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会关心

发布时间:2020-03-03 10:07: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心得体会

有些词,由于说得太多用得太多,反而弄不清它的真正含义。譬如“爱”,譬如“关心”。当我读到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的目录时,眼睛一亮:用一本书来阐述“关心”,想必一定能充分地阐明这个被岁月尘垢所蒙蔽的词语的本来面目吧!诺丁斯是美国的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她在书中告诉我们: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她同意海德格尔的观点:关心是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关心是对生命的同情,是一瞬间的怜悯,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苦痛。但诺丁斯更强调: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接触。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要使这种关系成为一种关心关系,当事人双方都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无论是付出关心的一方还是接受关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关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

学会关心的首要秘诀在于专注。专注在此并不意味着疯狂或者痴迷,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和接受。当真正关心一个人,就会认真去倾听他、观察他、感受他,愿意接受他传递的一切信息。这种专注或者关注可能仅仅持续片刻,以后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但在任何关心的交流过程中,它都是关键因素。诺丁斯说:当一个陌生人向我问路,我们之间的交流就可能变成一种关心关系,即使这种交流的时间很有限。我专注地倾听他的问题和需要,然后认真地回答他。当他接受了我的专注、认真和答案,这种关心的关系就完成了。诺丁斯还批判了现代人的关心现状:不关心(对任何人或事物都漠然视之),部分关心(关心知识、伟大事业、物质世界、动植物,却对同类缺乏同情),伪关心(以关心的名义干危害他人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她赋予关心全面的含义: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关心自己的精神生活。她还坚定的说:毫无疑问,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包括正视精神信仰问题。无疑,诺丁斯是在用“关心”来治疗千疮百孔的教育。她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人类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如何具体地实践关心教育?诺丁斯告诉我们,需要因地因人采用不同的策略:或严厉或温柔;对严肃者要敬慕和尊重,对温柔随和的人可以通过拥抱;有时,关心只需几分钟的注意,有时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她提醒我们,智力上的注意力并非就能转移到人际关系中去,很多智力高度发达的人对其他人和其他生命形式毫无兴趣,漠不关心。要补充的是,关心一词是从英文care翻译过来的。care有密切地注意,审慎地思索;小心,谨慎;关怀,关心;忧虑,担心,操心,烦恼等意思。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里说:教育是为儿童而“操心”的活动;“教育”这一活动是一种包含了应答(关心)人的脆弱、悲伤、呼叫和烦恼的活动,同时,在这种教育活动中,也激活了恢复同自然的和谐、治愈身心创伤的“矫治”的功能。这里,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忧心是爱感意向的阈限,使生命感觉保持感恩、承负、忍耐的意向。在某种意义上,爱感首先即是忧心。”原来,诺丁斯关心也是操心也是忧心,不禁为她用此词的良苦用心而感慨万分。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心得体会

刘红艳

深夜孤灯,我整整用了一个星期才把书阅至最后一页。原本以为这是一种官方书籍,对处于操作层面的我意义不大。但轻轻一涉足,我便被深深吸引住了。合上书,心久久无法停止剧烈的跳动,思绪有如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石头,一圈圈涟漪便荡漾开来。

这是一本文笔独特的书,其风格有学者固有的严谨缜密,又不乏一个普通人的随意和亲切。在书中,内尔·诺丁斯以多种身份与我们交流: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的人。因睡眠不足带来的困倦,因摘抄而致的酸麻,都被思想的充盈感和文字的厚重感所代替。幸福如清晨荷叶上甘甜晶莹的露珠,悄声无息地注入心田,那是一种灵性的激发,慧根的清澄。

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同时,我们也需要关心他人。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有些人真诚地关心知识,关心伟大的事业,关心物质世界,关心动植物,却对同类的人缺乏同情。多哈亚运会刚刚结束,其中有这样一个令国人脸红的镜头:韩国马术选手金亨七意外死亡,成为本届亚运会最大的悲剧。当央视镜头对准其他国家的教练与运动员时,他们都第一时间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悼。而少数中国教练和运动员对此事却表现出让人难以理解的冷漠。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不禁感到汗颜:我们培育出来的精英,他们眼里只有金牌,没有爱心。

关心是一种习惯,关心同时也是一种能力。习惯与能力都需要培养,需要教育与引导。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目标并不是培养会关心的人,而是近乎残忍的学术训练。在学校里,我们想尽各种办法,甚至是“威逼利诱”,不断强迫学生弄清、记牢每个学科每一个知识点,以便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这种教育,占据了老师和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我们理直气壮地这样做,并美其名曰是真正地关心学生。但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孩子们到底为什么应该学习我们认为他们“能够”学好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人类为了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而必需的吗?事与愿违,我们那么费神地让每个学生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考试之后,他们又是那么快地把好多知识忘记。

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的是具有爱心的人,会关爱的人,不是只拥有知识技能的冷血动物。社会更新极快,我们的眼睛不要只盯着学生的分数。我并非主张不要成绩,但我们需要重新分清孰重孰轻。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说法。台湾作家张晓风的话却给了我一些启迪:女儿是一把借来的琴,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东西终有归还的时候。师生一场,就是缘分一场。当我一遍遍指责学生愚蠢时,当我一次次压着孩子死做作业时,当我狠心地罚着学生一遍遍抄课文、生字的时候,我便想起《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这本书来。我们不妨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生活上去了解一下学生,让学生学得轻松快活些,引导学生做一个关爱自我,关心周围的人,懂得爱人,同时也值得别人爱的人。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刘红艳

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原来的某些教育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又在不断地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浓厚的科研意识。因此,“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通过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学习,我了解到,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境界。作为普通教师,我能为自身专业化做些什么呢?我思考。首先,我要正视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趋势,端正认识。人都会有惰性。作为普通小学教师,日复一日地重复讲课、批改作业,自然也会耽于现状。我想,我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些,认识到未来社会对教师专业化的需要,从自身素质的提高出发,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确立目标。只有这样,自身在平时的工作中才会保持紧迫之感,产生学习、探究与提高的内驱力。

其次,在实践与理论上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理论篇,阐释了教师专业素养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章第二节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我读的颇为细致。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要求,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学有识”并内化为个体的人文素养,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健全人格特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要精通,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这样才能“资之深,则取左右逢其原”,因此,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学者,是所教学科的专家。对照这一点,我就审视自己,要想成为“学者”、“专家”,何其难也,这样一个大大的帽子我是断然也戴不上的。但细想想,一生致力于做某件事情,在一个领域里专注地耕耘着,必定会有所成。这也是教师素质的态度领域。书中说,“高自我的教师,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到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我也许成不了“专家”、“学者”,但可以在这个领域里“从容地成长发展起来”。若想如此,我想,最起码我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1.读书一生——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有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而我这些修养的不足,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在专业知识方面,我们最主要的获得方式是个人学习和学历进修。起先,社会对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为中师,现在提高到大专,也许将来进一步要求至本科。也许有人要说,基础教育不需要高学历。我原先也这样认为。但随着实践的深入,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随着学历的提高,个人相应的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也会提高,这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言传与身教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我们要坚信“学无止境”,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充

实自己,提高自身素养。2.不断反思——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探索、提升都要靠不断的反思,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最要紧的是勤于反思,勇于实践。这应该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反思 =成长”。反思指的是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自己以有的观念和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在反思中,我们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吸收先进思想和理念;我们可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努力扬长避短。不仅如此,反思还可以让我们拥有务实的态度,敏锐的眼光,进取的精神,这都是教师自身专业化极其重要的。反思要勤,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实践是对反思的践行。反思只是一闪而过的思考与认识。要使其促进能力的提高,还要实践,要勇敢探索。当学习了别人的长处,深有体会之时,应该及时结合自身特点,在实践中运用并内化;当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反思改进之法后,应该在实践中演练,验证自己的所得;当自己有新的教学观点时,也应该及时在实践中检验,改进、归纳,形成先进经验或理论。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真理都是在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提高中形成的。教育教学自然遵循这个规律。

3.勇于创新——抱守以往的经验或成绩,自己的专业就会停止成长。因此应该继往开来,让经验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又要怀抱问题意识,大胆尝试探索,拥有专业发展精神。

4.激情不老——这应该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对教育的激情,应该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学习了《教师的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这本著作,让我认识到,教师专业的发展,首要的是教师要有自我专业追求。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执著,就不会被消解,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它,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出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作为教师,我们不应放弃永远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许岁月会让我们容颜变老,但知识会让我们永葆青春„„

读《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有感

刘红艳

教师是不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与那些公认的医生、律师等专业化职业相比,其专门化程度如何?教师职业具有哪些自己独特的专门化的要求和职业条件?为了保障这种专门化,各国的政府采取哪些有力措施,形成了专门的培养和管理制度?各国教师教育机构又是采取哪些渠道来促进教师专门化水平的形成和不断提高的?这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版)一书向我们介绍论述的思想和观点。这次修订在内容及结构体系上作了较大的补充和调整,全书从理论、政策、实践三部分对教师专门化的认识、保障、实践展开了分析和论述。既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外在这个领域理论研究的主要学说、流派和观点,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各国为保障和提高教师专门化的水平而采取的政策和实施过程中的措施,也集中地反映了近年来国内研究的成果。本书体现了当今国际上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当前,我国的师范教育正在从定向封闭型向灵活开放型发展,本书中提出的不少思想和观点,对如何在改革中把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作为根本的方向,是很有启发的。

当然,通过这本书的宣传教育作用,需要让外界认可教师职业的专门化,并需政府以种种措施来保障、维持这种专门化。但更为重要的,应该使教师和准备当教师的人有这种自我认可和觉悟,即自己要真正认识到教师职业所必备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服务的职责、职业道德、长期不断的专业训练,以及教师组织的规范和自律性。因此,对于构建的教师教育机构的认证制度和教师证书制度及进修制度等,不能仅视为这是显示与外界的区别及保持教师专业的标准,教师更应视为需要自己的不断努力,以自身相应的素养去达到并维护的专业水准。当我们把教师作为社会群体的一种职业来论述其专业化时,会提出相对明确、静态的标准,但对教师个体来说,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修订版中增加了实践这一块,确实是很有必要的。其中比较详细地介绍并分析了一些发达国家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做法和实际的效用,介绍并分析了如何运用教师生涯发展的理论,在教师的不同成长阶段采取相应的方式来持续地发展教师的专门化水平。这给了我们强烈的印象,即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是一个终身学习、进修的过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机构和教师三者需要协作一致,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衷心希望本书在促进所有教师自我觉悟、自觉努力提高教师专门化的水平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会关心

“学会关心”演讲稿

学会感恩、学会关心

《学会关心》读书笔记

《学会关心》读书笔记

《学会关心》读后感

读《学会关心》有感

“学会关心”社会实践报告

教育要学会关心

《学会关心》第二次读书心得

学会关心
《学会关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学会关爱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