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土家婚恋“三部曲”

发布时间:2020-03-02 14:14: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土家婚恋“三部曲”

恩施州土家族山、民歌种类繁多,素有“歌的海洋”之称。土家人以歌言志,以歌传情,表达对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执著,其中最富情趣的歌谣莫过于年轻男女的婚恋“三部曲”——情歌、哭嫁歌、闹房歌。

至情至性的土家情歌

“土司地处万山丛中,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无拘亲疏。道途相遇,不分男女,以歌为媒。”进入边城来凤境内,无论是在古寨院落,还是在高山深壑,都能听到歌声回荡起伏,或凄婉缠绵,或豪迈干云。

土家人以歌为媒,自由恋爱自古成习。要想成就一段姻缘,唱歌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彼此只用歌声表情达意互诉衷肠。“好水洗衣不用槌,好姐连哥不用媒,阵阵山歌架起桥,情哥情姐桥上会。”只要遇到自己心仪的异性,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特定的节日里,都会敞开歌喉尽情表达爱慕之意,思念之情

按土家男女的相恋过程可把土家情歌分为试探歌、赞美歌两大类。 试探歌是土家男女在挑选对象时唱的表达爱慕、吐露爱情的歌。武陵山区的男女青年勤劳朴实,他们的劳作没有“男耕女织”的分工,而是“男女杂作,勤耕稼”,“俱力农如男子”,女子所从事的劳作如栽秧、薅草、采茶,均为男子所不及。特有的劳动方式和习惯,让男女得以广泛地接触。劳动中的交往促使他们相互了解,产生爱慕之情,而感情的表露与传达,往往通过对歌来实现。如:“郎在高山打绣球,妹在平地看黄牛,绣球打在牛背上,看你抬头不抬头。”或:“雨后初晴河水浑,心想过河怕水深。丢个岩头试深浅,唱首山歌试郎心。”

赞美歌是恋人之间交流思想、倾吐所爱、尽情赞美的歌。其内容十分广泛,有赞美聪明伶俐、心灵手巧的歌:“一双鞋子费姐心,底子雪白面子新,底子拉的胡椒眼,面子扣的跳三针。”有赞美憨厚老实的歌:“园中蝴蝶采花忙,情妹唱歌赞情郎,油头滑嘴妹不爱,爱郎老实人在行。”有赞美勤劳的歌:“六月太阳热又热,情哥晒变乌梢蛇,人家骂他像黑鬼,我说哥哥好角色。”有赞美形象健美的歌:“情姐生得好英雄,头上辫子像条龙,走路好像风摆柳,眼睛好像亮火虫

“高山木叶烂成堆,只因小郎不会吹。几时学会吹木叶,只用木叶不用媒。”土家情歌往往和吹奏木叶、竹笛、草笛等自然乐器相映成趣,极其生动地反映土家儿女至情至性的婚恋观。

情意缠绵的哭嫁歌

“桃夭时节卜佳期,无限伤心叙别离。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缠绵泪如丝。”土家女哭嫁习俗流传久远,清代土家诗人彭秋潭记述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离别,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

《哭嫁歌》是土家妇女的集体创作,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控诉,是由歌随情发、情由歌迸、泪从声涌的哭嫁习俗转化而成的。土家女婚嫁期间都要哭嫁,多则几月,短则三五天,均在晚上哭,出嫁前夜哭得最为隆重。哭嫁时,同村姑娘及至亲女性都前来陪哭,以示惜别难舍之情。哭嫁者坐在闺房床头,一般两人对哭,由待嫁女先哭,亦称为“独唱”。中间由嫁女请唱,称之为“伴唱”,实为“对唱”,“对唱”后为“合唱”,众人与嫁女“互唱”。其内容有“哭上头”、“哭梳头”、“哭戴花”、“哭嫁妆”、“哭公公婆婆”、“哭父母”、“哭伯婶”、“哭外公外婆”、“哭舅娘”、“哭姨娘”、“哭姐妹”、“哭十姐妹”、“哭哥嫂”、“哭兄弟”、“哭席”、“哭十二花”、“哭表姐妹”、“哭媒人”(又称骂媒人)、“哭穿露水衣”、“哭辞祖先”、“哭上轿”、“哭圆礼”等哭项。哭嫁歌除了“恋亲恩、伤离别”的悲歌外,也有喜庆娱乐的内容,如骂媒人,实为一种表演唱形式,会哭的媒人还会和嫁女对骂。哭嫁哭得好的嫁女被认为是聪明和知礼的人,有肚才和口才,相反会被认为愚笨不识礼,会被看不起。因此,土家女从小就得学会哭嫁。小姑娘于山野哭嫁和别家嫁女时陪哭、学哭是常见的事,被称为哭嫁实习。

土家姑娘哭嫁多在婚礼前三日开始,要哭三天三夜。先是在吊脚楼闺房中放一方桌,置茶数碗,邀亲邻少女依次围坐哭嫁。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下去,不分昼夜

哭嫁歌每首四句,先哭父母、祖辈、兄弟、姐妹。如:“桫椤花开慢慢阳,今天堂前辞爹娘。只因养儿来防老,谁知今日两分离。”“桫椤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哭”完直系亲属再“哭”旁亲。“哭”到哪位旁系亲人,则此人需送钱添箱。“水有源头木有根,竹子是从马鞭起;根子是从舅家生,娘亲舅大记在心。”凡是来“劝”哭的人都要哭遍,女性则须陪哭。主要内容有回忆母女情,感谢养育恩,诉说离别苦,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哭有曲调,抑扬顿挫,是一门唱哭结合的艺术,嫁娘必在此前求师练习。哭时多“嗡”、“蛮”、“啊呀呀”等语气词,一泣一诉,哀婉动人。

用歌舞来祭祀死去的亲人,用哭声来庆贺欢乐的出嫁,反映了土家族的独特风俗,也是土家文化精髓之一。清代彭秋潭著诗云:“十姐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宁山地近巫山峡,犹是巴娘唱竹枝。”

亦庄亦谐的闹房歌

“新姑娘,辫子长,又有葵花又有糖。”土家族的放牛娃娃看到有红红的嫁妆抬过山梁的时候就会格外兴奋,没有谁不回味新娘子葵花喜糖的香甜味道。

土家婚俗以“哭”出嫁闻名,“闹”洞房却鲜为世人关注。闹房歌亦庄亦谐,极为有趣。

土家山寨千百年来一直流行着闹洞房的习俗:新婚当晚,三亲六眷、邻居好友,无论长辈、平辈、小辈都可进入新房中道喜嬉闹,俗称“三天不分大小

是夜,酒饭毕,新房房门紧闭。闹房人要想进洞房闹喜,得能说会道。喜庆吉祥的祝福让新郎新娘不得不打开门,大家才有闹洞房的机会。

闹洞房时往往是内(新郎)外(闹房人)互相盘诘。由闹房人先叫门:“新郎新郎你听开怀,房门关起开不开?有请新郎开金口,今天接待不接待?”新郎开口接道:“磨子不推不转来,钥匙不到锁不开,闹房自古有规定,不懂规矩莫进来。门闩好比锁一把,钥匙在你心中挂,拿出肚里金钥匙,房门照开无二话。”闹房人又说:“洞房门外鞭炮响,六亲会合闹新房,要把闹房根源讲,出自刘秀走南阳,之子于归进洞房,燕尔新婚人成双,堂上行的周公礼,阶前歌舞化三章„„”

“闹新房来闹新房,新娘房中好嫁妆;两边金箱与玉龙,中间摆起八柱床。八柱床上铺锦被,床上挂起尼龙帐。龙凤枕头配成对,鸳鸯夫妻结成双。新郎新娘慢上床,我们特来闹洞房。”进得房后,闹房人随口便答,见啥说啥,恭贺新郎新娘,语言风趣、诙谐。

幺哥接幺嫂,族里几个年长的大哥在挤满了人的洞房中说唱道:“落花生,两头翘。大爷(伯伯)往天(以前)讲的要搞撮瓢(盛谷物的容器)倒。”逗得在场的叔叔伯伯婶婶大娘们哈哈大笑。幺哥忙着装烟倒茶,幺嫂拿出从娘家带来的葵花、板栗、核桃、花生和水果糖让闹房人品尝,大家边吃边说边笑,洞房内一片欢乐。

闹洞房一般要午夜12点钟以后结束。闹房时间的长短完全取决于闹房人,当闹房人说:“莫到洞房久吵闹,新郎新娘要睡觉。今年我们来吃喜酒,明年再来吃甜酒(庆祝生小孩)。”这时,闹房人便会纷纷离开洞房。

土家婚礼

土家婚俗

三部曲

土家婚姻流程

土家龙灯教案

土家古村落古民居

土家风情园

婚恋计划书

婚恋论文

婚恋观

土家婚恋“三部曲”
《土家婚恋“三部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土家婚恋 土家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