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闻评论

发布时间:2020-03-01 20:55: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简答题2×10

二、论述题1×20

三、立论题1×15

四、分析题1×15

五、短评写作1×30(注意要写标题)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媒体或作者个人就新近发生的事件、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或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等阐述自己观点、立场的新闻文体。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1、论题的新闻性

建立在适应现实需要的议论、品评上,它关心现实直接为现实服务; 常以新闻事件为由头,以事实和道理为依托展开思想; 表现在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 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2、论理的思想性

3、论说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是借助了大众传媒进行的; 是对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加以评论;

新闻评论的目的是影响和引导社会大众全体的看法,作用于舆论; 群众对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

4、政治性

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三、邹韬奋

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编辑、出版家、评论家。 言论特色:

1、依托由头,相关民生

2、短小精悍,深入浅出

3、口语化、大众化的话语

4、标题新颖,吸引力强

四、张季鸾

政论家,《大公报》主编。 政论特色:

1、提出“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2、增强时效性,追求新闻价值基础上的评论价值

3、讲求预见性,洞悉时局与事态的本质及趋势

4、注重逻辑性

5、走向通俗性,用平实畅达的语言叙事说理

6、标榜公正性,在“客观”与“敢言”间寻求平衡

五、新闻评论者的素养

1、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正义立场,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

2、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还要有理性的分析能力;

3、要打好理论基础;

4、要树立政策、法律、纪律观念;

5、打好知识根底;

6、要深入社会,善于调查研究;

7、精通新闻评论业务;

8、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六、新闻评论选题标准

1、扣准时代脉搏

2、选择富有新意的论题

3、评论的选题要有针对性

4、要有争议性

七、新闻评论三要素

(一)论点的要求

争议性;明确性;平衡性;挑战性。

(二)论据的要求

事实与论题相关;事实必须是真实可靠的;论据要新鲜;论据要接近;论据要具体不要抽象。

(三)论证的谬误

前提不真;自相矛盾;不相干谬误;复杂问题谬误;虚假原因谬误;转移论题谬误。

(四)涉及事实的常见错误

1、把自己的推测或误解当作评论的事实性前提;

2、判断的适用标准错误。

八、几种常见的论证方式

1、归纳论证。

归纳论证是以归纳推理作为论证方法的论证。它是将一件件具体的、个别的事例归纳在一起,找寻其共同规律,由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普遍,从而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归纳论证又可以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两种。 例如:直径2米,全长30米,粗4厘米的蚊香; 长38米,宽20米的报纸;

2、演绎论证

梁启超曾这样讲解演绎逻辑方法:

演绎法者,据总以推分;如云:凡绕日者,皆行星也。地球绕日者也。故地球行星也。此演绎法也。

例如:物质是可分的, (大前提;已知判断) 基本粒子是物质, (小前提;已知判断) 所以,基本粒子是可分的。 (结论;新判断)

3、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一些相同的属性,从而推断它们的其他属性也都相同的一种论证方式。

辨识类比论证的着眼点:在进行类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具有一些相同的属性,而结论中是否对其中一个事物的属性(不包含在上述相同属性之中)进行判断。

类比论证的可靠性,还在于进行类比的两个事物是否性质上相同或相近。

4、归谬论证

即先假定对方的观点是对的,然后将对方的观点进行合理引申,推导出明显的错误,由此证明对方观点的荒谬性,从而确立自己的正确观点。

九、论证几种常见思维方法

1、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

2、纵深思维

其核心是不满足事物表象,深层挖掘更有价值的内容和思想,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真知灼见,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3、逆向思维

指思维的主体逆事物和人们思维发展的一般方向而动的思维。这种思维能够从相反的方向发现新的问题。

4、超前思维

指人们从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物出发、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该事物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趋势作预见性判断。

5、批判思维

是对现存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包括对错误的、丑恶的、虚假的事物或现象的揭露和否定,也包括对正在实施的或被公众认为是正确的美好的真实的事物或现象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十、表达效率的几个具体要求

1、引述新闻时要尽可能简洁;

2、铺垫部分尽可能短,快节奏地进入主题;

3、开始就要向读者言简意赅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4、论述中引述别人观点和新闻事实时,要尽可能地简略,否则给人拖沓之感,影响评论的节奏;

5、论点间应该有层次感,或并列,或递进,不要在一个论点上进行重复论证;

6、最好在结尾处以引人注目而又不让人有重复之感的方式重申你的核心观点,前后呼应的“首尾效应”有利于加深读者对观点的印象。

十一、新闻评论标题的要求

1、具有吸引力;

2、题文一致;

3、意向鲜明;

4、言简意赅。

二、新闻评论的三种常用结构

1、纵向结构

按照事物的本质联系安排层次,各层次之间形成纵的不断递进的关系。 纵向结构显示了事理逻辑和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引导人们根据问题的前因后果的内在联系去认识事物。

2、横向结构

指各部分之间为并列关系的结构方式,文章的整体结构是围绕中心论点多侧面展开的辐射型结构。

这种结构能使围绕论点的各个方面都展现出来,让人在较宽的领域内对文中论点有一个全貌性认识。

3、点评式结构

始终不脱离具体对象本身,在对象的精妙之处做点评,不多加阐发。 在短小、活泼的杂文式评论中常见。

十三、社论的制度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宏观上说社论不是一种特定的文体,而是一种写作制度。

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政党、社会政治集团或社会群众团体对当前重大事件和迫切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是影响并引导社会舆论的有力的评论形式。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一般代表同级党组织的意见。 从宏观上看,我国报业体制决定了社论的特殊地位;

从微观上看,社论与同其他评论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职业化操作的评论,它所对应的是一套职业化操作的制度。 职业化操作制度主要表现在规格的掌握上、报纸版面的处理上 。 社论在制度上代表媒体。

集体讨论是社论写作的基本制度。

社论的制度性还表现在,社论是一种评论里最高的等级、规格。

党报社论具有“政论本位”色彩,市场化报纸社论具有“新闻本位”色彩。

十四、社论演化的趋势

社论文体演化的源流:社论时评化

社论发展变化的趋势:在内容上表现为在世界范围内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的变化。

十五、“社论时评化”的意义

它使社论的题材更为丰富,更有新闻性;

它使社论的刊发频率更高,真正实现每天发表社论这样一个世界报纸的普遍规范;

它使长期以来社论在党报体制之内的崇高地位有所下降 ;

它使得社论有可能脱离抽象层面的政论,而更多地触及地方的社会生活。

十六、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短小精悍

1、尽量以报道为依托

2、论题具体些,角度小一些(论题具体,一事一议)

3、开门见山,力戒空话、套话(长话短说,议在实处)

(二)新鲜独到

(三)生动活泼

(四)重在分析(源于报道,高于报道)

十七、编者按

1、编者按的分类 (1)政论性按语

简明扼要地点明报道或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事物的意义,或依附报道及时传送党、政府有关的指示精神。 (2)说明性按语

补充说明情况,如交代背景、作者身份、刊登目的等。

2、按语的形式 (1)文前按语

特点:言简意赅,无需组织论证,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一般不用标题,不署名。 (2)文中按语 (3)编后

3、按语写作的特点和要求 (1)必要性;

(2)依附性,即信息的补充性; (3)文字精粹,点到为止; (4)态度鲜明,讲求分寸。

十八、专栏评论的特点

1、取材广泛

2、具有个性魅力

3、短而精

4、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5、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例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

1、话题选择

选题广泛不琐碎,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多涉及社会热点问题。

2、写作手法

a、文章短小精悍,逻辑严;b、多列举事实,引用数字,客观真实;c、口语化词语较多,缩小与读者的距离感。

3、标题:标题即核心论点。

4、语言

a、犀利,不留情面;b、干练,利落。

4、抓住现象深入追问

5、坚持理性分析

6、多反问式结尾 《南方都市报》评论版

1、文字:批判性,平民化,多元化

2、凸显监督功能

3、新闻的时效性强

4、建设性批评

5、平民化趋势,贴近民生

6、评论范围广泛 《新京报》评论版

1、量大

2、法治和人文理念

3、理性和建设性

4、秉承严肃新闻理念,精做“社论”

5、贯彻新闻“专业”主义,细化栏目

6、搭建“开放”意见平台,贴近读者

7、开辟专家学者“专栏”,提倡思想

8、注重多种意见表达,鼓励“争鸣” 《晶报》评论版

1、评论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具有多样性;

2、重视和强调本土新闻,评论积极介入本地突发公共事件;

3、重大题材以整合性的专题做深、做透、做细、做活;

4、语言犀利、个性化语言的运用;

5、时效性、针对性、政策性强,重视改革和创新的力量;

6、评论的形式多样, 社论版加入漫画。 红辣椒评论

1、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的能动性、鼓励其进行思维碰撞;

2、注重地方新闻评论(湖南),地方特色明显;

3、内容上,敢于直面社会矛盾,敢于抨击丑恶现象;

4、语言上,犀利辛辣,痛快淋漓;

5、态度上,旗帜鲜明,立场明确,一针见血。

十九、网络评论的特点

1、传播特点 传播渠道的开放性 传播主体的多元趋向 传播方式的即时性、互动性

2、表现特点 题材广泛 行文不拘一格 超文本写作 观点多元趋向

十、网络评论出现的问题

1、重视不足,复制较多

2、网络评论版权混乱,侵权现象严重

3、论坛上重复言论较多,缺乏主导性

4、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二十

一、互文性在当代评论中的运用

任何篇章,都是通过引文的镶嵌来创造的。任何篇章都是其他篇章的转换和同化的结果。这就是文本之间的普遍关系:互文性。

“互文性”--接入另外文本的语言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标题的表意空间。 具有互文性修辞的标题,对于读者来说,一般具有两个意义空间:一是文字本身体现出的意义,二是其所“接通”的另一个文本的意义空间。

例如:《论邓贵大的死掉》

《论雷峰塔的倒掉》

《论“天上人间”的倒掉》

《掌掴小沈阳?这个真没有》

《病人成了唐僧肉》

二十二、广播评论的特点

1、短:通过省文和省义来求短。

2、浅:第一,适当控制表达的抽象程度;第二,为听众理解抽象内容创造必要条件。

3、软

二十三、电视评论的特点

1、声画兼备

2、直观性强,受众面广

3、亲近性带来更强的说服力

二十四、广播评论的常用形式

(一)广播谈话评论 是一种模拟日常谈话的评论形式。

注意:坚持面向听话人;用商量的态度、口吻说理;讲究铺垫、过度,采用一些字、词、句;创造和谐的谈话气氛。

(二)口头评论

特点:讲究话题具体、单纯、说理浅显、平易,语言表述符合听知规律,比较接近日常口语,很多口头评论较多以述评的面目出现。

(三)音响评论

也称为录音评论,是一种以音响符号为表现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运用音响是音响评论同其他广播评论形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二十五、电视评论的常用形式

(一)口播评论

专指由播报者出图象、主要以口语表达内容的评论,是同图象评论相对应的一类电视评论总称。

(二)图象评论

指同时运用画面、声音和屏幕文字表现内容的电视评论,它以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区别于口播评论,以新闻述评和访谈占主导地位。

(三)电视述评

电视述评是新闻述评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新闻述评中的重要特点是述、评结合,在电视述评中也是一样,以画面、同期声为主要叙事手段,解说词具有说明、解释、论述的功能。 二十

六、如何做到广播电视评论口语化写作 广播电视评论口语化的注意事项: (1)照说话的惯例用字造句。 (2)能浅近处,力求浅近。

(3)决不能为省力少写一个必需的字。 (4)少用易于引起误解的文字或成语。 (5)多用声音响亮的字。 (6)避免用同音字。

(7)避免使用古怪生涩的字句。

新华社语言广播部 “关于口语化”,提到以下五点: ①尽量用单句。

②用容易听懂而且念出来响亮的词。 ③简语只能适当地用。 ④避免用单字作词。

⑤一般听众易懂的成语口语可以用。

分析题:

1、论据和论点的结合。

2、虚和实的结合。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

3、破和立的结合。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

4、严肃和生动的结合。严肃的论题与生动风趣的表述的结合,体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体现抽象的论述与具体形象的文字表现的结合。

5、由事入理,事理相融。

6、夹叙夹议式糅合法:多层次地即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体现出事理融合的要求。

7、评论的结构要求

A、布局合理;B、层次清晰;C、逻辑顺畅。

8、深入浅出

9、形象说理

①善于运用比喻。 ②形象化的语言。③巧用诗文典故。

10、以情动人

①有感而发。 ②寓感情于形象。 ③修辞手段的活用。

11、要言不烦

①道理实在,言之有物。 ②论题集中,篇幅适度。③字斟句酌,语言规范。 例:别让美德惯坏了那些不知感恩的人

该评论在观点上论述到位,论点明确清晰,论据比较充分,从各种新闻事件到文艺作品再到法律法规,都能比较有力的论证自己的观点,论证没有明显的逻辑错误。不足之处是写作角度不够新颖,如果能从“不能以暴力或不合理的手段来对付不合理”的角度来写会更具有说服力,一味的强调年轻人不让座不违反法律这点容易惹人反感,此外,对重新设置公交硬件的建议不够有可行性,会削弱文章的论证。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新闻评论网 新闻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