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致橡树》yc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09:46: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致橡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致橡树》,《致橡树》是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的代表作。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致橡树》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共收录六首中外现代抒情诗,表现出理想、青春、爱情等主题。学习这六首诗歌,要通过多形式的,反复诵读,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体会生活,感悟人生。

《致橡树》是诗人舒婷的成名作。这首诗通过象征手法展示了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追求,利用各种意象表达了诗人平等独立而又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爱情观。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是综合高中高一五班,学生正处在诗意盎然的青春期,对诗歌有一定了解,也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并逐步确立的阶段。因而,用爱的主题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用诗的甘泉来浇灌他们的心田,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他们价值观、爱情观的确立也会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教学目标:

1.(“诗歌是语言艺术的尖端又是文学中的文学”而“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的教学目标第一点设置为) 培养学生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的能力。

2.紧接着: 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3.(最后)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这首诗的教学重点:我设置为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设计依据:在于诗人追求的爱情观对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读懂文章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而教学难点:我设置为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因为本诗既是爱情诗也是朦胧诗,朦胧诗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要讲清这一点,必须使学生搞清楚什么是意象,对于中职生而言,难度较大。) 四.教法设计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

所以在教法上我采用了诵读吟咏法辅之以问题探究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

1 动,能动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审美训练。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在互动、对话基础之上共同学习。

五.教学实施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我将课文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即课前准备阶段、课堂生成阶段和课后探究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我要求学生阅读文本,自己搜集有关舒婷的简介、写作背景以及朦胧诗派概念等相关文学常识。

课堂生成阶段具体分为精巧导入——自学展示——整体把握——探究意象——迁移拓展——归纳总结六个过程。

(一).精巧导入

首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导入”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导入可以引发起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根据这篇课文的体裁和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国从不缺乏关于爱情的美丽传说,最为人熟知的有梁祝,白蛇传,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很快会举出其他的例子;除了传说,历来的文人墨客也从不吝啬用自己的笔墨去歌颂她,我们学过的著名诗句就有:图片展示一部分句子,同时让学生自由发挥。我适时提出反问:

这些诗句都在写什么?对,是爱情!爱情虽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似乎每一个人对于爱情的理解都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女诗人舒婷,去倾听她对于爱情的感悟。

[用动人的爱情故事加上诗意的语言,由俗到雅,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展示

紧接着自学展示部分请同学们展示女诗人舒婷的简介、写作背景及朦胧诗的概念。

[因为新的语文教学大纲重新把文学常识的内容纳入到考试中来,因此,让学生掌握和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是必不可少的。] 展示部分结束后即开始整体把握,感受美。

(三).整体把握

诗歌的整体的把握是对诗歌的情感体验的基础,所以诗歌必须要反复朗读,通过对音韵、节奏、意象的反复品味,才逐渐悟到诗中情感,为共鸣奠下基础。 所以我设计为:

1.首先听配乐范读,充分营造鉴赏氛围,在聆听中让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停顿、节奏、重音。

2.然后分部朗读,老师对字音、节奏读错的地方进行纠正。

[男女生分部朗读,可以让学生初步品味全诗的情感,并且对橡树、木棉的象征意义有初步的把握、领悟。在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熟悉之后,方便对学生进行提问

2 引导。]

3、此时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完成。

a.本诗可以理解为表现诗人爱情观的,按这一理解分析,诗人一开始就用意象表明了她的爱情观的吗?

在反复朗读的前提下,学生能做出很快回答——不是。诗人开始对某些爱情观持否定态度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爱情观。

b.那么根据诗人爱情观的提出,可将诗分为两个诗节,分在何处?

答案显而易见,大家都能齐声作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两个问题,逐步引导,逐渐深入,让学生很快在问题的帮助中理清文章先破后立的结构。]

在弄清文章结构之后,第四部分,探究意象,领悟美

(四)、探究意象

1、意象的概念,我们在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沁园春 长沙》和第二课《再别康桥》中分析的比较详细,所以首先我请学生回忆并复述意向的概念和第一单元学过的课文中意象的涵义,然后再请他们举一些常见的意象并解释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我抛砖引玉做个简单的示范,例如:月亮代表思乡,怀人;菊花代表高洁的人格,柳树代表依依离别,下面由学生思考补充

在这部分,我用了较多的时间和学生回顾复习有关意象的内容,是因为只有抓住了诗歌中的重要意象,才能把握全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理清《致橡树》中的意象。

在此处我要求学生先齐读第一诗节,然后请大家找一找说一说依次出现了哪些意象,在整体把握部分我们了解到作者是否定这些爱情观的,那么这些意象代表什么样的爱情观呢?

品读后可以得知意象有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得出结论: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属于依附型的爱情,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属于奉献型的爱情。这些爱情关系中的双方都没有本质上的平等,当然也缺少一种独立性,所以女诗人是持否定态度的。

c.那诗人向往什么样的爱情,我们在第二部分来寻找答案。女生齐读第二诗节。 在朗读中我们可以得知,第二部分,诗人是用“橡树”和“木棉”两个意象来表现自己的爱情观。为解决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置了两个主问题如下。 A.、作为爱的双方,橡树和木棉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呢? B.诗句中“木棉”与“橡树”两个意象的关系非常亲密,请找出相应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有了前期的铺垫,学生能很快的破译出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最后我请了男女生齐读了诗人大声表白这一部分: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诗人

3 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这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至此教学目标中的意象的深层含义得以把握,重难点也得到解决]

五.迁移拓展

赏析完《致橡树》后,多媒体呈现视频:中国达人秀中的董奶奶纪念亡夫所唱的《因为爱情》和庾澄庆的《让我一次爱个够》。

比较歌词与诗歌内容,说说各自表达怎样的爱情观?你怎么看待? 按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分小组讨论,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活动参与机会,在讨论发言中培养吸收、传递信息等能力。] 六.最后归纳总结

是啊,爱情总是那么令人期待,令人向往,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爱和被爱的权利。当我们表达爱或接受爱时,都应该认识到,爱是一种承诺,它需要各方力量来支持,生理、心理、精神或物质。当我们还没有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对这份承诺负责时,只能把心中偶尔萌发的美好情感深深埋藏心底,把它化为动力,努力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当我们开出自己红硕的花朵,练就铜枝铁干的意志,有能力对爱负责时,才更有资格追求平等美好的爱情。 [到此总结,激起了学生作深入思考的兴趣。]

七.作业

(1)背诵全诗。(2)搜集自己喜欢的爱情格言,写一写自己的爱情观。(锻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笔能力。)

八.板书有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作用,它能给学生美的享受,更能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根据课文内容,我设置的板书如下:

九.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是紧扣中心设置问题,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整合资源,一定程度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缺点是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不足。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参赛)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致橡树》

信息化教学设计《致橡树》说课稿

YC平安夜

致橡树

《致橡树》yc说课稿
《《致橡树》yc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