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2020-03-03 07:44: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 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为主,教师的____贯穿予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2.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____、学校以外

的现实生活和学科内容。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____、

手势、-----------、眼神、体态等来表达。

4.综合一---------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它注重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____,体现对 ---------和能力的综合运用。

5.在设计板书时,应该以教材的内容为出发点,围绕-------一目的,结合---------的

态度,考虑各种因素,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板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促进学

生的发展服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6.现代教学手段的网络化是指( )。

A.教学媒体可以随时记录和存储信息,以供在需要时再现 B.教学媒体所固定的信息符号是可以随时随地再现出来 C.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任意组合使用

D.国际互联网和卫星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

7.( )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 A.非指导性教学 B.自学 C.个别教学 D.程序教学 8.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 )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C.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D.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9.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 A.科学性 B.教育性C.启发性D.正规性

10.在西方历史上重视教学手段研究的代表性人物,首推:( ) A.裴斯泰洛齐B.福禄贝尔 C.夸美纽斯 D.布鲁纳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2.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13.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 14.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试分析新中国课程管理演变及改革实验现状。 16.请谈一谈自己对隐性课程方面的认识。

五、实例分析题(共30分)

7. 题目:下面是一则关于上海某中学的报道,试用学过的课程理论分析这所学校的课程。

上海某中学推出了“个性课程”体系,高中开设了选修课23门,活动课34门,初中活动课35门。除了必修课之外,将原来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分化为5个层次的“个性课程”,即“讲座型”、“发展型”、“课题型”、“竞赛型”和“补缺型”。每周按文、理科及综合科开设4至5个讲座,以社会热点和传播新信息为主,聘请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学生可自由选择参加学习。对学有余力和有特长的学生,通过“组织发展兴趣小组”、“导师带研究生”、“强化训练”等各种方式,施以个性化教育。而对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业再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

试卷代号:115 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学生自学 指导 2.学习者

3.副语言 面部表情

4.实践 日常生活 知识 5.教学 学生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6.D 7.A 8.B 9.D 10.C

三、筒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确保学生获得系统的连贯的知识,保证教学质量;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固定化、程序化,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不能及时吸纳一些新的必要的科学成果;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12.教学艺术的特征,体现在:

①教学艺术的创造性。 ②教学艺术的形象性。③教学艺术的情感性。 ④教学艺术的审美性。 13.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下述趋势:

(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 (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

(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 14.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体现为: (1)双边性(2)认知性(3)实践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题1评分参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课程管理经历了一个中央统一集中管理到中央地方二级管理,再到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过程。(3分)从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统一管理的模式(1分)。80年代中后期,中央、地方二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萌芽(1分)。90年代中后期至今,逐渐提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1分)。该体系的特点是;力图在国家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灵活化和弹性化,通过统一性保证国家的教育基本质量水平,而通过灵活性和弹性化满足地方和学校的实际需要。(6分)

目前,我国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开始实验,取得一些初步成果,如新课程实验区可根据本地区特点制订地区课程开发指南,学校可根据本校特点选择、调整教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等。但实践中还存在许多具体问题。(3分)

16.[题2评分参考] 在课程类型的讨论中,将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视为隐性课程,又称为隐蔽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等。(10分)

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实施过程具有潜在性,而影响持久,且结果不易量化。在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隐性课程体现在三个方面:物质方面,制度方面和文化心理方面。(5分)

五、实例分析题(30分) 17.[评分参考] 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全国实行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使用一套统编教材,课程结构和教学要求也比较单一。学科课程为主,缺少活动课、综合课。(3分)

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课程结构的调整,强调课程结构的 (1)综合性原则(3分) (2)均衡性原则(3分) (3)选择性原则(3分)

事实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变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3分) (1)完善课程体系(2分)

(2)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2分)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分) (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2分)

(5)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2分)

上海市这所中学的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校课程体系范例。这所中学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学校课程体系,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普通课与职业课结合起来,国家课程与学校的特色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课程资源,满足不同资质、特长、发展方向的学生的需要。(5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 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____ 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课程设计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为—— 层面上的课程设计,一为具体——层面上的课程设计。 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一和一——原则。

4.CIPP模式中的____评价,即要——、解释和——课程方案的成绩,并协助决策者决定课程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

5.新课程改革要注重学生发展,贴近---------实际,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生活方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B.年级分组、能力分组 C.作业分组、年级分组 D.能力分组、差异分组 2.“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 ) A.人本主义取向

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C.认知发展取向 D.社会重建取向

3.将课程的实施看作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认识和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调适,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这是:( ) A.课程实施的忠实观 B.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C.课程实施的参与观 D.课程实施的生成观 4.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____——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 A.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C.给出概念、建立假设 D.给出概念、理解概念 5.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是:( ) A.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B.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过程 c.教学过程是一个交往过程D.上述三者的统一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2.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3.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4.简述测验编制与实施中“试测”的含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优化课堂气氛的具体方法。

2.请谈一谈对于推动新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的认识。

五、实例分析题(30分)

题目: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体会。试运用生成性目标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在于增加有效教学行为,减少无效教学行为,为此我作了些尝试:如教45-30时,生1用摆小棒算,生2拨计算器算,生3想30 +15 - 45,生4想40-30-10,生6上车数一数,生7用妈教的竖式算„„我及时抓住生3的想法,讲清“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抓住生4的算法

来教例题,用板书写清楚,并训练学生说算理,再重点加以训练。我们要学有价值的数学,能促进思维的数学。试想,那些原始的、低价值的、千奇百怪的算法,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吗?

试卷代号:1 15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年级 2.价值 技术

3.连续性 顺序性 整合性4.成果 测量 评判 5.生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 2.B 3.B 4.A 5.D

三、筒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统筹规划,集中管理;转变观念,注重体验;师一师合作,有效指导。2.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包括: (1)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3)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3.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有:(1)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2)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3)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4.为保证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测验的编制与实施中需要进行试测,即:将初步

设计出的题目,在与将来受测对象近似的群体中预先使用,取得有关参数,以此了解测验品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题1评分参考] 课堂气氛主要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5分)

优化课堂气氛的具体方法有:多用陈述性语言,少用评价性语言;与学生平等相处;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物理环境的布置;加强师生互动。(五项各计2分) [题2评分参考] 在简述自己体会到的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现实问题基础上(3分),分析下述策略:调动多方力量参与课程实施;开发与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指导,及时评估,稳步推进实验研究。(四项各计3分)

五、实例分析题(30分)[评分参考] 生成性目标,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运用这个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理论,我们可以体验到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师生双方由内在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10分)

这位数学老师的做法,较好地体现了以生成性目标指导安排教学活动的好处。从提高教学行为有效性角度,该老师反思了只是简单教会学会各种算法,其实并不是有价值的教学。在他的实践中,有意将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的“训练”、“教学”与“引导”相结合,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表现,来相互借鉴并给予指导,学生在这种教学中能够实现得到教师切实的指导,教师则可以随时发现新的教学问题和实施教学的机遇,对我们教学改革是有启发的。

(15分)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内含于各科教学中的根本问题。在生成性教学目标的观点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发掘教学价值,应该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追求。这方面的探索永无止境。(5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 试题 2010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 作品和-----------与评价。

2.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 ,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 息的 ---------- 或设备。

3.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评 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4.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 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 ----------- 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

5.欧洲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有了综合课程的萌芽,到20世纪初,几乎在--------- 课程出现的同时,综合课程得到了发展,并具有明确的指向:克服由于-------------- 所导致的知识零散。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都大力倡导课程的综合化。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A.泰勒 B.艾斯纳C.杜威 D.斯坦豪斯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板书特点的是:( ) A.趣味性B.启发性C.直观性D.丰富性

3.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探索知识、形成技能、____和 ------- 。( ) A.培养智能、发展思维B.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C.培养技能、发展思维 D.发展技能、培养感情

4.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 )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A.教育学 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D.哲学

5.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 ) A.分组教学制 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开放课堂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隐性课程有哪些特点? 2.简述CIPP评价模式。

3.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有哪些? 4.简述教学模式要素与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2.请谈一谈自己对于生成性目标的认识。

五、实例分析题(30分)

题目:西方学者威廉斯在其《教师供求规划》一文中指出:“尽管有各种新奇的小装置用来改进教学效率,但我们却认为,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依然是教育过程的支柱,新的技术工具并没有导致教师职责的废除,反而在帮助教师从专制的教的角色变为教学过程的支持者、引导者。因为,在教学手段的组织协调以争取教育的最佳效益方面,教师扮演着一个主角。”

试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并说明选择与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时的一般原则。

试卷代号:115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课程目标 反省

2.教学目的 工具媒体3.学校 实施

4.基础知识 思维能力5.活动 学科细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D 2.D 3.B 4.D 5.B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根据众多研究可以归纳出隐性课程的如下特点:(1)涉及范围的广域性。 (2)实施过程的潜在性。(3)影响的持久性。 (4)结果的难量化性。

2.CIPP是由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是由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他认为,评价不应局限于目标达到的程度,而应该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课程决策分四类:设计决定——涉及终止、改变或维持某一教学过程;终结性决定——涉及改变课程的活动;实施决策;循环决策——得知变革的效果后,决策者必须决定变革是否纳入课程,抑或再次试验。这四种课程决策分别与CIPP模式的部分,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及成果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 3.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是:(1)体现教育的服务性。 (2)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 (3)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过程。

(4)促进课程资源与权力的重新分配。(5)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6)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4.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五个要素: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评价。其特点是要具有:操作性、整体性、简约性、开放性和针对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题1参考答案] (1)在宏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水平。纵观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学理论,考察课程与教学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任何时期、何种类型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这四种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7分)

(2)在微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对课堂教学组织、人际关系产生影响。首先,课堂上教师实施的课程不会完全地、一致地表现社会规定的课程文化,其中必然掺杂教师个人对课程的理解,而或多或少地对课程进行改编。其次,不同的学生对同样教师课程的接受也是不一样的。(8分)[题2参考答案] 教学中的生成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学习过程而非结果,源于过去又指向未来,体现了师生由内在价值观引导下的经验成长的方向。生成性目标的意义在于教师可以随时利用课堂上意外出现的教育机会,发挥教育智慧的无限创造潜力。(10分)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遇到运用生成性目标指导改进教学工作的情形。[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分析](5分)

五、实例分析题(30分)[评分参考答案]1.这段话说明了教师、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关系。(10分) 2.对于现代教师而言,我们要求的不仅是会“使用”教育工具,而是会“运用”,现代教育工具不是新鲜的摆设,不是教师资力的标榜,而是服务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视觉、听觉等方面给学生带来全新感受的教学要素,它同样要体现教师的教育观,并受到教师的教学监控。(8分)3.选择与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1)依据教学目标(3分)(2)依据教学内容(3分)(3)根据学生变量(3分)(4)依据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3分)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