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习报告

rtk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25 07:51:19 来源:实习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RTK实习报告

RTK实习报告

班级:土0803班

姓名:严春雨

学号: 20080476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掌握RTK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对RTK测量中GPS接收机的各种配置方法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

1.地点:石家庄铁道大学校园内;2.时间:2011年5月25日。

三、实习内容

RTK测量技术的认识,基准站的建立及仪器设置的方法,流动站的建立以及配置集的设置。

四、RTK的原理

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流动站。在流动站上,GPS接收机在接受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受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精度。

这样,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流动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从而可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以减少冗余观测,缩短观测时间。

GPS定位的原理是GPS 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测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法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 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机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五、实习过程

1.参考(基准)站的建设 (1)参考站的要求

参考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因为参考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a.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b.参考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

c.参考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d.RTK作业期间,参考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须重新校正。 (2)仪器连接

根据以上要求在校园里选择已知点GPS04,将天线架设在该点做为基准站,将基准站主机中导出的电缆,一条与GPS天线相连,另一条与电台相连接 。

打开主机和电台,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同时电台上的RX指示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这表明基准站差分信号开始发射,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工作。 (3)仪器参数设置

a.配置集及通信接口的设置

b.当地坐标系统的建立,可以在室内建好坐标系后通过CF卡直接传输到机器内,也可以在接收机上新建后输入。

c.天线的选择,选择AX1202 三脚架

d.地震记录格式的选择

e.时区的选择,选择+8区。

f.开机界面选择 【测量】。

g.单位格式均选择默认的

2.电台的连接 电台分别与基准站主机、电瓶相连接,连接电瓶时,注意正负极要正确(红正黑负),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机。

3. 移动站的建设

(1)将流动站主机接在装在作业包里,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将移动站手簿夹在流动站主机的天线杆上,连接好作业包与天线、手簿的电线 (主机设置好之后,再将其装进作业包)。

(2)打开流动站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主机上表示接受电台信号的“闪电状”符号闪动时,表示接收站已接收到电台转发的信号。

(3)仪器参数设置

其他与基准站相同,配置集设置如下:

4.开始测量

红圈里表示是否接受电台信号。

绿色圈里显示大圈时为“导航解”,显示圆圈+十字时为“浮点解”,显示十字时为“固定解”。

六、实习总结

1.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分析, 在测量过程中收到的卫星数太少,小于5个,以至仪器无法得出固定解,这种情况可能是基准站架设的位置周围遮挡物过多,应该选择一个周围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超过15度,并且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的地方,以减少多路径干扰。

2.如果电台开机后,各种各设置都正确的情况下还是无法发出信号,很可能是电瓶提供的电压不足,应该检查电源电压。

3.在作业过程中,在GPS接收机满足作业精度要求的情况下,测量的主要误差源是多路径误差、周跳和点位的对中误差。作业中应尽量避免它们的发生并减少其误差。 4.总的来说,RTK测量除了要有足够的卫星数和卫星具有良好的几何分布外,还要求基准站与流动站的数据通讯必须良好.

七、收获体会

1.通过这次实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学的模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清晰的理解,同时也感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道的严重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又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强化使自己对这门学科又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这门学科应该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但实践前的理论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2.对于工科课程的学习就应该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仪器设备资源,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以能在毕业后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推荐第2篇:RTK实习目的

(1)学会使用双频高精度GPS接收机(Trimble)、基准站、电台、流动站等的使用;

(2)学会使用手持式GPS电子记录手薄;

(2)通过GPS-RTK放样实习进一步深入学习GPS测量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3)巩固课堂上所学GPS测量知识、熟练掌握GPS的使用;

(4)熟练GPS数据内业处理流程;

(5)历练团结协作与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第3篇:GPS(RTK)静态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GPS

RTK)实习报告

专业:测绘工程系 年级: 姓名: 学号: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习地点:

东华广场

三.实习内容:

GPS(RTK)的基准站、移动站设置,数据采集的操作。

四.实验原理:

GPS定位的原理是GPS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测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法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机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五.实验过程: (一).基准站要求

基准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因为基准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1.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2.基准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 3.基准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4.RTK作业期间,基准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须重新校正。

根据以上要求在校园里选择合适的已知点,将天线架设是该点做为基准站,同时开机.打开主机和电台,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同时电台上的RX指示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这表明基准站差分信号开始发射,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工作。

(二).移动站要求

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同时将手簿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2.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的前提下),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3.打开手簿,启动工程之星软件。工程之星快捷方式一般在手簿的桌面上。 4.启动软件后,软件一般会自动通过蓝牙和主机连通。如果没连通则首先需要进行设置蓝牙(工具→连接仪器→选中“输入端口:3”→点击“连接”)。 5.软件在和主机连通后,软件首先会让移动站主机自动去匹配基准站发射时使用的通道。如果自动搜频成功,则软件主界面左上角会有信号在闪动。如果自动搜频不成功,则需要进行电台设置(工具→电台设置→在“切换通道号”后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同的通道→点击“切换”)。

6.在确保蓝牙连通和收到差分信号后,开始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 依次按要求填写或选取如下工程信息: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四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七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和高程拟合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三).进行校正:

利用控制点坐标库(设置→控制点坐标库)求参数.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原始坐标,一般至少2个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完成之后单击“确定”。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存完毕。方可进行测量.

六.实习总结: 1.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分析,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收不到卫星信号,这种情况可能是流动站或基准站的电源没电或接收机的连线出现问题.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显示单点定位可能是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不够而无法解算.在观测过程中手薄上的解算值始终不能固定,可能是流动站的选点有问题,周围可能有高压输电线,高大建筑物或在面积水域.2.卫星信号传播误差,包括电离层和对流层时廷误差.

3.多路径误差,多路径误差是指卫星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接收机天线.多路径效应不反与反射系数有关,也与反射物离测站的距离及卫星的信号方向有关,由于无法建立准确的误差改正模型,只能恰当的选择地点测量,避开信号反射物.

总的来说,RTK测量除了要有足够的卫星数和卫星具有良好的几何分布外,还要求基准站与流动站的数据通讯必须良好.

通过这次实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学的模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清晰的理解,同时也感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道的严重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又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强化使自己对这门学科又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这门学科应该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但实践前的理论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2012年10月25日

推荐第4篇:GPS(RTK)静态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GPS(RTK)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

二:实习地点: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三:实习内容:测量学校

四:实验原理:GPS定位的原理是GPS 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测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法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 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机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五:实验过程:

(一).参考站要求

参考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因为参考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1..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2.参考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 3.参考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

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4.RTK作业期间,参考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须重新校正。

根据以上要求在校园里选择合适的已知点,将天线架设是该点做为基准站,同时开机.打开主机和电台,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同时电台上的RX指示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这表明基准站差分信号开始发射,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工作。

(二).移动站要求

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同时将手簿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2.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的前提下),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3.打开手簿,启动工程之星软件。工程之星快捷方式一般在手簿的桌面上,如手簿冷启动后则桌面上的快捷方式消失,这时必须在Flashdisk中启动原文件(我的电脑→Flashdisk→SETUP→ERTKPro2.0.exe)。

4.启动软件后,软件一般会自动通过蓝牙和主机连通。如果没连通则首先需要进行设置蓝牙(工具→连接仪器→选中“输入端口:7”→点击“连接”)。

5.软件在和主机连通后,软件首先会让移动站主机自动去匹配基准站发射时使用的通道。如果自动搜频成功,则软件主界面左上角会有信号在闪动。如果自动搜频不成功,则需要进行电台设置(工具→电台设置→在“切换通道号”后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同的通道→点击“切换”)。

6.在确保蓝牙连通和收到差分信号后,开始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

依次按要求填写或选取如下工程信息: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四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七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和高程拟合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六.进行校正:

利用控制点坐标库(设置→控制点坐标库)求参数.

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原始坐标,一般至少2个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 “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完成之后单击“确定”。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存完毕。方可进行测量.

七.实习总结:

1.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分析, 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收不到卫星信号,这种情况可能是流动站或基准站的电源没电或接收机的连线出现问题.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显示单点定位可能是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不够而无法解算.在观测过程中手薄上的解算值始终不能固定,可能是流动站的选点有问题,周围可能有高压输电线,高大建筑物或在面积水域.

2.卫星信号传播误差,包括电离层和对流层时廷误差.

3.多路径误差,多路径误差是指卫星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接收机天线.多路径效应不反与反射系数有关,也与反射物离测站的距离及卫星的信号方向有关,由于无法建立准确的误差改正模型,只能恰当的选择地点测量,避开信号反射物.

4.人差,仪器没有完全对中,没有绝对整平.

八:经验总结:总的来说,RTK测量除了要有足够的卫星数和卫星具有良好的几何分布外,还要求基准站与流动站的数据通讯必须良好.

九:收获体会:通过这次实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学的模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清晰的理解,同时也感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道的严重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又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强化使自己对这门学科又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这门学科应该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但实践前的理论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推荐第5篇:外业RTK实习心得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及RTK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RTK技术在野外地形图测绘应用中的方法及内页成图的方法,熟练使用相关的成图软件。具体应掌握如下:(1)熟悉RTK的系统组成。(2)熟悉组成RTK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和作用。(3)掌握各部件的连接方法。(4)理解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信号传输。(5)初步掌握南方系列软件内业制图的方法。 实习地点及单位

二、实习地点:新疆喀什市叶城县。实习单位:新疆有为测绘公司。

三、实习内容

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用于城乡规划。

四、实习原理

GPS定位的原理是GPS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受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发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五、实习具体步骤与心得体会

2012年2月26日下午我踏上了从乌鲁木齐至喀什叶城漫长路。叶城距离乌鲁木齐1500公里,距喀什市也有100多公里,县城里有新藏公路起点零公里工业区。周边环绕着十来个乡。我主要的工作就是使用RTK测图及回到住处后对白天外业工作采集的数据进行绘图处理。下午我就对工作中的各方面认知一一说明。

(一)、仪器及仪器的使用

在大三的时候我曾参加过学校的GPS实习。通过这次实习,发现仪器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记得在学校使用的RTK是一套天宝的GPS,那套GPS太有历史了,就光说工作时的造型就很令人头痛,拿一个装有接收机的杆子,身后还背一个装有天线的背包,非常麻烦。再说说接线,老仪器因为没有蓝牙装置,什么都需要靠线来进行连接。设置基准站时需要将记录手薄与基准站接收机相连,这就接一次线。然后设置完还要拆下来再与移动站相连。由于线的长度有限,记录手薄还不能远离接收机,由此可见麻烦至极。新的接收机由于蓝牙技术的应用使得RTK减少了许多接线操作,而且根据蓝牙的好坏,即使记录手簿距离接收机几十米,同样有效。还有老仪器因为技术零件原因,接收机与天线是分开的,两者之间也需要线来连接,而现在的接收机与天线做到了一体化,很方便。综上可见,现阶段的GPS比过去的GPS在使用上方便了不少。我在工作中使用的是国产GPS仪器中海达品牌,其产品在中国市场属于中档,但是很结实耐用。工作中我也换过不同的记录手簿和接收机,但都是中海达品牌的。所以也对中海达品牌的仪器有了一定的了解。

开始工作的时候由于仪器短缺,带队组长就给我了一个古董级别的记录手簿和一台V8单星的接收机。古董级别的记录手簿是银白色的,全键盘带触屏操作,质量非常好,电池也非常的耐用。但是由于当时硬件技术的不足,存储空间非常的小,几天的工作之后存储空间就满了,以至于有一天只存储了几十个点之后剩余记录点都没有存储上,而起还没有任何提示,直接导致一天工作白辛苦,第二天再去重新返工。银色古董记录手簿还有个最最鸡肋的地方,就是它的蓝牙传输连接只能定向连接一台接收机,而无法搜索其它接收机 蓝牙信号,也就不能与别的接收机相连。之后为了方便不用再提心吊胆记录手簿存储空间不足带队组长就给我更换了一个蓝色的记录手簿。蓝色记录手簿比较银色古董记录手簿相比,存储空间大了许多,而且速度也很快,蓝牙也不在世单一定向连接一台接收机,而且可以搜索附近开启而未连接的接收机的蓝牙进行连接。但还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记录点按键不是很顺手而且电池电量有所下降,不是很难用,而且全触屏操作没有全键盘快捷方便。最后我又用了中海达最新出品的QMINI系列的记录手簿。因为电子产品的发展,所以记录手簿的运行速度还有存储空间都上升了不少,而且按键设计的很顺手,记录手薄外形也比过去的小了很多,薄了很多,轻了很多。而且记录手簿上附带照相功能,在外业测量中用到的地方很多。我想随着电子产品的继续发展,记录手簿会做的越来越小,越轻。功能更加多样化,速度也更快。然后在配合开发一些更加方便实用的软件,使得野外测量工作人员更加轻松。希望记录手簿能越做越好,更方便测量人员的使用。工作开始时我使用的是V8单星的接收机。在树木多的地方信号很不好,而且经常几秒钟,甚至几十秒才接收一个信号。后来换了一台V8双星的接收机,明显感觉不一样了,双星接收机接收信号的能力就是比单星接收机强,除非特别远(距离基准站)才会出现几秒接收一个信号的情况。中海达V8系列的接收机特点是在一个地方接收信号,记录手簿上显示从最初的伪距解到固定解,其数据一直是趋向数据精确的。比如显示浮动解

△X:0.5263 △Y:0.7214 △H:0.9123。数据只会越来越小,最终显示固定解,除非中途过程中接收机失去了卫星的锁定。中海达V9系列接收机则与V8系列不大一样,其数据是来回浮动的。比如显示浮动解

△X:0.5263 △Y:0.7214 △H:0.9123。

下一刻可能显示

△X:0.1192 △Y:0.1231 △H:0.3126再下一刻可能显示

△X:0.7331 △Y:0.4568 △H:0.3131。就这样一直上下跳动着直到固定解。以上对接收机的理解可能有误,这也只是我对此的一些见解。刚介绍完实习工作中所使用的中海达仪器。下面来说说我在实习中学到的仪器架设的方法。先说说基准站的架设方法。对于我们的工作环境,我们是以4人一组为单位开展工作,每天完成一个村子的测量任务,所以每天就选取村委会的房屋或周围房屋作为架设基准站的地点。架设基准站需要两个脚架,一台接收机,一个电台,一个电瓶,一套天线,连接线三根,基座两个。先把脚架螺旋拧开,升高脚架,将脚架螺旋拧紧。将脚架架好整平,拧上机座或者放置垫片,再将接收机拧上,另一个脚架上拧上天线。将电台取出挂置在脚架上,将接收机与电台用线连接,电台与天线用线连接,若接收机需要电瓶来供电则需要接一根线把电台与接收机连接。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该接通电源了,电源线一般都是与电台连接,且红正黑负,一定不能接错,不然电台有可能烧毁。而且天线最好与电台连接后再接通电源,不然天线也有可能烧毁。天线在接脚架时可视需要增接加长杆,天线高影响信号的好坏,所以在树多的地方尽可能的加高天线有助于信号的接收。接收机,天线,电台安置接通电源之后要做的就是打开电台,打开接收机。先说说电台,电台一般只有两个需要设置,一个是发射的频率,一个是发射的频道。一般有9个频道可供使用,这也是区分相邻基准站发射信号的方法。对于发射频率,低频信号强度低,接收信号差,但是电瓶耗电小。高频信号强度高,接收信号好,电瓶耗电量增加。但在距离基准站一定范围内的时候高低频信号接收质量差距不大,我们实习工作中一般都在村子周围一公里范围内,所以电台一直都是以低频工作。再来说说基准站接收机的设计。先要把做为基准站的接收机设置成基准站模式,有两种方法。一是在记录手簿上蓝牙连接接收机后设置成基准站模式。另一种方法是连续按两次接收机上的功能键(F键),之后单按F键调制接收机基准站模式,按下电源键设置成功。之后在记录手簿上基准站设置里获得基准站的平滑后的单点定位坐标,检查设置属性差分电文,高度截止角是否得当,最后保存退出断开连接即可。我在工作实习中设置过很多次的基准站,有几次遇到了问题,不过在大家的努力下都得以解决,这里我就谈谈这几种问题。

1、设置完成后,移动站接收不到数据。这种问题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在获取基准站单点定位坐标时可能由于卫星并未锁定,而导致获取失败,但又没注意。从而基准站没有定位,继而移动站也获取不了数据。第二种则是差分电文与移动站的差分电文不相符。一般使用的都是CMR差分电文,如果基准站与移动站设置不相符,则接收不到信号。

2、使用正常一段时间后,突然信号弱了。这个问题与接收机电台电瓶电量有关,估计是电瓶电量不足。

3、设置时基准站接收机不能锁定卫星获取单点定位坐标。这种问题也有两种可能。一是接收机自身系统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开关机,切换工作模式及长按功能键初始化接收机而修复,我曾遇到两次这样的问题,都通过开关机及切换工作模式解决了。第二种则可能是接收机里的内置小天线出现问题,这就要进行专业人员的修复了。以上就是架设基站所需要的仪器要领以及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我在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架设基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努力钻研,现在也算是可以独立架设一个RTK基准站了。

下面来介绍一下组装移动台的工作。一般组装移动台需要手持杆,接收机,小天线,电池。记录手簿。先把电池装入接收机,然后上好后盖。之后叫小天线拧入接收机上。再将接收机拧在手持杆上,手持杆的高度可以自行调配,这时候可以打开接收机。之后打开记录手簿,打开RTK软件。蓝牙连接接收机。将接收机设置成移动站模式。这和将接收机设置成基准站模式一样也分两种方法。一是在记录手簿上蓝牙连接接收机后设置成移动站模式。另一种方法是连续按两次接收机上的功能键(F键),之后单按F键调制接收机移动站模式,按下电源键设置成功。移动站模式设置成功后,打开项目菜单,新建一个项目。一般都是以当天日期为项目名称这样好在以后需要查找数据时方便查找。项目建好后退出项目菜单,进入设置菜单。在设置中需要修改中央子午线,一般都是以当地的中央子午线来设置。我们工作的地方中央子午线是78度,就将中央子午线改为78度。之后检查差分电文设置是否和基准站一致。还有就是天线高的设置。天线高的设置与手持杆高度和接收机有关。一般接收机是7CM,手持杆高度再加7CM就是天线高。在工作中一般我们都会将手持杆升高至2米,所以天线高设置就是2.07米。最后需要设置的就是接收电台发射信号的频道,修改接收电台发射信号的频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在记录手簿的移动站设置中修改。但是有些手薄不支持这个功能,我曾用过的那个银色古董记录手簿就不能通过移动站设置来修改。这个时候只能通过第二种方法来修改。长按接收机上的功能键几秒。根据语音提示来选择合适的频道,然后按接收机电源键保存设置。之后打开记录手簿上的测量,就可以开始一天的工作了。以上就是仪器和仪器的架设工作。下面介绍我每天工作的步骤。

(二)测量工作和方法

我们的每天的任务就是测量一个村庄村委会附近的房屋及耕地,测量面积大概在一个平方公里左右。每天去一个村庄之后先架设好基站,组装好移动站。一切仪器安装完毕后,将装仪器的箱子放置好。然后大家校对记录手簿上的坐标,如果坐标差的很大,则需要进行点校正,如果坐标很相近就可以开始工作了。对坐标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可以检查出仪器设置有误的地方,可以及时改正避免后续工作的麻烦。一个村庄需要做两个控制点,以便于向甲方单位交付图纸时方便甲方单位查图以及点校正功能的使用。在村委会门前的路上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将钢钉砸入地面内,两个控制点之间相隔100米以上,而且要保证两个控制点通视,最后在用喷漆在控制点周围做好标记。如果村委会门口的通达路是石子路或者土路,则应该找一个桥台或者涵台砸入控制点,如果实在不行就找一个固定建筑物或者地物附近砸入。有好几次碰到村委会门前是石子路而且附近没有涵台桥台,就只能找一个电杆下做控制点,然后在电杆上喷漆标注。控制点的坐标需要用RTK平滑功能采集,将手持杆底部的尖头放在控制点的钢钉帽上,扶稳手持杆,使气泡居中,然后点记录手簿上的平滑功能,平滑采集10秒之后,点击保存,修改点名,一般使用K1.K2作为控制点点名。为了保证控制点的数据质量,一般采取两台或者两台以上仪器采集数据。1:1000的地形图测绘最小测量地物为一米。只要超过一米的地物就需要进行测量。村庄内的通信杆,电线杆,通达路,乡间小路,水渠,大型栅栏,果园耕地等都需要测量,而且村庄内如果有地形起伏也需要测量出来。有几种我一一列出。

1、大土包。大土包的测量方法是用RTK在土包周边采集一圈,根据地形的变化选择相隔多少米采集一个数据。当土包一周采集完毕之后,上到土包上方采集土包至高点的高程,如果有高低起伏还需要多采集几个高程,这样土包的地形测量就完成了。

2、陡坎。陡坎的测量需要在陡坎高处沿着陡坎的走向每隔一段采集一个数据,然后在下至陡坎低处沿着陡坎的走向再相同位置采集数据。如果陡坎过高(悬崖)的话,那只需要在陡坎高处沿着陡坎走向采集一遍数据。3:、梯田。梯田的测量需要在每一级梯田的角点采集高程点,然后在低一级的梯田上同样位置采集高程点,依次采集每个梯田的高程。地形测量就介绍到这里。下面介绍房屋的测量。村庄房屋测量的方法一般是采取将接收机放置到房屋的角点,采集数据。为了工作的效率,一般都是将手持杆举高,将接收机放置在房顶上。但这样做的采集的房屋高程不能在地形图上正常使用,但是因为村庄地形都比较平整,可以通过在每家每户院子中采集高程点的方法来解决。测量房屋时需要用纸笔绘出草图,在草图上粗略绘出房屋构造以及将测量点号标注在草图上,以便于晚上回到住处连图方便。如果不画草图,可以通过修改点号的方法来分别每个建筑物和构造物,也可以不改点号,在点号上加上备注分别建筑物和构造物。测量房屋要分辨房屋的结构是砖房还是土房还是篷房。砖房,土房比较容易分辨,有些篷房比较难分辨。所以测量时应该仔细观察,以免分辨错误。村庄家家基本都养殖一些牛,羊等动物,所以测量时只要是养殖动物的房屋都应当做牲口棚。院内的围墙和栅栏还还有简易的篱笆都应仔细测量出来。房屋测量介绍完后,就该介绍村庄内的通讯线路,电网线路,道路,水渠等地物的测量。通讯线路和电网线路的测量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仔细测量出每个电杆,通讯杆位置坐标,用于晚上连图。第二种事测量出两根相邻电杆,通讯杆的位置,然后测量出电网,通讯线路起始和结尾处的电杆,通讯杆的位置坐标。因为电杆和通讯杆都是等距的,所以这样做可以减少工作量。水渠的测量可以选取水渠起始位置的中点采集数据,然后在水渠线路变化的直曲,曲中,曲直的位置采集,然后在水渠结束位置采集。这样就能把水渠完整的描述出来。根据的水渠的宽度来决定水渠的采集形式,有双边渠还有单沟渠。双边渠就采集水渠两边的坐标,单沟渠就采集水渠的中央位置。道路测量的方法和水渠差不多,也是分为情况。如果是柏油路就在路线起点两边采集数据,同样的在路线变化的直曲,曲中,曲直的位置采集,然后在路线结束的位置采集。对于乡村小路如果超过了4米宽度则采集路两边的数据,如果很窄则采集路线中央的数据。每个乡村都会有通讯塔,通讯塔的测量就是在塔角采集4个角点的数据。还有一些高压线塔,也是测量出高压线塔的几个角点。之后要介绍的是一些树木果园的测量。一般乡村的路两侧都会有行树,所以在测量道路的时候顺便把行树也测量在内。村民种植的农田类型要分清楚,一般都是经济作物林和小麦套种,但也有独立种植的,所以需要在草图上详细标注。测量的最后一步是加测一些高程点,以便于在后期成图是方便等高线的生成。高程点需要在测量边线周边一圈加测,然后在农田有地形起伏的地方加测,而且高程点一定要是固定解,不然就不能正常使用。如果今天的测量任务没有完成,需要第二天继续在这个村庄测量,则需要进行点校正。校正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利用控制点坐标库(设置→控制点坐标库)求四参数。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原始坐标,一般至少2个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完成之后单击“确定”。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存完毕。方法二:校正向导(工具→校正向导),这时又分为两种模式。注意:此方法只在此介绍单点校正,一般是在有四参数或七参数的情况下才通过此方法进行单点校正。a.基准站架在已知点上。选择“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点击“下一步”,输入基准站架设点的已知坐标及天线高,并且选择天线高形式,输入完后即可点击“校正”。系统会提示你是否校正,并且显示相关帮助信息,检查无误后“确定”校正完毕。b.基准站架在未知点上选择“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再点击“下一步”。输入当前移动站的已知坐标、天线高和天线高的量取方式,再将移动站对中立于已知点上后点击“校正”,系统会提示是否校正,“确定”即可。注意:如果当前状态不是“固定解”时,会弹出提示,这时应该选择“否”来终止校正,等精度状态达到“固定解”时重复上面的过程重新进行校正。以上内容就是测量外业采集的工作。

(三)图形连接处理

最后我要介绍的就是用南方CASS系列软件将外业采集数据成图的一些方法步骤。一般外业采集结束以后,每天回到房子,先在记录手簿上点库中将数据导出,保存成南方CASS格式的。然后将数据通过传输线或者TF卡转入电脑中。在桌面建一个文件夹,单独存放这些记录数据。然后开打南方CASS软件,我用的是南方CASS8.0,点击软件上方的绘图处理,选择展野外测图点号,选择从记录手薄上导出的数据,点击打开。在CAD上就会显示你在外业测量的点位。之后根据外业测量时画的草图,开始连接图形。在右侧居民地选项中点击一般房屋,选择四点砖房或者多点砖房用来连接砖房;选择四点房屋或者多点房屋来连接土房,然后在点击左侧添加注记给房屋标注一个“土”字,以表示这是土房。在右侧居民地选项中点击普通房屋,选择四点篷房或者多点篷房,用于连接篷房;选择四点破坏房屋或者多点破坏房屋,用于连接破房。在右侧居民地选项中点击支柱墩,选择不依比例尺门墩来绘出每家的门墩。。在右侧居民地选项中点击垣栅,选择不依比例尺围墙来连接围墙;选择栅栏栏杆来连接栅栏栏杆;选择篱笆来连接篱笆。在右侧独立地物选项中点击农业设施,选择饲养场来绘出牲口棚,选择温室大棚来绘出温室大棚。在右侧独立地物选项中点击名胜古迹,选择旗杆来绘出村委会和学校的旗杆。在右侧独立地物选项中点击文物宗教,选择清真寺来绘出清真寺。在右侧交通设施选项中点击乡村道路,选择乡村实线路或者乡村虚线路来连接乡村道路,这里要注意的连接道路的规则是上实下虚,左实右虚;选择小路来连接村庄里的小路。在右侧管线设施选项中点击电力线,选择地面上的输电线来连接电网线路;选择双杆上的变压器来点出变压器。在右侧管线设施选项中点击通讯线,选择地面上的通讯线来连接通讯线路。在右侧地貌土质选项中点击自然地貌,选择土质的陡坎或者不依比例尺陡坎来连接陡坎。在右侧植被土质选项中点击耕地,选择稻田,旱地,菜地等来绘出实际农作物。在右侧植被土质选项中点击园地,选择果园或者经济作物地来绘出实际经济作物。在右侧植被土质选项中点击林地,选择成林或者乔木行树来绘出村庄树木分布情况。把所有的地物连接描述后,把一个组四个人的图集中到一台电脑上。在一幅新建的图上,点击软件上方工具,选择插入图块,依次选择四个人的CAD图,全部插入到一张图形中。下面就开始修图步骤。先仔细检查房屋图形,有没有重叠或者围墙方向,篷房角线有问题的。围墙方向的问题可以通过快捷键H来翻转。房屋连接有误的可以通过快捷键S来刷格式。篷房角线如果脱离了篷房,可以通过左侧的重生功能来进行重新生成。还有比较方便的快捷键是F键,是复制功能。图形都检查完毕之后,则开始点出图形上的高程点。因为房屋上的高程点并不正确,所以一般不采用直接展出高程点方法。而是在右侧地貌土质选项中点击高程点,选择一般高程点来加注图中有效的高程点。之后点击软件上方的等高线,选择建立DTM,打开后选择有图面高程点生成,选择高程点的范围,把整个图形范围选中,就生成了DTM的三角网。然后点击软件上方的等高线,选择绘制等高线,然后等高距设置成一米,就绘制出了等高线。之后检查等高线,将等高线修理的平缓一些,还有些密集地方注意检查错误。将等高线穿入房屋的部分进行删减修改,这样等高线的绘制就完成了。之后再图的范围内加入图框,将测量员的姓名,图形信息增入图框上,这样图形的后期制作就完成了。

六、总结

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工作,我对RTK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也能结合书本知识解决一些外业测量中所遇到的问题,收获很大。对仪器的使用熟练程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测量知识,努力工作。

此图是由我测量并修整的地形图

推荐第6篇:外业RTK实习心得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及RTK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RTK技术在野外地形图测绘应用中的方法及内页成图的方法,熟练使用相关的成图软件。具体应掌握如下:(1)熟悉RTK的系统组成。(2)熟悉组成RTK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和作用。(3)掌握各部件的连接方法。(4)理解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信号传输。(5)初步掌握南方系列软件内业制图的方法。 实习地点及单位

二、实习地点:新疆喀什市叶城县。实习单位:新疆有为测绘公司。

三、实习内容

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用于城乡规划。

四、实习原理

GPS定位的原理是GPS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受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发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五、实习具体步骤与心得体会

2012年2月26日下午我踏上了从乌鲁木齐至喀什叶城漫长路。叶城距离乌鲁木齐1500公里,距喀什市也有100多公里,县城里有新藏公路起点零公里工业区。周边环绕着十来个乡。我主要的工作就是使用RTK测图及回到住处后对白天外业工作采集的数据进行绘图处理。下午我就对工作中的各方面认知一一说明。

(一)、仪器及仪器的使用

在大三的时候我曾参加过学校的GPS实习。通过这次实习,发现仪器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记得在学校使用的RTK是一套天宝的GPS,那套GPS太有历史了,就光说工作时的造型就很令人头痛,拿一个装有接收机的杆子,身后还背一个装有天线的背包,非常麻烦。再说说接线,老仪器因为没有蓝牙装置,什么都需要靠线来进行连接。设置基准站时需要将记录手薄与基准站接收机相连,这就接一次线。然后设置完还要拆下来再与移动站相连。由于线的长度有限,记录手薄还不能远离接收机,由此可见麻烦至极。新的接收机由于蓝牙技术的应用使得RTK减少了许多接线操作,而且根据蓝牙的好坏,即使记录手簿距离接收机几十米,同样有效。还有老仪器因为技术零件原因,接收机与天线是分开的,两者之间也需要线来连接,而现在的接收机与天线做到了一体化,很方便。综上可见,现阶段的GPS比过去的GPS在使用上方便了不少。我在工作中使用的是国产GPS仪器中海达品牌,其产品在中国市场属于中档,但是很结实耐用。工作中我也换过不同的记录手簿和接收机,但都是中海达品牌的。所以也对中海达品牌的仪器有了一定的了解。

开始工作的时候由于仪器短缺,带队组长就给我了一个古董级别的记录手簿和一台V8单星的接收机。古董级别的记录手簿是银白色的,全键盘带触屏操作,质量非常好,电池也非常的耐用。但是由于当时硬件技术的不足,存储空间非常的小,几天的工作之后存储空间就满了,以至于有一天只存储了几十个点之后剩余记录点都没有存储上,而起还没有任何提示,直接导致一天工作白辛苦,第二天再去重新返工。银色古董记录手簿还有个最最鸡肋的地方,就是它的蓝牙传输连接只能定向连接一台接收机,而无法搜索其它接收机 蓝牙信号,也就不能与别的接收机相连。之后为了方便不用再提心吊胆记录手簿存储空间不足带队组长就给我更换了一个蓝色的记录手簿。蓝色记录手簿比较银色古董记录手簿相比,存储空间大了许多,而且速度也很快,蓝牙也不在世单一定向连接一台接收机,而且可以搜索附近开启而未连接的接收机的蓝牙进行连接。但还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记录点按键不是很顺手而且电池电量有所下降,不是很难用,而且全触屏操作没有全键盘快捷方便。最后我又用了中海达最新出品的QMINI系列的记录手簿。因为电子产品的发展,所以记录手簿的运行速度还有存储空间都上升了不少,而且按键设计的很顺手,记录手薄外形也比过去的小了很多,薄了很多,轻了很多。而且记录手簿上附带照相功能,在外业测量中用到的地方很多。我想随着电子产品的继续发展,记录手簿会做的越来越小,越轻。功能更加多样化,速度也更快。然后在配合开发一些更加方便实用的软件,使得野外测量工作人员更加轻松。希望记录手簿能越做越好,更方便测量人员的使用。工作开始时我使用的是V8单星的接收机。在树木多的地方信号很不好,而且经常几秒钟,甚至几十秒才接收一个信号。后来换了一台V8双星的接收机,明显感觉不一样了,双星接收机接收信号的能力就是比单星接收机强,除非特别远(距离基准站)才会出现几秒接收一个信号的情况。中海达V8系列的接收机特点是在一个地方接收信号,记录手簿上显示从最初的伪距解到固定解,其数据一直是趋向数据精确的。比如显示浮动解

△X:0.5263 △Y:0.7214 △H:0.9123。数据只会越来越小,最终显示固定解,除非中途过程中接收机失去了卫星的锁定。中海达V9系列接收机则与V8系列不大一样,其数据是来回浮动的。比如显示浮动解

△X:0.5263 △Y:0.7214 △H:0.9123。

下一刻可能显示

△X:0.1192 △Y:0.1231 △H:0.3126再下一刻可能显示

△X:0.7331 △Y:0.4568 △H:0.3131。就这样一直上下跳动着直到固定解。以上对接收机的理解可能有误,这也只是我对此的一些见解。刚介绍完实习工作中所使用的中海达仪器。下面来说说我在实习中学到的仪器架设的方法。先说说基准站的架设方法。对于我们的工作环境,我们是以4人一组为单位开展工作,每天完成一个村子的测量任务,所以每天就选取村委会的房屋或周围房屋作为架设基准站的地点。架设基准站需要两个脚架,一台接收机,一个电台,一个电瓶,一套天线,连接线三根,基座两个。先把脚架螺旋拧开,升高脚架,将脚架螺旋拧紧。将脚架架好整平,拧上机座或者放置垫片,再将接收机拧上,另一个脚架上拧上天线。将电台取出挂置在脚架上,将接收机与电台用线连接,电台与天线用线连接,若接收机需要电瓶来供电则需要接一根线把电台与接收机连接。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该接通电源了,电源线一般都是与电台连接,且红正黑负,一定不能接错,不然电台有可能烧毁。而且天线最好与电台连接后再接通电源,不然天线也有可能烧毁。天线在接脚架时可视需要增接加长杆,天线高影响信号的好坏,所以在树多的地方尽可能的加高天线有助于信号的接收。接收机,天线,电台安置接通电源之后要做的就是打开电台,打开接收机。先说说电台,电台一般只有两个需要设置,一个是发射的频率,一个是发射的频道。一般有9个频道可供使用,这也是区分相邻基准站发射信号的方法。对于发射频率,低频信号强度低,接收信号差,但是电瓶耗电小。高频信号强度高,接收信号好,电瓶耗电量增加。但在距离基准站一定范围内的时候高低频信号接收质量差距不大,我们实习工作中一般都在村子周围一公里范围内,所以电台一直都是以低频工作。再来说说基准站接收机的设计。先要把做为基准站的接收机设置成基准站模式,有两种方法。一是在记录手簿上蓝牙连接接收机后设置成基准站模式。另一种方法是连续按两次接收机上的功能键(F键),之后单按F键调制接收机基准站模式,按下电源键设置成功。之后在记录手簿上基准站设置里获得基准站的平滑后的单点定位坐标,检查设置属性差分电文,高度截止角是否得当,最后保存退出断开连接即可。我在工作实习中设置过很多次的基准站,有几次遇到了问题,不过在大家的努力下都得以解决,这里我就谈谈这几种问题。

1、设置完成后,移动站接收不到数据。这种问题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在获取基准站单点定位坐标时可能由于卫星并未锁定,而导致获取失败,但又没注意。从而基准站没有定位,继而移动站也获取不了数据。第二种则是差分电文与移动站的差分电文不相符。一般使用的都是CMR差分电文,如果基准站与移动站设置不相符,则接收不到信号。

2、使用正常一段时间后,突然信号弱了。这个问题与接收机电台电瓶电量有关,估计是电瓶电量不足。

3、设置时基准站接收机不能锁定卫星获取单点定位坐标。这种问题也有两种可能。一是接收机自身系统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开关机,切换工作模式及长按功能键初始化接收机而修复,我曾遇到两次这样的问题,都通过开关机及切换工作模式解决了。第二种则可能是接收机里的内置小天线出现问题,这就要进行专业人员的修复了。以上就是架设基站所需要的仪器要领以及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我在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架设基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努力钻研,现在也算是可以独立架设一个RTK基准站了。

下面来介绍一下组装移动台的工作。一般组装移动台需要手持杆,接收机,小天线,电池。记录手簿。先把电池装入接收机,然后上好后盖。之后叫小天线拧入接收机上。再将接收机拧在手持杆上,手持杆的高度可以自行调配,这时候可以打开接收机。之后打开记录手簿,打开RTK软件。蓝牙连接接收机。将接收机设置成移动站模式。这和将接收机设置成基准站模式一样也分两种方法。一是在记录手簿上蓝牙连接接收机后设置成移动站模式。另一种方法是连续按两次接收机上的功能键(F键),之后单按F键调制接收机移动站模式,按下电源键设置成功。移动站模式设置成功后,打开项目菜单,新建一个项目。一般都是以当天日期为项目名称这样好在以后需要查找数据时方便查找。项目建好后退出项目菜单,进入设置菜单。在设置中需要修改中央子午线,一般都是以当地的中央子午线来设置。我们工作的地方中央子午线是78度,就将中央子午线改为78度。之后检查差分电文设置是否和基准站一致。还有就是天线高的设置。天线高的设置与手持杆高度和接收机有关。一般接收机是7CM,手持杆高度再加7CM就是天线高。在工作中一般我们都会将手持杆升高至2米,所以天线高设置就是2.07米。最后需要设置的就是接收电台发射信号的频道,修改接收电台发射信号的频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在记录手簿的移动站设置中修改。但是有些手薄不支持这个功能,我曾用过的那个银色古董记录手簿就不能通过移动站设置来修改。这个时候只能通过第二种方法来修改。长按接收机上的功能键几秒。根据语音提示来选择合适的频道,然后按接收机电源键保存设置。之后打开记录手簿上的测量,就可以开始一天的工作了。以上就是仪器和仪器的架设工作。下面介绍我每天工作的步骤。

(二)测量工作和方法

我们的每天的任务就是测量一个村庄村委会附近的房屋及耕地,测量面积大概在一个平方公里左右。每天去一个村庄之后先架设好基站,组装好移动站。一切仪器安装完毕后,将装仪器的箱子放置好。然后大家校对记录手簿上的坐标,如果坐标差的很大,则需要进行点校正,如果坐标很相近就可以开始工作了。对坐标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可以检查出仪器设置有误的地方,可以及时改正避免后续工作的麻烦。一个村庄需要做两个控制点,以便于向甲方单位交付图纸时方便甲方单位查图以及点校正功能的使用。在村委会门前的路上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将钢钉砸入地面内,两个控制点之间相隔100米以上,而且要保证两个控制点通视,最后在用喷漆在控制点周围做好标记。如果村委会门口的通达路是石子路或者土路,则应该找一个桥台或者涵台砸入控制点,如果实在不行就找一个固定建筑物或者地物附近砸入。有好几次碰到村委会门前是石子路而且附近没有涵台桥台,就只能找一个电杆下做控制点,然后在电杆上喷漆标注。控制点的坐标需要用RTK平滑功能采集,将手持杆底部的尖头放在控制点的钢钉帽上,扶稳手持杆,使气泡居中,然后点记录手簿上的平滑功能,平滑采集10秒之后,点击保存,修改点名,一般使用K1.K2作为控制点点名。为了保证控制点的数据质量,一般采取两台或者两台以上仪器采集数据。1:1000的地形图测绘最小测量地物为一米。只要超过一米的地物就需要进行测量。村庄内的通信杆,电线杆,通达路,乡间小路,水渠,大型栅栏,果园耕地等都需要测量,而且村庄内如果有地形起伏也需要测量出来。有几种我一一列出。

1、大土包。大土包的测量方法是用RTK在土包周边采集一圈,根据地形的变化选择相隔多少米采集一个数据。当土包一周采集完毕之后,上到土包上方采集土包至高点的高程,如果有高低起伏还需要多采集几个高程,这样土包的地形测量就完成了。

2、陡坎。陡坎的测量需要在陡坎高处沿着陡坎的走向每隔一段采集一个数据,然后在下至陡坎低处沿着陡坎的走向再相同位置采集数据。如果陡坎过高(悬崖)的话,那只需要在陡坎高处沿着陡坎走向采集一遍数据。3:、梯田。梯田的测量需要在每一级梯田的角点采集高程点,然后在低一级的梯田上同样位置采集高程点,依次采集每个梯田的高程。地形测量就介绍到这里。下面介绍房屋的测量。村庄房屋测量的方法一般是采取将接收机放置到房屋的角点,采集数据。为了工作的效率,一般都是将手持杆举高,将接收机放置在房顶上。但这样做的采集的房屋高程不能在地形图上正常使用,但是因为村庄地形都比较平整,可以通过在每家每户院子中采集高程点的方法来解决。测量房屋时需要用纸笔绘出草图,在草图上粗略绘出房屋构造以及将测量点号标注在草图上,以便于晚上回到住处连图方便。如果不画草图,可以通过修改点号的方法来分别每个建筑物和构造物,也可以不改点号,在点号上加上备注分别建筑物和构造物。测量房屋要分辨房屋的结构是砖房还是土房还是篷房。砖房,土房比较容易分辨,有些篷房比较难分辨。所以测量时应该仔细观察,以免分辨错误。村庄家家基本都养殖一些牛,羊等动物,所以测量时只要是养殖动物的房屋都应当做牲口棚。院内的围墙和栅栏还还有简易的篱笆都应仔细测量出来。房屋测量介绍完后,就该介绍村庄内的通讯线路,电网线路,道路,水渠等地物的测量。通讯线路和电网线路的测量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仔细测量出每个电杆,通讯杆位置坐标,用于晚上连图。第二种事测量出两根相邻电杆,通讯杆的位置,然后测量出电网,通讯线路起始和结尾处的电杆,通讯杆的位置坐标。因为电杆和通讯杆都是等距的,所以这样做可以减少工作量。水渠的测量可以选取水渠起始位置的中点采集数据,然后在水渠线路变化的直曲,曲中,曲直的位置采集,然后在水渠结束位置采集。这样就能把水渠完整的描述出来。根据的水渠的宽度来决定水渠的采集形式,有双边渠还有单沟渠。双边渠就采集水渠两边的坐标,单沟渠就采集水渠的中央位置。道路测量的方法和水渠差不多,也是分为情况。如果是柏油路就在路线起点两边采集数据,同样的在路线变化的直曲,曲中,曲直的位置采集,然后在路线结束的位置采集。对于乡村小路如果超过了4米宽度则采集路两边的数据,如果很窄则采集路线中央的数据。每个乡村都会有通讯塔,通讯塔的测量就是在塔角采集4个角点的数据。还有一些高压线塔,也是测量出高压线塔的几个角点。之后要介绍的是一些树木果园的测量。一般乡村的路两侧都会有行树,所以在测量道路的时候顺便把行树也测量在内。村民种植的农田类型要分清楚,一般都是经济作物林和小麦套种,但也有独立种植的,所以需要在草图上详细标注。测量的最后一步是加测一些高程点,以便于在后期成图是方便等高线的生成。高程点需要在测量边线周边一圈加测,然后在农田有地形起伏的地方加测,而且高程点一定要是固定解,不然就不能正常使用。如果今天的测量任务没有完成,需要第二天继续在这个村庄测量,则需要进行点校正。校正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利用控制点坐标库(设置→控制点坐标库)求四参数。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原始坐标,一般至少2个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完成之后单击“确定”。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存完毕。方法二:校正向导(工具→校正向导),这时又分为两种模式。注意:此方法只在此介绍单点校正,一般是在有四参数或七参数的情况下才通过此方法进行单点校正。a.基准站架在已知点上。选择“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点击“下一步”,输入基准站架设点的已知坐标及天线高,并且选择天线高形式,输入完后即可点击“校正”。系统会提示你是否校正,并且显示相关帮助信息,检查无误后“确定”校正完毕。b.基准站架在未知点上选择“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再点击“下一步”。输入当前移动站的已知坐标、天线高和天线高的量取方式,再将移动站对中立于已知点上后点击“校正”,系统会提示是否校正,“确定”即可。注意:如果当前状态不是“固定解”时,会弹出提示,这时应该选择“否”来终止校正,等精度状态达到“固定解”时重复上面的过程重新进行校正。以上内容就是测量外业采集的工作。

(三)图形连接处理

最后我要介绍的就是用南方CASS系列软件将外业采集数据成图的一些方法步骤。一般外业采集结束以后,每天回到房子,先在记录手簿上点库中将数据导出,保存成南方CASS格式的。然后将数据通过传输线或者TF卡转入电脑中。在桌面建一个文件夹,单独存放这些记录数据。然后开打南方CASS软件,我用的是南方CASS8.0,点击软件上方的绘图处理,选择展野外测图点号,选择从记录手薄上导出的数据,点击打开。在CAD上就会显示你在外业测量的点位。之后根据外业测量时画的草图,开始连接图形。在右侧居民地选项中点击一般房屋,选择四点砖房或者多点砖房用来连接砖房;选择四点房屋或者多点房屋来连接土房,然后在点击左侧添加注记给房屋标注一个“土”字,以表示这是土房。在右侧居民地选项中点击普通房屋,选择四点篷房或者多点篷房,用于连接篷房;选择四点破坏房屋或者多点破坏房屋,用于连接破房。在右侧居民地选项中点击支柱墩,选择不依比例尺门墩来绘出每家的门墩。。在右侧居民地选项中点击垣栅,选择不依比例尺围墙来连接围墙;选择栅栏栏杆来连接栅栏栏杆;选择篱笆来连接篱笆。在右侧独立地物选项中点击农业设施,选择饲养场来绘出牲口棚,选择温室大棚来绘出温室大棚。在右侧独立地物选项中点击名胜古迹,选择旗杆来绘出村委会和学校的旗杆。在右侧独立地物选项中点击文物宗教,选择清真寺来绘出清真寺。在右侧交通设施选项中点击乡村道路,选择乡村实线路或者乡村虚线路来连接乡村道路,这里要注意的连接道路的规则是上实下虚,左实右虚;选择小路来连接村庄里的小路。在右侧管线设施选项中点击电力线,选择地面上的输电线来连接电网线路;选择双杆上的变压器来点出变压器。在右侧管线设施选项中点击通讯线,选择地面上的通讯线来连接通讯线路。在右侧地貌土质选项中点击自然地貌,选择土质的陡坎或者不依比例尺陡坎来连接陡坎。在右侧植被土质选项中点击耕地,选择稻田,旱地,菜地等来绘出实际农作物。在右侧植被土质选项中点击园地,选择果园或者经济作物地来绘出实际经济作物。在右侧植被土质选项中点击林地,选择成林或者乔木行树来绘出村庄树木分布情况。把所有的地物连接描述后,把一个组四个人的图集中到一台电脑上。在一幅新建的图上,点击软件上方工具,选择插入图块,依次选择四个人的CAD图,全部插入到一张图形中。下面就开始修图步骤。先仔细检查房屋图形,有没有重叠或者围墙方向,篷房角线有问题的。围墙方向的问题可以通过快捷键H来翻转。房屋连接有误的可以通过快捷键S来刷格式。篷房角线如果脱离了篷房,可以通过左侧的重生功能来进行重新生成。还有比较方便的快捷键是F键,是复制功能。图形都检查完毕之后,则开始点出图形上的高程点。因为房屋上的高程点并不正确,所以一般不采用直接展出高程点方法。而是在右侧地貌土质选项中点击高程点,选择一般高程点来加注图中有效的高程点。之后点击软件上方的等高线,选择建立DTM,打开后选择有图面高程点生成,选择高程点的范围,把整个图形范围选中,就生成了DTM的三角网。然后点击软件上方的等高线,选择绘制等高线,然后等高距设置成一米,就绘制出了等高线。之后检查等高线,将等高线修理的平缓一些,还有些密集地方注意检查错误。将等高线穿入房屋的部分进行删减修改,这样等高线的绘制就完成了。之后再图的范围内加入图框,将测量员的姓名,图形信息增入图框上,这样图形的后期制作就完成了。

六、总结

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工作,我对RTK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也能结合书本知识解决一些外业测量中所遇到的问题,收获很大。对仪器的使用熟练程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测量知识,努力工作。

此图是由我测量并修整的地形图

推荐第7篇:RTK与全站仪联合测绘地形图实习报告

RTK与全站仪联合测绘地形图,可以优劣互补。如果仅用全站仪进行数字化测图,就必须建立图根控制网,这样须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如仅用RTK测图,可以省去建立图根控制这个中间环节,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同时还可以全天侯地观测。由于卫星的截止高度角必须大于13°- 15°,它在遇到高大建筑物或在树下时,就很难接收到卫星和无线电信号,也就无法进行测量。如果用RTK与全站仪联合测图,上述弊端就可以克服。即在进行地形测量时,空旷地区的地形、地物用RTK测之;村庄、城市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用RTK实时给出图根点的三维坐标,然后用全站仪测之。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测量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我们这次是完全用全站仪进行数字测图。借此机会我试结合广东省增城市全国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1:500地籍图测量这一工程,进行粗略的分析。

第一章

测前准备工作

1.

1图根控制测量

野外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阶段,即图根控制测量和地形特征点(碎部点)采集。 1.2 测站点的测定

数字测图时应尽量利用各级控制点作为测站点。但由于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有时是极其复杂零碎的,要全部在各级控制点上采集到所有的碎部点往往比较困难,因此除了利用各级控制点外,还要增设测站点。

尤其是在地形琐碎、合水线地形复杂地段,小沟、小山脊转,房屋密集的居民地,这些会对测站点的数量要会求多一点,切忌用增设测站点作大面积的测图。

增设测站点是在控制点或图根点上,采用极坐标发测定测站点的坐标和高程。 1.3 仪器器材、资料准备以及人员的安排

仪器器材主要包括:一台GPS仪器、全站仪、对讲机、花杆、反光棱镜。

资料的准备:在数据采集之前,最好提前将测区的全部已知点成果通过计算机输入全站仪的内存里面,以便调用。还者就是把成果打印一份放在全站仪的仪器箱子里面,以便查阅核对。

外业作业人员的组织:我们这是用全站仪测图,一般一个组三个人,一个人观测,一个人跑杆,还有一个人就画草图。

第二章 碎部测量

2.1 全站仪的简单操作流程

整平对中, 对中偏差不得超过1 mm 启动全站仪, 进入文件管理界面, 建立文件名, 并选择该文件在文件下存储;

1 把全站仪架设在控制点或图根点上,以通视的控制点或图根点作为后视点,后视点为检核点进行检核, 偏差在限差范围内方可进行碎步点的采集。如果在对完后视之后发现测得的坐标和已知的坐标差的很大,则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调用的时候坐标调用错误、测站点和后视点输入的位置调换、棱镜没有扶好、仪器没有整平、等一些原因,不管什么原因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最终符合限差要求才能开始可采集数据。我们上次在广州搞的全国二调工程师给我们的限差是平面在1cm左右,高程在3cm左右。 2.2 注意事项

观测人员在读取竖盘读数时,要注意检查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是否居中;每观测20—30个碎部点后,应重新瞄准起始方向检查其变化情况。

立尺人员应将标尺竖直,并随时观察立尺点周围情况,弄清碎部点之问的关系,地形复杂时还需绘出草图,以协助绘图人员作好绘图工作。

绘图人员要注意图面正确整洁,注记清晰,并做到随测点,随展绘,随检查。当每站工作结束后,应进行检查,在确认地物、地貌无测错或漏测时,方可迁站。 2.3 数据采集作业过程

测量小组一般都是三个人组成,一个主要负责草图勾绘和控制点 2 制作,其余两个负责具体测量。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步步有检核”的原则。

每次作业顺序为:确定测站点。确定测站点时,要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可通视的已知点。所以,在实际作业时一般将测站点定在较高的坡或山顶,以避免经常迁站。

架设仪器。架设仪器时,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三脚架的腿间距稍微放大些,保证平稳。角度过大将导致全站仪过低,给观测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观测员的行动;角度过小时全站仪放置不稳,存在仪器损害的潜在危险。观测前要进行仪器的校验,对准已知点,以保证数据均为可信数据。

立棱镜,测量读数。立镜时要保证镜竿尽量竖直,每个碎布点保持间距35-45米左右。实际碎部点间距大多在35米左右,符合精度要求。全站仪能够自动保存数据,读数较快。一般有两到三人负责立棱镜,其中两人同时立镜。

记录。本次外业数据采集作业采用的是无码作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集数据速度快,缺点是只能是采集数据,无法对数据的性质进行分类记录,所以在观测同时要进行草图的勾绘,如:山脊线、山谷线、探槽等特殊数据就要在草图上记录下来,以便内业作业。一般由一人主测,另一人勾绘草图

测站点检验及检核。在测量一定点数(一般为300点)后或迁站时,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核。检核方法为:重测某一已知点(一般为后视控制点),检验两次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果误差超出范围

3 则所测数据有误。 2.4 绘制草图的一些技巧及注意事项

绘图员应有一定的方向感, 有一定的图形比例控制能力。绘图员在实地可先画出大致需要采集点的草图, 并控制好比例。绘制草图时遵循上北下南, 要善于使用多色笔标识, 准确描述地物间拓扑关系, 使用特定的符号, 以易于内业操作。比如一块草地, 可以在中间画出草地符号(或注记文字) 即可清楚表示出地形特点。采集数据时也要注意一些技巧, 对于不便观测的四点房, 采用两点加宽度的采点方法, 这样用计算机自动生成, 所得的房屋既符合精度, 又很美观。注意一些散点的采集, 如电线杆, 采集时一块图一块图的检查, 以免漏测。采用两人跑尺, 可以大大的提高外业的速度, 需注意每测好一点应及时用对讲机进行核实, 以保证点图对应不出错。

第三章 内业处理

3.1 数据的传输

用数据通讯线连接电子手薄和计算机,把野外观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每次观测的数据要及时传输,避免数据丢失。

等数据传好之后把dat格式的文件用txt文本打开,查看里面的点号是不是与白天所测得得点号一致,以免传输错误。

4 3.2 内业电子草图的勾绘

我们在广州那边的测图范围一般都是地势平坦地区,应用散点表示地形的变化,散点分布均匀合理。特殊地貌采用正确的地貌符号进行表示。数字测图中,碎部测量的主要方法为极坐标法,在实测得多数碎部点的坐标后,可以用软件中的方向交会、距离交会、十字尺测量法或两算定点等方法来取得其余各点的坐标,在辅以软件中的偏移、拷贝、延伸等功能,得到最后的图形。

本测区内面状地物主要包括:各种房屋。 本测区内线状地物主要包括:大车道、围墙。 本测区内独立地物主要包括:牲畜棚。

测区内除以上地物外无其他地物,地貌也较为简单,因此地形图没加图例说明。每天外业作业完成后,晚上回来后要进行电子草图的勾绘,以防止手绘草图丢失后给成图造成不便。电子草图的勾绘根据手绘草图将特殊地物地貌点相连,并进行一定的修补。 3.3 内业成图

3.3.1 成图软件介绍:

内业成图利用南方CASS 7.1软件。 CASS 7.1在数字化成图方面的技术特色:

1.更加便捷的简码用户方案。2.更加完善、使用的电子平板。 3.更加底层的骨架线技术。

5 4.更加直观、便捷的图上比例尺更改。 5.更加直观高效的地物遍及。

6.更加丰富的DTM建模与等高线绘图技术。7.提供了更多的用户化途径。 8.全面采用ObjectARX开发技术。 9.加集中的参数设置模式。

3.3.2 内业成图方法:

内业将利用外业草图,采用南方CASS7.1软件进行成图。成图比例尺为1:500。地貌与实地相符,地物位置精确,符号利用要正确。地物要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房屋轮廓需用直线连接起来,而道路、河流的弯曲部分则是逐点连成光滑的曲线。不能依比例描绘的地物,应按规定的非比例符号表示。

3.3.3 内业成图具体过程:

展点(高程点或点号):在绘图处理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展点”项的“野外测点点号”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文件,然后单击确定便可以在屏幕展出野外测点及点号。房屋轮廓需用直线连接起来,而道路、河流的弯曲部分则是逐点连成光滑的曲线。不能依比例描绘的地物,应按规定的非比例符号表示。

DTM的建立:在等高线的目录下选择由数据文件建立DTM,输入绘图比例1:500,选择不考虑坎高,回车以后在选择直接显示建立

6 三角网的结果;

三角形的修改:在等高线的目录下选择“删除三角形”,“增加三角形”,“过滤三角形”,“三角形内插点”,“重组三角形”的命令,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可以对三角网进行修改。

勾绘等高线:在等高线的目录下选择“勾绘等高线”,输入等高距2米,选择“张力样条拟合”。

等高线的修饰(包括修饰与高程注记):在等高线的目录下选择“删除三角网”,修改不正确的等高线,并沿直线注记等高线或单独注记。

加图廓的方法:首先利用工程应用查询图框的长,宽;在绘图处理的目录下选择“加任意图幅” ,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输入测图员的姓名、长宽、接图表等与图相关的内容,拾取图的左下角坐标。完成内业地图勾绘。

第四章 地形图的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是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地形资料。特别是在规划设计阶段,不仅要以地形图为底图,进行总平面的布设,而且还要根据需要,在地形图上进行一定的量算工作,以便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全站仪数字化测图,主要分为准备工作、数据获取、数据输入、

7 数据处理、数据输出等五个阶段。在准备工作阶段,包括资料准备、控制测量、测图准备等,与传统地形测图一样,在此不再赘述,现以实际生产中普遍采用的全站仪加电子手薄测图模式为例,从数据采集到成图输出介绍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程。

野外碎部点采集一般用“解算法”进行碎部点测量采集,用电子手薄记录三维坐标(x,y,H)及其绘图信息。既要记录测站参数、距离、水平角和竖直角的碎部点位置信息,还要记录编码、点号、连接点和连接线型四种信息,在采集碎部点时要及时绘制观测草图。

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各项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都需要应用工程建设区域的地形和环境条件等基础资料,以便使工程建筑物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的平面、高程布设和量算等工作更加符合建设区域的实际情况。

数字地面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资料,可用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规划管理和灾情分析等。在军事上可用于导航和导弹制导等。在工业上,利用数字地形测量的原理建立工业品的数字表面模型,能详细地表示出表面结构复杂的工业品的形状。

第五章 实习体会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

8 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

9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对于测量来说,确实没有一个人的英雄,只有做好合作——包括本小组内部和各小组之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还有对数字化成图软件的使用感受。我们所用的是南方测绘公司的CASS7.1软件。这是一款以AutoCAD 2000为基础开发的专业测绘成图软件,使用方法简单,成图速度快,功能方面也足以满足实际需要。但软件稳定性稍有不足,成图错误较多,可能在成图时为追求速度而简化了计算过程。通过内业实习的数据整理和作图,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到了一起,又一次感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数字测图的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主编:潘正风,杨正

10 尧,程效军

《数字测图的原理与方法》,解放军出版社,主编:郝向阳,赵夫来 《数字测图》,测绘出版社,杨晓明,王军德

《数字化测图(测量工程技术专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编:范国雄

《摄影测量数字测图系统》,吉林大学,主编:谭美景

《谈大比例数字测图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测绘通报,主编:黄炎梁 1:500、1:1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7160-1997),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11.10

推荐第8篇:rtk道路测量的实习心得

rtk道路测量的实习心得

鉴于这次的实习,对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实习过程中有各种困难。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rtk道路测量的实习心得,欢迎参考!

rtk道路测量的实习心得

一:实习目的

正确认识和理解RTK定位技术,学会并掌握RTK在工程上的放样过程。 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

RTK 系统正常工作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接收到5颗以上GPS卫星信号;第二,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接收到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发出的差分信号;第三,基准站和移动站要连续接收 GPS 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发出的差分信号。即移动站迁站过程中不能关机,不能失锁。否则RTK须重新初始化。

二:实习组织及时间安排

XX年2月25日至XX年3月15日

三:实习任务

1、了解和掌握RTK的基本原理和作业模式。

2、利用RTK进行点的放样。

3、了解RTK的优点和局限性。

1)启动基准站。将基准站架设在上空开阔、没有强电磁干扰、多路径误差影响小的控制点上,正确连接好各仪器电缆,打开各仪器。将基准站设置为动态测量模式。

2)建立新工程,定义坐标系统新建一个工程,即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在这个文件夹里设置好测量参数。这个文件夹中包括许多小文件,它们分别是测量的成果文件和各种参数设置文件,如*.dat、*.cot、*.rtk、*.ini等。

3)点校正 CPS 测量的为 WCS -84 系坐标,而我们通常需要的是在流动站上实时显示国家坐标系或地力独立坐标系下的坐标,这需要进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即点校正。点校正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A、在已知转换参数的情况下。如果有当地坐标系统与 WCS-84 坐标系统的转换七参数,则可以在测量控制器中直接输入,建立坐标转换关系。如果上作是在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下进行,而且知道椭球参数和投影方式以及基准点坐标,则可以直接定义坐标系统,建议在 RTK 测量中最好加入 1-2 个点校正,避免投影变形过大,提高数据可靠性。B、在不知道转换参数的情况下。如果在局域坐标系统中工作或任何坐标系统进行测量和放样工作,可以直接采用点校正方式建立坐标转换方式,平面至少 3 个点,如果进行高程拟合则至少要有 4 个水准点参与点校正。

4)流动站开始测量

A、单点测量:在主菜单上选择“测量”图标打开,测量方式选择“RTK”, 再选择“测量点”选项,即可进行单点测量。注意要在“固定解”状态下,才开始测量。单点测量观测时间的长短与跟踪的卫星数量、卫星图形精度、观测精度要求等有关。当“存储”功能键出现时,若满足要求则按“存储”键保存观测值,否则按“取消”放弃观测。

B、放样测量:在进行放样之前,根据需要“键入”放样的点、直线、曲线、DTM 道路等各项放样数据。当初始化完成后,在主菜单上选择“测量”图标打开,测量方式选择“RTK”,再选择“放样”选项,即可进行放样测量作业。在作业时,在手薄控制器上显示箭头及目前位置到放样点的方位和水平距离,观测值只需根据箭头的指示放样。当流动站距离放样点就距离小于设定值时,手薄上显示同心圆和十字丝分别表示放样点位置和天线中心位置。当流动站天线整平后,十字丝与同心圆圆心重合时,这时可以按“测量”键对该放样点进行实测,并保存观测值。

3、利用RTK进行点放样

1)测前准备:获取 2~3 个控制点的坐标(如果没有已知数据可用静态 GPS 先进行控制测量),解算或用相关软件求出放样点的坐标,检查仪器是否能正常使用。

2)站的架设:将基准站架设在较空旷的地方(附近无高大建筑物或高压电线等)架设完后安装电台,连接好仪器后开启基准站主机,打开电台并设置频率。

3)建立新工程:开启移动站主机,待卫星信号稳定并达到 5 颗以上卫星时,先连接蓝牙,连接成功后设置相关参数: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4)输入放样点:打开坐标库,在此我们可以输入编辑放样点,也可以事先编辑好放样点文件,点击打开放样点文件,软件会提示我们是对坐标库进行覆盖或是追加。

5)测量校正:测量校正有两种方法:控制点坐标求校正参数和利用点校正。第一中方法,利用控制点坐标库(即计算校正参数的一个工具)的做法大致是这样的:假设我们利用 A,B 这两个已知点来求校正参数,那么我们必须记录下 A,B 这两个点的原始坐标(即移动站在 Fixed 的状态下记录的这两个点的坐标),先在控制点坐标库中输入 A 点的已知坐标之后软件会提示你输入 A 点的原始坐标,然后再输入 B 点的已知坐标和 B 点的原始坐标,这样就计算出了校正参数。第二种方法,利用校正向导校正,此方法又分为基准站在已知点校正和基准站在未知点的校正。

我们这里只说明一下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的校正方法。A、利用一点进行校正:步骤依次为工具--校正向导--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输入当前移动站的已知坐标--待移动站对中整平后并出现固定解--校正。B、利用两点校正:步骤依次为工具--校正向导--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输入当前移动站的已知坐标--待移动站对中整平后并出现固定解--下一步--将移动站移到下一个已知点--输入当前移动站的已知坐标--待移动站对中整平后并出现固定解--校正。C、利用三点校正:与利用两点校正相同,只是多增加了一个已知点,多重复了一遍。

6)放样点:选择测量--点放样,进入放样屏幕,点击打开按钮目,打开坐标管理库,在这里可以打开事先编辑好的放样文件,选择放样点,也可以点击“增加”输入放样点坐标。

4、RTK 的技术特点

1)工作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 RTK 设站一次即可测完 4km 半径的测区,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设站次数,移动站一人操作即可,劳动强度低,作业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2)定位精度高:只要满足 RTK 的基木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一般为 4km )RTK 的平而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3)全天候作业:RTK 测量不要求基准站、移动站间光学通视,只要求满足 “电磁波通视”,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 测量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较小,在传统测量看来难于开展作业的地区,只要满足 RTK 的基木工作条件,它也能进行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使测量工作变得史容易史轻松。

4)RTK 测量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RTK 可进行多种测量内、外业工作。移动站利用软件控制系统,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减少了辅助测量工作和人为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

5)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现在的仪器一般都提供中文菜单,只要在设站时进行简单的设置,就可方便地获得二维坐标。数据输入、存储、处理、转换和输出能力强,能方便地与计算机、其他测量仪器通信。

5、RTK的局限性和精度保障

RTK 也有其局限性,会影响到执行上述测量任务的能力。了解其局限性可确保 RTK 测量成功。最主要的局限性其实不在于 RTK 本身,而是源于整个 GPS系统。如前所述,依靠的是接收两万多公里高空的卫星发射来的无线电信号。 GPS相对而言,这些信号频率高、信号弱,不易穿透可能阻挡卫星和 GPS接收机之间视线的障碍物。事实上,存在于 GPS接收机和卫星之间路径上的任何物体都会对系统的操作产生不良影响。有些物体如房屋,会完全屏蔽卫星信号。因此,GPS不能在室内使用。同样原因, GPS也不能在隧道内或水下使用。有些物体如树木会部分阻挡、反射或折射信号。GPS信号的接收在树林茂密的地区会很差。树林中有时会有足够的信号来计算概略位置,但信号清晰度难以达到厘米水平的精确定位。因此,RTK 在林区作业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并不是说,GPS RTK只适用于四周对空开阔的地区。RTK测量在部分障碍的地区也可以是有效而精确的。其奥秘是能观测到足够的卫星来精确可靠地实现定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区,都可能会有 7 到 10 颗 GPS 卫星可用于 RTK 测量。RTK系统的工作并不需要这么多颗卫星。如果天空中有 5 颗适当分布的卫星,就可作精确可靠的定位。有部分障碍的地点只要可以观测到至少5颗卫星,就有可能做 RTK 测量。在树林或大楼四周作测量时,只要该地留有足够的开放空间,使 RTK系统可观测到至少5颗卫星, RTK测量就有成功的条件。在论述 RTK技术的原理时,我们知道,RTK测量的关键是确定整周未知数,能否连续地、可靠地接收基准站播发的信号,是RTK 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在实际应用中,来自各方面的干扰,降低了RTK 的可靠性和精度。 研究表明,为了保证地物点的测量精度,我们在选点时要采取以下措施:

1、点位应设在易于安装接收机设备、视野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高度角应小于 15°(如可以选在最高建筑物的顶楼)。

2、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微波通道等),其距离不小于200 m;远离高压电线,距离不小于50m 。

3、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

4、点位选择要充分考虑到与其它测量手段联测和扩展。

5、点位要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提高工作效率。

6、点位要选在地面地基坚硬的地方,易于点的保存。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地物点的测量精度,我们还要对接收机天线进行校验,选择有削弱多路径误差的各种技术的天线。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利用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以削弱各种误差带来的影响。

五、实习收获和体会

鉴于这次的实习,对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实习过程中有各种困难。对仪器操作的不熟悉,对工程之星的运用操作。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及时向别人请教才能顺利完成此次实习。RTK技术是GPS技术发展到目前阶段的最新技术,由十它有着精度高、速度快、不需要通视等优点,己经迅速进入测量中的众多领域。应用RTK进行地籍测量,有着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抛开对RTK测量的干扰因素,RTK测量的速度将比全站仪的方法要快许多。研究证明,对于大范围的地籍测量,GPS方法比常规方法更廉价和可行,生产效率将成倍提高。与采取全站仪相比,采用RTK技术在地籍界址点测量中也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

1、采点速度快,由于RTK无须通视不受光学通视的限制,减少做控制和换站的工作量,所以采点速度快。

2、实现单人操作,节省劳动力。在保证基准站安全的前提下,每台流动站只需要一人。但是,RTK对与紧靠墙壁或建筑物的界址点,移动站是无法完全立于界址点上的,这样就会存在对中误差,影响测量精度。对于这样的界址点往往需要使用其他测量手段。应用RTK技术,使得工程放样和地籍测绘的精度、作业效率和实时性达到最佳的融合。随着数据传输能力的增强,数据的稳健性,抗干扰性水平和软件水平的提高,传输距离的增加,RTK 技术将在和工程放样和地籍测量及其他领域得到更广阔的应用。GPS RTK 技术己经在测量和工程界产生了重大变革,带来了空前的高效率。随着RTK价格的降低,它将会被测量部门所普及,随着RTK的广泛使用,它将使GPS的应用领域获得极大地扩展,从根本上提高测量的质量和作业效率。但是,对于RTK的不足之处还有待于改进。对于双星RTK和单星RTK的定位比较是一个很有突破的实践研究课题,希望能有时间和仪器设备的前提下再一次挑战自己,仔实习成产实践中能学到更多更有利于自己的知识。

rtk道路测量的实习心得

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习地点:江西环境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三:实习内容:测量学校

四:实验原理:GPS定位的原理是GPS 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测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法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 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机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五:实验过程:

(一).参考站要求

参考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因为参考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1..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2.参考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3.参考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作业期间,参考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 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须重新校正。

(二).移动站要求

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同时2.启动软件后,软件一般会自动通过蓝牙和主机连通。如果没连通则首先将手簿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需要进行设置蓝牙(工具→连接仪器→选中“输入端口:7”→点击“连接”)。 3.软件在和主机连通后,软件首先会让移动站主机自动去匹配基准站发射时使用的通道。如果自动搜频成功,则软件主界面左上角会有信号在闪动。如果自动搜频不成功,则需要进行电台设置(工具→电台设置→在“切换通道号”后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同的通道→点击“切换”)。

4.在确保蓝牙连通和收到差分信号后,开始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

六.进行校正:

利用控制点坐标库(设置→控制点坐标库)求参数.

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原始坐标,一般至少2个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 “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完成之后单击“确定”。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存完毕。方可进行测量.

七.实习总结:

1.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分析, 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收不到卫星信号,这种情况可能是流动站或基准站的电源没电或接收机的连线出现问题.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显示单点定位可能是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不够而无法解算.在观测过程中手薄上的解算值始终不能固定,可能是流动站的选点有问题,周围可能有高压输电线,高大建筑物或在面积水域.

2.卫星信号传播误差,包括电离层和对流层时廷误差.

3.多路径误差,多路径误差是指卫星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接收机天线.多路径效应不反与反射系数有关,也与反射物离测站的距离及卫星的信号方向有关,由于无法建立准确的误差改正模型,只能恰当的选择地点测量,避开信号反射物.

4.人差,仪器没有完全对中,没有绝对整平.

八:经验总结:总的来说,RTK测量除了要有足够的卫星数和卫星具有良好的几何分布外,还要求基准站与流动站的数据通讯必须良好.

九:收获体会:通过这次实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学的模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清晰的理解,同时也感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道的严重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又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强化使自己对这门学科又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这门学科应该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但实践前的理论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推荐第9篇:RTK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一:RTK(电台模式)

一 实验过程

(1)基准站和流动站参数的设置

1、启动手簿上的蓝牙;

2、建立文件并进行命名;

3、手簿与基准站进行连接;

4、对基准站进行参数设置;

5、启动基准站;

6、对流动站进行类似的连接于设置;(2)GPS-RTK数据采集方法及过程

1、用手簿进行基准站和流动站参数的设置;

2、完成手簿与基准站和流动站的连接之后就可进行GPS-RTK测量工作了;

3、选主菜单上的“测量”,选择RTK,选择“测量点”,就可以进行单点测量,在进行单点测量时,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精度,若长时间搜索精度还是在浮动,则说明该点无法卫星接收情况较差,无法测出。

4、选择“放样”,就可以对已知点坐标进行放样,根据手簿的提示移动流动站,直到找到所需点为止。

二 实验数据

实验二:RTK(GPRS模式)

一 实验过程:

用电台发射时,基准站和流动站之前的数据通讯是通过电台来完成的,基准站电台把基站数据调制后以载波方式发出,流动站电台接收载波数据后解调。而GPRS方式作业时数据是通过公网传输的,基准站和流动站各需要一张开通了网络功能的SIM卡,作业时基站和流动站分别通过SIM卡连接上INTERNET网络,然后流动站需要输入基准站的IP地址,经由INTERNET网通过IP地址来访问基准站以获取基站数据。

将RTK设置好后,采集测量区域周边的三个角坐标,进行点校正。 点校正后进行点的测量 二 实验结果:

三 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1)卫星星历误差,卫星星历误差实际上就是卫星位置的确定误差,其大小取决于卫星跟踪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值数量及精度.

(2)接收机钟误差,减弱方法是的把每一个观测时刻接收机差当作一个独立未知参数在数据处理中与观测站的位置参数一并求解.

(3)卫星信号传播误差,包括电离层和对流层时廷误差. (4)多路径误差,多路径误差是指卫星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接收机天线.多路径效应不反与反射系数有关,也与反射物离测站的距离及卫星的信号方向有关,由于无法建立准确的误差改正模型,只能恰当的选择地点测量,避开信号反射物.

(5)人差,仪器没有完全对中,没有绝对整平. 四 实验对比

通过三次实验对十个点的坐标测量,发现数值之间相差很大,在第

二、三实验时都应该进行点校正,而没有经过点校正,所以误差很大

实验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学的模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清晰的理解,同时也感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道的严重不足,在做实验过程中,步骤都是听老师的,自己完全没有头绪,不理解每一步的意义,但是老师很耐心的回答我们的每一个问题,在教授步骤时也会给我们讲解原理,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知识理解完全不够,但是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分析,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收不到卫星信号,这种情况可能是流动站或基准站的电源没电或接收机的连线出现问题.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显示单点定位可能是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不够而无法解算.在观测过程中手薄上的解算值始终不能固定,可能是流动站的选点有问题,周围可能有高压输电线,高大建筑物.使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又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强化使自己对这门学科又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这门学科应该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但实践前的理论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推荐第10篇:RTK数据导出

RTK数据导出

1、进入工程宝:hi-rtk road

2、进入测量

3、点击左下角的数据列表

4、右下角的一个文档一个向右的箭头的图标

5、在下方格式中选择南方CASS7.0 .DAT

6、在格式选项上方的空白处输入文档名称

7、点击确定

8、退出工程宝回到开机页面

9、进入我的设备

10、进入NandFlash、project、Road、选择数据保存的项目:如测点保存在yd54则打开该文件夹进入后再进入子文件夹 找到自己命名好的文件,之后长按复制 导出

11、在Storage Card打开内存卡,然后粘贴

12、之上的保存位置视设置的路径而定

第11篇:潘飞实习报告RTK的外业应用8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实验8)

姓名:潘飞

班 级:测量0906班

指导老师:肖灌老师

二○一一年五月六日

RTK的外业应用

一、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RTK技术在外业测地形图、图根控制方面和各种工程放样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

灵锐S82GPS接收机2台(含基准站和流动站),RTK数据链无线电发射机一套,蓄电池一个、电子手簿一个、三脚架两个。

三、实验过程

1、首先要架基站,对中整平,连接各部件。

在基准站架设点安置脚架,安装上基座对点器,再将基准站主机装

上连接器置于基座之上,对中整平;安置发射天线和电台,建议使用对中杆支架,将连接好的天线尽量升高,再在合适的地方安放发射电台,用多用途电缆和扩展电源电缆连接主机,电台和蓄电池;检查连接无误后,打开电池开关,再开电台和主机开关,进行相关设置; 连接碳纤对中杆,移动站主机和接收天线,完毕后主机开机; 安装手簿托架,固定数据采集手簿,打开手簿进行蓝牙连接,连接完毕后即可进行仪器设置操作。

2、RTK在数字测图中的应用

RTK定位通常由1台基准站接收机和1台或多台流动站接收机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电台组成,在RTK作业模式下将一些必要的数据输入GPS控制手簿,如基准站的坐标、高程、坐标系转换参数、水准面拟合参数等;流动站接收机在若干个待测点上设置。基准站与流动站保持同时跟踪至少

4颗以上的卫星,基准站不断地对可见卫星进行观测,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通过电台发送给流动站接收机,流动站接收机将采集到的GPS观测数据和基准站发送来的信号传输到控制手簿,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差分及平差处理,实时得出本站的坐标和高程。

采集完将数据格式转换为“点号,东坐标,北坐标,高程”形式,保存到硬盘,使用Ca软件经过成图处理,生成数字化地形图。

RTK技术利用流动站和电子观测手簿进行野外数字测点,这个生产测点过程只需几秒钟。RTK技术工作效率很高,而且动用的人力物力都很少,更为重要的是,测点的精度不亚于常规全站仪所测点的精度。

3、RTK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RTK控制测量时,首先用已知控制点建立投影的局部归化参数,仪器将直接记录坐标和高程,查看解算后每个控制点的水平残差和垂直残差。本次测量解算出两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水平残差最大为±2.5cm,垂直残差最大为±0.6cm。为了提高待测点的观测精度,将天线设置在对点器上,观测时间大于20秒,采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两次观测取平均值;精度指标预设为点位中误差±1.5cm,高程中误差±2.0cm。

RTK点两次观测值坐标较差最大值为±2.8cm,最小值为0.3cm。考虑到两次观测采用了同一基准站,观测条件基本相同,可以将其视为同精度双观测值的情况,进而求得观测值中误差和平均值中误差。观测值中误差为±0.9cm,平均值中误差为±0.6cm(±0.9/√2)。这说明RTK技术能满足《城市测量规范》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大于±5cm的要求。

4、RTK在工程放样中的应用

在本次实习中我明白了施工放样的实质,是将图纸上建筑物的一些轮廓点标定于实地上,测设三个基本要素以确定点的空间位置,就是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RTK用于点放样、曲线放样,应根据实际状况进行施工放样工作:

首先用RTK进行点的放样,并且放样点的数量较多,在放样完后,用高精度的全站仪对放样点进行测量,并把全站仪测量的值看作为放样点的真值,这样我们对点坐标的设计值与全站仪的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并进行精度分析,由于放样点较多,我们可以把这些点的点位中误差作为RTK放样的点位中误差,并与《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中误差进行比较,看RTK的放样点位精度能否达到要求。

在RTK电子手簿上点击“测量”中选择“RTK”,再选择“放样”再根据实际的需要来操作便可进行相关的工程放样了。

四、实习心得

经历了本次“RTK的外业应用”的实习,我对RTK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以及RTK在外业在测绘中的应用与作用。初步认识和掌握了RTK电子手簿的相关设置和使用;了解和掌握RTK技术在外业测地形图、图根控制方面和各种工程放样中的应用,认识了RTK技术的特点,以及在各种工程中的应用,从而增强了我的测量水平和培养了认真的态度。

第12篇:rtk实训心得

GPS(RTK)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习地点:江西环境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三:实习内容:测量学校

四:实验原理:GPS定位的原理是GPS 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测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法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 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机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五:实验过程:

(一).参考站要求

参考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因为参考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1..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2.参考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 3.参考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4.RTK作业期间,参考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须重新校正。

(二).移动站要求

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同时2.启动软件后,软件一般会自动通过蓝牙和主机连通。如果没连通则首先将手簿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需要进行设置蓝牙(工具→连接仪器→选中“输入端口:7”→点击“连接”)。3.软件在和主机连通后,软件首先会让移动站主机自动去匹配基准站发射时使用的通道。如果自动搜频成功,则软件主界面左上角会有信号在闪动。如果自动搜频不成功,则需要进行电台设置(工具→电台设置→在“切换通道号”后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同的通道→点击“切换”)。

4.在确保蓝牙连通和收到差分信号后,开始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

六.进行校正:

利用控制点坐标库(设置→控制点坐标库)求参数.

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原始坐标,一般至少2个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 “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完成之后单击“确定”。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存完毕。方可进行测量.

七.实习总结:

1.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分析, 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收不到卫星信号,这种情况可能是流动站或基准站的电源没电或接收机的连线出现问题.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显示单点定位可能是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不够而无法解算.在观测过程中手薄上的解算值始终不能固定,可能是流动站的选点有问题,周围可能有高压输电线,高大建筑物或在面积水域.

2.卫星信号传播误差,包括电离层和对流层时廷误差.

3.多路径误差,多路径误差是指卫星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接收机天线.多路径效应不反与反射系数有关,也与反射物离测站的距离及卫星的信号方向有关,由于无法建立准确的误差改正模型,只能恰当的选择地点测量,避开信号反射物.

4.人差,仪器没有完全对中,没有绝对整平.

八:经验总结:总的来说,RTK测量除了要有足够的卫星数和卫星具有良好的几何分布外,还要求基准站与流动站的数据通讯必须良好.

九:收获体会:通过这次实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学的模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清晰的理解,同时也感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道的严重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又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强化使自己对这门学科又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这门学科应该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但实践前的理论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13篇:RTK地形测量总结

RTK地形测量总结

一、作业过程 外业测量

架设基站,将基准站接收机与电台相连,开启接收机,设置接收机通道参数。

开启流动站,通过蓝牙将接受天线与手簿相连,通过手簿设置流动站接收机参数,如采样率,天线高,接收机型号,高度量至天线槽口等,使其与基准站的信号通道相同,以便流动站接收机能接受基准站的差分信号。

输入已知点信息,通过手簿记录杨家湾四个控制点,以便进行点校正。完成点校正,在已知点上利用测量控制点的方式经过测量,将测量得到的WGS-84坐标系下的数据与已知的北京54坐标下的已知点数据进行转换,并进行点校正。

RTK测量,完成点校正后,新建好项目,检查参数设置正确,开始测量,通常 将采样率设置为5S,在测量时,尽可能测量相关地物的特征点,并做好属性标注。 内业数据处理

导出数据,利用华测得数据处理软件,将测量的数据从流动站接收机上导出。

CAD导入文件,将测量点展绘到作图工作区。

进行成图,根据不同的点的属性建立不同的图层,在每个图层上完成相关各个点的连接和成图。

完成植被的填充,由于广场内存在大量的草地和花圃,故需要在相应的图层上进行填充。

绘制等高线,将外业RTK测量数据导入CAD等高线处理界面,生成DTM,然后生成等高线。

二、地形图

第14篇:关于南方RTK校正心得体会

关于南方RTK校正心得体会

作者:李朝辉

我队从今年5月初始用南方灵锐S86T RTK,经过大半年的使用,我们经历了由生疏到了解再到熟练的过程,顺利的完成了诸多测绘任务。现就RTK校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谈一下我们的体会。

一、校正时,控制点坐标输错或点号输反

大家都知道,RTK每次工作时提前都要到一个控制点上校正,由于测绘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个别人在操作过程中马虎大意把控制点号记错,校正时应该是控制点1-A坐标,却输成1-B的坐标,结果造成当天付出的辛勤汗水全部白费,又极大的挫伤大家的积极心。如果出现这一情况,如何补救,以达到提高效率、减轻外业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现在举例说明。

假定在一个场区内,1-A(100,200,300),1-B(50,60,70),在1-A控制点上校正,却输入成1-B的坐标。

XiXO

YYO

(1-1) i式中,、为坐标平移参数。

把1-A坐标代入(1-1)等式左边,1-B坐标代入(1-1)等式右边,求得、平移参数;然后把错误的坐标依次代入公式(1-1),就取得对应的正确坐标。

此种坐标系转换只是在同一坐标系下坐标原点发生了平移,这种转换相对简单,也容易理解。

二、校正时,坐标系统选择错误。

在第一次用RTK时都要做求取坐标转换参数这项工作,即把WGS84坐标转换为当地坐标。坐标转换参数求取后,根据命名原则命名一个坐标系统名称。在校正时,由于个别测绘人员责任心不强,忘记选择自己命名的坐标系统名称,而是采用了手簿默认的坐标系统。出现这一问题,测回的数据如何处理,现举例说明。

假定在一场区,坐标转换参数事先已求得,当地的坐标系统命名为5biaoCS(椭球名称:Beijing54,投影方式: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109.3,东加常数:500000,投影比例尺:1,投影高:950),手簿默认的坐标系统为China/BJ54/38(椭球名称:Beijing54,投影方式: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114,东加常数:500000,投影比例尺:1,投影高:0)。 已知少数点(至少需要两个点)在5biaoCS坐标系中坐标为(Xi,Yi),它们在China/BJ54/38坐标系中坐标为(xi,yi),根据相似变换的一般公式

XiXOximcosyimsinYiYOximsinyimcos式中,XO

(2-1) 、YO为坐标变换的平移参数,m为尺度比参数,为旋转角参数。

根据两个已知公共点列方程,求出两个平移参数、尺度比参数、旋转角参数,这就是所谓的四参数;如果已知公共点多于两个,还可以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列出误差方程式,从而求得变换参数,最后把在默认坐标系下测的坐标依次代入(2-1)式右边,依次可算出对应的正确坐标。

此相似变换法的特点是将原网经过平移、旋转、缩放而符合到新的坐标系中。它的优点是不变更原有网的几何形状,避免原有网发生变形而改变控制点间相对位置关系。其缺点是公共点上已知的新系坐标不等于按式(2-1)计算的转换值,出现有隙距。

此转换方法仅适用于精度要求较低的工程,再说了用RTK采集的坐标其点位误差都是厘米级的,所以采用RTK测量放样如果出现上述问题,就可以用此转换方法。

总之,提高测绘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测绘人员的责任心,坚持步步检核原则,就能避免校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15篇:RTK图根测量总结

RTK图根测量总结

一、作业过程

架设基站,将基准站接收机与电台相连,开启接收机,设置接收机通道参数。

开启流动站,通过蓝牙将接受天线与手簿相连,通过手簿设置流动站接收机参数,如采样率,天线高,接收机型号,高度量至天线槽口等,使其与基准站的信号通道相同,以便流动站接收机能接受基准站的差分信号。

输入已知点信息,完成点校正,将测量得到的WGS-84坐标系下的数据与已知的北京54坐标下的已知点数据进行转换,并进行点校正。 完成点校正后,新建好项目,检查参数设置正确,将采样率设置为30S,三脚架对中整平,每点观测两次,每次重新初始化。

二、点位分布图

三、成果列表及质量统计

T01-1,132100, 534100.257, 3379757.025, 27.898 T01-2,132100, 534100.262, 3379757.023, 27.902 T02-1,132100, 534107.359, 3379780.083, 27.975 T02-2,132100, 534107.359, 3379780.083, 27.976 T03-1,132100, 534116.782, 3379815.108, 28.091 T03-2,132100, 534116.788, 3379815.107, 28.108 T04-1,132100, 534120.834, 3379845.948, 28.171 T04-2,132100, 534120.834, 3379845.945, 28.158 T05-1,132100, 534085.722, 3379868.772, 28.602 T05-2,132100, 534085.727, 3379868.767, 28.611 T06-1,132100, 534081.173, 3379848.722, 28.504 T06-2,132100, 534081.172, 3379848.726, 28.513 T07-1,132100, 534087.199, 3379821.861, 28.386 T07-2,132100, 534087.198, 3379821.861, 28.379 T08-1,132100, 534059.151, 3379795.392, 28.274 T08-2,132100, 534059.149, 3379795.399, 28.280 T09-1,132100, 534040.779, 3379767.724, 27.634 T09-2,132100, 534040.777, 3379767.730, 27.651 T10-1,132100, 533998.929, 3379787.471, 28.821 T10-2,132100, 533998.931, 3379787.462, 28.801

第16篇:浅谈RTK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浅谈RTK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测绘技术不断的更新,RTK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RTK测量技术逐步在测绘中得到应用。通过RTK技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RTK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其次,就RTK技术在测绘中处理数据方法和RTK技术在测绘中应用的优点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RTK技术;测绘;应用;优点

1、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测绘技术不断的更新,RTK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RTK测量技术逐步在测绘中得到应用。通过RTK技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2、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RTK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1)图根控制测量

为满足大面积测区的需要,要在各个GPS点之间加密图根点,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这些点常被破坏,影响了工程测量的进度,如何快速精确地提供图根控制点,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常规控制测量如导线测量,要求方向观测法,还要相互通视,费工费时。RTK图根测量,点间只需两点通视且精度高,但数据采集方便,但需事后进行数据处理,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结果,如内业发现精度不符合要求则必须返工。应用RTK技术将无论是在作业精度,还是作业效率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2)线路中线定线

RTK测量技术用于道路中线放样,放样工作一人也可完成。将线路坐标输入RTK的外业控制器,即可放样。放样方法灵活。放样时屏幕上有箭头指示偏移量和偏移方位,便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误差小于设定的为止。

(3)直接地形图测量

对无树的山体、稻田、河流等,RTK可直接测量其坐标,无需向全站仪摆站测量,既快速又能按数字顺序号测量,对不同的地物又可以按字母分类测量,既省时间内业连线又方便,提高了测量速度和精度。

3、RTK技术在测绘中处理数据方法

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位(仍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如基准站坐标和天线高度)―但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在完成初始化后,二方面通过数据链接接收来自基被站的数据,另外,自身也采集rTP3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再经过坐标转换、高程拟合和投影改正,即可给出实用的厘米级定位结果。

4、RTK 在地形测绘中的优点

对于地形测绘这个领域来说,RTK有着为数众多的优点,但是在这众多的优点当中,其GPS定位功能、实时监控的功能以及测量准确度比较高的优点体现的最为明显,接下来笔者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探究。

(1)该技术具有GPS定位功能。

如果想要在一个大范围的环境之中追踪一个目标并对其进行精准的定位,PKK技术是最好的选择,这种技术的GPS定位功能是极其强悍的,它的定位不仅是多角度的,而且是全方位的,跟踪与定位不存在死角,此外,更重要的优点是其跟踪与检测具有实时性、全程性,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PTK技术都能够顺利的进行跟踪与定位,不会受到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般的定位技术的精准程度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是PTK不是这样的,其定位的误差大小几乎为零。由于开展和追踪的时候不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可以全天候的进行追踪,这就必然增强了其工作效率,工作量会大幅度的减少,因为定位和追踪过程中人是几乎不参与进来的,所以人为失误自然而然的就会减少,其测量的精准程度之高也就不足为奇。毫不夸张的说,这种测量技术的优点是有很多的,和传统的测量方式比较起来,我们会发现二者可谓是云泥之别,而且我相信,随着PTK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广泛性不断增强,传统的测量方式必定会被其取而代之。

(2)、具有实时监控的功能。

除了GPS定位功能之外,实时监控的功能在PTK 技术中也表现的尤为明显,我们知道,进行测量的时候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错误,这个时候就运用到了实时监控的功能,他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找出测量中存在的错误,即使是再小的错误都不能逃脱它的慧眼,而且不仅仅是发现错误,更重要的是他可以立即对找出的错误进行改正,这样做的主要优点就是使工作效率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测绘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会因此大为减少,对于传统的测绘方式来说,一旦遇到地质地形复杂的测绘地区,就无法顺利的开展测绘工作,而PTK技术的实时监控的功能改善了这点不足。

(3)、测量准确度比较高的。

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及,这种测绘技术不容易受到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只需满足一些最为基础的条件和前提,就可以实现迅速而精准的定位,这样就使得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为降低,由人力因素造成的失误也大为减少,误差的减少使得测量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善。

看待任何事物我们都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要运用辩证的眼光分析,对于RKT技术也不例外,虽然RTK这项测绘技术具有许多的优点,便利了工程测量,但是它也有不足的地方,其在开展测量工作的时候也会受到人为因素、磁场因素、卫星数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果能够排除或者降低这些因素的制约,就能够发挥和实现RTK这项测绘技术的最大价值和作用。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会发现,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RKT技术的优势是相当明显和突出的,它使得工作效率发生了质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人为地失误也会减少,尤其是针对那些地形地质情况特别复杂的测绘工作来说,PTK技术的运用就好比雪中送炭,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将各种不利的环境带来的阻碍降到最低,但是我们并不应该对此就止步不前,而是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对这种先进的测绘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工程测绘领域。

5、RTK 实测中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在城市测量中,RTK 技术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应用领域也会越来越广阔,然而,城市的环境有着很大的特殊性,RTK 作业受到了制约,例如:城市建筑的高度过大、数量较多、交通状况不佳等。笔者查阅了相关的书面资料,并且进行了实地的考察之后,总结了以下几方面影响RTK 测量的因素:

(1) 卫星的分布与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RTK技术的测量水平和质量,所以在开展正式的测量之前要对基准站和流动站各参数进行详细的检查,保证数据的正常和测绘的精准程度。

(2)为提高观测成果的精度,流动站宜采用带支架的对中杆,这样流动站天线稳定性好、对中整平误差小,同时在采集数据时应等待数据跳动变化在设计要求实时采集;

6、结束语

综上所述,RTK这项测绘技术及多种优点于一身,而且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测绘工程中,无论是从可行性这方面来讲,还是从测绘效率这方面来讲,它都能够使工程单位满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RTK这项测绘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它的市场前景是极其被人看好的。笔者在文中对RTK这项测绘技术的特点、在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的要点等方面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说明,希望为工程测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并且造福于国家和人民。

参考文献:

[1]于彬.RTK技术的浅解以及测绘工程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3(10).

[2]张峻铭.测绘工程中GPSRTK技术的应用实例[J].无线互联科技,2013(17).

第17篇: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RTK技术

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RTK技术

常规的GPS测量方法,如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Real - time kinematic)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到一秒钟。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在整周末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RTK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伪距观测值,相位观测值)及已知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接收机,数据量比较大,一般都要求9600的波特率,这在无线电上不难实现。

RTK定位技术可广泛用于:

1.各种控制测量 传统的大地测量、工程控制测量采用三角网、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点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且在外业不知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伪动态方法,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而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要求满足了,用户就可以停止观测了,而且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如果把RTK用于公路控制测量、电子线路控制测量、水利工程控制测量、大地测量、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强度、节省费用,而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测一个控制点在几分钟甚至于几秒钟内就可完成。

2.地形测图 过去测地形图时一般首先要在测区建立图根控制点,然后在图根控制点上架上全站仪或经纬仪配合小平板测图,现在发展到外业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配合地物编码,利用大比例尺测图软件来进行测图,甚至于发展到最近的外业电子平板测图等等,都要求在测站上测四周的地形地貌等碎部点,这些碎部点都与测站通视,而且一般要求至少2-3人操作,需要在拼图时一旦精度不合要求还得到外业去返测,现在采用RTK时,仅需一人背着仪器在要测的地形地貌碎部点呆上一二秒种,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通过手簿可以实时知道点位精度,把一个区域测完后回到室内,由专业的软件接口就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这样用RTK仅需一人操作,不要求点间通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RTK配合电子手簿可以测设各种地形图,如普通测图、铁路线路带状地形图的测设,公路管线地形图的测设,配合测深仪可以用于测水库地形图,航 海海洋测图等等。

3.放样程放样是测量一个应用分支,它要求通过一定方法采用一定仪器把人为设计好的点位在实地给标定出来,过去采用常规的放样方法很多,如经纬仪交会放样,全站仪的边角放样等等,一般要放样出一个设计点位时,往往需要来回移动目标,而且要2-3人操作,同时在放样过程中还要求点间通视情况良好,在生产应用上效率不是很高,有时放样中遇到困难的情况会借助于很多方法才能放样,如果采用RTK技术放样时,仅需把设计好的点位坐标输入到电子手簿中,背着GPS接收机,它会提醒你走到要放样点的位置,既迅速又方便,由于GPS是通过坐标来直接放样的,而且精度很高也很均匀,因而在外业放样中效率会大大提高,且只需一个人操作

第18篇:rtk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

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手簿提示出现“串口无数据”或“打开串口失败”?

解决方法:出现这种情况,是手簿没有连接上GPS接收机,首先,查看GPS接收机是否开机,如果开机,测执行【配置】【手簿端口配置】点击右下方的“确定”,手簿会出现“正在打开端口”,少许,即可连接上GPS主机。

2.移动站得不到固定解,一直提示单点定位?

解决方法:查看移动站是否接收到差分数据(移动接收机从左到右,第三个灯是否一秒闪烁一下,收到,则是很有规律的闪烁,没有收到,则不闪烁),如果收到差分信号,启动移动接收机,少许,即可得到固定解。如果移动站没有收到差分信号,则查看基准站是否启动成功(成功启动的标志:移动接收机从左到右,第三个灯一秒闪烁一下),外挂电台是否发射正常(电台面板上的红灯一秒闪烁一下,电压在跳动),如果基准站没有启动成功,则需重新开机启动基准站,待移动站得到差分信号,启动移动站即可得到固定解。如果基准站成功启动,电台没有正常发射,这时查看电瓶电压是否过低,电瓶电压不能低于12V。如果以上都没问题,移动站还没有得到固定解,可能是当时的卫星分布不是很理想,或者是周围的环境不好。

3.测量点时提示出现“未观测到静态历元”“测量点严重偏移”“测量点精度不满足要求”?

解决方法:未观测到静态历元是测量时卫星信号不是很好,点取消测量,重新测量即可。

测量点严重偏移是测量时该点没测量完即离开该点,点点取消测量,重新测量即可。

测量点精度不满足要求是测量时卫星情况不是很好,点精度比较低,不能满足我们设置的精度,这时点击下面的“选项”将点位精度改的高一点即可。

第19篇:实习报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产实习报告

学 号 20112273 姓 名 李 锋 专 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 级 材1104 评 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4 年 7 月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目 录

一、实习目的 ...........................................................................1

二、实习时间、地点 ...............................................................1

三、实习步骤 ...........................................................................1

四、实习公司及简介 ...............................................................2

五、实习内容 ...........................................................................5

六、实习心得体会 .................................................................20

七、总结 .................................................................................21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了解太阳能电池制备的仪器设备、制备工艺及详细流程。

2.了解晶龙集团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状况,对光伏行业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就业增加筹码。

二、实习时间、地点

时间:2014.6.23—2014.7.10 地点:邢台市宁晋县晶龙集团

三、实习步骤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实习动员:06.23早上。由王老师介绍实习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准备工作:06.24--07.2查阅与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相关资料(发展现状,晶硅的制备、电池片及组件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新工艺,撰写预习报告。

3.了解晶龙集团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公司规模,主要产品,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

(二)开展实习活动

07.3号上午参观晶龙集团的下属公司:阳光设备公司了解晶硅设备(提拉单晶设备、铸锭准单晶设备)的制造流程。

07.3下午参观松宮电子公司,了解了单晶硅棒的检测、切方、打磨等环节,之后在展厅参观了西门子法制得的晶体硅料,提拉出来不同尺寸的单晶硅棒,线切割出来的硅片,以及通过多种工艺制备出来的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石英坩埚,石墨加热圈套以及最大的提拉单晶硅车间,拥有80多台单晶炉设备,属中国最大的单晶硅棒制备车间。

07.4上午参观松宫电子公司的粘棒,切片,以及清洗制绒,检测分选的环节,了解相关的检测分选原理。

07.04下午参观了晶澳公司,公司主要对原始硅片制绒清洗,刻蚀,镀减反

1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膜,印刷电路包装,之后进行正面焊接背面串接,EL测试,145摄氏度层压300s,去A、B胶,25摄氏度固化4h,绝缘耐压测试4小时,清洗,I-V测试,EL检测,外观检测,包装入库。

(三)后期总结工作

撰写生产实习报告及实习日志。

四、实习公司及简介

河北晶龙集团位于邢台市宁晋县西城管理区内,占地200亩,包括中日合资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公司、赛美港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晶兴电子有限公司等。目前,拥有单晶炉188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晶龙集团始建于1996年,主要生产太阳能光伏系列产品。是中国企业500强、世界最大的晶体硅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国家火炬计划太阳能硅材料产业基地,拥有30多家控股和全资子公司,员工2万余名,总部位于河北省宁晋县,在廊坊燕郊、石家庄、邢台、上海、江苏等地设有生产和研发基地,在德国和美国设有研发机构。旗下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于2007年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18年来,晶龙集团产业链条纵横双向延伸,形成了光伏业界独具特色的产业链条。一是纵向延伸,形成了“晶体生长—切方—切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这样一条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二是横向延伸,旗下阳光设备公司生产单晶炉、准单晶炉,另外建立了石墨热系统、石英坩埚、切削液和光伏产品系列包装等辅助耗材生产单位,打造了一个高科技产业集群。在做大光伏主业的同时,晶龙集团积极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已涉足金融、酒店、旅游、化工、电力器材等领域。集团拥有总资产230亿,已形成年产单晶硅6000吨、硅片5亿片、太阳能电池2500兆瓦的

2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产业规模,产品远销德国、西班牙、日本、美国、意大利、韩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晶龙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67亿元,利税41.7亿元。

晶龙集团是宁晋县电力局与河北工业大学联合创建的产、学、研基地。主要研制生产光电子材料——大直径、低氧碳、高寿命太阳能单晶硅和微电子材料IC级单晶硅,是发展绿色能源——太阳能发电、造福人类的洁净能源项目。1996年,宁晋县电力局与河北工业大学以技术转让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创办宁晋晶隆半导体厂,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被国家经贸委列为全国产学研成功案例100例之一。1997年,与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硅片供应商——日本松宫半导体技术株式会社实现了合资经营,成立中日合资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宁晋县电力局又继续寻求并扩大合作,与香港合资成立了赛美港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和宁晋昌隆石英制品有限公司,2003年对晶龙半导体厂、赛美港龙公司、昌隆公司等多家企业实施了全股份制改造,创立了河北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河北晶龙集团与香港其昌公司共同投资成立河北晶兴电子有限公司,形成了太阳能单晶硅为主产品的生产系列,具备科研、生产、维修、贸易、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产业链,一跃成为河北省半导体材料基地之一。

河北晶龙集团抢抓机遇,围绕单晶硅这一主导产品进行项目扩能和延伸,创办产业链。自行研制出的单刀方棒机、双刀方棒机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开发成功了重掺硅单晶、16英寸石英坩埚、高纯石墨热系统等三项省级新产品,并被评为河北省高科技产品。晶龙集团去年完成“缩短单炉拉晶有效运行周期”、硅片加工中心磨片工段改善TTV、准备车间切断工序3英寸、5.5英寸单晶夹子等16项攻关课题,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80多万元。

河北晶龙阳光设备有限公司,属中澳合资的高科技企业,注册资金8800万元,投资总额1.5亿元,职工320人,拥有各类机加工设备、仪表共350余台套。主要生产单晶炉、硅料水爆机等十多种光伏相关产品,年产晶体生长设备(单晶炉)300台套,其中所产CZ-80A晶体生长设备被河北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公司在河北宁晋晶龙集团第三工业园区内,位于308国道北侧,距省会石家庄60公里,北临青银高速宁晋出口,交通便利。 产品突出技术特点是采用了PLC自动控制系统、自主创新的热系统、磁性流体密封、功率因数补偿、谐波抑制等

3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技术,实现热场的恒温控制,满足了稳定、连续、高效、自动控制Φ6〞~Φ12〞无位错低氧碳单晶的要求,产品具有高效、节能、环保、自动化等优点。其中PLC自控系统和谐波抑制系统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河北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公司以生产太阳能级单晶硅棒、单晶硅片为主,多晶硅锭,籽晶为辅,拥有拉晶专用生产设备300多台(套),先进多线切割机130多台(套),以及相应配套检测设备,年产单晶硅棒3500吨,硅片1.5亿片,拥有从单晶拉制到硅片切割完整的产业链。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公司始终以“开发太阳能,造福全人类”为使命,从8台单晶炉起步、已成为世界较大规模单晶硅生产企业。公司先后被授予全国信息产业先进集体、河北省明星企业、河北省质量效益型先进单位,为当地经济和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董事长靳保芳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邢台市开放功臣等殊荣,是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5月18日,主要从事高性能太阳能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2007年2月7日,晶澳太阳能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晶澳太阳能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之路,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聘请世界各地行业内的资深科学家和工程师实现我们战略性的目标。一批拥有丰富经验的国际专业人才组成了晶澳管理团队,他们正积极推动公司进入全球平台,着力于在国际太阳能产业的长远发展,使晶澳产品广泛应用于世界范围。

晶澳太阳能在河北宁晋、江苏扬州拥有两大电池生产基地,合计电池产能超过3GW;在安徽合肥、上海奉贤拥有两大组件生产基地,组件产能超过1.7GW,在河北廊坊、江苏东海拥有多晶硅片生产基地,硅片产能超过1GW。位于江苏扬州的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发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通过不懈的努力,已经研发出转换效率超过19%的电池片。2011年,晶澳太阳能销售额近107亿元人民币,全年组件和电池片出货量为1.69GW,位列全球太阳能光伏制造商销售量前三,中国电池片制造商第一,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

获得荣誉:晶龙集团连年蝉联中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十大慈善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4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五、实习内容

(要求画出实习单位的工厂布局图、生产车间布局图、生产工艺流程图;写出每一工艺步骤详细的生产工艺及生产条件)

阳光设备公司机加工车间

阳光设备公司钣金车间

松宫电子有限公司硅棒加工车间

5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松宫硅片切割车间

晶澳太阳池片生产

能电车间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晶澳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车间

改良西门子法制备多晶硅原料

7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提拉单晶炉

由原料到产品的工艺流程图:

8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电池组件结构

生产流程总括:

一、砂子还原成治金级硅

二、治金级硅提纯为半导体级硅

三、半导体级硅转变为硅片

9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四、硅片制成太阳电池

五、太阳电池封装成电池组件

具体的生产流程:

1.西门子法制备较纯的硅原料 2.利用水爆机破碎多晶硅原料 3.掺入硼配料

形成N型掺杂。 4.穿戴好工作服

进入工作室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拆炉前带好口罩,准备好拆炉用品,如:无尘布等。

5.拆炉清理干净安装好炉体

首先,放气将炉内放入空气或通入氩气,使炉内的真空降低至常压。升起副炉室,缓慢旋转至炉体右侧,降下晶体,将晶体小心降入运送车内,并加装绑链,然后用钳子在缩颈的最细部位将籽晶剪断,晶体就取下来了,其次,取出热屏、保温罩、热屏支撑环置于不锈钢台车上。取出石英坩埚和锅底料放入底料收集箱里,并表明炉次,取出加热器、石墨电极、石英护套、炉底护盘、坩埚轴护套等置于车台上,然后用毛巾沾无水乙醇擦干净炉壁,按清洗抽气管道、换真空泵油及清洗真空泵。 6.装炉

装炉是只装入石英坩埚等所有拉晶必须的原辅材料,为拉制单晶做准备,原辅材料都经过严格烘干的,要带上无尘纯净手套,将清理干净的石墨器件装回单晶炉内,检查高纯石英坩埚内的质量,未发现异常,可装入石墨坩埚内,石英坩埚要装正,对中,如果太紧太松更换石英坩埚,装入掺杂剂,装入硅料。硅料放在坩埚内要稳定,不滚动,大小搭配,互相之间既不过紧,又不松散,各得其所。装入大半以后,上面的硅料注意不得紧贴锅壁,最好点接触,留有小间隙,避免熔化时发生挂边。 7.装子晶

将定向、腐蚀、清洗、烘干好的籽晶装入籽晶夹头,籽晶一定要装正,装牢,否则,晶体生长方向偏离要求晶面,可能拉晶时籽晶脱落,发生事故。 8.抽真空 9.熔硅料

10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按规定时间和流量通入高纯氩气后,转动坩埚轴0.5-2转/分,开启加热功率按钮,使加热功率分3-4次升到熔硅的最高温度1500℃,炉内微红时,通过窥视孔注意观察是否打火或其他不正常的现象,熔硅的整个过程都要细致观察,是否挂边,搭桥、蛙跳等异常现象,当大部分固体硅熔化、液面余一块直径约50毫米硅块时,降温到引晶温度,升坩埚至工艺规定的引晶温度,升坩埚至工艺规定的引晶位置,降籽晶轴,使籽晶头离熔硅面约10毫米,再检查氩气流量、坩埚初始位置、引晶功率、将坩埚转至8转/分或规定值,将籽晶轴转至15转/分或规定值。 10.熔接

多晶硅会全部熔完后,将籽晶轴使籽晶与熔硅接触,籽晶周围逐渐出现光圈,最后光圈变圆。若籽晶是方形,籽晶和熔硅接触的四条棱变成针状,面上呈圆弧形,当光圈变圆且圆弧直径略小于籽晶断面直径时,说明熔接良好,可拉籽晶,引晶结束后,引晶的籽晶相当于在硅熔体中加入一定定向晶核,使晶体按晶核方向定向生长,制的所需要晶向的单晶,同时晶核使晶体能在过冷度小的熔体中生长。 11.缩颈

引出单晶后,开始缩颈过程,缩颈是为了排除熔接时产生位错,熔接时,由于籽晶和熔硅温差大,高温的熔硅对籽晶造成强烈的热冲击,籽晶头部产生大量的位错,通过缩颈,使晶体在生长中将位错“缩掉”,成为无位错单晶,慢缩颈生长速度为0.8-2毫米/分,温度较高,快缩颈生长速度为2-8毫米/分,温度较低。

12.放肩和转肩

细颈达到150毫米或规定长度后,晶棱完整不断,可逐渐降拉速至0.5毫米/分,使细颈逐渐长大到规定的直径,称为放肩,为了转肩后晶体不会缩小,可以预先降温;等放肩完,温度差不多反应过来,就不会缩小了,光圈由开到闭合的过程就是转肩。 13.等颈生长和收尾

硅单晶等直径生长中,随单晶长度的不断增加,单晶的散热表面积也越大,散热速度也越快,单晶长度的不断增加,熔硅则逐渐减少,坩埚内熔硅液面也逐渐下降,熔硅液面越来越近,加热器的高温区,单晶生长界面温度越来越高,使

11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单晶变细,要保持单晶的等径生长,加热功率的增加或减少,在单晶等直径生长过程中,为了减少降温幅度或不降温,逐渐降低拉速,连续升高坩埚;单晶拉完后,由于热应力作用,尾部会产生大量位错,沿着单晶向上延伸,延伸的长度约等于单晶尾部的直径,单晶尾部直径大,位错向上延伸的长,单晶成品率会降低,因此缩小尾部的直径。 14.停炉

15.硅棒检测(少子寿命、扫描、氧碳含量、晶向偏差)。16.辊圆 17.切方

用钢线切割SiN砂浆。 18.倒角

用特种刷子沾砂浆。 19.收料 20.粘接硅棒

用胶将硅棒侧面粘在钢板上。 21.单晶装卡

将硅棒装卡在线切割机床上。 22.机床检查

检查机床的运行状况,之后输入程序。 23.切割

12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硅片线切割设备

厚度:200±10um 速度:0.3mm/min。在设置好程序后,由硅棒向下运动,直到切割丝线,从硅棒另一侧面开始切片。 24.单晶卸去 25.脱胶

用特种溶剂将胶清洗掉。 26.插栏

将硅片放在插栏里,方便后续处理及硅片安全性。 27.清洗

清洗掉砂浆及表面油污,腐蚀金属粒子。 28.表面腐蚀(绒面,腐蚀阳离子) 29.清洗 30.离心甩干 31.收片

32.硅片检测分类

分选出合格片,有孔片,油污片,隐裂片,薄厚片等。

原因:硅片是太阳能电池片的载体,硅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太阳能电池片转换效率的高低。检测表面不平整度、少子寿命、电阻率、微裂纹、P/N型等。在进行少子寿命和电阻率检测之前,首先对硅片的对角线、微裂纹等进行监测, 并自动剔除破损片。

13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全自动硅片检测分选机

人力再次检测

33.包装 34.硅片领取

35.制绒(H2O

2、NaOH、酒精、异丙醇)

硅片清洗制绒的目的——表面处理:清除表面油污和金属杂质; 去除硅片表面的切割损坏层; 在硅片表面制作绒面,形成减反射织构,降低表面反射率;利用Si在稀NaOH溶液中的各向异性腐蚀,在硅片表面形成3-6 微米的金字塔结构,这样光照在硅片表面便会经过多次反射和折射,增加了对光的吸收;提高了电池的短路电流和转换效率。

由于硅片用P型(100)硅片,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对单晶硅片进行各向异性腐蚀的特点来制备绒面。当各向异性因子>10时(所谓各向异性因子就是(100)面与(111)面单晶硅腐蚀速率之比),可以得到整齐均匀的金字塔形的角锥体组

14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成的绒面。绒面具有受光面积大,反射率低的特点。可提高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从而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金字塔形角锥体的表面积S0等于四个边长为a正三角形S之和由此可见有绒面的受光面积比光面提高到1.732倍。

硅的各向异性腐蚀液通常用热的碱性溶液,可用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和乙二胺等。大多使用廉价的浓度约为1%的氢氧化钠稀溶液来制备绒面硅,腐蚀温度为70-85℃。为了获得均匀的绒面,还应在溶液中酌量添加醇类如乙醇和异丙醇等作为络合剂,以加快硅的腐蚀。制备绒面前,硅片须先进行初步表面腐蚀,用碱性或酸性腐蚀液蚀去约20~25μm,在腐蚀绒面后,进行一般的化学清洗。经过表面准备的硅片都不宜在水中久存,以防沾污,应尽快扩散制结。

36.清洗甩干 37.扩散制结

扩散/制结:硅片的单/双面液态源磷扩散,制作N型发射极区,以形成光电转换的基本结构:PN结。 POCl3 液态分子在N2 载气的携带下进入炉管,在高温下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磷原子被置换,并扩散进入硅片表面,激活形成N型掺杂,与P型衬底形成PN结。

双片靠在一起双面扩散,温度:800~900oC 主要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POCl3 + O2 → P2O5 + Cl2; P2O5 + Si → SiO2 + P 38.去鳞硅玻璃

用HF酸去除硅片表面氧化层及扩散时形成的磷硅玻璃(磷硅玻璃是指掺有P2O5的SiO2层)。把磷硅玻璃放在HF溶液中浸泡,生成可溶性的络合物六氟硅酸。

39.等离子刻蚀

等离子刻边:低压,CF4,射频形成等离子体,活性反应基团与SiO2表面被刻蚀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挥发性生成物脱离被刻蚀表面,并被真空系统抽出腔体。

15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等离子体化学气象沉积SiN减反膜

40.镀减反膜

抛光硅表面的反射率为35%,需镀减反射膜PECVD即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设备,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制作减少硅片表面反射的SiN 薄膜(70~80nm);反应气体为SIH4和NH3。 41.丝网印刷

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完成背场、背电极、正栅线电极的制作,以便引出产生的光生电流。

工艺原理:

给硅片表面印刷一定图形的银浆或铝浆,通过烧结后形成欧姆接触,使电流有效输出。

正面电极用Ag金属浆料,通常印成栅线状,在实现良好接触的同时使光线有较高的透过率;背面通常用Al金属浆料印满整个背面,一是为了克服由于电池串联而引起的电阻,二是减少背面的复合;背电极印刷及烘干(银浆或铝浆);背电场印刷及烘干(铝浆);正面电极印刷(银浆)。该设备由电池背面银铝浆印刷、电池背面铝浆印刷和电池正面银浆印刷三部分组成。

16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42.烧结

烘干金属浆料,并将其中的添加料挥发(前3个区);在背面形成铝硅合金和银铝合金,以制作良好的背接触(中间3个区);铝硅合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硅进行P掺杂的过程,需加热到铝硅共熔点(577℃)以上。经过合金化后,随着温度的下降,液相中的硅将重新凝固出来,形成含有少量铝的结晶层,它补偿了N层中的施主杂质,从而得到以铝为受主杂质的P层,达到了消除背结的目的。

在正面形成银硅合金,形成良好的接触和遮光率;Ag浆料中的玻璃添加料在高温(~700度)下烧穿SiN膜,使得Ag金属接触硅片表面,在银硅共熔点(760度)以上进行合金化。提高电池片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两个关键参数,使其具有电阻特性,以提高电池片的转换效率。 43.电池检测

检测栅线是否完整,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44.分类包装

便于同批产品的分类组装。 45.正面焊接

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 46.背面串接

背面焊接是将72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采用的工艺

17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模具板,上面有72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72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 47.EL测试

目的:为了使组件产品质量满足质量要求,查出组件中电池片的

1、隐裂

2、黑芯片

3、暗片

4、断栅

5、破片

6、低效片

7、污垢片

8、过刻

9、正负极接反等。

原理:EL-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是指电流通过物质时或物质处于强电场下发光的现象。 48.叠层

敷设层次:由下向上依次为:钢化玻璃、EVA、电池、EVA、背板TPT。 正面焊接和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钢化玻璃和切割好的EVA、背板(TPT)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

EVA: 晶体硅太阳电池囊封材料,乙烯和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化学式结构如下(CH2—CH2)—(CH—CH2)-O — O — CH2,EVA树脂与聚乙烯(PE)相比,由于分子链上引入乙酸乙烯单体(VA),从而降低了结晶度,提高了透明性、柔韧性、耐冲击性,并改善了其热密特性。

EVA是一种热融胶粘剂,常温下无粘性而具抗粘性,以便操作,经过一定条件热压便发生熔融粘接与交联固化,并变的完全透明。

未经改性的EVA透明、柔软,有热熔粘接性、熔融温度低(小于80℃)、熔融流动性好。这些特征符合太阳电池封装要求,但其耐热性差,易延伸而弹性低,内聚强度低,易产生热收缩而致使太阳电池碎裂,使粘接脱层。

太阳电池组件作为一种长期在EVA膜户外使用的产品,EVA胶膜是否能经受住户外的紫外光老化和热老化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未改性的EVA如长时间受紫外光和热的影响,易龟裂、变色,易从玻璃、TPT上脱落,从而大大地降低太阳电池的效率,缩短其使用寿命,最终增加了太阳电池的使用成本。因此,需要对EVA进行改性。

TPT: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的背板,一般又被称为TPT 聚氟乙烯复合膜,TPT一般常用三层结构(PVF/PET/PVF),外层保护层PVF具有良好的抗环境侵蚀能力,中间层为PET聚脂薄膜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内层PVF需经表面处理和EVA具有

18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良好的粘接性能。

PVF: 聚乙烯醇缩甲醛,英文名称:Poly(vinyl formal),分子式:C3H6O2。 49.中道检测即过程检测

层压前检验人员负责对层叠好后待压组件进行100%目检检验范围在观察架区域。要求在观察架上无组件检验时可在层叠区域观察层叠员工是否按标准操作(存在过程检验)发现问题时,请在“中检工序检查记录表”上清楚记录。如有异常问题,请及时反馈,并使相关人员进行返工处理保质保量的完成赋予的生产任务(检验)。 50.层压机层压

将敷设好的电池放入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EVA熔化将电池、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组件。层压工艺是组件生产的关键一步,层压温度层压时间根据EVA的性质决定。

参数及工艺:

① 固化条件 快速型,加热135℃,恒温15~20min;慢速型,加热至145℃,恒温30~40min。

② 厚度0.3~0.8mm;宽度1100mm,800mm,600mm等多种规格

③ 太阳电池封装用的EVA胶膜固化后的性能要求 透光率大于90%;交联度大于65%;剥离强度(N/cm),玻璃/胶膜大于30;TPT/胶膜大于15;耐温性:高温80℃,低温-40℃,尺寸稳定性较好;具有较好的耐紫外光老化性能。 51.去边上AB胶

层压时EVA熔化后由于压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边,所以层压完毕应将其切除。

19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52.装框

类似与给玻璃装一个镜框;给玻璃组件装铝框,增加组件的强度,进一步的密封电池组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边框和玻璃组件的缝隙用硅酮树脂(1527硅胶)填充。 53.焊接线盒

在组件背面引线处焊接一个盒子,以利于电池与其他设备或电池间的连接。 焊接面积大于总面积的80%,接线盒用1521(A、B) 硅胶一定比例填充。 1521硅胶配对比例A :B=6 :1(质量)/A :B=3 :1(体积) 54.25摄氏度固化4h 55.绝缘耐压测试

测试组件机械强度。 56.清洁

好的产品不仅有好的质量和好的性能,而且要有好的外观,所以次工序保证组件清洁度,铝边框边上的毛刺要去掉,确保组件在使用减少对人体的损伤。 57.I-V测试

测试的目的是对电池的输出功率等参数进行标定,测试其输出特性,确定组件的质量等级。 58.E-L测试

目的:为了使组件产品质量满足质量要求,查出组件中电池片的

1、隐裂

2、黑芯片

3、暗片

4、断栅

5、破片

6、低效片

7、污垢片

8、过刻

9、正负极接反等。

原理:EL-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是指电流通过物质时或物质处于强电场下发光的现象。 59.外观检验

为了使组件产品质量满足相关要求,使组件的最终检验操作过程规范化,主要对组件成品的全面检验:型号、类别、清洁度、各种电性能的参数的确认,以及对组件优劣等级的判定和区分。 60.包装

对产品信息的记录和归纳,便于使用和今后查找和数据调用。

六、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感觉收获颇丰:不仅锻炼了自己专业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且真正见证了国际企业的大气与壮观。能在这样高大上的公司实习是我们人生难得

20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的经历。也许我们的选择不是它,但我们依然满怀崇敬之情并未对我们的专业感到自豪。

晶龙的发展像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它的存在与发展历程预示着清洁能源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晶龙让我受益最深的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参观实习期间,我们能感受到工人们的兢兢业业,认真踏实,以及领导的认真负责,热情洋溢。在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车间,我们处处可见大幅标语,如“认真第一聪明第二”、“创新就是超越自己的过程”、“一丝之差优劣分家”、“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我想正是因为晶龙的深厚文化底蕴才能吸引和发展人才;正是因为公司先进的管理模式让人得其所,各尽其力,使公司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七、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经历了而且锻炼了,一个班级集体的外出实习的机会是难得的。在工厂的实习没有在学校专注学习书本知识那么枯燥,反而更多的是直观的印象,我们见识了各种高精尖的加工制造设备和分选检测设备。在晶龙我们见识了从原料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全过程,同时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联系到实际中去:如硅料破碎原理利用高温骤冷,产生内应力,将硅料破碎,而在之前做实验时,我们曾需要碎冰块,于是我偶尔有一次用自来水冲冰块时发现冰块碎裂。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终于明白了它的原理。水在4℃时密度最小,4℃以下温度越低体积越大,在水冲它是,冰块外表面温度升高,体积减小,从而产生内应力,使冰块碎裂;切硅片时现将硅棒一面用胶沾上,然后切割,最后用特种有机溶剂溶掉胶质,从而使硅片保持完整性,边缘碎裂减少;薄厚问题片的检测是靠电容传感来检测的,其它问题片大多是靠光波传感的;电池组件的背板TPT主要功能是密封和防紫外线辐射,延缓EVA密封胶的老化,其次是满足机械强度要求。

通过实习我们对晶龙集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晶龙集团的未来,也就是我们的未来,我想对于我们主修太阳能及其他新能源的专业来说,我们可以走技术路线,更深入的学习研究太阳光伏效应,不断创新,争取在新兴行业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谢王老师和杨老师不辞辛劳,带领我们圆满完成了这次实习活动,在这样的公司,拥有一次实习机会,对我们偏向新能源方向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公司让我们参观这样对环境有较高要求的车间我已经心满意足,同时感谢公司接待人员的热情接待与讲解。

21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提拉单晶硅炉子主要部件

22

第20篇: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时光荏苒,转眼已来四天。在这四天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深入了解公司的核心产品,逐渐从公司网站公布信息的浅显了解到深入车间的认真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任何学习,理论都离不开实践,因此下车间实习对我的锻炼是尤为重要的。我也逐渐熟悉了锂电池的整个生产路线及工艺,这是在大学理论学习中所缺乏的实践过程,也深知自己一定要认真对待车间实习,对以后开展工作奠下扎实基础。

经过几天实习,熟悉了工艺流程,其过程如下:接收原材料原材料烘烤涂布封压R角分容

油性配料过程中,选用NMP(N-甲基吡咯烷酮)和PVDF代替水性配方中去离子水和水性胶。也看到油性配方中的活性物质选用的是三元电池材料镍钴锰酸锂,呈黑色固体粉末状。其具有循环性能好,寿命长,容量高等优良性能。负极配料选用的活性物质是石墨。在见习负极配料过程中,发现料会附着于搅拌器,原因尚待分析确定。这个过程需在接下来深入车间进一步加强学习,针对可能会出现的状况,会有深入的分析判断能力。

在涂布工艺学习过程中,明白涂布过程是锂电池生产工艺的核心。尤其油性配方要控制好空气湿度,避免有水分。涂布过程,就是将配制好的浆料涂成固定尺寸和重量的样品。 在双面涂布过程中,需控制好涂布层的间隙和涂层面密度。要记录涂宽,涂长,头厚,尾厚及腹厚。辊压工艺过程中,对于油性配方的正极卷料,辊压前,需要经过导辊,更有利于后续精确模切,这也是由于油性配方的正极涂布层会有拖尾现象。

包膜叠片工艺的见习过程中,且负极极片要比正极极片大些,经了解后,知是由于锂电池充电过程中,锂离子经电解液运动到负极,因此要使负极片有足够的空间嵌入负极。更使我记忆犹新的是,电解液六氟磷酸锂被注入裸电芯后,经化成就带电了,然后经分容就可入库。还有其他工艺过程需进一步加强实践学习。

这几天只是初步的车间见习过程,还需接下来一个月深入车间,认真弯下腰,低下头去实践整个工艺流程,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这是我这四天的实习报告,望领导批评指正!

rtk实习报告
《rtk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