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25 07:53:0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1904~1906年由维新派人物吴眺,张元济、高风谦、蒋维乔等编辑的初等小学用的(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套国文教科书,它与新学制互相促进 。 A.《新制中华小学国文教科书》 B.《史籀篇》

C.《最新国文教科书》 D.《千字文》

满分:3 分

2. 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后人推断是( )代人的作品。 A.唐 B.宋 C.秦 D.明

满分:3 分

3. ( )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系统地、连续地现场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作为研究和改进语文教学的依据。A.调查法 B.实地观察法 C.质化研究 D.量化研究

满分:3 分

4. ( )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一种方法。 A.讲读法 B.访谈法 C.背诵法 D.练习法

满分:3 分 5.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成了(

),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A.国文 B.语言 C.语文 D.中文

满分:3 分

6. 在1939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了(

),规定开设“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科目,以代替原先的 分科教学法。

A.《奏定学堂章程》 B.《高等师范课程标准》 C.《修正师范学院规程》

D.《师范学院国文学系必修科目表》

满分:3 分

7. 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 头,后人推断是( )代人的作品。 A.唐 B.宋 C.秦 D.明

满分:3 分 8. 下面几个选项中,(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A.工具性

B.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C.实践性 D.人文性

满分:3 分 9.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成(

),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 A.国文 B.语言 C.语文 D.中文

满分:3 分

10. ( )就是研究者利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情况作分析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A.实地观察法 B.现状调查法 C.历史比较法 D.访谈法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小学语文课程进行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为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听说读写

满分:3 分

2. 据联合国救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精神,在走向新世纪的时候,主要应确立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

A.学会认知,获得理解能力 B.学会做事,获得操作能力 C.学会合作,获得与人相处能力 D.学会生存,获得发展能力

满分:3 分

3.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表现在

A.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这种工具的应用

B.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C.分别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语言不能脱离言语而存在

满分:3 分

4. 具体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的一般步骤是

A.收集语文教学的历史资料。凡是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材料都要收集; B.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了解语文教学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必然联系; C.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把握规律,预测未来; D.做出比较的结论。

满分:3 分

5. 语文教育内容选择的失衡现象表现在 A.语文教育内容选择上 B.语文教育内容分配上 C.语文教育内容的呈现上 D.语文教育内容价值判断上

满分:3 分

6. 小学语文教学论研究的特点是.A.整体性 B.心理学化 C.个性化 D.多样化

满分:3 分

7. 与中**语课程目标相比较,国外母语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 A.面向全体,追求高质,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 B.培养公民责任感,形成国家观念,养成道德价值观 C.促进发展,培养个性

D.课程标准和评价紧密结合

满分:3 分

8. 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方法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A.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B.保证资料的清晰性 C.注意比较的全面性 D.保证资料的科学性

满分:3 分

9. 下列属于国外母语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是

A.面向全体,追求高质,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 B.培养公民责任感,形成国家观念,养成道德价值观 C.促进发展,培养个性

D.课程标准和评价紧密结合

满分:3 分

10.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表现在.A.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这种工具的应用

B.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C.分别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语言不能脱离言语而存在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规程模式就是把规定的语文学习程序、方法等传授或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学习规程进行训练和实践。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要贯穿于“五大领域”。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 50年代末,语文课程政治化;60年代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培养读写能力;十年*时期,在极左思想指导下,否定语文课程;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语文课程开始全面进行改革,朝着全面培养语文能力、注重提高素质的方向稳步前进;90年代,大力推进语文素质教育;进入新世纪,开始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总之,建国以来,语文课程在曲折前进过程中有所发展 ,在不断改革中逐步完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 渗透模式是指根据学法指导的操作方案和学生的学情,以教师讲授学法为主的模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 整体性不是小学语文教学论研究的特点之一。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 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时,不必考虑教师的特长与风格特征。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 《孟子》《春秋》属于蒙学教材。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 讲读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 领导管理型型以钱梦龙等为代表的,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钱梦龙提出“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四种训练形式。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 运用背诵法应注意的问题:要明确目标、要重视动机的激发、要指导自学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必考虑教师的特长与风格特征。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 《史籀篇》属于宋朝时期的书目。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 历史比较法就是研究者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情况作分析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 审美悟道型注重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就是认为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语文课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用课文中的美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 《急就篇》是古代语文教材著作。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6. 小学语文教学论属学科教学论,是从“语文教授法”、“语文教学法”等发展而来的。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7. 交流模式就是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之间就语文学习的方法、经验等进行介绍、交流和讨论。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8. 《凡将篇》《千字文》是汉朝时期的作品。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9. 规程模式是把规定的语文学习程序、方法、要求(即学习规程)等传授或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学习规程进行训练和实践。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0. 五四前,“国语”改为“语文”。 A.错误 B.正确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口语交际课是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 )。 A.实践性 B.规范性 C.互动性 D.情境性

满分:3 分

2. 应认真细读,揣摩探究,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A.默读 B.朗读 C.精读 D.略读

满分:3 分

3.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并且还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来表达自己观察的;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这是语文综合性第( )学段的目标。 A.二 B.一 C.三 D.初中

满分:3 分 4. 按(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为文字类、口语类、图表类、实物类、体验类等。 A.活动形式 B.课题性质 C.活动成果

D.资源利用情况

满分:3 分

5. 在掌握的牢固程度上,学生在再认和回忆的时候,不再象前一阶段那样把握不定,偶尔还要出现泛化现象,而是熟练且牢固,词义讲解也较清楚、恰当。其次,精确分化表现在掌握的深刻性和精确性上,这是掌握字形的( ) A.精确分化阶段 B.初步分化阶段 C.泛化阶段 D.习得阶段

满分:3 分

6.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表述的是小学第( )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 A.二 B.一 C.三 D.初中

满分:3 分

7. “口语交际”与 “听话、说话”二者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是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 B.实践性 C.主观性 D.个性化

满分:3 分

8. ( )年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以前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A.1999 B.2001 C.2000 D.1985

满分:3 分

9. 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使用普通话,做到发音准确;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把话说通顺,说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做到无语病。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具有语言的( )。 A.互动性 B.情境性 C.综合性 D.规范性

满分:3 分

10. 思维的深刻性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表现在( )。

A.能够听明白对方所说的话,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转述 B.边听边思考,能分辨别人说话中的明显错误 C.根据对象、材料,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D.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对方话语做出反应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 指( ) A.加强朗读和诵读教学 B.强化体验,注重感悟 C.强化积累,形成语感 D.创设自主阅读过程

满分:3 分

2. 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要(

A.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少写或不写那些让学生无话可写的命题作文 B.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 C.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D.鼓励学生学会写作的基本套路

满分:3 分

3. 朱作仁等认为,在我国理论界,一般把说话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紧密相连的环节是( ) A.产生言语动机 B.确定和组织内容 C.选择表达方式和词句 D.言语表达

满分:3 分

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

A.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B.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C.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D.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满分:3 分

5. 说话能力结构包括(

A.语言材料与法则的内部储存,如词汇、习语、语法等

B.组织内容,根据特定的语境或规定的问题,兼顾听话对象的特点、场合等因素,确立话题和思想观点 C.选择表达方式,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境调节与选择说话的方式,表达符合口语习惯,简洁生动 D.发音,语音准确、清晰、响亮,语调高低、语速快慢恰当,节奏感强

满分:3 分

6. 小学口语交际特点有( ) A.口语性 B.交际性 C.主观性 D.个性化

满分:3 分

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实际上提出了口语交际的三项基本能力,即( ) A.记忆能力 B.倾听能力 C.表达能力 D.交流能力

满分:3 分

8. 阅读的方法主要有( ) A.朗读 B.默读 C.诵读 D.精读

满分:3 分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对小学教育阶段(1~6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识字与写字的总目标的规定是(

A.学会汉语拼音 B.能说普通话

C.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D.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满分:3 分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进行了规定,其中对小学教育阶段(1~6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识字与写字的总目标的规定是( ) A.学会汉语拼音 B.能说普通话

C.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D.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扎实的口语交际过程,应该兼容并蓄,并且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还要把学生各种时间、空间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 200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会上, 重点介绍了7种识字教学法:(1)集中识字,(2)分散识字,(3)字族文识字,(4)注音识字提前读写,(5)字理识字,(6)韵语识字,(7)电脑识字。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 听的理解力是对听觉感受到的语言信息进行分析、综合、领会的能力。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 分散识字法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为了配合扫盲工作而研究出的一种识字教学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 思维的敏捷性是一个人智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限时口语交际等方法进行思维的敏捷性的训练。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是指小学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之一。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 口语交际课是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情境性。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 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等。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 识字教学的要求中,对1-2年级来说,在“量”的方面,提出了“认识常用汉字1 600~1800个。其中800~1 000个会写”。要求认1 600~1 800个常用汉字,这是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所不多见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 汉语拼音方案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及拼音规则组成。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课题为中心,以肢体活动、言语活动和心智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强调学生主体的课程。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 按活动形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利用图书、图片资料的综合性学习;利用网络的综合性学习;利用电子音像设备的综合性学习;以自然环境为学习资源的综合性学习;利用社区文化或传统文化资源的综合性学习。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作为前提,合作学习要注意合作有效性,要选择适当的合作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 新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有所降低,对汉语拼音进行了更加准确的定位。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与《教学大纲》提出的“听话、说话”有共同之处,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7. 小学生识字的难点在于掌握字形。学生在掌握汉字的形、音、义时,掌握字形是最难的。这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8. 在识字与写字教学标准中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贯穿始终。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9. 口语交际的要求的“高”,集中体现在敏锐、迅速、严密、灵活上面。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0. 2000年1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上, 重点介绍了7种识字教学法:(1)集中识字,(2)分散识字,(3)字族文识字,(4)注音识字提前读写,(5)字理识字,(6)韵语识字,(7)电脑识字。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为(

),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A.国文 B.语言 C.语文 D.中文

满分:3 分

2. ( )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有讲有读,讲读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A.谈话 B.讲读 C.文献 D.练习

满分:3 分

3. 在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家(

)提出要以“教学法”的名称代替“教授法”。 A.梁漱溟 B.陶行知 C.张志公 D.吕叔湘

满分:3 分

4. 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后人推断是( )代人的作品。 A.唐 B.宋 C.秦 D.明

满分:3 分

5. ( )就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系统地、连续地现场观察,并做出准确、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作为研究和改进语文教学的依据。 A.调查法 B.实地观察法 C.质化研究 D.量化研究

满分:3 分

6. ( )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系统地、连续地现场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作为研究和改进语文教学的依据。 A.调查法 B.实地观察法 C.质化研究 D.量化研究

满分:3 分 7.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为(

),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A.国文 B.语言 C.语文 D.中文

满分:3 分

8. 就狭义的语文来说,其根本的特性就是它的 A.整体性 B.应用性 C.个体性 D.工具性

满分:3 分 9.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成了(

),从命名上就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A.国文 B.语言 C.语文 D.中文

满分:3 分

10. 1904~1906年由维新派吴眺,蒋维乔等编辑的初等小学用的(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套国文教科书,它与新学制互相促进。 A.《新制中华小学国文教科书》 B.《史籀篇》

C.《最新国文教科书》 D.《千字文》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表现在.A.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这种工具的应用

B.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C.分别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语言不能脱离言语而存在

满分:3 分

2. 语文教育内容选择的失衡性表现在.A.语文教育内容选择上 B.语文教育内容分配上 C.语文教育内容的呈现上 D.语文教育内容价值判断上

满分:3 分

3. 语言都由(

)三部分构成的符号系统。 A.语音(及文字) B.词汇 C.语法 D.语句

满分:3 分

4. 国外母语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有

A.面向全体,追求高质,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 B.培养公民责任感,形成国家观念,养成道德价值观 C.促进发展,培养个性

D.课程标准和评价紧密结合

满分:3 分 5.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是 A.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B.语文教材应为师生留有创造空间 C.语文教材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语文教材应尊重儿童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

满分:3 分

6.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有

A.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B.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C.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D.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

满分:3 分

7.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A.文献研究法 B.实验研究法 C.现状调查法 D.历史比较法

满分:3 分

8.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 括(

) A.文献研究法 B.实地观察法 C.现状调查法 D.实验研究法

满分:3 分

9. 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 A.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B.保证资料的清晰性 C.注意比较的全面性 D.保证资料的科学性

满分:3 分

10. 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A.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B.保证资料的清晰性 C.注意比较的全面性 D.保证资料的科学性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交流模式就是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之间就语文学习的方法、经验等进行介绍、交流和讨论。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 教学活动仅仅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过程。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 教导达标型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教导学生达标,共同实施目标教学。目标教学是以单元达标与课时达标相结合为基本教学单位,以系列的教学目标为核心,以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与多种教学方法的最佳组合相统一为桥梁,以发挥教与学整体效应为指针,以科学的教学评价为手段,以及时的反馈矫正为保证,以全体学生当堂达标,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机制。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 讲读法就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 背诵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 凡是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材料都要收集。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 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学法指导过程中自始至终使学生接受认真、严格的操作实践,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 造字法多样是汉语言文字的一般特点之一。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 国外母语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包括面向全体,追求高质,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培养公民责任感等。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 50年代末,语文课程政治化;60年代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培养读写能力;十年*时期,在极左思想指导下,否定语文课程;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语文课程开始全面进行改革,朝着全面培养语文能力、注重提高素质的方向前进;90年代,大力推进语文素质教育;进入新世纪,开始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总之,建国以来,语文课程在曲折前进中有所发展,在不断 改革中逐步完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 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模式主要包括讲授模式、渗透模式和实践模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 语言是由语音(及文字)、词汇、语素和语法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套符号系统。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 《论语》、《孟子》是典型的蒙学教材。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 言语活动的过程,有表达和感知与理解两个基本过程。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 诊疗模式就是在了解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治疗,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一种模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6. 《千家姓》《三字经》是宋朝时期的教材。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7. 语感品味型十分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教师感情充沛三,具有很强的感染、震撼力量。师生关系融洽,教学配合非常默契,强调教学中人的情意因素的作用。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8.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不包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9. 讲授模式就是把学习方法指导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掌握学习各种不同内容的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0. 审美悟道型注重的是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就是认为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语文课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用课文中的美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1.简述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1.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

文字是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也是进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文字是工具,那么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工具课。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工具,同时语文也是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母语得天独厚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小学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

语文的基础工具性还表现在人们凭借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说话作文,直抒胸臆。语文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并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陶冶性情。因此语文是以思维为核心的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程要重视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要重视在交际中学语文、用语文,要充分体现披文入情、作文达意的学科特点。

3.小学语文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语文学科的每一篇课文,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听说读写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语文课程广泛的思想性。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形式共生共存、相辅相成,决定了语文课程文道统一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语文课程一方面要重视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要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最主要的是:工具性和思想性,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2.简述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 小学语文的编写一般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一、要符合时代的需要。

二、语言文字要规范。

三、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

四、要为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五、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3.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⑴学习知识与认识事物相统一原则 ⑵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⑶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⑸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教学能力。 ⑴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⑵选择与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⑶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⑷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⑸全面创新的能力 ⑹教学监控能力

5.试论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一节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时不同的。但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二、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三、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四、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五、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艺术如何 6.举例论述如何拓展小学生作文练习渠道。

一、拓展空间,积累丰富多彩的真素材

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拓展作文素质的积累空间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

1、让学生走进生活。平时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质的习惯。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真知,从而他们会写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3、让学生走进书籍。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学生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这样写作时的表达也就越丰富。

二、作文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作文指导首先要做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是几周就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一篇作文的联系时间也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安排,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两周。

2、解放心灵,掏出内心深处的真心话。这就离不开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解放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在作文时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和学生展开心灵对话,努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种种恐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在习作中“畅所欲言”的环境。

3、随心所欲,写出富有个性的真性情作文时要使学生的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允许学生自由倾吐、无拘无束,甚至随心所欲。具体做法:命题要自主、选材要自由、表达要自然。

三、作文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作文指导中,可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作文指导策略。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具体作文的点评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再确定较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7.结合叶圣陶先生以下的几个论述,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1)“语文教学之一的目的是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课本必须善读,一也;因善读课本而自能读其他书籍报刊,二也;二者皆能做到,乃为达到目的,教学成功。”

(2)“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3)“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

由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论述中,可以归纳出培养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时需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采取“自读自悟”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想象、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其核心是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为主线,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训练的重点,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学得更好,并在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学的方法。随着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体验的过程,学生获得了独立学习的机会,争取独立的内在需求得以满足,独立学习的能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学会读书方法——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核心。

首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包括自读感知、自读想象、自读欣赏、自读积累。

其次, 学习读书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并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实现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用浏览的方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用略读的方法,寻书专著课文材料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的重点;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有创见的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的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的联系运用。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

应当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四、精读与略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是达到独立阅读能力的途径 学生在课内所读的课文只是例子,学生凭借它西的种种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阅读方法才能内化为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题,课外阅读时补充;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继续;课内阅读学方法,德外阅读重应用。

五、突出多读,重视积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保障

多读,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多读是指:遍数多、数量多、品种多。只有通过多读,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感悟、想象、欣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断挖掘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设计,有效操作,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能有效地得到提高。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1.(C )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A.集中识字 B.分散识字 C.识写分开 D.注音识字

2. 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D)。 A.拼写 B.语法 C.标点 D.运用规则 3.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性质。D A.基础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单一性

4. 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D)。 A.分散识字 B.形声识字法C.集中识字 D.象形会意识字法 5. (A)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

A.作文 B.日记 C.叙事 D.讲故事 6. (D)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A.考试大纲 B.教学大纲 C.教学设计 D.语文课程标准

7.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C )作文的世界。 A.宽松 B.和谐 C.自主 D.指导 8.语文主要是通过(C)来影响人生的。 A.写作B.表达 C.阅读 D.听说

9.(D)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A.三字经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10.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B)的价值。 A.科学实用 B.人文教育 C.文学 D.艺术 11.

三、百、千”的“三”代表(A)。A.三字经 B.易经 C.春秋 D.论语

12. 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等形式,属于(A)。 A.游戏识字法 B.象形会意识字法C.情景识字法 D.词串识字法

13.口语交际的(B),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A.即时性 B.情景性 C.自主性 D.复杂性

14.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B)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 A.理解 B.阅读 C.写作 D.独白

15.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C )的概念。 A.国文 B.国语C.语文D.文学

2. ()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标准答案:C A.集中识字 B.分散识字 C.识写分开 D.注音识字

3. 终身学习的内涵有:()、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标准答案:C A.学会学习B.学会思考 C.学会求知 D.学会独立 5. 哪一个不是“口语交际”的特点

标准答案:D A.即时性 B.情景性 C.复合性 D.自主性

16.仅仅是课堂上的阅读和讲解,对学生的阅读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而教师自身对阅读的热爱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正确 17. 综合性学习注重结果性评价。 错误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的阶段目标部分,第三学段称之为“写作”

错误 19.真正的阅读应该建立在对话理论的基础上。正确

20.从表面上看,当代世界各国的大比拼是经济、科技的大比拼,但深究其里,则是社会整体教养水平的大比拼,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大比拼,是国民综合素养的大比拼。正确

21.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错误 22.口语交际就是一种语言活动。错误 23. 语言文字以及由语言文字构成的作品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正确 24. 教师的阅读与学生无关。 错误

25. 全美英语教师协会和国际阅读协会主持制定的《美国英语课程标准》被视为“国家标准”。 正确

26.所有国家的课程改革都贯穿了一个根本宗旨:把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参与地区竞争、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

正确 27. 道德教育就是关于品德方面的教育。错误 28.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正确

29. 课堂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确 30. 《商务国语教科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正确

31. 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正确

32.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般是用于成人择业的。但近几年来,它却逐渐演变成一场壮观的“童子军大战”。

正确 33. “分散识字”重在在引导学生“随课文识字”,而不强调“读写”训练。错误 34.机械地繁琐地去掌握字的意思,也有一定的作用。错误 35.学生和老师都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错误

37. 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在于其总体特点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正确

38.学的东西要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必须通过训练,因此在语文课上必须通过不间断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错误 39. 道德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目的。:正确

40\母语和数学、科学三科在许多国家被定为核心课程。正确

4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之一体现在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上。正确 42.只要有了新型先进的教育观指导,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就会得到彻底的转变。错误 43. 《美国语文读本》是一套通过道德文字向孩子传授知识、进行美德教育的优秀读本。正确 44. 注音识字只是暂时回避了识字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识字与读写之间的矛盾。正确

45. 集中识字实验其实不只是识字教学改革,而是以集中识字为先导,促进“大量阅读,分段习作”。 正确 46. 新课标要求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正确

47.教师交给学生具体实在的书本的知识,比学生的价值观树立和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更为重要。错误 49.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也是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正确

50. 许多中小学生不愿意阅读,或对读书缺乏动力,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读书的兴趣。正确 15. 清朝时期我国的语文教育统称为“国语”课。标准答案:错,

16、阅读可以是一个单向活动。错,

18.语文教育就是语言和文学教育。标准答案:错,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人文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指语言和文学教育。

19.写作教学应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

标准答案:错,写作教学要注意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同时应注重学生平时对写作素材的积累。

6.《语文课程标准》不再袭用“听话、说话”的提法,而将其改为

。标准答案:口语交际 8.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标准答案:语文素养

9.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实物的

。标准答案:前期经验

16.以准韵文的形式,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用来表现某个画面、场面、意境等,让儿童能借助韵文的形式和韵文的情境以及“情境图”来识字的方法是结构比较分析法。 标准答案:错,不是结构分析比较法,而是词串识字法。

19.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标准答案:对

6.本身既是承载、传递信息的声音,也是传递说话人思想感情的工具。标准答案:口语

7.在古希腊,对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一种文体,即问答体或对话体。二是指一种

。标准答案:教学方式 15.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是:知识和能力、目标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标准答案:错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8. “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标准答案:错

“素养”一般理解为修养、涵养。它是经过长期熏染教化或学习实践而养成的内在的、达到一定高度的品性和素质。能力是指人能胜任或能完成某项活动的自身条件,包括心理条件和心理特征。素养和能力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一个培养的过程,但素养是一种达到一定水平、且更具有内隐性、既有功利性,又具有非功利性的心理特征,而能力有强有弱,且主要具有功利性。

6. 由于白话文的推广,识字方法放弃了几千年来的

传统,并被

取代。 标准答案:集中识字 ; ; 分散识字(法) ; ; (顺序不可换) 9.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标准答案:学生

10. 我们应摒弃单纯的写作技能训练,把习作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标准答案:阅读

6.《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标准答案:工具性; 人文性 ; ; (顺序可以换)

7. 标准是

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评估性。

标准答案:评价 8. 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教师要走出

的霸权地位。标准答案:独白

9.母语教学要培养负责的

,帮助学生形成国家观念,具备应有的道德价值观。标准答案:公民 10.阅读教学包含三个要素

。标准答案:教师

学生

文本 (顺序可换)

11.语文

(1)语言和文字,语文程度指阅读、写作等能力; (2)语言和文学,中学语文课本。 12. 分散识字

标准答案: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13.形声识字法

标准答案: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识字法即根据形声字的这一特点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 14.阅读教学

标准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能力、丰富情感的一种实践活动。 11.情景识字法

标准答案: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情景识字法即根据语言环境来识记和理解字形。 12.合作学习

标准答案: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2. 口语交际

标准答案:口语交际就是交际方为了一定的交际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和交际对象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等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 13.写作

标准答案:写作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是考查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它是使用任何一种语言的人们陈述事实、抒发情感、表述观点的必要方式。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辅导

2012年5月

课件是根据崔峦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制作,主要参考书是《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本次辅导的章节按课件的顺序进行,《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重点看第

2、

4、

5、

6、

9、10章,把课件每章的练习题、四套模拟试题结合起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是在《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附录一。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

1、清末小学开始设“国文科”

2、五四以后“国文”改为“国语”

3、解放之初“国语”改为“语文”

二、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附录一前言部分)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制定包括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什么是素质教育(《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P8)

2、素质教育的实施(见练习题5)

第二章小学语文教材

一、从古到1949年解放止,我国语文教材分为三个阶段,即蒙学读本时期、国文教科书时期、国语教科书时期。

二、古代的识字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称为“

三、百、千”。为什么“

三、百、千”在中国能流传二千多年?首先,因为“

三、百、千”共有生字2720个,这样的数量符合儿童识字量的要求;其次“

三、百、千”的内容“日用”“见闻”“义理”符合儿童求知的需要和兴趣;第三,“

三、百、千”的内容有些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就利用“

三、百、千”为自己服务,所以流行时间长达二千多年。(见练习简答1)

三、小学语文教材(见练习选择题和简答题)

1、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沿革历程

2、解放以来教材改革的肯定经验

年全日制十二年学校小学课本

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课本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

第三章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及教学原则

一、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着重体现三个观点:生活实践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联系发展的观点。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基本功训练。

二、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1、小学语文基本功概括起来说,包括理解、表达、观察、思维等基本功,这四种基本功中,既包含着有关种种知识,又包括着有关的种种能力,二者统一在整个小学语文基本功之中。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要体现综合性、阶段性、实践性。

3、小学语文基本功是通过训练进行的。4.小学语文基本训练是综合性的训练。①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字词句篇还是听说读写都要注意进行综合的训练。②虽说是综合性训练但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地训练。1

5.什么是综合性学习(课标P18)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小学语文教学要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这就是直观教学的理论依据。(《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8)

(1)、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认识课文所描述的事物。

(2)、学习语言文字有它本身的规律,即在听说读写语言实践中学习。

(3)、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注意直观性教学。

总之,学习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是辩证的统一。

2、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5)

(1)文道统一(见练习)(2)教师要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3)两者结合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

3、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

1、152)

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1)、语文知识教学是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基础(《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

53、P173)

(2)、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3)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3)

(4)、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促进转化(《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3)

4、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P147)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和支配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

(3)、加强师生互动,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等。(《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P147)

5、什么是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5,见练习简答3)

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6、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见练习简答4)

(1)课内外语文教育的关系:课内为主,课外为辅,课内要向课外延伸,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补充。学生在课内中获得知识要在课外中去实战,接受检验。

(2)加强课内教学、扎扎实实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第三章 识字、写字教学

一、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各学段都有一定的任务(课标P4)。

二、识字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见练习2)

1、集中识字:我国传统的识字形式。一般是先用一段时间集中识一两千字,再读文章。

2、随课文分散识字(见练习名解1)

3、看图拼音识字(见练习名解5)

4、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见练习名解3)

三、儿童识字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突出字形教学,儿童错别字的原因及如何预防。(见练习简答

1、2)

四、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1 音、形、义结合

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运用形声规律识字,变动形旁带一串字。

五、识字的巩固和应用(见练习简答4)

六、教给儿童识字方法,培养儿童识字能力:识字能力是指应用拼音的能力,分析字形的能力,理解字义的能力,查字典的能力。

1、识字能力要在识字的过程中培养

2、按汉字规律教给儿童音形义相结合的识字方法

3、教给儿童三套识字工具(教给儿童三套识字工具是指查字典、拼音、汉字构字规律)

4、调动识字积极性,培养儿童独立的良好的识字习惯

七、解放后几次编的教材,各年段识字量不同说明了:

(1)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2)各年级都有一定的识字量,可以分散识字难点。

(3)三年级后识字量稍减,学生可以把精力放在读写上。

八、汉字字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笔画笔顺、偏旁、间架结构。

九、识字的质量标准是会读、会讲、会写、会用。

第四章阅读教学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目标的规定体现五个方面(见《语文课程标准》)

二、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

1、阅读教学是个双向的过程: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理解过程,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的表达过程,这样一往一返才算阅读完成。(见练习2)

2、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阅读思考为基础

(1)、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读书(见练习选择9)(2)、阅读教学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见练习选择10)(3)、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三、阅读能力结构

1、阅读能力的核心(见练习填空4):理解书面语言能力

2、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见练习选择2):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3、理解书面语言包括哪些方面:词句、文章结构、表达

4、朗读与默读的优缺点。

四、阅读教学的实践

1、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229)

2、如何设计课堂提问(P266)

3、如何导课(P263)

4、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见练习选择6)

5、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见练习简答5)

五、阅读指导

1、讲授法(P197) 2读书指导法(P205)3练习法(P208)4情境教学法(P221)5从

读到写(见练习名解6 )

6小学生读写结合的方法

(1)、给学生书面材料要求写成文章(2)、根据一些文章进行读写、扩写、改写训练(3)、布置课外阅读,练习写读书笔记(4)、摘录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和片断(5)、抓住读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

7、课外阅读的措施(见练习简答10)

第六章作文教学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总目标(课标P4)

二、阅读和作文各自有不同的目的,阅读是为了吸收,作文是为了表达。阅读和作文可以互相促进,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经验。(见练习填空7)

阅读对作文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1、阅读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

2、从阅读中可以学习语言和表达方法;

3、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三、名词解释

1、作文教学(见练习名解1)

2、由述到作(见练习名解3)

3、由仿到创(见练习名解2)

四、作文能力

1、作文能力包括哪些方面(见练习选择1)

2、各年段作文训练的形式(见练习填空

1、

4、6)

3、准确地遣词造句能力是最基本的表达能力

它的要求是什么(见练习选择3)

五、命题作文

1、命题作文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是:审题立意、选择素材、启发想象、发展思维、言

语训练、协作学习。

2、命题作文的优点: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便于统一指导和统一讲评。

3、作文的审题立意能力如何培养。(见练习简答2)

4、为什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见练习简答4)

5、怎样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①学生修改作文是指自己写自己修改。

②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学习书上作者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师示范修改;采取多种方法指导学生修改。

③培养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列提纲,打草稿写作文。

6、如何解决小学生作文写真情实感。

(1)、帮助学生消除作文的神秘感,作文就是如实写见闻,表达自己的意思。

(2)、进一步丰富生活,做有心人。

(3)、淡化命题(不束缚学生的思路)。

第七章听说训练

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九条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各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

二、什么叫口语交际(《语文课程标准》P18),为什么把听说训练改成口语交际。

三、为什么说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语文能力的整体(见练习)

一方面,听是说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听说在前,读写在后;另一方面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四、对叶圣陶先生“听说读写宜并重”的理解(见练习)

五、听说能力结构

听话能力结构(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说话能力结构(组织语言能力、表情达意能力、应变能力)

六、听说训练要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见练习P282)

1、听说训练几种方式:看图说话、观察说话、创设情境说话、讨论等

2、听说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八章学法指导

一、小学语文的学法指导是抓好几个环节,是指预习指导、听课指导、复习指导、作业和练习指导、系统小结等五个环节。(P226—228)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小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P224)

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方法、程序和智力活动方法的总和,任何学习方法,必定体现特定的程序,而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习方法的动态的展开。因此,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可以使学生从动态的角度把握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学习的灵活性。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传播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学生为本位。

(2)进行教学检查时,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谈谈自己是怎样得出这一结果的。

(3)指导学生探索自己错误的原因。学生学习中的错误,除了偶然的疏忽外,通常都有特定的学习方法或思维方法上的根源。教师研究这种特殊根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行查找到错误的具体根源,学生查找的过程和纠正错误的同时,也就掌握了正确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方法。

三、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时如何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226)

四、如何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内涵)(P236)

五、如何理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附录—P2)

第九章小学语文教学评估

一、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估:是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判断的过程。

二、语文课堂评估的目的(课标P18),并指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估都是必要的。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三、对教师课堂教学工作作全面客观的评价(P317-319)

1、评价指导思想

2、评价内容

3、评论方式与途径

四、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1、学业成绩评定的依据(P305)

2、布鲁纳认知目标分类(P306)

3、学生个人学业成绩评定方式(P312)

4、学生集体成绩评定方式(P313)

5、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为什么提倡等级制与评语制结合(P315)

五、什么叫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定、自我反思。(P321)

六、如何评估语文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七、小学语文评估的系统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效果的评估。

第十章小学语文教师的修养

一、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理念转变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从宏观角度来说,教师的教育理念包括学生观、教育观与教育活动观;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有关于学习者的学习信念、关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科的信念、关于学会学习的信念、关于自我发展的信念等。所以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三个方面:

1、关心学生的内心需要,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2注重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

能力;3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升

1、在知识结构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1)、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2)、敏感的尖端信息(3)、语文学科知识与文学修养(4)、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2、提高教学能力

1、分析教材的能力,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的能力,确定课堂教学结构。

3、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4、课堂的组织能力。包括营造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课堂应变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打磨优美

精炼的教学语言。

5、课堂评价能力,包括练习的设计、作业的处理以及综合评价等。

3、提高研究能力

教师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表现两个方面:(1)、对自己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2)、对新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综合地创造性地形成解决新问题方案的能力。

三、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P350)

1、什么是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见练习名解5)

3、教师课堂行动研究的步骤(P355-360)

2、教师课堂行动研究的特点(见练习简答2,《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351-354)

现代汉语(下册)

1、名词和副词(教材27页)

2、副词和形容词 (教材26页)

3、动词和形容词(教材18页)

4、连词和介词(教材40页)

5、语气词的连用(教材45页)

二、“的”字的作用。(教材60-67页)

三、多义短语(通过改写消除歧义)(教材68-71页)

四、句类和句型(教材117-122页)

句类:重点掌握疑问句

句型:主谓句、非主谓句的类型

五、修改病句(教材144-156页)

六、标点

七、修辞实例分析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1、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释《诗经·小雅·小

》时就用过“课程”一词。(2)

2、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语文课程,在小学独立设置语文课,始于1902年。(2)

3、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的教授科目中只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从此,“国文”科的名称见于法令。(2)

4、1922年起国民小学各科教科书一律改为白话文。(1)

5、胡适认为这一举措将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前了20年。(1)

6、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于1923年颁布了我国第一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3)

7、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确定小学国语科以华北解放区的《国语》课本为蓝本进行修订,供全国使用,并把修订后的《国语》改为《语文》。主任:叶圣陶(2)

8、因学习苏联的教学模式,1956年开始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小学语文课程的第一次重大改革。(2)

9、1997年由《北京文学》引发的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忧思”涉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理念、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各个方面。(1)

10、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此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践。(2)

11、1956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叙述最详细的大纲。

12、1992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13、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内涵?P29

14、语文课程的生态系统:学生、教案、教师、环境。(四要素)

15、语文课程的开放系统:校园的语文课程、学生的语文学习、家庭的语文生活、自然的语文资源、网络语文在线、社会的语文实践。

16、三个维度有机融合:(4) (1)“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也只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知识,而运用语文知识也是一种重要能力。 (2)“过程与方法”的意义:课程目标中有一些“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更多的是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渗透了“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强调:现代课程理论强调突出的是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态度、方法、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学科对于人的方方面面的素养提高与发展的作用。

17、编制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3)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编制的总体要求,既要符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又要系统反映小学语文的三个维度的目标体系,还要尽可能具体化,使其具有可行性和可测性。

(1)全面 (2)适度 (3)具体 (4)分层

18、教学目标的陈述:(3)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美国学者马杰在其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这本经典著作中提出,一个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说明具体的行为

(2)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 (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4)教学目标的陈述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19、《急就篇》:西汉时期的教材,为西汉元帝的史官所作。(1) 20、《千字文》周光嗣、《三字经》王应麟

21、阅读训练《千家诗》与《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合称“三百千千”。

22、国语教科书,采用审定制和国定制(当时教科书使用制度)

23、《开明国语读本》是叶圣陶编纂的影响最大的一套教材。(1)

24、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

25、按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还可以把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2)

素材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语文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都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1)

条件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资源。

26、影视、网络等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备用,材料分析)p81

27、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护的学习。(2)

28、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措施:(2) (1)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2)教师指导,学生尝试 (3)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4)学生质疑,培养能力

29、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方式和途径:(5)

(1)开设学法指导课:学法指导课主要是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和认识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小学语文学习的本质、规律,探索科学的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加强语言素养,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语文能力。

(2)总结学习过程:引导小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是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的心理学方法。成功的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应能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着重总结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已知到未知、由认识到实践、由理解到记忆的转化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要把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有机的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

(4)指导学生拟定并执行学习常规: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就要帮助学生拟定语文一些学习常规。实施这种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方式,一是要对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二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学生按规章去做。

(5)进行学法信息交流:要充分重视小学生在学学法、用学法、创学法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发信息交流的主体效应。 30、小学语文教学规律有哪些:(2)

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语言的积累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31、40年代叶圣陶与夏丏(mian)尊合著的《阅读与写作》提出“语感说”。(2)

32、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言语的实践:p121?

33、语感教学模式:p130?

34、语感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3)? (1)个性发展策略 (2)形象思维策略 (3)实践感受策略 (4)情感驱动策略 (5)人格塑造策略

35、讲读法,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寥寥数语就讲清一个问题,或点破难点,说清关键,使学生对课文“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并“因道悟文”,掌握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要领。

它包含两种具体操作的方式:一是讲述或讲解。二是讲读。(4)

36、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的方式,从时间关系看,有雁行式与鱼贯式;从角色关系说,有主辅式和主从式。(1)

37、小学语文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4) (1)说教材:说教材,就是说“教什么”,它是说课的基础内容,一般要说清楚五个方面内容:一是课题、二是教材内容、三是课程标准、四是教学目标、五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说课不光是要说清教学的重点难点,还要说出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和理由,以及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方法。

(2)说教法:说教法,就是说“怎样教”,指要说出教学本课将选择何种学习方法、何种教学方法,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

(3)说学法:说学法,就是说“怎样指导学生学”,指要通过教材,指导学生学会怎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

(4)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是说课中的中心内容。能否说清楚教学过程是能否说好课的关键。说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说教学环节、说主要做法、说重要提问、说时间分配、说练习设计、说课堂小结等6个方面内容。

(5)说媒体设计:在说课活动中,媒体设计是听者了解说课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对教材理解的深浅程度和估计教学效果的可视言语和手段。

38、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指导有:(2)

提出预习要求、教给预习的方法、预习要有检查

39、《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阶段目标做了如下规定: 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个会写

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40、识字、写字教学的关注点:

(1)音、形、义结合,识字教学原则 (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识字写字相结合

41、借鉴蒙学识字传统:(2)

韵语识字的经验、读书识字的经验、重视写字的经验

集中识字是小学语文识字教材编排的常见形式,将一类音形义上有关联的字集中在一起编排,让学生集中学习。有利于提高识字的效率,但有时也会增加学生的识字负担。 巩固识字的办法:复现。

42、析出法,进行声母或韵母教学,教师先从情境图内容引出词语,再从词语中析出音节,然后从音节中析出要教的字母。(2)

43、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第一,笔画部件分析法;第二,利用造字规律识字法;第三,形象识字法;第四,形近比较法。(2)

4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书面语的能力。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六年145万字。

多读,首先是遍数多;多读,还要数量多;多读,还指品种多;多读,还要特别强调朗读。(2)

45、所谓“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所谓“创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从而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1)

46、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包含两层含义:(1)阅读时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2)

47、要使学生进入“整体感知”,实用而简单的办法,当然是“诵读”(1)

48、特级教师于永正提出五重教学法,情绪、习惯、积累、迁移、朗读?

49、指导学生读懂句子(2)

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关联词;抓住句子主干;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通过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理解句子;根据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理解句子。(2) 50、分段中还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这些方法一般有三种:(1) 邻近段落归并法;重点突破法;整体分割法。

51、指导学生学会概括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是在理解每段课文的基础上对各段主要内容做出概括。概括段意,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以分析、概括、综合为主的逻辑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

52、概括段意还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3)

(1)取舍法,要是在一段中有好几个意思,就抓主要的,舍次要的。 (2)摘句法,有的段落里有现成的可概括段意的句子,就摘录取用。

(3)串联法,有些段落中有提示主要内容的词句,可引导学生先划起来,再串联成本段的段意。

53、朗读指导(4)

(1)首先要正确示范:教师经常示范诵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要搞好范读,教师一方面要在朗读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重视范读内容的选择。

(2)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教师要在感情朗读指导上做得特别深入。

(3)提示难点:容易堵错的字事先正音,或让学生注上拼音,容易读破句的地方先帮助学生把意思理解清楚,有些难读的地方还可以领学生读几遍,告诉他们怎么读。

(4)读后评议:课内朗读指导要读前有要求,读后有评议。可以由老师评,也可以让学生评。

54、背诵的方法:(1)

理清课文的线索便于记忆;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记忆的“支撑点”;克服记忆的难点;采用尝试回忆法;整体法和部分法相结合。

55、复述的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2)

56、略读的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2)

浏览式的略读方法;检索式的略读方法(又称寻读法);筛选式的略读方法。

57、阅读教学中的变序教学(4以上)? (1)变序教学就是打破逐段讲读的程序,不按课文结构顺序,直接切入,真奔课文的中心或重点组织教学。

(2)“整体入手,直奔中心”是变序教学常用的方法。

58、习作教学的目标(3) (1)降低要求,淡化文本:《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知识的要求提得很少,也较低。“具体明确”指的是内容;“文从字顺”指的是写文章时,用词造句通顺妥帖,语句通顺。对于文体,《语文课程标准》里只提了“常见的表达方式”,要求也不具体;在阶段目标中,只笼统地提了记实习作和想象习作两种。

(2)重视情感态度:一是强调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二是强调写作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

(3)讲究过程和方法:重视读写联系,学用结合。

59、指导我们在九年义务语文教育中,应以写纪实习作为主、写想象习作为辅。(2) 60、“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经验,它的基本规律是“以读促写”(3) 6

1、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4备用)p240 6

2、习作训练应遵循从说到写的顺序:(4备用)p241 6

3、习作教学的环节包括:命题、指导、批改、讲评(1)结合作文训练,进行听说的方式是口语作文(1)

64、小学各学段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目标要求:(倾听能力)(2) (1)第一学段: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第二学段: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第三学段: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6

5、口语交际的话题有以下几种类型:? “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讨论”类

口语交际的指导应关注如下一些特点:情境性、实践性、整体性、互动性、同步性。 6

6、口语交际的指导方法:(4)p252 (1)寻找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话题,包括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感情实际

(2)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话题情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话题情境”就无法进行。交际情境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交际情境的形式要多样。

(3)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显性互动话题是口语交际话题的一种类型,该话语类型操作起来较易。进行训练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扮演特定交际情境中那个角色,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对于隐性互动话题,由于互动性不十分明显,双向互动往往被忽视,极容易把口语交际课上成听说训练课,一人讲,大家听。(2)

(4)优化口语交际指导流程:教学流程的优化设计,其特点是将教学引向生活,并引导学生在双向互动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一般来说,一次口语交际的教学可按四个步骤来操作:课前准备、导入情境、模拟交际、课外延伸。

(5)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开展多种实践渠道,让学生在多种口语交际实践中,学会交际,提高能力。 6

7、“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关注的综合性:充分利用学生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1)

68、综合性学习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可分为:(4) (1)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2)问题解决的应用性学习(3)考察参观访问的体验性学习(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

69、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4)

(1)坚持整体性和综合性相结合:新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强调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原则。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全面考察、评价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考察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注意小学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螺旋式上升的特点;要注重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变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为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加强对小学语文学习过程的考察;要对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作综合性的定量评价;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采用积极评价的方法,细心发现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和成功,并赞美鼓励他们。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课程评价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的原则。定量评价,要求测试内容要全面,测试形式要活泼多样,试题内容要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选择性,能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小学语文课程的定性评价主要指评语的形式。

(4)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单一评价主题的现状,实施多主体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 7

1、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内涵(名解):(4)

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是对小学生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不是指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分数档案袋,而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7

2、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构成:(4)

它帮助小学生成为对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具有思考能力和进行非正式评价能力的人。 (1)设计说明:是对小学语文主要学习计划产生和编制过程的记录说明。 (2)系列作品:是学生在完成某一语文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创作并形成的各种类型的作品集。 (3)反思记录:在不同阶段,引导小学生描述自己作品的特征、自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已经实现的目标等。 7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3)(课堂教学评价内容有哪些) (1)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具体、全面 (2)教学内容:内容正确,注重人文性

知识点落实

(3)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方法灵活多样

(4)教师素养:语言准确、生动,教态亲切、自然,板书工整、合理 (5)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多而有效

在知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6)总体印象 (7)分析与建议

74、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实验:(4)

上世纪80年代,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并进行了一场语文教学实验。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为儿童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起儿童情感,从而引起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实验。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成绩评定的依据是B A.教学内容 C.学生的实际情况

B.教学大纲 D.教材

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规定初小和高小均设C A.中国文字科 C.国文科

B.中国文学科 D.语文科

3.南北朝时期梁国周兴嗣所编的蒙学读本是B A.《急就篇》 C.《三字经》

B.《千字文》 D.《百家姓》

4.我国实行新学制后供全国使用的第一部脱离蒙学读物性质的语文教材是A A.《最新国文教科书》 C.《复兴国语教科书》 5.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B A.课外阅读 C.读写结合

B.课堂教学 D.听说结合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1页(共7页)

B.《共和国国文教科书》 D.《开明国语课本》 6.被称为学生识字的“拐棍”的是A A.汉语拼音 C.独体字

B.字典

D.汉字的偏旁部首

7.提出学好语文必须要过字关、句关、篇章关“三道关口”的是B A.陶行知 C.陈鹤琴

8.读写结合的基本途径是 A.以读带写

C.抓住读和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

9.反映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能力的是B A.命题的能力 C.选材的能力

B.立意的能力 D.组材的能力 B.以写带读 D.以上三者都不对 B.张志公 D.张雪门

10.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情绪变化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与方式的能力是C A.倾听能力 C.应对能力

B.表达能力 D.交际能力

11.下列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中,属于小学高年级着重训练的是D A.指导学生听清楚一段话 C.指导学生明确地讲述见闻

B.指导学生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D.训练学生当众作简短发言

12.首次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中的文件是C A.1992年的《义务教育大纲》

B.2000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C.200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D.201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3.用考试分数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属于A A.定量评价 C.内容评价

B.定性评价 D.单项评价

14.对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如阅读,进行的评估称为C A.诊断性评估 C.单项评估

B.形成性评估 D.综合评估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2页(共7页) 15.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是A A.斯霞 C.袁瑢

B.霍懋征 D.李吉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6.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建立我国的小学制度,初等小学设有中国文字科,内容包括ACD A.识字 C.读文 E.习官话

17.以下属于小学语文教材的有ABCDE A.字词卡片 C.教学参考书 E.教学挂图

18.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ABCD A.确立教学目标 C.选择和组织教学资源 E.写出教案

19.下列属于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有AC A.讲授法 C.谈话法 E.参观法

20.以下属于写字能力的有ABCD A.正确的写字姿势 B.正确的执笔和运笔

C.掌握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结构的书写规则与方法 D.能视动协调及理解地书写 E.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3页(共7页)

B.演示法 D.发现法

B.诊断学生学习起点 D.确定教学方法 B.教科书 D.补充读物 B.写字 D.作文 的21.每个汉字都包含的要素有ABC A.音 C.义 E.图

22.根据阅读类型的不同,可以将阅读分为BC A.默读 C.略读 E.背诵

23.阅读理解能力包括BC A.认识字词的能力 C.理解句子的能力 E.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

24.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主要有CD A.多听多看 C.表象导入 E.多方感知

25.中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要求有ABC A.训练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B.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

C.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能与别人商量

D.训练学生当众作简短发言

E.听清楚一段话,说一段意思完整的话 26.口语表达能力包括AB A.言语内容的组织能力 C.理解语义的能力 E.语感能力

27.倾听能力包括ABDE A.辨别语音的能力 C.快速编码的能力

B.快速记忆的能力 D.理解语义的能力 B.快速编码的能力 D.运用语音的能力 B.多记多写 D.想象性写作 B.理解词语的能力 D.理解语言结构的能力 B.精读 D.浏览 B.形 D.构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4页(共7页) E.语感能力

28.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ABDE A.听说读写诸方面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

B.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C.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 D.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综合 E.语文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综合 29.语文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是ACD A.评定成绩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B.评定成绩要以教材为依据 C.要有正确的评定学生成绩的态度 D.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E.评定成绩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

30.下列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估中,属于对语文学习态度评估的有ABCD A.是否能按要求进行预习

B.上语文课时是否认真听讲、踊跃发言 C.作业是否能够按时独立完成 D.遇到问题是否想办法解决 E.是否具有正确运用汉语拼音的能力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31.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______。 32.在小学语文教材系列中,_小学语文教科书_____占有核心地位。 33.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分为_阅读态度_____和阅读方法两个方面。 34.一二年级小学生写作教学训练形式主要是写话______。

35.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倾听______的能力是保证交际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效果的前提与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5页(共7页) 基础。

36.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估中,常用的收集评估信息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______、测验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7.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针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课程目标和内容,对语文教学目标.小学生学习起始状态分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检测等进行预设和构想,以促进小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38.口语交际

广义的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载体,实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活动.狭义的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39.语文学习态度

语文学习态度是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表现出来的认识和行为.主要看对语文的学习是否认真.主动.积极.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贯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原则的要求 。

41.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

1语文基本功训练2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3小学语文教学的阶段性4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42.如何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意思? 1帮助学生认识写话和习作与自己生活实践的联系 2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3作文命题要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经验 4指导学生对范文进行创造性的模仿 43.教师应怎样指导语义综合性学习? 1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2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 3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6页(共7页) 4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开展小学生课文阅读指导。 1指导学生端正读书态度 2激发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3营造适宜的课外阅读氛围

45.试结合实例论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 1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 2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3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尽心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15分)

46.阅读下面材料,分析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什么方式?这种方式有什么优点?

师: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件礼物,看,这是什么?(出示荷叶卡片) 生:荷叶。

师:今天谁发言精彩,老师就送给谁一片荷叶作为奖励。 (老师出示生字卡片)

师:这就是荷叶的荷,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我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它。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荷”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何”,何时、何地的“何”。 师:你说得真好。

(师将“荷”的生字卡片贴于黑板,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荷”字。 再出示“圆”字,让学生书写“圆”字。

然后让学生读课文,注意字的音、形,给课文标自然段。……)

之后在理解、朗读、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再学习小水珠的“珠”、亮晶晶的“晶”、停机坪的“坪”等字。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7页(共7页)

推荐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2015年春福师《小学语文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对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进行多容量、多项目、多功能的评估是( )。

A.单项评估 B.定性评估 C.定量评估 D.综合评估

满分:2 分

2.要使小学生获语文基本功,必须通过( )方式。

A.讲授 B.训练 C.模仿 D.理解

满分:2 分

3.在中小学第一次统一使用“语文”的名称在何时( )。

A.清末 B.五四时期 C.建国之初 D.1964年

满分:2 分

4.( )是构成听话能力的核心因素。

A.注意力 B.理解力 C.辨析力 D.记忆力

满分:2 分

5.( )年颁布的大纲则对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语文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A.1952

B.1956 C.1963 D.1992 满分:2 分

6.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核心。

A.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B.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 C.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改进课堂教学

满分:2 分

7.()是构成听话能力的核心因素。

A.注意力 B.理解力 C.辨析力 D.记忆力

满分:2 分

8.要使小学生掌握语文基本功,必须通过(A.讲授 B.训练 C.模仿 D.理解

满分:2 分

9.教学评估要做到( )。

A.科学、全面 B.客观、详尽 C.全面、细致 D.客观、全面

满分:2 分

10.阅读能力的核心是( )。

A.理解书面语言能力

)方式。

B.认读书面语言能力 C.欣赏书面语言能力 D.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V

1.识字教学的质量标准:

A.会读 B.会讲 C.会写 D.会用

满分:2 分

2.教师听课按其目的分为( )。

A.检查性听课 B.辅导性听课 C.交流性听课 D.研究性听课

满分:2 分

3.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 ):

A.组织语言的能力 B.灵活应用普通话的能力 C.表情达意的能力 D.应变的能力

满分:2 分

4.小学语文评估的功能是( )。

A.鉴定的功能 B.反馈的功能 C.激励的功能 D.调节的功能

满分:2 分

5.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的学习方法所具有的特点的是( ): A.目的性 B.科学性 C.程序性 D.功效性

满分:2 分

6.遣词造句的要求是( )。

A.用词要准确,要合乎规范 B.句子要通顺

C.句子要符合语言习惯 D.篇章组织的有条理

满分:2 分

7.理解词语主要指理解下列词语( )。A.对表现中心有重大作用的词语 B.熟词在新课文中有新含义 C.在课文中有特殊表达作用的词语 D.影响对课文理解的词语

满分:2 分

8.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

A.组织语言的能力 B.灵活应用普通话的能力 C.表情达意的能力 D.应变的能力

满分:2 分

9.听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A.注意力 B.理解力 C.辨析力 D.记忆力

满分:2 分

10.语文学习成绩质量评估的主要方式:

A.记分 B.等级 C.评语 D.观察

满分:2 分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的是:

A.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B.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C.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满分:2 分

12.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听说训练的方式包括:

A.重述训练 B.听辩训练 C.评价训练

D.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训练

满分:2 分

13.教学大纲具有的功能是:

A.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

B.是考试命题及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依据 C.是进行教学的依据

D.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满分:2 分

14.小学语文评估的功能是( )。

A.鉴定的功能 B.反馈的功能 C.激励的功能 D.调节的功能

满分:2 分

15.解放以来教材改革有哪些肯定的经验?

A.确定选材原则, 体现时代精神,注意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B.设计科学的教材结构

C.不断吸取第一线教师教改中的新鲜经验,丰富教材内容 D.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满分:2 分

16.解放以来教材改革有哪些肯定的经验?(

A.确定选材原则, 体现时代精神,注意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B.设计科学的教材结构

C.不断吸取第一线教师教改中的新鲜经验,丰富教材内容 D.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满分:2 分

17.听说与思维密切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思维是听话、说话的基础

B.思维对听话、说话起组织调控作用 C.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听说能力的高低 D.训练听说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满分:2 分

18.识字能力的要求( ):

A.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能力 B.辨别字形能力 C.查字典能力 D.自觉识字习惯

满分:2 分

19.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有:

A.从字词入手来理解句意 B.联系上下文 C.探求言外之意 D.体会思想感情

满分:2 分

20.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有:

A.蒙学读本 B.国文教科书 C.《国语教科书》

D.《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

满分:2 分

21.语文基本功主要包括:

A.理解 B.表达 C.观察 D.思维

满分:2 分

22.识字的三套工具是( ):

A.汉语拼音 B.汉字的基础知识 C.查词典的知识 D.查字典的知识

满分:2 分

23.《急就篇》 的主要特点是( ):

A.生字的密度大 B.整齐押韵,便于记忆 C.包含比较丰富的知识

D.语言上用整齐的三言韵语,读起来上口,便于背诵

满分:2 分

24.看图说话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

A.选图要贴近儿童生活, 要有情趣 B.教给看图的方法,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C.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D.训练之前, 要根据观察的对象, 提出明确要求

满分:2 分

25.了解教师教学质量,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分析形式是( )。

A.测试学生的语文成绩 B.结合朗读进行训练 C.听故事训练 D.检查学生的作业 满分:2 分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阅读与作文是主从关系.而非对等关系。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阅读能力的基本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智力因素、心理因素和技能因素。(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教学的对象是人,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因此,教师设计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不根据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整。(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学法指导,教师要更新观念,把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为本位,转向以传播知识为本位。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千字文》相传是宋代王应麟所编,成书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公元535年-公元543年)。(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阅读与作文是主从关系,而非对等关系。(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由于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特点,小学语文思想教育是一次完成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口头考试有着笔记所不可取代的优势,是准确、有效地考查学生口头语言能力最好的形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教材的规范性是指导教材的编排体系要完整、有序,要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教师掌握构字方法,充分运用汉字的构字方法。汉字的构字方法,就是“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主张识字量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识字量大大超过规定指标。(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在作文训练中,由述到作,述就是“叙述”、“表达”,作就是指作文。(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在识字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所以多多益善。(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推荐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语文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元结构,其基本构成包含知识教学目标、( )目标、( )目标、情意教学目标和审美教育目标五项。

2.汉语拼音教学要注意与学说普通话、( )教学相结合。 3.写作教学应着重评价学生写作的( )、( )。

4.在小学第一学段就应指导学生学习用音序和( )检字法查字典,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小学语文教材主要采用(

)和(

)两种识字形式。 6.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 )精神和( )意识。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5分,共15分)。

1.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是语文课程资源。( )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 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 4.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终结性评价。( ) 5.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 ) 6.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是指学生的听说能力。( ) 7.启发式教学就是运用提问教学法。( )

8.小学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 9.《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 ) 10.习作教学应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 11.评课主要是评价教师教得如何。( )

12.“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应在各方面超过学生,才能为人之师。( )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回忆观看过的小学语文教学录像课,任选一节,结合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简单评析。(14分)

2.结合课程学习和自己的体会,谈谈作为现代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能力? 3.请写出四种以上汉语拼音教学常用的方法?并举例加以简单说明。(10分)

四、实践题:认真钻研下列小学语文课文,然后作答。(每题10分,共40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个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 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父亲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亲还在为那首诗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现在我已经有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这种爱的力量下,我努力向前驶去。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两股风分别指什么?巴迪为什么不会被“哪一股风刮倒”?

2.作为一名新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你需要的是哪股“风”,你将给予你的学生什么“风”,采取什么策略让你的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呢?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3.结合说课的要求,谈谈你对本教材的理解及学习方法的指导。 4.请结合本课教学程序的安排,设计板书。

《小学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24分,每个答案1.5分)

1.能力培养 智力开发 2.识字 3.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 4.音序 5.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 6.探究 创新

二、判断题:(共12分,每小题24分)

1.√;2.√; 3.× ;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简答题:(共24分)

1.《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阐述中要求学生既要紧密结合教学实例,又要联系课程基本理念。 2.现代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包括:(1)语文备课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2)语文施教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媒体运用能力、教学应变能力;(3)语文考评能力:考核学习成绩的能力、评价质量的能力。

3.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示范、观察和模仿法。教师为学生作出典型示范发音。儿童通过耳听、眼看,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形、舌位,听清字母的声音,然后模仿教师发音的口形、舌位,感受发音特点,练习发音。

(2)引导法。引导法是利用儿童已掌握的声母、韵母或音节的发音,帮助学习难发音的声母、韵母或声调。如教学eng的发音,可让学生先复习ang的发音,接着说说ang的发音特点,再来学习eng这个难发的后鼻音,就比较容易些。

(3)比较法。即把两个或几个发音或字形相似的声母或韵母放在一起,比较其异同。采用比较法,有助于儿童掌握和记忆音相近、形相似的字母各自的特点。

(4)演示法。指教师运用手势、教具作必要的演示,表示发音部位的动作或发音特点。 (5)夸张法。教师教学声母、韵母的发音或声调时,为了强调发音特点,可以对发音作适当夸张。

(6)歌诀法。儿童学习拼音,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生动形象的儿歌、顺口溜能激发兴趣,调动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帮助孩子们快速记忆拼音字母,理解拼音。

四、实践题:(共40分) (答案略)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3、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 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 口语交际 )能力。

4、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5、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6、《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是用(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7、语文教材的功能包括,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

8、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教材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9、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韵文类教材的代表作品是(《神童诗 》、《千家诗》)。

10、板书设计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概括性原则)、(以文制宜原则)、(书写规范原则)、(美感性原则)、(简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11、小学生在识字中要掌握的三套识字工具是( 汉语拼音)、(了解汉字笔画、笔顺等知识 )、(学会查字典 )。

12、硬笔字练习的方式是先(临写),再(抄写),然后(听写、默写),逐步提高要求。

13、学生写字的基本功包括(基本笔画书写),(基本笔顺掌握),(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三个方面。

14、小学语文备课要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11、小学低年级默读的要求是(不出声),(不指读)。

12、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朗读课文。

13、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有(串讲法)、(谈话话)、(讲读法)、(讨论法)、(诵读法)、(品味法)、(设境法)、(表演法)、(生活体验法)、(练习法)、(综合训练法)。

14.、常见阅读教学过程的模式有(朗读型)、(探究型)、(导学型)、(读写结合型)、(综合训练型)、(创造型)、

15、习作教学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

二、三学段称为“(习作 )”,第四学段称为“( 写作)”。

16.、小学生习作的目标要求是(具体明确)、(文从字顺)。

17、作文指导要围绕(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三个问题进行指导。

18、一个完整的习作教学过程包括(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个前后关联的阶段。

19、学生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包括(倾听)、(表达)、(交流)三类。

20、口语交际课教学过程分为(明确交际任务)、(进入交际情境)、( 操练交际技能)、(评价交际水平)、(扩展交际成果)。

二、判断题

1、语文教材就是指语文课本。( × )

2、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 )

3、教学原则也就是教学规律。( × )

4、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要单独进行才是重视人文教育的表现。( × )

5、学生的听说能力主要是在口语交际课上训练和形成。( × )

6、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 × )

7、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 )

8、能运用识字工具独立识字是小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要求之一。( √ )

9、小学会写汉字的数量为3000个左右。( × )

10、写字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 ×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

)。 A.清代

B.唐宋间 C.明代

D.中华民国 2.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规格是什么?这是课程设置的出发点。 B.教育内容的排列组合应反映学科体系,但不能忽视社会需求和学生接受水平。 C.教育内容的选定和编制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 D.缺少应有的教育评价技术,就会在客观上对“应试教育”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3.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在(

)年。 A.1956

B.1950

C.1963

D.1949 4.(

)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把语文课外活动提到了应有的高度,标志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成熟和完善。 A.1986

B.1992

C.1963

D.1950 5.建国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一共有(

)套。 A.5

B.4

C.7

D.9 6.建国后,小学语文教材识字量最大的是(

)。 A.1958年版

B.1963年版

C.1978年版

D.1982年版

7.(

)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三类;此外,还安排了看图学文和习作例文两种类型的课文。 A.1963年

B.1958年

1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C.1986年

D.1978年 8.香港小学语文教材采取的是(

)。 A.一纲多本

B.一纲一本

C.多纲多本

D.完全自由 9.(

)堪称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教童子法》 10.下列论点有错误的是 (

)。

A.现代教育应把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于发展作为培养人的宗旨。

B.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在环境、教育条件和智力水平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非认知因素对学习起决定作用。 D.一个人能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先天遗传因素和他的成熟性。 11.下列不属于培养智力5个组成因素的是(

)。 A.培养观察力

B.培养想象力

C.培养感受力

D.培养思维力

12.“发现学习”是由当代著名心理学家(

)率先创导的。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布卢姆

D.皮亚杰

13.“掌握学习”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创的。 A.皮亚杰

B.布卢姆

C.赞可夫

D.布鲁纳

14.(

)增强了学习的一致性,但这种一致性有时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 A.总结提高学习法

B.模仿学习法 C.逻辑推理学习法

D.抽象概括学习法

15.“(

)”已经成为教育界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口号。 A.有效学习

B.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为迁移而教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2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1、简述小学语文学习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2、简述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过程的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2、举例说明讨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第11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间,在西方,“课程”这一概念是由拉丁语“跑道”转化而来的,与“学习过程”同义。

2、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个包含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活动乃至教育评价在内的广泛概念。

3、按国际分类法,小学课程可以分为核心课程、知识课程、技艺课程三大类。

4、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涉及了教育的改革,开始制定教育法规,设置学校课程。

5、1902年《奏定学堂章程》在所设科目中将读书、写字、作文三科并列,开了小学语文分科教学的先河。

6、1906年由高凤谦等人编写的《简明国文教科书》发行。从此,这套教科书取代了各种蒙学读物。

7、1907年颁布了《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规定了教授科目中只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从此,“国文”科的名称见于法令。

8、1920年4月,当时教育部发出通告,规定文言文教科书分期作废。至1922年止,国民小学各科教科书一律改为白话文。

9、1923年,中华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颁布了我国第一个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其中《国语课程纲要》规定“国语”一科包括语言、读文、作文、写字四项。

10、《国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国语教学目的以培养语言能力为主,教材内容以儿童文学为中心,教学要求有质和量两方面的规定,使国语课程在小学课程中定型化、具体化。

1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在编辑全国通用语文课本时指出:“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言’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这套课本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

12、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在1956年。这个大纲最大的特点是把“阅读”和“汉语”分而教之,总的倾向是重知识轻能力。

13、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对小学语文课程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作了高度概括,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强调读写能力的培养。

14、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课程的规定有了突破性进展:其一,规定了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突破了以往大纲只强调一方面的局限;其二,提出了发展智力的问题,突破了以往大纲所反映的语文教学的功能只包括教育和教养两个方面的局限。

15、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在1986年大纲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特别是把语文课外活动提到了应有的高度,标志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成熟和完善。

1.“文道统一”: “文”即文章的外在形式,包括语言文字、写作方法等,“道”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文道统一”是指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文道统一”决定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2.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是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顺利进行阅读的能力。它包括五个方面: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记忆能力和一定的速度。 3.国语:国语即全国统一使用的共同语言。用切音、注音字母表示语音,用简字表示新文字,用白话文表示新文学。

4.小学语文活动课:小学语文活动课属于小学阶段的学科活动课的一部分,它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是活动课,而相对于其他学科活动而言,则又是具有语文学科的特点。它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核心,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三富多彩的活动。

1.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

2.硬件:硬件是指用于可产生、发生和显示信息的技术装置,如幻灯、录像机、电影机、电子计算机等。3.小学语文学习评价: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工具性能力和相关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客观的、数量化的测定。其主要的测量工具是各种测试

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要完成某一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它受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制约。.课程答:所谓“课程”系指在学校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的活动的总体。

:国语即全国统一使用的共同语言。用切音、注音字母表示语音,用简字表示新文字,用白话文表示新文学。 3.教学难点答:教学难点一是指课文内容方面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二是指语文知识和训练方面学生难以掌握的关节点。

4.练习法答:练习法顾名思义是通过练习教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

1.语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2.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就是运用探究的技法去发现学科的基本原理。发现法是结构主义课程和探究法的教学论观点的结合。在发现学习模式中,学生探究的是科学的基本原理而不是学科的基本事实。

3.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如阅读、作文、查字典等方法二是引导学生明了各种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能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4.学习迁移:心理学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1.教育目标:教育是教师帮助学习者按预期的方式发生变化的过程,这种过程对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的变化,即预期的教育结果,就是教育目标。

2.智力: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一般认为它由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构成。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对自身的发展逐步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4.小学语文活动课:小学语文活动课属于小学阶段的学科活动课的一部分,它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是活动课,而相对于其他学科活动而言,则又是具有语文学科的特点。它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核心,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三富多彩的活动。

1.简述朗读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方面的作用。(1)朗读是训练说普通话的重要手段(2)朗读可以规范并丰富口头语言 (3)朗读可以培养语感 2.怎样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听说能力? (1)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2)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想说,听者想听(3)纠正语病着眼于内容

3.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过程有哪些特殊性?第一,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第二,教学目标对每个学生而言,并不整齐划一,因而具有较大的弹性。第三,与课堂教学过程明显的不同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处于隐性的位置,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即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投入,较之于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4.叶圣陶语文学习理论对传统语文学习理论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是在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理论基础上,批判、摒弃了不合理的弊端而建立起来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提出精读、略读的教学理论,明确“语文”学科的概念和内涵,强调“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得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论断。

5.、如何看待教材与教学的关系?从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新课程反对把教材当成“圣经”反对教师习惯于做教材“奴隶”。但同时,也不能因此而轻视教材的作用。应该看到,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时最基本的教材,教材仍然是教学的基本凭借。

6、为什么要进行师生合作备课?因为根据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贝克也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准备的过程,所以要进行师生合作备课。

7、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那些问题?教学目标有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明确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

2、)全面。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体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要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3、)具体。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全面,要比较,而且要突出目标中的重点、难点。

4、)符合实际。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习惯等,也要教师自身的特点、教学风格、以及教材的特点、当地教学资源的特点。

5、)具有弹性。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方面是顾及到学生的差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目标的生成性,还要考虑到预想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

6、) 表述恰当表述行为目标时,要注意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说明产生行为结果的条件,写清作为衡量行为结果的标准。

8、教师角色转化中应注意以下策略:1\要做学生的学习伙伴

2\要肩负起促进学生学习的责任.3\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

9、材料分析题

下边是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请加以分析,说说教师如何在指导学生表达自己意思上下功夫。

有位教师教了《小木船》这篇课文后,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破裂的事情。结果许多同学都雷同地写自己同架来又和好了。(1)材料分析:作文学习需要借鉴范文,但不宜机械模仿。学生写作文,应该表达自己的意思。各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不可能完相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上下功夫,否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2)进一步分析:为使学生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要“通阻”和“开源”②改进命题方法,淡化审题要求③要借鉴,不要机械模仿 。

10、,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着眼于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展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光辉的前景。结合教学实践,应重视六个环节:即教师先对过程得以进行的系统所具有的特点进行研究;考察全班同学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教师根据已提示的系统特点、计划,提出教学手段,最优地选择教学活动的形成和方法,对知识、技能、技巧掌握的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和自我检查,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活动是在一定时间中进行的。优化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可靠而有效的途径。教师要有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激发动机和兴趣的能力,运用反馈原理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调控的能力。

11、小学识字教学的策略有那些?

1、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是:

1、)根据“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思路。2)根据教材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3)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4)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5)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新的课程涵义与以往的课程涵义相比,有哪些方面的突破?答:第一,拓宽了课程的领域。第二,全面地认识了课程的教育功能。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作用作了哪些规定?答:把语文课外活动提到了应有的高度。《大纲(试用)》指出: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并且规定:小学语文的课外活动包括课外活动阅读、兴趣小组活动和其他课外活动。

3.现行全国通用小学语文教材的结构特点有哪些?答:①.体现时代精神,重视教材的思想性。②.改进总体设计,实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整体优化。③.发挥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功能,从发展语言入手,改革低年级教材。④.以训练项目为核心组织中高年级教材,体现训练过程,加强能力培养。⑤.着眼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4.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三个方面:一是大纲分年级要求,二是这篇课文本身的特点和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三是学生的实际情况。

1.叶圣陶语文学习理论对传统语文学习理论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答: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是在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理论基础上,批判、摒弃了不合理的弊端而建立起来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提出精读、略读的教学理论,明确“语文”学科的概念和内涵,强调“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得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论断。 2.非认知因素在学习中具有哪些作用?答:①.非认知因素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生进行这样学习或那样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这种由非认知因素转化而来的学习动机,其动力作用较大,维持时间也较长。②.非认知因素可以帮助确定学习目标。 ③.非认知因素具有维持作用。④.非认知因素具有调节作用。⑤.非认知因素具有强化作用。

3.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答:阐明意义,反复教育。点滴抓起,逐步积累。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言传身教,表扬激励。

4.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反馈理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答:①.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②.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③.适当地运用即时或延时反馈。

1.小学语文德育目标是什么?答:

一、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品质。

2.小学语文美育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小学语文美育知识教学目标和小学语文美育能力培养目标

3.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过程有哪些特殊性?答:第一,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第二,教学目标对每个学生而言,并不整齐划一,因而具有较大的弹性。第三,与课堂教学过程明显的不同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处于隐性的位置,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即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投入,较之于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4.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使教学过程最优化。答:教学过程最优化着眼于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展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光辉的前景。结合教学实践,应重视六个环节:即教师先对过程得以进行的系统所具有的特点进行研究;考察全班同学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教师根据已提示的系统特点、计划,提出教学手段,最优地选择教学活动的形成和方法,对知识、技能、技巧掌握的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和自我检查,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活动是在一定时间中进行的。优化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可靠而有效的途径。教师要有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激发动机和兴趣的能力,运用反馈原理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调控的能力。

1.确定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综合训练的原则依据有哪些?答:①.听说读写的整体性。②.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③.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前提。

2.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主要作用?答:①.提示课堂教学信息的传播的质量和效率。②.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③.有利于实现教学优化。④.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

3.编制小学语文测试试卷有哪些要求?答:①.要明确测试的目的。②.既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又要突出重点。③.题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

4.客观评定小学生学习成绩有哪些要求?答:第

一、评定成绩应以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应较正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教学大纲要求之间的距离。

二、是教师应该持有正确的评定学生成绩的观点。

三、是评分时要把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结合起来,对于学习努力,但尚有困难的学生不要轻易给不及格的分数,避免对学生造成精神打击,产生恶性循环。

第12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最早提出“教学合一”主张的人是陶行知.激励性原则

2、小学语文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中体现出激励性原则、发展性评价原则、差异性评价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原则、自主性原则等多重功能。

3、将“国文”改为“国语”是在 1905 年,将“国语”改为“语文”是 1949 年。

4、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表现性目标为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5、。行为目标表达的应是表现性目标。

6、建国后第一套较为系统的小学语文教材是 课程教材和课程资源 。

7、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三字经 选做儿童道德丛书之一。

8、语文学习方法的模式有:尝试探究课、展示交流课、反馈矫正课、整理复习课、试题讲评课。

9、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有: 情感熏陶、语感品味、审美悟道 。

10、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维度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11、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音节、普通话、韵母、声母。

12、阅读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3、口语交际是指以 口头语言 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 互动 的信息交流活动。

14、阅读教学是以 课例 为载体的主体对话过程。

15、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 写话 ,第

二、第三学段都称为 习作 ,第四段称为 写作 。

17、《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 综合性练习、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 和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18、“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最早是由 蔡元培 提出的。

19、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维度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二、简答题

1、什么叫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层次如何划分?

答:它是教育学的一个术语,是以课程目标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而达到的一个目标。

使学生学好所必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2、简要分析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自主发展,在基本学法指导上突出“信息搜集和利用能力”的培养 (2)、立足健康发展,在文化底蕴的积淀上突出“创新人格和现代精神理念”的塑造 (3)、立足超越发展,在语文实践活动拓展上突出“专题性研究”的尝试

(4)、立足稳步发展,在学习质量评价上突出“评价观念和功能”的转变以及“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

3、简述学习的含义。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是财富。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的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身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要。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要求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变化急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而需要终身学习。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4、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有哪些?

(一)、发现型:进行自我发现学习,让“自主”和“创造”得到落实。

(二)、辩论型:是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明思想的倾向性,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表演型:表演是对课文加深理解的一种较好的表现形式。

(四)、欣赏型: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透露出人美、事美、景美、物美、情美。因此巧妙运用、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对事物的认识有个质的飞跃。

(五)、演讲型 : 演讲是论说能力的表现。演讲最大功能是深入人心,给听众教益和鼓舞。

(六)、活动型: 这类课以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内容,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去创造,去创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5、请对你所在学校或地区所使用的语文教材进行简评。(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学校进行简评) 6|请简要说明小学生理解词义的意义联系系统。

(1)以故事的方式来讲述 联系生活中的例子 生动活泼 有联想性 (2)举生活中的例子,不用很精确大概的意思讲清就好。 7\\口语交际有什么特点?

(1).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因此,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2)口语交际更具有实用性。口语交际交流的话题来自于学生生活之中,训练的形式多是当面交谈,与生活实际状况没什么明显的区别,学生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颇具实用价值。

(3)口语交际需要更全面的表达技巧。既然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就不能像自言自语那样,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怎样说就怎样说,而应该考虑语言、情感、举止等综合因素。所以,口语交际不仅需要听说技巧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表情达意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8结合某一课文简述阅读教学课堂的基本策略。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哪个版本,都有不少课文是从长篇中节选的。我们称这类课文为“节选课文”。

(一)、裸读,重在教学节选文。

《在烈日与暴雨下》这篇课文,重点写了骆驼祥子在艰难的岁月里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命运。节选部分编者所加的题目为“在烈日与暴雨下”,这是非常恰当的。

(二)、还原,重在勾连整本书。

《童年的朋友》自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童年》中节选而为课文。全文只有七百余字,真正读懂《童年的朋友》,必须采取“还原”的方式,勾连《童年》整本书的情节。

(三)、抓“大”,重在阅读整本书。

《伟人细胞》节选自秦文君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男生贾里》是一部反映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小说,小说用生动活泼、轻松幽默的笔调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家庭、学校生活的各个侧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9、简要分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师必须端正思想,关注学生的表达诉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引导学生选择素材、表达方法到确定写作,都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因此教与学生的学,从作文素材的选择到确定写作内容,再到感情的表达作了一个简要的分析。作文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首先要“真”,至真则至善,至善则至美。“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灌输“真”的理念,学生作文时也要以“真”为尺度去写作。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撷取真实的素材去写,生活成了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学生知道有一个多么广阔而丰富的生活的海洋可供他们去写,他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题。学生基于生活的见闻思感,表达出来,自然也就真实。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个引导者角色,要能引得学生的活水源泉,使学生不以作文为累,而是成为他们实实在在的一种表达需要要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从他们的亲身经历出发,所写作文要真、要小,给他们留下童年时候美好的回忆

10辨析“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活动”。(不是很全面)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 建立在语文学科的综合发展基础之上,与语文自身的综合性密切相关。正是语文自身的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主要目的成为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也有明显的语文综合性教育特征,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独立的课程形态。语文能力要提高,学生要主动的走近语文、亲近语文是最重要的因素.12如何理解写作的内涵?

①写作反映的对象是主、客观世界。②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 ③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④写作的动力来自于社会交往的需要。 ⑤写作物质材料是语言文字、符号。⑥写作的主体是社会的人。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语文”或“小学语文”的理解。

一、重视读的初级阶段—以读为本。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在教学 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 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有些同学读出惊奇的语气,有些同学读出得意的语气„„可见尊重学生的感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二、掌握读的无声阶段—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就必须注重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它是构成阅读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课程标准提出的“感悟、积累、运用”,除了读之外,还在着大量的其他学习活动,例如说、听、写、思考、游戏等。读是感悟、积累的重要手段与方式,说、听、写、思考、游戏等也是积累、感悟、运用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在不同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对象运用,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这些方式往往体现为训练,就是“读”也是训练的一种方式之一。我们的语文课堂提倡以读代讲,是为了减少教师对课文进行繁琐零碎地分析,把读书的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这样的要求。这说明《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把训练作为其核心内容,但也并非意味着语文教学不需要训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把字、词、句等的训练与读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以读为本”才能真正焕发出其特有的生命力与活力,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中积累、感悟“语”与“文”,在多层次中品读中进一步感悟和内化语言,进而能在相应的生活图景中积极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堂应当是有“语”有“文”,充分体现其特有的学科本色,既不能把研究重点聚集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又不能将学习焦点凝固在单纯的语言感悟上,强化了“语文的感悟”,淡化了“双基的训练”。惟有“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抓好,“强化人文”,“优化语文”,我们语文课堂“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得以落实,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才能有望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和“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如教学《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我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体验,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哪一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有的认为“红”字用得特别好,有的认为是“火”字,有的认为是“烧”字。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议,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接着学生大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美;“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变化;“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像,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体验到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三、体会读的声音—自主阅读,放飞心灵。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的训练,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读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之目的。语文阅读不应是生活中随意的漫无目的消遣性阅读;也不应是一般的了解性的浅尝辄止地阅读,;它应该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地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心态,集中自己全部心智,去充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要观其“言”,更要品其“味”,悟其“神”,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一次审美的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可见,阅读已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内涵,它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厚重,每篇课文教学的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而教学的时间却是很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选准“读”的内容。只有选准了“读”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品词析句、体味情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引导,给予浓墨重彩的强化,并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细读,体会它的妙处。欣赏价值极高的地方。课文中有些描写精美的片断,它不仅内容生动,语言形象,而且引人入胜,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如何将这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进而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那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思,引导他们进行语言的鉴别与欣赏,熟读以成诵,积累美词佳句。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鲜明的态度,真实的情感是朗读的灵魂。而选择好了“读”的方式,找准了语言文字情感的基调,才能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涌起随之而至的激情,鲜明的态度与真实的情感也才能从“读”的声音语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入,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水乳交融,是技能的形成过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感情是要靠读者去品味。如何去品味?根据要求中将“正确、流利”放置“有感情”之前,不难发现,读者只有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感情,也才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初读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耐心指导,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顺畅。教师可利用范读、指读等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得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琅琅上口,使“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2、任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试按照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编制要求, 制订 课文的教学 目标 《富饶的西 沙 群 岛》 在 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训练重点有三条 : 1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激发学生热 爱西沙群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字美和领略迷人景色,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和陶冶情操。

3、充分感知总分写作方法,练习写作。其中的第三条就是难点,因为本学期一个主要的内容是写景作文,让学生掌握总分这写作手法,而许多学生对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窍不通,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混乱、记流水帐,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讲得透彻。而文章的第

2、6自然段正是实施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弄明白。为了这个目的,应当紧扣语言,深入挖掘,突出训练,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为描写美景所用的总分结构手法,我是让学生去发现这两段的结构特点,学生一看就明了,很快就掌握了此训练难点。接着我还指导学生这样的一段话,先出示:公园里百花盛开。这句话,然后引导学生从花的种类、颜色、姿态等方面去说、写,接着让学生自己选话题自己写,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训练,学生就很快掌握了写作方法。第一,关注文本特点。第二,要注重重点,找准突破口。第

三、要注重难点,攻破难点。四,关涉学习起点第五,关照课标落点。第六,依据目标,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第七,掌握反馈信息,进行矫正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3、如何有效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主观因素,也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条件等客观因素。其中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计划、有准备,才能做得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学习也如此,也要有计划,也要讲求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兴奋性高,智能发展尚未成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的门类不断增加,学习内容逐步加深,要求也越来越高,容易出现被动、忙乱现象而影响学习效果。为此,帮助小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某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辅导活动,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也是十分有益的。

4、试论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是一种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才刚刚起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的都是基本功。正是由于小学生是初学,加上语文学习需要的不单是记忆,更是感悟。这就说明了语文不好学,也不也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选择好每个知识点的最佳教学方法.以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朗读法。

朗读法是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背诵法。

在小学教学中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背。

三、默写法。

小学生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这上面,而老师往往也是通过默写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谈话法。

有人将谈话法说成是问答法,我认为不是,谈话不只是一问一答这么简单,它更重的是交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谈话法贯穿在整节课中,或者说是整个教学活动中,谈话法不仅需要老师设计好问题,还应在谈话结束的时候做好总结工作,这样才能将知识理论化,完整化,系统化。

五、讨论法。

讨论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六、练习法。

学习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是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七、考试法。

考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考试的有形与无形的压力下,学生会自觉的学习和巩固知识,还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常用,但也绝对少不了。

八、自学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法主要是在老师的带动下进行的.以上八种方法是我观察到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一定的优点和局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整合起来,这才是最佳的教学方法。

5、请从小学语文课本归类识字教材中选定一课,分析教材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想采用什么教法。

一、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2.教学难点:

3.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4.教具准备: 光盘、图片 5.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6.请举例说明一些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它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和发展。换言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1、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重要的表现有效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作为教师要促成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重要表现有:(1)要有“对象”意识。(2)清晰明了授课。(3) 多样化教学。(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5)教师应善于运用自然发生的课堂对话,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陈述、延伸和评论。 识字方法列举:加一加 加笔画(白)生:节日的日上面加一撇,就是白。师:哦,你是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记的。白书写时先写撇,再写日。记字时按照笔顺记就更好了。*加部首(伯)生:我有办法记住“伯”,给白天的白左边加上“单人旁”,合起来就是“伯”。师:你是用给学过的字加部首的方法来记的,这个办法好。减一减*减笔画生:“丢手绢”的“丢”减掉一撇就是“去”。师:你还认识丢,真了不起,(板书丢)。你用“减一减”的办法记住了丢。合一合生:我有一个办法记住“草”。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早上的“早”,合起来就是“草”。师:你是用合一合的办法记的。换一换*换笔画生:我是这样记住“东”的,把“乐”的第一笔撇和第二笔竖折换成横和撇折,是“东”。师:你是用换笔画的方法记字的。*换部首生:我有好办法记住“拍”,把田伯伯的“伯”左边的“单人旁”换成“提手旁”,合起来是“拍”球的拍。师:你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编字谜如: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了两块糖。”编顺口溜如:双木成林形象分析如:哭“上面两个口像人的眼睛,下面一个大像人的身体,大上一点像人在哭时流下的眼泪。”做动作猜字如:大、飞形声字识记如:狮,左边的“反犬旁”表示字的意思,右边的“师”表示读音。

7.结合实际谈谈课堂观察的特征、分类及其步骤与实施。关键词:策略 学习策略 特征 教学特点 课堂练习

目前,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学会思考已经成为目前教育界的许多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从而学习策略的教学探讨就成为教育界甚为关注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策略”、“学习策略”呢?有人曾经把它和学习方法等同,实际上它们是有区别的。下面可把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作一个简单的比喻,两者好比篮球中的“技术”和“战术”的区别。在篮球中传球、带球、投篮等是技术问题;而什么时候传球、什么时候带球、什么时候投篮则是战术问题。技术基本上不受比赛情况的影响。例如,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求传球一定要准确,带球一定要稳。而当比赛打得难解难分,在最后十几秒打成分数相等时,这时双方的主教练的战术则显得至关重要,有时就在这最后几秒中的时间里战术的运用是否得当决定着一个球队的胜败。可见,战术的使用则取决于赛场概况的需要和变化。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的身体情况、学习的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的基础、教师的业务水平、家长的教育水平及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学习的环境、集体及社会的影响等因素,但学习策略在诸种因素中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学生英语学习的提高,学习策略的掌握及运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习策略的渗透显得越发紧迫,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有必要也有理由把学习策略教学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1、策略及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

学习策略有以下特点:①特定的行为或技巧,而不是学习者一般的学习方式; ②涉及语言和和非语言的活动; ③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④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活动; ⑤运用因人而异,可以改变。

2、分类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将外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

该程序展示了语言学习策略的引入、传授、操作、评价和运用等循环往复的五阶段。依照这种程序设计,对学习策略运用于学习过程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然后逐渐降低指导力度,这样培养学生肩负起自己选择恰当学习策略的责任。

3、学习策略教学过程 ①准备阶段:搜集策略。

②展示阶段:该阶段集中解释说明学习策略。

③操作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有机会在真正的学习任务中实践一下那些学习策略。

④评价阶段:本阶段是提供给学生机会评价他们在运用学习策略过程中获得的成功,增强他们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元认知意识。

⑤拓展阶段:本阶段,学生自己决定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把这些策略运用到英语学科中,实现自己对策略的综合运用并提出对这些策略的个人理解。

二、课堂中学习策略的特点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我 认为应做如下准备:

首先,应明确以下教学原则

1、学习策略的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念和学习现状而定。

2、课堂也是训练学习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重要场所。

3、不要忽视学生发展情感和社会策略的训练。

4、训练学生评价他们自己进步和训练有效性的方法。

5、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策略的迁移。其次,教师应明确要教哪些策略

1、使用最普遍的策略;

2、使用最有效的策略;

3、使用容易学的策略。

最后,明确教学策略的教学要素

1、给策略命名,命名要求尽可能简短、新颖,并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说明策略的实质;

2、说明怎样做,即具体展示策略的实施步骤;

3、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知道其中的原因,明确这样做的意义及价值所在,以防止机械套用。

4、向学生讲清什么条件下这样做,使学生能迅速地、适时的地、恰当地选择符合当前任务的策略。

三、练习中渗透学习策略

让学习者了解自己所学习的策略,必须提供练习这些策略的机会,才能深刻体验到自己运用策略的过程,这才有可能学会这些策略。在策略的运用阶段,教师应设计或精选能运用该策略的典型的习题,呈现的材料尽可能的丰富,多样,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进行尝试。

总之,学习策略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它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摸索、研究,而且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去积极引导、渗透。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策略的运用方法并将迁移到其它学科中去,才能在未来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

一、填空题 (共14题 ,总共32分 )

1. 综合性学习不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的方式)。

(2 分)

2. 文献检索主要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种类型。

(2 分)

3. 小学语文处处闪烁着(人类文化)的灿烂光辉,要充分利用它来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2 分)

4. 在试卷编制的过程中,编制(双向细目表)的过程是提高命题科学性的重要一环。

(2 分)

5. (结构性表现)测验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笔表现。

(2 分)

6. 2001年7月正式出台的大纲和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人文)修养。

(2 分)

7. 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内容。

(6 分)

8. (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熏陶是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装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

(2 分)

9. (语文教学研究)指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语文教学领域内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和认识语文教学的规律。

(2 分)

10. 1953年: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2 分)

11. 作文训练中,小学低年级要通过创造性的(想象作文)培养学生重现表象技能。(2 分)

12. (名著阅读)可为作文训练提供可资借鉴的技法与范例。

(2 分)

13. ()是符合儿童言语发展的年龄特点的。

(2 分)

14. 综合性学习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现)和创造性的发挥。

(2 分)

二、判断题 (共13题 ,总共26分 )

1. 语文课程标准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明确规定了各项发展性的目标。

(2 分)

错误 正确

2.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以语文能力为核心。

(2 分)

错误 正确

3. 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

(2 分) 错误 正确

4. 20世纪60年代: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2 分)

错误 正确

5. 北洋政府教育部于1928年1月12日训令全国各国民学校先将小学

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

(2 分)

错误 正确

6. 语文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论水平。(2 分)

错误 正确

7. 研究假设指的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事实,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

(2 分)

错误 正确

8. 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2 分)

错误 正确

9. 1920年: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

(2 分)

错误 正确

10.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又往往是多元的。

(2 分)

错误 正确

11. 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 分)

错误 正确

12. 从1956年到1992年的36年时间里,国家教育部一共颁发过六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 分)

错误 正确

13. 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实施性资源两大类。

(2 分)

错误 正确

三、问答题 (共3题 ,总共15分 )

1. 写字教学的意义?

(5 分)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小学生写一手好字,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但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写字草草了事,写不出一手令人满意的字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与我们平时的写字教学不甚得法有很大关系。首先教师本身写字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比较喜爱书法,对书法较有研究的教师在写字指导方面也觉得难以直观地高效地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写字,一些本身对书法了解甚少,个人书法水平不是很高的教师,在指导上就更难更不容易到位。其次教师对写字教学认识和研究不够,有时仅把写字教学作为识字教学的延续,作为巩固识字的一个手段,只求写正确,不求写得好。对于如何使学生写好字,如何突破写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没有很好地思考,传统的写字教学模式停留在枯燥的、周而复始的教师一笔一划地讲解,这使学生提不起劲来,往往把写字看作负担。由于学生对写字兴趣不浓,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往往到了中高年级作业中的写字质量甚至比低年级有所下降。

写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字如其人,在古代人们就非常重视写字,出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欧阳修、柳公权、颜真卿、怀素等,近代有毛泽东等,好字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你在看好字,其实也在进行一次美的熏陶,而糟糕的字使人看了很累。练字也练人,先练姿势后练字,姿势不对不练字,一手好字能与人终身相伴,能使人终身受益。 2. 语文教学研究的设计应包括哪些环节?

(5 分)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各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学习和认知水平;要精心设计,比如如何引入,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拓展等。

3. 识字教学的策略?

(5 分)

四、名词解释 (共5题 ,总共15分 )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3 分)

2. 语文的教学评价

(3 分)

语文教学评价,又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它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3. 语文

(3 分)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简约式统称。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文知识几乎包罗万象。语文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哲学认为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

4. 课程目标

(3 分)

广义的课程目标

在广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狭义的课程目标

在狭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标”。在狭义上,课程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5. 教学策略

(3 分)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五、论述题 (共2题 ,总共12分 )

1.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语文素养具体哪些包括哪些内容?

(7 分)

语文素养的内容应该包括:(1)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2)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3)丰富的语言积累;(4)语感;(5)思维和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6)品行修养和审美情趣;(7)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 编写语文教材的有哪些要求?

(5 分)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第13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

2、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已经把语文教学大纲改为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

3、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要体现、阶段性和实践性 。(课件第三讲)

4、语文课程目标指出,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 语文学习的规律 选择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

5、从古到1949年解放止,我国语文教材分为三个阶段,即:蒙学读本、国文教科书、国语教科书。(课件第二讲)

6、语文学科的目标制定的依据:知识和能力、思想教育、一般发展。(课件第一讲)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内涵。(《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第六章)P236 答: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来选择教法。而教学的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的差异、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以及学校现有的客观条件等。只有教师明擦课堂,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有好的教学结果。

2、简述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课件第十讲)

答:小学语文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要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1)分析教材的能力

(2)设计教学的能力。

(3)课堂应变的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

(5)教学研究的能力。

3、简述阅读对作文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课件第六讲)

答:阅读需要先整体感知,作文先要总体构思。阅读和作文是紧密在一起的。会阅读的人能读出全文的谋篇布局,读出文章句子的内涵。比较讲究字眼的品位落实。阅读能力强的总能在短时间内构思作文,在确定具体文体的前提下搜寻相应的素材。阅读的文章多了,也能潜移默化地吸收优美词句加以运用。在逐步地模仿过程当中就能提高自己写作文的档次。在题材新颖等方面就大有收获。要想作文好,阅读量必须逐年加大。

4、简述课堂提问的技巧。(《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第七章)

答:①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紧扣目的和重点,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内容理解的统一。

②问题的表述应清楚明了

③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

④指名要面向全体。

5、简述语文课外阅读的措施。(课件第五讲) 答:1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 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

(1) 开展课外阅读体现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2)开展课外阅读是开拓视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3) 开展课外阅读体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要求 3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策略 (1)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谈谈你是如何解决小学生作文写出真情实感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 答:小学生难以梳理自己发生的事和感情,所以很多孩子并不是没有事情写,而是不懂得写。

所以老师家长要做的事其实很简单,就是帮他们理顺那些事情,让他们重新回忆起当时的感受,并加以引导。因为孩子是很容易忘事的,但记忆力又是很好的,稍加引导就能让他们回忆起来了。

但是不应该过分注重华丽的辞藻,不过最基本的语句通顺是一定要的,语句都不通顺了还学什么。作文就是作文不是说他写的是真的,他错误的语句也就的跟着被赞扬无视,那大家都不要学语文了。

最好的是,能够让他们在作文中引用语文课本上本身的好词好句,一举两得。 以上是我亲自见证过的,我一起辅导班的老师就是这样,帮着孩子梳理一遍事情,他们写出来的就有理有据了。

2、你认为应如何加强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答:

一、发挥教材优势,落实“综合性学习”

二、积极开发和运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促进“综合性学习”

三、注重多向整合,进行“综合性学习”又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1)注重学科的整合,进行“综合性学习” (2) 注重目标的整合,进行“综合性学习”

(3)注意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开展“综合性学习”

四、关注学生生活,丰富“综合性学习”

一、教学思想上,要体现综合性,但应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 1.体现综合性。 综合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的综合性主要体现为:

第一,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即同时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三个方面目标的相互渗透,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二,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强调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倡导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第三,学习方式的综合性。强调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综合,提倡观察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

第四,学习资源的综合性。主张课内与课外两种学习资源相结合,主张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综合性学习。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中,教师应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资源等各方面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科教学的差别。从传统的单

一、刻板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2.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这一特点具体表现为:

其一,以语文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科的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与其他科目的学习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在改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上出现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初衷,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倡导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在内容上的综合,但无论语文与其他学科综合的程度如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是姓“语”,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的前提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的发展需要,必须注重学生字、词、句、篇的整体发展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

其二,注重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区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又一特点为:注重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提倡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这从本质上说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教育和人文性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是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1.它是以让学生在专题性的实践活动中,以内容的人文性为载体,以演讲、辩论、小品表演、合唱等为途径,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是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有效途径。

3、如何对一节语文课进行评价。(《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P260-262) 答:

1、教学目的的明确,完成任务好

2、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

3、教学方法适合,教师善“启”“善”、“导”。

4、上课组织得好,具有教学机智性

5、语言表达清晰,具有感染力

6、师生积极性高,配合默契

以上六条是评价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准,也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

四、材料分析题(20分)(如果这道题由于排版原因看不清楚,可以不做)

请根据下面表格所列出的小学各年级的识字量,分析这样安排识字量的意图是什么?(参看崔峦著的《小学语文教学论》P106-110,辅导课时老师还会讲一讲)

建国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材生字统计表大纲和教材名称建国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材生字统计表 大纲和教材名称 出版时间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总计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1963年出版

一年级700字 二年级900字 三年级600字 四年级500字 五年级400字 六年级400字 总计3500字

义教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1992年出版

一年级400字 二年级750字 三年级550字 四年级400字 五年级250字 六年级150字 总计2500字

人教版(会认/会写) 2001年出版

一年级950/350字 二年级850/650字 三年级400/600字 四年级400/400字 五年级400/300字 六年级(无) 总计3100/2500字

答:低年级识字量大,这反映出对识字与阅读、作文的关系认识不同。 广大教师和语文工作者总结了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对汉字特点的研究和认识也逐步深入。依据“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提出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因而

一、二年级识字量占小学识字量的一半。而一年级的识字量又比二年级少, 因为一年级儿童刚进小学, 对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学习活动,感到生畏不习惯又有趣,一年级先学3-4周的汉语拼音,因此速度慢一点,到了二年级初具识字能力,学习生活习惯了,速度就加快。 现在的义务教育大纲,前三年安排识字量比较大,这不仅必要也是可能的。因为小学四年级以后要进行篇的训练,要学生理解段与段、段与篇的联系,侧重训练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还有作文训练。这些要求都以识字为基础。

第二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素质教育:

答: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P8

2、“

三、百、千”(课件第二讲) 答:《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

三、百、千”,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古代,这三份启蒙读物是儿童识字学理的基本材料。

3、文道统一(课件第三讲)

.“文”即文章的外在形式,包括语言文字、写作方法等,“道”指文章的 思想内容。“文道统一”是指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文道统一”决定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4、由述到作(课件第六讲)

答:是先打下基础,再求提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近。小学生作文训练应当体现出这个过程

5、教学评估(课件第九讲) 答:广义教学评估是指对影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狭义的教学评估则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进行系统检测,并评定其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所有有效教学与成功教学的基础。

6、读写结合(课件第五讲)

答: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 “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其重要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阅读能力结构包括认读书面语言能力、(C),还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课件第五讲)

A.理解书面语言能力 B.记忆书面语言能力 C.创作书面语言能力 D.欣赏书面语言能力

2、汉字字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ABC)(课件第四讲) A.笔画笔顺 B.偏旁 C.间架结构 D.汉语拼音

3、对小学生来说,出声朗读的作用( C)(课件第五讲)

A.增加阅读速度 B.集中注意力 C.用书面语言规范口头语言 D.训练语感

4、小学语文评估的系统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C)(课件第九讲) A.教材的选择 B.活动的实施 C.效果的评估 D.教法的确定

5、既是写好字的基本条件,又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发育措施之一的是( A)(课件第四讲)

A.正确的写字姿势 B.正确的执笔方法 C.爱惜写字用具 D.认真的写字态度

三、论述题(每题12分,共60分)

1、举例说明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语文教学原则。(课件第三讲) 答:首先是抓住文章的中心,明确思想教育的方向。语文课文中的思想教育是通过一篇 篇课文来实现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是每篇课文客观规定了的,不可随意加以发挥。所以,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统领全篇的中心思想,在引导学生领会文章蕴涵的深义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情感教育。 其次,要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把思想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抓住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便是明确了思想教育的方向,但是,如果把中心思想直接塞给学生,用概括中心思想代替思想教育,那就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实质,所以,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不能脱离语言文字的训练。具体做法是: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看图学拼音学词、剖析关键词语、锤打重点句子、分析重点段落等办法,引导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和恰当的写作方法,并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第三,要援情入境、潜移默化。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遵循“因文悟道”、“披文入情”的原理,引导学生感知读物的思想内涵,做到“导之入情”、“导之入境”、“导之入理”,使学生能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从而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的教学为例:语言文字的训练主要包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读一些句子,体会表述的特点。找出一些写得美的句子,体会体会。 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实际上就在为此进行铺垫,作为水到渠成的总结就是理解课文结尾画龙点睛的这句话:“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举例说明如何对小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错别字。(课件第四讲) 答: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影视,广告,出版物接踵而来,商品包装,广告招牌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这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给识字尚少的小学生造成错觉,为他们以后的识字设置了障碍,也为人们办事带来许多不便.另外,在新课程改革中,确实培养了一大批有特长, 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但是,不免顾此失彼,老师们相对地淡化了识字,写字.加上考试科目,项目增多,学生任务重,头绪多,书写质量自然不高,不规范字越来越多,从学生的作文,日记等作业中明显地反映出来.基于以上这些状况,我不拟订了\"社会用字规范状况调查\"活动方案. 实践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规范字,认识规范用字的重要性. 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会用字状况,加强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规范社会用字作出贡献. 实践活动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用字环境,实地考察出版物,影视屏幕,公共场所的设施及招牌,广告,商品包装说明,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行业中的用字规范状况,探究社会上的错字,别字,使用简化字,繁体字等不规范字的比率,对不规范的用字现象提出善意的批评,建议使用规范汉字.。 调查研究阶段实地调查。

分小组分类型实地考察社会用字状况,并对不规范用字情况进行分类与统计,填写社会用字状况调查统计表. 长沙市社会用字情况调查统计表

样本总数 汉字 汉语拼音 标点、数字 汉英混用

错别字 繁体字和异体字

3、阅读教学对作文的影响和促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课件第六讲)

4、什么是口语交际?请你谈谈阅读教学进行听说训练主要有几种方式。(课件第七讲)

答: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把口语简单地等同于听话、说话,它不包括交际过程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多种感观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读,是学生摄取知识的必要途径,如果学生能达到熟读成诵,那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当学生能熟读成诵,进而展开想象,文字就能很快生成形象,实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载道的工具性。以三字经的形式编排,所选词语皆动宾短语,加上主语便成句子,如果再加上恰当的修饰成分,句子就会更加生动具体。在读这些动宾短语时,我采用了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教读,教师读“动”学生读“宾”,学生读“动”教师读“宾”,通过不同方式让学生参与读,训练学生的语感,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便能背诵这些动宾短语了。

听是说的基础,听也是学生摄取知识的手段,只有做好听的训练,学生才能 更好的说。为了训练学生说通顺的话,我编了一个故事:星期天,爸爸喂鸽子,妈妈弹钢琴,爷爷看电视,我站在阳台上看风景。突然,我看见小伙伴们有的踢足球、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跳绳„„他们玩得多高兴呀!学生认真地听我编的故事,陷入了故事的情境中。故事完毕,我问:“你们听出了什么?”此时就有学生似有所知。我示意学生回答,他说:“我能像老师一样在我们今天学的三字词语前加上人的名称。比如:同学们栽花草,明明养金鱼。”班上其他同学一听刚才同学的回答,个个恍然大悟,都争先恐后地要说,于是我及时止住,留与下一环节说的训练进行。学生通过听老师的故事,从中明白如何运用语言说通顺的话,再让学生说出,既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又胜过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述。

一、听写结合

听写结合主要是先听后写,一方面训练听的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写的能力。 由听到写,本身就是一个从吸收、理解到思考、表达的发展过程,因此,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能力的训练。

我常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听写训练:

1、故事听写,一次给学生讲了三个故事,要求学生听后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写成记叙文,题目自拟。

2、情况听写,我多次组织学生到茂租铅厂各个车间参观,参观时;车间负责人介绍生产情况,我要求学生认真听记,回校整理后写一篇题为《茂租铅厂某某车间简介》的说明文。

3、事件听写,教师口述一件事,要求学生听后写小评论;

4、朗读听写,教师朗读一篇短文,要求学生听后写感想等。这些训练,学生很有兴趣,乐于接受,就能收到较好效果。

二、说写结合

说写结合,可以是先写后说,也可以先说后写,目的把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 训练和书面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这是“语”与“文”的表达能力训练的统一。

例如,在“国庆”节,组织全班学生每人写一篇以“国庆”为主题的演讲词,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写的演讲词在四人小组里向向组员演讲,并组织同学在听的基础上评选出优胜者,这是先写后说的训练。先说后写的训练,如我曾就学生赌钱、吃烟,受到老师批评一事, 组织全班学生分组口头评说:这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制止?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吸取教训?教师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展开口头讲座,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写一篇“一事一议”的作文,题目自拟。

三、读写结合

这里的“读写结合”不是通常所说的语文教学中的广义上的读写结合,而主要是指作文教学中当场读、当场写,一人读、大家听,大家写的听、读、写三者的结合,这种训练,可以是先听读一篇文章,然后就听读过的文章写一篇有关的作文,可以是缩写、改写、扩写、仿写、也可以是写评论、读后感、杂感。这种读写结合的训练,也可以是让学生朗读一篇他们自己写的作文,然后发动全班同学口头评议、讨论、修改,再组织他们各自写一篇修改文章。以前,我还组织初一学生相互批改作文,要求他们在认真阅读、仔细修改的基础上,就在被批改的作文后面,写一篇批改者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学生要在别人的作文本上写文章,感到新奇、有趣,读得认真,写得也很认真。这种读和写的结合练习,收效也很好。总之,作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训练,是让学生读了写,或者写了读,彼此结合,相得益彰。

四、听说读写结合

听说读写结合就是在作文教学中全面安排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例如:我组织学生观看连续剧《王二小》,观看前,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要他们仔细看,认真听,记住故事情节,回校根据听看的结果写一篇作文,题为《王二小的故事》,要求尽可能写得详细、生动,篇幅不限。这是在听的基础上写。文章写好后,我选了几篇写得较好文章,让学生在班上读给大家听,听了请大家口头评论,提出补充或修改意见,这是在听、写、读的基础上说。接着,我们又要求学生都把自己写的《王二小的故事》予以压缩,改写成不超过三百字的“故事梗概”,这是在前述听、写、读、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写作(缩写)。最后,我还让学生在上述一系列训练的基础上又写了一篇《观有感》的文章,进一步对《王二小》的思想内容进行思考分析,消化理解,着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样,就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都结合了起来,收到了多方面的训练效果。再如,我围绕开展的校风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全面安排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具体做法是,首先组织听班主任作班风报告,要求他们边听边记。然后把报告记录整理成文,写成《班风报告记录整理稿》的作文。在听报告、写报告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学生开了一个以“发挥优良学风”为中心内容的主题班会,要求每个学生都写一篇发言稿,题目是《我们要发扬什么表学风》或《怎样培养优良的学风》,先是在主题班会上口头说正式写成作文上交。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也为了进一步开展听读说写的训练,我在开过主题班会后,还组织了一次全班的学习经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先写一篇作文,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题目可根据文章的内容自拟。作文写好后,教师收来批改,从中挑选了十多篇内容和写作都较好的,让学生在班级学习经验交流会上说,训练他们把书面表达转化为口头表达。这些训练,有的先说后写,有的先写后说,中间又用听读把他们连接起来,收到了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5、论述课内外语文教育的关系。(课件第三讲)

一、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把握好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好语文的重中之重。

二、课外:课堂上对于老师讲授的知识进行吸收和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但课堂之外的更多的时间同学们的语文学习也是不可忽视的。课堂之外怎样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呢?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1)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之外有千山万水,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课本内的知识信息实在太少,大量的知识需要课外来完成。课外是课内一个很好的补充。

(2)以课外阅读为切入点,提高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3)优化外部环境,设立展示舞台,促进课外阅读。 强化课内学习,但也不能忽视课外的积极作用。语文教学本身也需要不断改进、完善,以此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使其更具活力,内外结合,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也让更多的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学习。

第三次作业 1.简述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答: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1.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 文字是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也是进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文字是工具,那么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工具课。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工具,同时语文也是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母语得天独厚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小学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 语文的基础工具性还表现在人们凭借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说话作文,直抒胸臆。语文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并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陶冶性情。因此语文是以思维为核心的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程要重视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要重视在交际中学语文、用语文,要充分体现披文入情、作文达意的学科特点。

3.小学语文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语文学科的每一篇课文,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听说读写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语文课程广泛的思想性。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形式共生共存、相辅相成,决定了语文课程文道统一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语文课程一方面要重视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要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最主要的是:工具性和思想性,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2.简述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

答:小学语文的编写一般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一、要符合时代的需要。

二、语言文字要规范。

三、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

四、要为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五、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3.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答: ⑴学习知识与认识事物相统一原则

⑵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⑶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⑸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教学能力。 答:⑴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⑵选择与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⑶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⑷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⑸全面创新的能力 ⑹教学监控能力

5.试论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答:一节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时不同的。但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二、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三、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四、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五、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艺术如何

6.举例论述如何拓展小学生作文练习渠道。

答:

一、拓展空间,积累丰富多彩的真素材 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拓展作文素质的积累空间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

1、让学生走进生活。平时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质的习惯。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真知,从而他们会写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3、让学生走进书籍。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学生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这样写作时的表达也就越丰富。

二、作文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作文指导首先要做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是几周就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一篇作文的联系时间也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安排,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两周。

2、解放心灵,掏出内心深处的真心话。这就离不开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解放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在作文时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和学生展开心灵对话,努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种种恐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在习作中“畅所欲言”的环境。

3、随心所欲,写出富有个性的真性情作文时要使学生的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允许学生自由倾吐、无拘无束,甚至随心所欲。具体做法:命题要自主、选材要自由、表达要自然。

三、作文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作文指导中,可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作文指导策略。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具体作文的点评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再确定较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7.结合叶圣陶先生以下的几个论述,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1)“语文教学之一的目的是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课本必须善读,一也;因善读课本而自能读其他书籍报刊,二也;二者皆能做到,乃为达到目的,教学成功。”

(2)“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3)“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 答:由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论述中,可以归纳出培养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时需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采取“自读自悟”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想象、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其核心是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为主线,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训练的重点,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学得更好,并在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学的方法。随着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体验的过程,学生获得了独立学习的机会,争取独立的内在需求得以满足,独立学习的能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学会读书方法——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核心。

首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包括自读感知、自读想象、自读欣赏、自读积累。

其次, 学习读书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并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实现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用浏览的方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用略读的方法,寻书专著课文材料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的重点;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有创见的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的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的联系运用。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

应当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四、精读与略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是达到独立阅读能力的途径

学生在课内所读的课文只是例子,学生凭借它西的种种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阅读方法才能内化为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题,课外阅读时补充;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继续;课内阅读学方法,德外阅读重应用。

五、突出多读,重视积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保障

多读,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多读是指:遍数多、数量多、品种多。只有通过多读,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感悟、想象、欣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断挖掘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设计,有效操作,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能有效地得到提高。

第14篇: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

通过此次学习,我心中感触很深。首先,增强了我的责任意识。俗话说:责任重于泰山。作为一名教师,学生是我们直接的教育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想教育好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强烈责任心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其次,要提升教师的素质,懂得尊重和激励学生。尊重和激励学生,可以启发学生的心灵、思维。著名的心理学家雷耳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他,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与别人。

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教育培训,我体会到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上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要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讲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也很有吸引力。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每一节课,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我逐渐明白:语文姓“语”,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练习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阅读教学重视“表达”,最好的方法是结合课文教学,设计各种形式的表达练习,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使理解和表达、积累和表达获得多赢。

我们也深深地意识到: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位同志都是一颗螺丝钉,担负着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任何失误,都可能给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带来影响,造成学生终生遗憾,甚至酿成事故。为此,对待每一项工作,学校每位教职员工都要努力做到小心示范,认真育人。永远记住: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样样做楷模。其次,我们还应学习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联系各界教育力量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也只有这样,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才能得到健康和谐、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才能够早日造就我们宿迁教育的“高山”。教育改革的浪潮正向我们涌来,我们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愿意在小学教育这块充满生命力的园地里努力耕耘,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关爱每一名学生,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交流,快乐成长。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说,教师的工作是最需要良心的。这颗良心就叫责任。我们将永远凭着这颗良心,把无私的爱和无限的责任奉献给学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必须是着眼于未来,采取科学的方法应对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努力使自己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给自己定好位,必须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

通过这次优质课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养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总之,通过此次国培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从今以后,我会牢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圣神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努力实践,在教学岗位上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

十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七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国培计划”四川省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人能够静下心参加学习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学习要树立为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而学习的理念;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必要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和对待。我非常珍惜能有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新的奠基点、人生的又一起跑线,更是我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农村教育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条件。对于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来说,既要有为学生、学校服务的意识,更要有服务的本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理论、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个人素质,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各位专家、学者和我们进行了交流,对我们进行了引领,老师们的讲解内容丰富、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且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使我深刻地感到自己的认识明显存在局限与不足,老师或幽默或儒雅的风采让我为之倾倒,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为之震憾,他们精彩纷呈的理论演绎和彰显个性的理念宣扬让人折服。本次培训,好比面对一桌丰盛的大餐,一盘盘“山珍海味”让我们目不暇接。

一、课程之丰盛(培训的基本情况)

这次培训课程涵盖面广,内容非常广泛,新课改、教学预设、课题、儿童教育等无不涵盖,既突出了时效性、针对性,又是完美的整体,既体现了党和国家的良苦用心,又说明了教育部对这次“国培计划”的高度重视,独具匠心。教学内容上的精心编排,课外活动上的周密部署,名师的言传身教,无一不体现出组织上的高度重视和良苦用心。令人耳目一新,在学习期间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无止境”,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流连忘返。

二、理论之精华(名师授课的特点)

不同专家,不同理念,不同视角,不同收获。由于专家教授们从事不同的实践活动,研究领域不同,理论背景不同,正是这样精彩各异的身份才使我们吸纳不同的信息,启发我们多样的思考角度。专家教授能将丰富的实践经验、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积累融会贯通,思维活跃,视角新颖,于此总结出的观点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课堂上厚积薄发的从容这给了我们诸多思考。

刘永康教授的《走进新课程改革――十年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反思》讲座,对当前我国十年来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弊端侃侃而谈的独到见解,语言犀利而准确,风趣幽默,让我们惊叹与佩服。他是我认识到,原来我们一直在课改的误区中: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做人的教育,在教学关系上我始终凌驾于学生之上……而这一切都是我对课改认识不深造成的。同时在他的讲座中我也找打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一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储备渊博的语文知识,锤炼良好的思想品质。二是避免把尊敬学生搞成无原则的吹捧,杜绝把欣赏和赞美学生演变成上课时奉行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原则。三是不能将愉快的教学庸俗化。

李云龙老师虽说讲的是《教学适切与教研支持》这个话题,但他授课的角度新颖,把具体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学预设”,使我明白了教学预设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充分预设就不会有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但是教师的预设再充分,课堂中还是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本身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抓住这种资源,随机应变,适时引导学生,做到掌握分寸,方法得当,而要想提高教学机智,平时就应加强学习,多阅读教学杂志和理论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修养!

肖成全老师关于“课题”的讲座能将复杂的枯燥的问题通过身边的案例化简为浅显易懂的道理,为我们揭开了课题的神秘面纱,对我起到了触类旁通的指导用,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课题实际就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不产生各种问题,只要我们用心去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在做微型科研。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素养,必须要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的背景下研究,做一名真正的学者型,探究型教师。

罗建良老师从小学、语文、教学三个方面诠释了儿童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真正含义,幽默诙谐的小故事配合摘录的教学片断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在课堂上体现童趣,回归学生的自由天性;有层次、有梯度的引领着我们打造有效教学,让自己的课堂更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

成尚荣老师带领我们竖起心灵的镜子,追寻教师职业幸福的根源。成老师告诉我们:经验是可贵的同时也是可怕的,可怕的是经验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发展,固守原有,没有创造。经验能熟能生巧,也能熟能生笨,养成惰性、倦态,而惰性、倦态是阻碍自己发展的绊脚石。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超越自我,可我们不能把自己禁锢在语文专业中,我们要超越学科,学习儿童研究。现在的老师最大的毛病就是忘掉自己的童年时代,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小大人,让学生脱离了童真和乐趣。所以现在我们教师的最大任务就是让儿童回到自由天性上去,回到儿童的伟大之处(儿童的生成性、创造性),回到儿童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上。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天性,才是老师的职责所在。永远不要忘记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把儿童学习的权利还给儿童,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总之,各位专家、学者的讲座在激情的背后确是一种独立思考光芒的`闪射。他们在各自的理论视阈中加以探究、拓展,平面的语言文字变成跳跃的音符。

三、行动之坚定

“国培计划”虽然短暂,但是却建立起了我们农村教师自我提升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农村教师的职业能力得到了锻炼、个人素质得到了提升,留给我们的必然是终身收益的收获和永恒充实的思考。这次培训,能融入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最先进的人文社会知识。感受到知识的更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前进的步伐是如此的紧迫。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与肤浅,自身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很多差距,必须树立勤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一次又一次与老师们的思想、观点发生着碰撞,他们中有的让人迷惑,但驱使我加快思考和探索的脚步;有的让人思路清晰,坚定了自己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更多的是为我找到了工作的钥匙、教育的真谛。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农村语文教育事业上,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

一言以蔽之,教育之路漫漫,我坚定行走着……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3

我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不但观摩了四位优秀教师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两位专家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帮忙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并且指明了以后阅读教学的方向。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从几位特邀专家评委老师给四位优秀教师的评课中,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资料。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资料,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潜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资料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资料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资料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潜力。

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2、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潜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资料、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潜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潜力。

2)把握好对教学资料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资料,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带给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潜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潜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靠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潜力的全部期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教师要时刻学好反思。伴随着反思才能进步,才会有发展,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潜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要让识字写字贯穿始终;要重视语言文字教学,真正让学生踏踏实实学好母语,提高语文素养。要注重文章整体的把握;要整合的提问;在语言学习中渗透人文情感的熏陶;做到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的将来思考,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它必将在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将是阅读教学的未来之路。

第15篇:新课程语文教学论学习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学习

2012-09-05 14:07:29 来源: 热线电话: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理论下,语文教师的招录对语文教法的考查也日益显著,在江苏省各地教

师招聘考试中,常州地区已经连续几年对语文教学论进行了考查,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一节 课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总结了现代语文教育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广泛吸收了外**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课程理念。在《义教课标》中,具体表述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高中课标》中,具体表述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这两种表述,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这就是: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改革语文学习方式;建构现代语文课程体系。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义教课标》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的重要意义,要从语文教育核心概念的发展历史来认识。

在语文教育历史上,曾出现过“思想教育”“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核心概念,用以指导语文教育实践。“思想教育”主要是从教育的政治性、立场性着眼的。当时认为,语文是“文”“道”的统一,思想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应该说,这一概念揭示了语文课的思想教育的功能,但不是对语文教育本质属性的全面揭示。“语文知识”着眼于语文本身,它的提出使语文教育从语文之外走到了语文自身。但是,一方面,语文教育并不仅仅局限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语文教育还包括更广阔的内容;另一方面,这里所指的语文知识本身也存在局限性,主要是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所以,它对语文教育的意义也是有限的。“语文能力”是最接近“语文素养”的一个概念,但是,二者在内涵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在日常语言中,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在心理学中,则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那些心理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所谓“语文能力”即指完成听、说、读、写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对于语文教学的目标来说,这一概念有两个缺陷:第一个缺陷是它重在功用性,而语文教育的目标有许多是修养性的;第二个缺陷是它并不能概括完成听、说、读、写活动所涉及到的所有心理特征。“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活动能否顺利地进行,能否取得成功,往往还与人的整个个性特点、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物质条件、健康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而恰好是“人的整个个性特点”等因素,在人们通常理解的“语文能力”的范畴之外。

与前面提到的这三个概念相比,“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是在一种广阔得多的视野里来立论的。《义教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显然,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这些内涵是“思想教育”“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这三个概念所不能概括的。更主要的是,这三个概念主要是从“条件”这个意义上来立论的,而“语文素养”则主要是从“高度”这个意义上来立论的,它指出了语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从事听、说、读、写活动所需要的条件。如果说,“思想教育”“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主要在学科的、心理的视界概括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功能,主要是从人的语文行为这个层次来揭示语文教育的本质,那么,“语文素养”则主要是在语文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视界,来概括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功能,主要是从人的整个生命活动这个层次来揭示语文教育的本质。前者可表述为:要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必须接受思想教育,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后者可表述为:要作为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其理论视界的不同,是十分明显的。

由以上阐释可以看出,所谓语文素养,就是指人的语文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境界和修养。它是一个复合概念,又是一个表示发展程度的概念。它概括了人的语文活动的各种要素,又揭示了人的语文活动所达到的一定境界。

当然,“语文素养”是一个层级结构,它所涉及到的各种要素并不是处在同一个层级上。要正确理解“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一方面要正确概括它的要素构成,另一方面还要正确把握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根据相关专家研究,语文素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级。

第一层 级语文活动技能层级。包括语文动作技能与语文认知技能两个方面。语文动作技能是指表现于外的语文活动的操作技术,如写字、发音等。语文认知技能是指表现于内的语文活动的操作技术,如对文字、语词和句子的感知,对词义的记忆和组合等。这个层级是语文素养的操作层级。

第二层 级语文认知心理层级。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两个方面。语文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语文能力包括语感与语文思维。这个层级是语文素养的主体层级。

第三层 级语文个性心理层级。包括语文意识、语文需要、语文意志。所谓语文意识,是指对语文的自觉关注和有意注意。所谓语文需要,是指人的活动和发展对语文的依赖性。所谓语文意志,是指在语文意识和语文需要的作用下对语文活动的向往和主观努力。这个层级是语文素养的动力层级。

第四层 级语文文化层级。包括语文审美趣味、文化知识视野、生活经验、思想道德水平等。这个层级对语文素养起基本保障的作用。

二、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

《义教课标》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的论述,实际上就是关于语文教育客观规律的论述,具体包括三点。

(一)语文课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不是从语文以外的什么地方强加给语文教育的。人们对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可以理解得不深刻、不正确,可以作这样的理解或作那样的理解,但语文教育本身的人文内涵却不会因为人们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不同或不存在。在这个问题上,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一个误区,以为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是在语文以外对语文内涵的提升或增色,是把语文以外的某种东西从外界赋予给语文教育,有人文内涵的语文是“好的语文”,没有人文内涵的语文就是“不好的语文”。其实,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是由语文本身的规律性决定的,不存在着好不好、有没有的问题,只存在是否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人文教育的人和轻视人文教育的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有人认为,语文分为内容和形式,强调人文教育的人强调的是语文内容教育,轻视人文教育的人强调的是语文形式教育。事实上,语文内容固然是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之所在,语文形式也同样是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之所在。语文的形式,包括语音、语汇、语法、言语表达、言语风格、文章章法等,本身就是人的符号创造物,本身就是人的精神力量的体现,就是一种文化。把握住语文的这些形式性因素,就是把握住人的精神力量,就是把握住一种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确存在有的人能够深刻地揭示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有的人有意无意漠视了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把语文课上成一种工具操练课的状况。前者能够从人文这个角度来认识语文教育;后者缺乏人文视角,曲解了语文教育本身。

(二)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如何理解语文课的实践性,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人把它简单地理解成语文课有很多的活动,比如说话、写作、讨论、练习等,这当然没错,但语文课的实践性不仅仅指语文活动,它是在一个较大的范畴内来理解活动这个概念的。这个问题涉及到语文活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人的生命活动,包括人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包括人的外部生活、内部(心理)生活,包括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这些都与语文活动联系在一起。没有语文活动,人的生活就会失去大部分可能性,人生就残缺不全。人不是用语文来生活,人就生活在语文中,或者说,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活。人是符号动物,语文活动是人固有的生命属性,语文活动使人成为人。因此,语文的实践性这个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语文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一是语文是一个生活、生命、人生的发展过程。强调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强调语文教育的动态过程,强调语文教育与生活、生命、人生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强调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与强调语文教育生活化、生命化、人生化是同一个意思。

“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一命题衍生出两个子命题。第一个子命题是:语文课不以掌握知识为价值目标。语文课的价值目标是语文素养,当然包括语文知识,但不能停留在语文知识这一层面,语文课的价值目标还有更广泛的内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语文课不以掌握知识为价值目标,并不是说语文课不学知识。知识是语文课不可或缺的内容,我们强调语文课不以掌握知识为终极价值目标,只是限制它的目的性意义,并不是把它排除在语文教育之外。第二个子命题是:语文课是学生的实践课。语文课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所谓学生的主体性这个概念是针对实践主体而言的。换句话说,如果说语文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是学生在生活,而不是其他人在生活,学生只是在一边看着。

(三)语文教育的心理过程主要是一个感悟、体验的过程

《义教课标》在语文心理和语文教育心理方面有所突破,它将语文和语文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其他课程的心理过程的差异,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加以强调。

所谓感悟,是指文本对主体的一种言语唤醒、激活、生成与转换,也就是由对文本的“感”而生出的记忆、联想、想象与思维。它有三个特点。一是整体性的领悟。这个整体,一方面指文本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是指将言语的各个层次和要素都放到语境中完整地感受。二是意象化的领悟。这个意象,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它是情感化的,渗透着情感的领悟;一是指它是直觉性的,没有经过严格的逻辑的推理。三是个性化的领悟。感悟之感的对象是文本,但感悟是对文本的超越,是由文本引发的记忆、联想、想象和思维。这种记忆、联想、想象和思维与言语主体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文化修养和人生态度等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所谓体验,是将语文教育还原到一个具体的语文生活情境中,学生作为一个真实的语文活动者在这个真实的语文生活情境中参与语文教育,亲历语文教育过程。它也有三个特点。一是亲历性。没有亲历就没有体验,体验是相对体验者而言的,体验是体验者的体验,别人是无法替代的。二是感性活动性。体验是一个感性活动的产物,即便是一个思维活动,强调的还是这种思维的感性成果,即学生对思维的体验。三是情境性。体验者被置身于一个具体情境中,体验者体验到的不仅仅是文本,还包括文本所涉及到的生活。具体地说,体验者所体验到的,是文本与生活、生命、人生等的联系。

三、改革语文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方式是语文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主学习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相结合

学校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是学校教育存在的基本前提,在任何时候否定学校教育的作用都是错误的,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学习始终是学生的学习,教师永远也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活动肯定要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但这种影响对学生来说始终是外在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来说是条件性的,而不是主体性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必须是学生自己学习活动的结果。上述两方面问题就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最主要的矛盾所在。一方面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主宰学生的学习质量的还是学生自己。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一对矛盾显得尤为突出。语文自身的客观性不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那样明显,它的学习内容、评价标准、活动过程等更多的是一种主观的把握,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及时评价。另一方面,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个性化的课程,学生有着更多的自主性。因此,对于语文课来说,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什么的自主。过去学什么都是被教材和老师预先规定好了的,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参与意见的机会。当然,学生在学什么的问题上,他的自主范围实际上是有限的,因为在学习之前,学生并不完全知道有什么内容可供选择。自主是以选择权为条件的,而选择是以对选择项的整体把握为前提的。学生之所以是学生,恰恰是因为其在整体把握上的不充分。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发挥指导作用了。老师可以为学生的选择提供多个选择项,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二是怎么学的自主。这是学生自主权最大的一个方面。一般来说,学什么的问题,更多地要考虑到学习内容本身的结构和层次,老师的指导会多一些;但对于怎么学来说,却更多地是考虑学生自己的心智特点和学习习惯。教师应该确立这样一种观念,原则上来讲,只要能达成教学目标,学生的任何学习方式都是正当的,应该把这个权利完全交给学生。这一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更主要的是,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当然,教师也仍然负有指导和纠偏的责任,但最后的决定权,是在学生手上。三是学习成果的自主。这是过去最被大家所忽视的。我们习惯于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要求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做一方面否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教育的目标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学生发展哪一方面的素养、发展的速度、发展的程度,是完全应该因人而异的。这一方面是语文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伦理准则。教师的作用,是推动学生的发展,是根据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独立学习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不管是作为一种学习情境还是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独立学习都有它特殊的功能和效果。独立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思考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独立学习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在心理指向上,它主要是向内的,而不是向外的;在学习内容上,它主要是概念的,而不是实践的;在学习成果上,它主要是一种理解,而不是体验。语文教学,必须提倡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过去,在独立学习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在合作学习方面,则强调不够。

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学会合作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学会合作。合作学习作为学生最主要的一种合作方式,是实现学会合作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这是由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性决定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其主要的资源是来自于外界。合作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交流,中小学生的学习,更多要依靠外界的信息刺激与反应来强化学习效果。第三个方面,合作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语文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言语交往实践活动,学会语文与学会交往合作是一致的、统一的。过去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与忽视合作学习是有关系的。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要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多向交流。首先是学生与作者的交流,这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一种交流方式,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交流方式,其他交流都是围绕这一种交流展开的。与这种交流密切相关的是学生与教材编者的交流,这种交流也许是隐性的,学生可能没有明确意识到自己的交流对象,但这种交流却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取向和学习成果。树立与教材编者交流的意识,学会与教材编者交流的技巧,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语文教学中面对面的交流,即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这是学生感受最深的一种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既是一种信息交流又是一种教学交流,这种双重交流价值本身就说明了这种交流的重要意义。面对面的交流给予学生的信息是最丰富多彩的,是最直接、最生动、最容易感受到的。恰当运用这种交流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方式现在还没有被给予充分认识,也缺乏深入的实践。实际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伙伴交流,是平等性、合作性、互动性最强的一种交流方式,学生在这种交流方式下心态最好,发挥也最好。这种交流方式,在语文学习中应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是平等参与。平等参与既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伦理要求,也是一种教学要求。一方面,平等参与是学生的人格权利,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就是对话,对话的前提就是平等参与,可以说,没有平等参与就没有对话,也就没有语文学习。平等参与的关键,是教师的学生观。在语文教学中,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态度问题,而首先是一个如何认识学生的问题。承认学生的人格平等这只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要承认学生的生活世界的个性价值。作为个体存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世界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从根本上来说,学生的生活世界的价值主要不是由他的知识程度决定的,而是由他的个性化程度决定的。从知识程度这个角度看,学生与教师也许是不一样的,但从个性人格的角度看,却是完全平等的。

第三是体验生活。合作学习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这是一种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指向知识、能力与素养,合作所指向的直接是现实生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另一方面是体验一种与他人交往互动的生活方式,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三)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

语文学习包含了很多接受性的成分,语文学习不可能回避接受性的学习。同样,语文学习也有很多探究性的成分,探究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理想的语文学习,是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结合,这种结合有如下具体要求。

1.以言语实践为主体

所谓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就是指在语文学习中,有的学习内容需要采用接受性学习,有的学习内容需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有的学习过程需要使用接受性学习,有的学习过程需要使用探究性学习,不可偏废。不管是接受性学习还是探究性学习,都是以言语实践为主体的,都是统一在言语实践活动之中的。需要说明的是,在关于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中,存在一种将探究的对象泛化的倾向,即将一切探究包括对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探究,只要其中涉及到语文活动,就都归于语文课的探究性学习。我们认为,作为一种语文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所指向的对象是语文。探究语文规律,或用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才是语文课的探究性学习。如果基本目的是探究语文以外的东西,或用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以外的东西,即使其中涉及到语文活动,也不是我们所讲的语文课的探究性学习。这种针对语文的探究性学习,具体表现为言语实践活动。在言语实践活动中,体验、发现并掌握语文规律,提高语文素养,这就是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质。

2.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这个学习空间,既指物理的空间,也包括心理的空间。从物理空间这个方面来讲,一是要沟通课堂内外,二是要沟通教材内外。相比较而言,课堂内和教材内的学习内容,以接受性学习方式进行的多一些,课堂外和教材外的内容,则以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的多一些。课堂外和教材外的学习内容,直接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维活动联系在一起,等待着学生去解决。如果说,物理空间的拓展主要是一种横向的拓展,那么,心理空间的拓展则主要是一种纵向的拓展。所谓心理空间,其实就是知识的迁移、思维的深化以及能力的提高。这些不但指向接受性学习,更指向探究性学习。

3.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必须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元评价标准为前提条件。这三个维度中的有些要素,是主要通过接受性学习获得的,有些则主要是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只有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四、建构现代语文课程体系

现代语文教育一直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它没有一个学科基础,语文课并没有一个“语文学”在支撑着它。在这一点上,它与物理、数学、历史、地理等其他课程不一样。因此,语文教育一直缺乏一种明确的“课程意识”。长期以来,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语文教育更多考虑的是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语文教育的功能,一是语文教育的方法,而对于语文教育内容的考虑,则处于蒙昧状态。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它预示着语文教育的研究范型和实践范型有了重大转变,可以称之为“课程的觉醒”。其核心,就是建构现代语文课程体系。

建构现代语文课程体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需要教什么”。关于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思路是这样的:语文课程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教什么,什么就是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这个表述是正确的,尽管它没有指出具体内容,但却明确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个“什么”是什么呢?当我们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又面临了另一个隐蔽得更深的问题,这就是“关于语文素养的养成,我们知道一些什么”。皮特·科德(S.P.Corder)曾说过,我们所教的仅仅是我们知道怎样描写的那一部分,我们明白了语文教学内容就是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那些东西,但这些东西指的是什么,这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问题,是课程建设的问题,也就是课程论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建构现代语文课程体系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什么东西是可教的”。究竟是一些什么东西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能直接当做教学内容即课程建设的问题的答案,因为这其中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东西中什么东西是可教的”。比方说,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他的生活经验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的语文素养养成的条件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的生活经验当然就是语文教学应该教的内容。但是,任何一个人的生活经验却又是不可教的,生活经验是生活赋予的、自我生成的。一方面,这些内容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内在要素,另一方面它又常常是没有可教性的,是无法在课堂里教给学生的。这是语文课程建设面临的又一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实选择有两种:一是多元化的语文教材建设,一是教师的专业化建设。

语文课教什么,可以直接回答为:教课程内容——主要是教材上有的东西。教材上有些什么东西呢?语文教材与其他课程的教材最大的不同,是它不直接呈现教学内容,而只呈现承载教学内容的文章。教材上其他一些要素,比如说练习、导语等,也都是围绕文章来设计的。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就隐藏在这些文章中。作为教材,第一,要选择原生价值丰富的文章,这是经典性的要求。第二,要按照语文教学的要求将这些文章组织起来,在原生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它特有的教学价值,这是科学化的要求。语文教材建设,一要符合经典性的要求,二要符合科学化的要求。

教材是静止的,是潜在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教师的具体生成。一般来讲,其他课程的教师,不会面临一个教学内容生成的问题,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老师走进教室之前就已经存在于教材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将这些预先存在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过程,就可以了。但是语文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篇课文教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语文课程实际的开发者和再创者,没有语文教师的具体开发,语文教学内容就只能尚处于“潜在”状态。虽然,语文教师根据教材开发教学内容比教材编写者对教学内容的开发要简单得多,但他们做的同样是属于课程开发的工作,其艰难程度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这就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如果说,现在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语文课程内容的开发,那么,这个最大困难的关键,又在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上。

第16篇:学习教学论的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论》学期总结

2010-2011学年马上就要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有辛勤的付出,有甜美的收获,也有让人叹息的不足与遗憾。现在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宿舍里总结一下我这一学期在《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其实在刚拿到《信息技术教学论》教材的时候,我认为这门课程应该会上的相当枯燥,沿袭传统的老师灌输式的模式进行教学。说实话当时真的是看到这门书就头痛,想想要上这门课就害怕。可是姚老师的特殊的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却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我学习的积极性。

尤其是我们组在全班六个组里面相对比较特殊的组员组成,也从侧面让我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让我更好的懂得了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我所在的组是第五小组由十一个成员组成,有六个男生和五个女生。说实话不是每一次上课我们组都实到人数等于应到人数的,除了十六周晚上的那一次。而且每一次的作业也并不是大家平均分配完成的。虽然在做作业的时候难免心里会有小小的不爽,为什么自己要付出的比别人多呢,可是和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的时候还是好开心。因为大家立场不同,认知结构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在每一次讨论的时候都会在不经意之间碰撞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火花。或许因为我们组在老师同学眼里总是乱糟糟的,可是我觉得我们的讨论的某些结果还是挺有新意的。比如在有关在有关讨论法的讨论中,我们得出了“让学生从乐于参与讨论,到一参与讨论为乐”的结论,在关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环境访谈报告”中我们通过与临汾市第七中学信息技术老师的深入访谈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性质而言,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传播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工具,是“鱼”和“渔”能够兼得的工具。所以信息技术课程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把学习方式提升到发现学习的高度,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等等。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主要有两个:教师访谈和课前五分钟的粉笔字练习。先说一下这次关于整个访谈报告过程点点滴滴吧。在访谈报告的编写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吸取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的思想。访谈内容分两块:学校机房硬件资料和人文资源访谈。通过对最初问题的分析和整理,最后确定了 个问题。经过与临汾市第七中学信息技术教师X老师的多次协商,最后定于2011年4月25日与X老师进行了关于临汾市第七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交流。通过访谈,我们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学校资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由于信息技术只列入会考范围,而且难度不大,所以同学们大多将信息技术作为消遣放松的课来上,教师也也给予学生充分理解,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很少,其余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练习。学校在硬件配置方面很多都是应教育局等的要求做面子工程,并没有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除了对高中信息技术了解更沉入以外,我认为我最大的收获还在于第一次真正实际运用了访谈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1.我们虽然在访谈以前设计了访谈提纲,但在真正应用于访谈过程中,却因访谈目的不明确,导致问题过于浅显。2.在访谈中过于关注自己关注的问题,而忽视访谈目的,几乎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3.我个人认为高中信息技术老师有点过于安于现状,与我心中关于老师的定义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在我让高中的时候,我的信息技术老师就经常教导我们,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要关注新信息。可是当我问及X老师是否会经常去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时,他却以时间有限或者这与他所教课程无关而否定之。再来说说关于粉笔字练习的那次酸甜苦辣的经历。在上去写以前,我们设计了很多种方案,想给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结果好像有点过于注重形式而缺少了对内容的关注。所以写上去的句子长短不一,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我们的初衷。

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实际收获是通过三次登上讲台,很好的锻炼了自己。使自己讲课的语言和体态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出现“恩”“然后”等口头禅的次数大为减少,动作也少了一分僵硬感,多了一丝女老师应有的甜美的微笑。这还间接促进了我在微格教学中相对较好的表象。^_^ 我做了“学生注意力”“讨论法”以及“日本信息技术发展史”小组汇报。“日本信息技术发展史”是第一次,由于这一次准备的不够充分,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也不够透彻,所以在汇报过程中基本上是完全依赖与ppt,我站在讲台上相当于一个播放器,把ppt中的内容给大家念了一遍。在第二次汇报“学生注意力”时,我总结第一次的失败经验。由于这一部分内容在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自己对ppt中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基本上吃透了,在讲课的过程中就能够脱离ppt,根据自己的理解,真正的将给大家听。虽然这一次相对于第一次登台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自己还不是很满意,认为这次作业中完全是前人之谈,没有自己的创新点。所以在第三次关于“讨论法”的汇报中,我避陈出新,总结出我们小组的观点: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讨论,让学生从“可与发言”,发展到“以发言为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能力的提高比单纯的知识的获取更有用。我在这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论》这门课的学习中,不仅学到了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信息技术教师发展方面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访谈进行科学研究,提高了自己的讲课技能,在小组写作中增强了合作交流意识,更善于和大家合作了。

很谢谢姚老师对教学方式大胆的改革,我认为咱们的这次教学方式改革整体来说是成功的。最后,我还想向您提点建议:1.不要整个学期都按小组的方式进行上课。如果长时间相同的小组进行学习,会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班上其他同学的距离变远。2.讨论时间不要留的过长。如果留给学生的讨论时间过长的话,学生就会在一起讨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题。3.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讨论的,讨论话题过多的话,会让学生对讨论的方式产生厌倦感。

第17篇:小学语文教学论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发挥农村优势 拓展小学作文课程

一、尝试的缘由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再加之由于教材有城市化的倾向,所以,有人把这一差距归结为农村小学的作文条件比城市小学差所致。

显然,这是个借口!

《课标》中“课程标准”部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

如何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呢?“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课程标准》)因此,我们应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

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利用农村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地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二、具体的尝试

1、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体验先辈精神,叙崇敬之情。

先辈们的事迹与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笔宝贵的资源。从抗日战争到越南反击战,我们镇上就有一百三十多位英雄烈士(在我镇烈士事迹陈列室都有介绍),他们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我让学生去采访了解烈士事迹的老人,拜访目睹英雄事迹的前辈;参观烈士陵园;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此时,进行习作练习,学生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多数同学还联系自己做了真诚的反思,这与以前空洞的口号式习作截然两样!——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同学们的感情,净化了同学的心灵。

3、体验家乡富饶,倾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临海的我们还可以去跳“海上迪斯科”,品尝文蛤之类鲜美无比的海鲜。使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鱼米之乡的幸福,长在沿海地区的优越,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4、体验家乡飞速发展,抒振奋之情。

随着计划经济的淘汰,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中天工业园区、养殖专业户、经济农作物种植专业户、成片的蚕桑绿带等,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路的更新说起„„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未来„„学生太兴奋了,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的理想。

5、体验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6、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

“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班级责任田”大显身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地,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如,有一位同学在《喂羊》的一片习作中写道:“„„我那羊儿吃草时总是渐渐有味地反复咀嚼,就像我嚼口香糖那样„„前天,我参加了运动会,放学回家感觉累死了,倒床便睡,直到吃夜饭时才被妈妈喊醒。当我捧起饭碗时,我突然想起来:羊儿还没吃晚饭呢!它这时一定像我一样,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呢!这羊儿可是我一手养大的呀,从来没有挨饿过,要是今天饿坏了咋办?想到这儿,我就放下饭碗„„”

看!自己养大的羊儿,深知不易,多么宝贝呀!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

三、尝试后的体会

1、跳出“作文”教学作文——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保证。

“目前,我国教学设计大多仍基于对提高教学效果、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的考虑,着眼点在于教学系统本身的改进,很少将教学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而与社会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脱节。教学设计大多认识班级授课形式下的规划。”(《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概述》)利用农村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之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为深刻:学生的习作之所以难以跳出假、大、空的怪圈,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视野没有能够“跳出作文来教学作文”,死死地盯住“文字编织术”不放!丢开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目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所说:“小学生今天做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不仅是习文,更是育人!我们的一篇作文教学时间可以是传统地两课时,也可以是一天、一周,甚至更长!我们的作文教学地点不仅是教室,也可以在室外进行,甚至可以走出校门,走进农村的大自然中进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作文”教作文。立足育人的高度,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习作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段真实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才得以成功,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作文综合之间活动

2、情感的激发——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

也有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先让学生去看一看,去做一做,然后让学生拟稿,但学生的习作还是干巴巴的,缺乏感情,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在学生获取材料时,没有及时激发、强化学生的情感,使所获得的表象没有得以凸显、丰满,所获得的信息没有得到梳理而混乱、主次不清,更没有刻上清晰的情感之印!因而出现:所写之物在眼前,却言之无物;眼前之事虽感人,却言之无情之类的似怪而不怪的现象!

情感的激发在作文教学中有多重要呢?“一个字跳入行间,那是心理活动的呼唤,用什么词不用什么词,用它表现什么,也全系着情感的砝码。一篇文章写成了,表现什么,是赞扬是鞭笞,是说理是言情,都是异常分明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文章就是情感的体现,有什么样的情感,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作文教学心里》)

因此,我在作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相机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捕捉学生细微的情感变化,及时强化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积极而强烈的情感去写作文。在学生享受大自然之美时,强化他们的愉悦之情;认识到家乡富裕时,强化他们的自豪之情:„„, 继而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愉悦之情、自豪之情等等,去讨论、交谈、写作,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的习作有了真情实感!

总之,辽阔的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勤于开拓,科学地开展作文综合实践活动,定能帮助同学们找到习作的活水,使学生的习作呈现出盎然生机!

第18篇:5小学语文教学论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函授本科 小学语文教学论 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共10题 ,总共20分 )

1.综合性学习不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 语文学习方式_ 2.文献检索主要有 手工检索

和计算机检索两种类型。

3.小学语文处处闪烁着 人类文化

的灿烂光辉,要充分利用它来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4.在试卷编制的过程中,编制 双向细目表 的过程是提高命题科学性的重要一环。 5.结构性表现 测验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笔表现。

6. 2001年7月正式出台的大纲和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

人文

修养。

7.阅读教学 中的人文精神熏陶是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装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

8. 1953年:出现把 文学分析

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9. 作文训练中,小学低年级要通过创造性的 想象作文 培养学生重现表象技能。 10. 综合性学习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 个性凸现 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判断题 (共10题 ,总共20分 )

1. 语文课程标准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明确规定了各项发展性的目标。 ( ) 2.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以语文能力为核心。 ( ) 3. 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 ( ) 4. 20世纪60年代: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 ) 5. 语文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论水平。 ( ) 6. 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 ) 7. 1920年: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 ( ) 8. 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 9. 从1956年到1992年的36年时间里,国家教育部一共颁发过六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 10. 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实施性资源两大类。 ( )

第1页,共4页

三、问答题 (共3题 ,总共15分 ) 1. 写字教学的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小学生写一手好字,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但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写字草草了事,写不出一手令人满意的字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与我们平时的写字教学不甚得法有很大关系。首先教师本身写字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比较喜爱书法,对书法较有研究的教师在写字指导方面也觉得难以直观地高效地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写字,一些本身对书法了解甚少,个人书法水平不是很高的教师,在指导上就更难更不容易到位。其次教师对写字教学认识和研究不够,有事仅把写字教学作为识字教学的延续,作为巩固识字的一个手段,只求写正确,不求写得好。对于如何使学生写好字,如何突破写字教学中的中的重点、难点,没有很好地思考,传统的写字教学模式停留在枯燥的、周而复始的教师一笔一划地讲解,这使学生提不起劲来,往往把写字看作负担。由于学生对写字兴趣不浓,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往往到了中高年级作业中的写字质量甚至比低年级有所下降。

写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字如其人,在古代人们就非常重视写字,出名的书法家有 王羲之、欧阳修、柳公权、颜真卿、怀素等,近代有毛泽东等,好字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你在看好字,其实也在进行一次美的熏陶,而糟糕的字使人看了很累。练字也练人,先练姿势后练字,姿势不对不练字,一手好字能与人终身相伴,能使人终身受益。

2. 语文教学研究的设计应包括哪些环节?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各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要研究学生,研究们的学习和认知水平;要精心设计,比如如何引入,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拓展等。

3. 识字教学的策略? 首先,要正确区分一类字和二类字的教学任务。一类字是要求达到\"四会\"(会读、会写、会说、会用)的字,即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而二类字只须达到\"一会\",即\"会读\"即可。

二类字的教学可以采取\"四步走\"的方法。第一步,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并将生字所组成的词划下来。第二步,教师将带拼音的生字出示在黑板上(以小黑板或大屏幕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借助拼音进行认读,认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总之,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读,

第2页,共4页

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认读的机会。第三步,把拼音\"帽子\"去掉,让学生在丢掉拼音\"拐杖\"的情况下再次进行认读,以强化对生字的认识。第四步,把生字送回到课文中,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这一次读课文可采取指名读或分段读的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熟读课文并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有的老师可能会担心,这样只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学生能记得牢吗?其实,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今天所学的二类字,随着年级的升高,会逐渐成为一类字,学生还要再次学习。即使没有成为一类字,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与这些生字反复见面,也能把\"生字\"变为\"熟字\",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

其次,对一类字的教学要有侧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在进行一类字的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识字方法。

1、儿歌识字。利用儿歌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帮助学生记住汉字的字形。 如: 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

2、谜语识字。利用学生对未知的探究心理,将汉字编成谜语,帮助学生记住汉字的字形。

3、字理识字。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理解字义,巧记字形。

2. 语文的教学评价

语文的教学评价,又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它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3. 语文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简约式统称。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 语文知识几乎包罗万象。语文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哲学认为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 4. 课程目标 广义的课程目标

在广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狭义的课程目标

在狭义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上的,主要指“教育目标”。在狭义上,课程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5.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第4页,共4页

第19篇:《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作业1:“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国际化意识渗透的研究与实践

(供参考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中渗透国际化意识,探索实施教育国际化课程的教学理念与途径,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化教育特色的课程;研究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设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完善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控制和评价机制,实现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提高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以往的教法课在教学方式上存在诸多问题,并已严重影响了职前教师教育的有效性和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我们以理论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创造性、研究性与发展性为准则,将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微格训练、实践与研究等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小学语文教学国际化意识。具体做法为:①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化教育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通过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之间的融合、协调,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②探索形成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国际化的教学方式。持续推进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注重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尊重学生个性,保障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实现教学思维和组织形式的国际化。③围绕“为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输送优质生源”发展目标,构建以反思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育观念上,从灌输、传递走向建构与生成;语文教学基本技能要进一步强化与更新;要加强教学实践课程的开发,并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建构与生成,促进职前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并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封闭、独立走向自主、开放、合作。④建立健全课程国际化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一方面,在评价内容上,既要评价学生对有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更要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同时,要把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兴趣和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以及完成各种学习、实践任务的质量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评价形式与评价主体多元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期考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书面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对学生做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使评价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任选一题即可)

一、国内外小学语文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二、国内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三、国内外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

四、国内外小学阅读教学比较研究。

五、国内外小学作文教学比较研究。

六、国内外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比较研究。

七、国内外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比较研究。

八、国内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比较研究。

作业2: 隐形的翅膀:基于语文学习的小学生梦想教育研究(以下任选一题即可)

一、天然的契合—梦想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

二、天边的绿洲—梦想教育与小学阅读教学;

三、奇异的种子—梦想教育与小学童话教学;

四、神奇的魔袋—梦想教育与小学寓言教学;

五、诗意的栖居—梦想教育与小学诗歌教学;

六、童年的星空—梦想教育与小学散文教学;

(供参考阅读)

1.语文学习中梦想教育价值观:多元视角;宽容心态;创新精神;

2.语文学习中梦想教育的原则:问题比答案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3.语文学习中梦想教育的方法:创设“梦”的情景;开拓“梦”的内涵;放飞“梦”的翅膀;

4.语文学习中梦想教育的特点:学生为本—淡化关注“我给”,强调关注“他想”;单元学习—淡化关注知识系统,强调关注主题的整合;多样机会—淡化关注学到了什么,强调关注获得了多少机会;

第20篇:小学语文教学论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答案

1.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是“国文”时期、“国语”时期、语文”时期、“新语文”时期。

2.2001年3月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体现了“新语文”登上语文教育的舞台。

3,台湾的小学语文课程名称为《国语》 4,“语文”的“语”指的是语言和言语。

5.作为语文新课标核心理念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全员,二是全面,三是全过程。 6.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人文性、民主性、实践性。

7.语文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是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8.语文课程的建设着力点可在开放和生态两个系统的建设。 9.编制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全面、适度、具体、分层。

10.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编写原则是时代性和开放性原则、科学性与规范性原则、目标性和实践性原则。

11,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关键在于教师要胸中有书、心中有标、目中有人、用中有法、用中求“活”。

12.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 13.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评价的自主性。

14.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为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15.探究学习一般可以分为提出问题、制订计划、调查研究、交流总结四个阶段。 1.小学语文教学规律指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内在的本质联系或本质之间的联系。 2.愉快教学也叫快乐教学,即让儿童在愉快中学习。

3.中国的教育鼻祖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有朗读法、背诵法、自学法、练习法、讲读法、谈话法等。5.听课和评课,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增强业务素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6、识字、写字教学包括汉语拼音教学和汉字的识与写教学。

7、识字教学的方法可分为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字义教学三部分。

8、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

9、小学写字教学主要有三种形式:入学后的写字准备教学、识字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写字课教学。

10、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11.理解词语是词语教学的重点,积累和运用词语是词语教学的关键

12、复述有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13、变予教学是指打破逐段讲读的程序,不按课文结构顺序,直接切入,直奔课文的中心或 重点组织教学。

1.媒体可分为单媒体和多媒体。

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整合一般可从课内的整合和课外的整合 两个角度考虑。

3、教育技术主要研究媒体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运用,因而需要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4、教育技术中的认识论基础是客观主义和构建主义。

5、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应把握开放性和系统性两大原则。

6、生活体验的设计思路一般有专题性设计和问题性设计两种。

7、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

8、教学设计可分为三大流派: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流派、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流派、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流派。

9、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情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10、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构成包括:设计说明、系列作品、反思记录

11、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一般由三个指标构成:素质评价指标、职责评价指标、绩效 评价指标。

12、教师素质评价指标主要由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理论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组成。

13、同行评价是指由语文教研室或学校的其他教师对该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1、小学语文课程行动研究的基本流程为明确问题、收集数据、初步研究、确定行动计划/实施行动计划、研究结果的总体评价。

2、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导向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3、观察法有三个特征,一是观察的目的性,二是观察的客观性,三是观察的能动性

4、调查法的特征有:自然性、间接性、灵活多样性、适用性

5、实验法过程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6、实验法的特征有主动变革性、控制性、因果性

7、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

8、英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洛克认为,教师不是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

9、小学语文教师的发展可从学历、非学历提高和专业化发展两方面着手。

10、教师素质是多项素质的整合,可以分为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

11、吕淑湘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 经验,异口同声的说得益于课外书。

12、1990年开始,烟台市大面积推广“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小学语文教改实验。

13、广东丁有宽老师的教改实验,创立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新体系。

14、情境教学的特点是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二、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规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一般分为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说明)两部分。

2、蒙学读本: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教材。

3、非认知因素:指的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包括学习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和。

4、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构建性的学习过程,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5、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6、语文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7、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是指小学语文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1.语感:就是在视听当下不假思索地从感知语音、字形而立刻理解语音、字形所表示的意义的能力。

2、读活课文:指的是美读,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引申拓展,迁移运用。3练习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与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

4、谈话法:即问答法,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使之有所获得的一种教学方法。

5、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6、小学语文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即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

7、说学法:就是说“怎样指导学生学”,指要通过教材,指导学生学会怎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

1、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转换成为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具体计划,是创设教学“系统”或“程序”的过程。

2、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不是指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分数档案袋,而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 资料和汇集。

3、自评、是指学生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小学语文学习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

4、问题性设计:围绕问题定向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一般可考虑两种途径:其一,抓住课文中的语句或课后练习的设计,引导学生从课外资源中寻找答案,使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获得新的生长点。

5、隐形对话:指并无明确对话者的对话,对话中某一方是潜在的(如,教材背后的作者和选编者、作品中的人物等),即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师生与作品人物的对话等。

6、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广义泛指学生的一切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在探索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7.多媒体:英文缩写为MPC,是指用计算机交互地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逻辑连接。

1.小学语文课程行动研究:是由小学语文课程实践者为了解决小学语文课程问题、提高小学语文课程实践质量及其依赖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研究。

2、教学札记: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反思教学中用札记形式写下的有关教学得失的文字。

3、观察法:是指利用感官的通道以及心要的辅助设备,对自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以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4、教师角色:即教师在社会上、学校里、学生中的行为定位、群体定位、学术定位等。5.学历:指在学校的学习经历,或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 6.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7.调查法:是研究者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问卷、调查,了解其具体现状并进行分析、处理、进而提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简述题

1.简述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组成是什么?

答:

1、学校课程表内开设的语文学科的各项课程,它包含“语文”“写字”“阅读”“习作”等。

2、学校计划并实施的课外活动,如结合语文课的学习,可以“组织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读、书法等课外兴趣小组”等。

3、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规校风以及融洽的师生、学生间的人际关系等积极影响。

2.简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演变。 答案:

1、1950年8月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2、1956年10月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3、1963年5月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4、1978年2月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5、1986年12月的《其以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6、1992年6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7、2000年3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3.简述什么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答案:

1、九年一贯,通盘安排。

2、突出主体、实践能力

3、阶段分明,大体有序

4.简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答案:

1、小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

2、小学生的学习是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

3、小学生的学习是在一种互相帮助、竞争的环境中的集体交往活动。

5.简述非认知因素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

1、非认知因素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

2、非认知因素可以帮助确定学习目标。

3、非认知因素具有维持作用。

4、非认知因素具有调节作用。

5、非认知因素具有强化作用。

1.简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内涵。

答案:

1、强调教学模式接受教学思想的指导并以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

2、教学模式的形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归纳型教学模式,一种是演绎型教学模式。

3、强调了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教学模式的制约。

4、强调教学模式是指向教学结构的,包括理论结构、实践结构两个方面。

5、教学模式从静态着眼,是较为稳定的结构框架,从动态上看,是变化发展的,是可以具体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

2.简述愉快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答案:

1、融入爱心,创设愉快氛围策略。

2、渗透美感,创设丰富“诱因”策略。

3、激发兴趣,鼓励创造策略。

4、建立情知并举的教学格局策略。

3.简述语感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答案:

1、感知阶段:读通课文。

2、领悟阶段:读懂课文

3、积累阶段:读熟课文

4、运用阶段:读活课文

4.简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

答案:

1、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方互动

2、重视调控学生的内外结合。

3、重视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

5.简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答案:

1、从我国语文教学传统中创新

2、从其他学科教学中学习和创新

3、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学习和创新

4、从各种教学实验中学习和创新

5、从国外的教学方法中学习和创新。

1.简述为什么要家长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中来? 答案:

1、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的投资者之一,自然关心学生在学校的发展和受到 了什么样的教育,参与评价是家长应有的权利。

2、家长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是促使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 有效途径。

3、家长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评价,也增强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监控,有助于促 进教师反思习惯的形成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2.简述课程整合的类型有哪些。 答案:从计算机技术应用上分 1整合的重点放在CAL技术上,即计算机辅导教学。这种整合突出计算机作为工具,去 辅助个传统学科的教学。

2、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内部整合。从语文的教学实践来分

1、在师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解除上,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检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 探究等手段实施课程整合。

2、从教学观念的更新出发,并不完全依赖计算机技术,甚至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进行教 学,但实施的是以教育技术的理论把握的课堂教学。

3.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答案:

1、坚持整体性和综合性相结合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4、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4.简述如何从教学内容设计的角度,如何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处理。 答案:

1、教材内容的心理化

2、教材内容的简约化

3、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4、教材内容的操作化

5、教材内容的结构化

6、教材内容的令动画

5.简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课内的整合和课外的整合的区别。

答案:课内的整合是基于对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的把握,已教学内容的设计为重点,根 据教材特点,提出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思路及策略。课外的整合即根据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综合性原则,注重语文课程与生活的整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胡整合。

1、简述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研究发展的现状。答案:

1、强调与课程改革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小学语文课程研究真正做到“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2、重视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把小学语文课程研究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

3、立足国本,面向世界,把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吸收国外先进课程思想结合起来。

4、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2、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

答案:

1、它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目标”的研究方法。

2、它强调研究与行动的结合,即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3、它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调的研究方法。

3、简述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基本理念。

答案:

1、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要为一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2、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主体是教师。

3、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是国家语文课程的重要补充。

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

答案:

1、初为人师阶段,这是适应和发现期。

2、初步定型期,这是新教师正式进入教师角色的转换期,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

3、稳定时期,是平静和保守期。

4、创新成熟或更为保守的阶段,是在教师只为专业发展或功成名就的时期。

5、简述1982年开始黑龙江佳木斯第三小学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特点。

答案:

1、以解决小学生汉字与学语言的矛盾为出发点,突破了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先识字后读书的传统,成功的探索了利用汉语拼音让学生在一至五年级语文教学全过程中进行听说读写语言实践,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新路子。

2、在种种关于“注音识字”的争论中坚持实验,并不断发展完善。

四、论述题

1.论述如何对小学语文课外学习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答案:

1、图书馆、广告栏等课外阅读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阅读《自读课本》这一课外学习资源,实现课内外衔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利用社会上的图书馆、布告栏、报廊、标牌广告等文字、图书资源、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使语文教学紧贴时代脉搏,社会生活。 通过阅读网络资源,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参观、游览等实践活动资源的开放与利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文化场所举办的相关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在参与中开发利用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在参观中利用这些地方的人文资源。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社会调查、访问,在调查访问实践中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组织学生投身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发现探索,开放利用课外资源。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以赛促学,,如组织讲故事、朗诵等。 2.论述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的工具性、文化性、基础性之间的关系。 答案: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它侧重于形式、技能。文化性是语文学科的特有属性, 它侧重于内容,教育。语文的文化性集中体现为人文性。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 把语言文字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忽视人文精神,只在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脱离语言文字的运用,架空讲人文性,人文教育也无法落实 语言为的基础性。工具性侧重于交际功能,文化性侧重于教育功能,而基础性侧重于发展的 功能。总之,我们既要从局部,又要从全局的角度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这对于理解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和要求,把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是有益的。 1.论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案:

1、从各种教学方法的本身来说,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教学方法相比,队伍庞大,数量可观,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

2、从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一节课里不能由一种 教学方法唱独角戏,肯定还运用其他的方法。

3、从教学方法的运用者来看,擅长各种教学方法的“全能教师”为数不多。面对丰富的 课程内容,多元智能的当代少儿,教学中运用教学方法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有的教师醉心 于某种教学方法,而在实际中,这是不科学的。

2.结合实际的教学体会和案例,分析你展开一次主题探究的研究型语文学习的策略。 答案:主题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核心是问题探究,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 进行收集资料,有目的进行收集资料并讨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 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对自己身边,大家关心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形象,组织讨 论,主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展开探究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重在加强对探究活动过程的指导。一项完整的探究活动,要经历“确定探究主题、制定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这四个阶段。 1.论述如何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答案:

1、确立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2、巧妙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强调学生参与学习全程,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恰到好处。

4、树立精品意识,拥有高超的教学能力。如课堂驾驭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

2.举例论述,你如何开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想象体验。

答案:根据想象的有意性和无意性,想象可以分为有意形象和无意想象。在教学过程中 组织学生展开的想象都是有意想象,这种想象一般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根据新颖程度的不同, 有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虽然创造想象是最为高级的一种思维形式,但与语文 学习关系最为紧密的是再造形象。如《桂林山水》写了桂林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展示了山水如画的美妙意境。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可以借助回忆来展开内心视像。 但没有欣赏过桂林山水的人,就只能借助再造想象了。教学中可以假想旅游的方式,使用视 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想象中对多种表象进行调整、加工和重组,从而 产生桂林山水的新形象。

1、论述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

答案:

1、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2、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3、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每点需展开论述。

2、为什么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一种校本研究?

答案:校本研究是指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中发现某个教学问题,并 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吸取他人经验的方式解决问题。可见校本研究是密切结合小学 语文教学的实际,把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以解决小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具体教 学问题为对象,以学校语文教师为研究主题的研究活动,是一种融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 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同时校本研究是一种研究理论,遵循自然合作人本的研究,将研究定位于为了教学。也是一种研究制度,要求学校管理层面的政策支持并形成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方法,把新的理念,目标转化为小学语文教学行为的手段或桥梁。校本研究的对象是小学语文工作者的自身的教学实践。

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