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社会实践报告

中国近代史纲要 社会实践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05 08:34:44 来源:社会实践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国近代史纲要暑期社会实践

关于开展2011年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通知

根据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细则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社会实践将于今年暑期展开。为了顺利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属公共必修课,两个学分。

对象:全校2009级本科、2010级专科各专业学生。

途径:开展社会调查。

组织形式: 个体调查与小组调查相结合。小组调查成员不能超过2个人,每个小组写出一份调查报告。

成果: 通过社会调查,形成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内容相关的较高质量的社会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可手写或打印,如果是打印,用A4纸,字数不少于3000字。

成绩评定: 调查报告必须由学生家庭所在社区居委会、乡镇、村、父母所在企事业单位或调查的单位加盖公章和留下联系电话,否则视为无效。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务必在下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按新分班级),由各班班长或学习委员收齐后统一交指导老师处,相关教师在下学期第8周前给出学生成绩。如发现抄袭或请人代写等不良情况,一经查实,该项成绩为不合格。

奖励办法:将评选优秀调查报告并颁发证书,同时组织部分获奖者赴井冈山、瑞金、安源、上饶集中营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社会调查活动。

选题:选题可以自拟,也可以参照以下参考选题

参考选题及说明:

1、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所面临的问题的调查。

2、各类群体违法犯罪现状、原因和特征的调查。

3、社会群体的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4、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营造的竞争环境导致社会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

6、基层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状况的调查。

7、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状况调查。

8、各地区法律教育现状调查。

9、家乡所在地、父母所在单位、乡镇或暑期打工单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10、家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才流动状况调查。

11、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利弊调查。

12、关于家乡所在地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调查。

1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情况;农村老年妇女的生存、发展状况;农村留守妇女情况;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调研;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意识分析;农村出生性别比分析;农村大学生就业分析;农村孩子零花钱(压岁钱)与城市孩子零花钱(压岁钱)的比较分析等。

14、关于女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分析;社区中老人状况分析;大学生恋爱调查分析;大学生公共意识调查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奉献意识调查等。

说明: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通过参观、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调查。调查报告分为前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前言要求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主体要求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调查研究所得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结尾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

附:“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1357697029

1华东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电子版)

格式要求

一、基本情况

1.作品标题

2.作者(脚注形式加在首页下)

3.摘要、关键词

例如:

关于东方红乡村民自治的调查报告

张三*

摘要:

关键词:

(脚注)

*张三,男,1980年生,江苏连云港人,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学院法学专业04—1班,电话:××××、电子邮件:××××。

二、文字格式

(一)字体:宋体

(二)字号

1. 标题:二号,粗体

2. 作者:三号,粗体

3. 一级标题:三号,粗体

二级标题:四号,粗体

三级标题:小四号,粗体

四级标题:五号,粗体

4. 正文:五号

(三)行距:单倍行距

例如:

一、村民自治的历史

(一)村民自治的概念

1.村民自治

(1)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的概念来源于……

三、版面格式

1.加页眉,内容为: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字体为:小五号

2.页面设置

(1)页边距

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3厘米右:3厘米装订线:0厘米

(2)页眉:1.5厘米

页脚:1.5厘米

(3)纸型:A4,纵向

3.注释

采用尾注,自定义标记为[1],[2],[3]……

例:[1] [美]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3-24

[2] 李强.转型期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2000(4):20-29

[3] Whyte, M.K.& L.Parish.1984, Urban Life in Contemporary Chin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 P78-79

注:专著为[M], 报纸为[N], 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标准为[S],专利为[P]

4.参考文献

格式同上,先中文后英文;中文按姓名的拼音排序,英文按姓名的字母排序。

推荐第2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1.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p6)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的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时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4)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时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5)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6)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缓,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期,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到了鸦片战争前夜,它已经衰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很大的差距。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9)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p14) 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作用。两对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重要的矛盾。

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4.早期的维新思想及其代表人物(p31)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其具有一定程度发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5.资本—帝国之一对中国的侵略(p17)

(一)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1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二)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2)掠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6.《资政新篇》内容(p35) 政治方面

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经济方面

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是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了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思想文化

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兴办学校,意愿和社会福利事业 外交方面

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并“与番人竞雄”,但禁止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7.洋务运动的内容与指导思想 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指导思想

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持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8.戊戌维新的意义(p42)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主义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四产阶级性质的改良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改革社会风习方面提出了很多新主张 9.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p49)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1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民主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心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的高潮 失败原因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11.近代中国的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 建国方案

(1)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2)以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土中主张“第三条道路”的人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3 (3)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两个中国之命运

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它的力量过于软弱,没有勇气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群众的拥护。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得到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1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机器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p81--84)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

(1)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等) (2)无私爱国运动的骨干(毛泽东等)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等)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活动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的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世纪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1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p86-p94)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发展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国共合作的形成 (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3)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15.八七会议和中国共产党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八七会议(1927)

(1)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

4 (2)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选举出了以瞿秋白委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4)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指出了继续斗争的目标,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探索

(1)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5)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16.中央革命根据地与红军长征的胜利(P102-P106)

5 中央革命根据地

(1)农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2)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红军长征的胜利 长征过程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后,红军进行整编;然后四度赤水河,打乱了敌人计划,度过金沙江,冲出敌人的包围圈。抢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1935年十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

一、

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长征胜利的原因

(1)长征的胜利主要原因是以毛泽东为领导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长征的胜利是毛泽东战略、战术的胜利

(3)红军长征中采取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使红军顺利走过少数民族聚居区。 (4)红军将士同甘共苦,直面困难,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是红军长征胜利重要原因。 (5)蒋介石集团内部的矛盾,客观上为红军长征胜利创造了条件。 (6)人民群众的支持是红军长征渡过困难的不竭之源。 意义

(1)革命转危为安;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日的总方针,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保存了实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这是党和红军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支柱,他们很多人以后成了治党、治国、治军的骨干

(3)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征的胜利,最具深远历史影响的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红军转移到了抗日的前沿,促使中国革命新局的到来,使毛泽东及共产党赢得了中国,从此以后,抗日的烽火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越烧越旺。

17.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P116-P125)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2)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1)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2)游击战争的战略租用地位和作用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 (1)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2)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3)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2)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3)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1)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 (2)抗战文化工作的开展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命题的提出 (2)新民主主义理论系统的阐释

(3)整风运动和事实就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18.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一)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P109-P110)

(二)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疯狂的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 (3)强行推行奴化教育

19.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与进步文化工作的开展(p120-p122)

(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2)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3)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1)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 (2)抗战文化工作的开展

20.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p139-p140)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于1948年1月正式成立。民革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创始人为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

7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1月16日,张澜在重庆公开宣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主要创始人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等。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于1945年12月由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在重庆成立。民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创始人为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于1945年12月在上海正式成立。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主要创始人为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等。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1930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主要创始人有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等。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是由华侨社团发起,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政党。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目前有党员3万多人。主要创始人为司徒美堂、陈其尤。 九三学社,944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与民主科学精神,在重庆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1946年5月,在重庆正式召开九三学社成立大会。九三学社主要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创始人有许德珩、潘菽、涂长望等。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以后,由一部分从事爱国主义运动的台湾省人士于1947年11月在香港成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台盟由台湾省人士组成。主要创始人为谢雪红、杨克煌。

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p144-p146)

(一)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二)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2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

(3)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8 基本经验

(1)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2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的历史成就(P158-P160) (1)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4)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5)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24.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P145)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革命在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此外,会上还指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更长,工作更艰巨,因此,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警惕居功自傲、贪图享乐思想的滋长,警惕资产阶级用糖衣炮弹的攻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这一指导思想至今仍是我党思想工作的重心,并且应加大奖惩力度,维护我党在广大群众心中的形象。 25.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169) 一方面要求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今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26.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1)在中国的条件下,先走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这种由高到低的互助合作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进过渡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9 (4)要始终吧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要把神会改造统计数改造相结合 27.社会主义建设早期探索(P179-P186)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5)“大跃进”及其纠正

(6)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7)庐山会议与纠正“左”进程的中断 (8)国民经济的调整

28.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P202-P206) (1)在徘徊中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3)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4)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5)对外政策的调整

(6)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29.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及面临的考验和问题P227 成就

(1)国名积极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量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的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6)民族政治和宗教政策全面贯彻 (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开新步伐 (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考验和问题

10 (1)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2)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环境,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3)体制机制尚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4)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5)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和社会稳定 30.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P222-P225)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推动经济油耗又快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民法的含义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的体系和结构 (1)民法总则 (2)物权制度 (3)债权制度 (4)人身权制度 (5)知识产权 (6)继承权法律制度 民法的渊源

(一)制定法

(1)宪法中的民事法律法规 (2)民事法律

(3)国务院制定的民事法律法规 (4)最高人事法律的指导性文件

(5)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有关民事的规范性文件 (6)地方性法规

(二)国家认可的习惯及判例,法理 我国民法在地域上的适用

一般来说,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与制定,颁布的机关所辖的区域一致。我国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如果使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和国务院各部委制定,颁布的民事法律规范适用于

11 我国领土,领空和领海,以及根据国际法视为我国领域的我国驻外使领馆及在国外的我国船舶和飞行器。(香港,澳门,台湾除外) 我国民法调整对象

根据《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我国民法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民法的基本原则的作用(p20---p21) (1)民法的基本原则在民事立法中的功能

(2)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行为,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的含义及对我国民法的影响 (1)民事主体资格平等

(2)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地位平等 (3)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影响

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平等原则在人们的概念中并无地位,故民法的平等原则做出了民文规定。同时,民法对平等原则做出的规定,也说明平等原则是贯彻民法其他原则的前提条件。坚持平等原则是贯彻民法的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的基础。 自愿原则的法律意义

(1)民法在规范人们的民事行为方面,自愿原则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 (2)民事主体可根据自己的医院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关系。 (3)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和形式由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 公平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

(1)处理利害关系时,应兼顾双方或多方利益。

(2)司法审判中,协商诉讼双方当事人利益和公平原则要求法官在进行民事纠纷的审判时,应站在公正的立场,对案件的处理应符合正义,公平原则。 意义

公平原则是进步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和义务的时候,应本着善意和诚实的态度,即讲究信誉,恪守信用,意思表示真实,行为合法,不规避法律和曲解合同。 具体表现: (1)不为欺诈行为

(2)恪守信用,尊重交易习惯 (3)不得规避法律和曲解合同

12 (4)正当竞争,反对垄断

(5)尊重社会利益,不得滥用权利 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

(1)诚实信用为市场经济生活的道德准则 (2)诚实信用原则为道德准则的法律化

(3)诚实信用原则的实质在于授予法院自由裁量权 诚实信用的功能

(1)指导当事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2)解释合同

(3)解释补充法律规定之不足

几个问题:

(1)能否以诚实信用原则修改现行法律规定

(2)禁止“向一般性条款逃避”

(3)类推适用优先

(4)优于判例 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并有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民事法律关系的一般特点

(1)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而非物质社会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2)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3)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4)是主体之间的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5)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性

(1)是平等主体之间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2)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意志起重要作用 (3)体现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并重

(4)民事法律关系具有补偿性和强制的可能性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必须具备的条件,按照传统民法理论,民事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组成。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民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13 主体具有以下特征: (1)法律的平等性 (2)意思的自主性 (3)主体的广泛性 (4)权利义务的统一性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了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具体包括:

(1)权利人依法直接享有某种利益或实施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2)权利人可以请求义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其享有或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3)在利益受到侵犯时,有权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

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为了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依法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具体包括:

(1)义务人必须依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以保障权利人的利益

(2)义务人必须履行其义务,否则要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权利的行使是指权利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行使原则是禁止权利滥用。 确定行为人是否滥用权利,应坚持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标准。从主观上看,行为人有利用权利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的过错,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故意;从客观上看,行为人行使权利是为了谋求达到社会所不容许的结果,至于是否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了损失则在所不问。 滥用权利的主要法律后果 (1)滥用的行为无效

(2)受害人可以要求行为人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 (3)限制、剥夺滥用者权利 (4)权利失效

权利失效是指权利人在相当时间内不行使权利,依特别事情足以给义务人正当理由相信权利人不欲履行义务时,则基于诚实信用原则,权利人不得再主张权利。

民事权利的保护,是指为了确保民事权利不受侵害或恢复受损害的民事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合法的措施,可分为自我保护和国家保护。

14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特征:(1)客观性 (2)效益性 (3)法定性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主要包括物、行为、知识产品(又称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 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有民事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其特征主要有:

(1)民事法律事实确认的根据是民事法律规范

(2)民事法律事实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原因

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民事法律事实可以分为行为和事件。行为指受人的意志支配所进行的并能够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事实;事件是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民事法律的事实构成,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几个民事法律事实的总和

自然人

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而出生的人。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它是自然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依据,也是自然人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标志。

与民事权利比较可以看出民事权利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并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资格,一种可能性,是取得民事权利的前提条件;而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实际取得的,是民事权利能力得以实现的结果。

(2)民事权利能力不仅指享有民事权利的资格,而且还指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它既可以称为民事权利能力,也可以称为民事义务能力;而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实际取得的权利,它与民事义务是不可互相代替的。

(3)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的,它的内容和范围是直接由统治阶级的意志确定的;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按照其意愿实际参加民事活动时取得的,它的内容和范围直接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志。

15 (4)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人身是不可分割的,本人既不能转让和放弃,他人也无权限制和剥夺;而民事权利则不然,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民事主体可依法转让或放弃某项民事权利,也可以依法被限制行使或被剥夺某项民事权利。 我国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如下本质特点: (1)主体地位平等性 (2)内容统一性和广泛性 (3)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独立、有效地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地位或资格。通过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比较,发现民事行为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1)民事行为能力是国家法律确认的,因而,非依法定程序,不得限制或剥夺,这是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共同点。

(2)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的年龄和智力精神状态相联系,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依照其年龄和精神状态可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 现代世界各国对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均是以意思能力的状况为基础的,即以自然人是否具有正确识别事物或判断事物的能力为总的标准。这样划分的目的在于:(1)保障意思能力欠缺者的合法权益(2)维护交易秩序

我国《民法通则》以公民的年龄和精神状态为标准,将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达到一定年龄和精神状态正常的自然人以自己的独立行为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一般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8周岁即成年且无精神性疾病的我国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特殊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并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我国公民,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性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法律赋予那些已经达到一定年龄未成年人和虽已成年但精神不健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后果的公民所享有的,可以从事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的资格。

(1)年满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他们可以从事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他们可以进行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不具有以自己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16 我国民事立法对未成年人以外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采取宣告制度:(1)被宣告人须为精神病人(2)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3)须经人民法院宣告

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是指自然人能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并能为自己行为的后果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

民事责任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它具有如下特点: (1)民事责任能力仅为民事违法行为的责任负担而设,传统民法又称为“侵权行为能力”,是指行为人足以承担侵权行为法上赔偿义务的识别能力而设;而民事行为能力是行为人有理解力地实施意思表示行为而设,是指行为人“单独的,完全的能缔结契约那样所谓法律行为的能力”。民事责任能力是当事人负担民事法律后果的依据,而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

(2)法律设置民事责任能力的目的在于保护他人和社会利益,而设置民事行为能力的目的在于使民事主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追求和保护自己的利益。由于设置目的不同,因而对行为人的意思能力要求也不同,民事行为能力对行为人的意思能力要求较高,而民事责任能力对行为人仅有较低的识别要求。“撇开法律不谈,在一般社会观念上,亦或被认为是不容许之行为,凡有此辨别能力者”,即应视为有民事责任能力。即一般而言,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者,肯定具有民事责任能力;具有民事责任能力的人,不一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3)民事责任能力是抽象的,一般不受民事行为能力范围的限制,而民事行为能力是具体的,有一个有效力的范围,不同民事主体具有的民事行为能力不同。民事主体超出民事行为能力范围所为之民事行为,无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还是侵权行为,都会产生出民事责任的问题。 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对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实质上完全排除了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

宣告失踪是指公民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

宣告失踪是对一种确定的、自然事实状态的认定,目的在于结束失踪人财产关系不确定的状态,保护失踪人及其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宣告公民为失踪人后,其民事主体资格仍然存在,因而不产生其财产所有权转移的法律后果,也不改变与其人身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根据《民法通则》21条规定,宣告失踪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法律后果: (1)失踪人财产代管人的确立 (2)失踪财产代管人的职责

宣告死亡是指公民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死亡的法律制度。

17 宣告死亡制度设置的目的,不仅旨在结束被宣告死亡人财产关系的不确定状态,而且旨在结束被宣告死亡人人身关系上的不确定状态,从而保护被宣告死亡人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

(1)被宣告死亡的公民与他人之间存在的各种民事法律关系归于消灭,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被宣告死亡会产生和生理死亡相同的法律后果。

(2)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仍然有效 (3)被宣告死亡的人,宣告判决之日为其死亡日期 宣告死亡和生理死亡的异同

宣告死亡虽然与生理死亡能产生同样的法律后果,但它们仍有以下主要区别: (1)规范目的不同——不在于剥夺民事权利能力,在于结束民事关系 (2)性质不同——客观现象/拟制现象

(3)要求不同——生理死亡无特殊要求/宣告死亡必须达到法定条件 (4)效力不同——生理死亡效力绝对/宣告死亡效力相对,可撤消 宣告死亡和宣告失踪的异同

宣告死亡和宣告失踪都要求有公民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的事实,且由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宣告,且都能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但仍属于两中制度。 二者有以下主要区别

(1)设置的目的不同:宣告失踪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失踪人和其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宣告死亡则主要是为了保护被宣告死亡人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2)下落不明期限不同

(3)申请人不尽相同:宣告失踪申请人无顺序限制,且不仅限于自然人;宣告死亡的申请人有严格的限制,且仅限于自然人。 (4)公告期不同

(5)法律后果不同:公民被宣告失踪后,其民事主体资格并未丧失,仅发生设置其财产代管人等法律后果;而公民被宣告死亡后,其民事主体资格丧失,产生与生理死亡同样的法律后果。 监护

监护,是指为了监督和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置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 监护具有以下特征:

(1)被监护人必须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8 (2)监护人必须具有监护能力,监护人既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应有管教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能力

(3)监护人和被监护人之间必须有亲属关系或朋友关系,或者是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4)监护人和被监护人之间依法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得自行改变,监护关系的设立不应附带任何条件 监护的种类

(1)法定监护: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的监护

(2)指定监护:是指没有法定监护人或法定监护人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有关单位或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监护人的监护。在人民法院做出判决前的监护责任,一般应当按照制定监护人的顺序,由有监护资格的人承担。

(3)遗嘱监护:是指被监护人的父母以遗嘱方式选定监护人的监护 条件:

a、被遗嘱指定的人同意监护 b、指定对被监护人有利的

c、扶养子女一方不得以遗嘱方式取消生父母对子女的监护 监护人的职责

(1)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 (2)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

(3)代理被监护人参加各种民事活动 (4)监护人应承担相应责任 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本质“组织体说”:法人并不是法律虚构的,也并非没有团体意识和利益,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主体。并且,法人的本质并不在于其为社会有机体,而在于其具有适合为权利主体的组织,即法人具有区别其成员的团体利益,具有表达和实现自己意志的组织机构。 法人的特征

(一)法人是一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这是法人和自然人的根本区别。所谓社会组织一般是自然人按照一定的宗旨和条件而建立起来的具有明确活动目的和内容,有一定组织结构的有机整体,是自然人的集合体,只有那些具备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才能取得法人资格。

(二)法人是一种能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这是法人区别于第三民事主体非法人团体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19 (1)独立的组织:法人作为独立的社会组织,首先法人民事主体资格与组成法人的自然人的民事主体资格是彼此独立的;其次,法人的组织体无需依靠其他组织或单位而独立存在;再次,法人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产生意志和执行意志的机关等。

(2)独立的财产:法人的独立财产,是指法人所有的或管理经营的全部财产,法人的财产不仅独立于其他社会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而且独立于自己成员的其他财产,同时也独立于创立人的其他财产。法人拥有独立财产,是法人独立参加民事活动和独立承担财产责任的前提和依据。

(3)独立的责任:法人的独立责任,是指法人以自己所有的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独立负担由自己活动所产生的债务的财产责任。

所谓法人的设立,是指为创办法人组织,使之具有民事主体资格而进行的多种连续的准备行为;所谓法人的成立是指社会组织历经设立阶段,具备法人条件,进行成立登记,获得法人资格的行为。 设立和成立的区别:

(1)两者性质不同:法人的设立是一种准备行为,属于法人产生的“准备阶段”,因而这种准备既有法律性质的行为,也有非法律性质的,而法人成立则不同,它属于法人产生的“形成阶段”,其行为的性质均属具有法律意义的法律行为。

(2)两者要件不同:法人的设立一般要有设立人,存在设立基础和设立行为本身合法等要件;法人成立一般应具备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经费以及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等。正是由于两者要件不同,法人的设立并不能当然导致法人的成立,当设立无效时,法人就不可能成立。

(3)两者效力不同:法人在设立阶段,仍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其行为是法人设立人的行为,所发生的债权债务,均应由法人的设立人享有和承担;而法人成立后,即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进行民事活动,所发生的债权债务,由法人享有和承担。 法人设立的要件 (1)设立人和发起人

(2)设立基础:设立某类法人,必须有现行立法已对该类法人加以调整。 (3)设立行为本身合法 法人成立的要件

(一)法人成立的实质要件

(1)依法成立:依法成立指按照法律规定而成立。首先,法人组织的设立合法;其次,法人成立的审核和登记程序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法人拥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是其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物质基础,也是其承担民事责任的财产保障。

20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二)法人成立的形式要件

在我国,法人登记一般要经过一下步骤:(1)向登记的主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法定材料(工商管理局/民政部门)(2)登记主管机关在接到申请文件之后,应进行审查,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实质审查主义。(3)登记主管机关经审查后,对符合法人成立条件的,应予以登记,并发给法人凭证。(4)公 法人的有限责任

法人的责任,是指法人对其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法人的责任有以下特点: (1)法人责任是一种独立责任 (2)法人责任是一种无限责任

(3)法人的责任既有代表责任又有代理责任

法人责任的范围应以其实际拥有的全部财产即独立财产为限。

法人成员的有限责任,是指法人成员以其出资于法人的财产为限对法人的债务负责,故又称为出资人的有限责任。

成员有限责任制度是法人责任制度的高级形态,法律确立该制度的目的,一是为了减轻投资的风险,从而鼓励投资的热情,募集社会资金,发挥财产效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是为了树立和巩固法人的独立人格,从而充分发挥法人应有的社会经济功能。

法人成员的有限责任原则的适用,是以法人成员的资格或身份存在为前提。如法人成员以第三人地位出现时,无有限责任原则适用的余地。

同时,为了防止有限责任的滥用,法律上规定了“法人的人格否认”作为有限责任原则的修订。所谓“法人人格否认”,是指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基于特定事由,否认法人的独立人格,而要求法人成员对法人的债务或行为承担个人责任。条件有: (1)法人成员在客观上滥用对法人的控制权

(2)法人成员的控制权滥用行为,客观上损害了债权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同时,由于防止法人人格否定的滥用,通常承认下列两种例外情况: (1)契约对方先行违约

(2)法人成员为其本身利益而主张法人人格的否认 法人机关

法人的机关,是指根据法律、章程或条例的规定于法人成立时产生,不需要特别委托授权就能够以法人的名义对内负责法人的生产经营或业务管理,对外代表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集体或个人,法人机关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法人机关是根据法律、章程或条例的规定而设立 (2)法人机关是法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21 (3)法人机关是形成、表示和实现法人意志的机构 (4)法人的机关是法人的领导或代表机关 (5)法人机关由单个的个人或集体组成 法人机关的性质

法人机关是法人的代表机关。在理论上,法人不是主管虚构的虚拟物,而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实体。法人作为权利主体,也有自己独立的意志,这种意志又是由法人机关来实现的。法人机关不是独立的权利主体,而是法人的有机组成部分,法人机关又必定是由自然人组成的。在我国,关于法人机关代表说的理论早已为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所采纳。 法人机关的构成

一般说来法人的机关由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和监督机关三部分组成。法人的权力机关,又称决策机关,它是法人自身意思的形成机关,有权决定法人的生产经营或业务管理的重大问题,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法人的执行机关,是法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有权执行法人章程、条例或设立命令所规定的事项以及法人权力机关所决定的事项。其中主要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有权代表法人对外进行民事活动,如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与董事长;法人的监督机关,是指对法人执行机关的行为实行监督检查的机关,如股份有限公司的监事会。其中,法人的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是一切法人的必备机关,如监督机关是法人的任意性机关,法人的权力机关一般不是常设机关,但法人的执行机关是常设机关。法人的机关只能由自然人组成,而不能由法人组成。 法人变更后的债务承担

(1)法人分立后,权利义务由分立后的法人概括承受。新设法人有追讨全部债权的权利,同样对全部债务也有清偿的义务。而在承担连带债权和连带债务的情况下,诸法人之间债权债务由各自互相商定决定。《合同法》90条有相关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债权人和债务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

(2)法人合并后,因合并而消灭的法人,其权利义务由合并后新设或存续的法人概括承受,即新设法人享有合并前法人所享有的全部债权,承担合并前法人所负担的全部债务。 合伙

在大陆法系,合伙可分为一般合伙和隐名合伙,英美法系则分为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 隐名合伙

一方仅向另一方经营的事业出资,但不参加执行业务,分享盈利并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亏损责任。出资方通常被称为“隐名合伙人”,与之对应的为“出名营业人”,“隐名”仅体现在法律关系上。

22 隐名合伙人与一般合伙人的区别

(1)出资财产方面,合伙人共同出资,财产归合伙人所有,而隐名合伙人出资,财产归出名营业人所有,隐名合伙人相当于向公司出资一样。

(2)主体资格方面,一般合伙的各个合伙人对第三人来讲具有主体资格,而在隐名合伙中,隐名合伙人不是权利主体,隐名合伙人退出或死亡对合伙经营状况不会产生影响。

(3)事务的执行方面,一般合伙人执行事务的权利相同,每一个合伙人都有执行合伙事务的权利和义务,合伙人之间互为代理,但隐名合伙人与一般合伙人之间并不因为合伙关系而产生“当然代理”,有代理也仅以委托代理为限。

(4)责任承担方面,一般合伙人对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隐名合伙人仅以自己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承担有限责任。

隐名合伙和两合公司有相似之处,但在财产关系上,两合公司财产是有限责任股东和无限责任股东公有,两种股东均出名;而隐名合伙人出资的财产归出名营业人,且隐名合伙人不出名。

英美将“隐名合伙”和“两合公司”统称为“有限合伙”,还有专门的有限合伙法。有限合伙是指由至少一名普通合伙人和至少一名有限合伙人组成的合伙。普通合伙人负责合伙的经营,并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有限合伙人不参加合伙经营,不能以其行为约束商号或撤回资本,对合伙债务负有限责任。有限合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投资方式。 合伙的出资是指合伙人为凑集合伙事业所需要的资本而实施的给付。 合伙财产由两部分组成,合伙人作为出资投入的财产和合伙人积累的财产。 关于合伙投入财产的性质: (1)现金出资——归合伙公有 (2)实物出资

约定所有权出资——合伙共有财产

约定他物权出资——实物归个人所有

约定不明——由物的性质决定 (3)技术出资

专有权——技术归合伙所有

使用权——不构成合伙共有财产 (4)信用劳务出资——不构成合伙共有财产 (5)国有土地使用权——不构成合伙财产 合伙人共有财产的性质——共同共有or按份共有

23 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在共同共有存续期间,共同共有人无权单方面分割共有财产,而按份共有人有权单方面要求分割共有财产,不受其他共有人的制约。从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来看,合伙公有财产性质具有共同共有的性质。

关于合伙经营积累财产的性质。由于该类财产是合伙人共同经营的结果,在分割以前,全体合伙人对该类财产享有平等的权利;而且每一个合伙人在按合伙协议分割合伙财产以前,无权单方面要求分割或转让其财产。

合伙债务,是指合伙关系存续期间,合伙人以其字号或全体合伙人的名义,在与第三人发生民事法律关系中承担的债务。合伙债务的主体是合伙,履行债务的担保或承担债务的财产应以合伙人的共有财产和各合伙人的个人财产为限。合伙人以个人名义所为行为产生的债务与合伙和其他合伙人无关。它不是合伙债务,而是合伙人的个人债务,合伙人应以其个人名义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承担债务的财产应以合伙人个人的财产和他在合伙中享有的财产份额为限。

承担合伙债务的顺序

合伙人的共有财产首先用于偿还合伙债务,偿还之后若有剩余共有财产的,应根据合伙人享有的份额进行分割,再用于清偿合伙人的个人债务;反之,合伙人的个人财产应首先用于偿还个人债务,偿还个人债务之后若还有剩余的,再用以偿还合伙债务。

在解决承担债务的顺序问题时,还应注意到因合伙人出资标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当合伙人以现金或实物的所有权出资,即构成合伙的共有财产,则此项财产应首先用来偿还合伙债务;当合伙人以实物使用权出资,其所有权仍归合伙人或第三人所有,虽然合伙人要为出资标的物的正常使用负担保责任,但不能在偿还债务中转移其所有权,所以不能作为合伙财产用于偿还合伙债务,如果该合伙人对此项财产拥有所有权,则首先用于偿还合伙人的个人债务;当合伙人以技术出资时,应按自己享有份额的比例,以其个人财产向债权人承担偿还义务。所以,以技术出资的合伙人若享有相同份额是,遇到合伙债务和个人债务,就会产生偿还顺序上的冲突。为此,以技术出资的合伙人需要有一定的现金或财产作为担保才是稳妥的,公平的。

无论是自然人作为合伙,还是法人作为合伙,合伙人都应当以自己的全部财产承担合伙债务的清偿责任,即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一般合伙人之所以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主要是合伙人的出资方式和合伙财产的规模决定的。法律对合伙的出资标的和数量一般很少限制,无法以此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可能因此而受到损害;其次,合伙人最低出资数额一般不受法律限制,法律不要求或很少要求合伙人在盈余分配之前提取一定的后备基金,合伙人也未必会自觉地将部分经营收益用于扩大再生产,这种盈余分配方式必然限制了合伙财产的不断积累。因此,合伙人

24 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是商品经济和交易秩序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保障合伙经营自身发展需要。

隐名合伙中,出名营业人对合伙债务负无限责任,而隐名合伙人对合伙债务仅负有限责任,即只在其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但为了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隐名合伙人的有限责任是以其未参与出名营业人的经营事业为前提的,如果第三人举证隐名合伙人以明示或默视的形式参加了合伙经营事务,而隐名合伙人不能将该证据推翻时,隐名合伙人必须与出名营业人共同承担责任,即对合伙债务负无限责任,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所谓参与合伙事务的执行,不以有执行事务为限

(2)隐名合伙人只就参与合伙事务执行后产生的债务负无限责任,其他债务与其无关 (3)隐名合伙人参与合伙事务所涉及到的第三人必须是善意而无过失的

(4)隐名合伙人即使参与合伙事务而对善意第三人负责,但并不因此丧失隐名合伙人的资格 合伙人的连带责任,是指每一个合伙人均富有清偿全部合伙债务的义务,合伙的债权人有权向任何一个、几个或全体合伙人提出履行债务的请求。当某个合伙人履行了此项义务后,该合伙人有权要求其他负有连带责任的合伙人偿付其应当承担的份额。合伙人之所以承担连带责任,是基于合伙财产的共有性质以及全体合伙人对第三人的共同行为产生的。

合伙人承担合伙债务的顺序,决定了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所负的连带责任具有补充主义性质。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引起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和终止的行为。

所谓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和终止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客观上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虽都可能是合法行为,也可能是违法行为,并都能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但仍有以下主要区别:

(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它本质上是行为人设立法律关系意图的外在表示;而事实行为则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当事人事实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法律后果。

(2)民事法律行为依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具有设权性的特点;而事实行为则依法律规定而直接发生法律后果。

(3)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并不在于事实构成,而在于意思表示;而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能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

(4)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行为人必须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事实行为的构成则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5 明示的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以语言、文字或其他直接表意方法表示内在意思的表意形式。意思表示的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特别形式均可纳入明示范畴;默视的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以使人推知的方式间接表示其内在意思的表意形式,有了默视的法律行为的存在,也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

“默视”中有分为两种情况,一为作为的默视,一为不作为的默视。作为的默视是行为人主动采取行动使人推断出意思,又称积极的默视;不作为的默视是指行为人没有进行任何积极行为,但从其沉默不语的状态中就可以推断出其意思表示。这种默视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适用。有的时候,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共同习惯,也能产生默视的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也称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或构成要件,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成立民事法律行为所必不可少的事实要素。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对于成立某一具体民事法律行为,除具备一般成立要件外,依法还必须具备的其他特殊要素,作为法律对于各种民事法律行为规定的特殊构成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是指为了使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能够按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法律效果应当具备的法定条件。由于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就其性质而言,主要是关于意思表示品质的要求,因而在传统民法理论上又称为“意思表示的有效要件”,分为一般要件和特别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是指使已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能够按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法律效果的普遍性的法律条件,是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完全发生效力所必须具备的共同条件。根据《民法通则》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有: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所谓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意思与起内在意思相一致或符合

(3)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目的,标的,条件,方式)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但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行为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不能发生民事法律效力的行为。可撤消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可以因行为人自愿撤消行为而自始归于消灭的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和可撤消的民事法律行为,虽然具有民事法律行为的外观,都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且无论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是可撤消的民事法律行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都应认为至始无效,但二者毕竟不同,主要区别有:

(1)条件不同:可撤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消灭,以撤消行为为要件。仅有可撤消的事由而无撤消行为时,其效力不消灭;而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只要存在无效的事由,无论当事人是否主张其无效,该行为当然无效,绝对无效。 (2)引起原因不同

26 (3)有权主张的人不同:对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双方当事人、与该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人,都可以主张无效;而对于可撤消的民事法律行为,只有依法享有撤消权的当事人才能主张无效。

(4)确认或管辖机关不同

(5)能否主动宣告不同: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对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应依法主动宣告其无效;而对于可撤消的法律行为,必须享有撤消权的人提出了申请,才可对其予以撤消。

(6)申请确定无效的时间限制不同: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申请确定其无效不受时间的限制;而对可撤消的民事法律行为,享有撤消权的当事人应自行为成立1年内申请撤消,否则,该行为变成了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被确认无效和被撤消的民事法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效力。所谓没有法律效力是指行为人所为的意思表示不受法律承认,不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但是,没有法律效力不意味着没有法律后果。所谓法律后果,是指无效或可撤消行为的当事人,基于行为无效或被撤消的法律事实,依法应承担的财产返还义务、损失赔偿责任和其他制裁。 依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或被撤消的法律后果主要有:

(一)返还财产

(二)赔偿损失

(三)收归国家集体或第三人所有

(四)其他制裁

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当前不发生适合意思表示内容的法律效力,而得因时候一定的事实的发生而发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民事行为能力的欠缺

(二)处分权限的欠缺

(三)代理权的欠缺

(四)债权人同意的欠缺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在意思表示中附设条款指明一定的条件,把条件的成就(发生或出现)与否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终止的依据。

对条件的要求:

(1)所附条件是当事人之间自愿约定的条件

27 (2)这一条件是将来发生的

(3)这一条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指明一定的期限,把期限的届至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终止的依据。

附期限的特征在很多方面和条件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条件是否成就是不确定的,而期限为将来确定发生的事实,因为期限总是要到来的。

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期限可以是确定的期限,也可以是不确定的期限,但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所附期限应当是当事人任意选定的,而非法定或法院审判上所确定的期限

(2)所附期限应符合法律规定,凡不容附期限的行为附以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原则上应为无效

(3)所附期限所限制的是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终止 代理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独立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

无权代理,指没有代理权的代理,即具备代理行为的表见特征,但是欠缺代理权。狭义的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既没有代理权,也没有能使第三人确信其有代理权的理由,而以他人名义所为的代理行为。

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民法通则》66条)

(1)被代理人追认的,一切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追认的方式有明示和默视,被代理人明知他人以自己名义进行法律行为,若不否认则视为同意。

(2)被代理人不予追认的,无权代理为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不产生法律后果。如果给被代理人和第三人造成损失的,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

(3)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还要与之实施民事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若被代理人不追认,由第三人自己负责。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失的,第三人和代理人共同对被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4)行为人言明必须经被代理人同意才能发生效果,第三人同意的,被代理人有追认的权利,第三人享有催告的权利;在被代理人追认以前,第三人还有撤消权。

表见代理,又称表示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善意相对人客观上有充分理由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而与其为民事法律行为,该民事法律行为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 表见代理与狭义的无权代理,虽都属于广义无权代理,都具有无权代理的一般特征,但仍有以下区别:

28 (1)表见代理,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在表面上有足够理由使人相信他有代理权,第三人通常是不知道他没有代理权;而狭义的无权代理不仅实质上不具备任何代理权,而且表面上也没有令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理由。

(2)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而狭义的无权代理后果则处于未定状态。 复代理,又称再代理,是指代理人基于复任权而选任代理人所实施的代理,其主要特点有: (1)复代理人不是被代理人指定的,而是原代理人指定的 (2)复代理人的权限不能超过原代理人的代理权限 (3)原代理人对复代理人有监督和解除委托的权利

(4)复代理人不是原代理人的代理人,而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因此复代理人实施的行为被代理人要承担责任 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

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所谓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先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期间内不行使其权利,预定期间届满,便发生了该项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 二者共同点是:

(1)都以一定的事实状态的存在和一定期间的经过为条件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2)都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中的事件

(3)其目的都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二者主要区别有:

(1)诉讼时效期间指的是权利人请求法院保护期间;而除斥期间指的是权利人可以行使权利的存续期间。

(2)诉讼时效届满,丧失胜诉权,而实体权利并未丧失;而除斥期间届满丧失实体权利,多为形成权。

(3)诉讼时效期间是可以变化的,可以中断,可以延长;而除斥期间是固定的。

(4)立法精神、目的不同: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维持新的法律关系,实际是对原来关系的否定;除斥期间维持原油的关系,维护旧的、具体的秩序。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待阻碍时效进行的法定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

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29 诉讼时效的延长,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完成的诉讼时效延长其期限,仍对权利人的权利予以保护。

中断与中止的区别

(1)发生原因不同:诉讼时效中止多由于客观原因,不以权利人意志为转移;中断的原因是由于权利人主张权利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 (2)法律后果不同 延长与中止中断的区别

(1)延长是在诉讼时效之后延长,而中止中断在诉讼时效期间 (2)延长要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

(3)最长的时效为20年,只考虑延长,不考虑中止或者中断

30

推荐第3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观《辛亥革命》有感

摘要:本文通过对观看《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后对其内容进行概述,同时进行了以史论相结合的评说,阐述了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充分的论证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它是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辛亥革命 孙中山 民族解放 反帝反封建

《辛亥革命》主要讲述的是: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存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公和体制,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经过这次起义,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

《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很好的描述了当年革命史的前因后果以及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而且影片中对于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予了很详细的描述,如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很好的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影片中孙中山先生最打动我的地方有两点:

一、孙中山先生的无私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无私表现在他对革命的义无反顾,回顾孙中山先生救国图存的一生,他将精力全部放在了推翻封建帝制这一漫长的历史道路上,以自身行动全是了“天下为公”这一词的真正含义。劳其一生,只为了推翻满清,为了这一点,他连大总统的位置都可以退让,他除了达成了这一愿望外,并没有渴求私人的利益,这在政治家中是难能可贵的。

二、孙中山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孙中山先生多次只身奔赴外国,为四国银行像清政府借贷之事调停,他并没有考虑他将自己处于怎样的险境,他心中只存有救国的信念。纵使屡屡失败也没有放弃这一切,这不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大无畏,也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他的无私精神。

在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清末新政的失败和清王朝的破产同样加剧了民族的危机,同时,赴外国留学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自发的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而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的则是武昌起义。它迅速的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在1912年2月12日,终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在起义和政权更迭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表现出了革命性和勇敢精神,但其在革命过程中暴露的软弱性和妥协态度也是不容忽视的,正是由于这一不可小视的问题,导致了虽然很多地方成功的革命了,却很快蜕变成为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这意味着,革命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并没有牢固的基础,内外都潜伏这深刻的危机。

1911年底,随着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就于1912年建立了,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不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2000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有革命性、民主性。

辛亥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表现在: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姐姐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些变化不但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精神解放。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仍以失败告终。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从此,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却给了我们很深的反思,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功勋,但是他并没有找到中国真正的出路。而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并不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它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额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广为流传,人民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

辛亥革命的失败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从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的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这场革命的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意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左右和妥协退让思想的支配。

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也曾经联合了新军和会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是在清政府被推翻后他们就把群众抛弃了。正如“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所以革命的根基就相当单薄。

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总而言之,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2.政党内部不够团结3.没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纲领。

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都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这一切。辛亥革命的成功主要在于其环境因素,在清王朝的最后几年里,一次有一次的增加各种苛捐杂税,只是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当时的清王朝处于动荡变革的年代,统治日益腐朽没落,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全国人民在斗争的失败中看到了革命是唯一的出路,辛亥革命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同时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即三民主义)作为基础,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禁锢,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意识到,想要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新方法,通过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充分的发动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并在内部加强团结,而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更是所有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于是,在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日子。

参考文献: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出版地: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 页码:57~7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Ⅰ卷 出版地: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年 页码:16页

推荐第4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部分:论述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3)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同上)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同上)

4.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P12)

5.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同上)

6.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同上)

7.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P22)

8.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同上)

9.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同上)

10.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P32)

11.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同上)

12.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同上)

1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P38)

14.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同上)

1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同上)

16.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P48)

1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同上)

18.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同上)

19.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革命和实践中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P57)

20.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同上)

2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同上)

22.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P66)

2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同上)

24.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同上)

25.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同上)

26.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P76)

27.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同上)

28.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同上)

29.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P82)

30.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同上)

3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92)

3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同上)

3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同上)

34.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P103)

35.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同上)

36.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同上)

37.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P117)

38.试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同上)

3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同上)

第二部分:原著选读

1.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一九三九年十二月)(P2)

2.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节选)(P12)

3.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节选〃1853年6月)(P22)

4.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12日)(P32)

5.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1939年12月)(P38)

6.《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节选〃1922年7月)(P48)

7.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1936年12月)(P57)

8.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2005年9月3日)(P67)

9.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节选〃1949年6月30日)(P76)

10.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节选〃1981年6月27日)(P83)

11.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节选〃1956年9月15日)(P93)

1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节选)(P104)

13.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2008年12月18日)(P117)

推荐第5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现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综述:

1、1840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逐渐沦为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1)、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最主要)

2)、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者交织在一起

帝国主义入侵,民族矛盾激化;

帝国主义与反动政治集团勾结,通过中国政府当局和各地官僚、军阀来统治中国人民,阶级矛盾突出。

3、近代主要历史任务:(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

1)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连合同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 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它们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连接:只有1),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实现2)

一、

1、五次反侵略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中法战争1883-1885 ,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

11) 时间:1894-189

52) 原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的洋务运动以(原因)失败告终;西方列强支持日本的侵略行为。

3) 过程:战争正值慈禧太后60岁生日庆典,要求各地官员报效,挪用军费。要求皇帝与大臣群宴、听戏,不

理国事,不许接济救援台湾民军浴血奋战;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消极避战,积极求和。

4) 结果:中国失败。中日《马关条约》: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款—白银2亿两;开放重庆、

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 意义:使中国失了更多的领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并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义和团 太平天国起义

1) 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

鼓励了各地人民反清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统治。

2)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3) 教训: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人民的历史任务。

二、

1、洋务运动

1)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自强求富”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来维护清王朝统治。

2)主要活动: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为代表

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5)失败原因: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管理具有腐朽性。(技术改变,带制度没有变。封建制度上发展资本企业必定失败)

6)意义:主观目的具有发动性:想西方学习,但具有根本的局限性;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A.军事上:促进了中国国防近代化,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抵御外来的力量.B.经济上:开始了中国工业近代化;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山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思想上:开始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客观上有利于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9世纪19年代后

1)原因: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民族意识。

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2)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标志戊戌变法开始。历时103天。

3)失败原因:主要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4)教训: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在双半的中国,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行不通,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封建联合通知的双半制度。

5)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三、

1、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同盟会纲领)

2、三座大山: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3、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4、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原因: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五四运动的

意义之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角度

1)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探索的失败

2)中国启蒙运动的新特点(新取向)

3)空想社会主义的内在指向

4)资本主义文化的衰落(一战后西方一篇衰落的景象)

现实角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成立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中国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5、制定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地点:上海

6、内容:制定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

义;

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群

众路线的方法。

7、国共合作(第一次)

1)过程:从1924年1月 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至1927年7月止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

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意义:1.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共合作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2.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

3.党掌握部分革命武装

4.合作失败后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五、

1、1927年: *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7月 国民革命失败

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8月1日 南昌起义 :武装反抗国民党通知第一枪

*8月7日 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

8月 秋收起义

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后中国革命发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新道路的四篇文章:

1928年10 月11月,毛泽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1930年1月,毛泽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5月,《反对本本主义》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17日

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六、

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意义:成为时局扭转的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促进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2、抗日战争三次大捷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取

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2) 台儿庄大捷3)万家岭大捷

3、抗日战争的地位(重要性)

1) 政治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第一个打出反法西斯旗帜的国家(中国的局部抗战在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就已开始)

2) 战略上: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

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减轻了美、英军队的压力

3) 损失上: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

家。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士兵牺牲了500万,直接损失1亿美元,间接损失5亿美元

七、

1、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1) 谁提出的:民族资本主义

2) 主张: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

他们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他们主张的,实质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3) 幻灭原因:做不到,民族资本主义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无法与封建做斗争

不允许,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富强的资本主义强国;前苏联,社会主义

国民党:联合执政; 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工农大众

2、《共同纲领》是临时宪法

3、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3个法宝)

1)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 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4、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八、

1、新中国统一政权建立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1) 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 封建、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从此建立起来了

3) 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集中力量从事现代化建设的机遇从此开始到来了

4) 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

政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1953年,正式提出,明确规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俗的解释就是:“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九、

1、早期探索的积极发展

在听取八大汇报的基础上,毛泽东写了《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2、八大路线的内容

1) 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 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3) 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一“有法可依”“有法

必依”

4) 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

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3、八大意义

路线是正确的,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指出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意义:《关于》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冲破“左”的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调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十一、

浙江精神与浙江经济发展的关系

浙江精神对浙江经济建设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1) 求真务实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前提

2) 开放图强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动力

3) 创业创新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灵魂

4) 开放和谐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方向

推荐第6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观《长征》有感 姓名:谢媛专业:财会2班学号:20102986 摘要:革命历史题材巨片《长征》真实再现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由于“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根据地的失陷,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中央领导权的旁落及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人退却中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党和红军遭受到重大损失,红军由长征时的8.6万人锐减到 3万人。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后,红军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换作战方向,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长征中红军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关键字:长征艰苦奋斗胜利

历史课带领我观看了电影《长征》。电影的开篇就向我展示了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红军战士冒着枪零弹雨奋勇突击。每次看到这样的战争场面,我总会思考现在能在和平年时代里学习和生活,是那些无名的英雄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长征》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的地方,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

电影《长征》介绍了由于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而且这时国民党已判断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

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在毛泽东等人的力争下,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争取主动,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前进。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我们又重温了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召开证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的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出来都是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全过程的某一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党正是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

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

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结束。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

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永久奋斗”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是相辅相成的。缺乏忧患意识,就没有远见卓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惊慌失措、陷入被动,甚至导致事业的失败。对于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来说,忧患意识是成熟的表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长征精神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这一代最要学习的,而且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觉得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讲艰苦奋斗了,因此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安逸和享乐的生活,会腐蚀我们的心灵,失去奋斗目标。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不忘艰苦奋斗,不忘人民群众,不忘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永葆党的青春本色”。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艰苦奋斗就是要刻苦学习、开拓创新、迎难而上、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今天,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更加需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机遇从来都是对挑战的胜利。战胜挑战,就是机遇;被挑战所压倒,就是失败。

推荐第7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课

20——20学年第二学期

院系:姓名:学号:

年级 :专业:班级: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读后感

著作名称:《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著作的作者:关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6月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具体生动而力求通俗的介绍近代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著作。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同时也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书中以翔实的材料揭露近代日本军国主义这发动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暴行,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同时再现了全民族共同打击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动人情景,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坚强毅力,体现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和英勇抗敌的精神。

正文:

前些日子,我拜读了关捷所主编的《中国人民奋起抗战》,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被其中的一些故事深深感动着。这本书向我们阐述了日本侵者的残忍,中国军民众志成城共同抗敌的伟大历程。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会。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中华儿女英勇抵抗,弘扬民族精神

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中国被迫应战,第二十九军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第二十九军中下级军官和广大士兵无不义愤填膺,表示:“卢沟桥是吾之坟墓,要与桥共存亡,绝不后退。”以后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全民族的抗战震惊了侵略者。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朱德总司令在《悼左权同志》一文中,写了一首挽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叶血花。”左权将军作为全体抗日将士的优秀代表,他身

先士卒,临危不惧的崇高精神,将成为中国人民永远学习的榜样。而他却是千万中华儿女的缩影。中华民族有这样的英雄儿女,注定会打败侵略者,振兴中华民族。

李兆麟将军在《露营之歌》中慷慨激昂地写道:“朔风怒吼,大雪纷飞,征马踟蹰,冷风侵夜也难免。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将士们!精诚奋斗,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灭,团结起,赴国难,破难关,夺回我山河。”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大的房子,地大的坑,火是生命,森林是家乡,野菜野兽是粮食,反映了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抗战,发扬了伟大的传统,值得我们现在去学习。生活条件的艰苦却抵挡不住将士们爱国的激情。

在敌后军民的艰苦抗战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第二陆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先后在作战中以身殉国。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等伟大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鼓舞了全国军民,连敌人也为之震撼。让我们向这些知道名字的,或者不知道名字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会继承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将这种精神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当我读到“杨靖宇将军在1942年2月23日壮烈殉国后,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儿女,民族英雄杨靖宇的壮烈事迹,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

二、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显我中华神威

中国军民在抗战中取得了一个个光辉战绩,如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奇袭阳明堡机场,重叠设伏七亘村,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等,无不显示了我国军民的智慧和勇气。

在藤县保卫战中,王铭章壮烈牺牲,蒋介石写了挽诗,对其深深悼念:“执干戈以卫邦国,壮士不还,拼将诚垂宇宙;闻擎鼓而思将帅,国殇同哭,忍标遗像肃清高。”②另外,毛泽东,周恩来等也为其写挽诗,以表悼念。

给我印象最深的,最振奋人心的是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险和抗战困难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创造的惊天动地的壮举。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凶恶气焰,振奋了全国军队坚持抗战的信心,对全国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中国人民狠狠地教训了侵略者一下。

当我读完后我发现了,抗战之所以取得胜利,军民的团结合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离不开领导者的正确领导。中国军民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正义必胜。还有就是全国各族统一全民族抗战,全世界各界人士的援助,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争的一开始就已经知道了侵略者必败。

三、继承革命传统,为振兴中国而奋斗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但是世界并未真正的

和平。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关心国际形势和国家大事,社会焦点等。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

已经迈入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肩上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如今的国际形势依然严峻,要想获得持久的和平,我们必须要有先进的科技和雄厚的经济。一定要总结历史的教训,时刻敲响着警钟,铭记历史。现在国家的竞争已经体现在技术和经济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我们的经济。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有义务且更有责任去建设我们的祖国。现在我们的国家仍缺乏很多的专业人才,我们要努力学好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绝不辜负先烈对我们的期待,尽我们的一切去建设祖国。

周恩来总理在13岁时就提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作为这一时代的大学生应该“为中国的发展而读书”。让我们沿着伟人的足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走向新世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读一读这一段历史,牢记历史经验,目的在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面向未来,努力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

① 关捷:《中国人民奋起抵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页。 ② 关捷:《中国人民奋起抵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43页。

推荐第8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我更加深刻了认识了中国近代的这段血写的屈辱和抗争史。这是一段有关民主生死存亡的整容抗争岁月,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和复兴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也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得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珍惜历史的人民的选择。以下我将就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谈谈我的认识。

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人民进行了近80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但最终都失败了。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没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最终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两者走向结合的初步实践,表明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已经具备,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他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他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外国列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国的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从资本主义列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开始。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在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中的有志之士也自发起救国行动。早期维新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这一思想的产生。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具体为:要求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因为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爱国的,因为它把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但是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然而其最大功绩在于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

从“公车上书”演化为社会政治运动到百日维新失败,说明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随后,“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因此,最后中国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用历史来教育人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年。他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肩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我深刻地了解了国情,坚定了信念: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国家富强做出了不朽的牺牲,使我深感肩负的重任。当代社会要求我们有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又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迷惘,不惶惑。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是这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信年轻的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不断完善自己,一定能能够肩负起历史赋予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中国近代史论文

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专

业:电气

名:赵志文 学

号:1102050151

推荐第9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揭开全国性抗战序幕的是( C )

A、一二八抗战 B、长城抗战 C、卢沟桥抗战 D、八一三抗战

2、七七事变时,奋起抵抗的国民党驻军是( C )

A、第十九路军 B、第二十六路军 C、第二十九路军 D、第五军

3、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了第一个大的胜利是( B )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豫湘桂战役 D、枣宜战役

4、全国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 A )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5、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的揭示抗日战争发展规律的著作是( B )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持久战》

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6、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 C )

A、1937年7月 B、1938年5月 C、1938年10月 D、1941年12月

7、中共中央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基本政策的会议是( B )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六届六中全会 D、六届七中全会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采取的方针是( B ) A、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B、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相结合 D、政治诱降取代军事进攻

9、1939年1月,国民党确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会议(B ) 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C、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 D、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1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的标志是( D ) A、晋西事变 B、陇东事变 C、平江惨案 D、皖南事变

11、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D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12、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会议是(B )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13、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 B )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发刊词》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持久战》

14、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 A )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15、中共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政府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在于( C ) A、要不要抗日 B、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日 C、依靠哪些力量抗日 D、采取哪些方法抗日

16、中国共产党在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 A ) A、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B、斗争到底的原则 C、实事求是的原则 D、团结合作的原则

17、日本天皇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 B ) A、1945年8月14日 B、1945年8月15日 C、1945年9月2日 D、1945年9月3日

18、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C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确定实行联共政策

C、国民党公布了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 D、7月17日,周恩来、秦邦宪等在庐山同蒋介石、张冲等进行谈判

19、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特点是( A )

A、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国我大国;敌寡助我多助 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C、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D、中国是正义战争,日本是侵略战争

2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一次具有最重要意义的会议是( C ) A、瓦窑堡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洛川会议

21、1937年8月,陕北红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其正、副总指挥分别是( A )

A、朱德、彭德怀 B、叶挺、项英 C、朱德、刘伯承 D、朱德、贺龙

2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C ) A、土地国有 B、没收地主土地 C、减租减息 D、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 A ) A、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力争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C、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投降逆流 D、争取民主,废止国民党***

24、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B)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25、卢沟桥事变后,国内各阶级、各派政治势力纷纷发表政治主张,要求立即对日抵抗,但是当时蒋介石的态度是( A )

A、对日本还抱有幻想,希望通过和平外交方法解决 B、坚决抵抗,立即对日作战 C、观望各国对华的态度 D、坚持反共,反对抗日

26、下列关于抗战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D )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是在( B ) A、解放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大革命时期

28、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D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29、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 C )

A、聂荣臻 B、徐向前 C、彭德怀 D、邓小平

30、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C、中共坚持实行全面的抗战路线 D、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

二、多项选择题:

1、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批判了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错误是( ABC ) A、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B、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C、只讲联合不讲斗争 D、轻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

2、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先后阵亡的爱国将领是(AB

A、佟麟阁 B、赵登禹 C、张自忠 D、郝梦龄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是(ABCD ) A、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B、国共两党的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C、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D、处于一种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中

4、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组织的会战是( ABCD ) A、忻口会战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5、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BC )

A、1937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B、1937年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C、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6、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论述的中日矛盾双方的特点是(ABCD

A、敌强我弱 B、敌小国我大国 C、敌退步我进步 D、敌寡助我多助

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是(BCD ) A、独立自主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8、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著作的(BCD

A、《论持久战》

B、《的发刊词》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9、1941年和1942年毛泽东为延安整风所作的报告是(ABC )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0、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CD )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争取的中间势力指的是(ABD ) A、民族资产阶级 B、开明绅士 C、上层小资产阶级 D、地主实力派

12、1939年7月,针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政治方针是(ABC

A、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B、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C、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D、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13、中国共产党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的条件是(ACD ) A、共产党必须有充足的力量 B、必须同他们的动摇性作斗争 C、必须尊重他们的利益 D、必须同顽固派作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

1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是( ABD )

A、政治纲领 B、经济纲领 C、军事纲领 D、文化纲领

1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 ABC ) 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 D、打击资产阶级

三、判断题: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对日作战都是消极的。(×)

3、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并不具有战略地位。(×)

4、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其中间势力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5、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党将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的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政策。(√)

6、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7、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8、1937年11月,王明从莫斯科回到延安,在统一战线问题上主张“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把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活动限制在国民党允许的范围内,中共六届六中会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 √ )

9、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枢纽,十年内战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 )

10、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原则上同意了我党提出的团结抗日主张,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并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抗日”字样。这说明国民党由内战“剿共”、对日妥协向和平、抗日转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1、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2、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13、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4、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抗日派。( √)

15、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平型关战役。(√)

推荐第10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B )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的是( C )

A、张作霖 B、郭松龄 C、张学良 D、张作相

3、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性质是( C ) A、资产阶级政权 B、小资产阶级政权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D、封建君主专制政权

4、中共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在( B ) A、九江 B、汉口 C、武昌 D、上海

5、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D )

A、反对右倾投降主义 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党领导了( A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五卅运动

7、毛泽东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是在(B

A、北京特别会议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古田会议

8、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著名起义是( A )

A、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B、赣南秋收起义 C、湘南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9、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将革命的重心( B ) A、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C、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 D、由南方转向北方

10、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是( C ) A、《战争和战略问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反对本本主义》

11、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要靠( A ) A、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马克思主义本本 C、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 D、照搬苏联经验

12、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 C )一文,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 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3、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是( A ) 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罢工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学生运动 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商人罢市

14、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是(B ) A、城市 B、农村 C、大城市 D、沿海城市

15、中共领导革命武装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B ) A、湘赣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 D、陕甘宁根据地

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颁布了(A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7、将以前“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土地法是( B)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土地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使土地归( A )所有。 A、农民 B、政府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19、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待富农的正确政策是( A ) A、限制富农 B、打击富农 C、中立富农 D、保护富农

20、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最大恶果是( C )

A、使白区革命力量遭到惨重损失 B、使福建反蒋抗日事变失败 C、使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使中国革命丧失了九一八事变后有利的形势

2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开创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据是( D ) 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C、井冈山具备开创根据地的良好条件 D、我国的国情和当时形势

22、1935年1月,( C )的召开,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八七会议 B、党的六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23、遵义会议主要纠正了( B )

A、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王明的“左”倾错误 C、瞿秋白的“左”倾错误 D、李立三的“左”倾错误

2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B )当选为主席。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刘少奇

2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性质是( A ) A、工农民主政权 B、资产阶级政权 C、无产阶级政权 D、地主阶级政权

26、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C ) 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农民问题 D、统一战线问题

2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C )

A、中共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B、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D、中共仍未找到革命胜利的道路

28、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 C )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29、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 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30、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C) A、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国民党政府大力推行***的军事独裁统治,不断强化其反动国家机器,其手段主要有(ABCD

A、建立常备武装 B、加强特务统治 C、推行保甲制度 D、制定反动法规

2、国民党所实行的***的军事独裁统治,是为了维护( AB )的利益。 A、地主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无产阶级

3、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武装起义有(ABC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平江起义

4、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全局上看,继续坚持革命的阶级有( BCD ) A、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贫苦的城市小资产阶级

5、毛泽东在1928年至1930年发表的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理论的著作有( ABCD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6、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有(ABC

A、土地革命 B、农村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7、1928年12月至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土地法有( CD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B、《土地法大纲》 C、《井冈山土地法》 D、《兴国土地法》

8、土地革命中所采用的正确的土地分配方法有(AB ) A、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B、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C、地主不分田 D、富农分坏田

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作出了如下的决定( BCD )

A、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B、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 D、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10、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它们是( ABC ) A、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 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C、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D、张国焘的“左”倾冒险主义

11、遵义会议后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的成员有( ABC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稼祥 D、张闻天

12、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先后会师的红军主力有( ABD ) A、红一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 C、红三方面军 D、红四方面军

13、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从1928年到1930年,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主要根据地还有( ABCD )等。

A、赣南闽西根据地 B、湘鄂赣根据地

C、闽浙赣根据地 D、广西左右江根据地

14、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其主要内容有(ABCD ) A、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 C、批判党内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D、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5、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主要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三、判断题:

1、1927年,随着“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的发生,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

2、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可以合并在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上面去完成,这叫做“毕其功于一役”。(×)

3、遵义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出现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等三次大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挫折,造成严重危害。(×)

5、《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6、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了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

7、国民党在全国建立统治以后,实行的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8、毛泽东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的杰出代表。(√ )

9、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0、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兴国土地法》。(×)

11、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2、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央根据地红军的领导权的会议是1931年11月召开的赣南会议。(√)

13、《兴国土地法》做出的一个原则性改正,目在在于保护富农的利益。(×)

14、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端的是南昌起义。(√)

15、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11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中国近代史纲要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成 果 名 称:关于河南省当地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唐铁柱

所 在 院 系: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2班 学号:1100506044

手机:15500509484

电 子 邮 箱:1280401991@qq.com

日期:2012/2/

2关于河南省当地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前言:本次调研主要是通过对自己家乡红色文化及红色土地的介绍,从而使大家进一步了解河南省近现代以来的部分红色文化,借由报告的形式和大家一起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深刻体会到历史与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深刻领会历史与人民怎样经过艰辛曲折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终使我们自觉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达到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的目的.

研究内容:

2012年2月2日上午10点左右,我们乘车来到了耳闻已久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迎面而来的是阵阵寒风,在冬日的阳光下,眼前这宏伟的建筑群显得格外的庄重与肃穆.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1984年由河南省委、省政府投资兴建,全馆规划面积288亩,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9589平方米,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为该馆题写了馆名。该馆坐落在新县城东南风景秀丽的凤凰山、英雄山脚下,小潢河、金水河环绕其间,依山傍水,气势宏伟,古朴庄严。2001年--2009年,新县县委,县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对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进行全面的维修改造扩建,新建了大门、英雄广场、鄂豫皖苏区将帅馆、“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和兵器园,使博物馆的面貌焕然一新。该馆现在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建设历史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新集(今新县县城)是鄂豫皖苏区首府。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鼎盛时期,根据地发展到26个县,人口发展到350万,主力红军发展到45000余人。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苏区共走出了349位将军,留下了董必武、徐向前、刘伯承、邓

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动人诗篇,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1984年国家投资在新县兴建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该馆座落在大别山腹地新县城关,依山傍水,气势宏伟,古朴庄严。全馆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9589平方米。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为该馆题写了馆名。馆内基本陈列《风云大别山》分为四个部分:即奋起斗争,鄂豫皖苏区初步形成;大放异彩,新集成为鄂豫皖苏区首府;重组红军,坚持大别山斗争;红旗不倒,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2001-2009年,新县县委、县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对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扩建,内部陈列采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手段,陈列水平已达到全国县级博物馆一流水平。

馆舍介绍: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由英雄广场、“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兵器园、主展馆、将帅馆五部分组成。

英雄广场

01.英雄广场是新县县委、县政府于2001年-2002年投资800多万元建成的综合性娱乐广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红旗飘飘

02.“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建通高21米,喻示着1926年新县第一个党小组诞生至1947年成立新县人民政府这21年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连绵不断,火种不灭,红旗不倒;

兵器园

03.兵器园位于英雄广场北侧,主要陈展有飞机、坦克、大炮等兵器;

主展馆

04.主展馆有8个展厅,包括基本陈列《风云大别山》和专题陈列《将军

摇篮》、《千里跃进大别山》、《今日新县》等,反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经历创建与统

一、巩固与发展、坚持与保卫等几个阶段,一直到迎来全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展厅内部陈列采用声光电先进技术手段,陈列水平已达到全国县级博物馆一流水平。馆内还陈列有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和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当年书写在青砖墙上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等珍贵文物;

将帅馆

05.将帅馆是全国红色旅游“1231”重点工程,建筑面积5440平方米,由新县县委、县政府规划兴建,将陈展在鄂豫皖苏区工作和战斗过的347位开国将帅的生平事迹。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正在进行陈列布展。

[1]基本陈列《风云大别山》共分四个部分,介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统

一、巩固与发展、坚持与保卫直到迎来全国胜利的这段革命斗争历史,系统展示了大别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为中国革命输送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和一支抗日武装——新四军第五师的史实。

[2]专题陈列《将军的摇篮》展厅:一是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高厚良等43名新县籍授衔将军事迹陈列;二是吴焕先、高敬亭、张体学、等50位省军级以上领导人的生平事迹陈列。

[3]《今日新县》展厅:反映了新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艰苦创业,实现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自然风光旖旎迷人。

第一层厅,是鄂豫皖苏区创建、巩固和发展时期的史物陈列;

第二展厅,是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建立及鼎盛时期;

第三层厅是鄂豫皖苏区革命史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集中反映的是各项建设;

第四层厅,是鄂豫皖苏区两年保卫战、三年游击战的战斗历程与斗争史诗;

另外,将军厅还详细介绍了近百位新县籍将军的生平事迹。序厅正面

是一幅高2.9米、长10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墙——“风云大别山”。上面雕塑有冲锋呐喊的红军战士,有肩扛锄头、刀矛的农民,有拥军支前的妇女,有手持红樱枪的儿童;他们的身后是绵绵起伏的大别山脉,这是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和大别山英雄儿女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一个缩影,是我们党用血肉筑起的钢铁长城。雕刻形象生动、内涵丰实、寓意深刻。浮雕墙两侧的八面旗帜,代表着从鄂豫皖根据地诞生的八支红军队伍,其中走出了三支主力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

参观结束后,我们紧接着又乘火车往南阳出发,在火车上我们通过互联网查询了有关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及叶家大庄桐柏革命纪念馆的历史和简介,次日清晨我们来到了南阳市著名的桐柏革命纪念馆,刚下火车,我们就被桐柏文化给深深的吸引住啦!

桐柏革命纪念馆位于桐柏县城南叶家大庄,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点,纪念馆占地35亩,主体建筑面积3013.5平方米,10个院落,117间房屋。纪念广场占地面积18306.7平方米,广场上的《丰碑》群雕是河南省最大的纪念园雕。纪念馆所在地原为本地名绅叶逢雨先生在清嘉庆年间扩建的住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飞檐走角,雕梁画栋,代表当时桐柏典型的建筑风格。叶家在三军会师桐柏后,主动腾出房间作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行署机关的办公场所。

地处淮河源头的桐柏县是革命老区,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南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战争时期,桐柏先后成为3个中央级、6个省级、9个地级、12个县级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刘少奇、李先念以及304位元帅、将军曾在此工作和战斗过。长篇小说《桐柏英雄》和据此改编的电影《小花》是桐柏革命战争的真实写照。1945年10月,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五师、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和王树声率领的河南军区部队6万余人在桐柏胜利会师。10月30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在桐柏县城郊叶家大庄宣告成立。郑位

三、李先念、王首道、陈少敏、王震为中原局常委,郑位三任中原局代理书记兼军区政委,陈少敏任中原局副书记,李先念任军区司令员兼中原局副书记,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震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首道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许子威任中原行署主任。桐柏成为当时中原解放区的核心区域和各级首脑机关

所在地。三军会师桐柏,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的军事力量,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叶家大庄桐柏革命纪念馆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旧址。1945年10月24日,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王震领导的八路军三五九旅、王树声领导的河南军区部队三路大军六万雄师在桐柏胜利会师。

该馆的建成,对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促进桐柏“红”、“绿”结合,优势互补,发展桐柏一红一绿旅游新格局,构建桐柏——确山——新县红色旅游金三角,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结论与建议:

1.结论:通过对自己家乡红色文化的了解和红色土地的游览,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敬仰之情.该报告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介绍来和同学互相交流与沟通,从而更加了解中国近代史,培养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建议:应该多开展一些实际有效的调研活动,鼓励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而且思想也过于狭隘,导致调研质量不高!实际意义不大!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

【3】冯尔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河南人民出版社

第12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报告

读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有感

11121607 机自学院

摘要: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主要写了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历史,本书在一开始就从中西的对比入手,指出“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的世界已经具备了所谓近代文明,而东方的世界仍滞留于中古。”对于中国怎样才能脱离当时的困境,蒋廷黻继而对:“近百年的中华民族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人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这些问题作了自己的论证,他从中国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文化等一系列过程中认识到必须用“近代化”来改变“中古”的面貌。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虽然蒋廷黻不可能找出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但是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为什么中国在鸦片战争的震撼当初迅速走上维新之路呢?他回答到:第一,中国的守旧性太重。第二,我国文化是士大夫的生命线。第三,中国的士大夫阶级是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

关键词:中古、近代化、民族惰性

一民族的致命伤

在书中第一章第四节有这样一句话:“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一句话无疑有着振聋发聩的效果,近代中华民族所受的压迫与屈辱,都与民族的惰性有着极大的关系。鸦片战争的失败几乎是必然的,那时的中国就如蒋廷黻所说的,是一个仍滞留于中古的国家,“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在内,是中古的人民。”而此时的西方国家在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已经具备了近代文明,所以鸦片战争在一开始胜利的天平就已经倒向了英国。但是,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新呢?如果国人能够早点觉悟,那么远东的近代史恐怕要完全改写了,可惜的是当时的人们在战争前后依然麻木不仁,妄自尊大。对于这个问题,蒋廷黻的想法是:第一,中国的守旧性太重,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

得要人们做出变革极不容易;第二,我国文化是士大夫的生命线,实行改革必然会影响科举出身的士大夫的利益,反对也随之而来;第三,中国的士大夫阶级是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总有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责,默而不言。本书中第一章对于国人对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反应让我们对当时中国的落后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由于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式,丢失了国家主权却还洋洋得意,以为自己外交成功。

二自强及失败

接连的战争失败让部分人认识到西洋的军事是优于中国的,于是他们开始学习西方的军事部分,以恭亲王、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启了国防近代化的进程。他们办军工厂,设武备学堂,派遣军官留洋,创立工厂支持国防费用。但是任何的改革在古老的封建制度下都不可必免的会受到重重阻力,这不仅包括外界的反对,也包括改革者自身的局限性,在旧有的体制下进行军事改革无疑不可能成功,但是改革者自身的局限性使得他们不可能去改变中国的体制与文化,这种不触及根源的改革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甲午战败只是为它划下了结束的句号。

三瓜分及民族复兴

甲午战败引来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浪潮,各国都在中国划分利益,看到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一些有识分子站了出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始提倡政治改革,在光绪的支持下,开始了维新变法。但是顽固势力的阻力无疑是巨大的,变法仅仅推行百日就失败了。书中蒋廷黻对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很是认同,他认为孙中山的思想伟大是古今无比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革命方略是民族唯一复兴的路径,相比于李鸿章等人的自强,康有为等人的变法,及义和团的反对现代化,孙中山的思想都是极为伟大的。辛亥革命打倒了满清,虽然扫除了民族复兴的一个障碍,但是民国元年的民国还不具备民国的条件,民族内在的各种矛盾还依然没有就解决,军权就是政权的结果就是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而蒋廷黻认为遵照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实行军政、训政、宪政就可以让国家逐步走向近代化。 参考文献:

[1]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90.

第13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报告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活动

读书报告汇编

专业 风景园林(景观建筑设计) 班级 景建1班 学委 黄艺

日 期:2015-5-21 《重读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

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个性鲜明,在嬉笑怒骂中藏着严肃的悲悯之心。社会责任感使然,张鸣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关注天下事,为历史与当下人物事件虚华假面,使真相豁然,真知毕然。

主要学术著作有《辛亥:摇晃的中国》、《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武夫治国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社会作用》、《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乡村社会权利和文化结构的变迁》等;历史文化随笔有《中国心绞痛》、《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坏脾气: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历史的底稿》、《历史的空白处》等

【写作背景】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课,大学本科都在开,但是名义上讲的是历史,实际上却不是当成历史课开的,而是按政治课开的,即使在历史系也是如此。这种课的主要目的是想给大家灌输一种世界观,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它其实是一个观念史。所谓史实,是被要求服从某种观念的。

可以说,我国的近代史讲解都走着一个基本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有两条线索,其中一条是帝国主义侵略论--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总是侵略、欺负中国。强调这样一条脉络,由此证明我们这个民族是苦难深重的,同时说明我们的落后是因为别人侵略、欺负我们造成的。另一条线索就是革命线索--三大革命高潮,从太平天国、义和团然后到辛亥革命,总之就是一个反抗、革命的过程。这样一段悲惨的近代史,一段总是折腾的历史,很容易使我们忽略从晚清以来这么多丰富的变化,不知道该怎么走后面的路,不知道为什么要改革、要开放,为什么还要学洋人那一套东西。

事实上,我们大多不知道近代中国是怎样融入世界的,或者完全无视这个过程,而只强调我们一直在革命,那么我们就不会明白为什么要放下革命搞建设,不会明白为什么要重新开放。结果也就只能是我们重来,再重来,重新开始鼓噪革命,重新开始鼓噪排外。可是这样一来,我们会回到哪儿去呢?我们处在这样一个过程之中,面临着这样的困惑。

【内容提要】

中国近代史是复杂的、精彩的,又是如此颠覆的,它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简单的奸忠两列、黑白分明。当诸多人物与史实呈现在我们眼前时,难以用一句简单的是非作判定,在正视一段被扭曲的中国近代史的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国人今日问题的精神根源。

在这本书中,作者分析了这段充满矛盾与悖论的真实历史:中国与西方、清廷与民间、满族与汉族士人、洋教与本土信仰、枪杆与笔杆、造反和维新、科举与革命„„在这段历史,除去屈辱与仇恨,还有着太多的内容值得重新去回望和反思。

引用作者的一句话来陈述他的基本观点——如果我们不知道或者完全无视这个过程,就很难在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很难安放好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定位不好自己的位置。

【心得评论】

阅读完全书,将作者的历史观概括起来便是——中国在近代为什么会被屈辱的挨打?其一,是因为中国在各个层面上全方位落后于西方创建的近世文明;其二,因为中国中世社会与西方创建的近代工业文明社会之间的差距。正是这两点,导致中国在近代一次一次屈辱的加深,而在义和团运动中更是达到了顶点。于是,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们试图抄近路——学习西方,无论是学英、美学、学日还是后来的学苏俄,其实都是在模仿学习西方人创建的近代工业文明,创建近代社会体制。所以说,作者用“近代化”三个字概括了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和清末新政等改革、改良措施或是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土地革命等暴力革命。因为,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把近世中国从中世纪社会的落后状态中解脱出来,走向创建近代社会,打造工业文明的强国之路。

相比较起我们的一般认知——范文澜、胡绳的基本模式,有着较大的差异。 (通过查阅,我们了解到范文澜的基本模式指的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创始人即是范文澜先生,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上册)》为近代史研究提出了“四段论”: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乃第一阶段,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为第二阶段,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为第三阶段,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为第四阶段。他认为第一阶段包含反帝反封建两个矛盾,以反封建矛盾为主;第二阶段包括国内民族斗争和反帝两个矛盾,而反帝矛盾突出;第三阶段以反帝为主要矛盾;第四阶段以反封建为主要矛盾。而胡绳的基本模式指的是——胡绳先生则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著有《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后一本书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影响深远,一版再版。胡绳始终坚持他在探讨中国近代史发展规律时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方法,坚持他在表述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时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断。) 通过对比,我们普遍认为,张鸣教授的对历史的见解,相比简单的以暴力革命历史观为进步的主流观点,或许更符合中国近代史的实际情况。

抱着学习的心态,大家用了一个月读完了《重读中国近代史》。在最开始的阅读中,我们就被通俗易懂、指戳要点的字句所吸引,就如——“我们会鄙视一个假的东西,但是我们依然依赖这个假的东西。”可以感知,我们所接受的历史其实并不怎么受到青睐,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活在一个没有历史的世界里。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历史,它到底是真是客观的,还是虚伪主观的呢?其实没有很多人会主动去考究这个问题,在最开始的学习中,大家也只是觉得大概地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就够了。但也许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整个民族现在依旧在“童年阴影”下反复折腾、反复跌碰。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不能很正确地看待这段历史,就很难吸取教训,很难避免过去的悲剧。我们必须从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我们不仅要舔舐自己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创伤中学习不再受伤。

在讨论前,我们的一名组员曾说道:“一提到中国近代史,我就感觉可恶、内心格外愤慨。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可是,当大家阅读了《重说中国近代史》后,很多想法得以改变——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鲜为人知的被隐藏的历史,更告诉了我们需要全面客观的来看待历史。

在这本书的一开始,便直接的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起初,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怎么接受这种说法,可是随着渐渐地深入阅读,我们的想法随着作者的思路发生了转变,发现作者说的也并非全无道理。

可以说,这本书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便在于——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可能是使得我们观念逐渐改变的原因之一,使得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这种“三妇”心态下的历史教育史很难让我们正确审视历史,或者更重要的是审视我们自己。所以,在反思中,我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或者说是历史侧面。这并不是官方的历史教育说有负面影响,而是只有当我们知道更多、更细的时候才可能找到自己的真正位置。 随着向后深入的阅读,书中所述的历史故事与我们身所认知的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阅读交流中,我们发现:李鸿章这个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其实要比印象中大得多;洋务运动不是改革不彻底,而是不够快;戊戌变法的失败不是因为资产阶级软弱而是因为一个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帝—后二元结构的存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之一——颐和园的修建挪用大量海军军费的始作俑者不是慈禧而是她的儿子;还有几乎不怎么介绍过的军事改革,要知道这东西的作用不是我们一两句话能带过的;还有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一道这样的思考题:西方国家支持戊戌维新的原因;被抬高了的康梁等等。

可以发现,这本书在对一些近代历史事件的评价与我们所以为的评价存在极大冲击。

对于这一点,有的组员对其有着深刻的感触——在清朝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起义军“义和团”。书中对于义和团的兴起认为是西太后用来对付洋人的默许产物,和士绅支持推动的结果。义和团是以神论让平民相信他是顺天而为,常常我们在历史课本上了解的是“诚然,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知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由于认识不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曾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迷信、落后的倾向。但是,一个基本历史事实不容抹煞: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争斗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摘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褒有贬,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义和团的形象大打折扣。它利用平民对古代先贤的崇拜心理,就是“有宗教性质的民间团体借助气功的魅力进行传教”,他们“实际上成了一些顽固派的工具——整肃政敌”。《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对义和团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有重要作用有不同的见解——“解释这个问题不能以此夸大义和团的作用。因为西方国家本身就有多面性。”“西方国家国内的许多政治家已经开始对以往的殖民政策进行反思和批判,处理国家间事物的道德水准跟以往已经不一样了”。列强从清政府的得到的“赔款”也是实行退还庚款,以成立中法大学、中英大学等高的教育学府的形式,从这看出这也促进中国革命的进程,很多的革命者从此诞生。

另外清政府,西太后一直为我们不耻,认为他们毫无建树。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却道——新政,这是清朝最认真的一次改革。改革的三大新鲜事物:媒体的壮大;新市民的兴起和发展,士绅和商绅团体的壮大;准议会的出现。并且还有立宪的想法,只可惜因为皇帝和西太后的去世而告终。这一改革让中国经济在列强的压榨下又慢慢富裕。科举制度,这沿袭几千年的制度并不像我们想的那般死板顽固,它促使民间的文化传播。被誉为“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辛亥革命依旧失败了,失败在他的软弱,最后袁世凯成为了总统。

但在面对这些与认知不同的区别中中,我们在有些地方也任然存在质疑。例如,中日两国在十九世纪同时被西方打开了国门,中国是鸦片战争,日本是黑船事件。中国,日本几乎同时开始自强,同时开始富国强兵,同时开始向西方学习了近代化。日本称明治维新,中国是洋务运动。可是日本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一直昂扬向上,一路成功一直到二战被打败,然而中国却败的一塌糊涂,甚至被各小国欺负。同时改革,却有着差距巨大的结果。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作者通过比较当时日本与中国的不同,强调因为这些不同,日本则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功。然而有些组员参考《晓松说》对此产生了同样的疑问。真的是因为这些不同,日本才获得成功,而中国落败了么?如若甲午战争,中日对赌国运时,中国赢了。在分析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时,原因仍可以不用改写,只用把日本改成中国。其中原因的论述中的一条说日本有藩镇,然而中国也有。日本有神道教,他们信仰天皇,所以团结获得成功,然而中国有儒家,也有自己的科举考信仰。这些种种都反驳了作者在书中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

其次,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大量不为人之的史实。我们在对义和团运动的讨论中发现——《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对这段历史的记述重点是义和团如何抵抗八国联军,对义和团给社会造成的破坏鲜有详细的记载。张鸣老师却根据大量不为人知的史实,把义和团给社会造成的社会破坏做了详尽的罗列。

感触最深的一点还在于,这本书能够尽力立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评说历史人物的对错。我们认为这一点对于研究历史的人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太多研究历史的人,习惯用后人的视角去评说已经远去的历史。结果,历史反而成了“借古喻今”的题材,而要保证历史结论的客观公正真是难上加难。

当然,并不是说这部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颠覆官方对近代史的诸多论断,相对的,我们认为其中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以新颖的表述改变人们对近代史的诸多误解,让人们能够带着怀疑去读我们的近代史。

【结语】

通过阅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我们深刻的感知到——本书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几乎不掺杂作者个人任何政治立场、情绪,完全是中立的。这显得非常难能可贵。

相较于以往看过的历史书籍,不是充当现政权的喉舌,就是极力反对现政权。鲜明的政治倾向不可能写出信史,例如:太平天国起义。张鸣教授客观地分析了该起义的的来龙去脉,一方面论述了这次起义的某种必然性,但并没有给与过多的正面评价。即使从革命的观点来看,张鸣教授也并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革命性,相反是封建王权思想的延续,甚至变本加厉。其次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客观地评价——教授从根本上抛弃了阶级的观点,他总是站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臧否人物。例如林则徐这个中国近代史首先要提到的历史人物,传统上对他的评价过高,认为他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大快人心。但是,作者认为林则徐仍是一个中国传统官僚,虽然睁开了眼,但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很少,甚至出现了许多笑话。再比如孙中山,虽然他屡败屡战的决心很大,但是他与日本、苏俄、会党之间的暧昧关系以及个人崇拜的主张使其形象受损。还比如北洋军阀,张教授认为并不是所有北洋军阀都是坏人,他们有的在下台后房无一间,身无分文可以看出并不是毫无理想的酒囊饭袋。

这本书给予我们颇深的感受——它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历史,知道许多很有趣的鲜为人知的历史,而这些没有被大多数人接触过的点滴历史汇聚起来就可能产生新的历史观,而这些历史观,在我们看来,更有利于我们发挥历史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上册)》 范文澜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胡绳

《晓松说》 2013-09-06 甲午海战中日对赌国运 《晓松说》 2013-09-20 日本出征英勇无敌

第14篇:中国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

中国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胜山要塞

为了响应中国近代史老师的号召,参与有关近代历史的社会实践,我于五一假期回到了我的家乡--孙吴,并参观了附近的侵华日军遗址--胜山要塞。作为一名孙吴人,去过胜山要塞的次数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了,但每回去到那里都会使我有新的感触。特别是上了大学以后,接触了不同的人和事,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使我再次回望那段历史时,有了更深的理解。

胜山要塞位于孙吴县沿江满达民族乡境内,黑龙江右岸,小兴安岭北麓丘陵山地之中,距孙吴县城40公里。阵地占地范围100余平方公里,临江前沿40公里。是集二战遗址游和森林生态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1932年特别行政区哈尔滨被日寇占领,同年7月,日寇侵入孙吴县,在孙吴县这块小小弹丸之地陈兵9.8万人,号称10万关东军。日寇曾叫嚣“大大的孙吴,小小的哈尔滨”。第二年四月,日军制定了《对苏作战纲领》在沿满苏边境一带建立了14处国境阵地,被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这些国境阵地称之为国境守备队也称“要塞”。孙吴被称为“霍尔莫津要塞”即“第五国境守备队”,胜山是“霍尔莫津要塞”主阵地,也称为“胜山要塞”

胜山要塞作为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部精心构筑的一个庞大军事工程之一。它是由胜武屯村上大队本部、胜山主阵地、茅兰屯野战阵地构成。该要塞始建于1937年,隐藏在密林深处中,处在极神秘的隐蔽状态,于1944年完工,这里的营房坐北朝南,全部采用钢筋水泥浇筑,其中包括了野战阵地、永备工事、地下野战弹药库等。

在营房周围的山坡,日军当年还让劳工们种植了大量的榆钱树,以防断粮后用榆钱儿充饥。据孙吴多年从事要塞研究的当地朋友介绍,当年侵华日军强迫中国劳工昼夜劳作,许多人在这里被冻死饿死,只有极少数人生还,大约3000劳工被残害致死集中埋葬。一位曾经在胜山要塞服役的日本士兵石桥清末在回忆录《战尘愁歌》中披露,当年3000劳工集体被杀后,屠杀者心中引起恐惧,曾在胜山主阵地掩埋劳工的地方,立了一个石碑,写着“阵地构筑牺牲者之碑”,想借此求得一点内心的宁静。

然而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的胜山要塞并非固若金汤。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战场,1945年8月9日至21日间,苏联远东红旗兵团及黑龙江舰队从江的对岸发起攻势,庞大依山而建的军事工事并没有阻止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覆灭和失败命运。战败前,123师团下令将孙吴的军事设施尽量毁掉,那几天孙吴周围到处是隆隆的爆炸声,和弥漫的火光、硝烟。

胜山要塞被一轮又一轮的炮火犁耕,战斗结束后,苏军出于战争考虑或泄愤,用大量的炸药将那些深埋于地下的工事炸翻开来。战后50多年里,这些要塞遗迹淹没在深山里、荒草中,久久不为人知。只是在近几年,在来中国凭吊的幸存的日本士兵指引下,才发掘出来部分工事残骸,使我们今天能重新走进那段历史。

到处是残留的工事和阴湿的地道入口,大块的钢筋混凝土散落在山间,使我们能看出当时那些军事设施的大致格局。日军在工事的建造上是毫不含糊地,水泥标号很高,还掺杂了大量的鹅卵石。现在山尖上立着的几门要塞炮是仿制品,这些炮的口径都很大,但炮身很短。胜山要塞炮的射程可达20到30公里,覆盖黑龙江两岸。残留的守备队的兵营可容纳一百人,所有的房间用贯通的铁管传音,呼喊起床、出操。那些日本军人,他们远离家乡,就在这里度过青春岁月,或葬身异乡。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批日本国民纷纷来到了黑龙江孙吴县的胜山要塞遗址,有的是祭拜自己的亲人,有的是忏悔战争的罪恶。为了让更多人牢记这段历史、勿忘国耻,今天,胜山要塞不仅成为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成为了集二战遗址游和森林生态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我一个一个阵地走,一个一个坑道看,对那些东西兴趣盎然。深秋,金叶满地,车轮压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音。

这昔日的战场真安静呵。

第15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习中国近代史,所学何用?当然要祭奠那些无辜丧命于外敌枪炮下的万千同胞,要追忆三元里人民的拼死抗争、“致远号”二百五十名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要缅怀“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然而,最重要的意义是从这段苦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振奋自强,做好今天的事,写好中国的未来史。

中国近代史以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发端,意义不寻常。如果说此前的中国仍沉湎于“威加四方、万邦慑服”的天朝大国的幻境之中,那么此后的中国则被列强的铁甲舰拖进了世界舞台之中。不可能有与世隔绝的安宁,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除被迫一战,别无选择。此后,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压迫与反压迫、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绵延不绝。

18世纪,工业革命过后的英国在与闭关锁国的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时,经常处于被动地位。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商人向中国销售鸦片。林则徐禁烟之后,英国政府以此为由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在于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由封闭到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但总而言之,鸦片战争带给中国最大的后果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但同时也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中国也从此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推行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发展重工业。但是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同事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清王朝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其重点在军事、外交、机器制造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某些文教事业,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本质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并且洋务运动是在封建官僚主导下进行的,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分散有限,难成大器。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相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政治制度,试图在中国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盛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 于是年轻有为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落后。于是他们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转换观念到学习西方先进制度上来。于是,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人士发动了“戊戌变法”。但是最终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强烈抵制,最终没能成功实行,但是其积极意义仍然很重大。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并第一次把政治主张同救亡图存的实践结合起来,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变法试图对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尝试。戊戌变法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戊戌变法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广大爱国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清朝的统治者是不会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和制度的。要想救亡图存,就必须推翻清政府的同志。国父孙中山先生建立了国民党,并领导广大爱国志士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是没过多久,孙中山被迫让位袁世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后试图复辟,但这场闹剧曹操收场,袁世凯也病死。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1937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经过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不懈努力,二战获得了胜利。国共两党联合将日本帝国主义彻底赶出中国。但是后来在治国方针上,国共两党发生了分歧。于是国共内战爆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仍然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严重斗争。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愿望,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争取经过和平的道路来建设一个新中国。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却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政策,妄图在中国维持他们的反动统治。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国民党蒋介石顽固坚持独裁和内战政策,于1946年6月,发动了旨在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全面内战。经过3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进行了规模空前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等,消灭了国民党几百万军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了除台湾等岛屿外的全国领土。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我们一定要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自觉地承担起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学习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易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读史明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将中国近代史牢记于胸,并时刻不忘历史交给我们的使命。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第16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题目

系 (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教师

《建党伟业》观后感

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10级1班 王庆稀 雷志敏

2011年6月22日

《建党伟业》观后感

作为一部命题庞大、主题先行、背负着沉重明星负担的电影,《建党伟业》的观影过程仿佛是一次中国近代史的考试。对此段历史内容有所了解的观众,方有资格通过审查,站在观影的角度欣赏本片。而近代史考试不及格的观众们,恐怕很难真正看懂《建党伟业》,很难弄清楚那些明星脸背后的历史人物到底是谁,他们到底在奔走呼号些什么。

《建党伟业》的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期的中国历史用教科书上的话来讲那就是“风云巨变”。其历史事件之多、登场人物之丰富、人物关系之复杂,绝非一部电影可以讲清。普通观众即便是知道袁世凯称帝、签署二十一条这些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张勋复辟、蔡锷发动护国战争、孙中山护法运动、火烧赵家楼等等。在120分钟表现这么多历史事件,《建党伟业》只能选择了片段式的表现手法,只展现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后果或用台词或用字幕传递,剩下的就只能指望观众的近代史知识足以自动补齐省略部分,否则实在很难跟上影片节奏弄清来龙去脉,更别说欣赏电影艺术了。

《建党伟业》虽然讲的是近代史,但重点还是建党,问题是近代史上又不是每一件大事都与建党有直接联系,所以《建党伟业》采取了多线叙事的方法。其中一条线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记,从辛亥革命讲到五四运动;一条线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轨迹,从参军新军直到参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条线是中共成立前的历史思潮,主要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的事迹串联。这三条主线相互贯穿,要找到这三条线的内在联系,非得熟悉中国近代史不可。不然就不会知道毛泽东参军和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和五四运动为何又前后呼应。但除了这种多线叙事、相互贯穿的叙事手段外,又很难找到更好的方式在一部电影中同时讲清楚这些必须要表达的事情,无奈只有提高观影难度,期待观众能够凭借对近代史的足够了解在脑海中自行理清脉络。

必须学习了近代史才能看懂片的最后一个原因是,《建党伟业》虽然都是熟脸,但是普通观众很难记住他们演的是谁,因为这些名字只有在教科书上才会一闪而过,而那些观众熟悉的历史人物,如周恩来、邓小平等等,在《建党伟业》中的戏份都极少,对于理解剧情毫无帮助。而其他戏份颇重的人物,比如领导火烧赵家楼的学运领袖匡互生、梅思平;曾与袁世凯并肩作战而后反目的段祺瑞、冯国璋、蔡锷;在新文化运动中分立两派的胡适与辜鸿铭等等,这些在中国近代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离普通观众又实在有些遥远,当他们像走马灯一样出现在银幕上,观众记住他们谁是谁确实存在困难,比如赵本山在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身边转了半天,估计也很少有人记住他饰演的其实是段祺瑞。

综上所述,看《建党伟业》之前做足功课实在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虽然大部分观众进影院看“建党”图的还是一个热闹,但要如果没有近代史做基础,就连热闹都未必看得明白。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学到了党的成长历史,对我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建立于是1921年7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朝着既定的方向-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自身的独立与解放。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然而经济生活却极度空乏。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一穷二白的基础下,肩负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1956年工农业的伟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扭转了中国经济衰败的态势;"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显示了新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防力量;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总结历史,高瞻远瞩,做出将党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决策,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的建设阶段。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大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一国两制"政策顺利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洗刷百年耻辱,领导中国人民在经济、农业、工业、教育、科技、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重要成果。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最终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我们党清醒的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以我们党以发展做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以兴国为已任,以富民为目标,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按照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吸纳各种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我们党吸纳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我们党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使党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信赖。

中国共产党也是在领导中国人民的发展道路上,不断的解放、发展和完善自我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开展,让我更加深切感受到,我们党是一个成熟的、先进的、充满活力的政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唯有靠中国共产党。

第17篇: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1.近代时期资本——帝国主义对

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有哪些? 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了索赔款,掠夺财富; 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7.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的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分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12.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

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

1.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2.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17.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的主要

内容

1.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4.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 简述戊戌维新宣传变法的举措 1.向皇帝上书 2.3.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4,办学会 5.6.设学堂办报纸

3.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

因 作用:

一.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二.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三.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失败原因:

1.2.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4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5内容.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及意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但并没有从正面鲜明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即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意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6.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相结合的思想

8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3.织工作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

9.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1.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2.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3.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4.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5.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做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

10.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

基本经验 意义: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二十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原因:

1.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等,都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4.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5.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7.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基本经验: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3.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13.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性

成就

1.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主政治。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

3.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5.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14.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

外条件

1.来说比较强大,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2.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通过这一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15.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在执行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3.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

4.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6.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内容: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多一点,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住时机,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4.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5.邓小平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18.评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

取得的巨大成就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7.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8.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9.10.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9.简述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建设

化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1.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2.革开放结合起来,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3.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4.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

5.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6.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7.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8.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贡献

9.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

10.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抗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20.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原因: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

1.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基本经验:

1.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第18篇:预测中国近代史纲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项方针政策的中国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叶剑英

D.江泽民

2、洋务派举办近代军事工业的首要目的是 ()

A.加强海防、边防,抵御外国侵略

B.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C.维护清朝统治

D.为民用企业的创办打下基础

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 ()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C.无产阶级领导的,联合各阶级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D.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群众为主体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中共成立后,组织成立的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是()

A.全国工人总工会

B.京汉铁路总工会

C.省港罢工委员会

D.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5、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的会议是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6、中共十四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

A.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杷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4P60)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第二次护法运动

8、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消灭地主阶级,废除封建剥削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

D.废除封建剥削,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9、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的发表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 ()

A.政治协商制度

B.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1P6)1895年签订的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l3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12、由清政府选送,后来成为著名铁路工程师的赴美幼童是()

A.严复

B.詹天佑

C.荣闳

D.张骞

1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

A.北京

B.武昌

C.南京

D.广州

14、(3P48)1912年3月,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法典》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暂行约法》

15、(6P105)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由比较积极地抗战转向消极抗战的标志是 ()

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国民党五届四中全会的召开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

D.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16、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的总书记是()

A.邓小平

B.李鹏

C.江泽民

D.赵紫阳

17、(7P132)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

A.“一二·一”运动后

B.“抗暴运动”后

C.“五·二o”惨案后

D.“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13本法西斯”运动后

18、(6P102)1936年5月,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的是 ()

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C.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D.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

>

19、1936年5月,中共中央放弃“反蒋抗日”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的标志是 ()

A.《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D.《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0、袁世凯取消帝制,在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是在 ()

A.1912年

B.1914年

C.1916年

D.1918年

21、对“文化大革命”负有主要责任的是 ()

A.毛泽东

B.江青

C.林彪

D.刘少奇

22、(9P184)“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A.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B.《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C.“五一六通知”

D.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23、(3P47)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A.四川

B.湖南

C.广东

D.湖北

24、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 ()

A.111个

B.120个

C.49个

D.72个

25、(6P104)1938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

A.平型关战役

B.桂南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战役

26、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核心是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27、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于1947年2月改名为 ()

A.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B.中国农工民主党

C.九三学社

D.中华职业教育社

28、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的是 ()

A.中共七大党章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9、(9P181)1961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八届五中全会

B.中共八届六中全会

C.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D.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30、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文件是 ()

A.1949年的《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论联合政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9P186)“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粉碎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分别是在 ()

A.1971年

B.1972年

C.1975年

D.1976年

32、(7P126)出席l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除国民党、共产党外,还有 ()

A.民主同盟

B.九三学社

C.民主建国会

D.青年党

33、(5P80)20世纪

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影响较大的中间党派有 ()

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中华职业教育社

C.中国青年党

D.中国国家社会党

34、1948年,毛泽东系统阐明了中国土地改革总路线是 ()

A.依靠贫农

B.团结中农

C.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发展农业生产

35、1998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活动,其主要内容是 ()

A.讲学习

B.讲政治

C.讲纪律

D.讲正气

36、(10P219)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经受了一系列严峻考验,其中有()

A.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B.长江等流域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

C.台湾领导人李登辉抛出“两国论”

D.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集团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37、(10P204)1980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设立的经济特区有()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汕头经济特区

济特区

D.厦门经济特区

38、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A.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B.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基本上都是错误的

C.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D.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

39、(7P132)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爆发的爱国学生运动有 ()

A.一二·九运动

B.一二·一运动

C.一二·三O运动

D.五·二0运动

40、1840~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主要是 ()

A.资本一帝国主义过于强大

B.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

C.中国军队的衰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

42、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特点是什么?

43、简述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实质及意义。

44、(7P131)简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45、简述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4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第19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这门课,作为一名理科生其实我对历史并不怎么感冒,历史不就是只要知道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某某人做了什么事就行了,其他的并太多不需要去深究或想太多,在老师的教导下,我知道了历史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历史留给我们这些后人的东西太多了,有启示,有悲愤,有奋发图强等等。作为新中国未来的接班人更要铭记历史带来的经验教训,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是我们的责任。

那什么是中国近现代史呢?书中写道,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鸦片战争,鸦片本来是一种用于麻醉的医疗用品,却被我国人民当作毒品来疯狂吸食,麻醉自己,英国殖民者乘机大量走私鸦片谋牟取暴利,我记得有一张照片,照片中的中国男子斜躺在炕上,嘴里叼着个大烟斗,正在吸食鸦片,脸色黝黑,两眼无神,这就是那时国人的精神状态么?太恐怖了。清政府也意识到了鸦片的严重性,出台各种禁鸦措施,并派林则徐到广州禁鸦,禁鸦事件为导火线,中英爆发了鸦片战争,处于以冷兵器为主的中国输给了武器先进的英国,我们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赔了款,割了地,主权遭到了侵犯。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慢慢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慢慢变成半封建的中国。老师给我们说道鸦片战争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灾

1

难,还打乱了中国的社会秩序延缓了中国社会进程,但客观上刺激了新的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唉鸦片害人不浅啊,对人害的人家破人亡,对国害得国丧权辱国。

自鸦片战争后,各国都认为侵略中国有利可图,便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侵中战争杀害我们的人民,掠夺我们的财富,每次战争后逼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犯我国的主权。应征了那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啊。难道我们就要这样一直挨打下去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数的仁人志士走上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

这时各个阶层的人都对国家出路开始了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耗时14年之久,但最终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清政府的镇压而失败。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也开展了洋务运动,开始了实业救国的道路,自强,求富的目的,由于其封建性,腐朽性,最终也失败了。末期还发起了一个戊戌维新运动,也以失败而告终。以上各阶级的努力皆以失败告终。不能说他们的努力全是白费的,起码他们为了中华的崛起而奋斗过,失败也告诉了我们,要救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能另寻它路了。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那我国的戊戌维新运动与日本的维运动相比较,为什么日本的成功了,而我们失败了?其实我觉得日本成功有其原因,两国国情虽有地方相似,但归根究底是不同的,人家的变法天皇都支持,而我们只是一个毫无实权皇帝,变法维新还触及了封建其他统治阶级的利益,脱离群众,等等。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孙中山成立同盟会,办《民报》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同盟会的纲领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以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终于武昌起义成功了,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全国各地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清帝被退位。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

2

帝制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之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但从另一方面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因为它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黑暗时代。封建王朝是一定要退出历史舞台的,它不符合时代,必然要被时代所淘汰,历史是进步的,不是倒退的。民国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的我国的工业,经济依然,文化等等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虽然已经建立了民国,但我国处于内忧外患的环境中。为了改造中国的国民性,新文化运动诞生了,开始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运动。后来五四运动爆发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在中国的传播。共产党就要诞生了,早期的革命活动积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大革命,在大革命即将成功的时候,国民党开始清洗共产党员,大革命失败了,国民党夺得全国政权,共产党意识到只有武装反抗国名党,共产党才有活路,南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接着在全国各地建立革命根据地,革命活动愈演愈烈,并打退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但第五次失败了,不得不开始了艰苦长征。没有枪,没有实力,就要挨打,但不断从失败中吸收经验,不断改正,就会不断强大。

1937年开始了全面的中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华民族付出了惨烈的牺牲,八年之后取得了胜利,为反法西斯做出卓越的贡献,一百多年来的被侵略的惨痛历史已经过去了,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3

这个学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道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总之,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反抗史,斗争史,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开始。

第20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

为期八周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已将结束,而在这期间,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我又一次深刻感受到如今的和平时代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同时也更让我对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感到悲愤!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1840这四个数字永远的被载入了中国史册。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

也就是在1840的这一年,曾一度雄踞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却被外侵以船坚利炮这一无礼方式打开了其大门。从而开始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近代屈辱历史!

在大清帝国的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基本确立了其资本主义制度并通过工业革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而中国还正处于其“天朝大国”的美梦中,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使其国力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相当的差距。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和扩张,相对落后的中国难免不成为列强的目标,1840就是个证明。而由于鸦片战争的战败并随着一系列不平等的辱国条约的签订,迫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1840之后,中国又陆续签订了由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的《天津条约》,1860年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1894年甲午战败后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辛丑条约》等等。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是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去200年。虽然我们现在和美国、英国等国还有一些差距,但要考虑到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 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而直到1919年因我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而爆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接着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让中国看到胜利希望……

在对以上的学习过程中,使我又一次明白一个国家若没有其强大的国力是不可能立足于世界的,更不会有外交的存在我国的巴黎和会就是个典型!然而,一个国家想要发展期国力那就得与世界进行交流,取他国所长。另一方面,从整个近代史看并事实证明只有革新旧的政治体制和思想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发展。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历史虽是过去,但我们要牢记过去,才能更好的开创美好明天!

中国近代史纲要 社会实践报告
《中国近代史纲要 社会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