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前班下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3:21: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30以内的顺数

活动目的:

1、复习、巩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

2、让幼儿专心数数,能点数至30,理解十位和个位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数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重点

让幼儿专心数数,能点数至30,理解十位和个位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活动难点

复习、巩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 活动准备:

1、贴水小花30朵,贴水星星33颗。

2、幼儿六人一组,每组一副扑克牌呢、30个小棒。

3、学具 :作业纸、铅笔若干;写字本、笔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飞机,复习1-20以内的点数。

玩法:根据教师报出的数量,集体点数。如:每10名幼儿“坐上”一架飞机。音乐响起,幼儿开启飞机,音乐停,游戏结束。

二、教师演示:“数小花”,学习点数1-30.教师逐一在黑板上出示小花,幼儿跟着一起点数。从1数到30。

1 要点:

1、教师出示小花时,注意每10朵一排,每排要对整齐。以便幼儿区分几十几。

重点帮助学生掌握20再添1朵是多少。29添1是几十。 分组操作,进一步巩固手口一致的点数1-30.学生六人一组,每组30根小棒,教师请每位学生点数出5根小棒,拿在手上。每组学生依次轮流放出一根小棒在桌面,并集体点数小棒的数量。

要点: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每10根小棒一排进行点数。 教师演示:数星星,学习用数字表示11-30.(1)教师在黑板上边摆出12颗星星,边与学生一起点数,并出示数字12.小结:左边的1表示1个十,右边的2表示表示2个一,读作:12.同样的方法学习13-19,21-29.(2)教师在黑板上边摆出20颗星星,边与学生一起点数,并出示数字20.

小结:2个十是20(板书),同样的方法学习30.分组操作,巩固认读30以内的数字,进一步提高点数的能力。 每次由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30的数字,学生读出该数字,再摆出相对应数量的扑克牌。并说说表示几个十,几个一。

活动延伸:

以上下楼梯的形式:数数楼梯多少级,每天数数班上的人数等,逐渐帮助学生巩固30以内的点数,并慢慢掌握50以内的点数。

2、复习20以内的群数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的群数,巩固掌握以2或5为单位分群,并按群计数。

2、发展目测数群的能力。

3、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体验数数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萝卜卡片20个,供学生点数的小拼花玩具、小棒、小星星等若干。

2、学生用书、铅笔。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以小兔拔萝卜的情景导入,教师每次随意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数量的萝卜图片,让学生一起数数小兔拔了多少个萝卜。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

2、探索活动

“怎样数最快”,复习以2或5为单位的分群数数。

指导语:小兔子们要进行种花不是比赛,看看谁种得又快又准。 学生分别尝试用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的方法,在桌面上摆出20朵小花。

小结:教师边演示,边小结把物体按2个2个一群或5个5个一群进行数数的方法叫群数,2个2个地数比1个1个地数快,5个5

3 个地数比2个2个地数更快。

要点:每一群的数量一定要一样多,以保证群数的正确性。

3、游戏"狐狸和兔子",巩固群数的方法。

玩法:音乐起,学生扮演小兔,每次音乐停,选一学生扮演狐狸,用群数的方法捉出20只兔子。集体再用群数的方法检查验证。游戏可反复进行。

活动延伸:

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数班上的人数,课桌椅等,帮助学生逐步掌握50以内的群数。

多种方法的分类

(一)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掌握多种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3、发展动手操作、判断与经验交流的能力。 活动重点

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4 掌握多种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活动准备:

1、红色的正方形、长方形积木,绿色的正方形、长方形积木若干,记分牌一个。

2、形状标记、颜色标记、大小标记牌。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以熊哥哥和熊弟弟邀请小朋友一起来进行积木比赛的情景导入。 集体讨论,找出积木的不同特征。

提问:

1、我们来看看有那些不同的积木要分。(红色的、黄色的、正方形、长方体。。。。)

提问:

2、小朋友把一堆积木分类,并讲出分类的标准:按颜色特征来分(出示颜色标记),按形状特征来分(出示形状标记),按大小特征来分(出示大小标记)都可以。

3、竞赛游戏:小熊分积木,巩固按物体的不同特征把物体分成两类。

规则(1):学生四人一组,按老师出示的分类标记进行分积木比赛,第一名的加3分,第二名 的加2分,第三名的加1分,其他的不加分,最后按总分评出名次。

规则(2):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轮流请一名学生出来堆积木进行分类,四组抢答,说出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答对的加1分,最后按总分评出名次。

5 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中,对动物,交通工具、水果等从不同的特征、范围尝试多种方法的分类。

多种方法的分类

(二)

教学目标:

1、巩固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进一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体验应用分类知识的乐趣,养成有序活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水果、服装、玩具。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指导语:小猴子的商店要开张啦!里面可多东西买啦!我们一起帮小猴子把这些东西分类摆好吧

2、教师演示:“服装专柜“,复习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教师出示服装,引导学生比较服装之间的差异,提问:“这些服装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学生从服装的款式、颜色、布料、季节性等方面加以比较。

6 (2) 教师示范按颜色特征进行分类。

要点:引导学生观察所有的服装一共有几种颜色,就要把服装分成几类。如红色的一类,黄色的一类,蓝色的一类;

学生操作,巩固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生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分类,如:按季节分类、按款式分类、按材料分类等。

要点:引导学生观察所有的服装一共有几种颜色,就要把服装分成几类。如红色的一类,黄色的一类,蓝色的一类;;;;;

4、分组活动:开商店,进一步学习对物体进行多种方法的分类。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到“水果专柜”、“服装专柜”、“玩具专柜”,先小组共同讨论分类的标准,一共可以分成几类,再进行分类,最后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的。每次介绍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它的专柜进行分类,反复练习。

活动延伸:

让家长配合,让学生参与整理自己的衣柜、书桌、玩具柜等等,以巩固掌握从不同特征、范围进行分类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二次分类

(一)

教学目标

1、在按物体某一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学习再按另一特征把已经分类的物体作二次分类。

2、尝试用语言分别说出分类的两个层次的特征。

3、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以及操作的兴趣。 教学准备

1、选择大小不同的红、黄颜色的两款玩具,数量与幼儿数相同。 教学过程

1、游戏:“大风吹”,复习大小形状、颜色的特征。

幼儿人手一个玩具,说说玩具的特征,如:红色的拼花,蓝色的积塑等。老师每次发出不同的指令,如:大风吹,吹起积塑、吹起红色的拼花、吹起黄色的拼花等。拿着相应的玩具的学生就在场地四散跑,师生一起检查,游戏反复进行。

2、游戏:“玩具”回家,学习物体的二次分类。

(1)互相观察同伴手中的玩具,提问:“玩具太多了,我为玩具建立了两座房子,想一想这些玩具怎么分进两座房子里?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进行讨论,个别回答。

(2)教师选择一种分发进行游戏,如:“玩具玩具快快回家,拼花,积塑各自回家,”学生按手上玩具的种类特征分成两组。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一想,如何将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玩法,如:“拼花拼花快快回家,大的、小的各自回家:积塑积塑快快回家,

8 大的、小的各自回家。”两座房里的学生再按大小特征分成两组。

3、教师小结:可先将玩具按种类分,再按大小分,也可按大小分,再按种类分,还可以先按颜色分,再按种类分。

要点:游戏反复进行,从教师发指令过渡到由学生发指令,让学生巩固图形的二次分类。

3、学生操作:分玩具,尝试用语言分别说出分类 的两个层次的特征。

学生四人一组,每组一堆玩具,尝试自己确定分类的特征,对玩具进行二次分类。重点引导学生用语言分别说出分类的两个层次的特征,如:先按大小分两份,再按颜色分两份。

活动延伸

在区分活动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玩具、图案,让学生进一步练习按自己确定的特征进行二次分类,进一步用语言分别说出分类 的两个层次特征。

5、二次分类

(二)

教学目标

1、巩固在按物体某一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再按另一特征把已经分类的物体作二次分类。

2、讲述分类的结果,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鱼儿教具若干,不同颜色的水草、不同大小的珊瑚等教具若干。

2、大小、形状不同的西瓜小图片人手一张。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指导语:水族馆要开张啦,里面有许多可爱的鱼儿、水草、珊瑚,我们一起把鱼儿放进不同的鱼缸里吧!

2、小组操作:“鱼儿专柜”,复习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二次分类。 (1)教师出示鱼儿的教具,引导学生比较鱼儿之间的差异,提问:“这些鱼儿有那些不一样》”引导学生从外形、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分类的标准,最后每组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的。

要点:引导学生用语言分别说出分类的两个层次的特征,先按什么标准分,再按什么标准分。

用同样的方法把水草和珊瑚进行二次分类,加以练习与巩固。

2、游戏:“切西瓜”复习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二次分类。

玩法:大小、形状不同的西瓜小图片人手一张,围成圆圈,师生一起念儿歌:“切西瓜,切西瓜,我把西瓜切两半,”教师发出指令:“大的一半,小的一半。”学生根据手中的西瓜,按要求分成两半,分别围成圆圈,师生继续念儿歌“切西瓜,切西瓜,我把西瓜切两半。” 师发出指令:“圆圆的一半,圆圆长长的一半。”学生根据手中的西瓜,

10 按要求分成两半。

要点:游戏可过渡到由学生发出分类的指令,也可以更改为切苹果、切杨桃等,让学生反复练习。

活动延伸

在区分活动中,教师增加各种可以多次分类的实物,图片,也可以提供各种图形片、二次分类板,让学生根据各种标准进行二次分类,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有关多次分类的经验。

7、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活动目标:

1、巩固并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

2、幼儿能通过感观、听觉神经系统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3、养成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的数的分解。游戏《拍手,对数》

1、嗨!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想和你们做个游戏

(凑7)老师先拍手,小朋友拍手次数与老师拍手次数加起来是7,如老师拍3下,幼儿拍4下;老师拍2下,幼儿拍5下;老师拍4下,幼儿拍3下;

„„

合起来凑成

6、

5、

8、

9、4等同上法。

2、出示练习:填数,要求幼儿很快说出10的分解。

二、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

1、游戏《开花》

教师:今天你们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开心吗?(开心)现在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再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子叫《开花》老师这里有许多花骨朵,如果小朋友答对了题,花儿就开了。幼儿问:花儿,花儿,你开吗? 教师答:我要开,我要开,答对题目我就开。出示课件口算:让幼儿算10以内数的加减算式4 + 6= 5 +3 = 6+3= 2 + 8= 等。(教学过程可面向集体进行,也可面向个别幼儿进行)

出示图片: 看图写算式做一做

11

2、游戏《送礼物》

教师:今天小朋友表现得很好 ,现在我想奖励你们,送给你们 一些礼物。教师面对幼儿共拿了7颗糖果,给了幼儿3颗糖果,现在老师手里还有几颗糖果?

幼儿:老师手里共有7颗糖果,给了我3颗,现在老师手里还有4颗糖果,7-3=4 此类游戏可重复进行,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三、教师总结并结束教学。

四、课后延伸:让幼儿在课后,根据自已生活编一些数学题

8、复习“>”、“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和“<”,能准确区分“>”和“<”。

2、比较两组数量的大小,会运用“>”和“<”表示,知道数字大小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两名学生一份操作材料:1-10的扑克牌,

“>”和“<”。

2、

“>”、“<”标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和“<”

教师出示“>”和“<”,并尝试让学生用手部动作来表示。

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演示活动:扑克牌比大小,巩固“>”和“<”的含义。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教师与学生分别出示一张扑克牌,全班学生讨论使用“>”和“<”,对两张扑克牌进行比较从而巩固理解“>”和“<”的含义。(可反复进行多次)

1、教师演示:“快乐的小动物“,理解数字大小的相对性。 教师出示教具图片(两只鸭子、四只小猫、六只小狗),引导学生运用“>”和“<” 比较三组小动物的数量,发现4大于2,4又小于6,理解数字大小的相对性。

2、游戏:“扑克牌”,巩固运用“>”和“<”比较两组数量的大小。

玩法:学生二人一组,每人一套1-10的扑克牌。两人轮流随意出一张牌,然后进行比较,正确摆放“>”、“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接龙数字卡如:6>

,3<

等,让学生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运用“>”和“<”进行比较的知识。

12

9、复习“>”、“

活动目标:

1、提高1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

2、比较两组式子得数的大小,会运用“>”、“

3、锻炼思维的可逆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得数是0-10的10以内的加减算式条人手一张,摸箱一个,记分牌一个。 活动过程:

1、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练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玩法:老师扮演老狼,每一次出示一张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条,幼儿进行计算,结果等于几,就说几点钟。当结果等于0时,“老狼”马上去捉小动物,幼儿马上原地蹲下躲避。被捉到的幼儿当老狼,游戏重新开始。

2、分组竞赛,学习运用会运用“>”、“

学生分成两组,各组请一名学生出来在摸箱中各抽出一道题目,帖在黑板上。两组学生分别算出本组的题目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运用 “>”、“

3、游戏:“找朋友”,巩固运用“>”、“

13 学生每人手中持一道题目,唱着歌曲《找朋友》找到一名好朋友两两相对,算出相互算式答案进行比较,然后走进教室中画好的相应图案中两两相对。每次由老师检查后,游戏再重新进行。

11、比较远近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远近的概念。

2、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

3、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远”“近”的概念来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1、狐狸、小白兔、小灰兔图片,数棒,沙包、老虎、小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狐狸和兔子”。、,感知距离的远和近。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只狐狸,一只小白兔,一只小灰兔,提问:“小朋友,你猜猜那只兔子会给狐狸捉到,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离狐狸近的那只兔子会被狐狸捉到,远的那只容易逃跑)

2、跳远比赛,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远近。

每次请两位学生出来站在同一直线上立定跳远,集体判断哪一位跳得远,哪一位跳得近。

3、扔沙包比赛,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

14 每次请三位学生出来站在同一直线上向前扔沙包,并在沙包落地的地方做好标记,提问:“这三个小朋友谁扔得最远,谁扔的最近?

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移动小脚来测量距离的大小。还可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主人翁(笔、小绳子、积木条等)测量。

4、小组活动:“迷迷转,停一停。“睁开眼睛看看谁离红旗比较近,谁离红旗比较远。

要点:引导学生每次共同商讨使用同一测量物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自己为起点,向红旗作直线测量,注意测量物的首尾相连。 活动延伸:

发动家长接学生回家时每天走走不同的路线,并引导学生说说那条路近,那条路远些。

11、比较轻重

教学目标:

1、感知物体的轻重,初步理解物体的轻重与大小、多少、材料等有关。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天平积木 苹果 南瓜(一个)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把物品放在桌上,让几位同学上来,把物品放在手里,感受

15 一下哪种物品轻?哪种物品重?今天我们就来带领大家学习“比较轻重”。

2、接力赛:“浇花”,感知物体的轻重。

学生分四组进行接力浇花的比赛,在起跑线上用水桶装满水(以积木代替),运到前方花丛处,倒出水浇花,再提空桶返回,交给下一位学生接力,以完成的先后评出名次。

2、分组活动,通过掂、提的方式比较物体的轻重。

(1)提供两块大小一样的积木,一块是木的,一块是海绵的,让学生掂一掂,区分轻重。

小结:大小一样的两个物体,材料不同,轻重也不同。 (2)提供两块积木,一块大,一块小,让学生掂一掂,区分轻重。

小结:材料相同的两个物体,大小不同,轻重也不同。

3、演示活动,尝试用天平秤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师演示天平秤,把一个苹果和一个南瓜放在天平称上,南瓜一端往下沉,苹果一端往上翘。让学生观察那边重,那边轻,从而检验物体的轻重。

②再称南瓜和白菜

教师把南瓜和白菜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侧,天平一直保持平衡。说明白菜和南瓜一样重。

③依次称出不同物品。 教师小结。

3、课堂练习

出示练习,根据小动物们在天平谁重?谁轻?并按从重到轻在( )里填上序号。 教学小结

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天平的状态,比较物体的轻重;观察图示,运用推理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2、看点图列式计算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看图自编应用题。

2、学习观察点图列式计算。

3、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运算的图画6幅,大塞子1-6数字、“+、—、=”。 活动过程:

1、拍手游戏: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玩法:教师一边拍手说:“小朋友,告诉我,1加3等于几?”幼儿也边做动作边回答,“老师,我告诉你,1加3等于4.”其他的加减运算依此进行。

2、游戏:大家来编应用题,复习看一副图编加法、减法应用题。 玩法“在黑板上布置6幅10以内加减运算的图,并编上1-6号,每次请一名学生上来,掷,掷到数字几,就按第几幅图的内容编应用题, 要点:引导学生确定图中植物、动物的数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启发“减少了“可以用”抱走了,拔走了„„“表示,用”还剩下几个“来提问题。”多了“可以用”又来了、又飞来了、又走来了„„“表示。提出问题时可以用:一共有几只、一共有几条„„”来表示。

三、演示活动,学习看点图列式计算。

1、出示点图卡 ● ● ● ○ ○

提问(1):点图卡上有几个点子?合起来一共几个点子?

17 (2):两种点子合起来是多了还是少了?可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 演示讲解:● ● ● ○ ○

3个黑点和两个白点,合起来是5个点子。 列式:3+2=5 要点:教师反复出示不同的加法点图卡,让学生集体、个别进行看点图列式计算。

2、出示点图卡○ ○ ○ ○ ○ ○

提问(1):点图卡上有几个点子?○ 表示什么意思?

(2):你能说说这幅图卡的意思吗? 演示讲解:○ ○ ○ ○ ○ ○ 5个点子去掉3个点子,还剩2个点子。

提问:点子多了还是少了?可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 列式:5—3=2 要点:教师反复出示不同的减法点图卡,让学生集体、个别进行看点图列式计算。

四、游戏:“小小魔术袋”,巩固看点图列式计算。

玩法:由教师或学生代表敲鼓,鼓声响起,学生开始传魔术袋,当鼓声停时,手拿魔术袋的学生可以从魔术袋里抽出一张点图卡列式计算,正确的奖励小红花。为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气氛,可以允许回答过的再争取。

学习四等分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体验四等分的含义,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3、发展观察和比较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体验四等分的含义,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活动难点

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蛋糕、各种几何图形、四等分图片。

2、学具:没组放有小蛋糕、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小熊分豆干”,复习二等分。

提问:“小熊想把豆干分成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帮忙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的两份叫二等分。

2、教师演示“小熊分蛋糕”,学习四等分。

师:小熊要把蛋糕分乘一样大的四部分,该怎样分呢?

(一)实物等分

19 请幼儿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四部分,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教师小结使幼儿明白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的四部分叫四等分。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义。

(二)图形等分

1、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的几何图形。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四等分呢?”引导幼儿把几何图形四等分。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启发幼儿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分法。

3、教师总结几何图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儿对四等分的含义有进一步的理解。

4、教师示范四等分蛋糕。

三、学生操作:分图形,尝试不同图形的四等分。

(1)提出要求:请你们把相同图形中的一张先用对折再对折的方法折成四分,然后,用剪刀剪开,看看剪下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在折、剪的时候,你想一想一种图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四份?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3)学生示范不同的分法。

要点:(1)教师引导学生以重叠比较的方法验证一下分开的四份是不是一样大。

要点(2):引导学生感知,分出来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图形小,从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部分大于整体,整体小于部分。

三、活动延伸:

在图形、物体四等分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吧一堆物品按数量进行二等分、四等分。

14、人民币的使用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角、为计量单位的纸币,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提高同时使用纸币、硬币进行换算的能力。

3、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 活动重点

进一步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角、为计量单位的纸币,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

提高同时使用纸币、硬币进行换算的能力 活动准备:

1、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若干,1元、5角的硬币若干。

2、铅笔、幼儿用书。

21 活动过程:

1、游戏:那张硬不见了,进一步巩固对硬币面值的区分。 玩法:教师把各种面值的硬币有规律的贴在黑板上,

让幼儿观察、记住排列的顺序,几分钟后,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随意拿走一张纸币后,让幼儿观察,说说那张硬币不见了。

2、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巩固对纸币面值的区分。

玩法:教师把各种面值的纸币贴于四周,学生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但学生听到指令“摸摸×元(角)跑回来!后,跑到相应面值的纸币前摸一摸,跑回教师面前:“我摸到×元(角)跑回来!”同时,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摸错。

3、游戏:“击鼓传箱”,学习计算一组“纸币”的总值.玩法:学生围坐成一个圆圈,听音乐传装有人民币的纸箱,音乐第一次停,手持纸箱的学生从中摸出一张纸币,音乐第二次停,手持纸箱的学生从中摸出一张纸币,集体一起计算两名学生手中的纸币一共是多少钱。答对后,游戏继续开始。

要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音乐停几次来确定一组钱币的数量,从而增强学生计算纸币的能力。

4、幼儿操作活动:“小银行”,提高纸币的换算能力。 玩法:幼儿4人一组,每组提供纸币、硬币若干,教师说出一个价钱,幼儿操作纸币与硬币进行凑钱,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每组可在集体中演示自己的换算方法。

22

15、认识整点和半点

活动目标:

1、复习看时钟的整点和半点,知道整点、半点时时针分别指向哪里。

2、巩固记录时间的方法。

3、了解小学生一天的生活作息,养成每天准时到校的良好生活习惯。 活动重点:

复习看时间的整点和半点,知道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活动难点:

巩固记录时间的方法 活动准备:

大钟面1个,各种记录时间的字条,如3:00、9:30等,魔术袋一个。 活动过程:

1、歌曲:《小闹钟》,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引出课题。

2、演示活动,复习记录时间。

(1)出示钟面“7点钟”,提问:我们要把钟面的时间记录下来,应该怎样记录?

个别学生演示,教师说明:中间有两个点,小点左边的数字写7,右边的数字写两个0,读作7时。

23 (2)出示钟面“12点30分”提问:我们把钟面的时间记录下来,应该怎样记录?

个别学生演示,教师说明:中间有两个点,小点左边的数字写12,右边的数字写30,读作12时30分。

提成记录要求:记录的时候,记录时,写7,表示7时,再在右边竖着写两个小点,后边写两个0,就表示7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3、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巩固记录时间的方法。 玩法:教室四周贴上各种记录时间的字条,学生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当学生看到教师的钟面时,集体说出“摸摸×点跑回来!“后,跑到相对应的纸字条前摸一摸,跑回教师面前:“我摸到×时×分跑回来!”同时,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摸错。

4、游戏:“小小魔术袋“,复习拨出整点和半点的钟面。 游戏:“小小魔术袋”,巩固看点图列式计算。

玩法:由教师或学生代表敲鼓,鼓声响起,学生开始传魔术袋,当鼓声停时,手拿魔术袋的学生可以从魔术袋里抽出一张记录时间的字条在根据字条的大钟面拨出相应的时间,全班学生读出钟面时间,检查与字条上记录的时间是否一致,游戏继续开始。

要点:提示整点时,分针(长针)指着12,时钟(短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点,半点时分针指着6,时针过了几,就是几点半钟。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中投放记录整点和半点的小卡片及小学生一天生活的图

24 片,让学生通过玩配对游戏,既能建立正确的时间概念,又能巩固时间的知识。

16、一年里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一年有12月个月,知道一年四季的划分。

3、复习巩固一年里每个月的主要节日,进行系统的归纳。 活动重点:

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

复习巩固一年里每个月的主要节日,进行系统的归纳。 活动准备

1、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

3、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学生操作用书。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2.出示数字卡(

12、30、

31、36

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25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几个月?小月房子有哪几个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顶小的月是几个?有多少日?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 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参观展览会。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17、一年里

活动目标

1、知道一年四季的划分。

2、复习巩固一年里每个月的主要节日,进行系统的归纳。

26 活动重点:

知道一年四季的划分。 活动难点:

复习巩固一年里每个月的主要节日,进行系统的归纳。 活动准备

1、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

3、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学生操作用书。 活动过程:

1、学生通过看月历牌,巩固认识大月和小月,归纳一年里学过的主要节日。

(2) 学生每人看月历牌,从一月起,数出每月各有几天,并判断讲出该月是大月和、小月、还是平月、闰月。

(3) 学生翻看每一个月历牌,集体复习归纳一年里学过的主要节日:一月一日元旦、二月有春节、三月八日妇女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一日劳动节、六月一日儿童节、七月一日党的生日、八月一日建军节、九月十日教师节、十月一日国庆节、十一月感恩节、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

要点:帮助学生复习每个节日的主要意义及人们的庆祝活动。 观察图片:“春夏秋冬“,复习四季的划分。 (1) 看图讲述四季的特征,

27 (2) 复习四季的划分:3-5月称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的2月为冬季。 活动延伸:

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月历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令,了解中国古人的智慧,知道这四个节令是春夏秋冬的开始。

17、运动方向

活动目标:

1、复习上下左右的空间方位,辨别物体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等的运动方向。

2、按照运动方向指示作出相应的反应,训练灵敏的反应能力。 活动重点

按照运动方向指示作出相应的反应,训练灵敏的反应能力。 活动难点

按照运动方向指示作出相应的反应,训练灵敏的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标记一个(大的)

2、学生用书、铅笔。 活动过程:

1、游戏:“小指挥”,复习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

玩法:学生一起念儿歌:“小指挥,真神奇。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如:指指上,指指左等。

2、游戏:“箭头标记”,复习巩固向前、向后等运动方向。

28 玩法:学生四散站好,一起读儿歌:“箭头标记真好玩,不同摆放不同方向,”教师在黑板上旋转箭头标记,学生说出箭头标记表示的方向,如:“从左往右”,教师继续发出指令,“从左往右螃蟹走。”学生就按相应的运动方向模仿动作。

3、讨论活动,让学生判断其运动方向。如:火箭发射、瀑布、落叶、荡秋千、倒车、电梯等。

4、游戏:“遥控汽车”,巩固对不同运动方向的认识,训练灵敏的反应能力。

玩法:请小朋友扮演遥控汽车,按照教师遥控的指令运动,如;向前行驶,倒车,右转弯,左转弯,上坡,下坡等。 活动延伸:

运动方向的方位概念,需要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的体育活动、整天生活的组织,给予学生不同方向的动作提示进行感知强化。

18、量的守恒

29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建立量守恒的概念。

2、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重点

建立量守恒的概念。 活动难点

建立量守恒的概念。 活动准备:

1、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每人2个,图片一张。

2、每组提供人手一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瓶子,量杯一个。 教学 过程:

(一) 创设情节,引发幼儿的思考

1、教师讲述自编情节:“一天小熊和小狗拿着瓶子去猪妈妈的商店去买一斤油,结果小熊和小狗发现猪妈妈卖出的一斤油不公平”,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装水,请幼儿观察。

2、讨论:猪妈妈卖给小熊和小狗的油是一样多吗?

(二)通过实验,感受容积的守恒

1、我们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小熊和小狗的油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

(1)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两个相同大小的杯子,装有相同容量的两个形状不同的瓶子,请幼儿实验。

30 (2)讨论:将瓶子中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两个瓶子中的水一样多吗?为什么相同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会看起来不一样?帮助幼儿理解瓶子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有关。

(3)讨论:猪妈妈卖出的油公平吗?为什么?

2、理解“守恒”的概念

1)每位幼儿选一个瓶子,一个大小相同的杯子,教师在幼儿杯子中注入相同数量的水。

(2)比较讨论:杯子中的水一样多吗?

(3)实验:请幼儿将杯子中的水倒入各自的瓶子中,观察讨论:瓶子中的水一样多吗?

(4)小结:小朋友杯子中的水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无论倒入什么样的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如何,水的总量是没变的,所以,小朋友瓶子中的水是一样多的。

(三)、游戏:“比多少” 教师为幼儿提供图片,请幼儿指出:哪两杯水一样多?哪两杯水不一样多?为什么?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感知量的守恒,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量杯、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刻度,丰富相关的知识:量杯可以用来量水、沙、米等一些不能数的东西的多少,特别是小朋友们生病时喝的药水,不能喝多了,也不能喝少,所以,我们都是用量杯量出准确的分量来。

31

19、数学知识的运用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排序、统计等数学知识。

2、了解小学生一天的生活作息,进一步发展时间观念。 活动重点

复习巩固排序、统计等数学知识。 活动难点

复习巩固排序、统计等数学知识。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小选票和统计表。

2、五张椅子,红、黄、蓝、绿、紫的飞机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优秀值日小组评选活动,复习统计的知识。 (1)教师提出评选条件,每组派代表进行自我介绍。

(2)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小纸条,请小朋友在纸条上写出优秀值日小组的序号。

(3)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统计表,教师逐一读出学生的选票,学生分别在自己的统计表上作登记,最后评出优秀值日小组第

一、

二、

三、

四、五名。

要点:提示学生认真听教师的每一张选票的组号,在统计表上相应的小队后面画一个“√”,记录以后再数出有几个“√”,写出票数,最后评出优秀值日小组的名次。

32

2、游戏:“坐上我的小飞机”,复习巩固统计表、排序的知识。 教师:每一组的小朋友都是爱劳动的小朋友,没有得到好名次的小组也不要气馁,老师请你们玩一个游戏。

玩法:教室前方摆5张椅子,椅背上分别贴上红、黄、蓝、绿、紫的飞机图片。学生唱着歌曲《小飞机》自由在教室内做开飞机的律动,音乐停,学生随意在相应颜色的飞机后排队,“坐上小飞机”。教室提问:“坐上我的红飞机,数数一共有几个?”该组学生通过报数,回答总人数。提问(2):“坐上我的绿飞机,谁是第三个小朋友?”该组学生通过报数,回答问题,答后游戏继续开始。

1、观察课程表,了解小学生一周的学习生活。

教师:小朋友,小飞机把我们带到了小学,我们一起翻开学生用书第24页,看看小学生一周的学习生活。

提问(1):请仔细观察小学课程表,说一说小学生每周上几天课。 提问(2):数一数,上午上几节课,下午上几节课? 提问(3):看一看,说一说星期几的第几节是什么课。 活动延伸:

教师可根据当地小学生上课的实际时间,让学生了解每一节课的上课、下课时间,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33

学前班写字下册教案

学前班语言下册教案

学前班下册拼音教案

学前班下册教案(罗)1

新天地学前班语言下册教案

学前班下册教案:环保纪念日

学前班下册评语

学前班美术下册

学前班下册数学教案

学前班语言下册教案《比尾巴》

学前班下册教案
《学前班下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