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观后感

公式与函数观后感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3-01-02 06:07:33 来源: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Excel函数公式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

\"),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 =COUNTIF(K2:K56,\"

说明: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如:=COUNTIF(C2:C351,\"男\") ——求C2到C351区域(共350人)男性人数;

9、优秀率: =SUM(K57:K60)/55*100

10、及格率: =SUM(K57:K62)/55*100

11、标准差: =STDEV(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人)的成绩波动情况(数值越小,说明该班学生间的成绩差异较小,反之,说明该班存在两极分化);

12、条件求和: =SUMIF(B2:B56,\"男\",K2:K56) ——假设B列存放学生的性别,K列存放学生的分数,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该班男生的成绩之和;

13、多条件求和:{=SUM(IF(C3:C322=\"男\",IF(G3:G322=1,1,0)))} ——假设C列(C3:C322区域)存放学生的性别,G列(G3:G322区域)存放学生所在班级代码(

1、

2、

3、

4、5),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一班的男生人数;这是一个数组函数,输完后要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产生“{……}”)。“{}”不能手工输入,只能用组合键产生。

14、根据出生日期自动计算周岁:=TRUNC((DAYS360(D3,NOW( )))/360,0) ———假设D列存放学生的出生日期,E列输入该函数后则产生该生的周岁。

15、在Word中三个小窍门: ①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波浪线。 ②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直线。

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双直线。

一、excel中当某一单元格符合特定条件,如何在另一单元格显示特定的颜色比如: A1〉1时,C1显示红色 0

1、单元击C1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条件1设为: 公式 =A1=1

2、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红色后点“确定”。 条件2设为:

公式 =AND(A1>0,A1

3、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绿色后点“确定”。 条件3设为: 公式 =A1“字体”->“颜色”,点击黄色后点“确定”。

4、三个条件设定好后,点“确定”即出。

二、EXCEL中如何控制每列数据的长度并避免重复录入

1、用数据有效性定义数据长度。用鼠标选定你要输入的数据范围,点\"数据\"->\"有效性\"->\"设置\",\"有效性条件\"设成\"允许\"\"文本长度\"\"等于\"\"5\"(具体条件可根据你的需要改变)。

还可以定义一些提示信息、出错警告信息和是否打开中文输入法等,定义好后点\"确定\"。

2、用条件格式避免重复。

选定A列,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成“公式=COUNTIF($A:$A,$A1)>1”,点\"格式\"->\"字体\"->\"颜色\",选定红色后点两次\"确定\"。

这样设定好后你输入数据如果长度不对会有提示,如果数据重复字体将会变成红色。

三、在EXCEL中如何把B列与A列不同之处标识出来?

(一)、如果是要求A、B两列的同一行数据相比较:

假定第一行为表头,单击A2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为: “单元格数值” “不等于”=B2

点“格式”->“字体”->“颜色”,选中红色,点两次“确定”。 用格式刷将A2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向下复制。 B列可参照此方法设置。

(二)、如果是A列与B列整体比较(即相同数据不在同一行):

假定第一行为表头,单击A2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为: “公式”=COUNTIF($B:$B,$A2)=0 点“格式”->“字体”->“颜色”,选中红色,点两次“确定”。 用格式刷将A2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向下复制。 B列可参照此方法设置。

按以上方法设置后,AB列均有的数据不着色,A列有B列无或者B列有A列无的数据标记为红色字体。

四、EXCEL中怎样批量地处理按行排序

假定有大量的数据(数值),需要将每一行按从大到小排序,如何操作?

由于按行排序与按列排序都是只能有一个主关键字,主关键字相同时才能按次关键字排序。所以,这一问题不能用排序来解决。解决方法如下:

1、假定你的数据在A至E列,请在F1单元格输入公式:

=LARGE($A1:$E1,COLUMN(A1)) 用填充柄将公式向右向下复制到相应范围。

你原有数据将按行从大到小排序出现在F至J列。如有需要可用“选择性粘贴/数值”复制到其他地方。

注:第1步的公式可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数据范围)作相应的修改。如果要从小到大排序,公式改为:=SMALL($A1:$E1,COLUMN(A1))

五、巧用函数组合进行多条件的计数统计 例:第一行为表头,A列是“姓名”,B列是“班级”,C列是“语文成绩”,D列是“录取结果”,现在要统计“班级”为“二”,“语文成绩”大于等于104,“录取结果”为“重本”的人数。统计结果存放在本工作表的其他列。 公式如下:

=SUM(IF((B2:B9999=\"二\")*(C2:C9999>=104)*(D2:D9999=\"重本\"),1,0)) 输入完公式后按Ctrl+Shift+Enter键,让它自动加上数组公式符号\"{}\"。

六、如何判断单元格里是否包含指定文本?

假定对A1单元格进行判断有无\"指定文本\",以下任一公式均可: =IF(COUNTIF(A1,\"*\"&\"指定文本\"&\"*\")=1,\"有\",\"无\") =IF(ISERROR(FIND(\"指定文本\",A1,1)),\"无\",\"有\") 求某一区域内不重复的数据个数

例如求A1:A100范围内不重复数据的个数,某个数重复多次出现只算一个。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利用数组公式:

=SUM(1/COUNTIF(A1:A100,A1:A100)) 输入完公式后按Ctrl+Shift+Enter键,让它自动加上数组公式符号\"{}\"。 二是利用乘积求和函数:

=SUMPRODUCT(1/COUNTIF(A1:A100,A1:A100))

七、一个工作薄中有许多工作表如何快速整理出一个目录工作表

1、用宏3.0取出各工作表的名称,方法:

Ctrl+F3出现自定义名称对话框,取名为X,在“引用位置”框中输入: =MID(GET.WORKBOOK(1),FIND(\"]\",GET.WORKBOOK(1))+1,100) 确定

2、用HYPERLINK函数批量插入连接,方法:

在目录工作表(一般为第一个sheet)的A2单元格输入公式: =HYPERLINK(\"#\'\"&INDEX(X,ROW())&\"\'!A1\",INDEX(X,ROW())) 将公式向下填充,直到出错为止,目录就生成了。

推荐第2篇:Excel函数公式

文本函数:

UPPER 将一个字符串中所有小写字母转换为大写字母; LOWER 是都变成小写,PROPER是首字母大写;

LEFT(text,num_chars) 提取一个文本字符串的前num_chars个字母,如图。

日期和时间函数:

TODAY 返回当前日期;

NOW 返回当前日期和时间,如图。

逻辑函数:

IF(logical_test, value_if_true, value_ if_false)判断logical_test是否是真,如果真则返回值value_if_true,否则返回值value_ if_false,如图,这里是判断是否2>1,如果是真则返回1,如果是假则返回0;AND OR NOT 分别是 所有值为真、至少一个为真、求反。

数学与三角函数: SUM 求和;

ROUND(number,num_digits) 四舍五入,保留num_digits位小数,如图,这里如果给-2的话,表示从小数点向前数2位; MOD 求余数; INT 取整函数;

SIN COS TAN ASIN ACOS ATAN 就是基本的三角函数了。

统计函数:

AVERAGE平均值; MAX 最大值; MIN 最小值; COUNT 计数;

RANK(number,ref,order) 排名函数, 将数值number在一组数ref中的排名算出,数值order为0为降序,1为升序,如图。

推荐第3篇:Excel函数公式

Excel函数公式

在会计同事电脑中,保保经常看到海量的Excel表格,员工基本信息、提成计算、考勤统计、合同管理....看来再完备的会计系统也取代不了Excel表格的作用。

于是,小呀尽可能多的收集会计工作中的Excel公式,所以就有了这篇本平台史上最全的Excel公式+数据分析技巧集。

员工信息表公式

1、计算性别(F列)

=IF(MOD(MID(E3,17,1),2),\"男\",\"女\")

2、出生年月(G列)

=TEXT(MID(E3,7,8),\"0-00-00\")

3、年龄公式(H列)

=DATEDIF(G3,TODAY,\"y\")

4、退休日期(I列)

=TEXT(EDATE(G3,12*(5*(F3=\"男\")+55)),\"yyyy/mm/dd aaaa\")

5、籍贯(M列)

=VLOOKUP(LEFT(E3,6)*1,地址库!E:F,2,) 注:附带示例中有地址库代码表

6、社会工龄(T列) =DATEDIF(S3,NOW,\"y\")

7、公司工龄(W列)

=DATEDIF(V3,NOW,\"y\")&\"年\"&DATEDIF(V3,NOW,\"ym\")&\"月\"&DATEDIF(V3,NOW,\"md\")&\"天\"

8、合同续签日期(Y列)

=DATE(YEAR(V3)+LEFTB(X3,2),MONTH(V3),DAY(V3))-1

9、合同到期日期(Z列)

=TEXT(EDATE(V3,LEFTB(X3,2)*12)-TODAY,\"[

10、工龄工资(AA列)

=MIN(700,DATEDIF($V3,NOW,\"y\")*50)

11、生肖(AB列) =MID(\"猴鸡狗猪鼠牛虎兔龙蛇马羊\",MOD(MID(E3,7,4),12)+1,1)

1、本月工作日天数(AG列)

=NETWORKDAYS(B$5,DATE(YEAR(N$4),MONTH(N$4)+1,),)

2、调休天数公式(AI列) =COUNTIF(B9:AE9,\"调\")

3、扣钱公式(AO列)

婚丧扣10块,病假扣20元,事假扣30元,矿工扣50元

=SUM((B9:AE9={\"事\";\"旷\";\"病\";\"丧\";\"婚\"})*{30;50;20;10;10})

1、本科学历人数

=COUNTIF(D:D,\"本科\")

2、办公室本科学历人数

=COUNTIFS(A:A,\"办公室\",D:D,\"本科\")

3、30~40岁总人数

=COUNTIFS(F:F,\">=30\",F:F,\"

1、提成比率计算

=VLOOKUP(B3,$C$12:$E$21,3)

2、个人所得税计算

假如A2中是应税工资,则计算个税公式为:

=5*MAX(A2*{0.6,2,4,5,6,7,9}%-{21,91,251,376,761,1346,3016},)

3、工资条公式

=CHOOSE(MOD(ROW(A3),3)+1,工资数据源!A$1,OFFSET(工资数据源!A$1,INT(ROW(A3)/3),,),\"\") 注:

A3:标题行的行数+2,如果标题行在第3行,则A3改为A5

 工资数据源!A$1:工资表的标题行的第一列位置

4、Countif函数统计身份证号码出错的解决方法

由于Excel中数字只能识别15位内的,在Countif统计时也只会统计前15位,所以很容易出错。不过只需要用 &\"*\"转换为文本型即可正确统计。 =Countif(A:A,A2&\"*\")

1、各部门人数占比

统计每个部门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2、各个年龄段人数和占比

公司员工各个年龄段的人数和占比各是多少呢?

3、各个部门各年龄段占比

分部门统计本部门各个年龄段的占比情况

4、各部门学历统计

各部门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各有多少人呢?

5、按年份统计各部门入职人数 每年各部门入职人数情况.

今天分享的Excel公式虽然很全,但实际和会计实际要用到的excel公式相比,很多遗漏。欢迎做会计的同学们补充你工作中最常用到的公式。

还会有

推荐第4篇:二次函数公式汇总

b4acb2b(,)1.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顶点是,对称轴是直线x.

2a4a2a2.抛物线yaxbxc中,b和a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yaxbxc的对称轴是直线x左侧;③22bb,故:①b0时,对称轴为y轴;②0(即a、b同号)时,对称轴在y轴

a2ab0(即a、b异号)时,对称轴在y轴右侧.(同左异右) a3.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yaxbxc.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y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2)顶点式:yaxhk.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22 (3)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x

1、x2,通常选用交点式:yaxx1xx2.注意:任何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式或顶点式,但并非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写成交点式,

2只有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即b4ac0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才可以用交点式表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这三种形式可以互化.4.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yaxbxc与x轴两交点为Ax1,0,Bx2,0,由于

2x

1、x2是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故

bcx1x2,x1x2aaABx1x2x1x22x1x22b24acb4c4x1x2

aaaa25.点A坐标为(x1,y1)点B坐标为(x2,y2)则AB间的距离,即线段AB的长度为

6.直线斜率:

x1x22y1y2

2y2y1

ktanx2x17.对于点P(x0,y0)到直线滴一般式方程 ax+by+c=0 滴距离有

d8.平移口诀: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ax0by0ca2b2

1

二、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

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一般有五种情况,可以用一般式或顶点式表达

1.关于x轴对称

ya2xbx关于cx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2xbx;c

yaxhk关于x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hk; 22

2.关于y轴对称

ya2xbx关于cy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2xbx;c

yaxhk关于y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hk; 22

3.关于原点对称

xbx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cya2xbx;c

ya2kyaxh;k

yaxh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2

4.关于顶点对称

b2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c

yaxbxyaxbxc;

2a22yaxhk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hk. 22n对称

5.关于点m,yaxhk关于点m,n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h2m2nk 22

根据对称的性质,显然无论作何种对称变换,抛物线的形状一定不会发生变化,因此a永远不变.求抛物线的对称抛物线的表达式时,可以依据题意或方便运算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形式,习惯上是先确定原抛物线(或表达式已知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再确定其对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然后再写出其对称抛物线的表达式.

推荐第5篇:二级MS函数公式

1.图书名称:=VLOOKUP(D3,表2[#全部],2,0) 单价:=VLOOKUP(D3,表2[#全部],3,0) 小计:=[@销量(本)]*[@单价] 所有订单的总销售金额:=SUM(表3[小计]) 《MSOffice高级应用》图书在2012年的总销售额:=SUMIFS(表3[小计],表3[图书名称],\"《MSOffice高级应用》\",表3[日期],\">=2012年1月1日\") 隆华书店在2011年第3季度(7月1日~9月30日)的总销售额:=SUMIFS(表3[小计],表3[书店名称],\"隆华书店\",表3[日期],\">=2011年7月1日\",表3[日期],\"=2011年1月1日\",表3[日期],\"

2.班级:=MID(A2,4,1)&\"班\"

3.一季度销售额(元):=产品基本信息表!C2*C2 二季度销售额(元):=产品基本信息表!C2*C2 一二季度销售总量:=一季度销售情况表!C2+\'二季度销售情况表\'!C2 一二季度销售额总额:=一季度销售情况表!D2+\'二季度销售情况表!\'!D2 销售额排名:=RANK(D2,$D$2:$D$21,0)

4.2000年人口最多的地区:=OFFSET(A1,MATCH(MAX(D2:D34),D2:D34,0),,,) 2000年人口最少的地区:=OFFSET(A1,MATCH(MAX(D2:D34),D2:D34,0),,,)

2010年人口增长最多的地区:=OFFSET(A1,MATCH(MAX(C2:C34),C2:C34,0),,,) 2010年人口增长最少的地区:=OFFSET(A1,MATCH(MIN(C2:C34),C2:C34,0),,,) 人口为负增长的地区数:6

5.日期:yyyy\"年\"m\"月\"d\"日\",aaaa

地区:=LEFT(C3,3) 费用类别:=VLOOKUP(E3,费用类别!$A$3:$B$12,2,FALSE) 是否加班:=IF(WEEKDAY(A3,2)>5,\"是\",\"否\") 2013年第二季度发生在北京市的差旅费用金额总计为:=SUMPRODUCT(1*(费用报销管理!D3:D401=\"北京市\"),费用报销管理!G3:G401) 2013年钱顺卓报销的火车票总计金额为:

=SUMPRODUCT(1*(费用报销管理!B3:B401=\"钱顺卓\"),费用报销管理!G3:G401) 2013年差旅费用金额中,飞机票占所有报销费用的比例为(保留2位小数):=SUMPRODUCT(1*(费用报

销管理!F3:F401=\"飞机票\"),费用报销管

理!G3:G401)/SUM(费用报销管理!G3:G401) 2013年发生在周末(星期六和星期日)中的通讯补助总金额为:

=SUMPRODUCT((费用报销管理!H3:H401=\"是\")*(费用报销管理!F3:F401=\"通讯补助\"),费用报销管理!G3:G401)

6.

销售额:=VLOOKUP(D4,商品均价,2,0)*E4

7.

应交个人所得税:=ROUND(IF(K380000,K3*45%-13505))))))),2)

?理部门应付工资合计:=SUMPRODUCT(1*(D3:D17=\"管理\"),I3:I17)

管理部门实发工资:=SUMPRODUCT(1*(D3:D17=\"管理\"),M3:M17)

8.班级:=IF(MID(A3,4,2)=\"01\",\"1班\",IF(MID(A3,4,2)=\"02\",\"2班\",\"3班\"))

姓名:=VLOOKUP(A3,学号对照!$A$3:$B$20,2,FALSE) 9.

出生日期:=MID(F3,7,4)&\"年\"&MID(F3,11,2)&\"月\"&MID(F3,13,2)&\"日\"

工龄:=INT((TODAY()-I3)/365) 工龄工资:=J3*工龄工资!$B$3

所有人的基础工资总额:=SUM(员工档案表!M3:M44)

项目经理的基本工资总额:=SUMIF(员工档案表!E3:E44,\"项目经理\",员工档案表!K3:K44)

本科生平均基本工资:=AVERAGEIF(员工档案表!H3:H44,\"本科\",员工档案表!K3:K44) 10.

单价:=VLOOKUP(D3,图书定价!$A$3:$C$19,3,FALSE) 11.职称:=VLOOKUP(E3,教师基本信息!$D$3:$E$22,2,FALSE)

课时费标准:=VLOOKUP(F3,课时费标准!$A$3:$B$6,2,FALSE) 学时数:

=SUMIF(授课信息表!$D$3:$D$72,E3,授课信息表!$F$3:$F$72)

添加列学时数:=VLOOKUP(E3,课程基本信息!$B$3:$C$16,2,FALSE) 12.

=IF(H2=0,\"平\",IF(H2>0,\"借\",\"贷\")) 13.

销量:=VLOOKUP(A4,销量信息,3,FALSE)

推荐第6篇:多元函数的泰勒公式

第九节多元函数的泰勒公式

内容分布图示

★ 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

★ 例1

★ 关于极值充分条件的证明

★ 内容小结

★习题8—9

★ 返回

内容要点:

一、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

我们知道用一个一元函数的泰勒公式可以按任意给定的精度要求来近似表达这个函数.对多元函数也有类似的结果,即可以用一个多元多项式按任意给定的精度要求来近似表达一个多元函数.现以二元函数为例叙述如下:

定理1 设zf(x,y)在点(x0,y0)的某一邻域内连续且有直到n1阶的连续偏导数, (x0h,y0k)为此邻域内任一点, 则有

1f(x0h,y0h)f(x0,y0)hkf(x,y)hk00xxf(x0,y0) y2!y2

11hkf(x,y)hk00x(n1)!yn!xynn1f(x0h,y0k)

(01).

这个公式称为二元函数f(x,y)在点(x0,y0)的n阶泰勒公式.

推论1 设函数f(x,y)在区域D上具有连续的一阶偏导数,且在区域D内,有fx(x,y)0,fy(x,y)0,则函数f(x,y)在区域D内为一常数.

二、极值充分条件的证明

例题选讲:

例1(讲义例1)求函数f(x,y)ln(1xy)的三阶麦克劳林公式.

推荐第7篇: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5、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公式:b2 =SUM(Sheet1:Sheet19!B2)

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6、按日期和产品求和 公式:F2 =SUMPRODUCT((MONTH($A$2:$A$25)=F$1)*($B$2:$B$25=$E2)*$C$2:$C$25) 说明:SUMPRODUCT可以完成多条件求和

五、查找与引用公式、单条件查找公式 公式1:C11 =VLOOKUP(B11,B3:F7,4,FALSE)

说明:查找是VLOOKUP最擅长的,基本用法

2、双向查找公式 公式:

=INDEX(C3:H7,MATCH(B10,B3:B7,0),MATCH(C10,C2:H2,0)) 说明:利用MATCH函数查找位置,用INDEX函数取值

3、查找最后一条符合条件的记录。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0/(条件)可以把不符合条件的变成错误值,而lookup可以忽略错误值

4、多条件查找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公式原理同上一个公式

5、指定区域最后一个非空值查找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略

6、按数字区域间取对应的值

公式说明:VLOOKUP和LOOKUP函数都可以按区间取值,一定要注意,销售量列的数字一定要升序排列。

六、字符串处理公式、多单元格字符串合并 公式:c2 =PHONETIC(A2:A7)

说明:Phonetic函数只能对字符型内容合并,数字不可以。

2、截取除后3位之外的部分 公式:

=LEFT(D1,LEN(D1)-3)

说明:LEN计算出总长度,LEFT从左边截总长度-3个

3、截取-前的部分 公式:B2 =Left(A1,FIND(\"-\",A1)-1)

说明:用FIND函数查找位置,用LEFT截取。

4、截取字符串中任一段的公式 公式:B1 =TRIM(MID(SUBSTITUTE($A1,\" \",REPT(\" \",20)),20,20))

说明:公式是利用强插N个空字符的方式进行截取

5、字符串查找 公式:B2 =IF(COUNT(FIND(\"河南\",A2))=0,\"否\",\"是\")

说明: FIND查找成功,返回字符的位置,否则返回错误值,而COUNT可以统计出数字的个数,这里可以用来判断查找是否成功。

6、字符串查找一对多 公式:B2 =IF(COUNT(FIND({\"辽宁\",\"黑龙江\",\"吉林\"},A2))=0,\"其他\",\"东北\") 说明:设置FIND第一个参数为常量数组,用COUNT函数统计FIND查找结果

七、日期计算公式

1、两日期相隔的年、月、天数计算

A1是开始日期(2011-12-1),B1是结束日期(2013-6-10)。计算: 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d\") 结果:557 相隔多少月? =datedif(A1,B1,\"m\") 结果:18 相隔多少年? =datedif(A1,B1,\"Y\") 结果:1 不考虑年相隔多少月?=datedif(A1,B1,\"Ym\") 结果:6 不考虑年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YD\") 结果:192 不考虑年月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MD\") 结果:9 datedif函数第3个参数说明: \"Y\" 时间段中的整年数。 \"M\" 时间段中的整月数。 \"D\" 时间段中的天数。

\"MD\" 天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月和年。 \"YM\" 月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日和年。 \"YD\" 天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年。

2、扣除周末天数的工作日天数 公式:C2 =NETWORKDAYS.INTL(IF(B2

说明:返回两个日期之间的所有工作日数,使用参数指示哪些天是周末,以及有多少天是周末。周末和任何指定为假期的日期不被视为工作日

推荐第8篇:高数极限与函数等价代换公式

高数极限与函数等价代换公式(考试必备) 当x0时,有下列公式成立: sinx~xarcsinx~x tanx~xarctanx~x

1cosx~12x~secx1 2ax1~xlnaex1~x

a(1Bx)1~aBx

loga(1x)~ x lna

推荐第9篇:《公式与函数的使用》(一)教学设计

第5课 公式与函数的使用

(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佛山市南海区初中二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4课《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小区人口统计为素材,让学生完成对人口计算,学会公式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八年级的学生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Excel操作。

(二)能力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到excel统计数据的强大功能。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一)教法运用

任务驱动法:设计分组任务,并提供帮助文档,引领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或学生代表)讲授法:对于新知识的使用,有必要让老师(或学生代表)直接讲授示范,使全体学生掌握正确的技能。

(二)学法运用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在老师和教学资源的帮助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归纳总结,掌握方法,形成价值观。

小老师辅助法:通过选出小老师辅助部分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同时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习评价设计

1、堂上提问:有启发性地提问,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2、学生自评:学生自我评价是反思、进步的过程。

3、教师点评。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设置公式计算人数;

2、学会用求和函数计算人数;

(二)过程与方法:

1、灵活运用公式对数据进行操作;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任务驱动来掌握公式的使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及合作互助精神;

2、培养学生数学计算思维。

五、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设置公式计算人数、利用求和函数计算人数;

(二)教学难点:利用求和函数计算人数。

六、课前准备

(一)学生预习新课,分组;

(二)教师准备好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素材等;

(三)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电脑、Excel2003。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 探究(21页)

(1)在单元格C12上键入“C2+C3+C4+C4+C5+C6+C7+C8+C9+C10+C11”并按回车键。在C12中能计算出式子的值吗?

(2)将单元格C12指定为活动单元格,再在列标上方的“C2+C3+C4+C4+C5+C6+C7+C8+C9+C10+C11”前插入“=”并回车,这时单元格 C12 显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实践,我知道设置计算公式时一定要以_______开头。 (提问学生)

(二)新课学习

1、设置公式计算人数

老师操作,并讲解在Excel中公式的使用 ★ 实践(22页)

在单元格C13中设置公式计算每户平均人数,然后分别在单元格B12和B13中输入“总人数”和“每户平均人数”。

2、用求和函数计算人数 ★ 探究(22页)

(1)在单元格D12中设置公式 “=sum(C2:C11)”计算,对比计算结果与C12中的是否一样,各自的计算公式有什么异同?

(2)除了设置公式外,你还能利用Excel的其他功能得到小区总人数吗?

(三)自我提高

完成“成绩统计.xls”

(四)归纳总结

求和函数 =sum(区域范围) SUM是求和函数 例:=sum(C2:C11) 求C2到C11单元格的和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思路清晰,课前导入——新课学习——自我提高——总结归纳,而“新课学习”这一过程立足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课堂气氛活跃,突破重点难点。

推荐第10篇:“0”活多变的函数公式与格式

“0”活多变的函数公式与格式

如果你问一个学前班或者一年级的小朋友,0表示什么?他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0表示没有,比如草地上一只羊也没有,老师就叫我们用0表示。早上爸爸给我买了两个苹果,我吃了一个,弟弟也吃了一个,现在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这样的例子小朋友还可以说得很多。

小朋友说的没错,0表示“没有”可能是0最早的意思吧,也就是0的本义。古时候的人最初完全没有数量这个概念,后来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比如捕获了一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捕获了3头,就放3块石子。假如什么都没有捕获,当然是0头了。这样就产生了数,各国的人们也学会了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数字,但人们最后学会的是怎么表示0,因为其他的数字都比较好表示,所以后来有人把铜钱摆在空位上,以免弄错,这就表示0。不过多数人认为,\"0\"这一数学符号的发明应归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

那E氏函数家族中的“0”也真像小朋友所说的那样表示什么也没有吗?不然,0的活用与不用蕴藏着很多意想不到的玄机。到底有怎样的玄机呢?那我就0机一动开处方,虽然不算什么0当妙药”,闲话少说,E切从0开始,一起来看看0牙利齿吧!

一、活“0”活现

(一)简单文本求和中0的作用(+0或-0)

例子:将A列A1:A10的数字相加,其中可能还有文本型的数字也需要相加。公式: =SUMPRODUCT(A1:A10+0) 或者:

=SUMPRODUCT(A1:A10-0)

解析:初级用户会觉得+0,-0不就等于没有增加,没有减少嘛,为何要这样呢?是啊,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既要改变原数据的性质(文本转变为数值),又要准确计算,所以只有用+0,-0,这一“+”或“-”符号就是改变原数据的性质的。这一带符号的0犹如一个“小石头”,从后面抛出去将昏睡中的“大石头”(数字)砸醒。

参考文章:文本转数值的十一种方法(百度一下可查询到)

(二)“0”嶺先锋

例①、如:单元格A1中输入数字12304568579213(15位以下,文本或数值型均可)要将这个数的每一位相加,公式:

=SUM(--(0&MID(A1,COLUMN(1:1),1))) 解析:因单元格字符串长度只有14位提取长度为1至256位的长度,所以从15位开始,只能提取到空值。效果如下:

=SUMPRODUCT(--(0&{\"1\",\"2\",\"3\",\"0\",\"4\",\"5\",\"6\",\"8\",\"5\",\"7\",\"9\",\"2\",\"1\",\"3\",\"\",……,\"\"})) 前面补0后的效果如下:

=SUMPRODUCT(--{\"01\",\"02\",\"03\",\"00\",\"04\",\"05\",\"06\",\"08\",\"05\",\"07\",\"09\",\"02\",\"01\",\"03\",\"0\",……,\"0\"})

此时没有空值,只有14个文本数字和文本0,前面加2个负号后,转化为数值,看效果:

=SUMPRODUCT({1,2,3,0,4,5,6,8,5,7,9,2,1,3,0,……,0}) 没有空值,且全部为数值就可以相加了,结果为56。

例②、单元格A1输入:123大理789,要将这个单元格的每一位数字相加,公式: =SUMPRODUCT(--(0&MIDB(A1,COLUMN(1:1),1))) 与上例不同的是,MIDB会将每个双字节(如汉字就是双字节)字符按2计数,否则,函数MIDB会将每个字符按1计数。当只提取1个字节时,遇到汉字(双字节),只能提取到半个汉字(也就是空值),效果如下:

=SUMPRODUCT(--(0&{\"1\",\"2\",\"3\",\" \",\" ……,\"\"})) 0&后填补空值。

二、脱胎换骨—化“文”为“0”

单元格A1输入123abcABC789,要将这个单元格的每一位数字相加,公式: =SUMPRODUCT(--TEXT(MID(A1,COLUMN(1:1),1),\"0;;0;\\0\")) 解析:由于字符串中有“abcABC”,是单字节字符,所以不能象上例那样用MIDB提取半个汉字的办法来处理。此时,我们仍用MID来提取的基础上,再请出“霸道,聪明”的TEXT函数,将非数字字符强行改为0,若为数值则不变。条件参数\"0;;0;\\0\"中第一个0神通广大,代表了除0之外的任意正整数,也就是假0(是通配数值的0),第二个则是“苍蝇嘴巴狗鼻子—真0”,第三个0是强行做“变性”手术后的0。

三、“0”补队员

①单元格A1输入数字12378945600123,如何将单元格内数字按顺序去重。 公式:

=MID(SUM((0&MID(A1,SMALL(FIND(ROW($1:$10)-1,A1&5^19),ROW($1:$10)),1))/10^ROW($1:$10))&\"00\",3,COUNT(FIND(ROW($1:$10)-1,A1))) 或者:

=MID(SUM(MID(A1&56^7,SMALL(FIND(ROW($1:$10)-1,A1&56^7),ROW($1:$10)),1)/10^ROW($1:$10))&0,3,COUNT(FIND(ROW($1:$10)-1,A1))) 解析:

”(0&MID(A1,SMALL(FIND(ROW($1:$10)-1,A1&5^19),ROW($1:$10)),1))”中,前面补0,是为了填补空值,这里不再赘述,式子:SUM((0&MID(A1,SMALL(FIND(ROW($1:$10)-1,A1&5^19),ROW($1:$10)),1))/10^ROW($1:$10))&\"00\"中&”00”的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计算出的0在最后被忽略;二是单元格中仅输入一个或多个0时,最后能提取到一个0。

四、忘我(“0”)牺牲

①如:单元格A1:A5中有字符串,也有文本数字。 01 03 0 #VALUE! 大理789 问题:统计A1:A5中非0数字(非0文本型数字和数值都算)有几个? 数组公式:

=COUNT(0/A1:A5) 解析:

由于0和文字不能做除数,我们将违背这一原理,把A1:A5作为除数,让0和文字出现错误值。效果:

{0;0;#DIV/0!;#VALUE!;#VALUE!} 按我兄弟顺溜的话来说,让他们(0和文字)都死球。这活下来的“英雄”就是我们要数的“人”(非0数字个数)了。于是我们让SUM,SUMPRODUCT,ISERR,ISERROR,ISNUMBER等几位大侠先“下岗”,只聘请数数高手“COUNT”大侠。

=COUNT({0;0;#DIV/0!;#VALUE!;#VALUE!}) =2

五、隐居山“0”

如单元格A2中输入字符串”☯ABC❀wshcw中国云南大理abc♦OWY♥Excelhome☀”

问题: 如何提取汉字:\"中国云南大理\" 公式:

=MID(LEFT(A2,MATCH(,0/(MID(A2,COLUMN(2:2),1)>=\"吖\"))),MATCH(,0/(MID(A2,COLUMN(2:2),1)>=\"吖\"),),99) 没有用简写的原公式:=MID(LEFT(A2,MATCH(0,0/(MID(A2,COLUMN(2:2),1)>=\"吖\"))),MATCH(0,0/(MID(A2,COLUMN(2:2),1)>=\"吖\"),0),99) 解析:

1、公式中“0/(MID(A2,COLUMN(2:2),1)>=\"吖\")”由于汉字最小是\"吖\",只要大小等于\"吖\",就说明它是汉字,这部分的作用是将小于“吖”的字符经判断后作为分母(分母为0),继而出错(也就排除了小于“吖”的部分,换句话说,也就是牺牲非0的字符),由于分子为0,继而赢得汉字演变为0的胜利。

2、MATCH(,0/(MID(A2,COLUMN(2:2),1)>=\"吖\"))这部分是定位最后一个汉字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前一个英文“,”前省略了一个0,作用是定位最后一个0的位置。

3、MATCH(,0/(MID(A2,COLUMN(2:2),1)>=\"吖\"),)这部分是定位最前一个汉字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个反括号前“)”前省略了一个0,作用是定位最前一个0的位置。

MATCH(,0/(MID(A2,COLUMN(2:2),1)>=\"吖\"))与MATCH(,0/(MID(A2,COLUMN(2:2),1)>=\"吖\"),)看上去只有一逗(“,”)之差,但“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前者:目标远大,把潜力发挥到极限,后者因被眼前的”,”号所诱惑,目标只定位在眼前,目光短浅。这函数也象人生一样,只有小智慧与大智慧的结合,才能使函数家族兴旺发达。

六、居高“0”上(0次方的用法)

例A2:A7输入: 字符串

bbbccew-58人LK民

AYUBMMM主人123965 ABCR (空白)

lBMMM主人-1 mc76yk 中国

问题:要将A2:A7的单元格数据汇总求和。 公式:

=SUM(-TEXT(MID(A2:A7&\"@\",COLUMN(1:1),MMULT(1-ISERR(-MID(A2:A7&\"a1\",COLUMN(1:1),2)),ROW(1:256)^0)),\"-0%;0%;0;!0\")) 解析:

1、先算出每个单元格含有的数字个数,再按这个个数分别逐个提取。

2、公式中:MMULT(1-ISERR(-MID(A2:A7&\"a1\",COLUMN(1:1),2)),ROW(1:256)^0)就是算出每个单元格含有的数字个数,那么” ^0”为何爬得如此高呢?这是因为ROW(1:256)^0)是常量数组{1;„„;1;1}的缩写。是序列数1到256的0次幂,也就是256个1的数组。这0次方的妙用是E友对EXCEL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

七、“0”的伪装(TRUE,FALSE)

例①A1单元格是785,B1单元格是358017。如何从B1中将A1的

7、

8、5替换掉,在C1得出301 =SUM(MID(0&B1,LARGE(ISERR(FIND(MID(B1,COLUMN(1:1),1),A1))*COLUMN(1:1),COLUMN(1:1))+1,1)*10^COLUMN(1:1))/10

公式分析:

1、FIND(MID(B1,COLUMN(1:1),1),A1) =FIND(MID(B1,{1,2,3,4,5,6,7,……,256},1),A1) =FIND({\"3\",\"5\",\"8\",\"0\",\"1\",\"7\",\"\",……,\"\"},785) ={#VALUE!,3,2,#VALUE!,#VALUE!,1,……,1}

用MID分解字符串,得到一个数组,大家已经很熟悉了,由B1单元格数字得到一个数组:{\"3\",\"5\",\"8\",\"0\",\"1\",\"7\",\"\",„„,\"\"}。然后用FIND查找数组中每个数据在A1单元格数字中的位置,先查找\"3\",A1中没有3,那么结果是错误值#VALUE!,接下来找\"5\",在A1单元格数字的第3个位置,结果便是3,再找\"8\",结果是2,依次找下去,当查找空值\"\"时,结果都是1,这可以理解为用FIND找空值,空值永远在字符串第1个位置。

2、ISERR(FIND(MID(B1,COLUMN(1:1),1),A1)) =ISERR({#VALUE!,3,2,#VALUE!,#VALUE!,1,……,1}) ={TRUE,FALSE,FALSE,TRUE,TRUE,FALSE,……,FALSE}

我们又遇到一个信息函数ISERR,它是检测一个数据是否为错误值(#N/A以外),如果是错误值返回TRUE,不是错误值返回FALSE,形象地理解为:错的就是对的,对的成了错的,真是“真亦假来假亦真,假亦真来真亦假”。

3、ARGE(ISERR(FIND(MID(B1,COLUMN(1:1),1),A1))*COLUMN(1:1),COLUMN(1:1))+1 这一步是算出查找不到的第1至256个最大值。运行后的效果: {8,7,4,3,1,……,1} 代入公式:

=SUM(MID(0&B1,{8,7,4,3,1,……,1},1)*10^COLUMN(1:1))/10 进一步提取得到: =SUM({\"1\",\"0\",\"3\",\"0\"……\"0\"}*10^COLUMN(1:1))/10 再运算:

=SUM({10,0,3000,0,……,0})/10 =301 例②A2:A7单元格输入: ★★★★★★★★★欢迎光临我的百度空间★★★★★★★★★★ ∽∽∽∽∽∽∽∽∽∽我的函数主题与大家分享∽∽∽∽∽∽∽∽∽∽ 1235云南

【】☆‟℃丂丮云南大理镕DAW12 123OP4ABYTQRTONٷ 【】龥县丮云南大理丂☆‟℃% 问题:要求取出单元格内的汉字字符串: =MID(A2,MATCH(TRUE,MID(A2&\"咗\",ROW($1:$50),1)>=\"吖\",),SUM(N(MID(A2,ROW($1:$50),1)>=\"吖\"))) 变通为:

=MID(A2,MATCH(1>0,MID(A2&\"咗\",ROW($1:$50),1)>=\"吖\",),SUM(N(MID(A2,ROW($1:$50),1)>=\"吖\"))) 例③分数评级

假定考分>=85的为”A”,>=70的为”B”, >=60的为”C” 其余的为”D” 则公式为(当然有好多公式可写,但这是本文需要这样写): =CHAR((A1

八、瞒天过海(ISERR与ISERROR)

IS类函数的运用,诸如: =ISERROR(#N/A) =ISERROR(DATE(2006,1,9)) =ISERR(-\"Good\") 例如:将单元格A1:A10求和: 150 #N/A #VALUE! #REF! #DIV/0! #NUM! #NAME?

#NULL! 9 北京 对于不能求和的项目,系统显示#N/A,但这样说给上司算不出来,未免显得太菜了。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正确值呢?对了,先来一招投石问路,对各单元格返回的值做一个判断,看看系统到底能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再来一招左右逢源(IF),对于满足的就显示原值,不满足(出错的)的,就干脆让它为0,(当然,这个0也能省略),岂不妙哉?

因此,常规的求和是绝对不能解决问题的,单元格区域中本身就是EXCEL认为的错误字符,所以可以结合IF和IS函数来使用。大家可能已学习过,对于投石问路(IS类函数),共有九种变化,其中第三式(ISERROR)或第二式(ISERR)是比较常用的,可以使用。因此,组合后的公式就变成:

公式:

=SUM(IF(ISERROR(A1:A10+0),,A1:A10+0)) 以上数字如为数值型,则可简化为: =SUM(IF(ISERROR(A1:A10),,A1:A10)) 或者(干脆避开IS类函数): =SUMIF(A:A,”

(注公式中的”,,”是将两个英文逗号间的0省略了,不省略就写为 “,0,”)

ISERROR如果为真,说明真的出错,返回0,如果为假(没有出错),返回原值.这里又是0和1的变戏法。

九、“0”的消失(遇到&\"\"时)

0作为分母可以让0消失,TEXT中的条件参数也可以让0真正消失,T函数可以让数值型数字真正消失。N函数则可以让字符变身为0。空值(真空)当与数值大小比较时显示值为0,与字符比较时为空(””)例如:单元格A2:A10输入:

名称 A A B C B C A D B 要列所有的字母“A”,公式为:

=INDEX(A:A,SMALL(IF($A$2:$A$10=\"A\",ROW($2:$10),4^8),ROW(A1))) 查询区域中只有3个A,当往下填充时显示为0,因65536行为空,所以返回数值0,当公式末尾加上” &\"\"”后,返回文本””,所以0消失。完美公式如下:

=INDEX(A:A,SMALL(IF($A$2:$A$10=\"A\",ROW($2:$10),4^8),ROW(A1)))&\"\"

十、“0”蛋的安全

例①单元格A1输入: 大理aw白族ws自00124.36hcw治州 问题:想在B1单元格中提取出数字00124.36 公式:

=MID(LOOKUP(1,-(1&MID(A1,MIN(FIND(ROW($1:$10)-1,A1&1/17)),ROW($1:$15)))),3,15) 解析:常规的公式如:=-LOOKUP(1,-MID(A1,MIN(FIND(ROW($1:$10)-1,A1&1/17)),ROW($1:$15))),会使有效数字前面的0丢失,我们不得不聘请“1”来做“安全卫士”,防止“0”逃走,用“1&”之后,将它们一并提出来,由于数字是负值,后面又有1,所以从第3个字符提取到15位。

例②单元格A2:A8输入: 数字串 593670 012690 12789.3648 0.36998 (空白) 12789.3648 (空白)

问题:要求将各单元格的数字反转。公式:

=RIGHT(REPLACE(SUM((0&MID(SUBSTITUTE(A2,\".\",)&1,ROW($1:$15),1))*10^ROW($2:$16))%,LEN(A2)-FIND(\".\",A2&\".\")+2,,\".\"),LEN(A2)) 解析:公式中的“&1”,就是怕原数字串的最后一个0丢失,因反转后,最后的0变成了最前面的,因数值前面的0无效而丢失,“&1”中的1就象护栏一样(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有时用“1&”),防止边缘上的0滚蛋,滚蛋了不就成了“卖鸡蛋的跌倒—没有一个好的”,这“云南十八怪中的鸡蛋用草串着卖”也就怕滚蛋了。

十一、眼见为虚,验证为实(单元格格式简单运用)

单元格格式的设置顺序excel默认:\"正数;负数;零;文本\",中间用英文分号相隔。并且还可以设置颜色(颜色是TEXT函数不具备的),如单元格格式:\"[红色]我;[绿色]爱;[黄色]\\exc\\el;[蓝色]\\ho\\m\\e\"设置后分别输入\"正数;负数;零;文本\"试试,是不是很有趣哦!输入正数时显示红色的\"我\";负数时显示绿色的\"爱\";零时显示黄色的\"excel\";文本时显示蓝色的\"home\",显示结果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你的眼睛在欺骗你,它并没有改变其本身的值或字符,所以眼见为虚,验证为实。是每个excel 人所必须弄清的。

1、单元格格式中的\"0\",往往是通配数字。如:

输入19980823,要显示为日期格式,则单元格格式:\"0-00-00\"(即月份和日期都是两位数,剩下的位数为年份),单元格格式也可以写成:\" 0年00月00日\"

2、单元格格式中的隐藏大法

①隐藏0值,单元格格式:\"[=]g\" ②隐藏负值:\"G/通用格式;\" ③隐藏小于0的值:\"G/通用格式;;\" ④隐藏正值:\" ;-G/通用格式;0\" ⑤隐藏0值和正值:\" ;-G/通用格式\" ⑥隐藏数值:\" ;;;@\"(仅显示文本) 另外,经测试,隐藏数值的单元格格式还可以写成:\"\"\"\"(只输入\"\"),但缺陷是当输入负值时会显示\"-\"号没有完全隐藏负值。

⑦隐藏文本:\" []G/通用格式;;0;\" ,也可以:\"G/通用格式;-G/通用格式;0;\" ⑧全部隐藏:\";;;\"

3、改变默认设置法: 例如:

学生成绩=85的为优秀,则单元格格式为:\" [=70且

4、占位符(”\\”和”!”)

是指EXCEL规定有特殊含义或者说有特殊用途的字符而言的,当在单元格格式中(或者说在TEXT条件参数中)输入这些字符时,EXCEL赋予“她”特殊使命,当不需要“她”完成特殊使命,只作“平民”身份出现时,就用占位符(”\\”和”!”)命令“她”,使“她”显示出本来面目。具有特殊使命的字符有:

A星期 B佛历年份 D日期

E科学计数,小\"e\"是年份(使用时要注意区分) H小时

M月份和分钟 S秒 Y年份 @文本 #数字 0数字

如:A1:A3单元格中都输入40000(日期:2009-7-6的序列数),单元格格式分别设置为:e,m,d,是不是分别显示为:2009(年),7(月),6(日)了,如果要将“她”还原为“平民”身份,就分别用\\e,\\m,\\d(用!e,!m,!d也是一样的),结果就显示字母本身了。

如上述,学生成绩=85的为优秀,单元格格式:” [=85]优秀;[=85]优秀;[>=60]及格;不及格”这些格式的顺序由用户自己定义,改变EXCEL的默认设置,也就是我们EXCEL人自己赋予“她”的用途。由于这些字符EXCEL没有特殊含义或者说没有特殊用途,所以不需要用占位符。

EXCEL博大精深,仅就一个0,也只写了冰山一角,如果没有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平时又不知道积累知识点,只会发一堆废铁(贴),缺乏探索创新,是永远成不了好钢的。在困难面前誓不低头,世上才有了徒手攀岩的“蜘蛛人”,作为合格的EXCEL人应该具备“蜘蛛人”应有的品质,面对技术难题,从0开始,不畏艰险,敢于“亮剑”,勇攀“E”峰。只要坚持,坚持,再坚持,才能享受到“举头红日白云低”的成功喜悦。

第11篇:前辈学习Excel函数公式心得

蓝紫星影

前辈学习Excel函数公式心得

怎样学习函数公式

这是很多新手最想知道的事,函数那么多,要从哪儿学起呢。我个人谈点小体会:

1、“学以致用”,用才是目的——就是你要和将要用到的东西先学。比如你根本用不上财务、工程函数,没必要一下子就去看那些专业性很强的东西(嘿嘿,那些我基本不会),这样就容易入门了。基本上函数用得最多的逻辑判断和查找和引用这2类函数了。先不要急于学会“数组”,自己常用函数的普通用法有个大致的用法了解之后再去看它的数组用法。

2、善于搜索,见置顶帖在中文Excel应用论坛的最佳学习方法。搜一下,能找到更多的解答;善于求助发帖求助要描述清楚附上必要的图文并茂的附件,容易得到解答,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表述能力。

3、除了“求助”式学习,还要“助人”式的学习,相信这一点是众多论坛高手们都经历过的。只要有时间,少看一会儿电视少聊一会儿QQ少跟同事吹一会儿牛,到论坛上看看有没有别人不懂而你懂的,别怕出糗,是驴是马牵出来遛遛,相信你热心帮人不会被嘲笑的,况且,抛砖引玉,说不定你抛的对别人甚至对高手来说也是块宝玉呢。而,助人助己,有了越来越多的“求助 ”者给你免费提供了练习的机会,练得多了再综合各种思路的比较,自己就有了一些想法,你的水平肯定与日俱增。

如何解读公式

我也谈点小体会吧:

1、多看函数帮助。各个函数帮助里面有函数的基本用法和一些“要点”,以及对数据排序、引用类型等等的要求。当然,函数帮助并不囊括所有函数的细微之处,不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求“解释”的帖了。

2、庖丁解牛——函数的参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别笑话,这是最最基本的基本功,单个函数没啥,组合多个函数的公式就是靠它了),这些逗号就是“牛”的关节,先把长公式大卸八块之后逐个看明白了再拼凑起来读就容易多了。

3、独孤九剑——开个玩笑啦,这里是取谐音“F9键”。F9键用来“抹黑”公式对解读尤其是数组公式有非常强的作用,不过如果公式所含数据区域太大(比如上百行)你可以改变一下区域。具体方法:比如下面这个简单数组公式

=sum(if(A1:A3& gt;0,B1:B3)),用鼠标在编辑栏把把A1:A3>0部分“抹黑”,按下F9键,就看到{True;True;False}(假设A3不满足),表示if的条件是这么3行1列的逻辑值数组。——别忘了,看完之后按ESC取消哦,否则公式就变了。

4、公式审核——就是工具〉公式审核〉公式求值那个有fx的放大镜,与F9功能基本相同,能一步步看公式运行的结果(但两者效果均有一定限制,具体情况尚未明了,fx有

蓝紫星影

时会造成Excel的重启)。配合着用吧。

5、注意定义名称:很多人都回用定义名称来使公式简洁、直观,更容易让“庖丁”来解,按下Ctrl+F3可以查看定义名称(或者菜单)插入)名称)定义),如果名称是对单元格区域的引用,这当你点击名称框下方的“引用位置”时,会在相应区域出现虚线选择框。还可以选个空白的地方,按下F3键,选择“粘贴列表”把定义的名称复制到空白区域。

第12篇:学生成绩统计常用函数公式

学生成绩统计常用函数公式

优秀率: =COUNTIF(C2:C47,\">=85\")/COUNT(C2:C47) 要注意,前后两个公式不一样

2及格率: =COUNTIF(C2:C47,\">=60\")/COUNT(C2:C47) 注意事项同上.3

双(多科)优秀人数统计: =COUNTIF(C3:G3,\">=90\")

其中”C3:G3”为电子表格横向成绩数值区域. 结果为2或3说明有2或3科成绩优秀.4

双科(或多科)优秀率: =COUNTIF(K2:K46,3)/COUNT(K2:K47)

其中数字”3”,说明结果是三科均为优秀的百分比.

5统计显示”优秀,良,及格,不及格”: =IF(C2>=85,\"优秀\",IF(C2>=75,\"良\",IF(C2>=60,\"及格\",\"不及格\"))) =IF(C2>=85,\"优秀\",IF(C2>=75,\"良\",IF(C2>=60,\"及格\",\"不及格\"))) 其中文字要半角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要英文状态下输入.6

利用excel条件格式让不同分数段显示不同颜色

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单元格中的数据,达到什么条件,如高于60于即为及格,低于60分为不及格,及格与不及格希望用不同颜色来区分。让符合某种条件的数据以不同的颜色(字符颜色或填充颜色)显示出来,对于这种要求,我们可以用“条件格式”来实现。

下面,我们以业绩表为例,让大于等于90分的业绩数值以“蓝色”显示出来,让小于60分的业绩数值以“红色”显示出来。

1)、选中业绩所在的单元格区域,执行“格式→条件格式”命令,打开“条件格式”对话框。

注意:在选取较大的单元格区域时,可以这样操作:单击鼠标,选中区域的左上角第一个单元格,然后拖拉滚动条到区域的尾首,按住Shift键,单击区域右下角最后一个单元格。

2)、按第2个方框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大于或等于”选项,然后在后面的方框中输入数值“90”。

3)、按下“格式”按钮,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字体”标签中,按“颜色”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弹出的调色板中,选择“蓝色”选项,确定返回。

4)、单击一下“添加”按钮,添加一个“条件格式”,再仿照上述

平均分: =AVERAGE(C2:C47)

第13篇:HR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

在HR同事电脑中,经常看到海量的Excel表格,员工基本信息、提成计算、考勤统计、合同管理....看来再完备的HR系统也取代不了Excel表格的作用。

一、员工信息表公式

1、计算性别(F列) =IF(MOD(MID(E3,17,1),2),\"男\",\"女\")

2、出生年月(G列) =TEXT(MID(E3,7,8),\"0-00-00\")

3、年龄公式(H列) =DATEDIF(G3,TODAY(),\"y\")

4、退休日期 (I列) =TEXT(EDATE(G3,12*(5*(F3=\"男\")+55)),\"yyyy/mm/dd aaaa\")

5、籍贯(M列) =VLOOKUP(LEFT(E3,6)*1,地址库!E:F,2,) 注:附带示例中有地址库代码表

6、社会工龄(T列) =DATEDIF(S3,NOW(),\"y\")

7、公司工龄(W列) =DATEDIF(V3,NOW(),\"y\")&\"年\"&DATEDIF(V3,NOW(),\"ym\")&\"月\"&DATEDIF(V3,NOW(),\"md\")&\"天\"

8、合同续签日期(Y列) =DATE(YEAR(V3)+LEFTB(X3,2),MONTH(V3),DAY(V3))-1

9、合同到期日期(Z列) =TEXT(EDATE(V3,LEFTB(X3,2)*12)-TODAY(),\"[

10、工龄工资(AA列) =MIN(700,DATEDIF($V3,NOW(),\"y\")*50)

11、生肖(AB列) =MID(\"猴鸡狗猪鼠牛虎兔龙蛇马羊\",MOD(MID(E3,7,4),12)+1,1)

二、员工考勤表公式

1、本月工作日天数(AG列) =NETWORKDAYS(B$5,DATE(YEAR(N$4),MONTH(N$4)+1,),)

2、调休天数公式(AI列) =COUNTIF(B9:AE9,\"调\")

3、扣钱公式(AO列) 婚丧扣10块,病假扣20元,事假扣30元,矿工扣50元

=SUM((B9:AE9={\"事\";\"旷\";\"病\";\"丧\";\"婚\"})*{30;50;20;10;10})

三、员工数据分析公式

1、本科学历人数

=COUNTIF(D:D,\"本科\")

2、办公室本科学历人数

=COUNTIFS(A:A,\"办公室\",D:D,\"本科\")

3、30~40岁总人数

=COUNTIFS(F:F,\">=30\",F:F,\"

四、其他公式

1、提成比率计算

=VLOOKUP(B3,$C$12:$E$21,3)

2、个人所得税计算

假如A2中是应税工资,则计算个税公式为:

=5*MAX(A2*{0.6,2,4,5,6,7,9}%-{21,91,251,376,761,1346,3016},)

3、工资条公式

=CHOOSE(MOD(ROW(A3),3)+1,工资数据源!A$1,OFFSET(工资数据源!A$1,INT(ROW(A3)/3),,),\"\") 注:

A3:标题行的行数+2,如果标题行在第3行,则A3改为A5 工资数据源!A$1:工资表的标题行的第一列位置

4、Countif函数统计身份证号码出错的解决方法

由于Excel中数字只能识别15位内的,在Countif统计时也只会统计前15位,所以很容易出错。不过只需要用 &\"*\" 转换为文本型即可正确统计。 =Countif(A:A,A2&\"*\")

五、利用数据透视表完成数据分析

1、各部门人数占比

统计每个部门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2、各个年龄段人数和占比

公司员工各个年龄段的人数和占比各是多少呢?

3、各个部门各年龄段占比

分部门统计本部门各个年龄段的占比情况

4、各部门学历统计

各部门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各有多少人呢?

5、按年份统计各部门入职人数

每年各部门入职人数情况

附:HR工作中常用分析公式

1.【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1.【关键人才流失率】=一定周期内流失的关键人才数/公司关键人才总数

12.【工资增加率】=(本期员工平均工资—上期员工平均工资)/上期员工平均工资

13.【人力资源培训完成率】=周期内人力资源培训次数/计划总次数

14.【部门员工出勤情况】=部门员工出勤人数/部门员工总数 15.【薪酬总量控制的有效性】=一定周期内实际发放的薪酬总额/计划预算总额

16.【人才引进完成率】=一定周期实际引进人才总数/计划引进人才总数

17.【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18.【员工增加率】 =(本期员工数—上期员工数)/上期员工数

本文Excel示例下载(百度网盘):https://pan.baidu.com/s/1kVLvWwR 今天分享的Excel公式虽然很全,但实际和HR实际要用到的excel公式相比,还会有很多遗漏。欢迎做HR的同学们补充你工作中最常用到的公式。

要点回顾:

1.员工信息表公式

2.员工考勤表公式

3.员工数据分析公式 4.其他公式

5.利用数据透视表完成数据分析

第14篇:湘教版_八年级信息技术_教学设计——课题:公式与函数

课题:公式与函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单元格地址的引用,公式的组成部分,书写及输入;

2、掌握用公式计算和SUM函数计算;

3、能够熟练运用几个常用函数正确表达出计算公式;

4、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公式的书写格式和输入方法。 理解函数的参数及其书写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函数的参数及其书写方式。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范例(“学生考试成绩表”),Excel 2000软件,“极域网络教室”控制软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谁算得快

师:老师这里有一份大家的考试成绩表,各科成绩的数据已经输入完成了,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计算出每位同学的总分,怎么样,没有问题吧。

好,下面大家就拿起笔来算一算,算完的同学马上举手汇报成绩,看看谁算得快。(每人随便选一位同学的成绩进行计算,结果填入“总分栏1”。)

根据刚才大家的计算速度,老师估计我们计算一位同学成绩的平均时间大概在五十秒左右,照这样算,统计全班同学的成绩就得7分钟左右,统计全校成绩就得2个多小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手工计算不但操作非常繁琐,花的时间长,而且很容易出错。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的统计工作变得轻松、简单而又准确呢?当然有!那就是利用我们已经比较熟悉的软件——Excel ,来完成这个任务。前几节课,我们只是简单的接触了EXCEL,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板书课题)

〖活动二〗:公式的输入

1、基本运算:

师:在我们学习用EXCEL计算之前,我们先得了解EXCEL的计算规则。EXCEL有着自己的运算符和运算优先级,其中常用运算符有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文本运算符等。(板书运算符和优先级)

我们现阶段常用的是算术运算符,其它的我们只作了解。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算术运算符的表示方法和我们数学中的有些不同。(问:不同的有哪些运算符?)

对于这些不同的运算符,我们要记住他们的表示方法并学会运用,不然的话,如果你在计算的时候输入成了数学中的符号,那EXCEL是不会认识的。

记住了这些运算符,我们来做个练习。(出示练习1)

2、公式的输入

师:刚刚我们了解了EXCEL的运算符和运算规则,那么,我们怎样输入公式进行计算呢?

在EXCEL中,公式必须以“=”开头,表示这是一个公式。比如:求100+50的值,要输入:=100+50,输入完公式后,EXCEL会直接在公式所在单元格显示出计算结果。

大家可能都看出来了,这个和我们数学公式计算时有些不同。(问:什么不同?) 所以呢,EXCEL公式的书写是很简单的,其方法就是:先写“=”,然后写表达式。(出示练习2)

师:大家看到,只有前两位同学准确地把结果算出来了。另外两位同学的结果为什么是0呢?

我们前面学习过单元格的表示方法,大家看F2表示什么? 生:单元格地址。

师:F2是一个具体数值吗? 生:不是!

师:对,假如我们在F

2、G

2、H

2、I2单元格分别输入数值,再看看有什么结果。(同学示范)

大家口算一下,看结果对不对。

由此可见,不但单元格内输入的具体数值能够进行计算,既使输入了单元格地址,EXCEL也能计算,因为单元格地址代表了其中的数值进行计算,其实在EXCEL中,一般都是通过单元格地址来进行计算的,很少输入具体的数值计算,所以以后大家在输入公式计算的时候尽量使用单元格地址,不要使用具体的数值。(问:采用单元格地址进行计算的优点?)

利用函数计算也一样,只有当单元格内有数值时,才能计算。(演示)

刚刚我们这两个公式使用了单元格地址,这些单元格地址在公式中被称为“引用地址”。单元格地址引用分为相对引用地址、绝对引用地址和混合地址。这个知识很重要,不过和我们本节课的关系不是很大,我们留在下节课学习“公式的复制”时详细讲解。

3、利用公式计算成绩

师:现在我们一起运用刚才学的引用单元格地址的知识,来计算成绩表中的总分。首先,我们看一看,总分是由哪些单元格的成绩组成的,我们应该怎样来输入公式?(学生示范,,结果填入“总分栏2”。)

小结公式输入的方法:

① 激活要输入公式(结果)的单元格;

② 输入公式:首先输入“=”,再输入单元格地址及运算符号; ③ 按回车键显示结果。 〖活动三〗:函数计算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计算总分的方法,不过感觉还是很麻烦,是吧。接下来呢,我们采用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计算,那就是——用函数进行计算。EXCEL为我们定义了一系列常用的函数,我们可以直接把它们引用到我们的计算中来。函数由函数名和参数构成,参数用括号括起来。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

现在我们就用求和函数,来计算总分。比如求第一个同学的总分,则可以写成:“=SUM(C3:J3)”,其中“C3:J3”表示计算的数据区域。如果是数据块,则表示是从C3到J3为对角线的矩形区域内单元格中的所有数据。比如:“C3:J17”就表示整个区域的数据。(学生练习,一人示范,求出其余的总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求平均数。平时我们应该怎么求? 用函数:average (参数) “=average (C3:J3)”

刚才我们学习了求和函数和求平均数函数的使用,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练习,利用这两个函数求出其余同学的总分和全班各科的平均分。并自己学习两个新函数:MAX和MIN,分别是求一组数中的最大和最小值的函数。(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EXCEL的公式书写方式和要求,以及利用公式与函数计算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公式和书写和常用函数运算有了基本掌握,课后大家要多加练习,力争能在以后的学生中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

第15篇:Execl第二课时 公式与函数的引用教案2

Execl教案

第二课时 公式与函数的引用

[教学目的] (1)学会EXCEL 中函数的使用。 (2)掌握函数的使用过程。 (3)掌握工作表的美化。 (4)学会单元格的设置。

[教学重点]

函数的使用过程、工作表的美化

[教学难点]

函数参数的含义 一.引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工作簿、工作表、地址栏、单元格(活动单元格)等一些概念。但是Execl仅仅这些还不够,当我们得到一批数据后,我们希望得到某批数的总和或平均值,例如求某学生各科成绩的总和或某班某门功课的平均值;当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一项一项求,但很繁琐;而EXCEL中的函数就能方便地实现这个功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Execl表格提供的是无框线表格,不合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我们希望给它添加一些表格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

[板书]

(一).函数的引用 1.

函数

(1)概述:能够完成某种特定功能(如求和,求平均值) (2)EXCEL中函数的分类

趣味游戏:算一算你活了多少天?

操作步骤:第一步:在某一空白单元格(如B5)中输入你的出生日期:如 1993-4-16

第二步:在另一个单元格(如B6)中输入公式:=today()-b5

第三步:改变B6单元格的显示格式。

从这个游戏得到的启示:

(1)计算结果要放在某一单元格,则公式就输在这个单元格中;

(2)公式中必须以“=”开头;

(3)所有的函数名、运算符、地址都必须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 以下操作请大家打开桌面上的“高一期末考试前30名.xls” 2.

用“粘贴函数”按钮对连续单元格求平均值。 任务:

(1)对学生成绩表中的第一个学生的各科成绩求平均值 (2)对学生成绩表中所有学生的语文成绩求平均值。 3.用“粘贴函数”按钮对不连续的单元格求平均值。 任务:

(1)对学生成绩表中第一个学生的列号为奇数的单元格对平均值 (2)对学生成绩表中行号为奇数的学生语文成绩求平均值。

4、简单介绍函数参数

(二)美化工作表

1.

单元格边框。

单元格的边框通常不被人注重,但在其操作时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因在通常情况下时,单元格边框为虚网格线,不能被打出来。

*下面我们看看单元格是如何设置的,我们首先为单元格或一定范围内的单元格增加边框,或用划线把工作表分成几部分。具体方法如下:

(1)先选取定要设置边框的单元格区,然后单击工具栏上“边框”按钮选择里面的边框。

(2)通过“格式”菜单中“单元格格式”命令,可很方便设置还可以改变单元格边框线的颜色。

2.自动套用格式

Excel中,系统提供了一些精美的表格格式。即自动套用格式,它要以快速美化表格的外观。

例子:将学生成绩统计表使用“彩色2”格式设置。

选中学生成绩统计表中有内容的单元格,单元“格式”菜单自动套用格式命令,选择“彩色2”。

3.标题的对齐:请注意“合并及居中”与“跨列居中”的区别

三、小结(略)

四、练习:尽你所能,将上述工作表设置好

第16篇:数学和计算机中公式和常用函数教案

第二单元 (电子表格) 第四课 公式和常用函数

第四课 公式和常用函数(第2课时)

苗寨中心校 马新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掌握求SUM、AVERAGE、IF函数的使用方法。

3、能够根据所学函数知识判别计算得到的数据的正确性。

技能方面:

1、使学生掌握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SUM、AVERAGE函数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IF函数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1、计算机教室。

2、老师准备的表格素材。

六、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公式的应用

(二)、导入课题

由计算“学生成绩表”中的总分与平均分的方法与弊端引出课题。

(三)、学习新知

常用函数的用法

函数:excel事先定义好的公式,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一般公式的组成部分来使用。

1、sum函数

第二单元 (电子表格) 第四课 公式和常用函数

功能:计算单元格区域中所有数值的和 例:使用SUM函数求出学生的总分。

教师布置任务:打开桌面上“电子表格”菜单下的“七二班成绩表”,利用SUM函数计算总分

2、AVERAGE函数

功能:计算指定范围内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AVERAGE函数的使用方法与SUM函数相同。

自主探究:用求平均值函数计算“七年级二班成绩表”中的平均分。(可以讨论) 提醒:当参与计算的单元格内的数据发生变化时,计算结果会自动更新。

3、IF函数

功能:判断一个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返回一个值,如果不满足返回另外一个值 常用的关系运算符:=,>,,>=,

布置任务:请你动手求出“评委打分情况”工作表中得分类别。

(四)、本节小结

第17篇:函数与二次方程

22、(8分)某商场购进一批单价为16元的日用品,销售一段时间后,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商店决定提高销售价格.经试验发现,若按每件20元的价格销售时,每月能卖360件,若按每件25元的价格销售时,每月能卖210件,假定每有销售件数y﹝件﹞是价格x﹝元∕件﹞的一次函数.

⑴试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⑵在商品下积压,且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问销售价格定为多少时,才能使每月获得最大利润?每月的最大利润是多少?﹝总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第18篇: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1)自主探索y= ax2+bx+c(a≠0)的顶点坐标公式、对称轴方程、最值公式.(2)体会建立二次函数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的必要性.2.能力:(1)会应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2)会熟练运用配方法和公式法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实际问题.3.情感与价值观: (1)进一步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以致用的精神.教学重点:

运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和对称轴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教学方法:引导探索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y=a(x-h)+k(a≠0)的图象及性质,而我们第4节的课题是:y= ax+bx+c(a≠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

1.你能把y=a(x-h)2+k(a≠0)化成y= ax2+bx+c(a≠0)的形式吗?(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反之你能把y= ax2+bx+c(a≠0)化成y=a(x-h)

222+k(a≠0)的形式吗?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是什么?是如何得到的?(复习配方法)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课

1.用配方法把y= ax2+bx+c化成y=a(x-h)2+k(a≠0)的形式.y= ax2+bx+c =a(x2+ x)+c(化二次项系数为1,最好不要把常数项括到括号里) = a[x2+ x+( )2-( )2]+c.(配方) =a(x+ )2- +c=a(x+ )2+ .(合并同类项) 2.顶点坐标公式

22比较y=a(x+ )+ 与y=a(x-h)+k发现,此时h=- ,k= ;故y= ax2+bx+c(a≠0)的顶点坐标公式是(- , ),对称轴方程:x=- ,最值公式:y= ;当且仅当x=- 时,函数有最大或最小值y= .

三、议一议

3.你能把y=2x+4x+3化成顶点式吗? y=2(x+1)+1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是多少?到y轴的距离是多少?把y=2(x+1)2+1的图象向右平行移动2个单位长度,得到新抛物线的解析式是什么?这两条抛物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原抛物线与新抛物线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设计说明:议一议的自主学习,旨在为学习教材中的例题(下面的做一做)做铺垫,该议一议具有抛砖引玉的启发引导作用,相信必能收到水到渠成的过渡效应。

四、做一做: 如图1所示为桥梁的两条钢缆具有相同的抛物线形状.按照力中的直角坐标系,左面的一条抛物线可以用

y=0.0225x2+0.9x+10表示,而且两条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1) 钢缆的最低点到桥面的距离是多少? (2) 两条钢缆是低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 你能写出图示中,右面钢缆的表达式吗? (4) 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五.拓展延伸

2

21.你能分别写出抛物线y=2(x+1)+1关于y轴和x轴对称的抛物线的表达式吗? 一般结论:关于y轴对称,开口方向不变(二次项系数不变),只是顶点改变为关于y轴对称即可;关于x轴对称,开口方向相反(二次项系数改变为原二次项系数的相反数),顶点改变为关于x轴对称.2.将y=-x2+2x+5先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平移后的解析式是什么?

∵y=-x2+2x+5=-(x2-2x+1-1)+5=-(x-1)2+6 ∴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6)

∴把点(1,6)先向下平移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3,5),又由于是平行移动,所以二次项系数不变,即a=-1,故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3)2+5;亦即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4)2+6-1=-(x+3)2+5.一般地,把y=a(x-h)2+k的图象先向下平移k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h1个单位,得到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h+h1)2+(k-k1);把y=a(x-h)2+k的图象先向上平移k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h1个单位,得到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h-h1)2+(k+k1),即如果是上移k1个单位,则给顶点纵坐标加k1,如果是下移k1个单位,则给顶点纵坐标减k1,如果是

2左移h1个单位,则给顶点横坐标加h1个单位,如果是右移h1个单位,则给顶点横坐标减h1个单位.

第19篇:高考精准考点:高考数学函数公式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函数公式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1)高中函数公式的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2)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等于0)的形式,则称

, 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

( 为常数, 不

是 的正比例函数。

是 的一次函数。②当 =0时,称(3)高中函数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 与对应的因变量

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 =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 0, O,则经

2、

3、4象限;当 0, 0时,则经

1、

2、4象限;当 0, 0时,则经

1、

3、4象限;当 0, 0时,则经

1、

2、3象限。④当 0时, 的值随 值的增大而增大,当 0时,

的值随 值的增大而减少。

(4)高中函数的二次函数:

①一般式: ( ),对称轴是

顶点是②顶点式:③交点式:

( (

),对称轴是 ),其中(

顶点是 ),(

)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5)高中函数的二次函数的性质

①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② 时,在对称轴 ( )左侧, 值随 值的增大而减少;在对称轴(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右侧; 的值随 值的增大而增大。当 时, 取得最小值

③ 时,在对称轴 ( )左侧, 值随 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 )右侧; 的值随 值的增大而减少。当 时, 取得最大值

9 高中函数的图形的对称

(1)轴对称图形:①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②轴对称图形上关于对称轴对称的两点确定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中心对称图形:①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他的对称中心。②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第20篇:《EXCEL中函数公式的运用》教学设计

张宝玉

[教 材] 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中第三个知识点的内容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公式输入的格式与计算、sum求和函数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重点] 公式输入格式与计算、sum求和函数的使用 [难点] 公式输入格式与计算、sum求和函数的使用 [教 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法等。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素材准备:课件、视频、图片等素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展示一段视频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师:这些是2014年7月18日台风“威马逊”横扫翁田时留下的痕迹,然而灾难无情,人间有情,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了缓手。一车车的物资运到了翁田中学的校园。下面是所赠物资部分的清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大家能否在1分钟之内算出各项物资的总量是多少?有人说,他能在20秒内把结果算出来,大家相信吗?

学生欣赏视频回答问题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

展示威马逊救灾捐赠物资表

任务一:输入公式计算大米的总量 教师讲解什么是公式以及公式的格式

提问:在数学课堂中接触到的运算符有哪些?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数学运算符加+ 减- 乘* 除/ 任务分析:

打开“威马逊救灾物资捐赠表”,观察各项目情况,然后思考应该如何求出大米的问题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那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公式计算的步骤: 1)选择放答案的单元格 2)输入“=”

3)输入表达式(b3+b4+b5+b6+b7+b8) 4)回车

教师讲解自动填充工具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用单元格地址而不是用数值计算?

任务二:自学sum函数求大米总量

教师查看学生的自学情况,适时给予必在的指导 教师提问自动填充是否有变化?教师演示其过程

任务三:求文昌地区捐赠大米总量

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

教师讲解sum函数对不连续数据进行求和的方法

学生回顾单元格地址相关知识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键盘上找到加+ 减- 乘* 除/的运算符

学生参考学案,找到输入公式求出大米总量的方法。选出代表,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学生演示”功能先向全体学生机上展示,再具体操作一遍。

师生互动探讨总结

学生思考比较

学生自p39-40的内容或参考学案,用sum函数求出大米的总量

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自学学案,对不连续的数据进行求和,学生自学后,请一位同学演示

温顾而知新,让学生复习单元格地址的知识,为后面的学生做好准备

使学生了解到如何在计算机中输入运算符,为以后的课堂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操作,深入体会计算机数据计算的多种方法

巩固 练习

比一比谁用最快最准的方法求和(1) 教师出示学习任务(2)

学生自己选择求和方法进行求和

师:请同学来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都学会了哪些内容?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总结能力

巡视指导(3)评比

1、average函数、公式等多种方法求平均值

2、提出问题,计算“一年用水量”列,公式为“一年用水量”=“平均每月用水量”ד1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由于本节课内容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依据教材分析和大纲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公式输入的格式与计算、sum求和函数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教学重点

公式输入格式与计算、sum求和函数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

公式输入格式与计算、sum求和函数的使用 ★教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上以任务作为驱动,教师当好学生的引导者、合作的伙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既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 ★教学过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此我在上课开始,展示一段台风威马逊横扫翁田后的视频,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因为威马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为灾区人民捐赠物资。然后然后出示物资捐赠表,提问学生能不能在2分钟之内把各项物资的总量求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形成学习动机,进而顺利地进行新课学习。这时老师适时的出示今天的第一个任务:运用公式求出威马逊救灾物资捐赠表中大米的总量。

接着回顾单元格地址相关知识和认识计算机的数学运算符后, 分析求和公式:大米的总量=海口椰树集团+海口金华公司+文昌红十字会+文昌林业局+海口龙泉+文昌维嘉酒店

紧接着回放学生的运算结果,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接着教师讲解自动填充工具,进行对比点评,强调注意事项,就使公式这一知识点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得到领悟。

课上到这,让学生回顾一下公式的运算进行一次归纳和总结,清理一下思路。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我们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结果”。为此,依据这一理论,我以“任务二”——“用sum求和函数求和大米的总量”作为驱。,我先由前面表格数据提出问题:“这时用如果对一千个一万个数求和怎么办?公式求和麻不麻烦?”接着由公式运算的弊端引出函数讲解,过渡自然。学生自学教材或者参考学案,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大米的总量,同时思考后面各项的物资总量能不能使用自动填充工具来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探究的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为此,最后进行知识巩固——打开“家庭用水一览表”,求出各家庭每季度用水量,不连续月份用水量,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最后有时间再让学生再求出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用水量和一年总用水量。这时老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认知过程当中还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然后,再次转播回放几个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达到正确认知。 至此,新课内容已全部结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懂得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对以后从事数据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板书设计

板书是内容和形式统一,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本着“求实、求新、求精”的设计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自我评价

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的特色在于:

1.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教材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提炼,内容精简,以点带面,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以多媒体教学系统为辅助,全过程以“任务”驱动,以问题贯穿始终,以讨论、探究、练习等多种形式,触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开放性和探索性。

4.课堂练习设计典型,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贴近生活,增强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所学即所用。

公式与函数观后感范文
《公式与函数观后感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