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高一音乐教案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6 15:03:18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一音乐教案

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教学目标

1、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标题音乐的一些基本特征。

2、认识、了解柏辽兹。

主要教学内容

1、《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2、柏辽兹及标题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

聆听作品并能基本理解标题音乐的音乐情绪。

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相关准备

多媒体设备、《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播放音乐。

二、问题探究

1、请学生阅读屏幕文字并请1-2名学生简述新信息点。

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是浪漫注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又一综合性音乐形式,这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这种说明主题思想的文字,就是标题。在器乐音乐中,“标题音

乐”往往与“纯音乐”(非标题音乐)相对应,“纯音乐”意指没有标题说明的器乐形式。

2、教师评价与点评。

三、作品鉴赏

1、《幻想交响曲》作品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完成于1830年的《幻想交响曲》、是柏辽兹最著名的交响乐作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的构思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的音乐的特色。《幻想交响曲》还有一个副标题—“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段”、这个艺术家就是作曲家自己,因而这是一部自传式的标题交响曲。交响曲的五个乐章都有各自的小标题:“梦幻与热情”、“舞会”、“田野景色”、“赴刑进行曲”和“妖魔夜宴之梦”。柏辽兹为第二乐章所写的标题说明是:“在一个喧闹而华丽的节日盛宴的舞会上,艺术家遇见了他的恋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她的形象总是萦绕着他,使他内心很不平静。”(偷偷告诉大家:其实也是柏辽兹的单相思而已)这是一首圆舞曲。在一小段引子之后,小提琴奏出温柔、典雅的圆舞曲旋律。随着音乐的发展,最后变得十分辉煌。作曲家在这个乐章中特意采用了两架竖琴,使音乐更富有诗意,更贴近作曲家的心境。

2、完整地聆听音乐

3、活动一:唱音乐主题。

4、复听音乐并要求学生在听到主题音乐出现时能给教师一个笑脸。

5、教师点评并介绍有关背景故事。

《幻想交响曲》1830年12月15日在巴黎首演。当时,柏辽兹是巴黎音乐学院26岁的学生,他单恋于爱尔兰女伶哈里特 .史密森,他把史密森当作朱丽叶,这部作品应该说是单恋结出的果实。作品出版时,柏辽兹注有如下的作品标题说明: “一个具有想象力的年轻音乐家在沉睡不醒,梦中出现一些奇怪的幻觉。而他的感觉、情感、记忆全在他头脑中转化为一些乐思与形象。那恋人本身对他来说也成为一个旋律,就像是一个固定观念,他到处都看得见听得见它”。这部标题音乐中感情丰富,充满各种变化多端的色彩组合。

6、复听音乐

7、活动二:指挥模仿秀

(1)欣赏指挥家的表演,请你模仿他的指挥动作。

(2)请你指挥第二乐章《舞会》。

8、作曲家介绍

(1)阅读屏幕文字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12岁就开始尝试作曲。其一生不断从莎士比亚这位英国文豪的剧作中寻得创作灵感,如管弦乐序曲《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同时,他也从其他文学名著中汲取养分,如《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就取材于拜伦的诗作,而《浮士德的沉沦》则来自歌德的诗剧。

(2)听广播《柏辽兹的故事》

9、活动三:配乐诗朗诵

(1)自由朗读莎士比亚的抒情诗

如果音乐和诗歌彼此可以协调,它们原是姊妹,想来应该如此,那么无疑我们就应该白头到老,因为你喜爱音乐,我又非常爱诗。你热爱道兰德,他神奇的琴音使无数的人忘掉了人世悲苦;我热爱斯宾塞,他崇高的风韵,人人熟悉,用不着我为他辩护。你爱听音乐之后福玻斯的竖琴弹奏出的无比优美的动人乐章,而能使我陶醉的最大的欢欣,则是他自己无拘束地浅吟低唱。诗人们说,音乐之神也就是诗神;有人两者都爱,两者集于你一身。

(2)请2-3名同学在音乐主题的背景中朗诵,教师及时作点评。

(3)师生合作诗朗诵

每小组一名学生,共四名和教师一起配乐朗诵。

四、课堂小结

请一名学生小结本课的收获。

五、拓展探究

1、活动四:《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能够引起不同的联想,请根据你的感受,发挥想象力,试着为这个乐章写一段短文。

2、课后了解其他标题音乐作品2-3部。

推荐第2篇:高一音乐 藏族音乐教案

藏族音乐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具有藏族音乐特色的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意境;并体验藏族舞蹈弦子、锅庄、踢踏基本动作要领;

2、能独立或与学生一起对藏族音乐作品特点进行讨论、分析并积极参与具有藏族风格的音乐演唱与舞蹈。

教学重点:学生对藏族音乐中弦子音乐、锅庄音乐、踢踏音乐的表演 教学难点:师生合作环节的引导、把握和组织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水袖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教师演唱着《青藏高原》歌曲,徐徐走进教室,给人以天籁之音苍穹回旋之感,引起学生对藏族音乐的期盼)。

师: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歌,大家感觉如何? 生:好听。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欣赏几首好听的歌曲,请大家想象它的歌名和演唱者。 师师:是的,这样的歌曲实在太优美了,它优美的旋律、高亢的音区、独特的衬词,使我们由衷地喜欢演唱,那么大家知道这些歌曲带有哪种民族特色吗? 生:藏族

打开课件,亮出课题——藏族音乐

二、新课导入

师:(接上),对!藏族,他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一朵美丽的奇葩。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省等地区,在解放前,藏族同胞生活在奴隶社会,人们深受农奴主的剥削与压迫;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昔日农奴翻身做了主人,藏族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流动播放《布达拉宫》、《翻身农奴的笑脸》、《庆丰收的舞蹈场面》的画面) 师:让我们乘着时代的列车,进行一次藏族音乐的旅行。 (播放演唱、演奏、舞蹈的画面)

三、欣赏体验

(一)、声乐部分——民歌

师:西藏民歌是西藏民间文学中瑰丽的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西藏民歌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本身的演变,具有可诵、可唱并能随歌伴舞的特点。其结构和表达形式分,分为“鲁”体和“谐”体两大类。

灯片显示

“鲁体”民歌又分为“拉鲁”--山歌和“卓鲁”--牧歌。

师:接下来请欣赏一首非常有名的藏族酒歌,我们一起去感受他现场的热烈气氛。 欣赏酒歌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大家一起来唱唱! (出示酒歌简谱旋律)

师:大家欣赏了,也唱过了,现在请同学来回答,酒歌在藏族民歌中属于哪种体系? 师:西藏素有“民歌海洋”的美称,美好的氛围,营造出许多优秀的歌唱家,例如:才旦卓玛,中庸卓玛,韩红等 (用照片显示,带简介)

(二)器乐

师:说到这,优秀的民族歌舞肯定要用自己的民族乐器来伴奏,那么他们有哪些乐器呢? 师:这么多稀奇古怪,令人耳目一新的民族乐器,他们的音色和表现力如何呢。下面我们欣赏由牛角琴作为独奏乐器的演奏吧。 欣赏藏族特色的器乐曲

(三)舞蹈音乐

师:西藏也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藏族人民与新疆、蒙古、朝鲜等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藏族音乐是由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表现的。而弦子、锅庄、踢踏又是其中最有名也最为广泛流传的。

弦子、锅庄、踢踏(亮出标题)

2 师:在这三种歌舞中间,又以弦子最为抒情柔美,现在老师现场给大家表演一段弦子,好吗?

生;好!

(点击弦子音乐片段) 教师展示舞蹈弦子

师:大家刚才一起欣赏了弦子,它抒情悠长,而锅庄比弦子更为热烈、活泼,一般都是在欢乐喜庆的节日中,围成圆圈进行舞蹈。所以他也叫做“圆圈舞”;而踢踏呢,又比锅庄更加强劲有力,它一般采用2/4拍子。节奏紧密、明快,富有动感。

(在讲到锅庄时,点击锅庄舞蹈画面) 师:老师把它的基本动作给大家展示一下。 (教师展示基本动作,两个乐句)

师: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优秀舞蹈,这是完全由农民兄弟表演的踢踏舞。 (点击踢踏音乐片段)

师;在尽情的欣赏之余,大家仔细回味一下,弦子、锅庄、踢踏这三种歌舞,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的方向:教师鼓励评价。

教师综合弦子、锅庄、踢踏的特点 灯片显示

四、课堂讨论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藏族音乐,可以从音乐中使我们领略到藏族同胞生活在蓝天、白云、、羊群、红花、绿草之中。你分析一下,藏族音乐为什么这么好听?它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又是受哪些因素所影响的?

(学生讨论) 师总结:(出示灯片)

五、拓展延伸

3 师:民歌是一切创作歌曲的源泉,在生活中,有哪些具有藏族音乐特色的歌曲呢?接下来让同学们把自己熟悉的具有藏族音乐特色的歌曲展示出来。

(幻灯片标题——赛歌会)

师:有请主持人,记分员。 (主持人宣读比赛规则。)

学生活动:分两组,十分钟内展开赛歌,哪个组唱的多获胜。 记分员宣读比赛结果

六、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藏族的民歌、器乐、舞蹈音乐这三类音乐,并从情感体验中,懂得了藏族人民以音乐独特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现在,让我们跳起欢快的踢踏,来结束这次的音乐之旅吧!

(音乐中,师生自由发挥,载歌载舞,下课)。

推荐第3篇:高一音乐阳关三叠教案

一 教学内容 :《阳关三叠》 二 课时安排:

20分钟

三 课型:

单一课型 渗透式欣赏教学 四 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

五 教学目标: 1 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

2 认识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3 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在表现送别场景这一特定的内容上,《阳关三叠》和其他音乐艺术形式有什么区别。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

六 教学重点 :体会《阳关三叠》正确体会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作者与朋友之间的友谊

七 教学难点 :对歌曲《阳关三叠》创作背景的理解,对诗词的理解,音乐的内涵

八 教学方法 :设疑法 情景创设法

讨论法 演示法

九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背景音乐《送别》

师:同学们,谁知道课前听的这首歌曲的曲名是? 生:《送别》

师:这是一首三十年代的电影歌曲,它描写了现代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情绪。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那古代人在送友离别时,是怎样来抒发和表达感情的呢?有没有同学知道一些关于古人送友离别的诗句? 生: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古代人送友离别的诗,下面请同学们朗诵这首千古绝句,看谁的感情表达的最真切,最富有音乐感。出示课件。

朗诵《阳关三叠》后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听完你们的感受,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下乐曲《阳关三叠》

二 欣赏歌曲

师:欣赏完这首乐曲请同学们说说这首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境?

生: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深沉、惆怅、

师:〈〈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原名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琴歌,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7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诗中安西----指今天的新疆乌鲁木齐一带,渭城----指今天的陕西渭水北岸,阳关----指今天的玉门关一带。因原诗中有这两个地名,所以也叫《阳关曲》或《渭城曲》又因当时在演唱时将王维的这首诗反复咏唱了三次,故称《阳关三叠》。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

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之情,谱入琴曲后又加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感人至深。

下面让我们投入到作者的感情世界里再欣赏一遍这优美的乐曲,让我们也深深体会下作者与其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

师:刚刚我们有说到,《阳关三叠》是一首琴歌,琴歌是随古琴边弹奏边吟唱的歌曲。哪位同学了解古琴或见过古琴? 出示课件 古琴:请看古琴,它是一种七弦琴,在中国已经流行三千多年,从古至今,独一无二,常流行于文人雅士之中。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感受古琴的音色。

生:(师启发学生)古琴:高雅、含蓄、悠远、情意绵绵

师:欣赏完这首感人的《阳关三叠》,有哪位同学还知道王维的其他作品

生:使至塞上

师:由于他曾出使塞外,到过居延(今甘肃凉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的是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这样极富塞外特色的诗句。后来他的朋友元二要去更远的西安,他便写了今天所欣赏的《送元二使安西》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十 激发练习

1、填空:〈〈阳关三叠〉〉根据唐代诗人----的------而谱成的琴歌,在曲中共反复了-----次。

2、《阳关三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讨论)

十一 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欣赏课学习,同学们又了解了一位著名的,人、画家、音乐家王维,从我们学习的古代歌曲《阳关三叠》可以看出,古人在感情表达上描写的非常细腻,感人至深。不愧是我国古代音乐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千百年来传唱不绝,可见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更加热爱我国的古代音乐和我们的国家。也学会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谢谢大家的合作,下课

推荐第4篇:高一音乐 音乐的基本要素教案

课题:音乐的基本要素 教学年级:高一(或高二)

教学目标:

一、能在聆听与感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用简短的话说出节奏、旋律、音色、和声、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能主动探索音乐的欣赏过程,并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对比、合作、探究、练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我们总是感觉到学生的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启始课后,我设计了这堂以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重点的常规课,补充了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后面的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来源:Z_xx_k.Com]

一、导入

1.聆听音乐,根据感受选择相应的词语。(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写出相应词语的序号。)

(1) 欢快活泼(2)优美抒情(3)雄壮有力(4)悲惨凄凉

音乐(1)《乱红》(钢琴与笛子) 音乐(2)《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音乐(3)《江河水》 音乐(4)《喜洋洋》 2.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3.导题: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呢?

二、表现与感受

(一)节奏与旋律[来源:学科网ZXXK] 1.请同学把下面这一部分内容表达出来。

3 3 3 2 3 6 5 3 2 3 6 5[来源:学.科.网] 2.节奏

问题:假设这是音符,好听的音乐,少了什么?——节奏

3.旋律

(1)有了节奏,数字变成了什么?——旋律

(2)旋律的进行:上行、下行、平行、波浪型(举例说明) 4.探讨:旋律能脱离节奏单独存在吗?反过来呢?

(二)和声[来源:学科网ZXXK] 1.出示《欢乐颂》曲谱,比较不同处。(有和声)

2.演唱,体验和声。学生唱《欢乐颂》高声部,老师唱低声部。 3.欣赏[来源:学科网] (1)歌曲《音乐故事》(蝌蚪合唱团演唱)(和声饱满时用手势引导学生) (2)民乐曲《春江花月夜》主题(感受乐曲的意境美)

(3)管弦乐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主题(感受乐队的磅溥气势)

(三)音色

1.聆听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童声) 问(1)属人声中的哪一类?

(2)假如用男中、男低来演唱,表现出来的意境合适吗? 2.人声的分类。(学生回顾)[来源:Zxxk.Com] 3.听辨音色(分组抢答)[来源:学+科+网Z+X+X+K] 笛子、二胡、长笛、小提琴、唢呐、大提琴、小号、古筝等。 4.聆听乐器音色。(学生不太熟悉的)

单簧管、双簧管、短笛、大管、大号、圆号等。[来源:Z+xx+k.Com]

(四)速度与力度

1.对比欣赏《隐形的翅膀》与《保卫黄河》。问题;速度与力度能不能换一下?[来源:学|科|网Z|X|X|K] 2.请用演唱来证明。

(五)调式、调性、织体等。(在以后的课堂中再学习)

三、巩固。

1.聆听《春节序曲》(片段),你能听到哪些音乐要素? 2.学生分组回答。

四、音乐的欣赏过程

1.说说你欣赏音乐时有怎样的心理过程。 2.音乐的欣赏过程:

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审美评价 3.思考:是不是每个人都按五个过程的顺序走?每次欣赏每个过程都会有?

五、小结。

音乐要素决定着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风格流派等,我们要借用音乐要素这一钥匙,打开音响世界之门。

[来源:学科网ZXXK]

推荐第5篇:高一情感之声音乐教案

第2节 情感之声 【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2、能分辨出音乐的段落、体裁、演奏乐器及表演形式。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沃尔塔瓦河的主题音乐并根据图片划分段落.【教学内容】

1、欣赏三首不同情感的作品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特点.

2、了解音乐小知识合唱、交响诗套曲。

3、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4、学唱阳关三叠主题。【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音乐与情感的作用和意义.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学唱曲谱.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二【导学过程】导入: 1很高兴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这节音乐课,今天的主题是情感之声。 设问:人类的情感有哪些?母爱、友情、爱情等 2聆听流行歌曲片断请学生说出哪种情感? 《朋友》《懂你》《好大一棵树》 二新授: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分析三首作品 (一) >:

1、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

2、对比小提琴版探究找出作品的异同? 讨论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3、组织评论乐曲再重复时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4、请同学介绍歌曲背景、曲作者等。

歌曲背景: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作于1880年。原作为一首歌曲,是作者所作的包括八首歌曲在内的歌曲集《吉普赛之歌》中的第四曲。本曲后来被改编为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的独奏曲以及管弦乐曲、合唱曲等形式。除了大量的器乐作品之外,德沃夏克还创作了不少歌曲,其中歌曲集《吉普赛之歌》被认为是他歌曲创作的顶峰。本曲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在行板速度上轻轻流动的旋律,带有摇篮曲的摆动感,句尾的切分节奏和大跳音程更增强了波浪式的起伏感,曲调温和亲切,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当这一抒情的旋律再现时,前两句增加了一些装饰变化,后面的乐句则有新的发展,形成了全曲的高潮,流露出一种难言的伤感,催人泪下。最后乐曲用哀婉动人的旋律终曲,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 《阳关三叠》:

1、聆听 思考: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何为三叠?作品中两段插部音乐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2、教师讲解歌曲背景。

阳关三叠背景:古代琴歌。唐代著名歌曲,歌词即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阳关”(今甘肃敦煌南、玉门关南)、“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三叠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

3、学唱第一叠主题。

4、小知识:合唱 (三) 《沃尔塔瓦河》: 1了解斯美塔那和民族乐派:

2、、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创作背景:此曲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斯美塔那是在丧失了听力后用心灵谱写这组作品的,并在每个乐章都加上了内容的说明。1874年的一个秋天,后来被誉为“捷克音乐之父”的斯美塔那,慢慢地走上查理大桥。此时的斯美塔那已完全耳聋,可怕的是他患上了一种“啸鸣性”耳疾,发作起来,满耳全是尖锐的啸鸣声,他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万分,他已厌世,他想结束自己的生命。“那天清晨,我缓缓地走向大桥,没有人知道我想干什么,就在这时我突然听见了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在撞击查理大桥的声音„„”,斯美塔那惊喜地扑向桥栏,眼睛紧紧地盯着瑞急的河流,他的热泪夺眶而出,一段优美的旋律在他心中响起„„。

3、了解作者:德沃夏克 斯美塔纳(略)

4、视频了解 《沃尔塔瓦河》创作背景以及留经的地区.

5、聆听乐曲片段选择相应图片及不同的乐器: 山涧小溪 长笛单簧 宽广的河 舞会单簧小提 暮色中的河小提单簧 峡谷激流铜管打击 奔流的河单簧小提

6、分段聆听,老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力度 速度 情绪的变化?

7、音乐小知识:交响诗(学案) 三拓展: 播放>让学生看视频学唱并做手语,感悟母爱的伟大,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感恩社会\\学校\\父母,懂得珍惜生命.四小结与作业

1小结: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善于表达人类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在漫漫人生路中,音乐以其独有的方式抒发着人类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让我们做有心人 去感受人类中不同的情感.2作业:搜集整理关于友情的歌曲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推荐第6篇:高一音乐 音乐与人生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节 音乐与人生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爱心用心专心 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

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

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

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

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

知识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

爱心用心专心

2们的生活质量)。

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

一、第二自然段。

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4、旋律的特点

旋律:也称做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旋律。

依据书本讲述旋律的走向

5、调式基本知识

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主音)为中心构成一个体系。如大调是、小调式、五声调式。

四、鉴赏《草原牧歌》

(三)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

提问:

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爱心用心专心

3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

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压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 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 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五、拓展

(五)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

1、

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

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爱心用心专心 4

推荐第7篇:高一音乐 音乐的体裁教案

课题:音乐的体裁—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 课型:欣赏课 教学对象:高一 教学目标:

1、聆听《我爱你,中国》《菩提树》《马赛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中外创作歌曲的的基本特征

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2、引导学生参与和感受

3、启发学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用具:钢琴 录音机 教学配套磁带 音乐光盘与媒体 教学重点

1、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

2、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学生在婉转抒情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欣然 1 入座

教师:(1)请问刚刚欣赏的歌曲它的演唱者是谁?(张也)你们会唱吗?

(2)说说在欣赏过程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 (流畅 激越 抒情 歌词真挚 亲切感人)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首歌曲创作于1997年,第一段曲词婉转抒情,音调上有江南一带民歌的特点,之后是一个副歌性质的颂歌,音调激昂有力,歌中唱出了20年改革开放后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意气风发,自信,自强地走向21世纪时的喜悦心情与昂扬斗志,是一首优秀的群众歌曲,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艺术歌曲与群众歌曲

二、欣赏女声独唱《我爱你,中国》,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该歌曲属于什么唱法?(美声 ) 你知道该歌曲的体裁吗?(颂歌) 你认为该歌曲属于音乐美的哪个范畴?(崇高美) (2)歌曲分几个部分?(三部分)各部分的节奏,旋律有什么不一样,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引子:节奏自由,旋律起伏,把人们引入百鸟俯瞰中国大地,引亢高歌的艺术境界

第二部分:节奏平稳,旋律委婉,深沉,含蓄,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 第三部分:旋律富有动力,写出海外儿女炽热的爱国情感

教师总结;《我爱你中国》是我国作曲家郑秋枫于1980年创作的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外国的艺术歌曲风格

2 (3)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聆听中文版《菩提树》并回答问题 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 音乐体裁?(抒情歌曲) 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 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4)讲解舒伯特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5)引导学生讨论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 歌词: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歌曲

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 演唱水平:对演唱技术多有较高的要求 表现手段作曲技法:比较复杂,曲调表现力强

三、说说唱唱你还知道哪些国内外的艺术歌曲

四、欣赏《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歌词:通俗易懂 节奏:轻快,简洁 演唱形式:合唱 欣赏《马赛曲》 音乐体裁;进行曲 节奏:铿锵有力

演唱形式:合唱

教师总结群众歌曲的特点:

群众歌曲的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生活有关,他体现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人民对社会生活的关心。它的曲调以雄壮豪迈的居多,音域不太宽广,结构亦不复杂,歌词一般通俗简练,易于上口。

特别说明: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时很难严格地将它们区分开来,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歌曲,群众歌曲的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五、唱一唱《我的未来不是梦》你认为它那种声乐体裁,请说说你的理由。

六、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走进新时代》,学生在欢快热情的音乐声中下课

推荐第8篇:高一音乐 走进京剧教案

《走进京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特色:京剧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不可能用一节课讲完,本堂课从选材到组织,能简便地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京剧的特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智取威虎山》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老师演唱两首京剧的歌曲,让学生猜歌名。 介绍京剧的历史。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

1 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乐队

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打击乐。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 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五、重点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欣赏《穆桂英挂帅》中《猛听得金鼓响》选段,和《红灯记》中《血债要用血来还》选段,分析花旦和老旦的音乐特色。

花旦:细、娇柔。老旦:粗、厚实。

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 2 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2、念:

欣赏《失街亭》中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

很显然,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总之,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3、做:欣赏《拾玉镯》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

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

4、打:欣赏《三岔口》

“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京剧的武打范围广,难度大,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刀枪满台飞,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京剧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 3 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六、欣赏《唱脸谱》。

展示中国的文化遗产,引起学生的骄傲和自豪——我是中国人。

七、总结和拓展。

作为当代的青年应该怎么样继承和发扬京剧音乐?

推荐第9篇:高一音乐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流行音乐

一.教学设想:

1.根据学生的兴趣趋向特点设计教学的思维与模式

2.建立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抽象认识,利用学生已掌握和理解的知识概括方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延伸的拓展教学

3.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语言诱导,让学生在这课堂中轻松有条理地认识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并能更进一步理解中国流行音乐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2.对不同时期的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特点有所了解,并能举出不同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流行作品

3.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喜爱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三.教学重点:

能够较好掌握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主线历程,热爱中华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四.教学难点:

在欣赏探究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

[放影音资料]〈〈天堂〉〉

导入:相信同学们对这首歌曲耳熟能详,是由蒙古歌手腾格儿演唱的〈〈天堂〉〉,那么同学们最喜欢在音乐课上唱什么类型的歌曲呢?——流行歌曲

今天老师有幸和大家共同来探寻一个话题:中国通俗音乐及其发展历程[放课件] 同学们光喜欢唱流行歌曲,那你们又是否知道: [放课件]a.流行歌曲的正确定义

b.流行歌曲是什么时候在中国才有的呢?

c.中国最初的流行歌曲的“鼻祖”是谁,其音乐作品的特点怎样? d.它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的呢?

在今天这节课里,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带着这些问题,一一找寻答案。

(二)新课教学:

[放课件]通俗音乐又称流行音乐,它是指自身朴素简洁的音乐语言,流畅易记的旋律,活泼而富有特点的节奏以及更加贴近生活的情景和感受,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乐器曲和歌曲。

这是用文字对流行音乐的概述,在今天这节课里,我们着重欣赏找寻的是流行歌曲的发展历程。

同学们都知道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也是一样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那么探究为同学们所喜爱的通俗音乐的民族发展是我们今天了解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一条主动脉,下面我们就以时间年代为线索 以作品民族化发展为创作元素,对中国流行音乐作详细的追根寻底。

1.30年代末40年代初: 中国流行音乐的源头在哪呢?

1927年,著名音乐家黎锦辉先生创作〈〈毛毛雨〉〉标志着中国通俗音乐歌曲的诞生。黎锦辉先生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这时期的佳作还有贺渌汀的〈〈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任光的〈〈渔光曲〉〉代表人物有:周旋。

[互动]哼唱其中的作品,学生对最初流行歌曲的认识程度 [放课件]〈〈春天里〉〉学生可跟着影音资料看着曲谱轻声哼唱

时代背景及其特点: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通俗歌曲起步并不健康,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通俗歌曲,走上了一条远离时代的畸形道路,总体说早期中国通俗歌曲作品题材狭窄,情调萎靡,趣味平庸,演唱矫揉造作,打上了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烙印,随着抗日救亡的时代要求和救亡歌曲的兴起,当时的通俗歌曲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板书]主动脉:民族化发展

流行音乐的“鼻祖”:黎锦辉

时间:1927年〈〈毛毛雨〉〉

音乐特点:题材狭窄,情调萎靡,打上了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烙印 2.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的概念一度被轻音乐所取代。1955年天戈创作的〈〈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首影响较大的优秀作品,旋律轻快,活泼,加上三拍子的圆舞曲律动,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注:附带介绍轻音乐

60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是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一批优秀抒情的歌曲被戴上“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受到公开的批评,在此后二十多年间,中国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

2 社,三年自然灾害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通俗音乐基本上销声匿迹,期间代表作品有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九九艳阳天〉〉

注:收集更多的这时期的代表作品 [放影音资料]〈〈九九艳阳天〉〉 [板书]1949年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强调阶级斗争,通俗音乐处于空白状态 3.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

黎锦辉先生音乐在当时渲染了一种萎靡颓废的情调,但他的音乐民族化的创作方向很好的在台湾,香港继承和发展,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一些新的文化理念和思潮一涌而进,音乐领域人们疲倦了“强,硬,响,快”的风格,很容易或者说一股脑儿就接受了港台音乐的“清新,温和,优美,流畅”和“软绵,颓废,情爱,小资”等音调和思潮,使大陆音乐在一段时间里音乐创作和演唱风格都一味地模仿,港台艺人也首次在中国大陆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最具代表的有张敏明〈〈我的中国心〉〉奚秀兰〈〈阿里山的姑娘〉〉。这一时期题材健康,旋律清新的优秀作品有〈〈乡恋〉〉〈〈乡间小路〉〉。

[互动]你还知道这时期还有哪些家喻户晓的流行作品及其人物代表吗? 如:邓丽君,成方圆,朱明瑛,徐小明 [放影音资料]〈〈乡恋〉〉 4.80年代末——90 年代初

“我曾经问个不休。。。。。”一声惊天动地反叛性的呐喊,终于从中国摇滚乐先锋崔健那嘶哑爆破而又富有磁性的喉咙里蹦出。是啊!人们是应该问一问“什么是我们自己的音乐,我们的音乐怎么了”“脚下的路在走,身边的水在流”难道我们还仅仅是“总在笑一无所有吗”。崔健那富有反叛困惑和号召性的呐喊,终于唤醒了中国的通俗乐坛,80年代末90年代初,音乐家们开始踏上了继西扬中,通俗音乐民族化,艰难而有意义的漫漫长路。

[板书]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港台音乐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最终找到中国流行音乐的精髓:通俗音乐民族化

[放影音资料]〈〈黄土高坡〉〉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伴随着这一优美独特的风格性旋律,通俗乐坛的创作者们终于唱出了自己的酸楚和欣喜。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不都是我们自己的歌吗?此时以独特个性风靡一时的“西北风”席卷而来,其代表作品有我们刚刚听到的〈〈黄土高坡〉〉还有〈〈信天游〉〉〈〈我热恋的故乡〉〉〈〈少年壮志不言愁〉〉等等。这些作品采取了陕北民间音调,明显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吸取了我国北方以黄土高坡信天游的苍凉挺劲的阳刚之气在中国乃至世界流行乐坛一展风采。

3 注:要会唱例举的每一首作品并简单介绍信天游

从音乐体裁方面,器乐,舞蹈,戏曲等民间音乐流源也是流行音乐创作的素材源泉,流行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音乐主体吸取了我国著名琵琶曲〈〈彝族舞曲〉〉中的音调,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则是将东北二人转和评剧的曲调相融渗。

注:要会哼唱〈〈彝族舞曲〉〉的音调。

从民歌民谣素材的运用方面,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有为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另一个广阔天地,少数民族音乐象一朵朵艳丽的奇葩为这个风格的流行音乐创作增添了新的色彩。

如:陈明〈〈快乐老家〉〉——是新疆特色乐器和现代配器手法的运用,让人耳目一新。 郑钧〈〈回到拉萨〉〉——揭开藏风流行音乐神秘的面纱。〈〈青藏高原〉〉〈〈天路〉〉〈〈神奇的九寨〉〉

各地汉民族的音乐也是流行歌曲创作的又一源泉,一首河北民歌〈〈小白菜〉〉曾为程琳演唱的台湾歌曲〈〈酒干淌卖无〉〉那英演唱的〈〈山不转水转〉〉提供了创作基础,其旋律走向和乐句落音都与〈〈小白菜〉〉极为相似。

[板书]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其创作素材来源: a.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坡,信天游 b.器乐,舞曲,戏曲等民间音乐流源 c.各少数民族的音乐 d.各地汉民族音乐

随着音乐世界的接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走向了国际化,21世纪的流行音乐趋于开放式,多元化,涌现了一批同学们喜欢的流行创作歌手,喜闻乐道的就是:周杰伦,王力宏,张韶晗,李宇春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歌手。

[互动]例举他们的作品

(三)总结:

[放课件]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一览表

回顾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已走过了坎坎坷坷80年的风雨历程,其间,有一段时间手当时社会的客观影响,曾经一度迷茫,停止不前,甚至是空白,在寻觅自己创作方向的过程中,终于走向中国特色民族化发展的正确道路,通过今天这节课的了解,我们不仅找到了课前提出的四个问题的答案,同时我们大家更应该正确认识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

推荐第10篇:高一中音乐教案2

高一中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第1节音乐与人生

[课题] 学会聆听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教学目辬]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

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

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 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

2 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

一、第二自然段。

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四、鉴赏•草原牧歌‣

(三)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 提问:

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 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

3 美感。 .

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压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 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五、拓展

(五)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

1、

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辬]: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4 新课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辬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

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

一、二主题。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长江之歌‣

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作品欣赏 (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3)复听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5 [ 教学目辬 ]:

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三、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 教学重点 ]

一、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二、了解民歌体裁 “花儿”与“信天游”。

[ 教学难点 ]:

一、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材分析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

1、•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2、•刨洋芋‣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在表现主题时用叙事的口吻,先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获后的喜悦

6 心情。整首歌曲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也是歌唱者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

3、•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播放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学生在音乐声中入座 营造民歌氛围

一、导入 师生唱西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片段。

1、刚才听到的歌曲曲名是什吗?(•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会唱的同学跟老师一起领唱,合唱部分在老师的指挥下全体合唱。„会唱的多唱,不会唱的也能唱。‟

3、导入新课。

1、从熟悉的民歌入手,冗余度高,提高学习兴趣。

2、心情愉悦的情感交流,用歌声活跃课堂,让学生感受激情和爱。“先声夺人”活跃课堂气氛。

3、全体参与,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到歌唱基础好的学生,师生平等、人人平等。营造轻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以测试的方式在教材的“拓展与探究”的第4题的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臵。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欣赏陕西民歌•脚夫调‣ 引导学生总结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学生找五省位臵,并用“晋、陕、宁、甘、青”等简称填写在相应位臵。

2、用谈话法、讨论法回答:西北的自然风貌、生产方式,以及西北人的语言、性格特征。

1、集体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借景抒情‟。

2、感知音乐的表现手法,聆听歌曲: ⑴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大) ⑵ 了什么演唱方法?(假声)⑶节奏怎样?(节奏自由,句末最为明显。) •上去高 师: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声誉极高、流传甚广的“河湟

7 花儿”的代表曲目,属山歌的一种。

1、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第一次聆听歌曲: 歌曲有几句?(四句)

3、跟唱歌曲两辫:(用方言) 找出句与句之间相同的地方。(第一第二句:头相同,尾不同;第二第四句:尾同头不同)

1、“脚夫”、“婆姨”是什么意思?(“脚夫”又称“赶脚的”或“脚户哥”。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

2、边听边思考: ⑴有几句?„上下两句‟ ⑵音乐情绪怎样?(第一句上行,第二句下行) 师:•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出示测试题:

1、西北地区的民歌旋律、节奏怎样?„高亢悠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

2、表现了西北人民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

3、歌曲内容大都表现什么阶层的生活?„平民生活。

4、师:民歌中对家园的赞颂、对生活的热爱,感情质朴,自然真切,反映大众情感,平民色彩浓厚。

1、运用知识复现法,通过做题,让学生明白,地理环境影响人的性格、生产方式、语言,这一切都与民歌的风格形成有关。

2、渗透民族文化意识,为下一步做铺垫。

1、通过朗诵引导发现:原生性民歌衬词用得多。

2、感受方言语调在歌曲中的作用。

3、通过聆听和思考发现:旋律高亢、节奏自由等特点。

4、引导学生探究“花儿”的风格特征。感受民间歌手演唱时,运用的方言、衬词衬腔、发声方法认识这首歌,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认识“花儿”这种山歌体裁。(关于“民歌体裁”这一知识点,放在本单元结束总结时再精讲。)

1、感受收获后的喜悦心情和幽默、风趣的情绪。

2、探究民歌创作手法“换头合尾|”、“合头换尾”、“鱼咬尾”等。

3、感受和理解四句旋律“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感。

1、探究“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2、了解“脚夫” 常年赶者牲口行走在黄土高原的

8 沟壑,在寂寞无助中,借景抒情,消愁解闷的心情。

3、理解第一句旋律上扬的原因是唱“景”,第二句下行是因为唱得是郁闷的“心情”;“情”与“景”、“上行”与“下行”形成对比。

1、运用口头检查法和直观检查法,根据测试题检查本节课的教学目辬完成情况。

2、让学生明白,民歌的美就在于她的:“原生性”。人们情绪的宣泄和抒发都包含在高亢的歌声中,体现和渗透着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化与情感之中,易接近,贴近民众。

三、拓展与升华 民歌的发展与继续学习。

1、举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西北民歌?„教师和学生都说自己知道的民歌。教师唱出所说的所有民歌片段——好似赛歌。‟

2、听王宏伟的•西部放歌‣、彭丽媛的•刮春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课堂时间,作为机动内容‟

3、同教材上的民歌有何关系?„现代民歌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方法艺术性、时代性更强,教材上的民歌更质朴、纯真,靠口传心授繁衍至今;民歌素材是创作的源泉。‟

1、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民歌的愿望,进一步感悟民歌的真谛。

2、引导学生用动态的、发展的审美意识鉴赏民歌,使我们的学生能受到开放的、最佳的音乐教育生态气候的滋润。为终生喜爱和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教学目辬】

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2、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3、过程和方法: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各组对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做适当的探究。

【教学重点】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过对

9 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大屏幕视频导入。展示三个民族的服装并看舞蹈动作,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三个民族的风格。

(二)学生作业展示:三组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三个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等。

1、介绍蒙古族:每年7月、8月间,草原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源于古代“祭敖包”的仪式,现已成为欢庆丰收的娱乐节日。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除摔跤之外,“那达慕”上还举行射箭、赛马、马术、赛骆驼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蒙古族能歌善舞。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长调流行于牧区,而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区。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马步最有特色,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热情、粗犷的气质。

2、介绍藏族: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转法轮,有许多的庙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颗酒,有洁白的哈达,有闹分裂的*喇嘛,有金瓶签定的转世灵童。

3、教师:下面有请阿凡提大叔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

阿凡提: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新疆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辪、大叔的大八字胡、穿五彩斑斓的衣衫、戴各种做工精细的首饰和绣花帽;节日还举行赛马和叼羊比赛。旅游胜地有:火焰山、天池等地。

(三)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教师提问

10 1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2、这是属于“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

(四)欣赏藏族民歌•宗巴朗松‣

1、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欣赏西藏民歌,请看大屏幕,音乐响起才旦卓玛演唱的•宗巴朗松‣。

2、听后提问:你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给你们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教师: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教师介绍囊玛音调特点。

4、请同学列举知道的藏族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较流行的有•高原红‣、•神奇的九寨‣、•青藏高原‣。

(五)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

1、该曲是一首描写 爱情 的歌曲;主要的演奏乐器是 冬不拉 和 手鼓 ; 歌曲的旋律 明朗、奔放、感情充沛 ,歌词 寓意深刻 。

2、播放一首具有新疆典型节奏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见课件完成选择题 (1)新疆民歌的节奏特点是(do)do 明快 re 缓慢 mi 自由 (2)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是(mi)do 悠长高亢 re 婉转抒情 mi 生动活泼 (3)新疆音乐常用的乐器有(re、mi、fa) do马头琴 re冬不拉 mi 手鼓 fa 热瓦甫

(五) 对比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特点:蒙古民歌: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蒙古乐器主要有马头琴。 西藏民歌:歌声嘹亮、高亢,乐器主要有藏京胡(形制与二胡相近,男子边奏边舞)、铁琴、神鼓等。

新疆民歌: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主要乐器有冬不拉、手鼓等。

(六)三个小组表演比赛:

1、蒙古族进行本民歌接力赛至少要唱四首民歌。

2、藏族请同学出来做献哈达的舞蹈动作。

3、维吾尔族请同学学老师打切分节奏。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一、教学目辬

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和音阶,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3、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后传辫全国。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沂蒙地区出现了一个一再与抗日武装为敌的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为了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打黄沙会‣的歌词,歌曲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打黄沙会‣的歌词改为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歌名定为•沂蒙山小调‣。•沂蒙山小调‣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了第四乐句外,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乐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并且四句拖腔的结音依次收束在re、do、la、sol这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 这首歌曲,在音响资源中提供了两个演唱版本。其一是由王世慧演唱的。她采用方言、按原小调的四四拍演唱,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其二是由彭丽媛演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三四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12 王大娘钉缸 在河南昌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 地花鼓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来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二来是它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王大娘钉缸‣彩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从整体上看,上下句均为6个小节,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如果从上下句的局部看,它们的唱词与衬词部分,明显地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和的色彩。从旋律的运行逻辑上看,上句的歌词部分,结音落在徵(sol)音上,其衬词部分,结音落在商(re)音上,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下句的歌词部分,结音落在宫(do)音上,明显地产生了发展下行的动力需要,其衬词部分,结音回到调式主音——徵(sol)音上,给人以完满结束的感觉。

这首歌曲的旋律,成为•好汉歌‣的创作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乃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孟姜女‣这首歌产生之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婉转、绵延不断。这种“同体变异”的现象,可以让人们明显地看到:专业的或半专业的民间艺人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造。

与•沂蒙山小调‣相比,•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也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

13 式结构。但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四句,采用了“商-徵-羽—徵”的结音顺序。徵音的两次出现,都有一定的稳定感觉。所以,它更多地保留了两句式向四句式过渡的痕迹。而•沂蒙山小调‣的四个结音,是按“商—宫—羽—徵”的逻辑顺序发展的。它更明显地表现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形态。

三、教学重点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四、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我们首先来了解、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授新课:

1、•沂蒙山小调‣(1)、简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提问: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由几个乐句构成?是什么调式? 提问:前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后句开头的字,在文学创作中叫作什么?

(2)欣赏•沂蒙山小调‣(由王世慧演唱),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后谈感受。 提示: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辬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提示:这首民歌创作采用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3)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山小调‣。 提问:与王世慧演唱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在节拍、语言、速度、伴奏和风格方面作一比较。

2、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1)、哼唱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提问:•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歌曲是什么调式?

(2)、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说说用什么乐器伴奏?谈谈听后感受。

14 (3)、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初步认识: ①、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 在于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会不断地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不借助于记谱法,而主要依*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②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是•好汉歌‣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歌仍然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3、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1)、请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 (2)随录音哼唱江苏民歌•孟姜女‣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提问:•孟姜女‣这首歌如何划分乐句?它的前一句句尾与后一句的句头是怎样衔接的?这种旋律发展手法叫什么? (3)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提问: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伴奏和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 提问: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这就是民歌的变异性特征。提醒学生注意每句的落音,进一步认识、探究“起承转合”四句式的民间音乐创作方法。

4、师生共同归纳民歌的音乐特点和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

(1)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密切结合,因而最容易在本地区流传。某民族或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或节拍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十分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民歌的曲式结构一般都比

15 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常用同一旋律不断作反复。(2)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体裁:小调最丰富; 调式:徴、调式最多、其次是宫调式;音阶:六声、七声为多。

5、拓展与探究(1)、第2题、第3题已在前面学习、欣赏中结合完成。(2)在第1题、第4题、第5题中根据自己选择完成其中两道题。(3)一起完成第5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只完成“鱼咬尾”的创作方法,或采用老师给节奏,学生创作旋律的方式,适当降低难度)。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教学构思:

1、•飘逸的南国风‣是本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因而这节课一方面重点感受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另一方面带领学生探讨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是本节课考虑的重点。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辬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真正的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呢?根据实际情况,重组和整合了教材,溶入了较为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采用与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对比、分析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民歌来感受南方民歌的音乐特点。

3、本节课中,重视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和情感体验,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目辬:

1、??聆听本课的几首民歌,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风格特点,初步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初步认识民歌与人们生活环境、地方方言、社会发展的联系。

3、?? 根据东莞本地情况,溶入部分广东民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听视野,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教学重点: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认识民歌之民族风格、地

16 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西北民歌(1)聆听民歌•走西口‣让学生分辨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师: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西北民歌,请同学来谈谈西北民歌都有什么音乐特点呢?(2)师生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复习,加深学生对西北民歌风格的印象,为新课南方民歌的风格对比做好铺垫的作用)(3)播放云南民歌•绣荷包‣,设问:这是不是西北民歌?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导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听辨引进新课)

2、出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

二、新课教学

(一)感受南方音乐风格的特点及民歌的地域特征

1、简单介绍南方民歌

2、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听听歌曲带给你什么感受。

3、请同学谈谈这首歌的感受”

4、•茉莉花‣前两句这两个句子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旋律的进行多采用跳进还是级进?

5、跟随钢琴模唱•茉莉花‣,请几位同学上黑板画旋律线。设问:(1)感觉旋律的线条是平缓流畅进行还是奔腾跳动进行的呢?(2)旋律的进行,都使用了哪些音,能否把它们排列出来?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3)歌曲通过赞美茉莉花来表达什么呢?

6、欣赏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想象一下这首歌描述的意境。设问:(1)描述了什么?歌词内容表达了什么?(2)歌词内容采用了什么表现的手法?(3)旋律采用什么调式,有什么特点?

7、分析对比民歌的地域特点

地理环境 音乐风格 西北民歌 •走西口‣

17 高原纵横、石山峥嵘、气候寒冷、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 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深沉和悲苦 南方民歌 •绣荷包‣ •茉莉花‣ •弥渡山歌‣

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 飘逸、婉转、秀丽、流畅、细腻、抒情

设问:以上的表格中,我们能概括出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吗?

8、知识归纳: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是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分析、以及与西北民歌风格的反差对比来初步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认识民歌的地域特征。)

(二)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

1、跟唱广东民歌•月光光‣设问:(1)能否概括这首歌曲中的旋律特点(2)能否在这首歌当中找出具有浓烈地方色彩的地方?(3)如果把歌曲换用普通话演唱,效果如何?为什么?

2、知识归纳:地方语言是形成民歌基调、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有地方语言这个特点,给各地民歌增添了浓烈的地方色彩。(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广东民歌•月光光‣的熟悉,引导学生认识广东民歌的南方风格特点,从•月光光‣的地方方言特色让学生认识民歌的音调是在地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感受社会发展对民歌的影响

1、欣赏湖北民歌•幸福歌‣师:•幸福歌‣是新中国成立后传播开来的新民歌,由湖北民歌手蒋桂英创编,歌曲的内容歌

18 颂解放后农民的幸福生活问:(1)歌曲的音乐情绪怎么样?(2)歌曲反映的是哪个年代的内容?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从民歌的内容及时代特点来看,民歌的形成和发展与什么有着密切的关联?为什么呢?

4、归纳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形成是由人们的生活习俗(地理环境、语言特点、社会发展)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构成。

(四)聆听与辩别不同地方的民歌风格

1、学生聆听不同地区的民歌设问:从中听出哪个是南方民歌,依据是什么?(1)•割莜麦‣(西北民歌)(2)•采茶舞曲‣(南方民歌)(3)•大板城的姑娘‣(维吾族民歌)(4)•编花篮‣ (中原民歌)

2、聆听后师生交流

3、归纳南方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设计意图:一方面检验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效果,另一方面拓展学生欣赏视野,从中总结出南方民歌的音乐特点)

(五)拓展与探究1、分析湖北民歌†龙船调‡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表现音乐的风格?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合作表演†龙船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和表演,把握不同地方的民歌风格特点,达到把这节课推到高潮的效果。)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讨身边的事物)

三、教师小结俄罗斯作曲家居伊说“民歌中表现出整个民族的创造力量!”,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先生说“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期待我们的同学们不但能够听懂我们民族的民歌,将来还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甚至发展我们的民歌!

第六节鼓乐铿锵

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辬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

19 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打溜子”与“鼓吹乐”两首清锣鼓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辬:⒈通过欣赏,感受鼓乐的非凡魅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协作能力。

⒉掌握“打溜子”“鼓吹乐”概念,学会简单的节奏打击,了解“螺蛳结顶”和“对偶”的创作手法。 ⒊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教学重点:“打溜子”“鼓吹乐”概念的掌握。 教学难点:关注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改变学习方式。

设计理念:

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用鼓——玩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综合美术戏曲舞蹈等姊妹艺术,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拓宽学生艺术视野。

3、通过为寓言故事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打击乐器(鼓、锣、钹、排鼓等) 座位设计:三排半圆形 教学过程:课 堂 导 入 视频民乐队演出资料,揭题——鼓乐。

(一)“听”鼓 1. 了解湖南土家族风情 2. 听音乐讲故事 3. 重点段分析 4. 视听•八哥洗澡‣片段 5. 介绍“打溜子”

(二)“赏”鼓 1. 打击乐器介绍 2.教师排鼓表演 3.介绍鼓吹乐,欣赏•滚核桃‣

(一)“用”鼓 1. 戏曲中的运用 2. 舞蹈中的运用 3. 生活中的运用

(二)“玩”鼓 1. 节奏练习2. 节奏创编 1. 鼓在现今社会的发展。 2. 在鼓声中结束本堂课。1. 分组进行节奏训练,课堂完成。 2. 为•龟兔赛跑‣寓言故事创编打击乐节奏。课后完成。 1. 欣赏中国第一支专业女子打击乐团“红樱束”精湛的演出及外国友人学中国鼓的画面。 2打 溜 子 鼓 吹 乐 铿 锵 鼓 乐 真 魅 力齐念声中结束本堂课。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满好奇心,课堂导入做到事半功倍。通过风情了解,引出•锦鸡出山‣。通过乐图结合、视听结合、讲听结合,以及学生的观察、聆听、对比听辩等,了解“打溜子”的艺术形式,掌握“螺蛳结顶”与“对偶”的创作手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与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通过徒手模仿打击方式,让全班同学主动参与到音乐体验中。教师的表演,不仅展示了音乐教师的风采,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打击乐的无限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 •秦王点兵‣是用绛州鼓乐做舞蹈音乐,从不同艺术形式再一次复习了课堂内容。 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已有了强烈的想参与打击乐活动的欲望,这时适时安排学生进行活动是水到渠成的,也使学生真切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节奏创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针对课时安排课外完成。 这是本堂课的升华,象征着我们 民间艺术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选“红樱束”打击乐团的资料,不但贴近当今社会,更可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后的齐念一段话“打溜子、鼓吹乐……”总结课堂,点明课题。

第七节 丝竹相和

一、教学目辬

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中花六板‣•娱乐升平‣等,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

21 好。

2、通过对比欣赏•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正确判断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两种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3、通过•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的欣赏,比较各自不同的体裁、形式、风格情绪、演奏乐器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聆听•中花六板‣及•娱乐升平‣,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乐种的编制知识及判断其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感受、体验、认识两个乐种的音乐风格,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2、掌握两个乐种流传地域、形成简况、乐队组成、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过程课间播放音乐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欣赏一段视频 结合初中的知识,思考:乐曲有哪个地方的风格?这个地方最有名的民族音乐是什么?师:民族乐队和电子音乐结合的丝竹乐•江南风采‣。

(三)新课:

1、学生回答:江南一带,江南丝竹。师: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领略丝竹乐的魅力。

2、视频简单介绍江南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和文化艺术。

3、结合课本“知识”介绍江南丝竹的基础知识。江南丝竹最早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丝竹”这个名称,源于我国传统的乐器分类方法,泛指民族管弦乐器。从广义上说,江南丝竹应该包括长江以南所有的丝竹乐。如:福建的“南音”,潮州的“弦诗”,云南的“洞经”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江南丝竹迅猛发展,1958年,有了特定的含义。即:专指流传在上海、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合奏曲。江南丝竹乐队有“丝竹版”和“清客串”两种。前者是专业性的,后者是爱好自娱性的。乐队的编制可大可小,大者十数人,小者一二人。内容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

22 风貌。农村多在喜庆、庙会、集镇茶馆演出,城市多在茶楼或住家演出,现在也有在晚会、音乐会演出的情况。

4、回忆初中学过的江南丝竹•行街‣和刚才欣赏的•江南风采‣,一起说说江南丝竹有哪些乐器组成,即乐队的编制如何? 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子、萧、板、鼓、铃、木鱼等。江南丝竹的乐曲大多明快、流畅、秀雅、柔和,以花(加花)、细(纤细)、轻(轻盈)、小(小型)、活(灵活)为其典型风格特征。乐曲曲目大多来自民间乐曲或古典乐曲,有些则由其它的器乐曲衍化而来。著名的八大名曲是:•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四合如意‣、•欢乐歌‣、•云庆‣及•行街‣。

5、结合书本简述•中花六板‣的由来。•中花六板‣又名•虞舜熏风操‣或•熏风曲‣,是由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放慢加花发展而来的。民间艺人以•老六板‣为母曲,发展出来的变体新曲有四个,它们分别是:•快花六板‣、•花六板‣、•中花六板‣和•慢六板‣。这四首乐曲联成一套,被人们称为“五世同堂”。这种称谓,既有五曲同出一宗之意,也有合家幸福、大吉大利之意。因此,多在喜庆之日成套演奏。

6、聆听•中花六板‣片段,思考:乐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使用了哪些民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学生回答,师补充总结 •中花六板‣的旋律优美抒情、清新悠扬、庄重典雅,颇具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追求幸福、乐观向上的情怀。各种乐器在旋律骨干音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各自发挥其相对的独立性,二胡、笛、萧、琵琶演奏主旋律,笙和扬琴起支持和烘托作用,小三弦起打点和添线的作用。再次认识一些代表性乐器。

7、欣赏•中花六板‣的现场演奏,师适当提问乐器名称。

1、师设问:广东音乐的风格又如何呢?学生带着疑问往下学习。

2、视频简单介绍广东的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艺术。

3、介绍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包括其产生与发展 流行于广州市以

23 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器乐——丝竹乐的一种。前身是粤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20世纪初,在广东农村开始流行,在专业创作者如严老烈、何柳堂、丘鹤俦等人的改进下,把高胡、扬琴作为主奏乐器,独创一格。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成为我国丝竹乐中独具特色的、影响广泛的一个乐种。广东音乐的乐曲,一部分是源于古曲或民间乐曲的改编,另一部分则是作曲家的创作。•娱乐升平‣是广东音乐中流行较广的一首乐曲,是作曲家丘鹤俦新谱写的广东音乐。它有别于“粤乐古调”、“粤曲小曲”等。是作曲家遵循我国民间音乐的传统及创作手法,汲取西方专业创作音乐的一些创作经验,创作出来的一种更具清新色彩的广东音乐。•娱乐升平‣乐曲为带重复的一段式,属于徴调式。

4、作者介绍:丘鹤俦(1880——1942)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少年时期曾为民间艺人。1900年移居香港。1917年创办音乐私塾,传授广东民间音乐。曾广泛收集、整理广东地区民间音乐。其主要作品有:•狮子滚球‣、•娱乐升平‣等;其论著有:•弦歌必读‣、•琴学精华‣、•国乐新声‣、•琴学新编‣。

5、结合书本,边看乐谱边聆听•娱乐升平‣片段,思考: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如何?演奏乐器有哪些?其中有哪些是广东乐器的特色乐器?学生回答,师补充并总结:•娱乐升平‣的音乐流畅动听,情绪欢快活泼、热情开朗、朝气蓬勃,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色彩。演奏乐器有高胡、扬琴、二胡、秦琴、笛子等。高胡、扬琴和秦琴是广东音乐的特色乐器。再次认识其中的一些乐器。

6、欣赏•娱乐升平‣的现场演奏,师适当提问乐器名称。

7、总结广东音乐的特点:广东音乐的节奏清晰、旋律流畅活跃,常以装饰 音群构成习惯性音型,因而形成一种轻快活泼、细腻缠绵、艳郁华丽、流畅动听的音乐风格。

8、欣赏歌舞•娱乐升平‣。

四、拓展与探究

1、第1题唱一唱•老六板‣的旋律,再与•中花六板‣的旋律进行对比,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花六板‣由•老

24 六板‣的放慢变奏加花得来。

2、第2题:广东音乐的一些粤乐新谱,是作曲家遵循我国民间音乐的传统及创作手法,汲取西方专业创作音乐的一些创作经验而创作出来的,作曲家在乐曲的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在乐谱中都有明确的作者署名。

3、第

4、5题,请同学们课后搜集阅读相关资料,选一题完成,下节课交流。

4、第3题:让学生分别说出三首乐曲的名称并根据风格特征判断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各是第几首?(赞同的就用掌声鼓励,不同意的请举手说出自己的答案)师在每段乐曲后,介绍曲名分别是•步步高‣(广东音乐)•欢乐歌‣(江南丝竹)和•八骏马‣(福建南音)。

五、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各抒己见,给予肯定。我国民间器乐曲丰富多彩,鼓励大家课后再去搜集欣赏。在音乐声中下课!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学目辬: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及相关知识。

3、通过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通过唱念做打进一步体会梅兰芳京剧艺术的魅力。

4、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知道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

1、聆听京剧唱段,在师生互动及长短鉴赏中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鉴赏、唱念做打等艺术实践活动。 教前准备 师:收集相关的影象、视频、图片等资料,课件制作 生;要求在课外从不同渠道查阅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以备课堂

25 上进行介绍。

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二欣赏电影,激趣引题 师:有人这样来评价他,他是一个传奇,他是一个时代,他是一座丰碑,他更是一种绝唱。他可以演绎出芳龄少女的娇羞神态,千娇百媚,他同样诠释着中华男儿的千古豪情,铮铮铁骨,他是谁呢?一起用电影来揭开他的名字。梅兰芳,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京剧大师梅兰芳。

三、整合资源,互动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内容及时进行交流与补充,师:课前我请同学们分为三大小组,通过查阅相关的书报、资料及网页从不同的侧面来了解梅兰芳。接下来,请每一小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进行交流。A组同学:介绍梅兰芳的生平(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教师看PPT(这位同学介绍的非常详尽,我们来看这段文字,欧阳予倩这样赞誉:梅兰芳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这是一种非常高的评价。B组同学:介绍四大名旦及梅兰芳的代表作品(学生介绍,教师补充)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四大名旦——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王瑶卿给四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直接反映各人特色。梅兰芳——“样” 程砚秋——“唱” 荀慧生——“浪” 尚小云——“棒" 梅兰芳代表作品: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的作品,确实他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生涯中,演出过大量的京、昆剧目。仅从见到的戏单、说明书、海报和专刊等资料中进行了初步整理,公开演出的剧目约有一百六七十出,当然肯定不会止有此数。梅先生以其深刻的理解力和丰富的表现力,从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出发,把一些传统剧目加以再创造,实绩辉煌。梅剧中还有新编的多个“时装戏”,醒世易俗。

C组同学:讲述梅兰芳的故事

1、“蓄须明志”抗日战争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为了拒绝为日伪演剧,他蓄

26 须明志,深居简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2、梅兰芳将京剧艺术带出国门,中国京剧是全面继承我国戏曲优秀传统的艺术,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文化。梅兰芳是第一个把戏剧带到外国去演出的艺术家,最早把中国戏剧介绍给世界剧坛的戏剧家,在促进我国与国际文化交流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当时外宾到中国旅游,往往向外交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观光长城;二是浏览颐和园;三是访问梅兰芳。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他去世 前,梅兰芳曾先后三次访日,一次访美,四次访苏,一次访朝,数次游历欧美亚各国,把中国人民的情谊带给了世界人民,使中国的民族瑰宝京剧跻入世界戏剧艺术之林。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布莱希特的戏剧艺术,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

3、梅兰芳纪念馆坐落在北京护国寺街,1986年自纪念馆开放以来,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窗口,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的瞩目,纪念馆宣扬梅兰芳和他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作出的贡献以及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光辉业绩,在宣传梅兰芳舞台艺术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师:舞台之上的梅兰芳绚烂夺目,舞台之下的人生也是百转千回。我们再来通过视频了解一下。

四、聆听音乐,感受体验、亲身实践

1、教师播放梅兰芳的演唱录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片段),思考:该唱段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塑造了怎样的人物情绪?(该唱段节奏较平稳,速度较慢,色彩清丽悲凉,抒发了角色内心的忧虑和悲怆)

2、学习旦角念白“看大王醉卧帐中,我不免去到帐外闲步一回”。戏曲舞台上的念白,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不过舞台上的说话与生活中的说话是截然不同的。生活中的语言,经过艺术的加工、美化,才形成了艺术语言。梅兰芳的念白,是抑扬顿挫,句读分明,越是高音,越是甜润 。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

27

3、欣赏“梅二代”李玉刚演唱,感受不同风格演唱特点。他的表演既有对梅派艺术的传神模仿,又有属于年轻李玉刚自己独有的风格特点。他运用中国民歌的发声方法,使梅派京剧的韵味更加疏朗、优美、大气、嘹亮,他将歌舞艺术、戏曲艺术综合于自己的舞台表演中,开创了属于自己风格的表演形式。在服装服饰上他进行大胆的改良,融入时尚元素,从而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口味,使年轻观众从李玉刚的表演中深深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4、播放梅兰芳演唱•海岛冰轮初转腾‣(片段),思考:梅派唱腔有何特点? 5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片段),感受梅派唱腔特点。唱腔醇厚流丽,感情丰富含蓄。由于他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俱备,故音色极其纯净饱满,唱工从不矜才使气,始终保持平静从容的气度,决无气馁音懈之处。学唱要点用假音(行话叫“小嗓”)咿呀的喊,用气托着喊,不能干靠嗓子来练。与梅先生合作几十年的著名琴师徐兰沅先生有一口诀:“行腔不做作,寸劲适当足;音节要相连,不叫板捆住。少用棱角式,重要在满足;非真也非虚,似有也似无。明缓暗偷气,内中皆有骨;脱尽摩仿处,现出真面目

五、拓展延伸,实践练习

1、京剧相关知识介绍

2、介绍京剧的四式:唱、念、做、打戏曲的做工讲求细腻而不繁琐、洗炼而不粗率,要“浑身有戏”,每个 动作,乃至微小的动作,都必须和人物性格、情绪紧密结合,统一于塑造定的人物形象的要求。梅兰芳的做工与身段经过多年努力,磨练、创新,可以说达到了美轮美奂的境地。他总体上突出一个“圆”字,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他的表演都能给人一种美好的感受。

3、梅兰芳舞台艺术——手姿(学学、试试)

4、梅兰芳身段练习:天女散花长稠舞,贵妃醉酒扇舞

5、旦角打斗(学学,试试)梅派的武打是以舞、武结合,是在“王派”(王瑶卿是把花衫、刀马、武旦的打法揉合而创造的)的基础上,又发展为舞多武少的打法。

六、在带有京剧唱腔的•北京一夜‣中结束本课。

28 第九节现代京剧

一、教学目辬:

1、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 实践活动积极性。

2、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

1、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为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2、京剧知识在唱段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京剧行当的辨认。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学们知道这个唱段是选自哪部京剧吗?这个唱段跟上节课欣赏的京剧有何区别吗?(引进了交响音乐,生不刮须,净不构脸)(导入现代京剧)

2、新课教学 (1)什么是现代京剧?(书P64) 广义地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狭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 (2)介绍京剧的行当: 提问:京剧中除了音乐很有讲究以外,她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京剧的行当,知道有哪些行当吗?(生,旦,净, 丑)京剧行当的划分:行当,是根据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而划分的人物类型。京剧形成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的分行,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虽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末”行,早已归入“生”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京剧行当的划分,是随着京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a)? 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生”行: 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称为“生”。“生”,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京剧行当以“生”为首。“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老生,

29 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 小生是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 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人物,如•长坂坡‣中的赵云。(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老生、小生、武生的印象。) b)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旦行:旦行均为女性人物,一般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青衣,是指扮演家境贫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妇女,如•玉堂春‣中的苏三;花旦,是指扮演天真活泼、直率爽朗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妇女,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 武旦,是指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如•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老旦,是指扮演老年妇女,如•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的印象。) c)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净行:净,俗称“花脸”。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这类人物按性格来说有正直、刚毅、勇猛、粗犷、鲁莽、狡诈、残暴、愚蛮等;按年龄来说,长者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幼者有十来岁的少儿;按身份地位来说,上有帝王将相,下有庶民屠夫。这些人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相貌特征,是借以特定的脸谱来表示的。也就是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和红、黑、白、黄、紫、绿、蓝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这种面部化妆,称作“勾脸”。脸谱不仅仅只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也是表示对人物褒贬的手段。比如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黑脸大多是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 净,分为文净和武净。一般有黑脸、老脸、奸白脸、架子花脸等。 黑脸,由于包拯是刚直不阿、秉公办案、执法如山的典范,而在京剧中包拯勾画的是黑脸,因此以包公为代表的黑脸,表示性格刚直、铁面无私的人物。 老脸,主要扮演男性老年人,勾画红、

30 蓝、紫、粉、黄等颜色,在脑门上又画出一块与脸膛前不同的色彩。如•华容道‣中的关公,勾画的是红脸。奸白脸,是扮演阴险、凶残、狡诈之徒,都是老奸巨猾的反面人物。奸白脸勾半截脸,在白脸的眉间及眼角处,勾画几道黑纹,以突出其老而奸的特征。奸白脸都挂或黑、或白的髯口,以示其老。架子花脸,扮演的人物性格除刚强、勇猛、鲁莽之外,还有纯真、诙谐之气。如张飞、李逵。还要突出乐观、幽默与风趣。因此,舞蹈性强、做工繁重是架子花脸表演特点之一。另外,架子花脸在愤怒时会发出“哇呀呀”有气势的吼叫,这也是架子花脸特有的表演方式。(通过观看投影让学生分清净行的各种类型) d)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丑行:丑行,扮演以滑稽而伴有杂耍性表演的人物。丑和净一样要勾脸,但净要勾画全脸,勾大花脸,而丑只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为“小花脸”,丑又与净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故又称“三花脸”。丑角脸谱简单,只勾画豆腐块、蝙蝠、枣核等图形。丑行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角色上亦有文武之分。有的是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的人物,也有奸诈刁恶、悭吝卑鄙的人物。(播放投影,让学生欣赏•时迁偷鸡‣中时迁表演的一段绝活)丑行扮演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扮演女性的丑角,有彩旦与丑婆之分。彩旦与丑婆的区别仅在于年龄的大小。(这部分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观看辨认人物行当及角色,加深学生对人物行当划分的理解,初步解决本课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较多的京剧人物行当划分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3)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 1)介绍作品(•红灯记‣的简单剧情)2)欣赏作品(提问:这个唱段主要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3)分析作品(分段介绍参照教师用书P57) 4)请学生注意唱词中一些提示(如二黄导板,原板……) 这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京剧的唱腔板式。?5)提问:李玉和是属于哪个行当? 学生回答:老生 (4)欣赏•家住安源‣ 1)介绍•杜鹃山‣简单剧情

2)欣赏•家住安

31 源‣ 提问:①•家住安源‣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里面运用了哪些唱腔,板式? ?②音乐是怎样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分析作品) 3拓展与探究 (1)聆听现代京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及•当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三个唱段。 提问:判断其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中的哪个细类?其唱腔属于二黄、西皮? (2)欣赏了很多现代京剧的作品,接下来让学生亲自尝试一下,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男生)和•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女生)。要求学生尽量模仿演员的唱法,唱出京味。(学唱的片段可以选适合学生的)(3)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 哪里呢?

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一、教学目辬: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2.学生自学亚洲音乐的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3.学生观看印度影片片段、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南亚——印度和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用手划出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分两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一松一紧”的特点 课间大屏幕显示课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背景音乐是•梭罗河‣)

一、组织教学上课!(学生起立)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你们问好,!它表示早安、晚安和你好的意思。你们可以双手合十表示回敬,一起说:“请坐下”!

32

二、导入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屏幕上出示亚洲区域图,由学生上来指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臵)

三、新课:

(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所说的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吗?(学生都在猜测)它是印度语言,处于哪个音乐文化区呢?(学生回答:南亚)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相当繁荣,比如印度的美女(课件出示四张印度美女像),最近的几届世界小姐选举都由印度小姐当选。下面,请同学们看“拓展与探究”第4题,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判断它们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背景是一张印度音乐的演奏图)第一段:小提琴优美、含蓄第二段:二胡柔美、深沉 第三段:?它的音色有点接近什么啊?(学生回答:小提琴)对了,它是印度这个弦乐之国,最精巧的一种弓弦乐器——萨朗吉演奏的(出示图片),这个印度的“小提琴”,是由硬木雕出来的,长方形,有4根弦,10—20根共鸣弦,演奏时可坐可站。在印度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西方传入的乐器如小提琴、吉他等都彻底地印度化了,灵魂完全属于印度,这件乐器(出示演奏图)音色和吉他非常接近,被称为“西塔尔”,这些都说明印度传统音乐强大的生命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民间乐曲,由萨朗吉主奏的•欢迎‣片段,请思考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示这首曲子的音乐进行?课件出示:(印度泰姬陵背景出示•欢迎‣的结构和音乐情绪) 引子A B西塔尔、萨朗吉西塔尔、萨朗吉、鼓、铃西塔尔、萨朗吉、笛子、鼓、铃缓慢、自由 抒情、柔美抒情、柔美 欣赏的时候给予提示:特别是演奏乐器和音乐情绪。有的同学已经会用手臂和手指大胆地划出旋律的音乐进行,有:波浪线、曲线、螺旋线等,然后鼓励大家一起跟着音乐感受。印度音乐根深叶茂,除了刚才欣赏的民

33 间音乐以外呢,还有五类,分别是:古典音乐、轻古典音乐、部落音乐、泰戈尔音乐和电影音乐,几乎每一部印度影片中都有歌舞表演,这与他们传统的艺术保护政策有关,印度政府、工商企业乃至于全社会都对传统音乐和舞蹈进行保护。接下来,我们就来观看一段印度影片•兄弟情谊‣片段中的歌舞表演,注意其节奏和舞蹈动作,他们善于运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表现情感?可以用手和脚等跟随一起舞动。学生回答:节奏感很强烈,善于用头、肩颈、跨和手夸张地舞动。总结印度传统音乐的特点:(出示课件,学生完成拓展与探究第3题)波浪式、曲线式、螺旋式的音乐进行,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蜿蜒曲折的西塔尔、令人肠断的笛声、浓郁带鼻音的歌声;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强烈多变的鼓声和节奏;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演奏……这些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印度音乐画面,使人为之惊叹、迷惑、倾倒和陶醉。许多现代音乐家,都热衷于从印度音乐中寻找灵感。

(二)对于南亚音乐,同学们是否了解了呢?那么,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文化区域的音乐呢?钢琴上弹段旋律(•樱花‣),提问是什么音乐?学生回答。师介绍这首歌曲属于日本的都节调式:师哼唱正在热播的•大长今‣主题歌•希望‣,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学生回答是韩国。对了,它的创作素材来自于朝鲜古老民歌•拮梗谣‣。这首曲子和•樱花‣,都是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而被民族化了,它们都属于亚洲哪个文化区域呢?回答:东亚。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东亚另外一个国家——蒙古国,还记得在•独特的民族风‣中介绍过我国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马头琴吗?蒙古国却把马头琴的演奏和人声的演唱进行了结合。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回忆并思考(课件):

1、这首歌曲表现了蒙古人的一种什么情感?给你怎样的心境?

2、乐曲开头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

3、歌曲中的人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总结:

1、表达了蒙古人对自己亲密伴侣——马的热爱。体现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和交融。各声使人

34 的心灵得以纯化和升华, 令人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2、乐曲开头属于长调,舒缓。

3、这是一种叫“呼麦”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这种方法只有经过特殊的练习才能掌握,一般传男不传女,但最近已有女性进入这个领域,也引起了我国音乐界的重视,现在内蒙古歌舞团的音乐家们已开始学习“呼麦”。

(三)这首采用“人声器乐化”的演唱形式具有东亚音乐的特点,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有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那么,属于伊斯兰文化的中亚音乐又有怎样的风韵呢?这首•巴雅提木卡姆‣将给你们带来别样的风情。它的主奏乐器是流行于阿拉伯和伊朗等国的民间乐器——卡曼贾。课件出示图片:卡曼贾:弓弦乐器,用半个椰子壳做成,4根弦,流行于我国西藏地区的卡曼贾称为“根卡”。(图片)欣赏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的片段,学生结合书本,感受中亚的音乐风格(调式、节奏和音乐情绪)总结:独特的旋律小调——木卡姆调式,节奏变化多样,风格柔和持重,抒情含蓄。我国新疆也有木卡姆,课件出示“十二木卡姆” 演奏图片,欣赏新疆“十二木卡姆” 片段并与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比较:前者是热烈奔放的风格。(结合拓展与探究第5题)最新信息提供:中国申报的“中国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荣列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纳入公约保护范畴,不仅是伟大民族的精神记忆,更能启迪和激发今人创造辉煌灿烂的未来。

(四)同学们,你们知道“千岛之国”是哪个国家吗?学生回答:印度尼西亚(出示课件)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青山绿水,四季皆夏,故被称为 “赤道上的翡翠”。 印度尼西亚音乐的最普辫和最著名的形式是gamelan(甘美兰), 包括鼓锣和钉 与竹、长笛一起被定调的打击乐器合奏。克隆宗是印度尼西亚音乐与16世纪传入的葡萄牙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多用四句为一段,首尾押韵的“班顿”诗体,乐

35 句节奏多前紧后松。 •星星索‣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中部巴达克人的一首情歌,他们以农业为主,生活在拖巴湖地区,经常驾船在湖上航行,在划船时用“Sing Sing So”的哼声为划船时船桨起落做节奏伴衬,歌曲由此得名。欣赏•星星索‣并思考:(出示课件)

1、全曲的结构如何?(师提示不同的伴奏音型)

2、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

3、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后总结:

1、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B+A1,首尾是用“星星索”伴唱,中间是“呜”声。

2、曲调缓慢悠扬,有摇晃感,柔和松弛;歌声委婉抒情,略带哀伤色彩

3、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提示学生可以一边用手臂模仿划船时船桨起落,一边用“星星索”伴唱,老师唱主旋律……(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节奏特点的认识) •星星索‣和•哎哟,妈妈‣(师哼唱主旋律)、•梭罗河‣(课前播放)等被列为印尼民歌的代表曲目,也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改编为各种艺术形式,请大家来欣赏我国的“女子国乐坊”用民乐演奏和演唱相结合的方式表演的•星星索‣。 师:这是本堂课介绍的亚洲哪个音乐文化区域的歌曲呢?生:东南亚。师:很好!下面有哪位同学能够按照这张“亚洲行政区域图”总结一下本堂课欣赏的各个音乐文化区的代表乐曲和歌曲呢?生:东南亚 •星星索‣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中亚 •巴雅提木卡姆‣柔和持重,抒情含蓄东亚 •四岁的红鬃马‣•希望‣•樱花‣ “呼麦”南亚 •欢迎‣萨朗吉、印度音乐的丰富多彩 (同时出示课件)

四、总结世界各民族传统音乐是各国人民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个艺术创造才能的集中反映。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民族音乐艺术,不仅在本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在国外同样生根开花,说明:越是民族风格的艺术越具有国际性。你还知道哪些与我国毗邻的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请课后搜集欣赏,并填写在“拓展与探究第6题”的表格内。

第11节非洲歌舞音乐

36

一、教学目辬

1、通过书本上的曲目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3、初步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和乐器“马林巴”的音色。

二、教学重点

1、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

2、节奏练习。教学难点节奏练习组合 解决方法单个节奏打会、打熟,然后随教师口令由慢到快练习。 教具音响、教学磁带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问:班上哪位同学会跳街舞?学生答:某某某教师: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一段。某学生:上来表演教师: 讲评教师:街舞之所以受年轻人欢迎,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我们大家来共同学习非洲的黑人音乐

二、新授 板书非洲歌舞音乐 我们今天主要讲非洲的黑人音乐。从影视作品的印象中,我们思考回答一下,非洲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请同学们回答,如果答出来,就表扬;如果答不出,则引出下面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于非洲音乐知之甚少,有必要来共同学习。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一首乐曲,请大家注意两点:

1、曲中大量运用了什么乐器?

2、节奏变化程度?(教师不提供曲名),欣赏结束后,请大家归纳。学生集体得出结论:

1、大量运用鼓;

2、节奏复杂。教师稍作补充:鼓是噪音乐器,它发出的不是乐音,但音乐作品除了使用乐音外,有时也使用噪音,非洲黑人音乐更是如此;非洲鼓的音色与中国鼓音色有明显的不同,形态也不一样;非洲鼓有几十种基本鼓型和几百种鼓的变型,大的象水缸,小的如茶杯,形状也希奇古怪,有的甚至象人一样。刚才我们大家欣赏的是布隆迪的•鼓舞‣片段;接下来我们欣赏第二首乐曲,没欣赏之前先学唱四小节旋律: ||: 2 1 6 6 | 5 1 6 6 |2 1 6 6 |5 1

37 6 6 :|| 非洲有一种很有特色的乐器,音色有点类似于白居易描写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接下来请欣赏•门库尔雅‣,注意乐器的音色,猜想一下它是怎么演奏的。播放音乐。请同学们回答:

1、乐器名称?(马林巴)

2、怎么演奏?(教师讲解,并看书上图片) 非洲音乐除了节奏、音色较特别外,它的功能性也很强,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质。所以,非洲歌曲的曲调音域一般较狭窄,乐句比较短小,较少使用装饰音,而且很少用变奏,常作多次反复。因为自娱性较强,有时夹杂着叫喊声。比如•非洲赞歌‣ 6.6 6 3| 5.5 5 2 | 6.6 6 3 |1 1 1 5 | 6.6 6 3 | 2 5.| 3 6.| 5 1.| 6 .6 6 3 | 2 5 5 || 非洲人歌曲技法虽然不高,但不妨碍人们对音乐的喜爱,特别是对舞蹈,几乎是人人爱跳的。下面欣赏•男孩之舞‣,同时,观赏P82页的舞蹈图片。

三、练习与拓展 大家通过欣赏这四首乐曲,对非洲黑人音乐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他们那令人“眼花缭乱”的节奏组合佩服不已。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多么复杂的节奏都是由简单的、基本的节奏组合而成的,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些非洲音乐的节奏。 第一部分:P80页•鼓舞‣中的两

1、四二拍X XX|X XX|X XX X|X XX :|| 要求:双手同时拍击自己的大腿。 讲评。

2、四三拍||:X XX XX:|||:X XX XX:|| 要求:先看老师用脚打一编;学生跟老师慢速练习; 讲评; 逐渐加快速度。 讲评。 第二部分:P84页学生自由练习这六条节奏,教师巡视、揪错、指导、讲评。请同学表演。讲评。请熟练的同学一条接一条不间断地打,讲评。选六个同学,在教师同一的速度指导下,合奏节奏,讲评。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非洲歌舞音乐”的主要特点:

1、舞蹈伴随着歌唱;

2、节奏鲜明而强烈;

3、伴奏乐器是已鼓为主的打击乐器,马林巴也经常使用;

4、歌舞中常伴有喊叫,以抒发感情,增加舞蹈的气氛。

38

五、课外作业

1、非洲音乐为什么会对世界其他地区音乐产生影响?

2、非洲音乐对我们现代音乐有什么影响?

第12节欧洲的民间音乐

一、教学内容:

1、罗马尼亚排箫•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

2、风笛音乐•优雅‣

3、保加利亚女声重唱•鸟儿在歌唱‣

二、教学目辬:

1、通过鉴赏欧洲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了解风笛、排箫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方式;

2、通过比较聆听、演唱等多样的实践活动,认识并体会欧洲典型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3、通过文化与音乐结合讲述的方式,使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到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明白欧洲艺术音乐和欧洲民间音乐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风笛音乐;2、民间音乐、相关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同学们说一下你所知道的西方音乐历史上著名的外国音乐家都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显然,欧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摇篮,在这里孕育了无数举世闻名的音乐家,也诞生了数之不尽的经典音乐作品。再次设问:为什么在欧洲会产生这么多著名的音乐家?(地域、人文环境) 欧洲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

二、欧洲民间器乐

(一)罗马尼亚排箫

1、(图片)介绍排箫:(1)听一下它的音色——(音频)(2)请同学们说一下它的音色特点。——圆润柔美,抒情,略带气息。

欣赏罗马尼亚排箫曲——•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问题:乐曲分为几段,

39 每一段描述了怎样的画面,段与段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

2、赏析罗马尼亚排箫曲•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1)聆听音乐(音频)(2)找一个同学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3)、拓展:聆听几段音乐,分辨哪首是由罗马尼亚排箫演奏的。小结:不同国家的排箫由于形制不同,因此音色也有所区别。

(二)风笛音乐

1、介绍风笛:

2、欣赏后,问:同学们,风笛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嘹亮的、尖锐的,类似于我们中国的乐器---唢呐的音色。风笛分为苏格兰风笛、爱尔兰风笛两种,那么首先让我们欣赏一首苏格兰风笛曲——•优雅‣.请同学们边听边在脑海里用线条勾画一下,它的旋律走向是怎样的?

3、赏析风笛音乐•优雅‣(1)音乐欣赏完了,问:音乐的线条是怎样的?是连绵起伏的。

(2)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多声部的音乐,主题旋律在高声部,低声部的持续音作为伴奏,就像连绵不断的群山。因此,音乐的线条是波浪起伏的。继续欣赏一段音乐,同样是由风笛演奏的。跟苏格兰风笛的区别?(音频)

4、拓展:(1)欣赏: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歌•My heart will go on‣中的前奏。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是爱尔兰风笛。爱尔兰风笛那悠远宁静的音色,渲染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情绪?大家根据电影的内容想象一下。教师小结:浪漫的、深情的,怀念的情绪。

(2)那么爱尔兰风笛和刚才我们欣赏的苏格兰风笛有什么区别?(图片) a.从演奏上看,苏格兰风笛用嘴吹气,使风笛发出声音。爱尔兰风笛不用嘴吹,而是直接运用手臂挤压皮袋,使风笛发出声音。b.从音色上,苏格兰风笛发音粗犷有力,音色嘹亮,适于表现应雄气概。爱尔兰风笛发音柔和,适于抒情。(3)风笛这种乐器运用在电影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在舞蹈音乐中加入风笛的伴奏,又会展现怎样情景呢?欣赏风笛伴奏的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片段

40 小结:风笛的加入,除了体现爱尔兰踢踏舞热情奔放、洒脱,又使得舞蹈透出一股优雅。

(三)、欧洲多彩的民歌欣赏保加里亚女声重唱•鸟儿在歌唱‣

问:这首歌曲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平时听到的歌曲感觉一样吗?这首歌曲风格迥异在什么地方?

1、聆听•鸟儿在歌唱‣(保加利亚女声重唱)

欣赏后思考交流:这首保加利亚女声重唱在音色上有什么特点?音色自然、朴实。是不是像我国的歌手阿宝那种原生态唱法,甩开嗓子就唱。 教师小结:我们把这种唱法叫做——欧亚唱法。

2、关于欧洲声乐的唱法,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享誉全球的——美声唱法。提起美声唱法,大家脑海里是否会浮现出这样的音色——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演唱歌剧•图兰朵‣选段•今夜无人入睡‣。(视频)这种唱法的音色是怎样的?厚实、宽广、响亮的。这种起源于意大利的唱法被公认为良好的歌唱或者歌唱的典范,因为他比较注重的是科学的发声方法。

3、介绍约德尔唱法那么在欧洲的民间,还盛行于另外一种唱法。这种唱法流行于阿尔卑斯山区,牧人们用来召唤他们的牛群、羊群时演唱歌曲的唱法。电影•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就是运用该唱法演唱的歌曲。(视频)在这首歌中大家听到最多的是哪一句?——唻依欧得,唻依欧得,唻依欧。这种唱法非常鲜明的特点是:用真假声迅速地交替演唱,并采用一些无意义的字音来演唱。如刚才那句——唻依欧得,唻依欧得,唻依欧。学唱其中一句旋律。(•孤独的牧羊人‣歌曲第一句)

三、总结:(1)这节课欣赏了这么多欧洲民间的音乐,请同学谈一谈,你如何看待纯朴的欧洲民间音乐?你的收获是什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思考(背景音乐).

41 (2)教师总结:欧洲的民间音乐虽然植根于本民族的特有文化,却由于战争、迁徙、文化交流等原因,促使与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融合,既为古典及现代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又使欧洲民间音乐既有其独特的风格,又与其他各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翻阅相关资料,更进一步的了解欧洲的民间音乐。

第13节拉丁美洲音乐

一、教学目辬:

1、能认真聆听与体验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感受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及音乐风格特点;

2、能记住那些极有特色的乐器音色;感受其种类各异的歌舞音乐;

3、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特点,从而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

二、教学内容:秘鲁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 墨西哥民间歌曲•美丽的小天使‣ 阿根廷探戈舞曲•小伙伴‣

三、教材分析:

1、•告别‣是一首安底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器乐合奏曲。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在集会之后,临行前告别时的情景。乐曲为G大调,4/4子,采用五声调式音阶,乐句悠长且多下行。

2、•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有着浓郁的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的歌曲,是一首极具墨西哥民族个性,被称为“松”的歌舞曲,歌曲表达了男女青年间的爱情,旋律缠绵、优美、动人。歌曲为A大调,3/4拍子,采用七声音阶。

3、•小伙伴‣是一首阿根廷探戈舞曲。乐曲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节奏强烈,乐曲为g小调,2/4拍子。

四、教学思路:可从器乐、声乐、歌舞音乐三方面让学生感受体验拉丁美洲 音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了解拉美民间音乐文化具有三种音乐文化相融的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初步认识探戈音乐特殊风格和特点(深沉、含蓄、洒脱)

42

2、结合其地理、历史背景了解拉丁美洲音乐是由三种音乐的融合(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

2、设问与回答方式导入:当我们听到这首热情洋溢的歌曲时,心情也被感染的一样激动了,那么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名字是是什么?学生回答:(•生命之杯‣98年世界杯的主题曲)歌星瑞奇。马丁就是凭借这首98年世界杯的主题曲而一夜成名的。听到这样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哪个国家了?由此引出课题:•拉丁美洲音乐‣出示论拉丁美洲的地理位臵。归纳:拉丁美洲是指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包括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等国家。 16世界以前拉丁美洲大陆生活着印第安部落,古代印第安人曾创造了辉煌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三大文化。音乐在当时也得到了较高的发展。后来经历了巨大变化,随着欧洲移民和非洲黑人奴隶的到来,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黑人音乐相混合,形成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音乐。

?

二、情境体验:

1、欣赏乐曲•告别‣?器乐合奏曲,秘鲁民间乐曲。?思考:(1)这首乐曲情绪特点怎么样?(优美,气势雄浑)(2)主要有哪些乐器演奏?(排萧、盖那琴、恰朗戈) (3)、?教师介绍各种乐器的特点,学生观赏乐器的图片。

?

2、观赏乐曲•山鹰‣,提问乐曲的情绪特点是什么样的?(神秘、苍茫、升腾的感觉)

?

三、欣赏学习与活动

(一)?? 播放探戈舞录像片段:•小伙伴‣——阿根廷舞曲

?带问题欣赏:

1、舞曲音乐节奏是怎样的?

2、舞曲的情绪特点是怎样的? ?

3、哪个国家的舞曲?(学生根据录象舞蹈动作和课前收集的资料相互交流)

43 纳:这是探戈舞蹈,采用连续的切分音节奏。

(二)??聆听探戈舞曲•小伙伴‣,体味探戈舞曲节奏,进行探戈节奏练习

1、教学生基本节奏

2、边聆听乐曲片段边进行节奏练习

(三)???拓展与探究:在聆听探戈舞曲•小伙伴‣体味探戈舞曲节奏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做模仿课本100页的探戈节奏练习。(学生活动)

(四)总结探戈音乐及舞蹈的风格特点:探戈是阿根廷的一种舞蹈,它是一种音乐、唱和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探戈已固的格式,即兴花样翻新等,现代探戈的舞蹈风格是有深沉、含蓄、洒脱是特点。运用节奏变化多样,但切分节奏运用是最多的甩头 相传阿根廷男士与女伴跳探戈舞时都腰佩短剑,以防情敌干扰,因此形成面部表情严肃、拧身快速转头、不时左顾右盼的特点。另一种传说是当地的印第安人躲避西班牙殖民者弓剑而形成的习惯动作。

?现代探戈的舞蹈风格因其具有深沉含蓄、洒脱、潇洒豪放的风格特点而享有“舞中之王”的美称。

?

四、赏析赏析††美丽的天使‡‡墨西哥民间音乐。

?思考:

1、??歌曲是怎样的情绪?(旋律平稳圆滑,缠绵美妙,优美动人,略带淡淡的乡愁。

??

2、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前部分是领唱,后面是合唱,中间间奏还伴有热情的的呼叫声)

??

3、教师简介歌曲的特点: 这首歌曲是具有浓郁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采用七声大调式音阶,前部分是领唱,,后部分为合唱,歌词用西班牙语,被称为“松”的歌舞曲。墨西哥民族歌曲被称为“松”,与西班牙民间音乐有着不要可分的关系,“松”通常是大调式,节奏明快,旋律动听,气氛欢乐。西班牙对墨西哥进行了统治,因此,墨西哥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关系深深地带有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而墨西哥是古代印第安文化重要发原地之一,又是西班

44 牙殖民统治后的中心之一,这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文化是具有十分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征。这首歌曲就是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点之一。

?

五、?拓展与探究:

1、拉丁美洲音乐文化是哪几种音乐文化的融合? ?

2、拉丁美洲音乐分为哪三大类型的音乐??

3、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有哪些?(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4、学习简单的拉丁舞蹈动作,进一步感受体验拉丁歌舞音乐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习拉丁舞蹈动作,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感受舞蹈。

?

六、总结:今天我们主要通过三种类型的作品感受理解体验了拉美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点。虽然拉丁美洲离我们非常遥远,但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它已经很好的融入现代音乐和国际辬准体育舞蹈当中深受人们的喜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

七、布臵作业:你还知道哪些拉丁美洲音乐?把你喜欢的拉丁美洲音乐填入表中(101页)

第14节 巴赫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的音乐风格特征。

2、初步知道“巴罗克音乐”“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和音乐家巴赫。

二、教学重点:巴洛克音乐、复调和主调音乐,分析•马太受难曲‣

三、教学难点:复调和主调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大家先看一下目录,第七到第九单元这几个单元有什么特点呢?生: 师:这三个单元正是按照先后介绍音乐史上的三大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赫。

2、巴洛克音乐 ,师: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巴洛克(baroque)。巴洛克

45 一词的原意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又是指冲动、夸张、任性、幻想等意义。最初泛指流行于17世纪的一种神奇的、怪异的建筑风格,后来逐渐用来称呼西方艺术风格历史上的一个时期。那人们通常将1600年至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左右的时间,称作西方专业音乐发展史上的“巴洛克时期”。师:接下来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巴洛克时期的著名音乐作品——•哈利路亚‣,同学们思考: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播放音乐•哈利路亚‣] 师:听完了这首曲子,现在我请同学们来回答我刚刚提的问题。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生:,师:刚刚我们欣赏的这首•哈利路亚‣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在巴洛克时期,还有两位重要的音乐人物,一位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巴赫,还有一位叫斯卡拉蒂。接下来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生:,师:好,我们看一下这两个题目,我们注意一下第二个问题,我问大家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那其实这里就已经告诉了大家了,这是一首什么音乐——?生:宗教音乐。师:对,这就是一首宗教音乐,那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了,第二个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生;基督教

3、巴赫•马太受难曲‣(1)、背景简介,师:很好,这是一首基督教音乐,巴洛克时期是一个科学和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基督教十分兴盛的时期。西方宗教音乐又称“圣乐”。宗教音乐有多种体裁,象受难乐、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者,他的创作中,约有75%是宗教作品,因此人们常把他视为最伟大的宗教作曲家。•马太受难曲‣是巴赫最伟大的宗教音乐作品。这部作品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受难曲”是为纪念耶苏被钉十字架而写的大型套曲。现在大家打开书本,用一点时间看一下104面的第二段文字。

46 [阅读]师:•马太受难曲‣共有七十八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

1、7

2、78曲,接下来我们联系故事先来分别欣赏一下。(2)、对比欣赏

1、72曲。师:首先我们先来欣赏第一分曲,然后再听72曲,然后你们完成以下的表格。

第一曲

来吧,锡安山的儿女们 72曲

主啊,此时不要离开我 调性

节拍

速度

场景

感情基调

演唱形式

47

音乐特点

[音乐]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一下104面和105面的这两行乐谱,分别是1和72曲的乐谱片段,然后给你们两分钟完成表格。

生:做题,师:第一分曲是G大调,12/8拍的进行曲式,72曲是C大调4/4拍的圣咏旋律。大家看104面第三段的介绍,这是一个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苏临刑前被游街示众的场景。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72分曲是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是在耶苏死去之后出现的,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悲沉的音调营造了耶苏死去后的悲痛气氛……教师帮助完成表格。

第一分曲

来吧,锡安山的儿女们 72分曲

主啊,此时不要离开我 调性 G C 节拍 12/8 4/4

48 速度

较快,进行曲式 缓慢, 场景

耶苏临刑前被游街示众 耶苏死去之后 感情基调 悲哀 悲痛 演唱形式

女声合唱、男女重唱、童声和女高音合唱 混声四部合唱 音乐特点 复调音乐 主调音乐

(3)、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师:现在我们来看音乐特点,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两种不同的音乐。复调音乐(polyphony)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曲调以对位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主要特点在于各声部都有独立性。而主调音乐(homophony)虽也是多声部音乐,却仅以一个声部为主,其他声部只起陪衬作用。好,接下来我们再分别听这两段音乐的小片段,你们感受一下。看能不能分出各个声部来。

[音乐]注: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边引导,模唱听到的各声部,加深学生印象和对复调和主调音乐概念的理解。师:好,同学们,为了知道你是不是已经理解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测试,老师会弹两到三个钢琴小片

49 段,然后你们来分辨是复调音乐还是主调音乐,我们现在开始,你们注意听。 [教师弹片段](4)、78曲作品。师:好,那关于复调和主调我们就先了解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要把•马太受难曲‣的最后一部分:“在你的墓前、我在哭泣”欣赏一下。

[音乐]师:同学们,这段音乐和第一分曲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你们先思考两分钟。

[思考]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书本105面第二段文字,然后总结一下。 生:最后的终曲和第一分曲同样是一首双合唱曲,形成首尾呼应。不同的是,原来那悲哀的情绪已不再强烈,一切痛苦皆花作平静的祈祷:“安息吧!安息吧,你那疲惫的圣体!”

4、总结

师:很好,那这一节课我们所有的内容都顺利完成了,接下来,我们了爱看一下书本106面的知识栏,第一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我们已经基本掌握,第二是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将八度音程平均分为12个相等音程的律制,那还想更深入了解的同学回去后可以自己去找一些相关资料,或者课后可以来找我一起探讨。还有课后的练习大家要花点时间去完成,这一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15、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设计思想:

1、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变机械、被动地学习为主动积极的探索式学习。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从“传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学,并激发他们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3、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强调聆听、体验、理解、鉴别,渗透相关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50

第11篇:高一音乐 走进舞蹈教案

走进舞蹈

教学目标:让学生从舞蹈的种类初步深层次地认识舞蹈,从而喜欢欣赏舞蹈。 教学方法:启发式、情境创设、示范法、互动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用课件的形式)

师:乐记.乐象篇》中说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无论诗、歌或舞,都是由人的内心出发的,内心所指,然后才表露于外。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们心田,感染着人们的思想、品质、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舞蹈的世界。

二、新课教授:

今天这节课我们单单从舞蹈的种类来谈,就能延伸出很多的话题,也让我们对舞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分为芭蕾舞、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流行舞。不同种类的舞蹈不仅在服饰上各有特色,在创作的风格上也是各有千秋。

(一)芭蕾舞:

1、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古典芭蕾舞与现代芭蕾舞)请一位学生说说芭蕾舞的服饰特点。

2、用多媒体播放两段芭蕾舞蹈:请学生谈谈芭蕾舞的特点。

3、教师总结芭蕾舞的特点:也称足尖上的舞蹈。动作规整、舒展。以下肢动作为主,跳跃、旋转、踢搬腿。一般上身保持挺拔向上的感觉,(就像头顶着一样东西不能让它掉下来)不能乱动。脚背随时都要绷到只有脚趾尖着地。

4、跟我学:七个芭蕾手位(注意好手型手臂和上身的感觉)动作是用手指间去带动手臂拉长的感觉。

(二)古典舞

1、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古典舞蹈:要求学生仔细观看,感受古典舞的表演特色。

2、对比古典舞与芭蕾舞表演中的相同处和不同处:引导学生和老师共同总结。

1 相同处:基本功相同都有跳跃、旋转、踢搬腿,(但古典舞的基本功要更丰富一些)也有类似芭蕾的手位。(教师示范举例如:四位与托按掌等)

不同处:动作的风格不同,古典舞的上身动作不死板。(如含腆移靠)下肢的动作更丰富一些,花样更多一些。(教师举例:射燕跳、变身跳。)

手型的不同:(教师举例:女兰花指、男掌)

脚型的不同:芭蕾要求一定要绷直立脚背,而古典舞则是用前脚掌立。

(三)民族舞

1、用多媒体展示四幅民族舞的图片资料,教师讲述民族舞的特点:

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我们从不仅服饰上可以辨别,其舞蹈动作也各具民族特色。

2、用多媒体播放四段不同民族的舞蹈片断:请学生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每个民族的特色在哪?(教师进行补充说明)

(四)现代舞与流行舞

1、如何区分现代舞与流行舞。

请学生观看两段录像,说说哪段录像室现代舞,那段录像是流行舞?

2、现代舞的起源与特征。(教师简介)

现代舞起源于德国,但却在美国蓬勃发展起来。二十世纪初受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和露芙.圣.丹妮丝两位的影响,使得现代舞的动作有了基本的蓝本与表现形式。

①动作的性质:是属前卫性质的艺术,对任何事都可尝试的舞蹈。可用不规则或舞者自创的音乐或声音。

②动作的特征:赤足,没有民族色彩,追求自由、开放、冒险、求新的特征。

③动作的表现方式:以全身为表现的基础,任意发展,无任何限制,由观众自己去感觉、去诠释。

④动作的技巧:追求「自我」与「自由」,不强调技术,只强调动作的表达意义。

3、了解流行舞包括哪些?(用多媒体展示)

流行舞包括街舞、劲舞、拉丁、摩登、爵士、踢踏、有氧健美、啪啦啪啦等等时尚的舞种。

4、跟我跳。

2 邀请几位同学上台跟老师学跳啪啦啪啦舞。

三、课堂小结:

其实不管是那种类型的舞蹈,只要跳得好看,我们都会喜欢。其实现在很多舞蹈都没有这么严格的区分类型,比如芭蕾与古典舞、现代舞的结合,古典舞与民族舞、现代舞的结合,现代与流行民族的结合等等。舞蹈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受欢迎。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想同学们会觉得对舞蹈有了更深度的了解,也许有同学会由此爱上舞蹈,这也是我所期望的,我们不一定都会跳,但我们一定要懂得去欣赏和品位舞蹈艺术。这也是我们生活当中娱乐文化之一。最后祝愿同学们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做一位有知识有品位的人。

第12篇:花城版高一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音乐与生活 第2节 情感之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分辨出音乐的段落、体裁、演奏乐器及表演形式。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沃尔塔瓦河的主题音乐并根据图片划分段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主动搜集表达不同情感的歌曲向同学介绍 【教学内容】

1、欣赏三首不同情感的作品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特点.

2、了解音乐小知识合唱、交响诗套曲。

3、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4、学唱阳关三叠主题。【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音乐与情感的作用和意义.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学唱曲谱.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学案:

1歌曲背景: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作于1880年。原作为一首歌曲,是作者所作的包括八首歌曲在内的歌曲集《吉普赛之歌》中的第四曲。本曲后来被改编为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的独奏曲以及管弦乐曲、合唱曲等形式。除了大量的器乐作品之外,德沃夏克还创作了不少歌曲,其中歌曲集《吉普赛之歌》被认为是他歌曲创作的顶峰。所有的歌词均取自波希米亚抒情诗人阿多尔夫•海杜克(1835-1923)的诗篇,本曲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在行板速度上轻轻流动的旋律,带有摇篮曲的摆动感,句尾的切分节奏和大跳音程更增强了波浪式的起伏感,曲调温和亲切,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当这一抒情的旋律再现时,前两句增加了一些装饰变化,后面的乐句则有新的发展,形成了全曲的高潮,流露出一种难言的伤感,催人泪下。最后乐曲用哀婉动人的旋律终曲,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2阳关三叠背景:古代琴歌。唐代著名歌曲,歌词即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阳关”(今甘肃敦煌南、玉门关南)、“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三叠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 3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创作背景:此曲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斯美塔那是在丧失了听力后用心灵谱写这组作品的,并在每个乐章都加上了内容的说明。1874年的一个秋天,后来被誉为“捷克音乐之父”的斯美塔那,慢慢地走上查理大桥。此时的斯美塔那已完全耳聋,可怕的是他患上了一种“啸鸣性”耳疾,发作起来,满耳全是尖锐的啸鸣声,他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万分,他已厌世,他想结束自己的生命。“那天清晨,我缓缓地走向大桥,没有人知道我想干什么,就在这时我突然听见了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在撞击查理大桥的声音„„”,斯美塔那惊喜地扑向桥栏,眼睛紧紧地盯着瑞急的河流,他的热泪夺眶而出,一段优美的旋律在他心中响起„„。 3了解作者:德沃夏克 斯美塔纳(略) 二【导学过程】导入: 1很高兴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这节音乐课,今天的主题是情感之声。 设问:人类的情感有哪些?母爱、友情、爱情等 2聆听流行歌曲片断请学生说出哪种情感? 《朋友》《懂你》《好大一棵树》 二新授: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分析三首作品 (一) >: 1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 2对比小提琴版探究找出作品的异同? 讨论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3组织评论乐曲再重复时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4请同学介绍曲作者。 (二) 《阳关三叠》: 1聆听 思考: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何为三叠?作品中两段插部音乐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见学案) 2学唱第一叠主题。 3小知识:合唱 (三) 《沃尔塔瓦河》: 1了解斯美塔那和民族乐派:见学案

2视频了解 《沃尔塔瓦河》创作背景以及留经的地区.3聆听乐曲片段选择相应图片及不同的乐器: 山涧小溪 长笛单簧 宽广的河 舞会单簧小提 暮色中的河小提单簧 峡谷激流铜管打击 奔流的河单簧小提

4分段聆听,老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力度 速度 情绪的变化? 5音乐小知识:交响诗(学案) 三拓展: 播放>让学生看视频学唱并做手语,感悟母爱的伟大,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感恩社会\\学校\\父母,懂得珍惜生命.四小结与作业 1小结: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善于表达人类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在漫漫人生路中,音乐以其独有的方式抒发着人类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让我们做有心人 去感受人类中不同的情感.2作业:搜集整理关于友情的歌曲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一节 西方音乐的时代特征 古典与浪漫的追忆 【我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比欣赏,能从标题性、体裁、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辨别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不同之处,并能具备一定的音乐作品分析能力。

简单了解音乐大师亨德尔、比才及其伟大的成就和影响,了解巴罗克时期,清唱剧、歌剧等相关的音乐名词。

熟悉作品的主题旋律,能唱主题的音乐片段。

2、过程与方法

强调聆听、感受、体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去,熟悉作品的主题旋律,在鉴赏中融入“唱”的活动,获得能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和体验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乐于了解与这两个时期有关的音乐文化,主动进行相关的学习与探究活动。

4、重点

了解优秀作品的艺术价值,认识音乐与时代的紧密关系。

5、难点

通过各种学习方法,力求对音乐作品与实践紧密关系有一个较为清新的了解。

一、导(课前导学) 【音乐知识】

1、清唱剧:清唱剧的起源可追溯到中世纪(500——1450)后期欧洲的“礼拜仪式剧”,曾译“神剧”,是一种用于舞台演出的多乐章大型宗教性声乐套曲。有较具体的戏剧情节,由许多种声乐曲组成,用管弦乐队伴奏。歌词内容多取自《圣经》,少数非宗教题材作品称为“世俗清唱剧”。 声乐部分有咏叹调、宣叙调、各种重唱和合唱组成,管弦乐队除了主要用作伴奏外,尚有器乐曲段落,如:序曲、间奏曲等。因此无化妆、动作表演和布景而区别于歌剧。注意:“清唱剧”是中文的翻译,有时会引起误解,似乎是没有任何乐器伴奏之下的演唱。但这里指的是,只有演唱而没有戏剧表演、无化装和布景,区别于唱演结合的歌剧。

2、关于巴罗克: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并流传于欧洲及拉丁美洲各国的一种音乐风格。巴洛克愿意为“怪异的珍珠”或“荒谬的思想”,被18世纪末期的文艺理论家用来称为:17世纪以来的意大利那种外观辉煌华丽、内饰细致精巧、情调热烈生动的建筑风格,此后就成为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总称。巴洛克音乐以复调音乐为主,旋律富有表现力,装饰性很强,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常给人以紧迫感。

3、巴罗克的音乐风格:音乐中的巴洛克风格,来自于造型艺术,以诸多建筑、雕塑、绘画文明的意大利在巴罗克音乐中占主导地位。巴罗克音乐以复调音乐为主,旋律富有表现力,装饰性很强,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常给人以紧迫感。主要作曲家:斯卡拉蒂、巴赫、亨德尔等。 【作曲家:巴赫】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 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巴赫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十六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罗克音乐发展的顶峰。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烟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和大量管风琴曲及晚年所著《赋格的艺术》一书。

【作曲家:亨德尔】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1685-1759),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乃于1703年迁居汉堡——当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1717年定居英国,1726年加入英国籍。一生共创作了《阿尔西那》、《奥兰多》等四十六部歌剧,除五部外,其余均在伦敦创作。后因反对势力迫害,作品遭禁演,剧院被迫倒闭。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从事于没有舞台表演的清唱剧创作。共写了三十二部清唱剧,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创作的,对英国的音乐发生深远的影响。他擅长写作大型戏剧性作品,是伟大的合唱大师,当之无愧的“清唱剧之父”。

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1751年不幸双目失明,1759年病逝于伦敦。 【作品简介】

清唱剧《弥赛亚》是亨德尔最杰出的作品,作于1741年,其间,亨德尔正在爱尔兰举办系列音乐会,因此该剧于1742年在爱尔兰首都柏林首演,1743年在伦敦上演,大受欢迎。 《弥赛亚》无疑是亨德尔标志性的作品,全世界爱乐者无人不晓这部伟大的作品。“弥赛亚”(Meiah)一词是希伯来文,意为“受膏者”,古代犹太人在封王时,要举行一个涂油膏的仪式,被膏者才有资格成为君王,因此“弥赛亚”是君王的别称。这部清唱剧讲述的是犹太人心目中的“弥赛亚”--- 耶稣的一生。

清唱剧分为三个部分,共54首乐曲,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

第一部分:《预言与成就》、第二部分:《受难与得胜》、第三部分:《复活与光荣》 剧中合唱的应用非常成功,其简练有力又宏伟壮丽的合唱成为剧中最引人注目的音响,突出表达了一种集体的、群众的力量,使该剧超越了个人及宗教的性质-------个别英雄与宗教题材已演变成人类精神的一种象征性因素。 【音乐分析】《弥赛亚》(一个孩子将为我们诞生)

《一个孩子将为我们诞生》选自清唱剧《弥赛亚》第一部分的第十二曲,大意是颂扬耶稣将诞生,这也是剧中最欢快的部分。乐曲由四段组成,每一段又以相同的三句歌词为基础,构成a,b,c三个音乐句子及变化形式。(课本P88) 【音乐知识】

歌剧:一种综合音乐、诗歌、舞蹈、文学、戏剧,并以歌唱为主的艺术形式。如:《小二黑结婚》《白毛女》《洪湖水浪打浪》《蝴蝶夫人》《图兰朵》等等。

哈巴涅拉:又译作:阿伐奈拉。一种源于非洲,流行于古巴,并由古巴传入西班牙的舞曲体裁。速度中庸,二拍子,节奏采用第一拍带有附点,形成规律性弹性节奏,其典型节奏有探戈相同。 【作曲家:比才】

乔治•比才(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他的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都德编剧。后配乐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和《卡门》等九部歌剧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作品简介】

歌剧《卡门》 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 《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 —— 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 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四二拍子,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 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音乐分析】《哈巴涅拉》

《哈巴涅拉》是第一幕中表现卡门性格的一首歌曲。整个唱段的伴奏建立在哈巴涅拉舞曲的节奏型上,通过连续下滑乐句的不断反复,调性游移于同名大小调间;旋律始终在中低音区的八度内徘徊;调性的变换和顿挫有力的节奏,使音乐有种捉摸不定的感觉,表现了卡门无拘无束、美丽诱人的形象。 【导学过程】

一、清唱剧《弥赛亚》《一个孩子将为我们诞生》

1、欣赏清唱剧《弥赛亚》第二部分中著名的合唱曲《哈利路亚》,交流感受。(风格特点、情感表达、演唱形式等)

2、了解什么是清唱剧。

3、了解巴罗克音乐及音乐风格。

4、了解巴罗克音乐的顶峰:亨德尔与巴赫。

5、作品分析:

6、体验四声部的演唱,营造出丰满的和声效果。(先分声部演唱再合唱,注意音准及声部的和谐,教师加以范唱加强效果和印象) 1=G 4/4 S 5.2 2 0 0 | 5.2 2 0 0 A 2.1 7 0 0 | 2.1 7 0 0 T 7.6 5 0 0 | 7.6 5 0 0 B 5.5 5 0 0 | 5.5 5 0 0

7、总结本曲最大的特点,完成课本的相关书写要求。

二、《哈巴涅拉》(选自歌剧《卡门》第一幕)

1、什么是歌剧。(欣赏中外歌剧)

2、作品介绍。

3、作品赏析。

4、介绍哈巴涅拉。

5、练习节奏(体会) 2/4 x .x x x | x x x x x |

6、总结对比,完成下列表格。

你认为两首声乐作品可以从哪些方面作比较: 作品 题材 体裁 演唱形式 情感表达 风格特点 一个孩子 将为我们 诞生

哈巴 涅拉

三、巩固练习:连线题 贝多芬 清唱剧之父 莫扎特 乐 圣 巴 赫 钢琴之王 李斯特 音乐神童 亨德尔 西方音乐之父 舒伯特 艺术歌曲之王

四、小结与作业

收集一首古典乐派或浪漫乐派音乐作品的音像资料并欣赏,结合本科所学的内容,写一篇音乐随笔(感想、分析、见解、体会等皆可) 第一单元 音乐与生活 第1节 生命之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首乐曲的表演形式。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记出《猎人送葬》主题音乐并分析其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开始对鉴赏音乐产生兴趣,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作为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自然”.【教学内容】

1、欣赏三首以生命的开始-成熟-终结的音乐作品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特点.

2、了解音乐小知识舞剧 摇篮曲 交响曲 。

3、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音乐与人类生命的作用和意义.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通过聆听记录音乐片段.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学案 :

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为使幼儿安静入眠而唱的一种歌曲。在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音乐中,都有很多悦耳动听的摇篮曲。后来作曲家们对摇篮曲的应用突破了原来只用于催眠的局限,逐渐发展成为在音乐会上表演的一种抒情歌曲,成为独具一格的音乐体裁。摇篮曲有它的自身特点,它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安宁、亲切、温存、抚爱、真挚的特点;曲调抒情、优美、静谧;旋律比较平稳,音域适中,不用过高过低的音,起伏不大;节拍形式多为2/

4、4/

4、6/8等复拍子,也有3/4拍子的,节奏、拍节不强调重音,但律动整齐,以适应表现摇篮徐缓、摇曳的特点。速度缓慢,大多是行板(Andante);力度较弱,一般不超过中强(mf);调式一般用明朗的大调式;演出形式一般为女声独唱。

2、舞剧《鱼美人》首演于1959年,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和杜鸣心作曲,由当时在中国任教的前苏联著名舞蹈家彼•安•古谢夫和他的中国学生们集体编导。这部舞剧曾分别荣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音乐和舞蹈的\"经典奖\",在美国、英国、俄罗斯和香港地区进行了成功的演出。《鱼美人》的故事情节是讲述海底美丽善良的鱼美人,爱上了人间勤劳勇敢的猎人,但是遭到了凶恶的山妖的阻挠和破坏,在人参老人的帮助下,猎人和鱼美人终于战胜了山妖的魔法,结成一对幸福的伴侣。

3、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二【导学过程】导入: 首先引导学生大自然声音分为:乐音 噪音

人们都说:|”音乐源于生活而高与生活,”音乐与生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音乐贯穿与人生旅程,那么音乐与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人们从诞生起音乐伴随人生重要的三个阶段即出生、婚礼、葬礼,生命之歌这一节主要描述从生命诞生开始到生命成熟直到生命终结的三个过程,作曲家运用音乐带给我们的三种感受,下面我们来聆听三首音乐作品.三【新授】: (一) 生命诞生: 1让学生唱出所知道的摇篮曲.2聆听>思考: (1) 作品的演唱形式?童声合唱\\女生独唱 (2) 运用音乐三要素分析此曲?速度 旋律 节奏 (3) 摇篮曲的特点?曲调柔美 节奏平稳 富有摇晃感 3复听 感受:师生共同哼唱并体验摇篮曲特点? 4介绍京族:《摈榔树下摇网床》是广西壮族的京族民歌 (二) 生命成熟: 1聆听 思考:我们从摇篮中慢慢长大慢慢成熟,结婚的时候需要怎样的音乐?聆听>思考:它所描绘的场景,情绪 节奏 旋律又有怎样的特点?(参考课本的谱例) 喜气 热闹的婚礼场面,从音乐中感受喜悦 兴高采烈的情绪,节奏为快板,有锣鼓点的节奏音型.2乐曲结构分析: 变奏曲式结构:A-A1-A2 A1-A2是主题的变奏,通过节奏 旋律的变化加以改编.3了解作曲家:课本

吴祖强 杜鸣心的简介及主要作品 4复听:师生共同感受节奏的特点 (三) 生命终结: 1聆听音乐:让学生回忆乐曲的旋律是根据哪首儿歌改编的? 两只老虎

2让学生对比聆听两段旋律,听辩乐曲调性的不同? >大调 >小调 3分组对比演唱: 4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旋律记下来:(略) 在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拍号 音符 力度记号等简单的音乐知识 5引导探究: 1>与传统意义的葬礼音乐有何不同? 2作曲家运用什么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3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音乐小知识交响曲? 三拓展: 播放>让学生看视频感悟生命不仅是人类所有,大自然也同样拥有,让我们珍惜生命,爱护自然.四小结与作业

真正的艺术没有任何例外,它直接来自内心,来自对生活的经验,对生活的 思考与实践.-艾夫斯 作业:

以>为题,写下感受,下节与同学共享.

7、【每月一歌】 学唱《北京欢迎你》

第13篇:高一音乐 音乐的基本要素教案

课题:音乐的基本要素 教学年级:高一(或高二)

教学目标:

一、能在聆听与感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用简短的话说出节奏、旋律、音色、和声、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能主动探索音乐的欣赏过程,并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对比、合作、探究、练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我们总是感觉到学生的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启始课后,我设计了这堂以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重点的常规课,补充了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后面的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音乐,根据感受选择相应的词语。(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写出相应词语的序号。)

(1) 欢快活泼(2)优美抒情(3)雄壮有力(4)悲惨凄凉

音乐(1)《乱红》(钢琴与笛子) 音乐(2)《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音乐(3)《江河水》 音乐(4)《喜洋洋》 2.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3.导题: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呢?

二、表现与感受

(一)节奏与旋律

1.请同学把下面这一部分内容表达出来。

3 3 3 2 3 6 5 3 2 3 6 5 2.节奏

问题:假设这是音符,好听的音乐,少了什么?——节奏

1 3.旋律

(1)有了节奏,数字变成了什么?——旋律

(2)旋律的进行:上行、下行、平行、波浪型(举例说明) 4.探讨:旋律能脱离节奏单独存在吗?反过来呢?

(二)和声

1.出示《欢乐颂》曲谱,比较不同处。(有和声)

2.演唱,体验和声。学生唱《欢乐颂》高声部,老师唱低声部。 3.欣赏

(1)歌曲《音乐故事》(蝌蚪合唱团演唱)(和声饱满时用手势引导学生) (2)民乐曲《春江花月夜》主题(感受乐曲的意境美) (3)管弦乐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主题(感受乐队的磅溥气势)

(三)音色

1.聆听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童声) 问(1)属人声中的哪一类?

(2)假如用男中、男低来演唱,表现出来的意境合适吗? 2.人声的分类。(学生回顾) 3.听辨音色(分组抢答)

笛子、二胡、长笛、小提琴、唢呐、大提琴、小号、古筝等。 4.聆听乐器音色。(学生不太熟悉的)

单簧管、双簧管、短笛、大管、大号、圆号等。

(四)速度与力度

1.对比欣赏《隐形的翅膀》与《保卫黄河》。问题;速度与力度能不能换一下?2.请用演唱来证明。

(五)调式、调性、织体等。(在以后的课堂中再学习)

三、巩固。

1.聆听《春节序曲》(片段),你能听到哪些音乐要素? 2.学生分组回答。

四、音乐的欣赏过程

1.说说你欣赏音乐时有怎样的心理过程。 2.音乐的欣赏过程:

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审美评价

3.思考:是不是每个人都按五个过程的顺序走?每次欣赏每个过程都会有?

五、小结。

音乐要素决定着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风格流派等,我们要借用音乐要素这一钥匙,打开音响世界之门。

第14篇:高一学年音乐教案 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聆听两个京剧唱段,进而引领学生走进现代京剧。

播放《红灯记》中《雄心壮志冲云天》选段及《杜鹃山》中《家住安源》选段(mp3格式)

引导学生思考:

两个唱段与上节课我们欣赏的京剧唱段有什么不同?大家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验?

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

二、新授

(一)了解现代京剧

(二)观看录像《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

(三)聆听两个唱段的局部段落

(四)学生学唱自己认为《家住安源》中最喜欢的乐句,并附加表演

(五)再次复听两个唱段

教师不对知识做讲解,而是由学生代表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介绍给大家,最后教师总结

1.播放两个唱段的录像,要求学生通过视听感受、体验两个唱段变化着的音乐情绪,教师顺带讲解京剧音乐的相关知识

2.简单了解剧情

采用比较唱腔和板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声腔、板式的艺术作用以及它们在表现人物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1.播放《家住安源》录像

2.教师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3.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和鼓励

1.思考唱段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2.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声腔、板式、伴奏在戏曲情感、情绪渲染表现中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帮衬的重要作用。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课本和参考资料,以及从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内容,互相交流、展示,一些戏迷们还可以给大家演唱表演现代京剧的小唱段。

学生聆听、观看、思考并回答

参考教科书P64京剧音乐知识

由学生自己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剧情

学生认真聆听鉴赏两个唱段,分组讨论,进而理解、掌握声腔及板式

学生先随演员模唱,然后自愿演唱表演,体会声腔、板式的变化

聆听、思考并回答

讨论并回答

三、拓展与探究

拓宽学生在京剧方面的知识领域

引导学生参与自学:

1.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

2. 你知道京剧脸谱吗?它是怎样起源的吗?这其中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如果不知道的话,请查阅相关资料,并将故事说给大家听。

3。课后欣赏现代京剧《我是中国人》,判断其中人物所属的行当和所使用的京剧音乐

课后讨论完成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能基本掌握中国戏曲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以及现代京剧基本知识,能在课堂上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能与他人或小组间进行合作,唱上一小段现代京戏唱段并能进行表演设计。

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建议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了解唱法、分析音乐(长调、短调);

(二)印尼歌曲《星星索》——分析歌曲艺术风格的成因(地理、历史);

(三)印度音乐《欢迎》——与小提琴对比,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典型节奏;

(四)阿塞拜疆卡曼贾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上关于“呼麦”唱法的定义,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发声练习。

学生练习:(出示课件)

1、尝试。

2、分析并提问。

3、我们要听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二)欣赏《四岁的红鬃马》

1、组织欣赏音乐及讨论活动

2、概述“呼麦”音乐特点及发展

3、音乐分析(呼麦、马头琴)

4、欣赏“呼麦”视频

1、学生聆听音乐,初步讨论。

2、根据初中关于“长调、短调、马头琴”的知识进行音乐分析。

听辩三条旋律,体会“呼麦”的神奇。(修正教材上的错误)

(三)欣赏《星星索》全曲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印尼地图,组织欣赏与讨论、看教材。

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印尼地理特点对印尼人民的生活方式做进一步阐述,再通过对印尼历史的讲述指出“克隆钟”音乐的产生和特色。

3、葡萄牙民歌“法多”欣赏

4、、印尼民歌《哎呦妈妈》和《梭罗河》欣赏。

欣赏音乐,与前曲进行比较并讨论《四岁的红鬃马》和《星星索》的音乐要素的异同点,对不同地域民间音乐的风格做进一步分析。

学习演唱歌曲片段,掌握典型节奏

比较

加深印象

(四)欣赏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

1、小提琴曲《美丽的罗斯玛琳》片段

2、欣赏《欢迎》片段

3、出示图片,对比。

4、完整欣赏(分析特殊节奏——出示课件)

5、萨朗吉演奏的其他音乐作品欣赏

学生欣赏音乐,思考问题,讨论两首音乐作品及演奏乐器的异同及声音、演奏特点。

完成教材76页“拓展与探究”问题3 加深印象

(五)欣赏《巴雅提木卡姆》

1、欣赏新疆《十二木卡姆》片段

2、欣赏《巴雅提木卡姆》

3、出示音乐要素比较表格(见附录1)

4、从地理位置进行引导分析

分析总结音乐特点

分析总结音乐特点,与前曲做比较

完成表格

进行分析

(六)小结

教师概括总结亚洲不同地理位置音乐的风格特征,提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并分析其成因及风格特点时要时时关注其所产生的土壤。

学生总结亚洲不同地理位置音乐的风格特征,通过发、对比发表看法。

七、教学评价建议: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问题的提出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问题讨论当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阐述观点,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并予以适当补充。

附录1:

音乐要素

节奏

力度

速度

旋律

音色

相同点

不同点

鲜明而单一的节奏;曲调与伴奏、说唱、喊叫声、独奏等交替进行的音乐特点。

2.指导学生用合作式的方法会用所学习的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为歌曲《非洲赞歌》片段伴奏。

3.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感受和体验活动与过程中,探究关于非洲歌舞音乐的知识与特点,建议可以通过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口头或书面总结和归纳出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二)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聆听歌曲《非洲赞歌》,感受、体验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2.聆听乐器马林巴演奏的乐曲《门库尔雅》,在通过观察教材上马林巴的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出音色特点,基本结构、形状、制作材料等。

3.观看各种鼓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说出制作材料并利用自制的鼓模仿、学习“鼓语”敲击方法。

4.聆听鼓乐《鼓舞》,《南孩之舞》,探究鼓在非洲音乐中的功能和用途。学习《鼓舞》片段,体会鼓手以有力的身体动作,敲击出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声。

5.学生活动,分别播放爵士乐和非洲歌舞音乐,并让学生跟随音乐舞蹈,感受非洲音乐和爵士乐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通过聆听《男孩之舞》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特殊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1.播放赛内加尔鼓乐《男孩之舞》片段,结合课本上的图片,启发学生想象鼓乐演奏的情景并让若干学生自由的跟着节奏跳起来。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刚才播放音乐的特殊性。

1. 学生聆听和舞蹈,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特殊性。

2. 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学生提出不同见解。

二、新授:

(一)欣赏《鼓舞》片段

(二)欣赏《非洲赞歌》

(三)《门库尔雅》

1.教师把学生的表述进行总结并引出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2.介绍鼓乐《男孩之舞》和《鼓舞》

3.播放各种非洲鼓的图片

播放音响《鼓舞》片段,4.指导学生拍手模仿音乐中两个基本节奏型,引导体验节奏变化(速度、重音、强弱变化):

①║: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

②║:ⅩⅩ ⅩⅩ Ⅹ

:║: ⅩⅩ ⅩⅩ

ⅩⅩ :║

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到鼓的音色和节奏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性。

1.简介《非洲赞歌》

2.播放音响《非洲赞歌》,让学生体会无任何装饰音的旋律走向;鲜明而强烈的单一节奏;曲调、伴奏、说唱、喊叫声、独奏等交替进行的音乐特点。

3.指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用所学习的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型为歌曲《非洲赞歌》伴奏。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非洲音乐特点的理解。

1.播放《门库尔雅》,让学生自己听辨伴奏乐器是由什么材质构成的。

2.介绍伴奏乐器马林巴(基本构造、形状、制作材料)并展示图片。

3.聆听器乐曲《门库尔雅》,让学生表述马林巴的音色特点。

4.教师进行点评。

1.学生观看图片

2.学生感受非洲鼓的音色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拍手模仿。

3.体验非洲鼓乐的节奏,可做逐人连续的练习

4.学生讨论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性。

1.聆听音乐并感受其特点。

2.学生分组合作,为《非洲赞歌》伴奏。

1.学生聆听并回答

2.学生观看图片

3.学生聆听音乐,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马林巴的音色特点。

三、拓展与探究

1.分三组讨论

亚唱法”演唱的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时,可让学生聆听《孤独的牧羊人》、《我的太阳》等不同唱法的欧洲声乐作品,让学生在比较中分析、感悟各种不同演唱方法的基本特点,体味各自间独特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欧洲民间音乐在体裁与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在初步聆听乐曲后,引导学生说出主奏乐器在音色上有什么特点?风笛和排箫在音色上有什么不同?在课堂上欣赏后有什么新的感受等,然后由学生利用音乐要素来分析乐曲的特点,分析要把握好尺度。

学习指导策略:

在本课实践和参与活动中,学生需要在聆听中听出主题,听出变化,听出音色,并在体验中哼唱、熟悉音乐主题。在讨论归纳这部分参与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引领者、合作者,学生拥有充分表现意见——讨论——达成共识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及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的展示活动

2-3个人展示自己在课下网上搜集的有关欧洲历史地理、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引起关注

[展开]

感受、体验、讨论欧洲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小结学生的展示活动,板书课题《欧洲民间音乐》

一、简介欧洲民间乐器(风笛)

并播放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

思考:

1、音乐的风格特点是怎样?

2、演奏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二、简介罗马尼亚民间乐器(排箫)并播放罗马尼亚民间音乐《森林的多伊娜和妇女的舞蹈》

思考:

1、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音色有何特点?

2、与上首乐曲相比较,这首乐曲在风格上有什么特点?你感觉表现了什么?

3、根据以上两首乐曲的欣赏引导学生小结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

(一)播放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

思考:

1、这首民歌演唱方法有什么特点?

2、要求学生随着歌唱,用肢体语言来尽情表现歌曲的情感。

(二)分别播放《我的太阳》、《孤独的牧羊人》,和学生共同探讨三首歌曲的不同唱法的特点。

聆听、感受、思考并讨论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风笛音色的特点,探讨其旋律的主要特点。

聆听、感受、思考并讨论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排箫音色的特点,探讨其旋律的主要特点

聆听并用肢体语言表现这首民歌的情感表达。学生的积极参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哼唱、感受并说出欧洲歌唱方法的不同特点,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的联想思考。

[深入] 探究欧洲民族民间音乐和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

肯定学生的发言并举例说明两种音乐的关系。

阅读教科书P91内容,说出欧洲民间音乐和欧洲艺术音乐的特点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自学的方法引导思考。

[归纳拓展学习]

1、请学生简要说出自己对哪一种音乐更感兴趣,并说明理由。

2、播放罗马尼亚排箫、秘鲁排箫、中国排箫演奏的不同片断,让学生讨论它们在演奏风格上的异同。

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聆听、讨论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是

设 计 意 图

课前播放拉丁美洲音乐风光片。

上课时,教师先用吉他弹唱的形式演唱阿根廷民间歌曲《鸽子》。

教师安排学生浏览欣赏熟悉的音乐作品《飞驰的鹰》、《西波涅》、《鸽子》片段。要求学生欣赏后用讨论和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尝试用音乐要素分析拉丁美洲的音乐特点。

聆听欣赏《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全曲。欣赏时要求学生边欣赏边将音乐的节奏用手打出来。(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用听唱、模唱的方式学唱《美丽的小天使》的旋律。

教师随着《小伙伴》这首探戈舞曲跳一段探戈舞步,鼓励学生在探戈舞曲的旋律中模仿探戈舞步。

教师鼓励几名同学和老师一起随着《小伙伴》的旋律来充满热情的跳探戈舞步,其他同学随着音乐打节奏。

经过一系列的体验感受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进行总结。

学生感受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情。

欣赏老师演唱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特点。

学生欣赏思考、讨论、探究。

欣赏音乐、并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

对歌曲《美丽的小天使》进行学唱。

模仿、体态律动

学生以小组探究、讨论音乐风格特点。

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先通过熟悉的作品走进拉丁美洲音乐并初步感受音乐特点。

进一步体验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特点。

体验墨西哥音乐的风格。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探戈音乐特点的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阿根廷音乐风格。

为了让学生更广泛的参与

七、教学评价

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教学效果。

1 .说出拉丁美洲音乐有哪三种音乐融合而成。

2 .请试着演唱《美丽的小天使》片段体验其节奏特点。

3 .请学生学习探戈舞蹈步伐,并展示。

4 .试说出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

展开

深入

拓展

1、教师先演奏一段巴赫的《二部创意钢琴曲》 让学生感受体会宗教音乐的风格特点。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宗教音乐特点。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特点的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特点。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掌握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特点。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你了解宗教音乐特点了吗?

(二)请你对自己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基础一个客观的评价(参与学习的态度、热情、参与成效、创作激情、学习成果等)。

(三)请你给宗教音乐一个评价(喜欢、不喜欢、一般),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四)请你对老师本单元的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定要实事求是。

七、预留作业:

(一)请用小短文的形式,写出宗教音乐给你的感受,以及复调、主调音乐给你的感受。

(二)根据老师的建议,完善自己的八小节创作。

(五)引导学生从贝多芬音乐中感悟音乐与人生,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以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理解情况。

(二)探究讨论贝多芬《

2、

耳聋的贝多芬在指挥

3、贝多芬代表作品:

《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等。

4、教师小结:贝多芬——“乐圣”,他是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的伟大人物。

(一)播放贝多芬《 学生讨论

聆听思考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

展开讨论

学生练习演唱音乐.体验四部合唱

师生合作:

1、学生用器乐形式表演主题音乐、

2、学生声乐演唱表现音乐。

学生讨论:

感受音乐从阴暗与绝望、痛苦与沉思、痛苦与斗争的发展,走向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与欢乐、团结和友爱。

写一篇聆听音乐后的感想

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切人主题

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代表作品、历史贡献。 完整聆听全曲感受基本音乐情绪

激发兴趣、初步懂得奏鸣曲式、奏鸣曲、交响乐的含义。

对比聆听,思考讨论 。

调动情绪,活跃气氛。 理解贝多芬《

(三)观赏教师提供的影视资料,感受艺术家对舒伯特歌曲的解读。

(四)探究感悟:在充分聆听、鉴赏的基础上,探究舒伯特艺术歌曲所蕴含的深层内容,了解作者本人内心世界的情感。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情况,拓展学生视野。

六、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导入: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1、问:在世界著名音乐家的行列中,谁被誉为“歌曲之王”?

2、打开课件,出示课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以提问方式导入,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

展开: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

教师播放童声合唱曲《鳟鱼》,出示问题:

1、音乐的情绪如何?

2、旋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3、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有何特点?

聆听音乐,思考问题并加以讨论

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情绪

激发学生兴趣,利于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

深入:进一步了解艺术歌曲的与特点。

(一)聆听:

1、女声独唱:《鳟鱼》

出示问题:

歌曲引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鳟鱼”钢琴五重奏》

(二)演唱《鳟鱼》主题:

1、用琴引导学生熟悉主题。

2、用琴带领学生完美的演唱主题。

(三)聆听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 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是怎样将环境、氛围、人物形象有机融为一体的

体验人物性格特征

归纳舒伯特创作的音乐风格的社会原因

课堂效果检测

拓展: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情况。

作业展示

将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制成的课件展示交流;

鼓励学生继续探究,从而更加喜欢艺术歌曲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让学生将本课歌曲进行演唱,个人、分组、自由组合,形式均可。

(二)引导学生对歌曲《魔王》进行即兴模仿表演。

(三)写一篇学习体会,对聆听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感想。

3、音乐知识:“练习曲”

本是为钢琴演奏训练而编写的乐曲,训练目的明确,分为专业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

4、重点聆听

1)请学生欣赏主题

2)请学生欣赏主提再现部

3)听引子部分

4)教师或学生分别演奏 引子、主题。

5、再次播放《c小调(革命)练习曲》。

二、学习作品《爱之梦》

1、介绍音乐家李斯特,匈牙利人,有“钢琴之王”的美誉。

李斯特首创“交响诗”,这一浪漫主义代表性标题音乐体裁。代表作品有《匈牙利狂想曲》、《但丁》、《浮士德》。

2、先欣赏作品主题,并设问。

3、完整聆听《爱之梦》

4、比较两首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

三、教师小节

学生聆听感受, 学生聆听思考, 学生谈感受, 学生看、听、记。

学生欣赏教师演奏简短的练习曲。

用心感受音乐

分析、比较、判断主题与主题再现部的细为差别。

感受引子的力度,左手低音的效果

学生聆听、弹奏。

再次聆听,认真理解音乐内涵。

学生展示课下收集李斯特资料。

学生说出对主题音乐的感觉。(速度、力度、情绪)

说出主题出现了几次,乐曲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归纳总结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特点。

由当代钢琴家的演奏,激发学生对钢琴艺术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将要学习的内容。

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情绪。

了解肖邦生平,才能更好的欣赏肖邦音乐作品。 初步了解练习曲

基础知识。

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出的激昂与悲愤、刚毅与坚强、感受音乐力度的变化,

情绪的起伏。

强化音乐记忆

学生结合肖邦的年代背景,创作经历理解作品。

加强对作品主题音乐的熟悉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两首作品在表达音乐情感上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二)两首钢琴作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第15篇:高一音乐 中国创作歌曲教案

中国创作歌曲

一. 教学目的

1. 个了解中国创作歌曲的几时期 2. 中国创作歌曲不同时期的时代风格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与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歌曲的时代特点

2.引导学生从歌词、旋律、节奏、音阶等基本要素入手探索两个不同时期《毕业歌》和《祝酒歌》的时代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⑴聆听《北京欢迎你》《祝酒歌》《毕业歌》

⑵三首歌曲从时间上有看有什么特点(奥运、新中国成立、抗战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

⑶三首歌曲与《茉莉花》有何区别(都为中国歌曲、一个中国创作歌曲一个中国民歌)

2中国创造歌曲的几个时期(简述)

早期歌曲出现;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西洋曲调填词;五四运动时期艺术、学校、儿童歌曲;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工农红军革命歌曲;抗日救亡运动时期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后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歌曲。

3. 对比分析大革命失败后与新中国成立后的歌曲风格特点

⑴欣赏《毕业歌》《祝酒歌》

⑵从节奏、音乐结构、歌词进行对比分析

1 4探索性

《毕业歌》第

一、二段领唱完成,第三段全体完成与齐唱全曲在表达歌曲中心上有何不同。(音乐结构、旋律)

《祝酒歌》全体齐唱与男女领唱中间段合唱不同效果。(节奏、速度、音阶) 4. 总结

从节奏、旋律、音乐结构等因素;独唱、齐唱、合唱等歌唱形式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5. 练习

学唱、分析歌曲《叫我如何不想他》

第16篇:高一音乐 舞剧的灵魂教案

舞剧的灵魂

教学目标:

1、了解舞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舞剧艺术的兴趣。

2、在赏析舞剧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同时能够表现自己对舞剧的见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来源:学科网]

播放舞剧《鱼美人》和《敦煌梦》片段

说一说:这两部作品属于哪种艺术表现形式。(芭蕾舞) [来源:学|科|网]

二、舞剧的概念

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来源:学科网ZXXK]

三、感受无音乐的舞剧片断,引出课题

1、再次观看芭蕾舞剧《鱼美人》片段(不放声音)

2、提问学生:这段舞剧中缺少了什么?给我们的感受如何?

3、启发学生回答。

4、老师归纳讲述:有人说:“音乐是舞剧的灵魂”。因为音乐不仅仅是担任舞蹈的伴奏,它还在舞剧中发挥着其他的重要作用,比如:情感的表达等等。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一起了解舞剧,感受舞剧中音乐的魅力。

四、《鱼美人》中《珊瑚舞》

1、简介:《鱼美人》是中国舞剧探索“洋为中用”的一次成功实践。它讲述的是:在美丽神奇的海底,住着纯洁、善良的鱼美人,她向往人间生活,真挚的爱慕着一位勤劳勇敢的青年猎人。狡诈凶恶的山妖企图霸占鱼美人,最后鱼美人与勇敢的猎人在人参老人的帮助下,战胜山妖的魔法,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这部舞剧的音乐非常精致、形象。

2、播放一段音乐,提问学生在音乐中,你能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3、师归纳:我们听到的是《珊瑚舞》的音乐。这是第一幕第二场中的一段舞曲,乐曲为单二部曲式加小尾声。第一段由长笛和短笛吹出一连串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旋律,让我们联想到奇异的海底世界,珊瑚在光照下闪动的活泼、玲珑的形象,第二段由大管和单簧管交替奏出,突出地表现了珊瑚在水中婀娜多姿的形态。

五、《篱笆墙的影子》中《那根藤缠树》 [来源:学,科,网Z,X,X,K] 十多年前,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的三部曲红遍中国大江南北,大型民族舞剧《篱笆墙的影子》就是根据电视剧故事取材创作而成,演绎了枣花通过两次不同的婚变和改革大潮的冲击,长为具有独立人生价值观的现代女性的心理历程。音乐是这部舞剧最大的亮点。在作品中徐沛东沿用了电视剧中的音乐素材,《辘轳、女人和井》中的插曲《那根藤缠树》就巧妙地运用在舞剧中。

1、《那根藤缠树》

(1)欣赏《那根藤缠树》第一段,设问:设想一下,如果你是编导,你会将这段音乐设计在哪个情节中?为什么? [来源:Zxxk.Com] 学生回答...

(2)、音乐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绝望后得凄苦、悲愤的情感呢?

(3)、学生讨论、师归纳:演唱形式上:将电视剧中的男声独唱改为男高音领唱与合唱的形式, 开始男高音深沉压抑的音调与多声部合唱形成鲜明的对比,加强了作品的冲击力。歌曲后半部分还运用了七声部合唱,音调更加激越,达到了高潮。

2、再次欣赏歌曲,体会绝望悲愤的情感。

3、简单小结:

《篱笆墙的影子》中《那根藤缠树》表达了主人公绝望后的情感世界,使作品更具有震撼力;《鱼美人》中《珊瑚舞》渲染了海底奇异的世界,刻画了珊瑚姑娘活泼、婀娜的形象。

六、活动与创造

1、给老师所跳的舞蹈片段选配合适的音乐。[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老师跳敦煌舞片段: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和《伎乐天》)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 [来源:学§科§网]

2、根据音乐《四小天鹅舞曲》片段,设计舞蹈动作。

推荐四位“小天鹅”,上台展示,其余学生敲出节奏。

3、师点评。

七、总结

这堂课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舞剧,同时也感受了舞剧中音乐的魅力。相信大家都能深刻地体会到音乐在舞剧中所发挥得重要作用,没有成功的音乐就没有完美的舞剧,所以人们说:“音乐是舞剧的灵魂”。希望同学们在课外欣赏舞剧艺术的过程中运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更好的体会舞剧艺术。

第17篇:高一音乐《丝竹相和》教案

高一音乐《丝竹相和》教案

年级:高一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乐种介绍

2、赏析《中花六板》、《娱乐升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丝竹乐的基础知识、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音乐风格的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外自觉的去查阅、收集有关丝竹的资料,懂得民乐的同学,能够自己组成一个民乐队来演奏,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感受丝竹乐的艺术美,提高对民间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

(2)、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容易、更深的能了解音乐情绪。

(3)、讨论法、实践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

教学难点:

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辨别。

教学工具:多媒体。古筝、笛子。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江南风采》组织学生进如课堂

2、请一位懂民乐的同学独奏《紫竹调》。

二、导入:

同学们刚才位同学的表演,精不精彩?(生:……)。那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位同学使用了什么乐器吗?(生:……)。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古筝。

中华民族乐器种类众多,刚才同学们看到乐器只是我们众多民族乐器中的一小部分。同学们还知道中国的哪些民族乐器呢?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乐器的种类及划分吗?(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做补充)。

、民族乐器的种类及划分:

吹:指吹管乐器有笛子、萧、唢呐、管子等等。

拉:指拉弦乐器有二胡、板胡、中胡、高胡、京胡等等。

弹:指弹拨乐器有琵琶、筝、古琴、三弦等等。

打:指打击乐器有大鼓、小鼓、大锣、小锣、钹、碰铃、木鱼等等。

(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这些乐器的印象。用屏幕上显示的乐器图片以及相应的乐器音色文件作对照,重点对比二胡与高胡的音色)。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都知道民乐演奏有独奏和合奏,我们刚才看的表演属于独奏,如果我们给加上笛子、萧、二胡、琵琶。那么这样的演奏方法属于(合奏)

3、古筝、二胡、高胡、琵琶它们是弦乐器,可以称为“丝”。笛子、萧属于吹管乐器,用竹子做的,所以我们可以称为“竹”。我们把这种合奏方式称为“丝竹相和”。播放投影,引出课题:《丝竹相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授课:

丝竹乐到底有多动听呢?有一首古诗是这样赞美丝竹乐的:“一曲丝竹心已醉,梦听余音夜不寐,内中奥妙谁得知?仙乐霓裳人间回。”从诗中可以看出,江南丝竹早已为人们喜闻乐见。(播放)

课本里选用了丝竹乐的两个乐种,一种是江南丝竹,一种是广东音乐。今天我们通过这两首乐曲的学习来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联系及区别。

、江南丝竹

含义:江南丝竹广义是指包括长江以南的所有丝竹乐。1958年,江南丝竹有了特定的含义,即专指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一带的民间器乐合奏曲。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非常优美的江南丝竹《中花六板》。

(1)、播放《中花六板》片断并且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在这首乐曲里同学们听到了哪些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有哪些?

(b)、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先回答。

教师小结:《中花六板》为江南丝竹曲,又名《虞舜熏风操》或《熏风曲》。

在这首乐曲里有萧、琵琶、扬琴、二胡、阮、笙、拍板等乐器,其中萧、琵琶、扬琴、二胡为主奏乐器。

这首乐曲的旋律优美抒情、清新悠扬、庄重典雅,颇具有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追求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

(c)、对照课后51页《老六板》的旋律做比较,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同学们对照《中花六板》的旋律与《老六板》的旋律思考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老师用古筝弹《老六板》和《中花六板》的旋律,同学们仔细听,学生来唱一下《老六板》的旋律。讨论思考后来回答。(生:……)。

教师小结:《中花六板》是由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放慢加花发展而来的。那么什么加花呢?刚才我们听了古筝弹《老六板》和《中花六板》的旋律,我们再来对照谱例做比较。同学们发现了《中花六板》的旋律是在《老六板》的旋律的基础上加了许多音,使曲谱变繁密了,其骨干音是没变。这也是江南丝竹中常用的一种加花变奏手法。

(3)完整的聆听《中花六板》.谈感受。

(4)、拓展思考:在我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能够听到江南丝竹?(在农村里的婚丧喜庆、庙会、集镇茶馆等)。

刚才我们了解了丝竹乐其中的一个乐种——江南丝竹,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丝竹乐的另外一个乐种——广东音乐。

2、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我国传统民间器乐——丝竹乐的一个乐种。它流行于市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

欣赏广东音乐《娱乐升平》。

(1)、播放《娱乐升平》并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在这首乐曲里同学们听到了哪些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有哪些?

(b)、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2)、作品分析及和同学们共同解决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娱乐升平》是广东音乐中流行较广的一首乐曲。作者是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丘鹤俦。乐曲中主要的演奏乐器有高胡、扬琴。乐曲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创作的作曲技巧,从风格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乐曲表现了一种清新活泼,乐观向上的音乐情绪。

四、合作探究:

通过填写下面的表格及聆听两首乐曲片段,判断其中属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各是第几首?加深学生对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理解,达到知识迁移,加深理解本课重点、难点。

拓展与探究:学生小组讨论

、填写下面表格

乐种名称

流行地区

主要乐器

音乐风格

江南丝竹

上海市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

二胡、琵琶、扬琴、

优美抒情、清新悠扬

清新活泼,乐观向上

2、形成音乐风格的原因?(地理、地貌、风土人情有关)

还有其余的丝竹乐的乐种,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收集、查阅资料等方式填写上去。

3、聆听两首乐曲片段,判断其中属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各是第几首?并且能说出其判断的依据。(生:……)。

五、课堂小节: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听赏,我们见识了许多中国的民族乐器,学习了丝竹乐里的两个乐种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中国的民乐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最后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经过再创造的中国新民乐。(让同学们喜欢上民乐)。

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书籍、查阅资料,包括上网下载并且参与讨论学习,懂得民乐的同学自己可以组成一个民乐队进行演奏等等,通过这些形式让我们了解更多的有关中国民乐的知识。从而开拓我们的文化视野。

第18篇:高一音乐 欣赏中华民族器乐曲教案

中华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

一、教学目标设计:

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启发学生进行文学艺术创作,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 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2、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课件演示

课前展示课件封面,播放背景音乐。

一、情境导入

1、大屏幕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华民族乐器的图片,并和同学们一起回忆每个乐器的名称。

2、播放《春江花月夜》,请同学们思考这首乐曲是由大屏幕中哪些乐器演奏。教师总结: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琵琶、洞箫、古筝、二胡等中华民族乐器。 课件演示

1、向学生展示配有背景音乐且具有古色古香风格、写有《春江花月夜》标题的页面

2.请同学们思考:从大屏幕展示的词语中找出与这首乐曲意境相符的词语

3、简介乐曲: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它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

课件演示展示写有乐曲简介并附有与乐曲情境相关图片的页面。

二、熟悉主题

1、音频演绎,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乐曲播放过程中适时地启发诱导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

思考题:

1 比较乐曲每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课件演示:

1、先展示写有思考题的页面,之后播放音乐及与乐曲意境相关的视频,伴随着画面的切换进行欣赏。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乐曲的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每一段的结尾都是一样的,而前面却有所变化。这就是中国传统乐曲中常用的“换头合尾”变奏法。它能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作用,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或主题。 课件演示:

简单介绍“换头合尾”变奏法。

3、揭示音乐主题。这首乐曲一般分为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出示乐曲结构图)

三、画面联想

运用画面联想法,分段欣赏乐曲,并请同学们从以下标题中选出与之情景相符的标题。 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台5水深云际6渔歌唱晚7回澜拍岸8桡鸣远濑9欸乃归舟10尾声

播放各段音乐的同时,向学生演示包含各段基本内容及相应图片的页面。

四、视唱

师生视唱乐曲主题

要求:先由教师富有感情的演示,再由老师教唱,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演唱,最后请同学表演。

五、创作

1、欣赏由琵琶独奏的《春江花月夜》,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意境,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

2欣赏一段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古典舞,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意境自己绘画或写一首小诗。 最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作品。 3 请同学朗诵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2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总结: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视唱和创作等环节,了解到乐曲通过变奏,不仅描绘了江上秀丽的晚景,表现微波荡漾、温馨恬静的春江景色,而且借景抒情,激起人们对祖国山河无限赞美的深厚情感。它还使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管弦乐曲的神韵,充分展示了我们民族器乐的魅力,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乐器在世界之林中永远是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

课件演示:回到主页面。

第19篇:高一音乐_《亚细亚民间风情》教案

《亚细亚民间风情》

实习老师:汪明 指导教师:肖江华

实习班级:高中一年级378班 课 题:亚细亚民间风情

教学设想

本课充分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的课标新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学生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帮助他们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的关键在于理解的能力,听赏时所涉及的面不在于全,而在于国家与地区的代表性,同时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其差异,认识其各自的音乐文化特色与价值。

本课重点选择了亚细亚民间音乐中有代表性的东亚(日本)音乐和南亚(印度)音乐作为探讨的话题,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增进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

1、能认真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印度的民间音乐作品,说出自己的感受、体验,并能随乐哼唱歌曲片段。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能以简洁的语言总结所听音乐的特点。教学难点与重点

1.重点:聆听与体验东亚和东南亚两个音乐文化区域内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2.难点:能辨别两个音乐文化区域内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亚洲地图)

二、深入展开

(一)日本: 1.日本文化漫谈 2.赏析《樱花》 A、随谱哼唱《樱花》

B、从旋律特色的角度简介《樱花》 ①学生谈对《樱花》的感受和音乐的特点。

②师小结:这首民歌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点。其调式别具一格,音阶排列为346713,是日本民间音乐中的“都节调式”,曲调的进行很有特点。它用朴素的语言、简单的曲调和从容不迫的节奏表现了日本人民成群结队、携亲邀友争赏樱花的喜悦心情。

3.听赏日本北海道民谣《索兰调》

师:《索兰调》又称《拉网小调》,是日本北海道渔民在捕捞鱼时演唱的一种劳动号子。这首歌的曲调是在无伴音阶的五声调式(5 6 1 2 3 5)的基础上构筑而成,民族风格颇为浓郁,属于典型的日本“八木节”音乐样式

4.小结

日本民族音乐的特点(引伸到日本民族的特征)。 音乐特点:拖腔多,悠长缓慢,速度徐缓,节奏较为舒展。

民族特征: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日本这样具有强烈的与世隔绝的意识,这可能与日本的地理环境、早年相对孤立的历史,以及单一的民族、变形的文化有

关。

(二)印度:

1、导入

师:欣赏音乐《神奇》,并思考歌中描述的是哪个国家?

2、漫谈印度

师:这个在独特的火热旋律中含蓄的过度,在佛号的单调回旋中乐观着的国度,在灿烂的古老文明中涵养着的国度,以无法模拟的魅力征服着芸芸众生。

3.简介印度音乐中的旋律框架“拉格”。

“拉格”是一种旋律框架,每一种拉格有它自己的音阶、音程及特定的旋律片段,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情感。

3、听赏乐曲《晚上的拉格》,回答问题:

①听“西塔尔”这种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带有鼻音色彩的暗淡音色) ②在这首乐曲中,除了西塔尔这种乐器外,你还听到了哪种乐器?(鼓) ③鼓的演奏有何特点?在乐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鼓点富于变化,掌握音乐的速度和节奏)

4、印度电影音乐展播

(播放《印度往事》、《大蓬车》歌舞片段)

师:说到印度音乐,我们中国人往往接触的最多的是印度的电影音乐。印度音乐不仅变化无穷,而且与舞蹈相结合。悠扬的音乐,热烈的鼓点,配上变化的手势、眼神和复杂多变的舞姿,迸发出魅力四射的青春活力。

(1)引导学生利用身势动作表现音乐(拍手、跺脚、口哨等) (2)随《印度往事》学跳印度舞片段,感受其音乐的典型节奏特点 (3)小结印度音乐的特点:

印度音乐非常丰富,印度的电影音乐就是它们流行音乐的主流,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特色,其典型的特点就是即兴性。即兴演奏和演唱是印度音乐最迷人的特色,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它根据表演者的情绪、想像、成熟的技巧和创造力,逐渐将听众引领到音乐所要表达的境界。

三、课后拓展与探究

印度音乐与我国哪一民族的音乐有相似之处?

四、结束语:

师:世界各民族传统音乐是各国人民几千年文化积淀和艺术创造才能的集中反映。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音乐艺术,不仅在本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在国外同样生根开花。说明:越是民族风格的艺术越具有国际性。

好,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谢谢大家,下课!

第20篇:高一音乐 中国通俗音乐2教案

课题:中国通俗音乐

教学年级:高二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能够简述通俗音乐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能力目标:感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通俗音乐。

情感目标:通过通俗音乐欣赏陶冶学生情操,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重点难点:让学生能正确认识看待通俗歌手以及他们的作品,提高通俗歌曲的鉴赏力。 教学方法:

1、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进行多渠道参与和感受音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① 由教师播放三首歌曲,要求学生说歌名及唱法。

② 教师提问: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们更喜欢哪种唱法呢?学生答通俗唱法,下面让我们一起更深刻地去感受通俗音乐吧!

三、新授

1、通俗音乐的概念和特征:通俗易懂,演唱不拘一格,易学易唱,充满生活气息,大多短小易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包括流行音乐和轻音乐。

2、通俗音乐的内容取材:取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声乐作品以爱情题材居多也有描写人生、论理、叙说理想生活,抒发思念之情。

3、通俗音乐的唱法:多用自然嗓音、音域一般不宽,吐字清晰,亲切随意。

四、赏析通俗歌曲

师:通俗歌曲之所以流传广,是由于它生动地体现了时代精神,让我们沿着通俗音乐独特的发展轨迹去感受一下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通俗音乐,走进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 要求学生带着思考听歌曲《春天里》:

1、这首歌曲的词曲有何特点?

2、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二) 共和国的成立,经济复苏,而史无前例的*又让我们的通俗歌曲,偃旗息鼓,销声匿迹。到了八十年代风雨之后艳阳天,李谷一的《乡恋》犹如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出示课件《乡恋》及歌谱,歌词。

思考:

① 听后,同学们体会了什么情感?(忧伤) ② 这首曲子有几个乐句?曲式结构是怎样的?

师:这首曲子旋律优美,节奏舒展,抒发了对故乡亲人和山川的思念之情,全曲四个乐句,构成起承转合结构,第三乐句的高音定在“4”上,给全曲蒙上缠绵的情味。 ③ 这首曲子的曲型节奏

4∕4 x x x x xx∣x ―――‖ 附:老师示范打一遍,学生跟着打一遍。

(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中国通俗音乐繁盛的原因。

1、港台歌曲大量涌入。

2、内地创作歌曲盛行“西北风”,其代表作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心中的太阳》。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学生齐唱)

3、电声乐队出现,摇滚音乐迅速发展。

a、电声乐队:乐队人数很少,使用电吉他、电贝斯、电子鼓、电子合成器、电子 音响和特殊音响组成的乐队。(播放歌曲《完美世界》) b、摇滚音乐:是一种非常喧闹,节奏非常强烈,富有推动力的舞蹈音乐。(播放歌曲《一无所有》) 这段时期歌曲的特点:旋律优美抒情,民族风格浓郁。

(四)90年代至今中国通俗音乐的状况:

1、欧美,周边国家,我国少数名族及港台音乐风格被我国人民接受和喜爱。

2、说唱音乐形成一道独特风景线。

3、组合形式不断出现,形式更加多样,音乐朝多元化发展。

a、这段时期的音乐,大家非常熟悉,下面有请同学们演唱你最喜爱的通俗歌曲。 b、还有电声乐队(由学生课前准备好)演奏。

五、巩固和拓展

同学们,你们听,他在向我们表述着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播放《天堂》)

总结:这段时期的通俗歌曲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中国通俗音乐的一个显著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打上深深的民族文化的烙印。

(1) 出示课件《你是我的玫瑰花》

师:这是2006最流传的歌曲,歌中把自己心爱的人比作玫瑰花,并用简单朴实的声音倾述出自己的心声,是真情的流露。当今的通俗歌曲五花八门,可谓是百花齐放,向这样的歌曲一旦出现便大街小巷全唱,青少年也是必受到影响,你是如何看待当今的流行通俗歌曲? 讨论:中学生应如何看待当今的通俗歌曲?

六、学生讨论

同学们我们欣赏了不同时代,不同特点的通俗歌曲,有内地的、有海外的、有轻松活泼的,也有爱国思乡的,也有歌颂爱情的等等,他们都倍受人们的喜爱,这里我要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并向你们敬言,当今通俗歌曲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百花争艳,我们作为艺术欣赏可取广角镜头,如果作为中学生的平时追求和传播,应该有所选择。那么哪些通俗歌曲适合我们中学生演唱呢?

讨论:我认为应该选择一些轻松活泼、积极向上的通俗歌曲,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给正确的欣赏的基础上做出合适的选择。

七、总结

我和大家一起进行通俗歌曲的赏析,从赏析当中我们了解了通俗歌曲的涵义、特点和唱法,同时也了解了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史,同学们对歌曲的赏析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高一音乐教案范文
《高一音乐教案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