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朱治平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13 08:37:25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朱建成先进事迹

弘扬劳模精神,争当时代先锋 ——热烈祝贺我公司朱建成同志荣获

“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4月28日,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高级工程师朱建成同志作为全国劳动模范接受表彰。

朱建成同志1973年参加工作,在原南宁铝厂工作中,从一线车间做起,通过自身实践总结学习,再到电大的技能提高,从一线的年轻工人,历任原南宁铝厂模具车间工艺员、模具设计技术员、技术部副部长、门窗幕墙事业部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总经理助理。2003年担任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至今,已有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一线工作涉及模具设计、加工、制造以及硬质合金、铝型材模具设计、门窗型材加工、设计、门窗幕墙装配设计、开发等,特别是在模具设计、制造、有色金属材料成型、铝合金挤压成型以及门窗幕墙设计方面有着高深的造诣。1998年以来共获得门窗幕墙设计和建筑铝型材相关的国家授权专利90项。主要事迹如下:

一、注重理论学习,并用以指导工作实践

朱建成同志作为一名在科技开发一线的技术人员,注重理论学习,并用以指导工作实践。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朱建成同志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及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工作中忘我奋发,敢于承担责任,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勇于付出,在科技人员中具有表率作用。连续多次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近20年来,朱建成同志一直作为公司铝型材新产品开发的主要负责人,特别是门窗幕墙铝型材和窗型设计方面,是公司的主导人物,开拓了\"南南\"牌铝型材在广西区内的领导地位和家喻户晓的品牌地位,同时开拓了区外、国外的门窗幕墙市场。

至今该同志主持设计开发的硬质合金新产品34个、门窗幕墙系列型材品种达到7000个,96系列建筑型材获得2001年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90项国家专利,包括1项国家发明专利、2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69项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典型成功门窗幕墙设计代表作有:

1)TT129提升推拉门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旁盘古大观空中四合院(当年比尔盖茨曾租住);

2)TTYL101提拉窗用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3)新开发的超强抗风压、防暴雨GXNT145平压推拉门和GXNP70上悬窗应用于澳大利亚达尔文市SOHO高层写字楼;

4)首次使用缓冲器为国外客户瑞典公司设计开发的全静音、防夹手透光率高的推拉门窗,现已通过客户认可,今后全面推向海外市场。

二、积极开拓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

朱建成同志除在科研开发中成绩卓著外,对市场经营也具有敏锐的眼光和超高的经营水平和能力,是南南铝突出的复合型人才。该同志除了尽心尽力完成本职工作之外,在经营岗位上还积极开拓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展现了其杰出的才能,取得了突出的经营业绩,为公司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2004年至今,平均每年出口国外高端门窗销售收入3500万元,成为公司利润最高的门窗产品;使得南宁市本土企业也可以设计生产高端门窗幕墙产品乃至出口欧美等高端市场。

朱建成同志获得南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10项市级荣誉称号,并荣获2008年广西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全区职工技术创新能手、2010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等区级荣誉称号,2011年兼任南宁市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

三、提高创新能力,为公司的稳定发展积蓄后劲

近几年来,公司本着“生产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的新产品开发战略,推动公司不断向前发展。作为科技带头人,朱建成同志深刻的认识到,要想提高创新能力首先要靠“引进来、走出去”打造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创新人才梯队,同时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为积极创新人员提供良好的创新舞台。其次要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创新的勇气和意识,“勿以善小而不为”。针对我们企业现状而言,创新决不等同于创造一项新的技术,而是利用技术创造经济价值;创新不是为了单一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是强调市场的适应性。获得市场和商业成功是衡量创新成功的唯一标准。

四、搞好团结协作,做好科技带头人

要想增强创新能力还要需要科学的态度和团队的协作。为了确保科技创新目标的实现,在带领科技团队进行技术创新工作开发的过程中,针对每一个新产品从设计到研发到量产的过程,朱建成同志都积极带领团队和各个不同专业的人员对各工序及整个工艺过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试验验证,严防在整个过程中出现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到创新效果的因素。作为课题负责人,树立了大局观和团结协作的态度,有效整合公司的技术资源,合理规划,按步骤实施,及时分析改进创新效果,让创新效果尽快为公司实现商业价值。

同时,还树立创新的时间观念。一项有效的创新不仅要准,而且要快!适应市场的创新如果没有速度,要么有可能丧失市场机会,要么会造成公司资源的无谓浪费,因此该同志积极主张把创新力度和创新的时效问题也需列为公司衡量创新成果的重要指标,积极带领团队完成创新开发任务。

学无止境,学有目标。在科技创新这个广阔天地里,朱建成同志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用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成为公司的科技带头人,特别是在铝合金门窗创新设计中在全国行业内达到领先水平。

推荐第2篇:朱家平先进事迹

2009-2011年度南京市劳动模范推荐评选材料

返乡创业先行者,群众致富领路人

————六合区金牛湖街道金牛山社区朱家平同志先进事迹

朱家平,男,1960年6月11日出生于南京市六合区金牛山脚下的山子林组。1980年,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年的朱家平,来到了六合县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为了能够有所作为,他每时每刻都严格要求自己,将学习始终放在了第一位,每年都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管理知识等方方面面的学习培训,不断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专业管理知识与管理技能。凭着一股韧劲,凭着持之以恒的激情,凭着对工作踏实认真、任劳任怨的态度,朱家平于1988年5月18日创办了南京雄州无线电厂(1996年7月售股改制后,更名为南京雄州机电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10月雄州机电与韩国裕盛公司合资成立了南京雄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2006年12月,朱家平在六合经济开发区新创建了南京超州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在这三个公司里,他一直担任着董事长、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二十多年来,朱家平创办并经营管理的工业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且效益逐年递增,每年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上交各类税费,解决了六合当地300多人的就业问题。据统计,2009年至2011年三年来,由朱家平领导并经营的南京雄州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南京雄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南京超州机电制造有限公司,销售共计14600万元,共向国家上交了各项税金1380万元。

2005年以来,在工业企业取得一定利润后,有着企业管理经验的朱家平同志,不忘生他养他的家乡,多次回到家乡,愿为家乡尽点力,做点贡献。带着一颗回报家乡,感恩家乡,让家乡父老也走上致富的心,他来到了金牛湖街道金牛山社区这块生他养他的热土上,想带领左邻右舍一起致富,实现多赢。经过多次的交流沟通,从本组开始,一户一户的拜访,谈心,几年的诚意,终于感动了村民,并与他们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2010年1月,成立了南京金牛湖金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朱家平,带领他的儿子朱超与有志青年李桂忠等人,开始实施“改变家乡面貌,回报家乡”的计划。

一、亲力亲为,打造金山农业园

2010年,南京金牛湖金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朱家平同志立即带领公司一班人,对所流转的土地进行平整,他们不分昼夜地施工。当时,大家都还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工作上困难很多,许多工作都是朱家平亲力亲为,他一边干一边学,还一边教手下的人。面对严寒与酷暑,冲在最前面的总是他,他向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肯学肯干肯吃苦,没有做不到的事。”在他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带领下,公司第一年就定植了一百多亩优质葡萄。在抓定植的同时,他积极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观光旅游打下了基础。

金山农业刚成立,工作上千头万绪,事情很多,不但要做好金山农业的工作,还不能影响工业企业的工作,因为工业企业的经营业绩好是搞好农业工作的后盾。所以朱家平同志常常是起早贪黑的工作,经常早上5点多就从六合来到施工现场,晚上到22点多才离开,有时要到24点才离开。回到六合有时,还要处理超州公司的工作。工作起来,他从不喝茶很少喝水,经常忘记吃高血压的药,一段时期影响很大。但他依然不减对金山农业投入的热情。 朱家平同志首先想到的是“要想富,先造路”, 他不但建设了田间生产用路,还同时建造了村庄道路。为了确保水泥路的质量要求,购买的是商品混凝土,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亲自指挥,检查水泥路的厚度等质量问题。如今,原来的田间小路已经成为了宽敞大道,村民雨雪天出门再也不用走泥土地了;田间、村庄绿化同时建,现如今看到的是郁郁葱葱的苗木、各种各样的花卉。在一期建设的同时,朱家平同志不辞辛劳,连续同其他四个组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明确了二期、三期目标。

2011年,金山公司加大加快了投入,在五十年不遇的先旱后雨的不利气候条件下,朱家平同志带领金山人战天斗地,一举定植了500多亩葡萄、油桃、枇杷等经济林果。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在公司1000多亩的流转土地上,已经建成了葡萄、油桃、枇杷、草莓等经济林果600多亩。配套滴灌设施400亩,6米宽钢架大棚面积400亩。截止2011年12月,金山农业已实际投资1500多万元。

在朱家平的带领下,2011年7月18日,金山农业特色葡萄基地已顺利开园,首次挂果产葡萄4万多斤。朱家平同志始终要求公司全体员工要把“让消费者吃上绿色放心水果”当作永恒不变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并且要求本着“质量第

一、信誉至上、服务到位、价格合理”的原则,做好一切工作。为了确保葡萄的质量,朱家平不惜多次奔跑与交流,聘请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赵密珍主任研究员作为技术指导与顾问,还聘请了一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负责技术工作。2011年初次挂果的葡萄荣获了奖项: “夏黑”葡萄先后荣获江苏省第四届“中山杯”早中熟品种评比银奖、2011年南京市葡萄大赛银奖、中国南方第四届“中山杯”优质葡萄评比银奖;“醉金香”葡萄先后荣获2011年南京市葡萄大赛优胜奖、中国南方第四届“中山杯”优质葡萄评比银奖;“甬优1号”葡萄荣获中国南方第四届“中山杯”优质葡萄评比银奖。根据目前的葡萄长势预测,2012年可年产葡萄20万斤;油桃也会初次挂果。

二、率先带头,与群众共同致富

1、租赁土地,提高农民土地收益。

两年多来,金山农业与金牛山社区的林东、林西、朱南、朱北、新生五个村民小组签订了1000多亩的土地流转合同。在土地流转合同签订过程中,朱家平是我们金牛湖街道第一个主动向村民提出租赁费以500斤水稻/亩为计价单位的人,租赁费用远远高于周边农田承包价,这样随着水稻价格的提升,农田租赁费将逐年上涨,农民土地收益将逐年提高。

2、提供留守农民就业,增加农户收益

金牛山村的农民大多数主劳力已外出打工,只留下了部分留守农民照顾家庭、老人与孩子。金山农业的园区建设,为周边100多名留守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有效使用了农村留守劳动力,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让农民离土不离乡,使农民真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并且农户的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民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预计在3-5年内,辐射带动面积可达2000亩,可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

3、引导周边村民,开展自主创业

朱家平还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参与金山农业的生产管理,使农民更好的掌握种植技术。许多农民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对公司提出的一些管理理念不能理解支持,行动上与语言上设置了一些障碍,朱家平没有灰心丧气,不厌其烦地找农民们交流沟通,引导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为了实现共赢,朱家平拿出资金进行投入,并准备好相应的苗木,对园区进行切块承包管理,采用定园定区负责制,培养农户有自主创业的能力。这一举措加强了农民的责任意识,使农民知道“谁付出的多,谁就得到多”,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4、关心困难群众,关爱社区与社会。

在个人致富的同时,朱家平不但关爱公司员工与周边农户,而且还关心社会。 “一个人富了还不行,我要带领我的家乡人一同致富。”朱家平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直把公司员工当作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看待,坚持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为了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百姓谋取更多的福利,他和家人省吃俭用,从不计较吃喝;招待客人、请员工聚餐时却从不心疼手软。与此同时,他还积极主动地为员工排忧解难:只要员工家中有婚丧嫁娶、生病的事情,他都会主动带上礼品礼金前去慰问;员工家中经济出现困难,他会慷慨解囊,热心资助。他待人热心、和蔼,主动找员工交流谈心,在员工的心目中,他不但是领导,更是兄长。尽管投入金山公司两年多来,公司才仅仅有几万元的销售,利润根本无从谈起,可对农民当月的工资,朱家平不但从未克扣,而且每个月都是当月兑现。2012年春节后,在还没有任何收益的情况下,朱家平还主动为员工调增了工资。

朱家平同志在未见到任何利润的前提下,还主动向金牛山社区拿出部分资金,支持社区的市政建设。他说:“君出于民,民出于土,土地流转后,社区基层组织没有资金来源,社区要维护正常运行,没有资金怎么行?支持社区是我们的本份。”他的这一提议也可能是我们全区的第一个人,也可能是南京市的第一人。为了振兴地方经济,朱家平还主动为金牛山社区招商引资,介绍并引进其他投资客商前来兴办企业,想改变金牛山社区的整体面貌,让金牛山人真正富裕起来。

朱家平还主动积极为敬老院的老人捐款捐物;他还率先带头,组织公司员工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汶川地震捐款、玉树地震捐款活动,先后得到了社会与政府的一致好评。2010年成立金山农业以来,朱家平不仅在每年逢年过节为周边五个村庄的村民每户发放水果、酒等慰问品,还为60岁以上的老人分档次发放春节慰问金。朱家平和其企业多年来向汶川大地震、横梁敬老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等社会各界捐款22.6万余元,向金牛山社区捐款和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春节慰问金等16.6万余元。

三、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2011年下半年,由于扬滁公路建设工程的需要,刚刚布局完整的葡萄园需要部分占用,扬滁公路将由东向西穿过葡萄园。朱家平同志看着刚刚建设好的钢架大棚,长势旺盛的葡萄,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一边是精心布局并种植的葡萄园,一边是国家市政建设的需要,作为党员的朱家平,丝毫没有犹豫,没有计较个人得失,毅然决然地支持了国家公路建设,对扬滁公路占用没有提出任何怨言,只是一句话:“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听命于政府的安排”。 许多人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说朱家平是在犯傻。朱家平没有与日理会这些,他还抽调许多员工,亲自带领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拆迁移栽工作。得到了周边老百姓与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如今青奥会轻轨建设工程还将占用葡萄园的部分土地,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占用的具体位置,但在朱家平的心里已经充分做好了思想准备,只要是国家的决定,只要可以振兴地方经济,只要家乡繁荣,老百姓能够致富,他就会选择“无条件支持”。

四、展望未来,园区前景盎然

金山农业东邻风景秀丽的金牛湖风景旅游度假区,西接环境优美的桂子山石柱林风景旅游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2014年青奥会帆船比赛将在金牛湖举行,轻轨工程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是金山农业发展壮大的良好契机。金山农业在朱家平的领导下,将以金牛湖风景区为依托,乘青奥东风,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及旅游观光等以农为主的现代农业,逐步形成一个规模化、产业化、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生态农业基地,并按照“实施高效农业栽培——观光旅游——商务接待”的整体经营思路,形成自身独特的产业链。 朱家平同志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只是自始至终用他勤劳踏实的工作作风,带领着金山的员工与社区的农民,认真描绘着金山的明天。三年内:公司从“成为南京市高效设施农业生产示范企业,到研发出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特色品牌果品,再到申报认定无公害基地与无公害产品,申报认定绿色基地与绿色产品,最终能够建立销售网点,进军超市配送”。三年后,公司将进一步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与“金牛湖风景旅游度假区”和“桂子山石柱林风景旅游区”遥相呼应,相辅相成。

在未来的3-5年内,在朱家平的带领下,金山公司计划投入资金5000万元,计划将公司打造成为别具特色,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高效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于一体的旅游观光高效农业示范区,它将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推荐第3篇:优秀党员朱伟先进事迹

做一名优秀的生产排头兵

------记四车间主任朱伟同志

该同志至04年9月进入公司以来,身体力行地去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事。作为一名党员,一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学习和工作,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和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认真领会并执行公司的经营管理策略和指示精神,并贯彻落实到岗位实际工作当中始终把维护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

刚进入公司该同志作为一个操作工,工作中不怕吃苦受累,勇挑重担,主动找事干,做到“勤动眼、勤动嘴、勤动手、勤动腿”,积极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在繁重的工作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分阶段提出较高的学习和工作目标,不断追求更大的进步。第二年以优秀的业绩担任主操,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不断积累,踏实的工作作风、果敢的处事能力、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对产品工艺知识了解透彻,遇到问题能及时的作出判断。凭自己在工艺知识方面的经验积累,能准确的分析解决问题所在。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担任班长期间,该同志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继续加强前面所述能力的锻炼,让自己逐步完善与提高。把工作重点放在怎样让生产现场员工提高质量意识上,提高操作技能熟练程度,是否严格遵守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员工是否意识到本工序质量特性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是否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与发生不良情况下

的应对,是否能够对本工序成品实行首检,自检,互检能否保证产品的质量要求。有效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现场的设备状态如何,场地卫生,6S工作,把班组基础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综合能力的极大提升,使该员工很快担任车间负责人,他本人有强烈的事业心,只要是职责内或上级领导布置的工作都会努力去做。作为一名车间带头人,首先是模范带头,他处处做表率。团结和带领班组骨干成员,善于出主意、想办法,尤其是去年底生产OPGW期间,由于交货期急,加上其产品生产的技术标准和检测规范,跟铝包钢不同。其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还要兼顾其它任务单的生产。他坚持每天在生产现场指挥生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一个任务单都尽量往前赶,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关心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做好职工思想工作,使每位职工都能安心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工作,尽职尽责,能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为车间全面完成全年产量质量指标作出自己的努力。

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对公司有责任心,对社会有爱心,对工作有恒心,对同事有热心,对自己有信心!每天前进一步,做最好的自己!自己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和工作职责。该同志以坚强的党性原则、高尚的人格力量、扎实的苦干精神、一流的工作业绩,切实履行党员的时代责任,发挥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

推荐第4篇:朱峰先进事迹简介

朱峰先进事迹简介

朱峰,1976年3月生,大专学历,线路工技师,现为临涣工务段前邱寨领工区领工长,2010年被评为“五好职工”的荣誉称号。朱峰同志始终如一的热爱着线路工这项工作,在工作中虽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和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积极投身于线路工作,用辛勤和汗水谱写了一首时代铁路人赞歌。朱峰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崇尚学习的他一直从事着线路工维护保养工作,个人技术一直在全段名列前茅,在多年的养路工和领工长事业中他创造了《液压绝缘稳定式改道器》被评为集团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五等一级等优异成果,朱峰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道岔养护和维修特长,提出了尖轨不直与连接方向不顺、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尖轨跳动、尖轨扳动不灵活、尖轨被轧伤和尖轨与滑床板不密贴等道岔病害防治和维护方法,在领工区得到广泛运用。近年来,朱峰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效益意识在领工区积极推行以项目目标培训和“绝技绝招”培训为重点的新管理模式,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带领大家解决了日常生产中许多疑难问题。朱峰参加过处段多次技术比武都获得良好成绩并在集团公司第八届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三名,长期以来,朱峰积极参加、参与《标准化站场创建》、《道岔的养护维修》和《菱形道岔养护与维修》等课题的学习和授课,在“绝技绝招”以师带徒活动中带出了宋庄工长黄宏伟、祁南班长张建等一批能干、会干、巧干的业务能手和业务骨干。总之,朱峰工作以来能够自觉学习、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活动,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念和爱岗敬业精神,始终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责任,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思考和总结,并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他深知维护好铁路线路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以加快自身发展、奉献新区为己任,热爱本职工作,始终如一的保持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积极探索业务,有着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在岗位上干出了领导满意、职工信任的成绩。

临涣工务段

二○一一年三月

推荐第5篇:朱老师主要先进事迹

主要先进事迹

在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二年来,我始终以“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人生信条,从整理每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用心做事业,用爱做教育,受到领导、同行、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现将其主要事迹汇总如下:

一、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中国共产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政治学习,并且认真记录,及时反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地完善自我。我不善言谈却踏实肯干,了解我的老师对我的评价大都是两个字:实在。我相信再笨拙的行动都能使一切华美的语言黯然失色,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团结协作,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服从安排,以大局为重,以学校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较好地处理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多说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话,多做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事,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教育教学工作及效果

(一)班主任工作

记得刚刚告别学生时代的我就被学校委以重任,担任五年级主任工作,这对于我来说是严峻的考验。刚开始工作的那段时间的生活用水深火热来形容毫不为过,在校领导、同校的老师、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静心反思自己的工作,从自身寻找漏洞与不足,我发现自己没有考虑到学生现状,不是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要求他们,而是以自己22岁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这是极不现实的;我也发现自己极少表扬学生,眼里只能看到他们的不足,只是一味地批评他们,其实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之处我都没有意识去捕捉,忽视了表扬与鼓励的重要价值;还有,自接班以来,我最为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业,极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个严重的失误实际上是众多问题的本源;我开始观察他们的言行,走进孩子们中间,真诚地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精心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他们谈心,他们的故事打动了自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当然也包括我。

教育效果显著,几乎每个孩子都对自己的父母表达了自己的爱,做了关心体贴父母的小事。班内打架事件屡屡发生,为此我不知发了多少次脾气,但效果不佳,于是我改变了方式,当两个孩子发生矛盾时,不再去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而是让他们各自找自己的错误,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冲动,告诉他们遇事要冷静思考,针对班内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同学之间不能友好相处,经常发生矛盾的问题,我用一些具体实例来教育学生,鼓励好人好事,值日班长不再去记录每天犯错误的同学姓名,而是记录下做好事同学的姓名,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而不是总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久而久之,学生们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 对孩子的终身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外,我与学生的关系愈发和谐,他们愿意主动与我沟通,遇到困难时希望寻求我的帮助,这源于我心态的转变,不再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平时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课余与学生一起活动,像朋友一样真诚相待,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我常对孩子们说:“五年级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这个家”,作为这个家庭的家长,我奉献出了自己最热忱的爱。我克服了自己上班路途的遥远,每天早来晚走。

我爱我的学生,虽然从没开口表达过,但他们能够处处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怀,我从来不求任何回报,只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堂堂正正地做人,真情付出换来了真情回报,孩子们一句“老师,您路上小心!”“饭都凉了,您赶紧吃饭吧!”“外面下雨了,我给您送伞来了。”都让我深感欣慰,感动不已,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关心他人,播撒爱的种子,这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成功。

(二)教学工作

我担任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并兼任思品及一年级科技普及学科教学工作。在备课时,我精心准备,努力钻研教材,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力求设计出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切实落实教学目标,流畅且富于特色的方案,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过程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刚开始上课时,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讲得很慢,而作业质量却很差,一度让我陷入困惑之中,在经校领导与老师们的指点后,我明白了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发现自己讲课时面面俱到,想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结果面面不到,我意识到应该重点突出,不能急于求成,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我在课上的语言较罗嗦,并且语速较慢,我便努力规范简化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表达的权利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充分的心理安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愿意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为此,我不惜花费时间,鼓励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发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始终坚信这一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导入到布置作业,设计力求激趣,从我自身来讲,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让他们从心底里爱上数学、爱上学习,把上数学课当成一种美的享受。

在广大工作生活的这段时间,我与我的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过程虽然艰辛,但所得却将受用终生。是广大这方热土孕育了我,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加倍努力,为广大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第6篇:朱长海先进事迹1

朱长海老师先进事迹

朱长海,2000年7月毕业于黄山学院,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自2004年以来,他先后获得了天长市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天长市师德先进个人、天长市优秀班主任、天长市、滁州市公民道德先进个人提名候选人、天长市十佳“师德标兵”和滁州市“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他所担任的团总支也先后获得安徽省“红旗团支部”和滁州市先进团支部等荣誉。

2014年5月27日中午,天长市金集中学初三(1)班女学生林某因闹情绪,写了一张“我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我不读书了”的纸条,托同学转交给了班主任朱老师,准备离家出走。拿到纸条后,朱长海老师发现林某已经离开了学校,心急如焚的他午饭也没吃,和林某父母一起,专程从金集镇赶到天长市区寻找。到处都找遍了也没有线索,朱老师便又开始从学生中排查,终于得知林某去了一个同学家中。当天22时30分许,朱老师赶到这位同学家,并耐心开导这名林某,对方最终答应回家。但谁知刚踏出大门,她突然爬上窗户欲跳窗自杀。

千钧一发之际,年仅37岁的朱长海快步上前,从身后拉住这名学生,但由于身体重心过度前倾,朱长海不但没有拉回林某,还跟着她一起从高约8米的三楼向楼下坠去。而就在下坠的生死关头,朱长海老师仍不忘用身体托住林某。

坠楼后,朱老师重重的摔在地上,内脏多处出血,而小云在老师的保护下,落在了朱长海的身上。最终,小云仅仅骨盆等身

体部分位置骨折,受了轻伤,而朱长海老师却身受重伤,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仍英勇牺牲。

朱长海老师,离开了我们。他留下短暂的37个岁月,短暂的14年教育履历,一个未能完成的教育梦想,还留下了,懂他、爱他的人的遗憾和悲伤。

人生有高度

朱老师的人生有高度。他从踏上讲坛的第一天起,他就决不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他的梦想,是要做一个好教师、大教师。工作第三年,他就凭一支粉笔,把他那创新而富有激情的课,上到天长,上到滁州,上到高手云集的省级讲坛上,并获得安徽省政治教学二等奖。一个农村选手,初出茅庐,没有现代化教具,评委折服了。

思想有境界

朱老师的思想有境界。他有一颗“大爱”之心,他的事迹、他的牺牲就是最有力的说明。那晚,如果学生没有找到,他是不会睡觉的,那将是一个不眠之夜。没想到,那个夜晚,却成了他的长眠之夜。

生活上很贫困,也很艰苦,但从没影响过对工作的热情。他收入低,爱人只拿一个月几百块的代课金,家庭底子薄,有三个老人需要照顾。他几乎没有体面的衣服,一年四季,就那么凑合着。只有到了学校有重大活动,他才会把自己收拾得亮丽些。他一家三口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因为D 级危房拆除的需要,住房

只能靠自己想办法。2013 年,他欠债二十多万建了一套房,才算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家。而这一切从没有影响过对理想的渴望和追求。

事业有成就

朱老师的事业有成就。他是个有智慧且富于创新的人,14 年的工作里,他创造了金集中学的多项第一。每一个金集中学的老师都清楚,金集中学的发展和进步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汗水。学校所获得的荣誉如:全国普法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十年天长市规范化考核优秀奖,滁州市德育示范学校、滁州市特色学校,滁州市大课间评比一等奖,省红旗团支部、滁州市优秀团支部等等等等,都离不开他。

推荐第7篇:朱立新——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朱立新同志先进模范事迹简介

朱立新,男,48岁,大学本科,中共党员,大唐山西恒山风电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高级工程师。

2012年7月,他就职大唐山西恒山风电有限公司以来,始终坚持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的理念,面对公司组建、生产准备的艰巨任务,没有丝毫畏难情绪,一心扑在事业上,抓住企业转型、技术薄弱的突出问题,提出并践行“我靠恒山风电生存、恒山风电靠我发展”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培训、取证上岗工作。2013年,他更是积极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开展一系列助推企业发展的活动,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实现了火电向风电发展的成功跨越,在新能源发展中迈出坚实的步伐。他立足大局保稳定,聚精会神抓管理,一心一意谋效益,全力以赴抢电量,取得了从5月22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到10月17日24台机组全部投产运行,累计完成发电量4368万KWh、超额完成345万KWh、实现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巨大成绩。公司2013年荣获大唐山西分公司“先进集体”称号,山西省电业工会联合会“转型跨越我争先,立足岗位创佳绩”主题竞赛“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他针对原恒山电厂转型以后,遗留的拖欠职工住房公积金、职工队伍不稳定等历史问题,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积极争取政策,大力推进岗位学习、岗位练兵、岗位成才;他始终心里装着群众,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奋斗的方向,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机制,认真落实民主管理,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连续两年实现零信访。

他一贯表现优秀,获省市级以上荣誉就有:2008年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中国大唐集团山西分公司“优秀党员”称号;2009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优秀案例”、太原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一等奖”;2011年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优秀党员”称号、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推荐第8篇:朱惠兰先进事迹

丹心献教育 杏坛写春秋 ——记山丹县南关学校朱惠兰同志

朱惠兰,女,汉族,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张掖市市管拔尖人才,甘肃省第一批“青年教学能手”。 1982参加工作,先后在山丹县位奇中学、山丹二中、山丹一中、山丹培校初中部、山丹县南关学校担任初、高中政治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历任山丹一中政教主任、山丹培校初中部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现任南关学校校长。在朱惠兰同志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的30年时间里,她勤奋努力,勇于创新,成效显著,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亮丽的青春年华,用汗水铺就了自己瑰丽的人生之路。

一、信念执着,一腔热血铸师魂。

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那一刻, 朱惠兰就怀揣美好的理想和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抱负,走上了三尺讲台,从此开始了她的教育生涯。30年来,朱惠兰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政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具备了良好的思想修养和教育理论素养。

不论是作为任课教师还是校长,长期以来她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坚守在山丹教育的沃土,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对教育事业充满了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她自身的条件,她完全可以和许多人一样,离开山丹到东南沿海的上海、江苏等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去供职,但是她深爱这片养她育她的热土,始终不离不弃,“别人想去没条件,你却放着条件自己不用”,周围的人对她都这么不理解,她也成了别人眼里的“傻瓜”。更让人惊诧的是2000年她又居然毫无怨言地离开了山丹一中的领导岗位,当年,由于山丹城区唯一的初中山丹二中无法容纳城区全部初中学生,山丹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山丹培校初中部,在山丹培校(中专学校)院内办学,她临危受命,担任新学校教导主任。此时的学校根本没人愿意去,去了不愿意干,困难重重,可谓白纸上画画,“一穷二白”,她用智慧和汗水创建起了学校有序、有效

1 的教学管理模式,2005年随着山丹培校中专扩招,教室紧张,学校借用县委党校的旧教室上课,室内无暖气,室外无厕所,时为学校副校长兼教导主任的她和教师们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自己动手自制教具,亲手搭建简易厕所,解决困难。此后,学校继续经历辗转办学过程,2006年秋,由于党校平房拆迁,山丹培校仍无法容纳初中部的所有班级。学校初一年级四个班又在山丹二中租借四间教室上课。教学管理两头跑,其办学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直到2007年秋,山丹培校新建了一幢教学大楼,这样初中部的12个教学班才又重新回到同一个校园内。就是在如此艰难的办学条件下,她丝毫没有动摇信心,学校靠优异的教学成绩站住了脚跟。此时的她已经得到了社会和组织的认可,2008年3月,她被县委任命为培校初中部校长,在她的科学管理,大胆改革下,学校教风、学风、校风大大好转,教育教学成绩持续提高,会考抽考连年稳居第一,学校获得长足发展,迈上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成为了全县学校的排头兵。2010年,全县布局调整,原培校初中部和原南关小学合并,她又担任新成立南关学校校长,从事了多年初、高中管理的她又面临着一个九年一贯制新学校的筹建和建设,她忘我工作,以身作则,又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她的这些奉献精神、苦干精神,爱校如家的情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教育界没有一个人不为之称道,同时也为山丹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工作中,她始终坚持“德高为范”、“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服从安排,争挑重担。多年来她一直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态度,团结同志,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受到同事们及同行的一致赞誉;她严于律己,注意言传身教,注意老师的榜样作用,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谈吐、行为举止等,以严谨的教学和育人态度教育影响学生,以良好的品行和心理素质影响学生,她常说:“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自己要先做到。”她上课从不迟到、早退,不在课堂上接手机,从不会因为公差而落下一节课,学生的每一件事都牢牢记在心上,承诺,必履行,凡事都身体力行。为人谦虚,教学上,不管别人对她评价多高,她总觉得自己有许多不足,虚心向同事

2 们学习,她欢迎老师们能到她班上推门听课,听后必要求说不足,提建议。对学生,一视同仁,为人热情,对学生不论优差,对家长不分贫富,都平等热情对待。他的师德师风受到师生的广泛赞誉。学生常说她是“学识和师德极佳的老师”、“值得我们一辈子尊敬的人”。

二、激情无限,三尺讲台展才华。

1982年8月,她踏上教育征程,在山丹县位奇中学任教,初为人师的她思想活跃,谦虚好学,敢于创新,教学效果显著,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领导同事的赞扬,并很快成为学科教学骨干,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被选拔进城,她一如既往地以满腔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努力学习,在实践中总结提高。在山丹一中任教期间,总结出政治课教学“提示---阅读---质疑---列图---小结”五环节教学模式,被当时的地区教育处教研室主任在《张掖教研》上撰文评价为“方法新颖,效果明显”。勇于探索的她并不满足于现状,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又总结出图示法,不仅使教学内容简洁明了的反映在板书上,而且能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达到了化繁就简,直观形象,牢固准确地学习知识的目的,收效显著,以此为实践基础,她撰写了论文《图示“唯物论”“辩证法”原理的内在联系》,并在《张掖教研》97年第4期上发表。后来担任领导期间,她也从未脱离过教学第一线,并且经常超课时代课。她在处理好管理工作之余,能避开俗务潜心钻研业务,并积极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她在全县率先提出“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减负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并积极实践,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县局专家和教育同仁的好评,其中的“减负增效”现在正得到山丹县积极推广。

学生喜欢上她的课,老师喜欢听她的课。每学年开学,她所授课的班级总是人满为患。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朱惠兰没有居高临下的作风,而是多和学生沟通,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有效课堂管理模式,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能够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将讲授、活动、讨论有效联系在一起,课堂管理宽严适度,通过恰当的启发与指导,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她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3 能力,师生的互动,有效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她的课,融知识、能力、觉悟于一体,融书本、学生、现实于一体,方法新颖,风格独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尤其应注重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她的课,追求当堂消化,当堂掌握,在课后从来不布臵作业,但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在不断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和反思中,朱惠兰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就。在1993年全县优质课评比中获“教坛新秀”一等奖,同年在全区初中政治优质课评比中又获三等奖。97---99年连续带高三政治,高考成绩年年超省均分。97年获全校高中优质课评比文科组一等奖,同年又在全区高中政治优质课评比中获三等奖。2007年初中毕业会考中,所带班级的政治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95%,居全县第一。她曾多次荣获县级“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1年她被评为“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2003年被确定为市级骨干教师。2005年1月被确定为山丹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同年10月被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三、与时俱进,矢志教研谱新篇。

理论指导实践。只有更新观念,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教学行为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自2002年,初中新课改全面铺开,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她更是深深认识到“要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她利用一切时间抓紧学习,对自己进行充电,阅读了大量教育理论的书籍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刊物,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她以研促教,向教研要质量,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探索高效课堂新模式,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收集了众多的教学案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自己也主动运用和展示洋思教学法、南京金陵中学等课改模式,展开多方面教改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论,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学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并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在她的带领下,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科

4 研工作中,学校有多项省、市、县级课题立项研究。她本人主持负责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实验》、《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及矫正策略》、《中小学衔接教育中教与学的研究》均列为省级重点课题,结题后于2005年10月顺利通过省级鉴定。《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及矫正策略》这一课题2007年3月获山丹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9月获张掖市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10月获山丹县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小学衔接教育中教与学的研究》获山丹县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她依然笔耕不辍,有多篇论文在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等杂志上发表,其中2005年她撰写的论文《教师要慎重对学生进行日常评价》获甘肃省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三等奖。2009年参与并指导了市级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并在山丹教育网发表论文《新课程教学中应注重课堂实效》;2010年参与并指导了省级课题《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2010年秋主持研究了山丹县重点课题《三至九年级学生作业有效性研究》;2010年主持立项的省级课题《初中生责任意识与自主学习意识的统一实验研究》现在正在进行中。同年论文《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发表在《张掖教研》;论文《努力学习,勇于践行》发表在《张掖日报》;论文《企业文化给学校管理的启示》发表在《教师报》。她还主持编写了《南关学校教师教学反思录》、《室内徒手操》、《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读本》等校本教材。由于她在教育科研的突出成就,2006年3月她被张掖市教育局授予“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山丹县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大爱无声,滋润心田育桃李。

她经常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她兢兢业业,始终把爱心和耐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她以尊重和信赖为前提,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她能够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并协助其他班主任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学生,有针对性

5 地进行思想教育。她讲究工作方法,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总结。重视班干部的作用,能针对不同时期学生思想的变化采取相应对策。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经常与校领导、年级组长、科任老师、家长沟通,使对学生的教育趋于同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多管齐下,分层推进,在后进生转化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同他们促膝谈心,解决他们生活上、思想上各种实际困难,体现出教师同学生同甘共苦,肝胆相照,使他们跟上全班的进步步伐。

班主任工作中,他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关心和爱护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积极向上的品格。她甘为人梯,创设许多美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有的放矢,他建立了班级学生档案,记录在册,随时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思想动向,成绩波动情况。她能不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生在他的爱抚和教导下,明确了学习的方向,自尊心和自强意识不断增强,家长们把子女送到他的班去,都满足得如同吃了“放心药”,同时也取得学校的信任和同行的青睐,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

五、模范引领,真心帮带建梯队。

作为市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校内外学术带头人,为了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了不辜负一线教师的期望,达到专业引领、辐射带动,共同提高的目的。她主动参加各级培训和进修来提高自己业务知识和水平,她抓住机会,积极进取,先后参加了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张掖市高层次人才集中培训等,并实地参观考察了北京四中,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南京金陵中学等名校,虚心向名校名师学习借鉴,每次回来之后认真写好学习心得,向其他教师传授。全县对她的学术地位给予肯定,她承担了山丹县小学校长培训、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培训等培训工作。

不论是以领导还是学长的身份,她总是做好中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终不渝地对教师进行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引导他们在工作中能够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讲 6 师德、重品行、树形象,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在学校教研工作中,她热情严谨,身先士率,起模范领路作用,每学期都根据教师培训的整体规划,选择相应的专题,经常对教师进行理论专题培训和专题辅导;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关注学术前沿,掌握学科最新研究动态,督促教师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加强教研;每学期坚持教学指导,帮助教师进行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落实,保证教学任务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每年都会对参加各级教学比赛的教师进行赛前指导,参赛的教师都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坚持科研指导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帮助教师选择和确定适合的、实用的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对各个课题组,她帮助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

她还做好学校典型培养工作。选择学校中青年学科典型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的后备力量,深入课堂进行跟踪培养,指导典型教师在课堂上提高自己,课后进行反思;及时解决典型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为典型教师的提高提供条件,帮助他们积极成长,为学校的“青蓝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六、高效管理,特色办学显和谐。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一名校长,她具有战略眼光,总是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学校科学发展的问题,带领下全校上下努力构建人文校园,用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和谐、全面、持续性发展,确定了“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大胆提出“循规律、办教育、赏识人、培养人、树品牌,创特色”的赏识教育。积极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氛围,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学校文化的魅力。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教师文化,她着重对教师进行事业精神的培养,努力营造一种“实干奉献,拚搏进取,团结改革”的精神文化氛围,把学校办成教师乐学善教,学生幸福成长的家园。

7 在学校具体管理上,朱惠兰具有独到一面。她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人文化管理、民主化管理。制定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做到依章办学,建立健全教代会和工会等组织,及时召开教代会,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她大气做人,坚持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关注教师生活工作,做到以人为本,坚持举办班主任节,坚持人文关怀,情暖人心,教师们都能把她当做贴心人,总是用高度的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来回报她。

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她是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一把好手,她创新德育模式,以生活化的形式,实现了“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战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更学会做人。她还扎实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推行阳光体育大课间,积极创设的武术、腰鼓、民间体育等音体美特色活动课、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自主探究成为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

由于她出色的管理,运作机制高效,全校形成了团结和谐,有序运转的良好局面,学生养成教育效果显著,教学成绩遥遥领先,学校声名鹊起,成为县域内的名校,而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提高,内蒙古等省、市内外教育界组织观摩团不断来校参观学习。学校先后获得省双拥先进集体,市德育先进学校,县一级文明学校等省市县表彰奖励,学校学生会考、抽考持续第一。高效的管理,显著的业绩,不断提升的办学水平,得到上级组织和社会的认可。朱惠兰自己也在2008年荣获市级“五一巾帼奖”,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校长”等称号。

风正一帆悬。三十年的奉献,三十年的坚守和操劳,三十年的丰厚沉淀,作为一个满怀教育热情、深谙教育技能、精于管理的教育弄潮儿,朱惠兰无愧名师之谓,在她的脚下,永无止境的教育之路定会越走越辉煌!

推荐第9篇:朱峰先进事迹简介

朱峰先进事迹简介

朱峰,1976年3月生,大专学历,线路工技师,现为临涣工务段前邱寨领工区领工长,2010年被评为“五好职工”的荣誉称号。朱峰同志始终如一的热爱着线路工这项工作,在工作中虽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和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积极投身于线路工作,用辛勤和汗水谱写了一首时代铁路人赞歌。朱峰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崇尚学习的他一直从事着线路工维护保养工作,个人技术一直在全段名列前茅,在多年的养路工和领工长事业中他创造了《液压绝缘稳定式改道器》被评为集团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五等一级等优异成果,朱峰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道岔养护和维修特长,提出了尖轨不直与连接方向不顺、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尖轨跳动、尖轨扳动不灵活、尖轨被轧伤和尖轨与滑床板不密贴等道岔病害防治和维护方法,在领工区得到广泛运用。近年来,朱峰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效益意识在领工区积极推行以项目目标培训和“绝技绝招”培训为重点的新管理模式,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带领大家解决了日常生产中许多疑难问题。朱峰参加过处段多次技术比武都获得良好成绩并在集团公司第八届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三名,长期以来,朱峰积极参加、参与《标准化站场创建》、《道岔的养护维修》和《菱形道岔养护与维修》等课题的学习和授课,在“绝技绝招”以师带徒活动中带出了宋庄工长黄宏伟、祁南班长张建等一批能干、会干、巧干的业务能手和业务骨干。总之,朱峰工作以来能够自觉学习、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活动,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念和爱岗敬业精神,始终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责任,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思考和总结,并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他深知维护好铁路线路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以加快自身发展、奉献新区为己任,热爱本职工作,始终如一的保持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积极探索业务,有着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在岗位上干出了领导满意、职工信任的成绩。

临涣工务段

二○一一年三月

推荐第10篇:学习朱和平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朱和平先进事迹心得

近日来认真学习了中共党员,全国劳模、环卫工人朱和平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给我们展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精神世界,揭示了一名共产党人的伟大情怀。她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

1973年,18岁高中毕业的朱和平,摒弃世俗观念的偏见,毅然走上了郑州市管城区卫生队清运垃圾的工作岗位,一干就是30多年。30个春夏秋冬,30年风霜雨雪,朱和平从赶着毛驴车收垃圾,到拉着架子车、手拿摇铃沿着背街小巷、挨家挨户收垃圾,再到她作为首批开上垃圾车的女司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里来,雨里去,她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精心打扮着这座城市,同时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要知道,在当时一个女孩家沿街叫喊收垃圾,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怕人瞧不起,她冬天用口罩遮着脸,夏天戴顶大草帽,“破帽遮檐过闹市,管它冬夏与春秋”。她常说:“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得有人干,工作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朱和平自担任垃圾清运司机以来,每天工作都在10个多小时,驱车200多公里。开车20多年来,运送垃圾18万多吨,行程达100多万公里,搬出了市区的座座“垃圾山”,无愧于名副其实的“城市美容师”。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朱和平这一典型之所以得到党内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深深感动我们那么多人,根本原因是她在平凡岗位作贡献,无怨无悔写人生。朱和平同志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劳模的模范行动,团结带领身边的同志,为创建卫生城市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诚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朱和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更多的应该是这种精神,在我们平凡的工作中更多的体现这种精神。学习朱和平同志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勇争一流的进取精神,学习她热爱人民、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学习她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更要学习她在平凡的环卫岗位上,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的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学习先进的行为化为积极的工作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一流的业绩,求真务实,夯实基础,勇于创新,齐心协力干实事,聚精会神谋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再立新功,圆满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11篇:朱景亮同志先进事迹

朱景亮同志先进事迹

宁陵县张弓中心卫生院

二○一○年六月

推荐朱景同志为“河南优秀医师”的先进事迹材料

朱景亮,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12月出生,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大专学历,内科主治医师,现任宁陵县张弓中心卫生院院长兼内科主任,宁陵县医学会第四届医学会理事,商丘市第一届医师协会理事会理事。

一、职业道德优,诚实守信、廉洁行医

朱景亮同志注重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修养,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落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方针和路线,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身作责,坚决抑制卫生行业不正之风,拒绝收任何形式的“回扣”、“红包”及各种“好处费”。工作及生活诚实守信,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卫生战线上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深知农民疾苦,对每位就诊病人本着质优价廉的原则,做到医疗检查必检则检,不必要的检查一律不做,用药时使用廉价高效的基本药物,尽可能的减轻患者负担,“小方治大病,花钱不多,病却好的快。”找朱景亮看过病的很多人都这样说。他注重培养医患感情,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模范履行岗位职责,工作兢兢业业,正如他常说的一句话一样:“先德后医,从医之路无止境”,由于他的突出表现,2006年2月宁陵县卫生局发起了“在全县卫生系统向朱景亮同志学习的活动”。

二、业务技术精、创新能力强

他医疗技术精湛,学习勤奋,敢于创新,有很强的业务工作能力,能够熟练处理各种内科常见病及内科疑难杂症,他多次到省、市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根据学到的业务技术知识,结合个人二十余年的诊疗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应农村病人需求的内科疾病处理方法,特别对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法,在工作之余,他勤奋学习,自费订阅了十余份医学方面的报刊杂志,追踪先进的医学诊疗技术,将学到的医疗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他每天接诊病人100余人次,治愈与好转率达到90%以上,从未出现过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学术交流,使自己的业务技术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由于成绩突出,他2007年被授予宁陵县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和宁陵县优秀科技人才称号、商丘市优秀中年科技专家荣誉称号。

三、群众威信高,奉献精神强 他长期奋斗在医疗卫生的最基层,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时刻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思想上始终坚持秉承“患者无小事”的态度,“从医院大局出发,着眼每一个病人”的理念开展医疗活动,作为一名乡镇卫生院的主治医师,他时时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对待病人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用高超的医术和真诚的心感动每一位找他看病的病人,无论病情轻重,患者身份高低,他对每一位患者都尽心尽力,详细询问病史及症状,认真诊断,细致观察,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每一位找他看病的病人痛苦而来、康复而归,每天由于找他看病的病人很多,到下班时间仍会有许多病人在候诊,他总是继续为病人耐心诊治,不看完病人就不下班吃饭,有时病人实在太多他就让家人饭送到科室胡乱扒上两口,继续为病人诊治,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可以说基本上没正常按时上下班过,很多时间一天只吃两顿饭,弄得他家属每天埋怨不知道啥时做饭才好,耽误一家人都不能正常吃饭。对因贫困无力治疗的病人他总是慷慨解囊,自己出钱为病人垫付医药费,华堡乡高楼村农民刘文兰,患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家中却一贫如洗,来看病时身上仅有10元钱,朱景亮了解情况后,当即拿出200元钱让她治病,感动得刘文兰泣不成声。华堡乡刘庄村60多岁的刘自勤常年患肺结核,为看病家中的粮食全卖光了,快过年时,老伴又拉着他来看病,寒风中朱景亮看到两位老人衣服单薄破旧冻得瑟瑟发抖,朱景亮当即替老人代付了医药费,还另外拿出50元钱让老人买肉过年,两位老人感动得长跪不起。象这样为贫困病人代付医药费的事不胜枚举。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他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每天都强忍剧痛坚持工作,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先后三次进行手术治疗,每次都等不到完全康复就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农村卫生工作献出了全部的工作热情和精力。他工作大胆细心,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行医20多年来从未出现过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由于他医术精湛、服务热情、医德高尚,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和良好口碑。

四、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朱景亮同志从医20多年来,工作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不贪图名利,以非凡的毅力和工作责任心年复一年的默默奉献着,经他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仅2009年度一年,他就接诊病人三万余人,直接为卫生院创收3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他医术精湛、服务热情、医德高尚,使他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地方名医。朱景亮同志不仅是一位好医生,更是一位优秀的乡镇卫生院院长,2001年9月,朱景亮同志被委任到宁陵县华堡乡卫生院任院长,当时的华堡乡卫生院已经基本倒闭,房屋破旧不堪,没一样像样的设备,绝大多数业务人员都回家单干了,卫生院月收入几百元钱,别说发工资,连水电费都弄不够,卫生院不仅没一分钱,而且外欠债务十七万多元,朱景亮同志的亲朋好友一致反对他当这个院长,他却顶住各种压力,毅然上任,多次召开职工会,组建班子,健全规章制度,听取多方意见,他四处奔走,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四处奔走,求亲告友,购买了B超、急救车、生化分析仪、脑电图、显微镜、冰箱等医疗设备,连自己家准备建房的木材、钢筋都贡献给了卫生院,他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带领全院职工努力拼搏,华堡卫生院一年一个台阶,短短几年就使华堡卫生院成为宁陵县一流的乡镇卫生院。在任华堡乡卫生院院长期间,黄岗乡卫生院因管理不善几近倒闭,卫生局党组又委任他兼任黄岗乡卫生院院长,他临危上任,根据黄岗卫生院的具体情况,多方筹集资金,购置医疗设备,健全领导班子,一身作责,几个月时间便使黄岗乡卫生院起死回生,他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两个乡镇卫生院上,一面做好一名好医生, 一面抓两个卫生院的管理,这需要多大精力和工作精神呀。由于他的突出表现,2009年11月,他又被宁陵县卫生局委任到宁陵县张弓中心卫生院任院长,张弓中心卫生院,2007年被宁陵县总工会授予宁陵县“五一”劳动奖章,被组织部、人事局、科学技术局、科协授予宁陵县第五届优秀科技人才、商丘市第六届优秀中年科技专家荣誉称号,他2009年度被商丘市人事局、商丘市卫生局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被商丘市总工会授予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度被河南省卫生厅评为为河南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2010年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连年被评为宁陵县先进工作者和“十佳医生”。

宁陵县张弓中心卫生院

二○一○年七月

第12篇:学习朱长海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朱长海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朱长海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近日,安徽省文明委依照“安徽好人”评选规则追授朱长海为“安徽好人”,并授予其安徽“最美教师”称号。另报经中央文明办同意,朱长海将直接入围7月份“中国好人”。安徽省教育厅追认他为“省级优秀教师”,省总工会追授其“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天长市有关部门正在追授他“优秀共产党员”、“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相关荣誉称号。

如今,社会各界正掀起一股缅怀朱长海,学习朱长海的热潮。

“朱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托举了学生的未来,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德高为范,我们要将他这种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精神传承下去。”铜陵市民曹思远说。“朱长海老师舍身救学生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份担当、一份责任还有一份大爱,这也是我们当前社会所提倡的一种精神。”合肥市民 方四平说。“朱长海老师的崇高师德深深地感染了我,()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更应以实际行动去践行这种精神。”安庆市大观区德宽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吕红说。

“他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春风化雨、言传身教教会我们怎样做事、做人”。友“小伙儿不爱吃水果”留言表达了对朱老师的怀念和崇敬,“他用生命教书育人,向伟大的人民园丁致敬!”

“朱长海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是一种必然选择,是他高尚品行在危难时刻的自然凸显,我们向朱长海学习,真正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才是对英雄的最好纪念。”天长市城南小学教师王永斌为朱长海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进取精神、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最值得他学习,“我要好好学习朱长海,做一个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的教师。

朱长海同志的事迹充分展示了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坚定信仰和先进本色,展示了作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和育人之责。朱长海同志的先进事迹引起多家主流新闻媒体广泛关注,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立即行动,迅速掀起学习朱长海老师的热潮。吴祥贵要求:各校(园)一要及时传达、学习朱长海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的精神。当前正值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各校(园)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立足本职工作,把学先进典型活动与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深化教育改革、建设天长美好教育梦结合起来,认真实施,抓出成效。二要迅速开展朱长海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活动。要积极主动邀请朱长海先进事迹报告团到本校(园)做报告,要对学习活动作出具体安排,要安排专人负责,要形成报纸上有文字、广播上有声音、电视上有形象、络上有内容的学习教育强势,弘扬正能量。同时,要做好本单位先进典型学习、推广工作,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三要认真学习领会朱长海老师先进事迹的精神实质,以朱长海老师先进事迹为榜样,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切实提升为人师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做到学习实践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习张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于海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兰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第13篇:学习朱长海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朱长海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朱长海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近日,安徽省文明委依照“安徽好人”评选规则追授朱长海为“安徽好人”,并授予其安徽“最美教师”称号。另报经中央文明办同意,朱长海将直接入围7月份“中国好人”。安徽省教育厅追认他为“省级优秀教师”,省总工会追授其“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天长市有关部门正在追授他“优秀共产党员”、“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相关荣誉称号。

如今,社会各界正掀起一股缅怀朱长海,学习朱长海的热潮。

“朱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托举了学生的未来,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德高为范,我们要将他这种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精神传承下去。”铜陵市民曹思远说。“朱长海老师舍身救学生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份担当、一份责任还有一份大爱,这也是我们当前社会所提倡的一种精神。”合肥市民 方四平说。“朱长海老师的崇高师德深深地感染了我,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更应以实际行动去践行这种精神。”安庆市大观区德宽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吕红说。

“他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春风化雨、言传身教教会我们怎样做事、做人”。网友“小伙儿不爱吃水果”留言表达了对朱老师的怀念和崇敬,“他用生命教书育人,向伟大的人民园丁致敬!”

“朱长海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是一种必然选择,是他高尚品行在危难时刻的自然凸显,我们向朱长海学习,真正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才是对英雄的最好纪念。”天长市城南小学教师王永斌为朱长海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进取精神、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最值得他学习,“我要好好学习朱长海,做一个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的教师。

朱长海同志的事迹充分展示了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坚定信仰和先进本色,展示了作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和育人之责。朱长海同志的先进事迹引起多家主流新闻媒体广泛关注,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立即行动,迅速掀起学习朱长海老师的热潮。吴祥贵要求:各校(园)一要及时传达、学习朱长海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的精神。当前正值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各校(园)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立足本职工作,把学先进典型活动与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深化教育改革、建设天长美好教育梦结合起来,认真实施,抓出成效。二要迅速开展朱长海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活动。要积极主动邀请朱长海先进事迹报告团到本校(园)做报告,要对学习活动作出具体安排,要安排专人负责,要形成报纸上有文字、广播上有声音、电视上有形象、网络上有内容的学习教育强势,弘扬正能量。同时,要做好本单位先进典型学习、推广工作,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三要认真学习领会朱长海老师先进事迹的精神实质,以朱长海老师先进事迹为榜样,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切实提升为人师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做到学习实践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14篇: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人生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看来,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迈进,不断出新成果,持续研究农业,就是最快乐的事。下面小编整理2019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欢迎阅读。

2019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

朱有勇

四十年前有一位青年走进云南农业大学开始了学农为农之路,四十年后有一位院士在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带领老乡走上了富农惠农之路。他就是我国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名誉校长、朱有勇教授。6月15日,朱院士的先进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和新闻联播播出。一时之间,他的先进事迹从云岭大地传遍了大江南北,在云南农大师生中也引起强烈反响, 激发了农大学子献身农业、服务三农的雄心壮志。

1977年恢复高考后到云南农大植保专业学习,1982年获学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他开创性地从栽培角度探索了利用生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控制病害的新途径,标志性研究结果在《Nature》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将生物多样性原理与植物病害防治理论相结合,拓展了植物病理学研究领域,对解决现代农业生产中作物病害流行及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几十年坚持信念、学农爱农、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把论文写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成为老乡们最喜爱的“农民教授”。

2019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

结为亲家 定点精准帮扶

2015年,中国工程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开始结对帮扶澜沧县。确定脱贫目标后,“把脉”产业发展就成了第一要务。接到任务后,朱有勇院士二话不说,带着团队迅速赶往澜沧开始调研。

“那段时间,朱院士白天在田间观察记录,晚上召集大家讨论研究,目的就一个,找准当地最适合的种植项目。”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项目组成员、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朱书生说,每天清晨,植被还挂着露珠,朱有勇和团队成员便拿着仪器下田了。

经过对澜沧县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分析后,朱有勇院士和大伙一致认为,这里具备发展冬季马铃薯和冬早蔬菜产业的条件。“冬季马铃薯在11、12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澜沧可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鲜薯产区之一。”团队成员、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博士黄惠川说,由于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可种植产地较少,因此冬季马铃薯鲜薯价位高,订单收购价可以达到每公斤3元,是正季价格的5倍左右。于是,2016年10月,在蒿枝坝完成了冬季马铃薯百亩示范和冬早蔬菜50亩示范。

同时,朱有勇院士团队调研发现,澜沧县境内有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思茅松,林下经济本来大有文章可做,可是却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他们发现,松树的挥发物具有很好的驱虫防病作用,在澜沧发展林下优质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发财”的好路子。“到2015年,云南省三七种植面积约为40万亩,总产值达800亿元,如果能在澜沧顺利开展林下三七种植,对百姓脱贫致富将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朱书生说,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他们还发现澜沧县的松林气候环境适宜三七生长,于是决定在竹塘乡海拔1500米至1900米的思茅松林下开展具有高经济价值的林下三七种植试验,建立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标准,辐射澜沧乃至整个普洱市林下经济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项目组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决定在澜沧县竹塘乡东主村和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开展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早熟葡萄种植和禽畜养殖等项目示范点建设。

“要选择合格的脱毒马铃薯种薯”“拱棚可防霜避雨避病,减少农药施用量80%”……面对村民们的各种问题,朱有勇耐心解答着,还叮嘱团队人员去田间给农户示范操作。院士、专家们进村帮扶,从设置“科技小院”开始,手把手教农民种植冬季马铃薯、油菜、林下三七等的技术要领,一步步解决村民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科学的指导、全程的服务使贫穷闭塞的蒿枝坝及其周边村寨不再“孤立无援”。

朱有勇告诉我们,自从2015年中国工程院开始定点结对帮扶澜沧县,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种植、养殖产业壮大了起来,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2019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3

科技注入 激发无限潜力

“通过初步测产,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澜沧项目冬季马铃薯示范基地种植,最高亩产为4.7吨,平均亩产3.3吨,一百克左右的商品薯率97%,按每公斤3元的订单价格,每亩增收9000多元。”从去年11月播种到今年4月收获,不到半年,朱有勇院士团队用亮眼的成绩单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一阵春风吹过,思茅松林沙沙作响,干燥的松针轻轻飘落,覆盖在林下的三七苗床上,成为天然的保湿层,让三七避过了冬春干旱季节。

走进澜沧县竹塘乡李召梁子的思茅松林里,开展三七种子直播和种苗移栽试验的地块,嫩绿的三七小苗齐刷刷冒出土层,眼下已长到10多厘米高,超过90%的出苗率,小苗长势喜人,这印证了朱有勇院士科技团队的调查结果:该试验点冬季3个月(12月至翌年2月)的平均气温13.7℃,平均湿度78.46%,非常适宜三七的出苗和生长。

“林下三七可以实现生态有机种植,预计每亩产量50公斤至80公斤(干重),村民每亩林下三七可收入5万元至15万元。”毛如志博士说。

在云山村蒿枝坝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正忙着捡拾洋芋的拉祜族群众李扎谢脸上洋溢着喜悦,他高兴地说,这里采收洋芋的群众都是附近几个村的,他们从去年11月份开始就受雇在这里干活,每天60元的工钱,从松土、垫肥到种植、管理全程参与。他说:“我已经学会了技术,明年自己家也种。”

据了解,各项目自去年9月份陆续开展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种植4亩林下三七,出苗率达90%以上,达产后每亩可增收5万元至15万元;完成100亩冬季马铃薯,亩产3吨,产值达90万元,每户平均纯收入达2672元;完成50亩冬季蔬菜种植工作,蔬菜长势良好,预计每亩增收9000元;为186户农户发放种猪2头、鸡苗10只,每户农户可创收4800元至6800元;完成15亩冬季鲜食葡萄种植,目前长势良好,预计2018年4月第一次产果。

经过中国工程院开展的系列精准扶贫工作,澜沧县特别是竹塘乡的脱贫攻坚成效已逐步显现。思路更加清晰、举措更加明确。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支持和人才帮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县脱贫攻坚方兴未艾。朱有勇院士团队定点帮扶澜沧县脱贫攻坚的成果已一项项留在澜沧的大地上。

2019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4

言传身教 榜样激励校园

也正是这样言传身教,朱有勇院士成为了学生们的榜样。

植保学院植物病理学硕士毕业生叶辰回想起师从院士的三年求学时光,感慨良多。他说,老师常说,做农业做学问,要把自己扎根于大地,把解决农民的生产问题放在首位,不能过于追求个人得失。这种执着认真刻苦朴素,深深感染了我,今后我要以老师为榜样潜心耕耘不问收获,也想成为导师这样的人。

全怡吉也是朱院士带的硕士毕业生。他表示,导师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教导我们如何将科研当作兴趣进行研究、如何把理论开发成技术应用到田间地头为老百姓创造价值及要常怀感恩之心……这些使我终生受益。导师数十年如一日学农爱农、潜心研究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认真的态度深深激励着我,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植保学院的大四毕业生赵锴文看到各大媒体对院士的报道后,谈到朱院士挂在嘴边的“想农民所想”是我们云农人的重要品质。朱院士四十年如一日扎根大地,服务农村,是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单纯而深厚。朱院士最喜欢的“农民教授”称号是农民在前,教授在后,他就是这样的,先做农民,再做研究,一辈子服务于这片土地,服务于这片土地上的人,我们要像他一样怀揣对土地的爱,学农为农。

2019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

2017年6月17日,在云南农业大学2017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盛军带领全体毕业生再次学习了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勉励学农爱农的农大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不忘初心、根植土地,学习学长、师长朱有勇院士,一生成长于土地,根植于土地,收获于土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看完朱有勇院士的事迹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和他脚踏实地的干事创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基础信息工作学院的马月炎决心学习朱院士认真、诚恳、心系农民和永远心怀感恩之心的品质,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中做一个勤奋敬业的有用之才。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毕业生缑敏琪一进校就听说农大有著名的两“zhu”--朱有勇和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通过四年的学习,缑敏琪更加佩服这位“农民教授”,他在事业上取得骄人成绩,仍怀揣感恩之心扎根田间地头带领老百姓致富。他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方向标,指引我们农大学子植根沃土,书写人生新篇。

而我们作为云南农业大学的学子,我们不仅为母校有这样的“农民教授”而自豪,更要以他为榜样,脚踏实地的学习,将来也能在自己的领域帮助他人,造福社会。

第15篇:朱自明同志先进事迹

朱自明同志先进事迹

‚充满物质诱惑的社会里,像朱老先生这样甘于平淡,一心为他人、为社会的人实在太少了。朱老先生始终坚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朱老先生是我们传统儒家文化‘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实践者,是社会主义‘八荣’的集体体现者。朱老先生是我们时代的一座丰碑,当我们迷失在物质世界里的时候,抬头看看这座丰碑,必能汲取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这是朱自明同志1995年至2002年助学对象之

一、云南大学在读研究生张继莲在朱自明70大寿时的感恩之言。是的,共产党员、退休干部朱自明同志凭着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从1983年至今,历时28年,他捐出18万余元资助72位贫困生完成学业。他捡破烂、卖废品,‚节约每一分钱,为了扶贫助学‛,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默默履行自己‚希望孩子们能够多读点书‛的质朴心愿,也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

‚节约每一分钱,为了扶贫助学。‛质朴的语言,饱含了多少希望,在细微之中我们感受到了最真切的人间大爱

1982年,在张坊担任乡镇干部的朱自明同志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了解到,许多品学兼优的孩子因贫困而辍学,想到自己短暂而辛酸的求学经历,想到自己儿时的梦想因贫穷而破灭,朱自明的心里忽然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不让孩子们重复自己的故事,一个伴随他终身的想法在他心里默默产生了。他泼墨挥毫书写了‚节约每一分钱,为了扶贫助学‛的条幅,也在心里立下了捐资助学的铮铮誓言。1983年,当时月工资仅40元的朱自明同志拿出200元为6位学生发放了奖学金。1983年至1988年,他资助朱学明等3位学生达3300余元,其中朱学明同学直至大学毕业。此后,随着工资的提高,朱自明对贫困生的扶助力度也逐渐加大,从每年捐出一半工资到每年捐助3000余元,直到他1998年退休,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朱自明同志家庭负担也很重,妻子没有工作,儿女尚在上学,但是他并未因此而间断他的助学行动。1991年至1998年,先后有16位学生受到他的资助,金额从每人330元到3940元不等。1998年退休后,儿女们也各自成家立业了,没有了什么负担,朱自明干脆捐出了每年的全部工资,现在每个月的1890元退休工资,他都是‚代领‛一下,然后全部送到了贫困学生手中。28年间,先后捐款202474余元资助72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14人考上大学,2人在读研究生。

每年5月2日朱自明同志生日,带着声声的祝福和深深的感恩,当年和现在的受助学生总会回到朱老身边,和朱老的儿女们一起为朱老庆生。说起朱老清贫度日却给他们无私资助时,情到深处,他们忍不住泪洒当场。在长沙工作的朱学明忘不了小时候到朱老家量米度饥荒的往事:‚读书时我虽然成绩很好,但家里很困难,眼看就读不起了。朱老的女儿比我低一个年级,回家把我的情况跟朱老说了,第二天朱老就走路来到学校,后来又去我家看了,从此便开始资助我。朱老对我很好,不但给我缴学费,给我买课外书,还叮嘱我要是家里没吃的了,就去他家量米……他对我就像父亲一样。‛在广州工作的邹武动情的回忆:‚如果不是朱爷爷在我读高三时资助我5000元,我可能连大学的门都进不了。‛现在正在读研的黄春根更无法忘记,在2003年下半年,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就要升入高三了,但贫困的家庭让他面临辍学,他初中的校长与朱自明谈起此事,说他的爷爷奶奶都80多岁了,父亲腿脚不便丧失劳动能力,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如果因此不能参加高考实在太可惜了,朱自明听了,二话没说,当即拿出2000多元送到他家,第二年高考前夕,朱自明又亲自来到浏阳三中,给他送来了2000多元现金和两盒补品,并嘱咐他沉着应考。 其实,在受助的58位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朱自明同志助人为乐、默默奉献的精神,都是朱自明同志对‚节约每一分钱,为了扶贫助学‛的践诺都浸润了朱自明同志在漫长岁月中永葆的无私大爱!

从一名国家干部到拾荒老人,这是一个时代的‚另类‛。但在他长期的执着坚持中,让人们读出了他生命的精彩和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从张坊镇茶林村洪屋组到张坊集镇,两公里路程,无论寒暑,不管晴雨,朱自明同志在每天上午八点到十点都要走上一圈,路边的每一个烟盒、每一张废纸、每一个矿泉水瓶都被他收入他随身携带的红色塑料袋里。回到家里,朱自明便坐在屋檐下将他捡来的‚宝贝‛细细分类整理好,整齐地堆在角落里。退休后的朱自明便成为了一名‚拾荒老人‛,靠着拾荒,朱自明每年可以获得近千元收入。‚我们自己有田,自己种菜,每个月开支不超过一百元,有千把块钱足够我和老伴过日子。‛在朱自明将全部工资捐助给贫困学生后,他和老伴的生活就基本上靠他一点一点捡破烂、卖废品来解决。

作为一位月工资近2000元的老干部,完全可以在农村和老伴过上充足而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毅然将退休工资全部捐出助学,自己却选择了清贫,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靠种菜、养鱼、养兔、养鸡、捡破烂来维持。他住的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的一栋土砖房,在附近邻居新建的楼房旁边显得特别破落,在他家里30年来没有添置过一件时髦的家具,他睡的是一张即便在农村也已经极其少见的‚架子床‛。没有洗衣机,每天十点后,在山泉水暖和点时,朱自明便开始洗衣,用手搓。朱自明从来没有用过手机,他与在外工作、读书的儿女、孙辈们或者是与他资助的学生联系都是使用固定电话,在他卧室里最现代化的就是那台21吋的彩色电视机,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本土新闻是朱自明同志每天不落的‚家庭作业。‛

朱自明同志在对贫困学生慷慨相助的同时,对自己和家人却特别‚抠门‛,他已经15年没有买过新衣服,最新的衣服是1993年在他担任乡镇领导时做的一件西装,‚那时流行西装,我也在浏阳做了一件,不记得花了几十元了。‛现在逢年过节或要出远门,朱自明才很舍不得地穿一次。大儿子1978年从部队转业时带回来的一双棉鞋,朱自明已经穿了整整30年,他还视为‚宝贝‛:‚这鞋子质量真好,今年下那么大的雪,那么冷的天,我穿着出去还是那样暖和。‛退休以后,他再没有从工资中给过老伴和儿女一分钱,1997年,最小的儿子建新房子,他没有给予任何经济上的帮助,儿媳原本想要朱自明支持一下,就对他说:‚爸爸,你在乡上当领导,在外面熟,帮我们去买点钢筋水泥来吧。‛朱自明明白儿媳的意思,满口答应道:‚好啊,你们列个清单出来,拿钱来我帮你们去买!‛结果忙是帮了,但还是儿子儿媳自掏腰包。

朱自明的‚另类‛生活,也曾遇到诧异的目光和风凉话,甚至有以前的同事和好友上门指责他对家人的吝啬,责备他捡破烂丢丑,损害了退休干部的形象。但是朱自明同志毫不在意,‚我不偷不抢,捡点别人不要的东西有什么要紧。‛他依然坦然地走在那条从家到集镇的路上,依然坦然地延续着他的助学行动。今年他又在小河乡重新确定了10名贫困学生为资助对象,上学期已经为每位学生解决了生活费400元。

看到他简陋的生活条件和朴素的穿着,听到他爽朗而开心的笑声,我们对这位拾荒的同志干部不禁肃然起敬!

‚三要‛、‚三不要‛是朱自明资助学生的‚苛刻‛条件,同时也是他至高境界的真实体现,这种低调与淳朴才是其价值的真正所在

对于贫困学生的困难,朱自明几乎是‚有求必应‛,但他同时对每一个受助学生都有‚苛刻‛的条件,那就是要求每一个受助学生必须做到‚三要‛、‚三不要‛:要努力学习、要勤俭生活、要为社会作贡献;不要往来、不要宣传、不要回报。

张继莲大学毕业后,在新疆工作,有一次回家要还朱自明以前资助的钱,朱自明说什么也不要,他告诉张继莲:‚我支持你,帮助你,不是要你回报,只要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看着你有出息也就高兴了!‛

山里人纯朴、重情,因此常常有受助学生或家长拿着土特产到他家表示感谢,朱自明每次都会坚决拒绝:‚如果我要你的鸡蛋、土鸡,我不会少给你几百块钱自己去买啊!‛

一名受助学生考上大学后,给朱自明来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了自己因没有运动鞋,进行体育活动时在操场上只能打着赤脚,接到信后,朱自明立即从自己刚领到的40元工资中,拿出15元寄给了这名学生。收到钱后,这名学生马上回信表示感谢,这封信朱自明没有保存下来:‚我不是要他们记住我,没必要嘛!‛

对自己资助贫困学生,朱自明一直相当低调,大多数的资助款项都是他亲自交到学生手中,因为他不愿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更不愿意把他资助学生的事当作新闻进行报道,当地政府领导为了了解朱自明助学情况,曾三次登门拜访,他三次避而不见。两年前,《浏阳日报》一记者听说了朱自明的先进事迹后,采写了一篇短讯进行报道,朱自明读后立即打电话责备该记者没有尊重自己的意愿。这次如果不是他的受助学生不顾‚协议‛而向当地政府领导大力推荐,不是市委领导以‚党的宣传工作需要‛‚强行‛他接受记者采访,朱自明的感人事迹也许还将不为人知,或许我们还无法了解和理解他‚三要‛、‚三不要‛助学的至高境界,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朱自明这个平凡而伟大的‚拾荒‛老人。

‚选择平凡,拒绝平庸‛,在平凡的生活中记述不平凡的人生历程,朱自明同志将永远是我们最具说服力的榜样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朱自明同志依然对自己的助学行动说得很少,即便他作为‚政治任务‛而提供的材料也显得过于简单,他把自己长长的助学过程轻描淡写,他始终把自己当作平凡的一员,把自己的所作所为看作是一名普通党员理所当然的责任。当我们为朱老的行为表示我们的敬意时,朱自明笑着告诉我们:‚我祖上三代没有进过学堂门,我自己也只读了四年半书,我现在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多为社会作点贡献。‛

朱自明同志选择了平凡,但他并不平庸。28年来,他不仅为72位学生捐资182405余元,同时,前后捐款1.4万余元支持家乡建校修路等公益事业,08年汶川地震,他个人捐款3420元,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他分别捐款2000元。

朱自明同志1954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基层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顾全大局,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5年至今,朱自明同志还担任了张坊中学校外辅导员,他不仅经常来到学校了解学校发展情况,亲自参加学校德育活动,而且他还充分利用关系,牵线搭桥,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争取资金,为学校贫困学生争取扶助。现在在他的努力下,张坊中学与长沙市天心区一中开展了‚手拉手‛联谊活动,天心区一中在活动中不仅为张坊中学捐赠电脑等一批价值近4万元的现代教育设备,而且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为山区教育注入了活力和动力。更为可贵的是,在朱自明无私大爱的影响下,翁开明等朱自明的早期受助学生已经接过了爱心接力棒,目前在朱老的联系下,翁开明和他的朋友正资助着张坊中学18名贫困学生。2008年朱自明同志被市关工委评为‚优秀校外辅导员‛。

参加工作至今,朱自明同志多次获得县级以上奖励表彰,先后被评为浏阳市‚先进工作者‛、‚重教乐捐先进个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长沙市‚优秀共产党员‛、‚十佳五老‛、‚文明市民标兵‛、‚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首届道德模范‛;2008年荣登‚中国好人榜‛,2009年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2009年荣获‚浏阳十佳道德模范‛、‚长沙市文明标兵‛、‚湖南省慈善奖‛等荣誉称号。关于他扶贫助学的感人事迹,《长沙晚报》、《潇湘晨报》、《浏阳日报》、新华网、红网、星辰在线、长沙电视台、浏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导,在每一个人心底都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震撼,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是我最感激的人,也是我最尊重的人,我觉得朱伯伯是一位品德高尚、充满爱心、高瞻远瞩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从他身上我体会到了什么叫无私,什么叫人生意义。我觉得他真的很伟大,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榜样,我们的民族需要这样的精神。‛这是朱自明的受助学生的深情感言。是的,像朱自明同志这样,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甘于清贫,忘记得失,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将他人利益放在心头,无怨无悔地做着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事,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说服力的榜样!

第16篇:朱振岳同志先进事迹

朱振岳同志先进事迹

朱振岳,男,现年46岁,中共党员,家住登封市告成镇冶上村。 2000年2月从登封市小河煤矿调入新登煤矿,现任机务车间井下泵修组组长,负责井下一线安全生产、排水、降尘、压风管路等全方面工作。

朱振岳在小河煤矿曾是机务车间的一名主任,调入新登后,工种和地位的变动并没有使他产生悲观情绪,更没有像别人从当干部到一般工人的失落感,而是更加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首先,从最基层岗位的司泵工开始,煤矿生活对他来说并不陌生,苦、脏、累、险、早不见太阳、晚不见月亮,工作条件非常艰苦,环境非常恶劣,他愣是凭着不服输的犟劲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工作,不久从司泵工干上了水泵修理工。

2003年11月,南翼25011和25031两个采区突发拥水事故,顷刻间成为一片汪洋,所有的机电设备全部被淹没。为使采区尽快把水排干恢复生产,作为泵修工的他更是不等不靠、一马当先、奋不顾身,跳入齐腰深冰冷的水里拆设备、对泵、接管子,在水里一干就是几个小时,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

正是在日常的工作中,一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他和这次抢险排水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果断、大无畏精神,再加上他以前在小河煤矿从事过领导工作,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协调组织能力强,2004年被机务车间任命为水泵组组长。

自从担任水泵组组长以来,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处处做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永保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正像他所说,“火车跑地快,全靠车头带,工人工作好坏,全靠领导带”。他在工作上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制度过硬,认真钻研业务技能,学习《煤矿安全规程》及党的安全生产方针,以质量标准化为依托、以精细化管理为准绳,来完善水泵组的各项工作,使全组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狠反“三违”,敢于向科技禁区挑战,使他们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2008年8月,大自然又一次无情地把一份沉重的考卷呈现在我们面前,31091采面出现大面积顶板透水事故,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情,再一次彰显了朱振岳同志的英雄本色。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他迅速第一时间赶到救灾现场,在他的带领下,机修、电修、泵修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灾抢险中,他更顾不上工作一天的疲倦和劳累,衣服被汗水湿透了,手上磨出了血泡,面对困难他没有半点怨言,为了把灾情降到最低程度,他在31091机、付巷来回奔波积极组织人员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对泵、接管子,一直在井下奋战了20多个小时,饥了吃点馍,渴了喝口捎下去的矿泉水。但他从没叫过一声苦一声累,只到把管路接通,把水稳住才离去,他的这种爱岗敬业精神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机务车间井下水泵组有50多名职工,岗位多、、较分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井下各种管路多如牛毛,分布于各个角落,降尘喷头、阀门不计其数,并且水泵组只有他一个组长,为了服务好生产,便于

设备的管理,他把井下划分成几大片,承包到人。由承包人负责本辖区的各种设备维修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保证设备台台完好,在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教育全组职工树立“矿兴我荣,矿衰我耻”的思想。在材料领用上搞好修旧利废、交旧换新,严把质量关实行节约有奖、浪费必罚制度,避免了零部件乱丢失现象,为车间节约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朱振岳有一个工作日志,把每天所做的工作都记录下来,做到日清月结,经常是晚上七点多钟到矿调度室领活,8点钟准时带领工人下井,次日早晨6点钟才升井向车间队委汇报昨晚上的工作任务和完成情况,吃罢早饭还到车间大修组安排当天需要加工的各种管件、接头等。算下来他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如此,难怪家人、妻子都说他是“工作狂,憨子,把家都忘了”。正是他一贯正直的为人,踏实的工作作风,多次被原小河煤矿和我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称号,由于他工作的出色表现2007年度又被我公司评为“先进标兵”。2008年他所带领的班组又获得了登封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回想起来,朱振岳同志这么多年来的点点滴滴,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实干,以“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作风赢得了公司党员干部和职工同志们的交口称赞,他能够在车间以雄厚实力当选为水泵组组长、公司先进标兵,无疑是对他工作扎实,业绩突出的充分肯定。号召全体职工以他为榜样,学习焦裕禄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遵章守纪、规范操作、爱岗敬业,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为国投公司的跨越式发展献计献策,为国投新登煤业公司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机务车间 2009年6月30日

第17篇:朱小平同志先进事迹(新)

朱小平同志先进事迹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朱小平,泗阳地税三分局局长,一位年轻的税务干部,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共产党员。

地税三分局作为城区分局,具体负责众兴镇、临河镇、三庄乡近2000户企业的纳税服务与管理,在朱小平的带领下,该局紧紧围绕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全程、全员、全方位”服务的理念,以务实的举措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投资者倾力打造“安心、放心、舒心”的投资环境,做到让广大纳税人满意,让投资者满意。

服务理念求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朱小平把开展“七个怎么办”大讨论活动作为改进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载体、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质效的重要契机,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以及税收业务知识,特别是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全分局党员干部为客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他还经常组织业务骨干对新办企业进行纳税辅导培训,培训内容涉及税务基础知识、基本办税流程、网上办税实务操作以及发票管理使用等方面内容,为新办企业纳税人更好的处理涉税事项打下基础。今年以来,分局利用泗阳县浙江商会纳税人之家举办的多次活动,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和涉税审批制度作了专题辅导,受到了来泗投资浙商的一致好评。

创新服务解难题

在为投资者服务过程中,朱小平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新举措、新做法,为纳税人开展了周到细致的个性化服务。首先,打破征收管理区域限制,实施“无区域办税”。辖区内所有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开具发票等涉税事项均可随机就近选择任何一个地税办税网点办理,解决了长期以来由于地税办税网点少、农村交通不方便等因素给纳税人尤其是农村纳税人造成的办税难等问题;其次,统一印制含有分局名称、地址、服务内容和服务人员姓名、电话的纳税服务名片,并发放到每位纳税人手里,进一步畅通纳税服务渠道,为纳税人提供及时权威的纳税服务。为加强地方税收政策宣传,满足纳税人的政策服务需求,按季编发《最新税收政策解读》,内容紧跟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税收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为纳税人及时提供最新、最准、最权威的地方税收政策服务;第三,通过公开服务内容、明确岗位职责、简并服务流程、规范服务标准,提升了服务质效,减轻了纳税人负担,减少了征纳矛盾。同时针对不同的涉税主体,将宣传活动的对象细化为机关、企业、农村、校园、社区,有的放矢进行宣传。根据各宣传对象的特点和需求,精心选择宣传内容。方式上,通过赠送资料、重点讲解、座谈释疑、发放名片等方式,使得纳税人资料手中拿、现场能看懂、疑惑当时解、事后可联系。

真心帮办助发展

2 江苏联康电子有限公司是分局招商引资项目,2009年4月份,该企业正式破土动工,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朱小平在分局成立专门服务小组全程帮办。从土地平整、变压器安装、选用电缆、玻璃幕墙安装,服务小组先后联系施工单位、商家、供电部门,抢工期,甚至多次冒雨帮办施工。当企业反映资金运转困难时,他主动联系金融部门,从工行协调贷款280万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该公司唐总家住上海,且上海还有自己的工厂,长期奔波于两地,他组织帮办人员定期与唐总相聚,把唐总当朋友。每逢节日,朱小平都要主动联系唐总,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和唐总共度节日。通过点点滴滴的真诚服务,唐总真切地感受到朱小平的真诚,他动情的说:“小平同志的真诚服务不仅帮助我们企业解决困难,让我们感受到泗阳地税局快捷高效,更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不仅要继续扩大在泗阳的投资,还要动员更多的朋友来泗阳投资发展!”。该企业自2010年3月投产以来,实际投资1100万元,当年实现销售近1000万元,入库税收92万元。

开展争当“七个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是进一步优化全县经济发展环境,打造诚信泗阳和效能泗阳品牌的现实需要。如今,泗阳地税三分局在朱小平的带领下,作为全县广大投资者直接服务的职能部门,将努力用真心、真情使纳税服务得到提升,落到实处,让投资者满意,让泗阳的地方经济更加快速发展。

第18篇:梁治平文章读后感

安心易:寻求和谐的自然秩序——再读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

每当我们思考时,世界就变成了碎片。

每当我们内心平静时,我们就在彼此间架起了美丽的桥。 (理查德 德默尔 Richard Dehmel)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是2004年在山大开始民间法学习时期最早阅读的一本学术专著,它让我从此前单纯注视法律之显性规则扩展至对于法律文化的整体认识,意识到冰山其实不仅存在着浮出水面的部分,更有隐藏于水下的大部分冰体,唯此方可认识历史上不同法律形态之于人类现实生活的真正意义。今年7月“自由人”读书会将其列为本学期的第一本交流书目,再次捧读,感触良多。巧合的是,上月参加沪上交大凯源法学院“法社会学在中国”活动时,竟不期然与梁先生碰面,聆听其对于学术砥砺的研究心得,以及给予年轻后学的殷殷勉励,念念在心,后与读书会众书友交流,又触生许多思想。思虑再三,清理出二三主题,权且做一个学术历程的纪念。 天下一家,家国合一

文化是一种复杂系统,把握了“家”就切中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中华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家既是每个人来到世上的第一个栖身之所在,更是融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以“家与国”开篇,意味深长地开启了“窥见不同文明之核心的隐秘的特质”的求索之路,家国合一的中国社会秩序“从根本上决定着我们的文化的基本性格,左右着我们民族及其各项政制安排的命运”。(第34页)

中国青铜时代,作为中国文明的形成阶段,乃是中国文明发生发展史上至为关键的一环,但从一开始,中国古代文明的出现就不是或主要不是由于技术革命所导致的,而是“一种由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化而非技术革命促成的文明”,并因此“产生了一个按照变化了的人际关系而非地域原则实行统治的国家。”(第14页)大量出土的青铜时代的青铜礼器和青铜兵器表明,祭祀不仅是维系血族团体的纽带,更进而演变为国家组织的政治活动,青铜礼器在数量、式样、种类、花纹上的差别标示出祭祀者在血亲网络中的位置,同时指示出其在国家组织中的相应地位以及政治权力的大小。不同于西方古代国家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地域原则取代亲属原则的国家发生轨迹,亲缘关系与政治权力,氏族组织与国家结构的密切结合,构成中国宗法制国家的基本特征,“把氏族内部的亲属关系直接转化成政治国家的组织方式,从而将旧的氏族组织与新的国家形式熔铸于一。”(第17页)

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出现源自于深刻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一方面,亲缘关系最终让位于地域原则,另一方面,在家族变成基本社会单位的同时,治家原则被奉为治国的准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中国政治模式中,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成为基本的国家治理原则和政治组织原则,由此,家与国在运行逻辑上得到了统一。而这正是中西方文明分野之枢纽,“使得罗马人把国家生活与个人生活、公共生活与私生活分开来的,乃是同一个原因,那就是在西方文明的形成时期,家与国的分离。”(第20页)而家国合一造成了一种浑然无外的社会关系状态,礼则成为家国合一的至关重要的连接点。在礼的秩序里,“家族即使社会的基本单位,有时文化的最小实体。舍此则社会无以维系,传统无由立足。于是,家的伦常上升而成了治国的纲领,国之法律变成为执行道德的工具。礼与刑相结合,因此有礼法。礼法是道德,也是法律,它包罗万象,浑然一体,其中没有国与家、内与外、私与公的界限。”(第23页)

家与国的分离或者融合导致中西方文明的不同走向,不仅形构了二种不同的社会秩序模式,也催生二种风格迥异的文化格局。在分离模式之下,“宗教与伦常并不相干,而公民赖以安身立命的东西只是城邦,是城邦的宗教。”(第25页)由此产生个人与家庭,以及国家的分离,进而形成灵与肉的分离,即“基督教则通过强调每个个人在上帝面前的平等,强调他们的精神自由”(第26页),同时在道德与法律之间也做出某种重要的划分。在此种分离型的文化格局中,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的预设性前提,每个人作为一种独立而平等的个体性存在,个人的自由意志成为社会契约的逻辑起点,进而构成社会合作的基础。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采取家国合一的族姓统治形式,在旧有的“家”的组织里面灌注以新的政权的内容,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天下一家,构建起以孝为核心的祖先崇拜与宗法制度,“如果说我们确实有过一种意义不甚严格的宗教的话,那么它只能建立在“家”的基础之上,因此应该被称作“家”的宗族,“孝”的宗教。”(第26页)在融合模式之下,家族主义成为中国文化的预设性前提,每个人都作为一种社会的关系性存在,根据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负担相应的伦理责任,《论语中》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的正是一种名义与责任的对应关系问题,而“十义”所规范的“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进一步明确所有家庭成员或社会成员各自的责任,从而形成家庭成员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一种双向责任关系。人与人之间不以抽象的平等为其理想模型,而是一种以责任形式表现出来的角色模式,在融合型的文化格局中不追求那种普遍而绝对的个人自由,寻求的只是在社会和谐关系中生成的一份自在。在此,作者描绘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并揭示出中国文化性格的渊源: 从根本上说,中国人事事以道德为依归的泛道德倾向和态度,只能由“家”在中国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得到说明;而“礼”之所以据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又正是因为,它是联结家国于一的唯一价值和规范体系,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国合一的大一统格局的最好表征。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甚至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激变,都不曾打破此种家国合一的大一统格局,它们最多只是更换了其中某些不合时宜的内容,使这旧时的传统更好地延续下来。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泛道德化,先王观,“人惟求旧,器惟求新”的新旧纠缠,贤人政治,“政教合一”,法律与道德合一以及富贵合一等许多堪称特色的东西,或者渊源于这一传统,或者与它有着密切关联,实际上都是这个家国合一秩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第34页) 天下为公,以公化私

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生存的物种,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构成文明进程中的核心,人己关系的不同形态也成为文化比较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梁治平通过“义利之辩”对此问题做了重要的梳理,作者从文化比较的立场出发首先指出,所谓西方文化的“权利本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务本位”之观点严重混淆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界限。与西方文化将权利视为基本出发点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出发点是“义”,但此“义”并不能直接等置于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义务。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义”与“利”相对应,“义”在承认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之外尚有一种对行为正当性的道德追求。一方面,义与利之间形成道德上的一种对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另一方面,义利之间互为表里,相互转化,不仅《墨经上》中有“义,利也”之说,《大学》中也有“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此处之利已经转化为一种公利,而义则表达为公利的正当性。文中总结道:

“中国历史上关于义利的讨论延续了许多年,产生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流派和学说,但是所有的讨论都是在一个既定范围中,在一个不成问题的前提上进行的,这个范围或说前提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去私。”(第180页)

在此与梁治平观点的一点不同认识在于,与其说是“去私”,不如更确切地说是“化私”,“化”、“生”等都是非常具有中国意味的字眼。在用词上“去私”多少意味着消除“私”,隐含着公与私之间的对立,以及彼此之间确定的边界。公与私之间泾渭分明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不到其现实的社会根基,对此费孝通曾在中国“差序格局”中所作的社会实证分析可资以证。对中国人而言家与其说是若干位固定成员的集合,不如说是一组具有关联性的身份关系,意义中心,边缘模糊,家可大可小,能放能收、能伸能缩,“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家可以牺牲族……这是一个事实上的公式。在这种公式里,你如果说他私么?他是不能承认的,因为当他牺牲族时,他可以为了家,家在他看来是公的。当他牺牲国家为他的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也也是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29页)由此,在一个像水波纹一样不断扩展的差序格局中,不仅每个人都是其社会关系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而且每个人的小私也正可不断地扩展为大公。有差别的人伦关系中重要的不是去私而更在于如何“化私”,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讲求“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推己之心以待人谓之恕”,通过推己及人的方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将心比心的仁道中,不仅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且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己之私正是仁义道德的实践起点,通过推己及人达到“仁者,爱人”。此后宋儒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克己省身中也只是克制过分的私欲,并未把所有的私欲一概克除。因此,笔者以为中国文化的侧重点是如何化私,梁治平也指出程朱理学的理欲之辩仍把人生存之前提的基本欲求的满足视为天理,文章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中西比较: “简单地说,古代西方人与中国人讨论利的问题,是从两个很不相同的起点出发的。一个是在承认“私”的前提下考虑各个具体而不同的利益、要求、主张的协调;一个则热衷于“天下为公”意义上的功利,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的争论。在后者,私是没有地位的。”(第186页) “两千多年来,当西方人为私欲的满足提供一种尽可能合理的秩序,并使之不断完善的时候,中国人却一直做着另一件事情,结果,西方人创造了一种高度复杂的精细的技术体系,中国人却只有一套“义利之辩”的哲学。当这两种东西最后走到一起的时候,历史将发生巨变。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命运,就被这样几乎是“预先”地决定了。”(第197页)

“私”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固然没有地位,但并非根除的对象,或许可以视为一种文化的“悬置”。这种文化的格局以一种整体性为价值追求,是要把人们的眼光从一己之私导向更为阔达的“天下为公”,引导人们对于长远利益的重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功利的角度看,不仅法律是一种利益的分配与调整机制,如西方文化中以权利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一套高度复杂而精细的“类型化”区别技术体系,道德也同样是一种利益的分配与调整机制,二者的重要差别之一在于后者不以技术体系为其依赖。孔融让梨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我们文化的利益分配模式,即通过“让”体现一种对各自利益期待的相互肯定,并在礼让过程中完成一种利益调整,这种利益的分配与调整模式受到“兄悌弟恭”伦理原则的指引,虽然这个伦理道德原则提供了一种行为的模式,却无法进一步分解为一种普遍化技术化的行为规则。法律模式与道德模式的差异如文中概括的,“西方人创造了一种高度复杂的精细的技术体系,中国人却只有一套„义利之辩‟的哲学”,对此,梁治平似乎忽略了作为制度规范而存在的礼俗。礼俗一方面上通于“义利之辩的哲学”,同时又下达于人们日常交往活动的社会规范,礼俗的确没有法律那样精细的行为规则,但在功能上同样可以满足中国传统社会的秩序化需要。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的生活自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即使在严重的“礼失求诸野”情况下,礼俗仍以一种草根特性延续着中国的文化传统。不可否认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巨大冲击,在大量西方法律移植的本土化过程中,以权利为核心构建未来中国社会的基本秩序模式是否能够实现与传统文化的合理对接,仍然是一个重大问题。在当代学者对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追问中,在对法意与天理人情的孜孜以求的探究中,此书无疑为转型社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思考的可能路径,但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命运是否就是如此被“预先决定”,答案只能存在于我们的不断追寻之中。

和谐的自然秩序:自然法与法自然

在中西法律文化比较中,自然秩序与自然法似乎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梁治平不仅驳斥了“礼就是自然法”的观点,更对中国的自然秩序与西方的自然法做了深刻剖析,对探究中西方法律文化精髓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也是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

自然法在西方法律文化中既是实在法的准则或依据,也是评判实在法的一套价值标准,作为一种更高级和更具普遍意义的抽象体系,“自然法学说本质上是种正义论”,正是因为自然法的抽象特性,使之能够适应历史变化,成为西方历史上最早、最持久和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正义论,并一直以来成为社会变革中的活跃因素。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礼法关系中,一方面礼对法具有某种指引性,另一方面在失礼入刑的礼法对立状态中,礼不仅不具有自然法那样的革命性,而且表现为一种封闭性、保守性的礼法一体。而且较之礼更具规范抽象性的“义”也同样不具备自然法的革命性特征。作者追根溯源认为,“„自然法‟实际并非„自然‟的,而是理性的,它有神圣的渊源,它源自至高无上的立法者,理性的存在。”(第363页)进而在中西法律文化比较中指出: 自然法之作为实在法的价值依据所以是绝对的和必然的,乃是因为它来自一个超验的世界,这个超验的世界或者是柏拉图的绝对理念,或者是基督教的神性的绝对存在。总之,这个超验世界是那“另一世界”,一个与现世截然相分离的另一世界。而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面,“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超验世界。虽然,道德和法律的根据被脱附在道、理、天等具有本体意味的概念上面,但是所有这些概念都不曾表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事实上,这里根本没有一种经验之外的超验世界,天道与人道其实只是一个道,就好像天地宇宙人心也只有一个理一样。这种人与宇宙的特殊关系一直可以追溯到周人“以德配天”的原始观念。其完整形态便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天人合一”。(第354页)

虽然无论中国的法律还是道德都缺乏西方自然法那样的神圣渊源,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文化失却了形而上的依据。恰恰相反,中国传统文化并不乏形而上意义上的依据,问题在于这些根据本身的性质与西方存在较大差异:

所有这一切,都源自古代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源自天道和谐的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和谐的不懈的追求。“自然”的即是完善的、美好的、和谐的。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面,礼、法以及人类社会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归根于“自然”。它们在“自然”里面获得其形而上的根据,它们依照“自然”塑造其面目,它们以“自然”为楷模、为追求的鹄的。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中国古代确实有某种可以被称为“自然法”的东西。这个“自然法”与其说是礼,倒不如说是“天道”、“天理”。不管怎么说,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所特有的观念和现象,它依旧不是西方人所熟悉的自然法,不是那种有着神圣渊源和超验思维背景的自然法。它是自然的自然法,而我们所以还勉强地称它作“法”,也仅仅是因为,这样一种自然的宇宙观、秩序观,对于中国古代法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第369页)

因此,如果追究作为中国法律文化的形而上根据的“自然法”时,最好的概括莫过于“法自然”了。一切都应效法自然,对中国人而言,“在运动与变化中的宇宙中如果没有神与人的干预本身即是完善的,而完善的东西不容触及和重塑,而要任其自然。”(第364页)顺着这一逻辑延伸开去理解中国传统的司法和解制度或许能更深刻地契合中国法律文化的要旨:

而在更多的情况下,他并不关心是非问题,或者并不按照他所判明的是非做出最后的决断。他只是反复地申明“道理”,希图以此唤醒争讼人心中固有的“天道”、“天理”观念,使他们明白,为了恢复他们所破坏的和谐与平和,他们的义务所在。因此,非常自然地,一方面,每一个案件都变成一个特例,其中,所有的细节,不拘性质与内容,都成为考虑的对象。另一方面,和解则成了维系社会平和的最受推崇的手段。(第368页)

通过和解的方式恢复社会秩序的和谐状态,这是既是中国传统司法的行而上根据,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所在,法律在此种文化格局中只作为实现更高秩序价值的一种功能性存在,而缺乏法律在西方文化中的至上地位。与西方以“符合论”式的求真性司法技术以及追求一种普遍永恒正义的理性主义相比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更多呈现出一种以求善为导向的拟态性司法特征,文中总结道:

总之,古代统治者总是自觉地扮演着自然秩序维护者的角色。他们相信,自然秩序本身是和谐的,这种和谐源自道德秩序,灾变则是表明这种和谐遭到破坏的异兆。统治者能够通过自己顺天的行为去影响外部世界的变化,也能够通过教化和刑罚,通过发掘人心中所固有的“道”、“理”,恢复遭破坏的和谐。在这里,和谐乃是文化的最高价值,也是统治者的最高职责。(第368页) 尤其当发生求真与求善无法两全的情况,中国传统司法往往呈现一种趋善抑真的形态(谢晖老师在《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一书中做过全面深入的剖析),在寻求和谐的自然秩序的追求中,天理人情与国法之间并不具有自然法与实在法之间的那种超越性关系,如果说后者体现了一种分析性的智性思维模式,那么中国法律文化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融通性的心性思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诗性化的审美性思维具有某种内在性契合。

从中国在中国,到中国在亚洲,再到中国在世界,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学人而言,中西方的各种文化比较与其说是一种学术研究的兴趣,毋宁是每个中国学人的无可挣脱的历史使命。身处全球化时代,“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不仅是作者探求中西法律文化差异的学术研究,更是面对转型社会作者努力寻求的一种文化冲突的解决之道:“法自然”的自然秩序观能否再一次实现中华文化的新生?

2009年11月29日初稿于安心小阁

附记:前日学友闳炜推荐了一篇署名洪源的文章,《“中美联合声明”肯定“中国道路”》,随即又发来远在英伦的树坤的读后感,并再三催促我也写点什么。希望以上文字能够回应学友们的再三鼓励。树坤随笔中有几段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读之再三,并想象着异国求学的她更加睿智更、加从容,神色有些凝重地说道:

西方社会经过近代的“三R运动”(罗马法的继受Revival of Roman law、文艺复兴Renaiance和宗教改革Reformation),完成了以“民主、自由、人权”为核心的社会精神塑造。通过1640年英国的《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1793年法国的《人权宣言》构建了民主宪政体制。核心价值与制度体系相得益彰,完成了“西方文明中心论”的想象。伴随殖民主义的尖船利炮,“西方文明中心论”在全球跑马圈地,甚至有人认为,人类的理性生活即终结于民主、宪政、自由、人权。相应地,以中国为首的东方世界在西方人眼中成了集权、专制、独裁、落后、野蛮的象征。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人在面对外国人时处处陪着小心。这几年的物质富足虽然给我们壮了壮胆,但文化心理劣势还是无甚改观。中国100多年的西方文化引进运动,使国人习惯了“跟随性”思考和发声,这种“跟随”越久,自己大脑的功用就会慢慢萎缩了,甚至完全丧失却都还不知道。 所以当美国承诺尊重“中国道路”、尊重“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时,我们却傻了。究竟什么是“中国道路”?什么是“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我们今天是否可以抛开法治、人权、自由这些西方话语而建构出一套用汉语表述的“理想生活秩序”?(因为,事实上,法治、人权、自由非但无法终结人类理想生活的梦想,而且,正在遭遇自身的困境)老子的“大同”社会、儒家的“和谐”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睿智。今天,我们用什么来回答?回答西方人,更是要回答我们自己!

高尔吉亚说,凡是不能表述出来的,就无法证明其存在。既然我们不单纯是一个游客,就不应仅仅停留在西方文化消费者的高度,其实更应该是中国文化的输出者。也许这有些沉重,但这亦是一份担当。在与老外打交道时,真实地表达我们“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无论用英语还是汉语。我想这应该是第一步。

所谓“凡是不能表述出来的,就无法证明其存在”,这也可视为西方理性主义的一个典型表达,对于中国人而言,“大音稀声”、“大象无形”,我们更重在用心体认自然。几曾何时,我们那份心安理得的宁静被世界的焦虑所充塞,在一个全球性交往的世界中,我们不得不开口言说。言说不仅出于表达自我、沟通交流的需要,还是在一个更大范围内重新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秩序的努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爱无言”…… 2009年12月6日二修并附记于安心小阁

第19篇:治平畲族村工作总结

2010年治平畲族村年度工作总结

治平畲族村位于集镇所在地,全村442户,人口1769人,其中少数民族120余户,五百余人。全村林地面积17533亩,其中毛竹林面积9860亩,耕地面积1293亩,主要支柱产业是竹业、烟草、特色种植。2010年人均收入为5860元,村财收入16万元。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牢牢抓住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目标,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努力深化“168”党建工作机制,大胆先行先试,开创了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通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我村各项工作均走在全乡前列,先后被评为市竹业开发十佳村、县文明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村、第二批“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下面,就我村2010年年度工作情况作简要总结:

一、突出特色抓生产,多种产业促增收

一是立足特色优势,大念“竹经”,重点发展竹产业。治平畲族村山多地少,农民收入70%来自竹业,这既是农民增收的重点,也是村工作的重心。为促进我村竹业的良性发展,今年继续引导竹农培育丰产毛竹林基地2000亩,低产林改造1200亩,新增竹山公路10公里,鼓励村民多加工闽笋干、黑笋干、春水笋等。同时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办厂,加工竹系列产品,提高竹产业的附加值。为农民竹业增收开辟新渠道,今年竹业人均收入可达2500元以上。二是按计划种植烟草400亩,发展烟叶种植大户15户。由于今年受冰冻灾害和6.14洪涝灾害的影响,烟叶损失达40%,产值仅实现36万元,比上年减少42万元。三是稳定粮食生产,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亩,推广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实现了粮食大丰

收。四是重点抓了特色种植业。全村扩大辣椒种植面积200亩,蔬菜种植面积150亩,地瓜种植面积100亩。这些特色种植喜获丰收,农产品质量好,市场价位高,可为农民实现人均创收800元以上。五是加大了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的力度。今年转移外出就业人员460余人,仅此项人均收入可达700元。今年虽受冰冻、洪灾的影响,但全村人民不畏艰难,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抗灾自救,全村实现人均增收300元。

二、心系灾民抓重建,创先争优保民生。

今年六月中旬,由于连日强降暴雨,我村多处村落引发滑坡泥石流,数十户房屋倒塌,直接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给我村高山村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村基层组织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领村民积极抗灾自救。脱离灾难后,乡村两级干部根据宁化县委提出“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工作部署,积极动员,稳健推进,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搞好灾后重建工作,让受灾村民尽快恢复生产、住进新居。结合新村建设工程,我村规划实施江下坝新村建设点建设,新村规划面积39亩,规划建设户107户,第一期规划建设55户,现安置造福工程搬迁户34户,灾后重建集中安置21户。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加快进程,让受灾村民早日住进新居,乡村两级党员干部亲力亲为,坚持走在第一线,勇当排头兵,日夜兼程,大力弘扬“5+2”、“白加黑”的精神,向工程建设进程要速度,向新村建设要质量,急群众之所急,需群众之所需,克服了资金短缺、用工难、工程招标难等等难题。为了将重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稳步推进,治平畲族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对各项任务设岗定责,实行党员包户责任制,一对一结对子。党员个个争当先锋,奏响创先争优集结号,营造了一股比学赶超的良好的工作氛围,树立起畲乡基层党员新标杆,为村民当好获取信息的“外交家”,为村民与

金融机构、设计公司、建筑公司之间架起一座服务型的桥梁,真正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灾民极大地帮助,为重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当前,已完成主体建设14户,三层在建户21户,完成二层主体20户,在春节前可确保全部搬入新居。

三、强基础抓建设,改善村容村貌

一是防洪堤建设300米,总投资26万元,二是新建农民休闲健身场所、篮球场等项目总投资12.5万元。三是修建了水毁、水陂、水圳1200米,投资8.6万元。四是抓好新村整治,对村本点村容村貌进行重点清理,街道改建380米,下水道清理700米,新建水沟300米,新建垃圾池4个,河道清理500米,对江下坝沿新路及河道边区域进行绿化,创建江下坝绿色新村项目总投资180余万元,逐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乡风文明

一是积极做好民事调解工作,村民发生矛盾和纠纷时,村调解会人员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调解,及时处理,不留隐患,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村。今年调处纠纷6起,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二是倡导文明新风,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主题活动,还对村民开展了思想道德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等活动。今年我村矛盾纠纷、赌博现象明显减少,未发生一例刑事案件,为我村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落实民主管理

一是深化“168”党建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年初,以召开支部会议、发放意见表、个别交流的方式向村民征求意见建议,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确定年度工作的重点,对年度工作项目进行分解,并制定

具体实施方案,将各项事宜责任到人。同时动员全体党员切实行动起来,当先锋做表率,组织实施各项目,切实推动我村各项事业的跨越发展,努力把我村建设成一流的基层党建先进村。二是完善和落实村级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村两委联席会,研究部署村务工作,并以会代训;三是抓好党员队伍发展建设工作,今年培养新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名;四是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议事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工作情况通报和重大事务征求意见的制度。凡是大事项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坚持村财收支日清日结,每季度张榜公布,不断完善村财务管理。

六、2011年工作计划

虽然上阶段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推动我村发展建设的事业还在继续。对此,村两委下阶段的中心工作将做如下安排:

第一,继续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为顺利推进灾后重建工作,村两委干部责任到户,每个村干部挂包3户,帮助村民解决在重建过程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譬如:工人联系、材料供应、资金保障等方面问题。以便更好地实现“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的“三保”目标,确保21户灾后重建户在元旦前搬入新居。

第二,抓好村本点环境整治,努力创建省级生态村。一是按照“六化”要求,着力解决杂、乱、散等问题。抓好集镇所在地大街小巷“三清六改”整治,改建下水道、水沟480米,建立垃圾池4个,宣传带动全村改厨、改厕、改圈。二是加强河道两旁环境整治的力度。拆除河旁42栋猪圈,改建防洪堤300米,种植绿化树,规划绿化带,铺设长420米,宽5米的人行街道,使我村逐步实现村容整洁,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村建设目标。

第三,继续狠抓计划生育工作。落实目标责任,采取村两委挂包计生户和人盯人的工作机制,及时了解计生对象动态,全面落实育龄妇女“双查”和节育措施,力争我村计生工作跨入县先进村行列。

第四,进一步抓好笋竹资源开发及药材、辣椒、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利用当地笋竹资源优势,策划并联系笋竹开发商到村考察论证,酝酿建设笋竹成品加工企业。鼓励竹农多开通竹山公路,增大竹山管理效益;策划推广种植药材、生姜、蔬菜等经济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提高农民年收入。

第五,抓好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寻求并协调省市县相关单位政策、资金扶助,结合村自筹,有重点地解决村民反映急迫的通组公路、竹山公路、饮水、人行小桥、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

第六,抓好村部规范化建设。立足现有基础,对村部各办公室和活动场所进行规范设置,整修老年活动中心,新建科技文化活动室,使村部规范、整洁,为促进村两委规范化办公以及为村民更好地提供优质服务创建一个崭新而又良好的环境。

成绩和荣誉只代表过去,治平畲族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还将继续推进。我们在看到荣誉的同时,也应正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此,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发扬克难求进的精神,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精心工作,为治平畲族村的发展建设不断的努力前行。

治平畲族村党支部治平畲族村村委会2010年12月28日

第20篇:治平三年的夏天

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朱治平先进事迹
《朱治平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