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语文教学说课教案模板下载(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24 07:59:18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说课

《忆江南》说课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忆江南》中的第一首。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喜爱和赞美之情。在诵读时,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享经典诗词的词句美、韵律美、意境美。使学生产生热爱春天美景的情感。 【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语言文字的优美精湛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音乐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我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采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领悟赏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来感悟作品的魅力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推荐第2篇:游子吟教学说课

游子吟教学说课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圆润、优美的声音饱含深情地演唱歌曲《游子吟》。

2、听赏歌曲《小背篓》,感受歌曲富于山野乐趣的童年生活,在甜美的歌声中感受温暖的母爱。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深情、柔美的歌声表现母子情。

教学步骤:

1、诗歌解读。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古诗,我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说一说,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古诗。

看一看,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古诗的内容。

吟一吟,学生朗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诗句,师生共同探讨出诗词大意。

演一演,分角色将诗歌内容进行情境表演。

以上诗歌教学环节均要融合歌曲旋律,用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烘托意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母子之情,为演唱歌曲再次做情感铺垫。

2、歌曲教学

歌谱教学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即听录音或者听教师范唱后,学生随琴跟唱全曲。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表现“母子情”,我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如妈妈送“我”上学,带“我”看病等都体现了母子情

歌曲处理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表现。

一、二乐句唱的亲切、温柔和深情,以表达深厚、无私的慈母之爱,

三、四乐句唱的激动、情绪饱满,表达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心情,结束句唱的情深意长,进一步体现游子对妈妈的真挚情感。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教育学说课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育学》教材P169——P178。

课题: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系统分析”,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时空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条件。本节的教材内容,从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和实施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等几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从而也为学好下一章“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打下一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3、理解和掌握“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4、能够依据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难点: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

(四)媒体资源:课堂教学视频、PPT文件等。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思路:

安排学生课前复习“第一节”内容,预习“第三节”内容。课堂教学采用目标教学模式。首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其次,展开新知的教学回答。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复习和预习,课上主要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合作探究,突出重点。最后,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课堂教学视频,以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约1分钟)

“向40分钟要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价值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换个角度就是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约2分钟)

1、内容要点【板书】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2、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1)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3)理解和掌握“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4)能够依据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三)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7—8分钟)

1、教师讲解

(1)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投影出示】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2)内涵分析:

1“最优的”,是指从一定标准来看,对一定条件来说“最好的”意思;

2一定标准包括教学效果、时间支出、精力和物质消耗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效果,二是时间。

效果标准:指每一个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提出的学习任务,尽最大可能达到教养、教育和发展方面的水平。

时间标准:指师生必须遵守学校卫生和有关文件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投影出示】

2、师生对话

(1)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分析下列观点:

某班学生语文考试分数,在某县同年级中名列前茅,说明该班语文教学效果好。

【引导学生从“全面”(教养、教育和发展)、“实际”(学校、师生、办学条件等)和“负担”(是否拖延时间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2)有人说,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教学效率低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3、教师小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标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规定,提高规定时间内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乃至最优化。【板书】效果/时间=效率

(四)教学“

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20分钟左右)

1、学习“指导思想”

(1)教师谈话:

巴班斯基对于教学过程最优化,提出了“教学的优选法”。根据教材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观点、方法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有哪些启示?

(2)指名学生回答。明确:【投影出示】

1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的观点。

2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启示有:其一,要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和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上(教学的内部结构)考虑;其二,优化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可靠而有效的途径。

2、探究“具体措施”

(1)教师谈话: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包括空间和时间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最基本的空间要素,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结果是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最基本的时间要素。研究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具体措施,必须从时空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上考虑。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观点、方法等,侧重于时间要素方面。下面请大家从空间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方面,分小组探讨以下问题:怎样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分组研讨

(3)全班汇报

(4)小结:【板书】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知识为主线。

3、学习“„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1)教师谈话: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材提供了“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请谈谈你对“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每个环节的理解。

(2)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定向—准备—开展—练习—测评】

4、小结

(1)学生质疑问难

(2)教师组织学生(或教师)析疑、解疑

(五)案例分析(约15分钟)

1、观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视频片段

要求:

(1)做好观察记录;

(2)试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分析教学视频。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察评价

(六)总结

1、学生作结: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思考和练习”第3题(教材P177)。

附:板书

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效果标准;时间标准效果/时间=效率

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指导思想:以系统论为指导

具体措施:实现要素和内部结构的优化,优化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知识为主线。

“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定向—准备—开展—练习—测评

推荐第4篇:体育教学说课课件

体育课说课稿

一、说课的内容

省编教材高中二年级篮球中的反弹传接球(主教材)与耐久跑(辅教材)。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山东省高级中学试用课本为依据,结合我校上课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在教案的设计上本着求实、拓宽、创新、教改的思路展开。注意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的优良品质,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教材分析

篮球反弹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接球技术,重点是手控制球的能力,时间、空间的判断能力。难点是传接球的准确性、成功率。耐久跑重点是耐久跑的呼吸节奏和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四、学情分析

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

2、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是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心存畏惧,在跑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

本节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反弹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反弹传接球中反弹点的位置;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六、教法设想

1、反弹传接球采用比较、尝试教学法,使学生在与双手胸前传接球比较、尝试过程中得出反弹传接球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耐久跑采用绕障碍物跑(树)的方法,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

3、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让部分完成动作较好的同学做演示,教师点评后学生再练习)。

七、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观察---比较---讨论----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保健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流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八、教学流程

一、准备部分:10分钟

1、热身→小游戏:反弹传球打猎( 时间:7分钟)

教:提出要求、组织指导。

具体做法:全班男女同学各分成两组,一组围成一个圆圈,一组在中间。个面这一组同学利用反弹传接球,尽量使球打到里面这一组学生的身体上。里面这一组同学利用闪转腾挪,想办法躲开球。凡被球打到的同学即被猎杀出局。直到全部被杀出局,然后两组交换。

这个练习既让学生达到了活动身体的目的,尽快进入课堂角色,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情绪,同时让学生在正式接触反弹传接球之前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2、徒手操练习:使学生的身体各关节得到充分的活动。(时间:3分钟)

二、基本部分:30分钟

(一)主教材--反弹传接球。( 时间:15分钟)

示范采用实例演示。(找两个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同学配合示范)提问:以前老师讲过,在身前有防守人的时候,传球可以分哪几种?回答:上三路和下三路。师:完全正确。以前我们学过上三路的传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反弹传接球,就是下三路的传球。道理和上三路的传球一样,以撕破对方的防守完成进攻为最终目的。那么怎么样才能让你的进攻不被对手打断和破坏呢?这就需要你去选择适当的传球时机、选择适当的传球路线、选择适当的传球方法。反弹传接球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杀伤力极强的一种方法。

一、反弹点的选择(两脚外侧);

二、反弹路线的选择(要错开一定的角度);

三、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学:听、看、论、练、演(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进行下面示范,老师指导纠正)、再练习。

练习:三人一组,进行练习。

(二)辅教材 --耐久跑(时间:15分钟)

教:传授知识、线路指令、讲评练习。

讲解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其它注意事项:

口鼻同时呼吸,吸气时用舌尖抵住上腭,使进入呼吸道的较冷空气得到升温和润化。采用三步一吸三步一呼或两步一吸两步一呼的呼吸节奏。另外身体重心起伏不要过大。跑动路线:绕篮球场地,穿越树木和体育器械跑动。男生:300米×5圈。女生:300米×4圈。

学:障碍跑练习、反馈评价。

整理 ---→ 放松---→小结---→ 回收器材。(时间:5分钟)

1、走跳练习:四步跳;目的是放松学生的肢体。

2、意念放松。诱导语:闭上双眼,想像--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你坐在草地上,闻着花草的芳香,听着轻松的音乐,舒适极了,身心放松,放松,再放松……。这个练习目的是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分放松。

九、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28--32%,练习强度中上,耐久跑时强度达最高峰。

十、场地器材设计

篮球场两块以及田径场周边自然地形,篮球20个。

推荐第5篇:数学说课教案

《相交线》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相交线 》第一课时。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下面,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为今后学习几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证明几何题提供了一个示范作用,本节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推动作用,同时“对顶角相等”是今后证明其他命题成立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对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因此本节课教学难点:写出规范的推理过程和对对顶角相等的探索。

教法: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学法: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别对顶角和邻补角。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3)理解“对顶角相等”的说理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

(1)经历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分析具体图形得到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问题解决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等活动经历得出对顶角相等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兴趣;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中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三、课堂结构设计

教学活动流程图

活动1:找出图形中的相交线 活动2: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 活动3:探究对顶角相等 活动4:对顶角性质的运用 活动5:巩固练习

活动6小结和布置作业

四、教学媒体设计

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具演示和多媒体、以及黑板相结合辅助教学。

教师准备:课件、长方形纸片、剪刀、自制相交线模型。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片、剪刀。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立交桥、棋盘。

设问:从这些图片得出什么几何图形?学生会指出:相交线。从而引出了课题:相交线。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几何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建立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

(二)新课探讨

1、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用已备好的剪刀剪纸片、向他们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一把张开的剪刀能联想出什么几何图形?说一说,剪刀剪开纸片的过程中有关角的变化?

学生观察,很容易把剪刀的构造想象成两条相交直线。在剪刀剪纸片的过程中,把手和刀刃之间的夹角不断发生变化,但是这些角之间存在着不变的位置和数量关系。

通过生活中的情景抽象出几何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问题2:任意两条相交的直线在形成的4个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

学生以事先分好的小组(四人为一组)为单位,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并填好表格中的内容。接着我加以适当启发引导,让他们归纳出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以及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判定方法。然后让学生依据这些判定方法找出图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有些同学可能概括得不太好,我将肯定他们探讨的热情和发言的勇气。同时,帮助他们进行纠正。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这样,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以至解决问题,体现了新型的课改精神。

2、对顶角的大小关系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肯定邻补角互补,也可以猜到对顶角相等,但不是很肯定。为了让学生的猜想得于肯定,在综合了学生讨论的结果后我的做法如下:

(1)我演示教具(自己制作),也给学生操做。

(2)让学生通过量角器测量。

(3)让学生把画好的对顶角剪下来,进行翻折。

(4)引导学生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来推导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引导他们写出推理过程后,我在黑板上板出规范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有哪些异同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接受老师的指导与引导,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即教师是合作者,引导者。通过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三)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对顶角相等的例子

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性交流、思考、发表见解。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对顶角相等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顶角的性质,体会生活中的对顶角,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打破了他们一直误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这一观念。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例题解析

例 如图,直线a, b相交, ∠1=40°,求∠2, ∠3, ∠4的度数。

引导学生先寻找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再寻找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具体问题再次强化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并培养学生的说理习惯,发展符号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用几何语言交流的能力。

此题难度不大,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一起来批改。

(五)习题反馈

为了再次强化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对顶角性质的理解,加强对本节所学知识的巩固,实现重难点的落实.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对于习题,循序渐进提高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于提高,同时学生的思路得于拓展。

(六)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了哪些概念和性质?

2、你还有什么疑惑?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围绕三个问题,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进一步培养他们归纳、总结能力。

(七)布置作业

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我布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反思学习过程的习惯。

六、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知规律,以启发探究式学习为主导,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情景引入课题,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增强对相交线的生活原型的认识,从而建立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

在教学程序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注重交流合作,让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性质,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探究、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推荐第6篇:高中数学说课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 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 · 函数 · 映射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四种命题 · 逻辑联结词

·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 交集、并集 · 子集、全集、补集 · 集合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 等比数列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 等差数列 · 数列

· 函数的应用举例 · 对数函数 · 对数 · 指数函数 · 指数

高二数学教案

·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 圆的方程 · 曲线和方程

· 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 简单的线性规划

(二) · 简单的线性规划

(一)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直线的方程

·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 不等式的解法举例 · 不等式的证明

(三) · 不等式的证明

(二) · 不等式的证明(一)

·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二) ·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一) · 不等式的性质

(三) · 不等式的性质

(二)

2005/1/2 2005/10/8 2005/6/18 2005/10/5 2005/6/15 2005/1/25 2005/12/5 2005/9/24 2005/5/7 2005/2/7 2005/7/3 2005/2/12 2005/7/23 2005/10/1 2005/9/9 2005/11/7 2005/8/27 2005/4/9

· 不等式的性质(一)

·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探究活动 ·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二) ·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一) · 不等式的性质2 · 不等式的性质1

2005/8/21 2005/9/8 2005/7/19 2005/10/6 2005/6/15 2005/10/27

高三数学教案

· 组合 · 排列

·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基本原理 ·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 复数的向量表示 · 复数的有关概念 · 数的概念的发展

2005/10/21 2005/6/4 2005/7/21 2005/7/17 2005/11/10 2005/3/27 2005/7/14 2005/12/26

推荐第7篇:语文教学说课的步骤和格式

语文教学说课的内容和格式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格式:我说课的课题是:初/高中语文第册,第单元,第课《》。这篇课文在本册课文中的地位是;学习本课有以下几个作用。

2.教学目标及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②过程与方法目标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重点与难点及突破途径。本节教学重点是,突破途径有。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板书、录音机等,其作用是。

三、说学法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自学法、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模型法、类比法、由简到繁法、动手动脑),其作用是。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 (分钟)导入新课 (作用是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分钟)新课学习(基本的知识点,设计的提问,运用的教学方法)第三环节: (分钟)课堂小结 (注意引导学生小结,教师适当作补充)

第四环节:(分钟)布置作业(说明设计这样的作业目的与作用)

第五环节: (分钟)板书设计(注意说明板书设计的新颖性)

第六环节:教学体会

本节课(我)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渗透学生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推荐第8篇:水平三体育教学说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体育教师用书

(供小学五~六年级使用 )

第二章 基本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

(三)基本体操教材由三部分组成:队列和队形、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基本体操对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矫正不良体态,促进机能发展,增进健康,以及提高学生合作交往与协同动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集体意识和心理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平

(三)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成以下4项:

(1)学会简单的基本体操动作方法,培养身体的正确姿态;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兴趣; (3)促进身体协调、匀称发展,增进健康水平;

(4)提高学生集体活动的意识与行为,体验个人与群体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体操的特点

水平

(三)的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在水平

(二)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和难度,其特点是:队列队形练习中的向左、右、后转走动作,自然、流畅、活泼,不要求按《队列条令》的转法和节奏操练。行进中裂、并、分、合队走的练习,是一组纵队行进间由多变少或由少变多的队形变换的练习。预令(口令词)较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学生广播操》第二套,是国家专为全国小学生创编的。这套操具有与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点,如,操节多(共12节),各节操的节拍多(每节操4个8拍至8个8拍);变化多(每一节拍要做一个以上动作,而且左右肢体动作不绝对对称,只在前后4拍或8拍的反复中动作相同)。整套操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全套操的动作,还应启发学生理解和表现该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等丰富内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础上发展的,是轻器械操的一种。它借助变换握棍的位置和动作,增大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强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肩带的灵活、坚韧性,以及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等;同时对于纠正身体不良姿态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结构简单、节奏鲜明,易学易练。学生可以识图自练。 3.基本体操的教学内容

(1)队列和队形──① 向右(左)转走;② 向后转走;③ 行进间列队、并队走;④行进间分队、合队走。

(2)徒手操和轻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学生广播体操;② 轻器械操:棍棒操(共八节)。 4.基本体操的教与学法

(1)基本体操内容丰富,练习的形式和动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与学应针对教材的特色、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能力而定。

(2)高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多采用探究法,自学自练法、合作交流法、结伴练习法等教与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基本体操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加强指导,适时进行示范与点评。必要时,教师可改变动作的结构、内容的组合、运动量的大小、组织形式的变化或采用游戏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4)队列和队形练习,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动作节奏感和整体协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队列和队形的动作方法,又要提高与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 (5)教材中的徒手操选用了原第二套小学生广播体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新的小学生广播体操进行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广播操进行创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进行棍棒操教学时,教师应建立收发器械的常规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径教学内容介绍 1.田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第三章 田径教学内容介绍

1.田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五、六年级田径教学内容是一项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性教材,虽然冠名为“田径”,与田径运动项目名称一致,但它的教材内容仍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跑、跳、投动作,没有过细的技术和规定过严的方法。教材的内容与形式突出了多样性、游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特点,注重学生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通过田径教学,要达到以下五条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田径的兴趣。

(2)掌握跑、跳、投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身体正确姿势,学会田径运动的简单技术和技能。

(3)发展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促进身体机能正常发育。

(4)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5)培养群体意识,增强责任感,提高合作与竞争能力,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 2.田径教学内容的特点

(1)小学

五、六年级的田径教学内容是在

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跑、跳跃、投掷练习和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田径运动的正确方法和合理动作。

(2)选编的田径教学内容,无论是分解动作还是连贯动作,个人练习还是集体协作练习,都力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如“小小设计师”、“抢占奔跑空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生活。

(3)教学内容淡化了竞技性,增加了游戏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内涵,如“青蛙过河”“学习解放军,争当神投手”“欢庆申奥成功”。这些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既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跃、投掷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将课堂延伸至社会,使田径教学内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径教材的教学内容 (

(1)跑 ① 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快速起动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垒”游戏;障碍赛跑;不等距离的追逐跑)

② 发展耐力跑能力的练习(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 (2)跳跃

①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方式跳绳;跳竹竿:“协同跳”游戏;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练习;助跑起跳,直腿摆动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远(包括:立定跳远;“青蛙跳荷叶”游戏;助跑几步,一脚跳起双脚着地;急行跳远) (3)投掷

① 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包括:滚;抛;掷;投;推;撇等) ② 发展掷远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肩上投掷;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背后过肩投掷;推掷实心球等) ③ 发展投准能力的练习(包括:固定目标投准;活动目标投准) 4.田径的教与学法

(1)重视学生的体验。在一些比较简单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只要提示动作要领、方法与要求,对于动作细节不要提出过高、过细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引导他们自主选择练习内容,自己参与动作演练,自我感受活动过程,主动探索练习方法和比赛战术,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2)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教师要运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充分体现田径教学的多种功能,达到全面锻炼、愉悦身心的目的。如,在学习“抢占奔跑空间”游戏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完成;进行“消灭老鼠”游戏,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场地完成。

(3)不断变化练习的方式。在教学组织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练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调整练习的距离、高度、速度、重量,对前进的路线,器械的摆放,分组的形式,合作的组合等等都可以进行变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4)创设个性发展和群体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教材中有许多发展学生个性和群体合作学习的练习,如“个人抢占空间”、“集体抢占空间”、“障碍赛跑”、“三人追拍”、“四人协作跳”和“提速火车”等等。这些活动是完成课程目标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意识、群体行为的培养,如自我展示、顽强意志、互相帮助和集体精神等。

(5)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贯彻因人而异的原则,尤其是高年级女生中许多同学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适合她们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练习中的各种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都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

(6)注意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小小设计师”是将单一的往返跑与创造性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设计跑步图形;又如“青蛙跳荷叶”,是把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与蛙跳的动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模仿青蛙轻巧落地的动作,从而帮助他们掌握跳远落地的缓冲动作。

(7)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材中多数教学案例都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发现、实践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这一段时间内学生是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角,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难易程度,自己掌握学习进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办代替。

第四章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

(三)《教师用书》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材内容分为四项:技巧、支撑跳跃、低单杠、实用性攀爬。这些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实用性强,项目较多,器械的高低、宽窄变化较大。有些动作要使身体倒置、跳起、腾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难度的练习,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引导学生锻炼,首先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群体的帮助,克服种种不适、紧张等心理障碍,不仅掌握了技术动作,而且提高了学习情绪,增强了意志品质,并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练习程序和群体活动规范,也为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练。再次,当学习获得成功和进步以后,学生在体验到自我价值的时候,会产生自我展示的愿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五条:

(1)初步掌握技巧与器械体操的内容,在单个动作基础上,学会做组合动作。 (2)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增强肢体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机能水平。

(3)培养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体验在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克服胆怯、畏难等心理障碍。

(4)增强保护与帮助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群体学习生活的乐趣。

(5)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促进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 2.技巧与器械体操的特点

(1)

五、六年级既是小学最高的年级段,又要为即将升入初中作好各种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

五、六年级教学内容在

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内容有所增加,难度有所提高,是

三、四年级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和重新组合。同时,

五、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教学内容在某些具体的名称上更趋于接近,体现了小学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与初中体操教学内容相衔接的特点。

(2)随着文化知识学习和社会经验的逐渐增加,

五、六年级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不再满足于表面上粗略的学习,而是开始追求动作内在关系的把握,表现出教学内容的技术因素有所增加。尽管这些技术要求还是很简单的,但反映了该阶段学生学习的一种倾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传授技术的“度”,既不能过多地追求技术细节,偏离小学教学的实际,又不能否定技术动作的规范,使学习缺乏深度。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五、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学内容各个项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现了以静力性练习为主的倒立动作,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难度和强度都比

三、四年级有所加大;同时,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差别。开始进入生长发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逐步明显,在一些难度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学习内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刚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学习内容更适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4)教学内容的选取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五、六年级的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有许多动作接近学生的生活,如从高处跳下,从低处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种障碍,出现意外或失去重心时的应急措施等。这些贴近生活的模拟性练习,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

3.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 (1)技巧

① 各种滚动与滚翻动作(包括:发展滚动能力的练习──握踝前后滚动、抱球前后滚动、夹物前后滚动、抱头直体左右滚动、抱球直体左右滚动、抱头屈体左右滚动、抱球跪撑屈体左右滚动、屈肘跪撑左右滚动、抱脚团身左右滚动等;发展前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前滚翻、双脚夹球前滚翻、双手抱球滚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撑前滚翻、双手抱球肩侧前滚翻、跳箱盖上前滚翻、滚翻时低头,以单肩支撑由高处向下前滚翻、连续前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前滚翻、模拟被绊倒接前滚翻、前滚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滚翻、越过障碍前滚翻、双人“车轮”前滚翻等;发展后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后滚翻、双腿夹物后滚翻、连续后滚翻成直线、“波浪”式后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后滚翻、后滚翻接球等)

② 各种简单的倒立动作(包括:肩肘倒立──双人配合练习、脚蹬墙成手倒立、脚蹬墙手倒立后作前滚翻等)

③ 保护与帮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墙手倒立、靠高垫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撑跳跃

① 发展支撑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练习;分腿立撑练习;分腿立撑,推手挺身跳起练习;上步助跑,起跳练习;“撑骆驼”练习;助跑,起跳,支撑,分腿练习;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练习等)

② 山羊分腿腾越(包括:在保护与帮助下练习;在安全条件下练习;完整动作练习)

(3)低单杠

① 发展悬垂能力的练习(包括:仰卧悬垂臂屈伸;屈臂蹲悬垂摆动;屈腿悬垂摆动;穿臂前后翻;蹲悬垂,穿杠成倒悬垂;高杠屈臂悬垂)

② 发展支撑能力的练习(包括:双杠支撑移动;低单杠支撑左右移动;跳上成正撑,前翻下;跳上成正撑,上体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实用性攀爬

① 各种攀爬练习(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滚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碍物;攀爬轮胎架) ② 手脚并用爬竿(绳)(包括:爬垂直竿(绳);爬斜竿(绳)等) 4.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与学法

(1)关注每一位学生,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包括体育能力较强的、较差的和一般的学生。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因为成绩好,并经常作为教师的助手而受到重视;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是教师传统关注的对象。而作为班级人数占大多数的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因为人数多,又没有更多的特殊情况需要教师“操心”,会有意无意地被教师所忽视,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并加以改进。虽然从表面上看,对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的忽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这些学生大多数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要求分析,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因为,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注意、关怀和帮助。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不仅要关注那些体育能力较强和较差的学生,也不能忽视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例如,有的教师在体育课中建立了体育委员“轮岗值日”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期都当一回体育委员。这就改变了以往体育委员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值日委员”岗位上,学习服务、学会沟通、锻炼自己、展现自我。 (2)注重讲解、示范的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讲到哪儿为止,都是讲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技巧教学时提问学生“什么时候交叉腿”,“转体方向怎么判断”,“后滚翻推手时间和方法”。这些带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讲解时,还要讲清动作的重点,指出难点。要防止主观臆断讲解。还必须钻研在课的哪一环节,用多少时间、什么方式、怎么精讲,要随时反馈讲解的效果。还要善于运用术语,例如,教学初,可结合挂图讲解动作的术语,使学生初步了解动作术语的形象概念;演示时,可结合动作,重点提示术语,使学生看见动作后,知道“是什么名称,在身体什么部位,该怎么做”;练习中,可让学生根据术语做出动作,使他们建立从术语到动作的联系。

示范方法的运用也要讲究启发性。示范时,应力求稳、轻、美,使学生在动态的示范中得到健与美的享受。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例如,练习初的完整示范或边示范、边讲解;改进动作时的重点示范;小结时的演示性示范等。 (3)重视练习的帮助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练习活动,往往都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的。由于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大多数与学生平时生活和学习的正常身体姿势和位置不同,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不习惯的感觉;有些动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犹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练习的帮助性是学生在学习动作和锻炼身体过程中,增强信心、增添勇气的必要手段。同时,在互相帮助的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或同伴的互相协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材内容对柔韧性和协调性要求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外,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特别应加强头、颈、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动。

第五章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教学内容介绍

1.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目标

球类活动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项目。孩子们都喜欢玩球、打球和赛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们羡慕和崇拜的偶像。球类活动不仅具有对抗性、趣味性等特点,而且强调集体合作,灵活多变地运用各项技战术,对锻炼人的体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条件的限制,难以运用成人规范的场地、器材和严格的规则进行球类活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缩小了场地与用球、简化了规则,称之为“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本章选用了小篮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项作为水平

(三)的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目标有如下五条: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球类活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性。 (2)学习简单的球类活动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简单的球类活动基本技术和技能。 (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与协调素质,提高与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 (4)通过球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自尊与自信心。

(5)增强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关心集体、尊重对手、遵守纪律的良好体育风尚。

2.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特点

(1)在水平

(二)的基础上,提高了小球类的基本技术、集体配合和简单规则的要求,并逐步建立战术概念。

(2)加强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抗性活动和游戏,逐步向小球类的简易教学比赛过渡。

(3)球类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自主学习、集体意识、合作交往、情绪调控的能力培养。

(4)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保留了球类活动的特征,降低了技术难度要求,体现对体育文化的传承。

3.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内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础知识(包括:小足球场地及设备规格、足球基本规则──掷界外球、踢球门球、踢角球、罚点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颠球与游戏;运球与游戏;踢球与游戏) (2)小篮球

① 篮球基础知识(包括:篮球场地及设备规格;篮球基本规则──推人犯规、拉人犯规、阻挡犯规、脚踢球违例、拳击球违例)

② 篮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耍球游戏;传球游戏;运球游戏;投篮游戏(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础知识(包括:羽毛球场地;羽毛球基本规则;发球违例的几种情况) ② 羽毛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戏;低手击球游戏;高手击球游戏)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础知识(包括:台面的区域;击球时间划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术与游戏(颠球游戏;挡球游戏;发球游戏;攻球游戏)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与学法

(1)

五、六年级的小球类教学,教师要有目的地提高体育文化的内涵,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学习规则,掌握安全活动的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安全地参加球类活动。

(2)

五、六年级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学习正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球,让学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对场地器材条件较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可因地制宜地开发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制麻绳球、藤球、棕球等用于小篮球、小足球活动。

(3)充分发挥球类游戏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要讲究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的互动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互相观察、互相模仿、互相帮助的同时,应提倡师生之间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例如,针对小球类活动对抗性较强,运动量较大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体验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针对小球类活动对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信、自强,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针对小球类活动的群体性特点,教师可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同伴和群体之间的协作配合,以增强他们对人际和社会交往的适应能力。

第六章 游戏与游戏教学内容介绍

1.游戏与游戏教学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体育《教师用书》,没有将游戏作为单独一类教材内容,而是把游戏教材内容与各项体育教材内容相结合,分散在各项身体锻炼实践内容之中,这是新教材结构上的一个特点。因为小学体育教材内容,特别是在小学的中低年级应以游戏为主线,使基本教材游戏化,又多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这一章“游戏与游戏教学”教材,虽然也介绍了一些游戏,并尽可能不与各类教材内容中的游戏重复,只是在举例时,联系到

五、六年级的教材内容,介绍如何进行游戏教学。本章所列举的案例,也是为说明如何教游戏而选编的。这些方法仅供老师教学时参考。

水平

(三)《教师用书》的游戏教学,是以课程标准目标导向来确定的,它有具体的游戏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特定的情节和活动方式、活动规则和活动结果,有别于其他教材中的游戏教学,是实施教学评价的“主体性”游戏。这些游戏是以自身特有的编排体系,以游戏教材为主线,以身体活动为载体,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游戏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意志品质,满足心理需求,体验群体学习的乐趣为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因此它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独特的意义。 通过游戏与游戏教学,要达到如下的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游戏的态度和行为,记住所学游戏的名称、方法与规则,乐于展示游戏的各类动作。

(2)帮助学生学会和应用游戏技能,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了解游戏活动的安全、卫生知识和方法,并能运用已有知识、技术和技能,自主设计与组织简单的游戏活动。 (3)使学生具有关注自己身体和健康的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学生的体能。

(4)了解游戏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体验游戏活动时的心理感受,学会通过游戏调节自己的情绪,逐步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和勇敢顽强、坚毅果断的精神。 (5)引导学生处理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群体活动的乐趣和情趣,培养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2.游戏与游戏教学的特点

(1)具有趣味性。教材中的游戏有六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趣味性强,能满足小学生好奇、好动和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需求,深受他们的欢迎。

(2)具有情节性。教材选用的游戏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学生能在游戏活动中扮演某些角色,如“老鹰”、“小羊”、“战士”、“花朵”„„这些角色符合小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喜欢情境的烘托,乐意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特征。通过游戏,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步懂得社会规范,了解人际关系,处理和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具有竞争性。游戏一般都是以对抗形式开展,对抗中会有胜负,教材要求胜利的一方应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失败一方应总结经验、迎头赶上。所以,游戏教学内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勇于竞争和善于竞争的精神。

(4)具有简约性。教材中的多数游戏都比较简单,只要稍定几条规则后即可进行活动。由于“简约”,学生必须从简单中寻找成功的方法和途径,这就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果断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信、自主、自强的意识和行为,便会得到强化。

3.游戏与游戏教学的内容 (1)跑的游戏

① “奔向2008”游戏;② “智取”游戏 (2)跳跃游戏

① “撑骆驼跳背”游戏;② “圆圈快快跳起来”游戏 (3)投掷游戏

① “投球过圈”游戏;② “轰炸‘碉堡’”游戏 (4)球类游戏

① “迎面双传球”游戏;② 简易“保龄球”游戏 (5)对抗游戏

① “拔河”游戏;②“看谁先拿到”游戏 (6)攀爬游戏

① “爬上顶峰”游戏;② “横渡铁索”游戏 4.游戏与游戏教学的教与学法

(1)要重视教育性。学生在游戏中最容易流露出各种行为和情绪,教师要结合游戏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热爱党、热爱祖国、关注环境、关注生态、勇敢顽强、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等思想和品质的培养。要结合游戏的特点,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里寓学于乐。例如,结合游戏规则启发学生遵守纪律,进而使他们逐步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习惯。

(2)要具有变化性。变化性反映在两个方面:“老戏新做、变中求趣”。对过去形式很好,但内容有些过时的游戏进行改变,体现“老戏新做”。这样改变,使传统游戏焕发出新的活力。随着学生的认识、思维和活动能力的提高,教师可经常变化教材中的游戏,以增强学生对游戏的吸引力,体现“变中求趣”。例如,迎面接力跑变为“奔向2008”,快快跳起来变为“跳进幸福圈”等等。

(3)要体现可接受性。游戏教学方法必须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对动作难度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综合性游戏,要根据学生身心的实际,先学单个动作,然后再学组合动作,最后进行发展性练习。对比较激烈,对抗性强、负荷量比较大的游戏,要善于调节,特别对体弱、病残的学生更要区别对待。

(4)要突出情境性。游戏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教师要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以使学生在喜闻乐见、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发展。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情境设计的生动性、合理性和启发性,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不能简单地把低年级的内容照搬到高年级。

(5)要注意科学性。游戏教学中,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科学组织。保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有所得、练有所获。课前要安排好场地器材,并注意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性。游戏前要使学生的身心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游戏中要注意学习的有效性,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讲解与示范要有机结合,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先讲解后示范,边讲解边示范,也可以先示范后讲解。练习时要合理分组,要确定好组长和引导人,组长和引导人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推选。游戏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经常进行群体性的研究、探索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

(6)要强调过程性。在游戏教学中要强调过程性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是在游戏结束后再进行评价的惯例。过程性评价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学习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七章 武术教学内容介绍

1.武术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水平

(三)《教师用书》的武术教学内容是在水平

(二)学习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武术基本功串联和套路动作。本章选编的武术教材,提出五条教学目标:

(1)学习武术基本功串联和套路动作,使学生继承民族体育文化,激发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学习武术的主动性及兴趣性。

(2)通过武术学习,提高学生灵敏、协调、柔韧、速度和力量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全面和谐发展,有效增进身体机能能力。

(3)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提高自学、自练与合作学习能力,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4)树立安全意识,形成遵守纪律、克服困难、刻苦习武的良好品格和高尚武德。 (5)培养学生勇于自我表现、充满自信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发展。

2.武术教学内容的特点

(1)

五、六年级武术教学内容动作简单、形式多样,套路动作的选编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例如,基本步型中的并步、开立步、弓步、马步等,都是武术中的基本步型。 (2)教材内容体现民族体育的深刻文化内涵,武术术语的使用具有明确、简练、通俗、易懂的特点。武术术语是武术教学内容之一,它既反映了武术动作的科学概念,也是武术知识和技术动作最凝练的语言,又体现武术运动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 (3)教学内容具有示例性特点,教材中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与学法主要通过“案例”加以体现,这就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留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3.武术教学内容 (1)基本步型

① 并步;② 开立步;③ 弓步;④ 马步。 (2)基本功串联

① 外摆腿;② 里合腿;③ 弓步冲拳;④ 蹬腿冲拳;⑤ 仆步穿掌。(包括:并步双提膝穿掌、仆步穿掌、弓步前挑) (3)少年拳第一套

① 震脚架打;② 蹬踢架打;③ 垫步弹踢;④ 马步横打; ⑤ 弓步撩掌;⑥ 虚步架打;⑦ 跳步推掌;⑧ 撩掌收抱。 4.武术的教与学法

(1)重视基本功练习。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很好的继承发扬。在

五、六年级的武术教学中,要强化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和武术意识的培养,使武术课真正做到“像武术”。

(2)培养武术兴趣。练基本功比较枯燥和单调,武术基本步型和基本手型练习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没劲”。因此教师应采用活泼多样的教与学方法和手段,如教师要注重自己示范的质量,因为准确、漂亮的示范能让学生建立完整、美好的印象;练习时适当采用分解法,使复杂动作简单化,逐步增强学生学习武术的信心;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最好将武术融合在游戏之中,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喜欢武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武术的兴趣。

(3)发展武术能力。武术基本功串联和套路动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武术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练习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高和掌握串联与套路动作的能力,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来强化能力。在此基础上,倡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自主创编、改编或重新组合,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武术教材的学习能力。 (4)挖掘教育内涵。

五、六年级武术教材的教育内涵,首先体现在武德教育上,武德体现了学习者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武德教育和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加深对武术的理解,形成正确的武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其次体现在美育教育上,通过武术教学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使学生体验武术的劲力美、神态美、造型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一章 “五~六年级体育教学概述”内容简介

1.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领域。使学生具有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2)知识技能领域。使学生获得一些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初步学习一些运动的技术和技能;学习科学锻炼身体和自我锻炼、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的方法;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树立安全意识,懂得自我保护。

(3)体能领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发展身体灵敏、反应、协调、平衡、速度、耐力与力量等体能,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关注自己身体和健康的意识与行为。

(4)情意表现领域。使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愉快与紧张、兴奋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等心理感受,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并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领域。培养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志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要求

(1)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2)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5)针对实际制订教学实施方案,全面达成学习目标。 3.教与学法建议

(1)要改变只研究和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学法的倾向,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法的研究与探索,不仅要研究教法与学法,而且要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变化,不仅要研究学生的“学会”,而且要研究学生的“会学”。

(2)在教学中应采用儿童化、多样化,兴趣化的教法与手段,充分发挥游戏和游戏法的功能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行为。

(3)竞争与合作是体育活动的特点,体现出《课程标准》的课程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精心选取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交往与合作氛围,变化教学的组织与形式,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交往合作能力提供机会。

(4)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的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蒙者和支持者。

(5)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改变那种以教材为中心,以运动技术和技能为最终目的的旧观念,在体育教学中采取积极措施、多种手段,使所有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动”中得到发展,在“动”中体验价值,在“动”中享受乐趣,在“动”中完善自我。

推荐第9篇:初中物理教学说课课件

初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基础,需要有好的课件进行教育的辅助。初中物理教学说课课件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篇一:初中物理教学说课课件

教材地位:

“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

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性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 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篇二:初中物理教学说课课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密度是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至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复习回顾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回忆复习密度的相关知识的点,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物理属性;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教学重点

回忆复习密度的相关知识的点;理解密度。

4、教学难点

会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二、教法和学法确定

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复习本节知识点,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三、教学程序设计

1、自学导航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导航”中的“理解密度”和“密度的测量”。

2、交流质疑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聚焦目标一中的内容,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将本组的问题写在本组的黑板上;

b、班级交流:其他小组就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c、教师就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见板书)

3、巩固训练:练习的设计一要巩固密度概念,二是要强化学生对密度及含义的理解,三,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的设计,让学生能加深对密度及其含义的运用,与中考接轨。a、学生先自主完成聚焦目标2,后完成聚焦目标3;教师要巡视检查,随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4、展示点拨:a、教师就学生的完成情况,将目标2中的

4、5小题进行展示并讲解;b、教师点拨目标2中的

4、8小题及目标3中的2小题。

5、巩固提升:a、学生自主完成“巩固提升”;b、教师点拨总结“巩固提升”中的4小题的方法指导。

四、本课小结

总结有关密度知识的重点及处理密度相关问题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物质的密度

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

单位:

测量:a、测质量(天平、弹簧测力计)

b、测体积(量筒或量杯、刻度尺)

推荐第10篇:父母之爱作文教学说课

父母之爱”主题作文教学说课

宜昌英杰学校小学语文组张玲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行:

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这里,研讨作文教学。由于我校属寄宿制民办学校,学生个性差异大,家庭教育相对薄弱,在习作中渗入情感教育推行起来相对困难一些。如何唤起学生的心灵,感受人间的至情至爱,是我们老师特别关注的问题。因此选择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习作教学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说教材。

我选择的是人教实验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本次习作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与父母说说心里话。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也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选择最想跟父母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并在写完后读给父母听。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教学难点是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父母,与他们进行真诚地沟通和交流。

本次习作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将心中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在教学中应结合本组课文内容进行课外知识拓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的体验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和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了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个性化感受、创设激活学生个性的习作情境、选择符合学生个性的选题范围、发掘发展学生个性的习作大环境。合理运用情感教学法,以多媒体手段展示有关亲情的箴言、图片、歌曲等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多维材料,诱发学生写作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以小见大,对所获材料进行筛选,挖掘学生潜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说学法。

1、积累法。学生作为有思想,有人格的个体,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会有很多素材在心灵深处积淀,要先将题材逐一拿出来晒晒。

2、讨论法,针对典型事例,有什么看法可以各抒己见,进行行之有效的讨论,从讨论中吸取灵感,获取材料。

3、提取归纳法。学生在接触了较多的具体材料之后,要力求围绕主题多维选材,对已获知材料应有针对性的筛选,突出能以小见大的相关材料。

4、情感投入法。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从细节中突出“爱”,一切从“爱”出发。

四、说教学流程。

总的来说,我的教学共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为情景导入,学生谈论。

问学生:同学们,当你们刚来宜昌英杰的时候,心中对父母让你转学的决定有什么看法?现在又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谈。并由此及彼,想想在生活中,还有没有你和父母相互不理解的时候呢?

(试图让学生自由谈论心中的想法,一般学生会由不理解到理解,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又顺势引入了作文的内容。)

第二个环节为选择话题,多维选材。

首先请位学生读书中的习作内容。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选择自己的习作话题,认真选取相应的事例。再让同桌四人一组交流自己选择的话题。

(让学生自由选择,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去交流,感受会深刻一些,同时前面有适当的引导,所以无论是谈何种情况,感情基调是要从爱的角度出发,学生在围绕主题多维选材时就应该会减少产生情感偏差的可能。)

第三个环节是探讨方法,拓展思维。

首先询问学生这篇文章应该怎样写,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可适当引入事先准备的材料,如一首小诗或一段文学随笔。然后引导学生评价。问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话?让学生自由谈。教师也可相机联系本组课文的内容及内涵。

(顺着学生的思路提供相应的材料,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会明白小事更能见真情,从而注意选材从小事着手,以小见大,对细节处理得会到位一些。也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材料,说明亲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最伟大的爱体现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写作的欲望和冲动,用感恩的心去观察,去构思自己选择的作文话题。)

第四个环节为深化情感,升华主题。

借用多媒体展示聂海胜和高尔基的名言,展示一系列亲情图片,播放有关亲情的背景音乐。(以最直观的方式唤起学生对亲情的向往,稳固感情基调并升华主题。)

第五个环节是明确要求,指导方法。

请学生认真读书中的习作要求。教师相机建议,选择以小见大的事例,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表达自己的情感。作文体裁可以是书信或记叙文。题目自拟。

第六个环节是调动思维,动笔写作。

老师相机巡视,进行个别指导,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实际能力为出发点,帮助他们克服写作的薄弱点。

第11篇:生字教学说课模1

生字教学说课模板

一、依标扣本说教材:

》是聋校实验教材第(

)册基础训练(

)的一篇(

)。教材是按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归类的集中识字。全文共有(

)个词语,涉及(花卉、水果、蔬菜、

)等等。把词语分类集中在( )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表达方式。

二、有结合说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和()年级聋生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等()个生字,正确书写“()、()”等()个生字。

2、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识字,激发主动识字的兴趣,掌握识字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感知其特点并仿写句子。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利用图片启发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掌握本课的生字词,难点在于感知句子特点学会仿写句子。

三、紧扣重点说教学法

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还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因此,拟定了以下教学法:

1、图文识字法: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为了让学生易于识记生字,我将采取图文结合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中识记生字。

2、观察归纳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观察,大胆地归纳形声字的规律,从而达到自学、自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3、自主学习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所以我在教学中,不给予学生固定的学习模式,把学习的自主权再一次还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朗读。

四、以学定教说过程: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构思,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看图入境。

新课伊始,我首先课件出示(

)的图片,并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然后我以这样的引导语过渡: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更多有关植物的词语。(师板题:读读词语识汉字) 通过谈话看图的导入,目的让学生自我发现图中的(

),让有趣的(

)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激活课堂气氛,为整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将学生兴趣调动起来后,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请你的好朋友拼音帮忙把字音读准。同时提出:还有一些词不会读或者不够熟悉,没关系,请你把这些词语找出来,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利用卡片互相学习。这样能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发挥同伴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也在读中切实地感知整篇课文。

(三)活泼多样,自主识字。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再现。所以我在本识字环节中,设计了“图文结合地出示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找图文配对的游戏”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通过个别读、小老师带读、小组读、男女比赛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加深学生的识记生字的能力,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四)发现规律,识字写字。

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引导语:你认识的字可真多!会读了,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呢?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生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这些生字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规律的能力。指导书写时,通过让学生自我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结构特点,教师的范写,学生的描红、临写,师生的共同评议,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也通过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课本只是一种教学范本,活学更要活用。于是,我设计了这个小练笔环节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

)写句子。

五、说板书计划

整堂课我用课件、词语卡片、图片来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需要来移动生字卡片,让生字活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生动活泼。 切合( )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还能使学生在有意和无意注意中实现不停识字认字的目标。

第12篇:一年级数学说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说课教案

设计理念

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为此,我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几个接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

1.课件展示——“数学乐园”全景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2.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3.用奖“数字之星”的方法激励学生多发言、多动脑。

二、活动

(一):走迷宫游戏。

1.复习对0~10各数的认识。

(1)说数字:学生说出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的数字0~10,教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2)用数字:引导学生用黑板上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

(3)找数字:启发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娃娃”,体会数字的重要性,并邀请“数字娃娃”一块儿做游戏。

(4)排数字:启发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点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他学生分别在自己桌面上排数字卡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

2.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出示小黑板)教师以一个《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导入:

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怎么办呀?它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迷路了,怎么办才好呀?”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只要你按

1、

2、

3、4……的顺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家的。”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的话去做,终于回家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可能是怎样走的吗?

3.学生独立走迷宫——帮助小白兔找家。

让四个学生分别在四块小黑板上用不同色的粉笔画不同路线,其他学生在课本上画出小白兔回家的路线。

4.比比谁想得多,进行评价奖励。

5.找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找其中的规律,如,“从1走到2有几种方法?”“从左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作为课后的作业,鼓励学生合作完成。

三、活动

(四):起立游戏。

1.报数:请两竖行学生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

2.数数排第几:让每位同学通过数数和思考,对自己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3.起立拍手游戏:教师点到从前(后)数第几位学生,该竖行该生就起立拍一下手,之后让学生练习从左数、从右数,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前后左右等空间的方向,并注意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这两个易混的概念。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不开心?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呢?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会成为生活中的“小小数学家”。

课后总结

新课程,新教材,构建的是一个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体系,对此,在执教本课后,我有更深的体会。

一、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乐。

一、

二、三……”教室里传来异口同声的数数声。只见一位学生站在讲台前正朝着离他有一段距离的小筐里投球,讲台下面几十双眼睛都齐刷刷地望着他,眼神里透着几许焦急、几许惊喜,大家都随着投球学生的表现或喜或忧,有的恨不得亲自上台去一试身手。乍看去还真想不到这是数学课堂里的一幕情景呢!

游戏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当中,通过数一数投进了几个球,比一比谁投进的球多、谁投进的球少,两人相差多少,算算没投进球的个数等环节,在彼此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中,很自然地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就这样,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汲取了数学养分,亲身经历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再一次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便于人人参与。

在巩固10以内加减法这一环节中,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一个“送信”游戏。那么多封“信”,要找到得数与自己信封上数字相同的“信”放进信封,就必须快速地算出每封“信”的得数,有趣的形式把学生们都吸引了过来,学生们比平时计算枯燥单调的口算题时的热情高涨得多,尤其是几个学生为了同一封“信”发生争执时,个个都像“小老师”一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服对方,整个课堂顿时“热”了起来,真正达到了人人参与,个个乐于参与的目的。谁说数学课堂就该是“一人讲全班听”的严肃场景?如若将理性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又何愁学生不爱学、不动脑筋呢?让我们“蹲”下来,寓教于乐,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创设出种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3篇:小学科学说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程教案 (模板)

课题:《**************》

教学内容:***版小学**年级*册第**单元第**课

授课班级:*****学校***** 班

教学环境(授课地点):

授课教师:******

设计理念:“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本课力图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形成完整形象,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设计理念:有效的课堂交流对于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整体把握师生有效交流的对策,做到:课前精心准备问题,制定问题列表,确定关键问题;实施提问时的等待时间把握、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回应时的倾听和追问;运用良好的组织方式,将极大地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材简析:

学习者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2、*******。

科学能力:

1、*******。

2、*******。

科学态度:

1、**********。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学准备:

1、演示活动材料:**********

2、小组活动材料:**********

3、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2、********

[设计意图: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安排了****的情境,满足学生获得新知识经验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

二、组织讨论,设计方案:

1、*********

2、*********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事先要做到有计划、有安排,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活”有所“长”,“动”有所“获”。故本环节让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方案,制订出具体详实的实施计划,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探究活动:

1、*********

2、*********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抽象思维需要有感性材

料为基础。科学教学尤为如此。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未知,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和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知识达到领悟、理解和掌握。]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

2、*********

[设计意图:课堂随机评价,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正确适时的评价,有还能促使学生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发扬优点。]

板书设计:

作业: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第1课。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小组:一把塑料梳子、吹塑纸、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

教师:吹塑纸卡通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邀请了一位好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出示吹塑纸福娃图片,谈话:你们喜欢它吗?哪位同学有什么办法让它站在黑板上呢?

2、学生尝试直接贴图片。(未成功,教师把福娃摩擦衣服后贴在黑板上)。

3、老师为什么能把这张福娃贴在黑板上,想知道这里的秘密吗?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二、学生探究活动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1、体验活动。

(1)出示梳子、吹塑纸、纸屑。你们能使梳子、吹塑纸吸引纸屑或头发吗?学生尝试。

(2)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做的。

(3)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交流后汇报。

(4)这就是静电现象。生活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5)让梳子、吹塑纸产生静电都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摩擦)(板书:摩擦产生静电 )

2、交流更多的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还有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学生演示交流生活中发现的静电现象,并试着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

(2)出示课件拓展其他的静电现象。

看来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第二部分,认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认识电荷

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静电现象,同学们不觉得奇怪么?既然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中带有静电呢?

(1)出示课件:正电荷和负电荷

讲解:物质同时带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质呈中性。当物质受到外力作用(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出了电性。

(2)出示课件:用塑料木梳梳头发

讲解:当用塑料木梳梳头发时,木梳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负电荷发生了转移,跑到木梳上,由于木梳上有了多余的负电荷,所以木梳就带正电,头发缺少了负电荷就带上了正电。

2、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了解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1)活动一:用羊毛制品摩擦充气气球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吗?

整理和分析:如果气球和头发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头发应该带什么电荷?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同时完成示意图。(板书:带不同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

(2)活动二:让两个都用羊毛制品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这样?

整理和分析:两个都和羊毛制品摩擦后的气球带什么电荷?当它们相互靠近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独立完成示意图,并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板书:带相同电荷的物体互相排斥)

(3)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互相吸引。

第三部分:认识电流的形成

1、刚才大家的梳子是不是都与头发摩擦过,都能吸起碎纸片。(是)

2、师演示:借用同学的梳子,将梳子靠近碎纸片,纸片没有被吸起来。现在梳子为什么不能吸起小纸片了?(现在没有与头发摩擦了。)

3、如果让梳子与头发不停地摩擦,就可以让电荷发生移动吗?

4、这种持续的摩擦其实是给电荷运动起来的动力,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电源作为动力。除了电源,让电荷能持续地流动,还需要有一个让电荷流动的通路,叫电路。

5、举例:生活中的电器如电灯、电冰箱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也正常工作的。

6、演示动画:电荷的流动。

三、汇报总结

1、刚才上课时候,老师能把福娃贴在黑板上,这其中的秘密你们解开了吗?谁再来试一试?

2、今天这节课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四、拓展延伸

关于静电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究,课后大家可以去查找一些有关静电的资料,还可以继续做实验研究静电现象,了解电的奥秘!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第14篇:初中数学说课教案

初中数学说课教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张平

一、说教材:(我对教材的认识)

1、说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及课程标准:

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学有用的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思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动手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协作精神作为指导设计本课教案。

2、说教材地位、特点、作用。

本册书的数学问题基本都来自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本课内容“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之后学习,这一部份内容又是后继学习的基础,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非常重要。本节内容共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3、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比较的活泼,参与的意识较浓,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较为熟练;

但在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转化能力——建模思想较差。

4、说教学目标:

鉴于上述原因,参照新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

a知识目标: ①能够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②进一步体验不等式的解法;

b 能力目标:①发展学生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②培养学生对一类问题建立一种数学模型,类比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

c 情感目标:①强化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

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②通过探索数学问题,增强学生之间的配合,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重点:①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②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1、说教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实际情况,我采取了①观察,分析讨论——师生互动,②在解法探究中采取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灵活运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讨论活动的开展。

2、学法指导

学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模型来解决问题,鼓励努力克服困难;多角度认识问题,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分组讨论,交流(我把这一活动分解为4个小问题)(大约15分钟)

2、由上面的问题出现的不等式而探究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总结不等式的解题过程(约5分钟)

3、巩固解题方法,给出2个简单的不等式,让学生在黑板上来做(约5分钟)

4、拓展与发展,给出问题2(第三个活动)没有分解成小问题(指导学生先独立,后合作探究)建模的思想(大约12分钟)

5、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收获(大约3分钟)

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识,我将作恰当的补充。

让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升华——克服困难的品质。

四、说板书

我把问题1的解题过程分步书写,让学生能从中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的知识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说作业:P1401—4 ,9 评价上课效果,对本课的内容巩固,反馈作用

第15篇:旅游学说课

《旅游学概论》说课 旅游学概论》

说课内容

一、课程简介

二、教材建设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改革

七、课程特色与创新

八、课程存在的不足与努力方向

课程简介

开设背景

课程地位

课程目标

课程描述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开设背景

2001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制定《旅游学概论》 2001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制定《旅游学概论》课程 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 建设规划 2004年 进行课程改革,重点是课程体系与内容研讨。 2004年,进行课程改革,重点是课程体系与内容研讨。 2006年 进行新一轮的教学计划修订, 2006年,进行新一轮的教学计划修订,重点是课程内 容整合 2007年以来,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2007年以来,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课程体 年以来 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取得显著成绩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课程地位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 旅游学概论》 业基础课, 业基础课,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 主干课程之一, 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 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 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为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其它课 程建立基本的概念和框架。 程建立基本的概念和框架。通过本课程的学 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习,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 知识,接受科学的旅游思想, 知识,接受科学的旅游思想,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而坚实的基础。习打下必要而坚实的基础。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课程描述

旅游学概论以研究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旅游活动作为 出发点,以研究旅游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出发点,以研究旅游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 旅游媒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通过介绍旅游现象 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探讨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 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探讨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 阐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 介绍我国发展旅游的方针和政策, 系,介绍我国发展旅游的方针和政策,从而使学生对 旅游现象和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 旅游现象和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

教材背景

教材分析

教材拓展 与建设

教材建设

旅游学概论 主编: 主编:李天元 出版社: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出版日期:2003-1

2拓展教材: 拓展教材:

基础旅游学 主编: 主编:谢彦君 出版社: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出版日期:2004-0

4教材建设

参编教材: 参编教材:

旅游业管理 主编: 主编:张红 出版社: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出版日期:2007-12

主编教材: 主编教材:

旅游资源概论 主编: 主编:石峰 出版社: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出版日期:2010-08

教学内容

内容体系

内容概览

知识板块 重点与难点 及学时安排

关键问题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 旅游学概论》 理论教学:《旅游学概论》课程在理论教学内 容的选择方面,强调的是知识的必要性、容的选择方面,强调的是知识的必要性、理论 的可用性以及信息的新颖性。 的可用性以及信息的新颖性。 实践教学:《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课 实践教学: 旅游学概论》 程主要有旅游业实践教学、程主要有旅游业实践教学、旅游资源实

践教学 和旅游市场实践教学等环节。 和旅游市场实践教学等环节。

教学内容概览

章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旅游的历史讨论 旅游的概念、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活动的客体 旅游业 旅游组织 旅游市场 旅游的影响 合 计 章 节 内 容

知识板块

本课程知识内容主要由四个板块构成: 本课程知识内容主要由四个板块构成: 1.旅游发展与旅游研究的基础知识板块; 1.旅游发展与旅游研究的基础知识板块; 旅游发展与旅游研究的基础知识板块 2.旅游需求板块; 2.旅游需求板块; 旅游需求板块 3.旅游供给板块; 3.旅游供给板块; 旅游供给板块 4.旅游影响研究板块。 4.旅游影响研究板块。 旅游影响研究板块

知识板块及学时安排

知识板块 包含章节 第一章 旅游的历史讨论 板块一 旅游的概念、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板块二 第三者 旅游活动的主体 第四章 旅游活动的客体 第五章 旅游业 板块三 第六章 旅游组织 第七章 旅游市场 板块四 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 合 计 3 6 6 45 1 1 6 6 6 6 8 1 1 2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4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1.引入抽象的、科学的旅游概念, 1.引入抽象的、科学的旅游概念,阐明旅游的 引入抽象的 特点。 特点。 2.阐明旅游资源的特点, 2.阐明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资源在旅游中的 阐明旅游资源的特点 地位、旅游资源开发的步骤与主要内容以及开 地位、发与保护的关系。 发与保护的关系。 3.系统阐述旅游对经济、社会、3.系统阐述旅游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 系统阐述旅游对经济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

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1.关于旅游和旅游者概念的理论界定与实践认 1.关于旅游和旅游者概念的理论界定与实践认 识。 2.关于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问题。 2.关于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问题。 关于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问题 3.关于如何解答世界旅游市场发展与中国旅游

3.关于如何解答世界旅游市场发展与中国旅游 市场发展的特殊性问题。 市场发展的特殊性问题。 4.关于旅游的影响分析。 4.关于旅游的影响分析。 关于旅游的影响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教法

(一)常规教学方法:理论阐述法 常规教学方法: 协同教学法 案例分析法 专题研讨法

(二)特色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法 特色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学法

本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本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 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 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 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 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精神。 精神。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内容讲解 反馈练习归纳总结 作业布置

教学改革

1.细分课程内容板快 1.细分课程内容板快 2.开展课程内容整合 2.开展课程内容整合 (1)教材固有内容 (2)教师讲授内容 3.构建课程建设平台 3.构建课程建设平台 (1)理论教学保持更新 (2)吸收优秀教改成果 (3)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主要特色在于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主要特色在于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本课程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主讲教师全部拥有旅游行业实践工作经历, 主讲教师全部拥有旅游行业实践工作经历,有 四位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的学历、年龄、职 四位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的学历、年龄、称结构合理。 称结构合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科 研水平为课程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研水平为课程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程特色

1.立足区域实际,将山东旅游业、济宁(曲阜) 1.立足区域实际,将山东旅游业、济宁(曲阜) 立足区域实际 旅游、旅游、日照旅游发展中的一些典型案例以及旅 游发展中的新问题融入教学中。 游发展中的新问题融入教学中。 2.在课程实践内容的设计上强调 走进行业” 2.在课程实践内容的设计上强调“走进行业”, 在课程实践内容的设计上强调“ 给学生提供了解旅游企业经营业态的机会。 给学生提供了解旅游企业经营业态的机会。

课程创新

创新点:立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了 创新点:立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 “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 “三个模块”:专业技能模拟实践教学模块 三个模块” 专业理论应用实践教学模块 综合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模块 “三个平台”:专业技能模拟操作平台 三个平台” 专业理论应用能力训练平台 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 “两轮循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两轮循环” 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课程存在的不足与努力方向

1.本课程师资队伍还处于不断完善和充实之中, 1.本课程师资队伍还处于不断完善和充实之中, 本课程师资队伍还处于不断完善和充实之中 特别是要加大青年教师参与实践管理的力度。 特别是要加大青年教师参与实践管理的力度。 2.在运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学, 2.在运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实现教学 在运用网络平台 资源共享方面较为欠缺。 资源共享方面较为欠缺。 3.在本课程相关领域进行教改和学术交流的力 3.在本课程相关领域进行教改和学术交流的力 度还不够,有待提高。 度还不够,有待提高。

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 谢谢!

第16篇:高中数学说课

说课模板原创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第?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我主要从3各方面阐述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北师大版必修?第?章第?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同是学好本节的内容不仅加深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而且为后面我们将要学习的????知识打好基础,

????所以说本节课的学习在整个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2.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实情我确定了如下3维教学目标(i)知识目标:

II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训练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III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索,史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发现生活的数学,培养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提高数学素养。

3, 结合以上分析以及高一学生的人知水平我确定啦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教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恰当的学者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高一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并喜欢挑战问题的实际情况,为啦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知道思想。

我主要采用

问题探究法

引导发现发,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来自学生主体最有利的动力。并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更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加大啦课堂密度! 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讯息渐进,逐步升入,理论联系实际的规律,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完成从感性认识 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史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 三,教学程序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学生试着利用以前的知识经验,同化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 引导探究,直奔主题。(揭示概念)

参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各小组派代表发表成果,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给予肯定的评价,并给出一定的指导,最后师生共同得出?????!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整个过程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兴趣,更让学生在思考学术问题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上有更深的交流。 3, 自我尝试,初步应用

在讲解是,不仅在于怎样接,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及时引导学生探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当堂训练,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实现对知识再认识的以及在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层面上进一步升华 5,归纳小结,回顾反思

从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本节课学到啦那些知识,还有那些疑问。本节课最大的体验。本节课你学会那些技能。 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以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素养,数学思想发放的小结,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发放在解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布置作业

必做题,对本届课学生知识水平的反馈。选作题,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延伸。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做到人人学数学,人人学不同的数学。 7板书设计

力图简洁,形象,直观,概括以便学生易于掌握。

四,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当然重要,但是学习过程的评价更加重要。本节课中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自信心,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数学发现的能力,以及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串的设计可以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对话可以实现师生合作,适度的研讨可以驻京生生交流,知识的生成和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缜密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教室评价,学生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积累,探索能力的长进和思维品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正。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幸苦啦!

第17篇:数学说课

1.模板;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版数学;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1基础知识目标:??;2能力训练目标:??;3创新素质目标:??;4个性品质目标:??;

三、教学重

1.模板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版数学教材??年级??(上、下)册(??)第??章第??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部分,因此,在??中,占据??的地位。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2 能力训练目标:?? 3 创新素质目标:?? 4 个性品质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突破难点 关键:??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即:??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理论:??

2、实践:??

3、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引入: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对于本题:??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

3、讲解例题。

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题中: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 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

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结束语: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小 学 数 学 说 课 模 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理念、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

一、说教材。

(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 )年级( )册第( )页至第( )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 ),学会了( ),本课将进一步学习( ),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 ),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 )。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 ),掌握( ),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 )知识的基础。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等学习活动,认识( ),理解( ),掌握( ),探究和发现(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自主发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

二、说学情

( )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三、说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数学学习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新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性渐进原则和直观性原则。

四、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说学法

⒈ 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人人学数学的目的。

⒉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以及( )等教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 )等学具。

七,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尝试探究,解决问题——多层训练,深化知识——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我播放根据教材内容自制多媒体动画,引出课本主题图。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与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师指出本课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是:( )。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引入,更接近学生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⑴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⑵ 你有什么收获? ⑶ 你有什么感想?⑷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⑸ 你还有什么疑惑?⑹ 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你感觉你组内的其他同学表现如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八、说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课的板书设计包括:(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 )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18篇:教育学说课

《教育学》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

《教育学》是师范类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考课程之一。学习教育学可以使师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和提供实践指导。

教育学的课程理念是

尊重生命

学生为本

把握前沿

丰富理论

注重实践

培养技能

弘扬师德

开创精品

在课程理念中,蕴涵着《教育学》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认知目标: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2.动作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热爱教师职业的情感。

三、《教育学》的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选取的原则

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学》课程内容的确定,我们遵照“必要”、“实用”、“够用”的原则,精简理论知识,加强实用性,突出针对性。

(二)课程内容安排

在讲《教育学》课程内容时,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的思路,确立了教育学的模块。

是什么?——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教育,

为什么?——第三章 教育目的

谁参与?——第四章学校;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十一章班主任

教什么?——第六章课程;第十章德育

怎么教?——第

八、九章教学

(三)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

精心选定教材,构建教育名著阅读书目、教育案例、教育电影、优秀教案、优秀教师授课录像等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库,并不断加以丰富,并且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如:

教育案例——通过经典的教育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学原理应用综合训练

实习实训项目——小学课程设计实施训练、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实施训练

现场教学活动分析——观看录像资料、优秀教师授课录像等

四、教学设计

在《教育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实现过程中,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结合教育学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 “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双重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在学中做

教育学课程组的全体成员认为,我们每天面临着最新的教育资讯、鲜活的教育事实,不断更新的教育理论,而当这些全部编成书的时候,一切都已经过时。所以我们每两周开展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教育公平问题、生命教育问题的专题研讨。在丰富教师理论素养的同时,渴望将最新的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二)在做中学

在做中学主要体现在我们的教学方法上,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了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法、教育调查法、网络教学与辅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但主要介绍以下两种:

1.模拟教学法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走上讲台的机会,通过仿真课堂,学生扮演教师角色,训练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提高他们了解学生的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语言驾驭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协调师生关系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的问题,完成学以致用的转化。 2.案例教学法

指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通过各种各样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探索寻求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经验,体会教学实际中出现的一些实践的处理策略。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学生对案例的研讨,学生能力得到发展,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 经典案例

最新实习案例

案例汇编

课程研究的新取向——课程叙事研究

教育教学

实践

五、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教学中,我们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首先,充分利用我校的多媒体教室和网络,切实做好教学内容的课件制作,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扩大教学内容的信息容量,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课程组成员都具有电子教案,全体教师能够制作课件,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2)加强课程的硬件建设,为教师课件制作和实践教学服务;

(3)利用网络课程进行集体备课、研讨,相互传递教学信息与资源,每个教师的教案、PPT等均可以在精品课程平台上查到,做到教学资源共享。

其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可以在网上通过Email、QQ等虚拟空间进行师生互动式的讨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实践条件

(一)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近几年学校已投入大量资金对校园网改造升级,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规划建成了校园网络。目前,我校图书馆建有CNKI等电子图书系统,有关教学资料及时上网,并提供下载。校园网已覆盖学校所有建筑,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组加强建设,逐步构建起能保证教学信息、资源及时传输、储存、发布的硬件环境,建立并实施网上教学的管理制度。全部教学资源正在逐步完善,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目前我们建立了课程网络,将教学大纲、实训大纲、电子教案、实践教学录像、试题库、案例库、多媒体课件、影音资料等相关资源上网,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我校教育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教育实习基地(以马鞍山市为主共有34所小学、幼儿园,其他地方还有)和专门的教学实验室。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实践基地,主要进行教育见实习、参观、调查、访谈等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活动现场观摩等。

七、特色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课程特色与创新

1.课程理念具有前瞻性

本课程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设计整个课程,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前提下,促进了学生教学技能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教师职业的情感。

2.实践技能体系的构建

把教育类课程按照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结构表,再按照能力和技能结构构建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运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在掌握教育类课程理论的同时具有了专门的技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

3.教学模式的探索

《教育学》课程组的教师在深入指导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探索“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把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灵活结合起来。 最新的教育理念

最新的教育案例

教育教学实践

学术性

趣味性

实践性

(二)课程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1.继续加强师范生基本功的训练,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为促进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改变《教育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除了理论知识的考试外,需要增加师范生实践技能的考核。

3.《教育学》试题库的建设要考虑学生考特岗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的需要。 4.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丰富生命教育理论。

5.加大教育学课程教师学习与实践的机会,鼓励主讲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与深造,提高主讲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与水平。

八、教学效果

(一)社会评价

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守恒的评价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极大地促进了师专学生未来从教能力的提高。

2.校内同事举证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处、教务处评估意见)

我校《教育学》课程建设,涉及到教材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体系整合和教学方法创新等各个环节。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处、教务处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整体评估,两部门认为: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先进性,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地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大激发了我校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优秀。

3.2004年由柳克副教授担任副主编的《教育学》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年根据学生和教学工作的需要,本教材进行了重新修订,由五年制师范院校教材变为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教材的升级是社会对教育学课程组的认可。

(二)学生评价

1.09英语教育1班学生

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板书工整,字迹清晰。态度端正,认真负责,能够抓住学生当时的情况,及时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达到更好的效果。亲切和蔼。

2.09英语教育2班学生

上课能很好的把握重点,条理清楚,板书工整,课外拓展得当,对学生很亲切,与学生关系很好,喜欢与我们沟通,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与我们的关系可是说是亦师亦友!

3.09英语教育4班学生

老师教学方法很好,能与学生很好的交流,教学内容安排详略得当,上刘老师的课程感觉很快!

高职《教育学》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在《教育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微格教学法,并使教育学课程回归到中小学校的实际课堂中,能够全面实现将学生教育理论知识内化的课程基本目标,为学生将来成为反思型教师奠定意识和能力基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教育学;案例教学;微格教学;课程改革

《教育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教育科学素养,增强学生从事中小学学科教学的能力,适应未来教学工作的需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学》却存在着理论讲述过多,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实际教学能力较差的问题,失去了《教育学》课程的最初功效。

一、改革传统讲授法,采取案例教学法

《教育学》课程并非让学生死记硬背几个术语、几条原则,而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选择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1、依据教学内容,精心挑选案例

案例教学的特点在于通过教师精心选出的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学事件,深入剖析它的一切方面,并注意研究教育事实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进而揭示教育规律。在案例的选择上,主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案例要真实可信。案例最好是从实际中来,如新闻报道或相关教材书籍中的真实案例,如果是教师自己编写的,也要符合客观实际。二是选择最能反映教学内容本质的案例。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抽象的教育理论,虽然在现实中对同一个教育问题有很多案例,但不能不加选择大量地罗列案例,而是要选择那些高质量的少数典型案例。通过对几个典型例子的剖析,达到对教育的本质的理解和把握。三是案例在选择时,要注意依据教育规律、当前的教育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进行精心挑选,并注意做到案例之间的系统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前后一致,从而发挥案例教学法最大的教育功效。

2、把握教学时机,适时呈现案例

案例呈现时间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案例呈现的方式上,一般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教师口头表述、课堂表演或是分发文字材料等。案例的表现既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亦或音像资料。在案例呈现的时间选择上,一般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而定,可以放在讲授知识之前,之中或之后,这些都是根据不同的教学讲述的需要和教学的具体条件而定的。

3、引导学生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明辨是非

案例教学重在通过案例呈现,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为此,在案例教学中,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案例教学,促进学生课堂参与面和积极性。

(1)分组讨论问题。为了全面深入把握案例所反映的本质内容,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案例中的问题提出来交给各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举一名主持人,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巡视,随时倾听同学的意见,对学生解答不出的内容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讨论结束时,由小组主持人总结本组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作出总结。

(2)开展课堂辩论。有时一个案例会有多种解释或多个答案,存在正反含意或教育含意模棱两可、主张不鲜明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即时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争辩。但在辩论过程中,需要事先安排由学生代表和教师组成的评判小组,并对争论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果还不能得出唯一的结论,可以把问题留出来,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深入思考。

4、把握课堂活动进程,总结升华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不仅关注案例所反映的本质结论,更在于通过分析案例,实现对问题本质的分析、提取和把握。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案例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剥去案例的非本质细节,揭示案例与教育理论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而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准确地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一条或几条教育理论连接起来。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启发引导,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讨。最后,通过分析讨论和对案例的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原理。

二、采取微格教学实训,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是当代教育的显著特点和本质要求。《教育学》课程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在讲授过程中,必须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微格教学,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亲身感受课堂教学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说课训练

“说课”是根据教学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说课,使学生明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要求,说清楚为什么教与为什么这样教。教师可以在教完教学论相关内容后,给学生布置一次说课训练,写一篇说课稿。学生的说课内容可以自拟,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集体讨论。通过说课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理顺教学程序,规范教学语言,挖掘教学潜力,优化教学资源的能力,又为上好一堂课做好了充分准备。

2、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一种把一堂课分解为独立的时段,按时段进行教学实践的方法。微格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能将一堂课分解为若干个部分,有利于学生专门针对某个环节设计教学。教师在组织微格教学时,首先需要编制微格教案本,让学生依据教案的一般格式编写教案。在微格教案编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备课,当然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但应切合实际。每位学生只需备10分钟左右的课,留给学生的备课时间约为一周左右,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走向课堂进行实际教学。微格教学结束后,学生要在课后对自己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参与听课的学生对每位授课者进行评课,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感受了课堂教学的全程,提高了上课的能力,而且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对上课者进行评课,也提高了学生评课的能力,从中取长补短,改进教学。

3、课堂互动

上课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保证课堂有效进行,维持学生听课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即时穿插一些互动性题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地位。在相关教学内容的讲授中,选择了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如让学生谈自己的成长感受,进行心理测试,玩心理游戏、即兴讲演等。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形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和积极主动性必将得到明显提高。

三、加强实践教学,在中小学实际教学中锻炼提高 论文联盟www.LWlM.cOm

加强与中小学校的联系,注重从实践中发现和研究问题,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这是《教育学》课程走出课堂走向课外的必然要求。教师可在课程讲授结束后,专门组织学生进行中小学课堂听课和课堂教学实习活动。这种真实环境下的教学实践,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实现学生将抽象教育理论、模拟课堂教学经验与教学对象——中小学生和各学科教学实际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查缺补漏,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在组织教学实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参与,跟踪指导,并指定中小学教学一线的教师参与学生的指导和培养工作,共同做好学生的实习工作。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详细安排和全面动员,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都要进行定期的思想汇报和工作小结,促进其在反思的教学实践中成长。

教育学说课稿

教育学说课稿

教育学中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培养老师的一门重要课程,共有十四个章节,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培 养和建立班集体》是人教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教育学》第十二章班主任工作中第二节的内容。 本章节的教学目的为: 1.能正确理解班集体的概念及其教育作用; 2.了解并掌握培养和建立班集体的一些方法; 3.学习通过班集体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学重点: 培养和建立班集体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 法,讨论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1、讲授法 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 位,对班集体的概念及其教育作用进行讲授;

2、讨论法 重视师生互动,在互动中一点点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思考并积极 的参与,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多媒体演示法 引入音像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案例法,让学生养成积极投入的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3分钟) 我设计的导语是:上一次课我们已经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任务以及班主任的素质要求,那 么培养和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开展班级工作的基础,那么 什么才是好的班集体呢?此导语既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与小结,同时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展 开,利于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 环节2:落实基础(30分钟) 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新课的内容:班级、群体和班集体的区别,班集体对学生的 教育作用。 接下来, 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让学生谈谈培养和建立班集体的方法, 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讨论边思考, 从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最后,结合案例法生动的讲授如何通过班集体的力量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环节3:拓展延伸(7分钟)教师以多媒体出示相关案例,通过音频资料,拓展学生的思维 局限性,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情商等等 环节4:课后作业(5分钟) 怎样培养和建立班集体?设计一个主题班会?你认为应该怎样教育后进生? 此环节的作用一方面巩固知识点, 另一方面也发挥学生想象力, 理论联系实践, 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略)

教材内容提纲 一班集体概述

1、班级、群体与班集体

2、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班集体一经形成就成为强大的教育力量 班集体为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班集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班集体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二培养和建立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有正确方向,适度,由易到难逐渐提高,近期目标与远景规划相结 合

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制订规章制度

3、培养正确的舆论、树立优良的班风和传统

4、引导和转化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5、开好班会:班级例会,主题班会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富有意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班级整体和全体成员活动的主体

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产生后进的原因:环境教育、学生自身

2、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建立诚挚的师生感情、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 用、运用教育的合力、反复抓抓反复

第19篇:保险学说课

《保险理论及实务》说课稿

经济管理系:代美侠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和作用

《保险理论及实务》课程是经管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本课程阐述的是保险理论及实务的最一般规律、保险理论及实务的基本理论,介绍保险基本业务和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保险理论及实务的研究对象、树立对保险理论及实务的正确观念、牢固掌握保险理论及实务的最基本概念、初步了解保险的基本业务,为分析实际保险案例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保险理论及实务》也可以更好地完善经管各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保险学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保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体系,并使学生掌握学习保险的基本方法。具体要求学生了解现代保险的概念及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了解现代保险的功能及作用,掌握现代保险运行的基本原则,保险合同的要素、订立与履行,熟悉保险的运作,理解保险实务的构成,掌握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运作。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管理学》,《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等课程。

后续课:《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证券投资学》,《财务管理》,等课程。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面向会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学生开设,具有授课学生多、理论性强、基础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在教学中,根据高职生人才培养要求和教学大纲,把国内外现代化的保险企业经典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剖析,将过去以知识单元为主线的专业知识融会于一个案例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融会贯通能力,拓宽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保险案例中不断出现的新业务也引导学生将考虑问题的思路不拘泥于课本,而是独立思考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了预期目的。在授课环节之后,突出讨论课的作用。通过讨论,为学生搭建一个关注、参与专业热点的平台,选择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参与探讨问题的热情和语言表达、观点表述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影像和图表,以直观的形式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情,将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后企业调查实践、课后作业及讲评等多种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形式巩固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企业调查实践和自学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正确地掌握保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保险发展过程与前沿问题,使学生初步具备保险操作和管理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符合21世纪人才战略要求和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课程难点:建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解决办法:

(1)针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课程重点内容,使用丰富音频、视频资料和案例分析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保险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理解。从总体上看,主要采取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础,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后练习、课后能力培养、课后辅导答疑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互补的形象教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弥补课时的不足;课后练习温故知新;课后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课后辅导与作业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2)针对实践教学内容少的问题,从企业、行业保险的社会实践调查、案例收集与分析等方面,开展实践环节与其教学内容的建设。

五、参考资料

除了使用的教材外,至少向学生推荐3本以上的参考书,推荐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保险报刊杂志和网站,在教学中要介绍保险领域最新的知识,使学生学会收集、摘录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参考书:

1、《保险理论与实务》,郑玮华、迟美华主编,大连出版社,2008年4月

2、《保险理论与实务》,许谨良 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3、《财产保险及案例分析》,曾明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4、《人身保险》,池小萍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5、《保险学》,钟明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参考网站:

1、泰康人寿 http://www.daodoc.com/life/

2、中国保险网 http://www.daodoc.com/

3、安徽保险网 http://www.daodoc.com/ahbx/

《保险理论与实务》 第三章 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损失补偿原则

一、本章节在教材中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保险业在社会保障事业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在宏观经济中也已成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保险业务深入人们的生活。对于人们掌握可以对什么买保险,保险时履行什么责任,什么原因造成的损失可以得到补偿,补偿的限度怎样至关重要,通过本章的介绍,这些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因此,本章节在《保险理论与实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要求:

本章属于保险基础的一部分,通过本章的教学,目的旨在要求学生了解保险的基本原则,包括保险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代位原则和分摊原则;掌握这些原则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并能运用这些原则解决保险合同与保险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损失补偿原则的概念;

2、损失补偿原则的内容;

3、代位追偿原则的概念。

理由:

损失补偿原则在财产保险理赔中应用最为广泛,因此,要重点掌握损失补偿原则的概念和内容;为了维护保险公司利益,同时为了追究第三者的责任,产生代位追偿原则,要重点理解代位追偿原则的概念。 教学重点的突破:

对“损失补偿原则”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大量的案例教学,简单明了且易懂,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

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环节设计

1、复习

由学生回顾上次课的重点内容

2、导入课题

通过实际的案例导入课题:损失补偿原则

3、教学内容

损失补偿原则概念,内容,例外,派生原则:代位追偿原则、重复保险的分摊原则,案例讨论评析。

4、课堂总结

本次课主要讲述了损失补偿原则概念,内容,例外,派生原则:代位追偿原则、重复保险的分摊原则。重点掌握的内容是损失补偿原则的概念;损失补偿原则的内容;代位追偿原则的概念。

5、布置作业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损失补偿原则方面的经典案例。不用做在作业本上,但下次课组织讨论经典案例。

六、板书设计:

损失补偿原则

概念 内容 例外 代位追偿原则 重复保险的分摊原则

七、设计总结

总之,本课的设计主要是教学过程采用对比、提问、视频、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方式,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相结合。本设计也是我对课程改革的一点探索,希望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第20篇:国学说课

《推己及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关于今天我讲的这节国学课,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关于选课

当我们的校长说你能不能讲一节国学课的时候,我当时很茫然。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该给三年级的孩子讲点什么呢?虽说,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们背过几天的《三字经》,《弟子规》,但是那是一种“不求甚解”的学习。现在,既然要专门的讲,就应该不只是背诵,还要做一些理解感悟。并且,通过学习能多多少少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起到一点点的指导作用。一部作品,要能代表我国的古典文化,又能对今天的言行有指导作用。思来想去,我想到了《论语》。三年级属于国学启蒙阶段,所以我选择文化史上影响巨大的《论语》来学习,我们都知道,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仁”即施仁政而《论语》主张“仁、义、礼、智、信”,所以我选了其中一段关于“仁”的对话。第六章《雍也》篇。

二、说教学目标。

三年级的孩子,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决定了这课不能讲太深。所以我把本课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的读对话,并能背诵。

2、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对话的主要内容,懂得怎样做一个仁人。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传承中华文明。

三、说思路 “生本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经典著作也不例外。学生自己产生疑问,才有探究,解决的兴趣。今天所学的语段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们对文言文的理解,不仅只是字面,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经典著作中蕴含的人文理念才能被学生吸收,经典著作的教育价值才能得以体现。让学生在40分钟里,理解《论语》经典选段,并且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达成目标,突破难点,我主要突出了一下几点:

1、层次清晰:整堂课共分四个篇章第一篇章,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读,初步了解学习的内容。第二篇章,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这一部分让学生明白孔子关于仁的标准,怎样做一个仁人。第三篇章,熟读成诵——我乐背。第四篇章引经据典勤积累——格言美。积累其它著作中的有关仁的名言。

这四个篇章过渡自然,层层深入。2,选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学习,讲故事、自己讲,互相讨论等融入浓浓的生活气息,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听得懂,并对古典文学产生兴趣。

最后,我想引用泰戈尔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说课“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虽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润物虽无声,但能“于无声处听惊雷”。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唤醒、引导、鼓舞学生。

语文教学说课教案模板下载
《语文教学说课教案模板下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