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幼儿园读后感范文大全(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3-01-02 06:05:52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幼儿园读后感

篇1:让宝宝爱上幼儿园读后感

今天我有幸阅读了《让宝宝爱上幼儿园》这本书,这是 董旭花教授和袁霞园长写的一本关于宝宝入园问题的一本书。这是一本涵盖宝宝家长从宝宝入园到幼儿园毕业所能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答案的“锦囊妙计集”。它不仅仅是一本教育策略的教育书,这本书里支撑每一个策略和策略中每每折射出的儿童观、儿童教育观是更值得我们熟读和深思的。

作为母亲,我体验到了和所有父母一样的甜蜜和满足,也体验到了一样的困惑和挣扎。作为幼教工作者,我几乎每天都和孩子打交道,和家长在交流。每每看到新生入园时,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啼、死死攥住父母的衣角头发不肯放开的拉扯、用噙满泪水的双眼盯着我喊“我要回家,我要找妈妈”的请求以及在个别家长交谈中流露出的“该送”还是“不该送”的内心纠结、一天好几个电话打给我背后的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揪心、几乎什么也不想干只要可以在幼儿园的某一个角落看到自己的孩子的内心祈盼等等,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令人心酸。此时的我,既要担负起引导幼儿尽快的度过入园焦虑期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责任,又要做好家长工作,随机的解决家长提出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帮助家长缓解比幼儿还要焦虑的心态。经过不懈的努力,幼儿适应了幼儿园,可每一个幼儿都会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家长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针对每一个个体都会有需要我们解决的不同问题。这使我们绞尽脑汁,在这本书里让我们找到很多教育孩子和向家长解答问题的对策。

篇2:第一天上幼儿园读后感

看了《第一天上幼儿园》,我发现小恐龙贝儿不想上幼儿园,因为她任认为老师会很凶,而且那也没有她的朋友。而她的哥哥很想上幼儿园,因为奥斯卡上了两年的幼儿园了,所以他知道幼儿园的乐趣。吃早饭时奥斯卡告诉贝儿:“我会把我的朋友介绍给你,有熊布鲁诺、仓鼠戴奥、狐狸莉莎。”然后贝儿决定上幼儿园。河马老师一边欢迎新同学,一边跟家长说话,然后老师让其他同学带贝儿参观一下幼儿园。妈妈说五点接他们。参观完他们吃午饭。下午他们一起玩球。对了,贝儿在学校有一个特别的标志,就是微笑太阳。他们玩得很开心 ,完全没有感觉到一分一秒过去了,五点妈妈来接他们。贝儿问老师:“我明天可以再来吗?”老师说:“可以。”回答到家,爸爸问:“在幼儿园里好吗?”贝儿说:“太好了,和我今天早上想的完全相反,老师很好,同伴们都是我的朋友。”奥斯卡、爸爸、妈妈都笑了,贝儿也笑了。

看完故事,我想起了我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把握送到老师身边。幼儿园有许多朋友。我最好的两个朋友是宇航和陈红哲。我们三个组成了一个小队,下了课,我们常常在一起玩。对了我忘说小队排名了。陈红哲老大,宇航老二,我就是老三,因为我长得最矮这就是我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很开心,也很爱上幼儿园。

篇3:从幼儿园到清华园读后感

在我的孩子第一次以一个小小学员的身份庆祝“六一”的那一天,我获得了优秀家长这个光荣的奖项;奖品就是一本《从幼儿园到清华园》的书籍。我很期待,也很好奇,这究竟会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一直以来,我只知道清华是一个让人神往的名牌大学,虽然我没有去过那里,但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会常常听我的父母讲起她的名字。上学之后,每一任老师也会把这个名字挂在嘴边,极尽向往的给我们描绘她的样子。也许老师也并没有真正的去过那里,但确实清华大学是每个莘莘学子的梦想,她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获得最高的崇拜和赞美。

但是,当我看到书中关于清华身世由来的时候,我真的震惊极了,不可置信的把那一章一字不漏的又看了一遍。没错,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太多耻辱的、不堪回首的往事和记忆。那些耻辱的印迹由清代开始,并且以清朝为最多,真的很让人气愤。中国是一个历史大国,居然沦为一些小国家瓜分欺负,可见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慈禧太后和清政府是多么的腐败无能。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能想象,清华大学居然是在那样一种国难当头状态下的产物,她是美国人妄想培育美式中国领袖制造的摇篮?!

美国人的邪恶太让人气愤了,我血脉偾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以至于今天在写下这一段话的时候又愤慨了一回。是的,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因为那一段历史悲愤,并且感同身受。

我很喜欢书中的一段摘录:“„„不幸之中,清华独幸而受国耻之赐。既享特别权利,自当负特别义务。”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留下的伤痛被岁月慢慢涤荡出坚强。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身世,每一个进入清华的学子才更能深刻的理解肩上背负的担子和使命。那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时刻鞭策着自己,不忘国耻,自强不息,奋发图强!

老实说,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一本好书不应该单从页面上来决定看完与否的,我认为好书就应该慢慢的看,一边看一边品味,那样才有意思。

书中引荐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大胆,它直面了我们国家教育方式的不足。虽然说这个“钱学森之问”已经引起了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百姓的深思,但是它还没有直接当做议题用来改善我们的教育现状。怎么说呢,我觉得从我读书的时代乃至追溯到更早以前,一直到现在,衡量一个孩子优秀与否就是单看他的考试成绩。成绩好,得分高,自然就可以上好的大学,这样的孩子同学羡慕,老师喜欢,其他孩子的家长也逼着自己的孩子以他们为学习的楷模。我知道分数固然可以检验一个人到底学了多少东西,但关键是这些学到的知识可不可以转换到生活中,应用到生活中,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因为有的人会读书,会考试,但毕业之后走向社会反而找不着点。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心理压力不知道如何排解,感到无所适从。正所谓“读死书,死读书”,就像清华校园里的雕塑“悟”一样,往上看,是在知识的海洋里徐徐崛起,展露头角;向下看,他正在书山书海中慢慢沉沦,湮灭。

我不知道其他孩子的家长对教育孩子有什么样的想法,但是我对待孩子以后读书的态度就是:分数并不重要,因为它并不能决定一切。我会努力地尝试一种教育方法,能够让孩子学到东西,并且运用于生活。她打满分我当然高兴,她考试不及格也会有其它的路径。只要读书的方法正确,不盲目施加压力,又怎么能不爱上读书呢?

还有一个我认为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其实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品德修养,心理素质,口才艺术等等。大家应该都有发现,不管是电视剧还是传奇故事,我们所看到的,胜利总是属于那些代表正义,心态平和,内心充满力量的人。从小时候起,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扬善惩恶,只有善良才会永垂不朽。所以做人首先还是要具备善良的品性。

我非常喜欢书的第十七章 “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最的的归宿”这一篇,人除了善良,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他说:一个人如果管不好自己的情绪,其结果必然是:原本简单的事情迅速变得复杂,原本鸡毛蒜皮的小事酿为人命关天的大事,原本希望达成的目标愈来愈远。像早一段时间的新闻“药家鑫案”,还有早几年的“马加爵案”等等,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材生,结果却触犯法律,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的罪过。所以,我们还会以为只有读书成绩好才是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吗?世界上原本没有“恶人”,也没有真正的“坏孩子”,是父母的教育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如果真的对孩子负责,那么在教会孩子各种各样的技能之前,先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魅力吧,人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品德修养抓起,正如王红兵老师说的那样,如果父母能懂得一个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哪些是关键素质在起作用,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能配合学校给孩子这些关键素质,那孩子上不上清华,其实已无足轻重。

感谢这本书的作者王红兵老师,他不仅在书中带我游览了我少年时代心中的那个梦想圣地——清华大学,而且还 给了我很多思考的引子,以及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我相信这本书我会看很多遍,每一次都会有新的认识和感受。为了做我孩子的优秀母亲,我会继续努力的!加油!

篇4:幼儿园指导纲要读后感

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深入的去读《幼儿园指导纲要》。这次我也就利用空隙时间把纲要仔细的读了一遍,领悟了一边,我的脑细胞也跟随着我阅读的视线,一次又一次的冲刷着,洗礼着,让我有了更入一步的熟悉,也有了很多的感受和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想法 。

作为担任十年的幼儿园教师,深刻体会到:要得到孩子的喜爱,尊重。必须要学会尊重、信任孩子。要用发展,个别差异、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孩子。要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才能使自己走进孩子的世界,做到真正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个性,从而帮助自己更好的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比如:我们一再说要“蹲下来”看幼儿,尊重幼儿,从形体语言来看,要做到蹲下来是一件不难的事。事实上,在幼儿园很多老师已经在倾听孩子、与孩子交流、应答孩子、帮助孩子的过程中蹲下身来;而有时往往做法是:从动作上真的蹲下来了,但却做着训斥孩子的事,类似这样,即使老师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儿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平等,从而影响到教育的实施。不能真正营造了《纲要》所说的“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呢?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要将“心也蹲下来”,“„„,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纲要》)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真诚的对待幼儿的精神情感世界。说实话,我也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

推荐第2篇:幼儿园读后感

幼儿园读后感

今天我有幸阅读了《让宝宝爱上幼儿园》这本书,这是 董旭花教授和袁霞园长写的一本关于宝宝入园问题的一本书,幼儿园读后感。这是一本涵盖宝宝家长从宝宝入园到幼儿园毕业所能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答案的“锦囊妙计集”。它不仅仅是一本教育策略的教育书,这本书里支撑每一个策略和策略中每每折射出的儿童观、儿童教育观是更值得我们熟读和深思的。

作为母亲,我体验到了和所有父母一样的甜蜜和满足,也体验到了一样的困惑和挣扎。作为幼教工作者,我几乎每天都和孩子打交道,和家长在交流。每每看到新生入园时,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啼、死死攥住父母的衣角头发不肯放开的拉扯、用噙满泪水的双眼盯着我喊“我要回家,我要找妈妈”的请求以及在个别家长交谈中流露出的“该送”还是“不该送”的内心纠结、一天好几个电话打给我背后的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揪心、几乎什么也不想干只要可以在幼儿园的某一个角落看到自己的孩子的内心祈盼等等,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令人心酸。此时的我,既要担负起引导幼儿尽快的度过入园焦虑期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责任,又要做好家长工作,随机的解决家长提出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帮助家长缓解比幼儿还要焦虑的心态。经过不懈的努力,幼儿适应了幼儿园,可每一个幼儿都会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家长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针对每一个个体都会有需要我们解决的不同问题。这使我们绞尽脑汁,在这本书里让我们找到很多教育孩子和向家长解答问题的对策。

这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关于幼儿入园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解答;下篇是关于幼儿入园后父母在孩子教养以及与幼儿园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地解答。虽然不是父母们提出的所有问题,但是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孩子是不是一定要上幼儿园;孩子爱玩、好动、坐不住,会不会被老师训斥;如何激发幼儿入园的愿望;孩子有病史该不该和幼儿园说;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是否可以由着孩子歇两天再去;孩子回家后经常乱发脾气睡觉时还会惊醒哭闹,是不是在幼儿园受了委屈、孩子去了幼儿园以后老是生病,是不是幼儿园条件差或是老师照顾的不好导致的;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学什么,回来怎么什么也不说;孩子内向胆小,在幼儿园不爱说话怎么办等等,有针对性的做了解答,启到了很好的启迪和引导作用。

我会把我所学到的这些经验应用到我的工作当中,使我的工作做的更加得心应手,我要找到最恰当的方式来教育宝贝;用最合适的语言来解决家长的疑问。愿每一个父母都有无限爱和耐心接纳孩子,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让宝宝爱上幼儿园吧,爱上幼儿园就是爱上集体生活,就是健康顺利的步入社会。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读后感《幼儿园读后感》。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推荐第3篇:《幼儿园》读后感

经老师介绍,我看完了自2000年到2001年费时大半年完成的纪录片《幼儿园》,看完之后我对幼儿园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明白当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首先幼儿园这个机构的创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让学龄前儿童在升入小学时能够接受一定的学校教育的概念,知道如何进行团体生活,还能起到激发孩子各种潜力的作用。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幼儿机构是德国的福禄贝尔创立的,他于1837年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立“幼儿学校”(1840年改为幼儿园)。

看这个片子我最直接感受到的就是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了,他们真的很可爱,看的时候我经常会笑翻掉,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的精神分析理论,他们这时候大多遵循着本我,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其实就是展示着他们的孩子天性。在记者问他们觉得日本人怎么样时,有一个小孩气得牙痒痒地说,我有一次恨日本人都恨得流鼻血了,我惊讶于孩子们的世界的很可爱,爱憎分明。不过嘛,他们当然不是真的恨日本美国这些国家,他们现在只是因为大人们的世界观的影响,在问他们美国911事件的时候,他们最先的感受还是那些人太可怜了,想逃都逃不出去。问他们钱,快乐,旅游他们会选哪个,他们会直接选快乐,而且会告诉我们因为钱买不到快乐,他们的想法永远是最直接最单纯也是最美好的。

片子里有个小男孩,好像是什么心算多少级的,刚开始记者让他做的算数她还能回答起来,不过到后来就实在回答不出来了,这个也让我感想颇多,国外的教育家早就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发展起来,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一直提前学习什么。就像那个双生子实验,一定的年龄只能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就算早其他孩子学习了什么,到最后发展水平还是一样,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

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单纯可爱的,好奇的,但是也是脆弱的,记得短片里有一个小孩在等他的家人接他回去,因为有两个门,所以他坐在那边的时候要时不时地看着后面,他的眼神有急躁,有失落,有期盼,直到妈妈来了以后才露出微笑,这个小孩在学校的表现也不算好,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忽视。孩子的模仿能力也很强,记得有一个孩子在骂一个女孩子,他的神情话语已经超出了这个年龄的特征,他说:我看见你就烦。还伴随厌恶的眼神,也许就是学的他爸爸骂妈妈时候的样子。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我觉得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国外早期教育家就系统地提出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我们更要注意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在老师方面,我觉得要尊重儿童,热爱儿童,片子里老师强迫孩子喝下那么多药,我就觉得不太好,孩子喝得很难受,另外老师在孩子不乖的时候,骂得貌似也有点凶,孩子应该会很难受。还有一个孩子在排椅子,怎么排都不行,老师就说调一下面,一方面是要的确要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可是当他实在不会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旁边自己做一遍,发展孩子的模仿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就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因为儿童总是在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无意的反应。不过嘛,老师也是人,也有疏忽,也有心情烦躁的时候,片子里的老师挺着大肚子还在工作还是令我敬佩的。

总得来说,我觉得现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很强,家长,学校都应该好好培育他们,关爱他们,他们发展的趋势有一部分取决于家人和老师对于他们的影响。所以我也要为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努力,为我所教育的孩子们负责。

推荐第4篇:幼儿园读后感

幼儿园读后感

篇1:让宝宝爱上幼儿园>读后感

今天我有幸阅读了《让宝宝爱上幼儿园》这本书,这是 董旭花教授和袁霞园长写的一本关于宝宝入园问题的一本书。这是一本涵盖宝宝家长从宝宝入园到幼儿园毕业所能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答案的“锦囊妙计集”。它不仅仅是一本教育策略的教育书,这本书里支撑每一个策略和策略中每每折射出的儿童观、儿童教育观是更值得我们熟读和深思的。

作为母亲,我体验到了和所有父母一样的甜蜜和满足,也体验到了一样的困惑和挣扎。作为幼教工作者,我几乎每天都和孩子打交道,和家长在交流。每每看到新生入园时,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啼、死死攥住父母的衣角头发不肯放开的拉扯、用噙满泪水的双眼盯着我喊“我要回家,我要找妈妈”的请求以及在个别家长交谈中流露出的“该送”还是“不该送”的内心纠结、一天好几个电话打给我背后的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揪心、几乎什么也不想干只要可以在幼儿园的某一个角落看到自己的孩子的内心祈盼等等,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令人心酸。此时的我,既要担负起引导幼儿尽快的度过入园焦虑期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责任,又要做好家长工作,随机的解决家长提出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帮助家长缓解比幼儿还要焦虑的心态。经过不懈的努力,幼儿适应了幼儿园,可每一个幼儿都会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家长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针对每一个个体都会有需要我们解决的不同问题。这使我们绞尽脑汁,在这本书里让我们找到很多教育孩子和向家长解答问题的对策。

篇2:第一天上幼儿园读后感

看了《第一天上幼儿园》,我发现小恐龙贝儿不想上幼儿园,因为她任认为老师会很凶,而且那也没有她的朋友。而她的哥哥很想上幼儿园,因为奥斯卡上了两年的幼儿园了,所以他知道幼儿园的乐趣。吃早饭时奥斯卡告诉贝儿:“我会把>我的朋友介绍给你,有熊布鲁诺、仓鼠戴奥、狐狸莉莎。”然后贝儿决定上幼儿园。河马老师一边欢迎新同学,一边跟家长说话,然后老师让其他同学带贝儿参观一下幼儿园。妈妈说五点接他们。参观完他们吃午饭。下午他们一起玩球。对了,贝儿在学校有一个特别的标志,就是微笑太阳。他们玩得很开心 ,完全没有感觉到一分一秒过去了,五点妈妈来接他们。贝儿问老师:“我明天可以再来吗?”老师说:“可以。”回答到家,爸爸问:“在幼儿园里好吗?”贝儿说:“太好了,和我今天早上想的完全相反,老师很好,同伴们都是我的朋友。”奥斯卡、爸爸、妈妈都笑了,贝儿也笑了。

看完>故事,我想起了我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把握送到老师身边。幼儿园有许多朋友。我最好的两个朋友是宇航和陈红哲。我们三个组成了一个小队,下了课,我们常常在一起玩。对了我忘说小队排名了。陈红哲老大,宇航老二,我就是老三,因为我长得最矮>这就是我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很开心,也很爱上幼儿园。

篇3:从幼儿园到清华园读后感

在我的孩子第一次以一个小小学员的身份庆祝“六一”的那一天,我获得了优秀家长这个光荣的奖项;奖品就是一本《从幼儿园到清华园》的书籍。我很期待,也很好奇,这究竟会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一直以来,我只知道清华是一个让人神往的名牌大学,虽然我没有去过那里,但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会常常听我的父母讲起她的名字。上学之后,每一任老师也会把这个名字挂在嘴边,极尽向往的给我们描绘她的样子。也许老师也并没有真正的去过那里,但确实清华大学是每个莘莘学子的梦想,她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获得最高的崇拜和赞美。

但是,当我看到书中关于清华身世由来的时候,我真的震惊极了,不可置信的把那一章一字不漏的又看了一遍。没错,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太多耻辱的、不堪回首的往事和记忆。那些耻辱的印迹由清代开始,并且以清朝为最多,真的很让人气愤。中国是一个历史大国,居然沦为一些小国家瓜分欺负,可见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慈禧太后和清政府是多么的腐败无能。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能想象,清华大学居然是在那样一种国难当头状态下的产物,她是美国人妄想培育美式中国领袖制造的摇篮?!

美国人的邪恶太让人气愤了,我血脉偾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以至于今天在写下这一段话的时候又愤慨了一回。是的,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因为那一段历史悲愤,并且感同身受。

我很喜欢书中的一段摘录:“„„不幸之中,清华独幸而受国耻之赐。既享特别权利,自当负特别义务。”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留下的伤痛被岁月慢慢涤荡出坚强。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身世,每一个进入清华的学子才更能深刻的理解肩上背负的担子和使命。那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时刻鞭策着自己,不忘国耻,自强不息,奋发图强!

老实说,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一本好书不应该单从页面上来决定看完与否的,我认为好书就应该慢慢的看,一边看一边品味,那样才有意思。

书中引荐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大胆,它直面了我们国家教育方式的不足。虽然说这个“钱学森之问”已经引起了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百姓的深思,但是它还没有直接当做议题用来改善我们的教育现状。怎么说呢,我觉得从我读书的时代乃至追溯到更早以前,一直到现在,衡量一个孩子优秀与否就是单看他的考试成绩。成绩好,得分高,自然就可以上好的大学,这样的孩子同学羡慕,老师喜欢,其他孩子的家长也逼着自己的孩子以他们为学习的楷模。我知道分数固然可以检验一个人到底学了多少东西,但关键是这些学到的知识可不可以转换到生活中,应用到生活中,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因为有的人会读书,会考试,但毕业之后走向社会反而找不着点。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心理压力不知道如何排解,感到无所适从。正所谓“读死书,死读书”,就像清华校园里的雕塑“悟”一样,往上看,是在知识的海洋里徐徐崛起,展露头角;向下看,他正在书山书海中慢慢沉沦,湮灭。

我不知道其他孩子的家长对教育孩子有什么样的想法,但是我对待孩子以后读书的态度就是:分数并不重要,因为它并不能决定一切。我会努力地尝试一种教育方法,能够让孩子学到东西,并且运用于生活。她打满分我当然高兴,她考试不及格也会有其它的路径。只要读书的方法正确,不盲目施加压力,又怎么能不爱上读书呢?

还有一个我认为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其实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品德修养,心理素质,口才艺术等等。大家应该都有发现,不管是电视剧还是传奇故事,我们所看到的,胜利总是属于那些代表正义,心态平和,内心充满力量的人。从小时候起,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扬善惩恶,只有善良才会永垂不朽。所以做人首先还是要具备善良的品性。

我非常喜欢书的第十七章 “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最的的归宿”这一篇,人除了善良,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他说:一个人如果管不好自己的情绪,其结果必然是:原本简单的事情迅速变得复杂,原本鸡毛蒜皮的小事酿为人命关天的大事,原本希望达成的目标愈来愈远。像早一段时间的新闻“药家鑫案”,还有早几年的“马加爵案”等等,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材生,结果却触犯法律,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的罪过。所以,我们还会以为只有读书成绩好才是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吗?世界上原本没有“恶人”,也没有真正的“坏孩子”,是父母的教育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如果真的对孩子负责,那么在教会孩子各种各样的技能之前,先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魅力吧,人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品德修养抓起,正如王红兵老师说的那样,如果父母能懂得一个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哪些是关键素质在起作用,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能配合学校给孩子这些关键素质,那孩子上不上清华,其实已无足轻重。

感谢这本书的作者王红兵老师,他不仅在书中带我游览了我少年时代心中的那个梦想圣地——清华大学,而且还 给了我很多思考的引子,以及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我相信这本书我会看很多遍,每一次都会有新的认识和感受。为了做我孩子的优秀母亲,我会继续努力的!加油!

篇4:幼儿园指导纲要读后感

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深入的去读《幼儿园指导纲要》。这次我也就利用空隙时间把纲要仔细的读了一遍,领悟了一边,我的脑细胞也跟随着我阅读的视线,一次又一次的冲刷着,洗礼着,让我有了更入一步的熟悉,也有了很多的感受和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想法 。

作为担任十年的幼儿园教师,深刻体会到:要得到孩子的喜爱,尊重。必须要学会尊重、信任孩子。要用发展,个别差异、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孩子。要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才能使自己走进孩子的世界,做到真正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个性,从而帮助自己更好的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比如:我们一再说要“蹲下来”看幼儿,尊重幼儿,从形体语言来看,要做到蹲下来是一件不难的事。事实上,在幼儿园很多老师已经在>倾听孩子、与孩子交流、应答孩子、帮助孩子的过程中蹲下身来;而有时往往做法是:从动作上真的蹲下来了,但却做着训斥孩子的事,类似这样,即使老师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儿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平等,从而影响到教育的实施。不能真正营造了《纲要》所说的“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呢?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要将“心也蹲下来”,“„„,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纲要》)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真诚的对待幼儿的精神情感世界。说实话,我也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再读《纲要》,我发现我做得远远不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细致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用心地倾听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教师蹲下身体倾听孩子的声音是将幼儿置于平等地位的基础,是营造良好心理环境的基础。正如巴特尔所指出的 “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

其次,要做到真诚,真诚就是认真、诚恳、关切、不欺骗、不虚假――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提问,真诚地对待孩子的“告状”,真诚的对待孩子的表达,甚至是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点变化,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毫不吝啬的给予每个幼儿肯定的态度,关注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卢梭认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推荐第5篇:幼儿园课程读后感

篇1:幼儿园课程读后感范文

前段时间问同事借了一本《幼儿园课程》的书看看。曾在《纲要》中看到过关于课程的一些内容,但《纲要》中只提到了“新知识观与幼儿园课程内容”并未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这次拿到书后我认真地阅读了里面的内容。知道了什么是幼儿园课程,详细的了解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特别是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五指课程,陈鹤琴先生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作合理的活动,予以适当的教养。“他又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从陈鹤琴先生的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幼儿教育课程的理解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他的整体教育观、生活教育观、教育观原则一直指引着我们对课程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

读了《幼儿园课程》后,使我能对幼儿园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路还很长,还需不断学习、锻炼。我也会尽力,努力学习的。

篇2:幼儿园课程读后感范文

课改以来,幼儿园课程问题的研究也就摆上了我们的案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省基本幼儿教材的使用框架下,摸索适合老师转变观念,满足幼儿自我发展需要的课程模式,呈现了几个阶段的变化。如:从注重目标到注重过程的变化;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重幼儿的学的变化;从集中活动居多到开放活动居多的变化;从预设活动为主到生成活动的介入的变化等。这些都说明大家在创新幼儿园课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幼儿园课题的一系列活动中,大家都多少对幼儿园的课程新理念有了些许收获。但是,我们要推进幼儿园课程朝着有自我特色方向迈进时,总是感觉水平有限,难度较大!

今又认真学习了《幼儿园课程》一书,对幼儿园课程这一概念从理论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梳理即将要在园内确定的游戏化特色课程,为我园特色课程的行动研究方案提供了更准确和有力的理论依据,并可将其作为在下一步实施行动的过程中,研讨培训的支持工具。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任何模式的课程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我们即将推进我们的特色课程模式时,自然就会多借鉴些我们看到的其它园成功的课程模式。因此,借鉴前我们要慎重分析利弊,摆脱纯粹的“追风”学习,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结合实际修正方案,真正创造出适合我们自己幼儿园发展的课程。另外,《课程》一书中,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很值得深思。这些问题均常出现在教师执教的过程中,我把这些内容复制出来,与全园老师共学习、共讨论,让大家都在学习中反思,尽可能地去琢磨如何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从而掀起教师自觉学习和提升专业素质的热潮。

还有,接下来我园将实施生活化、游戏化园本特色课程的探究,书中“几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带给我们一些启发,特别是活动区域如何更加生活化,和下一步我们将如何生成一些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目标”的生活、体验。游戏化活动对我们来说,很有借鉴价值,值得我们在实际进行中反复阅读,使我们的行动方案不断合理的修正。

总之,学习就是提高,提高了认识,对理清思路多有帮助,也是对我们去实践这些理论提出了自身水平的新挑战。我们不仅要常常反思,也要带领广大教师不断探究,以期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更具科学性的课程影响下,有更全面的和谐发展。

篇3:幼儿园课程读后感范文

阅读幼儿园课程指南我有很多感慨,读后感想如下:

1、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要注重早期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要以素质教育的启蒙为核心,为所有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团体、个人展示幼儿素质教育的方向和途径。调整和改变当前学前教育课程过于强调学科要求、缺乏整合、教师中心的倾向,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时代要求,树立“回归本真崇尚自然 快乐体验 和谐发展”的课程理念,遵循“让每一位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的原则,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2、通过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等各方面发展,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是: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推荐第6篇: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虫虫虫虫爬》读后感

一看到封面上的四个“虫”字连在一起,就觉得这本书充满了童趣、可爱。翻开这个读本的内容一页一页往下看时,就会觉得像一首清新、自然的小品,每一页图画与图画就像是一幅慢慢展开的分格漫画,先是由虫虫—蝴蝶—青蛙—鱼儿—小朋友,陆续出场的角色将故事一波一波地推进,而且图画中也体现的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

其次文本的儿歌也是采取了循环的形式,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开头呼应,非常有利于幼儿进行预测,文字琅琅上口,节奏感强,很适合幼儿朗读。 在知识经验方面,读本还展现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特征和和谐的生活情景,还用了“爬”、“飞”、“跳”、“游”、“跑”多个动词描绘了小动物的活动方式。 再次游戏的趣味性也很强。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头饰,将幼儿分成几组,让他们分别当“虫虫”、“蝴蝶”、“青蛙”、“鱼儿”、“小朋友”等小动物,然后让幼儿边念儿歌边学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不但使幼儿可以很快掌握儿歌,还可以巩固“爬”、“飞”、“跳”、“游”、“跑”多个动词。也可以准备“虫虫”、“蝴蝶”、“青蛙”、“鱼儿”和“爬”、“飞”、“跳”、“游”的字卡,请幼儿匹配,说说除了以上的几种动物外,还有那些小动物也会“爬”、“飞”、“跳”、“游”?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读本,相信除了我们孩子们也会很喜欢它。

《世上最划算的教育》读后感

——童年需要培养的38种好习惯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是全天侯的,从干上的那一天起,就永远没有退休的可能;而且不准请假,不得偷懒,不可以休息,白天黑夜都得上班,并且没有薪水——薪水在其他地方挣,然后往这儿花;这种职业,叫做父母。

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就要从培养好子女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开始,有人说,培养好习惯就像往银行里存钱,随时都可以取出来用。有了一个好习惯,就好像在银行里存了一笔钱,有了两个好习惯,就存了两笔钱„„好的习惯很多,就等于在银行里存了很多钱,一辈子都可以取之不尽。《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书,从“童年需要培养的38种好习惯”种,每一种好习惯都从故事引入,再让我们思考学到了什么让人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再运用到实践中。例如:书中在培养孩子“遵守诺言的习惯”里,引用了《宋庆玲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庆玲为了她之前答应叫教小珍叠花的事,而放弃了全家到一个很有趣的伯伯家做客,而不知怎么,她等了一个下午,小珍也没有来,爸爸遗憾地说“早知道就一起出去,庆龄一个人在家多寂寞啊”。懂事的小庆龄却说,我们约好的,我本来就应该遵守自己的诺言,要不然我就是跟你们出去玩了,也不会高兴啊!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学到了什么呢?小庆龄是自己决定留下来的,这一点很重要。她一定也是想去那个伯伯家做客的,但是最终放弃了,是因为在她心目中留下了等小珍更重要。我们从故事里不难猜到,信诺言,不仅让守诺的庆龄快乐、有尊严、也让小珍有了安全感和信赖。

我们可以怎么做呢?1)、凡向孩子许诺言,就要尽量兑现;2)事前提醒孩子诺前三思,事后提醒孩子兑现诺言;3)发现孩子守信用,要及时表扬;4)不“逼”孩子许不可能兑现的诺言。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培养的习惯实在是很多,如果你的孩子有了许多良好的习惯的话,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很划算呀!

《我的影子》读后感

影子,从来都是孩子喜欢的伙伴,在阳光下追逐影子,一直都是孩子乐此不疲的游戏。但是,孩子是不是认真观察过自己的影子呢?是否考虑过影子和自己的关系呢?

在《我的影子》这个读本中,通过文本对影子的描述和画面对人物行为的描述,生动地讲述了影子和本体的关系,从静态到动态,启发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让孩子观察画面,找出人物动作和影子的关系。找出太阳照射角度和影子形态、位置的关系,是这个读本的学习重点。

我在读完《我的影子》这个读本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要上好这一节课必须先让孩子有“影子”这一方面的经验。我应该怎样让孩子获取这一方面的知识,让孩子对“影子”的现象产生兴趣呢?这些都是要课前为孩子所铺垫好的。所以我必须通过一些“影子”的游戏,如:在阳光下玩“踩影子”的游戏、把物体放在阳光下看看物体的形状与物体影子的区别等等来帮孩子铺垫好这些知识。但在课前如果天气不允许,没有太阳,怎么才能让孩子获取“影子”的知识呢?我想那我们就可以用手电筒来代替吧。通过让孩子玩手电筒,让孩子在手电筒下玩“手影 ”的游戏。还有小朋友站着,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到小朋友的身上,让小朋友观察影子的变化等等的游戏。

在幼儿看书、猜图过程中,我还应该注意启发孩子的想象能力,我要将科学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中让孩子进行实践操作,使孩子能充分的理解读本的内容,引导孩子能在课堂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表述。

《我的影子》是个很好读本,而且很有趣。文本的内容以“影子”为线索,一路牵引孩子的学习兴趣。读本本身又有许多地方是能够让孩子去操作探索的科学知识,这样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而且动手能力也同时又有了很大的提高。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

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老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

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一定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那就是学校教育。其实不是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总之这位老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海伦.凯勒》读后感

这本书记述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一岁半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五种文字;24岁时,她把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此后,她把毕生精力投入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人民的赞扬和高等院校的嘉奖。

一个盲聋人能取得这么的成就,是何等令人惊呀!如果海伦屈服于不幸的命运,那么她将成为一个可怜而又愚昧无知的寄生者,然而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她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人生的道路,并为人类作出了贡献,成为一个知识广博、令人敬佩的人。

海伦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给以人们极大的鼓舞,使那些虚度光阴的人万分悔恨。我读了这本书,常常问自己:海伦不屈不饶的一生,给以那些残疾人以生活的勇气和力量,难道对于我们这些健康的人就没有启示吗?不,不是的。记得海伦曾经提过这样的问题:假如你的眼睛明天将要失明,那么,你今天要看看什么?这使我感到:我们这些健康的人,不能迟疑,不能虚度年华,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时光,珍惜这幸福的生活。

我看完书后,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的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有没有奋斗的精神。平时,有些人总以条件差呀、困难多呀作为没有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海伦相比,这些困难是多么微不足道呀!一个人只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就不会被客观条件所束缚,就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主宰自己的命运,海伦不就是这样的榜样吗? 这些日子,我常常深思一个问题:人应该如何对待人生,人生的价值何在?我觉得海伦.凯勒那光辉的一生,为我们作出了圆满的回答,她的生活道路就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写给年轻妈妈》读后感

在我要向大家介绍这本书之前,我想先介绍本书的作者——卢勤。作者首先是一位母亲,其次才是著名的少先队工作者,《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和少年朋友有着密切的交往,倾听过他们的许多悄悄话,深知他们的欢乐与苦恼。她爱孩子,理解孩子,能从不同的孩子成长经历中反复比较,得出若干切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并提出了“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三句话,这是有利于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教育方法,这些是都是极其可贵的。她又能理解年轻妈妈的心情,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她们点明孩子成长中的“秘密”。这时的她不仅是孩子们的“知心姐姐”,也是妈妈们的知心姐姐。

人的素质实际上将决定我们民族的命运,每一个社会成员几乎都是在家庭中诞生的,从家庭中获得生命,在家庭的环境中得到最初的也是他的生命打上烙印的教养。人的性格、意志、品质、情操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莫不与家庭有最密切的关系。

家庭教育,这是整个民族的事业,是千家万户的事业,同时又是一家一户的事业。每一个做父亲、母亲的,都只能分散地,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意愿,采取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去教育和影响他们的子女。他们不可能“学养子而后嫁”。面对一个新的生命,缺乏经验的年经父母难免要手忙脚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条件的变化,经济体制的转变,对外交往的扩大,又把一大堆新问题放在每个家庭面前。家长的心态,子女所受到的社会影响,都不是人们始料所及的。随着人们对子女期望值的上升,投入的增加,事与愿违的情况好像也更多了。这是家长的苦恼。他们有理由要求得到更多的帮助。

贯穿在这本书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孩子是人,是独立的人,他要自己长大,也只能自己长大,并且将投入社会中创造自己的事业。大人们应当爱孩子,鼓励他们,实际上也代替不了。孩子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大人都不一样,强要用大人的想法套到孩子的头上去,代他们下决心,逼他们按自己的意志去做,难免格格不入。

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不等于溺爱,而是对孩子的信任,应细心地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加以扶持,表扬,并且克服那些消极的因素。这些积极因素不一定同大人头脑里的框框完全一致,或者因其幼稚、细小而被大人所忽视,从而受

到不应有的压抑和挫伤。

人们往往把教育狭义地理解为教育。其实,教育并不止是讲道理,设规范,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耳提面命。家庭教育尤其是渗透在家庭全部生活之中的。老舍说过,他母亲对他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由此可见《写给年轻妈妈》一书更能引起妈妈们会心的微笑,更是我们必备的好书之一。要让孩子的健康成长,就让我们每一个健康家庭都有一本必读的好书。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读后感

古今中外,人人渴望成功,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更是一代又一代父母的梦想。可是,当许多人实现了追求的目标时,却痛苦地发现,这成功早已吞噬了自己的幸福。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就是:成功固然离不开适当的外在形式,但更取决于内心的实质感受。也可以说,成功的真正内涵是幸福。幸福即成功,而和谐即幸福。每一个成功的家庭与学校必定会有一个显著特征,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平等和谐,两代人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正如书中所说的,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而健康的人格必须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人的一生都是养成良好习惯、改正不良习惯的过程,但是,3~12岁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所以,“成功计划”就是良好习惯的培养计划,教子成功之路就是培养良好习惯之路。可是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本书以现代教育的专业理论结合生活中孩子的实际问题非常生动地阐述了培养孩子应注意的问题,指出许多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理念和方法,看过这本书后,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做一个懂教育的合格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我希望更多的父母、教师都能看看这本书,从中学习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正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我们行动起来,提高自己,为孩子的幸福未来努力吧!

推荐第7篇:幼儿园班级管理读后感

导语: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幼师的幼儿园班级管理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篇1】幼儿园班级管理读后感

从教十余年,每每用时就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利用假期时间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充电。最近我认真研读《幼儿园班级管理》这本书,看了这本书后就自己的一些思考记录下来:

一、抓常规重中之重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进行活动的保障。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孩子入园后将全部的注意力从父母身上转移到老师身上。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来说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第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以身作则非常重要。例如,入园之初,我们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上课姿势,要求幼儿做端正,脚并齐,手放好。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就首先规范自己的姿势,自己就不能翘腿;我们要求幼儿专心听讲,老师在上课时就必须全力以赴,聚精会神,做充分做好准备,决不能漫不经心,找东找西的。俗话说:“三岁看到老。”这正说明了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

二、教师作用是关键

要想一个班级能够优秀有序的进行工作,首先就要处理好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幼儿与幼儿的关系、家长与家长的关系等。只有相互彼此的了解、尊重和信任,才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幼儿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在班级活动中,我们也积极通过多样化的家园互动,智慧树、班级qq群、微信群等途径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多创设一些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幼儿倾吐心声,及时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对于不同个性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帮助,让幼儿时刻感觉到教师的关怀和爱。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她)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她)们,爱护他(她)们,这样良好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地形成了。其次,教师要和幼儿平等待人,与幼儿谈心聊天,成为幼儿最忠实的听众。

三、重视日常工作的管理:

作为一名班主任和当班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材施教,事无巨细,眼疾手快等等都是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关键词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常规要抓,而且还要常住不懈。因为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近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总之,管理班级常规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既要善于在工作中总结又要积极学习他人成功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

【篇2】幼儿园班级管理读后感

这段时间,抽空看了一下《幼儿园班级管理》一书,感觉受益匪浅。切实,孩子如果没有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的时间是非常自由的,没有规矩和规定时间,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幼儿在幼儿园里,不仅是有了一定的常规,对孩子的身心也得到了锻炼。

书中说到:在儿童方面,教师应该撇弃那种将孩子视为成人的客观附属物或“小大人”的观念,梳理科学儿童观。在老师的角度看孩子,时常将孩子的行为或多或少的和摆在成人的观点,以成人的做法来给孩子定位,孩子身心各个方面都需要合理的照顾和保护,孩子应该有主动、自由和充分活动的权利。在教师角度方面,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室一项需要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的工作,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且必须具有广博学识的工作。幼儿教师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者,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尊重。

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自己的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进行不断地提高,在教育技能方面需要具备科研能力,心理咨询、心理诊断能力,电化教育软件设计、应用及电脑操作能力,计划于组织能力,观察与评估能力,意外事故处理能力。对于小班的幼儿,生活的管理需要知道一切安排要切合幼儿的能力,拟定明确的工作步骤,给予充分时间和重复练习的机会,提供适当而充足的设备,给予赞赏和鼓励,持之以恒。

根据这些,我的不足还有很多很多,看来我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自己去学习,根据书本所讲到的和自己实践所遇到的,进行提醒和反思,并将自己的不足弥补起来,争取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推荐第8篇:《幼儿园教师标准》读后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阅读享受,更重要的是能启迪我们的灵魂。小编为大家带来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读后感【篇一】

通过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给我感触很深,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弱小稚嫩的孩童,但他们是人类的未来、国家和社会的希望,所以肩负着教育的重任,应该不断地学习,努力承担起这份“根的事业”,不负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把她视为神圣的职业,不断地读他、研究他,最终做一名“人师”,当一滴社会发展历史长河里的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我细细的研读新的幼儿教师专业的标准,深思着幼儿一日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幼儿的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教育对幼儿自身影响的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艺术教育的开端,它“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在全面提高幼儿素质方面有着其它领域教育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值得我深思,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继续加强的是我还要注意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兴趣点;内容选择等。将幼儿生活经验与教学结合在一起。

今后,我将继续探索实践,一步一个脚印,以便将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的更好!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读后感【篇二】

通过幼儿园领导的带领下,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给我的感触很深,让我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面对的虽然是弱小稚嫩的孩童,但他们是人类的未来、国家和社会的希望,所以肩负着教育的重任,应该不断地学习,努力承担起这份“根的事业”,不负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把她视为神圣的职业,不断地读他、研究他,最终做一名“人师”。

作为我们幼儿教师,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更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标准》不仅提出了与中小学阶段相同的“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而且在几个层面都提出了符合幼儿园阶段特点的具体要求。在对待幼儿的态度与行为方面,提到的关爱、尊重、信任、维护、满足等富有积极情感色彩和渗透着责任与呵护意识的关键词,都是专业的教师对待幼儿应有的态度与师德。

在对待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方面,提到的注重保教结合、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等都是教育价值观的体现。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等都体现了科学的儿童发展观和学习观。

从对教师的个人修养与行为的要求来看,“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以及“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两项基本要求尤其重要,因为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教师,才能做到热爱幼儿,给予幼儿精心的呵护和专业的教育培养。有了《专业标准》我们的幼教队伍建设;教师的培养培训;自身专业发展;教师的管理也都相应有了重要依据。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填补了中国在幼教这块的一项空白,我觉得这是国家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文件。让政府和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对教师也有了评估的准则。

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专业标准、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专业文化等...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读后感【篇三】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所有人的梦想汇集起来,就是中国梦。中国梦中,有教育梦;教育梦中,有学前教育梦。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而一代孩子则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梦——让孩子一生幸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生活中有的人说教师很高尚,教师很和蔼,教师枉为人师……其实教师也是一种良心的职业,你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精力,完全是取决你个人的态度。你可以轻松地过完今天又明天,也可以忙得不知今夕是何年。我读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之后,我才明白原来我所认为的尽职离一个专业型教师的标准相差甚远。下面结合我平时的工作实践,浅谈学习《幼儿专业教师标准》以后的几点体会:

1、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心得体会可以用“爱和能力”四个字来表达。“爱”,一是要求幼儿教师要热爱工作岗位,二是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关爱幼儿。“爱”是“专业理念和师德”的最好阐述,唯有拥有这两个“爱”才能够从事幼儿园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能力”是在“爱”的基础之上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包括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唯有掌握了这份“能力”才能够做好幼儿园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

2、尊重幼儿,因材施教。周洛汐是我班里的一个小女孩,她最让人注意的原因是做什么事都是最后一名:站队时,在后面慢吞吞的靠近大队伍,洗手吃点的时候,别人都要吃完点了,她才从洗手间出来,为了让她快点,我老是在后面督促她,可是她依旧不变,我又让别的幼儿带领她,让她在别人的引领下改变一下,可是成效仍不大,我很疑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后来我才了解:因为一直是由年龄大的奶奶照看,奶奶的身体又不好,孩子很懂事,在家都按照奶奶的节奏生活,长久下来,孩子也受到了影响。知道这些后,我才开始反思,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尊重幼儿,了解幼儿,切不可武断地批评或否定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简单、粗暴的指责幼儿,而是了解实情的来龙去脉,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进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教师必备基本修养。常有家长向我们反映说,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老师说一句抵我们说十句。这是对我们的褒奖,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幼儿的可塑性、模仿性强,老师是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身上都有老师的影子。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为孩子做好表率。

4、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他们又是一个未成年的人,因此与家长沟通是我们教师的职责。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如实的和他们交流对孩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尽量去满足,对家长提出的教育孩子的疑问帮着查资料回答。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络,让家长知道老师对他们反映的问题很重视,对幼儿的发展很在意。家长是我们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的每项工作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比如说材料的收集、环境的创设等等,我们必须学会相处,放下身段,与家长做朋友,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工作中来,和我们一起,为幼儿创建游戏的空间,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让孩子做回孩子,度过一个愉快的童年。

陈鹤琴先生说过:“一个满面笑容的教师,大家都会喜欢。儿童是最有感情的,你态度和蔼,开口常笑,使儿童感到温暖,感到亲切,他就会接近你。”只有深入到幼儿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幼儿,和孩子们融洽在一起,陪他们开心过好每一天。

最后,我认为它不再是空洞的思想约束,而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和动力来源。这些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我要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转换为具体的奋斗目标,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保教能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业务精良,拥有“爱和能力”的专业幼儿园教师。

推荐第9篇:《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

绝大部分的历史时期,数学教育的标准是地域性的,由不同的学校或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来设置。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幼儿园数学教育 第一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1〕赵寄石和唐淑认为,“任何活动都可以实现领域间的渗透,没有不涉及其他领域只能进行某个领域学习的活动。对活动中具体、感性的经验经常无法也没有必要作领域区分,不同领域的经验有机联系在一起,幼儿获得的经验是整体性的”。〔2〕数学教育与五大领域活动有机整合、相互渗透,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本研究对数学教育和五大领域活动相互渗透的原则和基本途径进行探讨。

(一)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

(二)遵循各领域教育基本规律

(三)坚持自然的、有机的渗透

二、数学教育和五大领域活动的共通点

虞永平认为,“幼儿园的教育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教育,不是既定的文本教育,而是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幼儿教育只有真正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幼儿生活中寻找适宜的课程内容,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各领域的教育,以生活中的事物和问题作为幼儿的学习对象,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幼儿的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源于生活的内容不仅可以供开展数学教育,也可以供开展社会、艺术、健康等其他领域活动。如大班主题活动“祖国各地的特产”,既可以开展多角度分类的数学教育,也可以开展旨在感受祖国物产丰富的社会活动,还可以开展让幼儿画画各地特产的美术活动或讲讲各种不同食物味道的健康活动等。

虽然幼儿园各领域活动自身有各自独特的内容体系,教育目标也会各有不同,如数学教育强调对数、量、形等抽象关系的认知,科学活动强调探求客观世界的真相,艺术活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自由创造等,但培养某些学习品质并不只依赖某个领域。这类活动目标可以成为数学教育和其他领域活动相互渗透的切入点。

(一)在五大领域活动中渗透数学因素

1.数学作为一种游戏规则渗透在五大领域活动中

2.数学作为一种任务要求渗透在五大领域活动中

3.数学作为一种使用工具渗透在五大领域活动中

在五大领域活动中,幼儿常需要运用数学经验解决一些问题。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的变化”中,幼儿在讨论自然角中植物的变化。有幼儿说植物的茎长长了,有幼儿说植物的叶子长大了……长长了多少,长大了多少,幼儿通过测量获得了较精确的结果。在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陀螺”中,幼儿不断地探索陀螺的轴该安装在哪里的问题。通过不断尝试,幼儿发现在中心点装陀螺轴最好,而对于怎样准确地找出这个中心点的问题,幼儿借助等分图形经验找出了解决方法。总之,幼儿通过借助已有数学经验有效解决了五大领域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巩固了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2)巩固五大领域活动的学习经验

(3)促进对五大领域内容的理解

(二)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五大领域因素

1.迁移在其他领域活动中获得的已有经验,提供数学学习的经验基础

2.运用五大领域活动的方法,丰富数学教育的形式

3.借助对五大领域活动目标的渗透,扩展数学教育的价值内涵

幼儿的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幼儿教育也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幼儿的生活应该是快乐的,幼儿教育也应该是一个让幼儿愉快的过程。各领域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可为幼儿提供一个整体性的、生活化的教育环境。这样的渗透是相互的,是促进幼儿整个儿发展的;是有机的,是自然地融入和表现出来的;是生活的,是基于幼儿生活经验而产生的。

〔1〕〔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虞永平.用渗透的思维建设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05,293(1):26-27.

幼儿园数学教育 第二篇

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而从宏观看,数学课程内容陈旧、教本单一、教法沉闷和现状已严重影响着人才的培养。对优质教育的呼唤,迫使数学教育工作者考虑,数学应该怎么教?又应该怎么学?

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北京.2002年8月)期间,数学泰斗陈省身送给“少年数学论坛”的孩子们一幅题词“数学好玩”。随后著名数学家田刚院士又对孩子们说:“陈老送给你们‘数学好玩’,我想鼓励你们‘玩好数学’,因为这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努力和勤奋的过程。”“数学好玩”也即学习数学是充满乐趣的事,有了这种乐趣,会激发学生去自觉地学习和研究数学。而“玩好数学”并非易事!“玩好”是指在数学观念、数学思想、运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达到了较高的境界。如何从学习数学中去享受“好玩”,并将“好玩”玩到“玩好”的高度呢?对此,我们不妨记住数学家哈尔莫斯(P·Holmos)的一句名言:“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

这里的“做数学”绝非传统意义下的演解纯数学习题,而是指综合地、创造性地应用所已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这里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问题,而“解决”包括:提出问题(含猜想)、分析情境、建立模型、变换结论、绘制图表、估计误差、解释结果、用多种策略和方法去解答同一个问题、将问题收缩为特例或引伸到更一般的情境等等。也即“做数学”就是“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美国数学教育界为代表提出的一句口号。

至今,这一口号已日益显示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内在的合理性。“问题解决”主张“以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这与对数学知识的强调相比,表明了数学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即“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问题解决”的思想实质是对传统数学教育思想,特别是对“传授式”教学方法和“学用脱离”严重倾向的直接否定。“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宗旨是:

(1)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去学数学。

(2)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数学的价值,并从中逐步树立起对自身数学能力的信心。

(3)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从而达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最终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 第三篇

幼儿学习数学,主要是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数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自从《纲要》颁布后,幼儿园主题网络课程的出现,已经大大削弱了数学教学。在教学中,忽视数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学习的数学内容也是零散的,没有体现循序渐进的要求。主题网络课程较多是以语言、科学常识类的内容为主线,而同是科学领域中的数学很难整合在主题网络中”。于是就有了一些很牵强的做法,数学知识能融入主题的就融入,不能融入的就不去理会,为整合而整合的教学现象比比皆是。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需要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学习才能掌握的,但现在“幼儿园主题网络教学”和教师对《纲要》的理解偏差,提供给幼儿系统,循序渐进的数学学习机会大大减少。春天来了,“主题网络”千篇一律定为“春天”,学习赞美春天的儿歌,了解春天出现的景象等等。夏天一来,主题又换成了“夏天”。这些做法导致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理解不全面,不系统,学了也不会应用。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学习数学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不会理想。例如:教幼儿学习7的加减时,教师直接出现数字7、2、5,请幼儿看数字列出算式,即2+5=7、5+2=7、7-2=5、7-5=2。幼儿列出了算式,教师的教学就结束了,实际上幼儿对算式所表达的意义是模糊的,甚至是不理解的;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重视自己的讲解演示,让幼儿记住运算结果,而忽视幼儿的实际操作感受;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跳跃式的,跳过实物操作的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这两个环节;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大班教7~10的组成和加减时,教师认为幼儿已有基础,结果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

除此之外,当代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影响着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极强,一些为争生源的幼儿园不得不迎合家长的心理,迫使教师放弃正常的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对幼儿进行超前教育。珠心算就是幼儿数学超前教育的典例,学习过珠心算的幼儿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计算出二位数、三位数,甚至是四位数的连加连减,这样的高速运算神童,成为了家长的脸面,大家赞赏的对象。而幼儿园数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幼儿学习10以内的数,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分解、组成等等。虽然这一目标是好多年前的,对21世纪的幼儿来说算不上合理,但不能否定其中包含的科学性。目标的确定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的,幼儿数学教育目标也要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来定。试想,一个五、六岁的幼儿,完成了两位数、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对其的发展真的很有意义?他们真正理解这里边的数学意义?谁又能知道他们为了学习这些超前知识所花费的精力和面临的压力,这又让我想起了我那个教育活动,幼儿能很快地把数学分解,却不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总之,教育的本身并没有错,但我们应该选用更正确、更适合儿童的方式。针对上述幼儿园数学教育问题,笔者认为:①树立正确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理念,认识到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有效性,应保证一个星期里有两个数学活动(特别是中,大班)。并按数学学科知识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安排数学教育内容,让幼儿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②幼儿园教师应给家长必要的指导,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发展特点,能客观看待、评价孩子的成长。家长也就不会再以幼儿能否完成复杂的加减来衡量老师、评价幼儿园教育效果;幼儿园也不会由于顾及家长的想法,让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将成为现实。

推荐第10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读后感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和实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区域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个别化的教学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实践活动,我们中三班师生在区域活动的创设和开展中都初步尝到了甜头,大家都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的开展着活动,孩子们都很喜欢游戏,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轻松、自由。在游戏时,我们会把选择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充分体现孩子的意愿。我们用各种各样新奇好玩的材料去吸引孩子的选择,不强加于孩子的意愿,用材料本身去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参与性。值得一提的是在区域活动时,老师要做一名观察者,不对任何一个孩子指手划脚,除非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你这时才是一名支持者,否则老师就是记录和观察,对孩子投来的期盼目光,除了鼓励还是鼓励,除了肯定就是点头,让每个孩子相信自己,让他有信心把事情坚持到底,哪怕他在重复重复又重复,只要他不是坐在哪里无所事事。让幼儿自主游戏,首先是要更新老师的观念,有些老师总担心幼儿不会玩,喜欢手把手的教幼儿,这样不仅效果不好,也失去了游戏的价值。一个好的老师更多的时候是学会耐心的等待。教育者最应重视的是为孩子们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有良好的心理氛围,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老师只是观察者、支持者而决不是训诉者。

区域活动体现的是一种自由想象和创造精神,一种平等精神,一种自主精神、一种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非功利性精神。由此可见,区域活动是对幼儿的平等意识、创造精神、交往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自律习惯、关心照顾他人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而这些正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这本书是宁波市江东区中心幼儿园在学习《纲要》、运用《纲要》、领悟《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在“区角活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孩子的一种模式——在活动区的活动中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

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虽不是在单元时间内最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但是却是能使幼儿全员、全面、主动地参与活动,促使着她们充分展示自己、学会认识自己、和—谐发展自己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活动区应该具有以下几点特点:

1、主体性(活动中孩子的主体性体现);

2、整体性(教育的整合);

3、个别性(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4、社会性(幼儿在显性、隐性的社会环境中积累着社会经验)。

拓展的幼儿园“认知活动区”章节中对各年龄段“认知活动区”活动菜单、活动目标、活动建议进行表格的表述,很具体和详荆丰富的幼儿活动区材料章节中对于材料的收集、归类、运用也有简单的介绍。

书中努力探索活动区的建构、内容设置及环境创设,并富有创造性地把活动区活动与“五大领域”教学结合起来,与“主题网络教学”结合起来,与“一日活动”结合起来,与“典型案例”结合起来。在第二部分活动探讨——我们的实践,列举大量的活动区案例。分为四大块:

1、“活动区”材料实例(各年龄班案例);

2、各区域实例;

3、主题活动实例;

4、半日活动实例。

第11篇:《幼儿园创造性课程》读后感

创造,才有未来

郭腾

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幼儿园教师,看似简单轻松,其中可大有学问。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勇于创造、积极创造是各行各业进步的前提,无论在哪个行业的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奇异的创造能有力地促进该行业的发展。而我们所处的幼儿教育更是如此,我们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创造性人才的重大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有好的创造,并将创造运用于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呢?今年夏天,我有幸拜读了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一书,以艾里克森和皮亚杰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并吸取近年来广受关注的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成果,在上册中提出了一套涵盖50项发展目标的“发展连续表”,每项目标之下详述了幼儿在该目标内的4个发展阶段,老师可据此设计适合班级幼儿的学习环境和课程,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持续观察、调整。在下册中,亦详述了11个学习区的重要性、规划与布置方法,以及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方式,让老师在实际操作时更能得心应手。

一、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课程系统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是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系统。该课程结构清晰、系统,以皮亚杰、维果斯基、马斯洛、埃里克森等关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一以贯之“发展适宜性”的课程理念。以“发展连续表”作为指导、评价幼儿学习的标准,以“六大领域”为基础建构课程内容,以“十一个学习区”为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最后,以“发展连续表”作为课程评价的工具,开启幼儿学习旅途的新征程。该课程实践基础雄厚,对学习区的活动设计具体、周详,充分反映了课程的核心理念。该课程主要关注不同领域的核心经验如何呈现,不同学习区中呈现何种材料,教师如何观察、指导幼儿的学习,如何发现和解决活动区中的常见问题,并结合一些实践案例加以说明。该课程突破以往课程囿于简单的文字构想和规划,以详实、具体的方式呈现了两个老师如何带领班级的18位幼儿开展活动, 如何贯彻课程理念解决班级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如何将课程内容与目标整合到幼儿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对我国当前的幼儿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处处彰显的“创造性”火花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作为一个高呼创造的课程, 在课程设计和行动方案中却只字未提“创造”。但细品整个课程,在课程理念和实践中处处彰显着创造的火花。该课程的理念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关注儿童的能力发展, 重视培养完整的人。完整的人是包含了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意向的人。蕴含此种理念的课程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放在首位,立足于观念引领教师的行为。在课程实践中教师注重将幼儿培养成完整的人,创设安全的环境引导幼儿自发性、主动性的活动,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关注幼儿个体的需要、个体价值的实现。创造是人发展的重要品质,幼儿园创造性课程对教师和幼儿的发展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结合课程内容和幼儿发展的现状,为每名幼儿制定培养计划,及时评价、更新。幼儿在“发展连续表”中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教师创造性成果的体现。同时,幼儿在学习区中不断的练习、模仿、建构的过程,是创造性的智慧与火花碰撞的过程,是教师课程理念实现的起点。

读了此书后,我感受良多。当下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已经意识到创造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并没有将此落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在工作中,结合积累的经验,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在每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地教,幼儿要创造性地学,二者合一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教育。

幼儿园的创造教育必须保持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这离不开优美的音乐、和谐的环境、轻松的气氛、热情的教师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明确的学习任务等。这些是激发和保持幼儿最佳学习状态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从细节入手,多方位激发出幼儿学习的最佳状态。

此外,多样的教学形式同样重要。不同的活动方式可以吸引不同个性的幼儿,甚至同一活动变化一下活动地点,又可以再次吸引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主题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断变地化活动室的环境布置、丰富活动材料、活动内容、变化活动方式等,尤其是活动材料的丰富性和变化性对诱发和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十分重要。活动与材料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视觉上,还要体现在听觉和小肌肉活动上。变化是创造使然,变化本身就孕育着创造。因此,有价值的变化更能有效地激发创造性。

每一个孩子都不同,他们的学习方式也不同。选择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尊重每一位幼儿,给他们个性化的空间,这样才可能取得较理想的发展,正如卢梭所言:“每个儿童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苦心取得成效”。

创造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给了我们坚实的理论基础。创造不是贴在课程上的标签,而逝融入整个课程的一种精神,包含在环境之中、材料之中,以及相关的活动之中。融入了创造可能性的课程,才能成为真正完整的课程。

创造,才有未来。

第12篇:学习《幼儿园管理》读后感

学习《幼儿园管理》读后感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内容系统全面,理论案例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因为我是一名一线教师,一日活动中的班级管理又特别重要。在长期担任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我深深感悟到,要使幼儿园班级管理卓有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所以第六章讲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我简单的分享一下。

幼儿园班级管理常用的方法总体归纳有以下五种:规则引导法、情感沟通法、互动指导法、榜样激励法、目标归纳法。

(一)规则引导法的操作要领:

1、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

2、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是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规则。

3、教师要保持规则的一贯性。

(二)情感沟通法的操作要领:

1、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和活动中,要观察幼儿的情感表现。

2、教师要经常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

3、教师要保持和蔼可亲的个人形象。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幼儿亲近并信任老师,才会听老师的。如:《大自然的声音》在一次户外体育活动休息时,教师对孩子说:\"大家在草地上安静休息一会,听听大自然的声音。\"过了一会,有个女孩说:\"老师,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老师,她在胡说,花开根本没有声音。\"一位男孩叫道。教师笑着说:\"我喜欢她的想象,或许这样的孩子长大了真能让花儿歌唱。我也喜欢你的勇敢,敢对别人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真是个勇敢的孩子。\"女孩听了自信的笑了,男孩听了羞涩的笑了。

(三)互动指导法的操作要领:

1、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当性。

2、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时性。

3、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度性。

(四)榜样激励法操作要领:

1、榜样的选择要健康、形象、具体。

2、班级集体中榜样的树立要公正、有权威性。

3、及时对幼儿表现的榜样行为作出反应。如:《分纸游戏》某班教师针对班上个别孩子总将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倾向,利用幼儿欣赏歌曲\"李小多分果果\"的活动,使幼儿先对李小多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教师并没有立刻要求幼儿都做李小多,而是又进行了一个分纸活动。纸由三位值日生来分,教师有意识地在每一叠纸中夹上了一张颜色不同的纸。果然,三位值日生分到这张纸时都看了很久,其中有两位把纸给了同伴,而另一位却留给了自己。老师看到了笑着说:\"今天我们班又多了两位李小多。\"就这样,孩子们在以后的许多活动中都争做李小多。

(五)目标指引法操作要领:

1、目标要明确具体。

2、目标要切实可行,要具有吸引力。

3、目标与行为联系要清晰可见。

4、要注意个人目标和团体目标,并注意将这两类目标相结合。

幼儿园管理的方法博大精深,这是我在读这本书所摘抄记录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待我们研究,找到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才是最好的。

供稿:姚玲

第13篇:幼儿园生活化数学课程读后感

他山之石分享点拨工作实际规划与计划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五个关键点

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数学领域中主要体现在目标、价值取向和指导策略的变化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生活化。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的生活

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而现实生活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为此,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 分类教育中,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对玩具的分类整理经验。● 在学习“1”和“许多”及其关系时,可以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是“许多个”。

● 在学习比较两组物体多少时,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与椅子对应比较的经验。

● 在学习等分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等分饮料、火腿肠的经验。此外,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将其生成为数学活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幼儿所关注的,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抓住他们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好时机。

● 幼儿在观察自然角的植物时,提出“植物到底有没有长高”的问

题,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生成“自然测量”的活动。引导幼儿测量并记录植物的生长。

● 故事《小熊分面包》,两只小熊为如何分一块面包才能吃得一样多而争执起来,由此可以生成“二等分”的数学活动。

● 糖果的食品包装袋上有各种各样的数字,有的幼儿说:“这是表示多少钱。”有的幼儿说:“这是表示多少重量,”……由此教师可引导幼儿生成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寻找各种物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二、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关注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中的数学”、“幼儿园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 小班认识圆形的活动——“找一找”。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寻找并发现生活中各种与圆形相似的物体。

● 中班认识前后的活动——“我排在哪里”,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在户外及游戏中和日常生活中区分前后空间方位,能大胆应用“前后”方位词,描述自己在队列中的位置。

● 大班“生活中的数字”活动,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寻找各种物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字。

三、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

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科学探究的操作材料不同,不太需要精密的工具仪器,更多地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一是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二是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三是可以保证数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四是节约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和幼儿园的物质资

源。

● 感知集合教育中的分类活动可以用水果、玩具、日常用品等;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盖子和杯子、矿泉水瓶子和瓶盖、碗和盘子、碗和筷子、碗和汤匙、饮料和吸管等。

● 10以内基数教学中,利用遥控器、电话、手机和人民币等认识数字;可以用扣子、贝壳、花生、石子等学习点数。

● 几何形体的教育中,可以用小镜子、小手帕、书本、积木、球、纸张、饮料罐、茶叶筒等让幼儿区分球体、圆柱体等各种形体。● 量的概念的教育中,可以用水、沙等学习量的守恒;可以选择皮球、小棍、饮料罐、茶叶盒、书本、筷子、笔、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幼儿比较大小、长短、粗细、厚薄等量的差异。

在准备操作材料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前或活动后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有关材料。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活动前让幼儿去寻找家庭生活中相关的形体的物体带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交流分享:也可以布置延伸活动,让幼儿继续寻找家里或是周围环境中相关形体的物品。

四、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数学概念与生活的桥梁。如教师可以把“整理东西”这一生活事件创设成一个教育情境——准备一些杂乱的衣物、文具、水果等物品,让幼儿充当“小管家”,把物品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整理摆放整齐,也可以创设一个“超市”的活动情境,让幼儿扮演“营业员”,按照玩具、食品、服装、日用品等整理物品,从中学习分类。

● 小班“区分上下方位”的活动。可以用橱柜、床、桌子等布置成

娃娃家,让幼儿结合娃娃家的物品摆放,区分并说出“娃娃躺在床铺的上面”“电话放在橱柜的上面”“鞋子放在床铺的下面”“电视放在桌子的上面”。

● 中班“复习5以內的序数”活动。可创设体育馆的情境,将蕴含序数学习的“跳格子”“投飞镖”“套圈”等各种运动项目设置其中,让幼儿边玩边表述,如“我的飞镖飞到第4行第3格”。

● 大班“复习10以內的加减法”的活动,可创设“超市”的情境,让幼儿扮演顾客和营业员,到超市购物付钱,复习10以內数的加减。

五、数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1 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而且这些事例经常反复发生,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幼儿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为幼儿学习数学做好经验的准备。

● 关于“对应比较”的经验。进餐时分发餐具,一个小朋友负责按人数一人分一个碗一把汤匙,另一小朋友负责在每个人的碗里分两个包子;上课时,一把椅子对应一个小朋友,

● 关于“空间方位”的经验。幼儿熟悉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谁坐在我的旁边,谁坐在我的前面,我的后面坐着谁。玩滑滑梯时,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如爬、跑、跳等获得上下、左右、里面、外面等大量的空间方位的经验,

● 关于“量的比较”的经验。如在生活中幼儿经常听到“你比小明高,小红比你矮”,“这支笔太短了,换一根长的”等表述。

● 关于“时间概念”的经验。进餐前让幼儿安静地闭上眼睛或伏在桌子上。让幼儿体验1分钟、2分钟时间的长短,发展幼儿的时间感;根据固定的时间收看动画片,可以让幼儿积累辨认时钟的整点和半点的相关经验。

2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 午餐后到户外散步时,可以让幼儿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棵树,数一数楼梯有几层台阶。

● 在乘电梯时,可以引导幼儿学习“10以內顺数和倒数”;在和幼儿开展各种游戏时进行“倒计时”等等。

● 结合值日生、气象记录等活动进行随机教育,如“小明做值日生是哪天?今天是谁做的气象记录,明天该轮到谁了?”等,引导中班幼儿认识昨天、今天、明天以及星期等常见时间单位。

二是将数学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尤其是其他领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

●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可以丰富幼儿的时间词汇,加深幼儿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 体育游戏活动中,通过具体项目的比赛和评比,让幼儿感知时间的“快”和“慢”。

● 艺术活动中,幼儿要准确辨认物体的形状、大小比例以及空间方位等才能较好地开展绘画、泥工、剪贴等活动。

3 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教育不仅要联系儿童生活,“还要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可以为儿童“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

● 学习了分类,在家庭生活申请幼儿回家整理自己的玩具,并能对家长表述自己是怎么整理的;请家长带幼儿去超市购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超市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请幼儿将自己用的餐具归类。

● 认识了数字,去电影院看电影或乘坐火车时,可以让幼儿根据票上的数字找到自己的位置;上街购物时,辨认自己要乘坐的几路公

共汽车或根据车牌找到爸爸的车子等。

● 学了等分。当有小朋友在班上开生日会时,让幼儿懂得一个大蛋糕怎么分才能让每个小朋友吃到一样大的蛋糕。

● 学会了看时钟就应该有时间观念,懂得自己掌握时间,自己设计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按作息时间表起床、吃饭、去幼儿园等。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要树立“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的基本观点,贯彻“数学教育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并抓住教育内容、活动目标、操作材料、活动情境和实施途径等几个关键点将数学教育生活化真正落到实处,使幼儿喜欢学习数学并体验数学对其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14篇:幼儿园游戏与指导 读后感

《幼儿园角色游戏》读后感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孩子一日生活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平时在本园或者外出观摩班级的角色游戏,让我对角色游戏进行了深入的想法和反思。在幼儿玩角色游戏中,我们要学会细致地观察,随时发现孩子的需要,必要的时候“扶”孩子一把,引导孩子把生活中的各种经验迁移到自己的游戏中,再通过分享和同伴沟通,在相互模仿中互相习得,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游戏的发展和自身交流水平的提升。

首先我觉得每个区域活动里面都需要一个重要的角色人物来引导客人玩游戏,那就是接待员,接待员起到一个导游的作用,装扮要一致也要特别一些,能带领客人来了解你们这个区域活动的游戏规则。这样比较能有利于角色活动的有序进行。就比如彩虹社区的接待员,他会介绍客人怎么去做看病或者美发,首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这样每位客人就能有序地活动起来。

其次,每个区域的活动设置还要注重游戏和游戏之间的串连。每个角色游戏活动就如一个小小的社会形式,需要营造出宽松、自然的活动氛围。只有让幼儿在各个不同的环境中和教师、同伴愉快地交往,才能获得一些社会性的认知,形成典型的行为方式。比如在这次本部的游戏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可以去超市给娃娃购买生活用品,然后带娃娃去理发或者去医院检查身体;有的家庭里来了老师客人,缺少水果,幼儿会协商安排留妈妈在家招待客人,让爸爸去超市购买水果,把客人招待的好好的,孩子自己内心在获得了当爸爸妈妈的满足感的同时,也懂得游戏中的相互协商和沟通的重要性,还学会怎么尊重老师和招待客人。

再次我从观摩角色游戏中还发现了以下几点小问题:

一、材料的准备和添置,我观察到孩子一般玩了一段时间的角色游戏后,如果没有新的东西投入就会对这个游戏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及时更新游戏的内容和材料,让孩子们对游戏充满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不言而喻,只有对所玩的游戏有兴趣,才会有去玩的激情。

二、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整理和收拾玩具。我们要从小就要培养孩子收拾物品的习惯。一个人的很多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所以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养成有责任收拾自己玩具的好习惯,一个好习惯能让孩子将来受益终身。

三、游戏活动中要引导孩子多动手操作。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玩玩做做,这样智力才能得到了开发,动手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游戏活动中,活动纪律不容忽视。比如表演区一般都很热闹,这个区域要考虑到布局的合理性,不能影响到其他区角活动的进行,另外在游戏活动情境中交流时,要让孩子们学会轻声说话。对于有些孩子我们也要注重其心理情况,比如有的孩子当天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不想多说话,这也会影响到他们在角色游戏中的情绪。老师也要适当理解孩子的心情,不能勉强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我们要评价角色游戏是否有趣,就要看这游戏是否能吸引孩子,关键我们要看孩子是否下次还想玩这个游戏。最后我觉得以后我们还要注重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进行的,恰当、及时的评价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通过展示、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与同伴、教师之间互动交流,既在同伴面前展示了自己,让同伴对自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又是一个相互交流、提高的过程。引导幼儿参与游戏评价,也是对幼儿活动的一种认可,幼儿才能从中获得自信,获得成功的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合作的社会性的意识倾向,并在不断的循环中得以逐步的发展成熟。

董孝明 2015.6.18

第15篇:幼儿园双语教学心得体会_读后感

儿童语言发展各方面研究表明,~岁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幼儿从出生起便开始主动积极地学习语言,并且可以同时接受几种语言信号。结合在幼儿园进行的双语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在能够熟练运用母语表达的同时,可以学会自如地运用第二门语言。以英语为例

一、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

听是学习一种语言基础的基础

倾听优美的英文儿歌、民歌,感受其美妙,区分其与中文的差异。在教学活动中,我发觉让小朋友聆听英国一些原版的歌曲、律诗、韵文,可以让小朋友在最原始的模仿状态下得到纯正的“发音储存”。

不急于说,听准确后再慢慢模仿

幼儿学习语言,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重复。我曾经播放《狮子王》录音磁带的片断约五分钟给中班小朋友听全英文磁带,听过遍后,小朋友已经可以对每句话的后面几个字进行模仿期间我并未做过中文解释。第二天我又播放同一段录音给他们听,他们可以在“紧急情况”来临之前便已经发出“警报”;第三天,我再一次播放同一段录音时,小朋友感觉就像是在听中文故事一样,能够自然地蹦出几个“关键”词。

反复听,强化印象

幼儿的记忆瞬间性较强,反复强化后,可以使瞬间的印象很长久地刻在记忆深处。这也是为什么小时候背颂的古诗成年后也不会忘记的原因。每次上课时,需要把前面学过的内容听一遍,温故而知新。

了解不同的事物可以用同一方式表达

经过一两年的幼儿园生活和语言学习,在欣赏和模仿的同时,还能够初步地自由运用外语。比如中班课程中有一首歌曲《》在农场南师大《幼儿英语》教材中:“„„”,是说小猪在农场走路时还发出“哼哼”的叫声,小朋友便会自由发挥,把歌曲中的“”换成了“”、“”、“”、“”等等,同时把“”的叫声“”也改成了“→”、“→→”、“→”、“→”。 二教学形式多元化,以培养兴趣为主

直观教学

~岁幼儿中、小班思维方式很直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我就相应将课堂教学内容简单直观地引入。一位外籍幼儿教师朋友告诉我说:“”,在给幼儿上课如果没有图画是不行的。比如小班在学蜜蜂时,先挂出画满鲜花和蜜蜂的图画,边放可以边唱《》边作动作双手插腰,前后摆动,边走边唱,生动贴切的动作,结合音乐,小朋友非常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中班可以设定生活情景,如打电话:“”、“”、“”等等。 游戏教学

结合诗歌、律动、歌曲,运用肢体语言把英文教学融入快乐的游戏中,让小朋友尽量在自由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英语。例如:

①运用音乐律动增强学习抽象词语的趣味性。比如:早、中、晚餐。

炒青菜,烤香鸡,豆腐汤和红烧鱼

好味口不挑剔,宝宝健康又美丽

大家快乐笑嘻嘻

配上滑稽的动作,既生动又有趣,小朋友特别喜欢。

②游戏多样化游戏

比赛、、石头、剪刀、布

大家共同说、、后“咕噜噜”,输方可以说“,”,动静结合,增加学习英文的趣味性。

③变些小魔术

比如小班学习红、黄、蓝三种颜色,可以变个魔术:拿三个矿泉水瓶,每瓶充半瓶水,先让小朋友看水是透明的,然后“偷偷”地把事先涂好颜料的盖子盖上,用力,让盖子上的颜料溶于水中,一边让孩子观察“神奇”结果,一边“”请小朋友说出这种颜色的英文。

第16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读后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读后感

2001年7月2日,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标志着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阶段。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围绕着它展开着各项工作。但是由于其内容包含多,因此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在具体实践中与之存在着落差。因此我们幼儿园本学期借助读书沙龙活动中,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一书展开研读与讨论。通过一学期来的学习,我在理论上有了进一步的澄清与认识,并在实践中予以落实,与之对比,寻找着差距。下面便是我一学期来阅读此书第

一、二部分后的收获和体会:

一、明确了主题实施过程中集体活动设计的方向

《纲要》在对每一领域进行阐述时,均包含“目标”、“内容与要求”和“指导要点”三部分,各部分功能各有侧重。看了“目标”和“内容与要求”两大块后,对于它们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如我们在日常备课、教研组活动中非常强调目标制定的适宜性,有时我们一直会又这样的困惑,知道本次活动我重点要解决提升孩子哪方面的经验,但是在表述时往往找不到适宜的词汇来描述。通过阅读清晰的了解到在目表表述上可较多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有了这个参考后,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就有了参考的依据,有了大方向,这样在目标定位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偏差。

同时在二期课改背景下,我们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那么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我们该开展哪些活动,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才最适宜,符合二期课改的大背景。《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希望教师不要把关注点过分集中在具体知识或技能的教学上,而是着力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让他们获得体验、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这点在开展主题过程中就去寻找着这样的资源,并去实践。如在《多彩的民间活动》主题中,我们开展了集体活动《看日历》,首先本次活动来源与生活,

符合当前背景——刚刚进入2009年,孩子们家中都有了新的日历。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许多孩子把自己家里的挂历、台历带到幼儿园来,在教室里谈论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上面有很多的数字,但对上面的数字各自表示什么意思不清晰。同时请孩子们找找日期时,发现孩子不太会,从而找不准确。基于现状,结合《纲要》精神,我们开展本次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将幼儿零碎的对挂历的认知和相关经验加以提升,懂得并了解挂历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活动中孩子兴趣高涨,积极思考,纷纷联系平时家中看日历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会了看日历。从这次活动中我也验证了《纲要》中的这么一句话:“实际上没有知识和技能支撑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只不过这里视技能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大推脱离幼儿的、仅仅要他们记住的东西。”

二、指引了更多渠道、多角度的做好家长工作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这点我们非常清晰,在过程中我们始终明确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因此如何更多渠道、多角度的做好这项工作呢?以往我们的活动形式较单一,简单的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碰面的时间与家长进行交流,或是通过电话联系,下发通知等,但总觉得和家长间的沟通不到位,因此家园的合作往往会出现不紧密的现象。通过《纲要解读》一书的学习,我们清楚的了解到要促进家园更紧密的合作原来又更多的渠道。因此马上尝试了起来,如利用现代化技术网络平台——家校互动、家园直通车BBS论坛、班级主页等途径,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园各方面的表现及幼儿园主题开展的最新动态。如家校互动平台,对于主题开展过程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就直接通过这个平台给家长发短消息,避免了下发的通知孩子丢失的情况。家长了解到后马上就可以和孩子共同收集和准备。有了这个快捷的平台后,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主题开展过程中资料收集比以前更快、更多了,孩子的前期经验更为丰富了。同时班级主页平台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渠道,有些家长经常会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了什么本领呀?”有些孩子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家长就不能了解到孩子在园到底收获了什么。有了这个平台后,家长马上

就可以收集到它需要的资料(教材分享、各类活动内容、育儿经验与方法、孩子活动的照片等),这样就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教育了。

同时《纲要》中还提到了“家长沙龙”这样一个形式,这学期我们大班便组织开展了“妈咪沙龙”活动,围绕妈妈目前最感兴趣的话题“幼小衔接”进行讨论,如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幼小衔接方面,家庭、幼儿园如何进行有效互动?等,个别妈妈在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经验、对策与困惑,通过本次沙龙活动妈妈对于“幼小衔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了自己该怎么做好这项工作,使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有效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特长

自从参加徐苗郎导师的数学导学班后,觉得自己在科学领域的专业特长有了很大的提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我认真学习了《纲要解读》中的科学领域,并和实践配对。一学期来我围绕主题开展了以下数活动《我长大了》、《上幼儿园》、《十二生肖》、《蔬菜的分类和统计》、《配菜》等,在选点的时候我尽量考虑从孩子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出发,再还原到孩子的生活中,使其得以有效的运用。 但是有时虽然理念清晰了,落实到实际还是存在着一些困难,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加以反思与磨练。

新《纲要》是我从事幼教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我不断激励自己的信念之源。因此一学期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下学期我将继续努力,认真研读第

三、四部分,学习好的理论、积累好的经验,并落实到实践中,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第17篇:《我爱幼儿园》的读后感

收到满满都是爱系列绘本之《我爱幼儿园》,是针对入园宝宝克服焦虑情绪的一本书。虽然宝贝还不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但是提前“进入”幼儿园体验一下生活,对日后入园也是一个很好的指导。

主人公安娜还不到上学的年龄,妈妈提议她该去幼儿园了,安娜的担心就开始了“谁来帮我穿鞋啊”、“没人喜欢我怎么办”,妈妈安慰道“幼儿园有老师和好多小伙伴呢”。送安娜去了幼儿园,老师萨姆太太的出场,让安娜宽心了不少,“多漂亮的鞋子,我来帮你穿上好吗”,并指导“外套挂在这儿”,还给她介绍了一个小伙伴“这是汤姆,他也是今天第一天上幼儿园”,之后萨姆太太带着汤姆和安娜去找其他小朋友。萨姆太太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老师,她的关心,让初入幼儿园的汤姆和安娜能比较快地适应。

安娜的妈妈话语不多,但也是一位非常睿智的妈妈,“在幼儿园做一样好玩的东西送给我,好吗?”,看似妈妈在给安娜“布置任务”,实际是让安娜在幼儿园找到好玩的事情。

另外,在幼儿园找个小伙伴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看,这些泰迪熊一直哭个不停,他们不乖”汤姆说,“可能他们想妈妈了”安娜说。跟初入幼儿园的小朋友的状况和心理很相似。“我们带小熊去散步好吗”,于是他们带着小熊去了学校好多好玩的地方。萨姆太太还让他们两个当小帮手,并夸奖道“你们俩都很能干”,让他俩很快地融入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的生活对所有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所有的小朋友都排队上厕所,但还是有小朋友尿裤子了;上完厕所要洗手,汤姆忘了把袖子卷上去;老师要求大家安静地回到座位上去,但是有的还是跑着回去;老师让大家乖乖坐好,小朋友们还是连蹦带跳的。在这种“闹哄哄”的情境中,汤姆和安娜坐在了一起。孩子们唱歌,拍手,还到教室外面去玩,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

妈妈接安娜的时候不忘问安娜今天做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安娜说“我交了一个好朋友”,并问到“明天还可以上幼儿园吗?”。

安娜很幸运,她有一个睿智的妈妈和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是每个宝宝入园都能碰到这么好的老师,所以做父母的要提前把幼儿园的生活了解一些,平时有所侧重点的锻炼。看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的宝宝入园前至少有两件事情要提前锻炼,一是锻炼孩子自己穿脱衣服鞋袜,二是锻炼孩子自己交朋友。总之,生活能基本自理,能轻松找到一起玩的小伙伴,宝宝入园基本就不成问题了。

另外,这本书还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后附英文缩小版,可以念英文给宝宝听呢。

第18篇:《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读后感

《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读后感

为了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利用空闲时间我阅读了《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培训手册》一书,本书从幼儿园安全教育与工作实际出发,以问答形式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交通、消防、食品卫生、幼儿园活动、自然灾害防范、幼儿园建筑、周边环境等幼儿园安全防范,以及幼儿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度的制定与事故处理等,内容详实,涵盖全面,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很适应园幼儿教育管理人员。

阅读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全面的关于幼儿园的各类安全知识。特别是看到“活动安全”,感慨颇多。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比例大,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温暖舒适的家庭环境,使幼儿缺乏必要的锻炼,一旦遇到事故或意外,便会令他们缺乏必要的应付能力及自救办法。因此,安全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它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从该书中得到的启发,我认为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提高教师安全意识,做到防控为主。

做好幼儿安全教育,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所以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安全意识,在日常保教活动中时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定期组织安全工作经验交流会,结合安全活动,设置一些有关的模拟情景,让教师们讨论、反复思考与实际操作,共同提高工作能力。还应提高教师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一旦发生事故,应懂得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予处理,将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其次是要让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各类活动中去,使其学会自我保护。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包括防电、防火、防中毒、防烫伤、防坠伤,防异物入口、鼻、耳等内容。由于幼儿的本身的年龄特点,所以应采取讲故事、背儿歌、玩游戏等方式进行教育。家长或教师对耳闻目睹的有关坠伤、药物中毒等事件,应及时讲给幼儿听,使他们引以为戒,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培养其应急能力。教师还可围绕安全教育这一主题,结合语言故事、儿歌、常识、游戏等教育手段,组织一些自救活动或游戏,为幼儿创设磨练的环境和设置情景,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必要的应急知识及自我保护的技能。例如:寒假期间在放烟火时,幼儿在了解了火的用途和危害后,可以进行自救演习,用毛巾、床单塞门缝,用湿毛巾捂嘴巴,以及紧急情况出现时如何快速离开危险场地。

再次是要创设安全的环境及氛围,增强幼儿心理安全感。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设置室内外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玩具、家具等;对各种设施、设备、机械、器械、家电等应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同时教师在创设硬件环境的同时,应以亲切的态度和奉献的爱心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安全氛围,增加其心理安全感。

最后是要发挥家庭资源优势,做到家园共育

家庭是幼儿第一所学校,是幼儿生活和成长的摇篮。只有家庭和幼儿园共同配合、共同教育才能双管齐下,在园内的安全知识在家庭里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与运用。对安全的防范意识从思想上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时候把安全系数降到最低,让幼儿真正体会到和谐的“家、园”。

幼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承载着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梦想。幼儿的安全工作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做好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让祖国的花朵在朝阳下越开越艳丽!

第19篇:《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读后感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读后感

我读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后,认识到自己离合格的幼师的差距还很大。而作为不久以后的幼师,我现在需要学习的东西真的还有很多很多。

这两篇文献让我感触很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而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幼师就必须先掌握每个领域所包含的各种知识,但并不仅仅是掌握了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够应付每个爱提问的幼儿,还必须了解其他专业知识。好奇是每个幼儿的天性,而这一天性需要得到保护,幼师就应该积极回应幼儿,并且可以和幼儿一起探索。

在我们见习的过程中,当老师讲鱼在水里游啊游,其中有一个小朋友就问:“鱼为什么在水里生活啊?”老师就回答说:“因为鱼没有脚,不会向我们人类一样走路,而且鱼怕热,水里比较凉快,所以鱼喜欢待在水里呀。”然后教师鼓励幼儿自己爱家里养鱼,进一步了解鱼的特性。

二、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来实施保教

幼儿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它的特点,同时每个幼儿有他的独特的特点,因次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

1、3-6岁的幼儿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对学习

也充满兴趣,教师就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借助他们的好奇,让他们逐步了解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这一阶段的幼儿非常爱玩,教师就根据幼儿的特点来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与各领域相应的目标,这些目标很详细,内容涉及了五个领域的方方面面。这些目标和教育建议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有利于他们长大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有利于他们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兴趣。

三、幼儿教师应具备师德和良好的个人修养

1、关爱幼儿

幼师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儿童,面对着他们,幼师所为他们做的一切都必须出自于爱。有了爱,幼师才会更加负责,更有耐心;有了爱,幼儿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更愿意配合教师。有了爱,父母才放心把幼儿放在幼儿园。现在出现有很多幼师用各种方式虐待儿童,我想他们对这些儿童是没有爱的。

2、保持一颗童心

来自农村的我,小的时候没上过幼儿园,美好的童年对我来说很短暂。父母和小学教师对我的教育都比较刻板,特别是教师上课时总摆着一张苦瓜脸,让人不敢亲近,所以,我认为如果幼师经常摆着一张扑克脸的话,教师会把这些情绪带给幼儿,这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本身对世界充满着好奇,还有一颗好玩的心,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幼师应保持着一颗童心,和他们一起好奇,去探索原因,和他

们一起做游戏,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幼儿成长的同时,教师也在成长。

以上写的感触是自己以前没有重视的,也有很多需要学习的没有写出来,还剩下接近两年的时间,自己会向合格的幼师迈进。

第20篇: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读后感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读后感

上周的教研共同体片组会议上,我们认真的听取了冯老师对本学期的园本学习培训的计划,并在本月开展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感触颇深,发现自己在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方面有很多欠缺,想要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我们成长的路还很长。本次学习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次对幼儿园教师职业标准的崭新深刻的认识。 首先认识到在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上,我们要耐心的呵护幼小纯真的心灵,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即各种活动都要以幼儿为中心,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上,我们做的不够好。个体差异,我认为即每一个幼儿的兴趣、长处、身心发展水平等都是不同的。我自己并没有太多的去了解、观察幼儿的这些不同点。因此,有的时候,设置的某些活动有些幼儿就不感兴趣,其实这并不是这些幼儿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本身就没有理解、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幼儿发展知识上,,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上,我们也有欠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幼儿提供课外知识,丰富幼儿的视野,给幼儿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有时候设置的某些活动 ,幼儿根本不感兴趣,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就没有设置好促进幼儿发展的策略。在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上,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要搜集和掌握一些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和知识。幼儿园教育具有其独特性,它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虽然通过长时间的与幼儿接触能简单的处理一些磕伤碰伤的小事情,也能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救护知识,但是我们还是要多学、多看、多想,并通过上网查资料,多看一些卫生学方面的书籍,多去了解学习育儿知识。

在通识性知识上,要求老师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等。我认识到幼儿教师并不能仅仅掌握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很多与此相关的知识。幼儿教育也并不是一个狭隘的教育,因此,要组织老师多看书多去了解相关的知识丰富教师的知识面,才能胜任幼儿教师这个职务。

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上,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上,我大多数老师很多时候教育幼儿都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上,然而教育是存在于一日活动中的。在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上,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我认为首先就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游戏,其次是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这学期,我们也尝试开展各种区角活动,让幼儿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让幼儿自主、自如、自然、自由、地表现自我,体现“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这样伴随着他们的才是愉悦、兴趣,才能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才是最有价值的。

在怎样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上,首先就是要努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去学习、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等,从而设置适合幼儿年龄发展阶段的活动,这些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看相关专业书、请教有经验的老师等手段实现;其次是多去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真正需要什么、擅长什么、心理特征、兴趣需要等;再次是环境方面,丰富区角材料、操作材料,让幼儿能在玩中获得知识,而不是灌输式的教学。

总之,通过这次幼儿园教师基本理念与基本要求的学习,我感到自己要努力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日后在工作学习中要更加的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三毛幼儿园

王凤佳

2014年3月26日星期三

幼儿园读后感范文大全
《幼儿园读后感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