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桂林之叠彩峰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0-03-03 21:55: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叠彩山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啊!很高兴见到各位,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对大家参加这次的旅游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本人很幸运的能够成为大家的导游。先自我介绍吧,我是ABC旅行社导游,我姓×,名×, 大家叫我小金就行了。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陈师傅。那么,在这两天里面呢,就将由我和陈师傅为大家服务,一定努力使大家在旅途中顺顺利利,开开心心的。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说,我们尽所可能地去满足大家的要求。我们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团友都能够配合我们导游司机的工作,爱护车厢里的清洁卫生。最后,请大家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来预祝我们将会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旅程!

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是叠彩峰,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是吧!那么,现在在车上呢,我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叠彩峰吧。

叠彩山旧名桂山,是桂林市区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位于桂林市区东北部,滨临着美丽的漓江。叠彩山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2山和2峰组成,这山就是南面的四望山与于越山,2峰则是北面的明月峰和仙鹤峰了。其实,叠彩山本是海底里奇形怪状的岩石,大概在三亿六千七百多万年前,它升出了海面。由于岩石主要为石灰岩且其厚薄各异,使得岩石层层叠加,并且由于岩石升出海面之后长期受到风化,地表水又沿着岩石表面的裂缝不断地溶蚀,到了现在呢,就形成了如彩绸堆叠的模样了。

“一面晴风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间”,说到叠彩山的得名啊,我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了,那就是唐代的诗人元稹的侄子元晦了。在元晦任桂管观察使的时候,他曾游览了叠彩山,在此之后,他写了篇《叠彩山记》,记中说:“按图经,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意思就是说啊,这山中的山石如锦彩绸缎,层层相叠,所以叠彩山一名就由此而来了。

##主要景点:明月峰,风洞,木龙洞,于越山,于越阁

明月峰,位于叠彩山东北部,海拔223米,相对高度约73米,总面积约为1.41公顷,是叠彩山的主峰。据志书记载,五代时楚王马殷曾在封顶筑台,后人称之为“马王台”,故此山又称之为“马王山”。

明月峰,明月明月,顾名思义,含登高可揽明月之意,明代兵部右侍郎杨芳曾在《风洞山诗》中说道,\"引手欲探天上月,俯躬疑碍日边云\",由此可见明月峰并非浪得虚名了。明月峰以高、险、峻、秀蓍称,高可摩天,雄踞漓江之边,其峰尖如笋,山石逐层深进,渐次升高,让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于峰顶的拿云亭中眺望市区,山城美景尽收眼底,这丰富多彩的鸟瞰之景,使得叠彩山远远超越自我,更加显得其广阔了,也使得人的心境豁然开朗。

自古才子配佳人,名山自然得有名作来配了。宋代著名的词人刘克庄曾咏叹“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而清代的袁枚也留下了“仙鹤不可招,明月犹堪弄 ”的佳句。到了近代呢,我们的朱德委员长和徐特立老人也不甘示弱,留下了“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风”的名句,现在我们在峰顶的崖壁之上还依然能看到两位老人的手迹呢,大家待会儿上去了之后可以去看一下哟!

风洞是明月峰山腰一奇洞。 这是一个四季生风的洞,因而得名\"风洞\"。此洞全长20米,呈葫芦状,南北贯通,中间狭小,仅能过一人。南来北往的冷暖气流,在此都能畅通无堵。

明代诗人刘台刻在风洞中的《叠彩山》一诗中说道:“嵯峨怪石倚云间,洞锁烟霞六月寒”就是说呢,洞中常年清风习习,虽是盛夏,久立仍不胜寒。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正如叠彩门上楹联所书:“到清凉境,生欢喜心”。在不同的季节,洞中的风总是带给游客以

不同的感受,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份惬意和惊喜了。

风洞之所以是桂林的一个重要景点,除了它是“清凉世界”之外,也在于此处深厚的文化积累。 古人把风洞分为南北两岩洞,北称“北牖洞”,因为它像一扇朝北的窗户;南称“叠彩岩”,是依山而名的。风洞之中文物荟萃,摩崖造像云集,石刻内容丰富多彩。大家可以看到,在叠彩岩的正上方刻有“叠彩山”三个大字,这三个字是由桂林文管会向沈尹默沈老先生求取,沈老写好寄来之后,经放大而后刻石的。沈老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解放前曾任北平大学校长,他的字成就颇高,在清秀圆润中亦不乏刚劲遒健之势。除了沈老之外,我们的陈毅元帅也在此留下了“愿作桂林人,不愿做神仙”的佳句,1963年,陈毅副总理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访问桂林之时,写下了《游桂林》一诗,上述的题刻就出自该诗,他的一番感慨,给桂林予以了极高的评价,更印证了桂林之美并非是自圆自说了。看完了南面的叠彩岩,那么我们的北牖洞中又有哪些名家的大作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来风”二字了。他的作者便是清朝末期的著名书法家、文字学家刘心源了。刘心源的书法,博百家之长,严谨之中亦不乏创新。他长期钻研金文、石鼓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都十分精通。“来风”二字。是他任桂林知府时留下的墨宝,字体歪刻,表示风势之强劲,以至于把碑刻都吹歪了,构思独特,实在是令人拍案叫奇。除了这“来风”二字之外,北牖洞中众多的碑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要数李秉绶的兰花图和墨竹图了。李秉绶是清代著名画家、诗人,祖籍江西,后随父亲来桂谋生。他的墨竹图,枝叶繁茂,行笔优美,飘逸洒脱,有密而不繁,疏而不漏之感。他的兰花图呢,叶箭怒放,朵朵争艳,修长的兰叶衬托着清雅的兰花,生机勃勃,不仅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也隐隐的流露出他骨子里的傲岸不羁的气质。

于越山,位于叠彩山的东南部,古人曾在此建“于越亭”,解放后在废弃的原址上重建并改名为“于越阁”,登阁远眺,景色迷人。古往今来,多少词人墨客曾在此抒发情怀,唐代诗人元晦曾作《于越山记》和《越亭二十韵》,盛赞此处的无限风光。

据古籍记载,于越是是古代百越族下的一支,秦汉时期活跃在南方,到了三国时吴国派遣大将吴智征服了于越,因此以于越给山起名。早在一千多前的唐代,于越山就已经是一个游览圣地了,山下亦建有楼阁寺宇,颇为壮观。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古迹早已湮没,至今可以游览的,便是于越山北侧山腰上的“素洞”,以及东麓的“康岩”了,这是清代名人康有为在桂林讲学时发现的,并分别以他的号和姓氏来命名。

彩叠园

桂林导游词

桂林导游词

桂林导游词

桂林导游词

桂林导游词

仙叠岩导游词

桂林旅游导游词

桂林的导游词

桂林旅游导游词

桂林之叠彩峰导游词
《桂林之叠彩峰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