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会展论文_世博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15:09: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会展策划与管理结课论文

燕山大学

题目: 上海世博会简析

学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年级专业:09级电子商务专业

学号:090105070020学生姓名:李娜

上海世博会简析

(李娜)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摘要]:世博会是世界各国进行信息交流、洽谈合作和进行贸易的重要渠道。 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综合权衡,多次参加了重要的世博会。中国参会具有政府组团参加、布展契合主题、富有民族特色等显著特点,不仅促进了国内各方面的发展,还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世博会; 申办成功; 改革开放; 中国形象

前言(引言)

世界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博会)是世界各国进行信息交流、洽谈合作和进行贸 易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是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的重要 载体和渠道。改革开放后,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活动十分隆重,给世界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但是对于这些活动的研究,从历史视角进行系统阐述的还比较少见。笔者试图从广阔的历史视野对中国参加世博会加以解读和考察, 将其置于改革开放后激烈竞争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中,对其内在史料进行完整系统地归纳整理,从而充分地探索其源流,了解其全貌,分析其特点,论述其影响,进而揭示出历 史启示。界博览会(Universal Expo,Expo 是 Exposition 的缩写; 也称 World Fair 或 World's Fair),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 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 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 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 的“奥林匹克”盛会。

一、中国参加世博会的缘由

世博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所以参加 世博会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于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来说, 参加世博会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笔者认为主要是政府对历史与现实的综合权 衡。 在历史上,中国对参加世博会有过有益的探索。对于博览会,清政府将其视 为“赛珍耀奇”的无益之举,不予重视。直到 1873 年,清政府才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此后,官方或民间商人又以组团参展、寄物参展、派员参观等形式, 先后参加了美国费城(1876 年)、法国巴黎(1878 年、1900 年)、美国新奥尔良(1885 年)、日本大阪(1903 年)等 20 余次世博会,使中国向世界迈出了新步幅。中华 民国成立初期, 报纸媒体界对世博会作了大量的介绍, 掀起了一股“博览会热”。 民国政府试图通过世博会重塑中国的国际形象,组团参加了 1915 年美国旧金山 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政府出资修建的展览馆仿北京太和殿,具有浓 郁的民族风格,会后中国“共获大奖章 56个,名誉优奖章 67 个,金牌奖 196 个,银牌奖 239 个,铜牌奖 147 个”。 后来,民国政府又参加了数次世博会。1926 年以后,由于战乱连年,中国再未参加世博会。新

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国家举办 世界博览会都未邀请中国参加。1956 年,中国贸促会曾试图通过苏联商会斡旋, 以争取得到 1958 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的邀请,但终因政治原因而没有成功 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都参加了世博会,产生了一定的世界影响。新中国成立 后,中国政府更加没有理由拒绝参加世界博览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外国的交流与合作愈来愈多,参加世博会逐渐提上议事日程。中美 1979 年正式建交以后,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组织者随即邀请我国参加于 1982 年在诺克斯维尔市举办的“能源”专业世博会。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贸促会首次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诺克斯维尔世博会。 1982 年 2 月 17 日中午,诺克斯维尔世界博览会办公楼前,人群拥挤,交通堵塞。“当我国代表在世界博览会主席陪同下徐徐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好些在场的美 籍华人激动得流下热泪,有的紧握着我国代表的手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怎么不叫人高兴!”新中国首次参加世博会, 中国馆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此后,历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都将邀请中国参加作为其 对外招展的重点之一。中国政府基于顺应对外开放、扩大对外宣传、加强与世界 各国的交往的考虑,均应邀参加,由中国贸促会具体组织实施。而且,中国与国 际展览局开始建立联系,其领导人希望中国加入《国际展览公约》。1993 年 5 月 3 日,国际展览局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其第 46 个成员国。作为成员国,中 国更有责任推动世博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参加世界博览会,既是对过去历史的衔接,也是应改革开放的诉求和需要, 这有助于塑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营造适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

1.上海世博会概况

2002年12月3日,中国成功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实现世博史上无发展中国家成为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举办国的历史性突破。2003年,上海正式启动世博会的筹备工作,由于“非典”,等客观原因筹备工作一度受到影响。经过调整,开展了组织构建、调研、举办或参与相关活动等工作。中国政府曾就举办世博会向国际展览局作出郑重承诺,全力支持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国各地也以各种方式给予积极支持。2009年4月17日,已有23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举行。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为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2.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的优势

(1)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历次举办的世博会,包括 2000 年在德国汉诺威和 2005 年将在日本爱知县举办的世博会,基本上都在发达国家举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举办世博会,不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推动,而且将增强发展中国家的申办信 心,促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尚未加入国际展览局(BIE)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从而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快速发展和日益开放的中国经济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转型国家,正在逐步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 统农业国向新兴工业国、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并已成为 WTO 的成员。中 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 20 年中,中国实际 GDP 总量增长了 6.3 倍,实际人均 GDP 增长了 5 倍,进出口贸易 额增长了 12.4 倍,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同时,中国还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 家之一。预计未来 10 年,中国经济仍将以 7%左右的高速度增长,成为最具吸引 力的投资场所。到 2010 年,中国 GDP 总量有可能达到 19 万亿元,按当前汇率折 算约合 2.2 万亿美元。在中国举办世博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 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 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3)灿烂悠久的历史文明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拥有 5000 年的辉煌历史,是东方文明的主要 代表。悠久的历史为中国留下了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龙门石窟等众多的世 界文化遗产,对各国人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古老而生机勃勃的中华文明将为世 博会提供前所未有的、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4)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中国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文化特色。汉族文化、彝 族文化、藏族文化等不同特征的文化兼容并蓄,共同构成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中国世博会 承办地上海不仅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交融地, 而且是中国最有东西方文化融合气息的城市。 在 中国上海举办世博会, 将会使世界充分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加强世界各民族 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将为世博会增添光彩,增强世博会的吸引力。

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3)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

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4)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 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5)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由申博为引擎、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而给中国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在世博的作用下,综合实力的加强将赋予上海更大的优势,未来几年上海经济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同时,申博成功所引发的“会展经济”更能带来滚滚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其利润率高达20%至30%。

(6)后续效益无法估量 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带动华东,甚至辐射到全国。

2.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类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类的心灵。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类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类的心灵。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提出:21世纪上半叶,中国在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要以举办这一盛会为契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世界文明理念,提升文化吸引力。

一方面,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集中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瑰宝,成为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在2010年世博会上的“国家名片”。另一方面,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文化活动也将成为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又一重要形式。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为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提供平台,从而为中华文化吸引力的提升提供沃土。

上海世博会上,各参展国家的展馆及其展示,都是各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其间的2万场文化演艺娱乐活动中,将有许多是参展国组织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活动。通过建筑、音乐、戏曲、舞蹈等人类共同的语言,中华文明的精髓将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甚至摩擦中得以延绵,中华文化的内涵将得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实体将得以发展。

要充分发挥好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提振市场信心、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关键要着眼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要进一步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加快国家文化管理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的改革,在筹备举办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使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里程碑.

结束语

总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这一世纪性的宣言将汇集各国人民在世博会上的真知灼见,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 邃思考和广泛共识。这将是上海世博会为世界人民留下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在世博会之后,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蓝天,我们的交通越来越畅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了解中国,热爱中国!

参考文献

[1]Chen S,billing S A.Cowan C F,et al.

[2]郑世玲 陈易世 《世博会规划设计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3]谢飞帆《世博会的效益评估》社会科学 2008.12 2010—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

[4]百度百科

世博会论文

会展论文

上海世博会论文

会展旅游论文

会展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会展旅游论文

会展信息管理论文

中国上海世博会论文

关于世博会的论文

会展论文 呀呀的

会展论文_世博会
《会展论文_世博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世博会论文 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