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物联网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19 08:32:25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物联网

中文数据库使用练习

1、在“维普”中,查找第一作者为“董兴法”的论文,并对该作者的论文被EI以及SCI收录的情况做出检索,请各选出1例,列出论文题目、发表刊物、发表时间、中文关键字、中文摘要等。

2、在“清华同方”中,查找第一作者为“董兴法”的论文,选择其中有“引证文献”和“同被引文献”的论文,将其中的“引证文献”,以及“同被引文献”的题录截图。

学位论文检索

在“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查找 “项贻强”指导的学位论文有几篇?将其中的博士论文以“参考文献”格式导出题录。 会议论文检索

在“清华同方”的会议论文数据库中查找“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查找出会议时间、地点、主办单位以及本次会议发表论文有多少?查找会议论文中关于路由器方面的文献有多少?选2篇,列出题名、作者、作者单位、中文关键词。

推荐第2篇:物联网

基于物联网智能交通系统的分析报告

目录

一、物联网智能交通领域发展背景及其现状分析

二、智能交通的盈利模式分析

三、智能交通系统功能特色分析

四、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五、智能交通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借鉴

六、智能交通系统分析总结

一物联网智能交通领域发展背景及其现状分析

1、物联网智能交通领域发展背景

21世纪物联网的发展架起了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桥梁,它是多网融合时代的必然产物,它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智能化、网络化的生活将让人们工作、生活更加便捷和人性化。在“十二五”规划中政府明确了物联网技术的十二大重点应用领域,包括智能电网、交通运输、物流产业、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精细农牧业、工业与自动控制、金融与服务业、公共安全、国防军事以及智慧城市。

在这个大的物联网应用背景下智能交通业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开始了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革命。智能交通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它创造性的结合了各种现代科技(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并且借助于政府、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共同参与,力主打造一个移动通信、宽带连接、RFID传感、云计算支撑的“无处不在,智能节能”的新交通系统,它的出现,必将引起交通行业的大变革。

2、国内智能交通业发展现状

智能交通的研究和推进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ITS作为跨世纪的经济增长点和交通系统建设必然选择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已经取得了在公路,水路城市交通和民航领域的一系列成果。具体如下:

公路智能交通:公路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公路基础设施养护系统,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部省道路运输信息化工程系统及联网工程,重点营运车辆动态联网联控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超限超载联网监控系统。

水路智能交通:船舶交通管理系统,长江三峡—葛洲垻传播监管系统,青岛港物流系统,远洋船舶及货物运输在线监控系统。

城市智能交通: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市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出租车监控调度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ISCS ,PIS,SASCSAFC ,SIG ),城市道路管理信息系统(PGIS)。

民航智能交通:航空公司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航空公司运行指挥系统,地面服务支持系统,飞机状态监控系统,飞机航迹模拟系统,电子飞行包(EFB),机场防入侵系统,机场行李自动分拣系统,航班动态监控系统,中转旅客信息服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化自动起飞前放行服务系统。

智能交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机制和法制障碍,缺乏自主分配和物联网标识和解析体系,技术及产业障碍,安全障碍,历史积累的障碍。

1、交通基础设施(如新改建道路,枢纽等)在规划、设计阶段缺乏交通管理设施和智能化功能的顶层设计和资金预算,造成智能交通设施建设投资规模较小,影响了智能交通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统一推进导致后续智能交通设施建设成本增加,投资效益不佳。

2、交通建设及管理过程中的基础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低,限制了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和综合利用,造成了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

3、传感器国产化程度较低,成本、性能和寿命尚不能满足交通行业物联网信息感知的需求。

4、基于动态信息的智能管理及开发机制尚不成熟。

5、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协调困难,难以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在部门之间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

二、智能交通的盈利模式分析

智能交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任何一种新兴产业的发展都要建立适应其发展的商业盈利模式,目前智能交通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价值尚未得到有效认可根据国内外经验它的模式无非是BOT(建设/经营/移交),ROT(修复扩建/运营/移交),OT(运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等方式。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物联网的模式来模拟智能交通的盈利模式。智能交的盈利模式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广告式盈利模式:

这一模式是继承了互联网的模式的物联网模式,广告作为付费对象,用户免费使用内容或服务,只需向网络服务提供商支付一定的费用。广告商业盈利是当前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模式。此模式链中有七种必不可少的角色:广告主,广告运营商,广告代理商,设备提供商,运营或网络所有者 ,用户,媒体所有者。由于广告式商业盈利模式是源于互联网的物联网的一种商业盈利模式,对网络的依赖性是不容质疑的。

2、服务类盈利模式:

这种盈利模式以终端用户为消费群体,通过物联网服务所延伸的增值业务来获取利润。以智能交通为例,登录服务系统,咨询交通事项免费,但给出的具体交通操作和升级服务收费,把远程长时间监控,重大交通安全事项规避收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3、租赁盈利模式:

智能交通在整体开发系统中有一些小型的便利性系统,像汽车GPS跟踪定位系统,在存在行业壁垒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对于公共运营商不能控制的网络,会出现小型运营商租赁的服务模式,而收取租金获的利润是这一模式的主要收入来源

4、政府BOT盈利模式:

由运营商搭建公共平台,项目运营商自行建设物联网阅读器和物联网标识,同时支付给运营商相关通信费,通过项目的运营收入支付相关费用并取得利润。例如:公共停车费的管理。

5、移动支付盈利模式:

有客户进行相关平台的建设,并自行组装设备租赁,通信运营商网络。 例如:一卡通的运营。

6、进化营销盈利模式:

对于一些通用性智能交通设备和系统,可以营销买卖给用户基础使用部分,对后期升级部分采取渐进式增值收费的模式。

三、智能交通系统功能特色分析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将所有车辆和道路信息实时收集起来,并通过计算处理中心动态地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和车行路线。智能交通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它包含的子

系统每一个系统都有它自身的特色其中主要有:

一、车辆控制系统。指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系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汽车前部和旁侧的雷达或红外探测仪,可以准确地判断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遇紧急情况,车载电脑能及时发出警报或自动刹车避让,并根据路况自己调节行车速度,人称“智能汽车”。

二、交通监控系统。该系统类似于机场的航空控制器,它将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快速通讯联系。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挤,哪条路最为畅通,该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

三、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是自动调控区域内的配时方案,疏散交通。它具有完善的仿真和辅助决策功能;分子区的区域、线协调控制;多种绿波控制;交通流量数据的格式化存储和统计分析;多种特勤控制预案;无线遥控式信号机手动接口等系统特色

四、运营车辆高度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汽车的车载电脑、高度管理中心计算机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联网,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讯,来提供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运营效率。该系统通讯能力极强,可以对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车辆实施控制。

五、交通事件检测系统。是一种完全化的视频分析系统能对上传的视频图像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对交通事故,突然停车,车辆慢行、逆行,行人穿越,隧道烟雾,火灾,道路突发异常等事件的检测;对车流量,平均车速,车间距等流量的检测;对气象气息的检测;对事件报警和图像存储;自诊断报警。

旅行信息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智能抓拍违章车辆等系统在此处就不在分析其功能特色了。

四、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智能交通系统需要多领域技术协同构建,从最基本的交通管理系统(如车辆导航,交通信号控制,集装箱货运管理,自动车牌号码识别,测速相机),到各种交通监控系统如安全闭路电视系统,再到更具前瞻性的应用技术这些应用通过整合来自多维数据源的实时数据及反馈信息为人们提供泛在的信息服务,如停车向导信息系统和天气报告。智能交通系统建模和流量预测技术也将成为优化交通调度、增大交通网络调度、增大交通网络流量、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和改善人们出行体验的重要支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智能交通提供了更为透彻的感知: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调度机制能够充分发挥道路基础设施的效能,最大化交通网络流量并提高安全性,优化人们的出行体验。应用于智能交通的物联网技术主要有:

(一) 无线通讯技术

UHF和VHF频段上的无线调制解调器通信被广泛的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短距离和长距离通信。短距离无线通讯可以使用IEEE802.11系列协议来实现其中美国智能交通协会以及美国交通部主推WAV和DSRC两套标准。理论上讲,这些协议的通讯距离可以利用移动自组网络和Mesh网络进行扩展。目前提出的长距离无线通信方案是通过基础设施网络来实现,如WIMAX(IEEEE

802 .16)、GSM、3G技术。目前还没有一致认可的商业模式来支持这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二) 感知技术

电信、信息技术、微芯片、FRID以及廉价的智能信标感应等技术的发展和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为车辆驾驶员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感知技术是基于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的网络系统。车辆感知系统包括了部署道路基础设施至车辆以及车辆至道路基础设施的电子信标来进行识别通信,同时利用闭路电视技术和车牌号码自动识别技术对热点区域的可疑车辆进行持续监控。 RFID技术具有车辆通信、自动识别、定位和远距离监控等功能,是物联网的基本感知和识别技术之一,在移动车辆的识别和管理系统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RFID已经成为服务ITS重要的信息技术。目前,RFID技术主要在智能公交定位管理和信号优先、智能停车管理、车辆类型及流量信息采集、路桥电子不停车收费、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及车辆速度计算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

(三) 视频车辆监测

利用视频摄像设备进行交通流量计量和事故检测属于车辆检测的范畴。FWD视频检测系统(如自动车牌号码识别)和其他感知技术相比优势更加明显,他不需要在路面和路基中部署任何设备因此也被称为“非植入式”交通监控。视频检测系统的典型输出结果是每条车道的车连速度车辆数量和车道占用情况。某些系统还提供一些附加输出包括停止车辆检测,错误行驶车辆警报等

(四) 计算技术

目前汽车电子使用的趋势是使用更少但是更加强大的微处理器模块以及硬件内存管理和实时的操作系统,同时新的嵌入式系统平台将支持更加复杂的软件应用包括基于模型的过程控制、人工智能和普适计算,其中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为智能交通带来质的飞越。

(五) 探测车辆和设备

所谓“探测车辆”是政府或出租用车,配备了DSRC或其他无线通讯技术。同时利用GPS全球定位技术。

(六) 全球定位系统GPS

车辆中配备的嵌入式GPS接收器能够接受多个不同卫星的信号并计算出车辆目前所在的位置,定位误差小。GPS是很多车内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很多国家将利用车载卫星GPS设备来记录车辆行驶的里程并据此进行收费。

FRID技术,传感器技术,TCP技术,自动事件检测AID,FWD技术,桥梁状况检测,RTMS微波检测,交通气象检测,路面状况监测,交通环境监测,ITS信息传载技术车间通信系统RACS,无线局域网WIAN,云计算技术,交通数据融合技术等物联网技术是智能交通的核心技术。是构建智能交通网网络的灵魂。

五、智能交通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借鉴

智能交通能够大幅降低汽车能耗。通过智能交通控制,由于平均车速的提高带来了燃料消耗量的减少和排出废气量的减少,汽车油耗也可由此降低15%。以中国7000万辆汽车保有量测算,每年可减小约2500万吨汽油的消耗,占了每年成品油进口量的一半以上。使得汽车尾气的排放大大减少,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缓温室效应。

智能交通的发展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为我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变宜,发展智能交通 能够带来交通系统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效率、更完善的服务、更友好的环境有效的减少交通事故,减少交通堵塞,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交通运输

服务质量可以全面缓解众多交通问题。

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一直是人们综合治理、解决交通问题而追寻的目标,早期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装置采用了电子、传感、传输等技术实现科学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科学以及GPS、信息通讯的普及和应用,交通监视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等在交通管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使我们交通科学化,现代化目标得以实现。

预测,智能交通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将带动传感器等设备制造商、通信网络运营商、信息处理软件供应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将形成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交通信息服务业,从而为国民经济提供新的经济切入点和增长点。

六、智能交通系统分析总结

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是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支流。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将使交通基础设施发挥最大的效能。不过,当前的智能交通物联网脸处于创新探索的初级阶段,相当于分散的、小规模的局部物联网形式,还远未形成规模。随着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技术和标准的成熟,智能交通物联网会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将朝着大规模网络化、集成化和面向服务化发展,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交通系统需要多领域技术协同构建,从最基本的交通管理系统,到各种交通监控系统如安全闭路电视系统,再到更具前瞻性的应用技术这些应用通过整合来自多维数据源的实时数据及反馈信息为人们提供泛在的信息服务。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智能交通提供了更为透彻的感知: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调度机制能够充分发挥道路基础设施的效能,最大化交通网络流量并提高安全性,优化人们的出行体验。

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

因为智能交通还没有现行的盈利模式,智能交通价值尚未得到有效认可根据国内外经验它的模式无非是BOT(建设/经营/移交),ROT(修复扩建/运营/移交),OT(运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等方式。相信智能交通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会有适合他本身的盈利模式。

智能交通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创造性的结合了各种现代科技技术,并且借助于政府、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共同参与,打造出一个移动通信、宽带连接、RFID传感、云计算支撑的“无处不在,智能节能”的新交通系统,它必将引起交通行业的大变革,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在城市交通中主要体现在微观的交通信息采集、交通控制和诱导等方面,通过提高对交通信息的有效使用和管理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智能交通作为智慧城市发展重要的一块,如果发展得成熟,将会在最大程度软化城市的交通命脉,为促进城市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础。

物联网技术应用将不仅仅杜绝堵车、撞车等问题,还能刺激交通系统,实现“极限交通能力”,并通过多城市、多地区间的信息整合,使跨区域的交通服务成为可能。

推荐第3篇: 物联网

物联网行业已进入实干阶段

添加日期:2014-04-02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推进联盟理事长陈奕泉周二下午在第五届中国物联网大会上表示,物联网行业已进入埋头苦干阶段。

他表示,产业从2010年概念炒作进入埋头苦干阶段,并在车联网、智能家居等出现了一些初创型的领军企业。物联网领域受益于国家创新及风投的青睐,赢得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同时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利润丰厚。但他同时指出,物联网行业的制约因素在于同质化发展比较严重、业务发展碎片化。

他表示,在物联网产业链上,越贴近用户的产业角色价值空间越大,应用、服务运营和系统集成比重较大,物联网产业的两端(云端、终端)是产业链价值的要点与控制点。

不具名分析师表示,物联网产业链将受益于智慧城市建设,且随着智能终端渗透率的提升,带动移动互联网高速成长,移动支付产业链也有望加速崛起。“随着3G网络的覆盖率逐步提升,物联网传感器应用的大规模使用,国内物联网产业已经步入实质阶段。”

A股物联网概念股主要有远望谷、恒宝股份、厦门信达、航天信息、高鸿股份、长电科技等。分析人士指出,物联网相关技术在未来3年内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数字城市、智能医疗、车用传感器等领域率先普及,预计将实现三万亿的总产值。

2014十大科技狂“烧钱”:物联网成狠角色

添加日期:2014-01-03用手机一“嘀”,无需信用卡和钱包,支付就搞掂;加一颗芯片,空调、扫地机都既是家电又是家庭监控器;可穿戴设备眼镜、手表升级换代、3D打印登堂入室„„2014年的科技消费市场,会延续2013年的消费者趋势,但会有更深层、更成熟的应用场景。本期,我们综合各机构、专业人士的预测,总结十大消费趋势,与读者朋友分享。

1.移动货币更成熟

手机钱包,这个概念你也许不止一次听到,但你用过吗?因为担心安全,觉得使用不便,各种可能阻碍了你的移动支付“初体验”。不过,2014年,不是比特币也不是莱特币,而是手机代替传统钱包。2013年岁末,支付宝、微信、移动运营商,都发力移动支付市场。而且,互联网金融业务,已被BAT(百度、阿里、腾讯)等众多互联网公司相中,准备大干一场。此前,运营商的小额手机支付、手机代替门禁卡、羊城通等,也逐渐开始。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移动货币将逐渐取代实物货币,占据你生活的显要地位——而出门“三件套”,手机钱包钥匙,很可能由手机“单挑”。

2.可穿戴设备升级

谷歌有Google Gla,三星、索尼、高通都有智能手表,苹果的iWatch很可能在2014年与玩家见面。2014年会是可穿戴设备之年,但可穿戴设备也会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隐私问题。不过,爱立信预测,只有4%的人因为这种担忧而减少对网络设备的使用。相反,消费者们会选择一些方法来减少风险,诸如在提供个人信息时变得更加谨慎。与此相关,生物识别技术在今年随着可穿戴设备一起成长——除了苹果的Touch ID,还有虹膜扫描等各种方式,让你的身体变成你移动设备的密码。

3.LTE网络助智能家庭成真

走在回家的路上,用手机远程遥控空调开机,先为你回家“暖暖场”,电饭煲则根据指令开始煮饭——不要小看这些场景,它们就是你未来的生活。2013年底,4G牌照让4G时代顺利“降生”。拿到4G牌照的三大运营商在2014年加大LTE网络覆盖,FDD-LTE网络

牌照预计也会发放。有了更快的网络,智能家庭的构想会提速。近日,多家扫地机厂商,已经加入了芯片控制模块,让扫地机成为家庭移动式监控器,以方便了解家中儿童、老人的生活情况。远程遥控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等生活场景,无疑都会进入寻常百姓家。

4.私人云服务渐热

大数据是去年IT行业热门的词语。将通讯录、聊天信息、图片、音视频资料上传到企业的云服务平台,你是否在享受其便利之时也有一丝犹疑?毕竟,大家都在挖大数据,都在建云平台,终究会有一批企业倒下,所储存的用户资料也可能外泄,怎么办?IDC预计,2014年,在“大数据”技术和服务方面的支出将会大幅增长30%至140亿美元。今年“大数据”应用程序将会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和个人。由于担忧隐私被监控,一些企业和个人会将“私人云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应用。

5.量化自我的健康设备兴起

跑步,心率如何,血压怎样,通过移动健康设备就轻松“搞掂”。即便身在千里之外,只要你有设备在身,也可以为家中亲友“把脉”,了解他们的健康状态。这些,正是大家已经使用的量血压、测脉搏和计步的移动设备。同时,健康App也越来越“智能”,通过开启应用,记录自身活动,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态。据爱立信调研,40%的用户希望手机能够记录全部的身体活动,并且56%的人愿意使用手环来监测自身血压和脉搏。

6.智慧城市不是梦

PM2。5指数、上一站公交离此地还有多远、十字路口的车祸如何疏导、农田的水温是否适合种子发芽„„一切,都将在“智慧城市”中得到应用。三大运营商喊叫了许久的“智慧城市”,也在交通、医疗、环境监测等多方面进行了尝试。然而,无论是网络、还是相关设备以及使用便利、价格等,目前还无法令大众普遍受益。2014年,三大运营商会联手产业链上的厂商,做更多事情。

7.无处不在的传感器

沙漠中每一粒沙子都将有个ID,可以与你互动。这绝非科幻。未来,你家的桌子可以与你互动告诉你它“负重过大,得收拾桌面了”;镜子也会告诉你“最近脸变小了,减肥成功”„„“物联网”不会再“捂着”了,那是现实。互联网虚拟世界中的互动服务已十分普

及,消费者们开始期待周围现实的物质世界也同样能够与我们互动。数据显示,大约60%的智能手机用户认为,到2016年年底,感应器可以应用于各种事物,无论是医疗保健和公共交通,还是汽车、家居环境和办公场所。

8.3D打印登堂入室

开始于诺基亚,3D打印与手机结合。未来更多的手机零部件与3D打印结缘。无论作用的是与非,不管概念新或旧,3D打印在2013年“火起来”了。3D打印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并开始广泛应用在设计领域,尤其是工业设计,数码产品开模等——数小时就完成传统需要数天甚至半月的磨具打印,其市场前景当然可观。而且,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的3D打印面包、枪支、飞机、房子,以及线下越来越多的3D打印体验馆、3D打印人模等,不断地提醒大家,2014年3D打印将登堂入室,成为你生活中的“一份子”。

9.XPad不止用于教育

不仅有iPad,还有APad(即Android系统的Pad),未来WPad(微软Pad)也会增加。平板的竞争越来激烈,功能更多样,售价也更合理,此前被视为新潮的“iPad教科书,将更多进入到学校教室,有望取代PC和笔记本的地位。而且XPad不止是在教育领域、商用办公领域,它也会逐渐成为PC和笔记本的有力竞争者。

10.工业机器人“爆发”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只是汽车?你可以把它视作机器人。如今,深海作业、地下矿藏,越来越多出现机器人的身影。即便富士康,这家以劳动力密集着称的代工王国,也大张旗鼓地引入机器人,替代那些单调枯燥的工人岗位。其实,从2012年开始,媒体就纷纷预测来年机器人会大量使用。人工替代和产业升级是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发展的驱动因素。同时,中国目前的机器人密度相对较低,也给未来市场的开拓提供了余地。目前,中国正在使用的机器人已占全球总量的8%左右,中国市场的机器人需求总量有望在未来几年翻一倍。

目前,一些机构正在试图将机器人从工产和实验室扩展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就像当年计算机由军用到民用一样。当然,这些机器人必须安全对人类无害,而且要使用简便价格可以接受。2014年,富士康等公司会引入更多机器人,而机器人也会利用其长处配合人类完成

工作——比如打扫卫生、监控环境等。

工信部总经济师:将从四个方面加强物联网建设

添加日期:2014-04-024月1日消息,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在“第五届物联网大会”上表示,2013年物联网市值已经达到了6000亿元,工信部未来将从核心技术、信息安全等四个方面加强物联网建设。

周表示,过去的一年物联网在中国有了一定发展,中国制定的第一个物联网标准在国际上获得通过,特别是芯片、集成商方面的产业链,但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高端技术不足、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各个行业重叠重复建设较多。

周子学表示工信部未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进行物联网行业建设:首先工信部将重点打造物联网核心芯片、仪器仪片等核心技术,加快核心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将在核心领域进行重点的核心技术研发,在煤炭、运输等领域开展示范建设。

第三,将在各个行业发展物联网的基础上进行协调统一的发展,增强整体性和统一性,减少重复建设;最后在信息安全领域将加强信息保障制度的研发,保护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推荐第4篇:物联网

物联网

一、对物联网的认识

物联网究竟是什么?为何能引起政府与商界的同时关注,认同科技改变生活的人或许更能够理解物联网的意义。

物联网在国际上又称为传感网,据悉,这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杨震教授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手表、钥匙,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一个微型感应芯片,把它变得智能化,这个物体就可以“自动开口说话”。再借助无线网络技术,人们就可以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交流”,这就是物联网。“如果物联网再搭上互联网这个桥梁,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可以即时获取万事万物的信息。可以这么说,物联网加上互联网等于智慧地球。”

物联网用途广泛,可运用于城市公共安全、工业安全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让人们享受到更加安全轻松的生活。

举几个例子来说吧,从成都开车到重庆,上车后,只要设置好目的地便可随意睡觉、看电影,车载系统会通过路面接收到的信号智能行驶;不住在医院,只要通过一个小小的仪器,医生就能24小时监控病人的体温、血压、脉搏;下班了,只要用手机发出一个指令,家里的电饭煲就会自动加热做饭,空调开始降温……

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通过“物联网”的逐步实现和提升,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向此靠拢。所谓物联网,在中国也称为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安装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将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电视、洗衣机、空调甚至自行车、门锁和血压计上都能使用。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将广泛运用于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就此诞生。

简单一点说,如果物联网顺利普及,就意味着几乎所有的电器、家居用品、汽车制造都急需更新换代。

在实际运用中,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已经衍生出经济效应,据无锡媒体报道,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多种传感手段组成一个协同系统后,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国家航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全国民用机场都要采用国产传感网防入侵系统。

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

与其他概念不同,物联网最近开始红火的源头在于官方。在工信部9月11日主办的一次会议上,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

当时的市场上正沉浸于次新股的巨大魔力中,这条来自科技界的消息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或者说,根本没有机会出现在各大媒体的首页或头条,以引领信息产业新浪潮的王者姿态接受股民膜拜。

转机出现在9月14日于北京举行的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充满信心的基调表示,物联网商机无限,中国移动将以开放的姿态,与各方竭诚合作。

事实上,上个月24日,王建宙在访问台湾的途中,就曾高调提及“物联网”的概念,并表示将会邀请台湾生产RFID(射频识别装置)、传感器和条形码的厂商和中国移动合作。

更早的时候,是温家宝总理在8月9日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的讲话,他说,“每一次大的危机,无论是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它都会催生一些新的技术,而新技术的诞生也是使经济、特别是工业走出危机的一个巨大推动力。”

有人预测,如果物联网全部构成,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将会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的通信业务。”

二、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现状: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传感器、RFID等

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集成服务等产业虽已有较大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尚在起步。

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我国形成了RFID低频和高频的完整产业链以及以京、沪、粤为主的空间布局,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85亿元并成为全球第3大市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连续多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09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企业数量为5000多个,小型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0%。

在物联网网络通信服务业领域,我国物联网M2M网络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目前M2M 终端数已超过1000万,年均增长率超过80%,应用领域覆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将突破亿级。三大电信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积极筹备,加紧建设M2M管理平台并推出终端通信协议标准,以推进M2M业务发展。国内通信模块厂商发展较为成熟,正依托现有优势向物联网领域扩展。国内M2M终端传感器及芯片厂商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通信服务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应在M2M通信网络技术、认知无线电和环境感知技术、传感器与通信集成终端、RFID与通信集成终端、物联网网关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云计算产业都可纳入物联网产业范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大大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国内云计算商业服务尚在起步,SaaS已形成一定规模,而真正具有云计算意义的IaaS和PaaS商业服务还未开展。目前,我国在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IDC 中心)建设、云计算软硬件产业支持和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云安全方面,我国企业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规模推进、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云计算服务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十二五”期间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在物联网相关信息处理与数据服务业领域,信息处理与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数据库与商业智能。我国数据库产业非常薄弱,知名企业只有三四家,只

占国内市场10%左右的份额。商业智能(BI)领域我国虽然技术相对落后,但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国内现有BI厂商有近500家,但高端市场仍由国际厂商垄断。整体而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产品、BI产品和掌握关键技术的软件企业少,产业链不完整,缺乏产品线完整、软硬结合、竞争力强的国际企业。

在物联网应用服务业领域,整体上我国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尚未成形,已有物联网应用大多是各行业或企业的内部化服务,未形成社会化、商业化的服务业,外部化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业还需一个较长时期的市场培育,并需突破成本、安全、行业壁垒等一系列制约。

综上所述,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物联网产业形态和爆发点,物联网有形成巨大市场的潜力,但潜在空间转化为现实市场还需要较长时间培育,关键点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形成新兴业态和新增市场。我们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多亿元规模,而真正可能形成万亿元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十三五”后期。

大势所趋: 一方面认为物联网技术目前并不能降低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士认为物联网的发展是阻挡不住的。

物联网的出现不管你欢不欢迎,赞不赞成,这个趋势是阻挡不住的,就像当年的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再比如近几年云计算的发展。”逄诗铭对记者说。

逄诗铭认为,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据他个人估计已达两三千亿,很快会上升为万亿规模,再过几年就会到五六万亿。

中国RFID产业联盟秘书长欧阳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目前日常生活中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物联网技术,比如说门禁、高速公路上的ETC系统、公交智能卡马上要推出的智能电表等,都是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而在物流行业中,仓储配送、集装箱监控、运输调配等多个环节都已经运用到了物联网技术。

“一个新技术的应用是逐步推进的,不应该纠缠于物联网技术到底是什么,更不能因为现在应用程度不高就否定这个新技术。”欧阳宇说。

逄诗铭认为,物联网技术现阶段虽然并不能降低实际运费,但是提高了整个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效率,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大面积应用到物流行业中。

“换一个角度来看物流成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传统物流中丢失了两个集装箱,给货主赔的钱这算不算成本?但是我们给集装箱装上电子封条,采用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进行全程的监控,这个货品就不可能丢失,即使丢失了也容易追索回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说。

近日,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与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

多名专家认为,铁道部和交通部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将有效改进目前我国线性物流运输模式,促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联网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降低物流成本。而在多渠道联运这个信息平台的建设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以物流为基础

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行业支持。 早期的物联网我们称之为传感网, 而传感网的发展最早就开始在国内物流业得到有效的应用, 比如RFID在汽车上的应用,都是最基础的物联网应用。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公众客户部信息业务部经理翁昌亮在2010年增值电信业务合作发展大会表示:“物联网目前以交流物流和公共事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从应用来讲,在公共事业监控以及交流物流信息采集、定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而物联网应用实际上可以很多,早期的RFID,都可以划为物联网的的应用。据资料显示,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发展到汽车物流业,比如卡车物联网,中国的货运运输每年的产值是2万亿,非常庞大。国内和国外发达国家完全不同,国外都是大的货运公司,而国内有200多万家小型运输公司,有2000万司机,800万辆卡车完全是自由状态。运输公司接到业务以后就去找司机,但是它不知道司机在哪儿,所以需要有一个系统告诉他司机在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可复杂可简单,现在最简单的办法是司机是卡车开的,卡车没有手机,收集到城市通过漫游,中国移东就知道在他们在哪个位置,只要有这些信息,2000万司机都在什么地方就知道了,就可以找到司机就可以解决货运问题了。一个软件配合手机的应用,使得国内运输系统完全是不同于发达国家的运输系统,但是保持了交互运输。物联网——物流业最有可能应用领域之一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物联网运用主要集中在物流、零部件和生产领域。有观点称,物流领域是物联网相关技术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而且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物流效率一直是制约整体国际贸易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RFID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极大的提升国际贸易流通效率。如在集装箱上使用共同标准的电子标签,装卸时可自动收集货物内容的信息,从而缩短作业时间,并时时掌握货物位置,提高运营效率,最终减少货物装卸、仓储等物流成本。

基于感知的货物数据可建立全球范围内货物状态监控系统,提供全面的跨境贸易信息,货物信息和物流信息跟踪,帮助中国制造商、进出口商、货代等贸易参与方随时随地的掌握货物及航运信息,提高国际贸易风险的控制能力。

我们来看一看,物联网在企业物流中应用所产生的效果: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率。举例来说,目前盛行的条形码,人工读取一个需要十秒钟的时间,机器读取则为两秒,而采用电子标签及射频技术读取只需要0.1秒的时间。 实践证明,物流与物联网关系密切,通过物联网建设,不但企业可以实现物流的顺利运行,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也将获得改观。

物联网离落地还需很长时间

物联网虽然在国内得到应用,但处于一个新生事务,而且国内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起步比较晚,受各类条件因素的影响,物联网刚开始并不成熟,而且还存在很多的如技术、商业化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物联网真正大规模在国内普及还需要很长时间。在物联网落地时还需要很多条件的成熟。其中标准化非常关键。对于一个新生事务来讲,如果没有标准化,就如一堆散沙分散在各个区域,无法形成真正的力量。物联网的发展只有具备了标准化应用才能

推荐第5篇:物联网

组成:宇宙空间部分:由24颗人造卫星构成,其中21颗工作,3颗备用。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使地球表面任何地方在任一时刻都有至少6颗卫星在视线之内,可达到准确定位和跟踪。4

地面监控系统:由1个主控站、6个监测站、4个地面天线组成。负责收集由卫星传回的信息,并计算卫星星历、相对距离,大气校正等数据。

用户设备部分:即用户GPS信号接收机,主要功能是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以获得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经数据处理,完成导航和定位工作

原理:GPS使用24颗人造卫星所形成的网络来三角定位接受器的位置,并提供经纬度坐标,可以达到准确定位。但GPS定位的位置需要在可看见人造卫星或轨道所经过的地方,因此只用于室外定位。

组成:GPS手机+网络基站+位置服务器+GPS

原理:1)AGPS手机将其的基站地址通过网络传输到位置服务器; 位置服务器将与该位置相关的GPS辅助信息(包含GPS的星历和方位俯仰角等)传输到手机;2)手机的AGPS模块根据辅助信息(以提升GPS信号的第一锁定时间能力)接收GPS原始信号; 3)手机解调GPS原始信号并计算手机到卫星的距离,通过网络传输到位置服务器;4)位置服务器据此完成对GPS信息的处理,估算手机的位置,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定位网关或应用平台,完成手机用户的定位。

特点: 低功耗、成本低、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

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三种,星型网、网状(mesh)网和混合网。星型网是由一个PAN协调点和一个或多个终端节点组成的。

PAN协调点必须是FFD,它负责发起建立和管理整个网络,其它的节点(终端节点)一般为RFD,分布在PAN协调点的覆盖范围内,直接与PAN协调点进行通信。星型网通常用于节点数量较少的场合。

结构:Zigbee的体系结构由称为层的各模块组成。每一层为其上一层提供特定的服务:即由于数据服务实体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管理实体提供所有的其他管理服务。每个服务实体通过相应的服务接入点(SAP)为其上层提供一个接口,每个服务接入点通过服务原语来完成所对应的功能。

4.物联网概念及层次结构:

定义:把任何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 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层次结构:物联网应用层(行业应用系统、行业应用平台),物联网网络层(业务支撑平台、核心网络、接入网络),物联网感知层(定位授时、摄像监控、

传感器网、M2M终端、RFID读写)

RFID的结构:从结构上讲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和很多应答器组成。

RFID的组成::由天线,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一般来说都是用签作为应答器,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阅读器:由天线,耦合元件,芯片组成,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rfid读写器(如:C5000W)或固定式读写器。

应用软件系统 :是应用层软件,主要是把收集的数据进一步处理,并为人们所使用。

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6.

三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

特征:传感器网络是集成了监测、控制以及无线通信的网络系统,节点数目更为庞大(上千甚至上万),节点分布更为密集;由于环境影响和能量耗尽,节点更容易出现故障;环境干扰和节点故障易造成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传感器节点是固定不动的。另外,传感器节点具有的能量、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等都十分有限。传统无线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是提供高服务质量和高效带宽利用,其次才考虑节约能源;而传感器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是能源的高效利用,这也是传感器网络和传统网络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关键技术:节点自定位技术、时间同步技术、(3)数据融合技术、(4)网络安全技术

概念:M2M是machine-to-machine的简称,即“机器对机器”的缩写,也有人理解为人对机器(man-to-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to-man)等,旨在通过通信技术来实现人、机器和系统三者之问的智能化、交互式无缝连接

特点:(1)M2M通信与人和人之间的通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M2M通信是面向机器的通信,它将遍布在日常生活中的机器设备连接起来,组成网络,所以具有常规通信所没有的特点。 (2)M2M表达的是多种不同类型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包括机器之间通信、机器控制通信、人机交互通信以及移动互联通信。

3)M2M让机器、设备在应用处理过程中与后台信息处理系统建立无线连接、共享信息,并与操作者共享信息。(4)M2M技术综合了数据采集、远程监控、GPS等系统,能够使业务流程自动化,集成公司的IT设备和非IT设备,并创造相关增值服务。

8.定义:云计算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方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云” 是指由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和服务器集群,通过互联网实现网络服务的“电脑云”。

特点:以免费或付费使用的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种计算服务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9.

古迹、古树实时监测,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

数字家庭,定位导航,现代物流管理,食品安全控制零售,数字医疗,防入侵系统

10.2009年8月,“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江南大学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厂学院。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1]

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它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截至2010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2013-201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多亿元。

物联网本身的结构复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感知层,承担信息的采集,可以应用的技术包括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识别码、传感器等;其次是网络层,承担信息的传输,借用现有的无线网、移动网、固联网、互联网、广电网等即可实现;第三是应用层,实现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

推荐第6篇: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及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物联网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大力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发展的行业。无锡作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基地,对全国物联网行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因此,了解无锡的物联网发展状况及历程将有利于我们加深对物联网的理解!

下面是关于无锡市物联网产业调研报告: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提出在无锡建立“感知中国”中心。随后在无锡出现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家电网、广电网五网合作全面实施; “530”创业大厦、国家软件园、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示范园等载体全面建设完成,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中兴智能交通、天安智慧城等30多个产业化项目陆续奠基;中科院下属5个研究所已经在无锡投资设立物联网产业企业;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已经在无锡设立物联网研发企业;„„目前无锡已经形成了“五园联动”、“五网齐聚”、“六校咸集”、“三中心协同”(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国家传感网质量监测中心)的发展优势。

一、基本情况

根据省局下发六大新兴行业分类标准,无锡市共有物联网产业法人企业739户,注册资本达250亿元人民币(外资企业美元与人民币汇率按照1:6.5计算),其中内资或私营企业667户,占全市内资和私营法人企业数的0.63%,注册资本总额为28亿元人民币,外商投资企业72户,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法人数的1.58%,注册资本总额为222亿元人民币,其中外方认缴总额203.79亿元人民币。

二、主要特点

1、内资或私营企业户数占优,外商投资企业规模较大。

全市739户物联网产业法人中,有内资或私营企业667户,占物联网产业数的90.26%,外商投资企业72户,占物联网产业数的9.74%。内资或私营物联网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为420万元人民币,外商投资物联网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为30833万元人民币,其中平均外方认缴28304万元人民币。外资投资物联网产业企业规模如此巨大,主要因为无锡是全国集成电路生产基地,其中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四家从事集成电路生产的外商投资企业组词资本达170.96亿元人民币,尤其是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投资总额50亿美元,注册资本19.5亿美元,外方认缴17.6亿美元

2、物联网产业企业经营范围以系统集成为主的企业数占四分之三,物联网(传感网)设备制造业注册资本额过八成。

按照省局下发六大新兴行业分类标准,全市739户物联网产业法人中,从事系统集成的有558户,占物联网产业企业数的75.51%,注册资本21.54亿元人民币,占物联网产业注册资本总额的8.62%,其中有内资或私营企业542户,外资企业16户。

24、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迟后。作为新兴行业,物联网产业处于萌芽状态,社会公众对它还不特别了解,不容易接受,推广应用目前只停留在政府层面和政府项目,民营企业和居民运用还存在诸多障碍。

四、建议

1、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再培训,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政策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与国外物联网领域知名院校和研究人员联合攻关,提升整合全球技术创新资源能力。

2、加强银企对接,增强银行对物联网产业的信贷支持。要以股权出资、股权出质等工作为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相关登记服务工作,改善投资环境,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同时,也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争取上市,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加强企业上市工作的引导协调和激励,为物联网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融资渠道。

3、加大政府扶持,为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创新、共享和交流搭建平台,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优化创新资源;积极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专门的以物联网产业化应用培育和推广为主要职能的服务机构,推广创新成果,加速实现产业化。

4、通过加大政府需求,搭建相关技术和产品供需交流机制,增进政府各部门与相关物联网企业的信息对接,以政府采购的形式,不仅在经济上提供支持,更为重要的是为企业的初始研发生产提供应用实践的平台,从而为物联网产业的起飞助跑。

推荐第7篇:物联网

物联网

赵玉波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0 ;

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0)

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的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传感网于1999 年最先被提出,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随后引申为物联网这一概念,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RFID 技术、云计算技术、国内3G 发展、二维码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领域在物联网的出现基础之上将有空前的发展前景,为全世界信息产业带来又一次跨越式的产业变格,前景广阔,趋势诱人。中国当前发展物联网的时机已成熟,在一些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得到了发展,这将为以后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联网 射频识别(RFID) 红外感应器 协议 信息交换 智能识别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Internet of Things

Zhao Yubo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liaoning huludao 125000:;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Abstract:\" Internet of Things \" concept \"networking Internet concept\",on the basis of its client extend and expand to any goods and goods between,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 network concept.Its definition is: through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infrared sensor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laser scanner information such as sensing device, as agreed protocols that have any goods and Internet connection,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location, tracking and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network concept.Content networking (that) the word of Internet at home and abroad, generally accepted is MIT profeor Ashton Auto - ID center in 1999 when the earliestresearch RFID brought out.In 2005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ITU) release of the same report,content networking definition and scope has been changed, coverage has greatly expand, no longer simply means based on RFID technology content networking.Since August 2009 wen proposed \"the perception of China\", since things was officially claified as a national network, one of the five new strategic industry writ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the thing in China by the network society huge concern, its concern i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European Union, and other countries incomparable.The concept of thing networking than it is a foreign concept, as it is already a \"made in China\", the concept of his coverage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has surpaed the 1999 and 2005 ITU Ashton profeor referred range, content report has been labeled as \"chinese-style networking\" label.Key word:\"the Internet of ting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infrared sensors

agreement

information exchange

identification

速,很快在国内一些大中型城市得到快速的前言: 发展,那么更多的人去了理解物联网也就显

这是一篇介绍说明性的文章,主要是向得必要,这篇文章将引领您走进物联网的世大家介绍物联网这一个新的概念,让更多的界。将会介绍物联网是怎么一种运行模式以人去理解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发展如此迅及物联网存在的必要性,物联网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会让您明白物联网有哪些作用及其物联网的发展前景。您将看到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二者的联系。物联网的前发展过程等。

一、历史溯源

1.1 物联网的前身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 年就提出来了。不过,当时不叫“物联网”而叫传感网罢了。中科院早在1999 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同发优势和重大影响力。

1.2 物联网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2005 年11 月27 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8 月24 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台湾公开演讲中,也提到了物联网这个概念。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工业运行2009 年夏季报告会上表示,物联网是个新概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家公认的概念。他说,总的来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 1.3 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的转变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 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故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与智能电网均是智慧地球的有机构成部分。

1.4 物联网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分歧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物联网迅速普及的可能性有多大,尚难以轻言判定。毕竟RFID 早已为市场所熟知,但新大陆等拥有RFID 业务的相关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显示出业绩的高成长性尚未显现出来,所以,对物联网的普及速度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可

以肯定的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

化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联网会是工业乃至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而且,RFID 技术在多个领域多个行业所进行的一些闭环应用。在这些先行的成功案例中,物品的信息已经被自动采集并上网,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有些物联网的梦想已经部分的实现了。所以,物联网的雏形就象互联网早期的形态局域网一样,虽然发挥的作用有限,但昭示着的远大前景已经不容质疑。

二、物联网的定义

2.1 对物联网的字面理解

根据物联网这三个字我们可以想到物体——物品——商品,网——网状——网络——互联网,联——联系——关联,由这些联想可以大致理解为物联网就是能过一种类似网络的形式奖一些物品联系起来的体系结构,这种类似的网络应该和互联网差不多,此联系起来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

2.2“物联网概念”

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2.3 中国式的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指的是将无处不在( Ubiquitous ) 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 的各种资产(A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2.4 物联网、物联网概念和互联网的关系

任何事物和该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概念的关系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该事物的概念是该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本质属性的反映。物联网也是一种事物。因此,物联网和物联网概念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物联网概念离开了物联网,物联网概念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物联网必然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对应的物联网概念,不会有:只有物联网,而没有物联网概念的情况出现。这就是物联网和物联网概念的辨证关系。当然,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科学概念,与前科学思维时期,人们认识周围事物最初所形成的日常生活概念有所不同,科学概念也可以作为表现某一认识阶段上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的结果、总结而存在。物联网概念也是一种科学概念。因此,它也可以作为某一认识阶段上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的结果、总结而存在。正如前面定义所述,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任何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它也是互联网知识和研究的结果和总结。

三、我国物联网产业现存问题分析

3.1 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在物联网技术发展产品化的过程中,我国一直缺乏一些关键技术的掌握,所以产品档次上不去,价格下不来。缺乏RFID 等关键技术的独立自主产权这是限制中国物联

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2 行业技术标准缺失

目前行业技术主要缺乏以下两个方面标准:接口的标准化;数据模型的标准化。虽然我国早在2005 年11 月就成立了RFID 产业联盟,同时次年又发布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指出应当集中开展RFID 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RFID 产业仍是一片混乱。技术强度固然在增强,但是技术标准却还如镜中之月。正如同中国的3G 标准一样,出于各方面的利益考虑,最后中国的3G 有了三个不同的标准。物联网的标准最终怎样,只能等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了。 3.3 产业链发展不均衡

和美国相比,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完善度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虽然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和中兴华为这一类的系统设备商都已是世界级水平,但是其他环节相对欠缺。物联网的产业化必然需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所以要在我国发展物联网,在体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加强广电、电信、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信息化、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建立。加快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进程。产业链的合作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而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物联网普及仍相当漫长。 3.4 各行业间协作困难多

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许多行业应用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但这些行业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要发展物联网这种以传感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应用,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互动,以开放的心态展开通力合作,打破行业、地区、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加强体制优化改革,才能有效的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

3.5 盈利模式无经验供借鉴

物联网分为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将有多种选择去开拓市场。这样,在未来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商业模式变得异常关键。对于任何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来说,出现一种新型而能成熟发展的商业盈利模式是必然的结果,可是这一点至今还没有在物联网的发展中体现出来,也没有任何产业可以在这一点上统一引领物联网的发展浪潮。

目前物联网发展直接带来的一些经济效益主要集中在与物联网有关的电子元器件领域,如射频识别装置、感应器等等。而庞大的数据传输给网络运营商带来的机会以及对最下游的如物流及零售等行业所产生的影响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观察。 3.6 用户使用成本壁垒存在

物联网产业是需要将物与物连接起来并且进行更好的控制管理。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必将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而催生出更多的应用。所以,在物联网传感技术推广的初期,功能单一,价位高是很难避免的问题。因为,电子标签贵,读写设备贵,所以,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应用。而由于没有大规模的应用,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成本问题便始终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成本高,就没有大规模的应用,而没有大规模的应用,成本高的问题就更难以解决。如何突破初期的用户在成本方面的壁垒成了打开这一片市场的首要问题。所以在成本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物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四、物联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1 物联网面临的机遇

4.1.1 首先可以率先借助世博会国家电网馆“魔盒”经验技术,发展风能、太阳能的并网运行;其次,建立智能电网系统,提高电力的利用率,缓解目前的用电压力;第三,研发利用超高压输电网络,降低电能的损耗。

4.1.2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指出,物联网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将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和战略性调整,引发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变革,具有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

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力。我国必须牢牢把握产业创新方向和机遇,加快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4.2 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物联网的建立,将使城市生活变得更加智能、便捷,当然这也意味着对电力的依赖和要求更高。面临的挑战:不断完善智能化建设,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增加清洁能源并网运行。

五、物联网未来的发展前景

5.1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5.1.1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

5.1.2 EPoSS 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 年之前RFID 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 年物体互联,2015-2020 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 年之后物体终端进入全智能化。

5.1.3 RFID 是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RFID 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最简单的RFID 系统由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三部分组成,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其他硬件和软件的支持。2009 年中国RFID 市场规模将达到5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其中电子标签超过38 亿元、读写器接近7 亿元、软件和服务达到5 亿元的市场格局。 5.2 MEMS 传感器市场前景广阔

5.2.1 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是微机电系统的缩写,MEMS 技术建立在微米/纳米基础上,是对微米/纳米材料进行设计、加工、制造、测量和控制的技术,完整的MEMS 是由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通讯接口和电源等部件组成的一体化的微型器件系统。

5.2.2 MEMS 传感器目前主要应用在汽车和消费电子两大领域。任天堂公司的Wii 无线游戏机允许使用者通过运动和点击互相沟通和在屏幕上处理一些需求,其原理是将运动(例如挥舞胳膊模仿网球球拍的运动)转化为屏幕上的游戏行为。在苹果公司的iPhone 中,通过对旋转时运动的感知,iPhone 可以自动地改变其显示格式,以便消费者能够以合适的水平和垂直视角看到完整的页面或者数字图片。

5.2.3 根据ICInsight 最新报告,预计在2007 年至2012 年间,全球基于MEMS 的半导体传感器和制动器的销售额将达到1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与2007 年的41 亿美元相比,五年后将实现97 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目前上市公司中歌尔声学已经掌握MEMS 芯片设计、MEMS 半导体封装等多项核心技术,2008 年申请相关专利高达44 项,主要应用在MEMS麦克风的生产制造。我们认为公司将在物联网时代MEMS 传感器领域占据竞争优势。 5.3 智能终端备受期待

法国Violet 公司推出了Nabaztag 小兔子,通过wi-fi 路由连接网络,可为主人提供所需的各类新闻等,能够讲5 国语言,在主人接收到邮件或信息时,会发出语音提醒。此外它还能识读Ztamps 标签上的信息,并实时连网,随时呈现动态信息。我们认为随着物联网推进,家用电器的智能化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上市公司中的拓邦电子是家电智能控制应用领域的行业先行者,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5.4 集成电路产业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2005 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到3800 亿元,占全球比重达25%,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集成电路市场。32 位CPU 芯片、网络路由交换芯片、GSM/GPRS 手机基带芯片、TD-SCDMA 基带芯片、数字音视频和多媒体处理芯片、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等一批中高端产品相继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产品设计能力达到0.18 微米,集成度超过千万门;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工艺水平达到12 英寸0.13 微米,90 纳米工艺技术研发取得进展,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

5.5 电信设备商最受益于物联网

当下最大的投资机会在于电信设备商,

物联网的商业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电信运营商是物联网的积极推动者,物联网丰富电信网络的应用。就三家电信运营商而言,包含强势固网的全业务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行业用户的ICT(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建设中一直处于领导地位,其全业务模式十分便于将通信网络与物联网相关信息管理的企业内网实现对接,完成对物联网的全程管控。由于资源所限以及历史原因,单纯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目前能够实现的物联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而言,网络的升级换代对光纤产业将产生实质性利好,受益的公司包括烽火通信、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中兴通讯、光讯科技、三维通信等国内领先的光纤制造商、通信设备提供商。在物联网建设进程中,这些公司最先受益,确定性最高。

总结

当局域网出现的时候,和现在一样,有一种成为新兴产业浪潮的趋势,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它可以发展成为现在的互联网。而今,物联网和当时局域网一样的出现了,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挑战,时代总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起来。当第一次产业革命出现,我们来到了蒸汽时代,随后,我们进入了电器时代,第三次产业革命,我们步入信息科技时代,人们都说工业革命是变革世界的引擎,带来新的产物。

虽然物联网不是一次产业革命,但是它却有着与产业革命类似的效果,它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新兴产业,将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类前进的步伐,问题、机遇、挑战、前景,这样一系列的正反面问题的存在,将大大加速着社会的进步。物联网有利也有弊,相信,物联网最终会像互联网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帕尔默.产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2]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科学出版社.2010 [3]陈海滢,刘昭.物联网应用启示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杨正洪.云计算和物联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张春红.物联网技术与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6]庞明.物联网条码技术与射频识别技术[M].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7]高飞,薛艳明,王爱华.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原理与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8]张新程.物联网关键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9]暴建民.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导论[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0]朱晓荣.物联网与泛在通信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推荐第8篇:物联网

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是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将物品的信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传感器等信息采集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的发展简介

1995年盖茨在他的《未来之路》中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但是由于那是无线网路,硬件及传感设备发展限制,并未引起重视。

1999年MIT Auto-ID C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enter提出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 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2004 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 构想,希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何时何地任何人都可以上网的构想。

2005 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 )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提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的地球”的概念,从此,掀起关于物联网的科技浪潮。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时,发表“感知中国”重要讲话,明确指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 3物联网系统结构

物联网被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中间件)。

感知层起到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作用,相当与人体的皮肤和五官。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别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传感器,终端,传感器网络等。 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起到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的作用。网络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 应用层主要实现网络层与物联网引用服务间的接口和能力调用,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智能化。应用层主要包含各类应用,例如监控服务,智能电网,工业监控等。应用层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融合,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

4物联网核心技术包括射频识别(RFID)装置,WSN网络,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Internet和移动网络,网络服务,行业应用软件等。在这些技术中,以底层嵌入式设备芯片开发最为关键,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3.1 RFID技术概念

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数据采集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技术,在物联网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信息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对物品识别,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RFID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因此,研究RFID技术,发展RFID产业对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公共安全与国防安全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意义。 3.2 RFID系统构成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 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2.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 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3.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 信号。

它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自动识别目的的技术,而电子标签是将射频识别技术与高度小型化的芯片相结合,是目前最为先 进的非接触感应技术。

ReaderAntennaTag

3.3 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实例

随着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物联网的时代来临成为必然,物联网中的核心技术RFID技术也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目前,我国RFID技术处于初始起步状态,与国外RFID技术相比技术不够成熟,但是近些年来我国明显加快RFID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工业,商业,智能交通系统等。例如停车场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仓储配送等环节。

RFID技术是大大提高识别效率和准确性的工具,比传统识别码具有寿命长,安全性高,工作环境要求低等特点,通过电子标签可以准确识别所需要的物品。惠普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应用RFID技术确保制造中使用正确的元器件。在过去公司系统下员工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扫描,然后在扫描元器件,判断二者是否吻合。而采用RFID电子标签后,通过验证元器件系列编码自动保证了使用了正确的元器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010上海世博会的门票采用的RFID技术的手机票。参观者进入世博园将手机卡换成RFIDSIN卡,把手机放在手机票感应区,就可以完成验票过程,这样不仅防止假票的出现,还具有验证方便,保密性强的优点。手机票除了可以在世博园购买商品,还可以乘坐地铁。上海的世博园区和各地铁站都安装了RFIDSIM卡的阅读器,方便快捷完成付费和验票过程。 而且每张手机票都记录着参观者的相关信息,进入世博园后以无线方式与传感器完成信息交换,使管理者能迅速清晰地了解园区内的相应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 沃尔玛在物流配送中采用RFID系统对配送的货物进行扫描,扫描后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信息传到互联网中,这样商场经理就可以跟踪商场仓库信息系统发出的信息,对货物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货物到达后,在进行一次扫描,查看是否缺失,避免了对每一辆货车的检查。当货架上的货物短缺时,货物上的RFID阅读器向办公系统发送信息,随后货物将补充,避免货物短缺造成的损失。RFID阅读器还具有防盗功能,当标签防盗功能被激活时,在商店出口发出警告,而在收款处,防盗功能将自动关闭。当收款台的货物再一次被扫描时,同时更新库存。

2009年我国的天津港利用RFID技术对集装箱陆运流程进行改造,改善了集装箱作业环节,实现集装箱数据的自动采集,车辆通过卡口的时间大大缩短;上海港应用RFID技术,建设全球物流实时在线监控与服务平台,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箱、货、流的信息,运输全过程的安全信息,以提高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效率和安全性,提升了集装箱物流的整体发展水平。 4.1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

互联网发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具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我们可以在任何地点很方便的上网。物联网涉及的方面很广,很多时候需要跨行业合作,如果每个行业都应用自己指定的标准,跨行业合作和物联网应用很难实现,只有行业同意了标准,各个行业标准与国家共性标准之间应和谐构建,物联网才可能形成大规模发展和应用。我国物联网的标准化问题,需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跨行业、跨部门形成一个物联网标准体系,只有这样,我国物联网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战略性产业。 4.2物联网政策法规

物联网不是简简单单的产品,它涉及很多行业,需要很多技术,力量的整合。这就要国家制定出合适的各个行业的政策和法规,对于复杂的物联网,保证各个行业的发展,必须要国家的政策支持,物联网才能有真正的发展。 4.3 个人隐私

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中的核心技术,它的标签可能预先嵌入任何物品中,由于该物品的持有者不一定知道该物品被嵌入标签,可能导致自身不受控制的被扫描,追踪。这严重侵犯个人隐私。因此,被嵌入标签物的持有者的个人隐私不被侵犯成为物联网发展重要问题。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关于法律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4.4数据管理平台的形成

物联网真正价值在于感知庞大的信息,如何有效管理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庞大的数据,就成为一个讨论的问题。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可以把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这个平台要实现多个用户共同使用,所有识别系统都使用通用语言,对信息通讯进行加密处理。该平台适应大量通讯量的支持,能同时支持大量电子标签的识别,并对其进行验证。 4.5成本问题

物联网主要特点是将物与物连接起来进行管理控制,这一特点决定物联网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会催生更多的应用,所以,物联网传感技术发展初期,其价格普遍偏高,因为目前生产的物联网所需的芯片和组件费用很高,把所有物品都嵌入识别芯片不现实,所以很难大规模应用。成本高,就很难大规模应用,没有大规模应用,成本高的问题就难以解决,成本高这一问题将限制物联网的发展。 5.1 国际物联网发展状况

物联网现已成为很多国家发展战略,发达国家和地区抓住机会,推出政策,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的信息产业中占领先机。

美国很重视物联网的战略位置,美国国防部在2005年将“智能微尘”(SMARTDUST)列为重点研发项目,其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的《2025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报告中,将物联网列为六种关键技术之一。IBM公司提出并开始向全球推广“智慧地球”的概念与设想。美国奥巴马总统就职后,就积极回应了IBM提出的 “智慧地球”的概念,并将物联网的计划升级为国家战略。目前,美国已在多个领域应用物联网,例如得克萨斯州建立了数字电网。这种数字电网可以在发生故障时自动感知和汇报故障位置,并且在1O秒钟之内就能恢复供电。该电网还可以接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大大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的成长。相配套的智能电表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控制家电,给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美国在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优势地位,RFID技术最早在美国军方使用,无线传感网络也首先用在作战时的单兵联络。新一代物联网,网格计算技术等也首先在美国开展研究,新近开发的各种无线传感技术标准主要由美国所掌控,美国在物联网的发展方面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由IBM,微软公司研究支持的EPCglobal标准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主动地位,许多国家采纳了这一标准架构。

欧盟围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做了不少创新性工作。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欧盟委员会还将于2011-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司合作短期项目建设,2007 年,欧盟出台了《RFID 在欧洲-迈向政策框架的步骤》,该报告称物联网是信息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入口,是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发动机。欧盟委员设立RFID 方面的研究项目,采取一系列行动,促进RFID在健康、智能汽车、移动系统、微纳米系统、有机电路和未来网络情况下的应用,着力解决RFID发展中面临的安全和隐私、国际治理、无线频率和标准等问题,为了完善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2009 年5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RFID条件下隐私和数据保护原则的建议书》,在充分尊重隐私权利和保护个人数据的前提下,以合法的、合乎社会道德伦理和政治要求的方式规范RFID 的设计和应用,欧盟提出持续监测隐私 和个人数据保护问题,修订相关立法,加强相关方对话等;执委会将针对个人可以随时断开联网环境开展技术、法律层面的辩论。此外,为了提高物联网的可信度、接受度、安全性,欧盟积极推广标准化,执委会将评估现有物联网相关标准并推动制定新的标准,确保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以一种开放、透明、协商一致的方式达成。目前,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外,作为欧盟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欧盟物联网已经在智能汽车、智能建筑等领域进行应用。 5.2 中国物联网发展状况

自从,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发表“感知中国”战略报告后,物联网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总理的重要讲话表明,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中国今后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各级政府部门将会大力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一系列对物联网产业利好的政策措施也将在不久后出台。物联网技术是国家战略新兴技术,对国家的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出台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是中国物联网产业谋求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在金融、交通、能源等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应用领域,政策导向性对产业发展具有 重要影响作用。政府政策的扶持是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物联网的巨大发展空间,国家相关产业标准正在紧锣密鼓制订之中,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物联网发展的支持力度。中国政府将对物联网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支持,主要包括制定物联网战略行动计划,建立物联网发展的组织领导保障,制定促进物联网发展的产业政策,建立物联网产业协作机制,加快物联网立法和促进物联网应用的军民结合等等。物联网的主要核心技术扔处于开发测试阶段,而我国仍处于“概念”阶段,缺乏全国性的统筹规划,科技和产业主攻方向不明,导致政府对物联网技术和产业支持方向产生偏差,需要尽快制定国家层面上的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6.1物联网发展思路和方向

推荐第9篇:物联网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应用,极大推动了互联设备的增长,“网联万物”日益突出。对“网联万物”的准确定义虽然可能不同,但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它是这样一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设备和系统(“物”)被安装上低成本的传感器和调节器,通过下列途径来完善其功能:a)从内部(具体至设备本身)和外部(从周围环境提取)收集和分析实时数据;b)互联网连接使得一张巨大的“物网”(包括社交网络元素)形成,在这张“物网”下,我们可以用其他设备(包括移动计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数据传输及/或数据检索。

以“网联万物”为代表的“新经济”正改变我们生活,也改变息息相关的行业。我们认为,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和“网联万物”的发展,互联网节点将会在若干垂直型产业中创造出很大的经济价值。这些创新的共同主题之一就是他们允许人们将之前碎片化/独立的环境(例如他们的家,工作,汽车)连接起来,这样不管他们在哪儿,都能够更有生产力。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我们认为“网联万物”的实现并不是对其“存在颠覆”,而是对其“改造”。这些创新还能降低公司成本,提高产能和效率,和公司利润。

封一:全球迈入“网联万物”新纪元

1。“网联万物”(IoT)的新经济

1.1“网联万物”已进入我们生活

在刚过去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思科的CEO提到“网联万物”时曾提到:“过去6-9个月,就好像开灯一样,世界突然豁亮了。全世界的政界、商界领导者突然开始明白这会改变他们的国家、改变就业创造、改变教育和医疗保健。而企业意识到这的确是个”赚钱的买卖“,也会令他们与客户、员工及其他人的互动方式改变。”

在中国,“网联万物”对我们的生活的改变已随时随刻在发生。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了微信以后,使用短信的时间急剧下降。甚至,微信群做为聊天工具之后,代替邮件功能,很多协同通过微信解决。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科技时代的拐点,“IT作为一种服务”:信息服务在根据需求以各种形式被提供(ITaaS)。科技行业以15-20年为周期。每一次周期发展带来至少10倍的用户数量增加,从集中时代的几千台大型主机和PC电脑,到客户端-服务端时代的数百万台个人电脑,直至现在数十亿的智能手机和传感器。

从某种程度上说,短信邮件代表着传统经济,微信就是新经济。以“网联万物”为代表的新经济改变着我们生活,也改变息息相关的行业。过去几年“网联万物”概念日益突出,“网联万物”的发展势头日益增强。虽然对“网联万物”的准确定义可能不同,但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它是这样一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设备和系统(“物”)被安装上低成本的传感器和调节器,通过下列途径来完善其功能:a)从内部(具体至设备本身)和外部(从周围环境提取)收集和分析实时数据;b)互联网连接使得一张巨大的“物网”(包括社交网络元素)形成,在这张“网”下,我们可以用其他设备(包括移动计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数据传输及/或数据检索。

“网联万物”的经济的基础在于科技,新技术革命直接催生了新经济,使相关产业成级数增长。我们认为在这轮科技新周期中,随着高科技产业化速度的加快,它对新经济的量增效应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呈放射网络状的态势全面展开,“网联万物”将主导未来人们社会方方面面。

1.2全球“网联万物”的发展

从全球范围看,“网联万物”仍处于初期,但过去几年“网联万物”却发展迅猛,而这背后的推动因素就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应用,推动了互联设备的增长。根据思科的估算,全球范围内互联设备的数量已从2003年的5亿件(或人均0.08件)增至2010年的125亿件(人均1.84件),到2020年将增至500亿件(人均6.58件)。上述的“人均”数据是基于全球总人口得出的。如果我们仅考虑连接到互联网的个人,则这一比例将出现大幅上升--2010年的数据将从1.84上升至6.25(对发达国家而言更高).

“网联万物”并不仅仅意味着设备,还包括互联性、计算能力以及使用这些设备所需的应用程序和软件。

到目前为止,全球科技类公司都试图在更多的科技领域分得一杯羹,使这些公司的业务模式日趋接近。我们预计将来,这种竞争将在多个层面展开--从操作系统到硬件直到应用程序。

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在“网联万物”的当前阶段,操作系统的选择是决定消费者整体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Apple电视被设计为与iOS移动设备(iPhone,iPad)相匹配,并与iTunes和iCloud相集成。因此,如果用户决定使用其中一种产品或服务,那么也就决定了他/她会使用的其他产品和服务来获得最佳的端对端体验。由此,未来操作系统应会成为主要的竞争战场。

一方面,封闭式系统能带来更集成化、一致性和可预测的体验--iOS设备就是一个例子。结合Apple的高设计标准,这种封闭式系统使得iOS能赢得高端用户的认同,因此相比其他平台具有更大的人均货币化优势来刺激app的开发。另一方面,开放式系统需要的开发成本更低,并能支持更多的设备(比如Google安卓)。与封闭式系统相比,这些特点在促进app开发方面具有规模优势。

由于“网联万物”必须取自于各种独立设备(家用电器、消费电子产品、移动、医疗、工业设备),因此在“网联万物”初期,自然也就会出现很多封闭式系统。比如,在韩国已经可以使用三星的智能家居;但三星正在不断提高其设备的兼容性,尤其是与安卓系统的兼容性。总体而言,封闭式系统在应用周期初期更容易成功,但之后会退位给开放式系统。

随着“网联万物”超越传统的计算领域并进入更为广泛的消费品领域(包括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冰箱、恒温器、洗衣机等家电,甚至汽车),这种特性会变得更为重要。驱动这种转变的是移动网络的无缝性、云计算的兴起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崛起--目前数据挖掘正处在将“大数据”转变为“智能数据”的初期。

以汽车为例,Apple和Google在过去12个月中均宣布将把移动操作系统引入汽车--即车载iOS(2013年6月宣布)以及Open Automotive Alliance(2014年1月宣布)。这两个举措均是为了促进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包括更佳的地图、讯息传递和音乐功能。我们注意到黑莓在这一市场已经立足,其QNXCAR平台就是为娱乐信息系统而打造;高通在领头开发的AllJoyn(一种设备互操作的开放式标准)也可以纳入这一领域。

展望未来,瑞银全球科技团队预计这些平台不仅会变得更加“智能”--比如,可以基于天气和交通监测提供强化的导航服务,而这种监测采用了集中式系统以及众包数据采集的分散式系统(比如Waze,其采用的是其他正在行车的驾驶员提供的数据)提供的实时信息。不过,尽管此类功能仅仅是对现有功能的改善,我们认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破坏性应用出现--我们将在下一节进行详述。

1.3“网联万物”在中国发展

在中国,“网联万物”的概念近期初露端倪,得益于近两年智能移动端得兴起。但其实,狭义定义的“网联万物”-物联网概念在中国早已启动。2009年8月,温家宝当时在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表示,至少有三件事可以尽快去做: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自温家宝提出“感知中国”以来,国家为促进物联网发展出台了多项促进政策,使得物联网的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0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被纳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并明确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植政策。过去的一年中,物联网在交叉领域应用中得以推广。国家为促进物联网发展已经出台了多项促进政策。

最近1年中,关于物联网的政策支持层出不穷。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物联网产业在政策层面的发展蓝图已经被框定。《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2013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将云计算、物联网列入重大科技规划。《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布局完整、技术先进、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

2013年9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等多部委共同制定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对于物联网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计划》包含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法律法规、人才培养10个专项行动计划。

2013年10月,发改委同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请报送2013年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将重点选择警用装备管理、监外罪犯管控、特种设备监管、快递可信服务、智能养老、精准农业、水库安全运行、远洋运输管理、危化品管控等9个重点领域,推进实施2013年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2013年10月,发改委再次印发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开展2014-2016年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工作。通知指出,通过示范工程区域试点,扶持一批物联网骨干企业,提高我国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引导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带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014年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据要求,2014年在物联网发展方面的重点包括:着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在多个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和规模化应用;统筹物联网产业链协调健康发展。

可以看出,中国在“网联万物”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探索已经开始,国家各部委近年来积极出台各项支持物联网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提供资金支持。但是中国的“网联万物”在应用层面上仍然处于发展初期,我们相信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网联万物”所覆盖的领域将不断扩大,在中国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2。“网联万物”将改变“旧经济”

我们认为“网联万物”将产生的极大经济价值,将覆盖日常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和移动计算设备对日常物品进行远程控制、监视和定位。从而辐射到传统行业,改造传统行业。

从经济价值角度,Gartner预计2020年一年“网联万物”就会给各经济领域带来1.9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我们认为,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和“网联万物”的发展,互联网节点将会在若干垂直型产业中创造出极大的经济价值。这些创新的共同主题之一就是他们允许人们将之前碎片化/独立的环境(例如他们的家,工作,汽车)连接起来,这样不管他们在哪儿,都能够更有生产力。有了“网联万物”及相关的创新,消费者可以在工作时将视频录入他们的数字硬盘录像机,用智能手机查看温度调节器的状态,甚至在家里安全进入工作电脑环境。只要“网联万物”能够帮助人们同时进行多项操作或者打破这些环境间的障碍,它就能帮助人们过上更加高效的生活。

除了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对于各大传统行业而言,我们认为“网联万物”的实现并不对其存在的“颠覆”,而是对其“改造”。这些创新还能降低公司成本、提高公司利润。更确切地说,由于“网联万物”使得更多的监控及自动回复成为可能,这让工人和企业都能够提高产能和效率。

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未来几年“网联万物”的发展将深刻影响7大重点领域:

2.1领域一:供应链与物流

“网联万物”最受期待、也是可能做出最大贡献的领域之一就是精简供应链,并创造出更为高效、更加智能的物流体系。现如今,RFID已经应用在每一个物品上,每件库存都具有唯一可辨识性。由此,智能“物件”将能自行选择运输方向(包括实时修改运输路线)、保留有关其原产地的元数据(对于食品尤为有用)并保留维修指导(对于服装、电器等颇为有用),这些数据也能为其他“智能”物件所用。我们预计此类技术对于制造业和零售业具有尤为深远的意义。

在海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亚马逊公司。全球的任何一个仓库,都采用自主研发的仓储物流系统,每个角落都布满无线信号。在亚马逊精密计算的仓储物流系统下,工作人员仅仅是系统的执行者而不是操作者。比如在包装的作业地点,工人只需拿起商品对着扫描枪一扫,系统会根据这件商品的尺寸、重量,算出所需的包装盒大小,而这位工人只需从面前的两三种包装盒里抽出系统指示的包装盒即可。在美国,亚马逊必须运营一个实时全球实施中心网络,该网络由存货管理系统及当天和两天快递系统组成。2012年通过收购仓库机器人公司Kiva System,亚马逊或将在其所有的库房里增加机器人数量,这将让它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订单执行和计量。

在中国,阿里巴巴联合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设立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菜鸟网络”),开始“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China Smart Logistic Network)”建设,志在用8-10年的时间,打造日均支持300亿网络零售额的物流网络,同时实现全国任一地区24小时内送货必达。项目一期计划投资额为1000亿元,二期计划投资额为2000亿元。“菜鸟网络”从电商物流入手,依托阿里巴巴的数据、技术及客户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链的物流平台。

我国物流供应链管理目的在于为了优化物流业务流程、降低物流运输、仓储等的成本和费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不少技术被应用在物流供应链领域中。这些技术包括:ID代码、位置码、条码、EDI、射频以及网络技术等。现代物流供应链实现信息系统化主要依靠移动互联网、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三网合一,进而将物流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提高物流供应链系统的时效性、数据化和共享性,从而达到节约物流供应环节成本的目的。

物流系统向智能化发展的具体趋势包括:1)物流系统与系统设备越来越呈现一体化趋势;2)物流环节借助于无线通信(局域网、移动互联网等)、PLC、现场总线等信息传输技术完成物品信息交互;3)借助网络数据库、系统管理软件、云存储和云计算技术等先进信息处理技术进行物品信息分析;4)借助认址、定位、追踪、控制等技术自动调度和控制物品出入库及搬运等物流作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物流配送。

2.2领域二:智能家居

其二,“网联万物”另一个领域就是日常家务,即利用智能设备对家务活进行自动化、管理和简化。智能家居涵盖众多功能,包括家庭监视和安保系统(包括远程管理锁、门甚至电器的能力)、家庭维护(包括家政机器人、可以自行诊断故障并联系维修的智能电器,以及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以节约能源的装置)、娱乐(包括学习用户偏好、多屏浏览内容以及调节音量/照明以获得最佳观赏体验的能力)甚至日用品的采购(即冰箱能自行检查内装的物品,在物品减少时自行订购)。我们将这一系列创新称为“智能家居”。

在美国,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Google对Nest(数字互联恒温器和烟雾/一氧化碳报警器的开发商/生产商)的收购,为“网联万物”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启示。Nest公司成立于2011年,因推出具有漂亮外观设计和自我学习功能的Nest智能温控装置而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NestLabs推出过两款产品,分别是智能温控器和智能烟感器。智能温控器会记录并上传数据,NestLabs的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就能让其自动设定温度,让室温保持在人们感到最舒适的状态。而当房间里没有人的时候,它也能调节室温来节能。同时可以与家中的平板或智能手机结合,让用户随时知道家中情况。

2013年9月,Nest的联合创始人Fadell正式宣布将在2014年初开放NestAPI接口给所有开发者,让人们可以将他们的智能家居产品和Nest可智能学习的温度控制器连接起,实现更多像控制台灯、风扇、安全系统等家居智能化的可能。Nest的控制方式非常简单(转动墙上的Nest恒温器或通过App控制),今后,Nest将支持Control4(美国从事智能家居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的智能家居自动化系统,用户可以通过Control4的智能设备、遥控器、手机App等对Nest进行操作,实现更多家庭智能化的场景。这意味着,Nest有野心成为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一个主控中心和连接点,从而引领用户真正进入智能家居和物联网的时代。

我国智能家电发展尚处初级阶段,以推出单品为主。我们理解的智能家电的定义可拆为两部分来理解:软件的智能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宽带网络等是核心)和家电设备(配有各种传感器的硬件是基础),软硬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综观全球智能家电的发展路径,我们认为,智能家电的未来主要依赖于两个维度:(1)纵向--功能由低到高,由控制中心向人性感知转变。目前大部分智能家电的智能体现在通过遥控器或手机APP实现自我控制和管理,成为智能家居的一个控制中心;而未来智能家电的终极智能预计将体现在感知学习人们的生活习惯,为人们提供人性化的个性服务。(2)横向--局域从窄到泛,从智能单品“各自为政”向“万物互联”转变。目前尚处于智能家居的初始阶段,大部分企业走“小而精”路线,纷纷推出智能单品以谋求一定的市场空间。但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智能单品互联将成为必然趋势。

彩电是家电中最早搭乘上智能化快车的一个品类,或与其电子消费属性有关。2013年,乐视、小米、阿里巴巴等多家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智能电视领域,传统电视企业为应对互联网思维大潮来袭,主动求变应变,形成多力角逐的市场格局。目前,国内传统电视企业的智能化基本属于“硬件+软件+内容”路线,分别从交互应用、内容、硬件和系统方面寻求突破。同时,2013年底,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了《智能电视系列规范》,我们认为,中国智能电视标准的发布有助于统一接口,形成标准化终端,促使各类应用开发形成规模效应,提升新的商业模式获得成功的概率。

继智能电视之后,智能冰箱和空调也相继推向市场。过去几年间,国内家电一线企业早就推出了各自定义的智能冰箱,提前布局白电智能化。目前,我国的智能白电仍由家电龙头公司主导,以推出智能单品为主。相较黑电行业,智能白电领域暂时还没有新进入者来参与竞争,其商业模式也没有很大的变革,仍然是以功能性为主。

目前,国内的智能小家电领域亦处于龙头小电公司主导,单品层出不穷。但与彩电、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大电相比,智能小家电产品创新更快,出现新功能新产品的概率更大,比如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炒菜机等。我们认为,智能小家电领域的产品创新加快,经营用户需求的智能小家电单品或将引发新消费。

2.3领域三:智慧城市

其三,“智慧城市”。“智能城市”概念是基于很多市政功能由一个中央单元控制,从而提供更好的维护测算并降低运营费用。这将涉及智能管网(装配有传感器和作动器的互联单元组成的网络,可以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进行通讯)以及智能计量器(可以不间断记录资源消耗情况的装置)。这会对交通控制、水/电系统、空中管制以及犯罪监控产生影响。智慧城市的相关举措已经启动。

在海外,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的一个项目就承诺到2020年,智能电表的占比将达到80%。近年来,欧盟委员会积极致力于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结合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形成的新型电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智能电网的目标是支撑可再生能源以及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接入,以及向用户提供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等功能。根据联合研究中心(JointResearchCenter)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欧洲30个国家(欧盟27国,以及克罗地亚、瑞士和挪威)的智能电网研发项目和示范项目的总储备数量为281个(正在进行的项目比例为62%),总投资为18亿欧元。70%的项目集中在以下7个国家:丹麦,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英国,法国和西班牙。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是智能电网项目的四个主要投资国,而丹麦是在智能电网研发项目上最积极的国家,支持大量小规模项目。

另外,很多城市(如伦敦)已经承诺将把现有的路灯、街道标志、交通信号灯等用互联产品替换,可以实现远程运行。同时,IBM的SmarterPlanet和思科的“智能互联社区”(Smart+ConnectedCommunities)项目也旨在解决诸多上述问题。

中国的大中城市也已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2013年1月,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共90个,预计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的资金规模将达到800亿元。2013年8月,住建部公布第二批103个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智慧城市的基础是物联网,其目的是全方位改善城市管理效率,努力打造一个绿化的、资讯化的、无缝连接便捷的生态型和智慧型城市。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统计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已经达到154个,包括北京、上海、南京、重庆、宁波、深圳、广州、无锡、佛山等。我们以上海和深圳为例,来说明国内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情况:

另外,到2015年底,实现对全市所有电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70%的重污染企业的智能在线监控。基本实现人、屋、车等社会治安要素的标签化、轨迹采集的自动化、治安防控的智能化,科技强警水平国内领先。全市各三级甲等医院达到卫生部电子病历应用等级5级标准,其余公立医院达到4级标准,实现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在全市80%以上公立医院和社康中心间共享利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有行政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在线办理。建立成熟的深圳教育云应用、优化、运维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完成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体系整合,建立食品安全统一对外信息公开平台,实现对所有的药品制剂全品种、全过程(从生产、流通到使用、消费)的电子监管,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所有行政审批事项中需由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80%以上通过网上共享方式获取。

2.4领域四:移动商务(支付)

其四,移动商务(特别是数字钱包)是提高个性化体验的另一领域。美国的Apple(iBeacon)和eBay(PayPalBeacon)创新性地将消费者和商家在店内购物体验上联系到一起,这也是基于位置的定向、个性化和客户互动所达到的一个顶峰。我们预期这些创新性举措将能使商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购物体验,包括定向广告、提前订购、免排队以及免提结账。

iBeacon是一款颇有影响力的“室内GPS”。你不仅可以用它在大型会议室里找位置,还可以用它获知一个消费者在某天某时段在商场的某个柜台转了多长时间。iBeacon采用了一种名叫蓝牙LE(BLE)的新型低能耗模式,只需要打开任何使用了iOS7或Android4.3操作系统的手机上的蓝牙功能即可使用。BLE可以进行最远范围70米的低数据速率传输,而非一般蓝牙的语音级速度。尽管苹果尚未公开披露太多关于iBeacon的信息,但已经在其开放给iOS7应用软件开发者的网站上介绍了iBeacon,并表示它将使“全新层级的位置识别”成为可能。

这个概念很简单。iBeacon会持续发送其ID。而当有一个配置适当的智能手机出现在传输范围内时,它就会将ID发送到云中,随即从云中反馈适当的数据。

关键在于,这个ID也能让云知道是谁在请求数据。随后,云的后端就可以追踪用户在某个地点停留了多久,并根据关于此消费者的数据库信息,来游说消费者购买某商品。这些数据库信息可以包括会员卡信息、近期商店购物信息、在线购物信息和任何公司可以得到的信息。当然BLE还可以用于支付。

在中国,随着网络购物等电子商务业务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兴起、以及移动支付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效快捷的移动支付方式在中国呈现强劲增长的态势。在国内,移动电子商务定义为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与Internet业务的整合实现娱乐,消费,购物等为一体的B2B、B2C或C2C电子商务销售体系,例如,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购物、买票、无线医疗等等。目前国内最热门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莫过于移动支付领域,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等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或金融交易指令,进而实现移动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功能。

移动支付主要有两个特点有:1)支付成本低,容易形成规模效益;2)支付方式多样化,使用方便。

央行公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中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075.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0%和29.46%。其中,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可以看出,电子支付业务在国内增长依然较快,其中移动支付业务呈现高速增长。潜在市场之大使得作为形成O2O重要环节的移动支付在近期成为国内两大互联网龙头阿里巴巴和腾讯双方争夺的重点。比如最近两者通过各自入股的打车软件对司机和乘客进行补贴的方式来抢夺市场,培育消费者移动支付的使用习惯。放眼未来,我们认为移动网购已不再是支撑行业发展的主要场景,线下将成为移动支付各方竞争的核心战场。

近年来,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2010-2013年智能移动终端和电子商务的大发展。根据前瞻网调查数据显示:1)2011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56.7亿元,同比增长609%;2)预计2015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046.7亿元。

在智能手机APP应用日渐丰富的大背景下,移动支付的应用子领域和功能不断优化创新:1)第三方支付(支付宝、微信钱包)、银行等纷纷推出手机支付app客户端;2)出现二维码支付、无线支付、语音支付、指纹支付等应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移动支付发展仍有瓶颈:(1)虽然国内不同移动支付运营模式并存,但移动网络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移动第三方支付由于技术方案和合作运营方式的不统一,造成国内移动支付推广应用成本增加,不利于移动支付的普及;(2)目前移动支付仍缺乏统一的安全支付标准,因此导致移动支付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性、机密性和法律保障缺陷。

2.5领域五:医疗领域(健身和治疗)

“网联万物”在医疗健康方面的应用可分为两类:量化自身(QuantifiedSelf)和病人的治疗与照护(PatientTreatment&Care).

量化自身(QuantifiedSelf)

量化自身是指利用可穿戴传感器/计算功能和分析应用对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已经初露端倪的一个领域就是健身App和装备。

可穿戴医疗设备本质是通过终端传感器进行生理指标的收集,从而达到对使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干预和改善的目的。运动类的可穿戴设备可跟踪使用者的日常活动,包括睡眠,以创造更加积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诊断治疗类的可穿戴设备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节约医疗费用。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google将推出的隐形智能眼镜,可以测试泪液中葡萄糖的水平,从而被糖尿病患者用作血糖检测仪。Apple也已聘用医疗传感器方面的人才,据报道它还在与FDA官员接洽,市场普遍猜测与其要推出的iWatch有关。

美国可穿戴医疗设备产业经历多年的培育,目前已进入快速成长期。根据Gartner的预测,健康与健身可穿戴设备的产值将从2013年的16亿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50亿美元,还不到当前智能手机市场3000亿美元规模的2%。考虑到这些装备的各种应用,不难想象其增长潜力将有望媲美智能手机。以美国为例,部分数据显示运动员以及经常进行健身活动的人员数量为6000万人,约相当于美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中国的可穿戴医疗设备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人口比重高,瑞银全球科技团队预计,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重视度的增加,可穿戴医疗设备将迅速发展,市场潜力非常大。

目前国内市场可穿戴设备产品有九安医疗健康智能腕表iHealth-AM

3、咕咚智能手环等。

病人的治疗与照护(PatientTreatment&Care)

“网联万物”在病人治疗与照护方面具备优势,基于物联网和计算技术,达到“智慧医疗”的效果,其可以应用于:智能化药物发送系统、自我诊疗、“芯片实验室”技术、远程医疗、健康监测等方面。“网联万物”创新也可能带来医院运营效率的提升(能互相协作并与医疗专业人员进行通讯的智能医疗设备;基于云的医疗记录--能自动从诊断设备获取信息),这反过来也将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加快医疗赔付的处理,并协助对大量医疗记录进行管理。

在健康监测方面,通过移动互联的血压、血糖测量仪(如九安医疗的iHealth系列产品),可实时检测佩戴者的血压与血糖并上传至云服务器。国内同类产品还有百度云木木智能血压计、康康智能血压计等。

而东软集团深耕医疗信息化产业多年,目前也通过益体机等产品切入移动医疗,类似的公司包括银江股份、卫宁软件、万达信息等。

移动医疗APP也在近年来快速发展,主要分为医疗保健知识类、医患沟通以及导医服务类、医生专业知识类,有大姨吗、好大夫在线以及杏树林等产品。其运作要点主要关注用户积累及活跃度,持续营收等方面。目前中国的移动医疗主要为广告、增值服务、在线问诊等盈利模式,APP多为免费下载,市场整体规模不大(约5亿元)。我们认为,随着行业逐步发展,盈利模式有望逐步明晰,规模会迅速扩大,未来中国的移动医疗发展空间巨大。

在利用“网联万物”进行病人治疗与照护方面,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盈利模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各企业正快速布局,积极探索。

大姨吗--“从工具到社区到健康管理”的女性健康管理专家

大姨吗是国内最受欢迎的经期管理软件,于2012年正式上线,由北京康智乐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除了记录经期预测经期的基本功能,还有为用户量身定制的每日健康、美容、美体、养生贴士,为女性在不同时期容易遭遇的问题及解决方案。2013年底大姨吗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000万,日活跃用户在300万左右。

商业模式方面,大姨吗主要通过广告和周边产品的引流实现盈利。2013年大姨吗日广告收入约达20万。

目前大姨吗已经从简单的经期管理工具走向健康管理平台。2013年9月大姨吗联合PICOOC推出了一款软硬件结合产品“智能健康体重仪Latin”,计划通过它来对女性健康数据实现精准管理。同时大姨吗也在开展积极的大数据挖掘,进行更深的价值开发。其利用手机终端进行线上调研,结合大姨吗2810万软件用户的注册信息及日常经期记录,2013年12月发布了《2013中国女性生理健康白皮书》。

好大夫在线--中国最大的咨询问诊网络平台

好大夫在线是中国最大的医疗网站,目前收录了全国3,237家正规医院超过32万位大夫,网站每天有350万人次访问查询医生信息。其推出的“好大夫在线App”是其移动互联平台,其功能支持在线问诊,预约挂号,并提供转诊服务等。近期好大夫还推出了面向医生的大夫专用版,支持随访医生管理随访患者,查看患者健康日记、疾病信息、病历库等功能。

好大夫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自于病人向医生电话咨询收费中一定比例的中介佣金,收费金额根据医生的不同,从150到400元不等。好大夫在线组建了一个由100多名专业医疗人员组成的团队,来为电话咨询提供分诊服务。目前公司已有7500多名专家可直接通话咨询,已经有超过25万名患者成功咨询,90%在付费当天实现通话咨询。

杏树林--中国的Epocrates

杏树林于2011年创办,专注为医学专业人士开发移动工具。创始人张遇升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博士,曾任美国最大的医疗保险公司Wellpoint临床战略经理。目前杏树林已推出三款App,分别是“病历夹”、“医学文献”、“医口袋”,主要涉及病例收集管理、医学文献和医学资料。

杏树林目前还处于免费推广阶段,2013年9月三款应用的总用户数(医生+医学生)超过20万,周活跃度超过40%。创始人张遇升预计,当杏树林的产品覆盖中国250万医生的一半以上时,可实现盈利。在商业模式方面,杏树林会学习Epocrates,利用其庞大且专一的注册医师用户资源,为医药厂商提供精准化营销服务以及专科app应用的增值服务收费。Epocrates是全球第一家移动医疗上市公司,它的主打产品是针对注册医生使用的药品和临床治疗数据库,用户已覆盖全美超过40%的医生。其约70%收入来自于为药企提供精准的广告和市场调研服务并收取费用,30%则来自于为医生提供的增值服务。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预计未来的市场增量空间非常大。目前智能手环等便携式医疗设备是销售量最大的可穿戴设备,由于这类产品可以直接接触人体,是理想的健康信号监控设备。随着人们对于自身健康重视度的增加,我们相信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也将发展迅速,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2.6领域六:车联网领域

前面曾重点强调过,Apple、Google和黑莓近期都加快脚步进军车载领域,以期改进车载娱乐信息系统的功能。根据Gartner的数据,到2017年,车载娱乐信息系统(IVI)将会实现12%的年复合增长率。其他数据显示车载娱乐信息系统的渗透率仍然较低:美国为20%-25%,其他发达国家在15%以下。

瑞银全球科技团队预计这些系统未来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将会开发出汽车自动辨识乘客偏好(如座椅位置、温度控制以及音乐喜好)的技术。此外,通过与类似Uber(实现驾驶员与乘客的互联,即交通服务化,“transportation-as-a-service”)、GoogleNow这样的预测服务以及待推出的无人驾驶汽车相结合,可以想象未来人们的出行首选将是自动化车队。从很多方面来看,这都将使得车辆成为家庭和/或办公地的一个延伸,而不是目前的“中间”状态。

在中国,我们认为车联网将成为下一个行业热点,汽车行业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互联网所改变的行业。根据Accenture于13年12月份在美国市场所做的调研,汽车车载联网功能已经成为美国购车者考虑购买汽车时的首要买点,高达39%的客户选择此项作为第一考虑要素,而首选考虑因素为传统动力指标的消费者仅占14%左右。中国市场上,车载功能的重要性大大低于汽车价格、大小、外形、动力总成等指标,但是我们认为未来这一趋势将会逐步改变,一二线城市年轻的汽车消费者正在越来越关注车辆所能够带来的信息增值服务,汽车不仅仅需要好开,更需要好用。此前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网络条件,但是随着国内3G网络的成熟和4G网络开始进入普及阶段,这一基础设施方面的制约应会得到有力的缓解。而另外一个制约因素是车厂本身的保守态度,并不擅长互联网和IT产品开发的车厂要把持产业链的控制权,导致了中国车联网市场推广比较缓慢,我们看到这一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美国汽车公司正走在前面。福特在车联网技术开发摸索数年后,做出开放部分技术平台的决定,并推出行业内第一个开放式的汽车应用开发平台,让IT行业擅长的还给IT业来做。2013年年初,福特宣布启动“福特开发者计划”,在网站上发布软件开发工具包,以帮助程序员编写可用于福特SyncAppLink系统的应用程序。紧随其后的通用汽车开放了车辆的“元数据”与安吉星安全服务(OnStar)平台。通过审核的开发者,可以编写直接安装在汽车上的应用。

我们认为国内的汽车公司很快也将效仿美国同行的做法,逐步开放其平台,通过分成的模式掘金车联网的金矿。国内车联网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临近高增长。易观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达到2500万辆,车联网应用和服务的渗透率将接近10%的临界点,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根据我们对互联网行业垂直领域的研究,10%的渗透率意味着黄金发展时期的到来,我们判断中国车联网市场的真正启动将在2015年前后,但是资本市场的反应可能会早于行业启动的时点。我们相信车联网行业将拉动多个产业的投资机会,最受益的将是专业提供车联网服务的公司。

作为IT技术,汽车技术和互联网商业模式三者相结合的行业,车联网将不仅仅惠及汽车行业,还会给看到市场机会的相关IT服务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带来很大商机。硬件平台提供商,车联网平台开发商,车辆应用开发和服务提供商是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未来都有望受益于行业的高速增长。从价值的角度,我们认为,平台开发商、应用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将更具有投资价值。

2.7领域七:安保定位领域

RFID的普及可以通过跟踪日常用品来防盗(类似于“查找我的iPhone”功能)。不过,如果更进一步,无所不在的传感器网络(也许由“智能微尘”组成,即能够获取并传输环境数据和周边环境视听数据的颗粒物)也许能用于环境监测。同时,智能装备在家庭的普及将能在发生事故或入室行窃的情况下及时地通知公安和消防部门,甚至在第一反应人员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提供智能化指示。另外,随身携带的健康监测装置也可以在发生紧急事件时自动呼叫紧急救援(并且可能提前检测到某些状况).RFID的普及(能对物品进行跟踪,并具有唯一标识)也可以用于防盗和监测犯罪活动。

3。“网联万物”(IoT)的技术核心

尽管“网联万物”的应用和用途是广泛的,要实现这些最终结果,也需要一些技术方面的革新,而且这些大部分都需要同时进行。放眼全球范围的技术和通讯公司,许多公司都会着力解决这些挑战以使“网联万物”成为可能。同时,有些公司可能不存在于“网联万物”创新的终端市场,但通过参与其发展(不管是通过联网元件、计算/记忆元件、硬件/设备、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还是云服务及其基础设施),他们也都能大量受益。

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网联万物”的核心技术在于:

3.1识别系统设备

我们预计“网联万物”将会引入数十亿的传感器和设备来进行相互通讯,因此一个全球识别系统来明确识别如此庞大数量的设备是关键。要在全球范围内使“网联万物”成为可能,我们需坚持同一个标准。

3.2连接设备

第二,天线系统,这些天线要既能附着在所有形状、大小的物体上,同时又是节能高效的。这可能需要新的制造工艺,并能够与其他计算元件相融合。这需要尺寸和成本都得到优化。

3.3电源管理

智能设备要在远程环境下自动工作(特别是那些用于传感及监控功能的设备,例如“智能微尘”),需要更节能高效的计算机处理及通讯技术、紧凑的能源存储及更高效的能源传输系统。

3.4安全系统

考虑到“网联万物”相互连接的性质,安全性是我们最看重的,以防止非法入侵、非法使用智能设备及/或整个智能系统。这既适用于微观层面(智能设备间的通信可能会含有敏感数据,不能被未经授权方获取),也适用于宏观层面(应防止黑客、恐怖分子等进入物流或传感系统,以防止他们用这些系统达到邪恶的目的)。鉴于此,我们预计“网联万物”中运行的系统在设备层面和应用层面都有比当今更深层的内置安全层。

3.5分析系统

各种设备被连接,预计结果是大量数据涌现。当然,由于这些数据是有用的,它们必须被融合和分析,且大部分是实时进行的,因此“网联万物”需要有数据存储及管理(特别是在无结构数据传输机附近)、计算能力(包括分布式/云计算)、算法及数据结构(例如Hadoop)、数据传输及报告(包括仪表盘以使人类监控/互动成为可能).

4.IoT全球领头公司及中国相关公司

4.1半导体及半导体设备

在半导体行业内,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无线、封装与测试代工厂商(OSAT)将从“网联万物”的发展中获益最大。一个“网联万物”设备中有四个关键的半导体元件:1)无线通讯;2)微控制器/处理器;3)传感器;4)记忆体。瑞银估算到2018年半导体公司整个“网联万物”市场规模将达到100-200亿美元(去年整个半导体行业的营收为3050亿美元).

1)无线通信

“网联万物”设备包含了范围很广的一系列设备(从可穿戴设备到家电、再到连接城市的传感器场),要求有多种无线选择。这些选择的主要差异在于a)距离-目前为止市场中的“网联万物”设备大多使用的是蓝牙或ZigBee标准,覆盖的距离从1到100+米。b)用电情况-另一项关键指标,“网联万物”设备包括了上网(连接入电网)设备,也包括了电网难以到达地区的设备。c)网络结构-平均看,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数据使用量较大的设备相比,“网联万物”设备仅要求有限的带宽和数据传输能力。这个要求、再加上“网联万物”网络的规模大小,是决定采用何种无线协议的关键。网状结构适用于传感器场,传感器节点能通过网状结构传输数据,而在其他情况下(比如家居连接),适用星状网络,一个中心枢纽与各个设备/家电进行通信。

我们认为,可能对上述无线技术未来“网联万物”应用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IP网络兼容性的重要性。WiFi是支持IP以太网通讯最普遍的技术,而BluetoothSIG和ZigBeeAlliance在去年才增加了IPv6兼容性。BluetoothSmart(之前的LE/LowEnergy或v4.0/4.1)及ZigBee仍可望有与其物理层数据传输率、距离及电池寿命相符的应用。蓝牙更快的数据传输及与其他数十亿蓝牙设备的兼容性可能令其更适合可穿戴设备、电子消费品及移动设备,而ZigBee更长的距离和电池寿命令其仍是公用事业服务提供商等的选择。虽然过去几年ZigBee在美国被广泛用于智能电表,迄今为止大多数设备都要求有IP转换设备以令ZigBee协议能够与公用事业服务提供商的IP网络进行通信。

2)微控制器/应用处理器

微控制器是“网联万物”设备的大脑,负责处理传感器或另一设备产生的类比或数字信号,并通过无线协议将决定传达至网络枢纽。在完成较小的单独任务时,微控制器是人们比较倾向的处理器选择,因其功耗低。但“网联万物”设备操作系统复杂程度不一,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将使用一个应用处理器,好比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控制面板中一样。ARM是应用处理器的主导微架构。在微控制器方面,所使用的有8至32位微控制器,ARM因CortexM3微控制器的庞大应用而占主导。英特尔处理器性能可能比微控制器更好,但我们估算其成本也更高。因此当有应用处理器需求时,人们可能会从高通、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瑞萨及三星LSI等中做出选择。中国的一些平板电脑AP供应商可能也会尝试进入该领域。

3)传感器

传感器可分为1)图像传感器;2)声学传感器;3)化学传感器;4)物理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捕捉动作,声学传感器捕捉声音,化学传感器能探测到气体,而物理传感器能衡量温度、压力及湿度等特性。

4)全球半导体技术领域的领头羊

无线通信领域,在ZigBee,Sub-GHz及蓝牙无线芯片全球领先的公司,比如德州仪器(TXN)、亚德诺半导体(ADI)、Maxim(MXIM)、美满电子(MRVL)、微芯(MCHP)、SiliconLabs(SLAB)、飞思卡尔(FSL)及Atmel(ATML)。博通(BRCM)、高通(QCOM)及三星LSI专业从事低功耗蓝牙芯片生产。

美国高通(QualComm)是无线计算市场的领导者,该公司所提供的一体化无线网络解决方案至今在半导体行业无所匹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成熟,高通能够利用其对Atheros的收购及内部开发的IP和数字信号处理来为物联网市场提供领先的解决方案。在2014年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上,高通展示了其针对家庭自动化的AllJoynP2P开源框架技术。

美国CSR公司是蓝牙和WiFi解决方案提供商。“连接”是物联网概念的关键,虽然选择范围很广(从利用移动网络到本地Wifi及蓝牙连接)。对于可穿戴设备(比如耐克Fuelband)等应用,蓝牙是可能的选择,配件与智能手机等主机设备近程通信。最近蓝牙方面也有发展(蓝牙更适合构建嵌入式设备的更广网络)。此外,创杰(5261.TW)在低功耗蓝牙领域是个成功的新进入者(在瑞昱的支持下,瑞昱持股约20%).

在微控制器领域,日本的瑞萨电子在微控制器市场的份额最大,且保持优势地位。微处理器领域的其他竞争者包括德州仪器、飞思卡尔、NXP、Atmel(ATML)与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STMicro)涉足诸多终端市场,其中很多都与连接设备有关。公司预计其连接设备TAM将从2013年的130亿升至2020年的360亿。迄今为止,公司在通用MCU及32位MCU产品上取得了成功。同样,公司也宣称在MEMS市场排第一。

最近博通也凭借基于Cortex-M3的产品进入了微控制器领域。微芯推出了自己的“传感器枢纽”。在亚洲,台湾地区的合泰与松翰都获得了CortexM3授权,放眼“网联万物”市场。英特尔最近展示了为“网联万物”打造的名为Quark的处理器芯片及名为Edison的系统级芯片。

传感器市场的类比半导体供应商包括:亚德诺半导体、德州仪器、凌力尔特、意法半导体、AMS、英飞凌(IFX.GR)、InvenSense(INVN)、飞思卡尔半导体及博世。比如台湾地区的日月光半导体是一家领先的OSAT厂商,在传感器封装方面具有很强的IP能力。公司与领先的混合信号半导体及类比半导体厂商联系非常紧密,它是苹果iPhone5StouchID传感器组件供应商。ARMHoldings涉足传感器到服务器的每一个节点,而ARM已经在控制器和低功率无线电领域方面有一席之地,而其合作伙伴正在努力提高智能传感器领域市场的份额。

amsAG是重要的传感器及传感器接口供应商。物联网的主要可能性之一是能监控基础设施及其他系统。从定义上说,要能监控就要有传感器。Ams是一家重要的传感器及传感器接口供应商,该公司最大的产品是应用于智能手机的光传感器解决方案和应用于MEMS麦克风的传感器接口。传感器控制照明:随着LED照明的使用,很多企业正在利用这个机会创造出更先进的照明解决方案,其中一种可能是,将光传感器装入灯泡(或者照明系统中某处),用来了解照明环境来自动调节灯泡亮度。这可以用来打造更节能的照明系统(阳光充足的时候灯泡会自动变暗)。而远程医疗监控:ams在一些医疗领域(比如医学影像)已经是领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ams正在开发能令人们进行糖尿病远程管理及持续心率管理的元件。

最后,半导体行业的测试设备供应商如美国泰瑞达(Teradyne)提供经过组装的物联网设备的测试解决方案(就像其为手机提供测试解决方案的LitePoint业务一样).

4)中国半导体技术领域公司

我们罗列中国在半导体行业领域,相关销售额排名领先的公司:

晶方科技--半导体封装

晶方科技是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二大能为影像传感芯片提供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LCSP)量产服务的专业封测服务公司,为以下产品提供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LCSP)和测试服务,其中包括:1)影像传感芯片、环境光感应芯片、生物身份识别芯片;2)微机电系统(MEMS)、发光电子器件(LED)、射频识别芯片(RFID);3)医疗电子器件等。其中,目前公司主要进行影像传感芯片(CMOS)封装测试服务,而影像传感芯片(CMOS)被广泛应用在照相手机、数码相机、电脑摄像头、光学鼠标、可吞咽医疗电子诊疗设备、安防监控等领域。

汉威电子--传感器

汉威电子作为国内气体传感网络行业领先企业,公司产品包括气体传感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和气体监控系统,该三个产品贯穿气体传感产业链。气体检测仪器仪表根据应用类型不同主要分为工业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和商业用类气体检测仪器仪表:1)工业用产品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煤矿、燃气等领域;2)商业用产品主要应用于公共安全及家居领域。

硕贝德--无线传输

硕贝德作为国内无线通信终端天线领先厂商,致力运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开发并销售无线终端天线产品,为无线通讯产品、无线IT产品制造商提供无线通信终端天线解决方案。随着手机等消费电子轻薄化发展趋势明显,进而要求天线技术占用空间逐渐缩小,因此天线小型化趋势愈发明显。

中瑞思创--RFID业务

中瑞思创是国内EAS产品制造的龙头企业,公司主营为EAS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细分产品为各类硬标签、射频软标签、声磁软标签等防盗标签和开锁器、解码器、检测器等配套设备。近两年,公司开始向RFID进行业务拓展。目前,公司RFID业务推进工作已经显著成效。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的行业包括EAS(电子商品防窃系统)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营收产品构成包括硬标签、软标签、放到标签附件、RFID标签等。2013年上半年,EAS营业收入为1.82亿元,同比增加21.76%,RFID营业收入为835.84万元,同比增加113.79%。公司的RFID产品日益丰富,包括高频(HF)和超高频(UHF)天线、inlay、标签、服装吊牌、票据、有源标签、特种标签、读写器、电子价格标牌ESL等,其应用方向为物流仓储、零售业等诸多领域。在RFID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也加大了海外并购步伐,进行RFID全产业链的布局。

4.2供应链领域(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ODMs,分销商)

在供应链领域(分别是分销商,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和ODMs)的全球领头公司包括:

1)分销商: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和嵌入式系统公司包括赛灵思(Xilinx)、拓朗(Altera)、亚德诺(ADI)、美满(Marvell)、德州仪器(TexasInstruments)、TEConnectivity、及安费诺(Amphenol),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是艾睿和安富利的战略供应商,由这两家公司将他们的产品分销给数以千计的客户。

2)零部件供应商:TEConnectivity和安费诺与诸多终端市场相关连,其中包括交通运输、工业、消费者设备和IT基础设施(云、有线、无线).TEConnectivity和安费诺是工业和汽车行业互联的主要供应商。

安费诺近期收购了通用电气的传感器业务,使其在提供传感技术和解决方案(大多嵌入终端节点和设备)服务方面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台达电子(DeltaElectronics)在工业自动化产品方面拥有丰富的产品系列和扩展中的分销网络,台达电子的产品应用包括将可再生能源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电能质量改善系统和照明系统整合起来的楼宇自动化解决方案。台达电子的暖通空调(HVAC)系统采用了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变力矩交流马达驱动器、以及在空调中使用的系统及冷却塔等。这些设备可以感受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并能进行时间预约和高能效的运行控制。

台达电子的照明能源系统采用了高能效的LED灯、PLC、和人机界面(HMI)。台达电子的照明系统通过网络服务将照明区域的信息上传,使用户可以远程控制照明。此外,台达电子的能源控制系统使得用户可以监测他们的能源消耗情况并进行分析,优化设备运行和能源使用效率。台达电子的iPEMS系统可以帮助监控管理广阔范围内的大规模现场设备和现场环境,可以有效应用在能源生产、智能工厂和数据中心等场合。

3)制造服务供应商:捷普科技(Jabil)和伟创力(Flextronics)都是重要的制造服务供应商,服务对象为领先的科技/电信供应商、工业和医疗企业、以及消费电子品公司。两家公司均为一些重要的客户(包括苹果、谷歌、思科、IBM、通用电气、福特)生产产品并提供增值服务。捷普科技是苹果的重要制造商。

鸿海精密(2317.TW)已经涉足美国的谷歌眼镜(头戴式显示器)的生产。鸿海精密得到这笔业务,主要得益于其在整合机械、光学和电子技术方面的经验。

广达电脑(2382.TW)会为苹果的iWatch(预计于2014年面市)提供ODM支持,广达电脑还在12英寸iPad上与苹果合作。

英业达(2356.TW)英业达以前曾与Apple在iPodShuffle的生产上有过合作。

4)中国供应链领域公司,我们罗列中国在供应链领域,相关销售额排名领先的公司:

环旭电子--ODM领域

环旭电子是电子产品领域提供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的大型设计制造服务商,主要产品包括无线通讯模组(即无线WiFi的SiP模组)、无线网卡(通讯类),网络存储设备、液晶面板控制板、电脑/服务器主机版、智能手持终端设备(SHD)、LED车灯模块和电压调节器等。其中公司SiP的无线通讯模组集成WiFi芯片、蓝牙芯片、和FM芯片三位一体,主要供应给AppleiPhone和iPad使用。

环旭电子具备行业领先的制程能力(装贴速度达10万点/小时、贴片精度可达±0.035mm,贴片零件最小尺寸仅0.25×0.125mm等)和产品良率,(99.7%以上)主要为国内外的品牌商提供各类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服务。

4.3IT硬件前端设备(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等)

在此,我们将IT硬件和服务公司的情况分两部分考虑:前端的设备和传感器,以及在后端使其具备功能、运用数据的基础设施。

PC、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是管理“物”的控制面板。因此我们认为,尽管有时是间接的,这些产业可以从这个通讯传感器的世界中受益。不过,我们此次将关注两个可能被“网联万物”改变的潜在大市场:可穿戴设备和车载设备。

1)可穿戴设备

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2014年将是可穿戴设备和非可穿戴智能外围设备开始涌现的重要年头。这些设备中的大部分将是借助蓝牙或紫蜂(ZigBee)连接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外围设备,这些设备将智能手机定位为应用软件的载体平台,而这些应用将能跟踪、分析个人行为,提高情况感知能力。

健康运动/治疗类可穿戴设备

与健身和健康有关的设备很可能将是智能外围设备市场的先驱。目前已有的例子包括个人运动监控(FitBit,Nike+FuelBand,和UnderArmour39)、体育装备感受器(运动鞋、棒球棒、高尔夫手套、高尔夫球杆、网球拍、篮球)和健康监控器(体重、睡眠、脉搏、心率、血糖等)。这些设备的成功源自对数据点的无缝收集和分析,这些将告知消费者他们的健康情况,并促使他们提高他们的健康状况。这些游戏化的特色将鼓励用户与自身和他人竞赛,并分享他们的数据。在近期的一次投资者会议上,耐克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说法,把他们的NIKEFuel系统称作“帮助运动者在各个层面进行表现的运动货币。”

在健身场所之外,与健康相关的外围设备可能会由于日渐提高的肥胖率而获得更多的机遇。仅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就估计约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人有肥胖问题,而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则名列前十大死因。IMS高级分析师西奥.阿哈德姆表示,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证证明了连续记录身体数据在控制慢性病和监控病人住院后情况方面的作用。阿哈德姆说,“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正变得可穿戴,其中包括紧急呼叫按钮、血糖监测仪、心电图监测仪、脉搏血氧饱和度分析仪和血压监测仪。”此外,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三星已经将医疗列为可穿戴设备的关键应用领域,而此举可能会带来后续的并购。

定期跟踪病人诊断结果的监测器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成为治疗的一个标准:

除了与健康相关的外围设备之外,设备制造商还关注互联的家居、乐器、遥控玩具和情况感知设备,诸如谷歌眼镜和三星的GalaxyGear:

智能手表

Pebble、索尼Smartwatch和三星GalaxyGear等智能手表作为智能手机的扩展或卫星,主要提供提醒服务及一些与健康有关的功能。大多数设备用蓝牙与智能手机连接,可以接打电话,播放音乐,接收提醒(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社交网络),其重量大体与标准的男士Swatch手表相同。我们在下页给出了当前智能手表设备的比较表。

较之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动力不足,因为它们的运行温度必须大大低于非穿戴式设备,以避免灼伤皮肤。第一代设备动力不足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大小限制,其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足。三星GalaxyGear的电池为315毫安小时,而GalaxyS4中的电池为2600毫安小时。高通(Qualcomm)的Toq也是一个例子,这一产品无法使用该公司自己的Snapdragon处理器,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ARMCortex-M3微控制器。由于这些能量方面的限制,智能手表无法提供蜂窝数据和GPS等智能手机特色服务。

从我们研究先进锂离子技术的经验来看,我们知道进步总是逐步出现,并伴随着偶尔的突破性进展。设备制造商很可能需要采用柔性电池包装技术(LGOptimusGFlex使用的LG化学的电池)或采用可用的太阳能充电技术以在当前的处理器技术结构下提高设备能力。我们预计这种设备将在未来体现两个主要趋势:(1)因上述原因而获得更多独立性;(2)健康类应用的重要性上升。

去年,苹果取得了好几项可以应用于手表上的专利。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图表显示,有一种将多个电池组安置在同一条表带上的设计,用于解决电池电量的问题。这一设计没有说明设备所要求的电压,但我们可以推测,如果在表体上增加一个电池,将能把电池电量提高4-5倍,而如果不增加电池,则能提高2-3倍。这样一来,整个设备的净电量将达到1000-1500毫安小时,与iPhone5s(1560)和iPhone5(1440)的电量相当。

关于这一设计,瑞银全球科技团队有两方面顾虑:首先是设备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其次是散热和防热。这一设计类似特斯拉的设计思路,即使用多个小电池,而不是少数大电池,因此它需要有效管理它的多个电池组成的体系,以完成充电、放电、和涓流充电。更多的电池组意味着更复杂的流程,因此需要一个子系统进行管理。散热问题则涉及到电池组的菱形设计。圆柱形电池组的散热效果要好于有角的造型。这一问题也发生在移动设备上,但移动设备的电池很好地包装了起来,不会接触到皮肤。因此,这一手表带必须满足下面的要求:热量必须都向外部传导、使用的材料必须结实而不导热。如果苹果沿着这一思路进行设计,那么这个表带的体积很可能较大,且不能为金属材料。

在显示方面,从苹果递交美国专利商标局的申请中可以发现一种可穿戴视频设备,它具有以下特点:(1)拥有可平可弯的柔性底面;(2)在柔性底面的表面装有软显示屏,柔性表面可以适应用户身体的弯曲。这样的软电子模组可以适用于可穿戴设备上,也可以变得像智能手机一样坚实、平直。这样的设备可以实现浏览地图和其它智能手机上的功能。

不过,软显示也有几个问题:

(1)LCD屏可以弯曲,但有可能会损坏晶体结构(有时会出现黑点)。因此,使用LCD材料可能会有一些天然限制。

(2)OLED在性能上更合适,但也更昂贵。此外,OLED的供应商更少,只有三星显示(目前占市场主导地位)、LG显示和AUO(友达光电)。如果苹果选择OLED,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最近采用OLED显示屏的可穿戴设备有LG电子的LifebandTouch和与军事有关的ARM-band运算设备。

(3)如果产品上需要玻璃罩(塑料OLED屏不需要玻璃罩,除非为了美观考虑),那么就需要一些新的技术,比如康宁公司(Corning)的“WillowGla”,因为需要有超薄的柔性玻璃材料。目前,该公司仅向显示及触摸屏设备制造商出售样品,并且在与多家研发机构合作以优化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检测。2013年2月,康宁玻璃的总裁季可彬(JamesClappin)表示,诸如软显示器这样更加复杂的应用要想进入市场,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很可能意味着大规模商品化最早也要到2015年年末才会实现。

2)车载设备

汽车已成为“网联万物”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第一代车用资讯娱乐系统(IVI)已建立起来作为一系列的单独设备,集成水平较低。当前的系统更加复杂了,有着汽车等级的处理器和集成软件。据Harman的数据显示,高端IVI系统有着2000万行代码,而Android的OS系统大约只有1250万行代码。硬件和软件的日益融合带来了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市场渗透。

对汽车工业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跟上最新的科技趋势,因为通常的模型计划和开发可能会花上2-4年的时间,之后还要进行3-6年的模型生命周期开发才能进行下一次的大检修。相比之下,互联网服务的开发生命周期较短,用户喜好更新较快。在很多情况下,当今马路上的新汽车大多都是根据5-10年前的喜好来进行设计和技术更新的。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汽车制造商正在转向云技术,以试图让应用服务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缩短新应用和应用更新的上市准备时间,让消费者和代工生产都能够实现新功能,包括汽车诊断和司机分析。

尽管大家逐渐意识到驾驶时使用智能手机的风险和法律后果,还是有相当多的司机在驾驶时使用智能机。麦肯锡最近的研究显示,有35%的司机承认驾驶时使用智能手机,其中,90%的司机是用智能机进行通话,70%是用来进行导航,因为他们的汽车没有免提或导航功能,另外有40%的司机甚至用他们的智能设备发消息,还有30%的人用来发邮件、社交和使用其他app.

车用资讯娱乐系统(IVI)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融合似乎是合乎逻辑的,尽管我们认为短期内IVI系统不会被私人设备所取代。经过一段时间,虚拟的信息娱乐系统(其头部只是一个播放装置,用一个智能手机作为服务器)可能会随着行业标准的演进而获取牵引力。但是,我们不认为汽车制造商会完全接受这个由第三方设备控制的“哑屏幕”,特别是考虑到车内技术提供品牌差异化。考虑到共享兼容性和潜在问题,以及缺乏特定模型的操作性、应用和视觉效果,先进的虚拟车用资讯娱乐系统(例如MirrorLink的先进终端模式)作为一个附加产品可能会很有限。

苹果在2013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了“iOSintheCar”的计划,目标是将iOS7全面整合到各大主流汽车厂商的车载系统之中。在苹果公司公布之后,Google宣布与奥迪、通用、本田、现代和NVIDIA公司合作建立“开放汽车联盟”(OAA),旨在将Android操作系统引入车内。Google希望创造一种“最优化驾驶体验”,将Android系统客户化,以使得驾驶“对每个人都更加安全、便利和享受”。

3)全球可穿戴设备等领域领头羊

苹果(Apple)显然致力于可穿戴设备,移动商务,车载设备。公司已经聘用了耐克的设计主管和医用传感器方面的一些专家。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苹果采用一种“要完成的工作”(“jobtobedone”)的态度,即要去找到消费者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或拥有的一个需求(不论消费者自身是否意识到这一问题或需求),再凭借苹果的整合技术手段去完美地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可穿戴设备不在我们的供应链考虑范围之内,有可能2014年都不会有什么产品面世。

车内iOS是在去年六月份的“苹果公司全球软件开发者年会”上新引入的一个标准。美国本国的车内IVI系统现在可以获取iOS设备的功能,包括Siri和它的“eyes-free”模式、卫星导航、电话通讯系统和iMeage控制和回复,以及媒体访问。许多代工厂已经表示了对2014年及以后车内iOS的兴趣;目前,只有Honda和它的豪华Acura已正式实施了经销商安装的配件设备的beta版。苹果预计今年在美国市场上推出“iOSintheCar”app及相关的配件。

三星(Samsung)将继续发布可穿戴设备,在最近的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流动通讯大会(MWC)发布新款智能手机GalaxyS5的同时也发布了新一代智能手表GalaxyGear2和运动型手表GalaxyFit。三星正致力于两个关键的更长期战略方向:(1)设备自身的升级,特别是使其更独立于其它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2)在设备使用方面,保健领域将具有优先性,三星或将利用并购来在此领域立足。

除了可穿戴设备和相关业务(移动设备)之外,三星还拥有一个优势,即消费者业务全覆盖。三星拥有最高的电视市场占有率,并以在家用电器方面取得最高的市场占有率为目标(三星已经在大部分白电和空调领域的特定市场取得了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三星还拥有照明业务,但还远比不上欧司朗或飞利浦。

LG电子(LGElectronics)公司固然有一些相似的资产--强大的家用电器和电视业务、LG显示/LG化学的技术支持,但其移动设备业务规模较小。

索尼(Sony)将“手机、游戏和数码成像”当作其核心业务,仍在进行业务组合的转型,且还在探索究竟怎样打造一个新的包含其内容资产(包括电影业/动画业)的体系。

Luxoft是较小服务提供商Luxoft提供较高端的应用开发和复杂软件工程服务,其优势在于在成本较低的东欧国家拥有专业的工程师团队。公司由于其高端的技术能力和垂直的专业技能从行业中脱颖而出。公司大约12%的收入来自汽车和交通行业,为行业领先公司Harman,Ford,Delphi和Bosch提供服务。

Luxoft将用户体验(UI/UX/HMI)作为其核心技能,在用户界面设计和开发、车内连接性和导航方面拥有专业优势。它最近在开发iViLink来连接司机信息娱乐系统和后座娱乐系统,它支持无缝媒体、数据传播和app建立。Luxoft的一个平台(Swift)为代工厂提供电子仪表板开发框架,这在为容纳诸如HTML5之类的新技术提供了灵活性。

4)中国IT硬件前端应用公司

a)医疗领域

我们罗列中国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相关销售额排名领先的公司:

九安医疗--移动互联医疗设备

从2011年开始,九安医疗(SZ002432)依靠iHealth品牌,从电子血压计OEM转型移动互联医疗设备制造。目前拥有近300人的研发团队,分别进行硬件、app和云端的开发。公司目前已开发出iHealth系列8款移动互联健康/医疗产品,分属血压、体重、健康(healthandfitne)、血糖四个大类。

东软集团--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

东软是中国领先的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和健康服务供应商。公司医疗信息化方面涵盖医院信息化解决方案、医疗设备、服务于政府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健康管理服务四大块业务。公司不仅涉足可穿戴设备领域,还以“熙康”为品牌,推出了移动医疗健康服务。

三诺生物--移动医疗领域

三诺生物是国内血糖仪的行业龙头,致力于利用生物传感技术研发和生产即使检测(POCT)产品。公司参股的北京糖护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糖护士手机血糖仪”于2014年2月28日获得CFDA许可认证。该产品能够测试使用者血糖浓度,并实时上传至云端,进行数据分享,提出治疗建议等。

卫宁软件--移动医疗领域

公司专注于医疗信息化建设,其推出的移动临床助手(DocTouch),集成医疗特定需求,使得从病人入院起,医生诊断、手术室、病房等信息的获得将更为有效和及时,并且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进行治疗诊断,提高医护质量及病人的满意度。

银江股份--移动医疗领域

公司专注于提供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和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其在移动医疗领域推出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医护人员移动查房和床前护理、病人药品和标本的智能识别、人员和设备的实时定位、病人呼叫的无线传达等功能。这一方案可以帮助医院优化流程、提高医疗效率,体现了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北京君正--便携式设备公司

北京君正主要产品是基于MIPS架构的嵌入式CPU芯片,包括便携消费电子CPU芯片、便携教育电子CPU芯片以及移动互联网终端CPU芯片等。其中便携消费电子产品包括PMP(MP4/MP5)、PND(便携式GPS导航)、掌上游戏机、数码相框等,便携教育电子包括数码学习机、点读机、电子词典、电子书等。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市场的冲击,PMP产品逐渐被平板电脑类产品所取代,公司消费电子市场销售收入的大幅下降。移动互联网终端CPU芯片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

公司自2012年底开始进行智能手表方案的研发,由于公司芯片产品具有超低功耗的特点,在可穿戴式设备领域具有突出优势。智能手表的功能主要包括:健康类功能、常用信息的提醒、免提通话、定位等功能。从现阶段智能手表的功能来看,公司CPU芯片主频基本上符合要求,工艺的提升主要目的是降低功耗。根据公司公告,下一款专门针对智能穿戴领域研发的芯片,功耗方面有望能降低30%左右。

b)车载设备领域

我们罗列中国在车载设备领域,相关销售额排名领先的公司:

天泽信息--车载设备

天泽信息是一家提供车辆远程管理信息服务及配套软硬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车辆远程管理信息服务及配套软硬件的研发与销售,业务范围涵盖工程机械、公路运输(物流、客运)、行政执法等专业应用领域。公司在服务、平台、车载信息终端等方面形成了25项核心技术,拥有21项专利、16项申请已受理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和2项作品著作权,在挖掘机车辆远程管理信息服务细分领域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第一。

荣之联--车载设备

荣之联是国内领先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已形成了以系统集成、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为核心的全面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在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整合和移动应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实力,积极满足云计算时代的企业计算需求。

经过多年的积累,荣之联在能源、电信、政府、制造、金融等传统行业有长期稳定的客户。2013年公司通过定增的方式,筹集资金56,250万元购买了北京车网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5%的股权,正式涉足车联网。北京车网互联是国内最早进入车联网领域的企业,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是以最新的移动、定位、云计算、数据采集融合技术为工具的车载信息服务平台运营商。

启明信息--车载设备

启明信息是专门从事汽车业管理软件与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及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的前身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电子计算机处。启明信息近年快速发展,在汽车业管理软件产品研发与服务和车载信息系统研制及服务两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位。

启明信息的主要业务包含集成服务、管理软件、汽车电子和数据中心业务。公司从2013年开始将车联网作为核心产品方向,2013年上半年汽车电子业务在收入构成中的比例增长为20.5%。公司与一汽集团一起研发的D-partner平台,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智能化、人文化、生活化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c)移动支付领域

我们罗列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相关销售额排名领先的公司:

国民技术--移动支付

国民技术公司国内安全芯片和无线射频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主营业务为USBKEY安全主控芯片,产品线涉及智能卡芯片、移动支付整体解决方案、通讯射频芯片等。国民技术坚持信息安全、SoC、无线射频技术为发展核心,同时涵盖IC涉及前端至后端全过程。国民技术作为国内安全身份认证解决方案主要提供商和首批合格的TD-LTE射频商用芯片供应商,在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两方面都具备较大优势。其中公司TD-LTE射频芯片能够适应TD-LTE多频段的特点,在政务专网市场优势突出。但由于国内安全芯片(不含移动支付)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国民计算安全主控芯片价格持续下滑。

另外,在金融行业移动支付标准为13.56M标准的大背景下,公司移动支付类产品发展较为缓慢,公司目前已推出基于定位的“好打车”和“惠出行”增值服务业务。

天喻信息--移动支付

天裕信息主要进行以智能卡产品为代表的数据安全业务和移动互联网服务、支付服务业务。天喻信息全资子公司(天喻通讯)开展的“无线城市”业务稳步推进,教育云项目开始局部试点。截至2013年上半年,公司全资子公司擎动网络已与26家金融机构、32家银联省级公司建立了支付服务合作关系,擎动网络资金归集产品被农业银行、中国银联采用并将得到推广。

4.4IT硬件后端设备(数据处理后台)

1)“网联万物”需后台数据处理强有力的支持“网联万物”数据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收集-这些新“事物”收集能够收集到的所有数据2。发送-通过无线和/或有线发送这些数据

3。存储-收集到数据后,还需要加以保存

4。分析-理解所有的数据

5。行动-根据分析采取行动

这里我们集中在数据中心的存储和分析步骤。提供硬件设备的主要公司如下表所示。用„X‟标出的表示该公司提供该能力,标示„(X)‟的表示公司建立自己的硬件或写自己的软件,并与传统销售商进行竞争。

存储

考虑到日益增加的隐私方面的担忧以及相关的法律后果,我们相信“网联万物”中产生的数据会比之前预期的更多地得以保存。想象一个简单的火警情景,冰箱中的温度感应器探测到一个温度变化,并将信息误传为火灾,然后消防部门赶到这户人家。所有交流的数据记录可能都需要加以储存。尽管信息量可能较小,但是,如果数十亿的设备发送数万亿的信息,同时包括元数据,存储要求会大幅增加。

当前的存储领导者或将抓住绝大多数的增量“网联万物”存储机会,但瑞银全球科技团队相信诸如Rackspace,Amazon和Google这些供应商可能抓住多达三分之一的机会。这些数据大部分或将是低价值、由互联网进行传输的,因此会使云供应商处于一个有利位置。

分析-硬件

我们预计“网联万物”中内在的大量数据并行将带来向外扩大的结构,有些计算中会用到Hadoop族群,这些系统将匹配超规模模型,但这些“网联万物”处理大部分会在最大的跨国公司完成,而且它们可能会拥有或者至少控制它们自己的超规模后台。

目前的x86结构应会继续占统治地位;即使平均售价较低,它占有服务器市场77%的收入份额。尽管诸如ARM之类的竞争者会进行激烈竞争,我们也不认为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微芯片结构。据Gartner咨询显示,最大的刀片供应商为:HP占有42%,思科占有21%以及IBM占有18%。在架构优化服务器方面,HP是领导者,占有33%的股份,戴尔位居第二,占有27%的股份,IBM位居第三,占有14%的股份。但是,该结果不包含ODM供应商AWS和Google,它们可能占有10%的市场份额。

分析-软件

我们认为基础设施、管理和大数据软件将会有大量的支出以支持“网联万物”。EMC,IBM和HP都是这些领域比较活跃的IT硬件公司。

2)全球在IT后台数据处理的领头羊

IBM

IBM声称是大数据的先驱者,早在2007年10月就开始跟Google合作进行MapReduce项目。2011年中期,IBM公布它向大数据及分析领域投入1亿美元。目前它已组建一个独立的商业分析和优化(BAO)部门。过去5年中,IBM已经在分析领域的收购中支出了140亿美元。IBM也拥有8000名商业咨询师和200名数学家可以帮助公司组建和运作大数据项目,并在俄亥俄新开了一个高级分析中心。

HP

目前,HP有两个团队正在做大数据项目:Autonomy团队和Vertica团队。HP预计大数据将被分为三种类型的数据:1)原有数据;2)机器数据:3)人类数据(Autonomy团队致力于这一块的机会)。今天,HP大约有10亿美元的大数据收入来自Autonomy和Vertica团队。HP占有大数据软件和服务业务的10%。

EMC公司的合资公司Pivotal公司

EMC公司已明确表示想通过建立合资公司Pivotal,在大数据业务上再创在它在子公司VMware上取得的成功。Pivotal是通过EMC和VMware的共同努力成立的。EMC提供其超大的并行数据库,包括SQL(Gemstone)、企业范围内的Hadoop分布、数据管理软件、协同软件(Chorus)以及融合基础设备(DCA).VMware提供平台即服务(CloudFoundry)、Java框架(SpringSource)和一个分布式内存高速缓冲存储器(Gemstone)。这些综合的元素就构成Pivotal平台。

3)中国在IT后台数据处理领域公司

我们罗列中国在IT后台数据处理领域,相关销售额排名领先的公司:

数字政通--IT后台数据处理

数字政通从事基于GIS应用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开发和推广工作,为政府部门提供办公自动化(OA)、业务管理系统(MI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一体化的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并提供政府各个部门间互联应用的关联型电子政务管理平台。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软件开发、运营服务和系统集成。公司业务涉及的行业包括智慧城市管理、国土资源管理与诚实规划。目前,公司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网格化城市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等。同时,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公司不断沿城市信息化管理产业链延伸,公司提供了二维/三维基础地理数据、实景影像数据、部件数据和人口房屋数据等城市核心应用数据的采集、普查与管理服务,及满足数字城市管理系统运行规范的专业服务外包、坐席托管等各种增值服务。

华平股份--IT后台数据处理

华平股份以视音频通讯产品和图像智能化集成应用的研发设计为核心,提供企业级的远程视频会议、网络视频监控产品,以及城市级的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数字医疗、数字教育等智慧化解决方案。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行业解决方案、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售后服务。公司目前正将核心业务从视频会议将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和智慧家庭等业务领域拓展。

飞利信--IT后台数据处理

飞利信是国内智能会议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主要的提供商,公司包括智能会议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智能楼宇建设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四大核心业务。公司在原有优势业务基础上逐渐向智慧城市领域发展。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建筑智能化工程和信息系统集成、IT产品销售、智能会议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凭借音视频集成领域多年的经验积累不断开拓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军队信息化项目,成功承接了云南丽江智慧城市项目。并在此项目中应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屏产品、音视频相关软、硬件产品、电子政务产品等,为公司在其他智慧城市相关项目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2013年12月30日,公司中标海口市快速路网骨干工程海秀快速路(一期)智能交通安全工程项目,这是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易华录--IT后台数据处理

易华录是国内最主要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供商之一。在近两年的发展中,公司以BT/BOT模式,立足智能交通,积极向“智慧城市”领域进行业务延伸。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工程、产品销售、智能公交、软件服务。公司立足智能交通业务,不断向智慧城市领域延伸。2013年6月19日,公司与临朐县人民政府成功签订了“智慧临朐”合作协议。2013年12月26日,公司通过在天津设立天津易华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易华录(天津)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和天津通翔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为与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同建设“智慧津南”提供支撑。在2014年2月,公司以相同的模式分别在泉州和乐山两座城市设立子公司,开展智慧城市业务。公司这种通过与当地政府成立城投公司来获取智慧城市总包项目的商业模式,在行业内属于比较创新的模式。

4.5IT软件及互联网服务

1)数据及云处理软件

软件对“网联万物”而言是一个关键元素--帮助机构收集、整合和分析这些新设备生成的海量数据。虽然掌握更多的数据可帮助企业开始监控和收集新的发现,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分析。比如,华尔街日报评论Nest说,“是设备的分析能力令其变得特别有价值…该恒温器内部植入了分析功能,从而能帮助其决定什么时候调低温度。它知道使用者什么时候在房间,知道他们通常在一天的什么时候会出现和离开。所以,它不需

推荐第10篇:物联网

物联网

什么是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物联网概念股:(002161)远望谷:射频识别(RFID)

2003年,沃尔玛和美国国防部力推RFID技术时,它才被世界所广泛认识。而在当时,中国有一家公司,其RFID技术应用于铁路产业已经整整10年了。这家公司就是2007年8月21日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002161)深圳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望谷),它是中国资本[5.00 0.00%]市场首家具有纯粹RFID概念的上市公司。

远望谷主营RFID技术产业,RFID俗称电子标签,可以快速读写、长期跟踪管理,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

据专业调查统计,2001年至2005年全球RFID总开支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7.3%。专业预测则认为,RFID市场还将迎来爆发性增长,至2010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6%。而在中国,到2009年RFID的市场容量则可能会有相当程度的膨胀,年复合增长率大约可以达到65.6%。可以说RFID技术全球都处在高增长的初期。

近几年,RFID应用在中国呈快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在政府和行业用户的带动下,RFID的应用正很快拓展到其他行业和部门。RFID成功应用的最大案例是铁路车号识别系统。(002161)远望谷在铁路RFID市场份额过半,也是现阶段的主要业务市场。(002161)远望谷在铁路(高速铁路)市场的自主研发优势和寡头垄断优势,为开拓RFID的其他领域奠定了基础。(002161)远望谷已明确表示,非铁路行业的RFID市场也将成为(002161)远望谷今后重点开拓的领域。

截至2006年底,(002161)远望谷是进入烟草RFID产业国内唯一一家公司。2007年,RFID技术全面进入了浙江烟草、安徽烟草、上海烟草、辽宁烟草等多个省份的项目。基于同样的平台,(002161)远望谷的业务还有军事运用和图书馆的RFID技术研发。从铁道产业到图书馆技术,在(002161)远望谷目前拓展的各个领域中,(002161)远望谷都掌握着其中的核心技术。值得一提的是,(002161)远望谷在军事应用市场也具有相对领先的竞争优势。从2005年开始,(002161)远望谷与军事机构进行RFID项目合作,远望谷作为相关项目的合作伙伴直接参与研发工作并为其供应设备。

此外,(002161)远望谷还面临着物流供应链这个广阔市场。目前在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最发达的美国、欧洲出现了普遍采用RFID的最新趋势:强生、宝洁、宝马、汉莎航空等100多家跨国公司已大规模采用RFID产品。法国政府已在食品安全领域全面推行原产地分类RFID电子标签制度。沃尔玛已明令要求其全球前100家供应商全部提供带有电子标签的货物,且还在逐步推及中小供应商。但在中国,这一要求还没有完全启动。针对海外市场主要采取区域代理商分销的模式,推广公司成熟的RFID产品,重点应用领域是供应链、机动车辆管理等。

2009年8月17日中国最有实力的RFID上市公司(002161)远望谷与全球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全球最大的硬件公司、信息技术服务及信息技术租赁和融资公司IBM实现强强联手,共同合作开发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中间件适配层软件,该软件在IBM中国创新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测试,测试结果得到了IBM美国公司的认证。认证通过后,(002161)远望谷公司的读写器将会添加到IBM RFID中间件官方支持列表,这意味着使用IBM企业级软件平台的用户通过IBM RFID中间件可直接使用(002161)远望谷公司的RFID产品。本次合作的成功实现了远望谷RFID系统与IBM系统在技术上的无缝对接,同时对于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推广有着深远影响。

物联网概念股 :(000701)厦门信达 :自动识别芯片生产商

厦门信达汇聪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701)于2005年投资成立的控股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项完全自主的射频识别知识产权专利,涵盖电子标签、RFID读写设备、RFID天线以及RFID应用系统等。公司聚集了具有丰富经验的各类人才,拥有多项完全自主的射频识别知识产权专利。

公司成立伊始即战略性的从欧洲引进了世界先进的电子标签自动化生产线并全面导入了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可年产各式高频、超高频电子标签上亿片。产品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危险品管理、防伪识别、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管理、供应链物流仓储管理等领域,其中包括图书标签、金属标签、电子票证及航空行李标签等。同时,公司还可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设计电子标签产品,并根据不同行业应用特点制订相应生产工艺及检测标准。

目前公司生产的电子标签产品,已经成功应用在多个领域。特别是高频ISO 15693标签,款式多样,支持目前所有芯片厂家的芯片产品,包括NXP,TI,ST,INFINEON,复旦,华虹,贝岭等等,还能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订制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70%,远销海内外。 物联网概念股:(000997)新大陆:二维码识别、动物溯源

公司是一家掌握有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二维码核心技术的厂商、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也是第一家获得金融税控收款机许可证的企业,2008年奥运会以后,我国刷卡消费环境建设的日益完善和成熟,我国的POS设备市场将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这将极大的刺激公司POS产品的销路。而公司与中国银行[4.06 1.50%]总行的POS业务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将增强国家推广税控机的信心和力度,税控机行业面临再次腾飞的良机。公司作为税控机龙头,占据国内品牌POS机市场40%的份额,后市发展潜力巨大。

更为重要的是,公司还是唯一拥有被誉为“3G瓶颈技术”的二维码自动识别核心技术的企业。随着我国二维码应用的逐步推广和公司加大对国际业务的开拓,其自动识别业务将进入快速增长期。而随着3G的即将铺开和商用,公司必将发挥其技术优势,分享3G成果,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还有在烟草零售终端系统是唯一试点企业,公司TPOS已经在某省份试点,成为唯一的烟草零售终端系统设备提供商。农业部溯源系统也有望放量增长,农业部溯源系统建设涉及两方面,自动识别终端系统和动植物溯源信息管理系统。

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翼码信息科技与中国移动[78.60 0.77%]结成排他性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与推广基于二维码的移动通讯电子回执增值业务。电子回执,即基于手机二维码的条码凭证,是中移动与新大陆翼码信息共同打造的凭证类移动数据业务新产品,可为行业及移动用户提供电子票/证/券、电子积分兑换、VIP电子卡、自助值机等各类方案。

物联网概念股 :(002017)东信和平:智能卡

是专业从事智能卡产品及其相关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1998年,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国有控股智能卡供应商。

公司的产品主要包含卡类、读写终端类、应用工具类和系统集成等四大类产品系列,其中卡类产品主要包括接触式智能卡、非接触式智能卡、双界面卡、磁条卡、电子标签(RFID)以及刮刮卡等。业务范围涉足通信、公交、社保、金融、政府、交通、校园、身份识别、RFID(电子标签)等多个智能卡应用领域。

公司已累计向市场提供了cpu卡4亿张,刮卡16亿张,拥有向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与服务的经验。公司拥有拥有智能卡操作系统核心技术和个人化核心技术,同时拥有智能卡读写机具、检测工具及应用系统的技术开发能力,通过了CMMI三级认证,为客户提供智能卡的系统解决方案。 经过8年多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智能卡规模化生产能力,为客户提供从卡片的版面设计、印刷、封装、个人化到产品包装的一条龙服务,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SM国际安全认证, 拥有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第11篇:物联网通信技术心得体会

物联网通信技术实验心得体会

来到大学我的专业是物联网工程,这个看起来高大上的专业确实很高大上,物联网有广阔的前景,需要学习的科目也是很多的,通过了这几年对物联网的了解和学习,特别是在学习了物联网通信这门课之后让我更加了解了物联网,更加向往物联网的独特魅力。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故由此知道通信在物联网中的地位,物联网主要是靠通信技术来传递信息。学习物联网通信这个学科我们做了很多的实验都是基于凌阳科技开发板来学习的。做的实验也是挺多的,通过实验使得我们更加的了解物联网通信。比如:io输入和输出实验,数码管的动态显示实验,定时器实验,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信实验,无线通信实验,光照度传感器实验,ZigBee网络实验等。

通过实验我们理解了串口通信原理,掌握了CC2530单片机与PC机串口的通信的方法。了解了CC2530无线通信工作的原理和无线模块驱动的方法。也了解了ZigBee的星状网络结构等等。学习完了之后收货很丰富,学到很多通信方面的东西还有对物联网的应用实现更加的了解。

第12篇:物联网演讲稿

感悟物联网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正值2010年再次出现面临15年变革前夕,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自此,物联网在世界各国纷纷崛起。

其实,物联网在1999年就在中国提出来了。不过,当时不叫“物联网”而叫传感网。中科院也在那个时候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同发优势和重大影响力。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后,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信息战略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地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如今,物联网这个概念已经被贴上了中国的“标签”。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故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与智能电网均是智慧地球的有机构成部分。

物联网需要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固话宽带的普及是物联网海量信息传输交互的基础。依靠网络技术,物联网将生产要素和供应链进行深度重组,成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现实载体。

物联网已经在城市、工业、农业方面有了各种应用,它能够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作物的产量、提高机器和人的工作效率。物联网使曾经的童话成为了现实:公文包可以提醒主人忘带什么东西;洗衣机可以感知衣物用什么洗衣模式;当温室大棚中的土壤趋于干旱,喷头会自动喷水浇灌缺水的菜苗。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工业智能终端的不断改进,电影里的“变形金刚”也即将成为现实中的工业作品。

物联网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将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和战略性调整,引发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变革,具有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物联网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生活方式变革,已成为一个发展迅速规模巨大的市场。以中国国内RFID为例,在2009年就达到了85亿人民币,在全球居第三位,仅次于英国和美国。未来更加安全稳定的有线无线数据的传输网络,将成为我国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关键。

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联网会是工业乃至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而且,RFID技术在多个领域多个行业所进行的应用,已经将物品的信息采集并上网,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物联网的梦想已经部分实现了。

第13篇: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行业内对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传感、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物联网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正在逐渐的进入到大众的生活当中,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智能蓝牙手环、家里的智能门锁、智能窗帘等这些都是物联网应用。但这些只是物联网中的冰山一角以后我们的城市,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几乎人类可以涉及到的地方都将应用到物联网,所以说物联网是以后发展的趋势,同时物联网即将促使人类进入下一个智能时代。

中国物联网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物联网正经历从硬件、传感等基础设备向软件平台和垂直行业应用升级,迈入发展第二阶段,万物互联的产业生态才刚起步。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500亿连接,是当前连接数的6-7倍,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是当前电信运营规模的2倍。驱动物联网生态发展的因素逐渐成熟,硬件成本下降、云计算与大数据与行业结合、5G和NB-IOT等技术推进。生态所处阶段,正值爆发前夜。

随着高速宽带网络的普及,和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以及物联网平台型企业的成长和行业标准的推进,对物联网行业的需求也随之升级,从基础的物品识别、网络信息传输,开始向平台管理、数据分析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升级,如此一来,物联网的云、管、端的信息闭环将会打通。

而中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工业优势和互联网+的战略概念,很快实现国内云计算机服务器的部署,平均增速达到70%以上,加速了传统的电子企业的转型,进行跨界融合。紧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中心向中国倾斜,周边的相关服务产业也发生了相关的变化,如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能物流、智能可穿戴设备都是国内市场重要的部署方向,这也是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物联网的新机遇。 中国作为经济体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物联网的渗透率不足5%。未来10年,全球物联网产值将达到8万亿美元。此外,物联网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硬件未来将不再是获利的主要来源。到2020年,来自应用和服务的产值将占物联网总产值的70%,远超半导体、通讯技术和云端平台的产值;预计到时全球会有240亿台物联网设备联网,而思科、华为、爱立信则估计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量在500亿至1000亿个之间,远超现在70多亿部手机数量。其中,用于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医疗健康等的可穿戴设备会成为主要应用。

中国物联网在下列方向,具有无与伦比的发展优势

1、中国物联网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从行业应用的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领域,到私有的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从减少成本提高效率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物联网无疑将在中国市场获得巨大的成功。

2、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工业汽车、家电等,可以说各种配套产业链最为齐全,再加上多年积累的制造研发经验,可将其提炼为数据模型后快速复制并与应用结合,从而可让我国制造业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3、中国有将近8亿的互联网用户量,移动网络覆盖率98%,截止目前为止4G用户数量超过2.5亿,为物联网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能够随时随地联网。我国将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专注发展,就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利益链,促使我国成为全球物联网大国。 中国物联网行业区域结构预测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a.产业发展“多点开花”,热点地区将不断涌现

b.产业分布“星火燎原”,

二、三线城市纷纷投身物联网产业发展 c.产业演变“合纵连横”,区域分工将进一步显现 据预测未来60%的连接将通过广域低功耗蜂窝技术来实现,NB-IOT将重点瞄准这60%的市场。另外,30%市场需要中等保障,比如智能家居等,需要通过传感器、WiFi、低功耗蓝牙、Zigbee等技术实现,剩下还有10%的高保障业务,比如智能驾驶、智慧医疗、虚拟现实等,需要大容量、实时传输、智能处理等,还将依赖于5G/LTE等高速移动蜂窝技术

相比那些基础设施早已完备的老城市,基础设施欠缺的新兴城市也许更适合迎接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因为新兴城市中每一个新的组件在投入使用前都可以基于物联网来设计,无论是公共汽车、红绿灯、路灯、广告牌等等,直接嵌入总比后来新添要高效的多。南非初创公司WhereIsMyTransport正试图改变非洲的公共交通,它试图收集新兴城市一切正式或非正式的交通方式和路线,为用户提供到达某个目的地的最佳出行方案。

随着“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的提出,物联网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层面技术及产业创新的重点方向。本文根据2016年10月在深圳举行的“2016瑞萨电子全球开发者大会(DevCon)”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陈贤副理事长等人的演讲介绍了物联网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物联网是指通过RFID、红外感应器、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主要有两个特征,即规模性和实时性。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二是实时性,通过嵌入或附着在物品上的感知器件或外部信息获取技术,每隔极短的时间都可以反映物品状态,包括静止或运动、安全或危险、良好或腐烂,都可以实时反映出来,如机场周界、文物监护、桥梁监控、环境监测、食品溯源等。 物联网发展阶段及架构 按市场发展划分,物联网可以分为概念、研发、实验和应用四个阶段。按应用发展划分,物联网发展则可以划分为孤岛、封闭、有限物联和无限物联。

在孤岛阶段,物联网在某一行业或领域内部小范围应用,尚未形成行业统一标准与技术规范;在封闭阶段,在某一行业或领域内的物联网应用,已形成行业统一标准与技术规范;在有限物联阶段,跨有限几个行业或领域的物联网应用,采用跨行业的统一标准与技术规范;在无限物联阶段,囊括大部分行业或领域的物联网应用,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物联网在架构上分为三层,即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体系对现实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的基础性物理网络,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与采集信息,为后续信息处理和相应决策行为提供海量、精准的数据信息支撑。

传输层是物联网实现无缝连接、全方位覆盖的重要保障性网络集群,担负着将感知层识别与采集的数据信息高速率、低损耗、安全可靠地传送到应用层的艰巨使命,同时能够良好地抗击外部干扰和非法入侵。

应用层实现了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结合,最终形成涉及人们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的物联网应用集合。 发展物联网成为各国重要发展战略

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联网设备高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超过千亿美元,联网设备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1%以上(如图1和图2)。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技术及产业创新的重要战略。

美国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引发全球物联网关注热潮,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先进的硬件设计制造技术,已经趋于完善的通信互联网络均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美国已经开始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环境监测、建筑、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积累。

欧盟委员会发布《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提出了包括芯片、技术研发等在内的14项框架内容。欧盟在技术研发、指标制定、应用领域、管理监控、未来目标等方面陆续出台了较为全面的报告文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物联网政策体系。尤其在智能交通应用方面,欧盟依托其车企的传统优势,通过联盟协作在车联网的研究应用中遥遥领先。

韩国十分重视物联网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大其在物联网核心技术以及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芯片、宽带传感设备的研发。目前,韩国物联网产业主要集中在首尔、京畿道和大田地区,其中首尔集中了全国60%以上的物联网企业。韩国物联网的优势在于其消费类智能终端、RFID、NFC 产品与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

我国就物联网发展也做出了多项国家政策及规划,推进物联网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物联网发展的十个专项行动计划》,以及近期颁发的《中国制造2025》等多项政策不断出台,并指出“掌握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形成安全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物联网发展热潮以及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虽然增长率近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23%以上的增长速度(如图3),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经超过7500亿元(如图4)。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将呈加速增长态势(如图5),预计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15000亿元(如图6)。

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现状

在感知层上,感知企业众多且较为分散,自主传感器核心技术不足,高端传感器芯片以进口为主,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主要应用有RFID标签和读写器、各类传感器、摄像头、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等。

感知层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

(1)微型化。信息时代信息量激增,要求传感器能捕捉处理海量的信息的能力日益加强。

(2)智能化。要求不但能够执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而且还能够进行逻辑思考和结论判断。

(3)多功能化。将多种敏感元件组装在材料或单独—块芯片上的。

(4)无线网络化。要求传感器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从而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理念。

在传输层上,传输主要以移动通信网和局域网为网络载体,仍较少使用互联网。产业发展较为完备,企业以传统通信企业为主。传输层的主要设备有光纤光缆、光器件、光接入设备、光传输设备等光传输设备以及3G/4G/5G、NFC、ZigBee、蓝牙、Wifi/WAPI等通讯和网络设备。

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将感知层识别与采集的数据信息高速率、低损耗、安全可靠地传送到平台层。当前标准化程度较高,产业化能力较强、较成熟,参与厂商众多,成为产业中竞争较为激烈的领域。LPWA大规模部署后将促进物联网连接数迅猛增长,以NB-IoT为代表的技术解决了移动物联网普及障碍。未来5G将满足物联网高级应用多样化需求,实现终极万物互联。

应用层以软件和现代服务企业为主,基础软件技术主要掌握在跨国企业手中,传统IT企业逐渐介入物联网业务,随着各地物联网示范性应用陆续增多,企业数量将明显增加。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和产业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目前主要集中在9个领域。

物联网应用覆盖范围遍布个人、家庭和企业,增长空间巨大。智能家居领域由于和日常生活高度融合而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发展较快的应用领域。智能交通中以及智能医疗领域的需求空间广阔、产品附加值高。其中,车联网悄然成为物联网发展先锋。 物联网应用的发展

我国目前在物联网应用中的工业、医疗、交通、金融以及安防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以智能交通为例,虽然智能交通产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ITS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交通系统建设的必然选择,已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5年,智能交通整体市场规模达到691.3亿元,同比增长30.5%。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提出,2017年6月底前,将会完成37个示范城市的示范工程建设任务。极大地促进了智能交通的发展。

就物联网的发展,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陈贤副理事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积极构建物联网及传感器发展生态环境;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应用落地;加大研发力度,完善协同创新体制;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加快进军高端传感器市场;推广成熟应用模式,培育新兴商业模式;加快建立并落实信息安全保障体制。

第14篇:电梯物联网

电梯物联网--机遇与挑战

人类的进步无时无刻不伴随着科技的前进步伐,同时人们也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惊喜。物联网的出现,不仅使电梯界,也使政府监管部门在思考:电梯究竟能否搭载物联网?物联网能否为我们建立起一个很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提升电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电梯运行管理水平,提升整个电梯行业技术能级的平台?

1.什么是电梯物联网?

电梯物联网即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采用小区组网的方式将电梯方便接入互联网,使电梯、整梯企业、质监部门、维保企业、配件企业、物业企业、电梯乘客、行业协会和房产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从而实现对电梯的智能化管理,保障电梯的可靠运行。

2.电梯物联网的架构

3.电梯物联网的特点

小区组网

电梯物联网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电梯行业的发展需要,目前阻碍电梯物联网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于组网的方式,即物联网数据采集层面;

小区组网采用先进的无线技术,实现联网的硬件设备简单可靠,且运行无需流量费用,整个小区组网后再通过一个网络端口,连接至物联网平台,达到一个小区(少于50台)只产生一个数据流量,大大降低后续运行的流量费用。

超低成本

低设备成本:每台电梯控制器通过加装“通讯转换器”,采用协议方式采集电梯控制器的信息,安全可靠;

小区组网:采用小区组网后再进入网络,大大节省数据流量费用;

安装简便:只需在电梯主板上加装“通讯转换器”,并将其连至“通讯节点”,即可完成电梯的入网工作;

运营费用:由于采用小区组网方式,一个小区只产生一个数据流量,实际每台电梯的流量费用非常低;云架构方式,服务器及后期维护费用低,且运行可靠。

电子隔离墙

电梯物联网在结构上设置了物联网与电梯控制器之间的“隔离墙”。电梯整梯企业是实施电梯入网的真正主体。通过“通讯转换器”,电梯与物联网之间在物理上筑起了保护电梯整梯企业核心利益的隔离墙;

电梯入电梯物联网,整梯企业负责按照政府有关标准将电梯基本信息转换成物联网统一的标准协议信息代码。标准协议以外的信息,整梯企业通过物联网提供的私密通道,同样通过通讯转换器,再经过“通讯节点”透传到整梯企业自己的信息处理平台。

信息授权

电梯物联网由整梯企业、电梯维保服务商、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电梯运营部门等多方组成,各相关角色通过信息授权浏览权限内的信息服务,未授权的内容无法浏览;

电梯物联网是一个提升电梯安全管理的平台,各角色根据国家标准及法规,各自享受相关的数据服务,这些服务都是受到信息授权的保护。

及时报警

电梯物联网通过与电梯控制器进行协议通讯,可准确获取电梯信息,为事故的主动报警提供信息通道;

“电梯物联网”可以第一时间获知电梯事故信息(关人等影响公共安全的事故)并通过系统消息、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迅速前往事发地处理。

知识分享

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输入”云博士“,也可以在网上提出问题,征求答案。其它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对这些问题给出解答,这些解答与问题将一起自动登录进“云博士”;

公共通讯标准协议

电梯物联网是一个公共信息平台,任何品牌的电梯都必须通过“通讯转换器”将原来电梯的基本信息转换为电梯物联网标准通讯协议(待发布)规定的规范,以便接入电梯物联网平台;

私密数据

私密信息:电梯的调试信息(运行调试参数、厂家信息和振动曲线等)、非事故的故障信息和配件参数信息等都是整梯企业自己的私密信息;

私密信息可以通过物联网“透传”给整梯企业,物联网本身不做任何处理,只作为一个信息通道(“本安型”电梯远程数据块传递)。

追根溯源

由于电梯加入了物联网,各整梯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的设施获取自己分布在各地每台电梯的运行信息。当电梯发生批次性元器件故障或设计问题时,整梯企业可以及时获知该电梯和故障的相关信息,定位故障原因和故障配件;

整梯企业用户在ERP或类似的其它管理系统中搜寻同批次生产的所有电梯(ERP提供生产批次及发货信息);

电梯物联网还可以帮助整梯企业用户迅速定位这些电梯的地址、同时获取这些电梯的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安装单位、物业公司等相关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知道电梯年检情况、电梯保养情况、电梯运行情况等信息。

安全可靠

电梯物联网采用“协议”的通讯方式,数据分析来源于电梯控制器,故障报警准确可靠;

电梯物联网定期轮询所有设备和电梯,实时掌握断网、停电、响应太慢、处理不及时等情况;

多角色电梯安全管控:质监部门、整梯企业、维保企业和物业企业等角色可以实时获知电梯运行、事故及维保情况,从而全面保障电梯运行安全可靠。

云架构

电梯物联网平台完全是架设在云服务上的应用,完全符合云计算的以下特点:

海量数据存储

虚拟化

高可靠性

通用性

高可扩展性

按需服务

极其廉价

4.相关角色得失分析

整梯企业:掌握所有自身品牌电梯在市场上的分布和实时运行情况;关注电梯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长期跟踪产品及零部件质量并加以改善;提升维保质量;提升自保率;提升品牌影响;提升销售的竞争力;

维保企业:提升电梯的维修和保养效率;第一时间获知电梯故障信息;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维保质量;降低维保成本/人工成本;为电梯维保业务的量化考核提供客观依据;

政府质监机构:提升监管手段和水平,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政府管理电梯安装和维保的效率;及时获取电梯关人故障和电梯事故的报警信息;

物业企业:第一时间获知电梯故障信息,提升服务质量;监督维修和保养质量;

电梯乘客:紧急安抚;自身安全保障;获取公共及安全信息;

行业协会:标准、法规、行业信息和资讯发布,与企业更加有效的双向沟通;

配件企业:有效宣传企业与产品。

结束语

电梯物联网距离我们似乎很远。回想20年前,摩托罗拉大哥大就是身份象征,那年代鲜有人拥有手机;10年前,彩屏手机还未完全普及,黑白屏的诺基亚还占领着绝大部分手机市场;现在,三星和苹果智能机已经铺天盖地,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已经岌岌可危。市场瞬息万变,跟不上技术步伐的企业势必会被淘汰,这就好比古装片中各个大侠的江湖地位完全取决于武功的高低;电梯物联网,它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第15篇:物联网技术

 1.关于我国的产业结构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部分传统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 B.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偏少 C.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高 D.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

 2.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是(

)。(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中国

 3.世界上首次证明工业控制系统本身也有漏洞的事件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o o A.2007年,俄罗斯黑客成功劫持Windows Update下载器 B.2010年,黑客袭击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 C.2010年,黑客攻击了伊朗核电站的离心机工业控制系统 D.1999年,黑客入侵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的军用电脑

 4.对于现有的重大工程和生产装备,节能减排最有效的办法是( )。(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0分

A.使用清洁能源 B.排污收费 C.加强法律监督 D.先进控制与优化  5.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而大国的经济实力主要由(

)决定。(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农牧业 B.金融业 C.建筑业 D.制造业

 6.工业软件指专门为工业部门使用的软件,下列软件中属于工业软件的是(

)。(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0分

A.照相机内的嵌入软件 B.计算机操作系统 C.微软的办公软件 D.通用数据库系统

 7.“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两化”是指(

)。(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城镇化和信息化 B.工业化和信息化 C.工业化和城镇化 D.农业化和工业化

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华盛顿邮报所列的驱动未来经济的颠覆性技术的是( )。(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高级机器人 B.云计算 C.移动互联网 D.核动力航母  9.工业软件指专门为工业部门使用的软件,下列软件中属于工业软件的是(

)。(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0分

A.微软的办公软件 B.计算机操作系统 C.照相机内的嵌入软件 D.通用数据库系统

 10.按照德国“第四次工业革命”概念,工业4.0是基于(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o o A.物联网和务联网的智能环境 B.第三次工业革命 C.第四道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D.国家的巨额资金支持

得分:4 11.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主要表现在(

)。(多选题4分)分

o o A.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

B.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

o o

 C.外向型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少,国家免除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 D.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

12.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2006年提出CPS的概念, CPS是一类将数字化、网络化系统与物理过程密切整合的设备系统,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范畴的有(

)。(多选题4分)o o o 得分:0分

A.智能机器人技术 B.节约灌溉技术 C.智能电网 o

 D.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13.在工业信息化中应用M2M技术可以实现的基本功能有(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o o o A.资产跟踪、供应链管理 B.远程监视、控制、诊断 C.产品技术方案的优化 D.故障设备的自动修复

得分:0分  14.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 )。(多选题4分)o o A.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高

B.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严重

o o C.部分传统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 D.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

得分:0分  15.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有( )。(多选题4分)o o o o A.数据应用 B.消费电子 C.移动通信 D.工业控制

得分:0分  16.下列产品中,应用了嵌入式系统的有(

)。(多选题4分)o o o o A.汽车电子

B.MP3/MP4等消费电子 C.公共交通无接触智能卡 D.移动通信设备  17.根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全球趋势2030 ”,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信息技术方面需要重点发展的技术有( )。(多选题4分)o o o o

得分:0分

A.转基因技术 B.数据技术 C.智慧城市技术 D.社交网络技术

得分:4分  18.在重大工程中实现节能减排的途径有(

)(多选题4分)o o o o A.采用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 B.通过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 C.采用绿色化的工艺设计技术 D.对工程成本进行严格控制

得分:4分  19.下列事例中能说明我国是制造大国的有( )。(多选题4分)o o o o A.蛟龙潜水器下水 B.北斗导航系统的成功开发 C.神舟飞船上天 D.高铁设备的制造

 20.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未来社会的重要技术有(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o o o A.健康技术 B.自动化技术 C.信息技术 D.资源技术  21.我国主要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矿产资源回收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 22.“颠覆性技术”是其出现能对原有产业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技术。(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o 正确 错误

得分:3分  23.美国了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判断题3分)o o 正确 错误

 24.工业软件及其应用技术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两化”深度融合的标志。(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 25.对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国内外市场远未饱和,这使我国依靠产品产量翻番来实现GDP翻番成为可能(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得分:3分  26.物联网和务联网将人、对象和系统联系起来。(判断题3分)o o 正确 错误

得 27.当前,围绕产品的服务所产生的利润远远低于制造产品。(判断题3分)分:0分

o 正确 o

 错误

28.从技术带动分,产业革命的阶段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电气技术带动的。(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 29.在全球制造业第一次大分工中,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开发设计和市场销售环节。(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得 30.当前,我国产品的单位能耗居高不下,减排任务更为严重。(判断题3分)分:3分

o 正确

第16篇:台湾 物联网

昨天下午,2010海峡两岸(苏州•相城)农业博览会举行农业论坛,台湾精致农业发展协会副理事长、冬山乡农会总干事黄志耀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成海钟教授为两岸现代农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黄志耀先生介绍说,台湾农业已经高度市场化,目前,已建成覆盖当地所有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各地农会、合作社和农民产销班集货场的计算器网络,使各市场、产地与消费地用户可以及时查询,提高了市场运行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产销均衡发展。但是,台湾农产品最大的劣势是生产成本高。为了提高本地农产品的竞争力,台湾致力于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精致农业。在台湾,难以看到成片的水稻、麦子等大宗农作物。而富有南方特色的蔬菜、水果则是琳琅满目,已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粮经比例,并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质量上。台湾的农业科技推广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结合,不少基层单位直接与各大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博士签订协议,利益风险共担。

成海钟教授对苏州的花卉产业发展特别是相城区的花城建设提出了许多金点子。他认为,发展花卉产业要因地制宜,相城的花城建设有利于生态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把花城建设当作一种产业,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引进高新技术,提高档次,提升经济和社会价值。

近年来,两岸农业合作热潮迭起。目前,台湾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农业企业已达6100多家,投资额达72亿美元。(周澜源)

名词解释

物联网农业: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Things)概念于1999年提出,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种种装置与因特网结合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器、因特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如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土壤空气变更、畜禽的环境状况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有关土地的湿度、氮浓缩量和土壤pH值等,从而进行科学预测,帮助农民抗灾、减灾,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实例探新

在湖南省农科院百果园,中国电信基于下一代因特网的物联网农业应用项目正在试运行中。

该项目通过实时传感采集和历史数据存储,能够摸索出植物生长对温、湿、光、土壤的需求规律,提供精准的科研实验数据;通过智能分析与联动控制功能,能够及时精确地满足植物生长对环境各项指标要求,达到高幅增产的目的;通过光照和温度的智能分析和精确干预,能够使植物,特别是名贵花卉的花期完全遵循人工调节等高效、实用的农业生产效果。

台湾农业有啥特点? 台湾农业已经高度市场化,致力于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精致农业。目前,已建成覆盖当地所有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各地农会、合作社和农民产销班集货场的计算器网络,使各市场、产地与消费地用户可以及时查询。台湾的农业科技推广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结合,不少基层单位直接与各大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博士签订协议。

第17篇:物联网总结

物联网培训总结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将开启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对此,许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深入研究该技术并将知识产权专利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随着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因此,中国应该利用物联网发展优势,争取早日在全球范围内以知识产权支撑中国物联网全球化。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可以有力地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还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物联网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面临着如下问题:

1、国家安全问题

中国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隐私问题

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由于该物品(比如衣物)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

3、物联网的政策和法规

物联网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而且牵涉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

4、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各行其是,就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因此,尽快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管理机制,这是物联网急需面对的问题。

5、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形成

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做到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我所用,却不被别人所用,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 此外,物联网的健康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联网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涉及到物联网核心技术信息的保护问题,而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信息的一种法律工具。知识产权属于一种“信息产权”,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处于专有领域的一些“信息”提供的法律保护。作为构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信息是可以作为“商业秘密”直接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的,当然,物联网中进行的商业竞争也要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约和限制。不仅如此,现在知识产权的版权保护,已经延伸到网络环境中,对作品(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利用进行保护,这对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物联网的经营模式可以成为专利保护的一种客体

物联网产业的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标准及知识产权问题。如没有远见卓识,不提早布局,必受制于人。而强调创新能力,进行知识产权布局也与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思路相吻合。

在未来“物联网”时代的竞争中,要想赢得这一场科技战争,除了改变现有互联网及通信领域受制于人的格局,我们在做好研发和产业推动的前提下必须做好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工作。

1.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标准,提前布局知识产权

物联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不同于传统的通信和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都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我们每生产出一台手机或设备都需要向持有专利公司缴纳专利转让费。所以在物联网的起步阶段,我们应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基础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不受制于人。除了进行核心技术储备,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只有将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纳入国际标准,才可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涉及到标准及知识产权问题,我们必须提早布局,重视整个产业链的知识产权创新保护。

2.强化知识产权国家战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在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我国2008年制定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

在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刻,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结合物联网的发展尽快落实具体策略,尽快达成这一战略目标。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应及时修订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专门法律及有关法规,以应对新时期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特点。适时做好物联网相关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地理标志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物联网知识产权立法的衔接配套,增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

3.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资源

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过程中,对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又符合其专利申请条件的技术或产品,要及时申请专利,使科研成果获得法律保护。同时,企业要在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完善技术秘密保护制度.对在研项目和尚未形成成果的项目加强技术保密。要明确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签订保密协议,以更好地维护企业的权益,避免因技术秘密的泄露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物联网产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班”的学习开拓了我的眼界,有利于我更好地认识不断发展的世界。物联网的内涵即为凡是有传感器和传感技术而感知物体的特性来按照固定的协议实现任何时候物与物之间、人和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管理的网络。物联网还是互联网的一个延伸,互联网是一个人文世界,它提供了人与人的交流;物联网则把人文世界向物理世界延伸。

物联网“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对国家电子产业、物流、乃至于电力、交通、安防等相关领域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当物联网技术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时,人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那时人类社会呈现出的面貌将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这也必将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改革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

因此,作为一名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学习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帮助企业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其在科技、经济领域夺取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第18篇:物联网实验

温湿度模块网关测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并学会应用物联网实验箱

2.对比实验数据查看传感器测出数据是否精确

二、实验设备及要求

物联网实验箱,电源,电脑。

在通风的环境下,使传感器、温度计、温湿度计在同一个环境下测量 。

三、实验步骤 1.启动网关系统

接通物联网实验箱电源,待界面正常启动后,拨码开关 1,2 拨到 ON 端,其余 OFF 端,如图1 所示然后进入正常操作。这时触摸屏可以左右拖动切换界面了。

图1 2.启动网关 zigbee 协调器

如下图所示,接下来需按网关右下角 ZIGBE RESET 按键来启动网关 zigbee 协调器,如图2所示,需等 zigbee 核心板上的“ready”灯(红灯)稳定不再闪烁,表明网关组网成功,接下来即可启动各物联网节点模块与网关进行通信了。

图2 3.滑动网关触摸屏在LCD上找到温湿度模块检测按钮。如图3。 Step1:

点击触摸屏上“温湿度检测”图标。

图3

Step2:

LCD 显示“请按按钮获取温湿度”,如图4

图4 Step3:

打开模块电源开关后,待稳定,点击LCD 屏上温度计图标或者湿度的图标,稍后LCD屏会显示“XX 摄氏度”和“XX %”湿度,表明模块检测到了周围环境的温度与湿度情况;此时若用较热/冷物体触碰“U1”(温湿度传感器)并持续一段时间后点击LCD 屏上温度计图标,温度会实时改变。如图5

图5

Step4:

点击触摸屏上“返回”图标,关闭模块电源

四、实验结果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传感器温湿度值,但无法确定其精确值,所以湿度、温度的测量值无法确定是否准确。根据温湿度检测器具的测量,可以测出当前环境的温湿度,通过温湿度检测器具可以直观的看到当前环境的温湿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调节当前环境。

五、实验心得

通过对温湿度模块网关测试的练习,使我加深了对物联网的理解,抽象的课堂知识具体化使我的记忆更加深刻。

RFID 模块网关检测测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并学会应用物联网实验箱

2.对比实验数据查看传感器测出数据是否精确

二、实验设备及要求

物联网实验箱,电源,电脑。

在通风的环境下,使传感器、RFID 模块在同一个环境下测量 。

三、实验步骤 1.启动网关系统

接通物联网实验箱电源,待界面正常启动后,拨码开关 1,2 拨到 ON 端,其余 OFF 端,如图1 所示然后进入正常操作。这时触摸屏可以左右拖动切换界面了。

图1 2.启动网关 zigbee 协调器

如下图所示,接下来需按网关右下角 ZIGBE RESET 按键来启动网关 zigbee 协调器,如图2所示,需等 zigbee 核心板上的“ready”灯(红灯)稳定不再闪烁,表明网关组网成功,接下来即可启动各物联网节点模块与网关进行通信了。

图2 3.RFID 模块网关检测测试 Step1:

改变主板上“ZIGBEE 232 485 BT”拨码开关的设置,将3,4 拨到ON 端,其余OFF 端。如图3

图3 Step2:

滑动网关触摸屏在LCD 上找到RFID 模块检测按钮。如图4 点击触摸屏上“RFID”图标

图4 Step3:

显示“序列号: 余额: 充值金额”:如图5

图5 Step4:

点击触摸屏上“开始”按钮后,用RFID 智能学习卡靠近IC&RFID 模块,如图6

图6 Step5:

IC&RFID 模块上D1(红灯)亮,LCD 屏显示“序列号:XXXXXX”,表明刷卡成功,如图7

图7 Step6:

点击触摸屏上“返回”图标,改回主板上“ZIGBEE 232 485 BT”拨码开关的设置,将1,2拨到ON 端,3,4 拨到OFF 端

四、实验结果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序列号: 余额: 充值金额”。根据RFID 模块网关检测测试的测量,可以测出RFID智能学习卡的序列号、余额、充值金额,然后通过下方的显示控件可以完成相应的操作。

五、讨论和分析

通过对RFID 模块网关检测测试的练习,使我加深了对物联网的理解,通过使用实验箱,更好地理解了物联网的有关知识。

智能监控系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并学会应用物联网实验箱

2.对比实验数据查看传感器测出数据是否精确

二、实验设备及要求

物联网实验箱,电源,电脑。

在通风的环境下,使传感器、智能监控系统在同一个环境下测量 。

三、实验步骤 1.启动网关系统

接通物联网实验箱电源,待界面正常启动后,拨码开关 1,2 拨到 ON 端,其余 OFF 端,如图1 所示然后进入正常操作。这时触摸屏可以左右拖动切换界面了。

图1 2.启动网关 zigbee 协调器

如下图所示,接下来需按网关右下角 ZIGBE RESET 按键来启动网关 zigbee 协调器,如图2所示,需等 zigbee 核心板上的“ready”灯(红灯)稳定不再闪烁,表明网关组网成功,接下来即可启动各物联网节点模块与网关进行通信了。

图2 3.智能监控系统的操作 Step1:

点击触摸屏上“智能监控”选项,LCD 屏显示“视频监控客厅报警信息栏”,如图3

图3 Step2:

打开多普勒模块电源开关后,待稳定,在微波传感器附近进行物体的移动,若检测到LCD 屏上“客厅”处会动画显示3 个人偶且同时语音提示“有人闯入”,表明多普勒模块检测到物体的移动。此时若静置多普勒模块和移动的物体,稍后LCD 屏上“客厅”处动画恢复无人同时语音停止报警,如图4

图4

Step3:

找一个SIM 卡插到6410 主板GSM SIMCARD 处,系统自行配置然后重启,如图5

图5

Step4:

点击修改,将你要接收报警信息的号码输入文本框中,如图6

图6 当提示有人闯入时,就会将报警信息发送到修改号码后的手机中,如图7

图7 Setp5: 关闭模块电源

四、实验结果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当打开多普勒模块电源开关后,待稳定,在微波传感器附近进行物体的移动,若检测到LCD 屏上“客厅”处会动画显示3 个人偶且同时语音提示“有人闯入”,表明多普勒模块检测到物体的移动。此时若静置多普勒模块和移动的物体,稍后LCD 屏上“客厅”处动画恢复无人同时语音停止报警。

五、实验心得

通过对智能监控系统的练习,以及实验箱的操作,使我更加深刻具体的理解了物联网的有关知识。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并学会应用物联网实验箱

2.对比实验数据查看传感器测出数据是否精确

二、实验设备及要求

物联网实验箱,电源,电脑。

在通风的环境下,使传感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在同一个环境下测量 。

三、实验步骤 1.启动网关系统

接通物联网实验箱电源,待界面正常启动后,拨码开关 1,2 拨到 ON 端,其余 OFF 端,如图1 所示然后进入正常操作。这时触摸屏可以左右拖动切换界面了。

图1 2.启动网关 zigbee 协调器

如下图所示,接下来需按网关右下角 ZIGBE RESET 按键来启动网关 zigbee 协调器,如图2所示,需等 zigbee 核心板上的“ready”灯(红灯)稳定不再闪烁,表明网关组网成功,接下来即可启动各物联网节点模块与网关进行通信了。

图2

3.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测试 Step1:

点击触摸屏上“家居控制”选项,LCD 屏显示当前温湿度(未知),电机图标(不转),光照图标(太阳:表示亮度强),电灯图标(不亮),温湿度设定(注:可以自行修改),如图3

图3 Step2:

打开温湿度模块,光敏模块,电机模块的电源,待稳定后,LCD 屏显示当前温湿度具体值,若当前温度或者湿度高于设定值,则电机转动(此处电机类似于空调),反之则不转;光敏模块检测光照强度,若光照暗则LCD 屏上光照图标显示为乌云,四个灯泡点亮,相应的电机模块上四个LED 灯也点亮。如图

4、图5 和图6

图4

图5

图6 Step3:

关闭各模块电源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点击触摸屏上“家居控制”选项,LCD 屏显示当前温湿度(未知),电机图标(不转),光照图标(太阳:表示亮度强),电灯图标(不亮),温湿度设定(注:可以自行修改)。打开温湿度模块,光敏模块,电机模块的电源,待稳定后,LCD 屏显示当前温湿度具体值,若当前温度或者湿度高于设定值,则电机转动(此处电机类似于空调),反之则不转;光敏模块检测光照强度,若光照暗则LCD 屏上光照图标显示为乌云,四个灯泡点亮,相应的电机模块上四个LED 灯也点亮。

五、实验心得

通过对智能家居系统的练习,以及实验箱的实际操作,使我更加深刻具体的理解了物联网知识。

第19篇:电梯物联网

电梯物联网---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

物联网平台运营 小区组网 无线组网 自动组网 电梯知识库 公共信息平台 社交平台 云博士 通讯转换器 通讯节点 电子隔离墙 电梯档案 标准 授权 应急 事故

人类的进步无时无刻不伴随着科技的前进步伐,同时人们也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惊喜。物联网就是其中一项诞生不久的崭新的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用电梯的数量不断攀升,据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12年底,全国在用电梯的数量已经达到245万台。电梯是一种特殊的垂直交通工具,这么多的电梯每天要运送数千万的乘客上上下下,电梯的安全运行,可靠运行已经成为社会关心的一大话题。物联网的出现,不仅使电梯界,也使政府监管部门在思考:电梯究竟能否搭载物联网?物联网能否为我们建立起一个很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提升电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电梯运行管理水平,提升整个电梯行业技术能级的平台?本文就是介绍一种这样的物联网。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物联网已经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诸多领域有了长

足的发展。电梯物联网是电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完美结合,电梯物联网由电梯制造商、电梯维保服务商、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电梯运营部门等多方组成。参与各方通过对电梯安全、质量、服务等实现各自管理与共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共享云端知识库,共同参与电梯管理,各个角色在其中都会受益,是一个多赢共赢的信息化平台,它对电梯行业的推动和影响将是举足轻重的。

1 什么是电梯物联网?

电梯物联网即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采用小区组网的方式将电梯方便接入互联网,使电梯、整梯企业、质监部门、维保企业、配件企业、物业企业、电梯乘客、行业协会和房产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从而实现对电梯的智能化管理,保障电梯的可靠运行。

2 电梯物联网的架构

3 电梯物联网的特点

1) 小区组网

电梯物联网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电梯行业的发展需要,目前阻碍电梯物

联网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于组网的方式,即物联网数据采集层面;

我们采用小区组网的方式,小区组网采用先进的无线技术,实现联网的硬件设备简

单可靠,且运行无需流量费用,整个小区组网后再通过一个网络端口,连接至物联网平台,达到一个小区(少于50

台)只产生一个数据流量,大大降低后续运行的流量费用。

2) 超低成本

我们这里介绍的电梯物联网很特别,其一是花很少钱就能实现电梯进入物联网;其二是不费事就能把电梯带进物联网;其三是不花钱就可以永久享受物联网的各种服务;本文介绍的电梯物联网在硬件成本和后期运行成本上具备很多独特的优势:

低设备成本:每台电梯控制器通过加装“通讯转换器”,采用协议方式采集电梯控

制器的信息,安全可靠;

小区组网:采用小区组网后再进入网络,大大节省数据流量费用;

安装简便:只需在电梯主板上加装“通讯转换器”,并将其连至“通讯节点”,即可

完成电梯的入网工作;

运营费用:由于采用小区组网方式,一个小区只产生一个数据流量,实际每台电梯的流量费用非常低;云架构方式,服务器及后期维护费用低,且运行可靠。

3) 电子隔离墙

电梯物联网在结构上设置了物联网与电梯控制器之间的“隔离墙”。电梯整梯企业

是实施电梯入网的真正主体。通过“通讯转换器”,电梯与

物联网之间在物理上筑起了保护电梯整梯企业核心利益的隔离墙;

电梯入电梯物联网,整梯企业负责按照政府有关标准将电梯基本信息转换成物联网

统一的标准协议信息代码。标准协议以外的信息,整梯企业通过物联网提供的私密通道,同样通过通讯转换器,再经过“通讯节点”透传到整梯企业自己的信息处理平台。

4) 信息授权

电梯物联网由整梯企业、电梯维保服务商、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电梯运营部门等多方组成,各相关角色通过信息授权浏览权限内的信息服务,未授权的内容无法浏览;电梯物联网是一个提升电梯安全管理的平台,各角色根据国家标准及法规,各自享受相关的数据服务,这些服务都是受到信息授权的保护。

5) 及时报警

电梯物联网通过与电梯控制器进行协议通讯,可准确获取电梯信息,为事故的主动报警提供信息通道; “电梯物联网”可以第一时间获知电梯事故信息(关人等影响公共安全的事故)并通过系统消息、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迅速前往事发地处理。

6) 知识分享

电梯物联网建有“云博士”栏目,专门用于积累电梯维修

经验以及各种电梯知识; 

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输入”云博士“,也可以在网上提出问题,征求答案。

其它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对这些问题给出解答,这些解答与问题将一起自动登录进“云博士”;

输入“云博士”的同一问题答案可以有千万种,大家各叙起见,有对有错。当搜索问题答案时,这些答案会按点击率排队。点击率最高的排在最前面,点击率低的将淹没在答案的大海中。

7) 公共通讯标准协议

电梯物联网是一个公共信息平台,任何品牌的电梯都必须通过“通讯转换器”将原来电梯的基本信息转换为电梯物联网标准通讯协议(待发布)规定的规范,以便接入电梯物联网平台;

由于物联网获取的电梯基本信息采用了“协议”接入方式,而不是外接“传感器”的方式(靠外围安装传感器采集电梯信号的方式),具有对电梯本身无任何影响,安装简单便捷,误报率低优势。

8) 私密数据

私密信息:电梯的调试信息(运行调试参数、厂家信息和振动曲线等)、非事故的故障信息和配件参数信息等都是整梯企业自己的私密信息;

私密信息可以通过物联网“透传”给整梯企业,物联网本身不做任何处理,只作为一个信息通道.9) 追根溯源

由于电梯加入了物联网,各整梯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的设施获取自己分布在各地每台电梯的运行信息。当电梯发生批次性元器件故障或设计问题时,整梯企业可以及时获知该电梯和故障的相关信息,定位故障原因和故障配件;

整梯企业用户在ERP或类似的其它管理系统中搜寻同批次生产的所有电梯(ERP提供生产批次及发货信息);

电梯物联网还可以帮助整梯企业用户迅速定位这些电梯的地址、同时获取这些电梯的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安装单位、物业公司等相关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知道电梯年检情况、电梯保养情况、电梯运行情况等信息。

10) 安全可靠

电梯物联网采用“协议”的通讯方式,数据分析来源于电梯控制器,故障报警准确可靠;

电梯物联网定期轮询所有设备和电梯,实时掌握断网、停电、响应太慢、处理不及时等情况;

 多角色电梯安全管控:质监部门、整梯企业、维保企业和物业企业等角色可以实时获知电梯运行、事故及维保情况,从而全面保障电梯运行安全可靠。

11) 云架构

电梯物联网平台完全是架设在云服务上的应用,完全符合云计算的以下特点: 

海量数据存储 

虚拟化 

高可靠性 

通用性 

高可扩展性 

按需服务 

极其廉价

4 电梯物联网是平台运营

电梯物联网也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任何用户都可以免费访问和享用电梯物联网的资源,它更像是一个免费

的: 

电梯搜索引擎:

电梯相关的企业、产品、配件和服务等都可以在搜索引擎中找到答案; 

新闻咨询平台:

各种电梯行业内的新闻和咨询,甚至房产行业和物业企业的时事要闻也会在平台上不间

断的更新和播报; 

标准法规平台:

电梯行业内的各种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都可以在平台内进行查阅。 

互动知识分享平台: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出跟电梯相关的技术问题,其它用户可以对这些问题给出解答;同时,这些问题的答案又会进一步作为搜索结果,提供给其他有类似疑问的用户,达到知识共享的效果。 

专家维修指导平台:

对于各种类型的电梯故障,平台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和描述给出不同的参考解决方案,供维修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

技术交流平台:

电梯物联网将会定期转帖转载最新的电梯技术类论文,

为电梯技术人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支撑; 

企业展示平台:

各企业(电梯/房产/物业)都可以充分利用平台的先进传播性展示自己的企业、产品和服务等;

电子商务平台:

各企业还可以将电梯相关的产品及服务的供求信息发布到电梯物联网上,实现电梯圈的电子商务;

电梯圈SNS社交平台: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单位同事、电梯圈同行保持紧密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动态、分享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点滴,共同讨论电梯技术问题,畅谈电梯业的发展; 

政府和行业协会信息发布平台:

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利用电梯物联网这个有利平台发布一些行业资讯和政策法规; 

其它信息平台:

当地的天气、出行、重大新闻、股市行情,以及电梯行业各企业发生的重要事情等都会实时反映在平台上,供访问者查阅。

5 相关角色得失分析

1) 政府质监部门

电梯物联网可以提升政府管理电梯运行安全的水平;提高政府管理电梯安装、电梯维保的效率;及时获取电梯关人故障和电梯事故的报警信息: 

搭建电梯应急指挥中心; 

第一时间获知电梯事故; 

监视电梯的运行状况;

实现电梯、企业、员工的登记和注册;

加强对电梯维修、保养、年检和更换配件的管理; 自动提醒使用单位和维保企业电梯年检;

在线提交电梯检验申请; 

网上生成电梯检验派工单;

自动提醒使用单位和维保企业约检时间; 

现场电梯电子检验;

现场给出检验结果和整改通知; 

检验报告网上审批和网上发布; 

通知使用单位和维保企业检验结果。 2) 整梯企业

电梯整梯企业通过电梯物联网,可以掌握所有自身品牌电梯在市场上的分布和实时运行信息;可以关注电梯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能够长期跟踪产品及零部件质量并加以改善;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影响;提升市场竞争力:

电梯交易信息 

电梯出厂信息 

电梯安装地点信息 

安装验收日期信息 

网上申请安装开工 

网上申请安装检验

电梯调试日期以及电梯调试报告 

电梯运行控制柜内部参数 

电梯内部验收日期以及验收报告 

质监局开工批文 

质监局安装检验报告 

免保期电梯运行状况 

免保期电梯保养状况 

免保期电梯年检信息

免保期后电梯运行状况(故障清单、急修清单、保养记 

年检报告 

更换零部件记录 

大修记录

电梯重大故障记录 

运行时间累计

免保期后电梯维保单位更换历史记录 

电梯运行状况  录等)

电梯维保情况 

电梯实时监视 

物业对电梯评估信息 物业对维保评估信息 

业主对电梯评估信息 

业主对电梯维保评估信息 

电梯更换零部件预警信息 

企业的电梯产品信息

企业的服务类信息(安装、改造、保养和装潢等)电梯搜索引擎(企业、整梯和配件等)  云博士(电梯维修保养知识库) 

行业的新闻、动态及法律法规 各种统计报表:

故障分类统计 

配件故障分析 

配件过期报警 

过期未保电梯 

到场速度统计 

维修用时统计 

维保满意度 

二次维修率统计 其它类信息。

备注:以上信息的取得,一部分由物联网公共信息自动生成,一部分靠整梯企业的私密信息自动生成,还有一部分是整梯企业对自己公司平台进行日常维护的信息产生。私密信息和整梯企业自行维护的信息与物联网公共平台没有直接关系,绝无泄密和被侵权之虑。

这些信息对电梯整梯企业的作用:

帮助整梯企业创造条件实时掌控自己生产的所有电梯的情况; 

帮助电梯整梯企业建立起电梯整个生命周期的完整档案;

整梯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了解自己电梯的运行情况,保养情况,以及其它有用的信息。

对于整梯企业自保的电梯:电梯整梯企业可以掌握电梯运行的运行以及维保情况;

对于非整梯企业保养的电梯:如若电梯发生故障或事故,系统可以迅速定位问题根源,明晰责任,避免因无历史记录而产生的责任混淆现象发生;

电梯物联网有关电梯维修、保养以及更换配件的记录,为电梯整梯企业的产品设计人员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提供了有力可靠的事实依据;

一旦产品出现批次质量问题:如元器件批次质量问题或设计批次质量问题,整梯企业可以第一时间快速定位该批次

所有电梯的安装地点、保养单位、维保人员及物业联系方式;以便于在最短时间内联系相关人员,迅速解决问题,排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 随着政府关于电梯使用寿命的政策和法规出台,进入电梯物联网的电梯运行状况处于实时监视状态,安全运行、可靠运行有充分的保障,有利于电梯整梯企业的品牌提升。故使用单位在更换新梯时会更倾向于选择原电梯厂商。

3) 维保企业

电梯物联网有助于提升电梯的维修和保养效率;第一时间获知电梯故障信息;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维保质量;降低维保成本/人工成本;为电梯维修和保养业务的量化考核提供客观数据:

浏览和查阅电梯的详细档案(平台及手机客户端);  监视电梯运行状况(平台及手机客户端); 

提醒维保员工处理电梯故障(平台及手机客户端); 

提醒维保员工维保电梯(手机客户端);

“云博士”提供维修参考解决方案(平台及手机客户端); 

对维保员工维修和保养的工作进行考勤; 各种统计分析:

故障分类统计 

配件故障分析 

配件过期报警 

电梯工程统计 

维保满意度 

过期未保电梯 

接警率统计 

急修到场速度统计 

维修用时统计 

二次维修率

4) 物业企业

电梯物联网可以帮助物业企业第一时间获知电梯关人故障信息,提升服务质量;监督维修和保养质量:

监视物业管辖电梯的运行情况和状态;

监督电梯维保公司的日常工作情况(维修保养): 

提醒电梯关人故障;

查询电梯使用记录:急修记录、维保记录、工程记录、年检记录、更换配件记录和

故障记录等;

提醒过期未处理项目,帮助物业企业加强对电梯监管的力度:

过期未检电梯; 

过期未保电梯; 

过期未换配件; 

过期未接警电梯; 

过期未到场电梯; 

过期未完工电梯;

评价电梯维保公司的日常工作情况(维修保养)。 5) 行业协会

电梯物联网可以帮助行业协会更加有效参与行业信息和资讯发布平台的建设: 

行业协会可以在电梯物联网发布各种行业资讯和法律法规; 

电梯物联网也会为行业协会提供各种统计数据:

城市或地区电梯事故(关人故障)次数统计; 

电梯维保急修数量统计; 

电梯就业人员等级考评统计; 

电梯销售和安装情况统计; 

物业公司对电梯维保企业评分统计; 

业主对电梯使用情况评分统计; 。。。。。。

备注:以上统计数据不涉及具体公司,也不提供明细清单。

这些统计数据可以帮助行业协会有效推动电梯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提高电梯行业的专业化管理协作水平。

6) 电梯乘客

电梯乘客可以利用各种电子设备(PC、Pad、手机等)免费接入电梯物联网,并享有以下服务:

了解电梯行业的各种信息,学习电梯的使用常识; 

浏览小区物业的通知和公告; 

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

了解当日的实事咨询和头条新闻; 

浏览周边出行信息; 

浏览周边的生活设施;

6 结束语

电梯物联网距离我们似乎很远。回想20年前,摩托罗拉大哥大就是身份象征,那年代鲜有人拥有手机;10年前,彩屏手机还未完全普及,黑白屏的诺基亚还占领着绝大部分手机市场;现在,三星和苹果智能机已经铺天盖地,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已经岌岌可危。市场瞬息万变,跟不上技术步伐的企业势必会被淘汰,这就好比古装片中各个大侠的江湖地位完全取决于武功的高低;电梯物联网,它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第20篇:物联网学习心得

关于物联网的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物联网的学习心得体会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基本内涵:物联网的英文名: 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博欣将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 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因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涉及到了信息 技术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聚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应用与发展,也因此才被称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 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关于要发展这一产业应该做的策略,我个人认为首先是要各大高校设置相应的专业,以方便培养一大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要做好宣传普及工作,毕竟,现在知道物联网的人不多,还有就是国家也应该出台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就这一产业的一些行规进行规范,并给以相应的支持政策,另外就是要向在这一方面做的好的国家学习借鉴,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够看的更远,更上一层楼。

物联网所具有的鲜明特征 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

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物联网的分类:

1.私有物联网(Private IoT): 一般面向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

2.公有物联网(Public IoT):基于互联网(Internet)向公众或大型用户群体提供服务;

3.社区物联网(Community IoT):向一个关联的“社区”或机构群体(如一个城市政府下属的各委办局:如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城管局等)提供服务;

4.混合物联网(Hybrid IoT):是上述的两种或以上的物联网的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体。

物联网未来发展: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物联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专业物联产品系列,覆盖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产品服务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构建了“质量好、技术优、专业性强,成本低,满足客户需求”的综合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关键技术:简单讲,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政府应该加大对产业的投入,这个投入可以不是资金,而是给企业更多的政策,特别是在操作系统、开发工具、IC设计等产业链中高端领域上从政策到资金都要加大投入。在管理上引入重大资金投向问责制,对长期投入资金不能市场化、产业化的项目,定期论证评估,不能达标的关停并转甚至要追究责任。

4、减少盲目引进项目,在嵌入式与物联网的发展中,核心技术坚持鼓励国产化,从资金上、税收上加大力度向自主研发产品倾斜。杜绝盲目引进产业链的中高端技术,特别是不能出现像其他行业一样,重复引进同一

个外国品牌多条生产线的状况。

关键领域:

1.RFID;

2.传感网;

3.M2M;4.两化融合。

应用模式:根据其实质用途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应用模式,对象的智能标签。通过二维码,RFID等技术标识特定的对象,用于区分对象个体,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各种智能卡,条码标签的基本用途就是用来获得对象的识别信息;此外通过智能标签还可以用于获得对象物品所包含的扩展信息,例如智能卡上的金额余额,二维码中所包含的网址和名称等,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利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和分布广泛的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某个对象的实时状态的获取和特定对象行为的监控,如使用分布在市区的各个噪音探头监测噪声污染,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过GPS标签跟踪车辆位置,通过交通路口的摄像头捕捉实时交通流程等,对象的智能控制。物联网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依据传感器网络用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例如根据光线的强弱调整路灯的亮度,根据车辆的流量自动调整红绿灯间隔等。

用途广泛:用途范围,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的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内的应用则比如:一家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但空间还有剩余,告诉你轻重货怎样搭配;当搬运人员卸货时,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你扔疼我了”,或者说“亲爱的,请你不要太野蛮,可以吗?”;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货车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笨蛋,该发车了!”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总之,通过查阅关于物联网知识的介绍,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我了解到物联网的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可以说,物联网描绘的是充满智能化的世界,在物联网的世界里,事物之间联系紧密、真是天罗地网啊!

物联网心得体会
《物联网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