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网络与新媒体编辑

发布时间:2020-03-02 05:45: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位记者脚下的路

高思杰工作在午收一线

为新闻而奔跑永不退缩

有一个古老而有趣的故事。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草原上的动物就开始奔跑了,最先奔跑的是羚羊。对羚羊来说,它们知道如果跑不过最快的狮子,他们面临的就会是全部被狮子吃掉。

“非典疫情、淮河洪灾,使阜阳的对外形象不断受到冲击;大头娃娃事件等负面消息,让阜阳承受很多外界异样的目光。这些都是我身后的‘狮子’,它们逼迫着我不停奔跑、不能退缩。”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思杰这样说。

为新闻而奔跑。在王家坝抗洪救灾采访现场,高思杰心绞痛发作,倒在地上,吃下别人喂他的速效救心丸后,坚持工作9个多小时;双腿上留有十余处抽掉静脉的手术刀口,在腿部血管破裂后缠上绷带,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去现场采访;冒着夏天39度的高温,发着39度的高烧,他白天采访晚上吊水,整整四天辗转3个县市区拍摄人物特写„„

“高思杰当了18年记者,17个大年夜没和家人一起团聚。今年女儿去世了,他担心我想不开才没有出去采访。”妻子刘海燕抹着眼泪说。

17个除夕夜,高思杰不是和返乡民工在火车站过年,就是在军营和武警战士一起;不是在王家坝和搬迁群众过节,就是在医院和医护人员一起迎新年。

2004年除夕夜,雪下得特别大,高思杰连续采访了9个单位坚守岗位的值班人员,采访结束时已是大年初一凌晨,路上积雪达半尺多深,打不到出租车的他用雨伞紧紧地护住摄像机走了2里多路才回到家中,爱人打开家门的那一刻,他用快要冻僵的双手递过去的是怀中已然焐热的摄像机。

“省台和央视的新闻就30分钟,你不发,其他地方的新闻就上去了;你不发,一些对阜阳不利的新闻,就侵占了荧屏版面。找寻正能量、激发精气神是我们新闻记者不可推卸的责任。”18年来,高思杰的笔墨随着时代走,镜头围着百姓转,在中央台、安徽台发稿近5000条。

高思杰创下这样的业绩,这意味着什么呢?一年365天,他基本上每天都在奔跑。在他的作品当中有69件获得“安徽新闻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省市级奖项。不仅如此,高思杰还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先后发表论文13篇,并获得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首届安徽省道德模范等国家和省、市级荣誉称号37项。

为百姓而受累永不言悔

什么样的新闻记者,才是老百姓眼里的好记者?曾几何时,“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溢美之词,渐渐变成“防火防盗防记者”的公众感受, 社会上一度流传的“多给多发,少给少发,不给不发”言论甚嚣尘上。高思杰一直坚守自己的朴素之心——做为老百姓服务的好记者。

刚入行不久,他去阜南县柳沟乡采访一位老教师,那是一名退伍军人,一生未婚,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资助村里6名孩子上学。高思杰来到老人的家里,破旧房屋门口,支着一口小锅,锅里的面条是前天剩下的,热了一遍又一遍。高思杰被老人深深感动了。不料,采访结束临走时,老人冒出一句:要不要给你拿俩茶钱? 让高思杰心里很不是滋味。

离开老人后,高思杰陷入沉思,是这个行业出了问题,还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从那以后,他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干净的记者,要做一个清白的人,让自己心跟老百姓贴在一起,让自己的新闻跟老百姓贴在一起。

2007年夏季,一场五十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席卷淮河流域。高思杰第一个赶到王家坝闸。在洪灾一线采访就像战斗,头顶烈日,脚趟洪水,上午采访,下午回到台里编辑、传输,夜里再赶回王家坝。高思杰一待就是32天,饿了就泡方便面,渴了,捡起别人丢在地上的半瓶矿泉水就喝。

“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有天半夜,我路过一个安置帐篷,昏暗的灯光下年轻的母亲还在整理衣物,年幼的孩子已经熟睡,近前一看,小孩的腿上落了十几只蚊子。真正苦累的还是正在受难的老百姓。”高思杰回忆说。

正是这种情怀,成就了高思杰的 60多条新闻报道在各级媒体播出,《救灾公示暖民心》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生活之舟运送忙》登上了安徽台的新闻联播,让全国的观众了解到阜阳抗洪一线的信息。

“只要有新闻出现,他就一定会出现在现场;只要是老百姓的新闻,他就一定会做到极致。”阜阳广播电视台台长韦玉梅说。扛着摄相机到处奔波劳累,高思杰患上慢性胃炎、心绞痛、腰肌劳损、肩周炎、网球肘、甲沟炎等疾病。

有一次,高思杰刚做完甲沟炎手术,左脚肿得跟枕头一样,只能汲着拖鞋走路。恰巧那时颍上发大水,高思杰非要去灾区采访,在门口被韦台长拦下来了。高思杰不慌不忙从包里拿出一沓塑料袋,笑着说:“台长,让我去吧,我多穿几层塑料袋,脚不会见水发炎的。”

由于严重的静脉曲张,他双腿的大隐静脉都被抽掉了。“假如一个人长年从事重体力劳动,到了五六十岁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他做手术时还不到34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马怀业介绍说。

为责任而奉献永不止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高思杰天天这样不要命地搞新闻,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他就是单纯的热爱,对家乡对职业爱得深沉,这都是骨子里的东西。”多年朋友葛浩新说。

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高思杰的“傻”。一家外地的煤矿企业,开出年收入8万元的底薪,聘用高思杰为企业做好宣传。高思杰断然拒绝,虽然他的工资每月只有两千余元。马鞍山电视台递上“橄榄枝”,许诺外宣科主任一职,并为他保留了四年有余;期间,安徽电视台六次邀请,高思杰也不是不动心,他最终还是坚守在阜阳的新闻行业。

2007年,高思杰作为全国地市级以下唯一的基层记者,参加了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首届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

“我觉得对你拍摄的这片土地、这群人,你得在乎他,你得关心他,把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放在心里,你就有话可说。”央视主持人张越在采访高思杰后,如此评价。

看到田里的庄稼长势好,高思杰为农民高兴;看到工厂的生产红红火火,他为工人高兴;看到医院服务提升,他为病人高兴;看到学校窗明几净,他为学生高兴„„ 高思杰把阜阳的一枝一叶、一砖一瓦拍得充满真切的感情,一字一句、一篇1集都饱含赤热的深情。

“我几乎采访过阜阳所有的先进人物、模范人物、行业精英,很多时候我都静静体味他们做事做人的品格,作为标尺、作为镜子,量量自己、照照自己。“高思杰说。

18年来,苗为民的大义、答朝荣的扎实、焦玉兰的善良、李坤池的专注、王献伟的坚持、任影的乐观都影响深深影响高思杰的世界,丰富着高思杰的人生。

作品简介:

该篇稿件从三个部分架构,为新闻而奔跑,为百姓而受累,为责任而奉献,从现象、原因、意义三个维度生动刻画了人物性格和心灵世界。2千余字的篇幅精挑细选了十多个故事,用故事呈现人物,用细节触碰心灵,用感染力塑造精品。

网民心理:

网民的心理生活空间具有方向性,表现在三个方面:无方向,引力,斥力。

根据网民心理心理特点来选择稿件,虽然每个网民都有个性化的阅读心理,但也存在着普适性的受众心理。如粉丝心理,猎奇心理,表现心理等。

本篇文章就属于抓住了受众的粉丝心理,标题“一位记者脚下的路”,就知道本文描写了记者的艰辛,直接开门见山的出来描写记者,而没有采用当今流行的“标题党”,所以之所以选择这篇文章,有两个原因,一是开门见山的直接道出了记者的艰辛与不易,二是自己也是深有体会,身为网络与新媒体的一名学生,将来成为记者的可能性也是极大地,所以从这篇文章上仿佛能看得到自己以后的影子,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

行为习惯:

1、视角独特。记者大多是报道社会前沿人物,鲜有报道记者自身的人物通讯。由党报记者写党台记者,视角独特,感同身受,在“走转改”体现强大的感染力。

2、主题鲜明。社会转型期,记者应该是什么样子,有人说“防火防盗防记者”,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高思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走转改”精神和“三贴近”原则。

3、文风朴实。稿件开头别具一格,以非洲狮子与羚羊的故事比喻,在夹叙夹议中,情感真挚,意味深长。全篇短、实、新、巧,在有限的篇幅里呈现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社会效益:

网络媒体从社会效果角度判断稿件价值及选择稿件,必须要考察稿件的社会效益,摒弃低俗,不健康的内容。辩证看待访问量,点击率与社会效果间的关系,将社会效果,社会评价作为选稿的重要标准。

该稿件见报后,10余家网站转载,点击量过万,社会反响强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全省上下掀起学习高思杰热潮,高思杰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省巡回报告。高思杰本人获得中宣部“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是全国唯一一位新闻工作者获得该荣誉,也是此省首位“时代楷模”。(部分摘抄与网络)

网络新媒体

《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读后感

新媒体编辑年终总结[优秀]

新媒体文章排版编辑

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报纸编辑如何运用新媒体

某年网络新媒体年终总结

网络安全监管承诺书 新媒体

网络新媒体营销时代

网络编辑

网络与新媒体编辑
《网络与新媒体编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