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16 08:37:38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63。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对象与准备

对象:三年级3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图片。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旧知引入:8×6(一位数乘一位数)、20×8(两位数乘一位数)、20×10(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像20×

18、38×18......这类型的算式,我们叫它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入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情景激趣:

书店一角(课件展示情景图):

(1)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24×2=48(元);

(2)每本书24元,买10本要付多少钱?24×10=240(元)

(3)每本书24元,买12本要付多少钱?48+240=288(元)

想:如果用乘法怎样列式呢?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估算情况。

2、自主探索: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2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小组内进行核对算法及答案。(学生组内交流)

4、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算法并说说算法。

5、师生评议:请学生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6、研究笔算:

(1)学生探讨笔算算理;

(2)师生共同小结笔算算理:

24

×12

------

48......24×2的积,问:48是怎么来的?

24......24×10的积,问:这里的24是表示多少?

------

288

环节三:巩固练习

1、解题活动:小博士寻宝、探路。

2、游戏活动:帮小动物找鞋,比比哪组找得多。

3、拓展延伸:

①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共有22排,每排有14个座位。如果有300位老师来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②课后探讨:123×23(三位数乘两位数)

环节四: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最关键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情境引入(层次推进)--算法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笔算算理(师生探讨)--专项练习(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来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估算和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注重笔算与算理结合,体验计算。让学生探讨计算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2、注重学生主动探索,加强竞争意识,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增强学习兴趣和加强思想交流。

3、在判断与交流中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用”整理出“算”

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例如,口算内容中邮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情景、笔算内容中妈妈买书的情景......教学时,我们要充分“用”这些感性素材,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不唐突。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探讨出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为什么要这样“算”?

2.让学生主动“探”整理出“法”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学生“估”,鼓励算法“多”。

不说估算是《标准》的要求,其实也是我们现实的要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需要。鼓励算法多样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优势,重视口算、笔算的方法多样和估算技能的形成。

4.处理好三“算”促“共长”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如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口算和估算活动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口算的技能形成促进估算的有效达成;笔算技能形成又促进口算的巩固和深化,从而达到三“算”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知道什么时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候。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先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

5.重视“基础”保证“量”

虽说这部分内容有了很多的前沿基础,教学的迁移空间也更大了。但迁移归迁移,必要的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的,因为这部分内容是为以后学习除法做准备的,如果基础不打好,后面就会出问题,虽然现在提倡复杂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但必要的训练还是需要的

推荐第2篇: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65页的例2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例2主题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新课之前,先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下复习,俗话说:温故知新嘛。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26×10=

30×12=

42×30= 51×80=

40×61=

21×70= 15×30=

60×13=

17×40=

2、笔算(请同学们算完后说一说计算过程)

1、35×7=

2、23×21=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观察下图,你知道他们在玩什么吗?

生:他们在下围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围棋吗?那么你们知道围棋的棋盘是由纵横各多少道线交叉组成的吗?

生:围棋的棋盘是由纵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根据小精灵告诉我们的数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根据小精灵告诉我们的数据信息我们能提出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的问题。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我们看到的数据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能(19×19=)

师:那么19×19的结果是多少呢?我们前面学过那么多的乘法题,有笔算、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笔算乘法,那么我们能否用以前所学的旧知识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呢?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做到, 快来想一想,比比看谁的方法最多?

2、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方法写在本上。

3、分组汇报。

方法一: 估算

在解决19×19的计算结果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估算方法。我们把两个因数都看作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算出它们的乘积。这样我们可以把两个因数19都看做20,然后用20乘20,结果为400.书写如下:19≈20

20×20=400

方法二:口算

在解决19×19的计算结果问题时,我们还可以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口算方法。口算时我们先用整十数20与19相乘,很快的得出结果380,然后用380减去多加上的一个19,最后结果应为361。书写如下:20×19=380

380-19=361 我们可以用把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另一个因数不变的情况下,估算的得数更接近准确数。

方法三:笔算

在解决19 ×19的计算结果问题时,我们还可以运用笔算方法。老师把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例2:19×19 (1)19≈20

20×20=400 (2)20×19=380

380-19=361 (3)竖式计算(略)

师:黑板上的三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种是估算方法,第二种是口算方法,第三种是笔算方法。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生:第一种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第二种方法运用口算适合于一个因数接近整十数的题,而有些题运用笔算则比较简便。

师:今天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我们复习时做的题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学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师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4、学习笔算过程。让学生看板书,然后全体同学在下面说计算过程。

1、数位对齐(写好竖式)。

2、先用9乘19,九九八十一,进8写1,一九得九,加8得17,第一层乘完是171.

3、再用十位上的1乘19,一九得九,九要对着十位写,一一得一,第二层乘完是190,0省略不写。

4、171加190得361。让学生用笔算方法在本上做一遍。

(三)、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谈体会) 【教学反思】

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按不进位和进位乘法两个层次编排。本课时是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的笔算。”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三年级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在这一学段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应用题等较为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学段的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完本节课后,教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情境引入,事半功倍。

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猜测,由于“这张围棋盘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这个问题起点相对比较低,学生容易参与,创设这样的情境,试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同时,也使所有的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之前,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我认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如果能够建立在独立思考和准备发言的基础上,讨论和交流的质量必定提高,反之常常会流于形式。此外,“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主要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要求是用尽可能多的计算方法去解决19×19=?,因此,学生不但可能计算的方法不同,而且还可能计算方法的数量也不同,这样的教学试图体现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讨论和表达数学问题是进行数学交流的两种重要形式。由于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体会和经验为学生的表达奠定了基础。我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希望学生在数学交流中不断地讨论、表达,在表达、讨论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数学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零距离教学,变“苦学”为“乐学”。

我在这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心情始终十分愉快。产生了这种愉悦情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活泼可爱,能力无穷,我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学生只是把我当作是他们的一个伙伴“大朋友”,没有了那种所谓的“师道尊严”,我们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都为解决数学问题在“奔波忙碌”。对于19×19这样一个算式,学生想出了如此多的计算方法,实在是“威力无比”,有意思的是:有许多的解题方法,就连我这位从事十多年数学教学的教师,在备课时也是没有想到的。更有意思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我事先没有想到的解法,我竟然没有反应过来,我不但真切地感受到“我老了,反映迟钝了”,而且更感觉到“后生可畏”。这一代孩子肯定会超越我们这一代,这也是我由衷地希望,也是我这位普通数学教师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我们只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的优势,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地使用,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来过于注重模仿记忆、机械训练等接受式学习的状况,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推荐第3篇: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杨惠萍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列竖式计算)。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原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昨天去书店买书,每套书有14本,那么买3套有多少本? 生:14×3=42(本)

师:那老师如果买10套书,又有多少本? 生:14×10=140(本)

师:3套书,10套书,同学们都能用所学的知识很快的计算出来。那现在老师增加难度,买了12套书,有多少本呢?该怎么列式? 生:14× 12

二、探索新知,明确算理:

师:你为什么要这么列?

生:要求有多少本书,也就是要求 12 个 14 是多少。

师:说的真不错,请同学们估算一下,14× 12大约得多少?

生1:我把12估成10,大约 是140本。 生2:我把14估成10.大约是120本。 生3:我把14和12都估成10,大约有100本。

师:如果我把书看成1个点,那么1套书就是14个点,那14套书就组成这样的一幅点子图。老师把刚才你们估算的结果在点子图圈出来。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都是估小的。

2、师: 14× 12 到底得多少,你能算出准确的答案吗?下面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点子图,用黑笔试着在纸上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分一分,圈一圈,算一算。把14× 12的结果写出来。

生:独立思考后在纸上写出得数。

4、师巡视,拿出几个同学的做法并投影。

生 1 :14× 4=56(本)56× 3=168(本)

师:先把12分成3个4,再算12乘4,最后算56乘3,这是一个好方法。

生 2 : 14 × 6=84(本) 84×2=168(本) 师:这也是一个好方法。

生3:14 ×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先分后和的方法,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说明同学们都积极动脑思考了,真棒。

师:刚才我们利用点子图来计算14× 12 准确值,那是不是我们所有的计算都要用点子图来计算,这样子太麻烦了,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现在你们在自己的草稿纸上试着列一列。

师:巡视,请几位同学上台板书。

5、师:请你讲讲你是怎么做的?(生讲计算的过程)

师:谁跟他的方法相同?你能再讲一遍吗?

师:我把刚才同学们计算的过程整理出来了,想给同学们演示一遍,让我们一起再回顾一次。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通过计算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老师来考察一下你们的掌握情况,让我们看看第一关:巧填数字

2、第一关我们已经顺利的过关了,现在来考察你的眼力,看看第二关:火眼金睛

3、师:请看第三关:智力冲浪。你们有信心吗?

一本书有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

如果每天读40页,7天能读完吗?

4、师: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帮村长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真是太感谢了。同时也恭喜同学们顺利过关。

恭喜做对的同学,你们和喜羊羊一起获得了这场智力大比拼的胜利。

四、总结:

师:短暂而愉快的四十分钟转眼就过去了,谁能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 1 :我学会了用竖式进行笔算乘法。

师:能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吗?

生 2 :(答略)

师:其实这节课上同学们表现出了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对你们的表现老师非常满意,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

推荐第4篇:《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的过程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师出示课件

要求:独立完成后交流笔算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1、出示课件教材第49页例2,师提问: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数学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2、引出算式48

3、尝试用估算的方法解决“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4、学生独立尝试笔算48

教师巡视和检查孩子们的做题情况)

5、请一名学生板书48的笔算过程

6、师生交流48的笔算过程和方法

师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在计算时候应该注意哪些?

(二)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比较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昨天学的知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的中的第1题。

要求:(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2、练习十一的中的第3题。

要求:(

1、说出错误的理由。

2、找出正确的方法。

3、练习十一的中的第5题。

要求:(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

推荐第5篇: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口算乘法第58页,及第62页练习1-3题

二、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口算”、“估算”两部分内容。本节教材主要是在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和估算的范围。本节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探讨计算方法及实践练习等活动,掌握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来计算的,把估算编排在口算整

十、整百数的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估算方法。同时,教材把估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再学习这样较复杂的计算,要引导学生主动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同时要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从而能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的知识做了铺垫,可谓承前启后的一课。

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

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尝试口算方法探究过程,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算式;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2.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六、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香蕉船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利用旧知识引入新知

1.今天,大家的精神面貌都特别的好,想必是做好充分准备了,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大家,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有没有装进小脑袋了。请同学们做一做。

30×4 50×5 300×7 200×8 12×4 43×2

2.说一说30×

4、300×

7、12×4的口算方法。 30×4=3×4×10=12×10=(12个10)120 300×7=3×7×100=21×100=(21个100)2100 12×4=10×4+2×4=40+8=48

3.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但是老师这里有一个难题,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下:13×40,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应该怎么算。有的同学已经会了,有的同学还在思考,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们,都是爱思考的好孩子。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板书)

二、自主探索,寻找口算方法

1.(ppt:58页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1) 同学们请看到大屏幕上来。大家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嗯,邮递员叔叔正在送报纸送信,有个叔叔问了邮递员叔叔,“你每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邮递员叔叔的回答是;“我平均每天要送300份报纸和60封信。” )

(2)非常好,同学们都观察到了吗?那你们能根据邮递员叔叔说的话提出什么问题吗?谁来谁说说看。(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报纸?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报纸?邮递员工作3天,要送多少报纸?......)

(3)这些问题谁能帮老师解决吗?(板书:300×10 300×30)现在老师要请同学来读一读题目,并说一说,这是一道什么样的口算。(整十整百数的乘法题。)

(4)那你们知道如何计算吗?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题的方法去想,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算出得数。

(5)板书小组汇报结果,归纳口算方法 300×10=100×10×3=1000×3=3000 =3×1=3再添三个0=3000 300×30=3×3=9再添三个0=9000 =300×3×10=900×10=9000 今天,我们学习的同学们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或者你最喜欢?(你喜欢❶,看上去更简便。你喜欢❹,不容易错。)嗯,其实,这些方法都很好,而且都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好方法,老师真为你们自豪。这么多的方法,同学们只要选择自己认为最简便又不容易出错的方法就可以了,例如:300×30,就用3×3=9,再添三个0,既简便又不易出错。而且在运算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仔细,才能做到,又快又准确。

(6)同学们还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吗?

(10天要送多少信?30天要送多少信?)板书:工作10天要送多少信?60×10=6×1×100=600,工作30天要送多少信?60×60=6×6×100=3600,活学活用,真厉害。那之前留下的那个难题,肯定也能解决了。谁来,说说你的方法

2

三、练习巩固

现在就来试试,你们是不是真的把只是装进来小脑袋里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58页做一做。交流口算方法,讨论,什么方法是最简便的。12 ×200=10×200+2×200=2400 =12×2=24再添两个0=2400 (方法讲解:这种方法就是讲整十整百数钱的数字相乘,再补上0.) 2.摘香蕉

看谁算的又快又准确,就可以把香蕉带回家哦。

八、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30×4=3×4×10=12×10=120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报纸? 300×7=3×7×100=21×100=2100 300×10 = 100×10×3=1000×3=3000❶ 12×4=10×4+2×4=40+8=48 =3×1×1000=3000❷

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报纸? 13×40=13×4 ×10=520 300×30=300×3×10=900×10=9000❸ 12×200=10×200+2×200=2400 =3×3×1000=9×1000=9000 =12×2=24×100=2400 工作10天要送多少信? 60×10=6×1×100=600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信? 60×60=6×6×100=3600

推荐第6篇: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学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通过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积,进一步研究两因数的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的积的规律。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发现这类型题目的积的规律。 教学流程:

①导入:(预计导入时间2分钟)

师:答题卡上这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你们喜欢哪一道。你可以把你喜欢的乘法算式读出来,老师立马就可以告诉你它的积是多少。(首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让他们感觉到数学的神奇,迫切想知道老师究竟是怎样一下子就知道它们的积是多少。) 生:14×16=( ) 师:14×16=224 生:23×27=( ) 师:23×27=621 生:91×99=( ) 师:91×99=9009 ﹒﹒﹒﹒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快速的说出它们的积吗? 生: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的计算方法,再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好吗? 生:好。

②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预计讨论时间5分钟)

师:请同学们用竖式探究11×19=( )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用草稿纸试算)

交流中必须弄明白:

1、怎样列出乘法竖式或者说列式时应该怎样对位?

2、计算时从哪里开始计算,计算得到的结果和哪一个数字对齐?

3、算出两个分积后还要怎么样呢?

4、如果数位对错了会出现些什么情况?

③教师引导:(预计时间6分钟) 生:列竖式时应该这样对位(无法表达) 生:列竖式时,数位对齐。 生:列竖式时,末位数字对齐。

师:对!这位同学非常聪明,列竖式时必须末位数字对齐,按照书写乘法算式的顺序列出乘法竖式。老师一边知道一边书写出乘法竖式。那么从哪里开始计算呢?

生: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分别乘以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

师:真棒!说的非常好。计算时要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分别乘以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到一个积(我们把它叫作分积),然后再用第二

个因数的十位分别乘以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注意: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时,乘得的积必须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乘得的两个分积相加起来,得到这道乘法算式的积。(教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学生在草稿纸上一边听一边计算。)(这样更容易掌握计算方法。)

④各组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计算。(预计时间4分钟)

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来计算一下下面四道题目,看一看同学们有没有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了,行吗?

生:行!同学们纷纷举手。(这样做的目的:再一次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如果有学生还不会计算。教师一边指导一边在把方法再次强调一遍。同时下面的同学也用草稿纸进行计算。) 12×18= 13×17= 14×16= 15×15=

师:把我们计算出来的积填在答题卡上,(为寻找规律做准备) ⑤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循坏指导。(预计时间13分钟)

师;下面我们分组来用竖式计算答题卡中的这些题目好吗?(可以暂时先完成一部分) 生:好!

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预计时间6分钟)学生在做的同时老师可以把要求学生做的题目抄写在黑板上。

11×19=209 21×29=609 31×39=1209 41×49=2009 12×18=216 22×28=616 32×38=1216 42×48=2016 13×17=221 23×27=621 33×37=1221 43×47=2021 14×16=224 24×26=624 34×36=1224 44×46=2024 15×15=225 25×25=625 35×35=1225 45×45=2025 师:我们今天今天计算的这些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式有些什么特征?

生:两因数的十位数字相同,两因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10.师:对。今天老师答题卡中的题目都是两因数的十位数字相同,两因数的个位数字之和是10.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类型的乘法的积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生:积的后两位是由两因数的个位相乘得到的。 师:真聪明!那么积的高位上的数字又是怎样得到的呢?

生:积的高位上的数字由两因数中的十位上的这一个数字乘以比它多1的和的积得到的。

师:真棒!现在我们一起来把今天学习的规律记录下来好吗? ⑦生:好!(让学生在答题卡我发现的规律是处记录下来。)(预计时间2分钟)

⑧师: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方面的收获?请跟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分享一下好吗?(预计时间2分钟)。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11×19=209

11 ×19 ——— 末尾数字对齐。 99————第一个分积 11 —— 第二个分积 209 —— 总积

用哪一个因数的那一位去乘,乘得的积就要和那一位数位对齐。 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规律:两因数的个位相乘的积得到这道乘法算式积的后两位数,两个因数的十位上的一个数字乘比它大1的一个数的积正好得到这道乘法算式积的前一位或前两位。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分数:

11×19= 21×29= 31×39= 41×49= 12×18= 22×28= 32×38= 42×48= 13×17= 23×27= 33×37= 43×47= 14×16= 24×26= 34×36= 44×46= 15×15= 25×25= 35×35= 45×45=

51×59= 61×69= 71×79= 81×89= 52×58= 62×68= 72×78= 82×88= 53×57= 63×67= 73×77= 83×87= 54×56= 64×66= 74×76= 84×86= 55×55= 65×65= 75×75= 85×85=

91×99= 92×98= 93×97= 94×96= 95×95= 我发现的规律是

推荐第7篇: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这部分内容是对以前所学计算的延伸和提高,三年级的上册所学的是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主要是一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内容,是对原来的乘法的质的突破,对于学生来说,经历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过程是形成乘法计算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后续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的基础。教材通过解决12盒彩笔共有多少支的问题,帮助理解算理。教材呈现三种算法:前两种是把12分为10和2或把24分为20和4来计算;第三种是直接用竖式计算。我还预设以下几种方法:如把12分成2×6或3×4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探索意识,获得成功体验,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以前已学过并掌握表内乘法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也学过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学生已经具备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能力。估计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方法以及竖式十位部分乘得的积的书写上,学生可能有难度,这是需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教学目标:

1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3.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

方法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1.师:我们的老朋友兔博士给大家带来了几道口算题,咱们一起来进行口算比赛,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要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师谈话:大家回答得这么好,兔博士可高兴了,为了奖励你们,看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板书:每盒彩笔24支。

师:根据你们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2盒彩笔有多少支? 伙伴合作完成要求说出解题过程。

2 24 ×2=48(支)答:2盒彩笔有48支。

生:10盒彩笔有多少支?伙伴合作完成要求说出解题过程 24×10=240(支)答10盒彩笔有240支。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12盒彩笔有多少支。(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既为后面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做了铺垫,又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启发思维,自主探索 1.师:那位同学可以列出算式。 学生回答:24 ×12或12 ×24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口算的题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回答:今天的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

引导由此教师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探索和交流计算方法。 ①先让学生独立探索

师: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下两位是乘两位数的计算结果。(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计算方法,教师巡视课堂进行个别辅导。)

②小组交流:四人为一组进行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3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口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为学习竖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汇报结果

小组派代表展示并讲解计算方法。

师:对学生正确的做法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同学们一下想出这么多方法,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竖式计算(板书演示竖式计算)

3.师:还有疑惑吗?那好老师再给大家演示一遍。(课件演示每一步,并展示竖式计算的步骤)

2 4 × 1 2

————

4 8 ……(2)×(24)=48

2 4 ……(10)×(24)=240 ————

2 8 8 ……(48)+(240)=288 4.教师再次用课件演示运算顺序,同桌互相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运算顺序。

总结

4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梳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竖式。】

(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演示课件) 1.请你填一填。

生: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正确后课件演示) 师:你想提醒同学们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吗?哪容易出错?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归纳。(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获得了提高,又克服了学生在新课后的疲倦感,课尽趣依浓。】

2.练一练(出示课件)

(四)归纳梳理,总结收获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真不错,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 指名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总结,让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了解竖式计算的重要性。让学生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设计

四杰屯小学 许艳

推荐第8篇: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理清知识脉络,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整理及综合应用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我们在美丽的城市街景信息中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课前曾让同学们自己看书回顾了本单元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复习第六单元的知识。

二、整体认知,构建知识框架:

1、本单元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你认为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组交流整理,可以看书)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在黑板上构建知识框架。

三、

系统复习,巩固重点:

1、你能快速口算出下面各题吗?(课件或小黑板展示: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估算:你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吗?出示题。两位数乘两位数怎么估算?

(把因数看成整十数,口算出结果。口算是估算的基础)

3、笔算:(1)你们这单元还学会了什么知识?你会进行竖式计算吗?你出一道算式让同学们算一算吧。说出计算过程。 竖式计算中每一步计算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竖式每一步的计算可以用口算解决,口算是笔算的基础。

(2)计算后自己要知道结果是否准确,怎么做?养成验算习惯的教育。

(3)同学们计算的准确率比较高了,可以当小老师了,那考考你的眼力吧,小马虎同学做了几道列竖式计算的题,请大家看(课件展示:火眼金睛辨对错。) (4)你认为在计算时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问题?

4、刚才我们复习的三种计算方式同学们已经掌握的很熟练了,你能说说什么情况下分别选择以上的计算方式吗?出示例题

(1)用什么方法就能很快判断出够不够?

学生估算,然后反馈。可能会出现两种估算的方法:一种是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十数,一种方法是把29看成30。 比较两种估算方法,各有哪些优越性,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哪种方法更好,学生通过讨论,发现第一种方法只能判断出可能够,第二种方法能确定一定够。) (2)如果想知道他们到底住了几间房,用估算能解决问题吗?学生明白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用笔算方法算出精确的数。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可以和准确数比较。

(3)小结:沟通口算、估算、笔算之间联系。 通过刚才的整理,你们发现估算、口算和笔算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知道了估算、笔算以口算为基础,而估算的灵活运用反过来也会促进口算、笔算的更加熟练、准确,估算监控、检验笔算的结果,三者是辩证的统一体。

5、生活应用:(1)刚才我们运用学过的估算和笔算顺利解决了实际问题,(标出之间的网络图关系)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在解答应用题方面你还掌握了哪些方法?整理信息时该注意什么?

(2)对应练习:解决下面问题,可以先简单整理一下信息

(3)订正。说解题思路。引出综合算式,说运算顺序。

(引出混合运算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6、混合运算: 你能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四、课堂练习:

1、快速判断下面的结果是否准确

38×19=812

24×31=594

49×61=319

2、拓展练习;(课件)

五、当堂测试:以小卷形式出现。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9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位数乘二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的内容之一,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好基础。教材精心选择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教材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但由于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地出现各种不同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咱们班的学生,个个非常聪明、能干,计算能力很强,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咱们来口算几道题好不好?电脑出示题:145×

3、421×

2、45×

11、35×

12、135×

8、214×9。

2、笔算。

师:大家看这道题,45×12得多少呢?

请拿出练习本,开始笔算吧。(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他计算的结果正确吗? 师生共同检查竖式……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让全体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有的学生也许会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列竖式或用计算器等。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学生继续讨论计算方法,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引入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提问: 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145×12= 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把你的估计写下来,与同桌交流。

3、那有什么计算方法让我们的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呢?

(1)请拿出练习本笔算吧,做完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笔算的?要求用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2)谁愿意把你的笔算过程分享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4、怎么样才能最快地知道我们我们刚才计算的题有没有算对呢?请出“计算器吧”。

1.学生展示、交流估算方法: A、把145看成150,150×12=1800 B、把12看成10,145×10=1450 C、把145看成150,12看成10,150×10=1500……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研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2.不管是正确的竖式还是错误的竖式都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分享后,再通过集体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1、我会做

课件出示:书第4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

师:谁来说说你的笔算过程和结果。

2、我做得最快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1)分组算

(2)公布比赛结果 (3)表扬

3、我是小医生。

出示课本第50页练习七的第7题

( 1)谈话:有位同学他也做了三道题,请同学们帮他诊断一下,他有没有做对,把不对的改正在旁边。

(2) 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我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① 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积的末尾对准了个位。 ② 当遇到进位的情况时不进位。

③ 受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影响,忘乘百位上的数。

1.运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改错的形式,把学生计算过程中易产生的错误加以纠正,从反面提高乘法计算的正确率

四、回归整理 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我们运用的就是迁移类推的办法,这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要是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三位数或多位数乘多位数你有办法吗?你敢试一试吗?愿意动脑筋的孩子,请你们试试吧。

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示、交流:

1、数位对齐;

2、分位相乘;

3、合并相加;

4、满十向前一位进1 既归纳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又能激发起学生不断探索知识的决心和欲望。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145ⅹ12=1740 1 4 5 × 1 2 ────── 2 9 0 1 4 5 ──────

1 7 4 0 (1) 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 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在汇报交流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推荐第10篇: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9----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两位数(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会优化计算策略,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学的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喜欢动物吗?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动物王国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3头大象在运木头) 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

提示:要求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必须要知道什么?(每头大象运多少根) 你能列出算式吗?

可能出现的式子:①20+20+20 ②20×

3、③3×20 指着算式问:哪个算式我们已经学过了?算出得数。哪两个算式我们还没学过? (20×

3、3×20) ⑷揭题

对,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看一下,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 (两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二、活动尝试,探究算法

(一)、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 探究算法

那20×3是多少呢?交流得数,提问: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可能出现的情况:

① 因为20+20+20=60,所以20×3=60,教师给予肯定,说明你是加出来的; ② 10×6=60,每堆10根,6堆一共60根。教师给予肯定,说明你是数出来的; ③ 因为2×3=6,所以20×3=60,

重点讨论第三种算法,引导学生得出:运用口诀二三得六,算出2个十乘3得6个十,是60。应该在十位上写6,个位上写0。(用彩色笔在算式上板书) 那3×20怎么算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再全班交流:想二三得六,六个十是60。 2.试一试

⑴、出示:照这样计算,8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⑵、你会列式并口算出得数吗? ⑶、同桌相互说说是怎么算的?

⑷、全班交流: 想口诀二八十六,16个十是160。

3、小结

⑴.指着算式问:

这些算式中的两位数有什么特点?(都是整十数)

⑵.那这样的乘法算式用什么来计算结果?(指着板书)用口诀算出多少个十,把它写下来!

4、练习⑴、想想做做1 ①读题,明确要求,比什么? 出示第一组题4×3 和40×3

提问:这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a.都是乘法;b.都是乘3;c.用了同一句口诀:三四十二; 不同点:a.第一题是一位数乘一位数;而第二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

b.数字4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同。(第一题是4个一乘3,得到的是多少个一;第二题是4个十乘3,得到的是多少个十。

口算这组题,说说算法。

(第一题:三四十二 个一,是12;第二题:三四十二 个十,是120) ②口算其余两组题,说说算法。 ⑵看卡片,写得数。

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看看你算得快不快? 要求:看算式,想口诀;只写得数

(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1、教学例2 动物王国的猴兄弟聪聪和明明看见我们学得这么认真,采来了又大又甜的水蜜桃招待我们。(课件出示)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每只猴采14个桃!(出示题目,读题)

聪聪和明明是怎样放这14个桃的?(10个放一篮,还有4个放另外一篮) ②出示问题: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 你能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吗?

可能:14+14=28(只);14×2= (只);2×14= (只)。(板书) ③交流:

14×2=28你是怎么算的?

可能出现的情况:14+14=28,教师给予肯定:你是转化成了加法来做的。 提问:谁会乘呢?

10×2=20 4×2=8 20+8=28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说得真棒!你说的计算过程老师可以用竖式把它表示出来,请小朋友看仔细! 板演竖式:

1 4 × 2 8 ……2×4=8 2 0 ……2×10=20 2 8 ……20+8=28 看清楚了吗? 这个8是怎么来的,写在什么位上?表示的是什么? 20是怎么来的?28又是怎么得到的? 老师可以把竖式写得更简单:

1 4 × 2 2 8 先算什么位?(个位,二四得八,表示8个一,写在个位); 再算什么位?(十位,一二得二,表示8个十,写在十位)。

比较两个竖式,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那你想用这种好方法来练一练吗? 2.在练习纸上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算理。

3.刚才我们计算出了14×2的得数,那2×14等于多少呢?(28)

对,14×2和2×14我们都可以用同一个竖式计算,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们一般都把两位数写在第一行,一位数写在第二行。 4.试一试

给你一个横式,你会自己列竖式计算吗? 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情景图,说说题意,在计算之前先估计一下,再列出算式计算。

三、课堂总结,应用深化

1、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两位数乘一位数) 我们来看看书本71页想想做做的第

3、4题。

分别来读两道题的要求:第3题是用竖式计算,第4题是口算。 为什么同样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而要求不同? 得出:整十数乘一位数只要口算(说说怎么算)。

一般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用竖式计算(怎样写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 作业:

第四题完成在书上,第3题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11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莒南县第四小学 徐婷婷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7页例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培养认真计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情分析】:

已有的知识经验: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前交流】:

同学们,今年的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们国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让我们再来回顾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 页 学生观看视频,谈观看视频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其实在咱们的阅兵背后,还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出示图○1)看这是空中梯队中的一个画面。战斗机有多少架? 2×4=8用口诀很简单就能看出来。

(2)(出示图○2)看,这是俄罗斯代表队。这个代表队由3个小方队组成。每个小方队有20人。那俄罗斯代表队有多少人? 20×3=60用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就能解决。

(3)(出示图③)看,最能展现中国军人风采的就是 咱们的徒步方队。

这个方队一行有24人,有这样的15行,那这个方队一共有多少人呢?24×15=350现在咱们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笔算出了这个方队的主体部分是350人。(出示方队符号化到区域图的过程)再加上两位将军领队,那这个方队一共有352人。

2、生成问题

一个方队352人,那如果有12个方队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对以前的乘法口诀、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2 页 位数口算以及笔算进行旧知串联,进而引出新知。

(二)探究与解决

1、估算

师:一个方队352人,那如果有12个方队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352×12)

师:大家看这个算式跟咱们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现在变成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看来,整数乘法这个小朋友又长大了,变成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这就是这节课咱们主要研究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师:那352×12这个积得有多大呢?是10吗?那是100吗?那是1000吗?那大约是多少? 学生估算,并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2、笔算

师:要想知道这个积到底是多少呢?怎么办?(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咱还没学呢?你能会吗? (1)学生试做,尝试计算

(2)展示做法,理解算理 a.正确算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3 页 师:请你先来介绍一下你的做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 (先用个位上的2乘352得704.再用十位上的1乘352得352个十。最后把这两个积相加得4224.) b.数位错误

出示数位对齐错误的案例。

师: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解释原因。)

师:第二个积的位置写错了。大家觉得呢?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究竟这样对位对不对呢?咱们一起来看。 (3)课件演示、巩固算理

师:先算什么?(先用个位上的2×352得704。也就是先求出了2个352是704,。末尾与个位对齐。它表示的是704个一。)再算什么?(再用十位上的1×352得352个十。也就是求出了十个352是3520第二个积末尾的0可以省略。)这里的352就表示什么?352个十。所以这个2在十位上就表示2个十。因此第二个积的末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 页 尾应该与那一位对齐?十位。最后算什么?(最后把两部分相加也就是12个352是4224) (4)与估算结果对比

师:大家看这个积在不在咱们估算的范围内。他更接近哪一种估算的方法呢?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估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数轴上找出准确值的点。

(三)训练与应用

1、基础练习

师:现在三位数乘两位数大家都会了吗?那这几道题你还会做吗?

拿出作业纸上,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投影作业:第一个算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5 页 师:这里有两个积238,表示的意义相同吗?(第一个238表示238个一。第二个238表示238个十。)看来积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积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同的原因。 第二个算式

对比32×124和124×32的竖式书写怎样更简单高效。 师:32×124得3968,这个结果你同意吗?有没有不同答案? 咱们看竖式,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是这样列竖式的?能说说想法吗?

你的意思是把两个因数的位置这么巧妙的一交换,原来把复杂的问题就变简单了。就把它转化成了咱们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来计算了是吗?了不起的想法。 还有同学是这样做的。

他先用个位上的4乘32得128,又用十位上的2乘32得64个十。最后用百位上的1乘32得什么?32个百。所以第三个积的末尾与哪一位对齐?百位对齐。如果乘到千位呢?积的末尾应该与那位对齐?乘到万位呢?积的末尾应该与那位对齐?万位。看来乘到哪一位积的末尾就要与哪一位对齐是吗?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6 页 础上还能乘更多位数。看来数学学习就是这样,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举一反三。

对比方法:那大家之所以多数都用第一种方法来计算的原因是什么呢?生答。是的。数学不但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更追求合理、灵活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题的练习、让生体会到数学中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并且从对比中体会到选择更简便的方法。 那两道题都做对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厉害?好,分享一下你的成功经验,

那两道题都做对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厉害?好,分享一下你的成功经验,在今后的计算中,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师小结:大家的提醒非常重要,在计算时咱们不光要算对、正确对位。还要养成认真、细心检查、验算的好习惯。看来大家都是学习中的有心人。那你平时都是如何进行检查验算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提醒在做题的同时提高学生认真计算的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解决问题

出示:中国解放军每分钟走正步116步,每步75厘米。中国解放军每分钟走多少米?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7 页 师:怎样列式?116×75这里有三个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你会选择哪一个呢?不用计算,怎样判断? ○18701 ○2870 ○38700 学生动脑筋判断,并说明理由。 师:怎样列式?116×75 这里有三个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不用计算,怎样判断?

这么统一?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如果有,继续追问:还有不同想法吗?若没有,说说原因。 ○18702 ○2870 ○38700 师:你的想法是? 870太小了。

为什么你说他太小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可能是三位数。 你怎么知道不可能是三位数的?引出估算。数学讲究有理有据,谁来帮帮他?引出估算。

大家听出来了吗?他用了什么方法?估算。看来估算不但能帮助我们预测结果的范围还能帮助我们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呢。看来通过估算咱们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应该是4位数或者是5位数。但绝不可能是3位数。善于思考的孩子。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8 页 师过度:那870就被排除了。

师:那看来准确结果就在8701和8700之间了。 第一个8701对吗?不对。说说原因。末尾数相乘是0.哦,大家看,他说两个因数末尾数相乘56---30,击积的末尾一定是几?0。在这里用末尾数相乘的方法就能快速、准确的判断结果是错误的。 火眼金睛阿。 数位:通过估算来引导

师小结:一道题引发了大家这么多思考。大家思考的过程中自觉地就利用了咱们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排除的方法、推理的方法、灵活的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今后,如果想对积进行快速验算可以用什么方法?末尾数相乘、看数位、估算。 师:如果想正确验算呢?看,认识他吗?(出示计算器) 对于这种大数的计算,咱们还可以借助计算器来进行验算。老师帮大家算一算。注意,输入要正确,看来正确结果就是8700厘米。【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法对结果进行验算,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以及合理利用旧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挑战自我

师:看来现在三位数乘两位数大家都不在话下了,(出示课件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9 页 那四位数乘两位数大家会算吗?五位数乘两位数呢?更多位数乘两位数你还该不敢挑战?好,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

(四)小结与提高

那大家还记得咱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整数乘法的吗?咱们从二年级上册的表内乘法开始,又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在这里我们第一次接触到竖式的这种计算方法。又以此为基础,又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今天我们又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新知识。这种方法在我们数学上就叫做迁移(板书迁移)。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又开启了我们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以及小数乘法的大门。期待着同学们今后的精彩表现。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0 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1 页

第12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训练

师:咱们先进行口算大战,看看谁的表现最出色,先听要求:老师每一小组任意抽一名同学,被老师抽到的6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进行抢答,回答正确加1人。

出示口算卡片 2.笔算

23×15

30×87 师:不要骄傲,还有难的啊!这次的规则是谁先做完,给谁板演的机会,做完后举手告诉老师。

笔算后,由学生说说笔算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师: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

1.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窗的信息

师:同学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项目是在哪个城市举办的吗?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7页,通过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信息)

2.根据信息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问题怎样解决?咱们先来列出算式。学生列式。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师:算式中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你准备如何解决?听好老师要求: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把你的方法在你们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这些做法都对吗?

师:有没有不同的做法?师引导:为什么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二: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师:咱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等着咱们呢。自己能解决吗?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竖式: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第2种比较简单。

师:像这样的算式,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象这样的算式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自主练习

师:同学们出色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同学们还有问题吗?那下面咱们进行练习,看看谁能全部过关,对自己有信心吗?P38页自主练习第一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做第一行,把第一行做到练习本上,开始。

五、总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马上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学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我的反思:

第13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地位作用:本课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积小于100)、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选取了青岛东西快速公路的情景,经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算利的知识基础。

教材重难点:

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及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迁移

1、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竖式计算

36×6025×4298×23

102×9150×8127×3

【设计意图】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起到知识迁移作用,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为了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我们每人都应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青岛市在道路建设方面做了积极的准备。

指导学生情境图,仔细的观察你看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一共长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题锻炼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新授内容有选择性地板书。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找到相关信息,根据信息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2、列式:213×15

3、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组织汇报:可能有估算、口算、竖式计算等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发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进一步总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多种方法。

4、总结: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可以用估算,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5、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6、板演竖式计算:

2 1 3

×2 5

————

1 0 6 5 ——————213×5的积

2 1 3 ——————213×10的积

——————

3 1 9 5

7、总结算法: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要数位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

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8、自主探究: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指名找信息、列式:260×12=?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汇报订正。

260260

×12×12

————————

52052

26026

————————

31203120

9、优化算法,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队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单。

四、巩固提高

321109287180

× 12× 14× 63×14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认识,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2 1 3

×2 5

————

1 0 6 5 ——————213×5的积

2 1 3 ——————213×10的积

——————

3 1 9

5《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后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我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使算法与算理有效融合;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独立试做,互动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课堂气氛活跃;精心设计练习;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1、教学中没有将新旧笔算进行很好的对接。特别是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没有利用好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新知,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没有进一步强调算理,教学中又没有强调好“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

二、四八三十六等等;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4+

8、54+7等等。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习铺势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在教学中我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竖式的形成、经历、计算的过程。如213 x15先参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格式写出竖式,这里应让学生形成习惯,数位多得数写在上面,数位少的数写在下面,便于计算;再考虑,计算顺序即213x5,后算十位即145x10,并正确写出积的位置,然后计算两个积的和,最后还应检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及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旧知,做好迁移

我的设计意图是: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起到知识迁移作用,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其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谈话,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提问题锻炼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新授内容有选择性地板书。

再次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根据信息列出算式,小组讨论如何计算 我的设计意图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发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进一步总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多种方法。

教师总结: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可以用估算,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演竖式计算:

总结算法: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要数位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然后自主探究: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汇报订正。引导学生队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单。

最后巩固提高,课堂小结

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认识,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第14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_____教学设计

丰城镇玉皇山小学执教人:梁艳艳

【教材分析】

本课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积小于100)、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选取了青岛东西快速公路的情景,经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算利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

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

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

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懂得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教学准备】

教具:小黑板

学具: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迁移

1、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竖式计算

36×6025×4298×23

102×9150×8127×3

【设计意图】复习三位数成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起到知识迁移作用,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为了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我们每人都应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青岛市在道路建设方面做了积极的准备。

指导学生情境图,仔细的观察你看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一共长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题锻炼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新授内容有选择性地板书。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找到相关信息,根据信息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2、列式:213×15

3、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组织汇报:可能有估算、口算、竖式计算等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发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进一步总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多种方法。

4、总结: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可以用估算,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5、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6、板演竖式计算:

2 1 3 ×2 5———— 1 0 6 5 ——————213×5的积 2 1 3 ——————213×10的积 ——————

3 1 9 5

7、总结算法: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要数位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8、自主探究: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指名找信息、列式:260×12=?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汇报订正。

260260 ×12×1

2————————

52052 26026 ————————

31203120

9、优化算法,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队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单。

四、巩固提高

321109287180

× 12× 14× 63×14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认识,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2 1 3 ×2 5———— 1 0 6 5 ——————213×5的积 2 1 3 ——————213×10的积 ——————

3 1 9 5

【教后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中,我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使算法与算理有效融合;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独立试做,互动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课堂气氛活跃;精心设计练习;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

标。不足之处,缺少变式练习。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拓展延伸环节,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15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城北小学 刘霞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相比,在算理和算法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教学目标: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体验类推迁移的思想方法,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

2、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确定第二部分积的位置。 教学过程:口算:12×2 12×20 (边算边思考) 14+14 14+14 +…14 14×12 10个

师:那你看看这两个算式和14×12有关系吗?列竖式计算 14×12,我们边算边对比思考14×2 14×10 14×12仨算式之间的关系。

一、设情引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看一组图片。(播放城北小学义卖活动图片)知道这些图片展现的是什么内容吗? 师:对,想知道我们城北小学四个年级一共为贫困山区捐出多少钱吗?(生:想。)老师不直接告诉大家,只提供给同学们这样一组信息(大屏幕:城北小学三至六年级共有12个班,平均每班义卖捐款145元。)大家有办法知道吗? 生:有,用145乘12就知道了。(12乘145)

二、新课教学

(一)揭示课题

师:(板书:145×12)大家观察一下,145是几位数?12呢?那这是一个什么乘法?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初步计算 师:首先请大家估计一下,捐出多少钱?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我估计大约有1400元,把12看作10。

师:实际捐出的钱比1400元多呢?还是少?为什么?(生:略。)通过估计,可以判定捐出的钱至少也在1400元以上,可是,究竟145×12准确的积是多少?你准备怎样计算? 预设:生1:我用的是口算,先用145×10=1450,再用145×2=290,1450+290等于……

师:的确,要让每个同学都口算出145×12的积,是有一些勉为其难,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最好的方法是用笔算。

师:为了计算更加准确,我们常用竖式计算,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三)竖式精算

1、回忆过渡

师:我们还没学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什么这样有把握?

生1:我们以前学过三位数乘一位。 生2:因为我们还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

2、笔算尝试

师:挺有信心的!请你们根据你们已有的经验,尝试着计算一下145×12的积,遇上困难可以向老师和同学求助。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高的同学,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思维碰撞

师:刚才,我看到大家都在独立的进行探究,我估计,可能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是先用2去乘145,再用1去乘145。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异口同声)同意。

师:可老师不太明白,谁能详细的说说计算过程是怎么样的?

生2: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的2去乘145,再十位的1去乘145,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在乘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3:注意用个位乘积的末尾要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乘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师:可老师还有一点有明白,明明145×1的积是145,为什么不同个位对齐,而同十位对齐?

生4:因为1在十位上表示一个十,145×1得145,表示的是145个十。

师: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生5:他们的计算方法差不多。

生6:三位数乘两位数比两位数乘两位数每次要多乘一位。 (重点强调先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如何?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0为什么可以省略不写?然后算什么? ) 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两个同学是这样做的,我们来评一评,他们做对了吗?(错了)错在哪里?第一题积的书写位置错误,第二题满十没进位。 刚才这两个同学出现的问题也是我们平时在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容易出现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仔细地计算,让这些问题远离我们,做一个细心的人。

(强调验算。师:那结果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应该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预设:和估算结果比较、再算一遍,交换位置计算,用除法计算,用计算器验算…。)

4、总结方法

师:刚才,我们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迁移类推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刚学到的知识练一练,比比谁能做得又快又对!

出示做一做(学生练习、反馈。)

(二)解决问题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三)数学医院

完成课本P50页第8题,发现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进行订正,通过正误的对比,更深刻理解正确的计算方法。

四、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学会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我们运用的就是迁移类推的办法,在数学上,这属于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那么,今天我们学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后会学怎样的乘法?课本不再安排三位乘三位或四位数乘三位数的内容,为啥?让学生沟通乘法的算理。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用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去乘,积的末位就与那一位对齐。第二个因数是几位数,竖式的中间部分就有几层。

第16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待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付了1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5套呢?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吗?

(前两个问题,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方法,在类比推理中,让学生理解求12套百科全书的价钱就是求128×12的积。)

2、学生进行估算,并说说想法。

3、通过诱导,引入新课。刚才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估算,那么究竟128×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能主动投入到估算中来,让学生通过估算,试图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128×10=1280

128×2=256

1280+256=1536 ②128×2=256

256×6=1536 ③128×3=384

384×4=1536 ④利用竖式 (2)、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3)、请学生算一算128×13,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方法

二、三的局限性,从而更好的体会学习竖式的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习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四、应用深化,总结学习方法

1、森林医生(题目略)

做完此题教师小结: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题目略)

3、如果我班每位同学买这样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书店给我们每套优惠15元,请算一算全班同学一共要付多少钱?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第17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设计

案例展示

案例一:《两位数乘两位数》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人教版教材第六册《两位数乘两位数》

讲课教师:史冬梅(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在引导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计算道理。

3.在学习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愿望,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前侧,在交流中初步掌握算法 1.从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 教师:从下面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取主题图获得信息:每本12元,买14本,一共要付多少元? 2.列式解决问题 师:怎样求一共要付多少元?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啊?

学生:每本书的价钱是12元,12是每份数,买一样的书14本就表示有这样的14份,求一共是多少元?就是求14个12元是多少? 3.研究竖式计算

教师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一人板演,师巡视寻找不同的算法) 由板书同学介绍竖式计算方法。

教师:在她说的计算过程中,我听到了几句乘法口诀,谁知道说的是那几句口诀?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最后他还说了一句,把它们加起来就是168(教师画箭头,引导学生打手势,并板书算式)。

接着教师展示学生出现的错例:如12×14=60;12×14=188;12×14=1248。质疑“到底谁做得对啊?”

4.学生采用估算的方式排除不正确的结果。

学生:12×14不可能得60,因为12×10=120,12×14的积一定大于120,证明60是错误答案。

学生:12×14不可能1248,因为12×100=1200,12×14的积怎么会大于1200呢?显然1248是错误的。

学生对12×14=118也提出质疑,证明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教师建议再用计算器验证一下12×14的计算结果吧。

教师:我们用计算器验证12×14的计算结果是168,我们又听了刚才板演学生的发言,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教师等待学生的反应)大家既然已经认可了,那咱们是不是就可以下课了?(学生反映不能下课,表现出与问题要研究)不下课,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啊?

二、借助模型,引导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全过程 1.让学生说出心中的疑问

学生:我早就会计算这样的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写计算过程。 教师:问得好,做题做事我们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学生:数学家怎么发现这样计算的?是谁发明的?

教师:你不仅知道方法,还要了解方法背后的道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学生:除了计算器,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教师:你思考问题很严谨,判断计算的方法是否正确,还需要其他方法证明。 学生:„„

教师:大家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让我想到了一点,刚才的错题到底错在哪了?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都值得我们来深入的研究。那我们就再次借助这个示意图来进一步研究,看看我们又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2.利用点子图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 (1)借助点子图研究算法

教师:把一元钱看作一个点。出现了这样的点子图,在点子图上分一分,算一算、利用它再次寻找计算的道理。同桌互相交流。

(2)学生用点子图汇报解释问题。 出现以下情况:

12×7×2;14×6×2;14×4×3;14×2×6;12×10+12×4; 12×5+12×5+12×2

师:这么多的解答方法都验证了结果是正确的,这些方法虽各有不同,但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你发现了吗? (3)梳理思路

在学生发言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方法:

12×7×

2、14×6×

2、14×4×

3、14×2×6都是把12或者14分成了若干个份之后进行计算。例如,12×7×2表示把12看成每份数,先求这样的7份是84,然后把84看成每份数,再求这样的2份是168。这里面有份总关系。 12×10+12×4和12×5+12×5+12×2,分别求几个几(份总关系),最后把积相加(整体部分关系),既有份总关系,又有整体部分关系。不论哪种方式都是先分再合。分的目的就是将大的分成小的,复杂的变成简单的,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答,实际上就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小结:回顾刚才大家利用点子图学习的过程,用计算器验证并不是唯一的验证方法,还可以采用先分再合的方式,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验证。

三、多种算法与竖式建立联系,进一步理解算理 1.横式与竖式建立联系

学生思考:12×7×

2、14×6×

2、14×4×

3、14×2×

6、12×10+12×4和12×5+12×5+12×2谁与竖式的计算方法一样?

找到答案:12×10+12×4和竖式有关系,竖式中第一个积是12×4,第二个积是12×10,把两个积相加就是168。

2.结合点子图说一说竖式计算的每一步依据。

师:在进行竖式计算时,用到四句口诀的结果,这四句口诀在图中能找到吗?学生带着问题在点子图中找答案。(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学生在图中找到每步计算的依据。

每排有2个点,有这样的4排,就是2×4=8。每行有10个,有这样的4行,就是10×4=40。每行有2个,有这样的10行,就是2×10=20。每行有10个,有这样的10行就是10×10=100,把他们相加就是8+40+100+20=168。

小结:回顾刚才学习的过程,虽然10分钟就认同了计算的结果,但由于大家不满足于只找到计算的结果,而是不断的追问为什么?让我们利用点子图通过多种计算的方式,不仅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还使我们找到了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 3.研究错误的产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刚才这几个同学错在了哪里,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其实这些同学的错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大家通过一起分析,一定能够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四、不同形式练习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1.竖式计算:23×12,反馈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2.计算游戏猜猜看

3.选择大答案:□2×□4的结果是: A、586 B、390 C、□8

D、□□8

说说你选择的理由(应用计算器来验证)为什么十位数字各有不同,可得到的乘积的个位都是8啊?

4.选择积的取值范围:1□×1□的结果是可能是多少。

说说你的理由;举例验证时教师直接出结果,让学生感到惊奇。使学生产生找到窍门的学习欲望。

教师讲解:快速计算的秘密其实就藏在点子图中,今天我们的研究也恰好和几千年前数学家的研究不谋而合,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课件播放录音:我国明朝的《算法统宗》中讲述了一种“铺地锦”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就是用格子来算的,如计算12×14,先把两个乘数分别写在格子的上面和右面,然后把一个乘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与另一个乘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分别相乘,如2×4=8,就在右下方的格子中写08,,1×4=8,就在左下方的格子中写04,依次写完,再将斜对着的数分别相加,就得到12×14的乘积168了。

总结:这么多的收获都来源于我们的学习不仅仅满足于只知道计算的结果,而更多的关注到了过程、方法与方法背后的道理。

【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利用情境、操作工具、图片、图表、符号等,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算理和计算的规律”。这其中提到的“具体有趣的事物”、“操作工具”“图片”、“符号”等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计算模型”的一些具体形式。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读中,我发现虽然多数学生能够计算出结果,但是他们并不理解算法背后的真正算理,针对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引发了我一个思考:能否有便于学生实际操作,并给予学生更大数学活动空间的直观模型呢?能否让学生享受到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呢?在进一步研究中,我发现利用点子图的直观模型可以解决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因此制定了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主线。

一、借助模型获得多种算法;

二、借助模型理解算理;

三、借助模型沟通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

四、借助模型渗透神学文化。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呈现出多种方法,同时在不断交流与探索中,逐步对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法与算理深入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勇敢地退下来,让学生充分展示,又能够适时的进,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不断深化。在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乘法的过程中,我感悟到当学生运用模型将新问题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变为已知问题时,学生不仅获得了一个计算结果,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久而久之,学生运用模型的意识会不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会逐渐拓宽,它将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第18篇:《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湖田小学 王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唤醒旧知。

师:数学中有很多法宝,乘法口诀就是其中一个。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祖先总结了出来,你们能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吗?

同桌互背乘法口诀。师出算式,学生用口诀算。(3×9=27;4×6=24„„)

师:我们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算出几乘几,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关乘法的知识,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哪些乘法的知识吗?

生:乘法口诀;几乘几„„

师:我们是通过什么工具来研究这些乘法的? 生:加法,小棒,乘法口诀,„„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信息窗快乐的大课间,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三(1)班跳舞的同学分2组,每组20人。 生2:三(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三(1)班跳舞的共有多少人? 生2:三(2)班跳舞的共有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探究20×2 ,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

师:解决三(1)班跳舞的共有多少人?要怎样列式呢? 生1:20+20=40 生2:20×2= 师:你能将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说给同桌听听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 生1:20+20=40 生2:2×2=4,再在4的末尾添上一个0.师:这种方法挺有趣,大家说可以吗?

师:为什么可以先不管后面的0,然后再在得数后面添0呢?(引导学生明确20看作的这个“2”实际是2个十,2×2得到的就是4个十,也就是40,所以可以先算2×2,再在4的末尾写0。)

20 × 2 = 40

2个十 4个十

师:仔细观察每组的两个题目的关系后迅速写出答案。 出示题目:4×2= 7×9= 5×6= 40×2= 70×9= 5×60= 师指名学生说得数,指一组题说计算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将现在所学的知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师:在前面的题目中,第二个小题都是在第一小题的结果后面添上一个0,最后一组中得数300中怎么会有两个0呢?学生思考回答。

师:如果老师说算式4×6=24,你马上能说出哪道几十乘几的算式及答案? 生1:40×6=240 生2:4×60=240

2、探索12×3,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三(1)班跳舞的人数,现在再来看看三(2)班的跳舞人数怎么解决? 生1:12×3= 师:仔细观察这个题目与我们以前所学的题目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这样的题目我们以前没有学过,你会做吗? 生1:用口算的方法。

生2:笔算的方法。 生3:摆小棒的方法。

师:同学们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下面你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内来试试。教师巡视。

师:现在到了同学们展示自己想法和智慧的时候了。指一个小组汇报。 a.汇报摆小棒

你能边摆边说给同学们听吗?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清楚先算整捆的总数是求的3个10,再算单根的总数也就是3个2,最后将两个得数相加,也就是求3个12。

师:这位同学分别将整捆的、单根的小棒的数量先算出来,再合起来的。 师: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好在哪里? 生:简单明了。 b.汇报口算

师:接下来我们请用口算方法的同学进行汇报。请你将12×3=36口算的过程说给同学们听。(师将学生讲的过程进行板书。)

2×3=6 10×3=30 30+6=36 c.竖式算的同学汇报

师:下面请用竖式的同学来汇报。

生: 2×3=6,6写在个位上,1×3=3,这个3写在十位上。请这位同学将竖式写在黑板上。(谁还有不同的写法,指名汇报,写在黑板上找找联系,优化出简便的方法)

12 12 × 3 × 3 3 6 6 30 36 师: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生1:第一种,简便。 生2:第二种每一步都很明白。

师小结:在平时为了在计算中书写方便,我们采用第一种写法。

师播放微视频,一起回顾竖式的写法。 师: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位数的每一位的数。

师:刚才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算出了12×3都得36,这三种不同的方法之间是有联系的,你发现了吗?(出示课件)学生观察。谁想到前面来,指着给大家说说你的发现。

师:我来圈竖式中的一个数,你来看。指竖式,这个“6”相当于小棒的哪部分?在口算中它又相当于哪部分?它实际就是算的?

生: 3个2。

师指着“3”,它相当于小棒图的哪部分?口算中的哪部分?说出实际是求(3个十),指“36”它相当于小棒的哪部分?口算中的哪部分?学生圈一圈,指一指。说出实际是求(3个12)。

师:同学们简直太棒了,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其实,摆小棒只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一种辅助手段,当没有了小棒,你还能做出来吗?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升。1.基础练习

师:你会做4×21吗? 把竖式写在练习纸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找两个竖式写法不同的展示,学生说说怎么算的。

师小结:这两种写法都可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写竖式时将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

2、解决问题

一个水杯4元,要买11个这样的杯子,需要多少钱?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展示。

在这个竖式里有两个4,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学生说一说。 3.拓展练习

师:有了今天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这样的题目

120×2= 123×3= 你想不想挑战一下试一试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算一算,交流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第19篇: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设计

唐艳芳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4页乘法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在今后学生还将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因此这部分内容在小学乘法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创设的是运动会入场式的情境。通过求一个班参加运动会入场式的人数这一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对参加运动会入场并不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乘法口诀,会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通过以12×4为例作为前测,结果班里16名学生有8位学生能够列出竖式并正确计算出结果;有4位学生能列出竖式但算的不对,其中2位学生个位算成2×4=6,十位计算正确,另外2位学生只用个位的2与4相乘,十位上的1直接拉下来结果等于18;还有2位学生不会写就没写。所以本节课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自己探索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笔算乘法的算理。在学习笔算方法时,先分步演算,再简化中间环节,得出一般写法。结合计算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2、通过创设情境,引导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提高思维水平。

3、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1、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2、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难点:

1、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2、体验算法多样性,培养发散思维。

四、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准备:一盒12色水彩笔及标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1、看算式说得数(课件出示算式) 2×4= 20 × 4= 200 ×4= 6×3= 60 ×3= 600 ×3= 40×8= 400×6= 20 ×6= 500×8= 90 ×7= 50 ×9=

2、请学生当小老师自己出几道题,给同学口算。

3、教师出示一盒12色水彩笔,上有标价:20元/盒。提问:我要买3盒这样的水彩笔需要多少钱? 怎样列算计算呢: 20×3(同桌互相说算法) 方法一:20+20+20=60;

方法二:因为2×3=6,所以20×3=60; 方法三:2个十乘3是6个十,6个十是60。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一些?为什么?

那买5盒这样的水彩笔需要多少钱呢?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1、(再次出示水彩笔)课件出示:买3盒这样的水彩笔,大约有多少枝呢?列式: 12×3

2、课件出示:3盒一共有多少枝呢? 提问:怎么计算12×3呢?小组内讨论。 方法一:12+12+12=36 方法二:先算个位2×3=6,再算十位10×3=30,30+6=36。

3、揭示并板书课题。

4、教师边说边板书计算过程:

3个2是6,3个10是30,合起来是36。

教师说明:其实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写得更加简洁一点,仔细观察是怎么写的。

5、教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说: 先用3乘个位上的2,二三得六; 再用3乘十位上的1,一三得三;

6、提问:

(1)、3写在哪里呢?为什么?

(2)、计算时,从哪一位乘起,再乘哪一位?如果是三位数呢?

(3)、积的个位是6,表示什么?怎么来的?十位是3,表示什么?怎么来的? 指名说计算过程。

7、试一试: 2×14 小知识:在做乘法的笔算竖式时,我们一般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数位少的写在下面。

8、做一做: 3×2= 23×2= 123×2=

9、说一说: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怎样计算?

(课件出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十六

1、

2、3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小结全课:

3、解决问题:文化用品超市: 课件出示物品及价格:

钢笔每支14元 足球每个132元 闹钟每个31元

(1)、如果每种商品限买3个,你能提出哪些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2)、200元能买什么?

五、教学反思:

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而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创设了买彩笔的情境,利用这一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背景,为学生搭建了本课学习的平台,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必要性,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另外,也意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说一说碰到什么样的数学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探究本质,真正理解数学。第一次试教,我把教学重点还是放在了计算的方法上,忽略了算理的理解。那也是我在理解、把握教材上的欠缺。

三、有意识前测,但做得不实。本次课的前测中没有再深挖挖正确学生理解的程度,及算错学生的原因,在课堂上没能做到有的放矢。老师只有了解学生想什么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

第20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在引导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计算道理。

3.在学习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愿望,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前侧,在交流中初步掌握算法 1.从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 教师:从下面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取主题图获得信息:每本12元,买14本,一共要付多少元? 2.列式解决问题

师:怎样求一共要付多少元?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啊?

学生:每本书的价钱是12元,12是每份数,买一样的书14本就表示有这样的14份,求一共是多少元?就是求14个12元是多少? 3.研究竖式计算

教师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一人板演,师巡视寻找不同的算法) 由板书同学介绍竖式计算方法。

教师:在她说的计算过程中,我听到了几句乘法口诀,谁知道说的是那几句口诀?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最后他还说了一句,把它们加起来就是168(教师画箭头,引导学生打手势,并板书算式)。

接着教师展示学生出现的错例:如12×14=60;12×14=188;12×14=1248。质疑“到底谁做得对啊?”

4.学生采用估算的方式排除不正确的结果。 学生:12×14不可能得60,因为12×10=120,12×14的积一定大于120,证明60是错误答案。

学生:12×14不可能1248,因为12×100=1200,12×14的积怎么会大于1200呢?显然1248是错误的。

学生对12×14=118也提出质疑,证明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教师建议再用计算器验证一下12×14的计算结果吧。

教师:我们用计算器验证12×14的计算结果是168,我们又听了刚才板演学生的发言,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教师等待学生的反应)大家既然已经认可了,那咱们是不是就可以下课了?(学生反映不能下课,表现出与问题要研究)不下课,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啊?

二、引导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全过程 让学生说出心中的疑问

学生:我早就会计算这样的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写计算过程。 教师:问得好,做题做事我们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学生:数学家怎么发现这样计算的?是谁发明的?

教师:你不仅知道方法,还要了解方法背后的道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学生:除了计算器,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教师:你思考问题很严谨,判断计算的方法是否正确,还需要其他方法证明。 学生:„„

教师:大家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让我想到了一点,刚才的错题到底错在哪了?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都值得我们来深入的研究。那我们就再次借助这个示意图来进一步研究,看看我们又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三、多种算法与竖式建立联系,进一步理解算理 1.横式与竖式建立联系

学生思考:12×7×

2、14×6×

2、14×4×

3、14×2×

6、12×10+12×4和12×5+12×5+12×2谁与竖式的计算方法一样?

找到答案:12×10+12×4和竖式有关系,竖式中第一个积是12×4,第二个积是12×10,把两个积相加就是168。 2.结合点子图说一说竖式计算的每一步依据。

师:在进行竖式计算时,用到四句口诀的结果,这四句口诀在图中能找到吗?学生带着问题在点子图中找答案。(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学生在图中找到每步计算的依据。

每排有2个点,有这样的4排,就是2×4=8。每行有10个,有这样的4行,就是10×4=40。每行有2个,有这样的10行,就是2×10=20。每行有10个,有这样的10行就是10×10=100,把他们相加就是8+40+100+20=168。

小结:回顾刚才学习的过程,虽然10分钟就认同了计算的结果,但由于大家不满足于只找到计算的结果,而是不断的追问为什么?让我们利用点子图通过多种计算的方式,不仅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还使我们找到了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 3.研究错误的产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刚才这几个同学错在了哪里,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其实这些同学的错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大家通过一起分析,一定能够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四、不同形式练习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1.竖式计算:23×12,反馈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2.计算游戏猜猜看

3.选择大答案:□2×□4的结果是: A、586 B、390 C、□8

D、□□8

说说你选择的理由(应用计算器来验证)为什么十位数字各有不同,可得到的乘积的个位都是8啊?

4.选择积的取值范围:1□×1□的结果是可能是多少。

说说你的理由;举例验证时教师直接出结果,让学生感到惊奇。使学生产生找到窍门的学习欲望。

教师讲解:快速计算的秘密其实就藏在点子图中,今天我们的研究也恰好和几千年前数学家的研究不谋而合,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课件播放录音:我国明朝的《算法统宗》中讲述了一种“铺地锦”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就是用格子来算的,如计算12×14,先把两个乘数分别写在格子的上面和右面,然后把一个乘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与另一个乘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分别相乘,如2×4=8,就在右下方的格子中写08,,1×4=8,就在左下方的格子中写04,依次写完,再将斜对着的数分别相加,就得到12×14的乘积168了。 总结:这么多的收获都来源于我们的学习不仅仅满足于只知道计算的结果,而更多的关注到了过程、方法与方法背后的道理。 【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利用情境、操作工具、图片、图表、符号等,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算理和计算的规律”。这其中提到的“具体有趣的事物”、“操作工具”“图片”、“符号”等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计算模型”的一些具体形式。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读中,我发现虽然多数学生能够计算出结果,但是他们并不理解算法背后的真正算理,针对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引发了我一个思考:能否有便于学生实际操作,并给予学生更大数学活动空间的直观模型呢?能否让学生享受到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呢?在进一步研究中,我发现利用点子图的直观模型可以解决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因此制定了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主线。

一、借助模型获得多种算法;

二、借助模型理解算理;

三、借助模型沟通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

四、借助模型渗透神学文化。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