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评语

那片绿绿爬山虎教学评语(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23 07:36:39 来源:教学评语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融洽、规范、黄昏、摇曳、曲线、燥热、规范、余晖、窗棂、楷模、删掉、莫名其妙、映入眼帘、密密麻麻、春风拂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含义。 3,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体会叶圣陶爷爷认真、平和、温暖的品质。

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难点: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我设计本课时从启发孩子思考入手,进而对教学目标进行一一落实。由于学生比较陌生,公开课备学生也是讲好这一节课的重中之重。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人生中会出现很多良师益友,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他们就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们。谁能说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受到过谁的帮助?

师:今天老师感觉特别荣幸,因为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有我一节课的参与。就让我们在这课堂中互相了解,互相进步,共同成长吧!上课

一、激情导入: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作家肖复兴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之中成长的故事。

师: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字右耳刀是两笔,“绿”字最后四笔分别是:点、提、撇、捺。“爬”字这一捺要长一些,这个字就规范了!再来读一遍题目:

生:读题目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师:你们是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学习的能力。这篇课文你预习过吗?你是怎么预习的?

生:说自己是怎么样预习的。(评语:预习的很全面,预习的很充分) 师:老师有点不放心,想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成果。(出示:课件)(推荐、融洽、规范、黄昏、摇曳、曲线、燥热、余晖、窗棂、楷模、删掉、莫名其妙、映入眼帘、密密麻麻、春风拂面)

师:开火车读一读。 师:(燥)我们班同学特别容易和“急躁”的“躁”搞混,谁有好办法,能区别这两个字?生:“急躁”的躁是着急得跺脚。

师:根据汉字偏旁猜出字意,真了不起!这就叫“偏旁表意”。你能组一些词吗?

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字?(操、澡等)继续读剩下的词。生读。 师:词读准了,那句子能都好吗?(课件:出示)(注意断句)

师:看来咱们班预习能力真强,生字和重点句子读的都很标准。接下来,你觉得我们该学什么?

生:学课文 师:想理解好课文,必须得先了解一下课文大意。让我们打开书126页。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吧!

生:自由读

师: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板书) 师:读故事,先抓住主人公,你就成功了一半!那课文回忆了叶老先生和“我”之间的几件事?

生:两件事。

师:第一件事是哪些自然段?写了什么?生:1-5段,叶老先生为我改作文。师:你能用人物、干什么来总结,说的很到位!

师:我们简单概括成四个字,抓住重点词就是——生:修改作文。(板书) 师:第二件事是哪些自然段?写了什么?生:6-10段,叶老先生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师:我们也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生:邀请做客。 师:谁能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呢? 生:叶老先生给我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的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不知不觉已经学会了用提炼重点,并串联重点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真了不起。

三、细读课文,品味重点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先来看看修改作文这一部分,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提问:叶老先生是如何给我修改作文的呢?

师:学贵有疑。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静下心来读读书。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

生:师巡视(指导)

师:你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三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谈谈你的感受吧! 生:叶老先生十分认真。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认真了? 生:密密麻麻。

师:你抓住了重点词“密密麻麻”,学习语文都可以这样!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师:谁还有补充? 生:“到处”

师:这个词该怎样读好呢?

师:是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叶老修改的作文吧!(课件:图片) 师:这可真是密密麻麻呀!纸上到处是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课件)

生:2人读(你让我们感受到了叶老先生的认真、仔细) 师:当我看到这“密密麻麻”的修改稿后,作为中学生的我,有什么反应呢?生:愣住

师:文字背后,蕴含着很多的意思,再读一读,从愣字,你读出了什么? 生:叶老先生十分认真,(你能联系下文来理解!)获奖作文,居然被修改得密密麻麻。(你从上文读出了楞。)

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大作家!(出示:叶圣陶简介) 师:了解了这位作家,再来说一说我为什么愣住了? 生:大作家给初中生改作文,很惊讶、感动。

师:是啊!叶老先生,不仅认真仔细地为我修改作文,而且能如此平易近人,怎么能不让我感动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楞,变红)

师:刚才我们抓了重点词句,明白了用词准确的重要性!一下就体会到叶老先生的认真,多好的方法!你还能继续用这种方法来说你从哪里体会到叶老先生的认真呢?

生:1,题目《一张画》改成《一幅画》,我立刻感受到用词的准确性。 师: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一张指纸,比较随意。一幅可以是任何材料,比较规范。 师:你还有补充的吗? 生:2,“有一处,我清楚地” 师:(课件出示,改动办法)第一步,去掉“包”使句子干净规范。第二步换词,使句子更确切。

师:刚才我们先删除了“包”,(板书修改符号)又删改了“书皮”一词(板书修改符号)。我们发现这里面都有一个“删”字。这个字可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出示课件)古时候,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就在兽骨和龟甲上刻字,后来还在竹片上刻字,刻完以后用一根绳,把这些竹片串起来,就成了\"册\",、古人要修改字怎么办呢?就用小刀给它挖去,重新刻字,这种方法就叫做\"删\",由此看来,古人写文章也是不厌百遍改,才能真正写好!

师:古人说了: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想修改好作文,一定离不开“删”,就让我们来改改病句,试着练习一下“删”吧!(课件出示:1,下课了,校园里顿时立刻沸腾起来了,2,昨天,刮了一夜的大风.)

生:修改

师:这两个句子难度不够,下面我们要进行一个挑战了!谁来把这段话修改一下?(课件:人这一生相遇或遇到如意的事情,恐怕连自己也数不清,学会限制自己的情绪,是一种涵养,是一种公德。)

生:相遇去掉。限制改成控制

师:看来大家都成长了不少!

师:其实,叶老先生为“我”修改的何止这些呢?大家再来看看,叶老先生还修改了哪些地方?(课件:图片)

生:自由说。

师:其实这只是叶老先生修改的一个片段,叶老先生为“我”整篇文章作文修改了100多处呢!下面老师来总结一下大家刚才对修改作文的方法(课件出示)

师:希望大家掌握这把钥匙,以后用心去修改自己的每一篇作文。叶老先生修改作文结束了吗?

生:读第五段。

师:前面是叶老先生的大量修改,可后面却是对“我”的鼓励。此时此刻,你还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能用课文的一句话来说吗?

生:温和、慈祥、教育家。 师:你能用课文的一句话来说吗?“春风拂面”是什么意思?(课件: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所以作者说叶老先生是——(板书:认真、平和、温暖)

师:同学们,叶老先生年近70,可还牵挂着孩子的成长,密密麻麻地为我修改作文所以——

师:叶老先生不仅修改了 “我”作文中的问题,而且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所以——

师:叶老先生,是教育部副部长,工作如此忙碌,却挤出时间为我们改作文,所以——

师:叶老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这个部分讲完了,我们都知道,文章题目反映的是题眼,可这绿绿的爬山虎和文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下节课来继续学习吧!

师:布置作业:修改自己一篇文章。感谢大家,让老师也得到了进步!

推荐第2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学习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方法。 (3)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收集叶圣陶和肖复兴两位作家的资料。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与同学们一起观看图片,了解并讨论爬山虎的脚。随之“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爬山虎的脚》。”同学们,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第一组写肖复兴。 认真平和质朴,第二组写叶圣陶。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1、学习“修改作文”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件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

看了叶老为我批改的作文,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感受的? 用笔画出来,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1)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叶老修改的怎么样? 生:很认真。 师: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红色的修改符号,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密密麻麻,想象是什么样? 生:写的很满,没有空格。

引导同学们看课后的“资料袋”,体会“密密麻麻”。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第四段,看从修改的文稿中能学到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生:用字注意准确; 生:长句断成短句; 生:删掉多余词语。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以后写完作文后也用这种方法,好吗?

(2)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同学们知道吗?肖复兴的这篇文章共有1500多字,叶老给修改了100多处,而且叶老当时年仅70岁,还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你想,叶老这么个大作家,并且工作这么忙,能为一个初中生如此仔细的修改作文,作者有何感受呢? 生:如春风拂面。

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很温暖、很舒服。

师:这真是以为温暖、慈祥、关爱的老人哪!同学们能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叶老先生的品格吗? 生: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叶老不仅认真批改作文,还在文后打了简短的批语。 指名读,齐读。

体会写作文不仅要写具体事实,还要有真情实感。 从第一件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还一起感受了叶老先生的平和与认真。

2、学习“邀请做客”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我们课文学习了一半了,怎么还没看到写爬山虎的句子呢?接下来,同学快速读第二部分,找一找写爬山虎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下来。读一读,并想想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1)出示第一处:刚进里院,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指生读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这是一句比喻句。(把阳光比喻成小精灵) 师:从“小精灵”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很美,生机勃勃,蓬勃的生命力。

师:这是一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作者借生机勃勃的爬山虎,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后兴奋、激动的心情,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 (2)出示第二处: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师:这一句你发现了什么?

生:“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也是比喻句。(把一墙的爬山虎比喻成一片湖水) 师:这次写爬山虎和之前有什么不同?用一个词来说? 生:绿的沉郁。 师:为什么会有不同? 生:心情不一样了。

师:我们往前看,找一下答案(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是叶老对他深深的期待。你觉得叶老会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挥。

师:这次做客,让作者对叶老有了怎么样的了解? 生:叶老先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3)出示第三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表面上忘不了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实际上忘不了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

三、

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作业

放学后把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推荐第3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规范、删掉、眼帘、融洽、黄昏、余晖、客厅、模模糊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是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新课改下的课堂上,教师是引领者,指导者,启发点拨,不愤不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找找——画画——读读——评评——写写,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性。同时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学习中习得概括大意的能力,语境中解词的能力,朗读中悟情感,默读中悟写法,续读中再积累,在训练中增技能。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导入新课:

说到爬山虎,大家一定马上想到一篇文和它的作者叶圣陶,板书“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依然和叶老有关系,只不过作者是

肖复兴(出示图文简介)。肖复兴和叶老有着怎样的情缘呢?我们一起来揭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词语。(自由读、指生读词、男女生读、齐读)

2、检查词语的基础上读文。默读课文,同时初步理清课文结构: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精讲课文,理解感悟:

1、出示“叶老批阅手稿图”,给你留下的印象:(吃惊、惊讶)作者是怎样表现的?有什么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1—5段找到有关的语句。出示句子:

A、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作者为什么愣住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叶老先生做事怎样?(认真、一丝不苟) 指生读

叶老先生给我做出了哪些具体的修改呢?指生读。

2、看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 B、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指生读。

春风拂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愉快、舒服。)

一个中学生的作文能得到叶老如此认真细致的批改,使作者感受到如春风般的舒服、愉快。谁来读读这种感受。

当时的叶老先生是教育部副部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总编,每天有数不清的稿件需要批阅,他的工作非常繁忙,可还是挤出时间为一个中学生修改作文,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啊!再读句子。

3、叶老不仅给我修改了作文,还给我写了评语。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感动,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令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这是一则怎样的评语呢?生齐读。

4、课文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写到爬山虎了吗?请同学们朗读课文6到10段,画出相关句子并交流汇报。品味三处描写:

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指生读。即将见到叶老先生了,透过这美丽的爬山虎还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怎样?(激动、紧张)再读句子。 在叶老家看到爬山虎,想到叶老,虽未曾谋面,却让人感到可亲可爱。男女生读。一个大作家居然要邀请一个中学生到家里来足以看出叶老是一个平和的人,再齐读。 另一处写爬山虎的句子在哪?

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的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指生读、齐读。读着读着让人感受到这一墙的爬山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仿佛看到作者充满了信心和活力。再读句子。 (读一读并说一说借景抒情的妙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以文悟情,深入心灵,只要是来自于学生的思考的,都加以肯定和评价。) 研读这两句话。

5、真正和题目相契合的是第二件事:邀请做客。15岁的肖复兴,一个普通中学生,竟能得到68岁的在国内外都很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的约见,我们的交谈如何呢? A、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的到来。 B、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1)理解“意义非凡、融洽、融化”( 2)补充资料:

“一个偶然的机会,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句发自肺腑的心语出自一个当代非常了不起的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肖复兴,时隔29年后作者念念不忘,感恩戴德。(齐读最后一段)

推荐第4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0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以文传情,感悟温暖》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确定,方法选择,流程及板书设计等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让我感受到了平和及温暖,如 春风拂面;简简单单的作文评语让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如阳光挥洒;绿绿葱葱的爬山虎,让我平复了燥热的心,如夏日清泉。《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叶老先生带给我内心最深的感受。

这篇课文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 上 册第 七单元一篇精读课文。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帮助学生体会成长的过程,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而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而我们要培养学生感悟作品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大声自由读文,会认“删、词 ”等生字,会写“篇、翻”等生字。

2.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融洽 ””楷模 ”等词语,体会叶老先生的一丝不苟的文品,平易近人的人品以及对作者的关心和爱护。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认真的写作习惯,懂得写作先学会做人。

其中,我会将叶老先生的一丝不苟的文品,平易近人的人品以及对作者的关心和爱护作为我的教学重点。将培养学生认真的写作习惯,懂得写作先学会做人。作为我教学时将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按部就班,层层递进,因人而异,层层递进。这是我所向往的课堂。为了这个目标,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会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我的课题不再呆板、生硬。朗读法体现文字的音乐美,演示法体现文字的建筑美,讨论法彰显课堂和谐,情景法延申文本,缩短时空距离。。。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让我的课题书声琅琅,思维飞扬。这篇课文,我将拟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下面我说说我的流程设计。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具体说说流程设计。

一、复习旧课导新课

1.上课一开始,我会用课件展示 爬山虎 图片,并让学生回忆,还记得是哪位作家很喜欢爬山虎吗?随后引导学生背诵之前学习过的课文《爬山虎的脚》,背诵完之后,并说:今天让我们再次去认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吧。

2.随机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这样的设计以复习旧课为基础,引导学生感知文章内容。】

顺势进入下一环节。

二、梳理文脉重方法

1.在梳理文脉重方法的环节中,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扫清字词障碍,通过讨论、查字典等方式自主学习,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独

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文中“楷模 ”“融洽”等词语已经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解决了。随后,我会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我会引导学生再次一起走进文本,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真正落到实处。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会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文的主要:叶老先生细改作文与我应邀做客是文章的两件事情,表现了叶老先生的一丝不苟和平易近人。 当然我会设计学生自由发言合作交流的步骤,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体会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为下一环节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品词析句悟真情 在品词析句悟真情环节中,我会出示问题:文中哪里体现了叶老先生的一丝不苟呢?

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做好批注,同桌交流,品词品句。 当学生找到叶老现实修改作文的部分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集中展示,层层递进,解词析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我内心感受的词语“愣住”“惊讶”等,体会叶老先生对作品一丝不苟的态度,并且课件插入课后的资料袋以及叶老先生的评语,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叶老修改作文的符号体会叶老先生的一丝不苟和对我的鼓励。

随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我虽然未见过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后到的认真、平和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进而体会作者对叶老先生的尊敬。

【阅读教学要走一个来回,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潜心读文,读、思、画、议,充分与文本对话,使学生能从内心中真正感受“情感”。】

随着对课文的学习,文中最后一句话: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对于这一句话的理解就呼之欲出了,我会用课件插入对作者肖复兴的资料简介,让学生通过了解作者,感悟叶老先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纵是那么绿着。体会作者对叶老先生的尊敬。

四、拓展延伸重运用。

一节课的结束并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拓展延伸重运用的环节中,我会和学生一起总结收获,在总结收获中,我会引导学生感悟叶老先生的一丝不苟和平易近人,既领悟到写作先学会做人的道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我会有意识的设计:同学们,能不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的体会呢? 【这样的自主感悟,改变了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沟通听说写。】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我将课题写在黑板正上方,下面通过一片绿叶承载着一丝不苟、平易近人,让它作为引领学生方向的风帆,一路前行。

这样的板书言简意赅,清晰简单,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对《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评委加以指正,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

推荐第5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复习引入:

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作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过渡:这样一种极其普通,随处可见的爬山虎,为什么在15岁的肖复兴眼中是那样的绿葱葱,那样的沉郁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原因。

二、“修改作文”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1-5小节,叶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找出相关句子,做上记号。

2、交流:相机评价:(多么认真细致啊,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春风拂面”是什么感觉?还从哪里感觉到他是个认真细致的人?

3、出示:>修改稿。 ①这就是叶老给作者修改的征文。征文都密密麻麻成什么样子了?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②经过了叶老的精心修改,作文有了怎样的变化呢?再读第四节,完成填空

4、只是肖复兴一篇这么改吗?(生答)你怎么知道的?(生答)只是二十篇吗?是的,远远不止,他还是大编辑,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作品等着他修改,等着出版。如此忙碌的叶老却为我这么认真细致地修改作文,我怎能不一下子——愣住了!

5、透过这满纸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你看到的,还仅仅只是修改符号吗?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6、引说:这是一位对工作多么认真负责的长者呀!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叶老的认真负责?

7、(找评语)看似简单的几个字,看似简短的一则评语,却达到了“精而又精,纯而又纯”的学术造诣,怎能不令人敬仰呢!(齐读评语)

8、肖复兴收获很大呢?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两大收获:a、是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毛病;b、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三、“邀请作客”部分:

(一)过渡:这样一位大作家、大学者,邀请一位初中生去家里做客,你有什么感受? “意外”。是的,叶老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大作家,而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初中生,却可以到他家做客,将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一份敬仰,带着这一份期盼,一起走进叶老的家吧!

(二)默读课文6—10自然段,到叶老先生家做客的时候,叶老给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自读、汇报交流)

1、“叶老先生„„”叶老和我之间缩短了的是什么距离?

2、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他亲切„„”是的,心与心的交融,浑然不觉时光的流逝。

3、想象一下,如此融洽的交谈,叶老会和我说些什么呢? 这位叶老,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细节)

4、叶老们,你们的话语如此亲切,但句句都在耐心地教导我,真是亲切之中——你们

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句句朴实的言语却一直鼓励着我,真是(引读)亲切之中——质朴之中——

5、总结:这不仅是一位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学术造诣极其深厚的叶老,更是一位真诚质朴、谦和慈蔼的叶老。正像文中所说,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课件出示,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感悟写法。

1、文中一共几次写到了爬山虎?找出来读一读。

2、教师引读几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次感悟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当我看到叶老先生给我批改的作文,树立了写作的信心,要见叶老先生时,心中充满欢快与激动,一进他家的院子,看到──(学生读)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叶老先生的亲切、认真,叶老先生对我的殷切期望充满了我幼小的心,将要离开时我看到──(学生读)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先生的教导而深受鼓舞,每当想起叶老先生的教导和期望,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所以说──(学生读)

3、引发疑问:在作者的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眼前的爬山虎,显得虎虎有生气,眼前的叶老显得那么真切;眼前的爬山虎,绿得如此沉郁,叶老显得如此真诚质朴、谦和慈蔼。叶老这高贵的品质就和这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起,悄悄地爬进了我的心,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难怪作者说:“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你说为什么强调“总是”呢?孩子们,永远绿着的,还仅仅是那片爬山虎吗?是的,永远绿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更是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4、总结表达方法:课文中通过对爬山虎的描写,表达了对叶老的敬重和怀念。平时习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人物情感。

5、模拟情境,迁移运用: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运用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完成练习。

四、拓展升华 1、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所以肖复兴说:“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

2、叶老先生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学术造诣极其深厚,待人极其真诚质朴,更是一位文坛伯乐!冰心、丁玲和巴金等著名作家的处女作,都是在叶老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的。师读冰心的话。(配乐) 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谨以此文怀念叶圣陶先生。(板书)

推荐第6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黄昏 燥热 推荐

融洽 删掉 楷模 余晖”等词语。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叶圣陶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近人的人品

3、抓住三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叶圣陶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近人的人品

2、抓住三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揭示课题,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分组出示生字词,认读

课前布置大家预习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示第一组词,你来读一读,读得很正确,你再来读,读得真流利。有不理解的词语吗?有同学说“楷模”,你来帮他解释一下“楷模”的意思。理解了意思,我们再来读,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客厅 黄昏 燥热 推荐 融洽 删掉 楷模 余晖 模模糊糊 春风拂面 映入眼帘 莫名其妙 密密麻麻 绿得沉郁

你来读读这组四字词语,读得字正腔圆,你再来读,读得感情饱满,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组词语。 2.写字指导(燥)。

大家看一下,这个字怎么写?你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你来说一说,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把大家说的总结成了一个小口决,咱们一起来读读吧。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边写边说小口决)请大家在预习单上,描一个写两个。

3.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那么课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和作者之间的几件事?你来说,谁再来补充,你说。是的,

这篇课文一共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叶圣陶认真地帮肖复兴修改作文,第二件事是叶圣陶盛情邀请肖复兴去他家做客。 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

三、聚焦重点,品味表达

(一)感受叶老先生的人品

1、那么通过这两件事,叶老先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作标注。请你来说,你找到了这个句子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说说你的理解,抓住了“认真、平和、温暖”这几个词语来体会。 你再来说,你还抓住了“春风拂面”这个词,春风拂面给你什么感觉?——(暖暖的,很舒服),从这里你体会到叶老先生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来说,他让人觉得很温暖,很愉快。那么该怎么读出春风拂面的感觉?你来试试?读得真好,通过你的读,我仿佛真的觉得有一阵春风轻轻吹过。

2、你再来说,哦,你找到了这个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你抓住了“密密麻麻”“到处”这个词,体会到了叶老批改作文的认真、仔细和一丝不苟。(板书)你们看这就是叶老先生给肖复兴修改作文的原稿,你有什么感受?你说,是啊,叶老先生就是这么认真。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他的认真和一丝不苟。 我们继续交流:

还有吗?你来说,你找到了这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你从“老朋友”这个词中体会到,叶老很平易近人。“平易近人”这个词用得真好(板书)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写叶圣陶老先生的,那么为什么作者要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做题目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先来找找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现在请你默读7-10自然段,从中找出三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二)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你来读一读你找到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你找到了这三处,PPT出示三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三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第一次写爬山虎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你来读一读

说说你的理解。哦,你找到了“减去”这个词,你觉得爬山虎让作者觉得凉爽,舒服。你再来说,你抓住了“小精灵”这个词,觉得阳光像温柔的小精灵在跳跃着,很可爱。

同学们如果你是肖复兴,要去见像叶圣陶这样一位大作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你来说说——紧张、激动,兴奋,那你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再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哦,你觉得“小精灵”表面上是在写阳光,实际上是在写肖复兴那种激动又兴奋的心情。谁能读出这种紧张又兴奋的心情。你来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你看,通过联系自己的实际,我们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作者的情感。 第二次写爬山虎

1、我们再来看第二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谈谈你的感受?你来说,你发现此时的爬山虎在作者眼里“绿得沉郁”“虎虎有生气”。那你能联系上文的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看待爬山虎的这种变化呢?你来说说,哦,你的理解是作者和叶老先生交谈了一下午后,他的心情和刚进院子时发生了变化,叶老先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没有了刚进院子时的紧张,此时的他有了满满的收获,受到叶老的鼓舞,对写作有了极大的信心。他觉得窗外的爬山虎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朝气,爬山虎就是作者心情的写照,所以他觉得爬山虎“绿得沉郁”,“虎虎有生气”。说得太好了,掌声给他。谁能把这种满满的收获,极大的信心读出来?你来试一试,读得真好,老师好像看到了那个信心满满的肖复兴。

小结:你看,这里我们通过联系上文的内容,也能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很好地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 第三次写爬山虎

1.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处。

2.为什么说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你能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着板书,来说说你的理解吗?

你认为叶老先生给肖复兴批改作文和邀他去家里做客这两件事,肖复兴永远记在心里。

你觉得叶老先生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待他人的平易近人,让作者既学会了做文,更学会了做人。

出示肖复兴的资料,那你能结合肖复兴的个人资料再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你来说,你觉得叶老先生对肖复兴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他的影响下,他成为现代著名作家。

这三位同学分别从三方面进行了理解,体会得很到位,理解得很准确。

4.小结:只要爬山虎在,只要绿色在,叶老的精神就在,叶老永远活在肖复兴的心中。

5、学到这里,那么作者为什么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做题目呢?你来说一说。

小结:是啊,绿绿的爬山虎在这里就是叶圣陶。只要作者看到绿绿的爬山虎,就会想起叶圣陶;想到叶圣陶就会想起爬山虎。当我们理解了之后,一定会把课题读得更有味道。请再次齐读课题——

6、本文三处写到了爬山虎,通过写爬山虎,表现出作者心情的变化,像这样不直接写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一种景物来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感受,这种写作手法就是借景抒情(板书)。

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看看你有没有掌握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

7、借景抒情的练习:

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中,也有借景抒情的句子。大家来看这两个句子,请你读一读,揣摩一下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游玩时)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归来时)

你来说,第一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愉快高兴的心情,第二句表达了作者伤心沮丧的心情。这两位同学感情把握得很准确。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可以用来抒情的。当你高兴的时候,你看什么都是美好的,你会怎么表达?当你伤心的时候,就连路边的小鸟好像都在嘲笑你,你又会怎么来表达?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用上借景抒情的手法,说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比如:

运动会上,你跑步得了第一名~~~~ 期末考试,你考得不好~~~ 你来说,你再来说,这两位同学说得真好。看来借景抒情已经难不倒你了。

四、拓展阅读,能力提升 推荐阅读《梅花魂》

同学们,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同时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课下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看看作者借助梅花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一丝不苟

邀请做客平易近人

借景抒情

推荐第7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出示幻灯片:一片绿绿的爬山虎)

同学们,这一墙绿绿的爬山虎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生:《爬山虎的脚》)它的作者是谁呢?(生:叶圣陶)

文中这样写道:那些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很。

叶老先生和他家小院那一墙的爬山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又有一篇课文将带领我们走近叶老先生,走近他家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

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齐读。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让我们美美地再来读。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 现在,让老师看看你们对本课的生字新词把握的怎样? “删”字

2、课文朗读(课文比较长,老师选几个段落来检查一下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请同学们静下来心来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几件事?

修改作文(板书),邀请做客(板书)

四、精读课文,品味重点

1、学习“修改作文”部分

咱们就按照课文的顺序先来学习第一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自然段, 思考:拿到叶老先生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谁起来交流你的发现! 生: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孩子们,你们看看,这就是叶老先生为作者修改的文章,你们知道吗?叶老先生当时是杂志社的总编,每天要批阅大量的稿件。可是他在百忙之中为这个小学生修改作文,这短短的文章修改了一百多处呢! 对于修改作文,他曾这样说过:课件

就是有着这样的追求,他才会如此细致地修改作文。 此时此刻,叶老在你心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认真、一丝不苟(板书)

那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你找到了吗?

课件:“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板书:春风拂面)

“春风拂面”是什么意思?请带上你的理解再来读。

引读一:当时,叶老先生已是年近六十岁了,夜深了,老人仍不肯停笔,依旧字斟句酌地为我修改作文,所以—— 引读二:这看似简单的每一改中,又蕴含了叶老先生多少的认真和思考在里面?所以读

不仅只是修改,在肖复兴的作文后面,叶老先生还写了一段评语,我请一名学生读一读。(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如果你们是肖复兴,读了这段评语,你能从叶老先生哪里感受到什么?(生:平和、温暖)

是啊!所以作者是这样写的,学生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从此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2、学习“邀请做客”部分

过渡:就是这样一位让人感觉春风拂面的大作家,竟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的心情和感受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跟随肖复兴的脚步,走进那个有着一墙绿绿的爬山虎的小院,跟叶老先生来一次近距离接触吧。

(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课文(6-10)自然段,

1、在做客时,叶老先生又留着小作者怎样的印象?用“ ——划出来。

2、全班交流讨论:

作者眼中的叶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亲切之中蕴含着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着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的到来。(板书:亲切、质朴)

叶老先生哪里让作者感到亲切?

生: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师:你们可以想象他们交谈的内容吗?(生:发挥想象)

原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讲述了他们的交谈内容,张馨仪你来读一下吧! 过渡:多么轻松愉快的交谈啊!以致不知黄昏的到来。从谈话中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

幻灯片: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孩子们,现在就来说,作家就是怎样做的?(春风拂面、亲切、质朴)(板书)

作家的作品就是怎样的?(认真、一丝不苟)

过渡:在叶老家,不仅叶老留给我深刻的印象,还有什么给“我”引起我的注意?(爬山虎)叶老先生家小院里的爬山虎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

(出示幻灯片: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沉郁、虎虎有生气)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温柔)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着)

过渡:同学们,小作者去叶老家做客,更多地是接触叶老这个人,为什么还要用这么多笔墨来写“爬山虎”呢? 生:题目,(是啊!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写一写爬山虎当然是对应主题了,那孩子们你们再深入地来思考一个问题吧!这篇课文实际上就是在写叶圣陶老先生,那题目为什么却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呢?)

引导:文中的“爬山虎”不在是一种植物这么简单了,它代表着什么呢?

小院里那一墙虎虎有生机的爬山虎不正是那精神矍铄、认真负责的叶老先生吗? 小院里那一墙温柔的小精灵般的爬山虎不正是那位质朴、亲切的叶老先生吗?

五、总结写法,情感升华

过渡:作者用爬山虎来比喻叶老先生,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肖复兴记住的不只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更记住了叶老先生的教导。

过渡:正是那一次见面,正是那一个意义非凡的夏天,让他走上了写作的道路,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你看——(出示幻灯片:肖复兴) 成名后的肖复兴一直没有忘记15岁的那次特殊的做客,他是那样谈起的: 出示课件:记忆犹新

肖复兴在叶老先生的人格感染下,成长为一位著名的作家。成功的路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当肖复兴遇到困难时,在他的眼前——(生: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当肖复兴遇到挫折时,在他的的眼前—— 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当肖复兴想要放弃时,在他眼前—— 当肖复兴取得成绩时,在他眼前,——

在肖复兴的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是——叶圣陶老先生。

四、布置作业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借物喻人

修改作文(1-5)认真、春风拂面 作品 叶圣陶

邀请做客(6-10)质朴、亲切、人品

推荐第8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联系事情谈感受的写作方法,初步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堪称楷模的作品与人品。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课前布置查找阅读叶圣陶、肖复兴的相关资料和作品,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课堂学习兴趣。同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经典美文,其中的一些句子饱含深意,需要细细品读。

3教学重点

了解叶圣陶先生看堪称楷模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

4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理解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5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查找叶圣陶和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6教学过程 6.1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偶遇”导入,激发兴趣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肖复兴

1、一起轻轻读——(生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那么这是怎样的偶遇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请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把握“偶遇”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偶遇”,写了我与叶圣陶爷爷的哪两件事?每一件事“我”的感受是怎样的?(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汇报:

1、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预设:学生说的较长。能用四字词语概括吗? ( 相机 )板书:俢改作文、请“我”做客

2、每一件事“我”的感受又是什么呢?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预设一:叶老为我批改作业,我的 感受是:“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1、读一读,你最喜欢哪个词?(板书:春风拂面)

2、读课文就得这样读:把长句读短,读出一个四字成语。这里的“春风拂面”是指什么?

预设:春风轻轻地抚摸着你,感觉特别舒服、温暖.预设二:叶老要我做客,我的感受又是: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一生读,齐读)

1、谁也把这句话读成一个四字词,就是——堪称楷模(板书)

2、理解“楷模”

“ 楷树”刚直挺拔,自古是尊师重教的象征,孔子的弟子就曾经从卫国把楷树移到孔子墓前。相传“模树”树叶色泽纯正,是各种树的榜样,最早在周公墓前。后人把这两个字放到一起,把高风亮节、有表率作用的人,叫做——(楷模)

过渡:看板书,同学们看左边是“事情”,右边是“感受”,我们就要联系事情体会感受。

活动3【活动】小组合作,深悟“偶遇” 出示学习提示:

(1)任选一件事读一读,哪些词句打动了你,圈画下来。 (2)小组讨论:透过这些词句,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全班交流:

预设汇报一: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谁有补充? 学生结合“密密麻麻、到处、映入眼帘”等词语来说。

(2)师引导理解“密密麻麻”,“密密麻麻”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联系上文,(生读)密密麻麻指红色的修改符合和增添的小字, 联系下文,(生读)密密麻麻指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出示叶圣陶“修改后”的原文,请同学们想想,平时你们修改作文是很容易的吗?

(4)是啊,密密麻麻160多处修改,难怪作者感叹:(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5)打开课本是密密麻麻的160多处,细看呢: 出示:一张画像(幅)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包 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生说)

(6)小结:每一处修改都要注意用词准确、句子规范、表达清楚

难怪叶老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

(生谈理解)

(7)出示叶老写作时的照片。请学生汇报课前预习资料。

师总结:同学们,叶圣陶爷爷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当时,他已经68岁了,并且担任了中央教育部部长,每天的工作十分繁忙。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忙碌中,他还对一个初中生的作文,进行了认真了批改。

(8)一起再读读这句话。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预设汇报二: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 一起读一读,你的感受是——?谁有补充?

生结合“融洽”和“融化”来说 (2) 出示字典中“融”的义项: A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 B调和,和谐 C流通

“融洽”的“融”是指? 那么,心“融化”是什么意思?

(3)一个是近70高龄的教育部长,一个是

14、5岁的初中生;一个是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一个是平平凡凡的初中生,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就是这样的融洽,难怪作者感叹:(生读)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补充资料:出示幻灯片交谈内容

(师引读)那一下午,……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生读)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生读)“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小结:这就是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

(4)请看书上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叶圣陶爷爷特别的和蔼可亲。 叶圣陶爷爷和肖复兴同学相处的很融洽,他们紧紧的搂在一起。

我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在叶老先生的书房里,还有这样一幅对联呢

出示: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

(生谈理解)

师小结: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叶老先生的人品。

(5)和这样的叶老先生交谈,作者不得不发出由衷的感叹: 过渡:指着板书,同学们看两件事情,两次感受。

活动4【讲授】总结写法,学会“偶遇” 文中事情和感受的位置又是怎样的?

出示幻灯片(关于感受与位置的图片)

预设:第一件事是把感受写在中间,第二件事是把感受写在后边。

出示幻灯片:

1、感受在前,事情在后。

2、事情在前,感受在后。

3、感受在事情叙述的中间。

你最欣赏哪一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

1、第一种,有悬念,开门见山,引起人们好奇,第二种,水到渠成,第三种,也不错。

2、作者写了两件事情,为什么不用同一种写法呢?(要有变化) 过渡:同学们,我们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学到这里,我们还停留在事情和感受上面。

活动5【活动】深化情感,品味景美

那么文中有几处描写爬山虎,每次描写爬山虎又起到什么作用? (出示一: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1、此处你读懂了什么?谁有补充? 预设:这是一个比喻句,把

2、师小结: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者第一次见大作家的紧张心情减轻了许多,因此,阳爬山虎减轻了的不仅仅是夏日的燥热,更是我(紧张的)心情。

3、这种手法就叫做“借景抒情”。

(出示二: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屋内的交谈是那么的融洽,屋外的爬山虎又是那么的虎虎有生气,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老师读屋内,你们读屋外。(师引读)

屋内情与屋外景,融为一体。这就叫做——“情景交融”。 (出示三: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

作者看到爬山虎就会想起叶圣陶爷爷,看到叶圣陶爷爷就会想起爬山虎。爬山虎已经成为叶圣陶爷爷的象征。

这种手法在搭石里面也学过,叫——(生)“借物喻人” 活动6【练习】拓展延伸,情景交融

有了前两句的基础,你们觉得总是那么绿着的,仅仅是爬山虎吗? “在“我”的脑海里,总是“绿”着的是 ( ),也是( )。

活动7【讲授】小结全文,怀念“偶遇”

是啊,作者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会想起叶圣陶先生,想起叶圣陶先生眼前就会浮现出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者用“那”不用“这”是因为——

1、预设:时间已经过去很久,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

2、师补充: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在叶圣陶先生诞辰100周年,因此还有一个副标题“纪念叶圣陶先生”。此时的作者已经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所以说15岁那年的偶遇对肖复兴来说是如此重要,

3、一起再大声读读这句话:一次偶然的机遇,能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4、师小结:同学们,肖复兴同学与叶圣陶爷爷,以及爬山虎的故事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更多相关文章。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活动8【讲授】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事情 感受

批改作文 春风拂面

请“我”做客

堪称楷模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借物喻人

【教材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课文一共10个自然段,描述了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和邀请“我”做客两件事,作者对作品和人品都堪称楷模的叶先生的崇敬之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体现出来的。课文两次描写爬山虎,借景抒情,这是本课突出的特点。另外片尾提到“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又与题目遥相辉映。学习这篇课文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四年级学生应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

5、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烘托感情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2、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烘托感情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练习朗读,了解有关叶圣陶的生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懂得写好文章首先要学做人的道理”环节;第二课时完成“朗读感悟,拓展延伸,总结升华,小练笔”环节。本次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疑: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6课,看老师板书课题,请齐读。(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复习回顾:

①首先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

②(板书“楷模”)“楷模”这个词语怎么理解?谁来说说?(指名回答)

请找出课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并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楷模”指的是谁。(叶圣陶先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出叶先生是“楷模”的? (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故事。) (板书:修改 谈话)

3、激疑:

文中的叶老我们都很熟悉熟悉,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一生写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出示叶圣陶资料)

既然是写著名作家叶圣陶,课文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品读悟情

1、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写到了绿绿的爬山虎?画出来,读一读,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在课文上圈划相关语句。

2、指名朗读作者第一次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出示“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a、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感受到爬山虎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

b、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出这种生机与活力。(指名读) c、老师也想读一读。(范读)谁再来试试?(指名读)(齐读)

这的确是一幅美的画面。在这里,作者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对于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作者来说,爬山虎是一种很常见的植物,为什么唯独此刻他眼中的爬山虎格外美丽?

(作者心怀对叶先生的崇敬来到这里, 都是兴奋、激动,心情愉快,所以看到的爬山虎也是生机勃勃的。)

3、①在见到叶先生之前,通过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作者认识到叶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一丝不苟”)你从哪些语句能感受到叶先生的一丝不苟,划出来。(学生默读,圈划句子)(指名回答)

②(出示修改稿图片)这就是叶先生帮我修改的稿子,看了这个修改稿,你想说什么? (叶先生非常认真,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都作了修改。)

叶先生对这篇文章的修改具体到了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足以可见他的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作者和同学们的感受是一样的,所以作者说——

(出示“我虽然未见过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齐读)

a.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b.从哪些句子也可以知道叶先生批改的是那样认真?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③叶老不仅为我修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

(齐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如果说叶老的细致修改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④就是这样帮助我、鼓励我的大作家叶先生邀请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初中生去做客。此时的作者是怀着如此的激动、感动、不安和喜悦来到叶老家,一进门就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夏日的阳光照耀下,爬山虎绿的那么新鲜,绿的那么可爱。我们再来读读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看看你能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4、在见到叶先生之后,通过与叶先生的谈话,作者了解到叶先生不但是一位对待作品一丝不苟的大作家,更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板书“平易近人”) 你能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叶先生的平易近人?

(出示:我们的交谈很融洽, 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于不知黄昏的到来。) a. 什么叫“融洽”的谈话?(没有距离的谈话)

b.“融化”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呢?(叶先生说的话打动了我,说到我心里去了。) 写话:你觉得叶先生会对作者说些什么话呢,能让作者小小的心“融化”了?试着动笔写一写。 (出示:叶老先生亲切地跟我交谈着,他不断地鼓励我,还对我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说:______________。这一番亲切质朴的话,让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交流)

5、就是这样一位作品与人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让作者在十五岁那个夏天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作者带着激动、雀跃的心情来到叶老家,通过这样一番融洽的谈话,让作者有了沉甸甸的收获。此时,作者再一次写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 (出示: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这一次的爬山虎与刚才所见的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不同? (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作者已经有了深深的收获。) (指名读,齐读)

6、作者借景抒情,那绿的沉郁,户户有生气的爬山虎饱含着作者沉甸甸的收获,叶老的人品和文品深深地影响着我。在课文的结尾处也写到了爬山虎。 (出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回答、交流)

预设:

1、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作者每当想起叶老的教导和期望,就像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生机和活力。

2、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脑海中,叶老的教导使“我”明白了许多,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我前进。

三、拓展升华

1、正因为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著名的作家。

(出示肖复兴资料:肖复兴,当代著名作家,当过大中小学教师,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获全国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3、总结:师恩难忘是每个学生的心声,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三十年过去了,一想起叶先生,就好像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他的生命中,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那片绿是一份永远抹不去的记忆。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再一次深情的朗读课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 一丝不苟 楷模

谈话平易近人

推荐第9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师:金亚林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删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走进校园突然发现校园中的绿色明显减少了,原来是冬天来了 !但是有那么一片绿色却一直出现在我的眼前:

出示: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伴随着柔和的音乐师生感情朗读)

这是咱们前不久学过的《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那抹绿意。谁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是叶圣陶)

师:是啊,就是咱们的叶圣陶爷爷,那请你说说你对叶圣陶老爷爷的了解吧! 这就是叶圣陶的生平简介。(出示课件:叶圣陶简介)

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学生大声读)

请你来说说此刻叶圣陶爷爷在你心里是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个著名的人;是个文学家„„

师: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在文坛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而写的(齐读课题)。来,抬起头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再读课题。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爬山虎,看着这一墙绿色,我们该怎么读?生再读课题。

师:同学们,一看这课题,你觉得文章应该写的是什么?那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打开书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朗读前先看清朗读提示:

出示 朗读提示:

1、圈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已经删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说你有什么想法,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生字教学

真了不起呀,我想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大家就更不在话下了吧!谁愿意来读一读 出示、推荐、修改、愣住、燥热、眼帘、删掉、融洽、黄昏、蕴含、摇曳、意义非凡、春风拂面、堪称楷模 学生读。

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生回答) 看老师来写写这个词,(荐 昏 )

大家拿出生字抄写本来写一写这两个字。每个字写两个。 写字时,头放正,背挺直,脚并拢。 齐读词语。

3、了解课文梗概。师:好,同学们学的真不错,学习词语的目的关键在于运用,下面老师有个填空题,你能用这些词语完成这些填空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我上初三的时候,写了一篇叫《一张画像》的作文,经我的语文老师 ( )在北京市少儿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给我看了叶圣陶爷爷给我( )的作文后我( )了。(在此处插入对“愣住”的理解)

在他的批改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犹如( )。

更让我激动的事,那年暑假他还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一进门扑入( )的是一墙绿绿的爬山虎,它使我消去了夏天的( )。

通过和叶圣陶爷爷十分( )的交谈(插入对“融洽”的理解)

我才明白为什么他是一位 ( )的大作家。这真是一个( )的夏天。(按照这样的顺序逐段出示)

三、结合文本,理解词语 ² 读文,理解“愣住”

过渡:不过。老师这里有个疑问。作者看到修改稿后为什么会愣住呢? 让我们大家也来看看那篇修改稿。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你看了以后有什么什么想说的呢?

生 :我也愣住了,修改了那么多地方,叶老先生太认真了。

师:那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为什么愣住的句子。(板书 愣住)

出示句一: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1)请你来读读这个句子

(2)理解“愣住”:什么是“愣住”?(吃惊,惊讶)那我们应该怎么来读这个词呢?(学生读)恩,真是一群被愣住了的孩子。那我们把它放进句子里你觉得应该怎么来读?请你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作者为什么会愣住啊?

生:因为有很多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你觉得这两个词应该怎么来读呢?请你来读一读。 真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 请你来读一读。

你是真的感受到了叶老爷爷修改稿子的那份心血。 真了不起!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位老人的心血吧!(这句话应删去)齐读 请大家再找一找,叶老先生 还为作者改了哪些地方呢?

出示句二: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出示句三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请这一小组的同学来读一读。你们的朗读也使我愣住了 ,怎么读得这么深情并貌呀!请这一小组也来读一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作者所愣住的画面吧。出示三个句子

4、发散思维想像画面。

师:就是这么一位初中生写的这么一篇在北京市获得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的文章,却被叶老先生修改了那么多处。看到这些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出现了叶老先生认真修改的画面 师:恩,你也是个认真的孩子。

生:我仿佛看到了叶老先生在深夜的台灯下仔细地修改着文章的画面。 师:真是个孜孜不倦的人啊!

师:叶老先生那么忙,但他还是那么认真地改着,那么聚精会神、那么孜孜不倦地改着„„我们能不为之感动,为之震撼吗? (建议将“4”改为直接小结:如此认真的批改,无关乎作者看了会愣住,会惊呆啊) ² 读文,理解“融洽”

过渡::叶老先生不但认真、细致地修改了我的作文,还给我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使我深受感动,从此便也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然而,令我意外的是,这一年的暑假,我收到了到叶老家做客的邀请,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邀请我这个初中生,这能不让我感到高兴吗?更令我欣喜的是,叶老先生没有想像中的高高在上,和叶老先生的交谈却十分融洽。(删去)那么融洽是什么意思呢?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能够来解释融洽呢? 出示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请你来读一读。读得十分自然。你来读,读得十分亲切,你再来读,读得真融洽呀!我们一起来读!

四、再现“爬山虎”,质疑课题 过渡:当作者沉浸在和叶老先生融洽的交谈中时,他的眼前看到了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

出示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请你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这就是( 出示课题 )————学生读课题 师:作者一直没有忘怀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这片绿绿的爬山虎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作者会对这片绿绿的爬山虎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着特别的含义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推荐第10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⒈理解生字新词。 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⒊读通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 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故事。有些事是令人终生难忘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与成长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15岁的肖复兴和大作家叶圣陶之间,还有那。(出示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读题:

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所以读题目时应该慢一点,意味深长点。(再读课题。)

1、简单交流预习方法:

师:为了学好这篇课文,老师课前让大家根据预习目标学习了课文,大家完成得怎样? 出示预习目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⑴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⑵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⑶ 查找资料,了解人物有关的信息

好,下面老师就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 推荐 亲切平和平易近人 融洽 黄昏 余晖 蕴含 摇曳 真诚质朴 堪称楷模 3、抽查个别词语的意思,并引导用词说话。

对于上面的词语你有什么问题吗?谁来帮助他?

4、让我们带着这些生字字词仔细读读课文,好好想一想课文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 5、交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 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6、板书: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由叶圣陶的行为感受其平易近人的人品,明白写作和做人的道理。 深入分析课文对爬山虎的描写,领会题目的含义。

教学重点 :

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写作和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

明白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叶圣陶的平易近人和对青年人的殷切希望 教学过程 :

1.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请齐读课题(生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是写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事) 师:通过这两件事,作者认识了一位怎样的作家,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吗?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2.出示句子,读读。

师:同学们,叶圣陶老爷爷,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一生写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堪称楷模。

3、激疑:

既然是写这么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那课文又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1、学生自读课文,在课文上圈划

2、交流,出示相关句子,生谈体会

①“刚进四合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引导学生将阳光和爬山虎与叶圣陶先生和“我”进行对比思考。(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比作“小精灵”,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能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已“拥有”那份“心思”。) a、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一种美、生机与活力、作者对叶老的敬佩······)

b、师: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读出一种美感,读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吗(指生朗读、齐读) c、师小结: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呢?(生齐答:不是)师追问: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叶老人格的美)对!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 你能从课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叶老的人格美?

重点引导理解:

Δ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1)生读,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从哪些句子也可知道叶老批改是那样的认真?

(3)师:(课件出示修改稿)大家看,这就是叶老先生帮我修改过的稿子,看了这个修改稿你有什么感受?(叶老先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是呀,作者看到被叶老先生修改的稿子后,感觉跟大家一样,他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学到这儿,你想说点什么?

(4)朗读体会,指名读,齐读(板书:批改——认真、平和)

师小结:就是这样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让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作者的心更是暖暖的,我”开始意识到:“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将在叶老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影响下积极从事文学事业。

谁想来读一读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绿绿的爬山虎,让大家都能体会到作者的感受? 师小结:作者借景抒情,那一片绿里跳跃着、闪烁着他的那份高兴、那份激动,一份沉甸甸的收获,一种难以表达的憧憬。正是人品与文品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影响着我,“我”将在叶老一丝不苟、平易真诚的影响下积极从事文学事业。

4、体会结尾的作用:

师:课文还有一处也写了爬山虎:“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出示)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爬山虎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的理解。

课件链接,拓展:

正因为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的文学大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

第11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

(出示幻灯片: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同学们,这一墙绿绿的爬山虎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生:《爬山虎的脚》)谁写的?(生:叶圣陶)叶老先生和他家小院那一墙的爬山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又有一篇课文将带领我们走近叶老先生,走近他家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看老师写课题,你们跟老师书空,注意这个“绿”字下面这一横要稍稍长一些,“爬”字是半包围结构,这笔捺要长一些,可以包住“巴”,这样字才写得规整漂亮。

让我们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由学过的课文引入,一是拉近学生对新学文本的亲切感,再是让学生学会梳理学过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一个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再就是书写指导的渗透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刻意,而是把它当成一个常规,一个必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自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课文写了几件事?和叶老先生有关的事有那几件事?读的时候放开声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词,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问老师。(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指导书写

同学们读书真的很认真。现在,让老师看看你们对本课的生字新词把握的怎样?

(出示幻灯片:推荐、删掉、动词、燥热、融洽、黄昏、余晖、楷模)开火车读词,纠正错误读音。然后指两生通读八个词语。

齐读词语。

指导学生“删”字要写的左宽右窄。 3、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与感知

在这篇课文中,肖复兴写了几件事?(生:三件事)那三件事?(生:“我”作文获奖,叶老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叶老先生请“我”到他家做客)

这三件事和叶老先生有关的是——

生:修改作文和请我做客(教师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

【阅读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层层深入的过程。初读课文就是第一层。四年级的孩子,阅读能力还不是太强,这时候给出阅读的目标,学生的读文目的性比较明确,这也是阅读方法的一种渗透。“看课文写了几件事”这一目的,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在读文中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分成几个部分,达到对文本大体框架的把握,也就是整体的感知。】

二、精读课文,品味重点

1、学习“修改作文”部分

叶圣陶老先生是那样有名的一位大作家,竟然亲自给当时还是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肖复兴修改作文,还要请他到家里做客。肖复兴的感受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看看肖复兴见到叶老先生亲自给他修改的作文时,有什么感受?(学生默读)

谁能说一说,作者看到叶老先生亲自给他修改的作文时,有什么感受?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板书:春风拂面)

课文中哪里表现了叶老先生的认真?

生: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随机出示句子幻灯片)

这段文字说明了叶老先生给我修改作文修改得怎样?(生:详细) 指一生读句子,读出详细。

我们读一段文字要学会由篇到段,由段到句,再由句到词,逐层理解才能对文章有深入的把握。这段文字,我们把范围缩小到词,你们看哪里更表现了叶老先生的认真?(生:密密麻麻、到处) (出示幻灯片:叶老先生修改的原件)看,这就是叶老先生给肖复兴修改的那篇作文,真个是密密麻麻,真个是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叶老先生修改的真是认真啊!

(出示幻灯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指两生再读句子,读出叶老先生的认真。

这样认真地叶老先生,“我”虽未见他,却已从这密密麻麻中被他的人品深深感动。

学生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还有哪里表现了叶老先生的认真?

生: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仅仅改动了一个量词,就使表达更准确,叶老先生真是认真啊。还有吗?

生: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一个长句子被叶老先生这么一改,干净了,规范了。可这简单的一改中,有蕴含了叶老先生多少的认真和思考在里面?所以——

学生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在肖复兴的作文后面,叶老先生还写了一段评语,我请一名学生读一读。(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如果你们是肖复兴,读了这段评语,你能从叶老先生哪里感受到什么?(生:平和、温暖)

学生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在这一部分,抓住作者对叶老先生的感受这一核心引导学生精读文本。由一个“认真”引导学生去精细地体味叶老先生对作者作文修改的具体例子,感受叶老先生那份认真;由一则简短的评语又细细体味到叶老先生对一位少年的关心中,包含了多少温暖。反复朗读作者感受的那就话,不是一个层面,而是随着学生感悟的深入,步步升华,水到渠成,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学习“邀请做客”部分

就是这样一位让人感觉春风拂面的大作家,竟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的心情和感受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跟随肖复兴的脚步,走进那个有着一墙绿绿的爬山虎的小院,跟叶老先生来一次近距离接触吧。

(出示幻灯片:课文插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看叶老先生在你的印象中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慈祥、亲切、平和、质朴„„

请快速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看看叶老先生在小作者的眼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读课文最后几个自然段)

作者眼中的叶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亲切之中蕴含着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着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的到来。(板书:亲切、质朴)

叶老先生哪里让作者感到亲切?

生: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你们可以想象他们交谈的内容吗?(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做人等方面发散思维,写作方面的指导可以让学生结合叶老先生对作者作文的修改来说)

他们谈学习、谈生活,交谈的很融洽,融洽到什么地步?(生:以致不知黄昏的到来。) 是啊,黄昏到了。落日的余晖染红了窗棂,也使得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绿得更沉郁„„

(出示幻灯片: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齐读这一句。

这一句只是在写爬山虎吗?

(生:不是,这一句明着是写爬山虎,实际是在写叶圣陶老先生的人品。) 课文有一句话就概括了叶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 生: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指板书)作家就是怎样做的?(春风拂面、亲切、质朴)作家的作品就是怎样的?(春风拂面、亲切、质朴)

这认真、平和、温暖就如同叶老先生小院里那一墙——(生:绿绿的爬山虎);这亲切、质朴就如同叶老先生小院里那一墙——(生:绿绿的爬山虎)

(出示幻灯片: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齐读这一段。这一段文字,最能反映叶老先生这个人的词语是哪几个?(生:沉郁、虎虎有生气) 指生有感情朗读。

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背诵第九自然段。

【这一部分,由插图先引发学生对叶老先生的初步认识,再与文中作者的感受碰撞,在心中有了一位亲切、质朴的老人形象。再结合他们交谈“融洽”“以致不知黄昏的到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他们交谈的融洽,体会叶老先生的亲切、质朴,学生的感受自然而然地产生。“落日的余晖„„”一句是课文的重点,富有深意,这里不是单纯的写景,它要说的还是叶老先生这个人带给他的感受。这一段情感很丰富,有了前面的引导、激发,背诵也水到渠成,学生背起来并不困难。】

3、总结写法,情感升华

作者用爬山虎来比喻叶老先生,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肖复兴记住的不只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更记住了叶老先生的教导。正是那一次见面,正是那一个意义非凡的夏天,让他走上了写作的道路,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你看——(出示幻灯片:肖复兴作品)

成功的路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肖复兴遇到困难时,他的眼前——(生: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当肖复兴遇到挫折时——(生: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当肖复兴想要放弃时——(生: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当肖复兴取得成绩时——(生: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在肖复兴的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是——叶圣陶老先生。

【在上一部分的学习中,已经引导了学生认识到写爬山虎不仅仅是写爬山虎,更是写叶老先生这个人,这里点出这就是借物喻人很有必要。一个是让学生明白这种写法,再是“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仍然是这种方法延续运用。点出借物喻人的写法,有利于这一句的理解。而引导学生对最后一句话的反复诵读,其实就是在诵读中,学生感情的一个升华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

肖复兴在叶老先生的人格感染下,成长为一位作家。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也一定有所启发,有所收获。请同学们再次走进书中,和文本对话,和叶老先生对话,并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获写下来。

【总评】

这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文中回忆了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张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有两个大的特点:一是抓住作者的两次感受,以此为点,发散阅读,再由重点句段的精度品味,升华情感;二是抓住重点句段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不断加深理解,升华情感。这节课虽然以情感为中心,但并没有偏离知识技能目标,更注重了学生的体验过程。

一、抓住重点,真切感受人物内心

叶圣陶老先生给学生的印象主要来自他的作品《荷花》《爬山虎的脚》,可以说只是一个不陌生的名字。执教教师抓住作者“如春风拂面”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密密麻麻”“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最后的评语等几个地方,体会叶老先生的认真,和这认真中对一位少年关爱,真正让学生感受叶老先生的平和、温暖;抓住“亲切、质朴”的感受,展开想象,模拟小作者和叶老先生交谈,从而真切感受叶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由浅入深的理解,层层深入的反复朗读,叶老先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在学生的心目中,成了一个立体的亲切、慈祥的长辈,拉近了学生与大作家的距离。

二、反复朗读,升华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张老师的这节课中,运用了大量的反复朗读。感受到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她运用了反复朗读。学生对每一个重点句子,关键词语深入理解的过程,就是和叶圣陶老先生心灵碰撞的过程。每一次理解,又会比上一次理解感受更深。这种心灵碰撞产生的情感在教师的一次次引导下迸发,让学生好像亲身体会到叶老先生的认真、平和、如春风拂面。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张老师还是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从读中去体会作者此时的情感,去感受叶老先生对一个普通中学生的拳拳之心,感受叶老先生堪称楷模的文品、人品。在体味“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的时候,还是运用反复朗读,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将叶老先生的文品、人品深深印在心上,将情感彻底地升华。

三、注重学生实际,写作方法点到为止

借景喻人,对于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的点出、渗透,对于升华课文的主题非常重要。学生理解了写爬山虎的“浓郁”“虎虎有生气”表面是写爬山虎,其实是在写叶圣陶这个人,接下来再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就迎刃而解了。在这里,因为是初次接触这种写作方法,对于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理解有难度,张老师没有直白的告诉学生什么叫借景喻人,而是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作者写爬山虎那么绿,其实是在说叶圣陶老先生的品格、人品,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借物喻人这种写法。

第12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⑴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⑵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⑷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⑸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⑵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⑴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⑵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⑶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⑴读后谈收获。

⑵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

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⑶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⑴划出生字新新。

⑵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⑴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⑵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⑷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⑸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⑹学习小组交流:

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6.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⑴简介文章写作特点: 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⑵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⑶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⑷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⑴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⑵说话练习:

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 (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⑴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⑵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⑶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⑴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⑵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堪称楷模

教后反思: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

1、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以学生置疑为线索,改变了以往谈话导入的做法。利用“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求新知: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安排:先出示自学提纲:

⑴叶圣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写的?

⑵看了叶圣陶先生的评语,“我”非常激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我”为什么那么激动?

⑶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读自学提纲,接着要求学生读第一部分的内容,采用自学法,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在解决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问题时,我以读讲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

为了解决“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这个问题,我利用过渡语言设疑导入:作者的感受这么深的原因是叶老先生仔细、认真地为“我”修改习作,那叶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习作的?我采用自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来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障碍。

3、在练习中巩固新知,深化新知:

课堂的修改练习是对掌握新知的延续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训练,才能转化为技能。因此,我讲读课文之后,根据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习作的方法,采用师生共议──对比体会──小组讨论的方法,来修改肖复兴的获奖稿的部分内容。修改训练,层层深入形成阶梯性,有目的地促进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第13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 划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6.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14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人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课文,其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使作者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

一、设置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满墙的爬山虎让学生回忆,问: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想到了学过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我便顺势出示《爬山虎的脚》中描写爬山虎样子的句子让学生读。谈话:“《爬山虎的脚》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他曾经影响和培养了一大批文学青年的成长,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肖复兴就是其中一位。1992年,肖复兴为了怀念叶老先生写了一篇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边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改变了以往的谈话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叶圣陶先生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带着“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自主读课文。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求新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安排:先出示自学提纲:⑴叶圣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写的?⑵看了叶圣陶先生的评语,“我”非常激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我”为什么那么激动?⑶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让学生读自学提纲,接着要求学生读第一部分的内容,采用自学法,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在解决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问题时,我以读讲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教学反思《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为了解决“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这个问题,我利用过渡语言设疑导入:作者的感受这么深的原因是叶老先生仔细、认真地为“我”修改习作,那叶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习作的?我采用自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来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障碍。

三、在练习中巩固新知,深化新知。课堂的修改练习是对掌握新知的延续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训练,才能转化为技能。因此,我讲读课文之后,根据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习作的方法,采用师生共议--对比体会--小组讨论的方法,来修改肖复兴的获奖稿的部分内容。修改训练,层层深入形成阶梯性,有目的地促进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对于很多学生提出“这篇文章是以事写人的,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目呢?”这个问题,我先以赞赏的神态肯定了学生提出的问题,表扬了这位善于动脑筋的同学。在我的引导下,通过进一步读书,学生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同学们或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各抒己见,讨论激烈,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作者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课题,既是对人品与作品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的赞美,也是对具有高尚品格与情操的作家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作者对叶老的怀念以及自己的决心,要像爬山虎那样,朝气蓬勃,不断攀登。在读中感悟,难点就被破解了。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鼓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观点,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新学习的乐趣。

第15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过程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课前与学生做猜谜游戏:猜谜语

一、题目导入,扣题 最后一个谜语——爬山虎 指导写“爬山虎”

爬山虎图片展示,学生说话:(

)的爬山虎 切入:绿绿的爬山虎,绿和绿绿的区别 揭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指导学生读课题

二、识人

还记得课文主要写哪位作家吗?“叶圣陶”,叶圣陶先生和爬山虎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 学习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叶老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自读自悟,畅所欲言,教师随机切入重点:“我”看到的密密麻麻的修改笔迹;“我”去叶老家做客。

重点词:愣住:为什么“愣住”了?

期待:对“我”有什么期待?(关心下一代,关心祖国的未来。) 融洽、融化:从哪可看出谈得很融洽?融化的本意,文中指什么? 结合图片想象:我们谈了什么?补充谈话资料

教师随机总结:叶老做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叶老作文认真、一丝不苟。板书 问:做人和作文有什么关系?

学生发言后补充叶老资料,主要是人品。

三、悟情 引:就这样一位作品和人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与爬山虎有什么关系呢?题目到底为什么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呢?

学习提示:请同学们用“﹏﹏”画出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思考:这两处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想象画面,感受一下“我”当时的心情。想好后,同桌之间可以先交流一下。

画出后指名读一读,课件出示第一处: 问:这部分有几句话?先看第一句: 抓重点词:扑入,说明了什么?指导读 再看第二句:

抓重点词:燥热:和“躁”区别,“我”此时感到燥热,只是因为天气热,温度高吗?你能体会到“我”当时的什么心情?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迷离”是什么意思?又能体会到当时作者的什么心情?

指导朗读。景中有情 引:“我”刚到叶老家是那样激动、兴奋,但经过我和叶老融洽地交谈,我小小的心被融化了,这时我看到爬山虎又是什么心情呢? 课件出示第二处:

抓重点词:理解“窗棂”,“沉郁”,体会作者内心的感觉。(倍感亲切,温暖。) 指导读。 抓重点词:摇曳、虎虎有生气:说明了什么? 指导读。

问:你觉得这时的爬山虎还仅仅是爬山虎吗?学生回答

总结:这爬山虎是叶老一丝不苟、平易近人的人格的象征,是他那关心下一代,关心祖国未来的不朽精神的象征,是自然美与人格美的完美融合。 再指导读,读出对叶老的崇敬和赞美。景中有人

四、回到题目,点题

导:作者肖复兴曾说过:一次偶然的机会,能改变一个人终身的命运。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叶先生起的作用举足轻重,以至后来我竟如他一样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补充肖复兴资料。 齐读第十段,

出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绿”说明了什么?绿着的仅仅是爬山虎吗?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总结:

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老的谆谆教诲使“我”懂得了许多,明白了要一丝不苟地写作、真诚宽厚地待人。叶老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完成作业单

再读课题。借景抒情

五、拓展

播放那个视频,试写片段

第16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袁林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把事件和感受连起来”这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把事件和感受连起来”这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学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它还是叶圣陶老爷爷院子里的爬山虎吗?你们预习了课文,知道是谁写的?(抽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1.过渡:那这篇课文,写的是怎样的故事呢?请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测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推荐 删除 黄昏 燥热 融洽 曲线 余晖 模模糊糊(小老师教读) 抽生提醒大家: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3.着重强调“燥”和“躁”的区别,领会“删”的意思,范写“燥”和“删” 4.出示另一组词:认真、平和、温暖、亲切,提问:这些词语描写的是谁?(叶圣陶)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过渡: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才让肖复兴对叶老先生有了这样的感受

2.课件出示: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写了叶老先生和肖复兴之间的哪两件事?2.每一件事让肖复兴对叶老先生有什么感受?(板书事件和感受)

3.抽生交流,老师板书,并让孩子们在书上做批注。(批改作文和请“我”做客) 4.叶老先生帮我批改作文让我有什么感受?(板书:认真平和 温暖)

“我”到叶老先生家做客让我又有什么感受?(人品 作品堪称楷模) 5.再找找,这两件事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1963年和这一年暑假)

6.师总结:我们把时间、事件、感受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主要内容。

7.抽生交流,出示课件: 年,叶老先生 ,让“我”感受到了 。 这一年 ,叶老先生 ,让“我 ”感受到了 。

四、学习“批改作文”部分。

1.今天我们学习了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指着板书让学生补充),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批改作文”这部分。

2.(出示阅读要求):自读课文3——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拿到叶老先生批改的作文后,“我”看到了什么?用“——”勾出来,我感受到什么?用“~~~~~~~”勾出来。3.抽生交流

4.提问:哪个词让你感受到叶老先生的认真?(密密麻麻)

课件出示叶老先生给肖复兴修改习作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密密麻麻”的意思。

5.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我又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两处修改)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这又让肖复兴感受到怎样的叶老先生。

6.出示课件介绍叶圣陶老先生:想象当时已有69岁高龄的叶老先生,工作是那么繁忙,身体也大不如前,却要带上眼镜为一个普通陌生的中学生修改作文,你又感受到什么? 引导学生读“我”的感受的句子。

提问: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真切地表达当时肖复兴心里的感受呢? 引导:春风带给人们什么感觉?改成夏风行吗?秋风呢?冬风呢?

总结:唯独这暖暖的春风给人带来无限的舒适、温暖,这暖暖的春风也温暖了作者的心。让我们跟作者再来读读这句话,再去体会叶老先生的认真、平和和温暖。齐读句子 朗读指导: 一读:温暖

师:看到叶老这么认真、平和地为我修改作文,我感到春风不仅吹到面上,更是把温暖注入了心田,请大家再读!(生齐读) 二读:感动

师:叶老当时可是教育部副部长,工作繁忙,还挤出时间来为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小孩子改作文,我感动、我自豪,再读!(生齐读) 三读:敬佩

师:叶老当时已经69岁了,还这样关心一个孩子,我无法言表的感动都融于春风拂面的那一瞬间,再读!(生齐读) 7.学习第五自然段

叶老先生对肖复兴作文的评价是什么?(抽生读)

你能提炼出其中的四字词语吗?用笔在文中圈出来。(具体事实 深受感动 亲切自然) 这些评语全是优点,没有缺点,让肖复兴大受鼓励,树立了写作的信心,文中这样写到:“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五、联系自身,写感受

师:请孩子们拿出学习单,写出自己的感受

当我看到那密密麻麻地修改符号时,“我” 当我看到那一删一改后,“我”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抽生交流

六、总结归纳

1.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抓住事件和感受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批改,让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树立了写作的信心。下节课我们学习“我”到他家做客这件事,想想作者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为题目。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燥 删

事件 感受

批改作文 认真平和 温暖

请我做客 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第17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案例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案例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文章是肖复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修改他的一篇作文及请他做客的事,从中表现老一辈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以培养学生要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地好习惯。课文篇幅长,内容多,还有许多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只有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才能感受到人物品质。本课我选择第二件事的学习,感受叶老伟大人格,感悟借景抒情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片段一 感悟“期待”,诗意解读——学习“邀请做客”:

(一)过渡:15岁那年暑假的一天,叶老先生邀请作者去他家做客。作者将有幸见到这位闻名中外的大作家。同学们想想,走在去叶老家的路上,作者会是怎样一种心情,他会想些什么?(紧张、激动„„)这次会面,叶老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叶老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课文第二部分,划出重点句子,想想你的感受.

1、学生自己读书,划记。(师巡视)

2、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投入,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叶老给作者给你留下的是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具体描写中感受到的?

3、交流汇报(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我们先来看看,叶老先生是怎样接待我的,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叶老先生见了我,象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了不少。(学生谈感受,但感受不深)

可能从这句话,同学们的感受还不是很深,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材料,我们一起来读读,相信大家会有更深的感受.(补充材料: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呀!”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学生再谈感受)

通过刚才的朗读学习体会,我们感受到了叶老先生对人是那样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使人特别容易接近,如果我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叶老先生的为人,那就是——平易近人。(学生答,教师板书)

(2)你还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叶老的平易近人。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联系生活理解“融洽”( 点击鼠标,突出“融洽”):

引导:怎样的交谈是融洽的交谈?怎样的两个人会在一起融洽地交谈?而现在一个是——(生: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作家),另一个是——(生:还在读中学的普通学生),你又感受到什么呢?

(2)抓住对比理解“融化”(点击鼠标,突出“融化”

引导:你见过什么东西融化?它们因为什么而融化?“心”会融化吗?“心融化”了是什么意思?(就是内心深受感动)为什么作者的“心”会融化呢?

4、补充资料,拓展文本 (1)个性解读,猜想“期待”: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着期待。同学们,叶老对“我”有着着怎样的期待呢?请你看着这幅图画,联系课文展开合理想象,来猜想一下叶老先生和作者交谈些什么?(课件出示插图) ——生自由发言,师及时评价,引导学生说包含期待的话。 (2)对话补白,感悟“期待”(出示课件):说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或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道:“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引读叶老期望的话(出示句子,配叶老肖像):

“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不行。

5、深情朗读,升华“期待”:两个“一定要”蕴涵着叶老对作者,更是对祖国未来接班人殷切的期望。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学大师,面对这样亲切的话语,面对这样热切的期待,我们的心怎能不融化吗?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再次朗读——

片段二 聚焦难点,感悟“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1)在叶老先生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2)画出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3、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组句子。

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这里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这时的爬山虎有什么特点?让人感觉到什么? 使人的心平静下来。从这个句子,我们还能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考试得100分,当你获得奖状时,你会觉得阳光格外——,树木格外-----花儿

你能通过朗读把作者愉快的心情表现出来吗?朗读评价

小结:这一墙的爬山虎碧绿碧绿的。扑入眼帘,让人感觉凉爽,使心平静下来,也衬托出我的心情非常的高兴,我们要写自己心情愉悦的时候,可以不直接说我心里高兴,可以借助外界的景物来写愉快的心情。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板书)

6、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一起读读,这一处又是描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这时的爬山虎与作者刚进里院时看到的爬山虎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除了衬托作者愉快的心情,还在衬托着什么?衬托谁?这片爬山虎与叶老有哪些相同之处?

小结:别看叶老先生年纪大了,但是他和一个中学生聊得那么投机,你看他的心里,他的生命力是什么样的?是如同年青人一样那么旺盛,那么勃勃有生机,就像这片爬山虎一样虎虎有生气。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充满了对文学事业的信心。这里写爬山虎就是在写叶老先生,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

感悟:

一、挖掘教材空白,化难为易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起来较困难。为了使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在教学时我提供部分资料给学生,例如在体会叶老的平易近人这个环节里,学生光从:“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了不少。”对于这个句子学生理解不是很到位。于是我就为他们提供了补充材料,通过补充材料的阅读,学生感受到叶老待“我”就像他的亲孙子、那么的和蔼可亲、让我紧张的心情放松了,“我”没有一点拘束,就像和老朋友交谈一样,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平易近人的含义,体会到叶老的人格美。同时,也为理解后一句话“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打下了基础。在理解这句话时“融洽”“融化”这两个词是突破口,我首先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融洽的意思,让学生理解两个感情很好的人,交谈很投机就是融洽的交谈,也是难点,读了补充材料,也就“化难为易”了。

二、开发文本,放飞学生想象。课文中许多词句虽然比较简略概括,但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教学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句,扩简为详,在扩中想象,就使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更加具体,从而丰富课文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在教学中设置了想象期待这一环节,当学生体会到叶老的亲切质朴,平易近人后,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想象叶老对“我”有着怎样的期待,我们都交谈了些什么?在学生尽情想象以后,再补充两人的谈话内容。通过想象,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想象遨游在阅读的天空里,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使语文课堂充满灵性。

三、感悟写作方法

文中两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的理解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同时要渗透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我把两处句子集中起来学习,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因时间、作者心情等因素,爬山虎的描写也就不同,第二处描写更深沉更浓郁。在感悟写法上第一处侧重于借景抒情,通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心情不同,眼里的景物也在发生着变化。第二处侧重于借物喻人,学生理解起来更难。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联想叶老和爬山虎的相似之处,来感受作者借爬山虎来写叶老的妙处。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再点出写作方法。

总之,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所谓“人文性”,就是指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谓“工具性”,就是指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即语文学习既要“得意”又要“得言”,“得意”者,就是体会感情,是“人文性”;“得言”者,就是学习表达方法,是“工具性”。教学中如何实现二者的统一?这就需要教师深钻教材,挖掘教材,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填补教材空白,让学生自觉去感悟,融写作方法于潜移默化中。

第18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三、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朗读、背诵第6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小老师领读。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 愣住 意外

认真平和 质朴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第19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导入

同学们,这一墙爬山虎让你想起了哪篇课文?作者是谁?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爬山虎,走近叶老先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二、检查

1.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第一组,请你。楷模:这两种树因其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为所有树的榜样,并称为楷模,现比喻高风亮节,有表率作用的人。

„„第二组词,一起读。意义非凡的意思是?意义很不一般。 2.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一生读)

为什么会意义非凡?究竟在作者15岁的那个夏天发生了什么事? (修改作文、做客交流)

三、品读

1、我们先来看第一件事,默读课文3-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一做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我们一起来交流感受,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叶老先生修改作文,你会用?叶老批改作文特别认真,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1生读)

„„大家也静下心读一读,你关注到了哪些词语?(密密麻麻,到处),你看,叶老批改的多么用心啊,我看到许多----,我还看到许多---所以我一下子愣住了。(—生读)

„„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叶老先生批改很认真? 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删掉动词包。奥,用词要准确/ 长句变短句。语言要简练。

大家看,像这样的修改还有很多很多,所以当我看到修改过的作文时,一下子愣住了。(齐读)

2、虽然有这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但叶老先生在评语中表扬了我,表扬我什么?

这认真细致的修改,这满怀期待的鼓励,使我如沐春风。(1生读,板书:认真平和温暖)这春风不仅吹在脸上,还吹进了我的心里。(生齐读)

3、第一件事已经让我感到意外,那接下来的第二件事更是让我受宠若惊。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10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课文共有几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谁来读第一处?(出示课件)

多美的爬山虎啊!谁再来读?

透过这美丽的爬山虎,你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 原来,作者写爬山虎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情,这就叫“借景抒情”(板书) 这种写法很常见,读这段文字,你能感受到什么?

你看,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因为当时我的心情是高兴的、激动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觉——生齐读

4.这是我离开时看到的爬山虎,一生读(出示课件)

此时的爬山虎绿得浓郁而充满生气,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力量生机) 这份力量与生机文中的我也得到了,是从谁的身上?

从叶老的身上,读一读你关注的句子,他亲切中-----(板书:亲切 质朴) 师:和叶老先生交流后,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浑身充满了力量。一起读(生齐读)

5.第三次,一生读(出示课件)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绿着。读到这里,那片爬山虎还仅仅只是爬山虎吗?每次想到爬山虎,我就会想起叶老的-----想起叶老的------他给予我-----,让我走上了写作的道路,成为一位有名的作家。

6.反复“颂”读

所以肖复兴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若干年后,当他的第一部作品获奖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的教诲,眼前又浮现出——(生齐读课题);

„„当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时年45岁的肖复兴回忆往事,满怀深情地写下——(生齐读课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浓缩成一句深情的感激,成为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生齐读课题)。

读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课文名为爬山虎,实际上是在写谁?这节课,我们从叶圣陶老先生身上看到了这样的品质——(指板书)我们还学习了一种写作方法——(借景抒情)

四、拓展

1.借景抒情会让文章更有感染力,请看这篇文章,小声读一读,边读边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生说从哪句景色描写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2.作业超市:

用上借景抒情的方法,试写片段。阅读课后资料袋,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试着把课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背下来。

第20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学校:安芳小学 授课老师:戴秋君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2、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

3、感受作者对叶圣陶老先生的怀念、敬重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三、教学难点:

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

四、课时: 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文章内容

1、(从课题入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爬山虎绿得如此地耀眼,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呢?

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从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叶老是个怎样的人?(认真、平和)

(二)品词说话,悟人物品质

1、大家看这幅插图,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况是怎样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用一个词告诉我。“融洽”,写“恰”字(板书)

2、出示字典中“融”的义项。“融洽”的“融”是指哪一项的意思?

3、就是因为他们交谈如此的融洽,气氛如此的和谐,把我小小的心都融化了。(板书)那这里的“融化”可以选哪一项呢?

4、看图,观察叶老的动作和神态,指导说话:他们如此融洽的氛围当中,这一老一小说了什么呢?

小结:这就是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许。

5、他们的交谈如此的融洽,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老人?(和蔼可亲······)

(三)合作学习,重梯度朗读

1、文章中有三处描写了爬山虎,品读课文中的第7-10自然段,用“ ”画出来,小组合作交流:每次的描写我的心情有什么不同?把关键词写在旁边。小组汇报成果。

2、(出示一: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这一片绿绿的爬山虎,美吗?让我们通过读体现美。(齐读)透过这美丽的爬山虎,你们还能体会到当时“我”的心情如何?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相机指导朗读。“我”为什么这么高兴、激动?归纳总结借景抒情的手法。

3、(出示二: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对比一下第一处和第二处的描写有什么不同,从这些描写当中,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相机指导朗读。教师小结。

4、(出示三: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创设情境,师生配合读,进一步升华感情,推向高潮。

(四)延伸拓展,架阅读桥梁

出示《西府海棠掩映的小院》节选片段,找出这篇文章借什么景抒什么情。 如果让你给它取一个标题,你会取什么呢?

(五)读写结合,促写作能力

运用借景抒情的描写手法,对《小飞侠彼得·潘》中温迪来到永无岛时的情景,选择一段写出温迪快乐或者害怕的心情。

在雨过天晴的日子里,温迪来到湖畔。此时,人鱼们 。温迪在这里会看到一幅怎样美好的画面呢?

永无岛的安宁、快乐的生活,因为海盗的来临而变得可怕,天空黑沉沉的 _________________此时,温迪见到的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六)教师总结

肖复兴同学与叶圣陶爷爷,以及爬山虎的故事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更多相关文章。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七)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平和 亲切 贡献

融洽 人 借 融化

格 景

美 抒

激励成长

那片绿绿爬山虎教学评语
《那片绿绿爬山虎教学评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