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课件

小数学说课稿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4 12:00:22 来源:教学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认识小数说课稿

8认识小数

8.1文具店(认识小数)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 数中的第一节内容《文具店》。属于学生初步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 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理念、说预期效果等六个 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为抽象、难理解的内容,本课教材从学生已 有的“元、角、分”的经验基础为背景开始,来认读小数、写小数,从而理解小 数的意义。《文具店》是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本小节是初步认识小 数。日常生活中的“元、角、分”,是小数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应用广泛的 现实模型。所谓初步认识小数,就是主要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结合购物情景 来应用小数。教科书选择学生熟悉的“文具店”情景,利用学生对商品标价的已 有了解和实际经验,从辨认文具的价格来开始小数的初步认识,学生在与同伴的 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明确表示商品单价的小数与元角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元角分 的背景下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 体会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货币单位:元 角、分来转换,与小数进行互化,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减轻了学生认 知的难度,这也为学生四年级学习小数乘除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经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学会认、读、写的简单的小数

2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币值用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把以元为单位的 小数改写成几元角几分的形式。

3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难点

1.小数的读法。

2建立“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二、说学情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学生在商品的价签上都看到过小数,并不陌

生。但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与整数相比,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不容易。学生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小数,但对小数的读法、写法及如何将几元、几角、几分 改写成小数还有些难度,对于小数的含义还不够清晰。学生通过“买文具”这 活动,结合购物的情境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唤起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 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每个文具标价牌上的小数所表示 的意义,即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1.情境发现教学法。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出发,紧密结合“买文具”的具 体情境,激活学生先前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比 较今天所学的数和以前所学的数有什么不同?从而认识小数。 2.启发诱导教学法。

本节课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情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 用启发诱导,引导学生从元角分的知识中,探索小数的意义,亲历知识的观察 发现、应用的过程 3.自主探索教学法。

教师让学生探索小数的读法,写法,经历读写小数的过程,把小数与价钱紧 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二)说学法

1.自主观察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才

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探索元角分和小数之间的关 系,明白了小数可以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元角分可以用小数表示 2.比较迁移法

学生在学习中,从元角分的知识迁移到认小数,读小数,写小数,在比较中 学习了各种小数的读法,和书写的不同。

四、说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

准强调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在教学本课时,从创设元角分这个情境入手 各种活动都围绕这一主题情境展开,整节课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强调了学 生的自主探索,各个环节充分给了学生表现和展示的机会。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初识小数。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四、思维拓展,能力提升。

五、数学资料,知识升华。

六、课堂总结,深化认识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开课时,课件出示“阳光文具店”的购物小票,谈话导入,大家看一 看这些数我们学过吗?比较今天所学的数和以前所学的数有什么不同?这些数 是什么数,应该怎么读它又表示什么意思?从而认识小数。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文具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笑笑购买文具的情景导入新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

的氛围中开始新的学习,初步感知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拉近新知与学生的距离。)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初识小数

活动一:初识小数。在独立思考、交流碰撞中,能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表示 几元几角几分。

活动二:互帮互学,学习小数的读法。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中,知道小数 和小数点,能正确的读出小数。

活动三:探索交流,学习小数的写法。在独立思考,反馈交流中,能把几元 几角几分的人民币改写成小数 (设计意图:由于有小数和元角分一一对应的学习经验,我放手让学生合作 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结合元角分 的知识,体会小数与元角分之间的练习。)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完成书上练一练一和练一练二。

2.以“购物小票”上的这些小数练习读法,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和几元几角几 分之间的互化。

(设计意图:1.进一步巩固理解小数表示的含义;2.巩固学生对小数读法和 写法的的理解;3.检查所有学生的掌握程度。) 第四环节:思维拓展,能力提升。 走进数的世界,在生活中寻找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就在我们身边,小数在我们生活中用处特别广泛) 第五环节:数学资料,知识升华。 了解小数的历史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深化认识。

学生学习了这节课,认识了小数,知道了怎么读小数和怎么写小数,还知道

了我们身边有许多关于小数的数学信息。通过总结主要是让学生反思学习活动, 以及学习的内容。

五、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三点 1推行素质教育,提倡自主探究学习2以学生为主,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3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应用多媒体,实行高效课堂。

六、说预期效果

本节课的预期效果是:教师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 自主探究等手段,学会看价格牌上的价格具体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以及能认、读 写简单的小数。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

推荐第2篇:《认识小数》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说课稿

夹河完小

一、说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小数》。

二、说教材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小数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但是对于小数所包含的一些意义知道的并不是很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小数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这节课是学生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本节课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相关教学,所以上好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分数初步知识的基础进行教学的,所以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原来分数意义的回忆,加强印象,便于更好地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能够认识小数,并能够正确读写小数。2.通过对以元、米等为单位的小数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初步含义。

3.使学生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化成一位小数,百分

李艳玲 之几的分数可以化 成两位小数。

4.让学生感受小数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什么叫小数和小数的读写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不用费太大的劲,所以我觉得本课的重点应放在如何让学生掌握把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化成小说的方法上。分数与小数在写法上区别较大,要让学生把分数和小数联系起来,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比较困难,所以我把“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定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分为以下三步进行教学:

(一)情境导入

这一环节,我直接和学生一起阅读课本第91页得情境图, 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各幅图里发现了什么信息?目的是让学生对小数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进行整数和小数的区别,最后再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知

教学小数这部分的内容我分成三个部分来完成: 1.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

对于小数的认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看数里面有没有小数点就可以了,所以我不重点教学。对于小数的读法,我准备了几个小数:里面有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读小数。在读的过程中,我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读小数部分及两位小数。知道什么是一位小数,什么是两位小数,为后面把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化成小数做准备。读完小数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小数,让学生感受小数的普遍性和实用性。

2、教学零点几米

这部分的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了前面的准备工作,教学这部分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很多。

我先用小黑板出示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说说每份是多长?(1分米)再让学生用分数和小数以米为单位表示1分米的长度,从而明白:1分米=

101米=0.110米,接着,我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知道3分米= 3米=0.3米, 8分米=8米=0.8米。最后通过小结可以让学生知道“十分10之几的分数可以化成一位小数”这个结论。

3、教学零点几几米

我要求学生拿出课前下发给他们的米尺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1米),也可以表示为多少米(0.01100米)然后我提问学生: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最后小结:百分之几米不够1米,可以写成零点几几米,小数点右面的第一位表示的是分米,第二位表示的是厘米,零点几几米可以用百分之几来表示.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三)巩固练习

教学完新授内容后,我又让学生做了一些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从而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推荐第3篇: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张汴小学 赵会祥

一、研究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第二节“小数乘小数”。

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以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的编排是以油漆黑板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习,由计算长方形黑板面积引入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计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乘法,当学生列出“3.1×1.2”的算式来求长方形玻璃的面积时问题油然而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自主尝试,小组合作,再一次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使学生又有了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新知识的体验。

2、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4、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

推导。

二、教法、学法

教法: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学习中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创造能力。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引入

课前通过两道练习题,复习了前面学生学过的有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学习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同时也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小数乘小数”。

(二)尝试自学,发现问题

出示课本例1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畅所欲言),现在要油漆黑板,你知道这块黑板面积是多少吗?这时学生可能会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究的欲望与兴趣,也感悟道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三)尝试交流,生成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3.1×1.2,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我们前面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对于小数乘以小数该如何计算,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尝试,然后小组交流。这一尝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由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切入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的自己的理解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四)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学生的独立尝试以及小组交流,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和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从而得出在计算小数乘小数也可以按照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把小数转化乘整数进行计算。对于3.1×1.2,要把3.1变成31,则扩大了10倍,1.2变成12,也扩大了10倍,两个因数都扩大了10倍,则它们的积扩大100倍,那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该把所得的积缩小100倍。

(五)尝试归纳,整合提高

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例题的解题过程,然后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A、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B、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C、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们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六)尝试应用,提升能力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我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的特点在积中点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我还设计了一组列式计算题和改错题,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设计了一个生活实际题: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46.2元,买这样的面料5.7米,应付多少元?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七)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之,本节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学生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推荐第4篇:《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鞠躬) 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小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逐一阐述。

《小数乘小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2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及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 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过程, 渗透转化的思想,体验方法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表现能力、想象力丰富,思维已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学时要给学生留足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基于以上内教材的认识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善于表达的特点,我设计了将“启发诱导”、“愉快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意在把抽象的概念教学变得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设计了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种学法的指导意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学伊始,通过谈话的方式“同学们都有逛超市购物的经历吗?都知道自己买的东西应该付多少钱吗?”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小红逛超市”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交流。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通过交流有的学生提出“买肉花了多少钱?”“买鱼花了多少钱?”顺势引入对本课的探究。

(我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探究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本环节是中心环节,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分两个层次展开教学: 层次一:合作交流,探究算理算法 。

首先,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25.6×0.9= (元),接着鼓励学生运用上节课小数乘整数的解决思路尝试列竖式计算。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竖式的计算方法,因此我会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笔算的算法,并适时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 最后我会我会请学生上台进行扮演并说明自己的想法“将3.2扩大到原来的10倍,再利用因数与积的关系将积缩小到原来的1/10得到结果”。

层次二:自主探索,巩固总结算法。

让学生独立计算0.8*21=和0.55*64=,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回顾以上三题的竖式计算方法, 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按 照整数计算的方法计算,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我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采用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不仅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同时又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本环节中设计了层次性练习和趣味性练习。层次性练习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趣味性练习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既巩固了新知,又使学生乐于学数学。 第四环节:总结归纳,学会反思。

“通过本节数学课,同学们都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将引导学生们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形成对小数乘整数的完整认识,提升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能力。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次习题作业的布置,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在我的说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请各位老师和我一起看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以上便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当然只是对课堂的预设,将来如果有机会执教这一课,我将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适时调整我的教学设计,争取上一节精彩的《小数乘小数》一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推荐第5篇:小数乘法说课稿

《小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乘法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小数乘法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的“文具店”―――小数乘法意义。该内容的呈现与过去的教材呈现有区别,没有细分为“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两个部分,而是删繁就简,重点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具体情况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想出简单小数乘法的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大纲倡导对概念性的内容不下准确的定义,而是通过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其内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因此,让学生感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利用已学的知识基础计算其结果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习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

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

一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如果你来买某种文具,怎样才能知道你该付多少钱呢?”旨在让学生明白要知道购物中需要付多少钱,必须知道物品的单价和所购的数量。待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出示课件②,即文具专柜。在学生观察中提问“你从这个文具柜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是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从学生提的数学问题中,选择“买3支钢笔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自主解答,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算式2×3表示什么意义?从而为后面小数乘法意义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买三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学生这时应该不难就能列出算式0.2×3,随即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义。紧接着设问“0.2×3的结果是多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0.2×3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小数加法和将小数转化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用自己的话阐明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

第一关是试一试:

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

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

这关是模仿性练习,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

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习,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四关是想一想:0.2×3=0.6,3×0.2=?这关是深化性练习,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这样闯关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小数乘法说课稿(二)

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法》。我将从说教材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要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整数乘法,后面是本教材的小数除法,所以学好这个课时为学好以后的小数除法打下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类推能力、判断能力等。

3、渗透理论来源于时间和转化的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乘法意义和小数乘法法则。

2、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为了讲清楚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逻辑的学科。因此我的课堂能使学生的逻辑能力增强。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也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结合、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由学过的知识和材料开头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知识,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设备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认识。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练习,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并能用于社会实践。

3、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把我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和实际生活的应用。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这有利于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5、作业布置。

针对五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分层练习,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减负的目的。

七、结束。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在教学中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小数乘法说课稿(三)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小数》。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乘小数》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小数乘法和除法中例7至例9的内容,这一部分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小数乘小数,具体来说在例7中让学生对于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方法进行探究。在例8中讲解对于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应如何做。在例9中讲解取近似数的方法。本节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完善了学生对于计算的理解。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对于学生来讲,整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与分数的运算,虽然有相近相似之处,但是确实又是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和注意事项,那么就需要我们在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前后逻辑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小数乘法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将小数乘以10或100变为整数,再利用整数的乘法得到积,再通过积的变化规律除以相应的倍数得到原来的积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得到原来的积。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这里我采用书中小明房间大小的问题,对于情景进行适当的改编以便于更贴近学生生活,如教师家中装修需要测量面积,或学校规划新的活动室等等。尤其是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问题解决之后更有成就感。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能够很轻易的列出算式3.8×3.2,但是后面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以不着急让学生立刻开始计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估算,因为学生之前在试商法等地有过大量的估算经验只要教师提出学生就能自己解决,因为有着3.8五入看作4,3.2四舍看作3等,估算一个数或估算两个数等方法,在学生尝试后可以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方法,由教师进行呈现。

接下来要让学生进行具体运算,这里出现小数乘法中最容易出现的小数点的问题,故而教材中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先将小数看作整数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数位变化再写出正确的积。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我们应该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能做到哪一步,而又不能做到哪些。

对于这个计算来讲应该又教师提出化为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便可以安排学生小组一起计算,计算完互相对比下结果是否一致,问题在于哪里。这样的预设好处就在于能够顺势引出本节课的难点,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得到原来的积。这里可以采用让学生板演的方式进一步讲解由3.8到38和由3.2到32分别乘以10,所以在积要除以100这样的方式,放在板书上能够非常直观的表现出来。真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出示书中小数乘小数的例题。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尝试解决生活中或者与父母去购物时遇到的小数乘法。

七、说板书设计

略。

推荐第6篇:认识小数说课稿

说课内容: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小数的认识》

单位:六工镇中心学校

学科:

数 学

姓名:

马志娟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小数的认识》,下面我就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重难点等七个方面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设想。

一、说教材。

人教版的《小数的认识》是建立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人民币,常用长度单位认识的基础之上,并且是以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常用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制成的,教材先在商品的价格各表示几元几角几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点,再让学生找出身边的小数初步学会读小数,然后通过身高的测量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学会写小数。本节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它的读、写,认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学习小数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说学生。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小数的形成过程。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在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新知,认识小数,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

2、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会读写小数,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单价引入小数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新知的教学找到依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读法和写法。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引导探究法”作为本节课教学方法的主线,并辅以观察法、发现法、讨论法、分析法等教学方法。为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我让学生通过猜想、观察、分析推理合作交流,归纳概括等学习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小数就在身边,学习小数的具体含义,能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愉悦感,主要体现在:第一,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求知欲,第二,提供引导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体验到成功,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第三,提高“说数学”的机会,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善于倾听的习惯;第四,通过练习,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渗透情感教育。

五、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读、会写小数,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意义,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再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六、说教学流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根据这个要求,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3)全班交流学习;

(4)教师点拨;

(5)激趣练习,巩固新知;(6)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通过自我介绍(我姓马,今年34岁,身高1.63米,体重48公斤。)从老师的介绍中你们来看看哪些数是我们学过的?哪些数是我们没有学过的?(31和48都是学过的,叫整数,身高后面的数是我们没有学过的,它叫小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这样引课一方面使学生对我初步的了解,便于后面的交流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从“自我介绍”中这个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首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逛超市”引入,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购物对商品标签上的小数很熟悉,因此学生能很快认识是这些小数,并能正确读这些小数知道这些小数的含义,课前我让学生收集超市标签认读标签上的小数说出它们所表示的实际含义,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突破重难点“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写小数”;其次,本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将教材中的例题(以米为单位引入的)做了大胆的调整将例题改成了通过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率来学习新课,这样改动的目的在于学生对长度单位这方面的知识虽然也有了解,但离学生的生活还有些远,不如人民币更贴近,这样有助于更好的去教学。

就合作学习、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我想大体分4个步骤完成:

1、认识小数点,鼓励学生大胆猜一猜小数中的这个数中的这个小圆点叫什么?(让学生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为下一步学习增强自信心;

2、学习读法:我想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相信孩子们的能力,运用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大胆尝试读法,读一读,教师及时的给予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读小数,在这个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展示自己的机会,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与愉快的学习氛围,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接下来再巩固小数的读法,让学生找出身边的小数读给大家听(比如我们课本的标价,学习用品的标价等)让学生对小数的读法加以巩固,并再次体验数学就在身边,这样在教学时就做到了有扶有放,收放自如,达到了认知迁移的目的。

3、学习小数的实际含义;

4、尝试写法:鼓励学生把自己课前调查的结果也用小数的形式写下来,在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是组内之间形成观点的交锋、智慧的共享达到了学习互补的目的。当学生会读写小数后,再通过回归课本情境图中的商品的价格(采用完成表格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再次通过结合长度单位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第三环节是全班交流学习;第四个环节是教师点拨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部分加以点拨;

第五个环节是激趣练习,巩固新知,《数学课标标准》指出:练习要使学生巩固重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认为在组织练习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要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一个是基础练习,出示连一连(课件)

1.8

读作:三百零二点零四 10.3

读作:零点七五 0.75

读作:十点三

302.04

读作:一点八

此题考查学生是否能准确读出小数,第二个练习是完成答题卡(如下),

(1) 1米=(

)分米

1分米= (

)米, 写成小数是(

)米

6分米=(

)米, 写成小数是(

)米 (2)1米=(

)厘米

1厘米= (

) 米,写成小数是(

)米 7厘米= (

)米,写成小数是(

)米 18厘米= (

)米,写成小数是(

)米

这道题是对理解小数意义的及时巩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要重点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第三个练习是猜价格游戏,这道题不仅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出玩具的价格(包括整数和小数);第四个练习是数字小游戏:采用数字

1、

4、5和小数点自由想出不同的小数在组内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的读写法,发散学生的思维。

第六个环节,全课总结,升华认识,在这一环节,我想着力引导学生回忆:(1)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2)让学生明白小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价钱,可以用在其他方面比如重量等等。(举例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小数)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是三年级的内容板书应该简单明了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学情。因此设计如下:

认识小数

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总之,本节课在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发展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每一个数学环节的引入,都注意创设有生活气息,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的积极探索和交流,提供了有意义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在生活中处处可以学到数学,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推荐第7篇: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48-49页的例

1、“试一试”和“练一练”。

2、教学分析:

本课内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认知矛盾,因势利导,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明析小数加、减法的算理,逐步构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之前,一方面学生在三年级曾经进行过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由于两个加数、被减数和减数都是一位小数,他们不自觉地做到了小数点对齐。虽然进行了小数加、减计算,并没有形成计算的法则;另一方面学生已能熟练地进行整数加、减法,并能理解其算理。学好了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为深刻体会加减法的内涵。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不以既定的计算法则束缚学生,突出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和理解,不求算法一步到位,适当展开了算法逐步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加强与整数加、减法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包摄性更大的认知结构。第二,练习数量比较充足,练习形式活泼多样,避免机械、被动、乏味的计算训练。第三,注重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设计教学时,一方面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营造认知冲突,将末尾对齐对小数点对齐同时呈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另一面利用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学习经验,以及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人民币,帮助学生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才可以直接相加减这一算理,从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于学生认知的把握与自己对教材的取舍及处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三点: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营造自主的探究空间,使学生在试做与探寻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方法,并从中感受迁移、对比等思考问题的方法。3.鼓励学生探寻新情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索意识与求新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是学生主动探寻新情况,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感受迁移、对比等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交流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情境,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新知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再次让学生应用新收获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大胆放手尝试,探索中学习新知

在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独立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探寻小数加减法的多种情况,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方法,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了:(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法让学生探究;(3)疑难让学生交流;

四、说教学程序:

一、故事引入,感知算理存在。课的开始,我出示船长的年龄:在一艘船上,有水手75人,羊32只,请问船长的年龄有多大?这一个外国专家给中国小学生出的数学题。让学生试着说说,找出疑问。

我利用船长的年龄问题引入本节课,主要想从这个著名问题中衍生两个方面:一方面衍生本节课的探索主线——敢于质疑,勇于提问。探究活动的中心是问题,而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并不强,通过课前的渲染,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学习品质进入课堂。另一方面通过对其中条件的改变,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单位相同才可以直接相加减,为明析算理提供感知基础。

二、主动探索,自主迁移方法。

1.我出示一条数学信息:水果批发市场,第一天运进水果574吨,第二天运进水果56000千克,

启发学生思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引出小数的加减法,并借助图演示计算过程理解只有相同计算单位才能相加的道理。

让学生在感悟算理的过程中由表及里,唤醒学生原有的整数加减法的学习经验,为实行方法的迁移作准备,有了算理的初步体验,学生的尝试练习才有针对性,利用正方形图直观演示小数相加的过程,在分类、移动的过程中较为形象地理解算理,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2、再让学生根据原题创造出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交流,归纳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通过最贴近孩子生活的人民币再次体会算理。

为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内化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营造一个开放的问题环境,学生对于自己创造的数学问题比较感兴趣,在自己发现的问题面前往往表现出很强的探究欲望,通过不同算式的呈现,丰富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认知,并能结合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的疑点,引导学生思辨,完善学生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小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是创造的主体,不可避免会碰到例题中的退位减,有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学生在计算小数时可以实行方法的迁移,所以可以整合例题,让数学学习和探究活动更真实。

三、综合应用,提升内化方法。

1.出示例1的情境图,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计算方法。2.口算练习:5.55+2= 5.55+0.2= 5.55+0.02= 通过练习与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相同的数位才能相加减。

3.数学游戏。

在口里给竖式填上运算符号,然后再添上小数点,使小数加法或减法竖式成立,让学生知道得数的小数点只要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4.智慧园地。

从掌握方法到形成计算能力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让学生再次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总结的过程内化计算方法。通过多层次趣味性的练习,突出算理这一核心学习内涵,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充分体会数学学习魅力,培养数学学习情感。

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让学生再一次回顾本课的小数加减法,并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质疑,勇于提问。

【资料链接】:

1.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费尔德(A·SCHOENFIELD)出了一道题目“在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请问船长的年龄有多大?”看似简单的题目却让64%的法国学生得出“船长的年龄为43岁(=75—32)。”据著名数学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先生在《21世纪创新教育论坛》上引用的数据表明,在中国有90%的小学和初中学生得出这个结果,更有甚者,上海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还有10%的学生认为43岁。这一故事说明中国的学生缺少一种敢于质疑的精神,以及对老师等权威对象的盲从。

2.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情形。陈献章《论学书》。这说明生疑、发问很重要,尤其是能够在“不疑处有疑”。

推荐第8篇:《认识小数》说课稿

《认识小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

常见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

认识小数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一位小数的加法

一位小数的减法

二、说学习目标

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三、说学情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是今后系统学习小数的基础。

四、说重难点:

认识小数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突破方法: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如下:

学生自学————检测自学的效果 ————生生互教、师生互教————小结————当堂训练

教学环节如下: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说一说———练一练

六、说教法: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先生生互教,学生不会的才教。

七、说学法:

具体方法不定,根据学习内容及学情,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进行紧张、高效的自学。有分析法、归纳法、类推法、比较法、逻辑推理等多中方法。

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结合货币单位和长度单位这两个具体的情境,自主探究,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推荐第9篇:《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突破方法:通过比较、归纳、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学习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大量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自己试着归纳总结。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并且会运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2):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利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在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在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即教学例

2、例3)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

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方法。

2、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设计了如下四个的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运用,反思总结。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以超市购物的话题引入,同一件物品在不同超市价格标示方法不同,让学生根据信息猜测哪里卖的贵,从而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米尺投影图,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大小

(2)学生观察米尺图,(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思考

A、0.1米是几分之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0.1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几个几分之一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那么100个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例1图上的标注应改为: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个1/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个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接着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并标上思考符号“→”,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提问三个小数0.1、0.

10、0.100有什么不同?(小数的位数不同,但在0.l米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表示的实际长度不变,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设计意图】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安排例2教学。 教学例2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得出:0.30=0.3。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完整归纳出小数的性质。

板书: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一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重点,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

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三)巩固深化、应用结论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2、4.0

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0.2=0.2004.08=4.0803=3.00

练习:口答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化简和改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体会小数性质的价值。

(课件出示)改写和化简小数时应注意:

1) 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

2) 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0”;

3) 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 出示“找朋友”练习题,要求把价格相同的物品连在一起。

【设计意图】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此时可以呼应课始,揭示奥秘:两超市货物价格是一样的,标价为2.50元,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是为了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货物是几元几角几分。

(四)反思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我们是怎样探索小数的性质的?

3、应用小数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总结反思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新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有效的巩固和掌握要点。

推荐第10篇: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熟练地读、写小数后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小数的性质实质上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只能通过直观图和名数来说明。

3、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1、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引探教学法,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对例题进行加工调整,在探求知识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引导,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

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徒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板书:小数的性质)

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调整例题,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米尺投影图

(2)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图,提问:

A、0.1米是几分之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0.1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是多少厘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几个几分之一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那么100个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例1图上的标注应改为: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个1/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个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接着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并标上思考符号“→”,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提问三个小数0.1、0.

10、0.100有什么不同?(小数的位数不同,但在0.l米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表示的实际长度不变,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2.教学例2

在例1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探求新知的方法。所以例2的教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提倡学生先独立看书,然后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3)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怎样比较0.30和0.3的大小?(0.30是30个1/100,0.3是3个1/10,因为10个1/100是1个1/10,30个1/100也就是31/10,所以两个小数的大小相等)。

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通过看书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规律,全面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3.呼应课始,揭示奥秘:由于悟空掌握了小数的性质,所以他面对两位师弟的争执说:“无论哪一袋都一样”。

4.联系生活,再现新知:还有同学们在商场看到货物的标价为2.50元、3.00元,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

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在这一阶段,特别是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了练习、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1、判断下面小数哪些0去掉是对的,哪些0去掉是错的?

8.080

8.088

0.008

0.80800

2.判断下面各组两个数是否相等?为什么?

0.25和0.2500

0.25和0.205

0.7和0.07

3.003和3.00

3.闭眼听判:

(1)“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小数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样设计、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各种误解进行辨析、判断,使得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

2、小数的性质的应用 (1)小数的化简

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就要应用它来解决问题,接着课件出示小电脑的第一个问题:你能将0.500和13.040化简吗? 谁能说一说“化简”是什么意思?

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根据是什么,

重点说一说13.040中4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2)小数的改写

接着课件出示小电脑的问题2 不改变数的大小,你能将0.9、6.07 和5改写成三位数小数吗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完成后集体交流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改写的,根据是什么,重点说一说怎样把5改写成三位小数的,要让学生知道整数的小数点在个位数字的后面

(四)全课小结

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应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主要突出教学重、难点,所以我这样设计了本课的板书: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0.1米=1/10米=1分米 0.10米=10/100米=10厘米 0.100米=100/1000米=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以上是我对小数的性质的简单的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第11篇: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 47—49页中的内容。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等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计数单位和进率。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观察法、比较法、合作探究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复习题,通过复习元角分、长度单位怎样用小数来表示的过程。为新课定下基调。接着安排一个测量活动,通过测量活动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引入课题。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然后介绍小数的历史,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新课学习

这当中主要有三个层次,即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为小数的学习,其中一位小数学生已有基础,两位、三位小数的教学是关键,这里面穿插了学生涂方格表示小数和一问一答的活动,旨在让学生感受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三位小数学习完以后,和学生一起总结中揭示小数的意义,把补充完整。然后进入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接着让学生用小数给自己打分,在一组生活中小数的图片展示中结束新课。同时布置作业,这些小数该如何读呢?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

第12篇: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一、把握教材,确定目标。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50 — 51页。 2.前后联系: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等相关知识。 3.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2)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3)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每相临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4)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实际环境中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二、以学定教,选择教法。1.学情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

1 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 2.教法设想:

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3.学法指导: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三、突出主体,设计教程。

本课主体部分的教学主要分成三个层次。首先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事例,让学生明确“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其次,根据小数与分母为

10、100、1000的分数的联系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然后根据0.1、0.0

1、0.001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 环节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文具盒。它的价钱:16.95元,它表示多少钱? 2.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元、角、分可以用小数表示,还有很多地方也用到小数。

3.随意请1名学生上来,通过测量他的身高,发现他的身高超过1米。余下的部分不够1米。引出,在测量的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米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来表示。小数在生活中有很多用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 环节二:理解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1)出示例1的米尺。

①教师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分米,是( )米;这样的3份是( )分米,是( )米. ②引导学生得出:1分米=

3分米=

米,也可以写成0.1米.

米,也可以写成0.3米.

③问:你能将刚才填写的另外两个分数改写成小数吗?

( 米=0.5米;

米=0.9米)

④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了吗?学生交流汇报得出: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⑤教学计数单位:0.3由3个十分之一组成,0.5由5个十分之一组成等,我们就说象0.3,0.5,0.7等这样的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随后,让学生说出0.2米和0.8米表示什么?有个几个

3 0.1。

2.利用迁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

(1)先让学生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系。然后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 )厘米,是( )米;这样的7份是( )厘米,是( )米。

A、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结合教师出示的习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 B、全班汇报交流:得出:1厘米==0.07米.)

C、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3)认识三位小数.

A、引导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后,教师出示1厘米的放大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的,并说明理由。使学生明确:1米是千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001米.(板书:1毫米,米 )

B、同桌合作,共同完成例1的第3部分:最后汇报交流,得出: 8毫米,当板书。

D、引导学生得出: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4)如果照这样分下去,还可得到

(板书:

米=0.01米;7厘米= 米

米,0.001 米,0.008米 13毫米, 米,0.013米。老师适

米写成0.0001米„„

米,0.0001米)

4 (5)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环节三:巩固练习: (1)0.3里面有()个十分之一.0.05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0.009里面有()个千分之一. (2)完成第51页的做一做。

(3)拓展练习:用0、

1、

3、

5、

7、9组数。

表示最大的一为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最小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环节四:课堂小结: 环节五:布置作业:

第13篇: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沈亚婷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学过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所接触,但是由于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对其意义的理解学生会感觉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出生活与小数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小数的意义,明确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是:

1.2.理解小数的意义

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长度为单为例,说明小数实际上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创设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三、应用新知,巩固提升;

那么下面就让我来说一说各个环节的具体安排: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出新知。首先,教师提问 “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小数?”学生能自然而然的说出很多生活中的小数。然后,教师用PPT里的图片进行总结:在买东西的时候,跑步的时候,测体重的时候,量身高的时候,都出现了小数,小数的作用真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意义。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0.3。

这一环节的我设计意图是:通过简单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把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积累都带到了数学的课堂中来,同时也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的展开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个环节: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我分为三个小环节来进行。

(1)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草稿本上表示出0.3来。我预测学生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画了一个长方形,有十份,取了其中的三份。

2、画了十个小圆,取了其中的三个。3:画了一个圆,但有10份,但表示的不均匀。4:画了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取了其中的一份。5:有学生表示出了0.3米。画了一条线段,平均分成十份,取了其中的三份。 那么我会先一起在投影仪一展示前三样作品,并分别请这些同学来说一说他们的想法;接着再问其他同学,这三样作品的想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学生自然而然会说都是将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十份,取了其中的3份。教师板书:0.3就表示十分之三;那余下部分表示是多少呢?学生很快能说出0.7。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0.7就表示十分之七

然后出示第6种画法:用线段来表示0.3的,请让这位学生来说一说想法。 预测学生会说:将一条线段平均分成十份,取其中的3份,也就是这条线段的0.3 最后再引导其他学生像她一样说一说 (2) 从0.3再认识0.3米

首先接着老师拿出一把米尺,提问:将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十份,那么这样的一份表示多少?接着呈现PPT:一分米等于十分之一米也就是0.1米。教师板书:0.1米= 十分之一 米=1分米

接着引导学生去寻找0.3米,最后结合PPT总结:三在这里表示3分米,就是一米的十分之三,也就是十分之三米,写作:0.3米。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寻找0.7米,0.4米等其他的小数。

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会总结:像0.3,0.7„„这样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的小数称作一位小数,一位小数都能用十分之几表示。 最后指着板书提问:0.5里面有几个0.1,0.6里面有几个0.1?引导学生说出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

(3)教学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意义

首先,出示PPT,结合数轴,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把 1米平均分成10份,一份是0.1米,那么0.01米怎么表示出来? 预测学生会说,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然后师生总结:一米的百分之一,也就是一厘米,表示百分之一米,写作0.01米。

结合PPT,展示这个过程。并板书:0.01米=百分之一米= 1厘米

接着指着数轴上“9”这个数字提问:这里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预测学生会说9厘米,百分之九米,0.09米。 接着师生来一起数一数,一个0.01米,两个0.01米„„一共数了 9个0.01米,所以这里就表示0.09米。

PPT展示:9厘米等于百分之九米等于0.09米。

接着指着3和4之间的部分提问,那么这里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预测学生会说36厘米,百分之三十六米,0.36米。 同样的师生一起数一数,0.36米表示什么?通过一个0.01米,两个0.01米„„,这样数感觉有点累,得出,数的时候可以10个0.01米,这样一起数,这样有10个0.01米,再加六个0.01就行了。而36个0.01米就是0.36米。 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0.96米里面有90个0.01米,和6个0.01米。

最后总结:我们刚才说一位数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数小数表示什么,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呢?

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两位数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它的计数单位是0.01。 (4) 研究三位小数的意义

首先教师提问:那么0.001米该怎么表示呢?通过学生的知识迁移,自然而然的得出, 0.001米=千分之一米=1毫米

接着提问0.006,有几个0.001,0.013,有几个0.001.然后总结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接着追问:如果继续分下去,10000份,那得到几位小数?

这样的小数表示什么?计数单位又是什么?

最后教师总结: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学生时刻在体验数学,体验生活,学习非常自然轻松,掌握也扎实。同时设计了PPT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应用新知,巩固提升

首先我出示了以下的练习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0.8的计数单位是( ),有( )个( )。1里面有( )个0.1;0.1里面有( )个0.01,在这里并设置了超链接,让学生通过数轴的观察,直观的感受到了0.1里面有10个0.01,接着组织学生观察、讨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使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最后呈现的练习是这里有1.3吗?给学生呈现了两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哪一组图片里有1.3。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和一小部分同学的引领,大部分同学渐渐的明白了,我们研究的小数不仅仅是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还有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而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1号图里面将1和0.3组合在一起就是1.3。而下面的2号图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但通过部分同学的引领不难发现,3分米表示0.3米,而前面有1米了,那么0.3米和1米合在一起就是1.3米了。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体现从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出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第14篇: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说课稿

马坡镇石里小学

盛佳峰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为过渡到本节课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课的内容在小数部分的学习中还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的。学习了本节课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3、教材的重难点以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把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或理解能力,确定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为本节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自学,小组互探以及师生互探的讨论教学法。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尝试探究,理解意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启发学生记起三年级已有的对小数的初步认识,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小数的意义》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

1.教学小数的产生

通过让学生猜和测量课桌的长度,并让学生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让学生认识到要用小数表示,从而引导学生明确小数是如何产生的。

2、教学小数的意义

分为三个部分: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①出示米尺课件:教材P32例1图片

②教师直观描述引导思考。通过分析探讨、观察比较,让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与分母是10的分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分母是10的分数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板书)

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①课件出示图:教材P32例1图片

②直观描述,引导思考。 在前面理解了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教师提问后,让学生思考并独立解答,完成后相互交流。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归纳出两位小数的意义,理解两位小数与分母是100的分数之间的关系。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分母是100的分数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板书)

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①课件出示图:教材P33图。

②独立探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小组间交流。

③迁移归纳。

在前面学生理解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这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例1,并进行知识的迁移,理解三位小数与分母是1000的分数之间的关系。归纳:分母是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板书)

迁移推理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教师提问,前面我们理解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如何表示分数,推想一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四位小数表示,五位小数呢?这样的小数能说完吗?归纳抽象小数的意义:分母是

10、100、1000等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表示。(板书)并让学生齐读。

自助提升

引导学生独立掌握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独立阅读课本

2、小组内交流

3、教师板书: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

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基础性训练,完成课本第33页“做一做”。

2、综合性训练,完成课本第36页第一题、第二题。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四、说板书

通过直观简洁的板书,使学生清晰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加深直观印象,理解所学内容。

五、说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既重视独立思考,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使他们在静思中、合作交流中,轻松愉快学到了知识。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做的不够,老师引导太多。课中形式单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今后设计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多设计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我今后会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讨、解决问题,他们身上有很大的潜力有待挖掘。

第15篇:《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范文(1)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第一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从测量长度的实际问题引入,第二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从文具用品的价格引入,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从而使学生更生动更具体也更自然的学习数学。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商品的价格标签。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属于小数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立足发展说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生生互动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以教材定教法,以教法定学法”的策略告诉我们,学法和教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钱学森曾经说过: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刚性的话,那么人文性就是它的柔性。人文精神需要的是渗透,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地无痕”。为了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在教学中我营造的是一种平和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师生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把数学教学定位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3分钟。

(2)联系实际,探究新知;25分钟。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9分钟。

(4)引导学生总结。3分钟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发现,我们教科书的价格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完全可以把数学课本的价格作为本课课题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再看一看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小数》

第二板块: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首先情境引入:小明搬新家,要买一张新书桌,接到的任务,和朋友小红一起到超市里去挑选,测量并记录下书桌面的长和宽。这时,课件出示:测量结果书桌面的长5分米,宽4分米。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分别是几分之几米”的问题上来,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得出结论:5分米就是10分之5米,4分米就是10分之4米。这时,教师明确的告诉学生:10分之5米还可以写成另外的形式——0.5米,教学读数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读,有困难教师再做指导。“那么,10分之4米你能用小数表示吗?”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先说一说,再读一读。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扶有放,收放自如,达到认知的迁移的目的。然后插入“想想做做”里的第一个习题。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加深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完成“十分之几米”到“零点几米”的认知过渡,建立起关于小数的数感。

第二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这里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课件出示:小明和小红挑选好书桌后,在超市里买了一些文具,分别是:铅笔3角,学生尺7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先提出问题:这些钱数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吗?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促使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对比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最后达成共识:3角就是0.3元;7角就是0.7元;1元2角就是1.2元;3元5角就是3.5元。

这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的交锋,思维的共享,达到了学习互补的目的。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

第三步骤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我设计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然后给出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区分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简单数学概念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又可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板块: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练习,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一个练习:抢答。

抢答1:实物投影出示商店里各种物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说出小数。

抢答2:出示一组分数,说出小数。这里故意出示一个分母不是10的分数,引起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个练习: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

第三个练习:你能帮助他们吗?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得出结果。

第四板块:引导学生总结。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纵观本课,每个教学环节的引入,都注意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的积极探索和交流,提供了有意义的现实背景。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有有意义的接受,又有自己的思考,探索,也有小组内的生生互动,每种学习方式的选择都是恰当的、可行的和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比较、交流和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深切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范文(2)

一、教材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课本第64—65页,例1—例4)包括:

(1)小数的性质;

(2)小数性质的应用(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小数的性质;

(2)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二、教法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3.00元。这里的2.50元、3、00元分别是多少钱?(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研究小数的性质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

请同学们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这里应用直观演示法,变抽象为具体。然后板书准备比较,观察上下两个等式,说明0.1、0.10.0.100相等,再添上“因为”、“所以”、“=”。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这里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

(2)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得出:0.30=0.3。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如下: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2、小数性质的应用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0.2=0.2004、08=4、0803=3、00

练习:口答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讨论小结: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A、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想一想为什么)

3、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64页的例1、例2,记住并理解小数的性质;阅读课本第65页例3、例4掌握小数性质的应用。

五、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1题: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对口令,其余学生当小评委。

第2题: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先在书上填好后,再提问找朋友。一个同学在第一栏里按顺序报数,其他同学准备当朋友。

第3题: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变化?小组讨论,提问订正,找规律(小数的末尾添\"0\"大小不变,整数的末尾添\"0\"大小变了)。

第4题:化简下面小数,采取抢答来完成。

第5题:先填书上再口答订正。

2、练习十三第6题: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评价鼓励。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范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小数,形成了一定的概念。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小数基础上建立小数性质这个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小数知识打下基础。

2、教材地位:本节是让学生正确掌握小数、加深对小数的理解,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2)能力目标: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B、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5、教具、学具准备:直尺(10厘米以上)

多媒体课件(以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

1、采用创设故事法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2、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联系旧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到探索新知的旅程中来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以教导学生学会怎么学习为己任,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导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

1、学会借助直观图理解、掌握新知的方法。

2、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同学们,喜欢《蜡笔小新》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新的故事:有一天,小新跟妈妈一起到超市买东西,小新跑到熊仔饼的货架上拿熊仔饼,突然,小新叫起来了:“妈妈,妈妈,快来啊!熊仔饼怎么涨价了?”小新妈妈,跑过来一看,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标价上写着“5.00元/盒”,可是之前买的时候是5元钱一盒。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新妈妈为什么哈哈大笑吗?

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1)复习: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尺(10厘米以上),比比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引领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距离,说明: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并出示课件)

(2)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仔细观察思考:

A、1分米是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

B、10厘米是10个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

C、100毫米是100个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3)根据学生回答,我会出示上面三道题的答案,并与同学们共同推导出0.1米=0.10米=0.100米。

2、观察0.1米、0.10米、0.100米,概括小数的性质

①从左往右观察、比较这三个数,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从右往左观察、比较这三个数,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归纳)

小数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④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做一做:比较0.3和0.30的大小。

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涂色并前后四人一组讨论问题:

◆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

◆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

◆提问:从图上可以看出0.3是三个,0.30是30个,也是3个,那么0.3和0.30是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0.3=0.30

◆这里运用了什么规律?

3、呼应课始,引导学生揭示奥秘:(出示课件,唤起学生的记忆)由于小新妈妈掌握了小数的性质,知道5元=5.00元,所以才会哈哈大笑的。

提问:那么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呢?(让学生运用知识)

4、联系生活,再现新知:

同学们在商场看到货物的标价如:这本书标价:4.50元/本。

设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提问:4.50元中的“0”可以去掉吗?3.05呢?

引导学生再次说出小数的性质。

这时我让学生尝试做题(出示例题,从旁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获取新知):

(1)把小数化简

0.70=0.7 105.0900=(105.09)

提示:根据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2)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_ 3=_

提示:整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0。

(三)巩固深化,扩展思维

按要求说出一个数

①所有“0”都不能去掉

②所有“0”都能去掉

③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四)全课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我们是怎样探索小数的性质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整理总结所学知识,达到及时整理思路、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目的。

五、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一题

【设计意图】:这一道题能让学生充分运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更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

六、说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 0.1米=0.10米=0.100米

做一做: 0.3=0.3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第16篇:《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重要的概念课,对于学习小数的性质,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都有着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小数的意义》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小数的意义》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等相关知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正确、熟练地读、写小数。

(2)能力目标:正确地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思,树立学好数学的学习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

现法、比较迁移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和学习小数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围绕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展现一些小数,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广泛用途和学习小数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小数的意义

(1)一位小数

本环节利用把1米长的直尺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十分之几,十分之几都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的形式。使学生理解一位小数其实就是分母是十的分数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2)二位小数

本环节继续沿用上述引导探究方法,使学生理解,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写成二位小数的形式。换句话说,二位小数就是表示百分之几的数。另外使学生通过比较迁移进一步熟悉探究知识的方法。

(3)三位小数

有了上述两个环节的探究,在探究三位小数的意义时,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三位小数的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我适时引导学生知识延伸,探究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等,使学生明白小数的位数是无穷无尽的。此时,师生共同总结小数的意义,即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2、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1)计数单位

通过比较板书中几个一位小数中哪个最小,使学生明白所有的一位小数都是由0.1组成的,我们把0.1就叫做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此时学生很容易利用比较迁移的方法推导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2)进率

通过比较板书中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它们分别在直尺上对应长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四、知识应用

出示课件让学生当堂练习,消化所学知识,使知识学能所用,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知识盲点和疑惑。

1、在()内填上合适的数字

0.6=()0.87=()=()

2、填空

(1)0.8的计数单位是(),有()个()。

(2)0.06的计数单位是(),有()个()。

(3)0.34的计数单位是(),有()个()。

五、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十分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是三位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小数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六、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范文(2)

说教材:

新课标提出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重视学生对新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知识发展的过程当中。小学四年级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所接触,但是由于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对其意义的理解学生会感觉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出生活与小数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等活动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归纳能力。

3、在学习小数意义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长度为单为例,说明小数实际上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说教法: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请同学们读一读以下信息(课件出示)

(1)余老师的体重是515千克。

(2)淘气的身高是145米。

(3)笑笑的数学测验成绩是995分。

师:有同学笑了,想一想,这样写符合实际吗?

2、对!这些数据都少了“一点”,(课件逐题点上小数点),读一读这些小数。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些数量不一定都能用整数表示,例如商品的价钱,就不一定都是整元钱,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3、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不够整元可以用小数外,在量屋子的高度时,它不够整米时,以米作单位也常用小数表示。

(1)通过观察米尺,引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都可用小数表示。先想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观察米尺。提问:

①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写成分数是几米?写成小数是几米?学生观察得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写成分数是3分米是多少米?用分数、小数怎样表示?师生共同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②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呢?学生观察米尺后得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厘米,写怎样把7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启发学生想:15厘米怎样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

经小组第一位写1。所以15厘米是0.15米。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③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在尺子上是多少?(1毫米)千分之一米怎样用小数表示?启发学生推理得出:千分之一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三位,写作0.0016毫米、13毫米以米作单位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米?13毫米是0.013米。根据上述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教师提出,我们还可以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下去,可以得到四位、五位……小数。

启发学生根据前面3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成1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分成10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即时练习。

(2)启发学生概括小数的意义。启发性提问:

①上面例子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10份,100份,1000份)

②这样的1份或几份,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师指出:像上面这些分数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分别写作0.1,0.01,0.001…等。

4、强化概念。启发性提问:

①十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②百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③千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④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也是10。

阅读课本:51页结论。

反馈:51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完成课本55页练习九1-3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1毫米。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1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1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01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范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2至3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说一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小数及意义。二是“认一认”,主要通过直观模型与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三是“填一填”,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四是再通过一个“认一认”用计数器直观地表示小数,帮助学生认识小数各数位上数字所对应的数值与数位顺序表,知道小数和整数通常都是用十进制计数方法来表示的。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能正确读写小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难点定位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

二、说学情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元角分与小数”的知识下,以已有的经验为背景,让学生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情境教学法、直观引导观察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分层练习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2、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

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质疑、猜想、比较,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从而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小数的产生

a.由学生手中的教科书的单价引入,既复习了“元、角、分与小数”的相关知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b、总结小数的产生,当遇到整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分数和小数来解决。

2、教学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a、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可以看见小数。

b、学生互相交流

c、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列举的生活中的小数,再次感受小学的运用范围很广,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数,我们要学好它。

3、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不能单纯的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背诵结论,必须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体验。因此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最好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学会总结,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生学会学习。

4、小数的读法写法

先让学生尝试读,再让学生归纳总结。

5、认识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

a.出示计数器,教师介绍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

b.学生比较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与整数部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c.拨珠活动:通过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对小数数位的理解,体会小数部分也是十进位的。

6、巩固运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预设机动练习,以便进一步强化训练。

五、说预期的效果

以上的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着力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课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第17篇:(说课稿 改)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利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叫朱广云,我是来自大榆树镇中心校的一名数学教师。今年能够参加本次“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我要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我研说的流程是:一说教材,二说目标,三说教学。说教材:包括说教材的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和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说目标:包括说课程目标及单元教学目标;说教学:说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评价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无论是从内容选择上还是呈现方式上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体验出发,其基本模式是: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方法总结、练习应用.下面我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节课为例,说说本单元的编排体例及目的:

首先教材创设的王鹏每天坚持晨练的情景图,并结合这一情景图提出问题,紧接着教材展示了两种解题方法,即探究问题,第一种方法是把千米数转化成米数,即把小数除法转变成了整数除以整数,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小数的意义来求商,最后总结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待学生掌握这一算法后,通过做一做,也就是练习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明晰了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和算理。这种编排体例不仅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二)单元内容结构

接下来说说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小数除法这一单元有六个内容: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

其中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而小数除法关键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所以一个数除以小数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商的近似数和循环小数都是对商的进一步研究,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巩固循环小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习内容上看,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体现了数学实质。

(三)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

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

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安排学习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要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而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习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直观地认识一位与两位小数;

四年级下册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是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小数、理解小数;而“小数的加减法”,主要是在理解了小数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小数加减法并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小数问题。这些知识的学习,都为本单元小数除法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同时,本单元内容又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重要铺垫: 教材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安排了《简易方程》、六年级上册安排了“百分数和比例”等知识,这些都是通过分数、小数知识的迁移来认识和理解的。

这样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循序渐进地学习,由表面到本质,抓住小数知识的内在联系,整体上呈螺旋上升的原则。

二、说目标

(一)课程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分三段:一至三年级为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为第二学段,七至九年级为第三学段,而我今天说的“小数除法”是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也就是第二学段的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要求: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在数学思考方面:“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在解决问题方面: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回顾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并认识数学的学习价值,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围绕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说说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如何正确灵活地计算小数除法。

三、说教学

(一)单元教学设计

1、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11课时,其中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和循环小数各2课时 ;商的近似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及整理和复习各用1课时。

2、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确立了 “复习引入——创设情境——互动新授——巩固提升——课堂小结”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探索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相应的提升,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发展”的理念。

下面我将本单元的六节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及达成策略方面逐一具体进行说明:

本单元第一节内容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其教学目标是:

1、初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达成策略: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材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达成策略:在本节教学中只要教师搭桥铺路、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再安排一些突出重点的练习,就能达到“一顶三”(即一节课顶三节课)的教学效果。

第三节《商的近似数》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成策略: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前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的迁移;同时教师以“问”之方式来启发学生讨论,以“变”之方式诱导学生举一反三,以“梳”之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第四节《循环小数》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达成策略: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故事入手,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最后设计不同层次练习题,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到不同的成功。

第五节《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和分析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采用“操作实践法”,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操作,归纳所发现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作为信息化时代强有力工具。

最后一节《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达成策略: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读懂“问题情境”,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训练学生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在讨论交流中产生共鸣,建立起新旧知识体系,使思维得到训练。

(二)单元教学评价

1、知识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能力主要包括:掌握一个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理解循环小数产生的原因;能用计算器探索小数乘除法中的规律;能应用小数除法及小数其他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本单元对知识能力的评价体现了评价方法多元化,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以及评价方式多样化:主要体现口头评价、当面评价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记分牌”、“大组合做学习评价表”以及“班级合作学习评比栏”进行评价。还可以站在学生的高度,写上赏识激励的评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学科素养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索力。 (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3)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和迁移能力。 (4)大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最后,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听课意识也至关重要。

评价方法:主要通过评语评价和勾画评价两种形式。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最后我来说一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身边处处是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习数学。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补充的资料有:

1、文本资源:创造性使用教学参考书、教科书及校本教材。

2、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下载富有参考价值的实例和课件;教会学生利用小学数学资源网查找资料;利用校信通平台与教师沟通;充分运用“畅言”平台,收获有效课堂。

3、环境与工具:校内图书馆、阅览室计算器,校外超市、煤矿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课堂。

4、生成资源: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如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特别是汇报时的错误信息以及作业批改记录和错题集更要有效利用,它是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有利渠道,是有助教学的重要资源。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知识的解读和把握,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

第18篇: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济水西街学校 赵姣姣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72页的例1和“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5、教学预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三位整数相加减的练习题,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购物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买两本书共花多少钱”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知识运用环节设置统计图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小丽买两本书”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寻找其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看谁做得又快又好?(男生做加法,女生做减法)

预设:

学生1:645+429=1074 学生2:645-429=216 2.师: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开始算起(从右往左依次计算)

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一当十,与原数位上的数合并,再相减。

2.教师: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般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计算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小数加法 出示:

(1)教师:两位同学到书店买书,小丽买了这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童话选4.29元)。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个数学问题吗?

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6.45元,一本《童话选》4.29元。求一共花了多少元?

(2)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一个问题。你能先估一估买这两本书小丽要花多少元吗?

由估算我们可以知道,这两本书的总价钱大概是10元,但因为两本书的价钱都往小估了,所以小丽买书的钱会比10元多。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师:“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学生独立尝试,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师:同学们刚才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问题,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都是用加法解决,结果相同都是10.74元。

前两种方法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进行计算的,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用小数进行计算的。

(5)教师:有的同学借助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将新知识进行转化从而把问题解决了。有的同学是用小数进行竖式计算的。谁能来具体说说小数加法该如何计算呢? 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6)教师: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6.45表示6个一,4个十分之一,5个百分之一;4.29表示4个一,2个十分之一,9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得到10个一。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7)教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喜欢第三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简单,并且所有小数加法都可以这样计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小数减法

出示:《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1)教师:关于小数加法,同学都会计算了。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独立解决。

小数点对齐(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 5

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

(2)教师:和小数加法的计算过程相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和小数加法相同,竖式计算时都要将小数点对齐; 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3)教师: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吗?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即每一位都是在求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差。 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设计意图】将小数加法的笔算经验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中,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比较内化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53+4.67= 5.64 -1.78=

【设计意图】强调小数竖式结果中,要把小数末尾的“0”划去,在横式上填上化简后的结果。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2.综合练习

(2)教材第72页,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看图、读数据、思考与计算充分结合起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根据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一般小数的加、减法计算,那么你会做以下两道题吗?

出示:6.45+8.3=? 0.3+0.18=?

6.45+8.3=7.28(习惯性将末尾对齐进行计算) 0.38+0.18=0.48 教师:计算时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因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设计意图】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为下节课学习做了一些铺垫。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还板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竖式写法,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附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相同数位(小数点)要对对齐

2、从右往左依次计算

3、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4、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当十,和原来数位上的数合并后再相减

第19篇:《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小数乘整数》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分数乘以整数。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小数乘整数》说课稿,欢迎阅读。《小数乘整数》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考官你们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整数》。

现代教育理论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数学教学更要适应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需要,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准确理解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小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整数》的内容,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的数的计算的方向。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和整数的乘法,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对之后学生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能够起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现代教学理念的观点要求教师须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仍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情的合理认识下,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列竖式计算解决小数乘整数的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探索过程,提高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确立下,根据授课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因为竖式计算中比较难理解的是算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中的算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基于此,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了讲解法、练习法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大屏幕展示出售西瓜的示意图,并提问:夏天一千克西瓜0.8元,买3千克西瓜共花多少元钱?

由情景问题引出本节课课题《小数乘整数》。

利用生活中购买西瓜的情景问题导入,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事实,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从课间活动中牵引到课堂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很好的符合了小学生的性格与认知特点。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设计3个教学活动。

在第一个教学活动中,由学生列出横式,我会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小数加法,学生不难想到利用小数的加法,将3个0.8通过列加法竖式的方式算出结果为2.4。

这里我会进一步问学生们: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吗?

这里会有学生将0.8元换算成8角,继而算出花了28角,也就是2.4元钱。

接着我会向学生提示,对于小数乘整数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计算。这里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并向学生们讲解0.8乘3的列竖式计算方法,通过讲解学生们能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3乘8个十分之一就是24个十分之一。

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初步认知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利用由元到角的换算抽象出0.8乘3的竖式计算可以用3乘8个十分之一,再按照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计算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为了进一步得出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我会设计第二个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冬天西瓜涨价,一千克2.35元,买3千克共花多少元钱?让学生自己尝试列竖式计算。

这里我会想学生们提示:在计算0.8乘3时可以用3乘8个十分之一,在计算2.35要用3乘什么?

学生不难模仿0.8乘3的竖式自己写出2.35乘3的竖式。在这我会向学生强调乘数2.35可以表示235个百分之一。

接下来是我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向学生们提问:用计算器计算课本试一试的三个题,思考它们的乘数和积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不难能够发现第一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相同。顺势我和学生们一起总结得出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小数点要对齐。

通过计算器计算得出结果,比较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更容易让学生思考并和同桌交流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样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与总结归纳的能力。

到这里新知探索的3个活动就结束了。学生在对小数乘整数的算法的认识基础上很容易类比得出后面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对于巩固提高这一环节。

这样的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列竖式计算的算法的印象。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们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为了更好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我会布置作业:

自己课后出几个小数乘整数的算式,列竖式算一算。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数乘整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说教材

《小数乘整数》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习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已有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学时应与整数乘法联系,便于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其次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接着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结果数字的小数点的位置。

再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对数的认识也比较深刻,那么本节课学习小数就不是很难,但是小数的乘法计算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的知识,那么老师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去教会学生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是先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自主探究,灵活应用,在合作交流与独立完成的学习中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我所用的教学方法有自由讨论发,辩证法,小组讨论法,教师引导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二)说学法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状况、参加程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

下面重点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说道:有一天,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他们走过去问阿姨那些风筝的价格,售货阿姨为他们仔细介绍着,紧接着我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燕子风筝3.5元,三角风筝4.6元,热带鱼风筝6.4元,孙悟空风筝7.8元。提问:如果你来帮他们选,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多少?买的每一种风筝这么多一共多少钱呢?设计意图:将教材上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现实情景,创造、灵活地使用教材,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人人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小丽,你买三支燕子风筝需要多少钱呢?”,这时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3.5×3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的结果:第一组3.5+3.5+3.5=10.5(元);第二组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第三组把3.5元化为35角,用35×3=105角,再缩小10倍得到10.5元;第四组3.5×3(元)=10.5(元)。紧接着,我问“今天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呢?”,有同学就回答以前学的是整数,今天的有小数。

我的设计意图是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寻找自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感悟,增加他们对小数的认识。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通过风筝得实例简单的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之后,为了继续巩固他们对小数的认识,我出算式:0.72×5=?但是提醒同学们:“0.72不是钱数奥,那该怎么计算呀?”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算一算,在他们一脸茫然的情况下,我领导他们一起做这道题:“同学们学习了整数乘法,那我们能不能把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呢”,这时学生们一起露出了笑脸。我概括:先将0.72扩到它的100倍,再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那么360就应该缩小到它的1/100。然后让学生再观察发现新知,3.60你想到了什么呢?再根据前面学过的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但结果不变。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不同问题的喜悦。

最后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方法非常重要,学习贵在方法,如果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能精心组织、策划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天长日久教师会教的轻松,学生也会学的更轻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3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既是小数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以购物问题为素材,先安排一位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算法;然后安排两位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先进行加法计算,再进行乘法计算。\"试一试\"安排学生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进一步积累感性材料,最后讨论总结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二\"第1——3题主要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并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算法及算理。

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以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索,自悟算法为主要方式,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给学生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例1教学情境图等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新课开始,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你们喜欢吃西瓜吗?\"随后课件出示例1的场景图,图上分别是夏天和冬天的西瓜的单价,让学生在观察中清楚的知道夏天和冬天西瓜的单价不一样。然后在夏天场景图下呈现\"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0.8×3,让学生观察这个乘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其中一个因数是小数。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乘整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西瓜是学生爱吃的水果,由西瓜导入新课显得亲切而自然。创设买西瓜的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主动探索,初步感悟计算方法。

这个环节主要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解决0.8×3

首先让学生口答出0.8×3这道算式的结果。然后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思考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根据乘法的意义用加法算出结果0.8+0.8+0.8=2.4;另一种是利用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把0.8元看成8角,3千克就是有3个8角,3个8角是24角,也就是2元4角,即2.4元。在学生提到这种方法时教师指出这是把小数先看成整数来计算的。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并板书:

0.8

×3

2.4

然后引导学生试着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第二层次:解决2.35×3

首先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在学生按要求独立计算之后全班进行交流,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列出的加法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等等。

第三层次:比较算法

首先提出要求,让学生比较0.8×3和2.35×3这两道算式,可以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小结:一位小数乘整数,积也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整数,积也是两位小数。接着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小数和整数相乘,是不是乘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积的小数部分也有几位?

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0.8×3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用竖式计算,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是相同的。然后通过教学2.35×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比较算法,引导学生得出小结并进行合理的猜想,既有利于明确用计算器计算的针对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验证猜想,归纳计算方法。

首先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我们要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要用计算器来计算几道题,看看会不会有例外的情况。课件出示几道题:4.76×12、2.8×53、103×0.025。先让学生猜出积是几位小数,然后让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并记录下得数。在学生操作完后指名报得数,全班交流。接着引导学生得出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得出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随后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和比较在小组里讨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让学生带着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意图去计算,目的明确,为之后的归纳计算方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四、巩固练习,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练一练\"的第1题是4道竖式计算,先让学生观察竖式并说说列竖式时注意些什么,再独立计算,然后通过讨论明确当得数的末尾有0的时候,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练一练\"的第2题是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其它各题的积,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指名回答,就其中的两题追问是怎么想的。

五、拓展延伸。

1、赛一赛。

分组比赛,得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课件出示\"蜜蜂采蜜\"图,让学生试着把小蜜蜂放到它该去的花上面,学生亲自上来演示,思考:还有()×()=44.7吗?学生自由说想法。

3、数学医生:

出示两道竖式错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说出这两道题错在什么地方,自己当一回医生,为它们\"看病\"。并说一说在竖式计算时你要注意什么。

六、回顾总结。

在课结束之前,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并说说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第20篇:1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小数乘小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小数乘小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内容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学习的好习惯,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及五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身心发展特点确定: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二、说学情

从知识上,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及整数乘法的基本算法和算理。从能力上,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学习中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学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课前通过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有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之后引出本节内容“小数乘小数”。

(二)尝试自学,发现问题

出示课本例1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畅所欲言),现在要油漆黑板,问学生这块黑板面积是多少,这时学生可能会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究的欲望与兴趣,也感悟道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三)尝试交流,生成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3.1×1.2,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我们前面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对于小数乘以小数该如何计算,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尝试,然后小组交流。这一尝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切入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的自己的理解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四)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学生的独立尝试以及小组交流,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和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从而得出在计算小数乘小数也可以按照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把小数转化乘整数进行计算。对于3.1×1.2,要把3.1变成31,则扩大了10倍,1.2变成12,也扩大了10倍,两个因数都扩大了10倍,则它们的积扩大100倍,那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该把所得的积缩小100倍。

(五)尝试归纳,整合提高

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例题的解题过程,然后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A、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B、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C、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之后学生们小组的讨论并尝试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最后教师出示板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六)尝试应用,提升能力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是思维的简约化,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我先设计了一组在积中点小数点的正确位置的习题,以进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然后又设计了一组列式计算题和改错题,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能力得以提升。最后还设计了一个生活实际题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七)全课总结

最后,教师提问学生本课有什么收获以培养学生自主总结的能力,并教导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珍惜同学间互相帮助学习、交流的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为小数乘小数法则,这样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小数学说课稿范文
《小数学说课稿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