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培:地理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23:17: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常用的调控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教法调控

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美学的角度讲,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观对象的新异性和多样性。因而,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也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地理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用教学方法对地理课堂教学加以调控,首先,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当前,地理课堂教学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是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其次,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地理教学实践证明,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即使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久用而不变其法,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情绪低落。反之,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兴而不衰。总之,地理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才能对地理课堂教学具有稳固的调控功能。

二、兴趣调控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而,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么,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质,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表,而应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分析比较,揭示其间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探索其所以然,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适当联系地理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问题,如南北极考察、太空探索、外星文明、厄尔尼诺现象等,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形象讲解而带来的情趣,事理充实的严密论证而产生的理趣,诙谐幽默的生动阐释而形成的谐趣,既可以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又能使师生之间的感情得以充分的交流,使课堂气氛处在教师预定的控制之中。

三、语言调控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因此,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还要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音乐性浓,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讲究语言艺术。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要生动形象,造成一种地理意境;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要严密准确,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总结地理规律时,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几句幽默,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时,要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这样,通过教师严谨生动、流畅优美的艺术语言,牢牢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时而将他们带入神秘的境界,时而将他们引入宁静的遐想,时而将他们引向思维的浪峰,使整个地理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致、跌宕起伏、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良性运作状态。

四、情绪调控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课堂气氛活跃不活跃,很多时候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的。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对上好课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势必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这种激情的感染,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情绪低落,两眼无神,则学生也将会情绪低落,甚至睡意朦胧,对于教师的讲授听而不闻。

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祖国的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当前面临的环境、人口等问题,用充满信心的神情讲祖国未来的前景。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忧、乐发生共鸣,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教师的最佳情绪状态,是学生产生最佳心理状态的先决条件之一。教师上课时进入“角色”,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情绪投入地理教学,真正用情去讲授,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将全身心投入地理学习中去。在这样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教学生动活泼,思路流畅;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整个地理课堂教学便处在教师积极主动的情绪调控之中。

五、反馈调控

信息反馈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是单一的信息输出式课堂结构。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大,而学生反馈的信息源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里没底,教学过程的调控也往往处于盲目状态。因此,要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信息反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唱独角戏、满堂灌的做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活动,做到有启有发、有讲有练,善于创设信息反馈的教学情境,开辟多种信息反馈的渠道。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并做出简捷、精辟、深刻的分析,从中了解学生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哪些已达到了目标,哪些还有差距,及时调控教学进程,调整知识信息的再输出,扬长避短,亡羊补牢。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透过学生的眼神、情态去识别他们那丰富的表情语汇,透视出他们那灵活跳跃的思想火花,从中推测和判断他们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是否理解、满意、有兴趣、有疑问,进而迅速调整教学措施,并将教学继续引向深入。

地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重视和强化教学反馈功能,创设种种情境,采用多种形式诱导学生作出及时反馈,并善于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因势利导,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就能够把教与学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最佳的程序之中,就能够使地理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

六、机智调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来自自身、学生和外界的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对于这些偶发事件,若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会导致一堂课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快速作出反应,当机立断,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调控地理课堂教学。

有一次,上课铃响过,我走进教室,发现一位学生正在擦黑板,粉尘弥漫,还有不少学生仍大声吵闹。我正要训斥学生,忽然想到这节课是讲环境保护,便借题发挥,幽默地说:“同学们请看,这里粉尘飘飘洒洒如瑞雪,教室吵吵嚷嚷像闹市。”学生默不作声,面面相觑。我若无其事地继续说:“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能行吗?”学生随口答道:“不行!”“那么,怎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环境的保护。”这样,乱嘈嘈的教室却成了我借题发挥导入新课的话题,既教育了学生,维护了课堂教学秩序,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地理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乱答不行,不答也不行,如何处理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机智了。如果是稍加考虑就能解决的问题,不妨先把问题抛给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有谁能回答吗?”教师迅速利用这个“时间差”,调整思路,寻求正确答案。如果问题难度太大,教师暂时无法解决,也可说““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讲不清楚,为了不占用这堂课的教学时间,下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这样,教师可争取课后的时间查资料解决。总之,地理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地巧妙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是一种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调控的教学艺术。

*****运用地图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地图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地图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中学地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使用一般的政区图,学会在地图上找地点,定方向,量距离。还要教会学生阅读使用各种专用地图,以及在教材中大量的各种统计图表,比较图表,并能通过这些图表和地图来解释教材中和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气候、地形、河流、水文、植被、经济、人口、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一、运用地图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课堂离不开地图。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地图,能活跃课堂气氛,地图的生动形象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主动掌握地理知识。如在讲到热带沙漠地带和温带沙漠地带时,出示两张景观图片,一张是单驼峰,另一张是双驼峰,同时配合图片提出两个问题:(1)骆驼身上有何特征适宜在沙漠中生存(2)为什么单峰驼多分布在热带沙漠地带,而双峰驼多分布在温带沙漠地带。就这样,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最后有我做出总结:单峰驼和双峰驼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而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运用地图直观教学,通俗易懂,可增进学生的记忆力。中学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等内容面广,量大,且较枯燥。在教学中引入地图直观教学,可使得这些内容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的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如在讲中国政区时,运用中国政区图,让学生观察每一个地区,描绘他的形状,如黑龙江像“天鹅”,台湾像“香蕉”等等,学生在积极的联想中就记住了相关地区的位置,特征等有关的内容。

三、运用地图教学可增进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可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感性材料,通过教师,化感性材料为学生的理性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想象力。如在讲“新疆”这一节时,教学生看中国地图,认知新疆的地理位置,观察新疆地形图的颜色变化,得出新疆的地势四周高,内部低,从而推导出新疆的气候特点——干旱。

****实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要抓住“四环节”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识是从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常出谬误的多次反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针对这一实际,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应实施“立足课堂、夯实双基、学练结合、滚动提高”的有效课堂教学结构。突破口应在“提问”上,因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只有通过提高问题的质量去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一节课只有45分钟的有限时间,哪些内容是老师应该教的?哪些内容又是教师不该教的?老师要教学生还不会的,不能教学生已经会了的!老师要教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不必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因此,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要抓住这样“四环节”。(1)围绕主题找话题 (2)围绕话题觅案例 (3)围绕案例设问题 (4)围绕问题去探究。地理科的重要特点是许多重 要知识内容以图表形式呈现的,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重视教材图表,设计成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那么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如淙淙流水,在学生平静的心田开出朵朵莲花。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选择与调整教学内容 在现阶段的教学情况中,由于受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我们教学所采取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正所谓“因材施教”也。

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体现以学定教。当研究清楚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们就要研究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适宜于学生,教学才可能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无论是目标的数量还是目标的难度都要仔细斟酌。如果根据教师个人的偏好任意地制定教学目标,那样是缺乏课程意识、“生本”意识的表现。所以,制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反映出“以生为本”的特点,适合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落到学生的发展上去。

目标适宜了,我们再选择教学方法。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要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呢?我想应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需要特别注意选择能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学习情境,并且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特别是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老师必须进行教学诊断,敢于调整,敢于引导,敢于追问,敢于讲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引向深入。其实,恰如其分的讲解与“牵”是有本质区别的。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设计的问题有的往往会不一定适合学生,这时教师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敢于调整学习的“坡度”适当引导,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中国行政区划》中的形象记忆

要记住我国的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及位置,确实很困难。如果能用形象记忆,会减少这方面的困难。仔细观察中国政区图不难发现各省市政区的轮廓,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很相似。如:黑龙江省像只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飞翔的老鹰,吉林省大致呈三角形,辽宁省像个大逗号,山东省像攥起右手伸开拇指的拳头,山西省江西省像平行四边形,福建省像相思鸟,安徽像张兔子皮,台湾省似纺锤,海南省似菠萝,广东省似象头,广西似树叶,青海省像兔子,西藏像蹬山鞋,新疆像朝西的牛头,甘肃像哑铃,陕西省像跪佣,云南省像开屏的孔雀,湖北省像警察的大盖帽,湖南江西像一对亲密无间的伴侣„„形象记忆不仅使呆板的政区轮廓图变的生动有趣,乐于记忆,还能使你不断有新发现。

***增加画图填图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课本有许多知识都能够依赖地图进行学习。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参与绘制简单示意图。我在教中国山脉时就是这样做的:第一,让学生跟着我画中国版图和中国主要的山脉;第二,在记忆的基础上,让学生上黑板填图,填上山脉的名称,反复练习。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紧紧跟着老师,因而一节课下来,学生觉得有意思,还学习了不少地理知识。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加强学生记忆,并对知识进行巩固。我会找一些与本节课相对应的习题进行巩固。此时,学生拿到这些题,就很快拿下了。这样给了他们信心和成就感,他们就对这门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关于学习经纬线的一些小方法

判读关于经纬线的知识对于初学地理的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的一个问题,我们在教这一课的时候都会向学生们解释“横纬竖经”,相信只要学生们在分辨纬线和经线的时候只要牢牢记住这一句话,就不会难判断,难点在于如何区分东、西经,南、北纬,东西半球,南北半球,那么应该怎么去讲学生才更容易去理解呢?我在讲解这些知识的教学的过程中,就采取了以下一些小方法:例如在区分东西经、南北纬时,有一句话很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西大是西经,东大是东经,南大是南纬,北大是北纬”,而讲到如何划分南北、东西半球的时候,基本上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学生们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们就常常弄错了,因此我就用一句话来帮助他们的记忆:二妞(20°W)六姨(160°E)分东西,这几句话对我的学生们初步学习经纬线非常有用,希望对大家也有帮助,同时也希望各位老师也说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小方法小技巧,互相学习。

*****学好初中地理,别让知识和地图脱节了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认为吉林是辽宁的省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分不清东南西北;不会读各种地图„„很多学生能够通过文字的描述写出一个人的地理坐标,却无法在图上判断该点的位置。

这些现象,都是学生地理意识缺乏,只注重对文字信息的掌握,地理知识与地图内容脱节的结果。

实际上,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表达的。通过对地图学习能力的培养,掌握识读地图的技能,就能解决知识和应用脱节的问题,不仅容易理解、记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讲,空间地域概念的形成更不是一两次课堂教学就能够实现的。

初中阶段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通过传授地理基础知识与地图学习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地图学习能力的效果。 ●识图

识读地图是学习地图知识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楚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 ●填图

填图是地图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思考、眼看、手绘,进一步熟悉地图上有关地理事物的分布,不仅记住了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也培养了绘制地图的技能技巧。这里我们就可以利用《地理填充图册》,边讲、边看、边填、边画,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对地理知识的消化理解。 ●分析地图

分析地图是在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图中表示出的地理事物,去分析挖掘出一些隐藏信息。实际上就是继第一步识图中“是什么”、“在哪里”之后提出的“为什么”。

*****注意地理教学中专业术语的培养 作为一名专业的地理老师,我觉得对地理专业术语的培养很重要。就拿最简单大家都很熟悉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说吧:一开始看地图时,同学们总会说A在B的上面/下面和C在D的左边/右边。这时我就会马上帮学生纠正过来:北/南和西/东。久而久之,同学们也自然习惯用专业的地理术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准确描述地理方位了。偶尔会有一两个学生忘了,我会特意用不同的语气反问:左边?他就会马上反应过来:西部!

****秦岭-淮河一线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八年级地理下册关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学习当中,有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此线众多的地理意义。本人总结得出以下几点供大家教学参考。 (1)气温: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重合。 (2)降水: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吻合。

(3)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4)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5)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

(6)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 (7)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

(8)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 (9)水果:大致是柑橘(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

(10)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 (11)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12)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

(13)地形区:秦岭:大地形区: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分界线。 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线。

*****课堂上学生出现了“自流”现象,怎么办?

师1: 今天教学任务又难完成了,课堂气氛是空前活跃了,学生的问题是五花八门,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我很难按教学计划教了。那些叫得最响的学生,往往待会做作业时一点都不会。我曾听了一节公开课,学生争论了半天没结果,也不知是非曲直。课堂是学生是自主了,教师却没主见了,课堂气氛看起来倒是挺热闹的,只可惜听着看着心里总不是滋味。

师2:

我交代学生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学生马上就行动起来。可总同学一直与周围的人说笑、打闹,做一些与问题无关的事,于是我就用眼色示意他们。可过一会儿,他们还没有停止的迹象,我就再一次走过去,提醒他们。可我一离开,他们又继续说笑。最头痛的就是你讲了,他不听,真是拿他们没有办法?合作学习,现在不过是少数优等生唱独角戏,有些学生成为了新的南郭先生,成为了“合作秀”的陪衬。 新课堂中以下几种不等式必须引起重视。

1、自主学习≠自己学习

对策:要真正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对策:教师要把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

3、提倡鼓励≠无度表扬

对策:教师要在客观评价基础上进行鼓励、赏识。

4、张扬个性≠不要纪律

对策:教师要适时引导,建立恰当的“游戏规则”,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意识。

为了防止课堂上学生出现了“自流”现象,怎么办?本人认为需做好以下两点:

一、准确把握教师课堂角色

(一)、认真备课,合理分析把握知识点 (二)、精心组织,丰富学习材料 (三)、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四)、开放师生关系,放中有收,收中有放 (五)、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二、地理教学中偶发事件的调控

(一)、灵活运用语言、手势和身体的运动, 调控课堂氛围

一要慎用批评;二要巧妙地批评;三要避免顶撞而引起更大的冲突。

1. 用眼光暗示,学生在捣乱或开小差时总会不时地看看老师是否注意他,这时老师很容易通过眼光暗示来消除学生的捣乱和开小差的念头。

2.

用手势、身体接近暗示,当教师用手势或身体靠近的方式来交流和传递意见时,多数捣乱者都会自觉收敛自己的行为。

3.用提问或点名暗示,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提问或点名。 (二)、逐步建立纪律规范

(三)、让课堂评价更有针对性

没有了针对性,课堂评价就失去了实效性。课堂评价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程式,但也应追求基本的范式。其基本结构为“三段式”:①肯定、鼓励。对学生的发言、实践活动、作业等给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肯定、鼓励。②指出不足。明确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努力的目标。③改进办法。对照努力目标,寻找改进办法。 (四)、把握节奏,调控课堂教学进度

*******利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地理这门课程综合性是很强的,既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人文地理知识。所以在思考问题时,可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下面就举几个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例子。

一、比例尺的大小问题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不同的比例尺大小不同。怎样来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呢?可以把比较的几个对象首先都化成数字式,且图上距离都化成数字“1”。根据数学比例的知识,当分子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的实际距离越大(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如:1/1000>1/10000>1/1000000。

二、地球自转的速度问题

要理解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变化规律,可借助数学上速度的公式来理解。地球某地线速度等于该地所在的纬线圈的周长除以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各处都相同(近似为24小时),而不同纬度的纬线圈的周长在理想状态下(表面没有起伏)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为零,由公式(v=s/t)可得: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为零。同理可理解角速度的变化规律,即某地的角速度等于某地转过一周的角度(360°)除以地球自转的周期(近似为24小时),而这两个量除两极外,各处是相同的,所以角速度的变化规律是除两极外,各处大约为360°/24时=15°/小时,两极为零。

三、时差的计算问题

时差计算的法则是等于两地所在时区数之差,同侧减(同为东区或西区),异侧加(一个东区,另一个西区)。为什么要同侧减,异侧加呢?可以借助数学上的数轴知识理解,即把中时区当作原点,东区的区号为正数,西区的区号为负数,同为东区或西区就相当于它们同为正数或负数,一个东区,另一个西区就相当于它们一个为正数,另一个为负数,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原则,便可理解同侧减,异侧加这个计算时差的法则了。理解了这个法则,在计算时差的过程中便会减少错误。

四、坡度的陡缓问题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怎样来理解这个问题呢?可以把它转化为一个数学上的三角函数问题,即坡度的余切函数等于它所对应的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用公式表示为tga=H/L。由于同一幅等高线地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是相等的,所以坡度的大小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水平距离(L)成反比。等高线稀疏,这个水平距离大,余切值就小,根据余切函数为增函数的数学知识,所以坡度就小(缓);同理等高线密集,这个水平距离小,余切值就大,坡度就大(陡)。

******地理记忆方法

地理初中阶段学生才开始接触,而且一个星期才2节地理课,学习的内容较为广泛。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地理知识让学生记在脑海。我觉得这么多的知识需要老师的整合,需要一些小技巧。如在讲到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时,有几个国家和不同的经济作物。对于这些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泰国是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我把它归纳为“大象”;马来西亚是最大棕油生产国,记忆为“马总”;菲律宾是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记忆为“菲麻子”;印度尼西亚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记忆为“印尼椰”。这样可以让学生背起来有兴趣而且也较容易记忆。

地理国培心得体会

国培地理作业

国培论文

国培论文

国培论文

国培论文

国培论文

秋季国培:区域地理教学新探

国培计划地理心得体会

地理国培第五期简报

国培:地理教学论文
《国培:地理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