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试卷

我课堂教学试卷(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14 08:02:02 来源:教学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我的课堂教学特色(

我的课堂教学特色

英语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常把重点放在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即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现在,我课堂已经逐步活了起来,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已达到甚至超过了1/3,学生的参与面也大大增加。

1.师生间平等民主,课堂氛围富有人文气息。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敬师长,不少教师的内心深处仍保留着“师道尊严”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尊重学生人格,断然否定学生的独特见解。这种不平等、不民主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代情感心理研究已经表明,情绪状态对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轻松、和谐的氛围能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并且能调动课堂气氛,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学生的情绪,保证课堂效率。因此,在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定会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勇于质疑,积极创新,使学生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养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品质。

2.借助于各种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开展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使学习和活动实现完美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的常用活动形式有头脑风暴(brainstorm)、小组讨论(group discuion)、正反两方辩论(debate)、角色扮演(role play)、值日报告(daily talk)、故事复述(story-retelling)

3.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

在教学中,若教师忽视学生这一主体,依然以教师的“导”牵引学生的“学”,那么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学”被教师的“导”所抑制,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而在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中,教师总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在游戏、自学、讨论、俩俩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学习的潜能,把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交际活动中,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欣赏学生,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4.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

学生间的发展是不完全相同的,存在着个体差异,具体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水平、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擅于开发利用和捕捉学生的差异性资源。

5.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具有较多不确定性,教师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的思维闪出了许多火花,从而使得整个学习过程的信息十分丰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特别高。这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好现象,说明学生已经由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参与、主动的学。但是,在有限的45分钟里,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教师不可能不加选择地去点燃所有的火花。因而,在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中,教师必定具有敏锐的捕捉、判断、处理信息的能力。

6.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面广、积极性高。

在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不再仅仅围绕教师的教,师生间是可变动的、多向的、多中心的交互和影响关系,因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了起来,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涨。

7.师生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相长。

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多元文化互动的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我免不了会遇到不清楚、甚至不知道、而学生却知之甚多的东西,于是在教学中教师也在不断地学习、向学生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会从学生的发言、提问中发现问题,从而引发思考、得到启发,最后在解决问题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它以师生间知识对流为主线,以情感沟通为基础,以人格渗透为最高境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2篇:我的课堂教学反思

我的课堂教学反思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教学反思更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每当授完新课后,我都会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做好了?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有时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有没有这些现象:

1、我的导入、过渡、小结等是否有必要或是太罗嗦?

2、我的教学语言是否严密、简练?有没有不必要的话语?

3、我的板书设计合理吗?学生能明白吗?

4、我组织的学生小组讨论等活动是否有实效?

5、我有没有用到激励性评价用语?

6、我的练习设计是否有层次?

7、我有没有丰富自己的体态语?

我特别要努力的方向是:

要丰富体态语:同事对我的课堂的评价是上课过于平静,也就是上课缺乏激情。不仅是有声语言,还是体态语都应当丰富些。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情境,除了运用好课件、教具学具、教师的有声语言外,教师的动作、表情、与学生的距离也同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体态语运用得巧妙,能在悄无声息中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反之,教师的一些不恰当的体态语会带给学生不良的影响。

应常用激励性评价语:每次上公开课,评课时学校领导、老师总会提到我的课堂教学中较少运用激励性评价用语,课堂显得很平静,课堂气氛不活跃,多数学生都比较拘束。如能适当运用些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更好,知道好在哪儿。从不同方面去评价每个学生,帮助每个学生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除了教师的语言评价外,还要注重师生共同评价时,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多主体参与评价的有效机制。

要精心设计练习:每当开设公开课,巩固练习的设计也是我头疼的一方面,平铺直叙没有趣味,学生练习的沉闷。追溯原因还是平常课上没有重视。虽然知道课堂练习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但真正实施却不容易。要使课堂练习做到适度、高效,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练习。练习设计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例如《找规律》开始和同事的设计只是一题一题简单的练习,学生静静地练习,似乎安静又认真,其实少了份生气。经过大家一商量形式就多样化了:基本题以比赛形式开展,巩固题放入陷阱辨析,提高题有效引导分析。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氛围一下热闹了。真的是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要想取得好成绩,只有继续努力,不断拼搏。

推荐第3篇: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长治十五中:王少华

二十多年的化学教育教学总结:

一、精讲多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善于模仿,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但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当差,主要是凭兴趣学习。教师如果采用满堂灌、照本宣科等旧的教学模式会使语言教学枯燥乏味,其根源在于这种交际方式是单向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地位。

讲,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所学外语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遇到影响影响学生实践或掌握的某些问题上教师可“画龙点睛”地给以点拨和解疑。

在化学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教师教化学是教技能而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不同于知识,它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掌握,化学也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练,才能学会。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新的基础知识进行强化,把强化的新知识与旧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进行创造运用。当然,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方法、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地进行操练

二、精心组合,体现学生的合作性: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评价标准的确立是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在发言中遇到问题,可以允许本组同学给予必要的提示。对于个别学生不能有效与人合作,则进行适当的人员调整,及时告诫。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合作评价,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目标的达成取决于小组集体目标的实现。合理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受到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积极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让课堂焕发出活力

三、细心准备,以实验开发学生的潜力:

利用可操作性实验,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 不能做知识的传授者,要意识到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实验操作情境,让他们亲历实验过程,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1.强化演示实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示范实验,它主要把要研 究的现象展示在学生眼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成功的演示实验, 经常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印象,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从而达到 教学目的。在引入课题时运用演示实验可以唤起学生的思考,激 发学生探究潜能。因此要求这类实验要新奇、生动、有趣和出乎 意料。在演示实验中,不妨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基本操作学完之后,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老师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并做个别必要指导。

2.重视分组实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化学课程中科学探究往往都是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来进行的 探究活动。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它应遵循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的普遍规律,即列宁指出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并 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认识事物的辩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作 为形成学生感性认识的生动直观,大多是演示实验,而在学生的 认识从抽象的思维进入到实践时,又往往是自己动手做实验。学 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有更多地动手机会,从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家庭化学小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 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少,而家庭小实验大多在野外 或学生家庭中进行, 或者天地较为广阔, 或者参与实验人数较少, 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 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在化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实验这块化学教学的主阵地,通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实验教学。使眼与心、手与脑、行与 知、学与创,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化学实验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化学教学,使原来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同 学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能力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以提高。

推荐第4篇: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为什么要对孩子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因为: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高中化学教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而不同的风格却演绎着对新课程理念同样的关注!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学需要智慧,需要大智慧。智慧就在我们的实践中,就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智慧永远伴随着我们,但又不显山不露水,谦让,似乎有点羞怯。正因为如此,智慧在“神秘”中展现着它无穷的魅力。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陷入被动。 2.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钝化”状态。

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或龙头马尾,不着边际。

4.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

5.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1.伺机而动,投情入境。这种方法多用于由于天气及环境的突然变化,即将教学内容及时巧妙地与当时的环境氛围相联系,形成情景交融之势。这种对环境的及时把握,可谓巧夺天工。

2.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3.借机施教,化解尴尬。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意外行为乍看起来极不协调,甚至滑稽可笑,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化腐朽为神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浙江省义乌中学

4.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浙江省义乌中学

5.随机应变,深化认识,善于反诘和回避。课堂上,学生时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给予引导、启发,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身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又可深化学生的认识。如当有学生问:硫酸氢钠电离时有H+,并且具有酸性,它是一种酸吗?反诘的问题是: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吗?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6.幽默纠错,化解窘境。幽默是教学机智的润滑剂,一旦教师发生语言失误,可以转换话题,把学生的思维转移开来,在新的视点下,采取幽默的方法来补救失误。

好不仅可以化解窘境,亦可调节课堂气氛。教师若漏写了板书,说漏了话,可以不动声色,伺机巧妙补上。这样既可“保全面子”,又不至于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一时不便寻机纠错,教师必须实事求是,心胸坦诚,引出教训,巧妙补正。

7.明断暗收,为我所用。课堂上对出风头、恶作剧的学生,教师要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他们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肯定他们的长处,并以妙语相应。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要不计学生过失,吸收他们的合理见解,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导演,是演员,也是指挥家,教师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而课堂则是一个大舞台,课堂教学的美在于它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而要创造这样的美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化学教师除了有娴熟的教学技巧之外,还应该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深入理解和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不能人云亦云,照搬他人的做法,而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

推荐第5篇: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难免发生课堂矛盾,如何正确合理的处理是考验一个教师成课堂应变能力通常指教师正确处理课堂上随机发生的教学事件的能力。 在一次教学公开课上,我就遇到了问题。

公开课上面对自己的学生,预设与生成出入不大,但如果面对的是陌生的学生,说不准会遇到什么不可预料的情形。在一次市里举办的公开课上,我就遇到了这样几个思维特别活跃、爱表现自己的学生......

在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本来是要求学生思考后通过讨论小组合作完成的,没想到问题刚一提出来,有几个思维活跃,反应机敏的学生马上就说出了结论。这让顿时感觉有点尴尬。

这时我急忙调整思路,引导他们注意得出结论的过程,不要急着说出答案,这时学生安静下来。又回归到了我设计好的轨道上来,顺利有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堂上在师生在问答与讨论的过程中,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上公开课时,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反应机敏,老师的问题刚一提出来,他们就把答案喊出来了,几乎不给别人留下思考的机会,更多的学生也就可能没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其他学生急的没办法,老师也有点为难了。继续讲吧,学生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讲也好像没多大意义,但大部分同学还不会,怎么办呢?

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作为老师不能打击,首先肯定了这位同学优秀的个人素质和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学习态度。然后让他分析他的解题策略,详细说出他的解题思路,在他表述的同时也是在给其他同学讲解过程,我认真分析他解题思路的优点和缺点后,其他同学也理解了,这个同学也心服口服,再遇到新问题时也会冷静思考了,我也能够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其他的同学,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等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后,我请他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判。这样安排使的他不但自己积极思考,而且还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可谓一举两得。经过这一次公开课,我明白了作为老师在课堂上沉着冷静的心态非常重要,其次对待任何学生都要多一分爱心,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指责,只有这样,才能张扬一些特殊学生的个性,又给其他同学营造了良好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氛围。也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各有所获。

熟的重要指标。

推荐第6篇: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课堂教学智慧的内修和外练

我觉得教师必须充满智慧.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在等待中成为智慧型政治教师。

智慧可以通过多读理论方面的书,多读教育心得之类的书,有理有据,鲜活实际;多实践、勤总结、多借鉴等途径积累!、创没问题情境,引导想象,促使主动发现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多媒体课件演示: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一只猴子坐在一辆正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狼狈前行。同同们看到猴子被颠得一上一下,乐得哈哈大笑,又不禁联想到:这是为什么呢?这便是学生心中久存的疑惑:大街上飞驰的汽车,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开始。学生在问“为什么”的同时进发出思维的火花,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实现问题的直观解决. 智慧可以通过充分的期待来实现。等待,可以培养学生对数的直觉;等待,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等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美国的一位著名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询问一个高中学生:“你的理想是什么?”这位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当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你驾驶的飞机没有燃料了,而此时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你会怎么做呢?”该学生想了一下说:“我会背上伞包跳下飞机。”话毕,主持人开始也有点愕然,现场观众也跟着窃窃私语:当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怎能不顾乘客的安危自己逃生呢?主持人等了等,随即又问其原因,该同学又接着说:“因为我要去拿燃料,再回来救飞机上的人。”……反思我们的教学,这样的“等待”实在是太少了!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甚至不等待!

当我们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回答出来时,我们很直接就给了他们答案,然后自圆其说,自己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一点思考的余地。我们平时抱怨学生的愚钝,抱怨学生的不配合,我们自己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了么?尊重学生的想法了么?给学生探索的机会了么?或许,有的老师会说,一堂课就那么点时间,哪里能让学生的思维“撒野”!可是,我们看到,我们打断了学

生的思考,就是阻断了他们思维的再发展,限制了他们对问题的深度探索。随着岁数的增加,教学经验增加,我在提出问题,没有回应时,我没有着急,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们,静静地等待,一会儿就有人举起小手。错了,再来,错了,再来,让学生直抒胸臆,趋于完美!

教学等待犹如乐曲中的休止符,可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中的等待更像砍柴前的磨刀,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推荐第7篇: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软硬件结合好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它体现的学习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知道不管在任何课堂中学生都是主导,老师则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课堂的智慧就是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吸引每一个学生去尽情地享受音乐的美,发掘其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每节课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多元文化和姊妹艺术相联系,扩大知识面吸引学生,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课堂中享受音乐学习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对音乐进行体验,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起其对音乐的兴趣,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使整个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为此,我结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谈谈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得发掘学生的兴趣,然后培养学生兴趣,学生为主,老师引导。然而在音乐教学当中常常会遇见各种各样问题,影响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并不高,比如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喜欢音乐教材的经典作品,他们更愿意欣赏流行音乐。那么我们也就遇到了问题,我在音乐教学中我会合理运用课本教材,结合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下便进入到了歌曲所设的氛围中,再加上一些传统的表演动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来模仿、体验歌曲的韵味,这样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于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对党的热爱和喜悦之情,马上便从学生的歌声中表达出来。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热爱,使学生的感受与音乐意义达到统一,不仅落实了这节课的欣赏目的,还又渗透进了德育教育,效果很好。教师轻松,学生受益。

二、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我在教授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时,由于涉及历史方面的内容,学生对这些历史和人物一知半解,恐对这节课不感兴趣。所以上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播放了电影大片《鸿门宴》片段,伴着壮观的场景,和雄壮的旋律,画面上各个主要人物相继出现,项羽,刘邦,张良,范增,虞姬等,我用板书将人物出场一一写出,并分为楚汉两派。学生也情不自禁的融入历史情境中,兴趣大大挺高,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很快的掌握。紧接着我又采用了传统的方式,让学生查阅演奏乐器的相关资料及乐曲的相关历史背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师生互动,解疑答惑的方式,落实这节课的欣赏目的,效果很好。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受益。

三、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巧妙结合。流行音乐在中学生中普遍受欢迎。那么我们可以迎合学生的口味把优秀的流行歌曲带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流行音乐通俗易懂,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体现了青春活力,我们可以通过流行音乐抛砖引玉从而引发学生对整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拓展学生文化艺术的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在欣赏民族经典作品时我们可以选用与欣赏作品相近的作品,例如:我在上欣赏民族音乐课时讲到二胡这件乐器,同学们不是很感兴趣。于是我举例刘德华的《来生缘》这首乐曲,利用其中二胡的音乐,来介绍二胡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我将收集到的刘天王关于这首乐曲资料和MV边讲解边播放给同学们,大家马上来了精神,有了兴趣,通过讨论大家还联想到周杰伦的《菊花台》《青花瓷》作品也都有民族音乐的元素在其中。所以,只要你留意就不难发现,流行歌曲与民族音乐在许多方面都是可以融汇相通的,而不是对立的。

总之,音乐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想上好一节课,使我意识到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做的“实而美”,不应该有太多的“作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还要不断学习新方法、新理念,提高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会用我对音乐的热情继续感染、提高中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闪光点。那么,我相信就会上出一节质量很高的音乐课。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课堂器乐教学(表现与感受)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口琴学习已经有一定的演奏基础,但是在学习演奏的过程中逐渐有了差异,能力强的学生在听了老师的范奏后看着乐谱练习几遍基本就能演奏下来,能力弱一些的学生还要经过识谱、演奏技能的分段练习等过程才能慢慢演奏会乐曲。二声部的演奏也尝试过一两首简单的乐曲,经过几课时的努力才能声部配合较融洽。

一.器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在这学期我选择一首美国歌曲《哦,苏珊娜》、《划小船》的旋律作为口琴演奏乐曲,并为这两首首乐曲编配了低声部,课前准备比较充分,在备课时也考虑到学情,预估学生的二声部配合已经有了挺大进步,问题不是太大,针对不同程度的班级选择乐曲其一,但是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却遇到了问题:一开始的节奏练习、旋律练习,甚至低声部练习基本都没什么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的去练习,而且学习目标也很明确,也用了不少教学方法,示范演奏也比较到位,和个别学生合作二声部也的示范展示也行,但就是全班整体两个声部的演奏效果不理想,是我急于求成要求高?对学情预估不准确?课堂上我也在反思,课后总结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要解决的重点要突破的难点:

1.分乐句进行配合,就是一节课只练习一到两个乐句的二声部合作,让学生在演奏时注意互相聆听对方的声部。2教师演奏低声部,学生演奏高声部,再进行师生声部互换,让学生多听多感受,慢慢往我这个声部加进来。有些时候顾此失彼,强调了声部配合就弱化了吹奏技巧的要求,反之,课上课下也在寻找好的方法来平衡彼此。 3.给学生一个消化知识、技能的过程 三.解决办法及目标

在其他班上课这节课时我用比较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降低了部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有了,二声部的合作有了雏形,哪怕是一个乐句,学生也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合作成功的喜悦,更增加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使他们在演奏口琴技巧上有了提高,学生慢慢有了聆听对方声部的意识,主动找对方声部进入(特别是弱起小节),通过这样的训练确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演奏的能力和意识。

虽然器乐课教学有难度,老师比较辛苦,针对几百个生源差一些的学生,从识谱教学开始课上一遍一遍的示范,甚至是一个一个的辅导,和课堂秩序管理驾驭,课下找适合的乐曲进行编配处理等,不断琢磨教学方法,但是通过每一节课的努力、反思和改进,无论什么样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期望我的课堂器乐教学会不断的进步、成熟起来。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变换形式,拓展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道:“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随着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音乐教育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几首歌、几段乐曲或简单的乐理知识,而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让他们用跳动的思维去创造更自由的“音乐王国”。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反应快捷、活泼好动,促使着教师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启迪学生进入创造性的活动。如选择某乐曲的片段由学生视唱、视奏,或是让学生为乐曲命名,或是随音乐律动、表演等,进行生动活泼的创作练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通过旋律接龙、节奏模仿、节奏、旋律填空等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课前让学生在网上、书本、刊物等收集资料,课堂师生通过以故事、表演、疑问、创造性的活动导入,围绕音乐作品一起共享、共析,激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1、竟猜音乐谜语加强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音乐知识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是提高其它音乐能力的基础,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因此,我偶尔也用竟猜音乐谜语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谜面:

①泉边赏月,穿街走巷,琴儿伴身,目盲心亮。 (猜一民间音乐家:阿炳) ②是鱼不会游,是球不能踢,是铃不能摇。(猜三种乐器:木鱼,沙球,碰铃) ③单身汉之歌。 (打一种演唱形式:男声独唱) ……

2、讲音乐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经常需要了解一些音乐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如果只是枯燥地将这些内容照本念给学生,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没有情感上的认可,学生在欣赏中是被动的。反之,如果给学生们讲一些生动的音乐故事,情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例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首先介绍的不是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而是讲了一个“音乐家与土豆”这一闻名世界的故事。学生们一下子静悄悄的,由不在意到全神贯注。随着故事的深入,学生们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在听到舒伯特为换一盘土豆充饥而即兴创作的《摇篮曲》在舒伯特死后三十年,就拍卖成四十万法郎的高价时,学生们的表情由淡淡的伤感变成了愤愤不平。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大胆提问,各抒己见。有的想知道舒伯特生活的国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有的学生则问我:“作曲家贫病交加,为什么还要坚持从事薪水微薄,不被重视的音乐创作呢?”常说的“以美辅德”、“寓教于乐”很自然地就收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通过师生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充分而全面地了解了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并为他对音乐艺术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在学生迫切的目光中,我们开始欣赏这首《摇篮曲》。学生们自觉地由刚才热烈的气氛马上安静下来。他们是用心在听,因为他们已和作曲家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不再被动,而是极积地、主动地、深入地去欣赏歌曲的优美,感情的真挚,声音的温柔,感受到一个婴儿得到母亲的爱抚是多么的温馨啊!作曲家把这种感情又是描绘得多么逼真,多么美妙啊!

3、表演舞蹈动作,增强对音乐的了解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要想充分了解各民族的音乐特性,仅仅听是不够的。为此,我在给学生欣赏一些民族音乐时,也会用舞蹈动作加强其音乐的特性,借舞抒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青春舞曲》、《正月十五那一天》就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乐曲。把简单的维族和藏族动作教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快乐的同时了解一个民族的特色。在舞剧单元,芭蕾舞占了很大的篇幅,于是我让学生学习几个简单的芭蕾手位脚位和动作,虽然简单,但要做到位还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还带去了一双芭蕾舞鞋,让学生尝试穿上它。在这些困难中学生懂得了舞蹈演员的艰辛和学艺的艰难,更为作品中优美的画面所折服。

4、通过影视欣赏提高音乐审美情趣

在运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感染力很强的欣赏,以其直观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心理要求。把影视欣赏结合到音乐教学之中,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音乐的美,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影视欣赏还不仅是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可经常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乐故事片,如《音乐之声》、《猫》等一些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这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听觉感受,加强审美情趣都大有好处。 总之,准确细致地把握教学,优化运用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自己的言行,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前提,在完成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欣赏力、创造力等音乐综合素质。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变换形式,拓展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道:“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随着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音乐教育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几首歌、几段乐曲或简单的乐理知识,而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让他们用跳动的思维去创造更自由的“音乐王国”。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反应快捷、活泼好动,促使着教师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启迪学生进入创造性的活动。如选择某乐曲的片段由学生视唱、视奏,或是让学生为乐曲命名,或是随音乐律动、表演等,进行生动活泼的创作练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通过旋律接龙、节奏模仿、节奏、旋律填空等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课前让学生在网上、书本、刊物等收集资料,课堂师生通过以故事、表演、疑问、创造性的活动导入,围绕音乐作品一起共享、共析,激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1、竟猜音乐谜语加强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音乐知识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是提高其它音乐能力的基础,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因此,我偶尔也用竟猜音乐谜语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谜面:

①泉边赏月,穿街走巷,琴儿伴身,目盲心亮。 (猜一民间音乐家:阿炳) ②是鱼不会游,是球不能踢,是铃不能摇。(猜三种乐器:木鱼,沙球,碰铃) ③单身汉之歌。 (打一种演唱形式:男声独唱) ……

2、讲音乐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经常需要了解一些音乐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如果只是枯燥地将这些内容照本念给学生,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没有情感上的认可,学生在欣赏中是被动的。反之,如果给学生们讲一些生动的音乐故事,情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例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首先介绍的不是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而是讲了一个“音乐家与土豆”这一闻名世界的故事。学生们一下子静悄悄的,由不在意到全神贯注。随着故事的深入,学生们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在听到舒伯特为换一盘土豆充饥而即兴创作的《摇篮曲》在舒伯特死后三十年,就拍卖成四十万法郎的高价时,学生们的表情由淡淡的伤感变成了愤愤不平。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大胆提问,各抒己见。有的想知道舒伯特生活的国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有的学生则问我:“作曲家贫病交加,为什么还要坚持从事薪水微薄,不被重视的音乐创作呢?”常说的“以美辅德”、“寓教于乐”很自然地就收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通过师生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充分而全面地了解了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并为他对音乐艺术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在学生迫切的目光中,我们开始欣赏这首《摇篮曲》。学生们自觉地由刚才热烈的气氛马上安静下来。他们是用心在听,因为他们已和作曲家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不再被动,而是极积地、主动地、深入地去欣赏歌曲的优美,感情的真挚,声音的温柔,感受到一个婴儿得到母亲的爱抚是多么的温馨啊!作曲家把这种感情又是描绘得多么逼真,多么美妙啊!

3、表演舞蹈动作,增强对音乐的了解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要想充分了解各民族的音乐特性,仅仅听是不够的。为此,我在给学生欣赏一些民族音乐时,也会用舞蹈动作加强其音乐的特性,借舞抒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青春舞曲》、《正月十五那一天》就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乐曲。把简单的维族和藏族动作教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快乐的同时了解一个民族的特色。在舞剧单元,芭蕾舞占了很大的篇幅,于是我让学生学习几个简单的芭蕾手位脚位和动作,虽然简单,但要做到位还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还带去了一双芭蕾舞鞋,让学生尝试穿上它。在这些困难中学生懂得了舞蹈演员的艰辛和学艺的艰难,更为作品中优美的画面所折服。

4、通过影视欣赏提高音乐审美情趣

在运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感染力很强的欣赏,以其直观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心理要求。把影视欣赏结合到音乐教学之中,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音乐的美,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影视欣赏还不仅是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可经常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乐故事片,如《音乐之声》、《猫》等一些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这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听觉感受,加强审美情趣都大有好处。 总之,准确细致地把握教学,优化运用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自己的言行,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前提,在完成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欣赏力、创造力等音乐综合素质。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变换形式,拓展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道:“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随着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音乐教育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几首歌、几段乐曲或简单的乐理知识,而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让他们用跳动的思维去创造更自由的“音乐王国”。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反应快捷、活泼好动,促使着教师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启迪学生进入创造性的活动。如选择某乐曲的片段由学生视唱、视奏,或是让学生为乐曲命名,或是随音乐律动、表演等,进行生动活泼的创作练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通过旋律接龙、节奏模仿、节奏、旋律填空等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课前让学生在网上、书本、刊物等收集资料,课堂师生通过以故事、表演、疑问、创造性的活动导入,围绕音乐作品一起共享、共析,激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1、竟猜音乐谜语加强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音乐知识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是提高其它音乐能力的基础,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因此,我偶尔也用竟猜音乐谜语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谜面:

①泉边赏月,穿街走巷,琴儿伴身,目盲心亮。 (猜一民间音乐家:阿炳) ②是鱼不会游,是球不能踢,是铃不能摇。(猜三种乐器:木鱼,沙球,碰铃) ③单身汉之歌。 (打一种演唱形式:男声独唱) ……

2、讲音乐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经常需要了解一些音乐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如果只是枯燥地将这些内容照本念给学生,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没有情感上的认可,学生在欣赏中是被动的。反之,如果给学生们讲一些生动的音乐故事,情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例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首先介绍的不是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而是讲了一个“音乐家与土豆”这一闻名世界的故事。学生们一下子静悄悄的,由不在意到全神贯注。随着故事的深入,学生们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在听到舒伯特为换一盘土豆充饥而即兴创作的《摇篮曲》在舒伯特死后三十年,就拍卖成四十万法郎的高价时,学生们的表情由淡淡的伤感变成了愤愤不平。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大胆提问,各抒己见。有的想知道舒伯特生活的国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有的学生则问我:“作曲家贫病交加,为什么还要坚持从事薪水微薄,不被重视的音乐创作呢?”常说的“以美辅德”、“寓教于乐”很自然地就收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通过师生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充分而全面地了解了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并为他对音乐艺术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在学生迫切的目光中,我们开始欣赏这首《摇篮曲》。学生们自觉地由刚才热烈的气氛马上安静下来。他们是用心在听,因为他们已和作曲家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不再被动,而是极积地、主动地、深入地去欣赏歌曲的优美,感情的真挚,声音的温柔,感受到一个婴儿得到母亲的爱抚是多么的温馨啊!作曲家把这种感情又是描绘得多么逼真,多么美妙啊!

3、表演舞蹈动作,增强对音乐的了解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要想充分了解各民族的音乐特性,仅仅听是不够的。为此,我在给学生欣赏一些民族音乐时,也会用舞蹈动作加强其音乐的特性,借舞抒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青春舞曲》、《正月十五那一天》就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乐曲。把简单的维族和藏族动作教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快乐的同时了解一个民族的特色。在舞剧单元,芭蕾舞占了很大的篇幅,于是我让学生学习几个简单的芭蕾手位脚位和动作,虽然简单,但要做到位还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还带去了一双芭蕾舞鞋,让学生尝试穿上它。在这些困难中学生懂得了舞蹈演员的艰辛和学艺的艰难,更为作品中优美的画面所折服。

4、通过影视欣赏提高音乐审美情趣

在运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感染力很强的欣赏,以其直观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心理要求。把影视欣赏结合到音乐教学之中,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音乐的美,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影视欣赏还不仅是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可经常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乐故事片,如《音乐之声》、《猫》等一些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这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听觉感受,加强审美情趣都大有好处。 总之,准确细致地把握教学,优化运用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自己的言行,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前提,在完成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欣赏力、创造力等音乐综合素质。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它体现的学习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知道不管在任何课堂中学生都是主导,老师则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课堂的智慧就是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吸引每一个学生去尽情地享受音乐的美,发掘其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每节课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多元文化和姊妹艺术相联系,扩大知识面吸引学生,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课堂中享受音乐学习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对音乐进行体验,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起其对音乐的兴趣,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使整个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为此,我结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谈谈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得发掘学生的兴趣,然后培养学生兴趣,学生为主,老师引导。然而在音乐教学当中常常会遇见各种各样问题,影响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并不高,比如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喜欢音乐教材的经典作品,他们更愿意欣赏流行音乐。那么我们也就遇到了问题,我在音乐教学中我会合理运用课本教材,结合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下便进入到了歌曲所设的氛围中,再加上一些传统的表演动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来模仿、体验歌曲的韵味,这样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于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对党的热爱和喜悦之情,马上便从学生的歌声中表达出来。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热爱,使学生的感受与音乐意义达到统一,不仅落实了这节课的欣赏目的,还又渗透进了德育教育,效果很好。教师轻松,学生受益。

二、变换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1、竟猜音乐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音乐知识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是提高其它音乐能力的基础,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因此,我偶尔也用竟猜音乐谜语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谜面:

①泉边赏月,穿街走巷,琴儿伴身,目盲心亮。 (猜一民间音乐家:阿炳) ②是鱼不会游,是球不能踢,是铃不能摇。(猜三种乐器:木鱼,沙球,碰铃) ③单身汉之歌。 (打一种演唱形式:男声独唱) ……

2、讲音乐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经常需要了解一些音乐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如果只是枯燥地将这些内容照本念给学生,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没有情感上的认可,学生在欣赏中是被动的。反之,如果给学生们讲一些生动的音乐故事,情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例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首先介绍的不是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而是讲了一个“音乐家与土豆”这一闻名世界的故事。学生们一下子静悄悄的,由不在意到全神贯注。随着故事的深入,学生们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在听到舒伯特为换一盘土豆充饥而即兴创作的《摇篮曲》在舒伯特死后三十年,就拍卖成四十万法郎的高价时,学生们的表情由淡淡的伤感变成了愤愤不平。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大胆提问,各抒己见。有的想知道舒伯特生活的国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有的学生则问我:“作曲家贫病交加,为什么还要坚持从事薪水微薄,不被重视的音乐创作呢?”常说的“以美辅德”、“寓教于乐”很自然地就收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通过师生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充分而全面地了解了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并为他对音乐艺术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在学生迫切的目光中,我们开始欣赏这首《摇篮曲》。学生们自觉地由刚才热烈的气氛马上安静下来。他们是用心在听,因为他们已和作曲家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不再被动,而是极积地、主动地、深入地去欣赏歌曲的优美,感情的真挚,声音的温柔,感受到一个婴儿得到母亲的爱抚是多么的温馨啊!作曲家把这种感情又是描绘得多么逼真,多么美妙啊!

3、表演舞蹈动作,增强对音乐的了解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要想充分了解各民族的音乐特性,仅仅听是不够的。为此,我在给学生欣赏一些民族音乐时,也会用舞蹈动作加强其音乐的特性,借舞抒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青春舞曲》、《正月十五那一天》就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乐曲。把简单的维族和藏族动作教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快乐的同时了解一个民族的特色。在舞剧单元,芭蕾舞占了很大的篇幅,于是我让学生学习几个简单的芭蕾手位脚位和动作,虽然简单,但要做到位还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还带去了一双芭蕾舞鞋,让学生尝试穿上它。在这些困难中学生懂得了舞蹈演员的艰辛和学艺的艰难,更为作品中优美的画面所折服。

三、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

我在教授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时,由于涉及历史方面的内容,学生对这些历史和人物一知半解,恐对这节课不感兴趣。所以上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播放了电影大片《鸿门宴》片段,伴着壮观的场景,和雄壮的旋律,画面上各个主要人物相继出现,项羽,刘邦,张良,范增,虞姬等,我用板书将人物出场一一写出,并分为楚汉两派。学生也情不自禁的融入历史情境中,兴趣大大挺高,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很快的掌握。紧接着我又采用了传统的方式,让学生查阅演奏乐器的相关资料及乐曲的相关历史背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师生互动,解疑答惑的方式,落实这节课的欣赏目的,效果很好。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受益。

总之,音乐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想上好一节课,使我意识到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做的“实而美”,不应该有太多的“作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还要不断学习新方法、新理念,提高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会用我对音乐的热情继续感染、提高中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闪光点。那么,我相信就会上出一节质量很高的音乐课。

推荐第8篇:我的英语课堂教学的

我的英语课堂教学的“三化”

一、课堂英语化

尽量避免用母语进行教学,是进行外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

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之一。尽管他们刚涉及英语,掌握的单词和句型甚少,但我们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由于这时所学一般都是词义具体的单词和简单句子,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直观手段来教,帮助学生尽快对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

以此来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情景化

首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教学内容。再次,通过游戏活动来表现情景。游戏活动能使抽象语言内容变成一种具体、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步骤规范化

根据英语学科内容本身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步骤。

首先应是让学生形成音和义的联系;其次是形成音、义和形的联系;然后形成音、形和义的联系。无论是单词还是句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彻这一基本思路。教师可以经过从视听感知→模仿练习→迁移运用→综合交际这样的过程,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淮滨县邓湾乡徐门学校王久涛

推荐第9篇:我眼中的课堂教学

我眼中的课堂教学

一、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应是什么样?

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首先应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选择的教学内容首先定位要准确,要求要合理。应该以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准。不仅传授教材内容,也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其他课外内容,即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概念定义的讲授要准确,深浅难易要适度。太容易了,学生不爱听;太难了,学生听不懂。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听听学生的声音,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基本方法。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精心地加以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将书本上的内容提炼出来讲给学生,并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另外,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也很重要。

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教师适当的深化和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有时还需要讲一点学科发展的历史和发展动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其次,内容表述的启发性,教学内容确定之后,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采用启发式的方法讲授这些内容,启发式讲授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并且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课堂的教与学应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应是:组织教学,巩固复习,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有效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先有兴趣,后有热情。学生参与的热情、动力皆源于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设计这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作用:作为一堂课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整堂课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意识到已经上课了,并调整好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方法:直接导课、启发谈话导课、故事导课、创设情境导课、悬念导课、复习导课、

解释题目导课、演练导课、设疑导课、朗诵导课、音乐导课、猜迷导课。

(二)讲授新知

创设情境,呈现新知。就是用形象易懂的方式、方法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现讲方法大致归纳如下: 1.表演

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应根据每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2.借助动作、姿势或表情

有些词汇可以借助动作、姿势或表情使学生可猜出其意思。 3.利用实物或图片、模型、玩具等

如有可能,尽量使用实物教学,这样不仅方便易行,而且真实,印象深刻。实物的范围较广,例如日用品、水果、文具等。 4.利用图表、公式和简笔画

在教材配套比较齐全的情况下,利用教学挂图、四会单词图片、投影、录像等都可以教学会话和词汇。如果由于条件限制或其它诸种原因无法购买到配套材料时,教师可用简笔画介绍新语言项目,同样能够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达到预想的目的。

5.用猜谜、提问和姿势动作演示

(三)巩固练习

就是课堂上做的练习,当课练习尽量当堂完成。尽量做到当堂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消化。

(四)布置作业

根据各课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巩固当堂课所的内容。也是通过学生作业检测我们当堂课的教学成效的途径

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手段比较落后的时代,教师的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条件先进一些以后,教师语言的知识的载体功能逐渐削弱,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主要是所说的话)都是从教师的主观出发(尽管也考虑学生,但仍然是以教师为主)预先设计好了的,包括一些较高层次的比赛课,教师说什么内容、怎么说、说多长时间,都要提前在教案上准备好。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就是备台词”、“背台词”,学生就是听众,或配角。

课程改革实验中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自主的学习、进行自我知识建构、以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共同合作为主要方式,学生由“听众、观众、配角”的角色转化为主角,教师的“中心、权威”地位发生了变化,代之以“指导者、帮助者、高级合作伙伴的关系”——师生在课堂学习中,地位趋于平等了。因此,不少教师一放开(让学生自学),便感到了一种困惑——我干什么?我说什么?我怎么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学习理论要求,学生的有效学习发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活动”中,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有可能在真实的、逼真的(计算机拟真)活动中,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的解决,形成科学家、数学家或史学家等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师生双向建构。其教学模式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创设能够引发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情境。怎样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拟真、游戏、实践活动、靠语言来创设情境。如刘华山教授在河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座中的举例——讲“功”的概念,老师先提出问题:推门时,在什么部位推门最省力?为什么?这是靠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这些都是靠语言来完成的。语言可以单独用来创设情境,语言又可以成为“用工具或现实来创设情境”过程中的辅助工具解释、提问等。应该指出的是,在现代教学中,语言作为直接的情境创设手段,更广泛地运用与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发生”的情境需求中,如进一步的提出问题、进一步研究解决问题的情境创设、教学阶段的转换、教学内容的转换的,都必须用到语言描述。

(二)交待任务,明确学习方法。

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后,教师要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分工、学习方式等。如,云南师范大学附小张启惠老师教学《坐井观天》,在学生开始学习之前,教师说了这样一段话:“学习前,向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开,先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动笔勾画出几个自然段。这是低年级的阅读课,教师在这里作了“两件事”——引导学生明确读书要求与读书方法。

交待任务并不仅仅是在教学的开头进行,学习任务的延续、深入、转换,教师都应该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具体的语言来交待、提示;此外,还包括学自学以后对“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进行组织、安排等。

(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控。

情境合作方式下的“自我建构”式学习,以学生群体(小组)或个体学习为主,这给教师安排班级授课制下的课堂教学目标与实践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向的把握给与调控。 具体表现为:征询与商议。

教师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进程,通过个体化的征询——“读完了么?”、“想好了么?”、“还有多少?”、“可以在等一等么?”、“抓紧时间好么?”等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进度;同时,可以和学生商量:“我们可以交流了么?”、“请先停一下好么?我发现学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等,抓住典型的问题,先“中断”学生的学习进程,给与必要的指导。

(四)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面对学生的交流,抓住学生相关认知结论中的矛盾、问题,提出问题,引发争论或进一步读书——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没引起重视或没有察觉的,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提出来。

(五)造势,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学中(低年级居多),学生会因学习时间长、学习内容单一或不适应等因素,出现情绪的低落或振作不够。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行调整、调动——“同学们,同意他的意见么?”、“他这样说好不好?”恰当地、适时地运用这样的语言,能激起学生高亢的学习情绪。

(六)帮助、指导学生学习。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必不可少。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所“做的工作”更多地表现为“对学生的帮助和指导”。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鼓励——在学生进行的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怕难、无奈”等畏难情绪,鼓起学生的自信。这种鼓励,以个别化的言语交际为主。

纠错——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方式方法上的问题、错误,教师通过“指出问题,要求其再思考、组织讨论、要求其再读书或讲解”的方式,纠正起出现的错误。

引导——针对学生自学以后认识不全面的问题,通过提问、提示、组织不同见解的交流等方式,使之认识全面。

针对学生自学以后认识不深入的问题,通过提问、提示、组织不同见解的交流研讨等方式,使之认识趋向深入。

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提示,使之认识学习方法,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针对学生学习材料的不足(知识经验的储备不足),提示起到哪里去找或直接供给学生。如张启惠教学《坐井观天》在学生理解“青蛙为什么说错了”时,为学生提供了一幅画;有教师在教学《白杨》时为学生提供了关于西北大沙漠的图画和相关的文字资料。

讲解——有些内容,学生即使读了几遍书,因知识经验的欠缺,实在不能理解,而这样的问题又不能让学生模糊,教师给与动情的讲解,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问题,如教学《大海的歌》,“为什么说大海在唱着一首新歌?”教师就有必要生动地为学生讲解一番。

与学生辩论。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充分表白的基础上,与学生展开辩论——前提是学生的意见得到尊重,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七)引导学生反思。

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或结果,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方法进行反思,为什么这样说?依据是什么?我们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的?方法是什么?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加深认识;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方法在反思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我建构”。

(八)对学生的学习实施有效地评价。

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他们的学习活动和结果总要得到评价,才能产生相应的体验。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晓文博士在“儿童的自我发展”报告中指出:“人本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本能是‘自我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又是一个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儿童的自我意识从幼儿开始进入‘交互反观阶段’,从交往的对方的角度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否实现了自我)”。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要的“工作”。

对学生的评价具体包括:目标的完成情况、学习方法、过程以及各种学习品质等。评价应该是积极的——能引发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及积极的态度的。适度对成绩给与表扬,引发自激励;否定,不指向结果,而是指向其学习方法,提出疑问,进行商量,帮助其改进方法,求得正确。

推荐第10篇:我的课堂教学理念

我的课堂教学理念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路、性质与目标;如何用新课程理念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标准;主题;课堂教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历史重任,教师面临更大的考验与挑战,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努力、成长与发展。在探索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新课程改革后,如何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路、性质与目标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以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一个过程”,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传统教案的设计与编写必须首先变革。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素材的搜集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等方面。

二、用新课程理念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

(一)在引课的问题情境设计上,要渗透创新性

“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使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达到创新。例如:我在教《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时,精心设计,力图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如:问题: 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本环节设计三道思考题:

(1)通过动手,你得到了怎样的规律?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几个规律:如①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③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等。

(2)引申:从一个圆的圆心出发,引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多少个扇形?学生通过上题的活动经验,马上得出结论。

(3) 动手设计、创意:用圆、多边形等你所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学生想象丰富,设计作品多达20余幅,解说词更是各有千秋,如:“宁静的夜晚”“鱼儿你慢些游”“争分夺秒”等。整堂课学生学得既活跃又有创意。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二)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应当包括“问题情境――提出数学;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建立模型――感知数学;数学理论――建构数学;解释、应用与拓展――运用数学;总结反思――理解数学”。一次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选定具体的丰富的内容,这包括生活素材、基本练习、典型例题、能力训练题、实践题等。 例如:在“圆的内接四边形”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我作了如下的过程设计。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师主导下展开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正在大力营造和谐愉快、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在这种理念背景下,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把握和挖掘课堂中的有效资源,想方设法地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根本的改变,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使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异想不到的惊喜,亮点和效果。

第11篇:《我是什么》课堂教学反思

这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新课赶得比较快,我已经疏忽了对于二类生字识记的检查和指导,可今天的识字课真的令我大吃一惊,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确是不可估量的。我想这与我今天所采取的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以往在教学生字时我要求学生把生字词在课文中标出来,然后寻找自己觉得最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下来,最后再找学生汇报她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起初我感觉这个方法也挺好的,学生积极性很高,所想的方法也不错,可是慢慢的我发现这种方法只对于那些爱动脑筋的同学有用,并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效果越来越不好。这一课生字特别多,而且都相当复杂,我想再用这样的方法恐怕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于是今天我告诉同学们:“如果你已经想到了好办法,你就可以下位去告诉你的好朋友,让她也能和你一样牢牢地记住这个字,永远都不会忘。咱们比一比,看谁最快,看哪个小组最先结束然后安静地坐好。”学生已经习惯了下位找朋友的游戏,快的学生马上就离开座位了,去帮他的好朋友。过了几分钟学生好像已经适应这是一个游戏,他们要遵守游戏规则,于是很快就静了下来。当我一宣布现在可以将你刚才给好朋友分享的方法介绍给大家的时候,学生立刻兴致高昂,踊跃地举手想要表现自己。我喜欢他们们喜欢表现自己的感觉,我觉得只有敢于展示自己的人才会成功。他们汇报的结果果然证明了这一点。李哲同学说:“我想让全班同学都记住躁,就是有一个人,他脾气特别坏,看到超市的木头货架上有很多东西,就一脚给踢飞了。”说得多么形象啊,既说出了字形,又联系了字义,我想所有的同学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个字原来可以这样记,汉字真是太有趣了。我对他的说法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学生想表现自己的*望更强烈了,宋文彬说:“我想让全班同学都记住器,就是现在警察发明了一种警犬,它长了四张嘴。”哈哈,这个想法太奇妙了,我赶紧说:“这样的话,我们的警察再抓小偷可就不用愁了。”全班同学都会心的笑起来。这节课的生字虽然多而且比以前的生字要难很多,但学生学得非常高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却是高出以往的任何一节课。

由此我想,教学方法是可以常换常新的,教学设计要能够给学生带来灵感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会努力去做到这一点。

第12篇:我的课堂教学反思

我的课堂教学反思

现在回顾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确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反思如下: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鉴于此,我也试着在课堂中“放”。殊不知,这一“放”便“放”出了问题,效果也不理想。整堂课看似设置了许多问题,一环紧扣一环,但不管什么问题,难易程度如何,总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课堂形成一种新的定式:提问—— 讨论 —— 回答,反反复复,一堂课下来要讨论十多次,每次的时间都不长,简单的问题不必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可复杂的问题学生根本就没弄明白,这样的课看起来热热闹闹,可学生根本没有体验。布置了探究任务之后,教师袖手旁观,任凭学生去交流,只等到规定的时间到了,叫几个同学说一说,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把答案统一一下,或对学生鼓励一番。我认为这些做法是不妥当的,是有违于新课程理念的。由此我不断的反思,原来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二、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课堂教学案例

一部好的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扣人心弦,让人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听众心灵中的琴弦,“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起着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微格教学理论把课堂教学分解成几个环节,对应有相应的教学技能,这种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技术,是可以被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复制、应用。课堂教学导入是一种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教学行为方式。

其实,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已经经常思考“应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导入课堂教学”,但是对课堂教学导入的方式、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思考不够,特别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优化导入,使导入的思想性、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更为突出,我们教师的关注还不够。要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针对性,我们必须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研究学情,也就是要把握好学生原有的基础,也要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通过我们的教学,学生能达到的预期目标,这就是说,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与评价我们的课堂教学导入。

—————《九寨沟》课堂教学案例及评析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起点,是整节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对课堂新授内容进行巧妙的导入,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九寨沟》是一篇文字隽永的美文,课文笔触生动,词藻华美,重墨浓情。如何结合文本,在教学中确定“感悟”与“训练”的切入点,并有效实施,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本课教学树立“学生学读书”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在文本对话中浮想联翩;在个性朗读中体悟情感;在课堂积淀中,提高素养。

【案例】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初步学习了《九寨沟》这篇课文,那九寨沟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呢?文中有句话告诉了我们,打开书找找看。

生: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是啊,难怪一走进九寨沟就仿佛置身于―― 生:童话世界!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生:神秘的,快乐的,如梦如幻如仙境般的美景„„ 《新课标》中提出:“我们现在要培养那种具有整体认知结构的学生,而不是扶着学生走每一步。”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方法,而这堂课就给了学生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

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先着眼于整体,通过一个问题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并加入学生的已有认知加深对整体的把握。九寨沟美丽的景色是令人陶醉的,本课开场就把这幅美景图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自我感知,品味。在此基础上,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其为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和图片来一点点地感知九寨沟的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和讲解,学生的认识也就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由此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识向智能的转化。学生学得开心,更是有话可说。

课堂教学反思

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 兰塞姆聆听过一万多人的临终忏悔,他说,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每个人最后的反思,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把反思提前几十年,做到了这点,便有50%的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我们的教学中,多一份反思,或许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进步。

语文教师,我一直以为是最难当的。作为母语,似乎谁都知道都会理解都可以说上一二。前几年语文大讨论时,多少偏激之词言犹在耳,多少老教师感叹越教越不会教。我困惑,摸索,听了几位大师言谈,观摩了几堂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偶有一些心得体验,聊且作为反思。

首先,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必须过硬。听、说、读、写不必说样样精通,起码必须能镇住学生,在学生面前能有几分自信。我真正感到自己在课堂能闲庭信步,挥洒自如,是普通话培训之后。自己朗读能力提高之后,可以自如地范读,底气就足了。基本功过硬,语文教师本身就是语文。比如如果你善于听,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你的评点,引申就有根据,有针对性。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往往会发现他们本身素质相当之高。可惜,大学、目前的培训机构对这方面的训练太少了。

其次课堂的成功,备课必须充分,要带有自己的思考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很有个性的,能紧密联系生活的。陆游教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所以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必须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思考。学生如果会认为自己的语文老师知识渊博,上课能有一些新见解,就成功了一半。比如《项链》,未必就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装在套子里的人》未必就一定要大谈揭露沙皇军警的黑暗。

教学中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试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同学们畅所欲言,对王权意识和奴性意识大加批判,我也加入他们行列,讲了几个小故事: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专制时,有人质疑赫鲁晓夫为什么不在斯大林在任时指出他的过错,赫鲁晓夫拍着桌子:“谁在说话,给我站起来!”那人吓坏了,以为大祸临头。赫鲁晓夫幽默地说斯大林就是这样做的。高压专制下,必有奴性。随后讲了萨达姆的“万人坑”,讲了康熙、乾隆时代的文字狱,讲了孙志刚的遭遇。大家一下子陷入深思。这是我在教读《我若为王》一文时的一段“穿插”。将历史、现实和课文联系在一起,拨动着学生的心弦,不仅恰切的丰厚了教学内容,而且有力地烘托了课文的主题,强化了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有机地适度地“穿插引入”,可以让行多行多的课表现得活泼灵动。教学艺术是需要学习总结的。这一点,湖北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做得相当成功。她将课堂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加以分析,归纳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方法,所以在课堂上她能游刃有余。而我们往往还凭经验驾御课堂,有时感觉很不错,有时感觉很失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

第13篇: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智慧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智慧

在新教材培训、新的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

人无完人,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尤其是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个性和见识也随之增长,如果我们一味对其行为加以否定,坚决打击,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成效不一定明显。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特别是有了自尊,所以老师不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头上,也不可以简单的规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更不可以动辄对他们加以呵斥和责骂,否则只会招来反感和叛逆。

我们班的杨超同学平时作业不做,课堂上经常睡觉,几乎天天违反纪律。有一天,在我的课堂上他睡着了,我发现了让他站起来,但他就是那样懒洋洋地、慢吞吞地站了起来。问话不吭声。我又要急着讲课,心里火冒三丈,只见他脸通红低着头,此时的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定了定神心想:不能发火。于是我走到他跟前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呼吸问他:“你不舒服?”便顺手摸了摸他的额头发现有些烫。“你感冒了发烧,老师带你出去看看医生吧”。谁知他表现的很懂事说:“谢谢老师,不用,我能坚持”。一时间我不知是好,说实话很是感动:“你带病上课真是精神可嘉,老师误会你了。坐着听不行就随便些”边说边给他倒了一杯热水。这一节课这位同学不但没有趴在桌子上,反而听得非常的认真。至此以后他在学习上比以前很用功,成绩较以前大有进步。他像变了一个人。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作为老师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只要你能让他动心就会行动,关心比批评的力量大得多,让学生心中有了你,你的工作就做好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我们只有抓住学生对语文的爱好,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领略语文的魅力与精华。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是通过语文教师精彩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活跃我们的语文课堂。兴趣是前提,方法是推进学习的原力。

在给初一学生讲朱自清老先生的《春》前,我打破常规改变了往常只是布置看课文中生字解释,这种单一模式的预习作业,而让学生根据课文段落内容中的情境自己画图,来表现春天美景。语文作业与美术作业相结合,这一下子激起了学生高度的兴趣,他们纷纷询问作业的要求,甚至不顾课堂纪律,饶有兴趣地谈论起来,看到他们如此高涨的学习热情,我会心地笑了。

第二天作业收上来了,当天的作业做的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学生对待作业非常认真,都能画出春花图,春草图,春雨图,春风图,有的学生甚至涂上了鲜艳的色彩。在上课前我把画的好的作业用投影展现在大屏幕上,让大家欣赏。点评作业时,表扬画得好的,并分析一些欠缺之画,学生体会到了春雨细、绵、闪亮、轻盈特点;感觉到春风微拂,柳条轻轻抚动;如果雨点很大,又不符合春雨的特征。图文并茂相结合讲解,学生兴趣盎然。上课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学无定法,教无定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综合各种方法,使课堂趋于完美,妙趣横生,成效显著。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我们敢于去想,敢于去做,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创设好的课堂,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总之,新课改,就要从思想上更新自我,在平时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因势利导、顺着学生的思路、随机应变尽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严肃活泼、生动有趣,充满活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14篇:我是如何开展课堂教学

我是如何开展课堂教学

刘勉

检验一堂课是否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是学生听懂多少,这个所谓的听懂,即教学重难点的掌握程度。我将从以下五方面谈我的课堂教学。

一、备课

备课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不仅要熟知该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还要清楚地知道以学生的理解能力,哪些问题是思考盲点,哪些问题是易错点。所以我在备课的时候,、要求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要深刻;要熟读教参的教学解读;结合以前的教学经历,整理出考试常考的方向;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延伸的新闻、文章、个人感悟等;同时,为了上课的流畅,课件一定要修改成符合自己教学风格与习惯的模式。

二、上课

课堂是最能检验教师教学水准的平台。我对自己的一个最根本的要求是:生动诙谐。所以为了做到这一点,我每节课都尽量让自己充满激情,比如音量大小、音调变化、面部表情、语言的趣味性等,以此来调动学生情绪。同时我每节课都尽可能制造一个教学爆点,模式有讲个笑话、做争议性的选择题、围绕课文,讨论一个社会问题等,这些都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长久下来,学生才不会觉得上语文课时间很难熬。另外,对课文的解读不能太僵化,可融入自己的一些另类观点,让学生有思考与讨论的激情。

三、考试

我认为考试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我出的试卷在考察点上是有目的的。总的原则是:A、每个环节必有一道难题;B、设计的问题以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为主;C、要设计有陷阱的题目;D、尽可能贴切日常生活。

四、批改

这里涉及作业本批改、练习册批改、作文批改。最基本的原则是:字体端正(遇到字体不端正的,一定书面留言或口头提醒)。作业本以抄写生字为主,所以关注的是拼音是否写对,造句是否符合词的意思。练习册在全批全改的前提下,我会特别关注难题、易错题的答对率;通过学生的答案,分析学生答错的原因,以及错误答案的版本。根据现在学生的写作水平,我的作文批改以大方向为主,即中心是否突出,内容选取是否恰当,开头与结尾有没运用修辞手法。

五、辅导

结合学生实际,我的辅导除了学校安排的培优、潜能班外,我还额外进行一对一辅导,虽然这样做加大了我的工作强度,但是我觉得这样是很有效的。我每天都会给2位同学进行一对一辅导,即先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布置做相应的题目,隔天再进行一对一评讲。这样做,我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巩固提高,还可以根据他们做题的表现进行表扬,建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第15篇: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蒲县高级中学 张淑芳

摘要:用心去教学生,善于敏锐的洞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并能够及时的加以总结,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智慧策略巧妙处理

通过几年的历练,我把自己认为比较成功的和遭遇过失败的课堂上的教学智慧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 克服紧张心理

对于刚开始代课的青年教师来讲,紧张是很正常的,尤其是讲公开课的时候。我记得我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进教室前手一直发抖,我当时采用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上课铃声响之前1分钟我就进教室,等把打闹的学生安排安静我自己的紧张情绪也一扫而空。轮到我讲公开课时,为了锻炼自己也为了锻炼学生,我故意不提前通知他们,上课时我仍然提前进了教室,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当其他老师也提前进来时,他们一点也不紧张,我当然也非常轻松的上完了课。据别的老师介绍我还用过自我暗示法、深呼吸法、课前与学生谈话分心法等等,效果也颇好。在克服学生的紧张情绪时,我常用的方法是课前跟学生有一个简短的谈话,谈话内容可以是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也可以是无关的。

二 关于课堂上出现的学生的一些小状况的巧妙处理。

1 老师要讲的内容个别学生已经知道了,而且课堂上发言积极,不断打断老师的授课,有些影响预先的教学设计。尤其是上公开课的时候,让老师有点不知所措――不讲了吧,大部分的学生不会,讲吧,看起来这一小部分学生是真会,而且学的还相当不错。我记得我当时愣了一下,心里甚至有点恼火,但很快我就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让这几个学生代替我授课,数学课每节课的知识点都非常清楚,例题也现成。他们认为这是非常好的表现机会,一个个都非常卖力,其他学生除了认真听他们讲解之外,还不断的提出质疑,有时为了一个问题,所有人都积极的参与争论,还不断的向边上听课的老师问问题,整个课堂上根本不再分老师和学生,课堂气氛和谐之极。下课后我的这节课让全校老师都赞叹不已(老师轻轻松松,学生学的兴高采烈)。从此后,这竟然成为我的特色教学模式。从教学角度说,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上公开课,老师们最希望出现的场景就是老师引导学生由不会到会,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出现老师课前预设的情况。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再加上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家长普遍重视家庭教育,课堂上“老师还没有讲,学生就已经会了”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重新考虑教学的起点。

2 组织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用适当的方式驾驭。

预习是指教师在进行新课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后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学生可根据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学习差异可能更大。预习后的课堂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交流学生的预习成果,反映学生预习后的真实现状,切实把握教学起点。

3 及时给学生补充课堂上要用但学生没学过或学过忘了的知识。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课堂信息的重组者,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具体就是及时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知识层面,认知层面,备课时做全面的考虑,把学生需要的东西及时的给予补充。

4 灵活回答课堂上学生提出的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作为教师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问题,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把学生的这些问题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教师的备课不论如何周密,课时计划的编制不论如何详尽,都毕竟是事前的计划。在教学实践中,难免会碰到种种预想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作出临时的修正和调整,用积极的,热情的态度去对待。

5 用正确的方式和态度对待上公开课时思维活跃、特别爱表现的学生。

我们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反应机敏,老师的问题刚一提出来,他们就把答案喊出来了,几乎不给别人留下思考的机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肯定这位同学优秀的个人素质和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也可以在私下里分享他的解题策略,悄悄地地告诉他说,你的解题思路老师非常清楚,然后以商讨的口吻跟他说:“在课堂上面重要时刻老师一定会请你出来发言,至于平常,我希望你们把发表的机会让给其他的同学,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可以和这位学生协商:“下一个问题老师请你当裁判,你知道答案后不要忙着说出来,要先听一听别的同学是怎样回答的,等最后老师请你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判。你看可以吗?”学生一听说要让自己当裁判,它不但自己积极思考,而且还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可谓一举两得。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给其他同学营造了良好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氛围。

6 充分调动课堂上经常犯错误的和启而不发的学困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错误,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还要敏锐地发现学生错误背后的原因,挖掘学生错题的价值。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当学生犯错误或不能很快的回答问题时,一定不要用侮辱的语言,甚至不能不耐烦,要耐心的,不厌其烦的教他们,启发他们。

三 课堂上一不小心出错了,一定要沉着冷静。

在教学中,教师因准备不足或临场发挥不好,或者老师由于紧张在课堂中讲错或说错的现象有可能出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冷静对待,注意处理方法。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那些功底深厚、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很难保证在讲课时不出一点差错。关键在于出现失误之后如何处理,能否适时应变,加以补救。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时,会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老师话一说完或者板书刚写完,老师就已经意识到自己说错了或写错了。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只需要马上跟一句:“对不起,老师说错了”或“对不起,老师写错了”,然后马上重说一边或者把板书改过来就行了;第二种情况是老师说错了或者板书写错了,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学生们发现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该表扬学生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说错了你们一下子就听出来了!那你们帮老师改一改,我应该怎么说就可以了。”或“你们真了不起,老师写错了你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那你们帮老师改一改,我应该怎么写就可以了。”学生们一听说老师需要自己帮忙,那劲头就来了。这种将错就错的处理方法,巧妙地将失误变成教学机遇。也许此时老师的“装糊涂”会使自己的学生更聪明;第三种情况是老师说错了或者板书写错了,当时虽然没有意识到,但当教学进入到下面某个环节时,老师突然意识到自己讲错了或写错了。遇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不要慌,要找一个适当的机会进行补救,可以跟学生这样说“刚才老师在讲到某个地方时,我是这样说的,现在你们听一听这样说对吗?”或“刚才我们在学习某个知识时,老师是这样写的,现在你们看一看这样写对吗?”;第

四种情况是,老师说错了或者板书写错了,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但听课的老师们发现了。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下面的听课老师会有反应,也许会场会有一阵小的骚动。此时老师要有警觉,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哪句话说错了或哪个地方写错了?说不定台下的老师们会暗示你出错的地方。

四 上公开课时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的应对策略。

1、一定要清楚自己每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应该达到什么目的。牢牢记住一些关键的教学过渡语,必要时可以写在教科书的空白处,万一忘记了,拿起教科书看一眼可能就回忆起来了。

2、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设一个主页,主页和每一张幻灯片都要做一个超级链接,每个环节后,都能回到主页上,这样通过主页上按钮的提示,自己就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了。万一脑子里出现了空白,赶快返回主页,看一下就是了。

3、还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万一脑子了出现了一片空白,先临时给学生提一个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或者给学生布置一个临时性的任务,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赶快看一下教案就行了。

4、瞬间的空白出现时,你不妨把刚才说过的话再重复一遍,说不定,可能会很快想起下面要说什么了。

我认为教学智慧指的是教师的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教学技能。课堂应变能力通常指教师正确处理课堂上随机发生的教学事件的能力。教学智慧是整个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智慧表现为对无法预见的情境进行出乎意料的塑造,智慧表现为临场的随机应变。

第16篇:我眼中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眼中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课堂教学之变

“变”者,古今之公理。变则通,通则久。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升华。实践证明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当家作主”,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室的主人,教学的主人。学生变 被“填鸭式”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各自为战的独立学习为合作探究学习;变消极完成作业为主动积极快乐学习……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之变迫在眉睫,变什么?怎么变?已经引发广泛的关注和探索。

一、变教师的专用讲桌为学生的报告席和演讲席。

传统的教室布局讲桌的位置是在全体学生的面前讲台的中间,为教师专用。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桌后滔滔不绝发号施令,大部分学生或惟命是从,或如“鸭子听雷”。有的学校把教室的讲桌取消,我们倒是认为大可不必,完全可以改变讲桌的用途。把讲桌的位置移到教室的一角,就像开大会领导作报告时的报告席,也好像是综艺节目主持人所在的席位。每天课前的展示阶段,让展示的学生,主持小先生站在这个席位上或主持展示活动,或诵读,或展演。学生成为拥有讲桌的主角,教师成为欣赏着,倾听者,参与者,探究者。

二、变教师的讲台为学生展示台,演兵场。

传统的教室讲台教师拥有绝对的使用权,只有偶尔的时间,被提问的学生到讲台上演练一两道数学习题,写几个英语单词,绝大部分时间 1 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煞费苦心的讲演,更有甚者兢兢敬业的教师累死在三尺讲台上。这是教育的悲哀,教师的悲哀。

变教师的专用讲台为学生能力的展示平台,讲台不再单纯是教师的专职教授台,成为学生的演兵场。学生站在讲台上,拿着粉笔,在黑板上有板有眼有理有据有条有理的演算证明。站在讲台上面向同伴和老师展示真我风采。

三、变教师的专用黑板为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成果的展示板。讲桌成为学生主持人席位,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报告席;讲台成为学生的展示成果的舞台,成为学生提高能力的练兵场,学生是讲台的主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就没有必要去精心设计板书了,即使你设计的再好,再精美,没有时间和空间让你把“处心积虑”设计出来的板书通过对学生“循循引诱”的几个词语写在黑板上了。黑板的主人不是教师了,而是作为整个教室乃至于课堂学校教学的主人——学生了。教室里的黑板已经不局限于一块挂在教室的前面,教室的后面也要挂上黑板,拓展学生展示的空间。至于教室内的学习园地或者叫成长摇篮可以设置在教室临近走廊的一侧(不影响教室采光的一侧)。

四、变学生面向黑板整齐划一的座位格局为学生分组面对面侧向前后黑板的座位格局。

传统的教室学生座位格局大家都不陌生不必赘言。据我了解,美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的座位格局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面对面而坐。而且学生在上课时也没有要求双手背后,一直保持着腰背笔直。其实我们很多 2 学校很多教师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双手背后,坐得笔直,其实是对学生身体和心理极度地上海和摧残。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座位是具体情况分组,学生相向而坐,每个学生侧向教室前后两块黑板。这样的座位格局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学生面对面,极大的方便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能起到交流的作用,一个鬼脸儿就能使彼此心照不宣。这样的座位格局也有利于成长中的学生身心健康。因为是侧向前后黑板,所以学生就要不间断的活动腰身来关注前后讲台上黑板前的学生展示的合作交流探究成果,有时候还要站起来以达到彻底沟通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不是像传统教学课堂上身心俱疲,而是健康着,快乐着并学习着。学生把枯燥的被动的课堂教学生活转变为自我追求快乐的学习生活,让青春的生命绽放愉悦的火花,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将不在话下,也就不是教学活动中的难题了。

五、变随意性分组为有意向异质分组。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重视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性学习,这就需要把班级的学生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我们原来的课堂交流小组划分是按照学生的前后左右座位随意性的划分小组,这样的小组划分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有的小组成员可能都是综合素质优等学生,有的小组可能都是中差等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合作交流探究过程中,优等生小组讨论的热火朝天,中差等生学习小组默默无闻,鸦雀无声。课堂成为优等生展示成果的天地,中差生永远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冷落的对象, 3 久而久之,这一大部分群体丧失学习的信心。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小组的划分为有意向性,小组学生综合素质异质性。根据班级学生人数,综合素质的高低蛇形排列分组。这样每个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综合素质有层次,而且各有千秋。每个小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即合作组的小先生。针对老师和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或者出示的小考卷,每个小组内的小先生带领并且指导督促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推选出发言人代表合作小组参与全班汇报展示,促进全班整体的全局合作交流,学生综合素质达到普遍的提高。

六、变随机性的口头表扬鼓励为积分制考评。

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适时的表扬和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豪感和求知欲望。例如学生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教师脱口而出:“你真聪明!”“你真棒”;回答出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时,教师是“龙颜大悦”,鼓动其他学生双竖大拇指齐向该生呼喊口号“棒棒!你真棒!”或者一起鼓掌:“呱呱!呱呱呱!”课堂气氛可谓是浓烈啊!但是这种随机性的鼓励表扬带有明显的哗众取宠的色彩,学生一时间兴高采烈往往如过眼云烟,没有留下成长的痕迹记录,不能从根本上起到鼓励学生自我快乐学习的目的。

所以必须改变这种随机性随意性的鼓励表扬方式。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理念下的鼓励表扬机制为积分制考评。每个合作小组都有一张考评积分表,根据学生在小组内的学习表现每科每课都有分值记录,每天一统计,每周一累计,每月一小计,期末总计。奖励的方式灵活多样,每课 4 优胜者奖励一颗小红星,周冠军奖励一朵小红花,月冠军奖励一面小红旗……这个考评积分表就是学生综合素质成长的记录每颗小红星,朵朵小红花,面面小红旗时时刻刻在鞭策鼓励学生向更高的阶梯迈进。

七、变教师的备课笔记教案为师生共同拥有的研学案。

现行的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大多数流于形式,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教师上课要讲解的内容大部分体现在教材上的勾画圈点和形式不一的批注。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把这些准备出来的知识点照本宣科的传授给学生,然后进行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辅资料上种种问题。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的备课笔记转变成师生共同拥有的研究性学习教案,简称“研学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在教学案上体现出两条线。一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流程线,二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流程线。教师往往担忧这样的教学案是不是增加了教师备课的负担?其实不然。教师在编写教学案的时候,要清晰的体现出课堂合作探究学习的研学流程,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环节当中,需要学生完成的探究内容可用“见教材或者教辅材料PXX页,第几题到第几题”提示方式代替。这样教师就不用把教材或者教辅材料当中经典的练习题编写在研学案(俗称“小卷”)上。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编写研学案(小卷)呢?我认为在单元整体复习过程中,教师把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把教材和教辅材料当中的典型问题汲取精要,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既减轻了教师备课编写教学案的过重负担,又起到了合作探究课堂学习提纲挈领的作用。

八、变教师的课堂教学主宰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变学生课堂教学被动学习者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主动合作学习者。

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主体、主宰,而是课堂教学合作探究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走下千百年来神圣的讲台,走进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中间,和学生平等交流合作,针对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做精要的点拨,共同完成研究学习任务。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被填鸭式的学习者,而是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合作者、参与者。

某中学的校长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合作探究学习的理论精要在教室业务会议上重复了三遍,然后提问参加会议的教师。结果有一位教师全然不知,有两位教师只回答出六个问题当中的两个问题。于是马校长说:教师都不能记住我重复三遍的问题,那么你站在讲台上喋喋不休的教授,学生就能够理解和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吗?

由此看来,转变课堂教学机制,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室的格局,转变教师和学生定位理念,是新课程改革一个重大突破。

第17篇: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智慧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智慧

语文新课程,就像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了春天,芳草青青,花红柳绿,语文教师也同样感到清新空气的扑面而来,新课程在为语文教师开创新天地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瓶颈,活跃教学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一个执教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根据近21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智慧创设,营造氛围,让学生享受快乐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欲望强烈,以学为乐。苏联教育家也说过:“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快乐。”可见,快乐能保证一个人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激情,这也是新课程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尽所能的让每一个学生在快乐教学情境中享受学习的快乐。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就需要教师去指挥创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享受快乐。

1、让课堂充满情趣。

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驱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先有兴趣,后有热情。要把一堂课上得“学生全神贯注、面带满意的笑容、津津有味、跃跃欲试”,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得改进教学活动,使课堂过程充满情趣和动力。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的目的,教师首先要洞察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如果课堂上有学生有小动作、开小差,那一定是教师给了他偷懒的机会。每堂课,每位学生都有45分钟学习的权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给他们45分钟的收获。要想做到课堂上不浪费任何一个学生的时间,教师除了必须在课前作好备课这一环节的工作外,在课堂上必须留意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只有这样他才能知道学生是否在全神贯注。只有保证学生是在做与课堂有关的活动和反应,才能顺利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此,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应当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一般情况下,我将课堂结构设计如下:先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进行思考,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全班齐思考,齐讨论,共同来解决问题;最后是通过个人的体验与感悟,能对课文内容提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科学的见解,以期达到“语文学习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起训练,使之相辅相成,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叶圣陶语)的目的。当然,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时,我十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控:一是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二是讲课时,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人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接触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

正确时,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善于启发诱导,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譬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我采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式,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将这篇童话故事改变成适合表演的剧本;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大胆的改变,可在不违背原意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部分内容;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扮演的角色,并将人物性格特点尽情展现出来;充分考虑人物的特点,设计表演时的表情、语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为了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们反复阅读课文,讨论有争议的内容,并找老师求证,高质量地达到了设定的教学目的;为了表演好节目,小组同学人人主动、热心地参与讨论、改编和排练,提出改进意见,收到了合作学习的高效。这就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环环相扣的过程,从而保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成效最大。而作为教师的我,却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这样开放、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学生们既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会了怎样学语文,也体验到了主动学习后成功的喜悦,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立了保障。

2、让课堂充满激励

激励语言犹如一束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所以,在教学中要以表扬激励为主,真正达到激励教学的目的,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激情。激励语言又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能鼓舞人心,增强自信。但过去,我们的教育多是批评的教育,使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而现在的教育是激励的教育。美国文学巨匠马克吐温说:“别人一句赞美的话都能让我开心了两个月。”对于一个大人来说,别人的一句赞美的话语都能让他欣喜许久,名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呢?因此,为了使学生永保学习的激情和具有一定的信心,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策略。①灵活创设激励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②要注重民主激励原则,蹲下来和学生沟通,使学生大胆参与学习。③灵活的运用激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感受到信心十足。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奋斗。如:你的想法真好,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你朗读文章真有感情,假如再把声音放大一些会更好、很棒、你真行……如在课前三分钟的古诗词诵读之后、在课堂朗读课文之后,我总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再由我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再如,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当然,激励性评价也要适时、适度: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地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就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相对较高。

相信赏识学生,就会有奇迹发生。赏识就是爱的体验,它能使人心智开启,使人灵感涌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作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细心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打开一扇理想的窗口,让学生沿着那扇窗口去感受那一句句温馨的话语、一个个爱抚的动作和一次次表现的机会,使孩子在课堂中绽放幸福的笑容,从而激励他们积极向上,走向成功。

二、智慧对话,真情交流,让学生的心灵获得远航

人类生活在一个众声喧哗的世界里,语言与对话几乎是人类生活的一切。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那么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话教学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出现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教育家说,所有的教学,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那么过去传统“独白式”的教学方式已不需要了,取而代之的是交流与对话,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对话教学,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要构建一个平等、民主的对话平台,给学生以自由宽松的心理空间。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人格平等及教学民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学生在课堂上愿意与你交流,主动地想说什么,必须要在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下进行的,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充满爱心,富有差异和个性的对话平台。只要学生真诚的、发自内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都要尊重、理解,并且让他们认识到是有价值的。这样,学生才敢畅所欲言,智慧的资源才会充分喷涌,达到心与心交流的境界。

2、设置有价值的话题,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财富

对话是围绕某个话题展开的。话题可能来源于一对矛盾、一个问题、一种现象。在教学中,我善于捕捉话题,学生感兴趣的,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学生体验深刻的,跟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这些都是有价值的话题。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话题正是学生前行道路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他们从这道风景中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财富。设置有价值的话题应考虑以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要考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起语文各方面的知识,并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第三,要考虑充分开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这样的话题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第四,话题要引发多元思考,使语文学习从课堂走向生活;第五,要考虑话题的趣味性,这样的话题较吸引学生,能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和主动性。

3、尊重学生独特的对话结果,鼓励学生多发奇想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并非让学生牛头不对马嘴的谈,而是要引导学生围绕对话主题,充分思考、体验,说出自己的见解。新课程倡导的语

文教学,强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即使学生存在着种种差异。教师也要肯定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突发奇想,从而达到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

三、智慧开放,拓展空间,让学生获取实践的机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新课程中,我弃之“一味讲”或“一问一答”模式,而取之“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模式,让学生在开放、活泼的语文课程中快乐地学习,在生活的大舞台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智慧阅读,感悟生活,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美的乐趣。可见,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主动感悟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获得心灵的舒展,从而倾心去参与阅读实践。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阅读特别强调“感性、感觉、感悟”所以要把阅读教学当成语文课堂的主旋律,使学生“读中质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读中释放”这一过程正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更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五、智慧探究,唤醒意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创新和发展

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那么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又富有个性的过程。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可见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人格品质。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的智慧性和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理的挖掘,这将是一条艰巨的道路,但我想只要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那么,初中语文课堂将会永远绽放智慧的光芒。

第18篇: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赴九江学习心得体会 刘晓宏 2010年12月9号——21号三天,受学校委派我赴江西九江观摩了江西省“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展示会。此次活动分为语、数、英电脑四科在九江小学、九峰小学进行了成果展示会,内容丰富,既有精彩的展示课,又有各学校教学科研成果汇报展示及课题成果展示,最后还听取了北师大吴国珍教授的专题讲座《源自心灵智慧的有效教学》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受益匪浅,对于今后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及如何开展课题研究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身为数学教师,给我体会最深的是三位数学教师的展示课,分别是九江小学卢旋老师的《时分的认识》,南师附小刘老师《三角形的面积》、余江一小徐文艳老师的《口算乘法》,三位老师按照新课程要求,结合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课题研究,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讲得精彩,学生的课堂发言更是充分显示了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生成精彩,博得听课老师们的连连称赞,下面我就三节课中的精彩之处谈谈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些体会。

一、合理有趣的情景导入能提高有效性。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他 们要学习的内容,呼唤一个求真的有效的教学情景,卢老师借助视频以重温十六界亚运会开幕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很快进入角色,再过渡到引出课题,合情合理;余老师以

数青蛙的游戏形式导入新课,学生非常喜欢,对所学知识充满期待;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垫脚石,所以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一节课的开端,既要合理,要有趣,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组织好课堂活动,能提高课堂有效性。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的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刘歆老师的这节《三角形面积》课中,老师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次学生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所学过的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既起到复习旧知的作用,又引出了新知三角形面积怎样计算,此过程的设计非常简洁,但很有效;第二层次: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探索新知,学生动手操作后又分组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将知识问题情境化,生活化,活动组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使得课堂更有效,更高效,由此可见,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老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并组织好活动。

三、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能提高课堂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为三大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思路要开阔一点,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有效,更要关注学生身心的有效,才能做到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徐老师在教学《口算乘法》中,激励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在课堂上老师非常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评价是贴切不做作的。学生学习的激情一浪高过一浪,连旁边听课的老师都被这位老师风趣的语言、高涨的情绪所吸引,更不要说学生了,在这节

课中,学生掌握知识已成为发自内心的一种渴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影响课堂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老师如果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主阵地,多动脑筋,多钻研,从各方面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们的学生又何愁不成材呢?正如一个教授所说:“优秀教育源自心灵,共事切磋激活智慧。”

第19篇:《我爱我家》课堂教学实录

《我爱我家》课堂教学实录

兰河一中 杜 崇

一、教材分析

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我爱我家》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从教学内容来看,本框题着重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应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并真正的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与爱护。本框在第一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他对今后学生生活圈的扩大教学来说,是一块奠基石。教材编写的意图重要是增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体会父母的爱心与付出,进而孝敬父母和长辈。

本课的内容重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绪,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责任。在教材处置中,重要是让学生参积极参与所设计的几个活动,活动中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及个人思考发言的方式。

学生这时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对家庭的认识模糊甚至错误,对家长发生误解。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扭转这种认识,并初步排除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误解,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以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当的,是顺理成章的,对于自己在家庭中应当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本节课不仅是情绪上的热爱,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还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难点在于使孩子真正作为家庭成员之一,认识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养,尊敬父母的劳动和情绪,并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这里渗透权利与责任的意识。

2、能力目标:

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感受家庭亲情、爱的力量。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和剖析断定的能力。

1/5

3、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绪,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责任。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父母的爱心与亲情,感受家庭的温馨。

难点: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二、学情分析

人们常说:家庭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关爱和教育。可以说,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然而,有些学生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受到父母的呵护而不知温暖。加上成长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所以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与温暖。因此在重难点的教学上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说出自己的亲身体验,进而感受到作为家庭的一员应当承担责任并确实体验到父母的爱。

三、教学方法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认知、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1)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讨论、归纳法——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整堂课后的所想所感进行讨论、归纳,达成思想上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

(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

(2)教师准备:搜集材料,为学生提供有关的理论观点和案例材料;了解学生当前知识背景,对学生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对待行为的态度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操作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制作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课件;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

2/5

五、课堂教学实录

(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听歌曲《让爱住我家》。

师:歌中唱到:“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那么,怎样爱我们的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爱我家》。

师:家是什么?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描述你对家的感觉。(出示幻灯片) 生:家是避风的港湾。

生:家是由爸爸、妈妈和我组成的。 生:家是温暖的、快乐的。 生:家是幸福的。 生:家是休息的好地方。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对家的感觉,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往往是一个人最深、最美的记忆。师:(出示两张全家福照片照片),请同学们回忆:这两张全家福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家庭结构?

生:(齐答)核心家庭、联合家庭。

师:根据这两张照片,你猜想一下他们的家庭生活会怎样? 生:快乐。 生:幸福。 生:温馨。 生:家里有关爱。

师:大家回答的都很好,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那么爱是什么?请同学们回忆刚才听的歌曲内容来思考?

生:爱就是忍耐。 生:爱是不嫉妒。 生:爱就是付出。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童年趣事(出示第一幅幻灯片),请大家把话补充完整。

生:你是哪个星球的。 师:出示答案。(学生齐笑) 师:出示第二幅图?

3/5 生:做饭

师:出示答案。(学生齐笑) 师:出示第三幅图? 生:以后给妹妹吃。 师:出示答案。(学生齐笑)

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陪伴我们健康成长,同事也给我们留下童年美好的记忆。父母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爱,你们了解父母的爱吗?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案例(出示幻灯片)

生:一起看案例(伟大的爱:舍命流血) 生:读案例给大家听。

师:父母关爱子女,呵护子女,完全是出自于天性,毫无保留,毫无怨言,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涌现了许多歌颂母爱的故事,这个案例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生:母亲无私的爱。

生:母亲愿意为自己的孩子舍命。

师:母爱比海深,世界上只有母亲的爱能这样的无私,让人感动。请同学们记住母亲的爱。(出示幻灯片)

生:观看视频

师:有没有同学要谈你的感触的? 生:父亲的爱也同样伟大

师:对,父亲的爱是深沉的,父爱如山给我们坚定的依靠。父亲因为爱我们愿意承受任何痛苦当我们需要父亲的时候。(出示幻灯片)

生:读《奇妙的爱——母子连心》 师: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父母的心经常观念孩子,所以才能梦的自己的孩子。

师:对,爱是超越时空的,不论我们在哪里,做什么我们的父母都在关注着我们,他们的心每时每刻都在想着自己的孩子。

师:因为家里有了这样的爱,所以我们在家里感觉到温暖,同时家也给了我们更多成长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下面看看家给我们提供了哪些需要? (出示幻灯片)。

4/5 生:情感栖息地。 生:经济来源。 生:身体保健。 生:娱乐天地。 生:天然学校。 生:天然学校。 生:发展的大本营。

师:同学们谈得都很好,父母不但爱我们,而且在家里还供应我们一些的需要。同学们都懂得孝敬父母,在生活中,有的父母不愿意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有没有?

生:有(齐答)。

师: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是道德与法律的要求,如果不履行义务要收到法律的惩罚的。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自私,因为父母自私就不愿意承担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尽力的来照管自己的孩子的,我们来总结一下,父母是如何照顾我们的。

生:每天送我上学。 生:我生病了背着我去医院。 生:给我做我最爱吃的菜。 生:陪我学习,假期一起去旅游。

师:父母为我们付出了他们的青春,付出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应该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播放“孝”视频)

生:观看视频,(个别学生流泪了) 师:老师读视频内容。 师:心灵感悟:出示幻灯片

师:播放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老师总结,行为提升(出示幻灯片)

5/5

第20篇:我的课堂教学反思笔记

港口中学九年级数学“135”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自我11年毕业被分配到港口中学任教,港口中学推行的“135”高效课堂教学使我收获颇丰。本着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等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新知识来提高教学成绩的宗旨。特别安排了二次函数的复习:

1.内容分析: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几何最值近年来屡屡出现在各地试卷中的比例的大小,其中涉及平面几何中最基础的知识和其他知识的综合题型等,这致力提升学生的几何探究、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yaxbxc(a0)的数形关系,进一步2.教学过程:①.通过探究抛物线

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②.经历探究利用函数式的模型表示线段长(或面积)等过程,了解和体验特殊与一般的相互联系和转化以及数形结合等教学思想方法的具体应用。

3.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直接根据三点式、两点对称轴式和一点顶点式等求出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并且能够根据其系数来判断函数图象的性质。也达到了预期的

4.精彩瞬间:学生主动提出抛物线函数解析式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着实让我感觉到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熟练的程度。

5.听课评价:对教材十分熟悉,教学准备很充分,知识点讲得比较细;还要加强对“135”高效课堂的细细琢磨,要尽最大的努力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的“实惠”。

我课堂教学试卷
《我课堂教学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