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05 08:00:35 来源: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也许若干年以后再来看一下自己写的日志,心中还会漾起那份感动!记下这三次泪奔的瞬间:母亲抱着女儿撕心裂肺的痛哭;儿子失而复得的那声肺腑的呐喊;女儿回家时准备好的西红柿和母亲那赎罪的一跪。什么是人性?它是灾难来临时的忘我牺牲。什么是感动?它是受伤后的重生。其实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推荐第2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23秒32年

记不清地什么时候观看的《唐山大地震》,只清晰地记得影片播放结束后,我早已泣不成声。影片长达139分钟,但正真描写唐山大地震的情节却不足半个钟,冯小刚意在描写在灾后如何挽救被撕破的亲情。很显然,在亲情的诠释方面,影片做得相当很成功。

1976年7月28日的凌晨,一场地震撼动了唐山这座静谧的小城,二十三秒的地震,每一秒都在凌迟这脆弱的小城,让人无近距离地接近死神······影片中的两个孩子双双被压在水泥板下,当被告知只能救一个孩子时,母亲李元妮心里十分挣扎,是的,就如那句话:手心手背都是肉,于是她绝望地喊着:两个都救。直到救援的人快离去时,才万般痛苦地选择了救弟弟。然而造物弄人,女孩顽强地活了下来,但当初母亲的那句:“救弟弟”的话,却也如噩梦般纠缠着她,在她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其实母亲并非不爱女儿,在每年烧纸时都絮絮叨叨地说了家里的路要怎么走,就是担心女儿和丈夫认不得回家的路,只是基于当时重男轻女的思想,母亲选择了救弟弟。但为了忏悔,为了赎罪,她坚决不再搬家,孤家寡人过了这些年,直到女儿认回她的那一刻,她才得到心灵的救赎。 影片一直静静地进行着,十年,十三年,三十二年······时间在指尖流逝,但却无时无刻不向我们传递着那如酒般甘醇的亲情,让我们沉浸在感动中,久久不愿醒来。直到看到后来的汶川大地震,我才明白,原来冯小刚有意安排两场大地震交织在一起,升华电影的主题。汶川大地震,延续了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的恐怖。好在,天灾无情人有情,影片中许多人都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庞大的救援力量,驱散了笼罩在汶川上方的恐惧与绝望。命运安排了两姐弟在这场大地震中不期而遇,让漂泊在外的心终于找到的归宿。

让我印象最深刻得便是那时隔三十二年的认亲。那天母亲呈上早已洗净的西红柿,她不曾忘却地震前承诺给女儿买的西红柿,然而这一刻,她期盼了很久很久,终于在多少年后重逢的今天兑现。在母亲给女儿下跪道歉时,女儿泪水也夺眶而出,冲着苍老的母亲,喊出了那句久违的:“妈!”此刻,女儿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不恨活着的母亲和弟弟,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却她花了三十二年的时间去领悟。

试问人生有多少个三十二年?有多少个三十二年可以重来?我不断地反问这主角,也不断地反问自己。如果能早些释怀,那么遗憾是否会少一些?这时候,我们应该做得擦亮自己心,用心看看这世界,用心去聆听周遭。少点抱怨,多点感恩。时常问自己,你拥亲情吗?你珍惜亲情吗?若有,请给身边的亲人一个结实的拥抱,并告诉他们:我会好好珍惜。因为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活着的人,总是幸福的,感恩吧!

推荐第3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这不是一部只为赢得票房的影片,这不是一部娱乐大众的电影,这也不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催泪片,而是一部震撼人内心深处的灵魂之片,它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而后又该怎么做,大地震作文开头。作为人,其次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此而感到骄傲、自豪。因为世界存在着爱,中国存在着爱,有这么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让我们为爱的真谛而出发,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来为人来服务,为国家尽一份力,让世界多一点爱。《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国家对人民的关怀,更加体现了我们感恩的心。朋友们,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就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在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想法是地震虽然震倒了房屋,但是却压不垮我们内心的坚强。我们为他们感到伤心,希望他们能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树起希望,因为国家、人民都在关心你们,你们并不孤单和恐惧,我们都是你们的亲人。有一位大学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生命短暂而又脆弱,我们又岂忍心虚度年华埃”亲人们,朋友们,我只是希望你们如果活着就活得勇敢一点,而我们则会用我们的心和爱来温暖你们,。地震无声无息又无情地来了,面对这一刻,父母首先想到是孩子们的安危,当看到孩子们在窗台呼救的那一刻,母亲要冲进屋去救,却被自己的丈夫一把拉住,狠狠地摔在了地上,说了一句:“你想干什么?”自己却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却再也没有出来。他就这样走了,母亲伤心欲绝,又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就拼命地去找,但又得知自己的两个孩子被同一块板压着只能救一个的时候,母亲的心再一次碎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很难抉择,可这却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母亲痛苦地说出“救弟弟,救弟弟”这一刻,谁的心能不痛呢?地震后,奶奶、姑姑来到唐山要带走他时,刚刚面对亲人的永别,却又马上要面对失去仅存的希望,母亲难以割舍,却不得不答应了奶奶、姑姑的请求。地震发生了,无论是受灾的同胞,还是奋斗在一线的人们,他们无所畏惧的精神让们敬佩。唐山的人们好起来了,因为他们心中有爱同时也获得了爱。事隔三十多年四川汶川发生了地震,又一次震撼人的心灵,但他们也很快好了起来。救援的队伍里有一支是来自唐山的,,因为他们有着一颗感恩的心、爱国的心。让爱在你我之间传递,让我们一起携手来播种爱。在地震后的岁月里,母亲为了亲情苦了自己一辈子,经常说:“没了,不知道什么叫没了。”当弟弟与姐姐喜爱能够与,而后一起回家的时候,母亲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桌子上放着当初没能吃到的西红柿,当初母亲说:“明天给你买,”而这次她却说:“已经洗干净了。”母亲跪下了,那一刻我心底的防线再一次崩溃了,母亲的质问,女儿的心痛,母亲默默地用一辈子为自己的儿女付出。母亲对丈夫真挚的爱,对儿女无私的爱,无需用语言来表达,她用行动证明了一切。亲情,一种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永远不会背叛你,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家,永远欢迎你回来。朋友们,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地活着,你终将迎来幸福,同时,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一部让人心灵震撼的影片,它不是虚构,而是我们真正经历过的事实。我只想说,让我们携手一起共建爱,让世界充满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我们的祖国。

初三:郑杰鑫

推荐第4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76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地震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弱小,那么的无助。

丈夫用生命换得了妻子的生命,而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的龙凤胎孩子还活着,被一块石板压住了两头。此时救援人员发现石头无法抬起,两个只能救一个,母亲坚定说:“两个都得救!”可救援人员没有办法,最后母亲只能心痛的说:“救弟弟!”姐姐听着了,绝望了……

弟弟救活了,本以为必死的姐姐也奇迹般的活了,而她的心有的只是对母亲的恨。她没有去找母亲和弟弟,而是被当做孤儿被一对解放军夫妇给收养。

长大的她一直没有回过唐山,知道08年汶川大地震,学医的她跑到前线进行救援,被一个母亲的行为感动了,终于理解了妈妈当时心情,慢慢放下了对亲人的恨,觉得弟弟能活着,真好!

受到良心谴责的母亲,她没有搬家,一直守在唐山过着清贫的生活,说是等着丈夫和女儿的魂回来。她没有再嫁,一辈子就嫁给这个用生命呵护她的男人。 姐姐回来了,看到母亲为自己准备了“西红柿”,这是地震前母亲许诺给孩子的。上学的书本,母亲也是买两套。母亲给孩子跪下了说对不起,渐渐姐姐理解了母亲,明白了母亲的爱。母亲,我亲爱母亲,对不起,我整整折磨了您32年!

推荐第5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这是一部能让你体会生命的意义、体会最深的母爱的纪录片《唐山大地震》,在这里,有爱,有希望,有宽恕,有感动

蜻蜓迁徙,灾难就要上演。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道紫色的光环出现在宁静的唐山市上空,地震随之而来。一家子,姐姐惊醒后趴在窗台上喊妈妈,墙上出现了一道道裂缝,母亲冲上去救孩子被父亲一把拉住,自己去了。短短几十秒,唐山变成了一座废墟。父亲被压死了,两个孩子被压在同一块石板下面。只能救一个,只能救一个!母亲选择了弟弟。在另一边的姐姐哭了,因为她早就知道母亲会选择弟弟。弟弟截取了一只胳膊,姐姐在几天后奇迹般醒了过来,却怎么也找不到妈妈,被军人收养了

在32年后的汶川大地震中,姐弟相遇。姐姐宽恕了母亲,体会到最真挚的母爱!

父亲救了母亲,因为他知道:孩子是不能失去母亲的,以及他对母亲的爱。父亲走了,舍得把母亲一个人和孩子扔在人间。

母爱是伟大的,但在姐姐面前,为何又消失了呢?可能母亲是想姐姐应该让着弟弟,所以先救弟弟。也可能是母亲偏爱弟弟但我最想相信的就是母亲只看到了弟弟,没看见姐姐,只听见弟弟说话,没听见姐姐说话。以为姐姐生的希望不多了。只有这种说法,对姐姐才公平一点点。想到这儿,我早已泪如雨下

弟弟有愧于姐姐,因为要是先救姐姐,弟弟有可能已经掩埋在废墟里了。姐姐有愧于母亲,因为她发现母爱的时候已经很晚了,让母亲苦苦的相信她死有32年了。母亲有愧于父亲,因为当时要是母亲没被父亲拦住,就不会是父亲离开了现在,他们都已经互相原谅了,这才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现在,想一想,我们的母亲对我们付出了多少爱:想起母亲为我准备的每一顿丰盛的饭菜;想起母亲为我洗的每一件衣服;想起母亲在我遇到挫折时那充满爱意、期待我站起来的眼神:还想起母亲在我生病时守在床头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我却总是说妈妈对别人比对我好、嫌她做的饭不和我的口味。现在想起来,真是惭愧极了!

妈妈会用一生去爱我,我也会用一生去爱妈妈!

《唐山大地震》这部纪录片反映了在地震时、地震后的母爱以及亲情!提醒着天下的子女们:要照顾好你们的母亲,至少也要对得起她给你美好的童年!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五年级:徐畅

推荐第6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画面的以无数飞舞的蜻蜓开始,出现了地震的前兆。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其乐融融。但是在地震的那一刻,方大强为了怕元妮受伤,拉过了前去救孩子的她,结果被压在了废墟之下。元妮抉择一双儿女的生死(一块石板同时压着了方达和方登,敲一头必伤另一头),结果元妮选择了救弟弟。这一句话深深刺痛了压在石板下的方登,她恨母亲,以至于她从死人堆里爬出后,跟着领养自己的养父母离开了唐山。元妮与差点被奶奶带走的方达相依为命。方登、方达,长大,上学,结婚,生子。最后在汶川地震的灾区相遇,方登终于在32年后,见到了自己痛恨了三十几年的母亲,在看到母亲用三十几年来赎罪,方登终于原谅了母亲,后悔自己当初的任性。

此片感人的画面很多,几度让我落泪。

乡亲问元妮救谁的画面

方登和方达同时压在了石板下时,乡亲问元妮救谁,元妮一直强调的是“两个都救啊”。在乡亲的最后追问下,以至于快要离开时,元妮才说“救弟弟”,并不是她不爱方登,或许她只是想为她的男人,把生命给了她的男人,留下最后一柱香火。她从下决定的那一刻,也就决定今生为女儿赎罪,在救出方登方达时,她最先抱的不是奄奄一息的方达,而是“已死去”的女儿,她在向她道歉,求她原谅。

方达从车上下来与母亲拥抱的画面

丈夫、女儿的逝去,让元妮元气大伤,留下了唯一的儿子,在方达的奶奶和姑姑前来寻要时,她开始的拒绝是舍不得孩子,最后的放手也是爱孩子,她怕自己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与儿子的分离,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在载着儿子的汽车离开时,她甚至都有些绝望了。就如同方达的姑姑所说“真的是要了元妮的命”还好,方达奶奶最后的放手,让这一家人又能在一起了。

方登与母亲相见的画面

当方达在门外对母亲说:”妈,姐回来了。”我以为不论是母亲还是方登都会一开门便相拥而泣,我甚至都有些失望导演的编排。当我再次观看此片时,才知导演的用意深刻:在那一刻,她们的心情是那么的复杂,想见却不敢见,几十年的相隔,母亲早以为与女儿阴阳两隔;女儿因为母亲的那一句“救弟弟”,恨了母亲几十年,那恨又怎能在一瞬间消灭殆尽?母亲为女儿准备几十年前没能给女儿的西红柿,原来她一直都记得。母亲跪下求女儿谅解,那一刻,她终于有机会亲自求得女儿的原谅。母亲对女儿的爱,用一辈子的悔恨来表达。

人物分析:

母亲(元妮):一个坚强而伟大的母亲

在丈夫,女儿逝去后,独自抚养独臂的儿子,她本可以接受婆婆的请求,儿子的邀请,爱慕者的追求,但是她拒绝了。她不是不懂得如何去享受,只是她想用一辈子来感谢,用一辈子来偿还,用一辈子来赎罪,感谢婆婆的帮助,偿还欠丈夫给自己的命,赎欠女儿的罪。

“如果我要活的花红柳绿的,就更对不起你们了。”这个世界,谁没有过孤单,谁没有过寂寞,谁没有过困苦,但是能不能经得起诱惑,耐得了寂寞,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考验。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生者比逝者更痛苦。

她不是不爱女儿,一开始她是两个孩子都想救的。可是现实不允许她那样,她要为方家保住命脉,为丈夫续一柱香火,补偿欠丈夫的命,她不得不那样决定。尽管她知道,“九泉之下”的女儿会埋怨自己。所以,从她下决定的那一刻,她就决定一生清苦,用一生来偿还女儿。

方登:一个倔强而任性的女儿

“救弟弟”,这一句话,在她心里深深地扎了根,随时都会在耳边响起,以至于她总是做噩梦,特别是听到有关唐山,有关地震的时候。

“救弟弟”,这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她幼小的心灵,所以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时,她选择沉默,被养父母领养时,她也是默默无闻,因为她想离开,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在养母不止一次的误会时,她选择逃避,她知道养母自私的爱。报考杭州医学院,在两个暑假都不回家,是她不想让养母再怀疑,( )不想让养父母在为她争吵。在怀杨志的孩子后,她本可以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样选择人流,但是她没有。她是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她比任何人都珍视生命,所以她选择离开那个不想为她负责的男人。

在几年单独抚养孩子时,她虽一个人有过困苦,有过挫折,但是她仍一个人扛了过来。直到快要结婚时,才回到养父的身边。她像她的亲身母亲和养母一样的坚强和倔强。

在看到四川地震时,她回忆起那个几乎纠缠她一生的噩梦,她要去解开心中的包袱。在灾区,她看到地震中的那位母亲,为了不让其他人受伤,忍痛锯断了女儿的腿。在女儿送去医院时,母亲哭喊着去寻找女儿的腿。她想起当年自己的母亲也是如此。她终于知道没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女儿。这种残忍的爱,虽然会伤了女儿的心,但是母亲会一直陪伴在女儿的身边,愿意用一生来偿还女儿。

或许是冥冥注定,在灾区,方登遇到了自己的亲弟弟。在与母亲相见后,她看到了母亲为自己准备的西红柿;在家里,她感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墓地,她看到母亲每年给自己买的新课本......几十年未见,她与母亲,未有一丝的生疏。她终于理解了母亲当年的决定,她看到也听到母亲三十几年的付出,用尽三十几年来偿还欠她的债。她才知道自己错了,她不该如此折磨自己的亲生母亲,那是她的亲弟弟,她为自己的亲弟弟付出生命是值得的。

在看到电影名字时,我以为导演会用几个有代表的家庭来描述地震的惨烈及影响程度。后来,在看完整部电影后,我才觉得用一家来代万家的表达方式,用点来概面的缩影的叙事形式,跟能表现出平凡的人生受地震的影响。一家尚且如此,那万家,万万家不也是如此吗?

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们

致唐山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

推荐第7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星期天上午,我与女儿一起去电影院看《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已经热播了一阵子,因为之前没有看预告片,一直以为是一部国产版的好莱坞灾难片,心想看灾难片还是进影院看,音效要来得震撼。抱着与看《南京大屠杀》同样沉痛的心情走进了电影院,虽然是早场,但出乎意料的是,影院的客座率比我想像的要多许多,更出乎意料的是 《唐山大地震》只是用了开头的十几分钟讲述了地震的发生,接下来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地震发生时,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母亲元妮面对的却是只能救一个的痛苦选择(任何一个母亲做出这样的选择都会崩溃),认为被母亲放弃了的方登,在奇迹般生还并被解放军夫妇收养的32年间,对母亲当初的选择一直不能释怀,而她的母亲同样在失去丈夫和女儿的巨大阴霾中,苦行僧般生活了32年。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随着剧情的推进,好几次我的眼泪夺眶欲出,每一次哭,都有不一样的情绪酝酿,不是为哭而哭,而是细腻体味某种苦楚后,发自内心的真切痛楚。

第一次流泪地震突然来袭,方登、方达在晃动的屋子里叫“妈妈 妈妈”,元妮在一片慌乱中尖叫道“来——

啦—— ”。那种喊像是撕裂心肺一般,一个妈妈在这样的时候喊出的两个字像是从心脏里用力抠出来混着鲜血让人震撼,然后方大强推开元妮,冲进房子的那一刹那,房子顷刻倒下,元妮仰天大叫:“老天爷,你王八蛋”。那一刻,我的泪水滚出眼眶,上天在顷刻间无情地辗碎了一个的幸福家庭,有什么比失去至亲至爱的人更痛呢?

第二次流泪元妮站在房子的废墟上,一块水泥板压着她的两个孩子。只能撬开水泥板的一头救出其中一个孩子,以一个孩子的牺牲来救活另一个孩子。两个孩子的求救声像刀子一样撕裂了母亲的心,救援的男人们说再不动手,两个就都救不了了。元妮含着泪水嘶声大叫着“两个都得救啊 ”“两个都得救啊”。与元妮一样,任何母亲面临此情此景都无法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其他地方传出来了救人的声音,再不做出决定,男人们就必须去救其他人了,容不得元妮细细斟酌,元妮一把拉住男人的手,然后颤抖地说 “救弟弟”,接着又轻声重复了一遍“救弟弟”,这时姐姐方登听到妈妈元妮“救弟弟”三个字,从布满黑灰的脸上滚落了悲伤的泪。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心里的痛。第三次流泪地震后,方登在死人堆里,她死去了的父亲尸体旁醒来。暴雨滂沱,方登一个人穿着破烂的衣服从遇难者的尸体中慢慢的站起来,眼里没有了眼泪,迷茫地

向前走,那一刻,她的心里没有家,也没有了亲人,那一刻,方登得了抑郁症。

第四次流泪 方达奶奶在失去儿子的同时,坚持要把孙子方达带回济南。姑姑在一旁说,如果元妮同意也可以一起和她们回济南,让她们来照顾元妮母子。元妮坚持留下来陪着自己死去的丈夫魂魄,为了赎罪,元妮痛苦地同意了奶奶带走自己唯一精神寄托—方达。方达、姑姑、奶奶坐着客车离开了,元妮站在路中央看着汽车慢慢的离去,就如同死了一般。就在那一刻,汽车停下来了,方达下车,一直喊妈妈,最后,两人死死的抱在一起,这就是母亲与孩子的爱,谁也分不开。

第五次流泪 方凳在女儿点点大约6岁的时候回来找养父,在点点放风筝的时候,方凳告诉养父地震的时候妈妈说出的那三个字“救弟弟”。片刻,方登靠在养父的肩上大哭,说道“不是我不记得,而是我忘不掉!”。三十几年埋在心里的痛终于被自己释放出来,自戕的灵魂从那一刻开始自我救赎。

第六次流泪汶川地震后,方达和远在加拿大的方登不约而同到了汶川支援。方登在一个被压在楼板下的女孩身边举着吊瓶,女孩的母亲看着女儿双腿压在沉重的石板下,得知救援方案很危险,如果继续救女儿,救援人员随时都会有危险。她站在女儿的身边用颤抖而坚定的语气说 “叫医

生,锯腿”。方登猛然抬头,救援人员劝说那位母亲,那个女人说“我知道,那是的我女儿,没腿是咋样,我也知道,但是,再搭上你们,我对不起你们父母 ”。停了停又说“以后,要恨,就让她恨我吧”。救援人员给女孩截完肢抬出女儿后,母亲像发了疯似的尖叫着跑到废墟 :“腿!我的女儿!我要我女儿的腿!我要我女儿的腿!”方登一把死死的抱住她,看到的是一个做母亲的痛,方凳也想起了唐山大地震时母亲的痛苦抉择。

第七次流泪在救援中方登和方达相认之后,方达带方登回了家,站在家门口手指张开,轻轻推开大门,门缓缓打开,元妮(妈妈)在小屋里包饺子,两只包饺子手不停地颤抖,没抬头只是说:“先进来┅┅进屋”,此刻元妮心里对女儿的愧疚,千回百转无从说起。方登看见供桌上几个西红柿,拿了一个,元妮进来说“西红柿,妈没骗你”(地震前元妮答应第二天去给方登买西红柿),元妮接着说“妈给你道个歉 ”说着就扑通跪下了,边说边哭泣道:“妈对不起 。。。。。。但你。。。。。。咋就不给我个信呢。。。。。。我还为 。。。。。。你在你爸。。。。。。那儿,你。。。。。。咋。。。。。。不说呢 ?”。这是一个在地震后的32年来一直为当时的抉择痛苦着母亲。

影片中有几句话让我难忘。

“他是用他的生命换回了我的生命,我永远是他的老婆,没有一个男人能像他一样用生命来爱我!”我想用生命去爱一个人,不仅是爱情的光辉,更是人性的伟大。现实中大家都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爱和被爱的人呢。

“亲人,永远是亲人”。-----有时,我们和亲人之间有太多的误解与抱怨,搁在心头,伤害着自己也伤害了亲人,亲人,血浓与水,随着年岁的增加,对这层含意有了更多的切身体会啊!

“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失去亲人的痛,在没有失去前,都以为自己能够体会,但真正失去了,才知道什么叫失去了,漫漫无绝期的追忆与伤痛,在心底沉淀,伴随今生今世,不是不想忘,而是忘不了。走出电影院,突然之间觉得自己特别地幸福,有所爱的人与自己相依相伴,过着平常的生活。我想,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有同感,亲人永远是亲人,家,永远是疲惫时停泊的港湾和支持自己的生命之源!就像剧中母亲元妮常说的一句话:没了,才知道什么是真没了!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与亲人相依相傍的日日夜夜。

推荐第8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今天早上妈妈带着我去电影院看《唐山大地震》影片,她说这部片子很感人,让我们小学生也要体会一下灾区孩子们的感受。我便在家多带了几包纸巾,怕触景伤情。

到了电影院,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影片正好开演。地震预兆前,蜻蜓满天飞,密密麻麻。路上的行人连路都不能走,只能停留在路边。接着,突如其来的事件发生了,半夜,地面摇摇晃晃,路旁的电线柱子一个接一个横倒在路上。不一会儿,那些楼房的墙面出现了裂痕,真可怕。楼上的小女孩慌忙地叫着妈妈,小男孩还在睡觉,她的妈妈在楼下眼睁睁地看着楼房坍塌,撕心裂肺地叫着孩子的名字。此时,全场的观众泪流满面,我的泪水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震后,孩子的妈妈慌忙地挖废墟,两只手沾满了鲜血。小女孩和小男孩被压在水泥板下,她用那无力的小手拿起石头敲打着,而弟弟的手被水泥板压断了,不能动弹。解放军叔叔听到废墟里有声音,赶紧挖废墟,孩子的妈妈也拼命地挖,一块水泥板同时压着两个小朋友,解放军叔叔说,两个只能救一个。孩子的妈妈泪流满面,别无选择,只好选择弟弟。女孩听到妈妈说的话,眼角里流出了无助的泪水。我也被感动地泪流满面。奇迹发生了,女孩的生命力很顽强,她从废墟里站了起来,去找妈妈,可惜没找到,被解放军叔叔领到救助站去了。

最后她长大了,找到了家人,和家人团聚在一起。看了这部影片后让我感受到生命是多么地可贵,要珍惜每分每秒,不浪费时间,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推荐第9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今天早上妈妈带着我去电影院看《唐山大地震》影片,她说这部片子很感人,让我们小学生也要体会一下灾区孩子们的感受。我便在家多带了几包纸巾,怕触景伤情。

到了电影院,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影片正好开演。地震预兆前,蜻蜓满天飞,密密麻麻。路上的行人连路都不能走,只能停留在路边。接着,突如其来的事件发生了,半夜,地面摇摇晃晃,路旁的电线柱子一个接一个横倒在路上。不一会儿,那些楼房的墙面出现了裂痕,真可怕。楼上的小女孩慌忙地叫着妈妈,小男孩还在睡觉,她的妈妈在楼下眼睁睁地看着楼房坍塌,撕心裂肺地叫着孩子的名字。此时,全场的观众泪流满面,我的泪水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震后,孩子的妈妈慌忙地挖废墟,两只手沾满了鲜血。小女孩和小男孩被压在水泥板下,她用那无力的小手拿起石头敲打着,而弟弟的手被水泥板压断了,不能动弹。解放军叔叔听到废墟里有声音,赶紧挖废墟,孩子的妈妈也拼命地挖,一块水泥板同时压着两个小朋友,解放军叔叔说,两个只能救一个。孩子的妈妈泪流满面,别无选择,只好选择弟弟。女孩听到妈妈说的话,眼角里流出了无助的泪水。我也被感动地泪流满面。奇迹发生了,女孩的生命力很顽强,她从废墟里站了起来,去找妈妈,可惜没找到,被解放军叔叔领到救助站去了。

最后她长大了,找到了家人,和家人团聚在一起。看了这部影片后让我感受到生命是多么地可贵,要珍惜每分每秒,不浪费时间,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推荐第10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前几天,我与妈妈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

当我看到大地在颤抖,用摧枯拉朽之力横断一切的时候,当地平线发出可怕的紫色光芒,天塌地陷的时候,我的手在跟着颤抖,我的心在跟着颤抖。

当一个女人,看着自己的最爱的人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当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一双儿女被压在水泥板下束手无策,当一个母亲听救援师傅说只能在自己一双儿女中选择留下一个的时候。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往下流。那时,方登的母亲也是迫不得已的才选择了救弟弟,那是因为要传宗接代。手心手背都是肉,儿子和闺女同样是母亲的心头肉,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抛弃任何一个的,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去谅解他而不是像电影中的方登一样一昧的去责怪母亲,而是因该体谅一下母亲。弟弟虽然被救活了,却失去了一条胳膊。救完儿子后,幸运之神降临在她的女儿的身旁。她的女儿竟然活了过来,被一位好心人给救了。直至三十二年后,他们相遇了姐姐在国外看新闻时,看到了中国汶川大地震,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身处异乡的姐弟都奔赴灾区参加救援工作,只因为他们都是唐山人,经历了大地震

的唐山人!学过医的姐姐加入医疗队,在一个被半掩埋在废墟间的小女孩身边,她手举输液瓶,蓬头垢面,却如雕像般纹丝不动,因为眼前的画面正如她当年的亲身经历一般,32年前一块石板压住姐弟俩,她的母亲面对的选择是救哪个的,如今这位母亲对着她奄奄一息的女儿需要选择保住腿还是保住命,当这位母亲痛苦地喊着锯腿时,方登感受到自己的内心正遭受强烈的震撼!多年来对母亲的恨在心里开始融化了,亦为母亲的她开始重新去解读并重新体会妈妈当年的抉择。。。。。。

学班院附小五年六班侯依彤

第11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去年得知冯小刚新拍的电影名字叫“唐山大地震”,当时觉得很不解,一直以喜剧擅长的冯导,怎么选了个这么难过的题材。

去公司看完大地震后,同事与我谈起观后感,据说许多人都哭得眼睛跟水蜜桃似的。何等情节,怎样的处理,会让这位山东汉子都感动至此,怀着这份好奇,我看完了冯小刚导演的这部2010年暑期大作“唐山大地震”

这部电影故事很简单,记录了一家4口在地震前后的经历。父亲为救母亲葬身在倒塌的楼下,母亲为救砸在同一块楼板下的一对儿女作出人生最艰难的选择。“救弟弟”这三个字,让母亲忍受了32年的痛苦与折磨。也让压在楼板下的小女孩为此怨恨了自己的母亲32年。本以为已经死了的小女孩奇迹般的生还,并被好心人收养,然而已经记事的她,无法释怀母亲的做法,32年不回唐山认亲。

2008年5.12汶川地震,震惊寰宇,在国外定居的姐姐听说祖国有难,只身前往做志愿者参加救援,身为企业老总的弟弟也带领员工参加了唐山救援队,在救援现场,姐弟相认,已经身为人母的小女孩看到一位地震中的母亲,不忍看到救援人员再次受伤,而忍痛锯断女儿双腿的一幕,终于理解了自己的母亲。

全剧的高潮,在结尾片段,母亲得知女儿死而复生,内心的激动与感情的纠葛都被扮演母亲的徐帆演绎的出神入化,包饺子的双手,低垂的头和不敢正视女儿的眼神。最后,母亲对当年自己的决定给自己的亲生女儿下跪认错,此时的我再也无法控制早已湿润的眼睛,泪水夺眶而出,

去年初为人父的我,虽然自认为一直比较孝顺,但直到自己做了父亲才深知养儿方知父母恩的深刻含义。我想,每一位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子女,都会把无私的爱给予自己的孩子。哪位母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失去宝贵的生命,也许父母做的决定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也许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无数次和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父母争吵时,会怀疑自己是否是他们亲生的!甚至在青春期的叛逆阶段,想过离家出走,想过断绝父子(女)关系。但是,不论我们如何不理解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最后都会宽容和原谅我们。

大家都希望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那请我们想一想,我们对待自己的父母是否公平。我们小时,每年生日和过节,都希望收到父母买的生日礼物和新衣服,现在我们自己挣钱了,父母过生日和过节时,我们想过给他们买礼物么?

父母总会把好吃的留到孩子回家的时候吃,当我们在外面海吃大喝的时候,想过给家里的母亲带点回去么?

我们有病时,父母请假抱着我们去医院跑上跑下,回到家,喂饭喂药。当父母终于被病痛折磨,病倒于床榻时,我们是否会像当年他们照顾我们一样去照顾好他们。还是为了全勤的奖金和业绩,把受病魔折磨的母亲独自留在家中。

你是否会因儿时的一件小事而记恨自己的父母至今呢?父母已经忘记了你成长过程中所有的过错,在他们的眼中,你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他们的希望,但是不要因此而觉得自己了不起,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你!

感谢我的父母,赐予我生命,抚育我长大!

感谢冯小刚导演,不论是哭是笑,你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在简单中诉说人生的真谛!

科研中心:刘春

第12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一个美丽而繁华的城市,又名凤凰城,却因为一场无情的大地震毁了。地震前兆,空中满是蜻蜓,鱼儿跳出了水缸,仿佛一场大雨将要来临。方大强和妻子元妮,龙凤胎儿女方达和方登,他们不算富有,但一家人快快乐乐的生活着,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方大强因为工作,常常在外,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晚上,方大强和元妮在工地上,不想。天一紫,大地摇晃起来,不好!为救家里熟睡的两个孩子,方大强牺牲了!方登方达虽然被救出来了,但一块楼板压在两边,但因为力气不支,只能救一个。救了方登,就要放弃方达;救了方达就要牺牲方登。元妮含泪选择了年幼的弟弟,当清醒的小方登听到母亲的抉择,开始恨她。震后,元妮独自抚养着方达,坚强地活了下去。而庆幸被救出的方登也被一对解放军夫妇领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姐弟两碰巧在救灾现场相遇了,一家人又团聚了!

从电影大概看来,并不是很让人感动,而恰恰是一些不惹人注意的细节,让人感概万分。老天爷,你王八蛋!这一句看似不文明的话语却包含了母亲太多太多对丈夫,对孩子的爱,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对死去丈夫的想。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一句形于母亲倾诉的话语,写出了元妮对丈夫和方登的想念。当方登被解放军领养后,上学报名时,两位解放军说她叫王帆,方登说她叫王登,这说明方登想家,还没忘记元妮。当方登回家后,因为元妮以为方登死了,在家里还挂了方登的照片,因为32年前方登说要吃西红柿,所有,桌上还有一盘洗干净的西红柿。因为方达长大后有了钱,让元妮搬家,元妮不搬,怕方大强和方登找不到家。在给方登建的墓里,放了许多书,方达说,每年开学,母亲都会多买一份书给方登。

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一家团聚了。从四口变两口,方达读书后又两口变一口,一口再变七口(方达媳妇,方达孩子,方登丈夫,方登孩子)。

23秒,地震那短暂的23秒,让人惊心动魄;32年,漫长的32年,都是母亲一个人在悔恨中度过的。

亲人终究是亲人,是一辈子也不能改变的。看完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活着真好!

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双槐树小学四年级:郑嘉庆

第13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寒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不仅是对往事的追忆,更表达了在灾难面前亲情的伟大,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电影首先展示了这样一幅场景:1976年7月28日,群蜻蜓飞过,蓝光压城,23秒的地震,建筑物坍塌,人奔逃、遭重压。在墙倒屋塌的呼号声中,人真的如草芥般无奈,像被猎杀的猎物一样,一个个倒下。看到孩子被困在石板下,无助地喊着妈妈,我的眼泪都流下来了。

电影中,男主人公推开了他的妻子,自己冲到前头救孩子,可惜被倒塌的楼砸死了。石板的两头,是两个孩子,“只能撬一头,救一个,一个是女儿,一个是儿子,你救哪个?”“哪个都得救啊!”母亲哭着说。“不行,再不决定就都没了!”这个叫决定吗?这叫挖心挖肝啊。“救弟弟”。听到这三个字,埋在废墟下的女儿哭了,恨、委屈、绝望,但偏偏没死,于是再也不想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己的妈妈。

妈妈带着缺了一只胳膊的儿子重新开始生活,懂事的儿子离开了学校一样成才。女儿被一对军人夫妇领养,决口不提以前的事情。儿子劝母亲再嫁,母亲绝不再嫁,她对她儿子说:谁能拿命来对我好?其实在这点上,她并不苦,一些人没有在身边,在心里活着足已,比一些人还活着,但在自己心里跟个死人无异的强。“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句话跟随了女主人公元妮32年,心灵的创伤用什么都无法修补啊。

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骗人。这个当初地震之前给儿子吃而没分给女儿的西红柿,整整压了母亲32年。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再次流下眼泪。

最后,女儿终于宽恕了妈妈,一叠连声的对不起背后,是两个人苦命的人32年的苦痛煎熬。那母亲对女儿的一跪、那迟到了32年的西红柿、那墓碑前的**字样的书包、那每年都和弟弟一样的课本„„母爱的伟大,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

电影结束了,不光我们全家,全场的人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入场时还是欢声笑语,出场时却是一片沉默。真情、大爱、人性、亲情、无不透视着母爱的伟大,这就是电影告诉我的。

指导教师:刘余王祥增

山东省沂源县悦庄镇青龙山完小四年级:刘怿颉

第14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1976年7月28日凌晨突如其来的唐山大地震,在国人的心里留下了一条深深的伤疤。而《唐山大地震》将地震再次以影片的形式重现在人们面前。

《唐山大地震》开篇就以一段惨烈的灾难场面直接把我从现实生活引进电影里。特别那地震前夕成群急速飞行的蜻蜓,确实十分震撼。对于从未经历过地震的我来说,这持续十分钟的天崩地裂,把我的感情积聚到一个高度,让我真真切切的领会到那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悲痛。而我的情感就在随后的2个小时里慢慢释放。

我印象最深刻的泪点之一就是女儿方登和儿子方达被压在同一块楼板下,救援人员用撬杠撬楼板,但只能保一个活命,母亲在泪水中选择了救儿子。女儿听到后,紧闭泪眼在无奈中等待死亡。我明白母亲在那种情况下是很难抉择的,可是最终“救弟弟”三个字却让我深深体会到旧社会重男轻女的风气。不过母亲在后来的32年,一直都无法摆脱内心的阴影,充满对女儿王登的愧疚,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淡化了我对母亲的不满。

影片里另一位重要人物我认为是王登养父,他对于养女王登的关心和爱以及理解包容是影响王登最终对母亲态度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军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就是家庭和儿女,其中最让人感动的一幕就是离家的王登带着自己的女儿回到家,王登的养父大声宣泄几年来对女儿日夜的担心和思念,最终看到熟睡的外孙女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用精湛的演技让影片一直紧扣着爱的主题,使亲情的伟大展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对很多细节处理得很好。我还记得这样一个情节,地震前母亲让姐弟吃西红柿,发现仅剩下一个时,母亲说:“这个给弟弟吃,妈明天再给你买”。这个明天一等就是32年,方登走进母亲房间时,桌上放了一盆西红柿,方登拿起了一个泪花闪烁,母亲静静地走过来说:“登,妈没有骗你,柿子都洗干净了,你吃吧!登,妈对不起你,妈给你赎罪,妈给你跪下了。。。。”这是感情戏的戏核,好多人在这一段都哭了。

显然,对于经历过那次地震的人们来说,《唐山大地震》的确是一枚催泪弹,触碰了人们内心埋藏已久的回忆,对地震的恐惧,对失去的亲人的缅怀。而对于没经历那些生死离别的人们来说,爱显然成为了更大的主题。并且,影片后续情节把2008年的汶川地震也拉进来,影片的主题变得分散,而唐山大地震更加让人觉得只是一个背景。

影片美中不足之处还有影片里面的广告气息太浓了。KAPPA,中国人寿,剑南春,宝马,LV等等,我个人觉得,影片怎么说也是存在商业性,里面融入了广告,我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过于明显,则会让人觉得很反感。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好的催泪电影,冯导是最能抓得住观众眼睛和摸得清内心什么地方最脆弱的导演,他的情感表达其实并不是让人痛哭流涕的那种,他的表达方式有一种“憋”的感觉,这种感觉恰恰让观众进入到电影里的角色。但是如果要称之为一部伟大的片子,就还算不上,至少作为观众的我,很期待的去看这部片子,现在记忆还只是停留在汶川地震上,对唐山大地震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

我期待能有一部伟大的片子,再次触动我的内心。

第15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震与不震

——评电影《唐山大地震》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教化中成长,而我们短暂的生命旅途,是接受不同文化洗礼与熏陶的过程。当然,接受文化的途径是多样的,电影,则是我们获得知识、智慧和生命快慰感的途径之一。然而,对电影,懂得它的本体,了解它的语言,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愉悦。也许我并没有办法更加专业的去鉴赏一部影片,但我还是非常想要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对一部电影的感悟。《唐山大地震》是近几年来最震撼我的一部影片,很多次的反复观看与体悟,而每一次都能有着强烈的感受。

《唐山大地震》改编自《余震》这部小说,而影片并没有同小说取一样的题目,其实我认为,“唐山大地震”并不仅仅只是几十秒的灾难,更是震后几十年来一个城市、一段人生、一个心灵以及一种情感的重建。这才是完整的唐山大地震,是长久的撼动着我们的唐山大地震。电影的片名紧扣其内容与主题,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

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与他们的一对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住在狭小简陋的房子里,但这丝毫不影响一家子的温馨与和睦。方大强这次出车回来,给娘仨带来了普通人家难得一见的电风扇,此时一家人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可是谁都不会想到,几个小时以后,一家人的幸福竟会被那样惨烈的撕碎。凌晨3时42分54秒,唐山大地震,为救孩子,丈夫方大强死了。方登方达被同一块水泥板压在不同的两头,只能救一个,决定权交给母亲,然而一个年轻的母亲在这样的绝境下无奈的发出“救弟弟”的声音。两个神志清醒的孩子清晰的听到了母亲的宣判,命运让她成为了最残忍的人。夹裹着灰泥的大雨倾盆洒落,黑色的天幕下哀鸿遍野。这个充满了爱和悲剧的决定改变了家庭的命运,并且让幸存者陷入了32年的情感困境,构成了爱和恨的纠结。震后,李元妮独自抚养着儿子坚强的生活,而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另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23秒的天崩地裂,让母女姐弟天各一方,直到32年后的汶川地震,他们的生命轨迹才重新有了交点。他们最终的相认,应该会是他们彼此之间最终的释怀。

然而关于电影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物,母亲李元妮,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三个人,两个世界,他们怀着不同的痛苦和感受过着生活。

李元妮因为丈夫在地震的关键时刻拉了她一把,成为了此次灾难中那个的“幸运者”,但她却失去了恩爱的丈夫,并因为她的选择而失去了可爱懂事的女儿,被救起的儿子还少了一条胳膊。“就我一个人没事,对不起„„”李元妮反复地对她的婆婆大姑姐说着,我们能看得出她内心的那种愧疚和绝望,深深地感触到:死者容易、生者更加艰难呀!震后的这32年,她每年都要为丈夫和女儿烧纸,每次都要告诉丈夫和女儿新家的地址,一遍又一遍。她拒绝了对她有好感的男士的追求,放弃了重新拥有幸福生活的机会,孤独的生活着。她也执拗的拒绝了儿子让她住进高楼大厦,改善生活条件提议,一直住在那她认为丈夫和女儿已经熟悉了的平房小屋,等待着亲人的归来。她带着对已逝亲人的感激和愧疚,守着心里的那堆废墟在生活,最常说一句话就是:“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而地震中女儿方登,她恨母亲选择了弟弟而放弃了她,于是在她大难时奇迹重生后,她远离了母亲,再也没了声息,她借这种方式表达着她心中的不满,也以这种形式报复着母亲。其与养父母之间也存在着隔阂,对他们还比较冷漠,其实这都根源于自己的“被放弃”、“被伤害”。读书期间她意外怀孕,她坚决的拒绝了不愿承担责任的男友让其做人工流产的要求,宁愿放弃自己大好的前程也要留下这个孩子,就是因为她是“地震孤儿”,尝过那“被放弃”的滋味。童年的阴影使得女儿一直不愿意原谅母亲,直到汶川大地震,女儿在参与救灾时目睹了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无奈选择,并且也知道了母亲这些年一直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后,才开始了她的心灵救赎之旅。

相比之下,弟弟方达就幸运了许多,地震时母亲给了他生存的机会,他一直说对他的媳妇说,母亲给了他三次生命:第一次是出生时;第二次是小时候的一场大病,母亲的坚持使他逃离了鬼门关;第三次就是唐山大地震时,母亲放弃了姐姐而选择了他。他很感激母亲,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孝敬着母亲。为母亲买房想让她生活的好些,把自己刚满月的儿子留给母亲害怕她孤独„„对于过去的灾难,他不能也不敢忘记,但那时他毕竟还只是个孩子,他要长大,生活必须还得继续。地震没有把他摧毁反而使他更加努力自强,最后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整部影片,语言朴实无华,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没有一句多余的赘述,简短却震撼力十足。整部电影,情节突出重点,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精炼并节奏感十足。影片的确十分煽情,但情煽得很隐忍,点到即止。比如,李元妮拒绝其他男人对她的示好时,只说了两句“不可能”,简单,却表现出了她内心的无比坚定。影片把姐弟相认的场面完全剔除,直接切到回家认母,这也很好的控制住了情感,让所有的点都聚到一块儿,最后迎来高潮。影片把姐姐方登怀孕后的命运,以及弟弟方达的成长经历简单的一笔带过,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母女如何相认,如何走出心结宽恕彼此上。如此,“地震”就成为了一种背景,“唐山”便成为了一个形容词。逃不过劫难,却必然重生。

而影片中极多的细节,正是带给我极大震颤的根源。一个个细节,让我看到了32年亲情的重新构建与心灵的重塑;让我感受到了在自然面前,灾难面前,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渺小与无力;让我看到了关于生死的抉择中,我们会有的不知所措与无可奈何;让我明白了命运里我们那些不得不的牺牲。

地震后,元妮站在废墟上神经质的叫喊着“两个都得救啊,两个都得救啊,两个都救吧,求你们了,下辈子我给你们当牛做马。”在人们再三催促下他安静了一会,然后轻轻说“救弟弟”,然后又轻声重复了一遍“救弟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点都不想要责怪她的选择,只是因为那样的境地,任何一种选择都是那么的无望。而这个选择却让我深刻的明白,她没有不爱,只是没有办法。

当元妮被儿子问到为什么不再找一个伴儿时,她说:“有哪个男的能用命对我好啊!要不是你爸拉我,进去的就是我,死的就是我!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她用一辈子的坚持来诠释对爱的坚贞,向所有人证明她活下来的意义。她是极度痛苦的,也许当所有人都理解了她当初的选择时,她也没办法原谅自己。她一个人承受了所有的失去,真正的没了。 春节将到,方登带着生下的女儿回来看养父,养父平静的问道“这些年不想回来?来封信来个电话总可以吧?”方登说“我怕您担心。”“怕我担心,”突然拍着沙发像个孩子一样的埋怨道“我天天担心!你去哪儿啦!”眼泪夺眶而出。我们总以为远离就可以避开一切,殊不知,我们从来就不是独立生存的个体,那些爱我们的人从来就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减少他们对我们的惦念,不管走去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们终究无法舍弃他们,他们对我们的爱,永远都会死死的存在于那里。

然而当老战友叫养父去吃年夜饭时,养父幸福而略带炫耀的说:“老马,去不了,去不了,今年我女儿带着我外孙女来看我了,我们正在吃饭呢,不能去了,我这边也是一大家子„„”听到这句话,没有感觉到一丝的矛盾,是的,三个人,就是一大家子。原来,富有从来都是以爱来计算。三个人又怎样,依然是满满的幸福与满足,只会比别人多,绝不会比别人少。

当方登回家与母亲相认时,轻轻推开的大门,母亲在小屋里包饺子,当方达对母亲喊道“我姐回来了”的时候,没有激动的相拥和过于兴奋的表现,元妮平静的说“进屋吧。”方登进屋后看到了遗像前,水盆里的西红柿,这时母亲说道“西红柿都给你洗好了,妈没有骗你。”这迟来的番茄不仅仅是当年的那个口头承诺,更是母亲32年来的悔恨与愧疚。然而看着泪眼朦胧却一字未发的女儿,元妮跪了下来,迟缓地说道“我给你道个歉吧。 你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啊,登儿。妈对不起 „„但你„„咋就不给我个信呢„„ 我还以„„为你在你爸„„那儿,你„„咋„„不说呢。”如此真实的情感被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我不争气的眼泪只得再一次涌出。母女的相拥,情感得以重建,那些被伤害过的、被重创过的成为阴霾了的阴影随之抹去。

然而影片最后那缓缓出现的罹难者纪念墙记录着当年那场毁灭性的灾难,死者已安息,生者要更坚强,因为他们是承载着无数已逝者的生命和梦想在生活。对于这场地震,震了的,是房屋、是瓦片、甚至也有心灵与亲情。但依然存在着不曾被震动的东西,然而,不震的,是对生命的渴求,对坚持的演绎,对大爱的紧握。冯小刚导演用《唐山大地震》把一场天灾,变成了一道命题。有多恨,就有多爱;有多坚持,就有多痛苦。但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亲人永远是亲人。爱,才是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第16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中文系07501班

胡祯

10g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被拒绝搬上银幕一年之久的《唐山大地震》终于在今年7月23日上映,实际早就想看了,但是一直迟迟未去,直到暑假休息才带着一种特别复杂难以说明的心情去看,朋友们都说:“你一定要准备好纸巾啊!”所以,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第一次走进了播放着《唐山大地震》的影院。之后又在电影院看了两遍,在家中、学校看了很多遍。实际上说这么多我只想说一个问题,文学和现实社会的关系:

一、大家都知道《唐山大地震》的导演是冯小刚,为什么这样有影响力的导演会在发生汶川大地震之后拍出这样的影片?

我想他只是想讲述或者记住这个时候,因为它反应着一些现实性的问题及其意义。他讲述了亲情的伟大,亲情的矛盾,亲情的忏悔„„同时他想让所有的人记住这是历史的一部分,无论它是好是坏,他只是用自己的力量去记录着这些。他要人知道在面对灾难时候中国人的团结、勇敢及血汗。这是一个任何国家、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无法摧毁掉的一个民族。

二、众所周知在影片即将批准上映的时候却又发生了玉树地震,这时候它被停滞了。只因为接连的灾难,国家怕再加上这部影片会让国人人心惶惶,所以,它被无奈的“判刑”,这怎么能不让人想到社会、政治对文学的影响力有多么的大。

三、如果看过原著的人会发现电影实际与原著有一些的出入,它并非出入在这件事件上,而是人的情感、伦理道德方面。剧中方登后来的军人父亲是那么的正直,那么的爱方登,每一处无不显露出深深的父爱。那是一种非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关爱。而书中方登后来的父亲却是那样的坏,方登完全生活在一个人间地狱般的家庭当中,那里没有剧中深深的父爱,遭受到的是无休止的侵扰。有人说冯小刚他尊重原著,我并不认为,因为,本身他拍这部影片的目的就是在于记录这样一个大的事件,而那一连串的人物及事情就是为了更好的让人们体会人间真爱,他毕竟是在用另外一种文学样式去表现事情的本身,如果他按原著本身去拍摄,那不就是重复着、单一着吗?那不就成为一件复制品了吗?现在拍成这样的影片我个人认为还是很不错的,他即符合事件的本身,同时又进行了突破,让爱充满与整部作品。最后才有了徐帆一辈子坚守的爱情,亲情,方登方达的相聚„„

四、如果冯小刚按原著将其搬上银幕,我想不免又要引起一场伦理道德的争论,不免失去了其历史事件记录的意义,而可能会把重点、论点转向另一个方向。所以说影视文学直观的去展示给观众一些东西是和文字文学本身是不一样的,它想表达的东西方式方法可能会更受一些约束。

五、我还深深的记着在第二次观看影片时在方大强死后,徐帆得知自己的孩子还活着,却被一块石板压住了两头。此时救援人员发现石头无法抬起,两个只能救一个,母亲坚定说:“两个都得救!”可救援人员没有办法,最后母亲只能心痛的说:“救弟弟!”不知前面的一个听起来还很小的小女孩为什么会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说:“妈妈你会不要我的对吗?”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突然这样也许她也有个弟弟,也许这个听起来和方登年龄差不多大的小女孩是想到了什么,但是却真的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存在着的问题,我不知道我认为它是重男轻女的一种表现对吗?我也不知道这是否是冯小刚导演所想反应的一个问题,我只知道这次看完电影之后回家也同样幼稚的问了妈妈这样的问题:”妈妈,如果地震了我和妹妹同时压在石板下只能救一个人你会救谁?”妈妈说:“肯定两个都救。”我很坚定的又问了一次她:“只能救一个人,你到底救谁。”这时候妈妈沉默了她不再看我。晚上听见她和爸爸说这件事情。我突然觉得我好傻,好幼稚,明明答案自己很清楚却还很希望听见他们说是我。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是多么的幼稚啊。尽然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客观性的又看了很多次之后我豁达了,因为我明白了妈妈、爸爸实际是爱我的,他们心里的矛盾我略微也体会到了。实际冯小刚导演他并非是再说重男轻女的问题,而是亲情之间割不断的血与爱。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很感性的去看这部影片,我只记得自己是从震撼到惊心胆颤再到泪流满面„„后来略微客观的看了很多遍,我认为它是成功的一部影片,有人说它有很多不足和遗憾,但是哪一部作品没有瑕疵,世界上没有那么完美的东西,我们只能说好和更好,因为作者在努力,他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成就便是他做的很好的证明。反正,至少我没有什么失望。

第17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即便普通观众在急于抹泪时会对故事结构放松标准,仍有人注意到《大地震》让细碎的煽情和主人公的命运激起共鸣之间发生脱节的细节,这些让人不甚满意,或者说不能理解的处理出现在主人公震后余生的32年里,也就是影片的后2/3段落。

如冯小刚导演所说,《唐山大地震》“要让观众感受到地震亲历者内心的创伤”,原著小说《余震》书名影射的也是这种内心的震荡。只是书里集中表现的受创者从女儿变成母亲、女儿、儿子,及其相关的若干人等。一家人因为大地震散落天涯后,故事也演变出两条叙事线。

从呈现创伤来说,徐帆扮演的母亲是最直接明了的,郝建认为这是因为角色伤痛根源从影片最初便出现并贯彻始终,也最容易为人理解;徐帆戏份吃重,也有更多空间与对白使心灵创伤对她正常生活的干预一一具体化,而结尾她跪在女儿面前一场催泪大戏,观影团成员也表示设计合情合理。

与母亲的痛苦相比,儿子和女儿的遭遇则只有各种片段式的事件通过大跨度的时间为线索、松散地组合而被观影团成员指节奏过于缓慢、流于细碎,尤其是张静初饰演的女儿方登,从怨恨到心灵得以释放的过程缺乏有足够说服力的标志性事件作为心态转变的佐证;原著中方登因为被养父性侵犯而受到了二次伤害,她对父母生怨、继而离家出走也在情理之内,但来到扭转了价值取向的电影里,养父成了“恩人”以及“亲人”解放军中的一员,这个完全正面的形象反而使方登在电影里继续扭曲的性格和任性的行为难以赢得同情,唯一能说得通的纠结之处,只有当年亲耳听到母亲放弃自己留下的阴影,但观影团成员认为利用汶川大地震作为她情绪宣泄口的设计过分刻意,一位成员评价道“刘莉莉演的汶川母亲很让人感动,但张静初的心灵转变快得太突兀了。”张小北认为影片后半段节奏失衡、人物感情传达不到位的缺陷并不归咎于编剧:“以苏小卫的能力不可能出现这种失误。据我所知粗剪版有2小时30分钟,剪成现在的长度,原来的节奏和结构都会变样。”

如果说影片的主题是“灾后的心灵重建”,除了方登有明确的重建过程-尽管稍显粗糙,方达和母亲并未表现出重建的必要或可能,母女团聚应是母亲心灵重建的开始,影片却迅速以此作为终结;即便冯小刚曾说过自己“不负责心灵重建”,纯粹地呈现精神上的苦难,观影团成员表示方达莫名发财和方登的莫名叛逆都和这一主题距离太远。再进一步说,这个被灾难分离、又因灾难重聚的苦情家庭背后反映的是什么,影片只提供了结局,没有可供深究的答案,被问及影片除了煽情之外还有什么更多有价值的东西留下,肯定《大地震》商业操作手段和拍摄动机的张小北却有些不客气地回答:“几乎没有!”

而对这个结局为何处理得如此仓促,我们权且相信冯小刚在接受杂志采访时的说法吧:“从文艺批评的角度来说,一个困境被这么轻易地解决,作品会流于浮浅,但是他们承受的苦难太大了,我还是期待他们从困境里走出来,希望大家看完了会哭,但是哭完了,走出电影院的时候,还是对生活抱有一些希望,还是有一点温暖的感觉。”

《唐山大地震》徐帆陈道明演技撑起戏 陈道明饰演的军人慈父颇让人动容。

因为影片获得唐山市政府高达6800万的投资,也得到杭州市政府的鼎力协助,影评人们对《唐山大地震》浓浓的主旋律味道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也并不反感。张小北评价道:“某种程度上,它是一部政府定制电影”,但“从商业角度来看,拍成这样已经不容易。横向比较同期或同类国产电影也是相当不错”也有影评人认为,冯小刚一向注重好莱坞式商业电影的操作手段,但拍出来的东西依然是中国的,即使拍《唐山大地震》这样的主旋律也是目前拍的最好看,“同样是灾难题材,要比《超强台风》好太多了。”

刨除人物情感过渡处理上的部分缺陷,影片的演员阵容发挥值得鼓掌,尤其以徐帆和陈道明两位老戏骨最亮眼。角色背负着最大的创伤,徐帆堪称全片的泪腺发动机,而在海报上只算是“特别演出”的陈道明着实演得特别,影片把原著里这个角色并不纯洁的内心改写成把养女视为己出的慈父情怀,他对演绎宁静中突然爆发的技巧显然最为纯熟,无论是寻女未果的愤怒、还是盼到女儿回归而老泪纵横,跟他搭戏最多的女二号张静初也不得不一再被抢戏。

影片另一个重量级配角就是只出现了五分钟左右的特效场面,尽管时间短暂,但眼看着整个城市如何瞬间瓦解成灰烬、人群如何在坍塌的房梁间惨叫逃生、被压死或受伤,对地震的惨况只曾耳闻的人也会在这短短的五分钟里陷入如临其境的恐惧。特效的精良水准也最为观影团成员推崇。只是,如冯小刚导演所说,如果抱着看灾难大场面热闹心态的观众,《唐山大地震》可能会让你们失望了:除了上述提及长达十分钟左右的地震现场,大部分场景表现的都是家长里短的平民生活,就算放在IMAX巨幕上看,也不可能看出个《阿凡达》来。

第18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第一遍看为片中复杂而戏剧性的感情而哭泣,重看第二遍才仔细品味片中的一切是多么符合实际。从口音的变化到每一段心路的历程都深深的折射出时代的变化,折射出偌大的中国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阶段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阶段的巨大进步。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所以中国共产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义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所以我们可以在影片的一开始可以看到王登的亲生父母都是厂里的工人。职工的收入主要仍然来自按劳分配。人们的生活在逐渐的变好。“六分够吗?”“奶奶,要两个奶油冰棍。”还有爸爸买回来的电扇可以看出当时因为改革开放,人们买东西不在完全凭借各种票,开始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但是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还是相当明显的。同是一个时代,王登的养父母是解放军生活的条件就明显好的多。从房外的杂论和整洁的小区,房内狭小的空间到自己单独的房间无一不显示着两者明显的差别。 后来随着国家提出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可以清楚的感受到方达就是跟上这个浪潮的获益者之一。高中的学习不好,在毕业后即使复读估计大学也无望,他选择了出去闯荡。“我就是想试试自己到底行不行,要不然一辈子也别想知道啊。人山里的都闯到深圳去了,我连石家庄都没去过。”勇敢的决定带给他机会,要不然他一个残疾的人留在唐山未来是可见的凄惨,就像他妈说的“你连厂里最轻的活都干不了。”跟随着祖国的脚步,努力创业发展个体经济,到后来社会主义市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慢慢健全的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才有了他后来当上方总,能请妈在唐山最好的饭店吃饭给他妈买房子。不然一辈子都要受他妈的照顾,估计一事无成。唐山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倒塌的居民楼的位置盖上了大的百货大楼,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整洁干净而宽敞的沥青路,修建了庄重的纪念碑。 国家也同时非常注重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王登就是最好的例子一路顺利的考上大学。其实她的父母表现的跟充分。亲妈要把冰箱移到本来就小的可怜的自己的房间去,怕冰箱的噪声影响孩子的学习,一心想为方达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知道学习的重要同时出于深深的愧疚,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天堂能有好的未来,从小学到高中所有的课本都买两份,方达一份王登一份。养父母在高考前也是特别注意,为王登汤补,半夜起来安慰噩梦惊醒的她,带她去电影院放松心情。两边父母的行动可以看出,因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深入人心。后来的教育条件越来越好,对外也越来越开放,王登嫁到了加拿大,女儿从小受到好的教育,一口流利的英语。 国家的文化也越来越强大,人们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热爱。汶川地震王登第一时间赶到了前线参赴医疗队,方达也第一时间带着物资不畏艰险往震中走,不止他们一路上都是自愿者。特别是唐山救援队从第一天的20人到后来的40,越来越多的人赶赴过来。这正是大灾面前的众志成城。

从唐山到汶川,中国32年的变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19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守望废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唐山。无论这座凤凰城如今涅槃成怎样的繁华,人们的内心没能重建大厦。七六年大震,所有的建筑连同人心,轰然垮塌成一片废墟。废墟,是伤,更是守望。人,就宁愿住在内心的废墟里,舔着记忆的伤口不肯痊愈,而用余生去守望一个不死不息的梦魇。 在冯导的镜头里,这个梦魇关乎恨憎,关乎大爱,关乎自我救赎。

我一直回避那些直击灾难场面的镜头,总觉得从废墟里挖出的尸体在眼前一具具被抬走的镜头很残酷,而在一旁撕心裂肺的失声恸哭轻易让人动容。《唐山大地震》只有两个直击灾难的场景,一个唐山的,另一个汶川的。残垣断壁垒成的废墟里,一块水泥板压着双胞胎姐弟俩,一个在这头,一个在那头。而水泥板只能从一头撬起。老天让刚刚亲眼目睹丈夫被压死在自家楼底的母亲做抉择,二选一。“丈夫没了,要留根„„救弟弟„„”泣不成声的母亲必须立刻做出决定。其实选哪一头,都注定要负疚终生。一直坚守信念敲击着石块等待救援的姐姐,要被牺牲。水泥板从弟弟这一头被撬起,另一头,姐姐一直敲击着石块的小手戛然停在了半空,瞳孔在扩散„„那一刻,我是那么的不忍呵,她爸才刚给家里添了台电扇,她妈才答应明儿给她买西红柿„„她就这样带着遗憾,带着怨恨,闭上了双眼,眼角泪珠滑落„„我理解母亲,我更心疼那小女孩。这就是悲剧,这就是抉择人生,却不分戏里戏外。 入戏太深。心,痛得无法呼吸,为戏里剧情,为剧外人生。

家在一夜间没了,心也散得七零八落。母亲艰难地拉扯着弟弟过活,丈夫和女儿就供在厅里,每天上炷香。日复一日,各自的人生波澜不惊地重建起一份平静,只是心灵的巨创轻易无法自愈,各自的内心都固执地守望着那片废墟不肯搬迁。正如那研究生男友劝王登(姐姐)做人流时,她怨怨地说:“你„„你不懂什么是牺牲!”她噙泪的深深幽怨我懂。当年苍天垂怜死而复生,经历了生离死别的她深懂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她愿意豁出生命去保护生命。七六年大震时,她那被砸死的父亲就横在身边,血肉模糊。伤,如沟,她怎会狠心去结束肚里的小生命?也如弟弟,他在选择爱情时说:“我妈要是不喜欢,我们就得吹。”他的未婚妻小河不懂,“我是嫁你还是嫁你妈呀?”小河她不懂,一个从废墟里侥幸活存下来的人内心还潜藏着怎样的伤。伤,若壑,他怎会忍心再去伤一个曾经大死大悲的老人?还有母亲,随着儿子辗转于各大新楼盘,最后却都踽踽回到那一间老屋,点燃一炷香,慢慢地擦拭相框„„她说:“不搬了,这有你爸和你姐在呢。”——银发苍心,近乎固执的死守。这内心的创伤,如沟若壑,怎像当年的废墟可以轻易拔地重建?

其实,后面的淡化处理让我没深入揣度他们内心竟埋藏着如此深的怨恨、愧疚与救赎。小女孩没死,被一王姓军人夫妇收养。生活各有各的精彩,但终归于平淡,如水,潺潺流逝。 母亲的心是愧疚的,但时间总会抚平这一伤痕的吧。我是这么想的,导演故意设计的平淡如水、波澜不惊也误导了我的判断。母亲日渐皱褶的脸已经看不出当年的忧伤,只是一直凝重着。直到后面,姐姐与弟弟相认一并回家,来到厅前父亲的遗照前,拿起已经洗好的西红柿时,我的泪腺瞬间崩溃。“妈明儿再给你买西红柿。”——母亲三十二年前的这个诺言在脑海响起。本以为是死前的遗憾与一生的负疚,原来还是一直念叨着,每天都在供桌上换上新鲜的西红柿。那个迫不得已的抉择,舍弃了女儿,却背起沉重的枷锁,自己丢了钥匙,换用余生去自我救赎。三十二年后的团圆,却把所有的悲喜压抑得不动声色,“先进屋里去吧”,“这西红柿都洗好了的”。这话淡得其实有点冷。而紧接着,感情却像决堤似的喷涌而出——老母亲轰然跪地,失声地对着女儿念叨着“对不起”,老泪纵横。 三十二年的负疚还是要用老人羸弱的身躯去宣泄,那颤巍巍的一跪完成了一个耄耋老人的自我救赎,却碎了一个看戏痴人儿的心。

重写这一段话:唐山。无论这座凤凰城如今涅槃成怎样的繁华,人们的内心没能重建大厦。七六年大震,所有的建筑连同人心,轰然垮塌成一片废墟。废墟,是伤,更是守望。而人,就宁愿住在内心的废墟里,舔着记忆的伤口不肯痊愈,而用余生去守望一个不死不息的梦魇。仅以此段苍白的文字,告慰那些在三十五年前那场灾难中死去的魂灵。

《唐山大地震》影评

《唐山大地震》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在经历过76年唐山大级地震后一个遭到破坏的家庭在震后32年间所经历的悲欢离合。该片既是一部灾难片也是一部反映中国普通家庭的情感史。影片的情节人物主要有在灾难中为救亲人而丧命的卡车司机方大强和一位经历过悲欢离合后始终忠贞于死去丈夫的妻子李元妮,和姐弟俩方登、方达,震后相隔一方却血脉相连的坎坷成长历程。

影片中的一切人物所传递给观众的都是一个情字,情系着中华民族固有的一种质朴无华但警醒深刻的民族灵魂。从影片创造的艺术角度来分析该片人物,最先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故事中原本的小主人公方大强的女儿方登。这个自幼懂事懂情,知道照顾气人却稚气未脱的小女孩儿,在地震中和弟弟被同时压在了一块石板下奄奄一息时听到了母亲在废墟外面痛心的决定“救弟弟”一声时,便与这位也同样苦楚的母亲结下了怨恨之源。因此,错误的情结练就了一个悲愤痛感而坚强不屈的特殊性格。所以,在被收养后的方登眼中有着唐山人,中国人骨子里的勇气。这种勇气影响着她一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感以及爱情观。影片艺术性的通过她同男友(陆毅饰)关于“怀孕消息”时的对话,将一个从大灾难中走出的弱女子的坚强不屈的一面高度烘托出来,她坚定剩下孩子的观念与男友胆小怕事不敢承担责任的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影片关于人物人生艺术的另一突出表现,便是体现在了这个弟弟方达的身上。这个先前看似不争气,处处需要家人提醒照顾的男孩儿,在被母亲恨铁不成钢的打了个耳光之后,终于爆发了男子汉骨子里的顽强坚韧。他虽说独臂,却有着一种有些健全人也无法效仿的勇气。在他人生的旅途中,灾难留给他的缺陷并没有令他自暴自弃,而是更加的让他加倍努力的生活,并最终有了常人一样的幸福生活。在他的内心里有着经历过大风浪后的平静。在面临08年特大地震时,他有着超乎常人的镇定自若。他的行动灾区,为汶川地震奉献一份力量,是他个人感情的自然流露。在救灾期间与失散多年的姐姐久散重聚,也是姐弟两人虽异乡成长,却心血相连的感情结缘。

因此,人生正应了那句话:一切终点又重回到了启点。这促使了故事人物中母女的相聚,在墙头的挂像下面,母亲依旧准备了女儿当年想要却未曾得到的大红柿子。为了挽回亲人,为了挽回遗恨,为了挽回因大难而造成的母亲当时难以取舍的爱,当母亲见到女儿重回时,母亲悲痛而情不自禁的向女儿屈膝下跪了。故事到了这一幕,似乎所有的艺术渲染都凝固了。即便是有感情的人都能体会得到,那一种如鲠在喉的滋味,此时的抽涕声也变的茫然了。 我们转述回来,关于这部影片的艺术表现是当时真实背景下的我们普通人的一生。影片之所以名声大噪,是因为它引起了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共鸣。因此不论电影艺术的情节故事最终结果如何,我认为生活既是一部电影,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者非凡或者平庸但那都代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艺术人生!

第20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都说人类征服了自然,但当自然灾害来临,人类却是如此的渺小1976年7月28日那天晚上,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一场7.8级大地震。在短短的几秒内,一个平静的城市瞬间灰飞烟灭,成为一片废墟!我是河北省人,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但我更多相关范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都说人类征服了自然,但当自然灾害来临,人类却是如此的渺小1976年7月28日那天晚上,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一场7.8级大地震。在短短的几秒内,一个平静的城市瞬间灰飞烟灭,成为一片废墟!我是河北省人,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但我为受难者表示深深地哀悼!今天我有幸看到了由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再现了当年的惨烈灾难和感人故事。片中的父亲母亲,在地震来临时首先想到的是还在家里的两个孩子,父亲为救孩子冲进将要倒塌的房屋,然而不幸遇难。当两个孩子被发现压在同一块石板下,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对于一位母亲而言,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为此她承受了32年的痛苦和折磨。而女儿在一场大雨后奇迹般生还,并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因不能理解母亲,记恨母亲32年。后因在汶川地震救援时看到一位母亲为保其他人的安全,不惜锯断女儿的腿,她终于理解了母亲。亲人,永远是亲人,当回到久违的老家,看到相片下母亲为自己洗好的西红柿;看到母亲下跪道歉;看到母亲给自己买的书本和书包,她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留下悔恨的泪水。此时此刻,我已是泪流满面,为这伟大的母爱和无私的奉献!看完了《唐山大地震》,我们感动着。灾难过后,在救援人员还没到来时,幸存的人来不及为亲人们哀悼,毅然团结起来救援同胞;无数的英雄解放军同志们为了抓紧时间,顾不上吃饭睡觉,不分昼夜地寻找生存者。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虽然渺小,但是只要团结起来,就能够战胜一切挫折困难。虽然唐山损失惨重,但我们不同情唐山,相反,我们对唐山充满信心。如今,唐山没有让我们失望,在大家团结一致地努力下,唐山已从灾后重建中恢复,经济迅猛发展。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明争暗夺,私下里竞争激烈,团结已被人们遗忘,却不知这只能让自己和团队,退步,却步,而迟迟不能进步!就像有了创意、时间、行动,却没有团队。即使你一个人单打独奏,没有团队的合作和团结,齐心协力,是不会有所突破和进展的!愈是达成目标,愈要团结互助,相信胜利一定会到来!看完电影,我们感动,感谢,更要感恩!幸存的唐山人民感激抗震救灾时遇难的同胞,感激全国人民对他们伸出的援助之手。而我们,在快节奏地生活的同时,应该抽时间去看看我们的亲人,珍惜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感恩他们对我们的爱护和关怀,留住身边的幸福时刻。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