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蕞尔小国(微信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02:41: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蕞尔小国——蕞尔就一定是小国吗?

蕞尔是形容小。《左传·昭公七年》:“ 郑虽无腆,抑谚曰‘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 唐刘禹锡《贺收蔡州表》:“蕞尔元济,敢怀野心!”清曹寅《送袁士且游吴下》诗之一:“多君真世德,蕞尔总埃尘。”柯灵《团圆》:“从默默无闻的蕞尔小岛,到大小金门、大担、二担,物阜丰腴的台湾 ,原都是骈枝连理,一脉同根,属于神州大陆的土地。”

今人知道“蕞尔小国”这个成语的,大多是从影视剧中清朝皇帝和西太后的嘴里。天子和老佛爷在用到这个词时,一副睥睨不屑的样子,给人的感觉这是个贬义词。这就是天朝对小国,特别是周边小国的基本看法。当代殷谦杂文集《心灵真经》中写道:“也许这个‘蕞尔小国’对我中国的蔑视从来就不曾消释,长期以来,他们除了发过几句不着边际的学术昏话,除了强词夺理地奉行‘利己主义’、‘机会主义’,似乎从来就不曾老老实实地虚心向学。韩国小邦希望让外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这本亦属正常,然而为此而奉行‘夺来主义’的哲学,就是一种毫无自知之明的流氓行为,韩国一些学者在这方面不是愚蠢就是装傻,就文化、文明这一方面,把中国和韩国放在一起,他们都分不清楚哪个是鱼目,哪个是珍珠,哪个是稗草,哪个是大树,更别说他们来跟我们谈文化谈文明了。”

我们鄙视的蕞尔小国可能指现在人口(少于3000万)和领土上都不大,但在人类历史的贡献则是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所做不到的。比如希腊:国土面积31.2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070万,但是西方文明之源。毛泽东在一九四一年发表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出的“言必称希腊”, 是一句带贬义的话,意思大体相当于“数典忘祖”。 现在使用“言必称希腊”,一般是指对西方包括古希腊先进文化的推崇,因为我们今天的发展道路实际上来自强势的近代西方文明,而近代西方文明是所谓两希文明:希腊文明与希伯来(基督教)文明相结合的产物。不了解希腊,就不了解今日我们奉行的文明的本质。对每一个现代人,两千多年前的希腊文明实际上是对我们最切近的一种文明。

再如葡萄牙、西班牙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看,也是蕞尔小国。但从第一次全球化看西班牙、葡萄牙,就是一个先知先觉的大国。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看,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是小国。据估计,葡萄牙在进行第一次海外扩张时,人口总数不超过125万。但是人类海洋时代的序幕也的确是由葡萄牙和西班牙拉开的。从15世纪初开始,葡萄牙的三桅帆船沿着非洲西海岸不断向前推进,最终在大航海家达·迦马的率领下绕过了好望角,驶入了印度洋。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哥伦布也扬帆驶向大西洋,不期而遇美洲大陆。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从而开启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如葡萄牙的著名诗人卡蒙斯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大地在此结束,海洋由此开始。”

到了第二拨全球化的过程中,蕞尔小国的英国却成就了泱泱大国无法成就的事业,鸦片战争证明了泱泱大国的清王朝不及蕞尔小国的英吉利。这是个面积仅有24万平方公里,今天也只有6000万人口的小小岛国,却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到19世纪末,它的殖民地已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大海战,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业迅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使英格兰变得强大的是下述事实: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各方面已经就重商的必要性达成一致。把国王送上断头台的同一个国会,同时在忙于分配海外贸易的职位,仿佛任何事情也没有发生。查理一世的鲜血还在流淌着,这个国会却通过了《航海法》。”即使到2010年,英国除去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的成分,其经济总量(GDP)仍然比中国高3600亿美元。英国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第三大军费国家,第二大武器出口国。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又是世界率先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之一。英国的世界顶尖大学数量仅次于美国,按顶尖大学比例计算,英国的世界顶尖大学位居世界第一。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2006在牛津大学的讲话说,“世界上再也不可能有任何国家可以发展到和曾经的大英帝国相提并论的高度”。

第三次全球化的日本也是中国人眼中的蕞尔小国。日本国土只相当于我国云南省,约37万平方千米。而自明治维新之后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对于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与日本两国的向西方学习运动的成效,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就曾经有过一段十分精到的分析和预测。他说:“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因为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来的,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买了回去就算了。”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控制下改变国策,从军事侵略到市场扩展,用消耗资源少、附加产值高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取代大量消耗资源、消耗劳动和产生公害的重、化工业。同时,在经济政策上也作了相应调整,即一方面鼓励垄断资本扩大资本输出,把能耗高、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另一方面大力扶植汽车、电子、精密机械、航空、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的发展。此外,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坚持“科学技术立国”,努力迈向“自立自主技术时代”。

我们把英国、日本、韩国都看成蕞尔小国,中国是泱泱大国,但中国真是强国吗?大国并不一定是强国。从人口、经济总量与国土看中国是大国。世界人口第一,GDP总量第二,领土面积第三。但人均GDP看,中国只排在世界100位左右;科技、文化、人均GDP、PMI指数等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军事力量至少比美国落后一代甚至更久的时间。所以,成长中的中国既是大国、强国,又是小国、弱国。经济总量GDP是大国,但人均则是小国;制造业是大国,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是小国;人口是大国,可人口素质则是弱国;面积是大国,可资源是穷国;竞技体育是大国,可公民锻炼身体方面则是落后之国。最准确的定义中国既不是大国,也不是小国,就是中国,是在发达国家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之中的中国。

中国要成为大国,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与中国为邻的不丹就是中国人眼中的蕞尔小国,面积只有3.8万平方公里,人口75万。不丹的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提出的“不丹模式”与“国民幸福总值”理论,均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成为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十分感兴趣的经济学课题。所谓“不丹模式”,就是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发展,将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保护置于经济发展之上,衡量发展的标准是“国民幸福总值”(缩写:Gro National Happine,GNH。即通过对GDP、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环境等对一个国家整体和个人的幸福感的影响的统计体系)。旺楚克国王认为,政府施政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不丹,人民仍感觉生活很幸福。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大国、强国,首先要确定这个国家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所谓大国绝不是版图的大小、武力的强弱,最根本的是老百姓的权利、福利、利益能够得到多大的增进。

其次,要考量一个国家的制度优劣。已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中国的崛起不在中国制造,而在价值体系的建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在他的书中写到:不用担心中国偷窃美国技术,因为美国可以很快地发明新的技术;最应该担心的是中国偷窃了美国独立宣言、宪法精神等代表美国价值的东西。当中国开始拷贝这些东西的时候,才是中国强大的开始,那才会对美国构成实质威胁。太平天国时期,一美国传教士来到中国,他看到了匪夷所思的苦难,他得出如此判断:中国最需要的不是现代科技,而是基础文明。基础文明就是契约精神、权利意识和对民主政治和个人自由的理解,否则没有强大中国之说。

要使中国成为大国、强国,就要加大文化建设。今天,最像“中国人”已不在中国大陆。而是在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等一些地区和国家。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国民素质、文化教育、民族凝聚力,伦理道德、社会长期稳定,生态环境优良等社会“和谐”的软实力方面,远远高于中国大陆。原因在那种摧毁“一切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旧习惯”而造成社会空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这次人类的浩劫,导致中华民族的骨气与脊梁遭受重创,中华文化奠定了重德行善遭到摧毁,知识分子在内的广大国民的头脑,不仅缺德,缺思想,还缺乏独立人格。没有独立人格的民族是不可能成为大国的。

当下的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失去了自我的民族和文化。不知道自己来自何方、要去哪里,失去了自我,失去理想、失去反省能力。金钱成为万能通行证,私欲高于一切,人性的底线不断失守、人的禽兽化、社会的丛林化。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如此彻底地丧失民族性和文化性?今天,中国社会的乱象问题和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就是缺乏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核心价值和民主宪政。当今世界,和谐富裕的强国,都是成熟的宪政国家。

对于中国来说,宪政法治和民主的发展,是中国政府治道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政可以促进主权者之政治协商合作。宪政可以促进人类文化的交融。在宪政法治社会中,人的精神自由权利和人的生命权利将是同样高贵而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我们说,宪政的推行将有效保障人类文化平等、自由的发展,有力促进人类各种文化的交融。

当今中国有如此谬论:清王朝是因为搞宪政而亡国,北洋政府因宪政而丢失政权,蒋介石也因搞宪政而败退大陆。实际上,清王朝早实施宪政,中国可能是最好的君主立宪的国家之一;北洋政府立宪如果不贿选,或许民国初期就不会军阀混战;民国政府如果早搞宪政,日本就没有机会侵略中国。中国不是要不要承认宪政的问题,是否可以否定宪政的问题,而是中国已经到了不做出宪政的制度安排,就会彻底糜烂,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有宪政就有好国家、大国风范,比如瑞典。

瑞典建立宪政民主制度后,没有任何殖民地,也谈不上有什么势力范围。但工业化后来居上,人均产值和收入现在甚至超过英美,是世界最高之列。瑞典的社会福利制度独步全球,世界上共同富裕的国家没有谁比瑞典更具有样板作用。“从摇篮到坟墓”的瑞典社会主义模式,已是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世界性样板,这就是宪政的好处。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就是宪政;宪政的本质是限制政府权力,否定宪政,排斥宪政,就是妄图建立一个不受制约有无上权力的政府;宪政的基本手段是分权和制衡。中国梦本应就是宪政梦,将“中国梦”定调为中华民族的“大国梦、复兴梦”,忽略了“宪政梦”,就没有中华民族“大国梦、复兴梦”。

大国并不等于好国。秦晖教授曾用两极的例子来叙述,一是荷兰为代表,另一个是以秦帝国为代表。荷兰是一个好的国家,秦帝国是大国但不是一个好的国家。为什么是这样的?荷兰就本土而言一直是小国,从来也不是大国。但是毫无疑问,荷兰当时无疑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国家,而且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不仅荷兰人创造的一些制度诸如股份公司、联省共和等对后世有巨大影响,其商业势力无远弗届,而且文化影响力也曾经在世界上风头强健,以至于在日本“兰学”曾长期成为西学和一切近代知识的代称。今天的荷兰仍然是一个富裕、文明的国家,仍然让世人称羡,而荷兰人的国家与民族自豪感一点也不亚于当年。

而秦国是国家的崛起,导致国民的跪下。秦毫无疑问是一个强国,而且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强国,唐人在唐诗中曾经有一句话,“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秦国的统治者是怎么总结自己的强大?商鞅说:国家要强大、要对外征服,首先要把自己的百姓收拾的服服帖帖。商鞅说你连本国的百姓都收拾不住,你还能征服外地吗?《商君书》有一句话,“能治天下者,必先治其民,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百姓就几乎成为他们的敌人。强国就要弱民,为了弱民绝不能让老百姓衣食有余,商鞅还有一句话,“足民何可以为治”,百姓只有穷的一塌糊涂,才会希望国家来救他们,如果他们都富了,还稀罕你吗?

微信网页版

中秋节祝福微信版

搭讪开场白微信[版]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运营营销方案(版)

微信申请

微信授权书

微信授权书

蕞尔小国(微信版)
《蕞尔小国(微信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