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试卷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理论试卷(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11 07:42:46 来源:教学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美术学科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试卷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庙李中心校美术学科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试卷

学校:姓名:分数:

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工作方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3.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了解学生的

需求,帮助学生,。发挥评价的,促进学生在上

的发展。

4.新课标是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

和四个学习领域。

5.与本《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

与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评价。

6. 美术教学过程的、表现活动的和评价标准的,提供了

最适宜的环境。

7.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8.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两类。

9.美术课程应适应要求,面向,以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

神和,为促进学生的形成,促进他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5.下列哪项不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内容()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B.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C.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D.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6.“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根据学生成绩的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美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是 ()

A.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B.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C.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D.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E.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F.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8.下列哪项不属于第一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评价建议()

A.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B.是否认识常用颜色。

C.能否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D.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

9.“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是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的哪个学段阶段目标。()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

三、判断(每题1分,共7分)

1.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的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2.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3.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4.在美术活动中基本上不存在标准答案,某些活动中也不存在“对”与“错”,美术活动是一种极富个性与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

5.美术学习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6.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7.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放手让学生动手,教师不能指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5分)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5分)

五、案例分析(第1小题20分,第2小题15分,共35分) 请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谈谈你的感想。

案例1:在《纸浮雕》一课巡回辅导过程中,我发现有位同学趴在桌上睡觉。我走过去,轻轻推醒他——那是王鹏。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做作业?”

“不会。”他看也不看我,回答道。“那你会什么?” “什么也不会,美、术、课。”他摇了摇头,“跟我就没缘!” 我递给他一张纸:“你会撕纸不?”“那谁不会?”他朝我翻了一眼。 “你随便撕给老师看看。”

他抓起纸,三下两下撕起来,然后又把纸从桌上抛到地下。 我说:“你随便拾一张你撕的纸块给老师,老师有用。” 他想也不想,弯腰抓起一块丢在桌上。

我把纸块在桌上摊平,问他:“你看这纸块像什么,能看出来吗?”

好一会儿,王鹏说话了:“像什么……像……像长江吧。”

“好,太好了。你很有艺术细胞嘛,怎么能说和美术无缘呢?” 同学们都围了上来。我向前面的同学要了块蓝色卡片纸,递给王鹏,“把你撕的纸块贴在这张蓝色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卡之上。”王鹏很快完成。

“你能把长江经过的省、市标出来吗?” “能。”这次他答得很干脆,随后,他找出地理书,工工整整标上各省、市地方。一张“长江图”完成了。我把这幅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大家都赞叹不已: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学校“迎新年第十届美术作品展”,我展示了王鹏的“长江图”。地理老师告诉我,王鹏后来很偏爱地理课。

案例2:《泥条头像》教学案例分析

环节一:

“同学们会搓长长的泥条吗?”“会”。“我们来试一试,看谁搓的长,搓的粗细均匀。”我在巡视的时候,很自然的把两个同学的泥条接到了一起,顿时,他俩的泥条成了全班最长的。其他同学也受到了启发,他们把泥条接到了一起变成了长长的泥条。 环节二:

制作泥条头像前,学生自由分组后,我说:“为了更好的做出头像,两位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打算怎样分工?”有的学生说:“我用泥条把瓶子盘起来。”有的学生说:“我来做五官和头发。” 环节三:

学生在做完头像后,把作品摆到前面一起欣赏,我说:“自己的作品哪些地方是最值得夸耀的,你们小组介绍一下。”一组同学上来,一位拿者头像,另一位向大家介绍成功的地方。一位介绍完后,另一位还可以补充。通过这样,让他们感受到这是他们友好合作的成果。

附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2.甄别、选拔

3.学业成绩多方面的潜能发展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育功能原有水平4.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5.客观事实评价教学形成性

6.情趣性自由性多样性创造活动 7.综合性学习8.欣赏

9.素质教育全体学生学生发展 审美能力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14分)

1.A 2.B 3.B4.A5.D6.C7.D8.C9.C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

1.√2.×3.√ 4.√ 5.×6.√7.×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1分)。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2分)。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

2.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2分)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1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2分)

五、案例分析 1.(要点)教师对美术学习中的“弱势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要落实到实处。该教师对这位不喜欢上美术课的学生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用教师的真诚和爱心对学生多几分赞美,少一些批评、指责,为学生的进步、进取,多一分宽容之心,循循善诱地进行个别辅导。(6分)教师机智地抓住了这一契机,把个别学生的“美术与我无缘”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化成了一种积极的教学资源。(3分)这种资源的价值体现在:(1) 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作为教师,没有对出现的个别“异端”进行粗暴处理,而是及时为该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探索氛围。这样既保护了该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该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一次很好的体现。(2)该学生获得了一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根据该学生的特长,让他在想象成“长江”的蓝色卡纸上标上各省、市地方的位置,这既符合该学生喜欢地理的需求,又是美术学科知识的拓展延伸,该学生在绘图表现的过程中,在找到了学习自信的同时又进行了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该学生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潜移默化的人生观的教育。显然,这样的教育,

学生是终身受益的。(11分) 2.(要点)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通过合作可以提高学习效果。(2分)

这是合作前的预演,通过商量、讨论,使学生明白,我接下来要做什么。可以直奔主题,避免在做的时候,一些同学无所事事。(5分)

整堂课始终渗透着合作的精神。接泥条、讨论分工、合作完成头像、一起介绍头像特点,都在不经意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而且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合作,主动探究合作的效率,友好地合作,使合作不显现于表面层次,使学生真正明白了合作的含义。(8分)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推荐第2篇:初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加点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是(

A.和蔼 ǎi 豌豆 wān 横蛮 h¨ng 斟酌 zhu¨

B.勉强 qi¨ng 污 wū 丞相 ch¨ng 轩榭 xuān

C.差役 chāi 折磨 zh¨ 施舍 shě 铺板 p¨

D.褥子 r¨ 考虑 l¨ 藤绷 t¨ng 凶杀毒打 xiōng

2.加点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A.颐和园 (y¨) 即使 (i¨) 吝啬 (s¨) 嗟夫 (jiě)

B.干涸 (h¨) 妯娌 (l¨) 坠落 (du¨) 停滞 (zh¨)

C.嗜好 (sh¨) 盗窃 (qi¨) 逻缉 (j¨) 迁徙 (x¨)

D.裨益 (b¨) 大儒 (r¨) 祖籍 (j¨) 佳肴 (y¨o)

3.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拖拉懒散 改斜归正 嶙峋突兀 为富不仁

B.雍容典雅 腐草为萤 英雄气概 俭以养德

C.高官厚禄 心旷神饴 不攻自破 成群结队

D.旧地取材 不辍劳作 无可奈何 挑拨离间

4.加点字解释有误的是(

A.任劳任怨(担当、承受) 聊叙(姑且)

B.饱经风霜(足足地、充分) 墨守(墨翟、墨子)

C.辨伪去妄(到、往) 肆虐(残暴)

D.不毛之地(指草木) 邱壑(坑谷、深沟)

5.结合句意解释加点词有误的是(

A.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语 文 试 卷 四。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地占去了……

成人:成年人。

B.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是:正确、对。

C.在不断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起来:指学问有所增长。

D.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

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死:枯干、干涸。

6.句中加点词语感情色彩不同的是(

A.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B.鲁迅对青年,对革命,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

C.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们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D.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

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7.填写词语正确的是(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他一面了,这个( )是无法( )的。母亲是一个( )的人,她只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 )和( )中国的历史。

A.哀痛 补救平凡 创造着 创造了

B.悲痛 弥补平常 创造了 创造着

C.哀痛 弥补平凡 创造了 创造着

D.悲痛 弥补 普通 创造着 创造了

8.根据句意用双竖线划开主、谓语正确的是(

A.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

B.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

C.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

D.我们‖对于传说的话,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9.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是(

( )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 )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

( )逃到别的树上去。

A.只有 才 或者 B.只要 就 或者

C.如果 就 而且 D.无论 都 而且

10.复句层次和分句间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① 只有会过穷日子, ② 才能产生出富来,

③ 才能在我们的国土上建立起人间的天堂。

A.① │ ② ‖ ③ B.① │ ② ‖ ③

条件 并列 假设 并列

C.① │ ② ‖ ③ D.① │ ② ‖ ③

条件 递进 因果 递进

11.分句间关系或句意分析有误的是(

A.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分析:因果关系。强调联拱石桥得名的原因。

B.闻一多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

分析:选择关系。突出强调闻一多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

C.只有赶上丰年,才能缝一些新衣服。

分析:条件关系,强调母亲缝新衣服的前提条件是年景好的时候。

D.我们谈的“俭以养德”当然不是诸葛亮时代的封建道德,而是当今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的美德。

分析:转折关系。强调指出我们所谈“俭以养德”的标准。

12.修改病句有误的是(

A.能否接受别人的意见,是一个人进步的重要因素。

修改:能否接受别人的意见,是一个人进步的重要条件。

B.通过讨论,使我明确了认识。

修改:通过讨论,我明确了认识。

C.县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的工作。

修改:县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的问题。

D.瓢泼大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修改: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13.变换句式有误的是(

A.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结构,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程啊!

变换成陈述句: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结构,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B.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拖累了。

变换成主动句:生活太安逸了,生活就拖累了工作。

C.我们赞叹建设者杰出的创造和智慧。

变换成否定句:我们不能赞叹建设者杰出的创造和智慧。

D.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变换成反问句:学问的基础难道不是事实和根据吗?

14.辨别修辞方法正确的是(

① 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

② 鲁迅吝啬吗?当然不是。

③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A.比喻 设问 排比 对偶 B.比喻 设问 对偶 排比

C.夸张 反问 排比 对偶 D.夸张 反问 对偶 排比

15.文学知识说法有误的是(

A.《捕蛇者说》选自《柳河东集》。

B.《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C.《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所作。

D.柳宗元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永州,为了抨击中唐王朝赋税繁重的罪恶,

写了《捕蛇者说》。

16.文体知识说法有误的是(

A.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一是指选材自由;二是指表现方式

灵活多样。

B.用作论据的事实,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自然科学的

原理、定律、公式。

C.说明文是介绍事物的开关构造、类别、关系、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特

点、演变等,给人以知识。

D.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17.与原文完全一致的是(

A.我在家族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革命生活和军事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

难。

B.母亲又给我一个勤劳的习惯,一个强健的身体,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

C.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

财产。

D.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

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18.句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A.以俟夫(fū)观人风者得焉。

B.然得而腊(l¨)之以为饵。

C.宠辱偕(xi¨)忘,把酒临风。

D.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tāng ),横无际涯。

19.朗读时停顿正确的是(

A.或异/二者之为。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而乡邻之生日/蹙。

D.岂若/吾乡领之旦旦/有是哉。

20.与原文不完全相同的是(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B.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C.然则南极潇湘,北通巫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21.对下面句子破折号使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递进

C.表总结上文 D.表话题转换

22.依次在下边的括号内填上关联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

这样看来,( )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 )有收复失地的把握,( )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A.因为 不是 而是

B.只要 不但 而且

C.因为 不是 就是

D.只要 不是 就是

23.加点的词在该句中没有反义词的是(

A.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B.我喜欢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C.额头上那些皱纹告诉我们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爷爷确实老了。

D.只有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

24.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的是(

A.坚定不移 B.拈轻怕重

C.一代天骄 D.任劳任怨

25.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两天两夜没停的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

B.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C.他的家乡是广东五华县人。

D.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缺点。

二、阅读记叙文,完成后面各题:

(一)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已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已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已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吧。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

26.这段文字主要写孔乙已的悲惨境况,从文中找出词或词语分别来形容他的声音、脸

色、神态、离去的动作。

声音:_______________

脸色:_______________

神态:_______________

离去的动作:__________________

27.文中加点的句子是描写什么的?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描写孔乙已从破衣袋里取钱用了“摸”字,能否换成“掏、拿”,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对下面这句话的分析,哪一个更正确?(

别人说,“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已却道,“跌断,跌,跌……”

A.怕人取笑,不敢承认。所以说跌断的。

B.确实是跌断了腿,无法行走。

C.既怕丁举人,而又思想迂腐,爱慕虚荣,便说跌断的。

D.怕丁举人,又爱慕虚荣,怕人取笑,便说跌断的。

30.文中的“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都是修饰什么动作的?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文中结尾句写“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孔乙已)。”说他死了,

先用“大约”,后用“的确”,矛盾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2.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母亲的性格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文中第一个加点句子是_____复句关系?

答:___________

34.文中第二个加点句子是______复句关系?

答:___________

35.文中最后一句话是用______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说明文,完成后面各题:

(一)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哲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它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么的锐利,动作是那么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会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恨声。

36.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下列那一项(

A.松鼠不敢下水 B.松鼠的叫声

C.松鼠 D.松鼠的动作

37.第二行和第六行加点的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下列哪一种(

A.打比方 B.作比较 C.举例子 D.下定义

38.这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总是”、“有时”用得很准确,;简要回答它们在句中的

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①碑身在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②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的品质、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怀念和敬仰。③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④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39.这段文字依次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做了哪三部分的介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下面是对这段文字的意思进行的分层,

将分得正确的一组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

A.① ‖ ② ③ ④

B.① ‖ ② ③ ‖ ④

C.① ② ‖ ③ ④

D.① ② ③ ‖ ④

41.这段文字所说明的事物特征是(

A.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存。

B.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

C.具有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D.整个纪念碑的的造型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42.第④句所用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说明

四、阅读议论文,完成后面各题:

①人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呢?②天才是天生就聪明吗?③任何人从无知到有知,从没有才能到有才能,都要经过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的过程。④有的原先智力较弱、才能较差的人,由于后来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逐渐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会使智力和才能都得到提高。⑤相反,一些智力和才能获得较早发展的人如果骄傲自满,不再勤劳苦练,他的智力和才能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正是说的这个道理。⑦宋代王安石曾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方仲永,小时比较聪明,五岁就会写蛮不错的诗,由于后来没有受到教育,没有抓紧学习,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语文试题《语 文 试 卷 四》。⑧在他二十岁左右,王安石回乡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他已经完全是个平凡的人了。⑨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

43.本段文字的论点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本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 B.议论

C.对比论证法 D.比喻论证法

45.第⑦⑧句的表达方式是(

A.描写 B.议论

C.抒情 D.记叙

46.对本段的结构划分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7.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布衣:平民

B.卑鄙:低微而鄙俗

C.驱驰: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48.诸葛亮“由是感激”的原因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本段文字写诸葛亮由是感激,追随先帝的经历,开头写“臣本布衣……不求

闻达于诸侯”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题目:我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1.可先在题目横线上选填①“学会了”,②“盼到了”,③“成功了”

④“了解了他(她)”;也可填上别的词语或短语,然后作文。

2.写成记叙文,有适当的议论、抒情。

3.字数在600─800字。字迹工整,卷面整齐。

参 考 答 案

一、1.A 2.D 3.B 4.C 5.A 6.A 7.C 8.D 9.B

10.A 11.D 12.A 13.C 14.B 15.B 16.B 17.D 18.C

19.B 20.C 21.A 22.B 23.C 24.B 25.B

二、

26.答:极低;黑; 颓唐; 坐着用手慢慢走。

27.答:文中加点的句子是描写环境的,它的作用是渲染环境。

28.答:不能;“摸”表现孔乙已没有钱了,所剩无几,在残酷的封建社会中困苦地生

活着。

29.C

30.答:文中的这句话是形容“走”这个动作的,表现封建社会造成的人际间的

冷漠关系。

31.答:不矛盾。因为“大约”说明无人关心孔乙已,对他的死活说不准。

“的确”说明在封建社会的思想毒害下,孔乙已身受其害,外加对

他肉体上的摧残,他是没有生活出路的,肯定会死。

32.答:任劳任怨 性格和蔼 同情贫苦的人 自己很节省

33.答:并列.34.答:转折.

35.答:议论 是说明母亲优秀的品质对我的深远影响

三、36.C 37.B

答:

“总是“的作用是:表示“一向”、“一直”的意思,“总是”强调松鼠跳着前进是一贯的动作方式,而不是偶然的。

“有时”的作用是表示“不经常”、“很少”的意思,“有时”一词强调松鼠连蹦带跳是偶尔的动作方式.答: 40.D 41.D 42.C

四、43.答:论点是第三句。44.A C 45.D 46.D

五、

47.C

答:诸葛亮“由是感激”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49.答:其作用是衬托出诸葛亮本不求显达,受先帝之恩,

而愿追随先帝的原因。

六、(略)

推荐第3篇:初中语文试卷

学校

2012年秋季学期段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命题教师:审题教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用蓝、黑色墨水钢笔或蓝、黑色笔芯圆珠笔答题。

3、所有题目请在规定的答题卡上做答,否则无效。

4、请勿使用涂改液或改正纸,否则将扣卷面分。第I卷:选择题(共28分。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二、阅读理解(I)(18分)

(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7题。(6分)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8-12题。(8-10题每小题2分,11-1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七年级语文试卷共4页第1页第II卷:非选择题(共9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三、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12分)

四、阅读理解(II)(30分)

(一)文言文阅读。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一文,完成19-24题。(18分)

五、作文(50分) 25.题目:要求:

七年级语文试卷共4页第2页

2.

推荐第4篇:教育教学理论

1.数学是研究_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这一观点是由_恩格斯_首先提出的. 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4.从数学史上看,有理数的概念传入我国存在着翻译上的错误,其原意是成比例的数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的发现,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5._古典概型_是概率论发展史上首先被人们研究的概率模型,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_有限性、二是_等可能性_.

6.波利亚在其名著《怎样解题》中提出的解数学题的四个步骤是: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_;他认为“怎样解题表”有两个特点,即普遍性和_常识_性.

7.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至4世纪之间,古希腊人遇到了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三大尺规作图问题,这就是著名的古代几何学作图三大难题.请你简述这三大难题分别是什么?

三等分角问题:将任一个给定的角三等分.立方倍积问题:求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使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已知正方体体积的二倍.化圆为方问题:求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和已知圆的面积相等.

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知识与技能等四个方面对总目标进行了阐述.

(1)请写出其他三个方面目标的名称;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1 (2)请简述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1.马斯洛把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师生关系大致可以划分为专制型、自由型 和 放纵型 三种模式。 3.安德森根据知识的状态和表现方式把知识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和

程序性 知识。

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 赫尔巴特 撰写的《普通教育学》。

5.奥苏贝尔根据知识是否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性把学习划分为 机械型与意义型;根据学生学习形式把学习划分为接受型与发现型。

6.小学数学教学班级授课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全班上课、班内小组合作、班内个别教学、大班教学、小班教学。

7.《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课程总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8.《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标准有: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测量、图形与位置四个部分。

1.数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 2.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勒奈 笛卡尔被称为解析几何学的创始人。

4.1900年前后,在数学的集合论中出现了三个著名悖论,其中最重要的悖论 罗素悖论

,这些悖论触发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2 5.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支撑理论是建构主义,其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卡茨、维果斯基。 (填两个)

6.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 定量刻画 、逐渐 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7.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

主人 。

8、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

课题学习四个领域。

9、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0、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意思是:教学要面向全体,必须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 ;人的发展不可能整齐划一,必须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_、_发展性_,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①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②_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__;③_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_。

12.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已有原来的主导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__组织者__,学生探究发现的_引导者__,与学生共同学习的_合作者__。 13.例举三个以上适合课外学生数学活动的形式___数学手抄报、数学专题报告、数学小调查、数学演讲__ 14.古希腊的三大几何问题是 三等分角、立方倍角、化圆为方

15.数学史上三大数学危机是

无理数的发现、无穷小是零、悖论的产生

; 16.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数论中的命题“1+2”,这个命题的具体名称是

3

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 ; 17.把实数表示在数轴上体现了

数形结合

数学思想;

(二)简答题

18.请你说出几种数学思想方法(至少三种),并就其中一种思想方法举实例说明。

答:化归思想、从特殊到一般思想、建模思想、算法多样化、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极端化思想……

19.简述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什么?

答:(1)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2)培养学生将问题情境数学化的能力;(3)养成学生关注情境问题的数学本质和数学特性,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视角关注问题、审视世界的思维习惯;(4)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1.爱因斯坦曾说:“大多数教师的提问是浪费时间,那些提问是想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其实真正的提问艺术是要了解学生知道什么或能够知道什么”。结合你的教学观,谈谈你对爱因斯坦这段话的理解。

答:(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所谓“知道什么”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能够知道什么”就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从而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在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

4

21.“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这一结论在苏科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八上的《1.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以及九上的《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都有所出现。请你结合教学实际,简述课本上八上和九上分别是如何引导学生得到这一结论的,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和这样安排的意义。

答:八上从图形变换角度出发,利用轴对称性,通过图形变换,想象、类比、归纳得出结论,重点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九上是从证明的角度出发,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有相对严密的逻辑体系,重点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两者的区别是:出发点答:八上从图形变换角度出发,利用轴对称性,通过图形变换,想象、类比、归纳得出结论,重点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九上是从证明的角度出发,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有相对严密的逻辑体系,重点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论的方法不同、对学生能力要求不同。联系是:几何直观、合情推理是逻辑思维、演绎推理的前提和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与发展。

这种安排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搭建思维脚手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螺旋上升

5

推荐第5篇:教育教学理论

教育教学理论

http://www.daodoc.com/user3/shanghaijiaoyu/archives/2006/1352807.shtml 1.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摘要)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巴班斯基说,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一般定义。为了澄清在教学过程最优化概念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他还多次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论述。

首先,“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其次,“当谈论最优性时,必须强调指出,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泛泛地谈理想,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第三,“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一种什么新的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

第四,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则组织师生的活动时,“不单纯是提高它的效率,而且是要达到最优的,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

巴班斯基认为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社会、心理、控制三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即教育目的和内容,心理因素即师生双方的动机、注意力、意志、情感等等,控制因素就是教师对教学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和计划的调整以及学生的自我控制。这三个方面的最佳统一,也就是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境界。换句话说,所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所谓教学规律,就是指按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教学这一系统与其内的子系统以及与其外的大系统之间的各种联系时所得到的规律性的结论。

形成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规则”三个层次的、操作性渐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控制体系,成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重要特色。

巴班斯基认为,上述控制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及其他人文学科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研究本身的深入,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也会有所进展,相应的教学原则和规则都会有所更新。 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指“从一定看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效果标准指每个学生于某个时间,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水平;时间标准指师生应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文件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为使教学过程符合上述标准,他根据辩证系统的方法,对教学过程的因素进行了新的划分,包括社会(目的、内容),心理(动机、意志等)和控制(计划、调整)方面。他对教学过程的环节亦做了新的划分,制定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体系。具体来讲,他提出了最合理的课堂结构、十大教学原则和六项实施办法。巴班斯基认为,应按下列顺序安排课堂教学:提问→讲解→巩固→检查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概括这些知识并使之系统化。他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视教学原则为一系统,它所包含成分即每条原则。十大原则在实际运用时,必须相互联系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最优作用。其六项实施方法是:①综合考虑任务,注意全面发展;②深入了解学生,具体落实任务;③依据教学大纲,分清内容重点;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方法;⑤采取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⑥确定最优进度,节省师生时间。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一种教学的方法论、教学策略。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它作为一种教学上的优选法,最优化并不是最理想的,其结果应根据具体的条件和实际的可能性来评价。因此,最优化的概念是相对的,并非固定的模式或标准,每个教师都可致力于自己的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具体实施程序由以下六个步骤组成:①教学任务的具体化;②选择一定条件下最优组织教学过程的标准;③制定一整套该条件下的最优手段;④尽最大可能改善教学条件,以实施选定的教学方案;⑤实施规定的教学计划;⑥根据选择的最优化标准,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果。 2.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摘)

布鲁纳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原理,借鉴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学科基本结构理论。他围绕“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么教”这样几个问题,系统阐述了其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观点。

关于教学任务教学的任务是什么?这是教学论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因为它将决定教学过程的内容和方法等要素。布鲁纳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使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获得智力的最大发展。他说:“我们也足可以把追求优异成绩作为教育的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追求优异成绩这个说法指的是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是,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他强调,教学既要探求向优秀学生挑战的计划,同时也不要“破坏那些不很幸运的学生的信心和学习意志”。教师的任务除了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之外,还应该尽可能使学生在结束正规的学校教育以后能够独立地向前迈进。

布鲁纳指出:“学生学到的观念越是基本,几乎归结为定义,则它对新问题的适用性越宽广。”

他指出:“任何学习行为的首要目的,应该超过和不限于它可能带来的兴趣,而在于它将来为我们服务。学习不但应该把我们带往某处,而且还应该让我们日后再继续前进时更容易。”

关于教学过程:

布鲁纳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表演式再现表象阶段或动作表象阶段,也称“前运算阶段”,年龄在一至五六岁。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依靠动作对付外部世界,缺乏逻辑思维能力,行动调节主要依赖于直观。第二阶段是肖像再现表象阶段或形象表象阶段,又称“具体运算阶段”,五六岁至10岁左右。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借助经验的意向解决问题,开始产生逻辑思维,但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形象支持,其心理运算还处于低级阶段。第三阶段是象征式再现表象或符号表象阶段,又叫“形式运算阶段”,10岁到十四五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有能力对某些具体观念加以形式化的或公式化的表达,但其心理运算能力还比较薄弱。特别是知识的贫乏束缚住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扩大知识范围,提高知识水平,将十分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

关于教学方法:

布鲁纳认为要掌握一门学科,不但要掌握其基本结构,还要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因为要真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取决于合理的教学方法。他强调,必须把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提倡在学习学科基本结构时广泛使用发现法。

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限于那种要求人类探究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人是作为一个主体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的,不论是认识一个式样,还是掌握一个概念;不论是解决一个问题,还是发明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人主动地对进入感官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思维和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应使用讲授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消极状态,而应该是假设式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和信息,亲自去发现应得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

布鲁纳认为,“发现”的目的在于创造新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发现学习的目标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他认为,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就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学习学科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步骤的学习方法。其基本程序一般为:选定一个或几个问题→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说→对假说进行验证→做出符合科学的结论→转化为能力。

按照布鲁纳的观点,发现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可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但这种训练有两个条件,一是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使学生整理和改造;二是保留着结论和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利用某些原理让学生寻找出问题的新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的训练,学生的智力就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布鲁纳认为,教师运用发现法要根据3个要素进行指导,一是应使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遇到问题时,要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研究问题;二是要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和组织信息,使解决问题的路线和范围缩小,增加解决问题的“限定度”和“明确度”;三是解决问题要有耐心和探求。

此外,要使发现法学习能有效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有外在和内在两种。外在动机一般是以条件反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布鲁纳认为,人类复杂的学习活动是不可能以一般的古典的条件反射来说明的,利用赏罚等外部动机刺激、引诱儿童的方法,其效果有限,也不能保持长久。真正的学习应当是内在的。真正的内部动机应尽可能建立在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积极主动的兴趣上。要使学生形成内在动机,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习本身上来,重要的手段就是教师要把教学工作做好,要使教学过程积极化。教师要使教的东西值得学生学,并且善于利用社会上提供的外来刺激(教育机会的扩大、升学率的提高等),使学生更多地卷入教学过程;教师要把教学看成是引导学生发明创造的行动,要努力把想要传授给学生的东西变成学生自己思维的对象。

评价: 布鲁纳提出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强调发展学生智力,重视逻辑思维和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强调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成为结论和规律的发现者;论述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可能性,以及十分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等思想,都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直接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以课程革新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运动。但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学科结构理论指导下的以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的下降。布鲁纳本人在1971年发表的《教育过程再探》中,也公开承认改革的失败。当然,改革的失败无疑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布鲁纳教育理论自身的缺陷,同样是导致改革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推荐第6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篇1: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教学智慧的实践。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是体现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演练技艺、展现知识的过程。以前语文教师的教学都是一板一眼遵循课本知识,而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搜集大量事例并以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

2 教学体会

2.1 加强教师修养,增强教师创新能力。

都说初中孩子最擅长模仿,教师的道德风尚、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柯瓦列夫说:“儿童从小就把自己的老师看成是他们要努力学习的道德模范。所以,教师的道德面貌就起着这样重要的作用,他在课堂内外,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给学生作出的榜样。”教师必须自觉加强道德理论学习,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大胆探索,不断丰富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2 科学使用教材。

遵循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新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以社会生活为主题阐述理论观点,生活化学科知识,使知识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以体现,使语文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说服力增强。因此,关注过程和凸显观点是新教材内容的体现方式。由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出发,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能够体验、感悟,最终回归到学生生活,也拉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很强可读性。刚开始新教材不能够适应,笔者曾走到两个极端教学模式:部分教师由于受旧教材编排学科知识逻辑思路的影响,开始接触到新教材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的编排思路时,感觉很零散、很感性,不成知识体系。不由自主地在上课时按旧教材的模式教学,导致学生听不懂,课堂效果也很差,为此,笔者感到困惑苦闷,结果转向依据并照搬新教材,一段时间过后,教材内容进度缓慢,笔者感觉按部就班照搬新教材,教学任务在规定课时内不可能得到完成,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笔者意识到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应当依据新课标的理念,让教材成为文本并对其进行编辑。

2.3 挖掘人文内涵,体现人文价值。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教育曾一度极力追求科学化,在教学和教学评价中过分追求客观性、确定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自然科学靠拢,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尤其是在中考压力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度地进行理性分析,追求机械化的答案,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当然,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标准化教学是有一定必要的,但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从学生未来的发展上看,这样的教学理念无疑背离了语文教育的特点,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伤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毕竟,语文是人文学科,理性化、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挖掘出语文的人文价值,也就不能充分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广大语文教师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2.4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我们力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3 以学生为主体,接受先进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的普及,许多教材内容出现了大幅度改动,但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却没有随之改变,仍然是“穿旧鞋”,在课堂上以自己为中心,对学生“一刀切”。这样陈腐落后的教学模式显得与现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格格不入,教师教得疲倦,学生学得枯燥,味同嚼蜡,从而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效率极低。语文教师应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不应是一个只顾眼前分数、不顾学生能力发展的“近视”。教师要逐渐将自己的主体地位让位于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只有通过课堂中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才能使学生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取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如对在阅读过程中涉及到的不同层次的、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问题,可以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可在小组讨论中不断补充、更正、完善,一些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能马上解决,教师可参与进来,引导学生细细研讨。 总之,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探索、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篇2: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上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刚结束的九年级教学相比,七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我好好反思。我们都知道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

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我意识到: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 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 否定‘ 课本中心’” 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 新意”“ 创新” 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 大胆的说” 进而“ 编造的说” 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课前、课中、课后的一系列反思,就没有精彩的课堂教学,就没有不断成长的生命活力。只有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教学质量才会不断的上升,幼小的学生才会茁壮成长。

篇3: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创造广阔的学习体验空间,从中积极挖掘、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发表个性化看法。

一、点拨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装的主体情感受,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特别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有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学习才会有成效。创设情境地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兴奋点。在教学中,我常有联想、比较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刚一接触课文时,他们面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为了让学生领会诗中豪迈壮阔的意境和苏轼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学生们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头画面: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激起千万朵浪花 .这一雄浑形象可感的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国演义》中片头的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将它与课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推荐第7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二十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要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课时内容具有灵活性,这就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要立足于人的培养, 我认真反思了本学期来的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对每一位学生要有信心,尊重每位学生,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要借助于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的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另外,教师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信心,鼓励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进步,要意识到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要照顾到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学生回答是错误的,比较片面的,我们也不应完全否定,而是要热情鼓励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充满信心,从而提高自己语文阅读的质量。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教科书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内容,由于地方、学校、教师参与开发,将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语文课程体系,由于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三)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教学中只起着主导作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应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不应是教师一味讲解,课堂应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这样语文课堂的氛围才能活跃起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灵活多变,启发式教学,不让学生感到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的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有: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以更科学的更合理的教学构建精彩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推荐第8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现将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任职以来,我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端正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为人师表,做受人尊敬的,不辱神圣职业的人民教师,为共和国的建设培养后备人才,且呕心沥血,一如既往。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政治思想上追求上进,与周围人们的关系融洽,尊敬领导,对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都能乐意接受,从无怨言,我尊重同事,团结同事,乐于助人,能关心、爱护学生,同时也得到学生的尊敬,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我的满意率均达 100% !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积极下班参加班级的劳动,学校教职工会议及全校师生大会和教研组的业务学习我从未缺席。学校安排的晚上下班辅导,我很少缺席。我遵纪守法,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对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均能积极完成。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在教学工作中,始终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这恰好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能够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发挥专业特点,此阶段恰好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期,不得不思考着我们的教育方向与成果。于此,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把语文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我校组织了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反思,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是我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的。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在教学中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在教学中,搜集生活中的一些语文问题并结合书本知识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并尽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把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此看到工作成效,确定自己的教研课题为《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并不断研究、探索,并向其他教师学习和交流。

在这几年中,因担任初中教学工作,工作的性质是培养社会后备劳动者和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人才,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质量是工作的重点,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必须了解好每一位学生的状况,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够向最好的方向发展。在工作中,看到学生应考繁重的课余负担,我下决心减轻学生的负担,走轻负担,高效率的路子,在复习过程中,自己先翻阅大量的资料,从中精选题目尽量避免学生做重复性的题目,并且做到知识化,目标化,中考题形贴近化,使学生既能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又能提高成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工作上,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能经常专研教材,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上要质量,课后我能及时批改作业,能经常下班辅导学生,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作为中年教师,我能经常虚心地向老教师学习,在教学上请他们给予指导,并能经常听他们的课,从老教师那里我得到了不少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平时的测验、段考、期考中,我所教的班级的成绩在年级中都名列前茅。 2001至2002学年度、2002至2003学年度我所教的初三语文在中考中分别取得优异成绩,人均分在全乡三所初中名列第一!。从2000年到现在我所授的语文学科在期终学校组织的统考中都居全年级第一。同时我指导的学生多人多次获县以上的奖项,我指导的丁玉香同学2001年7月获安徽省青少年“崇尚科学,传播文明”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三等奖;我指导的张天姐同学2002年12月获枞阳县青少年“崇尚科学,传播文明”读书教育活动征文三等奖;我指导的丁飞超同学2004年12月获枞阳县青少年“奋发有为建小康”读书教育活动征文二等奖;我自己也分别在《安庆日报》、《红三环》报、《枞阳杂志》上发表文学习作几十篇。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努力处理好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我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乡交流和推广;论文《素质教育下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2001年获安庆市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创新能力》2004年获安庆市论文评选二等奖;在《中国教育报》教育教学征文中荣获一等奖;2005年4月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语文教师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001年、2002年分别被评为“金社乡教坛新星”。

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能经常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了解学生的思想,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在班级管理上做到了严和细,在学习、纪律等各方面,我带的班均是较好的,2000至2001学年度、2002至2003学年度、2004至2005学年度三次被评为乡级“先进班集体”;2001至2002学年度我任初三(1)班班主任,该班同年被评为“安庆市先进班集体”;2003至2004学年度我任初一(2)班班主任,该班同年被评为“枞阳县先进班集体”。各学期班主任工作评定中我都被学校评为“优秀”等次。在我不断进步,在我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我将会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不断改变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使自已教育教学水平能够更快地得到提高。

荣誉与成绩永远是过去,为确保自己的素质不落后于时代,自己的业务进修从未中断过,市县组织的学习与考试都是积极面对,每次都以优异的成绩过关,平时积极向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并不断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和文献,力争提高自己的素质。

回顾过去,为取得的成绩和付出的辛勤劳动而感到欣慰,看到培养的学生成人成材更值得骄傲。同时也看到自己工作的许多不足,总结过去,放眼明天,脚下的路依然曲折,肩上的胆子仍然沉重,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为了祖国的明天,我还要做我能做到的事情。

推荐第9篇:中小学教师进城竞聘教育教学理论试卷

中小学教师进城竞聘教育教学理论试卷

一、不定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号前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70分)

( a )

1、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的知识和智力与教学效果表现出 的关系。

a、低相关 b、高相关 c、中等程度相关 d、没有相关 e、反比例

( c )

2、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力的

a、分散 b、转移 c、分配 d、范围 e、分心

( c )

3、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的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e、对比性

( ce )

4、“一题多解”属于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敛思维 e、求异思维

( e )

5、能力发展和知识、技能掌握的关系是

a、同步发展 b、能力发展快 c、能力发展慢 d、能力与知识技能无关 e、以上都错

( abc )

6、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隐性知识 e、显性知识

( a )

7、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e、经济和教育没有必然的关系

( abc )

8、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 体现。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e、直观教具

( cd)

9、新课改强调

a、“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b、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c、师生共成长

d、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e、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cde )

10、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1

a、讲授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e、实习作业法

( bcd )

11、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

a、接受学习b、自主学习c、合作学习d、探究学习e、机械学习

( abcde )

12、教学组织形式有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现场教学 e、课堂教学

( abcde )

13、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 原则

a、客观性 b、全面性 c、指导性 d、科学性 e、激励性

( abcd)

14、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有

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b、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

c、各种书面作业 d、各种实际作业 e、各种体育活动

( abcde )

15、“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说明学生

a、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 b、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c、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d、学生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e、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

( abcde )

16、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坚持

a、爱与严格要求结合 b、爱与尊重、信任结合 c、全面关怀学生 d、关爱全体学生

e、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 abc )

17、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c、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d、因材施教 e、教师的“教育机智”

( abc )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d、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e、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

( a )

19、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六艺”是指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语、数、外、生、地、史 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师说》、《论衡》

e、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

( ace )20、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是指

a、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 b、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d、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e、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 cd )

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理论即

a、强化理论 b、刺激一一反应理论 c、潜意识 d、人格三分法 e、社会学习理论

( ad )

22、注意具有 等特性。

a、指向性 b、稳定性.c、紧张性 d、集中性 e、持久性

( abcd )

23、衡量记忆力好坏的标准有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e、深刻性

abcd )

24、思维过程可概括为 等过程。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与分类 c、具体化与系统化 d、抽象与概括 e、判断与推理

( bde )

25、下列对气质的看法,正确的是

a、多血质最好 b、气质无好坏 c、气质影响人的工作成就 d、气质主要是遗传的结果

e、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

( cde )

26、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应从 三个维度去考虑。

a、言语 b、技能 c、操作 d、内容 e、产物

( abc )

27、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差异。

a、类型 b、发展水平c、表现早晚 d、操作技能 e、创新能力

3

( d )

28、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种现象叫做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效应 d、晕轮效应 e、成见效应

(e )

29、长时记忆主要以 编码为主。

a、物理特征 b、形象特征 c、听觉 d、视觉 e、意义

( abcd )30、心理学研究认为,遗忘的原因可能是

a、记忆痕迹的消退 b、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扰 c、受到压抑 d、提取的线索不明显

e、“先快后慢”

( ade )

31、心理学认为,无论何种问题都具有三个特点,即

a、问题的初始状态 b、问题的提出 c、问题的假设 d、问题的目标状态

e、从原始状态到目标状态转换的一系列认知和操作

( e )

22、知识与智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a、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高 b、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低

c、知识与智力无相关 d、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前提 e、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 bcde )

33、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等范畴

a、各科内容学 b、研究性学习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e、信息技术教育

( c )

3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d、已经发展的原有能力

e、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 c )

35、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知识(广义的)和技能的关系是

a、知识与技能是同质的概念 b、技能是能力的表现,而知识不是

c、技能可以用知识来解释 d、知识可以用技能来解释

e、知识和技能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简答题(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本题10分)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请你描述一下教师的新角色。

三、分析题(注意:①请你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所掌握的理论对

所列的现象进行分析;②请根据自己的类别选做相应的题目。本题20分)

●小学老师必答题

“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像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可居然被判为零分。 “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了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老师愕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释:“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极现实的回答。可是,老师也断然认为不对。

请你分析:①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类似上述的情况?

②老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初中老师必答题

这是某中学初二年级的上课情景: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台录像机,正播放着发生在一个晚上的酒后驾车事件。每个学生的桌子上放着一本小册子。小册子里有关于这次事件的报告和一个写了他们姓名的“检查员”卡片。张老帅称同学们为市律帅办公室调查员,要求他们负责调查这起酒后驾车事件。学生们有5天的时间去复查已有的证据,并作进一步调查,然后他们必须给市律师办公室提出一份起诉书,并把他们的结论通知给新闻界。

请问:①这是一种什么学习方式?

②这种学习方式有什么好处?

③应怎样组织学生进行这种学习?

●高中老师必答题

下面是c博士与y老师在一次评课时对话的片断:“总的来说,y 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堂好课,假如黑板上的5个粉笔字不写的话,这堂课更好„„”还没等我的话说完,y老师就接着说:“c博士,你的意思是说我的粉笔字太差了!?我自己知道,所以后来我就用胶片投影了。”

我说“:那你为什么还要写这5个字呢?”她说“:你们评课标准不是有一条‘板书’吗?”我一听愕然了,„

请问:①c博士为什么愕然?

5

②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应怎样充分发挥自主价值?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

2、c

3、c

4、ce

5、e

6、abc

7、a

8、abc

9、cd

10、cde

11、bcd

12、abcde

13、abcde

14、abcd

15、abcde

16、abcde

17、abc

18、abc

19、a 20、ace

2l、cd

22、ad

23、abcd

24、abcd

25、bde

26、cde

27、abc

28、d

29、e 30、abcd

3l、ade

32、e

33、bcde

34、c

35、c

答案要点:教师的角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只要言之有理,表述的方式或用语可以不同)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4.教师是研究者

5.教师是专业工作者

答题要求:无须答完全部要点,关键看答题思路,即是否正确理解新课程的理念。

答案要点仅供批改试卷时参考。

●小学老师必答题答案要点:

①传统教学中老师只能考虑标准答案,缺乏自主性。这是传统考试制度的不良影响;传统课程只重科学,远离生活;只重知识、技能,轻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评价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价值,忽视儿童自身的经验:

②新课程评价应该是发展性评价。

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为了

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应该是“泵”,而不是“筛子”;

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6

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

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评价要带有激励性,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

●初中老师必答题答案要点:

①这是“探究学习”。

②探究学习的好处主要表现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注意

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意愿,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

其次,探究学习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面对问题:确定探究的主题,提出假设

第二阶段,询问与调查:搜集信息,进行论证

第三阶段,建立解决方案:通过多种形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第四阶段,总结汇报:回顾、讨论、总结、扩展、激励等。

●高中老师必答题答案要点:

①y老师按评课标准上课,而不是根据教学目标考虑教学策略。

应该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而不是学生为老师完成上级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手段等。

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无法真正体现自己的专业智慧,怎能不让人愕然、困惑?

推荐第10篇: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语文试卷分析

宁阳二十一中刘钦在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现对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中语文试卷作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此次命题坚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原则。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

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据,本着强调积累、突出读写、鼓励创新的原则,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性。从学生身心实际出发,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摒弃了死记硬背的考题,多设置了综合运用题及开放性试题,以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命题反映了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对今后我校语文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试卷满分为120分,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选择部分(50分),第二部分为主观表达部分(70分),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1.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注重沟通课堂内外。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6—7分),内容取自课内篇目及教材推荐的课外背诵篇目。对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碎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淡化了对知识的识记要求,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语言运用试题材料的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连,这些题结合生活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把语文课程资源与生活对接,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积累与运用”单独设题,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提醒大家淡化知识并非不要知识、忽视基础,而是不要死记硬背知识,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运用。

2.文言文阅读重课内阅读考查

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考查。

3.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律从课外选取,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

选文是完整文章,注重考查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基本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引导语文阅读教学向良性发展。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品味具体语境中词句意义和作用,

根据提供语言材料筛选信息和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等内容,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理解、感悟、筛选、鉴赏、思辩、评价等能力

4.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自由发挥。

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基本没有审题障碍,选材范围宽阔,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写作提供了自由的选择余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对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思维活跃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

5.加强了对学生书写能力的考查。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汉字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文化和精神,热爱汉字、写好汉字是学生的应尽职责,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具体体现。为引导大家重视书写,七年级试卷第六大题即为“6分”的书写题,而且在作文评分标准中都强调了“凡书写规范、工整,评卷时可有等级分别。”这就提示教师要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平时教学中对学生书写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并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卷面成绩看,作文成绩最好,现代文阅读得分率次之,客观性试题得分不一。综观答题情况,学生暴露出如下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运用能力不强。

一些学生背诵效果不好,默写不准确。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强,仿写、说明一些基本知识还不会在语境中实际运用,没有转化为能力,缺乏语感。

2.文言文词语积累不牢固,对篇章内容理解肤浅。

对文言词语的含义把握不准确,如解释“走”的意思,很多人答错而正确答案应是“跑”。对文言文篇章内容理解、赏析能力不强,只会死记硬背,遇到活题不会变通。

3.现代文阅读缺乏语言理解感悟能力。

4.作文缺乏个性。

许多学生作文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去甚远,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一是审题意识淡薄,主题不鲜明。有些作文中心不明确,还有些作文不在话题范围之内。二是选材范围狭窄、不新颖,编造材料、套用成文现象突出。一些学生平时只读课本,课外读书很少,文化视野狭窄,腹中空空。不少学生开头套用了作文题中现成的提示材料,,或全文就是把提示材料扩写了。写记叙文,许多学生选材平淡、陈旧,缺乏真情实感,没有个性,感染力不强。三是不能把握文体的基本特征,有些学生作文没有文体,出现了“四不像”的杂货摊式的作文。四是语言苍白,缺乏文采。说明平时学生语言积累少,词汇量小,文化底蕴不足。

5.一些学生语文基本功较差。

一是答题时审题不清。审题不认真,浮光掠影地读题后,便草草作答,结果答非所问。二是错别字现象严重。

三、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答题中暴露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以上试卷分析,结合平时听课调研所知,语文教学主要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阅读教学,方法不当。

语文阅读课时最多,但实际上一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不强,考试中阅读理解也最拉分。究其原因就是教学方法不当。教师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资源,而不是将教材当成学材,当成很好的例子,真正用好教材,实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迁移。这势必导致学生没有学会阅读方法,当遇到一篇新文章时感到无从下手。而且教师上课有时死扣教材,就课论课,不能激活文章中蕴涵的人文性,不能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旁征博引将新旧知识融

会贯通,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语文感到索然无味。

2积累运用,抓得不实。

3.题海战术,缺乏指导。

在实际中,教师布置作业时无论练习册质量如何,往往是让学生将一本练习册从头做到尾,很多课堂练习也并未经过筛选。让学生跳进题海,而教师却跳出题海,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学生整天埋头大量做题苦练,甚至重复做题,磨掉了学习兴趣,失去自我,变成做题机器。

四、改进建议

期末语文试卷的命题特点及所体现的命题导向,对今后的教学有鲜明的指导意义,而学生在答题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按其要求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今后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阅读教学的规律,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统一起来。

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局部——整体的一般规律,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思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其次对局部的语言重点进行品味、探究,对语境中重要词句表情达意的妙处进行体味,对精彩、重点段落进行研读理解,最后再回到整体提升学生的认识,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鉴赏和评价。同时教学中还应随文强调字词等基础知识及文体知识,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掌握。总之,教学中既反对脱离对语言的感受、理解直取内容、直取思想、直取感情的做法(只注重文章写了什么,而忽视怎么写的),也反对脱离文本和语境,只重孤立地、集中地进行字、词、句、章、语、修、逻等知识教学的做法。一定要把两性有机融合,从人文内容切入激活工具的应用,从工具应用的角度切入负载的人文内容。

2.给足学生品读文本的时间,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

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读进去,才能进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学生静心读书是教学之本,而教师对文本的分析只是枝叶。我们要把读(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用读来穿针引线,带动课堂。既要根据不同文体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又要明确每次读的任务,使读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层次性、实效性。教师要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如默读,既要教给学生概括要点、理清行文思路、揣摩语言、感悟思想感情、鉴赏评价的方法,又要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动笔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这样,通过多次的阅读实践,学生才能具有阅读能力。要坚决摒弃让学生死记硬背字音、词义、段义、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及习题答案的徒劳做法。

3.改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打破僵化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低效做法,代之以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渐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采用合作讨论式教学时,讨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学生分工明确,同时老师要及时调控和导引,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创见,又要通过适时引导,把偏颇的问题引向正轨,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4.要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

作文教学既要摒弃只讲写作知识、技法的做法,又要摒弃不给以具体指导,让学生盲目写作的做法(只布置作文题目,不给指导、批改、讲评)。要联系生活指导学生作文,让学

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闭塞状态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注意观察生活,细心感悟思考生活,积累生活材料,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应多让学生自主拟题,鼓励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命题时要考虑题目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张扬个性。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感,把握不同文体的写作要领,明确各种表达方式的基本要求。要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还要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写日记、书写规范等习惯。

5.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摒弃过去以教教材为教学目的,把教科书(甚至课文)当成惟一教学资源,死抠课本、就课论课的做法,树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课堂上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延伸拓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要注重选些时文、美文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迁移能力。更应打通课堂内外,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源泉。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丰富文化积累;另一方面要认真上好“综合性学习”课,结合此类课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开展办刊、朗诵、演讲、辩论、读书汇报、调查访问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同时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文,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遇。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要勤于钻研,积极探索,不断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研究型教师,为我校语文学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1篇:初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沙洋县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大赛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1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绯红fěi 驰骋 xìn 浩浩汤汤..chéng 挑衅..shāng B、荣膺怒chēn 愧怍.yīng 恣睢.suī 嗔..zuò C、文绉绉默jiān 挑剔怆幽邃qiāo .zōu 缄..tī 悄.D、遒劲qiú 哂笑 shàn 娴熟xián 广袤无垠mào ....

2、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

A、流言飞语 不可明状 油光可鉴 心无旁骛 B、相辅相承 故弄悬虚 诚惶诚恐 正襟危坐 C、戛然而止 惟妙惟肖 略胜一筹 冥思遐想 D、莫衷一是 头晕目炫 沧海桑田 花团锦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看到屋里爬出一只蟑螂,胆小的王敏歇斯底里地叫了起来。 ....B.这个地方持续了几个月的干旱,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C.这道难题像堡垒,我第一次没攻克,于是卷土重来,第二次终于攻克了。 ....D.“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讨论。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 B.能不能解决好民生问题,是衡量我党执政能力高低的试金石。 C.老师的教育,使我提高了认识。

D.学生提高听课质量讲究三忌:一忌不可开小差,二忌不动脑筋,三忌不做笔记。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童年》中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她有着圣母一般的伟大胸怀,但是对阿廖沙的两个舅父过于溺爱。 B、《童年》中外祖父是苏联小市民阶层的典型。他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但对阿廖沙也充满爱心。

C、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 D、蜘蛛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6—9题(12分,每小题3分)

最佳饮料——白开水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

语文试卷共7页第1页

赢得了青少年的青昧,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任何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②众所周知,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因此,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③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的1/10,又是纯净水的10倍。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300毫升/升,自来水为20-30毫升/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升/升。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

④其他的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瘦弱。饮料中的果糖会阻止人体对铜的吸收.引起贫血等病症。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在体内蓄积,会干扰多种酶的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再者。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不容易很快从胃肠排空,而是较长时间存在于胃肠内,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同时还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另外,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加以净化后的纯净水会失去如镁、锌、铁、硒、碘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纯净水,人体便会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不利。

⑤那么,如何科学地饮用白开水呢?首先要注意喝水时间。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最好在两顿饭中间适量饮用。其次要掌握喝水的量。成人每天需500~3000毫升,要一次性将一整杯水喝完,这样有利于身体真正吸收;最好每隔l~2小时喝一杯,不要等到有口渴感觉时才饮水。再者要喝新鲜开水。饮用水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会上升,可转换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将水加热到100℃并持续沸腾3分钟,等降温到30℃以下后最适合安全饮用。而生水、不开的水、重新煮开的水、千滚水(反复煮沸的水)、蒸锅水(蒸馒头等的剩锅水)和老化水(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等,是绝对不可饮用的。

6.对本文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最佳饮料,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从医学角度讲,喝白开水比喝任何饮料对生理健康有价值。 C.白开水确实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啊。

D.第④段中“一般”可以用“大多”替换,但不可删掉。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科学角度来看,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B.只要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就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C.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其他饮料的人,一定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 D.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

8.为什么说白开水是生活中的最佳饮料?下列选项中回答不正确的是(

语文试卷共7页第2页

A.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

B.它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

C.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很容易透过血红蛋白细胞,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D.白开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是最适宜的。

9.能够直接回答“其他饮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不利”原因的选项有(

A.第③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白开水是对人体来说最适宜的饮料。

B.饮料中糖分和热量偏高,过量饮用会引起肥胖或渐趋瘦弱。 C.饮料中的电解质会降低食欲加重肾脏负担。

D.生水、不开的水、千滚水、蒸锅水和老化水等,是绝对不可饮用的。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州,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己定,兵甲己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将军既帝室之胄 胄:后代

B.箪食壶浆 箪:名词,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C.以伤先帝之明 以:以致 D.夙夜忧叹 夙:早上

1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既帝室之胄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伤先帝之明, ..C.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州 当奖率三军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兴复汉室”。 B.“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天下计”,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C.甲段中诸葛亮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顺序是:巩固荆、益基地;结好孙权,搞好外交;搞好内政;安抚边境各民族;选择时机,出兵北伐。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89分)

四、古诗文阅读题(13分)

语文试卷共7页第3页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①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共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渔家傲》一词的感情基调是 。上片写景,描写 ,以一个“ ”字统领全部景物。。(3分) (2)说说“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传达出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15.古诗词默写填空(4分)

(1)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2)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3)共看明月应垂泪, 。(白居易《望月有感》) (4)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武陵春》中把“愁”写得更有分量,想象新奇而生动的句子是: , 。

五、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6—19题(16分)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刘墉) 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②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

语文试卷共7页第4页

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节选自《刘墉精品书坊·花季卷》

16.本文采用了 人称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7.结合具体语境和自己的理解,完成下列题目。(4分) (1)从文章的第①段可以看出,引起刘墉为女儿焦虑原因是:

(2)第②段中作者化用了两句孔子关于“学”“习”“思”的话,请你写出与此相关的孔子的话的原文。

18.作者在文中要女儿怎样“做个快乐的读书人”?文中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4分)

19.作家刘墉喜欢读书,也善于读书,他在文章中提到的“精读”、“浏览”,是一般人常用的读书方法,相信你也拥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读书方法,请你向大家推荐推荐你的读书方法?(3分)

20.在平常的读书活动中,你也没少积累各类名言,请写两条你喜欢的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2分)

六、综合性学习(10分)

21.网络跟帖(3分) 班里开展“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围绕“国粹京剧的未来”在班级网页上以跟帖形式畅所欲言,请你拟写一则,谈谈你的感悟。

语文试卷共7页第5页

2楼: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我们应该保持京剧的原汁原味,保留本民族的特色,不能随意破坏传统。

3楼:京剧唱词咿咿呀呀,真不知道唱了些什么,在快节奏的信息社会,太显落后了,恐怕很难有发展。

4楼: 22.有时,良知在是与非之间徘徊,良知在善与恶之间游走,结合下面报道的内容,补充下联,可宽对。(2分)

《眉山日报》报道:东坡区某妇女从银行取出一万元钱后,准备捐肾救女,却遭抢劫,妇女拼死护钱,被歹徒狂砍数刀,身负重伤。歹徒被捕,得知被害人已经不能为身患尿毒症的女儿换肾时,悔恨万分,决定要捐出自己的肾挽救被害人的女儿。

上联:母亲挺身救女惊天地

下联:

23.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不超过60个字)(3分) 某校在学校礼堂举行“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的主题演讲比赛。比赛进行到一半时,不少同学在下面讲小话,影响了会场秩序。徐荣作为演讲比赛的主持人,她对大家说:“

”徐荣说完后,会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24.3月下旬,荆门第七次举办油菜花旅游节。请你用对联的形式为油菜花旅游节拟写一条旅游推介词。

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合体,琅琅上口。(2分)

七、写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有两个人做生意折了本,仅剩一文钱,万念俱灰。突然,其中一人灵机一动,说:“我们可以用一文钱买几张彩纸,再捡些树枝,做些小玩具风车拿去卖。”果然,小风车很快便销售一空。以此做本钱,几年后,他俩成了富翁。

遭遇困境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但困境并不等于绝境,因为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能接受挑战,就一定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困境也是一种激励,一种机遇,抓住机遇,就是成功的开始。

请以“走出困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长林中学 陈大珍)

一、基础及运用10分

1.B 2.C 3.A 4.D 5.B

二、说明文12分

6.A 7.A 8.C 9.B、C

三、文言文9分

10B.11.C

语文试卷共7页第6页

12.C

四、古诗文13分

13.①果真能够做到这样,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王朝就可以复兴了。②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14.(1)慷慨悲凉、意境壮阔

塞下秋景

异 (2)写出了将士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但还未建功立业,无法还乡的惆怅心情,也有对朝廷软弱的愤懑。15.略

五、阅读16分

16.第二

亲切自然,语重心长,很有感染力。17.(1)女儿为参加读书比赛而囫囵吞枣地读书(意思对即可。)(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爸爸是个教子有方,重视培养孩子实际能力的人。19.本题为开放性的试题,意思对即可。示例:我向大家推荐的读书方法是边阅读边做摘抄,将作品中优美的句子,有哲理的句子摘录下来,这样,日子久了,积累的多了,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学习要学思结合;读书要精读,也要泛读;读书要快乐的读,常常复习等20.略

六、综合性学习10分21.示例:京剧既要保留本民族特色,又要紧跟时代,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吸收新的东西,才能重新焕发青春。22.示例一:歹徒良心发现动真情 示例二:歹徒浪子回头悟良知 示例三:歹徒迷途知返表悔意23.示例:同学们,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讲文明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请大家尊重选手,认真倾听。24.略

七、作文50分略

语文试卷共7页第7页

第12篇:初中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共15分)

1.中华民族勤俭为本,自古就有提倡节俭的训言请把下面这句话任意选择半句书写在下面力求做到正确、规范、美观。(2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吞噬 侍立 嗜好 有的放矢

B.骸骨 核实 刻薄 骇人听闻

C.蓦然 冷漠 阡陌 拐弯抹角

D.旗帜 炽热 停滞 不容置疑

3.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字写在方格内。(2分)

A.秩序井然 庞然大物 振耳欲聋 不言而喻

B.一泄千里 扣人心弦 骄奢淫逸 刻骨铭心

C.贯穿始终 月明风清 锋芒毕露 因地治宜

D.心无旁骛 一如即往 略胜一筹 藏污纳垢

A B C D

4.名著知识填空。(3分)

1《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____________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人,

2莫泊桑___________国人,著名短篇小说家作品

3易中天在单价我国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经纶满腹、智慧过人的艺术形象。如有”___________”(鲁达)一直被人们视为是匡扶正义的人,从沙僧身上我们能看到_____________(用短语概括人物的性格牲)从_____________身上我们能看到义的化身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雨雪严相逼我们能读出_______(人名)内心的凄苦”

5.温总理在全国文代会上回答记者的问题时多次以诗言志下面是他的六次用诗言志,请你任意选出5段诗章,写出与其内容或者思想感情一致的古诗文(课内外都 可,每一古诗不能写多句)(6分)

1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23岁一副对联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郑板桥的《竹》:

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朝张载的座右铭

5“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6“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4颐既觉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内容:

感情:

4.甲乙两都 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43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4题。(18分)

回家的花朵

(1)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它们像细碎的阳光,金黄在春天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地气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纷乱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的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2)蒲公英开花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春天,它那微小鹅黄的花盏,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满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一个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蓬子里,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它们黄茸茸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地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睡去了。

(3)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黄茸茸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的冰冷马路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简陋的竹筐里,在村庄女人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4)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5)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常常会买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冼净剁碎了掺杂着作为食物,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活的自然气息。

(6)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120多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二十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讷青年,成了小城市井中的一个临近不惑的人。我也常常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蜇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温漉漉的泥土,许多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地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闪着金黄的光泽,像一粒粒淡定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

(7)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后成了一朵朵绒球,当晚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一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飞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

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新点燃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那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灵魂或许是不会流浪的,它既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不管岁月多么的苍凉,不管脚步多么的遥远,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的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的沉重,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那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那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那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那一声苍老的召唤里……

10.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回以下两个问题(6分)

1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 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这几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这句有什么深层含义和作用)

含义:

作用:

11.在(6)段中作者写道:“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作者对新花表达了赞美,联系全文看,作者有什么用意?(3分)

12.作者为什么把并不起眼的莆公英作为情感的载体?(4分)

14.从文中盾,作者对一朵蒲公英有着一种不 寻常的感情,你在生活有是不是也有最钟情的事物,选择你钟情的一种事物抒发你对它的感情。(50字左右)(5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25分)

数字虚拟人

前一个时期,由电脑合成的虚拟主持人、虚拟模特、虚拟歌星等一系列“声像虚拟人”已经把真人世界的一些让人眼红的岗位夺走了,而且它们的精彩表现的确有许多值得褒奖的地方。现在,在高科技的支持下,人类又推出了更具岗位竞争力的“数字虚拟人”(简称“数字人”)。尽管当代的“数字人”还仅仅是第二代,但因其才华独特,才能广泛,技艺高强,而且又有很大的成长潜力,所以它的竞争能力我们绝对不可小觑。

第一代数字人是一个三维立体的“数字可视人”,它有和真人一样的形状、皮肤、肌肉、骨骼和五脏六腑。如果把它当成实物人体,它就像一具“僵尸”。和第一代缺少生气的数字人相比,第二代数字人就较有活力了,它已然进化为有气管、血脉以及大、小脑的“数字物理人”了。这代数字人的许多物理指标都和真人一样,它的胳膊会断,血管会出血,不但五脏六腑里的内部细节清晰可辨,连头颅里面的脑浆都能显示出来。只要你愿意,它的四肢可以无数次被你分解拿去实验。

数字人毕竟不是真人,怎么能和真人比高低、争岗位呢?但实际上,似真人,又不是真人,这恰恰是数字人最厉害的地方。比如为了取得人体在空间运行条件下的各种生理信息,科学家把第二代数字人放在模拟的太空环境里,直接获取准确可靠的相关信息。为了避免新药在临床实验过程中可能会给实验者带来的不良影响,科研人员可以先将药物影响数据输入电脑,让第二代数字人先把药“吃下”,看服药后它的生理反应和病理反应,以此来确定新药的药效。如果让它当美容专家,它会为你设计出一系列美容手术方案,并筛选出一套最理想和最安全的方案。如果让第二代数字人给优秀的体育教练当助手,那它能帮助教练分析运动员运动时的肌肉或骨骼的状态数据,可以协助教练培养未来的世界冠军。

那么,如此厉害的第二代数字人究竟是如何“孕育”的呢?具体讲就是将真人尸体的各种数据提取出来并储存到计算机里,通过记录和处理,就可以“孕育”了。为此,科学家首先要挑选合适的样本,所选真人尸体的样本其生前须是比较健康的人,不能有任何传染病和遗传疾病,并具有其种族和民族的代表性。样本确定后,科学家就立即使用药物对其全身组织进行固定,然后用很薄的刀片对人体进行横向切削,并详细收集各种资料。我国数字人“女1号”的切片精确度达到了0.1毫米,把整个标本切削完毕,共获得了8556个切片,其相关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了消除影响切削精度的地面震动和杂乱的电子、电磁干扰,保证图像信息的完整性,科学家通常要选择地下室作为数据切削采集的场地。最后,科学家再把相关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用三维软件进行信息化处理后,在电脑里绘制出三维人体图像。第二代数字人就这样“孕育”成了。

数字人未来的进化方向主要在健全智力方面,它最终的成长目标是完全类似真人。到那时,虽然它依旧不能从计算机里走出来,但真人面对它,恐怕也要敬它三尺,甚至怕它三分,因为它已经成为永远不死的“另类真人”了。

15.从第二自然段内容看,第一代数字人和第二代数字人最大有的不同是什么?(4分)

16.请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回答第二代数字人的重要作用有哪些?(4分)

17.结合语境,理解下面两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1 它已然进化为有气管、血脉以及大、小脑的“数字物理人”了。

进化:

2那么,如此厉害的第二代数字人究竟是如何“孕育”的呢?

厉害:

18.联系全文来看,本文最后一段说的“另类真人”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4)

19.下列表述和原文不一致的是( )(3分)

A.因为在地面切削人体时会产生杂乱的电子、电磁干扰,所以科学家通常选择地下室作为切削采集的场地。

B.要想成功“孕育”出第三代、第四代数字人,把它们完全数字化,还有许多艰难的路要走。

C.未来的数字人将可能具备一定的真人智力,到那时,虽然它依旧无法从计算机里走出来,但真人已无法消灭它了。

D.我国数字人“女1号”的切片精确度达到了0.1毫米,这表明我国数字人研究的相关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假如第二代数字人为你自己服务,根据文中的介绍,你最希望它为你做什么?(要求内容要健康,符合要求)(6分)

四、写作(50分)

21 .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扰,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就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不会开花的草?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请以”每一种草都会开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说真话,叙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真实身份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解析:注意问题的要求,注意做到汉字的正确、规范、美观,不要写错别字。

提示:书写正确、规范、美观得2分。否则得1分;有错字不得分。

2.解析:此题既考查了汉语拼音,又考查了汉字的认读。答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大量的生字、常用的多音多义字,熟悉和掌握拼音规则。A项中的“矢”于其它三个读音不同,B项中的“刻”与其它三个不一样,D项中的“炽”于其它三个不同。

C(2分)

3.解析:本题以选择的形式考查汉字的辨析,是常见的考查形式。答题时要弄清题干的要求,然后逐一审视。

A 震 B泻 C制 D既(2分,每改对两个得1分)

4.解析:本题是对名著知识的考查,属于拓宽加深题。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记住课程标准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作品,了解课程标准上涉及的著名作家的国别、年代及其代表作,以及作品中涉及的文学典型。

苏轼(苏东坡);法;花和尚;忠厚诚恳(功“任劳任怨”等);关羽(关云长);林黛玉。(3分,每答对两空得1分)

5.解析:此题属于诗文背诵的拓展题目,即考查了诗文的识记,又考查了对诗文的理解和分类。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要求平时多背诵诗词,而且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要学会分类记忆。

提示:本小题共6分,每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其中4句得5分,答对五句得6分,多做不加分,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各段诗章的内容或立意角度分别为:⑴忧国忧民、修身养性(任选一角度均可);⑵忧国忧民;⑶关注民生;⑷责任、义务;⑸爱国;⑹首先、良知。

二、文言文阅读

解析:这道文言文阅读考查题目很有新意。把两段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选材方面浅显易懂,符合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知识水平,又较好的考查了学生的迁移能力。二是题目的安排具有层进性,第一题考查了字词的翻译,第二题考查了句子的翻译,第三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把握;第四题考查了文章的写作目的。解答时,一定要用所学知识结合具体语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⑴引来,得到;⑵询问,请教;⑶书信;⑷醒,睡醒。(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⑴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则可)

8.⑴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1分);⑵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2分)

9.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4题。

解析:这几道题考查了散文的知识和阅读能力,考查关键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把握,感知课文的能力以及拓展延伸类题目。第10题考查了对句子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子的语言环境来分析。答案是:⑴表达了作者亲近、热爱以及与蒲公英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⑵含义:蒲公英的花朵(种子)将要随飘飞的云朵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那么,远离故乡的游子何时才能落脚故乡,魂紧故里。作用: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游子渴盼早日回故园的心情。第11题考查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文中有些内容,仔细揣摩,然后作答。

10.⑴表达了作者亲近、热爱以及与蒲公英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2分)。⑵含义:蒲公英的花朵(种子)将要随飘飞的云朵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那么,远离故乡的游子何时才能落脚故乡,魂紧故里(2分)。作用: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游子渴盼早日回故园的心情(2分)。

11.要点:⑴蒲公英具有农民一样的朴实;⑵不苛求生存环境(⑵不苛求生存环境(或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强);⑶具有积极向上的生存状态和顽强的生命力。⑷有益于人们的生活;有与作者热爱故土、羁恋家园的共同的感悟。(3分分,每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

13.提示:语言方面:⑴形象、生动;⑵富有感情。写法方面:⑴借物抒情,情景交融;⑵大量使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进行渲染和铺陈,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例子和分析略。4分,特点1分,举例1分)

14.提示:本题6分,视表情达意和表达的顺畅程度酌情给分;表情达意健康、深刻得3分,语言生动顺畅得3分;不足30字扣1分。

15.第一代数字人是缺少生气的“数字可视人”;而第二代数字人是较具活力的“数字物理人”(3分,照抄原文语句或概括不精练扣1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15、16和18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能力,要结合语境找准相关的词句,然后结合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17题考查的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19题是选择题,要结合全文进行选择。20题是开放性题目,要结合文章中的介绍来回答。

答案:

16.要点:⑴可以帮助科学家获取人在空间运行条件下准确可靠的生理信息;⑵可以代替真人进行新药药效的研究实验;⑶可以当美容专家,为顾客设计并确定最佳美容方案;⑷可以帮助优秀体育教练培养未来世界冠军(3分。要点概括全面、简洁得3分,每少答功答错一个要点扣1分,扣完为止;照抄原文语句或概括不简洁扣1分)

17.⑴指数字人从低级向高级状态的发展和变化(2分);⑵指具有非同寻常甚至超过真人的独特才能或作用(2分)

18.要点:⑴具有与真人一样的物理指标;⑵具有较健全的智力(或智力水平较高);⑶才能独特广泛,在诸多方面能替代真人发挥重要作用;⑷不能从计算机里走出,不能像真人一样生活在现实世界中(4分,每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

19.D(3分)

20.提示:本题3分。视想像与表述的情况酌情赋分,想像健康、合理2分,表述简洁、顺畅1分)

四、写作

21.解析:审题应认真阅读作文要求,落实“开花”这个关键词。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和自己擅长的文体,拓展开思路,运用最精彩的作文形式,写出真情实感。

从内容、结构、语言、书写四方面分五类,按以下标准评分:

一类卷:45~50分。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内容充实;语言准确,行文流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书写正确,工整清晰。以4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二类卷:38~44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字体端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3个以下,以4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类卷:30~37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基本完整,层次较清楚,字迹较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10个以下,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类卷:21~29分。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语病较多;层次不够清楚;字迹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以2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五类卷:20分以下。严重偏离题意;文理不清;结构混乱;字体难看,不易辨认,错别字多,不会使用标点。

说明:1.在按以上评分标准给出考生作文总分后,凡

一、二类作文,达到下列要求之一者:①深刻②丰富③有文采④有创新,在所给分数的基础上加2~5分,但合计总分最多50分。

2.卷老师2人一组,独立评阅学生作文。在各自给出考生作文分数后,取其平均分(凡0.5分记1分),记入试卷统分表。

第13篇:初中语文试卷解读

一、试题分析

试题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求稳: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有字音、字形、正确使用词语、辨别语句、提炼主要内容、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等。八年级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内容取自课内篇目及教材推荐的课外背诵篇目。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碎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而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动》。这些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心灵的成长。学生写作基本没有审题障碍,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来选材,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和反思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

(二)求变: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外兼修”。

料均一段出自课内,一段出自课外。但课

外部分考查是课内文言知识的迁移,没有超出课内学过的范围。这能避免教师死抠教材、学生死记硬背课内文言知识,便于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实际运用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鉴赏性阅读的考查。这些题涉及品味、鉴赏、拓展等诸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课内课外阅读兼顾给大家一个启示:文言文阅读应先把课内知识解决好,学会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考查内容即使延伸到课外,也可以利用课内知识来解决。

(三)求新: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律从课外选取,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

体,七年级选了写景散文和记叙文,八年级选了说明文和记叙文。选文一律是完整文章,注重考查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基本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引导语文阅读教学向良性发展。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品味具体语境中词句意义和作用,根据提供语言材料筛选信息和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等内容,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理解、感悟、筛选、鉴赏、思辩、评价等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运用能力不强。

与运用”部分中,常用字的读音和常用词语的书写全部从教材“读一

读,写一写”中或课文中选取,名著阅读和古诗文默写也选自教材课文或教材后面推荐的篇目。但两个年级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并不牢固,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识记不准。古诗文默写,课内好于课外,精读好于略读,名句好于一般句子。一些学生背诵效果不好,默写不准确。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强,一些基本知识还不会在语境中实际运用,没有转化为能力。

(二)文言文词语积累不牢固,对篇章内容理解肤浅。

人答成了“走(了)、离开”,而正确答案应是“跑”。由于没有掌握好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不能抓住句中关键的词语来翻译,导致翻译句子马马虎虎或主观臆断,因表述不准确而失分。一些学生对书下没有明确注释的词语理解不到位。考查的课外文言词语全是本学期课内学过的,但学生答得不准。如八年级“比行百余里”的“比”学生理解为攀比、比赛、相比、如果、比较等,而正确的答案应该是“等到”。对文言文篇章内容理解、赏析能力不强,只会死记硬背,遇到

活题不会变通。总体上看,文言文阅读课内好于课外,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现代文阅读缺乏语言理解感悟和表述能力。

读存在问题最大。总的看

来,说明文、记叙文文章类阅读得分高于散文、小说这些文学作品类阅读,整体感知内容题、筛选信息题、能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题、联系生活的开放题得分率高,而需自己独立分析、理解、感悟、概括、语言运用等题失分较高。许多学生理解词句含义答不到点子上,只能脱离语境孤立地解释词语、句子的表层含义,而不能答出词句在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及作用。还有一些学生答题脱离文本,架空分析、想当然回答。说明学生平时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语文,亲近文本的时间不足,不能入情入境地品读文本,缺乏对局部语言表情达意妙处的体味、探究,缺乏语感,不能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还有些学生文体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清,出现混淆。

(四)作文缺乏个性。

富有创意、文质兼美的佳作更是寥寥无几。许

多学生作文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去甚远,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写记叙文,许多学生选材平淡陈旧,缺乏真情实感,没有个性,感染力不强。缺乏细致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语言苍白,缺乏文采。说明平时学生语言积累少,词汇量小,文化底蕴不足。

(五)一些学生语文基本功较差。

答非所问。二是错别字现象严重。在三个年级的试卷中,古诗文背诵默写、阅读简答、作文中都出现了不胜枚举的错别字,古诗文背诵默写失分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因为写错别字,作文中错别字现象更为普遍。而且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更谈不上美观了。

三、改进建议

现的命题导向,对今后的教学有鲜明的指导

意义,而学生在答题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

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按其要求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今后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求真:扎扎实实进行“双基”教学。

在我们的语文课上,一些基础性的东西成为“被遗忘的一族”。我们很少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正音;我们很少切出大块时间进行着默读、复述、背诵等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基本能力”的训练。我们过分强调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缺乏对表达规范性的指导;过分强调自由书写,对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略了语言的形式;在阅读过程中过分强调自主感悟,对重点词句的咀嚼也有所欠缺。脱离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用能力,只能是语文综合素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金字塔再美丽雄伟,抽掉了基石,也只能成为虚幻的泡影。

在新课程视野下,应该赋予语文“双基”崭新的时代内涵。首先,教师要对“双基”教学加以高度重视。它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但我们讲落实“双基”,并非突出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落实双基的过程,就是落实“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过程。另外,“语文双基”的落实,不是孤立的一两个教学环节,而是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伴随着学生和教师的心灵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训练,严格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检查,加强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迁移训练,提高运用能力。

(二)求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阅读教学的规律,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统一起来。

2、改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足学生品读文本的时间,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

3、要进行科学有序的写作训练。

4、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

(三)求美: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的速度。”同时,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汉字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文化

和精神,热爱汉字、写好汉字是学生的应尽职责,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具体体现。但近年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令人心忧:书写正确率低下,字形不规范甚或不成其为字,字迹潦草,文面乌烟瘴气。翻开学生的作业本、作文本、测试卷,眼前事一幅幅“惨不忍睹”的景象。

为引导大家重视书写,可以在作文评分标准中强调“凡书写规范、工整,评卷时可另加分”或另加卷面分等举措,提示教师和学生要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平时教学中对学生书写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并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14篇: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有一些能力拓展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 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计

分。文题《 》,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68左右。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 8小题,这是一道语言运用题(判断下列句子有无歧义,并修改非歧义句),得分率约为4%,因为这是一道超纲题,平时又没有作过相应练习,因此学生得分率较低。此外第3题得分率也仅为30%,(让学生分析出字 义属于其基本义的一项)

第二部分的阅读分析题,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63.4%。得分率高的是课内阅读,约为71.1%,课外阅读

(二)诗和课内紧密联系,材料内容都是《纸船》,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相同,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现代文阅读文

(三)是一篇寓言,让学生分 析写法、总结寓意。

作文部分,得分率在76%左右。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作 还不多。

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

(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

(2)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

( 3) 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 活少;

(4)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整体不高;

(5)

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

三、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顺应课程改革,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注意学习,从整体思考语文教学,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2、更新观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立足实际,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在注重双基的同时,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高,上面得分率低的题目也就成 了得分率高的题目。

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能让学生受益于课外。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建议整体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 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

4、强化作文教学,强化“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 和“写作”教学的改革相对落后 ,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规范的书写是对祖国语言热爱的体现,有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 力的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写出有活力的文章。

语文试卷反思:

例文1:我叫xxx,在xx次考试中,我考了xx分,全班平均分是xx分,最高分是xx,我的分数比最高分差xx分,比平均分差xx分,在班里位居xx名。综合分析,此次考试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思想不重视。认为这次考试是小考,没有意义,对付对付就完了。但是正是我轻视的思想造成了此次考试不好的结果。平时我的语文成绩不错,在班里居中上游。

第二:从此次考试中,发现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在基础知识项目被扣xx分,占全部被扣分数的xx%。原以为自己的基础知识扎实,其实不然,给自己敲了警钟。

第三:从考试中,发现自己上课没有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因为很多老师讲的内容出现在考试中,而自己没有听讲,所以不会。 由以上几点,我决定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到:

第一:重视每一次考试,当成练兵,积累自己的考试经验; 第二:平时加强自身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可满足于现状; 第三:上课注意听讲,认真记笔记

我保证,在以后的语文考试中,一定要提高自己跌语文成绩,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监督我!

次考得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下一次考试,我一定会努力的

例文2: 1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2 准备不充分。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言外之意,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我却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

3 没有解决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矛盾。自己有很多兴趣,作为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明白的人,当然不应该同机器一样,让自己的兴趣被平白无故抹煞,那样不仅悲惨而且无知,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兴趣严重耽搁了学习就不好了,不仅不好,有时候真的是得不偿失。

失败了怎么办?认真反思是首先的:

第一,这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要认真思考,挖掘根本的原因; 第二,你接下来要干什么?确定自己的目标,不要因为失败不甘心接着走,而是要正确地衡量自己。看看想要什么,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弱势是什么;

第三,确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制定计划,按部就班的走。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

语文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语文。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我希望在今后我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语文,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语文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语文的广阔天地中去。

综上,我决心:

平时锻炼自己,强迫自己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把课堂学习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并学有余力地积极发展兴趣爱好;考试前做好充分准备,打一场酣畅淋漓、悲壮彻底、问心无愧的战役 再接再励,继续努力,有一句话说的好,失败是成功他妈妈

第15篇: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 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 伸。 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 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 向。但有一些能力拓展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

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 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 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

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 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 法, 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计 分。文题《 》,自拟题目,文体不

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 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 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 600 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 68 左右。学 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 8 小题,这是一

道语言运用题(判断下列句子有无歧义,并修改非歧义句),得分率 约为 4\\%,因为这是一道超纲题,平时又没有作过相应练习,因此学 生得分率较低。 此外第 3 题得分率也仅为 30\\%,让学生分析出字 义 ( 属于其基本义的一项) 第二部分的阅读分析题,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63.4\\%。得分 率高的是课内阅读,约为

71.1\\%,课外阅读

(二)诗和课内紧密

联系,材料内容都是《纸船》,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相同,立足于课 内, 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现代文阅读文

(三) 是一篇寓言, 让学生分 写法、总结寓意。 作文部分, 得分率在 76\\%左右。 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 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 作 还不多。 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 (

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 (

2)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 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 (

3) 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 关注课外少; 关注课本多, 关注生 活 少; (

4)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整体不高; (

5) 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

三、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顺应课程改革,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师注意学习,从整体思考语文教学,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应拓宽 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 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 野, 提高学习效率。”

2、更新观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立足实际,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在注重双基的同时,让课堂充 满活力,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高,上面得分率低的题目也就 成 了得分率高的题目。

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能让学生受益于课外。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如 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建议整体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 以 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

4、强化作文教学,强化“识字与写字”教学。“识字与写字” 和“写作”教学的改革相对落后 ,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 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规范的书写是对祖国语言热爱的体现,有 活 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 力的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写出

有活力的文章。

第16篇: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全卷共分3大块25小题,考查了字词知识、古诗文的默写、仿写句子、成语的正确使用、病句的判断、作家作品的正确搭配、情景回答、综合性学习、课本文言文的阅读、诗歌的鉴赏、散文的阅读、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作等知识。基本仿照中考试卷题型。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有一些能力拓展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 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计 分。文题《 》,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68左右。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 8小题,这是一道语言运用题(判断下列句子有无歧义,并修改非歧义句),得分率约为4%,因为这是一道超纲题,平时又没有作过相应练习,因此学生得分率较低。此外第3题得分率也仅为30%,(让学生分析出字 义属于其基本义的一项)

第二部分的阅读分析题,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63.4%。得分率高的是课内阅读,约为71.1%,课外阅读

(二)诗和课内紧密联系,材料内容都是《纸船》,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相同,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现代文阅读文

(三)是一篇寓言,让学生分 析写法、总结寓意。

作文部分,得分率在76%左右。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作还不多。

三、主客观题比例

我把语文试题里的选择题和出自课本识记内容的题目(答案不容变更)归为客观题,本次考试客观题共34分;主观题为理解作答题目(含作文)共为86分。除去作文分值50分,其他试题部分主客观题目分值基本持平。

四、难易程度 综观全卷,整体命题难度一般。学生平均分在85分左右就证明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基本到位。

五、失分情况分析及对策

1、字词拼写和古诗词默写得分一般。说明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对汉字的书写和诗词的识记重视不够,对课本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名言名句没有加强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必要针对字词知识加强督促,强化训练,让学生巩固过关;对于古诗词,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考标上要求的篇目要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2、综合性题目是新课改后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也是学生最易得分和最不容易得分的题目。这类试题的特点在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占有给定资料的前提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提出建议的过程。因此,对这项内容的复习首先要学生认识这类问题的特点,把握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最后结合各种类型的练习进行巩固训练。

3、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运用,朗读节奏、句意、思想感情等。本次模拟考试失分较多的是句子翻译。此类题解答应注意翻译时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当然,在最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应多组织学生做相关题目,抓出一些重点句段让其翻译理解和识记。

4、诗歌鉴赏中组织语言能力不强,不能根据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去推知诗歌抒发的情感。少数学生根本看不懂诗歌所写的内容。以后要督促学生多记多背诗歌,真正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5、现代文阅读部分。在紧张中结束模拟考试

(一)的阅卷,我惊喜地发现本次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题目得分普遍看好,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答题的语言和技巧方面。在最后复习中,应尽量多选文章进行练习。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阅读题得高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

6、今年的中考语文研讨会明确考试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不考话题作文。我个人觉得考试什么题目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如何让学生把作文写好。这次模拟考试中,作文得高分者寥寥无几,大部分在30分左右。存在的主要问题卷面不整洁、字数不够、选题同

一、补全标题和所写内容缺乏新意、滥用标点、主题没能得到提升、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问题。建议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另外,我个人认为,在中考中的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选择中,最好选择半命题作文,因为半命题作文还可以自由地补全标题,在补充中体现新意,避免因标题的千篇1律而让阅卷老师产生视觉和审美的疲劳。

第17篇:初中语文试卷反思

初中语文试卷反思

“岁岁年年题相似,年年岁岁卷不同。若想来年登金科,仍需埋头把卷析。”做为一名教师不分析试卷是不行的,不能把试卷分析透是万万不行的。对学生来说,考卷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考查;对教师来说,它将成为他们开展下一学期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览今年语文试卷,难易适中,即使是创新试题,也不特意难为学生。试卷结构又延续了以往的出题模式(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20分),题型变化不是很大(仍为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话题作文三部分,26小题)。阅读理解也都像以往一样来源于课外,浅显易懂,可读性强,且文质兼美,寓教育于其中。作文仍是话题形式,话题作文仍是考试亮点。所给引言(话题前的提示性话语),寓意丰富,启发性强,很容易学生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更有助于学生的写作创新。

整套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今年的语文试卷体现了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考出真实而满意的成绩,更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指针,也给我们敲响了中考的警钟。

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共12分,分值不变。这部分虽然只重点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默写(1题,占4分),但更强调记忆的理解性和灵活性(2题,占8分)。不过,与往年有所不同。1题中增加了对古文名篇的考查,如:————,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题中多了对世界名著的考查。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作家 ,作品反映了主人公 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历程。学生做这部分的题,真有点中考味道,这部分真和去年中考题型相若。回想,我在教学时对这些考点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在我多次准备的月考试题中全都出过,容易错的字也强调多次。但从评卷的结果来看,学生考的分值,也不尽人意,不该错的都错了。这部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古诗文默写的准确性上,如百废具兴的“具”竟写成“俱”,看来有相当一部分学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不够,造成丢分,很是可惜。做为教师,在平时一定要加强学生的默写训练。有针对性的重复,或许将成为这部分得分的真理。

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共58分,总分值不变。

首先是文言文阅读,分值12分,和去年一致。考查的是课内篇目——《始得西山宴游记》。学生对它不是很陌生。我平时对此抽查较勤,再加去年的期末调研语文试卷就有相关的试题,今年考此篇,对全县师生来说,我总以为是意外的收获。该部分主要设置了六道题:文学常识(3题)、字词解释(4题)、解释句子(5题)、背诵默写(6题)、内容理解,主旨把握(

7、8题)。题型没有变化,这是本套试卷中最为稳定的部分,学生失分应该不会很多。但从评卷结果来看,字词解释、内容理解、主旨把握等考点仍有失分情况。作为教师,对这部分的教学更应细化了,一定要学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

其次是现代文阅读了。现代文阅读,这次考试依然有文体之分,尽管没有明确标识出说明文(《海豚》)、议论文(《坦然看生活》)、记叙文(《独腿人生》),但一看选文,以不言而喻了。命题人对它们的三者分值安排,是相对均分,依次是15分、15分、16分,真是别具匠心,对以前调研试卷贬二拱一的分值安排,迥然有异,算是很大的改进。对选文更是“慧眼识英雄”,三篇都来自课外,注重人文性。如:《海豚》关注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存,人要爱护动物;《坦然看生活》强调的是一种良好心调,甚至能和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媲美;《独腿人生》更给学生展示了一个身残志不残自尊自强的人物形象,寓教育于其中。这些文章,对学生来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看,现代文阅读中纵横交错的考点,也能看出一种趋势,完全弱化了对文体知识的考查,像以前只填举例子、比喻、承上启下等等的能得分的日子,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现代文阅读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对文体知识不是不考了,而是对它的考查更强调了文体知识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如13题(修辞方法)、15题(中心论点)、17题(论证方法)。换句话说,这部分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且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能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不能在拘于文体知识答题。

现代文阅读考查的知识点相当广泛:除上文体知识之外还有识记字形(9题)、代词的指代义(12题)、重点语句的理解(

16、20、

21、22题)、仿写句子(19题)、标题含义的理解(25题)、筛选并提取重要信息(10题、11题、14题、18题)、概括文章内容(14题、15题)、理解文章的结构(23题)、赏析文章的主要人物(24题)等。开放性试题的设计一方面与材料结合得十分紧密,一方面又给学生留有较大的余地,如14题、19题、24题等。开放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勇于创新。实际上也涌现出不少精彩答案,如19题仿写:没有太阳的火热可以有蜡烛的温暖,没有大山的雄伟可以有丘陵的青翠,没有平原的广阔可以有盆地的平坦。

通过对阅读题的分析,回想我今年的教学,的确有很大的不足,多少孕于了一些老性试题的练习,拘于文体知识。再从评卷的结果来看,基础知识(主要指字形)出错较多,代词的指代义、筛选信息、重点语句的理解、赏析文章人物等考点失分学生也笔笔皆是。开放性试题反映的问题更多。开放性试题虽然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对材料的理解之上的,提供的答案应当符合原文和题目的要求,而有的学生答题平原跑马,离题千里。总之,对以上知识点的教学教改0一定甚之,细之。

第三部分是作文,50分,分值不变。

今年的作文仍延续了前两年的话题作文的形式。不过,所给的提示性话语的寓意更丰富,启发性更强。此次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炼观点,表达感情,并且继续坚持“三自方针”,即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由此可见,这次作文更有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更有利于学生有所创新,表现个性。

话题作文是写作考查中的轻骑兵。它在立意、选材、文体方面一般没有限制,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具有开放性特点。话题作文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或者说是一个内容指向,要求学生在同一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经历、体验。不过,写话题作文,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切莫离“题”为文。学生应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判卷老师的认同,即使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范围最大,也要围绕“所给提示性话语”这一限度。2)切莫以“题”拟题。话题作文只规定了话题,话题不等于文题。3)切莫文体不明。虽说文体不限,不等于没有文体,而是根据写作内容和自己的擅长给恰当选择。4)切莫囿于提示语。提示语是帮助学生认识话题,拓展视野,激活思维所作必要的提示和启发,如只顾及提示语,则有悖于写话题作文的原则,文章更无新意,更不能体现学生的创新。那可就成了天下的乌鸦一般同,分值不会高呀!

总之,本套试卷呈现出稳定中求发展、继承中见创新、出题时近中考、做题时寓教育的特点。它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指南,也为今后的课改提供了新的课题,更为明年的中考更敲响了警钟,同时引导我们不断向前。

第18篇: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小学

2009年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专业教育B、中等教育C、基础教育D、职业教育

2、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学生自己设计单元活动并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B、小队教学C、特朗普制D、设计教学法

3、面对问题情境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是() A、场独立型B、沉思型C、场依存型D、冲动型

4、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与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倒U型关系B、正U型关系C、线性关系D、平行关系

5、会骑自行车的人在学习骑三轮车时会受到干扰的现象属于学习的() A、定势B、技能C、正迁移D、负迁移

6、在道德修养方法上,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教育家是() A、孟子B、孔子C、墨子D、荀子

7、教师的根本职责是()

A、热爱学生B、严谨治学C、为人师表D、教书育人

8、1995年我国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属于()

A、教育行政规章B、教育行政法规C、部门教育规章D、政府教育规章

9、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备的最基本的权利是()

A、科学研究权B、获取报酬权C、教育教学权D、民主管理权

10、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是()

A、教学技巧B、教学技艺C、教学艺术D、教学自动化

11、课堂教学中最简单、最常用的课堂导入形式是() A、直观导入B、实例导入C、直接导入D、游戏导入

12、教师通过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论证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是()

A、讲述B、讲读C、讲解D、讲演

13、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再现一节课,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结课方式是() A、归纳结课B、拓展延伸结课C、比较结课D、活动结课

14、让优秀教师作说课示范并进行课堂教学,然后组织教师进行评议的说课类型是() A、研究性说课B、示范性说课C、检查性说课D、评比性说课

15、通过创造美的情景来感染和熏陶学生,促进他们形成一定品德的班级管理方法是() A、说理法B、情感激励法C、实践锻炼法D、创新管理法

16、少先队干部的选拔是由()

A、班主任指定任命B、队员竞选产生C、队员民主选举D、队员协商决定

17、尝试教学法的核心是()

A、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B、激发学生的情感C、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D、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18、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是() 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大纲D、教材

19、小学各科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参观法B、实验法C、练习法D、实习法 20、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鉴定功能D、改进提高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核心课程D、研究型课程E、融合课程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

A、问题的特征B、已有的知识经验C、定势D、功能固着E、相似性

3、职业道德的特征有()

A、系统性B、科学性C、稳定性D、具体性E、适用性

4、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专有的权利有()

A、免试入学权B、社会实践权C、结社和文体活动权D、就近入学权E、不交学费权

5、备课的内容主要有()

A、备课程标准B、备教材C、备学生D、备教法E、备学法

6、课堂对话的特点主要有()

A、民主性B、生成性C、多边性D、倾听性E、开放性

7、少先队文化内容的层次是()

A、少先队组织管理文化B、少先队活动文化C、少先队礼仪文化D、少先队辅导文化E、少先队理论文化

8、同辈群体的特征有()

A、关系的不平等性B、价值的趋同性C、交往的自愿性D、关系的平等性E、群体的凝聚性

9、运用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具有() A、基本性B、基础性C、范例性D、引导性E、发展性

10、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A、演示法B、参观法C、讨论法D、练习法E、实习法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4分)

1、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着重培养儿童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2、构建学习社会的理想是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3、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活动()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5、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自律发展到他律的过程()

6、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7、严谨治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8、教师的天职是传授知识()

9、我国教育法规仅适用于公布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实()

10、3至10岁儿童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1、学生的考试分数属于学生的隐私,学校有权拒绝学生监护人了解其分数的要求()

12、备课的实质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背熟以便顺利的进行课堂教学()

13、教学强化是指教师通过一定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教学行为()

14、“三字”(钢笔字,粉笔字,软笔字)“一话”(普通话)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

15、合作学习分组一般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

16、教师成长档案袋并不是一种学习工具()

17、少先队在少年儿童集中地地方建立基层组织,并没有系统领导体制()

18、对学生进行管理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19、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 20、少代会的代表是由学校综合学生各方面表现择优指定产生的()

2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媒体将会逐渐取代传统教学媒体。()

22、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23、启发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

24、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小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2、小学德育过程中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有哪些?

4、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意义?

5、形成良好的班级必须做到哪些方面?

6、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初中以为学生,成绩很差,还常常以各种恶作剧捉弄班主任,当该学生的家长决定让孩子停学就业时,班主任如释重负。事隔数年,班主任的电视机坏了,修理部派一名手艺高明的师傅上门修理,谁知这位师傅竟是当年的那名学生。学生很快修好电视,还对当年老师的教诲感激不尽,事后。班主任认识到“在教师看来已无可救药和毫无希望的差生中,还蕴藏着天才”

试运用所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

2、某日,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音乐老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丁老师开始‘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再讲话,就用胶带纸把嘴巴封起来.但9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的话,又开始自言自语,这回,丁老师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他的嘴上。在场所有的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学却泪流满面,痛哭不已。丁老师没有理会,继续上课。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完了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路哭回了家。 请用教育法律知识分析:

1当事人侵犯了学生的哪些权利?违反了哪些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2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2、试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如何提高知识直观效果 参考答案 一单选

C、D、D、A、D、B、D、B、C、C、C、C、A、B、B、B、A、B、C、D 二多项选择题

ABD、ABCD、CDE、ADE、ABCDE、ABCDE、ABCDE、BCDE、ABC、AB

三、

√×√√×√√×√√××√√√××√√××√√√

四、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3、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建立稳定而清晰地动觉

4、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5、选拔、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 制定班规并认真贯彻执行 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6、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教学组织严密 教学效果优异

五、案例分析题

1、这一事件再次说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班主任的行为违背了依法执教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教师就要模范遵守《教师法》,《教育法》以及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班主任的行为违背了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2、丁老师将学生嘴巴封住,其行为是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行为,同时也限制了学生上音乐课的自由,使学生无法参加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丁老师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丁老师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法制教育,教师应认真履行教师的义务,依法采取积极地教育措施,不得滥用教育权侵犯学生的权益。

六、1敬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只答要点,没有论述扣7分,论述不充分扣1—6分)

2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只答要点,没有论述扣7分,论述不充分扣1—6分)

第19篇:教育教学理论发言稿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要给孩子一定的心理自由,要尊重孩子自由的天性。作为一名教师,我也认为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民主教学。只有民主了、平等了,学生不再担心回答错了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了,想象的火花才会得以保护,创造的灵感才会被激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正确的运用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呢?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最基本的科目应该是人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课堂上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可塑性极强的人。因此,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学中,要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既要允许学生有不足,也要容忍学生有错误,用希望的目光去关注他们,多一些爱心、多一些笑脸和多一些鼓励,同时也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循循善诱。真诚平等的跟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对话,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使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的心灵。

如:在教学时,我多关注“弱势”学生。班内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自然没有成绩好的学生那样引人注意,经常被冷落。久而久之,连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产生了自卑心理。课堂上,总是担心自己答错了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嘲笑。我没有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差而轻视他们,让他们坐冷板凳,反而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关注他们,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对待他们比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更热情、更耐心。在生活上多关心,在学习上多帮助,真诚的与他们交朋友,使他们在心理上觉得与班级的其他同学是平等的,自信心也逐渐增强了。

二、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要为学生的全面、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要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那么教师就应注重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及使学生“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让每位学生在求知中得到快乐,在学习中健康成长,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转换教师角色,拓展教学资源。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中,一种平等、互动、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作为新的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正悄然形成。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种友好、和谐的教学资源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而我认为,运用这种重要的教学资源的关键便是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必需摒弃“教师中心,学生被动”的传统观念,其真正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理解,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

四、运用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新课程理解下的学生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的答案不可能完全正确,教师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只要学生思考了,参与了,这就是收获。 新课程也要求用激励性的评价观评价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特征能做到心中有数,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抓住点滴闪光之处,正确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如语言、眼神、微笑、机会的提供等方式给予学生肯定,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比如,当一个平时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某个问题回答的准确时,我一边用赞许的眼神看着他,一边大肆的夸奖:“你回答得真好!”、“你真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的回答太精彩了!”当一个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的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我没有批评他,而是面带微笑的鼓励他:“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很好,这一次说错了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回答的很好!”尤其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在评价时更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着重表扬学生主动发言的行为本身,而不是要过高地追求发言质量。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确实对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行之有度。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都还没有成熟,如果一味地毫无原则地进行赏识和激励,而忽视必要的批评指正,很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合理运用激励评价与批评指正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通过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指导教学,为教学服务。

第20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黑塔镇界牌小学

贺猛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如果光传授知识,教师教学完全可以被电脑教学代替,然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艺术,更是精神的传授,只有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是师德高尚的教师。

教师提高师德水平是教书育人的需要,没有良好的师德就谈不上教书育人。教师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师德行为,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行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认为师德主要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之中——在工作中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让社会满意,真诚的善待每个学生,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赢得社会的普遍理解和信任,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根本,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能说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作为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着良好素质的人,这就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会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我想他们肯定会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位老师予以肯定,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怀疑,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显然是很有利的。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语,都会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当然教师的不经意中做过的一件错事,或者说过的一句错话,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反之的教育,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班会课上,我看见教室地上有很多纸屑,于是弯下身子将纸屑一片一片的捡起来,学生们看见我在捡,也都加入了我的行列,教室很快就变干净了,自那以后我就很少看见教室地上有纸屑。短短几分钟我一句话没说,但却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想这就是率先垂范的教育力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加强学生们的品德养成教育,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师德水平,做到以德服人,以行动带动人,以真情感染人。更要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荣辱意识,将荣辱观细化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影响学生们,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理论试卷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理论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