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25 07:41:02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朱子家训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朱子家训》读后感

——10070204黄春慧

早就听说了南医大的传统,诵读《朱子家训》,写读后感,举行读书报告会,先前很是头疼,文言文于我而言实在是晦涩难懂。但拿到《朱子家训》的时候实在有点出乎意料之外,相对而言,通俗易懂,通读了全篇,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开篇,不禁让人联想到一句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新的一天来临,不要留恋于睡意,在黎明时分就清扫院落,使内外整洁。并不只是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习性,更是为了拥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讲究早起和整洁的人,同样会对事物保持严谨的态度,做事细心、井井有条。作为学生,黎明即起,收起懒散的态度,用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对事物严格要求,才会收获最完美的结果。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简约,宴客切勿流连”。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于此处也得以体现。节俭,之所以在众多大家的著作中被一再提及,是因为他们体悟到,我们节约的不仅是粮食,财物,简约之中还能体现一个人内敛,自控的能力。

提到内敛,又想到“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几句。一个人厚重与否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产,也不在于他拥有多高学历,重要的是他在拥有这些的同时,能否做到宠辱不惊。内敛之人,不用华美的房屋,肥沃的土地,俊美的仆从,浓妆艳抹的妻妾来标榜自己,这样的人把自己和大众放在一起,既能表现出他对别人的尊重,也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一句,是提醒众人要提前做好防范。这是一种超前的思想,是一种有准备的态度。在清晨时背单词,或早起进行晨练,阅读课外书籍、经典名著,每天坚持阅读报纸„„每一件事,都是在做准备。我们并不清楚机遇会在什么时候降临,但我们并不怯懦它的到来,因为我们有所准备。在这变化的越来越快的世界里,我们不清楚下一秒钟会发生怎样的意外,更不清楚该如何处理,这时,我们在平时积攒的知识也许能发挥作用,不至于手忙脚乱。做好准备,是我们学生必要的做人准则。

“和谐”是个时髦的字眼,殊不知,几百年前的朱子就用朴实的语言解释了什么叫做和谐。“与肩挑交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乡邻,须加温恤。”倘若天下商

贸真能做到公平公正,邻里之间温恤有加,这样的社会能不和谐吗?

《朱子家训》中主张人要温和理智正直,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贫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这种脉脉温情在古代和现代都是难能可贵的。对人刻薄,自己也总究会受到别人的反击;不守伦理,乖僻古怪,很容易为人所弃;在对贫富上,讲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对争诉,讲究温和甚至有点息事宁人的味道,但讲究的也不无道理,与人争诉,难免要结怨,结怨又易招祸灾即“讼则终凶”。

《朱子家训》中最为义正言辞的莫非此句,“见富贵而生谄荣者,最可耻;遇贫困而作娇态者,贱莫堪”,可以想象朱子在写到此句时的愤慨之情。阶级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数不胜数之人在金钱利益前面势力猥琐。

全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为人处世的“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僭诉,当忍寸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不是,须平心暗想”这句。是的,我们要善于倾听,但倾听不等于轻信,话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最广泛的交流沟通媒介,那么在争吵时怎么对待这汹涌澎湃的话语的波涛?矛盾无处不在,怎样化解以至加深矛盾双方的了解和信任,朱子给出了答案。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句话在现在这个只认文凭的社会可以说是基本上是没有用的。但是在我看来“书”不是学业,此书指的是单纯的书,可以扩充为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可以增加人的涵养,扩充知识面,甚至可以改变人生,其实科第一开始的作用应该也是选拔一些有修养,爱读书的人,可以从书中悟出许多道理方法的人,只不过到后来,都变得功利了,成了为科第而读书,为未来而读书,啥时候能为读书而读书,才掌握了读书真正的乐趣。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将高官厚禄当成读书的唯一目的,而朱子主张的为官目的,却是那么单纯与阳光。同样,他的“善欲人见,不实真善;恶恐人知,便实大恶。”也需要带着一份无私洁白的心境解读。要实现道德的完善需要一种高度的自觉性。古往今来,凡是成大事者,正因为他们有这种自觉性,才为自己的成功奠定基础。

一篇好文章,要有自己独立出众的地方。读过《朱子家训》,虽然觉得神清气爽,但翻来索去,似乎并未找到文章的精髓所在。其实,这些浅显易懂的居住

熟记于心后,自会发现,它竟然能够指导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朱子这些关乎亲人,朋友,礼仪,修养的最真诚的告诫是要让子孙们时刻不要忘记做人的根本。

当然,《朱子家训》也免不了时代的局限,残余着封建礼教的糟粕,有着消极的倾向,比如“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守分安命,顺时听天。”这些内容就像美玉上的瑕疵,但瑕不掩瑜,《朱子家训》仍是醒世的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禁顶礼膜拜,这些跨时代的劝诫势必代代相传,成为衡量人行为的一杆秤,成为人们处世的度量。

细细的诵读才能才能有所感,有所思,这个寒假,一篇《朱子家训》让我获益匪浅,正如鲁迅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一篇好的文章又何尝不是呢?

推荐第2篇:朱子家训

读书心得

黎明即起,洒扫庭陈,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闭门户,必亲目检点。。。。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家训》朱子《朱子家训》是祖先留给后代的智慧和人生经验。是对道德,文化的继承和历史的延续。同时《朱子家训》更是家庭教育的典范,正因有了这些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了历代的大圣大贤,建功立业,名垂后世者,进而有了中华文化的上下五千年的光辉。

与《朱子家训》并称的家训有很多,如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的《了凡四训》清代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这些家训的创作,均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把一生的经验和智慧传给子孙后代,为后来人谋福祉。。。。。。

据我所知,《朱子家训》这种教育是扎根教育,伦理教育。从孩子抓起,主要培养一生的德行,人格,习惯,和价值观 正知正见等素质,这一阶段的教育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可想而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未来无限可能,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多么重要。家庭教育如果缺失也是这个家庭,这个孩子的损失。古时的孟子,也正因有了孟母的善教何况我们这群正常人呢?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佩服这本的作者朱子了,一开始我以为这个朱子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呢?仔细查看资料才发现真正的作者是他地九代后人的朱用纯,字致一,自号相庐,他是明末清初人,与朱熹一样,也是一个理学家和教育家,生于命万历四十五年,卒于康熙三十七年,曾是明代秀才,因痛恨清军,坚持民族气节,终生未入仕途,居乡教书养母。。。。。。。。《朱子家训》朱子综其毕生所学写成,秉承古圣先贤教育,给后代的一篇训文,堪称家庭教育的葵花宝典。

结合讲解资料,我有更深的了解了《朱子家训》许多资料称为道德修养,行为规范为人处事的准则。其内容涉及洒扫应对,择偶交友,求学励志,因果教育家道传承乃至修身齐家,做人处事,接物之大成极富智慧与蕴含。。。

《朱子家训》实在是堪称家训之最,文章每字每词精妙不可,通俗易懂。我对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粥一饭丹佛斯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由于这句话常出现在餐厅,我已经看了许多遍,理解也够深刻了。首先它倡导我们节约资源杜绝浪费,同时也弘扬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节检节约,最终也演变为了节俭身心,去除冗杂。才能修身养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想,《朱子家训》作为作为中华文化的典范,也是一种修身准则。我们也就应该无条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理解,进而发扬这种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修身,齐家,养性,达到自身人格,品格的升华!

——临床五班徐长达

推荐第3篇:朱子家训读后感

朱子家训读后感

精短的文字,小小的篇幅,从中透露出来的却是醍醐灌顶的至理名言,令人由衷的咀嚼与感悟。

首段以生活开篇,读之如清风拂面令人倍感亲切。黎明即起,告诫我们一天之计在于晨,珍惜大好光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身为新一代的大学生,祖国未来的顶梁柱,勤奋节俭是必须的品质。“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是啊,粒粒皆辛苦。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缺少感恩的心。父母的悉心照顾认为是理所应当,稍有不顺心就摆脸子、闹脾气,可曾想过他们不是别人,是生你养你的父母啊!看看现实,弃老迈父母而不顾何止是个别现象啊!突然觉得,南医的“做一件让父母感动的事”不正是提醒我们要懂得感恩吗?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读到这一句,不禁拍案叫绝,这与刘禹锡的《陋室铭》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论殿宇还是茅屋,其华美与否在于居室之人而不是外表。虽是草屋,却因诸葛先生而令刘备三顾茅庐倾身,闻名天下;虽是茅草屋,却因杜甫先生“愿得楼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天下情怀而受万千文人敬仰!由此可见,高尚朴素的情操是何等的重要,即使在今下,也有着时代意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啊,胸怀抱负也应该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

第二段着重描写与亲人相处的准则。一个人在社会上不可能是独立的个体,总会与形形色色的人发生关系,充当各种各样的责任。为人丈夫,要忠于职守,爱护妻子;为人妻子,应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为人子女,需孝顺好学;为人„„总而言之,在其位,谋其政。“物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天上不会掉馅饼,凡事要讲究一个度字,过度则废。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乡邻,须多温恤。”人生在世,如海中的浮萍草或起或浮,总有不如意的时候。见富贵而生馋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做娇态者,贱莫甚。我们应该雪中送炭,尽显情谊,而不是人云亦云,冷眼旁观。仁者如风,溥畅而至,将博爱与宽厚平等地赠予身边的每一个人,学医的人难道不更应该这样?“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一个总是充满

纷争的家庭想必也不会培育出谦谦君子。在这个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小家的和谐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百姓幸福感的提高——夫妻和睦,兄弟友爱,其乐融融。

上帝给了我们两个耳一张嘴,意在告诫我们少说多听。“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觉得朱老先生真是有过人的眼光。凡事三思而后行,俗话说的好,祸从口出,不加思考的言论会给人招来困顿,三人成虎足以看出语言的可怕。“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与为人不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所累,与老成有德的人交往,危机的时候可以依靠。正如孔夫子的“益者三乐”一样:“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了解一个人,只要观察他的社交的圈子就足以,因为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价值取向。我觉得,结交朋友不应结交富豪和有权势的人,而应该结交那些能完善你的品德、提高你的修养、丰富你的内涵的人。而那句“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则更与孔老夫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不谋而合。要学会反省自己,不要一味的怨天尤人。联想到刚升学时的茫然与不适应,如果一味的责怪老师上课太快而不从自己自身学习方法找原因的话,或许还不能这么快地融入大学生活。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学会知足常乐,不纠结于世间的善善恶恶。在喧嚣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父母,关爱朋友,为陌生需要帮助的人献一份爱心„„“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是啊,犹记得大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置?”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一段睿智的对话对我触动颇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多一份忍让,心胸就多一份宽厚,天地就多一分广袤。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让心充实,让生命厚度增加的方法无疑就是好读书,读好书,培养高尚的情操。古人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今人读书则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未来的医者,此时的认真读书则与未来珍贵的生命有直接联系。没有谁想成为庸医而受别人的唾骂,成为像华佗、李时珍、南丁格尔那样被万千世人所爱戴的医者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为此,我们应付出成倍的努力。无论是专业课还是英语,亦或是自己的身体锻炼,每一点都该

注意,因为我们从事的崇高职业不允许我们有失误!“博学至精,明德至善”这八个字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行动。

通篇读下来,不觉神清气爽,唇齿生香。一部好书可以让人感悟到非阅历所能领悟的精妙。《朱子家训》就是这样一部著作,里面的许多道理和精神对我颇有益处,活跃思维,提升价值观与人文精神。

我想,秉着“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校训,领悟着朱老先生的至理名言,我终有一日会经过“西风凋碧树”,凭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在蓦然回首间,于灯火阑珊处露出一抹无怨无悔的微笑。

推荐第4篇:朱子家训教案

中班语言教案:《朱子家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的含义。2.细致观察画面,大胆猜想画面的内容。 3.懂得帮助他人会使他人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小舞台,小狐狸、小兔、小猪、小鸡等手偶玩具,蛋糕房背景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出示手偶,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播放哭声)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谁在哭呢?

(出示小兔手偶)师:原来是小兔在哭啊,它为什么哭啊?我们来问问,小兔小兔,你为什么哭?

(模仿小兔声音)昨天晚上我和小猪、小鸡为了给小狗过生日,做了一个蛋糕,可是我早上起来的时候,发现我的蛋糕被人咬了一口。

原来是小兔的蛋糕不见了,难怪它这么难过,我们来帮帮它吧。

二、观看图片,猜测画面内容,

1、(出示蛋糕房背景图)引导语:我们先到蛋糕房里去看看吧。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破掉的玩具、脚印、被咬了一口的蛋糕)引导幼儿说出是小狐狸拿了蛋糕。

2、引发思考:可是为什么狐狸只咬了一口呢?玩具又是怎么破掉的?我们一起去问问。

3、(出示受伤小狐狸的手偶)师:呀!小狐狸怎么受伤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三、观看手偶表演,初步理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的含义。小结:这件事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能认为坏事很少就去做,不能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今天你帮助了别人,明天等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你的。

五、去参加生日会,活动自然结束。

推荐第5篇:朱子家训 读后感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朱子家训读后感

观《朱子家训》,实获益颇多,对于紫阳先生更有新识。

曾经读过先生的词,但总觉得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而其词中的哲学义理更是让我从此对于先生的大作敬而远之——格物致知、理气论,看不懂、辨不明;至于心性理欲论,那则更非我辈所想。

而今,读《朱子家训》,曾经对我来说过于阳春白雪的朱子也一下变得平易近人起来。褪去了理学家、儒学大师的外衣,世俗里的紫阳先生苍髯白发,严肃而又慈祥。他怀着满腹的经纶,毕生的经验,对族中子弟谆谆教诲。一篇家训,没有居于庙堂的功利,也没有闻道于世的浮夸,有的只是最浅显明白,却也是最难以懂得的道理。其中的几句话,我感受最为深刻。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说的便是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整洁的生活环境和注意生活中关键的细节。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此句实乃金玉良言。这世间,人皆以我为是,以人为非,更有甚者,一语不合,互不相让直至大打出手。而朱子虽身居高位,却能告诉子弟忍让,谦逊以及换位思考。先生教诲后辈们懂得倾听,懂得理解,懂得反思自己。别人的话或许与自己相左,但并非就是毫无道理。“忍耐三思”,“平心再想”,学会与他人平和地相处。在我看来,这看似简单明易的两句话其实是最难做到的。毕竟谁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那时也难免争强好胜。也许当我们真正做到了这两句话时,也就是完成了有青涩到成熟的蜕变吧。

而最让我感动的,则是这句“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子训诫:兄弟叔侄之间分配财物时,要照顾收入少的。家庭里年长者要有敦厚长者之风,幼者对长者要尊敬,有礼数。每个人都不能只顾及小家庭的利益而背离骨肉亲情,不能只看重钱财而不孝敬父母。但在现代社会中,原本血浓于水的情却时常因为金钱而变质。为了房子与兄弟打官司,因为赡养问题子女成了被告人。忘了曾经共同生活的兄弟姊妹,忘了曾经用你入怀的父亲母亲。然而“曾经”是很奇怪的词,它表明“过去”却也证实“存在”。那些“存在”就像眼前的睫,为你遮挡了沙尘,离你最近,你自己却总也看不见。大概不是看不见,只是被某些东西蒙蔽了

1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双眼。那么拨开沙尘,重新收拾干净心中的那一方角落,睫在眼前,眼看不见,但我们都能感受得到。

朱子曰“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此句可谓一针见血。作秀的善只是伪善,朱子说得极好。我曾看过一则新闻,记忆犹新。新闻大肆赞美着某所谓爱护动物的歌手,她认养了一只大熊猫。可画面中歌手将大熊猫装在铁笼里运至宣传现场。露天的舞台上大熊猫望着疯狂的歌迷们惊恐地叫着,歌手则满脸笑容,靠着铁笼与熊猫合影。真善伪善,一看便知。如果是真善,那么是极为单纯的,不用留名与回报,给予即给予,没什么好多说的。朱子亦曰“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所以,我喜欢泡桐。曾去过的公园里,有一棵很大的泡桐树,淡紫色的泡桐花开得茂盛,将柔软的枝杈压弯,随着偶尔吹过的风,大朵大朵的泡桐花落下来,铺满了整个庭院。泡桐是一种很奇特的植物,树干粗壮挺拔,枝杈却散乱柔软,泡桐花重得能压弯了枝丫,却又会被一阵轻轻的小风刮落了去。只是那淡紫色的花朵铺在碎石的庭院里,漂在因雨水而丰沛起来的园中小溪上,真是说不出的好看。花开得快,落得也快,仿佛一夜之间,就已经铺满了地,但是,若抬头看那树梢,新开的花朵依旧灿烂。当人们习惯了每天都能看见满园的落花后,也就不会再去稀罕这种好看但却不珍贵的东西了,直到有一天,发现园中的碎石小路上,只有落叶没有了花„„才会惊奇地发现,再抬起头,那繁乱纠缠的枝杈已经结成了网,其上却已然是一朵花都不在了。这时才明白,原来没有什么花是常开不懈的,只是泡桐更加的决绝也洒脱一些,它从没有留名的意思,也不会渐渐凋零来给人们伤怀,它在彻底消失前的那一刻,都依然是灿烂而慷慨。

读《朱子家训》,反复咀嚼那朴实而深刻的话语,学习如何为人,如何处世。先生要求做人应“勤”、“清”、“孝”、“俭”、“洁”。希望我也能学之一二吧。

推荐第6篇:朱子家训心得

网易

新闻 微博 邮箱 相册 阅读 有道 摄影 爱拍 云笔记 闪电邮 手机邮 印像派 游戏江湖

更多

博客

手机博客 博客搬家 博客VIP服务

群博客 博客油菜地 博客话题 博客热点 博客圈子 找朋友发现 小组 风格

网易轻博客LOFTER 创建博客 登录

关注

显示下一条|关闭

姜俊的博客

弘扬传统文化 诚敬国学讲堂

导航

      

首页相册音乐收藏博友

日志

姜俊

加博友关注他

最新日志

 

 

  微笑的力量诚敬蒙学馆招生简章崔元章先生簡介 桑恒昌怀亲诗集 教育孩子的十个最佳时机

该作者的其他文章

博主推荐

相关日志

随机阅读

 完美绅士——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Pierre Arpels男士腕表全球首发

  

越南出台黄金管理新措施 强悍“犀利姐”也相亲凤凰淑女原创 两部委打击医闹,谁打击闹医?

 清晨第一泡尿的疾病信息

首页推荐

更多>>

诚敬国学讲堂开学拜师仪式

朱子治家格言修学心得报告

2010-11-19 20:46:38|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朱子治家格言修学心得报告

第一集2010.3.07诚敬国学讲堂郭帅华老师主讲

尊敬的诸位长辈、老师,大家上午好!感恩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过来指导末学的习讲,感恩大家的

真诚护持,末学今天为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朱子治家格言》修学心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想要兴旺发达、长久不衰,首先要有道德、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延续,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已经灭亡了,原因就是缺失了道德、文化、历史的传承,导致祖先的智慧和人生经验不能留给子孙后代。我们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有着五千余年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明,我们也称之为炎黄子孙,现在,我们中国的文化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推崇,把她奉为拯救21世纪的良方妙药,

中华文化担负起了拯救世界的使命。越来越多的人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受益于传统文化。那么我们中国文化为什么会传承的这么完善呢?绝对不是偶然的,凡事皆有一个因果,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欧洲学者经过不断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中国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缘故,这个说法呢也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纵观历代大圣大贤、建功立业、名垂后世者,无一不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扎下圣贤的根基的。比如我们熟知的孟子,小时候得力于母亲的谆谆教导,才有以后的伟大

成就。以孟子的资质,况且需要母亲的善教,况且我们平常人呢?

中国古人,自身有成就后,就会念念想着把自己一生的智慧和经验传给子孙后代,为后来人谋福利,所以就有了家训、家书的出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三国诸葛亮的《戒子文》,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袁了凡的《了凡四训》,清朝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当然也包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朱子治家格言》。在古时候,一个人一生需要有四种教育,一是家庭教育,是扎根教育,伦理道德的教育,是孩子一生德行、人格、习惯、价值观、正知正见养成的重要阶段,此段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谚语所谓:“三岁看少,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家庭教育如果缺失,将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最大的损失,民国著名高僧印光大师曾说:“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确实是一语中的。古人讲:教子婴孩,教妇初来。体现了古人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慎于始。说起从开始教导孩子,其实从母亲怀孕时已经开始了,称之为“胎教”,《颜氏家训》里记载:“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宫别居,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二是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是培养一个人智慧能力学问的教育:三是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张,是一个人历事炼心、造福社会、修齐治平的教育。四是是宗教教育,是回归本性、认识因果的教育,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有了这四种教育,才能成就一个完善的人生。那么我们看看现在的教育,首先家庭教育缺失了,根没有了。小孩的为人处世没有了一个准则,都是以自己周边人的影响和电脑电视的影响为准则,为人处世以自己的习气为导向,是社会家庭*和社会不和谐的根源所在。然后,宗教教育也缺失了,人们不知道为什么而活,没有认清事

实真相,不了解因果,普遍没有畏惧心,以自私自利为核心,是导致战争和天灾人祸的根源。

那么我们学习了圣贤文化,了解到了古代的四种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一课,经典教导我们要学贵力行,我们要把古圣先贤家道家教的智慧继承下来,以让我们自身受益,

国家民族受益,后代子孙受益。

下面,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呢,先介绍一下朱子其人,了解一下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首先,这里的朱子不是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夫子,大家要区分开来。本篇的朱子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所以《朱子治家格言》又称为《朱用纯治家格言》或《朱柏庐治家格言》。他是明末清初时期人士,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江苏昆山人,朱熹第九代孙,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88年】,享年71岁,年轻时曾为明末秀才,侍奉父母至孝,其父朱集璜为明末学者,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守昆城,抵御清军入侵,城破,后投河自尽。时朱柏庐昼夜恸哭,痛恨清军,为坚持民族气节,终生未入仕途,居乡以教书养母,期间,康熙皇帝曾多次举荐他参加朝廷博学鸿词科考试,都遭到拒绝。他一生修学以程朱理学为主,主张知行合一,严于律己,尤致力于“敬”。设馆教徒,以小学、近思录为宗,仿白鹿洞书规,深感当时教育失当,曾写《辍讲语》教徒。

朱子一生著作甚丰,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春秋左传酌解》等著作,曾写过《劝孝歌》传于乡邻,感人至深,今天在江浙一代流传甚广,后文我们也附录下来了。当然也包括我们今天学习的《朱子治家格言》。朱子于清康熙三十七年染疾,临终前嘱咐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去逝后,其门人弟子谥其号为“孝定先生”,因为他一生德行、学问出众,与归有光、顾炎武并成为“昆山三贤”,

与徐枋、杨无咎并成为“吴中三高士”。

说到此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的名号学问,刚才讲到,朱子原名朱用纯,自号为柏庐,起这个号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父亲抵抗清军牺牲,仿晋朝王裒攀柏庐墓的事迹以明自己的孝亲之志的。晋朝的王裒,侍奉父母极为孝顺,后来他的父亲也是非义而死,王裒非常悲痛,就在父亲的坟墓前搭建一个茅屋,住在

那里,每天抱着父亲坟上的柏树痛苦,泪水落在柏树上,后来柏树也枯萎了。他的母亲非常害怕打雷,母亲去逝后,每逢下雨打雷,他就跑到母亲坟前安慰母亲:“母亲别害怕,儿子在这里呢。”朱用纯也是侍奉父母极孝,有感于王裒的事迹,就起了“柏庐”这个号,予以明志。那么在历史上,以号明志的现象是很多的,像明朝的袁了凡先生,原号学海,因遇孔先生算命,指导人的一生皆是命运所定,后受云谷禅师点化,知道了断恶修善改造命运的原理,不愿做一个凡夫俗子,就把“学海”改为“了凡”,以告诉自己,要做圣人贤人,了断凡夫的生活,写过《了凡四训》传世,对后世中国文化影响很深。曾国藩先生自号叫“涤生”,是取《了凡四训》里:“昨日种种昨日死,今日种种今日生。”之意,有洗涤生命清洁无染的含义,我们有机会见到曾国藩的书法作品,就会看到有的是落款“涤生曾国藩”的署名。现代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年轻时曾用号“齐奘”,“奘”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大师,因为先生从事的是中印文化交流和印度梵文的研究,而玄奘大师正是这一领域的杰出人物,要向玄奘大师看齐,做一个伟大人物,有见贤思齐之意。所以古人起名取号都有极其深刻的道理,都有文化内涵在里面,要么是自己的志向,要么是自己道德伦理的准则,每当别人叫自己的时候,也是在时时提醒自己,不断进步。那么现在社会起名都没有这个讲究了,不知道为什么起名,仅仅只是一个代号,仅仅是为了好听,背后的文化缺失了,名字失去了告诫自己提醒自己的含

义了。

好,下面我们回到主题,这篇《朱子治家格言》是朱柏庐综一生之学养写成,完全秉承古圣先贤教诲,给后代子孙的一篇训文,亦称《朱子家训》,是讲求伦理道德修养、行为规范、为人处世的准则,其内容涉及洒扫应对、择偶交友、求学立志、因果教育、家道传承乃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习,是集儒家做人处世接物之大成者,极富智慧涵养,传世以来,家喻户晓,其中有许多句子已成为至理名言,几百年来,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历代士大夫誉为“治家之经”,曾被陈宏谋先生选入《五种遗规》。所以我们要把它作为主要的功课来修学,全篇共524字,内容差不多是《弟子规》的一半,要把它和《弟子

规》当成相辅相成的教材,千万不要轻视。

末学这次习讲,参照历代家书家训,以钟茂森博士的朱子治家格言讲记为依据。每句话,我们先从事上去分析,让后从义理上去探究,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因为末学才疏学浅,言行愚钝,必将有遗漏和

错解的地方,故请各位老师见谅、批评。

下面,我们来看题目【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就是朱柏庐,前面已经做过介绍了。“治家”,即是齐家,《大学》里讲:“身修而后家齐”,“身不修不可以齐齐家”,“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告诉我们治家的前提是修身,修身为先,齐家为后。现在社会,为什么家庭不和谐,领导不好当呢?为什么部分人不能成就事业、受众人尊敬呢?修身没做到啊!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修身没做到,就齐家了,治国了,当然达不到目标了。所以治家先修身!立业先修身!在这里,虽然朱子没有讲到修身,但是却暗含修身在里面,大家要特别留意。“格”,明朝大儒王阳明先生解释:格其不正,而使其正。司马光解释“格”为格杀。他们两个人的意思很相近,格是“断绝、割断”的意思。大学里讲“格物”,物就是后天的习气,物欲。一个人能够断绝自己的烦恼习气,和各种物欲的诱惑,必然能够得到身心的清净于庄严,他能够得定,定能生慧,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所以“格物”为修身之要。“格言”就是至理名言,名言警句,句子简短,或一句,或两句,便于传诵和记忆。《朱子治家格言》言简意赅,义理宏深,字字珠玑,但读起来却很浅易,

贴切实用,从此也可见朱子道德学问之深厚。下面我们来看正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中国古代的著作,它能够成为传世之作,一般来讲,首句都有极其重要而深刻的意义,往往都是“提纲携领”,贯穿全篇的义理,所谓“开宗明义”啊,把全篇的道理都讲出来了。古人有个比喻叫“提领一顿,百毛皆顺。”就像一个小动物,我们把它的耳朵提起来,全身的毛都会顺着皮肤的纹理而自然顺畅的。[黎明],称为寅时,又称为平旦,早上三至五点,是日夜交替之际。“即起”是立即起来,不拖延时间。从事上讲是要早起,从义理上讲,早起是治家、求学的重要条件,易经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是要我们顺应自然之道,有恒,效法天地生生不息的精神。曾国藩在家书里告诉子孙:“勤字功夫,第一要早起,第二贵有恒。”又说:“晚起为败家之象”,在他立的课程十二条目中,

其中就有一条是早起。可见早起的重要性。俗话说,一天之际在于晨。古今,凡是学问事业有成就的人,都是能够早起的,像古代早朝,上至皇帝宰相,下至文武百官,都是早上三四点钟就上殿参议国事的,宋王禹偁的文章《待漏院记》记载黎明时宰相上朝的情景:“乃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至止,哕哕栾声。”为我们写出了宰相勤奋治国的事迹。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不管春夏秋冬,每到早上,他屋里的灯总是北大校园最先亮的。08年十一期间,我有幸和学校部分老师一同到到庐山东林寺体验生活,早上都是三点半起床,虽然有点不适应,但真正起来以后,感觉是很好的。科学研究,人们最佳的睡眠时间是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天道酬勤,让我们从早起做起吧。“洒扫”,指打扫卫生,那这里为什么说洒扫而不说打扫呢?这是告诉我们打扫卫生的方法和细节,平常我们打扫卫生,如果直接扫地,不洒水,会荡起一层灰土,不但污染空气,而且还不彻底。这是古人告诉我们做事情注重细节、方法。“庭除”,指院子。从事上讲是勤劳,习劳。从理上讲,勤劳是一种恭敬的心态,所谓主敬存诚,是要培养我们敬人、敬事、敬物的品行。一个人从内心里面能时时恭敬,处处恭敬,表现在外必定是勤勤恳恳。洒扫庭除是培养我们的敬人、敬物之心。由自己内心的真诚恭敬扩展到对一切人恭敬,是推己及人。由对人恭敬在扩展到对一切物恭敬,所有动物乃至桌子板凳,花草树木都要恭敬,是推己及物。敬人者人恒敬之,同样,敬物者物恒敬之。《礼记》曲礼篇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特别强调要一切恭敬。《太上感应篇》讲:“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正是敬物的一种表现。古大德教导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收获;十分诚敬,得十分收获。我们能以至诚恭敬存心,能得大智慧,能得真学问。“要内外整洁”指屋内外、院子内外干净彻底。从事上讲是要整洁清净,从理上讲,内是指内心。外是指心以外的一切环境,包括自己的身体。现在我们国家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我们的导师释净空教授教导大家 :“和谐社会,从心做起,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内心清净整洁善良,外面世界环境就会随之改善。我们要从内心反省,乃至从内心的一个念头,都要细致的去检点,要达到纯善纯净,这是内整洁。内整了,外面就会洁了。内外是一不是二,内外一体,内外一

如,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这是和谐社会的真正道理。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推荐第7篇:《朱子家训》读书笔记

《朱子家训》通篇以对偶句一气呵成,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 大体上政治上的“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学而优则仕”是孔子为知识分子规定的一种行为模式,旨在学以致用大济苍生。在书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

古往今来有许多人将追求高官厚禄当成读书的惟一目的,而朱用纯主张的为官目的却是这么的阳光。要实现道德的完善需要一种的高度自觉,就是“心存君国”的“真善”。古往今来凡成大事业者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他们有这种高度的自觉,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张扬了凛然的民族正气。“鹪鹩巢于森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家藏万金,无非一日三餐;广厦万间,无非卧榻一张。可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忙于各种事务,疲于各种应付。肥甘辛辣间,却忘了真味只是淡。“居家戒争讼,讼而终凶”体现了和谐的理念,“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余地,不应做得太绝;成功后就应该知足常乐,不要没完没了地去追求。这也正应了孔子讲的“过犹不及”。“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蠹蠹无馀,自得至乐。”提出了家和虽贫而有乐,还有先国后家家乃乐的观点和认知。他主张教育子女的“教子要有义方”,重视正确积极的教子方法。

推荐第8篇:朱子家训心得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朱子家训》是集为人处世多方面道理的经典著作。

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读来不仅不觉得枯燥,还令人爱不释手。反复吟读,更觉得蕴涵丰富,深意绵长。

从第一句便有一种亲切塌实的感觉,进而似乎看见一种田园般的悠然生活,每日清晨,趁着凉爽将庭院打扫干净,干干净净地迎接新的一天,当最后一束阳光被收走,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紧紧的大门将烦扰关在门外,宁静的是梦中人。这是一种多么让人向往不已的生活状态啊!在书中,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胸怀„„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棵生命旺盛的小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所有。

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

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在奔波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 百年之前的老前辈给了我们一点点安慰,也许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们不会认为它过时,它是鲜活的,也应当永远是鲜活的。当然时代在变,可能古经中的一些内容不适合这个时代,但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舍的,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取舍。避开市井的喧哗,让我们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心灵最底层的那一方空间! 总之,受益非浅!

推荐第9篇:朱子家训读后感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朱子家训读后感

牵着蜗牛散步

时代在变,在今天,那些经历史见证,被岁月积淀下来的古训却依然值得我们去品读、感悟。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这是我在初中就听老师讲过的,惭愧的是直到今天才知道它出自朱子家训。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朱子家训,感悟良多。是啊,经过一学期的大学生活,不理想的期末成绩,对这句话体会颇深,临时抱佛脚终究不是好办法。Life is like a newly fallen snow , where I choose to walk every step will show .踏实的走好每一步,步步为营才能步步为赢。的确,我们需要时刻准备着,明天才不会措手不及。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初读这句,便俨然有种田园般生活的意境。每天黎明,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把庭院打扫干净,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又是崭新的一天,心情也格外的舒爽。日落后,一扇门隔绝尘世的喧嚣,把踏实宁静留给门内的梦中人。这样的日子,在今天霓虹闪烁的城市,想必是一种奢望。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内心却得不到那一份宁静。诚如著名诗人纪伯伦所言“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古人那种简单平静的生活似乎成了遥远的遐想。那些整天忙于奔波被压力所困的人儿,是否应该停一下脚步,让心灵小憩一下?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我们高中食堂墙上贴着的一句话。正所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小学时人人就能熟背的诗句。可是,走进食堂你会发现,浪费无处不在。对于今天那些娇生惯养的王子公主们,墙上那偌大的横幅显得是那样的刺眼。有时候只觉得教育也仅是喊口号,没能把人从精神上唤醒,落实到行动中去。也许真的只有自已亲身经历过生活的不易,才知道珍惜那一粥一饭、半丝半缕。“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当今世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奢侈的别墅也比比皆是。这是社会的进步本无可非议,可偏偏有人被欲望迷住了双眼,贪污受贿,罗用公款,只为营华屋。最后落得凄惨的下场。更有胜者,大搞形象工程,占用良田,劳民伤财。也只是给人视觉上的壮观,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攀比的欲望给人动力去追求自已想要的,但凡是过了一个度便往往适得其反。

房屋对人来说只是一个住所,无需太过奢华在人前招摇显摆。

朱子家训教会我们很多生活的道理,在交友做人上,也能给我们很多启迪。“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刚跨入大学门槛,遇到来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人,曾一度在交友问题上困惑,熟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也有好坏之分。古人云“与善人交,如入芳兰之肆,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也不见得朋友多就是好事,交友还是得慎重。一生中能交上几个志同道合,可以和自己一起奋斗同舟共济的良友,真是幸运的事。如果几个人在一起只是荒废学业,那这样的朋友还是不交得好。我们需要的朋友应该是这样的:在一起时会有动力,互相勉励,遇到挫折时彼此鼓励,给予心灵的慰藉。朱子的这句古训,在当今仍然可以是我们交友的准则。

“人有喜庆,不可生防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嫉妒是栖居在人心灵的魔鬼,最终丑陋了的是自已。人有祸夕旦福,风水轮流转。自已怎样去待别人,别人也就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已。能乐他人之乐,忧他人之忧,需要的是海一般博大的胸怀。但朱子这句简单有道理的话,还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施惠莫念,受恩莫忘。”快乐的人擅于忘记自已给过别人什么,却总是记得别人给过自已什么。给别人一点小恩小惠,却总是记在心上要求回报的人,在得不到回报的情况下,也会让自已不快乐。对于受到别人的恩惠,知恩图报会让我们的良心安稳。朱子这一句箴言教会了我们给予与被给予应有的态度,我们应当牢记心中。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做了好事想让所有人都知道,那这便不是真的善,真正的善应当是发自内心无欲无求的。熟话说“不做亏心事,半夜也不怕鬼敲门。”如果一个人害怕别人知道他犯了错,那他所做的肯定是大恶之事。只此十六字,善恶清晰可分。

“凡事当留余地”,“忍耐三思”,“平心再想”。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有时我们遇事冲动,缺少思考,结果往往事后后悔。当遇到让我们愤怒之人时,我们所需做的也只是像禅师拾得所说的那样:“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三思而后行,遇事不乱,可以避免我们少犯很多错误。

读完朱子家训,心里感悟良多,审视一下自已,还有好多真知要去实践。

推荐第10篇:朱子家训、颜氏家训

《朱子治家格言》也称《朱子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以下灰色内容可以不教孩子)

(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仍要虔诚;子孙即使愚笨,教育也是不容怠慢的。

(原文):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乖舛(chuǎn):违背。

(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注释): 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评说): 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原文):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注释): 狎昵(xiá nì):过分亲近。

(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注释): 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话。

(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译文):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

(原文):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译文):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原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原文):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注释): 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注释): 饔(yōng)飧(sūn):饔,早饭。飧,晚饭。国课:国家的赋税。囊(náng)橐(tuó):口袋。

(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原文):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原文):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译文):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原文):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译文):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第11篇: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家训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家训

朱子治家格言

朱柏庐

【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1〕,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2〕,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3〕。

宜未雨而绸缪〔4〕,毋临渴而掘井。自奉〔5〕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6〕。

器具质〔7〕而洁,瓦缶〔8〕胜金玉。饮食约〔9〕而精,园蔬愈珍馐〔10〕。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11〕,实淫盗之媒〔12〕。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13〕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14〕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需多温恤〔15〕。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16〕,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17〕。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无计厚奁。〔18〕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19〕。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恃〔20〕,悔误必多;颓惰自甘〔21〕,家道难成。狎昵恶少〔22〕,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23〕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24〕,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25〕,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26〕而施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27〕不继,亦有馀欢;国课〔28〕早完,即囊橐〔29〕无馀,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30〕;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31〕。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32〕。

【注释】

〔1〕庭除:厅堂院落;除:台阶。

〔2〕既昏便息:既昏,天刚黑时;息,歇息。

〔3〕物力:可供使用的物资。

〔4〕未雨而绸缪(móu):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绸缪,天未雨之时,剥桑根以缠绵其牖户。语出《诗经·豳风·鸱》“迨天之未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5〕自奉:自己日常生活的供给或消费。

〔6〕宴客切勿流连:宴客,宴请宾客;留连:乐而忘返或依恋不舍。

〔7〕质:质朴、朴素。

〔8〕瓦缶:泥制的盆罐,指粗劣的餐具。

〔9〕约:少,简约。

〔10〕珍羞:贵重珍奇的食品。

〔11〕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泛指穿堂入室、搬弄是非的妇女。

〔12〕淫盗之媒:淫乱偷盗的媒介。

〔13〕经书:儒家经典著作。

〔14〕义方:做人的正道。多指家教。

〔15〕温恤:体恤,给以温暖。

〔16〕乖舛:违背,差错。

〔17〕分多润寡:富有的周济贫穷的。

〔18〕厚奁:丰厚的嫁妆。

〔19〕莫甚:指没有比此更严重了。

〔20〕乖僻自是:执拗孤僻,自以为是。

〔21〕颓惰自甘:颓废怠惰,自甘情愿。

〔22〕狎昵(xiá nì)恶少:亲昵品行恶劣的浪荡青年;狎昵,过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23〕屈志老成:曲意迁就年高有德者。

〔24〕谮(zèn 音怎,去声)诉:进诉谗言,说人坏话。

〔25〕施惠无念:给人恩惠,不要挂在心上。

〔26〕匿怨:对人怀恨在心,面上却无表露。

〔27〕饔飧:早餐和晚餐。

〔28〕国课:公家的钱粮课赋。

〔29〕囊橐(tuó 音驮):口袋。

〔30〕科第:科举考试。

〔31〕身家:自身和家庭。

〔32〕庶乎近焉:差不多便近于是个好人了。

【译文】

天刚亮时就起床,打扫庭院,不论室内、屋外都要整齐清洁;天黑了就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晚上睡觉前关锁门窗,一定要亲自检查。不论是一粒饭或一口粥,都要想到它得来很不容易,粒粒都是农夫辛勤耕耘的结果;纵然是半丝半缕的布匹,也要珍惜物力制造的艰难。(惜福与修福同样重要)

凡事应该事先做好准备,不要等到下雨了,才想到要修补房子;口渴了才想到要挖井取水。至于自已常生活所需,应力求节俭朴素不要浪费。参加宴会时,餐会结束了就回家,千万不要沉迷在宴席热闹的气氛中,捨不得离去。日常学用的餐具,只要实用干净就好,即使是很普通的瓦罐、碗盘,也胜过价格昂贵如金似玉、却不实用的器皿;饮食要合乎自然简单、营养均衡与卫生三个原则,不能偏食,即便是自家菜园里种植的普通蔬菜,也胜过稀有珍贵的佳肴(山珍海味不易消化)。不要建筑华丽的豪宅,不要图谋肥沃的土地,一心一意希求累积财产。

行为不端正,好说是非,喜欢挑拨离间的人就是三姑六婆,也是淫乱偷盗的媒介;婢女美丽侍妾妖艳,并非闺房之福。选用做事的仆人,不要选择外貌俊美的(又不是选美),妻妾最忌浓妆艳抹,争奇门艳。(容易争风吃醋,竞相奢华,醇成家祸。)

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当饮水思源常念祖宗之德,逢年过节祭祖时,一定要心存诚敬;子孙即使再愚笨,也不能不教导他读经,更应该给他机会,让他接受圣贤的教诲。立身处世务必节俭朴素;教育子女要因材施教,使用适当的方法,更要合乎义理。不要贪图意外(侥幸)之财,饮酒要有节制不可过量(酒能乱性,酒醉醇灾,时有所闻,不可不慎!)。与肩挑货物的小贩交易,应当体恤他们靠体力谋生不易,不要斤斤计较,贪小便宜;看见生活穷苦的亲戚或邻居,必须温和地给予关怀和照顾。

以居心刻薄(现实、势利)创业起家者,其福报享受绝无长久的道理,违背伦常道德的家庭(父不父,子不子),很快就会导致衰败灭亡。兄弟叔侄等至亲,在财物的分配,须帮助孤寡者多分一些,长幼有序内外责任要分别清楚,家规须严谨分明,执行要严格认真。听信不明理的妻子所说的话,因而造成父子、兄弟之间亲情失和,甚至分离,不是大丈夫应有的作为?过份重视钱财,却亏待父母,即是不孝,没有资格为人之子。嫁女儿选女婿要注重品德,不要贪图金钱物质的享受,索取丰厚的聘礼,娶媳妇应该寻求贤淑女子,不要计较嫁妆丰盛与否。(女子贤淑才能相夫教子,协助丈夫成家立业。)

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家,就表现出巴结奉承的样子,是可耻的行为;遇到贫穷的人,就摆出轻视骄傲的样子,这种行为最是低贱。在乡(族)里要避免与人争斗甚至打官司,打官司到最后都没有好结果;(既劳民伤财,又失和气。)待人处事应避免多话,因为言多必失(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要避免因多话而伤人)。不要倚仗势力欺凌孤儿寡妇;不要贪图口腹之欲(贪吃),而任意杀害动物。性情古怪、孤僻又不合群,还自以为是的人,错误和后悔的事必定很多;颓废消沉自甘堕落的人,难以成就事业。

喜欢亲近不良少年,结交流氓,日子久了,必定受到连累;与老成持重,能够约束自已(管理情绪)的人为友,遇到急难时,就可以得到他的指导与帮助。

轻易听信他人的议论,未经查证,怎么知道不是对方藉机诬陷,挑拨离间呢?应当忍耐,再三思量、查证,以明辨是非、善恶;因事与人相争,怎么知道不是自已的错?必须平心静气地想清楚,不要意气用事。帮助别人的好事,不要记在心上;接受别人的恩惠不能忘怀,要常存报答之心。凡事不要做过头了,应适可而止,要记取[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得意之时,要懂得谦让,不可以沾沾自喜,执著、捨不得放下。

人家有喜庆,应该诚心祝福,不可以嫉妒(量大福大);人家遭遇不幸时,应当同情怜悯,不可幸灾乐祸。做善事希望人家看见,不是真善;做坏事怕人家知道,便是大恶。见到美色而与起淫欲的念头,要小心自已的妻女也会遭到同样的外境;把怨恨藏在内心,外表装作若无其事,却暗中害人,是最损阴德的事,灾祸将会连累到子孙。只要一家人能够和睦相处、平安顺利的过日子,虽然三餐不继,也觉得幸福快乐;该纳的税早目缴完,即使口袋毫无剩余,依然心安理得欢喜自在。

读书志在学习圣贤,做官能把思放在国家百姓身上;谨守本分,安于命运不妄求,一切顺乎时局、天理而行。能够做到这样,差不多就可以接近圣贤的境界了。

【简评】

《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顺治二年(1645)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因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康熙曾多次徵召,他坚辞不应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康熙三十七年染疾,临终前遗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

《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因易与宋代朱熹的《朱子家训》相混淆。因而世人改称《朱柏庐治家格言》或《朱子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子治家格言》的思想内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勤劳俭约。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一个人来说,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勤俭都是必须具备的品质。在历史上,早在远古时期,就有大禹治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传说;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也载有“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之语。朱用纯继承了先人的这一思想并有所发挥,文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其深刻隽永、通俗易记而脍炙人口,成为家喻户晓的警句。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羞”等,也给人教益良多。

二是正直朴实。诸如“居身务期质朴”,“勿贪意外之财”,“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见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施惠无念,受恩莫忘”等句,均属此类。诚实质朴,崇德尚义,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本篇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和睦安顺。古语云:“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正确地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敬互让,和睦相处,对维持家庭的和谐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作者指出:“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并进一步提出处理家庭关系的一些原则,如“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妇求淑女,勿计厚奁”,“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等等,反映了一种重亲情、轻钱财和严己宽人、与人为善的思想。

四是读书明理。“学而优则仕”是孔子为读书人规定的一种行为模式,旨在学以致用,救济苍生,并非是说读了书就一定要做官。但士子中的不少人却歪曲孔子的思想,将金榜题名、高官厚禄作为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惟一追求。朱用纯不赞同这种思想,他认为书固然是要读的,“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但“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就指明了学习的目的,将读书与做人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是颇有见地的。

《朱子治家格言》注重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和教育子孙,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时代的局限,一些提法,如“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等等,也还需要批判继承。

朱子家训 朱熹

【原文】

君之所贵者,仁〔1〕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2〕也。弟之所贵者,恭〔3〕也。夫之所贵者,和〔4〕也。妇之所贵者,柔〔5〕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6〕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7〕,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8〕。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注释】

〔1〕仁:儒家主张的最高道德典范。按孟子的解释,“仁者,爱人”

〔2〕友:哥哥对弟弟要有爱。

〔3〕恭:弟弟对哥哥要恭敬。

〔4〕和:丈夫对妻子要和气。

〔5〕柔:妻子对丈夫要温顺。

〔6〕矜〔jīn〕:自大,自夸。

〔7〕称忿而报横逆:因为愤怒对人蛮不讲理;横逆,不按事理办事。

〔8〕童仆不可不恤:童仆,家童,仆人;恤,体恤,关爱。

【译文】

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爱护人民。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忠”,忠君爱国。

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

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

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

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

遇见老人要尊敬,遇见小孩要爱护。

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

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切莫夸耀自己的长处。

对有仇隙的人,用讲事实摆道理的办法来解除仇隙。对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诚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不论是得意或顺意或困难逆境,都要平静安详,不动感情。

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按道理劝导帮助他。

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

别人做了坏事,应该帮助他改过,不要宣扬他的恶行。别人做了好事,应该多加表扬。

待人办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

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贤才和嫉视有能力的人。

不要因为愤怒对人蛮不讲理,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动物的生命。

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

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

子孙一定要教育,对家童仆人童仆一定要体恤关爱。

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

这些都是做人应该懂得的道理,每个人尽本分去做才符合“礼”的标准。这样做也就完成天地万物赋予我们的使命,顺乎“天命”的道理法则。

【简评】

朱熹(1130—1200),南宋徽州婺源人(今江西婺源),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谥文,又称朱文公,南宋理学家,理学集大成者,尊称朱子。朱熹家境穷困,自小聪颖,弱冠及第,中绍兴十八年进士,历高、孝、光、宁四朝。于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在此讲学,世称“考亭学派”,承北宋周敦颐与二程学说,创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

朱熹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朱子家训》则是童蒙教育的范本。全文三百余字,精辟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被尊为千古“治家之经”。朱熹著作众多,《朱子家训》是他关于治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全篇精炼地涵盖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文句工整对仗,言辞清晰流畅,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流传较广,影响远大。

《朱子家训》的主要内容有:

要求夫妻关系要和睦。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与基石。“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夫和妇柔是夫妻相爱的关键。所谓“和”,即喜、怒、哀、乐表现出来时,不走极端,保持心平气和的理智。所谓“柔”,即柔顺温和。夫和妇柔,就会相亲相爱,夫妻出现矛盾就会很容易化解。

强调兄弟之间要友爱。兄弟之间不能因为一些小事而反目成仇,骨肉相残,大动干戈。他出“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所谓“友”,就是要友爱,互相帮助,患难与共。“恭”则是指尊敬、谦恭。“友”“恭”是兄弟姐妹之间团结的根基,如果连自己的同胞手足都不友爱、不团结,谈何友爱、团结其他人呢?

总之,朱熹《家训》从“慈、教、孝、友、恭、和、柔”诸方面对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伦理道德关系做了重要论述,指出每个人在家庭中应尽的道德责任和相应的角色义务,构建了彼此关怀、相亲和睦的理想家庭图景。这些合理的思想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维护和巩固家庭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天,对我们每个家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家训》中对“德”高度重视,指出:“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从中可以看出朱熹对,这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以德为首”的教育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朱熹看来,重视道德修身就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他还就如何重德修身提出了许多深含哲理的见解。他认为“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这句话是指对别人善恶行为所持的态度,对行恶的人要抑制,对行善的人要宣传表扬他。他还进一步指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意思是指善事多么小也要积极而为,恶事多么小也不能为之。不要以为自己曾经做过善事而忽视小恶,就不拘小节。忽视小恶,让其存在和发展,就会变成大恶。不拘小节也会发展至变节;注意小节,细心修养,才能达到高风亮节。朱熹还认为,善心和恶念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心灵河流中,人之所以有善恶之别,只是各自内心所禀的气有清浊厚薄之分,内心禀清气厚者,为善的可能性大,禀清气薄者,为恶的可能性大。

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对修德的重要性: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诗书是指“圣贤”之书,如《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典籍。礼义是指“孝悌诚敬”,是说孝敬老人,诚实做人。他认为,读“圣书”才可以修德,识礼义才可以养气。人因读书而美丽,人因识礼而高雅。读书是文化教育,识礼是素质教育,读书识礼,二者不可偏废。

朱熹在《家训》中还进一步阐述了做人的行为准则,指出:“勿损人而利己”、“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民为本,取利时决不能为个人利益而损害人民利益,也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违法损德,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相冲突时,应当顺之人民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朱熹进一步拓展了重德修身的外延,他指出:“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他认为,对有知识素养的人要敬重,对有困难的人要帮助,这些都是做人的本分。

朱熹不仅在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等方面为我们作了理论上的精辟论述,而且在行动上也为后人提供了精神指向。

朱熹对父母的孝,感人至深。他少年失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四十岁时母亲不幸病故,为守孝道,他筑寒泉精舍(又名方谷书院)于墓旁,在此著书立说,讲学授徒,直到守墓追孝三年期满。

朱熹对妻子的情感可谓感人至深。就在他临终前还抱着病体,咬紧牙关,握笔为亡妻刘清四写下一篇表达他至死不忘夫妻情的《墓祭文》:“岁序流易,雨露既濡,念尔音容,永隔泉壤。一觞之,病不能亲,谅尔有知,尚识予意”。可见真情挚爱溢于文中。

朱熹在教育子女方面也留下许多佳话。朱熹长子朱塾顽皮贪玩,朱熹唯恐朱塾在家不得专意,耽误学业,便送他远离膝下千里从师,赴婺州金华县(今浙江金华市)拜吕祖谦为师。临别前,朱熹还写下《训子从学贴》交付朱塾,贴中从日常生活小事到具体待人接物无不悉数训诫。可谓爱而有教,慈而施爱。有一次,朱熹到女婿黄干家中,黄干在外任职,其女儿朱兑因家贫只能准备葱汤麦饭招待久而不见的老父,心中实感内疚。朱熹知道女儿的心思,笑着对女儿说:“切莫介意,这菜肴不同一般,可称美味可口。”吃罢饭,朱熹走进书房,铺开宣纸,饱蘸浓墨,挥笔写下一首诗:“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女儿朱兑看过慈父这首诗,脸上顿露宽慰的笑容。后来这首诗成为黄氏家训,流芳于世。

朱熹在交友上,无论是志同道合的同仁,还是水火不相容的论敌,“举凡士子儒生、骚人墨客、羽士释子、田夫野老”,只要是有德者,都能视为知己。他的学生回忆说,朱熹“待野叟樵夫,如接宾客,略无分毫哇町。”他在任职浙东提举时官居五品,理学永康学派的陈亮仅为布衣,找上门来围绕“王霸义利”一辩便是十天,在后来十多年的岁月里,两人书信往来由论敌结为挚友。

朱熹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从不妄取不义之财。他一生生活不幸,幼年失父,中年丧偶,幼女夭折,胞妹早逝,晚年失子,生活相当贫困,其斋舍无以避风雨,赵汝愚悯其贫,欲为其盖房屋。他婉言谢绝曰:“此是私家斋舍,不当烦官司。”赵又怜其穷,愿从自己的俸禄中取一二周济之,也被朱熹连连辞谢。朱熹对他人惠赠的财物,于法有碍,一概以礼谢绝,然而与亲友的礼尚往来,却又慷慨相赠。吕祖谦妻故,陆游子亡,朱熹长期生活在农村,深知民众疾苦,从小心中就蕴藏着帮贫救困、忧世恤民的思想。朱熹为官时间不多,总揽仕历,按到职实算,为官方逾七年(任同安县主簿三年、任江西南康军两年、任提举浙东常平盐公事九个月,任知漳州一年、任知潭州兼湖南路安抚使两月余、任焕章阁侍讲四十六天)。朱熹为官内每到一处,极度重视荒政,他重农桑,兴水利,正经界,轻赋敛,惩贪官,治豪强,真个是民间疾苦“一枝一叶总关情”。他于1171年创建的社仓,奏请朝廷颁行诸路州军,救助了无数灾民,被誉为“先儒经济盛迹”。如今,朱子社仓仍然完好安在,向人们昭示着纯朴善良的朱熹救荒恤民的故事。

第12篇: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

【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1〕,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2〕,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3〕。

宜未雨而绸缪〔4〕,毋临渴而掘井。自奉〔5〕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6〕。

器具质〔7〕而洁,瓦缶〔8〕胜金玉。饮食约〔9〕而精,园蔬愈珍馐〔10〕。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11〕,实淫盗之媒〔12〕。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13〕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14〕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需多温恤〔15〕。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16〕,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17〕。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无计厚奁。〔18〕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19〕。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恃〔20〕,悔误必多;颓惰自甘〔21〕,家道难成。狎昵恶少〔22〕,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23〕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24〕,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25〕,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26〕而施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27〕不继,亦有馀欢;国课〔28〕早完,即囊橐〔29〕无馀,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30〕;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31〕。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32〕。

【注释】

〔1〕庭除:厅堂院落;除:台阶。

〔2〕既昏便息:既昏,天刚黑时;息,歇息。

〔3〕物力:可供使用的物资。

〔4〕未雨而绸缪(móu):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绸缪,天未雨之时,剥桑根以缠绵其牖户。语出《诗经·豳风·鸱》“迨天之未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5〕自奉:自己日常生活的供给或消费。

〔6〕宴客切勿流连:宴客,宴请宾客;留连:乐而忘返或依恋不舍。

〔7〕质:质朴、朴素。

〔8〕瓦缶:泥制的盆罐,指粗劣的餐具。

〔9〕约:少,简约。

〔10〕珍羞:贵重珍奇的食品。

〔11〕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泛指穿堂入室、搬弄是非的妇女。

〔12〕淫盗之媒:淫乱偷盗的媒介。

〔13〕经书:儒家经典著作。

〔14〕义方:做人的正道。多指家教。

〔15〕温恤:体恤,给以温暖。

〔16〕乖舛:违背,差错。

〔17〕分多润寡:富有的周济贫穷的。

〔18〕厚奁:丰厚的嫁妆。

〔19〕莫甚:指没有比此更严重了。

〔20〕乖僻自是:执拗孤僻,自以为是。

〔21〕颓惰自甘:颓废怠惰,自甘情愿。

〔22〕狎昵(xiá nì)恶少:亲昵品行恶劣的浪荡青年;狎昵,过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23〕屈志老成:曲意迁就年高有德者。

〔24〕谮(zèn 音怎,去声)诉:进诉谗言,说人坏话。

〔25〕施惠无念:给人恩惠,不要挂在心上。

〔26〕匿怨:对人怀恨在心,面上却无表露。

〔27〕饔飧:早餐和晚餐。

〔28〕国课:公家的钱粮课赋。

〔29〕囊橐(tuó 音驮):口袋。

〔30〕科第:科举考试。

〔31〕身家:自身和家庭。

〔32〕庶乎近焉:差不多便近于是个好人了。

【译文】

天刚亮时就起床,打扫庭院,不论室内、屋外都要整齐清洁;天黑了就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晚上睡觉前关锁门窗,一定要亲自检查。不论是一粒饭或一口粥,都要想到它得来很不容易,粒粒都是农夫辛勤耕耘的结果;纵然是半丝半缕的布匹,也要珍惜物力制造的艰难。(惜福与修福同样重要)

凡事应该事先做好准备,不要等到下雨了,才想到要修补房子;口渴了才想到要挖井取水。至于自已常生活所需,应力求节俭朴素不要浪费。参加宴会时,餐会结束了就回家,千万不要沉迷在宴席热闹的气氛中,捨不得离去。日常学用的餐具,只要实用干净就好,即使是很普通的瓦罐、碗盘,也胜过价格昂贵如金似玉、却不实用的器皿;饮食要合乎自然简单、营养均衡与卫生三个原则,不能偏食,即便是自家菜园里种植的普通蔬菜,也胜过稀有珍贵的佳肴(山珍海味不易消化)。不要建筑华丽的豪宅,不要图谋肥沃的土地,一心一意希求累积财产。

行为不端正,好说是非,喜欢挑拨离间的人就是三姑六婆,也是淫乱偷盗的媒介;婢女美丽侍妾妖艳,并非闺房之福。选用做事的仆人,不要选择外貌俊美的(又不是选美),妻妾最忌浓妆艳抹,争奇门艳。(容易争风吃醋,竞相奢华,醇成家祸。)

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当饮水思源常念祖宗之德,逢年过节祭祖时,一定要心存诚敬;子孙即使再愚笨,也不能不教导他读经,更应该给他机会,让他接受圣贤的教诲。立身处世务必节俭朴素;教育子女要因材施教,使用适当的方法,更要合乎义理。不要贪图意外(侥幸)之财,饮酒要有节制不可过量(酒能乱性,酒醉醇灾,时有所闻,不可不慎!)。与肩挑货物的小贩交易,应当体恤他们靠体力谋生不易,不要斤斤计较,贪小便宜;看见生活穷苦的亲戚或邻居,必须温和地给予关怀和照顾。

以居心刻薄(现实、势利)创业起家者,其福报享受绝无长久的道理,违背伦常道德的家庭(父不父,子不子),很快就会导致衰败灭亡。兄弟叔侄等至亲,在财物的分配,须帮助孤寡者多分一些,长幼有序内外责任要分别清楚,家规须严谨分明,执行要严格认真。听信不明理的妻子所说的话,因而造成父子、兄弟之间亲情失和,甚至分离,不是大丈夫应有的作为?过份重视钱财,却亏待父母,即是不孝,没有资格为人之子。嫁女儿选女婿要注重品德,不要贪图金钱物质的享受,索取丰厚的聘礼,娶媳妇应该寻求贤淑女子,不要计较嫁妆丰盛与否。(女子贤淑才能相夫教子,协助丈夫成家立业。)

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家,就表现出巴结奉承的样子,是可耻的行为;遇到贫穷的人,就摆出轻视骄傲的样子,这种行为最是低贱。在乡(族)里要避免与人争斗甚至打官司,打官司到最后都没有好结果;(既劳民伤财,又失和气。)待人处事应避免多话,因为言多必失(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要避免因多话而伤人)。不要倚仗势力欺凌孤儿寡妇;不要贪图口腹之欲(贪吃),而任意杀害动物。性情古怪、孤僻又不合群,还自以为是的人,错误和后悔的事必定很多;颓废消沉自甘堕落的人,难以成就事业。

喜欢亲近不良少年,结交流氓,日子久了,必定受到连累;与老成持重,能够约束自已(管理情绪)的人为友,遇到急难时,就可以得到他的指导与帮助。

轻易听信他人的议论,未经查证,怎么知道不是对方藉机诬陷,挑拨离间呢?应当忍耐,再三思量、查证,以明辨是非、善恶;因事与人相争,怎么知道不是自已的错?必须平心静气地想清楚,不要意气用事。帮助别人的好事,不要记在心上;接受别人的恩惠不能忘怀,要常存报答之心。凡事不要做过头了,应适可而止,要记取[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得意之时,要懂得谦让,不可以沾沾自喜,执著、捨不得放下。

人家有喜庆,应该诚心祝福,不可以嫉妒(量大福大);人家遭遇不幸时,应当同情怜悯,不可幸灾乐祸。做善事希望人家看见,不是真善;做坏事怕人家知道,便是大恶。见到美色而与起淫欲的念头,要小心自已的妻女也会遭到同样的外境;把怨恨藏在内心,外表装作若无其事,却暗中害人,是最损阴德的事,灾祸将会连累到子孙。只要一家人能够和睦相处、平安顺利的过日子,虽然三餐不继,也觉得幸福快乐;该纳的税早目缴完,即使口袋毫无剩余,依然心安理得欢喜自在。

读书志在学习圣贤,做官能把思放在国家百姓身上;谨守本分,安于命运不妄求,一切顺乎时局、天理而行。能够做到这样,差不多就可以接近圣贤的境界了。

【简评】

《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顺治二年(1645)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因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康熙曾多次徵召,他坚辞不应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康熙三十七年染疾,临终前遗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

《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因易与宋代朱熹的《朱子家训》相混淆。因而世人改称《朱柏庐治家格言》或《朱子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子治家格言》的思想内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勤劳俭约。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一个人来说,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勤俭都是必须具备的品质。在历史上,早在远古时期,就有大禹治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传说;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也载有“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之语。朱用纯继承了先人的这一思想并有所发挥,文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其深刻隽永、通俗易记而脍炙人口,成为家喻户晓的警句。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羞”等,也给人教益良多。

二是正直朴实。诸如“居身务期质朴”,“勿贪意外之财”,“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见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施惠无念,受恩莫忘”等句,均属此类。诚实质朴,崇德尚义,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本篇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和睦安顺。古语云:“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正确地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敬互让,和睦相处,对维持家庭的和谐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作者指出:“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并进一步提出处理家庭关系的一些原则,如“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妇求淑女,勿计厚奁”,“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等等,反映了一种重亲情、轻钱财和严己宽人、与人为善的思想。

四是读书明理。“学而优则仕”是孔子为读书人规定的一种行为模式,旨在学以致用,救济苍生,并非是说读了书就一定要做官。但士子中的不少人却歪曲孔子的思想,将金榜题名、高官厚禄作为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惟一追求。朱用纯不赞同这种思想,他认为书固然是要读的,“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但“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就指明了学习的目的,将读书与做人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是颇有见地的。

《朱子治家格言》注重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和教育子孙,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时代的局限,一些提法,如“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等等,也还需要批判继承。

第13篇:朱子家训读后感

读《朱子家训》有感 城关乡初级中学朱东升

闲暇之余读了朱用纯的《朱子家训》,仅有506 字的《朱子家训》,三百年来,家喻户晓。《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是一本重要的古生代人生教材。

《朱子家训》是一部家庭教育,提升自身修养,接受传统文化的好书。在这篇家训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

朱用纯主张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早睡早起,讲究卫生,事必亲躬。现代人浮躁,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作息无规律,晚睡晚起,慵懒邋遢。很需要向古人学习。

提倡节俭,克制欲望,勿贪勿占。“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对于我们来说,身旁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在对物欲的追求中迷失方向。“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人生一世来去匆匆,来去之间带不走一丝一缕,何必贪占那么多?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这也是一种幸福,就是这样简单。

遇事三思而后行。“当忍耐三思”。与过分热情的人在一起是一种负累,与木讷的人共处只会觉得沉闷。生命的过程本来就是一种忍耐。忍耐使单纯的人走向成熟,使冲动的人变得理智;忍耐使好冲动的人集中精力,使失败的人冷静思考。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让了,心胸就多一份宽厚,天地便多一分广袤。

“凡事当留余地”,得饶人处且饶人。待人处事要留余地,切忌得理不饶人,得势目中无人。“ 留余”是中国许多名门望族家训中的传世之宝。红顶商人胡雪岩、豫商望门康百万庄园,都把“留余”作为待人处事的最佳原则。中华三大名匾之一的“《留余匾》”写道:“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竟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得意之时,勿忘乎所以。你不可能永远走好运,别人也不会总背运。为人留余即为自己留路。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用刻意去与他人成为朋友,因为许多朋友是无意中找到的,那都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朱柏庐主张“居家戒争讼,讼而终凶”,体现了和谐的理念,“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蠹蠹无余,自得至乐。”提出了家和虽贫而有乐,还有先国后家家乃乐的观点和认知。

教育子女的“教子要有义方”,重视正确积极的教子方法。痴心父母古来多,天下没有不疼爱子女的父母,但问题在于如何去爱?是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留给子孙,把清白留给子孙,还是仅仅把钱财留给子孙,甚至是把恶行留给后人,值得每一个为人母为人父的去三思。

第14篇:朱子家训全文

朱子家训全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 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 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 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 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 实淫盗之媒

婢美妾娇 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 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 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 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 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 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 毋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 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 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 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 须分多润寡

长幼内外 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 乖骨肉 岂是丈夫

重资财 薄父母 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 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 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 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 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乖僻自是 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 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 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 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 安知非人之谮诉 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 焉知非我之不是 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 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 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 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 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 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 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 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 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 虽饔飧不继 亦有馀欢 国课早完 即囊橐无馀 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 非徒科第 为官心存君国 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 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 庶乎近焉

第15篇:《朱子家训》读后感

《朱子家训》读后感

悠悠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多少璀璨的文学巨星,又诞生了多少优秀的文学巨著,《论语》、《道德经》、《陋室铭》......这些名著文质兼美、寓意深刻,在古代广为传颂,即使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也对现代人的言行有着不可估量的教育和指导意义。如今,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已成为每一个国人的责任和义务,近几年,于丹的《说论语》,王立群的《读史记》,易中天的《品三国》先后被搬上荧幕讲座,《论语》、《三国》立刻被人们重新捧读。

出于对国学的传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南医大的每届大一新生都会被要求读记《朱子家训》并写读后感。我不得不佩服学校领导的良苦用心——这样的“作业”太有必要了!

也许有人会问,中国名著众多,作为南医的传统项目,为什么偏偏要选择《朱子家训》?当你认真读过这篇治家名著后便会知晓。首先是因为这本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且语言骈偶、朗朗上口,颇具韵律美,容易记忆,“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开篇就营造了一种轻松怡然的氛围,引人入胜,将道理婉婉叙来。《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是一部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道理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它从治家的角度谈了安全、卫生、交友、为官等诸多问题,其核心就是要让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贯追求。大家若真能依此践行,不仅能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更能构建美满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三百多年来,《朱子家训》一直被奉为经典,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即使在现代化的今天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小时候背得滚瓜烂熟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类似的格言我们还能说出很多,但真能落实到行动的人却不多。现代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作为大学生,我们不用再愁吃愁穿,口袋里的零花钱也越来越足,一些同学似乎就因此忘却了艰苦朴素的作风,食堂里的饭菜浪费现象越发严重,同学间名牌服饰、手机的攀比也多了。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注意,无论在什么时代,即使物质条件再丰裕,勤俭节约始终是我们最可贵的美德。

“勿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对我们未来的医生来说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喝酒伤身”这样的专业话,“勿贪意外之财”也是对我们崇高职业的要求。自古以来,医生就是一个神圣的群体,他们救死扶伤,为病人排忧解难,但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下,白衣天使们被平凡化,一些医生与药商勾结从中取利,灰色收入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决不能归咎为市场经济的弊端,现在医生缺乏责任心、缺乏信仰的问题才是关键。现今的医院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小社会了,从小处说人际关系重要,从大处看医患纠纷、医商关系等新问题近年来涌现,一些医生的大褂仍是白的,但口袋里的红包却多了,由此被媒体曝光,甚至被上级处分的也不在少数。“勿贪意外之财”为每一个医生和即将成为医生的学生都敲响了警钟。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通俗地说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可否认自己主观上的表现才能最终决定未来,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确实太大了。我们在大学里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慎交友,无论外界的环境怎样,我们都要始终保持自己内心的纯真,做真正的自己。正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也祝愿大家都能找到“急则可相依”的友人。

不可否认,一篇短短的《朱子家训》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但其中也不乏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说“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这句,就反映了古代对女子的偏见,当然这也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不能苛求古人。细读全文,我们还会发现一些值得深究的问题,如“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这句,对于古代政客伴君如伴虎的生活无疑是适用的,但作为一名未来的医生,我们在学术上就要不懂就问,将来穿上了白大褂,在面对病人时我们更不能因为一句“言多必失”而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例子在医院并不罕见:老医师凭数十年经验诊断失误,反倒是刚入院的年轻医生凭借新进的学识认准病情。再看“安分守命,顺时听天”这句,估计又会引起一些人的争议,这是一种比较坦然、保守的生活态度,隐士们欣赏这种安逸的生活,但不可否认,在当今这个到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社会,年轻的我们应该表现得更积极,要勇于挑战自己,能不能成功是一回事,没有敢于突破的勇气又怎能把握住难得的机会呢?由此可见,《朱子家训》虽深刻经典,也不能盲目偏信,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它,与时俱进地发展它,取其精华,剔其糟粕。

马上就要真正开始我们的南医生涯了,《朱子家训》已为我们“明德至善”提供了典范,而“博学至精”就要靠我们自己了。

第16篇:《朱子家训》读后感

读《朱子家训》有感

冯蕊

《朱子家训》是由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所著。全文虽仅有寥寥数百字,却全面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可谓是字字珠玑,是朱熹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

《朱子家训》倡导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生活的港湾。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创造和睦的家庭生活,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人们追求的亘古不变的目标。而朱熹的《家训》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指南。

“父之所贵者,慈也” 。《家训》要求父母对子女要“ 慈”“ 教”。所谓“ 慈” ,即父母要疼爱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爱必须是至善的爱。但是父母对子女千万不可溺爱,溺爱是害。如果子孙不肖,对其放纵是不行的,所以朱熹指出:“子孙不可不教也”。特别是当代社会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被父母乃至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一味迁就、百般疼爱,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的性格,根本不讲长幼之序,不懂礼貌。这种性格的养成,对孩子成长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因此,父母在对子女倾注慈爱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孩子的管教。使其懂得礼仪,懂得做人的道理。

“子之所贵者,孝也。”《家训》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孝”。所谓“孝”,是指子女要善待父母。朱熹强调的“孝”是真心实意的孝,是子女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心甘情愿地付出。父母辛辛苦苦将子女养大,在子女身上倾注了无数无私的爱,而作为子女,一旦独立就应当主动承担赡养父母的任务,使其安度晚年,不仅在物质上关心父母,更应在精神上关心父母,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平常要多问寒问暖,问疾问安等。

朱熹在《家训》中还强调兄弟之间要友爱。他指出“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这正是所谓的“兄友弟恭”。兄弟之间不能因为一些小事而反目成仇,()骨肉相残,大动干戈。所谓“友”,就是要友爱,互相帮助,患难与共。“恭”则是指尊敬、谦恭。“友”“恭”是兄弟姐妹之间团结的根基,如果连自己的同胞手足都不友爱、不团结,谈何友爱、团结其他人呢?

我觉得在这篇家训中,还有一个十分有用的做人处事的道理。“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长”。这就是说在与人交往中,不要随便揭人的短处,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伤害别人的感情,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所长或工作有了成绩,就自我显耀而瞧不起别人,为人应当保持谦逊的本色,切不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当与人发生冲突时,解决矛盾的方法则是“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仇恨自己的人要用情谊来化解它,怨恨自己的人要用诚心去回报,用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切不可以仇报仇、以怨还怨,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和与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时,都要做到“随遇而安之”,不能为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争个你高我低,甚至出口伤人,拳脚相见。在与人交往上,要做到“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别人有小的过错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之,别人有大的错误,也要做好思想工作,以理服人,用道理使他明白错误的地方,促其而改之。

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来自百年之前的老前辈给了我们一点点安慰,也许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会认为它过时,它是鲜活的,也应当永远是鲜活的。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总之,受益匪浅!

第17篇:朱子家训读后感

《朱子家训》又称《朱子治家格言》、《治家格言》,《朱子家训》的五百多字所讲述的道理与以前读过的《三字经》、《弟子规》相比比较全面,《三字经》、《弟子规》侧重于对家庭孩子的启蒙教育,而《朱子家训》则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了许多为人处事、修身治家的道理。以下我结合内容和自身谈谈自己的读后感想。

《朱子家训》所体现的道理。全文五百多字所讲述的道理主要有为人处事、修身治家等方面。在为人处事方面,比如“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居家戒争讼,处事戒多言”告诫要注意家庭内部的和睦团结和注意搞好与邻居亲朋之间的关系,或许我们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不怎么与邻居接触,但我们和同学朋友相处也是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而对家庭中,邻里的琐碎问题,要善于积极沟通协调,争取妥善处理,避免不必要的纷争。这与弟子规中“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有着同样的道理。再如治家方面,全文在这方面主要告诫我们治家要节俭,如“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俞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方念物力维艰”等语句,虽然在现在可能不用营华屋,谋良田,更不用童仆,更不会有妾,但这写的所体现的道理便是治家要节俭。当然《朱子家训》还有许多的值得学习的道理,但在现在社会,《朱子家训》也有不可取的一面,“听妇言,乘骨肉,岂是丈夫”就明显体现歧视女性,还有“见色而起坏心,报在妻女;匿怨用暗箭,祸及子孙”与佛教《三世因果经》中所阐述的“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因果关系也不谋而合,文中写的歧视女性和因果报应是不可取的。所以对《朱子家训》也应取其精华,祛其糟粕。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从中学些什么。在大学不论是学习还是锻炼能力,就我个人而言,还需要做很多。当然现在可能大部分90后大学生都和文中描述的的有很多差距或者做的很少。很大部分人都是晚睡晚起。“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既昏便息,必亲自检点”谁能做到,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大学的学习“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谁又能做到?不打无准备之战,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大学学习也得这样。问及学习的目的,“读书志在贤;徒非科第,为官心存君国,是计家身?”谁又能做到?可能有些人就是为了张毕业证书。在大学生活中,和同学朋友相处也是重要一部分。“轻听发言,安知非人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不是?”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施惠无念,爱思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凡是要有余地。你会交到更多朋友。

从《朱子家训》所学归所学,关键看你学过怎么付诸行动对于朱子家训中的诸多道理我们并不是不懂,往往是思想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一致对于我们来说是存在实际差距的。现实中的我们常常一覺便睡到日晒三竿,晚上呢,熬到黎明算是家常便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既昏便息,必亲自检点对于我们更像是天方夜谭,然而真正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确实是早睡早起,所以,朱子家训无疑又给我们这些挥霍因年轻而具备的充沛精力的大学生敲响了警钟。

第18篇:《朱子家训》读后感

《朱子家训》读后感

基础医学院09生物医学工程王祖铭09060116

初入南医大,就听说了个“变态”的规矩——要背诵《朱子家训》,更还得写读后感。后来的晨跑卡上还给我们印了全文!但谁都没放在心上。寒假读了这短短的《朱子家训》,就犹如服了一剂良药,救醒自满的我。

不会再借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为自己差得很远。

《朱子家训》通篇虽只有506字,却言及起居、安全、勤俭、饮食、房田、婚嫁、祭祀、教育、诚信、谦和、交友、自省、向善、为官等做人处世的训诫。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门闭户,必亲自检点。”是家训的首句。由此可见,修身要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这种与世无争、恬然自若田园般的悠然生活,然而这样的生活需要一份宁静的心情去经营。“器具质而洁,饮食约而精”是倡导我们平淡而朴素地生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教育我们勤俭节约。“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相邻,须加温恤”是引导我们的悲悯之心,“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是矫正我们的价值目标„„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正是那种“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升华。默默无闻的奉献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做好事并不是为了扬名,否则就是变了质的好心。雷锋虽然逝去,但还有魏青刚,王顺友„„施恩不求报才是真善,但受人恩惠又不可忘记,正如《朱子家训》中的另一句“财惠无念,受恩莫忘” 。作为医学院的学生,更应当学会奉献,奉献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而是通过这样的行为陶冶自我,实现自我。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对这个社会奉献了多少。要实现自身的价值需要一种高度的自觉,我们存在于社会,不能只是索取,更多的应是奉献。奉献他人,奉献社会。在奉献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回报是满助于快乐。作为志愿者部的干事,我更应当学会奉献,乐于奉献。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是教导我们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境界。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海一样无垠,像天一般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才会常有安宁。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为人只有常怀宽容之心,

满足之心,不存有妒忌之心,才会幸福。生活在妒忌,刻薄,贪婪的里人,煎熬的只是自己。“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求学12年,尽管我们学到了一些知识,但对于社会,我们只知皮毛。在为人处事上知之甚少。一直荫庇在父母的翅膀下,对于日后的飞翔都没有认真的考虑过。今后的路该如何走?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又如何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短短五百零六个字,虽称不上醍醐灌顶,但也受益匪浅。避开市井的喧扰,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自己,规诫自己。

第19篇:朱子家训读后感

《朱子家训》以聊聊数百字能成为儒家经典之作,几百年为世人说重的原因,也才明白学校老师要求我们学习的良苦用心。 且不说《朱子家训》蕴含丰富,深意绵长,就看它全篇以对偶句连成,实具韵律之美,读来朗朗上口。 比如里面的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开篇就给人悠然的意境,很多人都憧憬恬然自若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如作者所说,每天清晨早起,整理自己,干干净净的迎接新的一天,当最后一束阳光被收走,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紧紧的大门将烦扰关在门外,沉淀自己,沉淀杂念……保持宁静的心态,认真的对待每一天! 它教我们勤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已经广为流传。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质生活极大的改善后的今天这更是不能丢弃的珍宝。任何一件不起眼的物品都是大自然的赐予与人类劳动的结晶,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不可浪费;生产劳动区别了人和动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因此,节俭与勤劳是人最基本的美德。 它教我们思考。“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正如“居安思危”,生活中没有一帆风顺,学会思考,有远见,是成功所需的。 它教我们交友。“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与那些为人不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说累,与老陈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时候就可以依靠,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可见慎重交友,对自己对他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它教我们倾听。“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是的,我们要善于倾听,做领导的尤其要如此,但倾听不等于轻信它教我们宽容。“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般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她的心才会常有安宁。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见不得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煎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朱子家训》在此时就不仅仅是家训了,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以此训律自己,规范自己————————

《朱子家训》开始我认为是一本相当厚古书,也许我能在图书馆的某个尘封的角落找到它啊,然后发现在它的周围有一只蜘蛛在静静地吐丝结网。可我没想到《朱子家训》偶句天成,颇具韵律之美且蕴涵丰富,深意绵长,它言简意赅的阐述了治家之道。而人们常说的‘治国、齐家、平天下’三者中又以‘齐家’最为基础,试想一个连家都管理不好的人又如何能做出治国、平天下的壮举呢,毫无疑问朱柏庐知道这些。然而《朱子家训》却不止蕴涵着这些内容,它还处处透着为人处事的睿智。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这一句话仿佛让我在晨曦的薄雾中看到了一个在清扫庭院的淡淡人影,那青色的长衫在风中轻轻地摇曳着;仿佛让我在漫天晚霞中看到了一个静看落日的人影,那青色的衣衫上染上了绚丽的色泽,他在最后一缕阳光消散之后慢慢关上了门窗,把烦恼不安也关在了门外,在如水的月光中进入了梦乡,梦见了那只蝴蝶自在地在身边飞舞。这是一种多么规律、健康的生活状态啊,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这是多么闲适、安宁、平淡和朴素的生活状态啊。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一句话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样表明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啊,浪费无疑是可耻的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也许有人会说未雨绸缪未免操之过急,而世事变化无常,不可能找到一种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啊,可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临渴掘井是行不通的啊,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有可能是饮鸩止渴,使得问题变得更糟啊。这句话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啊。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作者喜欢这种平淡、朴素、简单的生活,几只青瓦和陶土做的器具摆放在桌上,投下了一片阴影,而在碗里盛着赏心悦目的绿色,那蔬菜还滴着露的时候就从菜园里采摘下来了,新鲜极了,比油腻的鱼肉更美味。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一方面,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也许我们会为了华屋良田,为了美人而不择手段,再也无法做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一点。从另一方面来说,作者深受封建礼教文化的毒害,家有华屋、良田、娇妻又有什么不好,只要通过正当手段得来的就好,否则奋斗的动力和意义就不存在了啊。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这几句都表明对子孙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用好的教育方法才有用,不光要让子孙读好书,好读书,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淳朴的品质教化子孙才行,这样后代才能长盛不衰啊,否则只会使三代而衰这句话应验啊。

《朱子家训》俨然是一部家庭教育的典范。“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作者仿佛在我们的耳边呢喃低语,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希望我们子孙后代能理解作为一个称职父亲对家庭的操劳,他希望家庭永远是那么的和睦,这样社会安定,人人安居乐业是多么美好的景致啊。

但文中最吸引人的还是为人处事的智慧,就是时间流逝,岁月如梭也掩盖不了文字的光彩,当真是字字珠玑,这些文字仿佛是古琴流出的音符不经意间紧紧地围绕在我耳边迟迟不散,在荒烟蔓草的年头,这些质朴的格言早已超越了文字,幻化为贤者心灵的法则。“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这是作者的悲悯之心在不甘的呐喊;“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作者在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着“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屈”这一永不褪色的至理名言。而“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都是交友要考虑的第一要素,谁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辨识朋友是多么重要啊!“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意味着宁静致远才是真理,用平静的心来看待事物才有正确对待事物的可能啊。“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是感恩的芽在心中萌发,是乐于助人的心在风中自由地飞扬,只有舒展翅膀才能飞的更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是在我们的视线被迷雾遮蔽时的一缕阳光、一阵微风,虽然力量有限,却能驱散迷雾,带给人温暖。

当然《朱子家训》也免不了受时代的局限,残余着封建礼教的糟粕,有着消极的倾向,比如“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守分安命,顺时听天。”这些内容就像美玉上的瑕疵,但瑕不掩瑜,《朱子家训》仍然是醒世的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禁顶礼膜拜啊,这些跨时代的劝诫势必代代相传,成为衡量人行为的一杆秤,成为为人处事的度量啊————————

这篇1百多字的《朱子家训》原来只是听说过,却从未看过。原来以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读后才发现全篇以偶句连成,读来如金玉落地,颇具韵律之美,不仅不觉得枯燥,还令人爱不释手。反复吟读,更觉得蕴涵丰富,深意绵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从第一句我便有一种亲切塌实的感觉,进而似乎看见一种田园般的悠然生活,与世无争,恬然自若,每日清晨,趁着清露沁人的凉爽,持着扫帚将庭院打扫干净,把自己也收拾清爽,干干净净地迎接新的一天,当最后一束阳光被收走 ,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紧紧的大门将烦扰关在门外,宁静的是梦中人。这是一种让人向往不已的生活状态,这样的生活需要一份怎样的心情去经营呢?君子的如水心态才能享有这样的安宁吧!

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这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正如那古诗所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是在物质已有很大发展的今天仍须大力提倡。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资源。现在石油煤炭的储蓄量已所剩不多,更需要我们合理利用,节约资源,使得人类的发展可以延续下来。

《朱子家训》中主张人要温和理智正直,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贫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这种脉脉温情在古代和现代都是难能可贵的。对人刻薄,自己也总究会受到别人的反击,不守伦理乖僻古怪,很容易为人所弃,在对贫富上,讲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对争诉,讲究温和甚至有点息事宁人的味道,但讲究的也不无道理,与人争诉,难免要结怨,结怨又易招祸灾即“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此话也有道理,但细想,似乎又有点古代士大夫明哲保身的味道: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的朱子理学,儒家孔孟之道让“明哲保身”这个词成了一个中性词。但为人不搬弄是非,不说三道四就是一种道德操守,现在有些杂志和八卦,又有研究说明,八卦也是现代人压力释放的渠道,所以不八卦,不多言,相当不容易,是要人有很高的自觉,非同一般的自律,否则是很难管住自己的嘴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书中有一句“勿念口腹,而恣杀生禽”,这一句是指不能因为自己的贪念而随意地宰杀生禽,这句颇有环保意识。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这句讲的是交友,与那些为人不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所累,与老成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时候可以依靠,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这句对我的启发很大,对我而言。现在是一个即将跨入大二门槛的大学生,在交友方面有一种困惑,亦觉交友不易,“千金易寻,知音难求”啊!

其实,在处世为人方面,书上给我启发很更大。“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这是教人不要轻信流言,要想到着也许是别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谓“兼听则明”嘛!“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这句就是要人学会反省自己,不要一味怨天尤人。待人方面,“财诗惠勿念,受恩莫忘”对人好不要想得到回报,施恩不求报才是真善。但受到别人恩惠切不可忘记。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才是君子所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宽容”一直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一样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才会常有安宁。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箭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在对待功名利禄的追求中,朱子提醒我们: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家身。读书是为了求学问而不是为了追名逐利,当官是为了家国天下,而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这样的追求现在已经很难实现了,现实总是无情改变人的初衷,再纯洁高尚的初衷在现实面前也在无数次的碰壁后变的面目全非。所以坚持自己的初衷是很难的事,而这种艰难必须由坚定的信念克服,道理讲千遍万遍不假,但是要把道理贯彻下来,那是不容易的事。时时追念自己的初衷,监守内心的阵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吧!

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来自百年之前的老前辈给了我们一点点安慰,也许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会认为它过时,它是鲜活的,也应当永远是鲜活的。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总之,受益匪浅!

第20篇:朱子家训读后感

朱子家训读后感

班级:11级卫法

学号:11260118

姓名:王帅

犹记得初次接触《朱子家训》是在大学报到第一天,在当天领取的文件夹中包含了一份《朱子家训》,由于只是粗略地扫视了一遍,因此印象并不深刻,但心中对此却充满了疑惑。再次听到是在当天晚上召开的全员大会上,辅导员介绍说,背诵《朱子家训》是我们学院历年来的传统。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我不情愿地翻出《朱子家训》,开始浏览并准备背诵。

但在仔细阅读后,我发现我错了,彻彻底底地错了,也终于明白了辅导员的良苦用心。不知不觉中,心中对此事的抱怨已在阅读《朱子家训》的字里行间慢慢消散,我的心中充满了敬佩,对创作出《朱子家训》一书作者的尊敬。敬佩他对世事看得如此透彻,敬佩他的处世态度。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切忌铺张浪费,因为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纵观中国的近现代史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是历代先辈用自己的热血换来的,是无数人奋斗出的结果,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感恩,更要懂得珍惜。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教导我们凡事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不要到最后后悔莫及。还记得报考医学院时,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医学院比一般的大学要辛苦,你确定你要报吗?你能坚持下去吗?”当初的我只以为妈妈有点危言耸听,并未对妈妈的话上心,只是无所谓的耸耸肩,说:“没关系,我不怕。”真正接触大学生活后才了解到妈妈的担忧,当时的我确实把大学生活想的太简单了。但我并不后悔,毕竟这是我的选择,我现在所能做的只有向前走。这一学期的生活里,我渐渐适应了离开父母的生活,虽然有些辛苦,但也充满了欢乐,与此同时,我也成长了许多。因为当初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而忽略了对大学学习进行深入了解,因此最后的成绩不是很令人满意。但我不怕,这才开始,我还有机会。机遇总是会降临给有准备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做好准备,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各种挑战。

《朱子家训》中主张人要温和理智正直,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贫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这种脉脉温情在古代和现代都是难能可贵的。对人刻薄,自己也总究会受到别人的反击;不守伦理乖僻古怪,很容易为人所弃;在对贫富上,讲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对争诉,讲究温和甚至有点息事宁人的味道,但讲究的也不无道理;与人争诉,难免要结怨,结怨又易招祸灾即“讼则终凶”。/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譖诉,当忍耐三思”这是教人不要轻信流言,要想到着也许是别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谓“兼听则明”!“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这句就是要人学会反省自己,不要一味怨天尤人。

“施恩莫念,受恩莫忘”教导人们对人好不要想得到回报,施恩不求报才是真善。但受到别人恩惠切不可忘记,要懂得感恩。无论是我国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还是国外的感恩节,所表达的意义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感恩。如果每个人都懂得感恩,并将感恩的心意付诸行动,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嫉妒是心灵的毒药,妒忌会蒙蔽人智慧的双眼,使其永远也看不清真谛所在。依稀还记得《爱的教育》中,有一篇中是这样叙述的:一个孩子,因为嫉妒心过强,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最终也没能超过他所嫉妒的人。由此可见,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箭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俗语云“比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一个拥有广阔的心胸的人,不仅可以容纳百川,更可以包容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提醒我们读书是为了追寻真理,追逐梦想,而不是为了名望和财富。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更要坚守这个信念。我相信,只要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我们就能坚持到最后。

读完《朱子家训》,我收获颇多,对为人处事的方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遵循《朱子家训》中一字一言,努力做到最好,加油!!!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