在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整合和移动应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实力,积极满足云计算时代的企业计算需求。

经过多年的积累,荣之联在能源、电信、政府、制造、金融等传统行业有长期稳定的客户。2013年公司通过定增的方式,筹集资金56,250万元购买了北京车网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5%的股权,正式涉足车联网。北京车网互联是国内最早进入车联网领域的企业,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是以最新的移动、定位、云计算、数据采集融合技术为工具的车载信息服务平台运营商。

启明信息--车载设备

启明信息是专门从事汽车业管理软件与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及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的前身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电子计算机处。启明信息近年快速发展,在汽车业管理软件产品研发与服务和车载信息系统研制及服务两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位。

启明信息的主要业务包含集成服务、管理软件、汽车电子和数据中心业务。公司从2013年开始将车联网作为核心产品方向,2013年上半年汽车电子业务在收入构成中的比例增长为20.5%。公司与一汽集团一起研发的D-partner平台,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智能化、人文化、生活化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c)移动支付领域

我们罗列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相关销售额排名领先的公司:

国民技术--移动支付

国民技术公司国内安全芯片和无线射频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主营业务为USBKEY安全主控芯片,产品线涉及智能卡芯片、移动支付整体解决方案、通讯射频芯片等。国民技术坚持信息安全、SoC、无线射频技术为发展核心,同时涵盖IC涉及前端至后端全过程。国民技术作为国内安全身份认证解决方案主要提供商和首批合格的TD-LTE射频商用芯片供应商,在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两方面都具备较大优势。其中公司TD-LTE射频芯片能够适应TD-LTE多频段的特点,在政务专网市场优势突出。但由于国内安全芯片(不含移动支付)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国民计算安全主控芯片价格持续下滑。

另外,在金融行业移动支付标准为13.56M标准的大背景下,公司移动支付类产品发展较为缓慢,公司目前已推出基于定位的“好打车”和“惠出行”增值服务业务。

天喻信息--移动支付

天裕信息主要进行以智能卡产品为代表的数据安全业务和移动互联网服务、支付服务业务。天喻信息全资子公司(天喻通讯)开展的“无线城市”业务稳步推进,教育云项目开始局部试点。截至2013年上半年,公司全资子公司擎动网络已与26家金融机构、32家银联省级公司建立了支付服务合作关系,擎动网络资金归集产品被农业银行、中国银联采用并将得到推广。

4.4IT硬件后端设备(数据处理后台)

1)“网联万物”需后台数据处理强有力的支持“网联万物”数据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收集-这些新“事物”收集能够收集到的所有数据2。发送-通过无线和/或有线发送这些数据

3。存储-收集到数据后,还需要加以保存

4。分析-理解所有的数据

5。行动-根据分析采取行动

这里我们集中在数据中心的存储和分析步骤。提供硬件设备的主要公司如下表所示。用„X‟标出的表示该公司提供该能力,标示„(X)‟的表示公司建立自己的硬件或写自己的软件,并与传统销售商进行竞争。

存储

考虑到日益增加的隐私方面的担忧以及相关的法律后果,我们相信“网联万物”中产生的数据会比之前预期的更多地得以保存。想象一个简单的火警情景,冰箱中的温度感应器探测到一个温度变化,并将信息误传为火灾,然后消防部门赶到这户人家。所有交流的数据记录可能都需要加以储存。尽管信息量可能较小,但是,如果数十亿的设备发送数万亿的信息,同时包括元数据,存储要求会大幅增加。

当前的存储领导者或将抓住绝大多数的增量“网联万物”存储机会,但瑞银全球科技团队相信诸如Rackspace,Amazon和Google这些供应商可能抓住多达三分之一的机会。这些数据大部分或将是低价值、由互联网进行传输的,因此会使云供应商处于一个有利位置。

分析-硬件

我们预计“网联万物”中内在的大量数据并行将带来向外扩大的结构,有些计算中会用到Hadoop族群,这些系统将匹配超规模模型,但这些“网联万物”处理大部分会在最大的跨国公司完成,而且它们可能会拥有或者至少控制它们自己的超规模后台。

目前的x86结构应会继续占统治地位;即使平均售价较低,它占有服务器市场77%的收入份额。尽管诸如ARM之类的竞争者会进行激烈竞争,我们也不认为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微芯片结构。据Gartner咨询显示,最大的刀片供应商为:HP占有42%,思科占有21%以及IBM占有18%。在架构优化服务器方面,HP是领导者,占有33%的股份,戴尔位居第二,占有27%的股份,IBM位居第三,占有14%的股份。但是,该结果不包含ODM供应商AWS和Google,它们可能占有10%的市场份额。

分析-软件

我们认为基础设施、管理和大数据软件将会有大量的支出以支持“网联万物”。EMC,IBM和HP都是这些领域比较活跃的IT硬件公司。

2)全球在IT后台数据处理的领头羊

IBM

IBM声称是大数据的先驱者,早在2007年10月就开始跟Google合作进行MapReduce项目。2011年中期,IBM公布它向大数据及分析领域投入1亿美元。目前它已组建一个独立的商业分析和优化(BAO)部门。过去5年中,IBM已经在分析领域的收购中支出了140亿美元。IBM也拥有8000名商业咨询师和200名数学家可以帮助公司组建和运作大数据项目,并在俄亥俄新开了一个高级分析中心。

HP

目前,HP有两个团队正在做大数据项目:Autonomy团队和Vertica团队。HP预计大数据将被分为三种类型的数据:1)原有数据;2)机器数据:3)人类数据(Autonomy团队致力于这一块的机会)。今天,HP大约有10亿美元的大数据收入来自Autonomy和Vertica团队。HP占有大数据软件和服务业务的10%。

EMC公司的合资公司Pivotal公司

EMC公司已明确表示想通过建立合资公司Pivotal,在大数据业务上再创在它在子公司VMware上取得的成功。Pivotal是通过EMC和VMware的共同努力成立的。EMC提供其超大的并行数据库,包括SQL(Gemstone)、企业范围内的Hadoop分布、数据管理软件、协同软件(Chorus)以及融合基础设备(DCA).VMware提供平台即服务(CloudFoundry)、Java框架(SpringSource)和一个分布式内存高速缓冲存储器(Gemstone)。这些综合的元素就构成Pivotal平台。

3)中国在IT后台数据处理领域公司

我们罗列中国在IT后台数据处理领域,相关销售额排名领先的公司:

数字政通--IT后台数据处理

数字政通从事基于GIS应用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开发和推广工作,为政府部门提供办公自动化(OA)、业务管理系统(MI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一体化的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并提供政府各个部门间互联应用的关联型电子政务管理平台。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软件开发、运营服务和系统集成。公司业务涉及的行业包括智慧城市管理、国土资源管理与诚实规划。目前,公司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网格化城市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等。同时,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公司不断沿城市信息化管理产业链延伸,公司提供了二维/三维基础地理数据、实景影像数据、部件数据和人口房屋数据等城市核心应用数据的采集、普查与管理服务,及满足数字城市管理系统运行规范的专业服务外包、坐席托管等各种增值服务。

华平股份--IT后台数据处理

华平股份以视音频通讯产品和图像智能化集成应用的研发设计为核心,提供企业级的远程视频会议、网络视频监控产品,以及城市级的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数字医疗、数字教育等智慧化解决方案。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行业解决方案、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售后服务。公司目前正将核心业务从视频会议将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和智慧家庭等业务领域拓展。

飞利信--IT后台数据处理

飞利信是国内智能会议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主要的提供商,公司包括智能会议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智能楼宇建设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四大核心业务。公司在原有优势业务基础上逐渐向智慧城市领域发展。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建筑智能化工程和信息系统集成、IT产品销售、智能会议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凭借音视频集成领域多年的经验积累不断开拓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军队信息化项目,成功承接了云南丽江智慧城市项目。并在此项目中应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屏产品、音视频相关软、硬件产品、电子政务产品等,为公司在其他智慧城市相关项目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2013年12月30日,公司中标海口市快速路网骨干工程海秀快速路(一期)智能交通安全工程项目,这是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易华录--IT后台数据处理

易华录是国内最主要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供商之一。在近两年的发展中,公司以BT/BOT模式,立足智能交通,积极向“智慧城市”领域进行业务延伸。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工程、产品销售、智能公交、软件服务。公司立足智能交通业务,不断向智慧城市领域延伸。2013年6月19日,公司与临朐县人民政府成功签订了“智慧临朐”合作协议。2013年12月26日,公司通过在天津设立天津易华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易华录(天津)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和天津通翔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为与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同建设“智慧津南”提供支撑。在2014年2月,公司以相同的模式分别在泉州和乐山两座城市设立子公司,开展智慧城市业务。公司这种通过与当地政府成立城投公司来获取智慧城市总包项目的商业模式,在行业内属于比较创新的模式。

4.5IT软件及互联网服务

1)数据及云处理软件

软件对“网联万物”而言是一个关键元素--帮助机构收集、整合和分析这些新设备生成的海量数据。虽然掌握更多的数据可帮助企业开始监控和收集新的发现,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分析。比如,华尔街日报评论Nest说,“是设备的分析能力令其变得特别有价值…该恒温器内部植入了分析功能,从而能帮助其决定什么时候调低温度。它知道使用者什么时候在房间,知道他们通常在一天的什么时候会出现和离开。所以,它不需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演讲稿

物联网
《物联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平台物联网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