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1 19:37: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绝大部分的历史时期,数学教育的标准是地域性的,由不同的学校或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来设置。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幼儿园数学教育 第一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1〕赵寄石和唐淑认为,“任何活动都可以实现领域间的渗透,没有不涉及其他领域只能进行某个领域学习的活动。对活动中具体、感性的经验经常无法也没有必要作领域区分,不同领域的经验有机联系在一起,幼儿获得的经验是整体性的”。〔2〕数学教育与五大领域活动有机整合、相互渗透,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本研究对数学教育和五大领域活动相互渗透的原则和基本途径进行探讨。

(一)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

(二)遵循各领域教育基本规律

(三)坚持自然的、有机的渗透

二、数学教育和五大领域活动的共通点

虞永平认为,“幼儿园的教育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教育,不是既定的文本教育,而是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幼儿教育只有真正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幼儿生活中寻找适宜的课程内容,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各领域的教育,以生活中的事物和问题作为幼儿的学习对象,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幼儿的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源于生活的内容不仅可以供开展数学教育,也可以供开展社会、艺术、健康等其他领域活动。如大班主题活动“祖国各地的特产”,既可以开展多角度分类的数学教育,也可以开展旨在感受祖国物产丰富的社会活动,还可以开展让幼儿画画各地特产的美术活动或讲讲各种不同食物味道的健康活动等。

虽然幼儿园各领域活动自身有各自独特的内容体系,教育目标也会各有不同,如数学教育强调对数、量、形等抽象关系的认知,科学活动强调探求客观世界的真相,艺术活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自由创造等,但培养某些学习品质并不只依赖某个领域。这类活动目标可以成为数学教育和其他领域活动相互渗透的切入点。

(一)在五大领域活动中渗透数学因素

1.数学作为一种游戏规则渗透在五大领域活动中

2.数学作为一种任务要求渗透在五大领域活动中

3.数学作为一种使用工具渗透在五大领域活动中

在五大领域活动中,幼儿常需要运用数学经验解决一些问题。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的变化”中,幼儿在讨论自然角中植物的变化。有幼儿说植物的茎长长了,有幼儿说植物的叶子长大了……长长了多少,长大了多少,幼儿通过测量获得了较精确的结果。在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陀螺”中,幼儿不断地探索陀螺的轴该安装在哪里的问题。通过不断尝试,幼儿发现在中心点装陀螺轴最好,而对于怎样准确地找出这个中心点的问题,幼儿借助等分图形经验找出了解决方法。总之,幼儿通过借助已有数学经验有效解决了五大领域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巩固了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2)巩固五大领域活动的学习经验

(3)促进对五大领域内容的理解

(二)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五大领域因素

1.迁移在其他领域活动中获得的已有经验,提供数学学习的经验基础

2.运用五大领域活动的方法,丰富数学教育的形式

3.借助对五大领域活动目标的渗透,扩展数学教育的价值内涵

幼儿的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幼儿教育也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幼儿的生活应该是快乐的,幼儿教育也应该是一个让幼儿愉快的过程。各领域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可为幼儿提供一个整体性的、生活化的教育环境。这样的渗透是相互的,是促进幼儿整个儿发展的;是有机的,是自然地融入和表现出来的;是生活的,是基于幼儿生活经验而产生的。

〔1〕〔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虞永平.用渗透的思维建设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05,293(1):26-27.

幼儿园数学教育 第二篇

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而从宏观看,数学课程内容陈旧、教本单一、教法沉闷和现状已严重影响着人才的培养。对优质教育的呼唤,迫使数学教育工作者考虑,数学应该怎么教?又应该怎么学?

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北京.2002年8月)期间,数学泰斗陈省身送给“少年数学论坛”的孩子们一幅题词“数学好玩”。随后著名数学家田刚院士又对孩子们说:“陈老送给你们‘数学好玩’,我想鼓励你们‘玩好数学’,因为这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努力和勤奋的过程。”“数学好玩”也即学习数学是充满乐趣的事,有了这种乐趣,会激发学生去自觉地学习和研究数学。而“玩好数学”并非易事!“玩好”是指在数学观念、数学思想、运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达到了较高的境界。如何从学习数学中去享受“好玩”,并将“好玩”玩到“玩好”的高度呢?对此,我们不妨记住数学家哈尔莫斯(P·Holmos)的一句名言:“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

这里的“做数学”绝非传统意义下的演解纯数学习题,而是指综合地、创造性地应用所已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这里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问题,而“解决”包括:提出问题(含猜想)、分析情境、建立模型、变换结论、绘制图表、估计误差、解释结果、用多种策略和方法去解答同一个问题、将问题收缩为特例或引伸到更一般的情境等等。也即“做数学”就是“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美国数学教育界为代表提出的一句口号。

至今,这一口号已日益显示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内在的合理性。“问题解决”主张“以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这与对数学知识的强调相比,表明了数学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即“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问题解决”的思想实质是对传统数学教育思想,特别是对“传授式”教学方法和“学用脱离”严重倾向的直接否定。“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宗旨是:

(1)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去学数学。

(2)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数学的价值,并从中逐步树立起对自身数学能力的信心。

(3)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从而达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最终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 第三篇

幼儿学习数学,主要是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数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自从《纲要》颁布后,幼儿园主题网络课程的出现,已经大大削弱了数学教学。在教学中,忽视数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学习的数学内容也是零散的,没有体现循序渐进的要求。主题网络课程较多是以语言、科学常识类的内容为主线,而同是科学领域中的数学很难整合在主题网络中”。于是就有了一些很牵强的做法,数学知识能融入主题的就融入,不能融入的就不去理会,为整合而整合的教学现象比比皆是。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需要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学习才能掌握的,但现在“幼儿园主题网络教学”和教师对《纲要》的理解偏差,提供给幼儿系统,循序渐进的数学学习机会大大减少。春天来了,“主题网络”千篇一律定为“春天”,学习赞美春天的儿歌,了解春天出现的景象等等。夏天一来,主题又换成了“夏天”。这些做法导致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理解不全面,不系统,学了也不会应用。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学习数学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不会理想。例如:教幼儿学习7的加减时,教师直接出现数字7、2、5,请幼儿看数字列出算式,即2+5=7、5+2=7、7-2=5、7-5=2。幼儿列出了算式,教师的教学就结束了,实际上幼儿对算式所表达的意义是模糊的,甚至是不理解的;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重视自己的讲解演示,让幼儿记住运算结果,而忽视幼儿的实际操作感受;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跳跃式的,跳过实物操作的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这两个环节;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大班教7~10的组成和加减时,教师认为幼儿已有基础,结果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

除此之外,当代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影响着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极强,一些为争生源的幼儿园不得不迎合家长的心理,迫使教师放弃正常的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对幼儿进行超前教育。珠心算就是幼儿数学超前教育的典例,学习过珠心算的幼儿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计算出二位数、三位数,甚至是四位数的连加连减,这样的高速运算神童,成为了家长的脸面,大家赞赏的对象。而幼儿园数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幼儿学习10以内的数,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分解、组成等等。虽然这一目标是好多年前的,对21世纪的幼儿来说算不上合理,但不能否定其中包含的科学性。目标的确定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的,幼儿数学教育目标也要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来定。试想,一个五、六岁的幼儿,完成了两位数、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对其的发展真的很有意义?他们真正理解这里边的数学意义?谁又能知道他们为了学习这些超前知识所花费的精力和面临的压力,这又让我想起了我那个教育活动,幼儿能很快地把数学分解,却不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总之,教育的本身并没有错,但我们应该选用更正确、更适合儿童的方式。针对上述幼儿园数学教育问题,笔者认为:①树立正确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理念,认识到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有效性,应保证一个星期里有两个数学活动(特别是中,大班)。并按数学学科知识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安排数学教育内容,让幼儿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②幼儿园教师应给家长必要的指导,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发展特点,能客观看待、评价孩子的成长。家长也就不会再以幼儿能否完成复杂的加减来衡量老师、评价幼儿园教育效果;幼儿园也不会由于顾及家长的想法,让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将成为现实。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

《幼儿园数学教育》读书笔记

幼儿园数学教育说课稿

《数学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幼儿园数学教育讲稿(推荐)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小学数学教育评价读后感

数学教育名著读后感(材料)

数学教育教学类读后感

《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
《《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