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君主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4:21: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君主论》读后感

读了马基雅维利所著的《君主论》,对这个所谓“恶魔的导师”有了一些更直观的了解。其实马基雅维利只是把政治中的一些原则直接的,不加修饰的置于世人面前而已。

《君主论》的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第一部分(前面十一章)探讨了君主国的种类、获得方法以及如何保有和统治的问题。君主国或者是世袭的或者是依靠武力、幸运或能力获得的。不同的获得方法有不同的统治方法。第二部分(第十二章——第十四章)作者论述了关于军队的问题以及进攻和防守之道。作者阐述了军队的种类,以及雇佣军、援军、混合军和本国军等各种军队的特点,最终得出结论:君主必须建设和依靠自己能够直接掌握的强大军事力量,君主“永远不要让自己的思考离开军事训练的问题”。 最后一部分(第十五章——第二十五章)是关于君主在统治过程中应该怎么做的具体建议。作者讨论了君主应该是残酷还是仁慈,应该被爱戴还是被畏惧;应该如何守信,如何避免受到蔑视和憎恨;君主应如何对待下属和遴选良臣等问题。最后(第十六章),马基雅维利提出了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把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这章和前言“致洛伦佐·梅迪奇殿下书”一起,前后呼应。

《君主论》给马基雅维利带来了无尽的指责和诅咒。开头我提到有人叫他“恶魔的导师”, 莎士比亚也曾评价他为“凶残的马基雅维利”,这主要是因为他的所谓政治无道德论的权术思想。告诉君主不要因为对某些恶行的责备而感到不安,对于残酷的恶名也不应该有所介意; “君主必须像狐狸一样能识别陷阱,又必须像狮子一样能惊骇豺狼”这是他在书中最著名的一句话,这成为人们攻击他的一个证据。甚至相应的产生了所谓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即达

成目的可以排除道德因素,不择手段。

记得原来看《明朝那些事儿》,书中作者曾经说过:“好皇帝不一定是好人,好人一般是当不了皇帝的。”一个君主,一个皇帝。身为一个普通人的属性就退到第二位了,统治者的属性就排到第一位了。这是不公平,但是这是封建社会所必然会造成的悲剧。当一个国家所有的最高权力给予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也就会被这巨大的权力所扭曲了。普通的民众关心君主什么?他们只会关心君主能不能使国家富强,能不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其他的方面,也许只会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像明成祖朱棣,作为一个皇帝,一个统治者,不可谓不成功。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

明朝发展到顶峰。然而单纯从普通人的属性去看。朱棣就不那么成功了,甚至说很恶劣。跟自己的侄子争夺皇位,嗜杀成性,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许多的人。历史上还有许多不是好人的好皇帝,人们更多的是看到他的功绩,他的闪光点,那些残忍不道德的事迹只是蒙在上面的一些灰尘罢了。

政治从来就是血淋淋的,充满了尔虞我诈,虚伪和谎言。马基雅维利不过是将政治还原到最为原始的状态,再用朴实的话语将之表达出来而已。古代中国一直以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推崇备至。然而实际上却是“外儒内法”,而法家思想创始者韩非子却没有引来那么多非议,这确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转回正题,我不认为马基雅维利是什么所谓“恶魔的导师”,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他不怕自己不被人理解,不怕自己的名声会受到损害,把他的经验倾囊而出,只为他最爱的祖国。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正是如此。

人性中重来就是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在我看来,甚至恶的方面会占据更多。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而是应该努力克制自己的恶,去发挥自己的善,让善成为自己的一种本能。能做到这点,也就可以称为是一个好人了。而作为一个统治者,他最大的善就是让自己

的国家富强,人民安康,军队善战,而为了统治者的“善”,去做普通人的“恶”,我想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是为了更大的利益。正所谓大礼不辞小让。书中作者也提到对残酷的恶名不应介意,是因为 “比起那些过分仁慈、坐视发生混乱和劫掠”而使整个社会和国家受损害要好得多。

我个人比较喜欢简单粗暴,所以对于马基雅维利的观点比较受用。他的观点就像一场暴风雨一样,冲洗了让人捉摸不透的政治的迷雾,也许有人不会喜欢暴风雨,但是正是有了他的存在,雨后的阳光才会更明媚。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